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质量优秀案例范文

护理质量优秀案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质量优秀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理质量优秀案例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探索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选择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探索并发现问题,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护理专业课程,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单纯的知识讲解无法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问题引导[2]。为探讨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6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20~24岁,平均(21.1±1.7)岁;对照组53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平均(21.3±1.2)岁。两组学生均需完成一学期共计115课时,其中理论课57课时,实践课58课时;两组学生在年龄、课时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内容如下。1.2.1案例教学法1.2.1.1课前准备精选案例为使所选案例符合当节课堂的学习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精选案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而且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压疮”这节课时,可以将以下病例作为本节护理课的教学案例:患者女,67岁,入院前3周因脑血管意外受损导致左侧肢体出现功能障碍,患者意识清晰,大小便失禁,住院1周后,发现患者骶尾部皮肤呈紫红色,有水肿现象,皮下可见硬结。1.2.1.2巧妙呈现案例案例的呈现时间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任意一个阶段,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般认为,在课堂开始的前10min呈现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氧气吸入法时,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文本案例转化为录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使典型案例更加具有吸引力。1.2.1.3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呈现之后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讲授上面提到的案例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4个问题:(1)患者的骶尾部出现了什么病变;(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案例中的描述,该患者的患病程度怎样;(4)应当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提出这4个问题之后,需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自学完成之后,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分析,各抒己见,取长补短。1.2.1.4进行角色扮演待学生讨论完毕之后,由教师主持,请学生模仿上述案例,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护士,通过角色扮演检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培养其专业的情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1.2.1.5案例总结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此外,还要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正确的观点和理论基础,剖析错误的观点。1.2.1.6作业布置与考核课堂教学完成之后,需要针对本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感。1.2.2评定方式1.2.2.1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考量评定表本次研究需编制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考量评定表,编制过程中需参考相关的文献著作,并结合教育专家的咨询意见和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经护理教育专家和统计学专家的反复审阅,最后形成初始考量评定表[3]。考量表共包括22个评价条目,其中,案例质量评价6个,课堂教学能力5个,教师教学态度5个,课堂教学教学效果6个,每个条目共包括5个选项:非常好、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并分别赋予以上选项为5分、4分、3分、2分、1分。评定方式包括专家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评定[4]。专家和学生评定内容除了具备考量表的基本条目之外,还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是否适宜、有无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民主,共6个条目,每个条目共包括4个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认同,并分别赋予以上选项为5分、4分、3分、2分[5]。1.2.2.2期末考试成绩待两组学生完成《护理学基础》的全部课时之后,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期末考试成绩分为4个等级:85分<优秀≤100分,75分<良≤85分,75分<及格≤60分,不及格<60分。

1.3观察指标

待两组学生完成《护理学基础》的全部课时之后,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由于学生和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考量角度不同,需要在分别统计评定结果之后计算评定方差[6]。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专家和学生的评定结果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比较

经专家和学生评定后,观察组的6个评定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的评定方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重要地位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但是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却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案例的搜集者、讨论的发起者、理论学习的引导者、总结分析的点评者,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7]。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直接决定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王秀华等[8]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综合护理能力,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否认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学习效率未必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好,有些甚至觉得时间花费比传统教学方式多,然而学习所得不见得比传统模式多,所以,她们研究发现可能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邓安梅等[9]也研究发现,由于传统教育在我国的教学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牵制着我国教育模式的发展,因此,学生们所接受的正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一旦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观念未必能够马上转变过来,而与此同时,我国教师能力的差异不一,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往往存在不连贯性,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条件,要求实施案例教学模式教师要在关注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应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空间,使得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案例教学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能从言传身教的模式中得到最直接的经验体会。赵坤婷等[10]也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开放、交流、平等的密切关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研究中发现,在评估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是否适宜、有无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民主等6个条目上,观察组所得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判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气氛等方面均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提高,有助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开展,在开展《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时候,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生动、有趣,更能通过形象具体的案例来体会理论的精髓,从而改变《护理学基础》传统的呆板、乏味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借助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剖析问题,可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课堂教学中,真实情景的创设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改变了以往“一教一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分析案例、角色扮演等环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生动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护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正性评判,但能力尚未成熟,在系统化能力和思维自信心等方面仍然显得比较薄弱[12]。李莎莎等[13]研究指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成绩十分优秀,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确显得尤其蹩手,面对患者束手无策。类似此类情况,可能与学生的年资偏低、学生缺乏专业的信念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密切相关[14]。因此,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惯性,通过模拟案例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能使得学生在模拟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再经过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把学习设置为一个真实、复杂的问题情景中,使得学生能够模拟直接接触到患者,分析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同时引导学生去如何发现患者的问题所在,分析如何解决其的困惑与问题,这样就不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还更能够提高《护理学基础》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本研究中明显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案例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积极性和效应性。在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优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别为64.3%、30.4%、5.4%、0,对照组的优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别为45.3%、35.8%、13.2%、5.7%,可见,观察组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6名学生中无一名考试成绩不及格,对照组中有3名学生考试不合格。这与国内符丽燕等[15]的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使学生快速掌握护理学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值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敏.《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83-84.

[2]朱丽丽,张会敏.病案情景模拟考核在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85-86.

[3]赵嘉,陈运香,高燕.高端模拟教学试验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7):63-64.

[4]潘一楠,李莹,周瑾,等.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0.

[5]乔昌秀,吴玉坤,李丽,等.护理专升本《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16):1848-1849.

[6]刘云儒.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16):149.

[7]陈资妹,郑玉仁,郑建盛,等.模拟情境演练法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29):2704-2705.

[8]王秀华,谷灿,毛婷,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6):405-408.

[9]邓安梅,朱萍,周哗,等.PBL教学法在试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27-1129.

[10]赵砷婷,自洪波.PBL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55-1058.

[11]董晓红,李淑珍,陈良琼,等.情境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4):2232-2234.

[12]李慧,唐四元,王井霞,等.国内护生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9,24(7):92-94.

[13]李莎莎,周郁秋,杨金伟,等.我国小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体水平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10A):4-8.

[14]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198-200.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基础护理学

所谓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讨论和剖析,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对案例教学法运用在《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护理专科生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员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为(20.11±1.2)岁;观察组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为(20.15±13)岁。两组在学习成绩、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2)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而观察组则运用案例教学法:①案例准备。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基本依据,并且在案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重点、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完整、准确、实用以及科学的基本原则,并且在设计问题时,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般每组4-5个人,选择合作能力强或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管理整个小组。教师应该将案例提前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并且通过图书馆书籍、查阅课本、网络资源以及参考资料等多种途径解决疑点和难点,由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探讨,提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同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每组指派小组成员到讲台上汇报讨论结果,由小组成员负责补充,待每组汇报完毕后,由老师统一进行总结,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③模拟案例。操作前,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要求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关心患者,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平均得分,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以及自我控制,每个项目2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5.5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对比,以P

二、结果

观察组的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自我控制以及总分分别为(22.4±3.1)、(24.1±2.3)、(21.9±2.1)、(20.7±3.2)、(94.5±4.5)分;而对照组的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自我控制以及总分分别为(18.5±3.6)、(20.3±2.9)、(19.2±2.6)、(17.4±3.7)、(85.4±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篇3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它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伦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基于生命教育的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对于帮助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护理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的理念大有帮助。

 

一、生命教育与高职护理伦理学的关系

 

生命教育就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定位,提升生命的质量 [2]。高职护生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他们的生命责任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命态度与职业发展,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生命权利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更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不断加强高职护生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生命观属于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因此生命教育与高职护理伦理学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契合之处。同时高职护理伦理学中包含了许多诸如安乐死、人工生殖辅助技术、临终关怀、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伦理等生命伦理内容,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护理伦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这无疑是对高职护生渗透生命教育的良好途径。

 

护理伦理学为护生未来的护理行为提出了许多特定规范和具体要求,但是护理实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环境,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通过融合了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护生理解护理伦理学中干涩难懂的理论知识。

 

二、将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方法

 

(一)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

 

成功的生命教育需要一批拥有创造力,热爱生命,拥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优秀教师。培养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的生命意识是在该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前提。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首先需要学习生命教育的基础理论,并与其他院校及医院交流学习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当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能够体验和享受自身生命历程的愉悦与健康,能够从内心生发出对护生、对所有生命的关爱之情时,这种积极的状态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的护生,使护生懂得生命的可爱、可贵。

 

(二)精选典型案例,布置课前任务

 

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需要精心挑选或编写融入了生命教育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的内容要与讲授内容相符,为学生所熟知、所感知过的案例最佳。所选案例对实际的护理问题场景进行详细描述,力求给予护生情境感,引起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识。渗透了生命教育内容的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案例不等同与已有固定结论的事例教学,很多时候这些案例是两难情境,具有争议性和讨论的余地。

 

在正式上课前一周,对护生进行分组,并把案例及相关问题发放给他们,学生参照任务查找资料,讨论、思考相关问题,并形成小组意见。例如,案例 “有两名患者同时来到某医院急诊室就诊,一名为老年患者87岁,患胃穿孔急需进行手术;另一名患者为年轻妇女,因难产急需进行剖宫产,但当时医院手术室条件只允许行一台手术。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如何抉择?”即可从生命神圣论、生命价值论的不同角度向护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构建人性化课堂

 

生命教育强调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生命活力。基于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需要高职护理伦理教师通过结合案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建立问题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启发及鼓励学生思索、讨论、角色扮演,提出不同见解,教师更多的是担任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可指导护生看到患者除了病情以外的状况,诸如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与痛苦,体会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以人为本的关怀。由于融合了生命教育的高职护理伦理学的许多案例无法形成绝对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要更加关注护生思考及认识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护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构建人性化的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课堂。

 

(四)建立多样化考核方式

 

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不但可以达到以教育教学的要求为目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促进学风建设,以利于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仅靠卷面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是不够全面的。可以结合护生的课堂表现、案例报告、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成果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较多,专门独立的生命教育课还没有开设,我们将生命教育与护理伦理学通过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向护生渗透尊重生命及理解生命的理念,使生命教育感化护生的心灵和行为,在未来的护理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病患。

篇4

专家小组成员职责:提供特殊患者的专科指导及应急支援。核心成员职责:主要负责院内及门诊疑难造口伤口管理、实施、会诊、小组的制度制定、人员培训等。

联络员工作职责:造口伤口小组成员经过定期培训,在各科室对造口伤口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监控、转诊,小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反馈、有总结。①通过学习,提高伤口专科理论及实践水平,为患者提供造口伤口护理操作和宣教指导,推广伤口护理新理念。②通过科内理论和操作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各种伤口的处理能力。③落实、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皮肤护理措施,防止护理因素导致的伤口发生。要求压疮上报率达100%。④运用湿性愈合理念,负责本病区住院患者的简单伤口处理及普通造口护理。⑤建立广泛的伤口咨询网,及时转诊患者到肠造口治疗师处,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方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⑥负责本病区造口、慢性伤口的监控、记录。⑦收集、反馈本病区有关伤口、造口护理方面的问题及信息,定期参加小组会议及活动,讨论小组工作并参与质量改进项目。

小组成员培训

核心小组成员参加造口治疗师学校的专业培训,取得执业资格,并每年外出学习3~5次,保持护理知识的先进性。各科联络员的培训在院内、外进行,院内邀请营养师、外科医生、造口治疗师等授课。内容包括:造口相关疾病及护理方法、术前定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伤口基本理论、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各类敷料的特性、伤口的测量分类及处理、护理科研等。培训的形式采用多媒体授课、现场实习带教、案例讨论等。鼓励小组成员对自己处理的案例进行分享,作个案汇报。这不但可以对成员学习效果进行考验,而且可以提高成员的授课能力及培养科研能力,从专业知识以及组织、管理、科研等各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2年来共计进行院内培训21次、院外学习2次/人。

核心成员会诊范围及程序

会诊范围包括疑难造口、造口并发症、慢性伤口、瘘管、二期以上压疮、放化疗伤口等。会诊由相关科室的护士长或联络员提出,并写出书面申请,说明目的及患者基本情况、造口伤口情况,核心小组成员必须在24h内到场,特殊情况需在15min到场。核心小组成员到场后由提出申请的护士长或联络员及责任护士一同到患者处查看,实施造口伤口护理,必要时还需主管医生到场。实施造口伤口护理后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造口伤口评估记录、实施记录、宣教指导记录,并写上会诊意见。

联络员绩效考核

造口伤口小组组长通过成员学习及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主要包括小组会议参加率、考试合格率、伤口案例实施数量及效果、伤口上报转诊数量、案例汇报次数、撰写相关论文篇数等,考核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每年度评选出1~2位优秀联络员,上报护理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监控

在造口伤口小组的建立及专科护理活动过程中,核心成员承担了团队教练、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等角色,推动着整个伤口小组的建设,负责整个团队目标的制定和方向的把握,监控各科造口伤口护理质量及工作开展效果,并在医院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及全体人员的协助下为推动全院的造口伤口护理质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结果

在团队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并承担共同的责任。通过造口伤口小组2年的工作,使本院护理人员造口伤口护理知识大幅提高,合格率由实施前的78.1%上升至实施后的95.4%;造口患者健康宣教普及率达100%;压疮上报率达100%;疑难伤口转诊也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36例到2010年102例。

讨论

篇5

关键词:学生;护理;教学方法;基础护理学

近年来,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多,加大了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压力,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要使得护理专业的学生具体较高的职业素质,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育,这是尤为重要的。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研究对象选取了我校护理学院,即2014级、2015级的全体本科生,其中,2014级93名学生构成对照组,71名女,22名男,其年龄在(22.3±0.965)岁之间;而2015级9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其中有女生74人,男生19人,年龄都处于(22.13±1.04)岁,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实习轮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方法对照组的学生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手段,试验组的学生采取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手段,本着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原则。1.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采用的案例教学手段,与此同时,设置相对应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展示教学,从而不断使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得到增强。进行教学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法,采取的是教师进行讲授内容的同时,学生结合实际的角色,进行真人演绎,加深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创新能力。2.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在基础护理实验课的设置上较之前增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从以前的两个学时增加到三个学时。采取科学分组的方式,举行各个小组之间的护理技能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实验课上着装要规范,要求学生每次上护理实验课的时候,要穿白大褂,指甲和头发都要进行规范,不能随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学习。另外,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与患者要进行全程沟通,即在操作的评估阶段、操作过程、操作后,关怀和尊重患者,对患者有同情心;为了培养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需要特殊聘请专家学者,来开展相应的护理专题讲课。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需要有一批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人,对于护理教师,也要进行集体备课,运用最佳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教授给年轻的教师,使得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步入正常的教学,多听、评年轻教师的课,使得他们尽快在教学中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也要紧密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三)评价方法为了评价两组情况,需要学生的实习条件一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实习情况,将实习成绩为100-90分的学生定为优秀;实习成绩在89-75分的定为中等;74-0分的定为比较差;评价手段主要是由轮转科室的带教小组针对每一位实习生进行评价,综合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护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结果

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试验组的实习成绩在(89.82±1.94)分之间,而对照组在(87.66±4.78)分之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1)。试验组学生的实习成绩,其优秀率为68.9%(64/93),而对照组的为34.4%(32/9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P<0.01)。

三、讨论

(一)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如果不一样,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先进,都将影响学生的素质,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护理教师要进行改变,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多媒体手段,结合动画视频等方式,都能够使得抽象的护理知识转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贴近临床为理论教学的原则,在授课中,通过增加案例分析,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更直观地了解临床工作。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通过将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进,设置问题提升课堂的效率,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方面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教学的水平。

(二)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护士专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实践能力,这也是衡量护士的职业技能的根本标准。对于护理学基础的操作,同别的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求在技术方面必须做到规范、一致。基于当前的护理教材存在着内容相对落后的现状,为了适应临床上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改变,比如做心肺复苏术的时候,就不能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去进行,而要按照临床上的具体操作进行讲授。

(三)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对于优秀的护士的培养,要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入手,不仅要求他们要有良好的行为举止,而且也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本着关爱、尊重每一位患者的心态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热爱自己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思想理念,认清作为护士,一定要避免出现冷漠的态度,这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增强教师队伍素质

基础护理学这是一门有着较强的实践特点的课程,要紧密和临床进行相连,彰显出课程的特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理论和技能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为职业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不断提升护理教学的质量。综上所述,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所实习的医院和实习的方法等,都是一致的,实习成绩综合了职业道德、行为、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不断对学生的理论层面,以及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葛芳芳,黄聆之.浅谈新时期护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技术,2010(6):62.

篇6

强化环节质量控制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二、活动时间

11月1---11月30日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成立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月活动领导小组

四、活动内容

(一)继续推进“三基三严”训练。

于11月9日安排医院全体医、药、技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保基础、促质量、提水平。

(二)病历评比展评。

时间:11月5日---11月30日

病历检查评比方法:

1、以《市第三人民医院病历检查评分表》为主,并增加单项否决项。

2、本次展评病历形式(项目)占40分(如首页、病程记录时间、阶段小结、抢救及死亡记录等),内容占60分(如现病史、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级查房、治疗及手术记录、各种协议书等)。

3、本次病历检查评比活动,所抽取6-10月份出院病历。每个科室提供5份出院病历,每个专业提供的病历应是该专业前五位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的病历为首选。

4、由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各委员,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生厅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卫生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评比。

(三)各级医师规范查体大比武。

时间:11月12日---11月18日

参加人员:所有医生

1、评委从外院聘请,采取五名评委均分制。

2、竞赛选手从体格检查中、心脏检查、胸肺检查、腹部检查、头颈部检查、背部四肢检查五项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比赛。

3、每场次有两位选手同时比赛,比赛时间为15分钟,超时实行倒扣分。

(四)深入开展我院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1、首先安排优质护理服务专题讲座,于11月第一周请护理学老师讲课,目的是规范护理行为,深入了解现阶段护理工作的进展,更好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2、安排各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优质护理病房观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如:入院护理、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出院护理等,时间安排在第一周。

(五)严抓护理不良事件跟踪、分析、反馈等管理,减少发生机率。

为了达到警示教育护理人员,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护理部将于11月第二周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请资历高、阅历丰富的护士长轮流对科室曾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查找归因,在会议上进行警示教育。

(六)根据不同科室的专科特色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

于11月第三周进行规范护理行为理论与操作考试,理论考试内容根据专科特色出题。操作定为:无菌技术操作、接待新入院患者两项内容。

(七)处方质量书写评比。从专家库抽取专家对6-10月份处方进行点评,每人抽取处方20张进行评选。

(八)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交流座谈会,让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较高的科室做经验交流。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模范医师评比,针对6-10月份各手术医师每人10份病历进行抽取点评。

(九)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经验交流会,并对个别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跟踪、随访。对报表质量高的个人给予奖励。

篇7

1新护理教育理念的树立和转变

理念作为一个哲学名词,具体指指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是观念和看法的集合体,是人们进行思维思想活动的重要成果,而教育理念则是在实际教育和思维活动当中教育者所形成的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教育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社会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出于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考虑,职业教育需要在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实现对护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显,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将护生当做培养的主要对象,以此实现对护生人文素养、敬业精神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促使护士能够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到系统化整体护理,全面护理病人的心理的、身体和社会环境,以此针对社会方面的要求都能够极大的满足。

2做好护理课程的相关设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课程设计要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设计本课程所函盖的工作任务,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基本护理理念及技术体系构成为主线,以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依据,课程设计要求在教育中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使课程设计更充分地体现职业针对性、教育开放性和实践操作性等培养要求[1],课程设计要不断引入新的护理理念、知识和技能,教学上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在的护理教育的课堂教学较为传统,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自学讨论较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够,学习能力欠缺,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多老师研究的课题,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需求,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宽知识面,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开始来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创新性解决,通过极具挑战性问题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2]。3.2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中的经典案例与临床情境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在案例教学中有机的融合书本上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整个教学模式当中将“理论导入、案例贯穿、实践体验、岗位主体”充分的融入进去促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3],以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3.3症状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症状护理课程是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主,以临床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过渡中起到桥梁和引导作用[4],使教学更接近临床,这样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即知识转化能力、临床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教学方式感到满意,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总之,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提高对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现阶段,全面推行整体护理的背景下,更需要及时的更新观念、普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有效提高。同时,为了能够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异常丰富以外,教学能力还应该格外精湛,以此将一名教师的职责充分肩负起来,即传道、授业、解惑[5]。医学院校更应该需要站最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将当下学院的情况有机的整合到一起,以此将学院自身的特色充分有效的展示出来,并且通过对优势的不断发挥,不断的开拓进取和创新,将护理教学的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以此有助于促进教学针对性的显著提高,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孟宪辉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钟正伟.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的外科护理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第19期.

[2]于丹.更新护理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

[3]丁娟,陈红宇,张凤勤,陈淳.护理大专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干预研究[J].护理管理学杂志,2016年1月第16卷.

篇8

[关键词]案例综合教学法;护理实习;问卷调查

临床实习是护理生由学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重要过程,是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与升华过程,是医学教学的关键阶段。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ConventionalMethod,CM),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主动参与少,忽视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为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提高耳鼻咽喉科护理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护理教学改革。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更多先进教学方法涌现,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案例教学法等。案例综合教学法(IntegratedCaseStudy,ICS)融合上述教学方法特点,应用多个临床学科,获得良好效果[2-3]。本文研究ICS在耳鼻咽喉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效果,采用对照方法和问卷调查对其教学效果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系本科实习生,2013年07月至2013年11月在耳鼻咽喉科实习的82名学生为对照组,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74名学生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均经过全国高等院校考试入学,两组医学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别(P>0.05)。为保证研究可比性,均由本科学历以上、工作7年以上的护理师负责带教。实习时间4周。

(二)方法。

1.护理实习教学内容。

选择鼻出血、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喉梗阻、喉癌,中耳胆脂瘤、梅尼埃病、感音神经性聋等疾病诊治及护理。

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学生实习班次随教师轮转,内容由教师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安排。教师介绍病例、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示教,学生聆听和尝试操作。每2周一次护理小课,由护理总带教老师上课,传授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护理要点,学生聆听和做笔记。实验组采用案例综合教学法带教。(1)教师开会,明确带教重点,选择代表性案例,准备课件。(2)实习前,学生登陆学校精品课程系统学习耳鼻咽喉科应用解剖。(3)老师介绍典型疾病并进行专科护理操作示教。示教病例后设置护理相关问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方法,为护理查房和小课讨论预习。(4)每周总带教老师进行一次教学查房。内容包括:护理诊断及措施、专科操作、健康教育等;学生表达观点;教师总结查房内容。(5)每2周护理小课,总带教老师总结2周所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总结典型疾病护理要点,进行问答式讨论。

3.评价指标:

(1)考试成绩。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2)问卷调查。试后师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作评价,对传统教学法与案例综合教学法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学生评价项目包括:激发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典型疾病系统性、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学习负担减轻、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等等,教师评价项目包括:是否有利规范教学、是否有利提高自身素质、是否增加教学工作量、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良好和优秀评价所占比率为良好率。

4.统计学处理。

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四格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13.0软件。

二、结果

(一)教学效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二)问卷调查结果。

发出问件调查表156份,回收148份,回收率为94.9%,其中对照组回收76份,实验组回收72份。在激发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典型疾病系统性、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自学能力、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等等,实验组与对照组问卷调查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护理能力、学习负担减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师15人,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在有利规范教学、有利提高自身素质、对两种方法满意方面评价,ICS与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增加教学工作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以往耳鼻咽喉科学护理实习教学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缺乏主动,对耳鼻咽喉科学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本次教学实践,笔者发现ICS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ICS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为ICS能更好提高对耳鼻咽喉科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时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ICS把学生置于典型的临床病例之中,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枯燥医学知识变得生动,学生从中掌握病例特征和专科护理,把理论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乐于学习,更有成就感。

(二)ICS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生综合素质。

护理教学查房和护理小课时,教师举一反三式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学生发言机会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有效地掌握临床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不断强化训练,学生对耳鼻咽喉科疾病认识加深和专业护理水平能力提高,在向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时比较自信,沟通能力也得到增强。多种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综合素质提高,这将为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ICS有助于提高教师带教能力,规范教学流程。

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带教内容概念模糊,临床工作繁忙,常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采用碰到什么教什么的方法[4]。ICS则要求教师有丰富临床经验,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促使教师加强责任心,自觉学习专科新技术、新理论,规范自己的带教行为。ICS实施过程中,学生课前预习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教师需要时间收集病案和备课。问卷调查反馈信息,ICS没有增加学生和教师负担。原因其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兴趣增加,效率提高;其二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少有关,需进一步考证。实践发现,ICS符合护理教学的要求,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使双方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达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目的。因此,ICS是一种适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翠屏.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2-15.

[2]宋建新,阮秋蓉,邢铭友,等.案例综合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85-86.

[3]韩旭,史金娜,孙宇辉,等.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99-100.

篇9

【关键词】 急救;情景模拟;核心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96-01

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急救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逼真的急救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让护理人员按照相关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从中考核或锻炼急救护理能力[1]。我院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急救中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默契配合能力。现将急救情景模拟在提高急诊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月,对我院工作5年内的136名护士进行急救情景模拟训练。136名护士中男性3名,女性133名;本科31名,大专105名。

1.2 方法

1.2.1 成立急救护理技术组 在全院选择14名护理人员成立急救护理技术组。入选急救护理技术组的标准为:临床急救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和护士长。急救护理技术组的任务是负责急救护理知识的理论讲课,进行急救护理技术的操作示范、指导和急救情景模拟考核。

1.2.2 急救情景模拟的技术操作 将急救情景模拟的技术操作分为共训和选训操作。共训操作包括常规急救技术操作和常规急救仪器的使用,其中常规急救技术操作主要有动静脉穿刺、徒手心肺复苏、留置针应用、吸氧机吸痰;常规急救仪器的使用主要包括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注射泵、简易呼吸器、除颤仪。选训操作主要是不同科室的护士长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急危重病例的不同而不同。如药物所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所涉及的操作有液体内加药、皮试等。

1.2.3 急救情景模拟的场景设计 首先是选择急救情景模拟场景设计的案例。不同科室的护士长根据自身科室的特点选择代表本科室特点的疾病案例,选择好案例后,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重点和难点等[2]。其次是根据案例编写剧本。在编写剧本是要注意病情演变要符合临床发展规律,对病情意外情况和变化要有充分的估计,并有相应的抢救措施和应急预案。最后是案例剧本定稿。最后的定稿由急救护理技术组的1名急救护理专家和4名护士长担任,审阅合格后定稿。

1.2.4 急救情景模拟步骤 要进入急救情景模拟先要完成急救单项护理技术操作。单项护理急救技术操作由急救护理技术组选派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理论学习和相关急救操作示范。通过学习培训使急救护理操作准确、熟练、规范、迅速。急救情景模拟训练设置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和专科急救护理流程。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采取4人配合分工方案:1号负责配置药物及物品、药品补充;2号负责胃管、输液等管道的建立;3号负责巡视、记录;4号负责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仪器的安装和使用。专科急救护理流程:各科护士长具体实施抢救预案,护士轮流扮演家属、护士、患者、医生,按照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演练。

1.3 评价方法

1.3.1 科室整体评价 情景模拟考核评委由急救护理技术组的1名急救护理专家和4名护士长担任。考核对象以科室为单位,采用百分制评分。评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技术操作能力,要求不违反原则、操作熟练,30分;护士的团结协作能力,要求配合默契、分工明确,10分;专科业务能力,要求处理得当、判断准确,30分;应急反应能力,要求行动迅速、思维敏捷,20分;整体效果,要求整体流畅、沟通到位、抢救有效,10分。评分:不合格:

1.3.2 个体评价

1.3.2.1 个体问卷评价 由各个科室的护士长对本科室参加急救情景模拟训练的护士进行训练前后评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包括护患沟通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每个方面分优秀、中等、差3个级别。

1.3.2.2 个体理论、操作评价 理论评价采用书面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内容为临床各科急救相关知识,满分100分,训练前后分别进行理论评价,两次试卷题型相同,难度相当。操作评价的考试内容为注射泵、除颤仪、简易呼吸器、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仪器的使用及动静脉穿刺、徒手心肺复苏、留置针应用等急救技术操作[2],评分参照55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标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科室整体评价16个科室的整体评价结果为:优秀5个,合格9个,不合格2个。不合格的科室经重新训练后考评合格。

2.2 个体问卷评价 见表1。

训练后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较训练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各项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个体理论、操作评价 见表2。

训练后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仪器使用、急救技术操作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救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逼真的急救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让护理人员按照相关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这种工作场景实际上就是再现逼真的现实抢救,从而能让护士从中获得抢救的实战经验[3]。在急救情景模拟训练中,护士通过自身扮演的角色,能深刻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在急救情景模拟训练中不同的护士负责不同的抢救部分,从而培养了其的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敏,杨芳.重视开展应急模拟演练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护理杂志,2009(22):72-73.

篇10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高质量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药理学,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均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虽然也有专供护理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但其在内容的编排上仍圄于传统药理学模式,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2]。为此在总结多年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护理药理学》。

1.1调整教材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融入教材中,在注重药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对有关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描述适当精简,优化药动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并增设用药护理程序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对策等,为增强护士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和提高护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1.2联系临床实际,注重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当今医药学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一些传统药物也常因安全性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而逐渐被临床淘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更新,帮助学生了解学科新进展。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除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将有关新药纳入教材外,还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和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临床用药实际,对于一些临床已基本淘汰的药物和一些基本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舍弃,力求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1.3调整教学大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大纲主要强调学生对药理学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于复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尽可能地采用简单形象的图示加以说明,克服了大量文字叙述的单调、枯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我们对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调整,重新分配了教学学时,着重强调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逐步摆脱惯用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

2.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优秀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药理学教学团队在学历和学缘结构上得到明显改善,团队成员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加强年轻教师培养,选送优秀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开拓视野,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导师的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目前,药理学教研室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目前,药理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或药学专业,大多缺乏护理专业相关背景和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临床护理实践的有关内容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为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如定期开展教研沙龙,学习讨论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程序,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药物特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讨论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教学体会;开展药理学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交流活动,了解临床护理需求及用药护理实际情况,力求使教学活动更贴近于临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3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往往孤立地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药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对护理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在教学中融入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士实施计划性、连续性、整体性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第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过程的监护者,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还要能将有关知识运用到护理程序中,从而协助医生正确诊断、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评价药效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是护理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3]。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护理程序引入教学过程,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述每一类药物之前,首先引入具体病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拟订护理计划,进而引出将要讲述的药物。在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和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开展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懒于思考的被动学习习惯,且普遍觉得药理学内容枯燥乏味、难懂难记。为此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融入案例分析之中。通过案例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药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

3.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综合发挥各种媒体信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5]。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抗心律失常药时,采用动画辅助讲解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能将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4改革实验课教学

篇11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标准化病人;护理本科生;护理实践;临床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34-02

近年来,如何培养与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护理教育关注的热点[1]。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是高等护理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护理专业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手段。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称为多站式临床考试[2],它由一系列模拟临床情景的考站组成,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对站内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进行检查和/或接受站内考官的提问,提出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法,并获得测试成绩,具有能从知识、技能和态度多方面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考核的优点。2008年以来,我院将OSCE考试引入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目前已实施8年,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中日趋成熟,相对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水平。

一、OSCE考试组织与设计

1.制定考核方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OSCE模式特点,由我院护理学专业教师及临床护理教师、临床带教老师等专家进行多次考核目标和方案的讨论,共同确定OSCE考核计划,设置明确的考试流程。按照考核计划,考试前分别召开考官会议及学生会议,安排布置考试工作。

2.考前准备工作。①OSCE考站设置设立多考站,2008年刚开展时仅设立7个考站,逐渐增加至10个站。根据每年学生数量及实际情况,进行考站设置调整。以2016届考核为例,共设置8个考站,其中6个考站以单项操作考核为主,每项操作时间为8分钟;第7考站以问诊及沟通技能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诊断及书写能力、健康教育沟通技能;第8考站设置为小组综合考站,综合题中包含3―4项护理操作,学生依据实习经验及理论学习知识,对SP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选择并进行适当的护理操作,并对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考核。考试中有专人负责各考站的考官及辅助人员安排、时间掌控、考站轮转及考试流程等调配工作。②编写考站案例按照OSCE考站设置,编写考站案例。案例要求能反映临床真实情境,包括病人病史、体格检查、社会及家庭资料等,涵盖不同护理问题,能考验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评判性思维。病案编写完成后请多位老师进行反复审阅和调整,使案例信息量及难易程度适用于四年制护理本科毕业生。③培训标准化病人(SP)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医学模拟教学和考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大医学院自2002年以来开始培养模拟病人,拥有一批合格的SP。考前一周,由基础护理学老师对SP进行培训,主要针对考生所提问题的反应和应对各种可能问题时的正确应答,并根据统一标准对SP表演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进行要求。

二、OSCE考试流程及实施

1.考站设置。每个考站设置两名考官,在每一轮考试前的预备时间,考生等待在相应考站门口,考试计时开始才能够进入考站。考生进站后考试开始,由考官为学生提供病案,学生按照病案要求回答问题,判断并进行护理操作。考试时间结束即统一停止操作,退出考站,等待下一站考核。

2.考站轮转。以2016届OSCE考核为例,考生考前由工作人员带领学生抽签,第1―7考站中,学生获取第一考站顺序,第二站开始即按照自然顺序循环轮转;第1―7考站为个人操作评分,第8考站为小组评分,总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考核结束后的反馈。OSCE考核内容涵盖了包括吸氧法、女病人导尿、鼻饲法、肌内注射法、心肺复苏、静脉输液以及病人入院评估、护理记录、出院健康指导、沟通技巧等。通过学生在OSCE考核中的表现,考官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人文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核结束后,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反思,由各个考站考官针对考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点评,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考核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促进学习。同时,考核考官组也将学生共性问题反馈给相关课程老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讨论

临床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其评价过程较为复杂,应采用多种方法,从认知领域、精神运动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多范围的综合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通过一系列模拟临床情境考站,能较全面和客观地评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曾惠文[3]等人的研究表明将OSCE模式应用到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模拟临床场景以引导考生进入“护士角色”,通过SP设置“操作障碍”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考生的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能力。通过多次反馈与总结,我们对我院实施OSCE考核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1.考站时间的设置。考站时间应在充分考虑考核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在单项护理操作考站,学生也需要进行病案分析。因此,在考站时间的设置上要在预计单项操作完成时间之外适当延长。在实践中常常因为要顾及学生人数和OSCE考核所需要的总时间,考核小组会有对考站时间压缩的倾向,但如果考站时间设定过短会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完成评估和操作,影响考生的成绩。

2.学生的表现。在OSCE考试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有表演成分,沟通生硬,动作程序化。这可能与学生平时护理操作练习以操作程序、步骤和手法练习为主,较少融入真实案例练习有关,提示护理技能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在学生教学和培训过程中也应将单项护理操作融入实际病例中进行教学和强化训练。

3.OSCE题库的建设。OSCE案例不是单纯的临床病例的照抄,而需要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编辑和修改,因此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题库建设,确保考核案例质量。

4.考站数量的增补。考站数量设置需在总体考虑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反馈与调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被考生数量及考官的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但考站数量的调整必须以能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水平为目的。

5.SP的重要性。优秀的SP会根据培训要求自然地应对考生的评估与操作。加强SP培训,提高SP的一致质量是保证OSCE考核公平性的重要部分。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一种客观地评价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方法,但其组织工作烦琐,考试成本相对较高,在实践过程中更需多方面协调,确保OSCE考核本身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荆文华,陈学顺.客观结构化考试在护理临床能力培养与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6):670-672.

[2]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3]曾惠文,杨婧,金晓燕,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在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4):266-269.

Nursing Graduates Objective Structure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actice

SU Jing,LI Jue,CHEN Rui-ling,SHI Chu-jun,HUANG Hua-lan,YANG Mian-hua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Nursing Department,Shantou,Guangdong 515041,China)

篇12

《护理学基础》渗透职业防护优秀率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医院这样的工作环境,经常会暴露在各种职业危害之中。护士工作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美国医护人员中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导致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的人数达数百人。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非常有必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护理能力。本文针对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10级护理专业5班和4班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为16~18岁,均为参与中考,被本校3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录取。其中5班50人作为观察组,4班50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理专业的学生性别、年龄、人数、其他文化课成绩没有较大的差异性。

1.2教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课学习时间和学时相同,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教师采用讲授、讨论的方式进行。

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对照组学时为2个学时,观察组的学时为10个学时,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安排职业防护实践学时。职业防护实践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讲授、模拟训练、规范操作训练等。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和职业防护操作考核成绩:理论成绩为职业防护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职业防护操作考核为医疗机械处理、手术机械的传递、药物配制、伤口处理,这四项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每一项25分,总分为100分。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学生实习8个月(2012.07~2013.03)后回校,对其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

1.3.2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教育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中,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见下表: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课知识考核成绩和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中,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

2.2学生实习结束后的针刺伤调查数据

2.3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的是渗透职业防护教育,为此针对观察组学生调查,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足度,具体结果见下表:

从本调查的数据显示,护理专业的学生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满意。

3讨论

3.1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储备军,是明天的白衣天使。他们的护理专业意识、护理专业行为、护理专业习惯等,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会随着其护理专业知识的不断增加而得到巩固,并影响着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所以在校期间,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行为习惯,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护理学基础》是第一门学习的护理专业课程,在《护理学基础》这门学科中,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了临床护理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开始教学时,教师就会将职业防护渗透到其中,让学生认识临床护理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

本文针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中得出,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考核优秀率以及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优秀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

3.2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从当前卫生学校的《护理学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当前《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形式相对的单一,本次研究中,将职业防护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分阶段的对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临床护理中的最容易暴露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危险性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在完成《护理学基础》学习之后,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的掌握和认识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措施,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护理意识加强。

从本次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满意度调查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满意度非常高达到了94.0%,也就是说学生对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接受程度非常高,非常认可这种教学。通过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在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实验组学生有32人,占总人数的64.0%,对照组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2分以上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40.0%,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63,P

3.3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卫生学校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知识,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护理专业的知识学习,关键在于实践,实践可以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知识记忆,通过模拟训练活动,对护理专业案例进行分析以及规范操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防护技能。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占的比例为54.0%,26.0%,P

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得出,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需要加强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为了更好的实现职业防护教育,首先需要加强对《护理学基础》教师的职业防护培训,增强教师的职业防护意识,是提高职业防护教育质量的一种途径。还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途径,增加学生的见习机会,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亲身体会护士的工作,真正的实现职业防护知识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提高卫生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将卫生学校的教学设备完善,引进一些先进的、安全的医疗器材,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教学工具,通过针对护理中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以后从事护理工作以后,对自己的护理行为、护理意识、护理习惯等进行约束,通过利用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将职业防护渗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果,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静芬,黄秋杏.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60.

[2]郑凤莉.浅谈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08):879-880.

篇13

                          科室情况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在科室。我科室成立于1988年,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病中心现拥有两个疗区及3个特殊单元组。有介入单元组,ccu单元组,心病康复单元组。现科室共有医护人员68人,其中心病中心护士40人,本科学历36人,专科学历4人;具有专科护士4人。

在护理部主任及两位护士长的带领下,中心护理团队始终贯彻“承载南丁格尔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理念,不断为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贡献智慧与力量。2015年心病中心护理团队荣获“长春市优秀护理团队”的荣誉称号。2017,2018连续两年我科室护士参加我院的品管圈小组,并在全国品管圈大赛上分获优秀奖及三等奖;可以说心病中心护理团队是一支注重梯队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中医特色护理的优秀团队。作为心病中心的一名责任组长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护理责任组长的认识和理解

那在临床工作中责任组长需要履行哪些岗位职责呢?我将以下面三点向大家讲解我对责任组长的理解及工作开展的情况。图片上是我院护理部颁布的责任组长的岗位职责,在这里明确提出责任组长是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负责本组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当护士长在外出时,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工作。在工作中遵照能级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责任护士的能及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任务,并监督指导组内责任护士的工作,保障组内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在护理责任组长的选拔上有着严格的标准,科室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进行内部选拔后上交推荐表。护理部经过审核选取优秀的护士来承担责任组长的工作。

在小组工作中,责任组长应成为一个四有基层管理者。作为小组内行政负责人,小组工作的指挥者和监督者应有思路,有想法,有热情,有干劲。并具有

1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2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

3良好的计划协调沟通能力

4熟练地护理操作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早在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了关于患者安全的里程碑式的报告,即《孰能无过: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卫生体系》,引起了人们对患者安全的高度关注。在我国,患者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医院协会,作为全国医院行业组织,从2006年起连续《患者安全目标》,1·10。2017年JCI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目前2017版的《患者安全目标》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之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2018年全国护理年会上统计调查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7家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资料,总体而言,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管路滑脱及意外事件比例较高。

案例一: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至关重要,感染控制、安全使用药物、设备安全、安全的临床实践和安全的医疗环境等各环节都需要我们护士参与。

针对护士长制定的科室年计划,月计划,周安排,作为组长为小组的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年任务:

1. 带领小组开展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安全。确保全年无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 做好小组护理质控检查工作,并带领小组开展6S管理工作。

3. 协助护士长完成本年度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4. 配合护士长完成本科室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

5. 带领本组组员进行论文撰写和科研课题研究。

6. 总结本年度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护士长下一年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

7. 做好患者相关信息采集,协助慢病护士完成我科室慢病管理工作。

根据以上年度计划,我制定了月计划和周安排

月计划:

1. 有计划的安排好每周护理质量检查。

2. 将本月全面安全护理质量检查情况上报护士长。

3. 组织本组组员护理业务查房一次。

4. 组织本组患者及家属召开座谈会。了解患者需求及对我组工作的意见。

5. 对小组内的中医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做好相应记录。

6. 每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疑难护理问题讨论。(护理查房、护士PPT授课模式,以及每天早会讨论提问)

 

周安排:

1. 完成科室质量控制检查的每周检查项目的检查。

2. 组织本组组员护理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

3. 配合心脏康复单元,组织所管辖区的患者参加每周四的专科疾病知识讲座。

4. 根据患者病情,每周进行护理计划的调整。

5. 按照6S管理计划做到定时清理,整顿,维护,保养。

6.完成带教组长安排的带教计划。

以上就是我组整体工作计划。下面介绍下我组工作情况。

我所在的心病中心现有床位150张,分为5个护理责任组,我现分管8个病房,35张床位,责任护士成员6人。在患者分配上我根据能级对应进行患者分配。病情相对较稳定的由低年资护士承担,病情较重的由高年资护士承担,急危重患由责任组长来负责。同时保证每位责任护士分配患者数在5~7人之间。按照三级质控要求,我小组的质量控制图为上面所列。

 

 

 

责任组长作为小组的负责人既是质量控制的执行者也是质量控制的监督者。在保障小组护理安全上我采取的是强化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把每一项工作流程进行制度化,合理的分配组内护士的工作,做到能及对应。将护理质量检查贯穿于整个小组护理工作中,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中末检查与环节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并将发现的问题采用PDCA的科学管理方法来解决。

PDCA管理循环,这是一个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持续质量提高的管理手段。在临床工作中把PDCA理念运用起来,简单的就是

P:制定修订制度,流程,规范——————写你所做

D:培训并落实制定好的制度,标准,————————确保做你所写

C:检查所做的

A:纠正做错的——————改进与提高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用pdca来进行分析改正和提高。

案例二:

 

 

 

 

在护理环境管理上我小组还开展6S管理方法来提高我科室药品,处置室及库房的管理。

什么是6S呢?6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6S管理中的6个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理,整顿,清扫是具体内容,清洁时制度化,规范化的保持3S水平,素养是养成习惯,遵守规则,严谨认真,安全是基础中的基础。上面这个图片是我们6S的标语,我把它贴在我们处置室的墙上,这样每天护士在走进处置室时都可以看到它。通过6S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我们科室处置室、库房及药品的管理。落实药品安全制度,保证药品安全。定位,定量。并进一步完善药品预警标识。像图片里的多巴胺,我们在院里要求的预警标识下,又在药品上用红色标签在进行了标注,这样护士在用药上会更清晰的找到预警期内的药物。在处置室物品管理上确保物品性能良好,数量种类齐全。标识明确,定点放置。这样即便是刚到我们科室的实习生进处置室也能一目了然的找到物品所在地。同时对于特殊物品规定数量,每天核查避免丢失,造成科室经济损失。并制定了我科室精密仪器的保养流程,落实专人专管,保证仪器在工作中拿来就用,避免因仪器运行不良而延误护理工作。在库房管理上,明确物品摆放位置,分类清晰,组长按流程每日清点库房物品,出入有账,保证物品充足。

在临床护理服务中,患者不仅期待被治愈,也期待得到受过专业训练人员迅速及礼貌的照顾。在保证小组护理安全之上,带领小组不断提高护理品质。

2016年我科室成立心脏康复单元,对于运动康复疗法的认识在心血管疾病上患者普遍认识不足,作为组长,就需要带领责任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将康复理念渗透给患者,让患者了解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对自身疾病转归的临床意义。组织辖区内患者参与到康复单元组的活动中来,向组织患者每天下午参加康复单元的八段锦养生操的锻炼。参加每周四中医知识大讲堂。并在平时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 ,在细节中体现优质。

护士业务素质的强化与提升

在护士业务素质的强化和提升这一块,我主要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培养,一个是业务知识学习,在一个就是培养多维思考的能力。

A科室内业务学习,微信推送

① 每天临床现场指导

② 每周业务及护理技能学习

③ 每月中医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

④ 每季度理论知识考核

⑤ 微信推送精彩护理

B 积极参加院内学习组

C 院外学习分享

D 建立护理业务归类文件

① 建立特殊检查注意事项表

② 建立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表

③ 建立护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表

④ 建立科室健康教育手册(图文漫画版)

临床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步骤。培养护士的多维思考能力能有效的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分析。如,新入院患者医生给下了推速尿的医嘱,那护士首先想到为什么要用这个要,患者下肢有没有水肿,皮肤状态怎样?应采取哪些皮肤护理措施?患者现状态如何,barther评分多少?用药后频繁下地有没有跌倒危险,是否悬挂防跌倒警示牌?患者是否口服补钾类药物,尿量多少?有没有电解质紊乱的危险?怎样指导患者正确记录尿量。在这样的多维思考模式下护士学会将护理问题控制在前馈期,很好的培养了组内护士的学习能力和服务水平。

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责任组长,任重而道远,唯有负重前行,方能不虚此行。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篇14

【关键词】模拟情景教学法、外科护理、实践性教学、必要性、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一、 外科护理教学中模拟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护理教学的基础性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外科护理教学一直沿用以单向讲授性教学方式为主,讲解内容占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由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繁多,使得学生面对护理理论教学内容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发生严重的偏差,在面对实际工作时许多学生变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实践基础能力极差,同时也给外科护理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使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应当将模拟情景教学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中来。

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模拟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护理老师根据日常护理的实际病理案例为教学的内容,专门设计一套具有情景模式的模拟教学环境,在模拟教学过程中,让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专门扮演其中的角色,将具体整个案例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关系到外科护理的教学的知识点,让其重新情景再现出来,让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当时病理案例的过程,让真实的场景重新浮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更加直观、生动而且形象加强医外科护专业的学生对实际病理的深度理解与理性认识,很好的发挥学生出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外科护理学习的热情,在提高外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外科护理带教教学的目的。

二、 外科护理教学中模拟情景教学的具体应用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采用的模拟情景式教学模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病案介绍阶段、老师示教阶段、情景模拟阶段以及评价总结阶段。以下就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模拟式情景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 病案介绍阶段

在模拟教学过程前,老师需要将整个模拟的病理案例的具体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和说明,在介绍的同时,老师还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教学问题,例如,烧伤患者的伤口状况,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并发症,整体体征情况如何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模拟,这就需要学生在模拟前,根据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 老师示教阶段

病例案例介绍阶段完成后,老师将介绍如何开展模拟教学的具体事项,指导学生如何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展模拟情景学习,在学习中如何进行身体检测,如何搜集病人资料,护理设备的使用方法介绍等等。演示结束后,老师要把此次模拟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度向学生进行阐明,使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能够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学习,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提高情景模拟教学的质量。

(三) 情景模拟教学阶段

情景模拟教学阶段是模拟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在这一阶段里,老师就好比一名电视导演,在安排好学生的角色扮演工作的同时,还要确保整体模拟过程能够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不会偏离教学重点。这个过程的角色一般包括:患者、医生以及护理人员。首先,由医生根据患者病症情况进行询问、分析和诊断。其次,由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护规程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护理目标、措施,并给予执行。例如,老师设计一个针对外科烧伤的模拟环境,烧伤患者为一名男性,由于身体小面积烧伤,需要进行及时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伤势情况,首先对患者伤口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确保被烫伤部位的衣服不可采取撕拽的方式,应采取剪切的手段,以免对患者造成第二次的伤害,对伤口采取冷敷治疗护理,同时患者进行补液。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让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时所会面临的相关突发性问题,并根据问题情况积极应变解决,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 评价总结阶段

模拟情景阶段结束后,老师要根据情景模拟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老师要组织学生展开深度的研究和讨论,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 结语

总之,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模拟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面对实际工作时,能够从容不迫的开展护理工作,为外科护理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海心,何志红,黄建中.模拟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法集中教学实习效果的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2004(1):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