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银行智能化发展范文

银行智能化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银行智能化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银行智能化发展

篇1

智能化商业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提出以来,商业银行从业务到后台业务,对银行管理会计、客户管理、绩效、资产负债和信用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摸索,几乎涉及了银行主要的业务领域,但成效不太显著。

在经历了探索、困惑、返璞归真、脚踏实地等几个阶段后,对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探索又回到了管理领域,如管理会计、客户信息分析、信贷分析等领域。但是,仍然比较鲜见中,后台业务贯通的全行级、某领域智能化应用案例的出现。原因在哪里?

一言以蔽之:问题还是出在业务管理方面。

症结在业务管理上

笔者在参与各商业银行业务咨询时,经常问总行业务主管:贵部门对该业务领域有什么设想?前台业务部门谈及最多的,是业务部门的支持,认为后台技术落实力度不够;而后台技术部门对前台业务创新无法在现有平台上加以解决,要另起炉灶,因此周期长见效慢,这就导致了前、中、后台之间的隔离。

较多银行的主要精力还忙于前台产品系统的完善和创新,使各部门在智能化商业银行的管理上无法到位,这也导致了高层管理的战略设想最终没有被反映在智能化银行的业务发展上。因此,前台业务部门如何在学习中摸索该业务板块的业务规律,与核算管理部门、后台的技术平台实现部门相结合,实现高管层的战略目标,这是智能化商业银行的关键。

信息智能化的变异

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核心,就是银行的信息智能化,它包含战略管理决策信息、业务流程逻辑/业务关键指标信息以及信息实现平台。战略管理决策信息来源于高管层基于市场和股东价值的要求,按照各业务线的综合需求来制定,而理顺高管管理信息,将它变成信息需求,则是CIO领导的专职小组的工作。在现实中,高管管理信息往往受到操作层面业务、技术部门的较大影响。

业务流程逻辑是指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要求制定的、促进业务发展的流程。但在现实中,由于银行在市场信息归集和客户信息分析方面不到位,往往就以银行内部管理流程作为信息化需求,这导致了信息化需求的变异。比如,商业银行进行业务需求开发时,往往借助IT工具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有时会发现IT人员银行业务经验的不足,特别是市场经验和客户经验的不足,以及业务人员描述需求无能为力的状况。这种从需求出发开始,就出现难以弥补的偏差,最终使信息智能化受到损害。

另外,智能化商业银行所需要的核心内容或数据,以及操作规则等业务指标,其数据是否最终被IT系统实现,在现实中也取决于银行业务部门的决定,取决于业务操作效率和业务信息化水平。那种将所有业务数据装载在IT数据仓库系统的做法已不切实际。

因此,信息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模型、从业人员的经验和银行业务的信息化能力,而非单纯是银行技术平台。

CIO需强化业务经验

银行上市前后,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将出现重大调整,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和IT平台规划做出相应的回应。从智能化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这是国内银行对管理决策信息化提出的要求。

篇2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银行纷纷求新求变。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争相以高科技和智能设备装备“智能银行”,掀起金融业智能化的风潮。在银行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金融、电子渠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客户不再满足于传统金融服务,而不断追求个性化服务体验。

 

一、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分析

 

个人金融业务是相对于公司金融业务而言,以个人、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其提供综合、多方面、多功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西方国家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较为完善,已经形成了涵盖了与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如委托理财、代收工资费用、外币兑换、财务咨询管理;此外还通过网络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个性化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体系。较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比较落后,因为我国长期只重视对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一)个人财富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影响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个人财富的增加和资本的集中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个人财富增加使得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发生变化。我国居民开始重视和关注理财业务,改变以储蓄为主的理财活动和理财观念,促进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其次是金融业的变革和发展,促使银行开始关注并发展个人金融业务。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国内银行要与境外银行进行激烈的竞争,只依靠传统业务银行难以维持生计。在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下,银行逐步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目标,对自己的个人金融业务进行定位后开始采取措施为个人金融顾客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二)大企业金融业务利润空间下降

 

前面提到,我国银行的传统客户是大企业,即为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为大中型企业的资产优良,金融风险小,各个银行对大中型企业都金融追逐。但是,大中型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类客户有着超强的议价能力,银行所提供的利率水平已经不能够让他们满足。而中小型企业不能达到银行的融资条件,银行不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企业用户的利润贡献度的占比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人客户的利润贡献度占比却逐年上升,因此,银行将自己的客户瞄准了个人客户,业务也由以前的对公服务向公私兼顾方向发展。

 

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推动银行功功能的转变,由经济功能向金融功能方向转变,同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银行业务的转型,由大中型企业客户群体向个人金融业务进行转变,有利于优化银行的客户机构,寻找银行业务的新的经济增加点。

 

目前,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个人金融业务交易额也屡创新高。特别是近年来,银行网点智能化的发展,为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银行网点智能化发展优势

 

“智能银行”将科技融入金融产品,体现“人机互动”,代表着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以中国银行为例,自助开卡机、智能叫号机、大堂智能服务系统、远程专家系统等中国银行不断加大网点转型力度,推进实施网点智能化升级,给市民带来了全新的网点服务体验。在中国银行个人客户办理业务,通过大堂经理的客户识别和分流引导,除少数需要办理定期倒存和挂失类业务的客户,其他诸如国际汇款、跨行汇款、基金买卖、外币兑换、借记卡办卡、借记卡激活、短信签约、现金存款等业务全部可以在自助终端上完成。中行智慧银行还研发了“大堂智能服务系统”、“远程专家系统”等。大堂经理可根据智能服务系统,结合客户实际需求,提供预填单、外汇牌价查询、理财、基金及各类金融产品推介功能。客户对投资和财务管理有任何疑问,还可以通过“远程专家系统”与中行远程专家沟通和探讨,获得全方位的咨询建议。下面,本文将对那银行网点智能化发展的机遇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给银行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5年两会提出“互联网+”,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互联网金融发展给支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以电子支付为主要的支付手段,代替了现金支付方式。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减少了用户对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依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记录查看交易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分析财产状况、消费习惯等等。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网点面临着业务分流、客户分流、渠道分流的压力,加之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在急速增长,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持续促进网点转型,提高网点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二)技术优势

 

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逐步替代传统手机和电脑,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工具,并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形影不离时,一种员工的移动设备可以接入公司的办公系统,实现移动办公和在家办公的工作模式,开始悄然流行。这种技术的发展给银行的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IT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精准识别用户和需求,准确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使营销更为精准。比如,大堂经理可以使用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精确识别客户,为顾客进行差异化营销服务;也可以利用无线终端,实时监控网点运营情况,大幅提升业务处理(开卡、签约、理财等)或引导的效率,从而缩短排队与等号的时间。

 

(三)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通过自助设备,简单的业务客户自助即可快速办理,复杂业务可连接到远程客户服务专员实时提供协助,少数特殊业务由网点人员提供现场协助。银行智能网店发展完善后,银行管理人员无论是在办公区、会议室,还是在外地出差,都可以使用智能终端随时接入办公网并处理业务(如邮件收发、公文处理等)。

 

银行网点的IT运维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随地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第一时间接入处理技术问题。当需要部门之间或与外部服务人员协作时,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无需像以往那样耗时费力地架设临时网络,进而全方位提升管理效率。用户也不用跑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打破了办理银行业务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三、银行网点智能化发展建议

 

(一)精准定位、确定品牌优势

 

银行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优势同样非常重要。传统银行网点的设置主要是为用户提供结算服务和各种零售业务的网点,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变化,银行也在积极进行转型,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一定要精准定位确定自己的品牌优势。

 

银行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就要合理设置银行网点,吸引更多的用户成为银行的顾客。银行可以根据网点的用户结构、区域特点和服务方式等情况,精准定位网点,对网点进行科学规划,打造自己的银行品牌优势。

 

银行进行精准定位的前提是对顾客进行细分,根据不同顾客群体的收入、消费习惯、理财理念等进行产品设计,对目标顾客进行有目标的产品推广。银行网店智能化可以让用户自己使用银行提供的智能设备选择符合自己的产品,也可以跟专业的理财转件进行网络视频沟通,听取专业的理财意见和建议。因此,银行可以通过精准定位确定品牌优势,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的推广等。

 

(二)注重用户体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银行业开始大规模运用互联网技术,相继推出网银、移动银行、微信银行等服务,电子银行替代率不断提升。然而,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银行提供的服务往往因为客户体验不佳而受到诟病。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压力之下,银行一方面积极布局、改进线上业务,同时在线下业务方面,将物理网点的智能化看作零售业务转型、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头戏。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社区银行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能不能及时捕捉到客户需求。

 

银行网点智能化的推广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银行网点智能化也需要注重用户体验。银行智能化节省了人力成本,打破了银行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对顾客办理业务的限制性,用机器代替人力,更应该注重银行的用户体验。银行可以对客户的大量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主动向客户通过移动渠道授信。同时,银行应该优化业务流程,客户可在网点自助了解银行产品、办理业务。

 

但是,金融服务具备很大的私密性和特殊性,需要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如果没有网点而只在互联网上,这一点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无法让客户感受到银行对客户的用心服务。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直接接触,才能得到客户更多的信任,客户也才会把金融需求更放心地放在银行。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技术和工具,是银行业的一个有效补充,它并不能完全替代物理网点。

 

(三)实现网点服务移动化和社交化能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点服务移动化成为可能。银行网点智能化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个人用户成为银行顾客,因此,银行网点智能化的发展一定要实现网点服务的移动化,增强银行网点的社区化能力。

 

由于其植根乡土、贴近百姓的特色,社区银行被认为是争夺客户资源、深挖小微企业的有效途径。一段时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探索在不同地域成立规模较小的自助式或全功能式社区银行网点,希望以更少的成本拓展基础客户,弥补和大银行相比网点不足的缺憾。针对不同的居民社区和产业社区,银行的网点设置应当实现一定的差异化和针对性,强调线上线下的结合;社区银行开展小微业务,同样应当强调通过流程的标准化、电子化,实现批量化审批。

 

智能银行是互联网时代银行的必然选择。升级后的网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严格按照流程办理的银行业务搬上自助机具操作,可以提高服务效率,网点普及后,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篇3

为了打破这种先天的局限性,金城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必然将依托于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走出去”。所以,金城银行现行的业务模式为传统业务与互联网业务“双核心”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保留银行业传统业务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该种模式下,未来批准互联网银行的机会一旦来临,金城银行便可以迅速做出应对与转变。

金城银行作为银行业内年轻的新建行,直销银行业务面临消费市场和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为谋求直销银行健康、有序及迅速发展,我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产品特色化。传统银行业务分为资产业务、理财业务、业务等,涉及的产品种类可谓花样繁多。在如此多的银行业务产品中,客户的第一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直销银行产品必须具备特色化,做到吸引眼球。多种产品同时投放客户市场后,通过对发行量和市场销售的反馈与总结,某类或某几类产品会凸显出来,行内可将此类产品做大做强并继续投放市场,同时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进行产品的调整及再投放。长此以往,热销产品成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形成银行产品链,便可以极大地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构建直销银行的特色产品竞争力体系。

营销智能化。直销银行的营销智能化,一方面指的是产品智能化,另一方面指的是服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对于本行客户的资产能够有全面系统的分类上,建立客户资产管理体系,从而形成智能化的产品组合。服务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推送智能上,应根据客户资产管理的智能化结果进行智能识别,分别向不同级别的客户推送相应的理财产品、投资产品,并对客户的点击行为、消费行为、理财行为抓取大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推出符合每一个客户的私人专属智能服务体系。营销智能化的构建与推广,必将极大地提高客户体验度,其优势是传统银行望尘莫及的。

模式平台化。直销银行间不应该成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市场大环境的风浪前,不仅不够强大,还容易出现故步自封、业务局限性等。每一家直销银行都应该始终秉承开放性与包容性,在竞争的同时,积极寻求同业间的交流与协同合作,甚至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异业合作,搭建全方位的交流业务平台,打造互通的产业联盟。加强联盟性、抱团意识,是为“竞合模式”。我行在直销银行的打造上本着“合作、创新、互通、共赢”的理念,积极在产品上寻求银行间同业合作,在科技上寻求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以开放平台化的模式打造自己的直销银行。

篇4

 

互联网时代,科技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许多原本仅存在科幻世界的事物被逐一实现,如当下众所周知的穿戴技术和指纹支付等各种创新支付技术,无不令人赞叹。这一切都表明互联网在走向一个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方向,也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各行各业以智能化为目的制订各项计划,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促进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无形中也影响着它们的发展方向。金融行业作为与人们利益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领域,其对科技的敏感度极高且更同步。因此,随着金融领域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它开始采用_些类人脑的系统来处理金融事务,人们将这些电脑称为金融大脑。就像大脑—样,它们拥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处理和反馈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在金融的不同领域抓取信息和数据,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和决策,然后将这些结论和决策通过互联网,例如微信、门户网站等触角反射给金融领域的机构和从业人员,这对许多人来说是极为方便的。

 

实际上,在2010年时,一个新的Lexicon服务系统被启用,它能够实时地给职业投资者金融新闻资讯。而引人注意的是,绝大多数订阅Lexicon服务的职业投资者并不是人而是计算机算法,这些计算机算法管理并控制着不断增长的全球交易活动,它们不再仅仅是处理数字,而是可以代替人做决策。

 

无独有偶,花旗集团随后也开始运用人工智能电脑来分析并获得客户的需求、预测经济走势等服务这台人工智能电脑具有多项出众的技能,比如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处理海量未结构化的数据,更能以人类的认知方式推断和演绎问题的答案。它可以提供诸如客户需求分析、预测经济走势等服务,同时还能够结合个人投资履历给出适合特定客户的投资计划。

 

智能与金融的结合除了表现在各种"金融大脑"的利用上,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的广泛使用和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将智能与金融结合所构成的金融智能化正逐步推进。同时,这股金融智能化的风潮也吹到了国内。智能化在国内金融领域的表现不仅仅是金融大脑上的改变,更是体现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上的"智能化"。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得有声有色的同时,银行业也开始变革,纷纷触网。除了推出众多形式多样的网络理财产品作为反击的第_弹,银行反击的第二弹则是从最基础的服务做起,力争智能化。主要是以智能网点的推出为主要渠道,将高智能科技元素广泛应用到网点的实际经营中,综合运用多种尖端的科技手段,强调网点形态的智能轻型化,及常规业务的高度自助化,使银行人员能够从传统柜面解放出来,得以从事业务价值更高的营销,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给客户带来简便、快捷而直观的体验,为客户提供全新的金融体验。

 

智能网点的推出

 

网点是银行向客户展示服务理念和理财方式最好的宣传与推广窗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各类高新技术的应用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和自身文化特色的智能化网点势在必行。而随着全球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创新不断加快,智能网点成为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的智能网点将向开放式与休闲式的方向发展,将是金融、文化、空间的结合体。对银行来说,其目的是要通过人文与空间的诠释使用户更愿意驻足于此:通过休闲舒适的空间环境使客户心情舒畅;通过科技的融入使营销变得更加有效,从而使客户在办理业务时能够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因此将更加注重金融与文化以及产品的展示,需要更注重用户的亲身体验和实际的应用效果。

 

正如我们看到的,某些营业厅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再像个银行营业厅。比如"咖啡银行"模式,将银行"搬进"咖啡店。在这些咖啡银行网点中配置先进的智能服务设备,为客户带来全新的、时尚的愉悦体验,从而刷新金融服务体验的新模式。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为网点"造型”不但形式上要有创新,业务办理上也要做到智能化,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随着大屏显示技术、LED显示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液晶拼接技术、纳米触摸技术、透明屏技术与全息屏技术、视音频远程交互技术等各类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打造智能化的网点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银行还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精准识别用户的需求,准确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使营销更为精准。未来银行的智能网点将真正实现资源集中化、信息数字化、应用智能化、管理统一化。

 

颠覆传统服务长期以来,银行排队、办理业务繁琐耗时等方面让客户对网点心有抗拒,而随着银行逐步推出智能网点,是对此前传统银行网点服务方式的颠覆,带给客户新鲜而体贴的服务,体现了银行在服务理念上的新转变。

 

智能网点的推广,将传统的银行体验从产品转移到人,让每一位步入网点的客户都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解决方案,而且现场实时互动地解决问题。

 

借助科技手段,通过智能网点的建设和不断创新,银行不仅可以提高客户体验、实现精准营销和业务处理,而且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使银行能为用户提供超前的智能化服务,从而大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位置信息,可以查询当前最近的以及排队人数最少的网点。银行方面可以提前收到客户的电子化信息,待客户到来,就可以直接办理业务,更方便快捷。让用户体验并享受到电子化的好处,这也是智能网点的例子之_。

 

这个方式同样适用于移动理财、移动办信用卡等业务。只须在移动设备上进行信息录入还有信息采集,用户确诊无误后直接在电子合同上签字,当然,这需要有保护签名安全的技术为依托。

 

业务开展实现无纸化、电子化,可以大量节约打印成本和纸张成本,这不光是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和呼应,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以及用户的体验。金融机构一旦实现无纸化的普及,很多工作和业务上的创新也得以实现,这也是金融服务的提速。智能化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无论是金融还是商业领域,智能化都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

 

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商物流,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为其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电商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等特点,涉及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技术,无_不是其走向智能化的表现。

 

虽然当前的电商物流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实现行业的整体提升以及效益的提高,但也有专家预测,一旦电子商务物流实现智能化,可以降低物流行业近千亿元成本。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智能化的物流市场,其前景必定不差。

 

此外,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也在走向智能化,智能汽车成为时尚潮流的代名词,更被称为"跑在轮子上的计算机"。而被厂商们炒了很久的车联网并非只是空谈,导航、动态交通信息、车辆防盗、紧急救援等功能,已在很多车型上实现。人们关注的是,一旦汽车也接入网络,是否会被轻易攻击或控制,而对于汽车能够实现智能化,却大多是欢迎的。

篇5

关键字:智能化 低压配电 系统 应用

一、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电力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电力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低压配电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与应用需要更多的改革与创新。低压配电系统传统的控制方式是由低压开关控制箱操作的,它通过接触器、熔断器、模拟指针仪表等来实现对配电箱的操作、控制和保护。但传统的控制方式都由人工来完成,如果使用计算机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就需要更多器件来组合实现,这种方式不仅增大了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的成本,还让低压配电过程变得更加复杂,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带来新的方向,再加上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低压配电元器件的改变,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越来越成熟。

二、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系统组成

现代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智能装置、网络等组成的。监控系统通过采集器读取智能装置和监控设备的信息,通过网络下达操作命令,实现远程监控和保护低压配电系统的功能。

2.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主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集成接触器、继电器等元器件和各种电力仪器、监控元器、网络输入\输出设备等,通过对配电过程中各个回路采集、处理、分析,对各个控制电器设备监控和控制,以实现对低压配电过程的有序管理、监控过程。

三、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的特点

1.智能化。与传统的低压配电系统相比较,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系统更加的可靠与稳定。在智能化系统中使用了微处理器和数模转换器芯片,通过数字化处理大量的需要被测试的参数,在不断提高系统测量的精度、降低产品分散程度时,也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特别是在对自动化生产要求很高的企业中,保证安全的同时,有利于企业科学的分配电力负荷、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实时掌握运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供电的智能化降低电力成本和配电的维修成本。

2.功能多样性。智能化配电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保护、控制和保护功能,功能多样不单一,它取代了传统的电量表、继电器等元器件,无需在系统进行二次接线。系统安装省时、省力,模块之间衔接紧密。通过系统采集的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数据利用率。

3.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低压配电系统网络化,在智能化的保护装置中经通信接口与计算机相连,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保存和控制等功能,在监控时可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节约人力成本。

4.预警。智能化的低压配电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能对潜在的事故进行报警,还可通过系统判断电量是否极限,及时了解有关故障信息,从而有效地避免控制事故发生和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四、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的应用现状

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经过调查研究得出其应用范围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1. 银行、邮电、机场与码头等基础设施

以邮电系统为例,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信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由于传统的供电系统是由非智能配电柜组成的,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电力系统动力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动力监控系统投入之后,电力系统动力维护正在朝着少人值守甚至是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同时要求供配电设备与其他配套设备都要实现智能化,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从全国邮电系统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电信局还未将传统的供配电系统淘汰,升级为智能供配电系统,因此邮电行业对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而在银行系统方面,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其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通讯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技术升级,以加强通讯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来确保银行业务的正常进行,是计算机中心的首要任务。而由智能开关柜组成的配电系统可使计算机中心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测量、监视、操作、保护和控制等,以确保配电系统顺利运行。所以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在银行系统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2. 变电站、电厂等的配电系统

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系统中,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35KV以上的系统上,而在低压配电系统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也就是说我国的电子系统的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对电力部门提出的可靠性指标为:一般地区平均年停电时间为3小时的可靠性为99.6%,而重要地区平均年停电时间为0.6小时的可靠性为99.99%。要达成这个可靠性指标,低压配电系统是必须要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其中实现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是它的一个前提,所以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的潜力很大。

3. 超市、智能大厦以及各种高层建筑等住宅与商业建筑

随着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兴起,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而且全国还在以每年数百幢的速度增长。而对于智能系统来说,一个重要的智能化子系统低压配电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随着城市居民对智能建筑越来越感兴趣,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也将会随着一起发展。

综上所述,在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对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的研究将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自身也将会向着更好的层次发展。

五、展望

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在朝着集成化、开放式与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着众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子系统,并且各个子系统、各个模块之间既是独立的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耦合,对任何一家制造商来说,很难囊括一切。这就使得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要全面的解决问题,必须走系统集成的路线,使得各应用之间有着合适的接口以供集成。同时要将技术与用户体验合理结合,以改进用户的体验。在如此激烈的市场下,如何改进用户的体验,使得用户得到的服务变得更好,以满足各种层次用户的需求也是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智能视频;安防;监控;对象

0前言

伴随着视频监控技术不断完善成熟,视频监控技术有最开始的模拟系统发展到数字化监控系统情况下,现代逐渐向智能化监控系统方向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在智能化发展建设之前,监控工作全部通过人工方式实现。人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进而无法对每一个视频监控都精确判断。为了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始逐渐推动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发展建设,借助计算机对视频监控,进而保证视频监控实时性,及时反映出视频内某些内容。伴随着社会暴力事件数量不断增加情况下,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也开始逐渐在安防领域内应用。

1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介绍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也被称之为视频分析技术,实际上就是借助人工智能形式,对图像数据信息进行识别与计算。本文就列举一个实际案例对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框架进行了解。就以云安智能一体化视频服务监控服务器来说,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分别为视频接入、流媒体转发、视频储存、视频解码拼接、视频识别、传感器。只有对视频监控技术全面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够将视频监控技术在不同领域内应用。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原理为:视频接入单元借助摄像头将视频拍摄区域内所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整合,并且传输到图像识别单元内,对于图形内数据进行识别,将分析结果传达到传感器内,传感器在按照有关设备完成控制工作。视频接入单元所应用到的摄像图属于可见光摄像头,可以有效将红外线或者是微光摄像等技术相结合。视频监控系统核心为图像识别分析单元,主要作用是对视频图像信息实时分析整合,并且在针对性情况下将有关指令传输到子系统内[1]。

2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领域内应用

2.1住宅小区

2.1.1住宅安防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在住宅安防系统内应用。住宅安防系统属于一种报警系统,主要具有煤气泄漏及消防等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消防系统。消防预警系统其中包含控制系统,控制器就是该系统内基础设备,可以借助不同设备所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一旦住宅小区出现火宅问题时,探测设备所检测到的数据发生变化,控制系统就会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发出活火灾警报,并且启动住宅小区内消防设备。根据住宅小区设计要求,自动消防设备在实际应用内,具有消防联动设备,例如火灾通讯系统、泡沫灭火。住宅小区在出现火宅情况下,控制器就会发出针对性火灾信号,控制系统按照控制器所发出的信号,对控制系统进行逻辑判断。消防联动系统在运行内必须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手动模式与自动模式[2]。

2.1.2小区安防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在小区安防内应用,主要包含四个子系统,分别为录像监控、巡更管理、安防报警、自动报警。其中录像监控子系统在实际应用内,可以对监控区域内有关视频信息采集整合;巡更管理子系统在应用内,可以合理对巡更人员及路线进行设计,并且记录有关数据信息;安防报警子系统在实际应用内,核心设备就是智能化图像分析器,可以对视频图像信息识别,进而向联动功能系统发送针对性数据指令。小区在今后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向智能化及个性化方向建设[3]。

2.2公共商业场所

首先,公共商业场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专柜内产品丢失或者是盗取等问题时常发生,进而有效推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公共商业场所内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产品一旦出现非法移动或者是盗走问题,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对该动作检测,进而作出针对性影响;其次,拥挤检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应用内具有视频分析功能,可以对公共商业场所内人群流动特点进行了解,从而判断公共商业场所是否存在拥堵问题。在分析之后,借助联动控制系统对公共商业场所内人流量进行灵活多样掌控;最后,滞流分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共商业场所内应用,可以对不同地区内人群逗留时间进行检测,并且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一旦发生对象在区域内停留过长时间,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除了上述分析内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还可以对公共场所内人流量进行研究。借助视频技术计算方式,为公共商业场所规划处更加合理人流通道,对公共商业场所区域划分管理[4]。

2.3银行安防

2.3.1ATM机安防系统

ATM机作为银行内基础设备,在银行安防有关条例内明确规定,ATM机在运行内可以自动对违规行为处理。ATM机在对视频图像分析内,必须具有智能化处理形式落实,操作平台在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整合。ATM机在施工安装内,需要提升对ATM机出钞口智能视频监控设备重视程度。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内,可以有效提升监控系统自动性及实时性,进而应对预警处理。视频分析系统在运行内,还需要具有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用途是为案件取证提供有关材料。ATM机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之后,可以自动对ATM机上操作人员进行检测跟踪。一旦发生视频检测区域内人脸出现异常情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对犯罪问题这有效遏制[5]。

2.3.2银行大厅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在银行大厅内应用流程为:视频监控单元通过摄像头这对区域内人员图像及大厅图像分离,并且对人员流动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区域人员行为跟踪,进而作出针对性反应。一旦银行大厅内出现人员斗殴情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进而对银行大厅内所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预警。自助银行大厅视频监控系统内,还需要具有视频诊断分析技术。视频诊断分析技术作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核心,借助流媒体服务器,将摄像头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信息处理,及时对视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出针对性应急反应,恶意破坏监控设备,严禁出现不违法行为,并且发出针对性预警机制。视频诊断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内,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监控系统维护工作质量[6]。

3结论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系统内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安防系统性能。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范围越加广泛情况下,视频监控技术精确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生活环境。智能化监控技术在各领域渗透之后,也需要不断对技术水平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治红,骆云志.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04:75-78.

[2]孙俊迪.浅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05:21-22+25.

[3]张建雄.智能化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安防,2014,Z2:69-72.

[4]韩国强.浅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其主要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4,02:62-65.

[5]蒋一明,刘江.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专利申请状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03:33-37.

篇7

关键词:审计分析模型;集成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81-03

引言

当前商业银行围绕“大集中”主题,形成了“扁平式”,“大总行、小分行”的运营模式。数据大集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计算机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海量数据使以往的审计模式不再适用,在数据下载、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亟待探索新的审计模式;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财务软件的多样性,业务数据格式异构,使得商业银行的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得不到快速发展,需要开发一个新的集成软件来实现审计模型的通用;另外商业银行的审计软件还不够智能化,还不能将审计师的工作经验智能化的安装到软件中,这给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制约。

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全面升级计算机审计工具的功能,使审计软硬件能够支持网络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审计人员采用多种方式采集数据,再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减少了实质性测试阶段的盲目性,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为了推动对商业银行的网络审计,人们还引入了“技术”(即Agent技术)代替机械的人工检查工作,建立计算机审计专家系统,使计算机审计智能化。其次,培养复合型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加强计算机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最后,需要完善计算机审计法规建设,营造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的良好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会审一体”,形成会计支撑审计、审计制约会计的格局。

本文引入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思想,运用模型法分析及设计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促进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的快速发展。

一、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

通过对审计软件的发展历史和现在商业银行对审计软件的开发需求进行分析,同时了解了现有的软件审计技术,最终我们想通过建立分析性“中间表”和审计分析模型(见下页图1)进行审计,用模型法来开发商业银行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模型法即系统总结出构建审计分析模型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算法,用模型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而不再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

现代计算机审计模型主要是依据风险基础理论、现代金融风险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审计差异理论以及系统控制理论而设计开发的,通过对审计数据采集接口的设计和引入Agent技术分别实现审计模型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审计模型的建模方法分为数据建模和业务建模:数据建模就是对商业银行的原始数据进行下载、转换、分析整理生成审计数据标准表的过程;业务建模是计算机审计模型的核心和大脑,其就是将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的审计思路、审计步骤、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用计算机语言表现出来,通过程序运行,将审计人员需要查找的交易和数据识别出来。

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的集成化分析与设计

国内商业银行数据普遍表现出两个特点:异构,海量。不同银行间业务数据的异构给审计模型统一处理数据带来困难,同时数据量过大也导致数据难以存储和有效管理。这就要求银行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集成和整合,并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对客户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推动商业银行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一个标准数据库是解决海量数据难以统一管理的有效办法,要建立标准数据库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从不同商业银行异构的数据中构建出一个统一的中间表和如何将统一的中间表转换成标准数据库。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提供了一种与关系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的技术,通过XML技术,就可以实现异构数据间的数据转换,构建统一的中间表,从而构建出标准的关系数据库。

(一)数据库结构映射到XML文档构成统一中间表

1.构建元素树。XML用元素及其属性表达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对象间的链接,XML文档的内容是一种树状结构,结构上与面向对象数据库较为相似,它为数据库之间交换信息提供了一种公共的格式。数据库中的对象和XML文档都具有树状结构,数据库中的对象树是由对象、子对象、属性和对象与后两者间的连接构成的(见表1);XML文档的结构树有元素、子元素、属性、PCDATA和元素与后三者的连接构成(见表2),为保证数据的“保真”定义一种元素树映射模型(见图2)。

表1

数据库中的数据

表2 XML文档

按如下步骤可以构建元素树:首先,建立表—根结点和对象—子节点,数据库中的一张表对应元素树的根结点,一个对象对应地生成根结点的子节点;其次,映射生成子对象—子元素列表、属性—属性列表、对象与子对象和属性间的关系—其他信息,对象中包含的每个数据域映射成元素的属性;最后,把数据间的限制方式对应成内容模式结点,直到完成所有对象。

篇8

一直以来,广电运通都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金融自助设备及其系统解决方案。为此,广电运通凭借“金融自助设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并且成为业内唯一上榜企业。

同时,随着金融电子行业技术发展的进一步需求,广电运通相继成立了“广东省货币识别企业重点实验室”、“金融安全基础技术联合实验室”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起了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基地的重任。

加快金融智能化布局

在智能金融服务应用方面,广电运通利用自身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建立了面向全国的金融自助设备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金融设备的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在传统的ATM维保阶段,只有当银行网点管理员巡视ATM或查看后台监控系统时,才能发现ATM故障并进行报修。这种旧有的维保模式很难及时处理ATM设备故障,导致客户体验感降低。

对此,为了提供高效率的ATM设备维保服务,广电运通创新打造的以省级银行为单位的全功能ATM监控调度指挥中心(简称P-AOC),逐步实现了全省银行机构ATM的“集中监控、集中受理、集中调度、集中管理”。

其实,早在2010年,部分银行就采纳了广电运通提出的自助设备监控调度指挥中心的概念,指挥中心设立于银行内部,通过与银行分管部门进行合作,专为本行ATM服务。“未来,广电运通计划将全国的P-AOC整合成为2至3家大型全功能ATM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广电运通P-AOC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据广电运通运维管理部总监介绍,该项目实施后,当银行ATM发生故障时,系统能自动识别故障,将相关信息发送至ATM报修网络平台,并通知ATM运维工程师前往维修。此举彻底解放了ATM管理人员,降低设备管理员报障的频次,减轻了银行网点柜台人员的工作压力。

另外,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金融智能化水平,广电运通还推出了智能综合柜台(STM)。该款STM是一款集成了银行多种柜台业务功能,以银行客户自助和银行柜员辅助的方式实现传统柜台业务替代的智能化终端设备。它采用了“现场引导、客户自助办理、柜员授权协助”的新型业务处理模式,基本覆盖银行网点柜面业务,实现柜台窗口服务自动化、智能化。广电运通STM项目客户经理李思远介绍,这款产品具备柜员、移动、视频等三种应用模式,可以适用不同的使用场景,让客户可以获得与银行柜台一致的业务体验,并且可以通过视频技术的扩展,为客户提供远程、延时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款STM配置全球首款自带柜员操控台与共享功能模块,减少办理业务复杂度,使柜员可随时协助客户进行业务办理,并可支持柜面模块的灵活扩展,实现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的业务办理模式,有效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银行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智慧银行的建设发展备受关注,甚至催生新一轮业态竞争。作为推动银行业永续发展的促进者,广电运通将依托全球顶尖的智能金融科技研究院,坚持自主创新,力争研发更多前沿的金融智能化设备,为智慧银行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开创泛家居产业新生态

2016年6月,广电运通倾力打造的新一代全智能自助销售终端正式亮相。该款产品是广电运通与家居品牌聚宜购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发展协议后的首个重量级成果,同时也是广电运通拓展非金融行业自助设备服务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将大力推动我国“互联网+家居”的行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开创中国泛家居产业的OSO新生态。

智能终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经济结构中的主要内容,也是环境友好型产业中的主力军。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广电运通携手聚宜购打造的这款产品尚属我国首个泛家居行业的全智能自动销售公共应用端。

它在继承第二代DIY自在设计、即时插卡支付、在线运维等强大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人脸识别、身份识别、远程可视、定位推广、多屏互动、AR增强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产品精准营销推荐、7×24小时服务等功能,集产品、销售、设计、体验、银联插卡、联网支付、订单打印、用户身份识别、视频监控、定位、无线上网等于一体,为用户提供点对点远程服务。

据广电运通研发人员介绍,借助该款终端,用户选定或导入平面户型,从零开始秒绘定制三维建筑结构并进行全屋定制,以三维效果AR增强现实显示进行体验,即可高效、便捷定制全屋家居。并可随意拖动系统中的三维模型,和摄像机中的现实场景进行搭配,实现即看即可体验现实场景和产品搭配效果。

打造具有中国制造水平的

国际企业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金融服务

在基层金融领域,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机构载体,承担着为基层民众提供信贷支持、储蓄业务办理等基础的金融网点服务职能。然而,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基层银行网点在服务方面所呈现的理念以及执行效果表现都并不理想,从某种程度上说,部分网点整体的服务质量较为低下,与新时期所提出的网点服务要求存在一定偏差,难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益更新的金融服务需求,给银行本身在金融领域的品牌地位提升和经营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银行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服务现状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具体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导向,对具体的服务体制、服务方式等进行创新,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为商业银行深耕细作奠定良好基础。

1.服务现状

1.1服务机制不完善

通过对基层银行网点服务现状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商业银行服务机制建设并不完善,主要缺乏对一线服务人员的合理调配、状态调试、工作激励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而给网点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优化整体服务效果等都造成不良影响。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网点对外营业时间比较规范[1]。但是在对外为客户办理业务之余,一线服务人员所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也有很多,例如,尾箱清点、日终扎帐,传票整理等例行工作。此外,他们还承担着一定的金融指标营销任务,加之大部分基层银行网点人员紧缺,兼岗现象突出,不够合理的人力配置和工作安排,不仅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能诱发负面情绪,导致其无法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不仅如此,长时间保持高压的工作态势,很容易导致员工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出现工作失误,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大部分基层银行网点的事后追责问责现象较为普遍,对一线员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考核评价管理方式单一,存在只处罚不激励的情形,久而久之,员工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降低,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1.2服务环境有待优化

通过对目前的基层银行网点内部服务环境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在环境建设上,部分银行网点服务环境设计不够合理。首先,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不够优化,包括客户等候区座椅数量少,无法给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休息场所,在内部环境以及装饰的设计上落后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设施设备陈旧、破损,在ATM、自主查询以及宣传、提醒标识等要素的设计和设施引进上不够规范,导致消费者对银行整体环境的满意度比较低下,多种因素重叠,导致部分长期未装修改造的银行网点客户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在软环境建设上也不够规范,员工的服务理念以及所呈现的服务氛围有待进一步优化,导致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缺乏亲切感与归属感,进而对银行的业务能力和安全性也缺乏信任感。

1.3服务工作体系缺乏创新

除了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革新之外,基层银行在网点服务的工作体系建设上,也不够完善。因为内部结构单一、功能匮乏,导致服务效果薄弱,同时也难以提高客户群体的满意度[2]。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显著,一些基层银行网点对此缺乏全面的思想认知,在业务办理以及开展其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人工方式为主,导致整体工作效能低下。虽然有的银行引进了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部分取代了人工办理服务,但是,老年群体或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时,由于对智能化操作无从入手,导致业务进程难以顺利推进,而强制性要求客户使用智能终端办理业务,会使金融服务缺乏人性化,呈现出相反的效果,既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便利,反而加重了消费者负担。

1.4消费主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基层地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服务对象大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3]。他们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薄弱,对金融知识和操作流程的掌握和了解不够全面、具体。经常有消费者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因自身专业知识匮乏,无法与银行工作人员有效沟通,将自身不满情绪发泄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上,甚至引发冲突,进行言语上的辱骂等,而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维护银行的形象。对此,基层银行网点应抢占先机,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消费者切实提升金融知识素养,从而在双向主体有效配合的前提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有效优化服务质量。

1.5柜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银行网点服务过程中,员工的整体素质极大地影响着网点服务质量。目前,一线员工金融专业素养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要适应金融新形势的变化。首先,在服务思想和态度上需要进一步优化[4]。据了解,大部分一线员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态度冷淡,语言生硬,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或者在指导消费者办理业务填写相关单子的时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有很多员工以上级行大力提倡和发展智能化办公为由,不愿意为消费者提供人工服务,如在很多基层银行服务中,要求消费者5万以下的业务到ATM机自主办理。但是基层大部分民众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智能化设备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这就导致了存钱容易、取钱难的现状屡见不鲜。对此,基层银行需要顺应时代趋势,充分调研和了解辖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进行有效优化。

2.优化对策

2.1完善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网点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先从服务机制出发进行有效规范。针对内部员工制定完善性的人资管理体制,践行人性化思想,做好人文关怀[5]。针对职工的休假和薪资体制进行合理规范,保证员工职能需求得到满足,并在情感上受到有效激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服务工作当中。其次,要合理制定投诉机制,针对消费者的投诉根据实际情况对内部员工进行酌情处理。同时,做好内部服务环境合理优化与建设也十分必要,能够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业务办理氛围,构建和谐的服务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合理规划,根据所服务的人群基数就内部的座椅数量进行合理布局,更换破旧的座椅和休息设施。加强ATM等设备的更换与维修,从而保证其办理功能得到稳定、有序的发挥。不仅如此,重点加强软环境的建设与优化也十分必要,针对提醒和宣传标识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突出银行的特色,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产品宣传和推广效果。

2.2构建智能化、现代化服务体系

在新时期的金融背景下,积极引进和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体系也十分必要[6]。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让业务办理更加便利和高效。对此,银行要加强智能化设备的配置,针对银行卡办理、信息查询等使用智能化设备,全面推进电子银行渠道,减轻人工服务压力。同时,做好用户需求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实际服务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结构,对具体的服务功能进行优化,以保证服务的整体效果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更加契合。

2.3加强金融宣传,提高消费者素质

针对基层服务领域消费者金融专业素质普遍低下的问题,银行应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持续性的金融知识宣传,组织金融知识培训和宣讲活动,将基础金融知识以及业务办理须知有效地渗透给民众,从而让其对银行金融服务形成准确的认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银行工作人员有效配合高效完成业务办理。同时,也可以有效借助新媒体,如利用微信设置公众号,针对比较常规的金融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图文融合的方式为广大民众介绍和讲解智能化业务办理平台的操作方法,以及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自助设备的存取款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以及手机银行的下载和使用说明,让广大民众能够丰富金融常识储备,并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提高业务自主办理的整体效能。

2.4强化员工培训,强调人员转型

在基层网点服务的工作范畴内,银行需要重点关注员工自身专业素质,给网点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加强员工培训的具体执行力度,针对目前在服务理念、态度以及在具体工作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积极组织集中培训,渗透人性化的服务思想,引导员工职工自身专业素质有效提升。同时,加强人员素质转型也十分必要,在大力推广智能化服务的基础上也要保持人工服务的优势,针对老年人等消费群体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并适当提供人工服务,保证业务办理的人性化与灵活性。

3.结语

篇10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电力企业 抄表核算 收费 应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47-01

新时期,智能化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电力企业抄表核算收费业务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充分引进了智能化技术,取得了鲜明的成效。

1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企业抄表核算收费业务中的必要性

1.1 满足大营销体系建设需求

传统的电力企业抄表核算及收费均依赖人工进行,这不仅极大的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而且抑制了客户导向型服务机制的建立。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 电力企业着重建设大营销体系,力图达到抄表核算及收费等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抄表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电力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智能化抄表核算收费,降低人力资源成本[1]。

1.2 提升抄表核算收费业务水平

当前,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普遍采用传统的人工抄表核算方式,电费的抄表与核算不仅涉及的环节多,而且流程复杂,工作量大,再加上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出现人为差错,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其次,传统采用人工上门收费或定点收费的方式,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收费工作比较繁琐,存在着严重的收费资金风险。目前电力企业对于抄表核算收费缺乏有效风险控制系统以及监督体系,因此,必须引进智能化技术,提升电力企业抄表核算工作效率,降低收费工作风险,加强预警与监督,使抄表核算收费更为科学、准确。

1.3 促进电力企业工作模式的转变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当前,电力企业已基本构建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走上了集约化发展道路,在这种形式下,电力企业的抄表核算收费业务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抄表业务工作模式进行新的创新,引进智能化技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加强对抄表核算的监督,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企业抄表核算收费业务中的实际应用

2.1 健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企业抄表核算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智能化调度、控制与监督等对电力企业中的传统业务进行处理,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为电力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2]。

2.2 完善智能化数据系统

电力企业的智能化的实现,需要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充分链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而实现智能化抄表与核算。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营销系统基本业务流程与业务内容变动不大,不同的是,通过智能化收集的用户用电信息将交付计算机进行有效处理,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据准备、报表制作以及电费计算等环节无需人工参与,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核算差错的发生。另外,电力企业还可以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设置,以达到对用电用户的定期筛查的目的[3]。以上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纰漏,促进了电力企业抄表核算业务的现代化。

2.3 对抄表核算管理模式的创新

智能化抄表系统主要包括后台、集中器以及子节点模块等多个组成部分。后台系统主要负责对各类数据的抄收;集中器除了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外还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子节点模块则是于本地模块完成数据采集、传输业务等。该管理模式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抄表管理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抄表与数据核算,不仅提升了电力企业的抄表核算效率,而且还能够对用电用户的档案进行分析,保证了用电信息采集的正确性。另外,抄表过程中的异常审核、表码以及电费发放等活动在后期均实现了自动化,简化了电力企业的抄表核算流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4 对收费业务的智能化管理

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对接。自动化的抄表方式与数据上传技术使电力企业的收费更为便捷。一旦用电信息上传至电费核算系统,会自动打印电费清单,经过自动审核进而发往收费系统,电力企业的联网银行将会通过专线访问中间数据库实现对电费的实时查收,并于每日日终对收费流水进行核对,自动记入到分户账以及银行日记账,月末可进行对账。该收费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够减少找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5 对抄表核算业务的稽核工单管理

传统的电力企业在抄表核算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人工监督管理模式,以确保抄表与核算的科学性,而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抄表核算中的稽核工单流转、异常核算等环节的监督均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使电力企业由传统的“点控”逐渐向“面控”进行转变,整个过程实现了集中化、实时化管理,提升了抄表核算的现代化水平。另外,对于缺陷处理,智能化系统有着统一的处理流程,它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复核、确认、分类等,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不仅降低了异常差错的发生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规范行为,使电力企业抄表核算流程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近年来,智能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抄表核算以及收费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地应用,实践证明,它能够真正使电力企业的抄核收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智能化的数据采集与核算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差错,促进了电力企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辉.供电企业抄表核算收费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12):166-166.

篇11

国外研究机构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市场容量将是现在互联网的百倍以上。物联网是超越智能化与超越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深度融合的全新体系,是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

一早起来,奥巴马在美国接见了谁,大家上网一查就知道。但这就叫地球村吗?你在邻居家喝茶,一墙之隔,家里被盗了,你知道吗?不知道。所以,互联网带来的地球村,只是信息的地球村,而非实体世界的地球村。

互联网上的信息是人工输进去的,有真的,也有假的。而且都是事后的。物联网是真实世界的镜像,是一种“面向实体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动为目的、以社会属性为核心、建立在互联网和智能化基础之上、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体系”,具有时时可监测的特性。

智能交通实现了红绿灯控制车流量,而物联网交通则变革成车流量控制红绿灯;智能安防以事后追踪为主,物联网安防则变革成事前预警、防范于未然;RFID射频标签很难做到食品溯源,它解决不了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监督、解决不了中途掉包、解决不了仓储物流过程中变质,这需要物联网才能做到全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

以“物联网金融”为例,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却没有改变金融机构的现行信用体系存在的根本问题――缺乏对实体企业的有效掌控。不同于虚拟世界的互联网,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实体世界已有的智能化、网络化基础之上的。物联网金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

银行业金融机构呆账坏账风险一直是令行业及监管机构头痛的难题。银行为降低放贷风险,只好提高放贷门槛。而通过物联网为银行建立起客观信用体系,将帮助银行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结合物联网先进的货物质押系统,将实现动产的全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比如,可以帮助银行实时掌控贷款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情况,甚至用户使用情况,可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帮助银行开展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预警,预防欺诈违约案件,提高风控水平。

如果没有标准化,对讲机时代就不会过渡到手机时代;没有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永远处在局域网时代不会出现互联网。物联网标准化将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3.0)是制造业与电子、IT的结合,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制造、精准制造是工业3.0的产物。工业4.0――是信息物理系统(就是物联网)支撑下的工业第四次革命。

篇12

由此看出,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由此,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优势突出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制造强国的抓手已经明确——发展智能制造.它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同时,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未来将建立“1×”规划体系,比如智能制造规划,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

1规划:五大领域试点行动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众多行业产业,聚焦智能制造试点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准确把握与其相关的产业投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将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大重点行动。从中可以发现,试点中瞄准的六个方向,各具针对性。

第一,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更准确地说是生产方式的现化化、智能化。根据《通知》要求,在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分别选取五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示范推广智能工厂或数字矿山运用:在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行业。

第二,针对产品的智能化,体现在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示范。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根据通知,在包括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机器人等在内的行业中,选取10个以上智能装备和产品的集成应用项目。

第三,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予以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方向。根据《通知》,在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行试点示范,比如,在家用电器、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在钢铁、食品、稀土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及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示范。

第四,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试点,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

第五,针对服务的智能化。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使之达到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020)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在以上三个方面总共选取1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五个方面,纵向来看,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周期:横向来看,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制造业中的传统和优势项目。如果综合来看的话,我们予以重点推荐重大智能装备以及与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偏服务化制造业。

看好这两大板块,一是基于政策考量。今年3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多属于此类,此外,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就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开展论证。二是基于可能性而言,中国在智能装备上已有一定基础,同时新业态新模式的制造业是顺应“互联网”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

2现状:仅10%企业实现高水平智能制造

就中国智能制造的现状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与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已经晚了几十年。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仅有10%左右的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尚有90%的企业智能化程度未成熟。工信部苗圩部长曾以数据表明,智能制造应用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线上比重较大。近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到30%,上述两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年均增长四个百分点。

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五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干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3突破: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

一般来说,智能制造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不难发现,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发达国家制造升级的过程中,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作为抓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也不例外,机器人不再是简单代替人工作业,实际上是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帮助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

一方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另一方面,90%尚未实现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将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市场在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等细分行业。但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50%~60%以上,所以,自动化升级所衍生的需求也应实现供给的多元化。

这一判断,是基于对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对于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中小型企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能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进行再设计,根据市场灵活动态调整方向,从而实现贴近客户需求,以及智能化生产的目标。

(信息来源:机经网,本刊整理)

杂谈: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的建议

标准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已成为国家治理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团体标准是在行业范围、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并具备相应标准化能力的协(学)会、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制定并的标准。它是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标准,而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需要。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在社会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应起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应出台发展指导意见,在标准的制修订、登记备案等方面做出规定:研究建立社会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探索通过第三方评价和采信机制加强引导:采取社会团体标准化试点示范措施推进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和采信实施社会团体标准。

(2)社会团体主导

行业协会,既可向企业传达政府的政策,也可向政府表达企业的诉求:既可协调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又可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业等共同开展工作。因此,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是组织制定社会团体标准的核心力量,是责任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

(3)技术组织支撑

篇13

关键词:智能电度表 未来电网 节能环保

智能电度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表,与以往普通的电度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为全电子化的节能电度表,是科技进步的一种表现,代表着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智能化与节能。

1、智能电度表的简述

1.1 智能电度表的概述

智能电度表作为新型的电表,它具备传统的普通电表的基本功能――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之外,最主要的是它代表了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节能型、智能型的电网。智能电度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就中国而言,随着国家电网智能化的建设与推进,智能电度表被大众接受和使用将会迅速普及。智能电度表的工作原理是实施网络供电或者银行供电的形式,用电户在电力公司创建的网络页面内的营业点进行缴费,当然需要用电户开通网上缴费的业务。

1.2 智能电度表的主要功能

智能电度表完全是现代化的管理,省去了上门抄电表、收费等麻烦,一切都进入智能化、现代化的时代,并且其“先买电,再用电”的形式也避免了一些收费难的顽疾。智能电度表拥有以下主要功能:自动断电,促使用电户购电及时;网上缴费或者银行缴费便利;一卡一表,防窃电;能耗低,环保节能和过压保护功能等。

2、从智能电度表的节能环保到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2.1 智能电度表的功能与未来电网节能环保的联系

智能电度表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的电表,是促使未来电网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的重要推助力。从智能电度表的功能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未来电网的发展会以节能环保作为主要特点。

智能电度表较之以前的传统电表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智能化、节能化。智能化的表现是:第一,当购买的电量小于报警电量时,电表常常显示剩余电量提醒用户购电;第二,当表中购买的电量等于报警电量时,跳闸断电一次,只要用电户再次插入IC卡,便可恢复供电,作以提醒用电户及时购买电量;第三,在电表内购买的电量用完时能自动断电,督促用电户及时购买电量。而节能化主要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其体现在:第一,智能电度表采用最新设计和SMT先进生产工艺,使得电量消耗低,有利于节能目的的实现;第二,通过网上缴费和银行缴费的形式,减少了电网公司的人员压力,不用上门查表,入户收费,对于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未来电网拥有环保和节能的特点。

2.2 未来电网的环保节能意识在其他方面的体现

现在社会电器的普遍应用使得用电量与用电范围的扩大,从而也曾引发一系列的危险事件。随着智能电度表的诞生,不仅使人们在用电方面得以安心,而且还引领了节能环保用电的新潮,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绿色社会”、为环保节能作出了贡献。但是,未来电网的节能环保特点不仅仅体现在智能电度表上,还通过很多方面来表现。

从我国来看,要建设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现代化电网结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能源的优化、整合,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实现智能化的技术,拓展供电服务面,完成“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模式,在生产、消费、运输等各方面实现电能的替代,使得全面的节能化的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模式是最直接的节能方式,本身煤、油资源就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现今的技术也不能将其全然利用,更严重的是使用煤、油还对于环境有所损害,对于电力资源代替煤、油资源是一项显而易见的节能环保的方式。而拓展供电服务面,最接近生活的就是可以在城市中多设立电动车充电站点,既是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又是为环保节能做出贡献。电动车在城市的普遍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不管是智能电度表的应用,还是其他电力方面的节能环保概念的融入,都是在指明未来电网的发展是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前进的。未来电网以节能环保作为发展的指向标也有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现状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是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是资源人均占有量确实较少,为了实现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的建设、发展都将是以节能环保标准和最终归宿。并且电网的节能环保概念的普及,还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也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形成的良好的环境又为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氛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3、普及智能电度表的意义

智能电度表的使用一方面减轻了电力行业送电的压力,使得电网供电管理的优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自愿的合理利用,便也可以视为节能、环保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老百姓来说,智能电度表是电表入户,方便百姓查看用电的信息,更为方便的是交电费可以通过充值来实现,如今社会已经实现了足不出户,网上缴费的可能,这一系列的进步都是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对于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来说,智能电度表的普及使得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也就有利于电网在推动其他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实现“绿色社会”理念的产品的问世。智能电度表作为电网环保节能的有利措施,对于百姓将节能意识融入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智能电度表的简单介绍,联系到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节能环保。节能环保,作为智能电度表较之普通电表的突出特点,也作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对于新型智能化的电表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了许多便利,对于“绿色社会”的打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晓红. 新型智能电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3.

篇14

【关键词】楼宇 智能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201-01

智能化楼宇是一种利用系统集成方式将现代化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完美地组合起来的一种方式,主旨是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当今楼宇是否智能化的目标和评判的标准,也是区别于传统弱点系统建筑的一个主要标志。

一 智能化楼宇的概念

1984年,美国UTBS公司将康涅狄格州一座名为都市大厦的楼宇进行改造,通过增加计算机、交换机与通信线路等设备,对大楼所有的设备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综合信息自动化,使大楼用户获得舒适安全、高效经济的环境。至此,世界第一座智能化楼宇形成,智能化楼宇建设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智能建筑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将智能建筑定义为:综合现代化计算机与信息通信等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将这五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就是智能化楼宇。

二 智能化楼宇的发展

自1984年智能化楼宇出现后,在世界各地得到迅猛发展,目前美国和日本新建的智能建筑最多,其中美国已有智能大厦几万幢;日本新建的建筑中智能化建筑达到了80%以上。

我国香港的智能化建筑发展相对较早,已建成了汇丰银行、中银大厦等一大批智能化建筑。我国大陆在1986年的国家“七五”规划中将智能化建筑列为重点的科技攻关项目。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中国大陆第一幢智能化大厦。1992年,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智能建筑上千幢。

智能建筑在中国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建筑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其数量和水平正逐年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已从早期的追求功能完备齐全,向高技术化、实用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

三 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方向

1.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完美过渡

未来的智能化楼宇将全面采用数字化的技术,而摒弃传统的模拟技术。

2.完成传统系统专有网络向IP局域网的转变

IP局域网比传统网络更加灵活、扩容性更好,响应的速率更加快捷。

3.系统集成更高效

第一代的楼宇智能化产品采用模拟原件,功能比较单一,集成度低,线缆多而杂,速度与可靠性都不高。未来的集成化程度将只需要一条光缆进行传输,更大地节约成本与材料,增强可靠性。

4.建筑外形将更加美观

未来的智能建筑将会更加精致美观,更容易与装修效果融为一体,满足现代人的审美。

5.操作更加便捷

未来的用户操作将更加集中与简单,老人和小孩都能轻松掌握。

四 我国智能化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

目前的智能建筑通常由设计院负责设计,而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实施则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功能需求则根据广大的业主要求得出。由于三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造成建筑工程完成后,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存在要求不明确、规划不妥当、严重不协调,甚至脱节等现象。

2.我国智能化建筑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和技术法规

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的标准。现行的建筑规范法规并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得很多的智能建筑工程的项目设计和施工处于无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规范化操作,从而造成了不合理、不达标的后果。

3.我国智能化建筑“重建轻管”

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现阶段由于很大部分的用户还不能完全接受物业的智能化管理观念,以至微利化的物业公司其运行成本的合理支出受到一定影响,从而不得不减少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的配置和管理,以此来弥补成本开支上的不足,最终造成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不能真正运行起来。

4.我国智能化建筑还不够重视节能与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