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进出口贸易会计范文

进出口贸易会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进出口贸易会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进出口贸易会计

篇1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进出口贸易额;关系研究

一、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

所谓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在反倾销应诉调查中,会计信息提供着权威的诉讼支持。反倾销调查涉及国际贸易、反倾销法律和会计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反倾销应诉中,应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构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正确指导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提供令反倾销调查当局信服的会计记载资料,获得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经济正常调查待遇,就显得尤为必要。

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为企业提供实务运作上的指导,它可以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这三个方面又分别可以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专题、调查中的成本结构分析及问卷填列以及反倾销中的盈余管理三点来分别加以说明。

二、研究假设

反倾销会计主要用于应诉反倾销案件,以及在反倾销案件中提供对我方有利的经济证据。自1995年以来,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反倾销会计学有了更深的发展,反倾销会计人员的队伍也逐年扩大。由此可见,反倾销案件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由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不易统计,本文利用反倾销案件的数量来替代反倾销会计的发展这一变量。进出口贸易是本文研究的另外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易于量化,本文利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来替代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可归纳如下:假设:进出口贸易额为自变量JCK,反倾销案件的数量为因变量y,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利用最简单的线性模型来对此假设进行检验,即:y=α+β*log(JCK)。

三、样本选取

(一)1995~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案件统计

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1995~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统计

自1995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进出口总额从23499.9亿元上升至150648.1亿元,最高达150648.1亿元。本文主要研究进出口总额对我国反倾销会计的影响,其变化趋势可用折线图表现,如图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实证结果

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反倾销案件的增加,而反倾销案件的增加将促进反倾销会计的发展,从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反倾销会计的发展。在今后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不断扩大,我国仍然无法摆脱国际贸易争端的障碍,我国的反倾销会计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发展也将顺应潮流,成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关键一环。

参 考 文 献

[1]白蓉蓉,蒋葵.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23~124

[2]贡峻.基于反倾销会计视角的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会计准则发展——第六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352~358

[3]贾轶群.解决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08(5):86~87

[4]李昌奎.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释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73)

[5]刘翠英,杨桂花,刘虹.反倾销会计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商业会计.2009(20):14~15

[6]吴惠萍.出口企业反倾销胜诉的会计障碍及对策.经济师,2009(7):157~158

[7]王仁祥,李芊蕾,陈艳林.国际反倾销制度对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8]张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现代商业.2009(30):253~255

[9]李朝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J].企业导报.2009(12)

篇2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指出,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1.94万亿元,增长15.1%,占比58.1%,其中船舶、汽车、手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分别增长34.4%、30.3%、20.6%和14.8%。同时,我国纺织服装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10.5%(出口额6547.1亿元)。

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1.50万亿元,增长16.9%,占比45.0%,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49万亿元,增长23.2%,占全国外贸总值的56.2%,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从国际市场看,我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6.8%、14.0%、11.0%;对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增幅分别达到37.0%、32.8%、31.6%和28.5%。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较快增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市场缓慢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预计,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3.4%,比去年高0.3个百分点。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进口需求回升,根WTO统计,今年1―2月,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进口分别增长6.2%、7.6%、21.7%和6.0%。二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增长。一季度,我国原油、铁矿砂、天然气、煤炭、橡胶、原木等10类大宗商品(占我同期进口总额的25.4%)进口价格上涨2.5%~99.8%,拉动进口增长10.9个百分点。三是去年基数较低。2016年一季度进出口额5.1万亿元,为2011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除了以上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近年来国务院支持外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动力转换加快。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过程,随着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在扩大对外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进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映也越来越灵敏。随着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进出口体制方面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范围大为缩小以到取消,进口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乃至政策上的变化有重大影响。所以,关于影响我国进出口的决定因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它的研究能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定量依据。

二、理论综述

从目前的理论研究看,影响我国进出口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汇率,GDP,服务业比重,关税税率,价格指数,利用外资等。本文将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因素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将上升,这会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导致出口减少。反之,如果人民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将下降,这样就能增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使得出口增加。

2.GDP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有效的指标就是GDP。国民经济越发达,与国外的联系也会越紧密,从而推动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服务业比重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服务业比重对进出口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服务不出国”,所以第三产业的可贸易程度较低,因此,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进出口总额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就会越低。

4.进口关税税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口关税税率是调节进口商品数量和结构,保护国内幼稚工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保护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中国一直实行高关税税率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调低关税率,进而增加进出口贸易总额。

5.价格指数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物价指数居高不下。这样,出口商品成本上升,对出口不利;进口商品价格可能低于国产同类商品的价格,而对进口有利。

6.利用外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1978 年,中国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外商、外资、外国产品便接踵而至。利用外资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利用的外资大部分直接用于进口。另一方面,外资,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结合起来,生产出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三、模型的设定

基于以上分析,建立进出口总额与汇率,国民生产总值,服务业比重,进口关税税率,价格指数,利用外资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引入虚拟变量来反映国家汇率政策的变化。方程可以表示为:

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β6X6t+β7X1tDt+Ut

其中:Yt:进出口总额;X1t:汇率;X2t:国民生产总值;X3t:服务业比重;X4t:进口关税税率;X5t:价格指数;X6t:利用外资;Dt:虚拟变量;Ut:随机扰动项

这里将t=1995 作为临界点,因为1994 年国家实行汇率并轨,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效应,汇率并轨对当年影响不会很大,而1995年之后,这种影响会突显出来。

四、数据的收集

由于资源的限制,本文只获取了从1981年到1996年的数据,如下表:

6.所有数据均为现价值。

五、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本文运用EVIEWS通过对中国1981年-1996年进出口总额数据与汇率(X1),GDP(X2),服务业比重(X3),进口关税税率(X4),价格指数(X5),利用外资(X6),虚拟变量(X1Dt)进行回归分析,方程形式为: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β6X6t+β7Dt+Ut

EVIEWS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下,F统计量1278.227,明显显著。可决系数R2=0.999107,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但X1,X5,X1Dt参数的t值,却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所以下面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处理。

首先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看出它们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然后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处理。

最后修正严重多重共线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

六、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GDP每增加1元,平均来说引起进出口总额增加0.042474亿元;服务业比重每增加1%,进出口总额增加25.79033亿元;进出口关税税率每增加1%,进出口总额增加27.28523亿元;利用外资每增加1元,进出口总额平均增加0.7284445亿元;1994年以后,由于实行了汇率并轨,汇率也对进出口总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汇率每增大一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平均减少17.26333亿元。

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由表2.0中数据可以得到R2=0.999082,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8623,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在给定显著水平a=0.05,Fa(5,10)=2.52.由表2.0中得到F=2176.085大于2.52,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国民生产总值,关税税率,服务业比重,利用外资,汇率”等联合起来确实对“进出口总额”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在给定显著水平a=0.05,临界值可以粗略等于2.由表2.0中数据可以得到各个参数的t统计量都大于2,说明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在其他条件不变是情况下,解释变量“国民生产总值,关税税率,服务业比重,利用外资,汇率”等分别对被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有显著的影响。

3.计量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第一次对模型进行OLS模型估计的时候,F值明显显著,可决系数R2也很大,说明拟合效果很好。但是汇率,价格指数,虚拟变量参数的t统计量都小于2,对被解释变量不显著。此时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后来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了处理。因此这里已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了。

(2)异方差的检验

用EVIEWS绘制e2对X2,x3,x4,x6,x1,Dt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残差平方e2对X2,x3,x4,x6,x1Dt的变动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认定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的检验

当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时,查DW表,当n=16,k=2时,得dL=0.615,dU=2.157。由回归结果可知,DW统计量为1.905784,大于dL =0.615,小于dU=2.157,所以不能判定是否为自相关。为了验证是不是存在自相关问题,采用广义差分法进行检验,发现不存在自相关。

七、本文结论

1.人民币汇率下调是要改变我国人民币币值对外高估状况,使用美元表示的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用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升高,使其在国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达到扩大出口,限制进口。汇率单独对进口和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对进出口总额则没有太大的影响。

2.1981-1996年,我国GDP平均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长。GDP 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外贸进出口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的生产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口创汇,而且,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产品加速更新换代和升级,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优化,制成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

3.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服务业比重在逐年增加,由原来的20%多增加到35%以上。由于“服务不出国”的理念,服务业比重的增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

4.进出口关税税率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门坎,是进出口贸易比较要遵守的义务。它对进出口总额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5.价格指数单独对进口和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对进出口总额影响不够显著。

6.随着外资的不断引进,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资的促进作用。它对进出口总额产生显著的影响。

7.1994年汇率并轨,对当年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但之后确实对中国进出口总额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八、政策性建议

1.充分吸收和利用外资,降低进口关税,深化外贸体制及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扩大外汇储备。

2.调整国内的产业调整。(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降低该类产品的进口。(2)大力发展能够吸纳劳动力的轻工业和服务业,有效提高国民的收入,进而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3.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基础上,通过渐进的人民币升值来实现进出口总额的下降,进而促进外贸依存度的降低。(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劳动力收入提高,这可以提高我国居民的购买力。(2)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一些竞争力差的企业放弃出口,减少我国的出口额。另外,本币升值还可以在间接上起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商场现代化.2007.6(中旬刊)(总第506期).

[2]庞皓.计量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

篇4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进出口贸易额 回归分析 对策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据“海关统计资讯网”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金额2.05万亿美元。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国内的外汇储备顺差不断上升,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致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鉴于出口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探讨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趋势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短期内没有任何国家或经济体能够撼动,这也使美元成为国际上流通最广泛和被认可的货币,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相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将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盯住单一美元,汇率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变动不大。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升值22.36%,图1是2005年1月-2012年12月人民币平均汇率的走势曲线图,单位为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值。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总体趋势为升值态势。第一时期是2005年7月-2008年7月。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连续突破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和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两个整数位,累计升值16%,平均每年升值5%。第二时期是2008年8月-2010年5月。该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1美元兑换6.82元人民币水平上下浮动,汇率振荡不大。第三时期是2010年6月-2012年12月。全球经济危机得到有效缓解,美国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开始复苏,我国出口迅速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人民币汇率改革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但总体趋势是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影响的实证分析

弹性分析理论认为,汇率水平的调整是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基本手段,在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相反,货币升值具有促进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本文依据弹性分析理论,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能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同时根据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原理,实证分析以下两个假设:一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口贸易呈正向相关关系。人民币升值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因此我国进口额增加。二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出口贸易呈负向相关关系。人民币升值会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相应地使得我国产品的出口骤降。采用2005年1月-2012年12月的进出口统计数据和人民币汇率进行实证检验。利用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数据及外贸进出口额,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来验证上述假设。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公布的汇率中间价。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额的相关分析。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币的比值降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币的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我们利用2005-2012年我国进口额和出口额统计表来进行分析说明。

从图2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不断下降,即人民币不断升值,我国的进口额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将会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国的出口额也呈现着上升的趋势。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分别与进口额和出口额存在着线性关系。为进一步说明线性相关程度,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

Y1=aX+c1

Y2=aX+c2

Y1表示进口额,Y2表示出口额,X表示人民币汇率;即分析各变量的变动关系。通过SPSS 17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均为r=0.991。根据汇率与进出口贸易额的关系图及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进出口额相关性显著(见表1)。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进出口额之间的回归分析。利用SPSS 17统计软件,首先对进口额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Y1=51 371.447-5 533.357X (方程1)

从方程1可以看出,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进口额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一种关系紧密的正相关性,这一线性回归方程式说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每升值一个单位,进口额增加5 533.357亿美元,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研究假设1成立,人民币汇率升值使进口额显著增加。

同理,再利用SPSS 17统计软件,进行出口额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Y2=55 435.159- 5 822.093X(方程2)

方程2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出口额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一种关系紧密的正相关性,这一线性回归方程式说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每升值一个单位,出口额增加5 822.093亿美元,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研究假设2不成立,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出口贸易额也呈现增加趋势。

(三)人民币汇率与出口额增长率之间的分析。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来看,研究假设2不成立,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出口贸易额也呈现增加趋势。为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出口贸易额的关系,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增长率进行分析(见表2)。

由于经济危机影响,造成2009年贸易额明显降低,本文对数据进行修正,剔除2009年数据,分析结果如下页图5。

从图5结果看,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说明人民币升值后,尽管出口贸易额短期内持续增加,但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以人民币汇率和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假说1成立,研究假说2不成立。即人民币汇率升值已导致进口显著增加,但短期内尚未对出口贸易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毋庸置疑,面对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态势,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成本控制,保证国际市场份额。进出口贸易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利润是贸易永恒的追求目标,但市场是实现利润的载体。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市场和利润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坚持要市场,而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利益得失。只有市场在,才会存在发展的转机,在汇率升值影响利润危及市场时应坚持宁可一时利润受损,也要千方百计保住市场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出口成本。通过降低出口成本,努力化解汇率升值造成的利润损失。从原材料选购到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直至出口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强化管理,精打细算,节约挖潜,把成本费用降至最低。需要注意的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质量的保证,这样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很多企业都处在求生存的阶段,缺乏品牌长远规划,出口产品大多以低价取胜。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许多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因抵抗风险能力弱而纷纷倒闭,大大降低了国内出口,出口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和有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人民币升值有可能迫使一些企业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质量上和品牌上提升出口竞争力,在这段期间内,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制定出与经济政策变动相适应的生产、销售、研发策略,合理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两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企业创新,增加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制造业的整合和现代化,使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的提高,简单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加工企业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企业决策者应该抓住机遇,把资金、技术、土地、人力资源用于具有高竞争力产业的发展上,促进出口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三)转变我国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人民币升值会加速我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通货紧缩给进出口企业的融资和国内需求都将带来负面影响。而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会迫使我国出口规模收缩,加大国内就业压力。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调整市场战略,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也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刺激国内需求,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以弥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抑制的损失。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来拉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灵活选择结汇币种。根据不同的出口地区,可与外商协调,选择其他在国际市场流通且汇率稳定的币种作为结汇外币,如欧元、日元、英镑等,而不要单一盯美元一种外币,这也是国家建立弹性汇率体制所提倡的。因此,企业要注意培养积累懂外汇知识的专业人才,密切关注各币种汇率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选择结汇外币品种,避免风险。J

参考文献:

1.苏飞.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风险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吴钧.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以江苏省的实证检验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

3.张军,李君君.基于中美贸易数据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2).

4.李乐乐,王晓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分析[J].国际商贸,2012,(11).

5.中国人民银行网:.

6.海关统计资讯网:http:///customsstat.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出口贸易;出口退税;问题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尤其是“三来一补”贸易,在我国沿海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出口贸易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发展,但是,与出口贸易相对应的是出口退税、外贸会计的发展相对滞后,出口贸易的退税问题尤其突出。

一、出口贸易中会计退税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退税会计人才缺乏

在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新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退税过程中,专业知识显得捉襟见肘,大量的外贸会计人员无法适应国际化的新视野、新情况、新问题,这既有外贸会计人员不与时俱进有关,也与高等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脱不了干系。外贸会计与普通公司的会计有很大区别,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出口退税的问题,在出口退税中,外贸会计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不能被金钱左右了会计人员应坚守的会计底线与道德,走虚构收入、骗取退税的不归路,其次有足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在出口企业中,与外国人员打交道不可避免,保持双方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对于顺利办理退税工作大大有裨益,最后从事出口贸易的会计人员要有非常的国际化视野,密切关注各国的退税政策和本国的退税优惠减免,同时关注各国汇率的变化,对于减少本出口公司的财务费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据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出口贸易的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比如学习语言类的学生,考取会计证即可从事相关的出口贸易会计工作,由于缺乏对基本会计知识的积累和出口退税的清醒认识,在工作中,处理相关出口退税事宜时并不顺利。另外就是各高校的会计培养人才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基本的通识会计教学课程满足不了出口企业的专业要求。

(二)出口退税程序认定复杂

出口退税,顾名思义,是指某国家对国内鼓励出口销售的货物在应当征税的范围内,给予抵扣或退还的行为。另外,出口退税在政策上、时间上具有严格要求,出口退税的成功与否,可能关系到企业的资金现金流、经营效益等。因此,对于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来说,能否办理相关的出口退税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比如其在国内的销售价格高,而出口的销售价格低,甚至低于成本价,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国际市场,走上世界,另一方面则更为重要,那就是为了得到政府支持的相关出口退税,以弥补损失、增加利润。但是,出口退税程序却相当繁琐,首先是区分,要区分出口企业的属于新企业?还是老企业?是小企业,还是一般企业?其次需要相关的出口退税单据,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或消费税专用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老企业可申请暂免提供)、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外销商业发票(出口企业可自制)等这些单据。最后是严格的时间和政策限制,在时间上,根据国税发[2005]68号规定,外贸企业货物出口之后起,应在90天之内申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出口日期为准),逾期不但不予退税,还有对出口货物视同内销计征增值税销项税额。在政策上,我国详细规定了各种各样的货物类型出口时的退税程度(免、抵、退),以明确鼓励引导该类企业的发展,比如前几年针对我国光伏企业出口的退税。

(三)出口退税政策认识力度不够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更新较频繁,国家主导整个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对于阻碍这个方向发展的出口贸易,以前支持出口退税,达到创汇的目的,今后便不再鼓励出口、甚至限制出口,比如稀土矿产资源的出口政策的变化,另外国家也会特别支持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高科技产业的出口、产品深加工的出口,出口退税力度较大,退税方式也可能各有不同,或者是地域差别引起的退税力度不同。

二、出口贸易中优化退税的措施

(一)重视人才

人才是出口企业在退税中遇到的大问题,出口退税人才的缺乏,不是各大高校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需要校企强强联合,共同培养,既确保了专业人才的学有所用,也保证了企业对企业的需求,出口企业的会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例如对国际汇率、国家退税政策、国外反倾销调查等具有综合性较高的要求。

(二)走会计信息化的道路

出口贸易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应建立在对结合本企业的出口货物的特点、综合考虑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特点上,既有利于防范国际汇率风险、反倾销调查风险,又有利于享有国内优惠的退税政策。并在企业走信息化道路的过程中,注重会计人才的储备,以积极应对国际化的挑战。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全面改革的框架下,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出口贸易在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表面光鲜的出口贸易不能掩盖出口退税中出现的重重问题,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的会计实务账务处理中,仍遭受重重问题的困扰。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林产品贸易 贸易比例 增加值核算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间品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基于最终产品、原产地等原则的传统统计一国贸易额的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在全球生产链背景下各国的实际利得。各国学者及国际组织等纷纷探究并提出了各种新的贸易统计方式。其中,测算贸易增加值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认可。同时,我国林产品存在明显贸易逆差等问题。中国目前的国际分工多属于中间林产品的加工制造,为了在全球化生产链下更加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进出口实际情况,我国亟需准确统计林产品国际贸易数量,以了解其发展真实情况,维护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正当权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增加值贸易是由Hummels等人提出的垂直贸易概念发展而来,由于垂直贸易的假设要求进口中间产品的增加值必须全部来源于国外,应用范围狭窄。由此,众多学者都在此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Daudin(2011)等人明确提出了增加值贸易概念,利用更高质量的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数据库的国内投入产出表数据,规避了垂直贸易下的严格假设[1]。Robert Koopman等提出了KPWW方法,将产品的每一个用途具体在每一个来源进行区分为中间进口品与最终产品,将一国总出口分解为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部分[2]。对贸易增加值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或构造国家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进行的产业层面的研究,因此难免会忽略企业的微观特征。国外学者将研究更多集中于以外国附属机构统计、VAX比率、投入产出表等方法建立模型,忽略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统计制度的影响,以及从微观角度上对企业进出口贸易增加值部分的核算。

综上,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增加值贸易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但国内对增加值贸易理论研究尚未成熟,还有待深入研究。此外,对增加值贸易的核算主要应用于中国工业企业贸易进出口总额方面,将其引用到林产品贸易的理论研究也较为少见。而伴随着林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出口型林业企业有必要进行增加值贸易核算。由此,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清楚认识我国林产品贸易出口现状,合理测算出自身的林产品贸易增加值,应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成为林产品贸易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林产品贸易出口分析

(一)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变化

如图1所示,2000―2013年,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大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出口贸易额相对下降,在2008年后,贸易额有所回升,并在2009―2013年迅速增长。其次,我国在2000―2013年,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我国的林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且两者之间的差额逐渐扩大。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对木材的需求急剧增长,我国内部市场的供需矛盾使得我国对国际林产品(原木、锯材)的依赖度逐年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本土森林资源。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我国整体贸易顺差,但西方国家仍对我国林产品筑起了绿色贸易壁垒。而加快林产品国家贸易市场增加值统计方法的核算,可减轻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敌意,从而减少我国贸易纠纷案件。

(二)中国林产品出口市场金额占比

通过表1,得到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金额和我国出口各国的林产品贸易金额,两者相比,得到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市场占比。

由图2可知,2000―2013年,日、美、韩是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英、加、德次之,从总体趋势来看,以上六国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占比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峰值。2005年日本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的48.78%,将近一半,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2006年以后,美国市场占比超过日本市场占比,可达11.48%。自我国加入WTO后,双方的贸易摩擦加大,对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微调,可有效缓解我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国林产品贸易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由于我国制浆、制版技术相对落后,纸浆和胶合板大量进口,林业企业大多进行来料加工,中间投入较少,贸易增加值甚微,所以以贸易总额来衡量一国出口的产品价值的传统统计方法严重影响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林产品贸易投入产出表对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图3分别展示了我国出口原木、人造板、木质纸浆、锯材等主要林产品的出口国金额占比较高的国家,由图可知,我国原木主要出口国是美、日、韩,2000―2013年期间,美国对我国原木的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远远超过日本和韩国两国,而日韩两国进口我国原木的趋势变化大致相同,近年来,我国对美日韩出口原木的比例逐渐下降,表明我国限制原木等自然资源的出口、关税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人造板主要出口国为美、韩、日,与原木相似,韩日两国金额市场占比趋势相近,近年都有下降的趋势,而美国起伏波动较大;我国纸浆出口国主要是美、印、德,其中最为明显变化的是印度,在2011年以后对我国纸浆的需求突然骤增,2012年金额占比约达85%,而2013年又骤然下降。了解我国林产品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我国林产品出口在各国的金额占比,有利于我国与频繁贸易往来的国家进行合作,核算林产品贸易增加值,有利于各国清楚认识本国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核算林产品贸易增加值的方法有多种,但目前来说都存在一定缺陷或在现实情况无法实施的情况,所以在探索林产品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建立新的贸易统计制度的同时,更要求我们结合世界林产品贸易的现状以及特点,来完善和发展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Daudin G,Rifflart C,Schw-

eisguth D. Who produces for whom in the world economy?[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économique,2011,44(4):

1403―1437

[2]Koopman R,Powers W,Wang Z,

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0

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牛牛股票网 niuniugupiao.com

2 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 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篇8

    关键词:进口贸易;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为我国的进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进口贸易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但在现实生活中,进口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潜在着很多风险问题,使得进口贸易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有效性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任务。

    一、 针对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现状的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我国的进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2010年,我国的进口总值达到20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当前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逐渐向平衡的方向发展,对外贸易顺差逐渐减少;二是我国进口贸易的地理分布逐步向均衡化的方向发展进口贸易增幅最多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三是我国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将会成为政策的重点,在201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口额达到268.8亿美元,比同期增长74%。

    二、 针对进口贸易存在风险的研究

    (一) 风险之一——进口贸易中的合同条款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合同条款风险的主要表现是:在进出口贸易中签订的外贸合同中的条款内容是履行合同的根本依据,所以在签订合同时,进口方需要仔细权衡其中潜在的风险,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但在实际的进口贸易中,人们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价格这一条款中,对于检验条款则很少涉及。在很多进口贸易风险中,很多合同条款都是商品的检验条款订立不清晰或者漏订立检验条款,从而导致进口贸易出现经济风险。

    (二) 风险之二——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是:信用风险的内容主要包括支付结算过程中的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所潜藏的风险和合同条款中的信用风险。其中合同条款中的信用风险是指进口贸易的客户不遵循双方签订的合同条约中所约定的事项,不依法履行合同条宽中的法定义务,使得合同不能按时执行所带来的风险。

    (三) 风险之三——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的主要表现是:在进出口贸易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外汇汇率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动给交易双方所带来的经济与政策风险就是所谓的汇率风险,其内容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其中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动,从而引起进口贸易企业的价值出现不同幅度的变动,这是预期经营利益的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从国际经济合同签约之日到债权债务清偿结束这段时间之内,由于合同所选择的外币与本币之间的汇率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动,而使得进口贸易的交易所使用的本币价值出现不同幅度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会计风险是指在进口贸易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外汇汇率发生变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其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风险与损益表的风险。

    (四) 风险之四——进口贸易中的政策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政策风险的主要表现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与否将会直接影响与这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政策风险在进口贸易中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不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地区差异、国际贸易组织的条令以及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在客观世界具有不可控制性,进口贸易企业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因此,这给进口贸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五) 风险之五——进口贸易中的价格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价格风险的主要表现是:进口贸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价格风险是指进口贸易企业受到市场价格的涨停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潜在性的经营风险。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市场中资金、外汇、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服务价格的变动,其中潜在的风险比比皆是。其中价格、利率以及汇率之间的变动是具有单一性质的,其发生变动的原因有可能是多种因素联合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中一种共同因素所引起的。

    (六) 风险之六——进口贸易中的市场变动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市场变动风险的重要表现是: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中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时,市场中的商品价格随之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就是所谓的市场变动风险。进口贸易的交易价格是在合同中规定的,但外部的市场价格却是不断变动的。当进口商品的市场价格大幅上升时,会给我国的进口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 针对进口贸易防范风险的措施的研究

    (一) 措施之一——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合同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合同风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明确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这种合同所包含的特征是合同的主体营业地位于不同的地区或者国家,同时也具有普通买卖合同所具有的共性;二是要在签订进口贸易合同之前,要对我国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法律法规以及交易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惯例进行有效性了解与掌握;三是要采取措施严格把握进口贸易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说要尽力争取进口贸易合同文本内容的起草,尽量避免其中出现不利于我方的合同条款内容,同时要严格审查进口贸易合同签订人的签约资格,可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出示有关法律资料以证明自身身份的合法性。

    (二) 措施之二——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采取措施设置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信用管理部门,对进出口的企业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理,并对企业的信息类型与企业等级进行有效性划分;二是要采取措施督促进口贸易企业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客户资料档案,并时时将客户的最新信息资料进行更新,为以后的进口贸易提供专业科学的数据信息;三是要采取措施谨慎地制定开证条款内容,并强化对国外出口贸易企业的资信状况的调查,并选择资信较好的出口贸易企业作为交易对象,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四是要采取措施强化银行与进出口贸易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信用风险尽量避免在付款行动之前。

    (三) 措施之三——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需要到以下五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在进口贸易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中增加订货币的综合保值的相关内容;二是要科学选择进口贸易中的计价结算的货币,而我国的进口贸易企业要尽量选择软通货作为贸易进行中的计价结算货币;三是要采取措施正确使用金融衍生的工具,比如说外汇期权与远期的结售汇;四是要采取措施正确使用银行贸易中的融资产品,比如说福费廷、贴现与押汇等;五是要采取措施为货币进行保值,即使用市场价值相对稳定的货币作为进口贸易合同的货币保值,其保值方式的内容包括外汇保值条款、黄金保值条款以及调价保值条款等。

    (四) 措施之四——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增强进口贸易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先进的对外贸易相关知识对国际国内市场中的价格变化的走势与规律急性有效性研究;二是要采取措施在进口贸易合同条款中加入价格变动的内容,并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性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要在进口贸易企业进行进口贸易中时,选择银行信用的方式,其内容包括国际综合性的保理业务、信用证结算方法等。

    (五) 措施之五——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

    要制定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这种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是针对国际市场中潜在的政策性风险而存在的,进口贸易企业一旦遭遇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反补贴调查,就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到上级部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他进口贸易企业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有助于进口贸易企业采取统一行动来降低经济损失;二是针对我国国内的政策性的贸易风险,进口贸易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提升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在贸易双方签订合同时增加一些价格相关的附加条款,以应对国内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六) 措施之六——采取措施科学选择进口贸易中的供货商

    要科学选择进口贸易中的供货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明确在现实的进口贸易中科学选择进口贸易的供货商,有助于降低因为交易失败所带来的经理损失;二是要在选择供货商之前,对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与质量以及供应商的品质进行系统化地研究,从中出产品质量高、价格适中、市场信用高的企业作为产品的供货商;三是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构建供货商的信息数据库,经过外部广泛地调查与内部系统化地调查,从中挖掘潜在的产品供货商,并根据现有的数据信息时时进行更新,其内容包括产品供应商的资金状况、经营能力、政治背景、信用状况等。

    (七) 措施之七——采取措施有效扩大进口贸易区域分布

篇9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借鉴西方经济学供给理论:一国出口主要受到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和出口商品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影响。建立我国出口模型。

出口模型:M=C+ (GDP1)+ (R)+

其中出口商品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GDP1表示,因美国是占我国贸易比重最大的国家;我国出口额用M表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分别用R、E、C表示,为常数。

一国进口主要受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和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影响。建立我国进口模型模型:

进口模型:X=C+ (GDP2)+ (R)+

其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用GDP2表示,我国进口额用X表示;随机误差项,α、β为参数。

二、数据整理

根据模型中的影响因素,选取以下指标1994-2014年20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如表1。

三、模型分析

首先对我国进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不大,因此取对数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取对数后进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较强,对原始模型进行矫正

进口:LOG(X)=C+α1LOG(GDP2)+β1LOG(R)+ui

出口:LOG(M)=C+α2LOG(GDP1)+β2LOG(R)+ui

对进口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表2

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增加了我国进口量;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实际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不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利用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两种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影响不显著,对进口的影响显著。结果由我国实际情况也相对符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鼓励出口,导致出口减少不明显。

第二、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我国国民实际收入相对增长导致进口增加。

第三、我国出口商品多为需求弹性小的初级产品导致人民币升值对这些产品出口影响不大。

在人民币升值的必然趋势下,我国应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保证国内产出和物价的稳定;对企业实行减税政策;对企业产品进行升级,向着资本密集型、全球化方向发展改变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会清.人民币升值、商品异质性与出口结构调整[J].国际贸题,2015,02:155-167

[2]张会清,唐海燕.人民币升值、企业行为与出口贸易――基于大样本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2005~2009[J].管理世界,2012(12):23-34+45+187

[3]范言慧,潘慧峰,李哲.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8(02):52-59

[4]王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84-87+94

[5]周江银.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分析[D].厦门大学,2008

[6]韩.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7):31-35

[7]马光明.人民币升值的特征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2:58-63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 海外采办风险防控风险管理

海外采办风险是海外采办活动中由于受到政治风险、国际宏观经济风险、外汇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和合同风险等的影响而造成的采办活动的损失可能。我国学术界对海外进口采办上的风险关注大多倾向于国防方面,而对于市场化经济业务方面的海外采办风险防控研究关注不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海外采办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伴随着海外采办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可控程度也越来越低。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海外采办风险防控进行深入研究。

一、海外采办风险因素分析

1、政策风险因素。国家宏观政策直接影响着与这个国家相关的进出口贸易。而政策风险因素在海外采办中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贸易相关国的政令、法规、风俗习惯等。海外采办条例,以及地区与地区间的贫富、文化差异等。这类因素是属于不可控因素,所以,在海外采办中对于这类风险难以控制。例如,进出口关税因素造成的风险,进出口合同的交割与履行期限风险。由于合同履行期一般都在两个月或者更长,在这期间,倘若出口国出口关税或进口国进口关税调整。采办方将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关税税率,导致采办成本的增加,这无疑加大了采办风险。

2、汇率风险因素。外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它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而给贸易双方带来风险的可能。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外汇风险称为交易风险。主要指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期限内,在债权债务得到清偿期间,由进出口贸易合同选定的外币与本币之间的汇率变动而造成的交易风险。简而言之,即用于合同计价的货币汇率升值,采办方就得支付更多的本币,采办方将承担成本增加的风险。

3、信用风险因素。包括采办合同中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包括支付结算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而导致的信用风险。采办合同中的信用风险是采销双方对合同的履行风险,不履行或无力履行采办合同规定的事项,造成的采办业务不能顺利完成的风险。

4、合同风险因素。采办合同的履行是以合同条款为依据的。因此,在签订采办合同时采办方必须详细阅读合同,仔细考虑合同条款。

海外采办条款检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在实际工作中,采办人员往往忽视了对合同条款的仔细检阅,导致合同漏洞以及条款出错等。采办合同中,因漏订商品检验条款或订得不详细、不全面、不科学而发生的采办风险从而使采办失败的事例屡见不鲜。

5、价格风险因素。采办方面临的价格风险是采办方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造成的潜在性经营风险。国际市场环境的波动决定着全球汇率、资金、原材料和劳务价格的变动,同时风险无处不在。

此外,由于海外采办人员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等还不够高也是海外采办当下风险因素之一。另外,海外采办还将面临着诸如洪水、海啸、飓风、地震、火山喷发等引起的物流不畅或货物灭损的自然风险。

二、海外采办风险防控对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中,海外采办风险无处不在,倘若不能做到有效的控制,也应注意合理规避这些风险。因此,在海外采办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合理选择中间商与供货商,这是规避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规避和降低海外采办信用风险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正确地选择中间商与供货商。倘若选择不当,将很可能造成采办失败。因此,在海外采办之前必须充分调查和分析购货渠道的选择。中间商与供货商资料的考查应包括对其政治背景、管理层、资金状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等方面。

2、信用证结算下风险的防范。信用证是海外采办中最主要的结算方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方式进行风险规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的可证条款。采办公司作为进口方,开设信用证时通常要以采办合同规定的条款为依据。然而,在实际业务中,又可在信用证中加列一些不违背合同基本规定的条款,所以,在开列条款时要做到充分调查和权衡。

(2)规范的单据处理。在收到采办单据时,开证行应会同采办公司,应该做好单据审核工作。

(3)要求商品出口方提供银行担保函,在海外采办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出口商须提供银行保函或备用证。

3、合同风险的防控方法。海外采办合同属于进出口贸易合同具有特殊性,除了具有买卖合同性质外,还具有双方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的共性,具有国际性。因此,采办方在签订海外采办合同时不仅要了解我国法律,还要熟悉对方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以及有关国际惯例等。采办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下面几个事项:首先争取合同起草权,合同起草一方都会斟酌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措词、条款和解释条款等。二是严格审查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资格。在签约时,必须要求对方提供相关法律文件,证明其合法资格。

4、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在国际经济往来业务中,如何选择计价货币,直接关系到采办双方的汇率风险问题。当下,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越来越严峻,在签订采办合同时,可以适当避免使用人民币。然而,作为贸易主体的双方在交易时,对于计价货币的选择都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有所分歧。此时,不妨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或调整价格、利率等措施来进行利益维护。另外,外汇交易也能起到对冲作用有效规避外汇风险。除此之外,外汇风险担保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海外采办业务中被应用到。

参考文献:

[1]丁辉文.降低外购采办服务中的风险[J].半导体技术,2003;28 :4

篇11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宪等,2004

[2]《国际贸易实务》,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黎孝先,2007

[3]《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吴百福等,2007

[4]《国际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冷柏军主编,2006.8

[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邱继洲主编,2006.8

[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缪东玲主编,2007.9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岩编著,2007.6

[8]《国际贸易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胡丹婷主编,2007.6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莫红梅,钟芸香.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1.4.

[2]严艳荣,刘成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3]张伟锋,陈春梅.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5.

[4]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毕永竹.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6]田俊辉,黄辉.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金祥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1

[2]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0

[3]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的法律与实务,施米托夫,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4]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1.7

[5]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张亚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考试指南,宋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周厚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8]贸易实务,张魁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9]进出口贸易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

[10]国际货运与业务,李玉如,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11]交通运输服务贸易与物流,陈海宽,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2

篇12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进出口 银行

1 国际贸易融资的概述

国际贸易融资以国际贸易为服务对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完善,国际贸易要求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近几年来随着外贸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融资重点往往放在各种常见的贸易融资操作流程和贸易风险、贸易欺诈等等表面的问题上,并未根据我的基本国情和相关银行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并且依据客观分析去确定融资对策,不断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作为一项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和进出口有关的融资活动,首先它具有综合性效益,收益率高,利润丰厚,是现代银行有效运作资金的理想方式之一;另外它也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作为国家贸易传统意义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广义上是指外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所有融资活动,即狭义的常规贸易融资,也包括在此基础上的创新;狭义而言,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外汇银行在为进出口商办理汇款和信托的结算业务时,对进出口企业提供的与结算相关的融资便利,其基本方式包括出口项下的打包放款、押汇、票据贴现,进口项下的押汇、信托收据、提货担保等等。

2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由于贸易融资涉及多方面的风险,并且我国的银行在外汇业务相关处理程序上比较落后,而且国家本身也缺乏相关的健全的风险监控机制,所以造成了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此外,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方式简单,不同于发达国家繁多的贸易融资方式,在我国,就实际应用而言,各银行的业务范围以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为主,主要是信用证结算和融资相结合为主,而对于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复杂的业务涉及范围有限;其次是我国国际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这源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体制,我国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往往成为资金的主要投入方向,这就意味着,非国有体制的企业则相应的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无法进一步完成企业的国际化转型。另外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惯例存在一定差距,这和我国从事国际贸易融资的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同样的我国的进出口企业作为国际贸易融资的一方,也同样面临风险缺乏有效防范,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等等问题。

作为政府方面,一方面我国并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环境,而且,我国的进出口信贷体系并不完善。这都是我国当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中应克服的问题

3.1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日趋复杂与国际化的国际贸易融资,考虑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我国必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主要是为了紧跟国际形势发展,收集处理风险信息,建立国家级别的风险信息中心,完善风险信息机制,即时公布信息,以作为银行和企业的参考标准,防范于未然。

3.2 不断创新改革融资手段

由于我国当前融资形式单一,业务素质落后,所以根本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根据我国国情不断拓展业务,提出符合市场要求的融资方案,扩大保付、福费廷等国际主流业务,以满足企业的融资要求,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业务人才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多方面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管。要切实调查相关单位的资信状态、企业经营能力、盈利状况等等,同时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方,实行贷后监督跟踪调查等等,以便及时作出决策降低金融风险。与此同时,我国应建立相关体制培养通晓国际惯例,熟悉技术操作,精通信贷业务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队伍的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

3.4 健全法律体制

由于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这会让本来就存在很大金融风险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无法可依,会加剧风险的不可控性,同时阻碍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建立专业商务平台

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发展的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约时间与资金成本,也规范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也规避了金融风险,并且可以实时更新与交流经济信息。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缩小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我们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际形势不断完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变革。(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东北财大博士学位论文.2003.

[2] 周海平.国际金融与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3).

[3] 关平安.国际商务新操作.中信出版社.1994(1)

篇13

【摘要】采办管理;风险规避;汇率;合同

一、海外项目采办概述

1.海外采办简介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非常大的进展,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考虑到消费需求在不断变化以及中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大量的海外项目采办。国内研究大多针对的是国际的采办管理,关于海外项目的方面,研究的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采办薪酬等,对于采办风险的对策却很少涉及。

2.海外项目采办的流程

采办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库存量能够供应生产。采办流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计划

采办者要首先搜集一些信息,拿到用料部门的请购单,根据这两个作出采办决策,制定需求计划。

(2)组织实施

根据需求计划,认证供应商,协商谈判,签订合同,发出采办订单,审核付款,供应商配送。

(3)监督监控

组织实施采办工程以后,要对采办工程作出评价,进行监控监督。

二、海外项目采办风险

海外项目的采办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海外国家政策方面的风险

一个国家的政策、风俗习惯,国家对于出口的宏观政策以及两个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都会给海外采办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

2.汇率方面的风险

外汇风险在交易、结算和会计3个方面都存在风险,因为外汇的变动会影响到合同的制定,预算的成本,会计在核算购买价格。 外汇汇率变动通常在合同方面有备注,防止外汇汇率变动引发纠纷。

3.信用风险体系

信用风险体系主要是合同方面的信用风险、银行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合同制定方就会利用对方对于当地政策等一些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期瞒,以满足自身利益。

4.采办合同风险因素

采办过程中的合同包括仓储合同、设备物资采购合同、运输合同、清关合同等,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定价、交货时间的风险,同时在合同的签署、履行以及银行的信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5.价格风险因素

采办一方由于价格波动而受到的影响,价格的波动受汇率、资金、原材料的价格的影响。

6.海外采办人员

海外采办人员对公司忠诚度不高,可能会与当地政府和清关公司联手作出有损采办者利益的事情。同时,如果采办者的经验不足,会导致采办的信息化建设落后。

三、海外项目采办风险防控

1.谨慎选择中间商、供货商和海外采办人员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是规避采办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在选择采办的供应商、中间商以前要对其政治背景、管理层、资金状况、运营状况、信用风险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备案,然后综合进行评分,再进行接洽,选择最优的供货商。

2.合同风险的防控方法

海外采办合同属于进出口贸易合同,它具有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买卖合同的性质外,还具有双方合同、有偿合同的共性,还有国际性。

3.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

要想规避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要根据国际环境以及双方交易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同时要在采办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调整价格或者利率来进行利益维护。

4.运用科学的管理经验,加强采办过程管理

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采办成本,对采办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在采办过程中,要明确职责,建立流程,制定周密的采办计划。

5.培训采办人员对采办风险进行识别

采办人员要有采购物品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国际商务方面的经验,对进出口贸易、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都要有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流和合同谈判。

6.要进行采办计划管理

要对采办过程的采办清单、供应商、物流和仓储供应商等进行计划管理,使得每一环节节节相扣,给予每一环节以足够的重视,确保采购计划有适当的可调节性。

7.为采办物品购买保险

对于地震、海啸等没有提前预测到的自然灾害引发的货物迟到以及货损方面的损失,可以为购买的货物提前购买合适的保险,最小程度降低损失。

四、启示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海外项目的采办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由于供货商是在海外,这个过程中的交易过程对我方有很大的被动之处,而且还存在很多的由政策、汇率等带来的风险,这都给海外项目采购的过程带来了困难。此时,我国的海外项目采办方应该积极作出采办规划,对供货商的背景进行详细的调查,谨慎应对。

参考文献:

[1] 智伟强. 海外石油作业项目采办成本费用管理――以中国石化哥伦比亚公司为例的分析[J]. 中国经贸, 2015(14):222-223.

[2] 杨育鹏. 论我国海外项目控制采办风险的有效策略[J]. 时代经贸, 2011(8):77-77.

篇14

关键字:远期结售汇 企业外汇风险 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开始运用一些金融工具,例如:远期的外汇结售汇、押解等手段,对企业进出口货物包括大批原料的进口贸易以及成套设备的进口、零备件的进口,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外汇风险的管理,使得企业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外汇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经济风险

它是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导致企业涉外经济活动主体未来收益存在一种潜在的不确定性。潜在的经济风险使得涉外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效益和经营效果受到了直接的影响。这种潜在经济风险的大小与涉外企业预测经济风险能力的高低和准确度是成反比的。

(二)会计风险

又被称作转换风险或者财务风险。涉及外汇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资产负债表里一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与外汇汇率变化之间产生的风险。随着一些外币汇率的上升,企业在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外币资产将随之减少,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三)交易风险

涉及外汇经济活动主体应该收取外币资金和应该支付外币价值之间变得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的可能性也是由于外币汇率波动引起的。对于这些涉外企业来说,交易风险表现为和国外的商业银行接触时的债务风险以及劳务和商品进出口时的贸易风险。

二、国内企业现在的外汇风险管理状况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与资本项目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双顺差” 。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影响下的供求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在国际上收入和支出仍然有盈余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将在一段时间里呈现出供大于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之间有升值的空间并且不会贬值。

欧元的启动导致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迹象,而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实行固定的汇率,这就使欧元与人民币发生了剧烈的震荡。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央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上调2%,并且表示在未来会实行不定期的浮动汇率。可以说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固定的汇率将逐渐消失,人民币汇率会加剧风险。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成的稳定的汇率政策,使中国银行和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意识变得很薄弱。一种任由外汇波动的最常用的管理方法是即期外汇买卖,这种方法等于将外汇敞口管理。这种方法相当于把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暴露出来,随着欧元全面启动以及世界其他货币的波动,使用这种方法买卖有很大的风险,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经营成本、利润分析造成及其严重的影响。于是国内的一些主要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就采取了远期结售汇的方法来与欧盟国家签订贸易合同,这样就可以在我国银行目前的能力下,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企业可以固定成本。

(一)宣化钢铁集团公司进出口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

宣化钢铁集团公司进出口业务真正发展起来是从1995年开始的。在此之前宣化钢铁公司并没有进出口的权力,导致其公司所有使用进口设备的业务都是通过中间的贸易商进行的,宣钢成立进出口的公司是在1995年,并且在这一年申请并成功取得了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权。近年来宣化钢铁集团公司的进出口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发展的轨迹经历了以下的几个阶段。

1、在1995-1997年两年的时间里,宣化钢铁集团公司的进出口贸易业务都是通过进料加工的方式进行运作的。这种方式可以减免进出口的关税,在当时,宣化钢铁集团公司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和出口的生铁大约分别在500kl和300kl。

2、由于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1998年-1999年之间,宣化钢铁集团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宣钢原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韩国等地区,这些客户有的被兼并、有的已经破产,即使能维持生存空间的一些企业也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了订货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宣化钢铁集团公司进口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出口生铁量也急剧减少。

3、东南亚金融危机在2000年-2004年之间减弱并且市场形势变得越来越乐观。宣化钢铁集团公司利用这个机遇,从2000年开始集资方式发生了转变,采用职工认购的方式。宣钢不断在技术上进行改造,包括:热带、炼钢、连铸等工艺;筹建了制氧厂、高速线材厂、750kt棒材厂、大型炼钢工程,宣化钢铁集团公司在2004年底已经形成了3Mt的钢、铁、材配套生产的能力。

宣钢这些年的建设从一开始整个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到成套设备的引进、关键设备的引进,在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上不断上升水平,宣钢在进口原料和备件的数量上也逐年增加。其出口产品形成了铁、钢材的协调搭配销售。进出口额在2004年底达到了2.07亿美元。

(二)宣钢外汇风险管理如何运用远期结售汇

宣化钢铁集团公司进出口业务的增长使得企业得到发展,进而企业也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风险。宣钢逐渐意识到必须进行外汇管理并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就使得企业需要更多外汇金融工具。

1、即期外汇买卖

在1995年-2000年之间宣钢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都以美元计价,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所以公司所有业务都是即期外汇买卖。

2、宣钢开始操作远期结售汇

宣钢从2002年大量进口成套设备开始操作远期结售汇。宣钢进口的设备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欧盟,国外公司投标时用欧元报价,执行时换算成美元,换算价格按签合同时汇率的中间价格决定。到2003年底,宣钢进口的铁矿石都采用了这种汇率结算方式。经过计算,远期结算汇比即期外汇买卖少了312.12万人民币的支出。

(三)宣钢目前外汇风险管理程序

宣钢代表了很多国内企业外汇管理发展的历程。目前国内进出口企业大致分为三类:

1、与合同币种为美元的贸易国家签订合同的企业。该类企业采用即期外汇。

2、与按欧元核算的贸易国家签订合同的企业。企业规模和贸易合同均较小,企业把合同按当天汇率核算成美元,固定了成本。

3、进出口贸易频繁并且合同较大的与欧盟国家签订合同的企业。这些企业考虑到汇率的风险会选择远期结售汇。

宣化钢铁集团公司属于上述中的第三类企业,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仍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宣化钢铁集团公司进口和出口的产品报价为美元,合同签的也是美元。其根据美元贴水与升水情况选择汇率方式。

远期结售汇一般适用于控制企业成本方面,假如汇率法杖的趋势对于一个企业有利,远期合约就会起到制约的作用。所以说,远期结售汇作用是有一定局限的,作用一般在采购和成本上比较明显,企业不会从汇率波动中得到收益。所以企业可以采取远期、即期、押汇等金融工具,有选择的规避汇率风险,进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7,(3):16-19.

[2] 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