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全日制教育英语范文

全日制教育英语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全日制教育英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全日制教育英语

篇1

[关键词]非应届全日制研究生 现状分析

由于大学生毕业数量上升,就业压力大等原因,硕士研究生考试已经成为我国继高考、公务员考试之后的三大热门考试之一。在我国几十万研究生队伍中,除了应届本科毕业生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是往届生、自考生、函授生、电大生等,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取得了重返校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部分人群与应届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明显的差异,我们从现实情况出发,对往届成人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 现状分析

1.入学动机的复杂多样。据调查,往届成人考研的出发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有的是为工作需要,进行学术镀金;有的是为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还有少部分人则是对原来的工作不满意,暂时逃避生活压力。综合分析之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非应届成人的研究生的入学动机,既有出于学术目的的,也有现实功利目的的,这也是当代社会风气在研究生教育上真实而客观的反映。

2.社会角色的困难转变。这些同学都是在社会上工作过若干年后重返学校学习的。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生活阅历让他们学习起来,既可以转化为优势也可以变成阻挡进步的劣势。在考研的过程中,他们认真刻苦,一旦取得了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后,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很多人一下子不知所措,似乎失去了往日奋斗的目标。在校的这三年期间,是老老实实做读书的学生呢,还是只是混个文凭呢?许多人对自身的现状感到困惑。

3.在校生活的多种困难。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以少数人为主甚至以个人为主,缺少群体活动,接触到的人和事有限,加之这些往届成人的研究生多数为校园新人,不像应届生那样容易适应和融入校园生活。有些同学由于上学导致与恋人分离或夫妻两地分居,如何处理婚姻恋爱,子女教育等个人问题,学业与家庭二者怎样协调也是困扰这类同学的问题之一。另外经济问题也是影响其安心求学的原因之一,为了上学绝大部分往届成人研究生选择了离岗辞职,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他们又不能象应届生那样向父母索要高昂的学费、生活费等开销。读书还是兼职,成为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4.学校课程设置的不适。有一部分同学是抱着改善自身素质,提高学术能力的想法来充电学习的,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真正的兴趣或现有的就业岗位来选择所学专业,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但高校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方法,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有很大差距。某些课程的设置多是以纯理论为主,教学中理论晦涩难懂,脱离实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很难满足这部分同学的需要。

往届成人研究生在学习上感到不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的自我导向性被忽略了。自我导向式学习即非应届研究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进行自主的和自我反思的学习。与社会阅历相对贫乏的应届生不同,往届成人研究生积累了广泛的生活学习经验,这些丰富的个人经验和个人能力会被成人带入学习进程,如果这些个人经验及能力能够充分被激活并且善加利用的话,那么,这部分内容将可以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抽象的学习内容提供生动具体的例证,从而帮助学习者深刻而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相反,漠视和放弃这些个人经验,则很容易成为妨碍学习的隐性障碍。

5.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由于涉世多年,有的同学对社会生活颇有一些感悟,有人出于逃避现实的想法来到大学以后,发现象牙塔里的生活也并非太平盛世,则更为自身需要面对的问题感到无奈和失望;有人则对公费生和自费生之间的差距,产生心理不平衡,加之由于科研选题不当,专业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等原因而感到烦躁不安,忧心忡忡。有少数人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不善与人沟通,生活单调沉闷。有的甚至与导师和同门师兄弟的关系都处理不好,遇到烦心的事时不愿意找人倾诉,对他人感到不信任,而一味将心思埋到心里,时间长了性格发生变化,形成交往障碍。转贴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研究生生源的多样性及非应届全日制研究生的“成人”的特点,高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考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没有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造成的。

(二)建议

由于越来越来多的非应届全日制学生进入到研究生这个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上各种状况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生质量的培养。对此现状,我们在分析和研究之后特提出如下建议:

1.正确认识往届成人研究生。凡毕业后工作数年后再重新入学充电的人,往往都是真正想学一些新知识,不管是因为以前对工作存在幻想后来发现出入太大,还是当初选择工作时盲目冲动,这些人在经过了一定阶段的实践后,要么找到了自己的真实兴趣所在,要么明白了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结构。当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后,他们都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科研中去。他们在进行研究时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最新的课题方向,而且他们认识、把握问题的敏感度也要比一般应届生强。当然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要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养成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习惯等。只要这些问题能解决的好,这部分往届成人研究生往往能比一般同学取得更大的成绩。

2.加强学业管理,改变授课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成人和就业”的特点,面向同学的需求和个性发展,贯彻学科交叉性的原则。学校可以建立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在一级学科的范围内使二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兼容,使往届成人研究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修本专业以外的课程,而不是局限于本专业的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应广泛采用讨论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导师和学生的交流,充分发挥往届成人研究生经验丰富的优势,调动他们的上课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讨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建良好生活氛围,营造心理健康环境。从学校方面来说: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缓解由于经济拮据或生活方式不同给研究生带来的压力;二是提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整个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系统中;三是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社团组织要积极开展一些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四是针对不同的研究生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入学教育和毕业就业指导工作。

对往届成人研究生来说,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心理的自我调节,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主动地扩大交往范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最广阔的大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可以通过深入基层,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实现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缓解内心压力。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数百万在读研究生中,往届成人研究生的人数众多,所蕴涵的学习潜力和创新潜力深厚,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针对这一部分特殊人群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使其更加科学规范,更加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曾瑜.浅论现行成人研究生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

[2]肖正明.成人研究生教育存在地问题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1,(2).

[3]曾琦.成人学习理论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

[4]张丽莉.研究生心里健康问题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5).

篇2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现状

 

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不离岗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其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和更大的职业技能针对性为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与此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由于其培养形式的特殊性,虽然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一样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但在社会上却被普遍认为“含金量”不高。

 

2.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学生工作地域的分散和高校教育地域的局限,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宣传模式不高效、消息传递不佳、交流性不强、资源利用不充分、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不断凸显,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宣传交流不通畅。在传统的模式中,学生和学校之间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学校通过网站或纸质文档招生等信息政策,学生需要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上进行筛选;而且缺乏及时的提醒机制,对于学生来说,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师生缺乏沟通交流。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授课,主要的课堂时间集中在周末。这样集中高密度的授课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时间都存在疲劳状态,难以实现知识的高效的传递,需要师生在课后进行沟通。但工学矛盾突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缺乏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这一问题使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和教育连续性缺乏。在教育资源上,高校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同等的资源,但是由于学生地域的分散和高校资源的固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没能充分享受到高校提供的图书馆和其他实验资源。在教育连续性上,现有的服务体系的服务重点在于考前,在考试之后就缺乏后续的继续训练,没有针对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和个性化需求提供有效的自主化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总结看来,在传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中,学生与学校之间缺乏一个成体系的联系平台,导致了以上种种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信息平台论证

 

1.网络信息平台的概述

 

(1)网络信息平台的内涵。网络信息平台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平台,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信息和信息查询的网站系统,它可提供强大的信息导航和搜索功能,并与相关的交流、分析、反馈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信息社区,实现4A的概念,即“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交互该领域的任何信息(AnyInformation)”。

 

(2)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势。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培养中结合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具有实时性。非全日制研究生仅有周末的时间在课堂集中学习,没有集中住宿于校园内,因此传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和沟通模式具有一定的信息滞后性和延迟性。而网络信息平台的实时性则会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一个共有的、实时的信息平台。学校通过网上信息,学生接收信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及时了解到第一手资讯。

 

具有互动性。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工学矛盾和日常教学安排在周末等原因导致了师生缺乏课堂外的沟通和交流平台。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互动性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随时随地提出的问题都能够通过该平台与学校教师、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各类问题。

 

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传统方式的信息往往是在公共的平台,夹杂于各种信息之中,极易被淹没,其读者群体纷繁复杂,难以做到有针对性,成体系的指导。而建立专门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信息平台,只推送与此相关的信息,给此类特定人群以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实现点对点的针对性信息传递,对于此类群体非常有利。

 

2.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的选择论证

 

(1)信息网站类平台。信息网站类平台主要是通过搭建专业网站的形式,是主要收集和信息的平台,其中包括新闻网站、搜索引擎等。以现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网站为例,主要有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eduego.com)、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基于各大高校官方网站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子网,以及各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机构网站。这类信息网站类平台的优势是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拥有大量的相关用户等。其缺点为:交互性不强、对于用户个体而言信息太多不易筛选等。

 

(2)专业论坛类平台。专业论坛类平台主要是按照专业区分,在网络论坛上聚集该专业用户,进行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目前,主流的有百度贴吧、各大高校自主搭建的论坛以及各类专业领域人士交流论坛。其优势为具有专业领域内的广泛交互性。但也同样带来了一定的缺点,包括所含信息不具有权威性、用户水平差距较大、具有一定资质的用户量少等。

 

(3)即时交互类平台。即时交互类平台主要是提供即时交互功能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渠道。目前主流的有腾讯QQ、微信、微博等。其优势包含:用户量大、交互性强、实时性强。但是也缺乏一定的广泛的信息渠道等问题。

 

其中,微信平台的公众号平台作为国内较成熟的即时互动平台,提供了包含以上的优势以外,还包括以下两个优势:①可扩展性。和包括数据仓库软件产品在内的其他计算机软件产品一样,公众号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开发接口,如基于WEB开发的数据统计、账号管理和客服服务等等,可以实现信息、专业论坛等功能。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建立公众号平台需要通过腾讯的认证程序才能够架设,因此成为了不少机构除官方网站以外的第二个权威信息渠道。

 

由此,笔者认为,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网络信息平台而言,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拓展的具有即时互动性和信息功能的网络信息平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三、网络信息平台搭建

 

通过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参加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提升的学生的回访,微信网络信息平台针对信息公告、学生服务、教师服务、互动交流、资源共享需求,区分三类用户(学生、教师、学校)需要,主要包含6个模块:公告模块、招生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互动模块、资料模块,如图1所示。

 

1.各模块功能介绍

 

公告模块提供了学校概况介绍和新闻公告等子模块,涉及学校师资、考生报考条件、教学服务介绍等信息,主要由后台管理人员收集更新信息。

 

招生模块主要进行广泛的招生宣传和针对性定点推送。广泛的招生宣传主要对招生政策、专业分类、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性的介绍。针对性的定点推送,将结合对近十年学生的专业类型、岗位分类、单位性质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潜在的未来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推送,实现高效的定点宣传。

 

学生模块主要针对各类学生提供了选课系统、自主学习、作业上传、缴费系统等子模块。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学生个人账户进入系统,进行网上选课和自主学习。学生还可在该模块中进行作业上传,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缴费系统提供了学生缴费接口,可方便异地学生通过网络缴费。

 

教师模块主要针对教师,提供了教师介绍、教学计划、网上授课、课件等子模块。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师个人账户进入系统,实现教学计划、教学视频和课件等功能,可有效减少学校教学成本。

 

互动模块同时针对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答疑交流留言板等子模块。教师可提供以往学生成长案例和本课程前沿技术等资料供学生了解,学生可在该交流平台上进行提问求助,从而建立起教师学生直接对话的“互动循环”。

 

资料模块主要针对学生,提供了资料分享和工作联络簿等子模块。学生可在该模块获取到有关在职研究生报考、入学、论文等模板文件,同时可查询到本平台帮助文件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使学生在初次使用平台时就可轻易上手。

 

2.平台功能拓展设想

 

(1)功能拓展设想。在本平台设计过程中,为减少开发工作量和保持风格统一,将经常使用的功能都尽量使用单独模块设计,以便于以后维护。

 

(2)平台拓展设想。本论文涉及到的是基于微信平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成熟平台后,我们将进行本平台的APP化,以更好地将教学资源移动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论文是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的一次探索与应用,旨在更好的建立起学生、教师、学校三方之间的联系纽带,打破以往学校-教师-学生的单项信息传送,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现有短板提供了一条思路。

篇3

级别

试  用  大  纲

试用修订版大纲

词量速度

 

100个/分钟

 

90~100个/分钟(100~110个/分钟)

120个/分钟

生词

 

读速度

40~50个/分钟

 

40~50个/分钟(50~60个/分钟)

50~70个/分

生词率

大于2%

大于2%

 

大于2%

大于3%

写(听写)速度

5~7个/分钟

6~8个/分钟

 

10个/分钟(12个/分钟)

10~12个/分钟

词汇掌握

 

 

 

生词

350个

450个

 

600个      (700个)

800个

习语

100条

100条

 

200条

200条

认读

180个别      (300个)

 

400个        (500个)

400~500个

篇4

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如果说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起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中国人学外语“正名”,恢复了中学英语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原有的“名分”,为此后近二十年的英语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的话,那么,1981年随着党的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的确立而制定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除了继续肯定外语的工具性外,第一次把外语教学的地位提高到了与语文、数学同等的三门基础科之一的高度,就把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摆到了各重点中学英语教师的面前,揭开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序幕。

第二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系列改革开放国策的出台,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进一步充分肯定英语的工具性与知识性之外,还首次阐明了外语教学的性质,是为了“建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在不同程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人材”。这就把外语从单纯的工具性学科上升到以为交际而运用语言的交际工具性为主并兼有传授语言知识、文化生活背景知识,以开阔眼界的思想性以及提高文化素质和培养智力的发展性的综合体,为我们从整体上,全方位地认识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质扩展了眼界,开拓了思路,为全面开展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第三阶段。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发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其中明确地提出:“应当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的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外国语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外国语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这是教育思想的一次大转变。首先,从培养少数人的英才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的教育。中学的英语教学不再是仅为少数人进入象牙塔的垫脚石,而是成了关系到提高全民素质的必备条件。其次,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英语教学的性质,目的、要求与高中英语教学区别开来,使中学英语教学更趋于科学性和针对性。中学的英语教学改革从此就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向纵深发展。

下面谈谈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学外语教学目的及要求是由社会需要和中学教学任务决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外语学科应完成的具体任务、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及考核标准等。因此,英语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确定之后,如何按照国情确定目的,就成了英语教改的首选课题。对英语教学目的的探讨,经历了由“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并培养一定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进而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目的:“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语言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一次次提法的改变,不难看出,对于教学目的的探讨是在逐步地趋于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和贴近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首先:在中学外语教学目的能力要求中删去了培养翻译能力一项。这是鉴于多年的外语教学实际中的经验教训而确定的。长期以来把翻译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翻译性的操练和利用翻译题考核完成教学目的的程度,结果是母语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英语自身实践的机会,影响了外语教学质量。第二:突出了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一,一改传统的“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另外在初中英语教学目的中提出加强“四会”基础训练,打好“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删除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其二,把“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作为英语教学目的之一,降低了对知识结构的难度要求,减少了语法项目和词汇量,突出英语学习中能力的提高。另外,针对中学生毕业后去向的不同,作出了“分级”的要求,以便适应学生毕业后不同要求的分流。第三:把基础知识与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作为目的,辩证地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曾有一种偏激的认识,似乎一提“知识”就是走老路,摒弃“能力”的表现。其实,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必须在语言基础知识中产生和发展。基础知识的获得也必通过听、说、读、写的多种训练手段。把“知识”与“能力”同作目的的提法,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一致起来了,使得中学英语教学终于走出了误区,走向了科学、辩证的道路。

以英语教材的改革喻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地位和目标基本确定之后,与之相适应的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就成了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在改革初期,由于国外各教学流派思想的涌入,使得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海外的教材。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教材大多与中国的实情相去甚远,总有顾此失彼的遗憾。于是又把目光向内,立足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己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材。这一从“外”转“内”的变化,反映了中国英语教学改革日益走向成熟。

2.按照我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编写了“一纲多本”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六·三”和“五·四”制英语教材,北师大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五·四”制英语教材,广东省面向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编写“六·三”制英语教材沿海版,四川省面向内地农村和边远地区编写了“六·三”制英语教材内地版,还有上海和江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写了各自的英语教材。

3.教材的编写由依据单一的教学法体系向多元化发展。教材是信息的载体,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历来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编写的教材都局限于以结构为主的“知识中心式”。这类教材有其连贯性、系统性、准确性和适合大班授课的优点。但是其忽视结构的潜在意义、难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缺点影响了教学目的的实施。新教材的改革则避免了单一结构,采用了多条主线编写教材的方式,在信息的有序和信息的真切性这两者的结合上下功夫,既重视语言形式由简到繁,又重视了语言内容体现交际功能,以达到使学生既“获得语言基础知识”又培养“为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双重目的。各套教材较之以往的教科书都突出了服务于“交际功能”的培养,采取?条主线以上的编写路子。如“人教版”采用的是结构——功能路子,“沿海版”采用的是功能——结构路子,“内地版”则采用情景——功能——语言知识结合的路子。如此等等,为实现教学目的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英语教学原则的改革突出了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目标有所转移:由传授语言知识为主逐步转向“着重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肩负着学习语言形式和规则的任务,不如此,就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但是更应当看到,外语是交际工具,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这个观点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所认识,并力争在这方面有所创新。比如,在一些地区推广使用的“三S”课堂教学法,即“创造情景、语言交际、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注意设计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利用图画、实物或体态,诱导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表情达意;进行密集的听说活动,把学生从枯燥的、无休止的语言形式操练中解脱出来。2.突破“教师中心”论的传统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成为协助“主体”加强记忆的“助学者”,帮助“主体”明了新的语言材料的“示范者”,安排“主体”进行语言操练的“组织者”,判断“主体”运用所学材料表情达意准确与否的“判决者”。一句话,教师必须服务于“主体”的学习活动。其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心理上极大的安全感,解除学生的“防御机制”,使得学生全身心地向“经验开放”,为认知活动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情感过滤”,提高外语交际的效率。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默契所导致的良好心理气氛,激发起学生学好外语以及通过学好外语胜任社会角色、完善自我的内部动力。在近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就较好地体现了以上的教学原则。3.文化学习逐步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物,它几乎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成长,各自的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不可抗拒的影响。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上说什么和怎么说都存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为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设下了障碍。所以要真正掌握英语,就必须了解、熟悉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已逐渐被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教材的编写尽量使用真实材料,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介绍文化背景,大量使用图片、幻灯片和像片等直观教具。这些都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同时学习目的语言国的文化提供了条件。4.自然教学与正规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正规学习是从语言知识入手,通过记忆和练习把这些知识转化成熟练运用的语言技能;自然学习是在语言运用中掌握语言,这两种学习是掌握外语的必要途径。但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自然学习被排斥于外,造成了学习效果低下的状况。英语教学改革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主要的有:(1)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和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为此,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不仅为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通过听觉去感受英语。同时增加了英语课外泛读材料,真正让学生“耳濡目染”英语,逐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感。(2)增加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使学生从意义上而不仅就语言知识上去学习语言。近年来课文“整体教学”法的兴起与推广,就是这一原则在教学中的实践。(3)英语课外活动列为教学原则之一,也为自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开辟了新的途径。

篇5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英语;激发兴趣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前合作预习

这个活动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教师事先将预习的内容和预习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尝试用字典或上网查阅的方法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找出预习中碰到的疑问,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小组交流,信息互补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再通过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例如,在教学At Christmas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就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上网搜索等途径了解西方节日和东方节日,了解一些风俗民情,然后预习课文,了解大意,并将疑难之处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课上得轻松,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中合作表演

如果让学生将书本上的对话表演出来,小学生很是喜欢。在活动之前要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并告诉学生教师评判的标准,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同学的赞美,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成绩好的学生固然乐意表演,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能力差点的学生只要不让他去读书,他是很乐意演一个稍微容易点的角色的,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根据事先说好的几个评判标准,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分析原因,引导他们找出问题所在,争取下次演得更好。

三、课末合作归纳知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还不如让学生通过合作,自己组织语言,归纳知识点。在中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在课末采取编小诗的方法来总结知识,如:plane飞机天上飞,train_________,bike_________,boat__________等等。在高年级的课文教学中,如am,is,are的用法,可以通过比较说说它们的用法。学生经过思考以及和同伴讨论后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用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特殊的用法。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对于由自己思考以后归纳出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课后合作完成作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的多样性。如,听写单词句子、写英语小作文、阅读英文故事或短文、制作英语小报等。学生的能力有个性差异,同一节课也不可能每个学生每一分钟都在认真听讲,教师更不可能一一面授。此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挑选出一部分发音比较标准的学生作为小小辅导员,指导发音不够标准的学生,最后组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不但对被辅导的学生进行评比,也对小小辅导员进行评比。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练习的面和量,又能减轻学生在面对老师个别辅导时的压抑感,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五、课余合作制教具

传统的教具都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好,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而且现在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上课的比较多,教具似乎也不多见了。其实,在小学让学生参与到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来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合作准备单词图片,三年级的教材B部分一般有八个单词,其实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一下子掌握八个真不是件容易事,怎样才能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很快掌握单词呢?我先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图交给不同组的成员画,你可以画成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在上课教单词用单词的时候展示出来,学生接到任务后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一下课就开始画起来。第二天连懒于做作业的学生都交出了自己画的图。而在课上读单词的时候,每当出现自己画的图片时,学生都读得特别带劲,记得也很快。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一个个劲头十足。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