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通讯的概念和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互联网即时通讯;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
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是培养口语能力,学生在英语应用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网络时代,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即时通讯技术是改善英语口语教学的一条新途径。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笔者拟讨论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特点、工作记忆和levelt的言语输出模式,然后分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头会话交流内在认知机制,据此提出假设,并初步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研究框架。这种探讨将使我们有可能预测出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英语学习者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受益最大、英语口语水平提高最快,并对其中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实时通讯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常用的即时通讯有gtalk, qq, msn, skype, icq, aim等。对利用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学习第二语言的研究发现,在线沟通交流的环境下,学生参与交谈互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比面对面交谈的环境,学生第二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增加了。(2)学生参与交谈的积极性提高了。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在线交谈,甚至比平时积极参与课堂交际和讨论活动的学生还要活跃。(3)对目标语的学习态度改变了。
与传统课堂相比,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 不受面对面讨论必须轮流进行的限制。首先,在多人互联网即时通讯中,不提交发言,对方是看不到的,这就好比在同一个讨论小组中,所有的人都同时对你说话。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是不利的,但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却是现实可行的。学生无需等待,这样就比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在45~50分钟轻松愉快的在线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提交几十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并非罕见。其次,即时通讯课上,学生只有提交发言,才会被认为在线。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必发言,只是被动地听,也被认为参与了讨论。在网络环境下,不参与就等于不在线。如果有学生一连几分钟都没有参与讨论,同组同学通常会询问他是否在线。再次,有趣的差别是对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要求不同。在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大量交际策略达到交流目的。即使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说英语,学生一旦理解对方的意图,总会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话题,而不是帮助对方找到表达意图的恰当语句。即时通讯却可以促进学生使用英语达成交流,如验证自己对生词意义的猜测,运用还没掌握的句式等等,而不用其他的辅助方式。又次,网络聊天对语言使用的这种要求,势必使学生更能注意谈话时的语言错误,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句法加工,并注意到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之处。最后,被放缓了的谈话过程以及即时通讯的非暂时性确保了讨论的顺利进行。从工作记忆角度看,在线聊天的这几大特点可以减轻面对面实时交谈时通常所需承受的记忆负荷。对话各方可以反复阅读对方的发言,除了减慢交谈速度外,还可以加强记忆。记忆负荷减轻了,对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有利。交流速度放缓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开口说话之前有短暂的考虑时间。学生有时间对英语口语表达的任务提前考虑,因此,表达起来就更加流畅,说出或写出的英语句法更加复杂。
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式与工作记忆
根据levelt(1995)的言语产生模式,话语始于非语言的特定交流意图,levelt称之为概念形成器。在言语产生过程中,概念形成器的作用是决定将要说出口的话语的语义内容。概念形成器在话语被说出口前生成与之对应的信息(意图或概念)。这些信息被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并被存入构成器。构成器挑选出最能精确代表每个语义模块的语义内容(话语前语汇)。这些话语前语汇包括构成句法的必要信息,并通过所谓的语法编码生成话语的表层结构。构成器的另一个作用是为选好的语汇挑选合适的语音语义并设计好要说的话语。然而,在这些信息进入发音器引起发音肌肉运动并说出话语之前,会被某种内部机制监控。在这种内部反馈环路中,发音方案会被储存在工作记忆的发音缓存区。因此,言语产生是个分阶段、模块化、累加式运行的过程。
引入工作记忆理论的相关概念和测量技巧讨论levelt言语产生模型有两大益处。首先,能更深入地了解话语加工能力的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英语口语水平发展的。其次,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哪些学生会从什么指导方式中获益更多,就可以据此给课程制定者更好的建议。其次,语言即时通讯的两大特点会影响工作记忆:(1)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互动交谈的速度比面对面交谈时要慢。人们打字的速度不可能像说话那样快,因此,加工言语所要求的速度降低了。更准确地说,在特定时间内,交谈者需要描述、理解或回答的言语在数量上减少了。(2)互联网即时通讯不像口语表达那样稍纵即逝。在线交流时,交谈者可以重新浏览谈话记录,以便理清思路。
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练习第二语言,有可能使一些言语产生过程自动化,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可以放慢讨论速度,使学生有机会重复浏览先前论述过的内容,再现记忆中的痕迹,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面对面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的这一特点,意味着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将会从中受益。因为此时虽然对言语加工的要求降低了,但交流的任务和相互作用与面对面交谈并无不同。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机制,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这一假设涉及的问题主要有:(1)通过使用英语进行互联网即时通讯,是否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2)英语即时通讯与面对面英语交谈相比,在聊天室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对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否更为有利?(3)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是否可以根据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有效预测出不同类型的学生口语水平可能提高的程度?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较为理想的情况是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英语口语达到同等发展水平,并且实验组的英语口语水平会提高更快。可能的原因是,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工作记忆负担,从而促使学生尤其是工作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及朱毅恒(2009)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笔者设计了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主要包括实验前测试和实验后准测试,旨在验证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能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真实性。在本设计中,由同一英语外教承担两个小组的教学任务。参与实验的学生来自笔者所教的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的两个自然班,每班各20人。实验研究按照口语课课程表进行。实验组在联网微机室上课,每星期上3节即时通讯课。控制组在本班教室上课,每星期上3节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实验持续一个学期(20周),两个小组各上口语课60课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内容相同。也就是说,即时通讯课和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及讨论的问题相同。学期第一周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实验前口语测试;学期最后一周进行试验后测试。
进行实验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教师难以给予所有学生等同的指导,或者说教师很难对所有学生施加相同影响。为了确保给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等同的辅导,参与实验的两个小组在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上完全相同。实验组即时通讯课和控制组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完全相同,且安排在同一天。实验组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使教师能同时阅读并参与最多5个讨论小组的活动。在小规模试验阶段,每个讨论小组安排4~6名学生。如果小组成员过多,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会使屏幕窗口文字滚动过快,致使学生难以跟上速度,影响对话互动进程。控制组也采用相同的活动小组安排。在实际操作时,指导教师直接从即时通讯工具界面打印出活动任务要求,用于对控制组进行课堂口语课指导。实验组在线时指定的任务包括角色扮演、文章或影片讨论及其他交互活动。前两次的即时通讯课在学校的联网微机室进行。学生有机会充分熟悉即时通讯工具,并向教师提出问题。初始培训阶段过后,一部分学生可不必来学校联网微机室。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或校园其他的联网微机上参与即时通讯互动活动。事实上,教师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点上网。这样做,是为在指定的上课时间使互联网即时通讯真正成为同学之间唯一的英语交流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微机室上课的学生每次最多不超过5个。在可容纳30人的联网微机室内,绝大部分时间在线上课的学生应保持在3人以下。这种在不同地点上课的安排对实验研究十分重要。因为它体现出本研究与其他有关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研究或二语习得研究有显著的不同。
为了验证假设,应进行实验前测,将前测得分作为协变量,反映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课程开始时的口语水平。前测成绩分析将表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前测英语口语水平的差异情况,如果不相上下则可以看作水平相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进行实验后测。levelt言语产生模式的言语产生过程表明,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形式的言语表达,都能促进并发展同样的认知机制。仅凭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型理论,符合逻辑的推理应是:控制组和实验组口语水平提升的程度应该是等同的。检验也用来验证这一假设。实验结束后,教师对两组学生实验后测成绩进行分析,以证明控制组和实验组在前后测之间的训练中英语口语水平是否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后测的平均得分是否高于控制组的后测平均得分。分析结果用于证明互联网即时通讯能否为学生提供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很难提供的某种特有的有利条件。
为了验证假说,可进一步检验口语水平得分和非词重复得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口语水平得分和单项测试工作记忆题型的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将表明控制组二者的相关性是否比实验组的相关性要高。这会进一步表明,在控制组中,较其他学生而言,工作记忆能力(在实验测试中具体体现在对语言的短期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否会处于不利地位,在实验组中,这一情况有无明显表现。这些研究结果将会显示,对那些在语音回路中保持词汇信息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即时通讯环境是否会更为有利。
笔者根据对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的特点、levelt言语输出模式、工作记忆、英语口头会话交流活动内在认知机制的分析,认为应用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具有可行性。据此提出假设,即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习者的认知机制,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并设计了验证假设的实验框架。应该指出,这绝非意味着完全脱离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就可以迅速提升英语口语水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如果把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假想成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唯一的途径,就很有可能把相当一部分学生置于不利之地。有些学生将把学习说英语视为巨大困难,存在逃避心理。对他们而言,互联网即时通讯课程能帮助他们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warschauer m. com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 discuss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calico journal,1996,13(2):7-26.
[2]kern r.restruct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with networked computers:effects on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4):457-476.
[3] chun d m. using computer networking to facilitate the acquisition of interactive competence[j].system,1994,22(1):17-31.
信息技术实验的宗旨在于挖掘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和核心问题,至于哪些问题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问题,制作一个全集,恐怕需要一个长时期的思考,不是本文的讨论议题,但是至少在这一系列文章当中笔者期待着能够保证信息技术实验作为一个领域其核心概念的稳定性。在上期文章中介绍了首要的两个核心概念:数据、稳定的对应关系的定义,接下来在本文中介绍编码、通讯、效率和信息量这四个其余的核心概念的基本定义和典型案例,这些概念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教学实践形成的,笔者期望这些概念在信息技术实验的大框架之下是相对稳定和基本的,但信息技术实验是一个新的领域,难免思考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欢迎用电子邮件或者发表文章争鸣讨论,这也是笔者抛出这些观点的初衷之一。
编码
编码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就像声音的波形原本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但由于计算机采样的关系,必须要确定采样的时间间隔,以及振幅的变化范围(Scaling),将这个变化范围分成多少个小格(Leveling),真实的一个振幅如何找到它应该对应的那个小格(mapping),以及这个时间-数字化振幅的数据文件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储(Saving),将模拟转化为数字过程称之为编码。换句话说,编码的核心是一组对应规则,这组规则可能很自然,像十进制到二进制转化一样自然,也可以非常繁琐,像一个密码本一样似乎毫无规律可言,但是只要对应的规则确定之后,编码的大部分工作就完成了。
通讯
通讯与编码是彼此独立的两个过程,每种通讯的需要就对应一种编码的需求,如一开始一段歌曲在音乐厅里有歌手传递给听众,之后听众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歌曲的欣赏,于是歌曲被谱成歌谱,写在文字上,听众如果不能请来歌手,就必须根据歌谱自己演唱。之后人们发明了唱片,振幅和时间的信息基本上被等比例的刻录在唱片上,由制作唱片的人编码,根据同一套编码体系由播放唱片的机器解码,这个解码的过程是简单而容易理解的。唱片在不同的人间直接传递,通讯方式是自然的、容易理解的,人们甚至难以感受到这个过程是在通讯,通讯更难以成为一个被人重视的重要领域。但是人们听音乐始终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人们天然的就具有双向传递信息的需求,而且期望这种体验,在远距离的前提下,就像面对面的谈话一样畅达,所以电话出现了。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编码变得非常准确,一段音频被数字化之后,不像唱片时代一样传输和复制起来会有一定的制作误差,被计算机数字化的音频可以完全地拷贝给另外一个人,从一张软盘到另外一张软盘,这个过程当中通讯比原来方便了。直到网络时代的出现,计算机通过网络技术实时地和另外一台电脑实现通讯,通讯的过程中涉及通讯协议、保密方式、传输方式、通讯信号的增强等新的领域,此时,通讯技术相对于编码技术被凸显出来。在信息技术实验当中通讯类的实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凸显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实验。例如,将声音的强弱作为信号的手段,以未加密的二进制协议,通过双头耳机线、一台电脑将耳机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入到另外一台电脑的麦克风端口上,另外一台电脑将信息解码后,用同样的方式向第一台电脑通讯,这样的过程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是能够实现的,使用Scratch等简单的程序语言,学生是可以从原理层面上掌握通讯的技术特点和核心概念的。因此将通讯作为信息技术实验的一个核心概念提出。
效率
效率问题一开始就出现在计算机和单片机的产生过程当中,计算机一开始的社会需求就源自于人们对于提高大数据的运算速度即效率的追求,同样各种功能各异的单片机和机器人生产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效率,而在信息技术实验这个领域中,效率同样是一个需要重要提及和研究的主题。常见的效率比较的过程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算法效率比较。这类效率的比较常常出现在各种程序设计的竞赛中,如在一定的代码长度和一定的内存使用空间内,哪种算法执行的时间更短一些,这种过程常常是现在程序设计课程在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②新软件和旧软件在效率上的比较。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的过程中,总是认为新的软件一定比旧的软件好用,大公司的软件一定比小软件好用。事实上,基础教育具有公益的性质,基础教育并不是为垄断的软件企业提供消费者的一个渠道,而应该是培养理性的,具有充分自主性和选择能力的适应未来软件市场的合格消费者,因此让学生比较不同软件的使用效率、性价比,同一款软件改进之后的工作效率,是我们讲授应用软件的一个重要的一直被忽视的教学内容。③是否要研发新技术的判断力。学习了如何比较和选用软件之后,作为一个初步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初步具备了编写应用软件的学生,在面临真实的工程问题时,需要判断工程项目使用旧的但是执行效率低的算法还是用新研发的执行效率高但是研发过程存在风险的新的算法来实现,这个过程无论是在编写软件还是在应用软件的过程中都是常常出现的,需要许多个案例来帮助学生判断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判断力。④技术路径的效率比较。软件的编写或者工程任务的完成,其技术路径和研发方式有很多,如有一个人完成的、分小组完成的,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部分、一环套一环完成的、也有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相对完整、使用迭代过程完成的,这些都是不同的技术路径,这些技术路径的效率的比照,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实验这个领域,效率的概念是需要用具体的过程,具体的数据来让学生体会和研究的,远胜于教师简单地给出结论。
信息量
(1)通讯构架图系统通讯采用组件式开发,面向对象设计,代码接口简单,可扩展,便于多系统公用,事件驱动方式支持应用层直接使用(独立线程),应用层只需要关心业务逻辑即可。系统通讯除了具有暂停、恢复功能,还具有停止、重启功能。通讯构架如图3所示。与同类产品横向对比,系统的通讯结构具有以下优势:①对通讯具有暂停、停止和重启功能;②事件驱动方式支持应用层直接使用(独立线程),应用程序可在此线程中作任何业务逻辑开发,而不影响通讯组件通讯,而且各相应事件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应用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时,只需要在此事件中填充相应业务逻辑即可,无需考虑如何触发调用该处业务逻辑代码,通讯组件在运行时会自动触发;③面向对象设计,可扩展。(2)双通道并发通讯单进程双通道并发通讯技术是通讯系统的特色。当前各系统通讯以单一通讯方式、单一通道为主,如可采用485通讯方式、一个通道的半双工通讯;或者采用环网通讯方式、一个通道的半双工通讯。本系统可以实现2种通讯方式、双通道并发通讯,例如可以采用双串口双通道并发通讯;双环网双通道并发通讯;串口加环网双通道并发通讯等,对于大型矿井极大提高通讯巡检周期。在系统巡检容量变大后,若巡检周期过长,可以通过启用双通道并发通讯来缩短通讯周期,而且并发通讯可以是并发串口通讯、并发串口+环网、并发环网+环网通讯。可以根据矿上实际情况来扩展系统容量,比如矿方本身使用的是环网通讯,后期若系统容量过大后,可以采用环网+环网通讯模式;若矿方当初使用的是串口通讯,并且矿方没有布置环网线路,可以采用双串口通讯模式,只需多接一个硬件接口。通讯配置界面如图4所示。
2数据库的优化设计
数据库优化,提高系统响应能力一直是数据库应用开发的研究课题。通常是通过设计较好的关系数据表、采用存储过程、增加索引等手段来提高数据响应能力,但是当数据过于庞大时,这些常规的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需求,系统响应效率低,当前其他各系统都采用人为分表的原始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人为将本来属于一个逻辑表的分成若干个逻辑表,从而达到提高数据响应效率的目的,但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开发人员需要维护创建该逻辑表,同时存储数据时还要开发人员区分存入逻辑表,增加了故障点,降低系统的可靠性,由于生硬的将一个概念模型分成了若干个相同的模型,数据库表的概念模型设计可读性差。数据库表分区技术解决了以上问题,数据库通过表分区技术不改变逻辑表的结构和数量,通过逻辑表和若干个物理表的内部映射将逻辑表分成若干个物理表存储区;且这些物理表可以分布在不同磁盘分区下,历史数据文件易于分离,而现有分表的方式不易分离,因为都是存储在一个物理文件里面的;如果是磁盘阵列,各物理表的查询响应将实现并行读取,提高查询效率和系统响应速度;将本来不属于开发人员维护的任务独立由数据库维护,降低开发人员难度,同时也消除了若干个可能的故障点,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图5形象说明了表分区的优势。
3结语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网;通信技术;光纤通信
一、通信网概念
通信网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交换、传输设备连接起来,以达到可以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一种系统形式;通信和通信网的概念有区别,通信最基本的形式只是点与点之间的对接建立通信系统,而只有将众多的通信传输系统通过交换设备的中间介质,组合成拓扑结构才能把它称作通信。换而言之,必须要产生交换系统这个中间介质,把不同区域的任意终端客户相互连接,这才能组成有效的通信网。通信网的基本组成就是由三个部分,一是用户终端设备;二是交换设备;三是传输设备,三者缺一不可。
二、网络通信的主要内容
1.网络通信形式
网络通信的形式目前有三种,一是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输,有固定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如:遥控器;二是半双工通信,数据可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同时作用,如:对讲机;三是全双工通信,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双向作用;如移动电话等。
2.网络通信内容
(1)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主要功能是借助可靠手段来实现传输信号;数据通信的发展,不仅使得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也使得全球技术综合体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航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资源探测开发、遥感技术、甚至是军事技术方面;其数据通信是软硬件的结合,包含内容有信号传输、传输媒体、信号编码、接口、数据链路控制以及复用等项目。 (2)网络连接。网络连接是指将各种通信设备技术,通过某种方式和连接介质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相互关联、相互组成、相互影响,具有协调统一性和分类多功能性;连接介质通常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连接介质在功能上要具有独立的特点,能够保证网络连接的可靠性;目前连接介质的发展相当受局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找到更好的连接介质。
(3)协议。这里所说的协议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字合同;它是在通信过程中,对不同体系总体结构以及各不同层次分体结构的一种具体分析和解析,通过解析的“密码”来实现结构的开放性和融合性;计算机网络通常就是按照网络协议,将不同个体、不同位置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分散集合体。 三、光纤通信技术
1.光纤通信技术介绍
科学发展使人们对光纤技术有了进一步认识,基于通信领域,光纤本身具有比一般金属或其他电缆较强的传输性能,进而能产生数据较大的传输宽带,如散波长窗口,单模光纤具有几十GHz km的宽带;光纤通信系统利用的是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这里存在一些问题,在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终端设备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借助其他技术扩大传输容量;据现代科学证实,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目前最实用的技术之一,从效果和数据来看,传输容量可达单波长光纤通信的数十倍,可将单波长光纤通信的2.5Gbps到10Gbps的数据最高增加至100Gbps。
2.光纤通讯的优点
(1)抗磁干扰性强。光纤通信主要应用的材料是石英,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对于外界的电磁干扰有着更有效的抗性,可以让信息在经过通信传输时有着更稳定的数据流,光纤通信不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更不会受人为架起电缆等外界的干扰。(2)通信容量大。光纤的通信容量可以达到微波通信容量的几十倍甚至更高,而且光纤的带宽却要比电缆或者铜线大很多。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通信传输距离远、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是其他的通信传输媒介无法比拟的。(3)良好的保密性。电磁波传播很容易被泄露,而光纤传输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串扰情况,也不会因为光信号的泄露而丢失或者被盗信息,更不会被人窃听,这方面可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也为个人或者国家的机密信息提供了保障。
四、通信信号的衰弱和再生
1.通讯信号的衰弱
通讯信号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上,不免产生光波能耗的损失,因此信号放大器成为组成光纤系统的必要组成元件。光波能耗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物质吸收、瑞立散射、米氏散射以及连接器造成的损失等。即便是石英的性能的优越,也不免内在杂质会让吸收的可比系数加大。光纤变形、光纤密度不均衡,接合技术也是通讯信号衰退的其他原因。
2.通讯信号的再生
通讯信号的衰退使得通讯传输受到阻滞,可能会造成恶劣的后果;为了避免此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光纤技术采用众多技术来弥补通讯信号的衰退,由此产生了通讯信号的再生技术,再生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纤通讯系统成本大幅降低;体现出最优越的就是海底光纤,老式海底光纤传输借助中继器,而中继器维护成本高,再生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
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的发展依附于高科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将会更紧密融合在一起;推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给人类文明谱写更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段爱军.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甘肃科技,2011(07).
关键词:信息 网络媒体 通信 设计师 品牌
设计师要在急剧变化的设计环境当中竞争并获取优势,需要采取与现有方法本质上完全不同的设计战略与对应方法,这种现象也影响着传统的地方文化。同时,地方的传统文化领域里也相继出现了融合(Fusion)现象。此现象不单出现在衣、食、住、行领域,同时也在影响着各个地方区域中的民族意识和伦理思考方式。
一、设计环境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经历着两大根本性的变化:一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二是文化和市场上出现的广范围的世界化现象。
1.通讯媒体(Communication Media)
首先,我们从通讯媒体变化的角度来看高科技的变化。过去的通讯媒体是单向通讯(One-way Communication)媒体。传送信息者在传送自己信息时,使用固定的媒体把信息传送给接受信息者,接受者也是通过固定媒体形式来接受信息。
这个时代的信息是个人或者企业主观地向消费者传达本公司或分公司的信息情报。这种传达方式的典型媒体有印刷品、电视、收音机等媒体。
但如今这种单向固定形式的媒体逐渐失去了力量,现在几乎都朝着双向通讯(Two-way Communication)、流动媒体、多媒体方向变化。
双向通讯中的典型媒体是网络。现在在网络里,影像和声频是传送信息的基本事项。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条件,就是接受信息者可以选择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辑。其间逐渐失去了传送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之间的概念,形成了利卓姆(Rhizone)结构的多项通信联网。
在这样的通讯媒体变化环境当中,最需要的一点是有个性的通讯概念。像“蜘蛛网”一样交织在一起的超联网,不再有传送信息者和接续信息者之间的区别。任何用户都可以在网上表现自己的存在,设计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概念。随着这样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要求有趣味性、有冲击力、能够引起新话题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总而言之,当今时代称得上是创造新概念的竞争时代。
2.设计的大众化
在过去,设计技术是属于设计师的专有技术,但是,新的生活价值和科技发展在无形中起到了使设计走向大众化的作用。随着数字化设计的普遍化、大众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制作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视觉物,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还有,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创意构思,就可以利用工厂定做或自己制作。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设计师为了坚守自己的阵地,或者为进一步扩充自己的领域,应该追求什么?怎样去应付设计大环境的变化?
3.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方面
产品设计也像通讯一样,在迎合个性化时代。为了满足追求多样化的消费者的要求,产品设计要有丰富多彩的设计构想,并把这种构想产品化,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寻求个性化生活方式。同时要顾及用户消费的趋势变化,调查研究不同用户的不同生活价值观,要开发创造符合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除此以外,要引用高科技新技术,开发新功能生活用具、机械与设计作品等,还要做新材料开发和利用等新系统。
4.市场的变化
从市场的变化来看,当今世界已构成了一个没有界限的贸易市场。全世界的企业面向全世界投资、生产,进行贸易。流通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了古老流通结构的单纯化。潜在的用户想要的产品无论在全球哪个地方,营销链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货送到其所在地。
用户的影响力越来越影响着生产系统和产品概念,并逐步发展到影响产品情报传达系统的阶段。这意味着用户的需求(Needs)适时地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流通。
二、全球化(Glocal①=Global+gLocal)设计师与设计师的品牌化(Designer Brand)
上述内容涉及到了环境变化的以下几个方面。面对如此变化的设计环境,未来设计师应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呢?
1.具有独自品牌的设计师(Self Brand Designer)
未来的设计师自身要树立一种形象――创出独特设计概念,即设计师自身要创出自我独有的品牌。
设计师在造型的表现方面,需要具备多样化的个性和特点,在人际关系网上要形成设计联合场(Designer Pool)。设计师要付出努力,成为产品开发委托人即企业所需类型的设计师。以上面的理解为基础,下面要考察设计概念的检验点。设计师与过去形象迥然不同,这取决于高科技发展、媒体开放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企业的运行者和消费者不管在形态方面还是通讯交流技术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与专业设计师相当的感觉。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的运行者和消费者通过体验世界著名品牌来提高品位,所以他们大大提高了评价设计师的能力。当今的时代情况是企业和消费者向设计师要求提供更独特、更有创新的设计方法。现在的设计师早就不是创造形态的设计者,而是一个从样式的规定、经营管理(Design Managent)到实际监督全过程的设计师。
现在的设计领域摆脱了过去设计师独占设计的年代,逐渐出现了走向广大使用者的发展倾向。设计师不仅要摆脱过去的医治百病的“赤脚医生”形象,也要超越只传达信息的传达者范畴。要脱胎换骨,重新诞生为具备独创语言的即能够独自生产出“特效药”的精锐设计师。
2.世界化与地域化的设计师(Glocal Designer=Global+Local Designer)
全球化时代的设计师要具备个人的思考和意识、感官及情感。伦理道德观念要扎根于当地,吸收自己的内在因素,通过设计表现形式,做一名世界化、地域化的设计师(Glocal Designer)。基于信息时代的职业市场以及设计界的需求,要实行有弹性、流动性的设计教育,同时又要避免区域性和传统性带来的统一化的误导。
三、基于专有设计个性语言的“品牌”设计师展望
现在的设计师不仅要把自己重新塑造为自由自在的横跨区域、文化、市场界限的设计师(Borderless Designer),而且还要让自己成为具有专有设计个性与设计语言的“品牌”设计师。
只有这样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既具有世界性又不跟自己所在地产生矛盾的世界化、地域化的设计。
(注:本文所属课题为河北省社科联区域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05008。)
(注:本篇论文指导教授:韩国东西大学数字化工厂研究生院空间系博士生导师朴釜美)
注释:
①Glocal:n. 全球本土化,全球本地化。glocal:adj. 既有全球观点又因地制宜的;国际国内(市场)兼顾。
参考文献:
[1]简・维索基・欧格雷迪,肯・维索基・欧格雷迪.信息设计[M].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2007年5月韩国东西大学数字&IT学院原院长赵英济在千年大厦报告厅讲座内容节选整理。
作者系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东西大学数字化工厂研究生院空间系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 工业通讯;网络控制;现场总线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158-02
通常,一般企业中,通讯网络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企业级、车间级和现场级。
1)企业级通讯网络。企业级通讯网络用于企业的上层管理,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管理等数据,通过信息化方式优化企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2)车间级通讯网络。其属于中间级,它能解决并协调不同工段之间的通信,根据通信要求,要求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送大量的讯息,并提供控制数据,具备较高的精度及实时性。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工业网络来解决其信息交换和控制的要求。
3)现场级通讯网络。在工业网络中,企业各个厂区分布着这些处在整个网络的底层,其为基本的I/O设备、传感器、变送器、变频与驱动装置等,由于连接的设备的不同环境和要求的不同,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要求安装这些设备,这样就给通信网络的建设带来很多困难。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PROFIBUS结构。
1 PROFIBUS结构
PROFIBUS是比较适用于传输中小量的通信数据。由于其允许许多家厂商开发各自的符合PROFIBUS协议的产品,所以具有比较好的开放性,适合不同的硬件,其传输介质可以是屏蔽双绞线、光纤或无线电磁波。其硬件通常采用逻辑拓扑环。较为熟悉的DP网络就是基于这种存取机制,其中主站周期按顺序同从站交换数据。PROFIBUS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按照RS485/光纤和IEC6115-2的定义,PROFIBUS大致分为三类。如表1所列。由于电气特性,PROFIBUS PA(本质安全)应用在防爆领域;FMS较为复杂,多应用于西门子S5系列PLC或第三方控制产品进行通讯。DP以其传输速度快、数据量大以及良好的可扩展性等特点,成为目前广大用户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本项目的底层网络采用的正是PROFIBUS DP,其通讯速率为187.5 k~12 Mbps,通常默认设置为1.5 Mbps,通讯数据包为224字节。
图1 PROFIBUS网络拓扑结构
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将采用西门子最先进的工业网络控制技术,融合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的理念。由于学院原有的各个自动化类实验室中的设备均为几年前的产品,当时产品的先进性和技术功能与当今产品相比已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网络的全局性方面差距明显。根据实训中心的建设计划,这部分老的系统将会融入新的系统当中,通过新的布局,将会焕发出新的功能。根据学院的投资情况,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如表1:
本实训中心项目利用SIEMENS NET工业通讯网络中的工业以太网及PROFIBUS-DP现场总线,采用两级网络控制拓扑结构。上层采用工业以太网(TCP/IP),用于上位机PC和下位机PLC之间的通讯;底层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用于下位机PLC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
2 小结
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的建设计划将自动化类专业分散在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进行适当的整合和优化,并增加新的教学层面,构筑一个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项目的建设要有特色,要能够体现全集成自动化(TIA)的概念、网络化(不同网络介质、不同网络的融合)、系统化(多层次结构、多站点、不同人机界面等)组成的系统、工程化(面对实际被控对象)等概念,将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的概念以形象直观的生产线系统方式展示给教师、学生,增加其感性认识。所有系统实现模块化建设,每一段可形成独立单元的实训系统。建设以过程控制实训系统和运动控制实训系统为对象的综合自动化实训系统,以便学员完成工厂实际自动化项目的设计、编程和组态任务。
参考文献
[1]Jonas Berge著.过程控制现场总线——工程、运行与维护[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集约化 移动通信基站 建设 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深入,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而在集约化理念的影响下,通讯安全、选址位置及生产维护都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将集约化理念深入移动通信势在必行。
一、集约化理念
效率更高、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提升成为新时代的新标准,这些要求使得集约化理念被广泛运用,成为现如今先进的建设新概念。但是什么是集约化理念,对此本文将作简要说明。
“集约化”是相对于“粗放”所形成的一种概念。“粗放”是指投入较低的成本收到较大的利益回报,不考虑或较少的考虑环境污染的问题。而“集约化”是指在污染问题较小的情况下达到经济效益,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手段。集中、简约是集约化的一般含义,但“集约化中”的“集约”有着丰富的内涵。集约可以理解为集中、节约。而集中是指生产、生活中影响事物发展的众多要素结合,经合理优化配置,使要素的功能之和得到最大程度与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进事物向着最大程度良好状态发展;节约,顾名思义是指尽可能的减小资金的投入、能源的消耗、财力精力人力的投入。与集合相同点在于使能源利用率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而不同点在于使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之和达到最小,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集约化理念”在不同的使用状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效果。降低成本获得高收益是经济生产环节主要侧重的一点,而各要素集合后的优化配置主要是侧重的是在精神领域范围。
二、无线基站集约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2.1 无线设备的集约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经济建设所得到的效益、最终形成一种“立体基带池”格局的形式是集约化理念建设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基站设备依据其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其一是:基站的传输、主控、基带、 时钟等功能集成在基带单元模块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之上;其二是:将收发信机、功放等中射频集成在另一个叫做远端射频模块RRU(Remote Radio Unit)上,射频单元在天线端进行安装。通过光纤连接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这一种方式有时也叫做为分布式基站或者射频拉远(BBU+RRU)。
首先作为主基站的BBU在无线基站集约化基站建设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因其占有者不可取代的位置,所以人们应将其进行集中放置,或优先选择接入间。应用BBU可以有效地使选址的难度降低,使快速建网得以实现。由于机房及引电等条件制约,传统基站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大,分布式基站RRU全室外型设计,适应铁塔、墙壁、楼面等场景,对机房配套几乎没有要求,直接引接外市电或者配置一体化电源,就可以达到建设的相关标准与要求,使选址与建设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加快了建站的速度。
其次关于RRU设置方面应借助光纤作用,将BBU从近拉到远处,最终使用此方法将基站的无线发射定点覆盖。然后,根据基站建设的集约化理念的需要,将直放站适当运用进去,微波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等都是直放站的基本形式。然后在面积较小的区域内进行应用从而达到道路补盲优化的目的。最后,如在农村环境下进行建设应用则需要结合当地地形与环境特点采用超导技术、塔顶放大器等相应手段,进一步增强覆盖效果。
2.2 机房和设备间的集约化建设
机房设备间的设计方案较多,目前经常被使用的包括九种,例如挂墙安装、租赁机房等,要想使集约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可以应用挂墙安装、一体化机柜等方式,下面以挂墙、抱杆安装为例分析并探讨其优势。
所谓挂墙、抱杆安装,是指在安装过程中借助墙壁与抱杆设备的一种装修方式。灵活、方便、建设过程较为简单是其主要优势。依据无线基站建设的要求,只需要在墙上以及抱杆上存在安装的空间,就能够使主设备的安装得以实现,施工的时间短至一两天。其次成本低廉、运输成本较小、能耗较少、维修养护较少也是它的特点。
2.3 防雷接地的集约化建设
在集约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大楼内安装例如避雷针等相对的避雷设施。其次,充分利用大楼内一些控制在十欧姆的地网地阻的设施。然后需要结合大楼特点设置最近的接地引入线。最后,须严格执行与按照规范标准设置SPD。
三、建设高效节能的绿色基站
绿色基站有以下几点优势。
(1) 设备的节能。在无线网络通讯使用频率最大的设备就是基站。其单站功耗大小对网络能耗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大幅度降低TD基站的能耗以压缩网络耗能是打造新型绿色TD新网络、助力全网实现绿色节能减排的首要目标。如图1。
(2) 持续提升RRU功效。一些通讯RRU设备的功放效率现在已经提升到现在20%上下,从而实现RRU功耗降低29%~41%。例如:目前中兴通讯实现普通基站总体节电达40%以上的目标,真正做到了绿色节能,如图2。
(3)提高设备单位体积提供的容量。在通讯TD绿色基站的设计中高集成度、紧凑型是其主要的设计概念。使用性能较好的处理器相应地减少元件器的使用数量与使用频率;利用高集成度理念的单板进一步降低整机单板数量从而满足绿色网络的发展趋势。
四、总结语
现如今集约化理念的渐渐深入,势必在引动通讯领域掀起一阵改革风暴,在通讯领域内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就目前基站建设所面临的法律法规问题、无线电波散射、资源有效利用等相关问题,集约化理念都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集约化理念定会深入人心。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专业化ICQQQ贸易通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 专业化 ICQ QQ 贸易通 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 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 liTa 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新思维工作室.QQ与MSN实用趣味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专业化ICQQQ贸易通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化 电子通讯 技术原理
在生活中,通信是很常见的交流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而通信的原理是借助一定的平台实现信息之间的交流与传达。所以说,这能够同时实现多种传输效果。而现如今的多种通信方式与技术也应运而生。最发达的技术――现代化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将通讯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智能化的电子在逐步的完善与发展后慢慢走向正规,得到了绝好的应用。
1 通讯和通信两者概念的区别
通讯与通信两个词的使用频率在现代生活中非常高,而如何界定其词义范围尚未有准确的定义。就传统而言,通讯包括电传、电报、电话。就内容而界定,通讯亦可分为事件、工作、人物通讯。通讯中的“讯”指的是文字、话音、视频与图片。网络主要是由电子设备与无线电的系统组成,传输的信号以及处理的信号都是模拟的。当前的通讯主要有五点特征:一.严苛的真实性,二.报道的公正性,三.描写的生动化,四.议论的色彩丰富,五.较弱的实效性。通讯要求报道既要详细又要深入,这点区别于消息,这对于全部事情的背景、环境、起源有了详细的描写;通讯也常常报道人们关心的,具有现实存在意义的题材,讲究挖掘主题;通讯还强调说话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包含联想,还包括情节与形象;通讯所要求的思想一目了然,观点清晰。
通讯指的是电话、电报等系统传输上的媒体信息的传输。通信指的是数据通信,是通过网络以及数据通信系统实现数据端到端传输。通信的“信”指信息,其载体是二进制数据。数据能够表达传统的媒体信息,包括声音、动画以及头像。旧的系统过早的就实现了计算机的网络改造以及数字化的改造,所以说当前的数据通信涵盖了过去的通信功能。按照此类结论来说,通信一词应当多用于互联网以及局域网之间的数据,当然最好不要用通讯这一词语,以免在概念上引起相当的误解。
2 电子通讯系统智能化的发展
与消息一样,通讯中的内容必须真实,而报道中时间必须强调时效性、要求及时以及迅速。一条消息的存在必须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其一是事情的真实性,其二是事情的新鲜性以及时效性,其三是事情的受众面,只有这样才会具有传播方面的价值。通讯和消息的不同在于,就题材上而言,消息的选材范围很广,而通讯的选材较为严格。而子通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各行各业中其模式已甄于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特点包含: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高效化、快捷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
通信技术逐步向着全面化、高效化、宽带化而发展。通讯技术包括卫星的通信、光纤的传输、数字的微波、移动通信等相应的特色。就低轨道卫星而言,其通信已经迈向了实际的应用阶段,未来会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我国当前正在逐渐部署相应范围内的光纤缆线来替换铜揽。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迅猛,相关的技术以及移动通信已然全面代替了模拟的移动通信,GPRS在商用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的国际系统标准也进入到了全面化的运用。数字微波的通信系统由同步的数字系统逐步向同步数字系列迈进。宽带的接入技术发展更快,带宽更大,当前已达到了G级。WLAN也开始广泛的运用,IP电话、传统通信技术以及IP的技术融合这几个速度逐步加快,WEB已然成为未来宽带网中的必要因素。IP技术以及ATM的技术将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智能化指的是现代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的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行业技术等等几个组成的具有针对性的某种应用。感觉、记忆、思维这整个过程将其统称为智慧,智慧导致了语言以及行为,这个语言的表达统称为能力,几者合称为智能。智能包括以下特点:感知力,智能化的感知力能感知到外面的世界,获得外部的信息,这些能够产生智能的活动、前提以及必要条件。智能化还拥有思维力以及记忆,这能够存储以及感知思维知识以及外部信息,同时利用现有的知识计算、判断、决策。智能化还具有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学习,使得自己能够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智能化还拥有行为能力的决策,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映,然后形成决策将信息传达。
在电气化和计算机的技术发展中,通讯技术中被融入了愈来愈多的技术元素,逐步实现了当前的广泛电子通讯。在新时期,人们对于电子的信息交流要求愈来愈高,数据的模式分流并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信息需求与交流,而智能分流的需求极大。智能化的电子技术通讯在被开发和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电子的领域下,智能化已然成为电子通讯信息的主流。智能化的通讯技术能够实现高层次的信息基础,这给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与支持。
3 智能化的电子通讯技术的原理的分析与研究
3.1 智能化的原理探析
在当前的网络发展中电子通讯领域已然相当成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于电子技术通讯而言,其原理复杂,包含了通讯与电子原理。智能化更是在计算机技术上研发出的一种高端技术,使得电子通讯的智能化成为复杂的一门技术。
智能化作为未来的技术领域的高端发展方向,而智能型的技术更是在计算机的技术上由来与产生的。智能化的电子可以理解成人工的智能化,其实际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以及人体的工程学的技术领域,并且通过与应用的结合,实现能够模拟人脑的一种操作技术,在各个国家的机器人展中,常常能够看到新型的机器人能够做很多人类不能做到的事情,机器人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机器人以及高端的机器设备包括视觉的识别和语音识别。其实,很多技术并不单单是纯粹的人工智能,智能化的技术在人员的干预上停留,在自动化中,很多东西还是亟待加强的,比如智能化向自动化的发展的方向迈进中,这存在着很明显的技术困难,而很多高端的计算机技术并不能实现主观的意识判断。所以说,在智能化的技术应用领域并不能真正实现智能技术的领域突破。在电子通讯技术中,智能化可以实现很多应用,并且能将市场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电子的通讯中的技术智能化主要是在计算机仿真以及技术模拟的分析领域,通过相关的处理系统分析外界的信息数据并将此类数据转换,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在电子的通讯中,智能化的信息处理主要包含智能的拨号、信息智能化的转接和信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中。技术的原理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是分不开的。在电子的通讯过程中,智能化的模块处理最先是在信息的数据以及处理系统中,还原信息的数据,在某些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准确度。
若是在电子服务器或者交换器中,可以通过数据的处理中心,将智能化的模块处理镶嵌其中。不同的信息流在于中央处理器连线后,能够实现分流的智能化,实现智能化的电子技术通讯,智能化的某块其实质是统计学的分析数据的继承,在当前的社会领域中,真实的人工智能化不能实现,很多技术是无限接近这一领域的,智能化电子同样如此。将分流的不同指令在加工后存储到智能的数据化某块处理中,实现智能的信息分流。
3.2 电子通讯技术的原理探析
电子通讯技术是当前的通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应用形式,而传统的通讯技术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在上述通信与通讯领域的区别而言,通讯的技术还在低级的领域徘徊着,止步不前。但是在电子通讯的技术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咋哄,通讯技术实现了高端的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的通讯原理增强了电子的设备,改造了传统形式的通讯模式,实现电子通讯的技术变革。
电子的通讯技术以及原理,实际上只包含两种类型的工作原理。第一点是电子无线电的发送以及接受,其他是传送数据流。实际,电子通讯主要在无线电波中对手机进行数据的传递。手机作为信息的接受与发生,接受信号,其实无论是哪种电子通讯设备,都是将信号的循环与传递作为基本原理。数据传递在单片传送与对讲机的交流中,相当通信的数据流技术,在设备的发射与接受中实现数据流的传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电子通讯的领域中,智能化已然成为众所周知的传统词语。在电子通讯领域,我们离真正的智能化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就现代的技术与发展而言,人类的技术空间与需求愈来愈大,这需要不断的技术支持。技术只有经过大规模的创新与改革才能够满足现代化领域的技术的需求与发展。电子技术在智能化的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专业的研发人员必须要对市场有针对性的分析,只有不断的挖掘人们的市场潜在需求,才能真正正在的把智能化的电子通讯送达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嵇绍宏.智能化电子通讯技术的原理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8):82-83.
[2]孙倩.智能电子通讯技术的原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5291-5291.
[3]刘逸平.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4,(5):67-67.
飞控系统半物理仿真是型号研制和试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飞控系统作为一种强实时性的系统,其半实物仿真是时间约束非常强的过程,其计算、数据通讯和关键信号的处理如果出现超时将可能导致整个仿真实验的失败。因此,实时算法和通讯技术的研究是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仿真主机的速度大大提高,为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高速、高精度求解提供了条件;其次,采用实时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两结点数据传输时延迟为纳秒级或微秒级。
2、仿真平台构建
为保证飞控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的可扩展性,系统构建时引入分布式布局的思想,不同于传统一对一的宿主机-目标机模式,设计一对多的分布式模式。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RTW-xPC作为实时仿真的框架(仿真主计算机-仿真目标计算机模式),子任务被分布在系统的各个成员上,成员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通过各子任务并发运行来提高解算速度,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
飞控计算机一般每10ms读取一帧数据,这要求飞控仿真系统的仿真周期远小于10ms。最初的设计是通过以太网络完成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但是难以保证该飞控仿真系统强实时性的要求。以任一仿真目标机为例,若每毫秒产生1000个数据,按每数据大小4字节计算,其数据量4KB,按照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率,则在以太网络上的时间延迟32ms,无法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反射内存网具有可高达170MB/s的数据传输率,在反射内存网上传输的时间延迟为24us,远低于1ms的要求。
图1 仿真平台基本结构组成
本方案采用标准以太网和反射内存网(内存映射网)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讯。系统中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部分采用普通的以太网络传输;系统中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部分采用反射内存网搭建。以太网卡实现计算机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主要针对飞控系统仿真过程中仿真主机-仿真目标机的网络通讯检测,以及实时仿真过程中接受控制信号和发送各种控制命令信号。反射内存网作为一种快速的实时网络,用来实现仿真目标计算机和信号转换计算机的数据交互。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保证系统实时性要求,又能够节省建设费用,减少系统复杂度。
3、实时网络通讯系统
3.1反射内存网
3.1.1反射内存的概念
反射内存光纤网络采用了先进特殊的技术,具备很强的支持分布实时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在每个需要实时通讯的节点上插入反射内存网卡(节点卡),反射内存卡上有一块专门的存储器,并且它们都映射在同一个地址空间,构成了分布式共享存储器。用户可以在分布式共享存储器中定义多个全局公用的数据存储区。当某个节点的处理器对存储器进行了“写”操作,接口板将修改的数据通过光纤自动实时的写到另一节点的对应存储器中,这样,另一节点的用户只需读取本地接口板上的相应的存储器就可以获得修改的数据。采用反射内存通讯方式的好处是:数据传输速度快,读/写操作延时为纳秒级,能够大大降低总的网络延时,减小仿真周期,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在反射内存网上,节点之间的通讯对软件是透明的。用户不需采用消息传递方式进行节点间的通讯,只需在本机系统中对共享存储器进行直接读写操作就可实现多机之间的通讯,大大简化了应用软件结构的复杂度,减少了用户的编程负担,能准确地算出节点之间通讯的最大延迟时间。
3.1.2反射内存网络构建
本方案采用的VMIC5565反射内存(RFM)是基于环状/星状的,高速复制的共享内存网络。它支持不同总线结构的多计算机系统,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来共享高速的、稳定速率的实时数据。
VMIPCI-5565反射内存卡可以不通过HUB直接构成环形拓扑结构的连接,也可以通过HUB构成星型拓扑结构的连接,每个结点的TX接口同下一个结点的RX接叉连接。这种环形拓扑结构的连接可靠性不如星型拓扑结构的连接,因为环网中任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会造成整个实时网络联接中断,而星型拓扑结构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考虑到平台节点较多,故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连接。
3.1.3反射内存卡使用
VMIPCI-5565反射内存卡之间或与智能型HUB之间通过两条光纤进行数据传送。其中TX插口连接发送光纤,RX插口连接接收光纤。在组网前,需要对每块反射内存卡进行统一编址,不同计算机扩展槽内的VMIPCI-5565板卡必须具有不同的地址,此地址的分配是通过板卡上的跳线来选择的。地址跳线总共有8条,通过这8条地址跳线可以选择0~255总共256个地址范围。
建立反射内存网络的通讯设计,在WindowsXP系统下安装反射内存卡驱动程序,然后在C++ Builder 6.0开发环境中添加VMIPCI-5565反射内存卡的头文件:rfm2g_windows.h,rfm2g_api.h和库文件rfm2gdll_stdc.lib到工程文件路径。至此完成了反射内存网配置。
在C++ Builder控件中添加时钟控件,利用时钟周期性(周期可设置)工作的原理,在时钟控件下进行程序设计,实时的通过反射内存卡完成数据通讯,具体方法:
a)先自定义反射内存卡设备名称,再申明句柄RFM2GHANDLE RFM2gHandle;
b)系统启动完成后,打开反射内存卡端口,调用函数:RFM2gOpen(char *DevicePath,&RFM2gHandle);
c)在时钟控件中通过执行函数语句RFM2gRead(RFM2GHANDLE rh,RFM2G_UINT32 Offset,void *Buffer,RFM2G_UINT32 Length)从卡地址读取指定长度的数据,至此完成了数据的获取;
d)同样,如果用户需要给反射内存卡地址写入数据达到数据共享,只需执行函数语句RFM2gWrite(RFM2GHANDLE rh,RFM2G_UINT32 Offset,void *Buffer,RFM2G_UINT32 Length)即可;
e)数据校验:当通过反射内存网接收实时数据时,对每个节点的参数变量值进行求和方法计算,将得到和值与接收到的校验和信号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值差值的绝对值小于10-4,则认为数据接收正确,否则丢掉这一包数据。
3.2标准以太网
由于标准以太网已普及使用,在此不对其概念做详细说明。建立以太网的通讯设计,需要先在网络连接中的TCP/IP属性中设置协议约定好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然后用C++Builder的网络通讯控件IdUDPServer和IdUDPClient,以及IdIcmpClient建立通讯。
a)作为客户端应该在程序设计中设置IdUDPClient需要请求连接目标机的地址和端口,即设置控件的Host和Port属性,并用Open函数打开IdUDPClient控件或者将Active属性设置为true。
b)作为服务器端,需要设置接收数据端口,必须与客户端端口一致才能正确建立通讯,同时还必须用Open函数打开IdUDPServer控件或者将Active属性设置为true。建立客户服务器之间连接之后,就可在程序设计上实现数据通讯了。
c)IdIcmpClient主要是在网络通讯检测中用到。可以设置该控件IP地址属性,然后调用ping函数,在Reply事件中得到返回值进行网络连通性检测判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现场总线的概念,详细说明了Modbus 总线协议的基本原理、通讯过程,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及其工业应用特点。
关键词:现场总线;Modbus通信协议;智能仪表;组态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fieldbus, it explain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odbus bus agreement,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through a project example and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fieldbus; Modb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telligent instrume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场总线概念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标志着工业控制领域又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将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型计算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它在制造业、流程工业、交通、楼宇等方面的自动化系统中在过去的10年内,出现了许多的总线产品,较流行的有:MODBUS现场总线,德国Bosch公司设计的CAN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美国Echelon公司设计的Lon Works网络(Local Operation Network),按德国标准生产的Profibus(Profess Field Bus)总线,Rosemount公司设计的Hart(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总线,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Device Net 和Control Net等。它们在一定的程度上获得了应用并取得了效益,对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和促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大都未能统一成为国际标准,因而其应用必然受到产品技术程度不足的限制。但是,MODBUS总线协议因其简单易用却获得广大范围的推广普及,几乎所有的PLC及仪表模块均支持具有广该协议。
1Modbus通信协议
通信使用主—从技术,即仅一设备(主设备)能初始化传输(查询)[1]。其它设备(从设备)根据主设备查询提供的数据作出相应反应。如图1。典型的主设备:主机和可编程仪表。典型的从设备:可编程控制器。主设备可单独和从设备通信,也能以广播方式和所有从设备通信。如果单独通信,从设备返回一消息作为回应,如果是以广播方式查询的,则不作任何回应。Modbus协议建立了主设备查询的格式:设备(或广播)地址、功能代码、所有要发送的数据、一错误检测域。从设备回应消息也由Modbus 协议构成,包括确认要行动的域、任何要返回的数据、和一错误检测域。
Modbus 通信协议具有两种报文格式[2]:ASCⅡ和 RTU(remote terminal unit)报文帧格式。使用ASCII报文格式,消息以冒号“:”字符(ASCII码 3AH)开始,以回车换行符结束(ASCII码 0DH,0AH)。其它域可以使用的传输字符是十六进制的0…9,A...F。网络上的设备不断侦测“:”字符,当有一个冒号接收到时,每个设备都解码下个域(地址域)来判断是否发给自己的。消息中字符间发送的时间间隔最长不能超过1秒,否则接收的设备将认为传输错误。如表1。
使用RTU模式,消息发送至少要以3.5个字符时间的停顿间隔开始。在网络波特率下多样的字符时间,这是最容易实现的。传输的第一个域是设备地址。可以使用的传输字符是十
六进制的0...9,A...F。网络设备不断侦测网络总线,包括停顿间隔时间内。当第一个域(地址域)接收到,每个设备都进行解码以判断是否发往自己的。在最后一个传输字符之后,一个至少3.5个字符时间的停顿标定了消息的结束。一个新的消息可在此停顿后开始。而采用RTU格式的报文则以传递一段闲时间开始,这段时间不短于3.5 倍的字符发送时间T,一般取4T,并以同样4T的标志来表示报文的结束。本系统采用RTU格式。如表2 。
2应用实例
2.1 应用系统结构
该系统为一锅炉控制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工控机)作主站,并通过总线连接下面5个从站,从站为带Modbus协议接口的智能仪表采集模块和阀门手操器[3],不同型号模块可接不同类型的传感,1号站为热电偶模块,可采集8路K型,S型,T型热电偶信号,2号站为标准模块,可采集16路4~20mA标准信号,3号站为热电阻模块,可采集8路Pt100,Cu50热电阻信号。4号、5号站为手操器,主要功能为驱动电动阀门,并可设定阀门开度,采集实时阀位信号。上位机组态软件为国产三维力控forcecontrol5.0,通过RS-232接口接收5个子站传来的数据,并以曲线或数据表形式显示和存储,报警,以及执行打印功能。系统架构如图2。
2.2 系统设备组态
进入组态软件I/O设备组态界面,选择标准MODBUS-RTU串口通讯,依次建立5个子站在软件中的映像设备,地址由01~05,为每个设备配置相同的通讯参数。使用串口 (RS232/RS485)通讯,COM1端口设置与各子站的端口参数设置必须完全相同,即通讯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位,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是1。
2.3 工程应用效果
该系统经过几个月的运行,中间仅有一次传输不稳故障,经检查原因是接线端子松动,充分显示出稳定可靠的特性,与其他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用户十分满意。
3 结语
Modbus协议使用简单,通讯软件接口可根据不同仪表通讯要求灵活编程,而且有传输距离较远,传输可靠的特点,本文的应用实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MODBUS总线协议必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Modicon Company Modbus Protocol Manual
[2]Modbus协议规约(中文版)
[3]福光百特自动化仪表公司,Modbus 协议使用手册, 2008,9.
关键词:即时通讯工具;学习;互联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变。信息爆炸、信息获取的碎片化和随时随地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色标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学习,不仅是一个热门课题,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探索方向。而在这个发展与探索的过程中,即时通讯工具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学习革命的核心平台和载体。
一、即时通讯工具的概念及主要形式
(一)什么是即时通讯?
什么是即时通讯工具呢?即时通讯工具英文为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即时交流信息的工具。具体来讲,即时通讯是一个实时通信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实时传递文字消息、档案、文件、语音与视频交流。
(二)即时通讯的主要形式
我们都非常熟悉一些常用的网络个人即时通讯工具(软件),比如微信、QQ、MSN、微博、飞信、易信、各类SNS论坛、国外的TWITTER和FACEBOOK等,这些工具已经深深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更新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即时交流工具的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
二、即时通讯工具在学习中的运用
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推进互联网+的战略,即时通讯工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可以说,即时通讯工具在学习方面的运用,很好地实践了互联网与行业领域的融合,成为互联网+学习的一个典范。
(一)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远程课堂,突破空间限制,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典型方式,它可以让处于不同地域的学生在虚拟的教学课堂上进行学习。远程课堂不仅可以突破空间限制,还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得到大大提升。目前远程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领域,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建立生、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教育与学习的效果。我们经常使用的QQ、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其实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属性,而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学校、家长交流的重要渠道;另外,根据教育学习的具体要求开发的相关即时通讯工具,就更专业地解决了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难题,大大促进了教与学的效果。比如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的校讯通、一校通、世纪E校通等这类即时通讯工具,整合了运营商、互联网的各自优势,将学生、学校和家长有机串联在一起,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的及时传达与流转。
(三)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的人群聚合功能,实现即时学习交流与学习评价、课程直播,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即时通讯工具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人群聚合交流功能。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QQ,都可以建立群聊模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特定学习对象的微信群或者QQ群,在群里进行知识讲座、课程直播、学习评价。
(四)通过即时通讯的开放平台学习成果,实现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现在,越来越多的即时交流都在开发属于自己用户群体的自媒体开放平台,甚至一些知名门户网站也纷纷踏入这一领域,抢占自媒体平台高地。目前比较知名的自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头条号、百度百家、网易开放平台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随时随地找到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版面,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即时的评价回复。无线互联网时代,分享和传播是永恒的主题。
三、即时通讯工具运用于学习的前景展望
首先,基于移动通讯器材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即时通讯软件、以教育学习为主题的移动应用客户端会不断研究开发出来。这些工具将具有明显的智能化、人性化、和细分化的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层次、各种阶段、各种领域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其次,未来的即时聊天工具将越来越具有学习的功能与特点。即时聊天工具开发的初衷是以娱乐性为主要目的的。随着对这些工具的不断挖掘和完善,即时通讯工具的功能将变得越来越丰富,功能融合必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即时通讯工具的学习将越来越强大,也许我们通过这些工具就可以完成一个课程的学习、一门技术的掌握,并且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完全符合学习的自然规律,让学习变得前所未有的愉悦。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学习模式,也是未来发展完善的一个方向。互联网+教育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互联网线上学习服务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和现在流行的电商服务平台里的有形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并无缝转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结语
当然,学习是人类为了进步发展而实施的活动,需要靠个体的努力,不作用于学习主体的学习工具都是不切实际而毫无意义的。所以,要让即时通讯工具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活动服务,我们必须根据学习的规律来开发、挖掘这些工具的学习辅助功能。毕竟,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才会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