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电力用户;节能技术;效益
节约用电是我国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减少电能消耗、减少供电设备投资、减轻供电企业负担、推动先进电力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利益和工作效率。所以对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而言,节能降耗是十分必要的。节约用电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出发,通过技术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技术创新改造,在不影响供电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降低电能消耗。电力用户具有一些耗电量较大的设备,对电力用户的节能措施主要是分析电力设备产生损耗的原因,判断不同类型电力用户各种设备占据的比例,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方案,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双重作用,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
1 电力用户节能方法和技术
1.1 变压器节能
一方面,选择节能变压器。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损耗的重要因素,选择损耗低的配电变压器是实现节能效果的有效措施。目前,节能型变压器已经被广泛利用在电力系统中,例如S11系统的低损耗变压器与传统变压器相比,空载电流减少40%,空载损耗减少30%,具有很强的过载能力,节能性能良好。另一方面,优化变压器运行方式。在保证变压器供电量和正常运行基础上,优化负载调整,通过现有设备,合理布局变压器的位置。常规变压器的负荷率是50%,而节能变压器的负荷率达到70%,且在经济负荷范围内运行。
1.2 电动机节能
电动机节能主要是依靠对电动机通风和电磁机械的技术优化,使用先进工艺和高质量的材料,与全面的测试手段相结合,有效减少电动机损耗。首先,降低电磁损耗和电机损耗。改进和提高生产工艺,对电动机的;零件和结构进行整合调整,从而减少电动机运行时形成的损耗;其次,异步电动机启动、制动、调速方面的节能。异步电动机实施降压启动,能够减少启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使启动过程更加平滑;调节异步电动机速度包括电磁、变频、变极调速,其中变频调速最为高效;对电机进行改造,其能力得到明显扩大,减少了维护工作。制定措施则包括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
1.3 电热装置节能
电热装置主要指的是电弧路,节能方法包括:降低停电时长、选择高阻抗电热装置、进行无功补偿、制定合理的供电制度、提高吹氧量、短网改造、使用直流电弧路、减少流失的热量等。
1.4 照明节能
首先,选择合理光源和绿色节能照明设备。科学选择灯具和附件,提高利用率;综合考虑光源色温、穿透性和发光效率,针对场合差异选择合适光源,不仅满足了照明需求,也做到了节能降耗;其次,选用LED照明设备。目前,LED已经被广泛应用与装饰、普通照明、知识、背光源和夜景效果方面,具有节能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环保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1.5 空调节能
第一,管理空调温度。夏季炎热时期,室内最低温度控制在26℃,冬季室内最高温度控制在18℃,以减少电能浪费;第二,应用推广中央空调和蓄冷空调。中央空调制冷集中,其制冷效率较高,而利用蓄冷技术的空调,能够在负荷较低时储存冷气,在负荷较高时释放出来,有利于降低配电容量、冷机容量,实现冷机满负荷高效运行;第三,利用变频技术。变频空调能够对压缩机进行调速,改变了传统空调为了控制温度造成的压缩机时关时开情况,降低电能损耗。
1.6 节能技术装备
1.6.1 无功补偿装置
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电动机等的电力负荷, 大多是感性负荷,在其运行时必须向电力设备提供无功功率。消耗无功功率会降低功率因数,从而损耗了电能输送过程中的有功功率。对电力用户来说,就地无功补偿能够提高电力设备的功率因数、减少损耗、稳定电压,有利于促进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电力系统来说,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能够有效减少无功长距离传输导致的损耗,发挥节能作用。
1.6.2 变频器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具有通断功能的电力半导体转换工频电源的频率,是高效的节能设备。变频器通过对电动机电源频率的改变进行速度调节,这种调速方式的效率高、使用性能良好。其主要节能途径是:动态调整、变频调速、变频器V/F功能和软启动功能、增加功率因数等。
1.6.3 滤泼器
在电力系统向电力负荷和非线性设备供电时,会将部分基波转化为谐波,导致向电力系统输送大量高次谐波,改变了系统的波形,降低电能质量;而提高系统设备元件的功率损耗,则会导致设备过热损坏。提升用电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利用滤泼器消除谐波。
2 基于电力用户的技能技术管理对策及效益
不同电力设备的生产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但节能技术存在共性,主要集中在照明和用电方式两个方面。
2.1 分时段管理
根据用电负荷的具体情况,将每天用电时段划分为:高峰期、正常期和低谷期。首先,加强对高峰时段用电负荷额控制,防止电力系统过载;其次,减少使用峰价电,有助于节约用电成本。通过削峰填谷的用电模式,能够节约用电量5%~10%。
2.2 淘汰或更新高损耗变压器
在大中型项目和技改工程中,选择节能变压器,将高能耗变压器替换为低能耗变压器。例如针对10k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S9型变压器在空载状态下的损耗是1.7kW,而S13型节能变压器空载时的电能损耗仅为0.8kW,将S9型更新为S13型变压器,每年可以节省电能7884kWh。
2.3 合理改善照明系统
节能控制照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控制自动进行电压调节,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调压运行,能够达到延长灯具使用期限和节约用电的效果。节电控制照明设备具有节能效果良好、投资回报快的优势,通常节电率达到10%~25%,在0.6~1.5年内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2.4 回收余热
发电余热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余热、烟气余热、废液废气余热、低温余热等。利用回收余热技术,可以节约电能15%。
2.5 采用中央空调
中央空调根据冷冻机出水和回水的温差,使冷却水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冷却水流量,是冷冻机出水和回水的温差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其节能效果达到30%~40%;此外,蓄冷空调技术能够合理使用谷价电能,大大减少制冷消耗。
2.6 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手段
不同行业所使用的用电设备不同,针对每一行业的具体特点,应该采取相应的节能手段。例如机械制造业和冶金业等工业行业,可以选择具有变频技术的电动机,通过无功补偿装置增加功率因数,改造电弧炉,提高自发电比例和配电标准电压等措施达到节能目的;
商业中心或办公楼用电,则可以利用回馈型电梯和变频技术,改造照明系统、提高照明设备的利用效率等,减少电能浪费;居民用电则可以利用节能型家电,并形成节约用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3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用户节能技术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方案和流程,针对不同用户的用电特点和使用的电力设备,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各个行业采取错峰用电方式,利用谷期高质量的电能,对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都起到了减少电能损耗的效果。对空调系统和照明用电的技术改造和合理安排,也实现了节能降损的目的。电力用户节能技术管理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和评估节能效益,能够实现延长电力设备使用期限、节约能源和提高电力用户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耀星.浅谈企业电力用户节能技术应用[J].电子测试.2013,(23):262-263.
一、应用题解题技巧
1.图形法
图形法是解答应用题的一种可靠手段,主要是将应用题中的文字内容通过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图中直接表现出应用题所包含的各项数值关系,为学生解题提供直观的条件。比如,在追击类的应用题当中,经常使用?段图的方式来辅助解题。具体说来,就是将问题中各个人物的路程关系通过线段的形式进行表示,进而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就可以理解相距、相离关系。比如,对于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小强约好在公园玩,两者相对而行,在4分钟的时候相遇,已知两家相距600米,小强每分钟走75米,那么小明的速度是多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相遇应用题,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线段图,如下所示:
从图中就可以清楚看出位置关系以及距离关系,从而轻松解出(600-75×4)÷4=75米,所以小明和小强的速度一样。除了追击相遇问题,其他类型的应用题也适合采取图形法求解,这需要根据题目灵活应对。
2.条件归纳法
条件归纳法从本质上说属于一种阅读解题的方法,即对应用题的题目进行阅读,归纳出给出的所有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出隐藏条件,综合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求解问题。条件归纳法虽然不能对题目内涵实现直观的展示,但是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现有条件分门别类,从而有效解答应用题。比如,对于和差类的应用题:甲乙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8人,其中乙班比甲班少6人,那么两个班级各有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归纳条件有:班级2个,人数共98人,差值为6。由此可以推导出一系列隐藏条件,比如乙班人数翻倍,那么就应该比98少6人;甲班人数翻倍,则应该比98多6人。通过这两个隐藏条件,就可以顺利解答题目:甲班人数为(98+6)÷2=52人,乙班人数为(98-6)÷2=46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培养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不同的解题技巧适用的应用题题目类型不一样,因此在对学生的解题技巧方法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真审题,通过对题意的理解选择对应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追击相遇这类比较直观化的题目,以及归一、归总这类偏向数字化的题目,就可以采取线段图、圆圈图等手段进行题目的直观化呈现。而对于和倍、和差、差倍这类题目,则可以使用条件归纳法进行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的题目,让学生从审题开始,确定最优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桃树是杏树的3倍,且比杏树多124棵,那么两种树各有多少?通过审题,可以发现这个题目不够直观化,也不是单纯的数字关系,想要建立图形就比较困难,因此适合采取条件归纳的方法解题。归纳条件得出:3倍关系和124的差值关系。可以推出隐藏条件,即桃树比杏树多2倍,那么124÷2=62,即杏树有62棵。62×3=186棵,即桃树有186棵。
2.构建数学模型,加强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
不论是对于哪一种解题技巧,其可以构建出实际的数学模型,演示其解题原理和过程。在对学生的解题技巧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模型构建的方法对不同的解题技巧进行演示,让学生对其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针对这样一个应用题:一个池子中现有20方水,还能再装40方水,其下边开口未封闭,每小时要排出4方水,同时有人用水管往池子里加水,每小时能加12方水,那么请问要多少小时才能让池子装满水?这是一个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对此教师就可以构建模型,拿一个塑料盒在下方开个小孔,并用防水胶布封住。然后向学生演示:一边用矿泉水瓶往里边加水,一边扯开胶布让其往外排水。通过这样一个实物模型演示,学生就可以准确把握题目的意思内涵,从而迅速归纳出题目的条件:排出为4,加入为12,则可以得出隐藏条件实际加入为8。40÷8=5小时,即5小时可以装满水。
3.加强实例演练,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技巧熟练掌握
在教给学生解题技巧方法之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从而形成有效掌握。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注意练习题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因此要选择比较典型的练习题目,对其进行多样变化,让学生对解题技巧形成彻底掌握。比如,对于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张桌子的价格是椅子的10倍,而两者的价格差值为270,那么桌子和椅子分别多少钱?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变形,如将价格倍数变化8倍或是7倍,或者是将价格差值变化为260或是290,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述题目,等等。通过对题目进行变形,其核心架构并未发生变化,学生可以在相似的条件下对一类题目进行解答,实现对相应解题技巧的锻炼,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利用问题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能源的使用不仅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能源的人均占有率还相对较低,因此,合理的利用能源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意义。农村的用电量在我国的整体用电量中占有了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农村电力能源的合理利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会对这以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电网 供用电系统技术 供用电设备
1 农村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用电在占据了我国总体用电量的很大一部分,然而农村的电力资源的整体利用率相对较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电网的限制和管理体制不合理所造成的。虽然我国农村的电力资源供应相对充足,但是依然存在着用电质量低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1998年就逐步的对电网进行了改造,经过几年的努力,电网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村的用电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农村电网覆盖率不断增加的同时,电力供应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农民对于用电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但从整体来看,农村电网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电网结构相对不够完善,电线的质量低,电力供应过程中电压质量差,并且供电中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统计,农村电网系统设备老化也相对严重,线损程度高达25%-37%。虽然我国政府在近年来也增加了大量的投资,然而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因此线路的损耗问题也日益严重,难以满足农村人口对于供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农村电网系统的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造来逐步完成。而农村电力系统技术改造将会如何进行,这也是我们当前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供应,要想保证农村经济朝着一个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对农村的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从而解决农村供电的根本问题。
2 农村供电系统实现节能改造的几点步骤
2.1 供电设备的改造
供电设备的使用影响着电力供应的质量,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供电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新的节能设备也随之出现。农村的供电设备相对陈旧,因此需要逐步的对农村的一些低效率的供电设备进行更换,如变压器、电线等设备都影响着供电的质量,如果设备老化严重,供电的质量也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断电的现象,所以供电设备的更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我国的配电网络中多采用SN系列少油断路器,同时配制了CD10-10型号的电磁机构,这种高压断路器在使用时存在着很多缺点,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采用ZN系列的真空断路器代替原有的断路器能够更好的解决以往出现的问题,并且ZN系列的真空断路器的应用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会成为配电网络中不必可少的重要设备。而电气设备在更新过程中,如果只对断路器的本体进行更新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如电磁机构配合的问题等,因此还要对断路器设备相应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在CD系列电磁机构中,如果提供较大的关和功就能够满足断路器的使用需求,但适当的减少传动机构的转角,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满足使用的需求,只是从使用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2 合理选择供用电设备的容量
合理地选择设备容量,发挥设备的潜力,并且提高设备的负荷率和使用率,功率因数往往是衡量供电系统电能利用程序和电气设备使用状况的,并且具有一个代表性的重要指标。提高功率因数可以降低电能损耗,提高自然功率因数首先是在不添置任何补偿设备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适当技术措施,以此来达到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目的作用。如合理选用电力变压器的容量,就可以使之接近经济运行状态,假设使用的变压器的负荷率偏低,那么则按经济运行条件进行考核,可以适当更换较小容量的变压器。而电容器电路实际上与线路的电阻、电感构成一个 R-L-C 串联电路,对某些谐波电流容易发生谐振,造成谐波放大的效果。具体方法有:一是合理地选择感应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中避免低负荷运行。二是绕线型感应电动机同步运行。三是在条件允许时,用同等容量的同步电动机替代感应电动机。四是改变感应电动机绕组的结线。
2.3 采用无功补偿设备
提高功率因数。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企业应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合理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企业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无功功率的补偿设备,主要有同步补偿机和并联电容器。同步补偿机可通过调节励磁电流,起到补偿无功功率的作用。并联电容器是一种专门用来改善功率因数的电力电容器。并联电容器具有安装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有功损耗小以及组装灵活,扩建方便等优点,所以应优先选用并联电容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器在工厂供电系统中装设位置有三种:高压集中补偿是将高压电容器组集中装设于工厂配电室的6~10kV 母线上,这种补偿效果较窄。低压集中补偿是将低压电容器集中装设在车间配电室的低压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是补偿车间配电室低压母线上所需的无功功率,相对比较经济。单独就地补偿是将补偿电容器组装设在需要进行无功补偿的各个用电设备附近,这种补偿方式能够补偿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补偿效果最好。因此,选用何种补偿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3 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供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供电系统相对依然较为落后,在供电过程中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存在的能耗都相对较大,并且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也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内容。只有合理的选择供电设备,将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达到最高,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政策要求条件较为严格,难以支持小型项目的高能效设备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政策的惠及项目范围低限是项目年节能量100t标准煤的项目,相当于30.3万kW?h、8.3万m3天然气,在城市内,有相当数量的节能项目达不到规模要求,使这些小项目难以享受节能优惠政策。例如,2010年实施的北京市30家政府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共改造18个办公地点,单个项目节能量低于100t标准煤的项目数量达到9个,占全部项目数量的50%。此外,节能量较小的项目实施难度较小,往往由项目业主自行执行。例如,小规模的更换高效电机、节能型变压器、节能灯等设备,这些项目节能量很难达到100t标准煤/年,类似的项目也不易满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要求。
选择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技术水平较低根据北京市2009年和2010年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项目统计,门窗和维护结构采用节能技术产品应用的比例已达到100%,空调系统、采暖系统以及变压器节能技术产品应用比例超过90%,高效照明系统的应用比例超过95%。然而在节能技术产品“高应用率”的背后,节能技术产品应用的“质”却并不乐观。以居住建筑的外窗为例,在2013年前,北京市地方标准DBJ11—602—2006《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外窗传热系数“K值”小于等于2.8W/(m2?K),新建项目中外窗传热系数“K值”在2.5W/(m2?K)左右的普通双层中空玻璃窗被普遍采用,2013年1月1日,DB11—891—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外窗传热系数“K值”的要求是1.5~2.0W/(m2?K),普通双层中空玻璃等目前常用的门窗技术很难满足需求。再以北京市范围内使用的变压器为例,据初步调查,在用变压器中,约有70%是S11型变压器,其余30%大多为S13型变压器,而S15型使用比例非常低,在近期修订的GB20052—200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中,S11型变压器将被淘汰,大量的变压器面临更新。
采用适度超前的原则,修订地方标准,提高能评要求修订建筑、空调、电机等能耗系统和设备节能标准,提高节能要求;在综合考虑成本、技术先进性、节能效果的基础上,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过程中,适当提高对重点用能设备的要求。建议在能评过程中将围护结构、空调、采暖、用电系统等常用技术应用划分为3个等级:①“达标”级别,即选用技术满足节能标准最低要求;②“推荐”级别,即选用技术适当高于本领域节能标准要求,技术先进性较高;③“鼓励”级别,即选用技术在本领域内处于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能评过程中加强对业主单位或开发商的引导,鼓励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建立适当财政激励机制,提高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水平选择应用范围广的通用用能设备和技术,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对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范围外的节能项目,进行设备用户进行补贴,鼓励用户使用。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建议考虑对照明系统、信息机房空调系统等技术进行补贴,鼓励既有项目改造;在提高能效要求的基础上,将惠及范围扩大到新建项目。继续实施“北京市推广使用高效电机节能变压器示范项目”,加快淘汰老旧变压器、电机,扩大支持范围,对新建项目使用S15型变压器和能效二级以上的高效电机也适当给予补贴。在居民生活领域,地方政府出台与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配套政策,即分阶段在“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范围内节能产品中,选择1种或几种节能产品,在1年时间内加大补贴力度,快速提高该品类高能效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市政府按照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相同的补贴额度配套补贴资金,一年内能将节能型平板电视市场占有率提高30%以上,年节电量可达到1220万kW?h,折合4026t标准煤。探索市场化新机制,推行新建项目节能服务借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投资模式、管理形式和补贴方式,在新建项目中引入市场化节能管理模式。在新建项目建设开发初期,节能服务公司参与项目建设,在正常用能设备投资的基础上,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技术实力和工程经验增加项目投入,采用能效更高的用能设备和技术,项目建成后,能源系统日常维护管理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由专业机构核定该项目标准能耗量,项目业主按核定总能耗量支付能耗费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技术投入和管理,产生节能效益,节能服务公司收益来源于项目运行中的节能收益。政府参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补贴标准对该类项目进行补贴。
油井液面监测及自动排采系统主要由井下数据采集模块和自动排采控制模块集成。井下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声波发射接收器、声波发射接收控制器组成,该模块能实时采集井下液位数据,为自动排采系统提供准确的液位数据。自动排采控制模块:根据井下液位的数据变化以及用户的参数设定值,通过RS485或其他接口,自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适时调整抽油机冲速,对地层供液能力极差的油井实现间歇式抽取方式,实现油井自动化控制,达到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次声波液位监测原理
次声发声装置产生的次声波沿油套环空向井内传播,在节箍、音标、液面等处形成反射后被微音器接收,接收的微音信号经过多级滤波放大和信号矢量叠加合成处理,利用液面波自动识别技术得到液面深度。
3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配套措施
为确保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实施,积极应对低油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油田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创新模式,解决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不足和节能减排目标等问题,从完善企业内部配套管理制度入手,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在油田企业的应用。主要采取以下几项配套管理措施。制定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进入油田节能技术服务市场。设立油田节能人才专家库,通过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积极培育油田内部节能市场,不断挖掘油田企业节能减排空间,对节能改造项目进行节能效果评估,组织对节能专业公司资质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审核和评估,组织对节能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建立油田节能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信息储备库,将具备专业节能技术服务资质的节能公司纳入油田节能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信息库,建立油田开发企业与节能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建立有序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范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内容。制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技术标准,严格依法依规执行能源管理合同。做好项目运行管理,完善能源计量手段,切实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统计、节能效益核算和项目资金结算等工作,为节能专业公司创造规范有序的良好运行环境。积极推进油田能源体系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稳步推进、逐步建成的原则,建立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能源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企业用能设备“能效倍增”目标。通过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油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更有效地开展能源管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企业多方面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发挥企业节能减排主体作用。对符合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奖励标准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积极配合节能专业公司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后财政奖励资金的申报工作。
4项目现场应用实施情况
2013年,大庆油田某采油厂与某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签订油田供液不足井节能降耗技术服务合同,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对该厂20口供液不足油井应用油井液面连续监测及间开控制技术。项目实施前后20口油井生产数据对比见表1。项目实施后,在油井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产液量略有提升),油井电动机功率因数平均提高了0.399,平均单井日节电量达48kWh,平均单井有功功率下降了2kW,平均单井无功功率下降了18.99kvar,百米吨液耗电量下降了2.37kWh,综合节电率达到34.1%,油井平均系统效率提升5.61%。实现了油井动液面实时监测、工况诊断、生产参数自动调节,使油井处于高效、安全的生产状态,达到了节能降耗、增产高效和提高油井开采效益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项目实施效果。
5综合效益评价
1)项目实施后,百米吨液耗电量下降了2.37kWh,综合节电率达到34.1%,平均单井日节电量达48kWh。20口油井日节电量达960kWh,累计年节电量达到350400kWh。按照工业电价0.631元/kWh计算,则年节电费达221102.4元。2)油井系统效率由项目实施前9.68%提升到项目实施后的15.29%,油井平均系统效率提升5.61%,有利于“能效倍增”计划目标的实现。3)按照节约1kWh电能减排0.997kg二氧化碳,即减少0.272kg碳排放计算,则该技术系统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95308.8kg。4)油井液面监测及自动排采系统根据动液面的实时状况自动调节抽油机工作参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吨油效益。5)动液面的在线监测和数据远传,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管理成本及费用。6)项目实施后,减少了检泵作业时间和费用,提高了管理和技术水平。合理优化抽油机工作参数、确保抽油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给油田生产管理和节能工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7)自投入现场应用以来,该系统运行正常,极少发生运行机制故障,现场维护简单,安全可靠。8)井下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井下数据,为自动排采系统提供准确的液位数据;自动排采控制模块通过RS485或其他接口,自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适时调整抽油机冲速,对地层供液能力极差的油井实现间歇式抽取方式,实现油井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生产,实现系统整体节能降耗。9)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中双方的相关约定,项目实施后节能回报期为6年以及油田与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节能成果分享的合同投资管理方式,专业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每年可按比例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
6结论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26
1.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通信运营商也借此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开展通信机房、基站的建设,截止2015年底仅中国移动的基站数量就超过50万个。如此大规模的网络无论在维护成本还是在能源消耗方面都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如何能够降低网络的运维成本和能源消耗,保持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承担发展绿色经济的社会责任,成为相关管理人员及学者不断探索的议题之一。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服务,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技术、运维管理,用能单位以节能收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双方合作共赢。用能单位能够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服务公司能够利用节能技术获取利润。
仅从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上来讲,通信运营商非常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于运营商而言,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节能技术和维护资源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节能效益分享又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能耗成本,因此运营商能够减少庞大的网络维护成本支出的同时履行绿色经济发展的责任,完成国资委节能减排的考核指标。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而言,不仅可以获取节能效益分享还能够从政府部门获得节能服务补贴及税收福利,与运营商一起实现合作共赢。
多位学者专家在各类期刊论文中也对相关模式进行了探讨,鲁奇璞等在《浅谈合同能源管理模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中提出节能量计算的参考,同时提出节能服务行业不成熟、项目的融资、不符合相应维护规范等问题和风险;唐为民等在《合同能源管理(EPC)在通信行I应用的实践与风险》中提出通信行业在基站中适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且在节能量计算、财务处理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董智勇等在《石化行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中介绍了在石化行业中合同能源管理的一些困境,如体制多、融资难度大、技术水平低等,同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但是他们提出的理论都缺少在运营商内真正的实践应用。
2.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困境
(1)思想观念上存在疑虑。按照企业理论的定义,节能服务公司也一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因此对于运营商这类传统经济思维的公司来说,会担心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效益方面弄虚作假,毕竟节能服务公司初期要投入设备,后期要投入运维资源,运营商在其中坐享其成,这种模式的公司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并不多见。
(2)管理操作性上没有先例。由于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运营商的收入规模一直维持在较高的等级,因此运营商的传统建设模式都是通过自筹资金的投资模式建设通信网络设施,当网络设备的资金由其他公司投资建设时,设备在资产归属性确认方面就存在问题,现有运营商的资产管理办法中缺少对此类设备归属的明确定义。同时在传统的预算管理办法内也缺少节能效益分享等此类科目的定义及付款方式。
(3)节能技术上存在担忧。目前在通信行业内的节能应用产品种类颇多,但是缺少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公司,节能产品的节能效果也因使用环境不同或者后期运行老化等因素大打折扣,因此运营商对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技术的选择存在一定担忧。
(4)运营风险上存在顾虑。按照传统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运营风险,因为一旦节能效益低于投入,节能服务公司就可能无法生存。但是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是运营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否会对网络运行安全造成影响也是运营商的较大顾虑之一。
3.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困境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的种种顾虑,通信运营商通过积极的实践试点,探索一些解决方式。
(1)对于思想观念上的疑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的模式变得不再陌生,Uber应用就是典型的使用方和服务方双方的合作共赢的模式;同时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为十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之一,因此现阶段的运营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各类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应用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思想观念上的疑虑也在逐渐淡化。
(2)对于目前的财务管理、流程管控方面的障碍,运营商也可实践一些解决方案,如资产处理方面,可以先开展试点,试点结束后以零元购置或赠送的方式将资产纳入运营商管理范围,对于费用预算与账务处理方面,可以由财务部门在电费用预算中单独立一个预算项目,进行节能效益分享费用的支付,具体的支付过程由管理部门核实一定时间内的节电数据后,将预算申请通过采购请示方式送公司领导审批,后续在管理系统中提交订单支付。
(3)对于节能技术方面的担忧目前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实践的检验逐渐淡化,经过近几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运营商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来看节能效益较好的方式都是针对空调的节能技术,毕竟空调等配套设备耗电越少说明能源利用率越高,运营商可以积极选择节电率较高的节能技术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4)对于网络安全的影响顾虑可以通过分场景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解决。如对于网络安全影响重大的核心节点通信机楼,只适合采用在其他领域较为成熟的节能技术。确保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过程中不影响网络安全,目前最为合适的应用即为磁悬浮空调主机,因为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在酒店、冷库等多个领域磁悬浮空调主机应用非常广泛,稳定性和可靠性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通信基站而言网络安全性影响就会小很多,即使一个通信基站出现故障,影响也是很小一部分人群,同时由于无线信号覆盖特性,多数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基站获得信号,因此可以综合地域、环境采用多种节能技术,如贵州等室内外温差大空气洁净度高的省份可以使用智能通风系统,对于南方空调常年运行的省份使用精确送风系统。
4.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案例
(1)应用技术:基站精确送风技术方案;原理是基站空调精确送风技术改变了基站传统的冷却方式,将冷量通过有效的系统布局和末端设计,更有针对性地对需要冷却的设备进行冷却,不仅可改善被冷却对象的工作温度环境,而且节能效果显著。
(2)节能效益分享方案:根据预期节能效益,节能服务公司项目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财务成本、系统安装成本,5年的系统维护成本等)为依据,双方协商,具体的分期分享比例见表1。
(3)节能付款流程约定:根据节能量的计算及合同约定的节能效益分享比例,结合运营商现有的财务管理流程,约定付款流程如图2。
(4)合同中其他约定:包括节能量测量的约定、日常巡检工作约定、工程施工和验收工作约定等。合同中要强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及节能量虚假测试的严惩。
(5)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半年时的效益如表2所示。
关键词:混凝土泵;绿色节能;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加剧,建筑工程机械能耗也在不断攀升,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各种节能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混凝土泵进行绿色节能技术开发是建筑机械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大势所趋。在进行绿色节能设计时要贯彻“安全、节能、环保、高效、智能”的设计理念,注重节能、高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基于“成本管理”和“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的成套设备及施工生产管理系统,有效管理设备、优化施工,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全力设计“安全、节能、环保、高效、智能”混凝土泵送设备。本文以某品牌K系列混凝土泵送设备为例,对混凝土泵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1 K系列混凝土泵送设备介绍
K系列混凝土泵送设备涵盖34~60m混凝土泵车、80~120m3/h车载式混凝土泵等系列产品,其设计紧扣“安全、节能、环保、高效、智能”主题,着力在“轻量化技术、节能技术、高效泵送技术、整车智能化控制技术”上取得突破。如:行业首创的“X支腿同步伸缩及浮动张紧软管输送技术、具有单侧作业功能的前后多级伸缩双摆腿结构”、行业领先的“RZ仿生七节臂技术”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大幅提高了设备整体性能。K系列混凝土泵送设备一经推出,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大影响,3桥50m、4桥60m全球最长钢臂架泵车,行业最低油耗等各项指标都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在K系列混凝土泵送设备技术的研究应用基础上探讨分析产品轻量化设计、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在混凝土泵送施工机械节能环保发展中的重要性。混凝土泵车动力装置应用的是柴油机,因此混凝土泵车应用时的耗能情况主要是由柴油机的经济动力性所决定的。在设计混凝土动力系统时,一般对柴油机的静态特点进行关注,混凝土泵车机使用的柴油机和底盘是由专门的厂家一起提供的。
2轻量化设计
根据现有研究表明,混凝土泵车臂架长度的增加将带来整车质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为解决臂架长度与底盘载荷限制之间的矛盾,K系列混凝土泵车采用结构参数化辅助设计、动态仿真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使部件结构设计轻量化,部件分布最优化,同时通过计算机辅助和实验室测试,对整机稳定性进行校核调整,在确保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整机质量。以46~60m混凝土泵车为例,K系列混凝土泵车重量减轻见表1(表1中的数据以配置奔驰底盘为例)。
表1K系列混凝土泵车轻量化效果
从表1可发看出通过轻量化设计,K系列混凝土泵车大幅降低了整机重量,这对节约能源、材料,减少排放有着重要意义。据研究表明,质量16~20t的载货汽车,每减重1 000kg,则可降低油耗 6%~7%,这意味K系列混凝土泵车轻量化设计有效低了降低产品油耗与排污量。因此,减轻混凝土泵车自重对于燃油汽车是节能环保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同时混凝土泵车的轻量化是符合社会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技术引导行业的发展,其中3桥50m、4桥60m全球最长钢臂架泵车是代表产品。
3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
K系列泵送设备突破了传统的极限功率控制模式,其将泵送系统参数与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实现关联,通过车载中央控制器达到最佳匹配。系统选定泵送速度后,车载中央控制器根据泵送压力、系统压力等实际反馈参数,比对系统理想参数曲线,自动调节发动机转速和泵送排量,确保在不影响泵送效率的前提下,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佳节能模式,实现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与泵送系统最节能匹配。该技术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突破,节能效果优于同行5%以上,也表明了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节能环保中具有很大前景。
3.1混凝土泵车实施节能技术测试
本文应用节能技术,在混凝土泵车正常模式与节能模式(由人工来选择,按动开关即可在两种模式间方便地切换)两种模式下测量了节能工况下不同发动机转速对应不同试验工况下每泵送1m3混凝土的实际油耗的测量计算值,和油耗曲线图的数据,见表2、图1。
表2混凝土泵车不同工况下每泵送1m3混凝土的实际油耗测试
图1混凝土泵车正常模式与节能模式每泵送1m3混凝土的油耗曲线图
3.2混凝土泵车实施节能控制前后比较
3.2.1节能前后油耗、转速对比
节能前后油耗比较标准:泵送次数相同、泵送压力相同时的泵车节能前后油耗状况。方法:记录正常模式下一分钟泵送次数、压力和油耗、发动机转速,然后在节能模式下,调整排量旋钮,使其工作在泵送次数与正常模式下相同,然后记录当前泵送次数、混凝土泵送压力、油耗、发动机转速。表3记录了5种工况下的油耗对比数据,图2、图3为工况D的节能前后转速对比与油耗对比,其他工况对比图略。
表3正常模式与节能模式下(稳态)1min油耗对比
图2 工况D能前后转速对比
图3 工况D节能产后油耗对比
3.2.2总的油耗、转速对比
总的油耗、转速对比见图4、图5。
图4节能前后转速对比
图5节能前后油耗对比
3.2.3总体节能效果分析
上述数据表明:混凝土泵车采用节能控制后,燃油消耗明显降低。混凝土泵车在低速工作时,节能效果明显比高速工作好,这是因为一般泵送作业低速工作时负载较小,高速时负载较大,在相同发动机输出功率下,大负载时发动机功率利用率较高(省油空间较小),而小负载时发动机功率利用率较低(省油空间较大)。
根据实验数据,混凝土泵车实施节能控制后,总的节能效果在3%~26%之间,平均节能效果在15%左右,用户常用泵送速度下(如1min泵送10、12、14、16次)节能效果约为16.5%。
4节能减排产品的技术瓶颈探讨
混凝土施工机械节能减排技术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节能研究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瓶颈。
1)轻量化技术的研究是当前重要课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如何在减轻重量的基础上有效的保证作业稳定性和减少作业的振动幅度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2)如何提高泵送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前泵送产品的混凝土吸入效率可达85%。如何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泵吸入效率,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涉及泵送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的深度研究。
5未来节能减排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
混凝土施工机械未来节能减排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随着新材料研究应用技术的成熟,大量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混凝土泵车上,如碳纤维材料应用到臂架技术、陶瓷材料应用到输送管中。新节能技术研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智能控制和高效作业研究也是未来节能减排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宇扬.多重挤压轻量化不再遥远[J].专用汽车,2008,(4):22-23.
[2]刘海波.浅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风险分析的EMC运作模式比较与选择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5日
一、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目前欧美国家广泛采用的、基于市场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节能新机制,并于1997年引入中国。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确认等一系列综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实现滚动式发展。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是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三种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又出现了改造工程施工模式、能源管理服务模式,以及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型相结合等复合型模式。
二、EMC项目的风险
作为发展历史短暂的新生事物,EMC项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风险,尤其在体制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中,这种风险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一般情况下,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论节能服务公司采用何种EMC运作模式,可能具有的风险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客户风险和项目自身风险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客户信用风险和客户经营风险,后者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运行管理风险、节能效果风险。
(一)客户的信用风险。我国目前的信用机制尚不完善,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常见的信用风险有:客户是否会按合同如期付款;客户从一开始就存在恶意隐瞒行为,目的是诱使EMCo对其投资;合同执行过程中,客户通过各种手段来转移项目的节能收益;投资市场竞争加剧,其他节能公司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客户违约而与其他节能公司合作;客户单位改制或更换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不愿履行合同等。
(二)客户的经营风险。一旦客户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若无其他更好的措施,势必会压缩生产规模,这样节能改造后的设备就达不到预定负荷,能耗就会减少,预计的节能量及效益就会下降,从而导致EMCo的利润下降。另外,客户还有可能由于卷入法律纠纷而发生风险。如客户由于从事非法经营、或其他重大问题而导致停业或关闭,致使EMCo遭受损失。
(三)设计及技术风险。节能技术是整个EMC项目的核心价值,可以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经营成本和节能效果,主要包括:技术选择、技术购买、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成熟度。
(四)公司财务风险。由于EMC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数额较大,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财务风险将是EMCo无法避免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项目融资风险;合同期内的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金融风险;设备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风险。
(五)运营管理风险。这里主要是指EMC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风险和改造完工后的业务正常经营管理风险。
(六)节能效果风险。在整个EMC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从技术方案的设计、采购、施工到后期的经营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控制好坏都将影响到最后节能效果的实现。这里的节能效果风险主要是专指能源价格风险和节能量评估产生纠纷的风险。
三、EMC各种运作模式风险分析
目前,EMC各种运作模式是根据客户与EMC公司的资金投入方式或收益分享方式来划分的,而资金的投入方式或收益分享方式是可以影响风险分配的。下面,站在EMCo立场的角度,并假设其他条件都是稳定不变的,仅考虑模式选择这一单一因素的影响,对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三种EMC运作模式进行具体的风险分析。
(一)节能量保证模式。在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MCo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在合同中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量,且节能量效益能够弥补所有项目还款额和一切为EMCo提供的检测、检验、运行与维修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按照合同约定,由EMCo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如果实现的节能量效益超过项目还款额,客户和EMCo可以共享超额收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客户企业享受。
在该模式中:首先,客户会分期提供节能改造项目的资金,节能服务公司无需承担项目的资金筹措工作,所以能大大降低EMCo的财务风险,减轻节能服务公司的现金流压力,有助于节能服务公司投资于更多的其他项目;其次,由于客户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对客户自身形成了压力和约束,会使客户更加专注于自身公司的经营,更加看重节能效果的实现,这时,对于EMCo来说,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能得到大幅度地降低。但该模式也存在缺点,首先是由于客户控制资金的投入,容易造成客户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过多干预,比如其通过资金的投入时间来控制项目进展,甚至对项目的配合出现不积极的状况;其次,由于EMCo需要承诺一定节能量,因此对其节能技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和生产运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承担的技术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也较大。另外,由于该模式中存在一个界限的节能量水平,当双方监测实际节能量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即EMCo公司监测的效果略大于承诺节能量,而客户自身监测的节能效果稍小于承诺节能量,因为涉及到EMCo赔偿责任,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很大,此时的节能效果风险就会大大加大。但在实际项目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会太大。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
(二)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由节能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
在这种模式中,因为客户无需投入资金,只需要配合项目实施并按节能效果来给EMCo支付收益,几乎是承担了节能改造项目的“零风险、零投资”,是各大耗能企业比较热衷的模式,比较适用于诚信度很高、节能欲望较强但资金压力较大的企业。
在风险表方面:首先,因为对客户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客户发生信用违约风险较大,其自身的经营风险也不会得到任何进一步的削弱;其次,在该模式中,由于全部的投资和服务均由节能公司提供,EMCo要提供初期的启动资金,因为资金一般数额巨大,回收期较长,存在着较大的融资风险。后期随着项目的节能效益开始显现,客户定期付给EMCo一定收益,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再次,节能技术的选择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节能效果,而节能效果的大小又决定着节能服务公司能够收回的收益,如果节能效果不明显,则会导致项目的亏损,并且这种亏损是由节能服务公司自己负担的;最后,由于双方是按节能效果来共享节能效益的,因此在节能效果量的大小上,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产生纠纷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此时的节能效果风险较低。
此外,由于客户只是参与最后的节能效益的分享,对实现的节能量大小对其产生的边际效用是很低的,因此对于EMCo如何进行节能项目的实施并不是很关心,如此一来,客户的干预程度可以大大减小,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客户委托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EMCo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扣除新增的管理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有。
在该模式中,与节能量保证型类似,由客户提供合同约定数额的能源托管费用(一般会小于预计的能源费用)。如果在项目中的节能效果不明显,实际发生的能源费用和项目费用之和大于客户托管的费用,则EMCo就出现了亏损,反之则能获得收益。
在风险表现上,因为客户提供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使客户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在信用违约和经营风险上均会得到降低,但降低程度没有节能量保证模式大。与节能量保证模式和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一样,节能技术和经营管理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节能效果,进而直接决定着EMCo能否收回项目投资和实现盈利,所以这两种风险不会得到削弱。在财务风险上,因为客户会支付一笔能源托管费用,减轻EMCo的资金压力,减少了融资风险。最后,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的方式是比模式的最大亮点,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客户无需承担能源费用上涨的风险,而是转到了EMCo公司身上。当能源费用上涨时,必定会抵消一部分的实际节能效果(节能效率没有变,但是节能费用会减少),影响EMCo的盈利。这种模式中,在合同期间客户不参与节能效益的分享,并不会关心节能量的大小,所以几乎不存在节能量评估上的纠纷风险。
此外,与节能量保证模式一样,由于客户投入了费用,会比较关心项目的进展,干预程度可能会比较大,但对比节能量保证模式,其干预的欲望会稍小一些。
(四)小结。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表1)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不同的EMC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大小也不同。首先,对于客户风险,仅考虑模式选择对风险影响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客户风险的大小与客户是否投入节能改造资金有很大关系,所以对于市场信用较差的企业应选择节能量保证型模式为最佳。其次,无论选择何种模式,技术风险和运营管理风险始终都是较大的,因为节能技术和EMCo都是最直接关系到节能效果的,决定着EMCo能否盈利的,节能服务公司应一直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加以提高。再次,EMC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对于规模不大的EMCo而言,融资问题无疑是其最大的压力。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两种模式都是有客户资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EMCo的财务风险,适用于融资能力较弱、节能服务水平过硬的EMCo。至于节能效果风险,除节能量保证型较大外,其余两种模式风险均较小,适用于处在节能量评估工作发展欠成熟的市场中的节能服务公司。
在实际EMC项目的运作过程中,EMCo应根据项目和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采取适当的风险分担和风险回避手段,实现项目的成功盈利。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涛.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0.8.
[2]王腾宁,周靖.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和EMC[J].山东机械,2001.5.
[3]杨振宇等.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待解决的问题[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6.6.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备节能;节能设计
1 水利工程节能设计的编制依据
1. 1 有关法律、法规
在水利行业节能设计相关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 节能设计编制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工程所在地有关节能的规划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 年10 月修订,2008 年4 月1 日起施行)。该法律明确了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节能技术进步、激励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方面, 分别对工业、建筑节能、交通运输、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等各类用能单位的节能进行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要求中, 明确规定了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a.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b.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 000 t 以上不满1 万t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从目前我省大量大型排水泵站工程来看,许多工程运行期间的年综合能源消耗( 主要是电能) 都超过了以上标准, 将按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管理。
( 2)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制。大纲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 采用各类措施, 规范节能技术政策, 用于指导各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开发, 产业发展和节能项目重点投资的技术方向, 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1.2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建筑物组成、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运行要求等, 对工程建设期、运行期的能源消耗种类进行分析。从一般水利工程来看, 工程建设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施工设备的电力、燃油消耗, 工程运行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供水泵站、电动控制闸门、水库管理部门日常办公等设施的电力消耗。
1.3 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
根据工程能源消耗类型, 对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水利工程能源消耗以电力为主的特点, 重点分析当地电力供应能力、电网及变电站分布情况、电力建设发展规划情况等, 以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的电力供应有足够的保障能力。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对当地现状及规划能源消耗种类、能耗指标( 主要是单位GDP 折合标准煤指标) 进行分析, 以作为确定工程节能标准的主要依据。
2 关于项目的节能措施
2.1工程布置节能措施
( 1) 水库水头的利用。对于以水库枢纽为主的水利工程,供水及水力发电工程均直接由水库取水, 主要节能手段是充分利用水库水头, 以降低泵站扬程( 或增加自流引水能力) 、增加发电水头。a. 水库供水发电洞高程按照满足水库最低运行水位( 即水库死水位) 的引水要求确定; 水泵、水轮机机组安装高程根据水库调度运行要求确定的各供水对象最低引水位确定。b. 直接由水库取水的泵站水泵机组及电站水轮机机组尽可能采用压力进水, 机组选型按照满足水库最高运行水位的要求确定, 以保证水库高水位运行时的供水及发电能够利用水库水头、降低运行时的电能消耗。
( 2) 供水线路输水方式及输水线路的选择。供水线路输水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利用地形高差, 有采用重力流自压输水条件的尽量采用。对于城市及工业供水工程一般要全部采用封闭管道输水, 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供水线路根据地形条件, 尽量减少平面及竖向折转, 以减少输水局部水头损失。
2.2建筑物设计节能措施
建筑物设计节能技术主要用于泵站厂房、水电站厂房、管理站用房等工业及民用建筑物的设计中。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建筑物节能标准体系, 建筑物设计节能措施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 1) 建筑墙体、屋面和门窗节能技术。包括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外墙外保温技术, 限制并逐步淘汰内保温技术; 采用各类新型屋面节能技术、节能窗技术, 控制窗墙面积比, 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等。
( 2) 采暖和空调节能技术。包括根据工程所在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研究采用集中供热技术、优化配置冷热源技术、空气热回收技术、太阳能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减少采暖、制冷方面的能源消耗。
2.3 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节能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水泵机组以及各类闸门启闭设备的电能消耗是工程运行期间的主要能源消耗。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的要求, 到2010 年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与水利工程有关的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见表。
在各类设备选型设计中, 应按照有关政策要求, 选择运行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的设备; 同时, 对于运行工况变化较大的泵站, 应配备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设备, 以保证运行期间水泵机组能在高效区运行。
2.4施工节能措施
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类施工机具、运输车辆的电能、燃油消耗, 特别是在土石坝施工中, 坝体填筑所需的运输、碾压机具的燃油消耗是施工期间的主要能源消耗,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应根据坝址区、料场区的地形、交通条件, 采用施工网络技术优化施工运输、碾压工序, 以减少施工期的燃油消耗。
3.关于项目节能效果的分析
项目节能效果的分析首先要确定项目的能耗指标。从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标来看, 通常都采用单位GDP 所消耗的标准煤数量进行衡量。对于水利工程来说, 能源消耗的目的是向不同用水户供水, 从而产生供水工程的供水效益以及财务收入。因此, 项目的节能效果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确定工程的能源消耗总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一般都是短时期的, 其能源消耗主要是在运行期间,因此, 工程的能源消耗总量可以只考虑运行期间的年能耗总量。折合为标准煤消耗总量( 单位为t) 。
( 2) 分析计算工程的经济效益及财务收入。分析计算方法可采用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经济效益及财务效益计算方法进行( 计算结果单位为万元) 。
结束语
能源是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保证,水力能源的合理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加大水利工程环节的节能控制,就要从工程设计上入手,落实每一项设计,坚持完成水利工程的设计评估和审查工作,加大水利工程的服务质量,使其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蔡侃.加强建筑节能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1
关键词:节能新技术;绿色;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以资源、环境作为了成本代价,建筑能耗达到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伴随绿色施工理念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实施,现代化建筑对能源的有效运用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不再一味追求单纯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多的将资源与环境成本考虑到生产、生活之中,这就是本文的议题——建筑节能。
一、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现状
当前国内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占比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首先在建筑节能政策、标准、规范等方面,国家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资源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与能源节约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对于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上未做详尽的规定,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建筑节能体制与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然后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尚存在一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节能的意识淡薄,忽视国家标准、规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擅自更改已审批通过的节能设计章节的内容,恶意降低节能标准实现企业对于利益的追求。最后在建筑能耗方面问题突出,新建房屋建筑面积的增加、已建城乡房屋围护结构保温性和门窗气密性差、空调使用量的增加等都增大了建筑能耗。
二、建筑节能的原则
一是加强新建建筑的节能管理。建筑项目在设计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等,完成设计的施工图纸在审查工作中要针对节能篇章进行专项审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对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序、质量要求进行各分项项目的建设;当施工过程中涉及节能的分部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需要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的进行验收,形成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二是加强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建筑节能可着眼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直接采用节能设备两个主要层面,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和外窗,墙窗比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在保证采光的前提条件下降低玻璃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热量传递。建筑内部中涉及的高能耗设备的节能问题,可以直接使用节能效果较好的设备,公共照明区节能灯的使用,暖通空调系统可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冷)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冷。
三、节能新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首先是墙体节能技术,建筑承重墙的施工可在内侧复合石棉、玻璃棉板等绝热材料,密度大的直接贴在墙面上,密度轻的则要求设龙骨,施工完成后要设覆面层保护;外墙中间选用岩棉、聚苯板、玻璃面板、散状膨胀珍珠岩等绝热材料,充填严实后可以有效发挥墙体对外界环境的防护作用;外墙的保温可采用复合墙体,如同样采用50mm泡沫聚苯乙烯板,外保温相对于内保温对热量的损耗可减少1/5,其节能效果明显。然后是屋面节能技术,传统正置屋面可在保温层上铺防水层,倒置式屋面可将防水层设置在结构层之上、绝热保温层之下,而对于耗热量最大的顶层房间需要加强屋顶热工性能,当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屋面技术主要包括高效保温材料、保温隔热通风屋顶、及岩棉复合屋顶隔热保温板等。最后是门窗节能技术,在保证采光、通风等条件下,可采用气凝胶技术、真空玻璃、隔热材质窗框及设置遮阳设施等,保证门窗的保温、隔热、抗风效果及气密性能。
2、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
暖通空调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我们要讨论建筑节能将节能重点着落于暖通空调的节能上。一是优化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冷热源设备、利用变频技术等方式进行系统的优化,热泵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具有能效比低,变频技术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能耗并节省了运行费用。二是空调机组节能策略,离心式、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等的冷量调节效能较好,可满足部分负荷情况下的空调机组的运行需求,实现多级控制的合理配置,实现能源的节约。三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冷)能等可以应用于空调制冷,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势,如地源热泵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是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
3、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
建筑中对于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太阳热泵、相变储能材料、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等。太阳能技术实现光能向热能、电能的转化,主要应用有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发电等;地源热泵技术可将浅层地热应用到暖通空调系统中,可作为冬季供暖热源与夏季制冷的冷源,该项技术的应用上处于起步阶段;太阳能热泵有机结合了热泵技术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的太阳热量作为热源,实现建筑物的全天候供热;建筑材料方面兴起的相变储能材料,利用材料相变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可进行热能储存和温度调控,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此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主要包括废弃瓷砖、红砖、混凝土等,这些废弃物经过粉碎、筛分等过程可作为骨料得到二次利用。四、结语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从建筑设计、施工、竣工及投入使用后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建筑节能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需严格遵循建筑节能原则,并从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及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等三个大方向依照建筑设计中的相关节能方案落实节能要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降低建筑总体能耗,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作者:黄雪萍 单位:广西荣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军.当代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07:8-9.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工业锅炉 节能 热效率
1、前言
目前我国的在用工业锅炉有57万台,其中将近85%是燃煤锅炉;每年消耗4亿t标准煤,占我国年消耗燃煤总量的1/5。燃煤工业锅炉以层燃链条炉排锅炉为主,锅炉设计热效率一般在72%~80%之间,但实际运行时普遍存在负荷较锅炉额定负荷低、炉渣含碳量高、过量空气系数大、排烟温度高等问题,热效率一般低于实际效率;据统计,燃煤工业锅炉平均热效率仅为65%,这一指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
因此,工业锅炉的节能潜力十分巨大。如何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一直是我国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2、国家近年在工业锅炉节能方面颁布的法规和实施意见
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修改后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颁布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对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环节增加了节能管理的规定。
2010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与评价规则》并于12月1日开始实施,对锅炉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和使用等环节的节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业锅炉热效率及系统能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了《关于贯彻执行和的有关意见》,对贯彻这两个规范提出了执行意见。
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和《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并于2011年2月1日开始实施,对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安装、使用管理、锅炉清洗和检验检测等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对水汽质量检验、水处理系统运行检验、锅炉内部化学检验、有机热载体检验和锅炉化学清洗过程监督检验提出了具体方法和要求。
2011年4月,国家质监总局了《关于做好2011年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对2011年工业锅炉的节能工作要点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意见。
3、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可从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安装监督检验、在用锅炉能效测试、重大改造和维修监督检验、水(介)质处理检验等方面进行把关。
3.1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五条明确要求“应当对节能相关的内容进行核查,对于不符合节能相关要求的设计文件,不得通过鉴定。各类工业锅炉设计热效率值应当满足附件A中限定值的要求”。
对于《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实施之前已经通过鉴定的锅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多数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督促锅炉制造单位按照该规程的要求在原锅炉设计文件中增加锅炉节能设计的内容,并增补设计文件节能审查。
2011年10月1日后,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锅炉设计文件不得投入生产。因此,检验机构在接受工业锅炉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检时,应审查其设计文件中节能的相关内容,通过了节能审查要求方能受理报检。
3.2工业锅炉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检验机构对工业锅炉的定型产品能效测试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于批量制造的工业锅炉,在定型测试完成且测试结果达到能效要求之前,制造数量不应当超过3台,定型测试完成后制造单位应当及时将测试报告提交监检机构;如制造数量超过3台,还未进行锅炉能效测试,则监检机构不得向该型号锅炉继续发放监检证书。
(2)对于非批量制造的工业锅炉,应逐台进行定型测试;该测试应约请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进行测试,监督检验机构方受理产品监检申请,且该工作须在安装完成6个月内进行,测试结果须达到能效要求;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锅炉制造企业应当及时安排复测。
3.3工业锅炉安装监督检验
检验机构应在工业锅炉安装前接受报检时审查其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报告。对未经能效测试或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使用单位或制造单位应约请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进行测试,经检验机构确认后方可受理安装监检。安装竣工验收前应当由检验机构进行能效测试,对于能效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在整改合格前不予出具安装监检证书。
3.4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
锅炉使用单位每两年应当对在用锅炉进行一次能效测试,测试工作宜结合锅炉外部检验,由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在用锅炉能效测试机构(多数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在用工业锅炉定期能效测试应当按照《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进行。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锅炉及其系统,检验机构应当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使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整改,逾期未整改的,由检验机构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进行处罚。
3.5工业锅炉及系统的重大改造或维修的监督检验
当燃料改变或锅炉及其系统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重大改造或维修,(1)燃烧方式的改变;(2)改变原有锅炉本体结构;(3)新装或改变尾部换热装置;(4)其他影响锅炉能效的改造。可能导致锅炉及其系统的能效变化的,检验机构应在实施监检前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技术资料审查,杜绝非法改造和降低原有锅炉能效指标的改造行为。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三十条明确要求“锅炉及系统的安装、改造和维修,不得降低原有的能效指标”。因此,通过了技术资料审查的,待改造和维修结束监检后,必须进行锅炉能效测试,以证明锅炉及其系统能效状况没有降低,检验机构确认后方可出具监检证书或报告;对于未能通过技术资料审查的,检验机构不受理监检工作。
3.6工业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
检验机构须严格按照《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和《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对在用工业锅炉进行水(汽)质量检验、有机热载体检验、锅炉内部化学检验和化学清洗过程监督检验,并结合定检工作全面开展水(介)质处理系统运行检验。
完善的锅炉水(介)质处理及水(介)质化验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锅炉结垢及正确指导排污。据测算,锅炉本体内部每结垢1mm,整体热效率就下降3%;而排污率每增长1%,就会造成燃料损耗0.3%~1%。因此,通过水(介)质处理检验促使锅炉使用单位提高水(介)质处理水平,能有效地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
关键词:EMC;节能改造;风险防范
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Contract,简称EMC)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并与企业分享节能效益,以此取得节能服务报酬和合理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实现零投资、零风险、高回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升设备系统能效,同时建立企业绿色形象;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实施综合性的节能服务,提升公司业绩及市场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登陆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2003-2013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复合增长率高达50.45%,说明行业发展迅速。2012年,投资规模为557.65亿元,同比增长35.21%;2013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增长到742.32亿元,增幅为33.12%,相应实现的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1]。随着国内、国际的能源价格都在迅速上涨,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增加了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成本,而国内能源利用技术、能源产品和能源管理与使用模式的落后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相比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节能降耗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说明了国内节能服务产业、能源管理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1]。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对合同双方“双赢”的商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意义重大。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推广大约已有20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存在诸多风险点,如中国目前的信用机制尚不完善,客户信用差会带来回款困难;或是客户由于经营不善,盈利能力下降,可能会导致履约困难,不愿支付节能效益款;或是节能服务合同的不完善,对一些细节规定得不够详尽,导致在合同执行过程产生纠纷及问题;或是金融和财务风险,如宏观经济运行周期、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合同期内的通货膨胀率变化、利率变化等问题导致对项目预期产生偏离;最后是技术方面,选用的节能改造技术未达到预期测算的节能效果,导致无法产生节能效益的情况[2-4]。由于缺少合理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因此我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模有限。本文主要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筛选、模式分类选择,以及影响项目收益等角度出发,给EMC项目全过程风险防范的建议和方法。旨在通过这些方法提高EMC项目的普及率,为我国节能减排大事业做贡献。
1、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项目筛选原则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般合同期限较长,且投资规模较大,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在前期项目选择上需要慎重,尽量选择优质的项目,从源头上避免因项目选择的不合理造成的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的风险。(1)建筑规模及能耗费用总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重点是“节能”,节能效益=项目收益,因此在项目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建筑面积及能耗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实施节能改造或优化才能有较大的空间,同时能耗基数较大抵御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能力更强。(2)建筑能耗强度较大且存在较好的节能潜力选择同类型建筑中能耗强度明显偏高或处于中等水平,且用能系统在效率提升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化潜力的项目。(3)建筑产权较为清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由节能服务公司投资,需签订长期的节能服务合同,若建筑产权不清晰或多产权人,后续合同条款的履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4)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用能企业定期支付节能服务费用,因此需要用能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5)有较好的运行数据记录节能效益预测的准确性是决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筑具有较完备的能耗账单及历史运行数据,据此来测算节能效益可大大降低节能效益预测风险。(6)建筑业态及业务量较稳定建筑业态的调整及业务量的变化会对建筑能耗产生明显的影响,若业务量大幅度提高会增加改造后能耗,使项目节能收益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项目选择时尽量选择业态和业务量较为稳定的项目。
2、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模式分类及适用性
根据公共建筑的建筑类型、建筑功能、采用的节能技术形式及效益分享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分类。
2.1建筑类型划分
根据建筑是否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可将其划分为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应用较为普遍,新建建筑受能耗基准和节能效益较难确定等因素的影响,较少采用,仅在照明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类型项目试点应用。
2.2建筑功能划分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每种类型的建筑又细分成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及特点,给出公共建筑EMC模式的适用性建议,表1中打√的建筑类型可结合建筑规模和用能情况考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2.3改造技术划分
根据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形式,可分为采用单一节能技术和集成节能技术,常见的节能技术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适用性分析如表2所示。
2.4商务模式划分
按照不同的商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类如表2所示,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采用效益分享型和保证型,以及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3、影响合同能源管理收益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3.1用能企业的风险
(1)信用风险。项目可能存在用能企业恶意隐瞒、转移项目收益、拖延支付节能收益、提前终止合同期、企业改制或更换领导班子后新任领导不愿意履行合同等风险,建议将此类信用风险对策在合同中予以明确。(2)经营风险。项目可能存在因经营不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改造后设备达不到预定负荷导致节能量相对下降、客户从事非法经营导致停业或关闭等风险,建议在前期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评估,对此类风险较大的项目不建议开展EMC节能改造,对于采用EMC模式的项目在合同中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对策予以明确。(3)使用权限。项目可能存在用能企业的建筑产权和租约关系的风险,建议在项目前期对使用权限和时限进行充分评估,对于产权不清晰和使用期限较短的项目不建议采用EMC模式。(4)合同风险。项目可能存在因合同条款的不完善导致的收益风险。如未考虑天气、业务量、使用习惯、不可抗力等可变或不可预见的因素;能耗基准及节能效益验证方法、付款时限和方式、设备所有权等。建议在合同中结合项目可能存在的技术、商务、所有权等风险因素,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3.2项目自身风险
(1)金融和财务风险。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国家税收政策,合同期内通货膨胀率变化、利率变化、汇率变化等风险因素需充分考虑。(2)设计及技术风险。系统设计在满足现有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设计是否经过优化比选,所选用的技术或产品的高效性和成熟度等技术风险需全面评价。(3)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在采购设备时需充分考虑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设备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运行是否可靠、售后维护是否及时可靠等风险。(4)工程施工风险。工程能否按照预定进度和预算保质保量完成,后期系统调试、操作培训、运维管理等均会对项目总体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用能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介入施工过程,避免前期工程与后期运维管理不能有效衔接。改造系统竣工验收后,务必对改造系统进行节能优化调试,保证系统和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同时对用能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操作培训,并制定节能运营管理手册指导后续节能运行。(5)业态及业务量风险。在节能改造前后,业态调整或业务量发生较大变化会对项目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对可能存在业态调整和业务量变动风险较大的项目,不建议采用EMC模式。(6)节能量界面风险。改造前后所改造设备功能范围应完全一致,设备数量、开启规律、室内环境应基本一致,改造前充分调研评估原系统的使用合理性,并对可能发生的此类风险在合同中予以明确。(7)节能量的测量与验证风险。改造前双方确定能耗基准和节能效益测量与验证方法,前期节能量预测的准确度,以及后期评估机构和用能企业对验证标准和内容的认可度等都会对项目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节能量的测量与验证方法要尽量规避改造系统之外的因素对节能效益产生的影响。(8)原有系统或设备利用风险。节能改造可能会利用部分建筑原有的辅助系统或设备,原系统或设备运行可靠性、维护保养情况、效率衰减及使用习惯等都会对项目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改造前要充分评估考虑此类风险的影响,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9)能源价格变化风险。能源价格变化造成的节能效益变化对项目收益的影响,建议尽量采用固定的能源价格,避免因价格变化产生的收益风险。(10)投资风险回报。效益分享的比例和期限、用能企业的支付能力、政策变化(补贴等)、体制改革、领导更换等风险需谨慎评估。
4、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国在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节能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中国节能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90%以上。中国建筑物每平米的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3至5倍。因此,建筑节能在整个节能减排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在建筑节能领域起步较晚,需要大力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为此国家把降低建筑物耗能列为节约能源的首要措施,强制性执行措施。根据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期末,中国建筑节能应达到1.16亿吨标准煤/年。
2014年12月18日,由中关村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德国能源署、德国能效联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上海建筑节能产业联盟协办的“首届中德建筑能效运营研讨会暨2014中关村建筑能效运营联盟年”在京召开。中、德两国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中德建筑能耗政策、中德建筑能源效率、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管理与服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对促进中德两国在节能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推动两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关村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北京牧马人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生在报告中提出建筑能效运营的几种节能方法,其中有节能设施节能、技改节能、控制策略节能、运行管理节能和建筑体节能。比如在技改节能方面,可以更换超容量或低效泵及风机,也可以调整冷冻水压力平衡,更换低效冷、热源,并疏通新风通道。
北京牧马人软件有限公司率先提出“建筑能效”概念并加以实施。其“建筑能效运行系统”较传统节能厂商的单一设备改造,可提高建筑节能效率20-30%。公司拥有一支多学科、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团队,并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密切合作,成为国内建筑节能领域技术开发力量很强的企业。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技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节能定义
从建筑节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建筑节能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案、能源、生活质量等问题,还考虑了整个建筑对资源、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维护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即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情况,是将建筑物的节能作为了一个系统工程。对广义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有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建筑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侧重于某个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对狭义建筑节能的评价一般采用能量评价法。
2建筑节能技术定义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指出,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节能技术包括了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建筑节能技术是一种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杨西伟指出,目前我国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及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其中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等;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主要内容有: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热回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主要内容有:太阳能(包括光热、光电)利用技术、浅层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海水源、淡水源、污水源)和太阳能、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3建筑节能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资源环境日益受到严重危害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关注的是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有所危害的发展。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矛盾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
可持续性,主要是考察技术项目的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3]。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建筑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评价政策、技术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国建筑物的设计寿命是50——70年,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造成环境污染。只有从节能技术应用和政府政策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在保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室内舒适性,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建筑节能技术评价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节能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及环境效益相结合,不能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技术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效果,即在追求节能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考虑节能技术对环境、社会和生态带来的正负效果,争取节能效益的最优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构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正确评价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效果,选择出合适项目、投资主体节能目标的建筑节能技术;同时保证政府节能标准、激励政策制定的可持续性和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两项重大措施。
3.2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又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仅靠先进的节能技术就能推进建筑节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也是重要条件。因此,仅靠技术是不能达到建筑节能目标,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经济等支持,依靠技术和政府管理来达到真正的节能。
循环经济的建筑节能不但把系统范围拓展到建筑生命周期,而且考虑了整个系统内能源、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标是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在建筑节能技术选择与评价过程中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功能保持热量并且减少能源消耗,大量开发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如在符合条件的地方采用太阳能、地热等技术,与常规能源配合使用,逐步达到零排放。避免能源的浪费和损失,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获取代价,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但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资源要求,又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3.3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有时也称生命周期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其从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是一种客观评价产品、过程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和量化所有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以及环境排放,全面、科学评价这些消耗和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实现相应的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过程:①建材生产及供应;②施工建造;③使用运行;④维修更新;⑤拆除;⑥废弃物处置。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可分为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
我们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不只是在项目建设过程考虑如何掌握和实现这一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可以节约多少能源,更重要的是考察和了解节能技术在项目使用阶段的节能效果,即综合评价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与评价应借鉴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将建筑节能技术作为产品来看待,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节能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环节可能包括相关产品生产、产品包装和运输、现场施工、产品使用、维护更新、产品回收和废弃物处置等,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节能技术的具体要求确定。
参考文献:
[1]吉琳娜、韩涛.建筑节能适用技术分析与评价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