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与技术范文

医学影像与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与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与技术

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特性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处于饱和状态,但在影像诊断人员十分稀少,一方面由于医学院中影像诊断人才较少,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影像急速以及诊断的培养目标发生改变,多数院校注重于影像技术的掌握,对于影像诊断的培养实践性不足,因此比较符合医疗结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导致影像诊断人员出现断层现象。熟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响诊断的专业人才处于缺失状态,能够在临床中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急需人才。因此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影响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培养,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实现改革与发展,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关联性入手,实现综合性课程的设定,通过医院实践以及案例分析等等,提高医学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学影像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根本,也是联系两者和谐共进的必要条件。专业独立性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由于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因此人才培养中,既需要从电子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入手,提高对医学影响诊断技术以及临床影像诊断知识的了解,从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设备以及技术掌握入手,强化基础理论与操作技巧的提升,实现医学影像学的各个分支理论知识与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影像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对疾病诊断以及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针对性。这是目前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2.1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实践工作整体性

在医疗机构中医学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工作是紧密连接的整体,患者通过影像技术的医疗设备进行影响诊断疾病,然后反馈给医生进行治疗,这是医院医疗过程中常见的流程。实际工作中影像诊断工作的开展需要影像技术的支持,患者以及医院对高水平影像诊断的需求,反馈到影像技术的拓展与发展中,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创新,影像诊断标准亦会逐渐上升,如此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之间构成良性循环,互为整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双方共同制约以及促进对方的发展。实际工作中纵使成像原理存在本质差异,但是影像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专业性都会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现,无论是超声、SPECT、ECT、PET、MRI还是计算机X线技术,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以及整体的共性,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实惠、方便以及影响最小原则进行选取,以影像金叉信息的客观性和互补性进行综合利用,确保现代医疗技术促进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融合,满足医疗体制改革下临床治疗融合整体的形成,提提高治疗效果以及诊断效率,实现医疗诊断技术整体的共同发展。

2.2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的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实现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影像诊断中需要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与损伤,软组织鉴别中需要优化工作机制,利用影像技术的先进行以及患者诊断的需求,针对性影像技术的使用。(1)CT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于骨骼肌肉或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效率,例如重视系统以及寄生虫等等疾病而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故而常用鼻窦疾病、鼻咽早期肿瘤疾病。(2)CR技术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多数临床诊断中都会采用这类工具,因为鉴别能力较高,及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却可以有效发现软组织中的疾病,所以常用与骨骼或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3)磁共振技术,对直肠的检查效果高于CT,但肺部的检查低于CT与CR,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多用于人体创伤情况、炎症情况、肿瘤情况、子宫情况,肝脏与胰腺检查中不推荐使用。

3展望

总体而言在影响技术临床诊断应用中,需要根据各技术的使用优势,合理分配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区域,才能够实现高校的综合性影像技术应用,不仅全面提高了诊断范围以及诊断内容,其诊断效果以及诊断技术得到改善,提高临床对患者身体生态指标的掌握,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开展提高影像诊断效果与准确率,便于现代化医疗体制改革下医疗治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赫明锋.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3):171-172.

[2]杨东奇.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55-156.

[3]谈彩琴.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921+5924.

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 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三)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一)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二)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三)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 按专业课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术学二大部分,然后再各自分为普放、CT、Mill三个小部分,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三、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篇3

PACS给放射科带来了什么

1. 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效率

放射科可以少上一台X线机,但是不能没有PACS。过去放射科的工作是“以胶片为中心”,患者到放射科先照片子,再写报告,带走的是他们的片子。有了PACS以后,现在患者带走的是信息。过去,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在患者片子冲洗出来以后,送到读片医生那里,医生才能写报告,因此读片医生必须等着片子,为此我们不得不把医生分成几组。现在应用PACS后,我们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在放射科照了片子后,所有图像集中到一个医生手里,根据图像给出一个整体的综合报告,毫无疑问这个报告比以前的报告更准确。

我们医院放射科上了PACS以后,放射科医生会给患者一个条形码。患者所有信息都储存在条形码上面,他们拿这个条形码扫描,取结果,最后他们所拍摄片子的信息变成了一个数字。过去患者拍摄片子是在放射科内走来走去,现在是一个号码,这种办法非常高效,不仅节省了我们人力和物力,还节省了整个科室的空间,明显提高了科室的运行效率。

2. 改善科室管理

应用PACS以后,我们考核工作量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医生专业分组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我们是传统放射科管理,医生按照使用的设备来分工。而现在我们的医生按照人体部位来分工,如:胸部影像、腹部影像、骨科或者神经影像等,这个变化对我们行业是非常巨大、非常重要的进步。当然,这个进步是逐步完成的,没有PACS是不能实现的。

PACS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图像系统,实际上它的RIS带有部分OA功能,对我们放射科做行政管理工作有特别大的帮助。以我为例,我不仅是一名放射科医生还是一个管理者。根据我每天的工作安排,7:40我开始读片,第一件事是把PACS打开,看一下患者预约检查的时间。如果患者约的时间比较长,那么我会督促工作人员加班尽量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PACS的质控和统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放射科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过去我们每天靠数小纸条来统计工作量,现在这些变得非常简单了。

3. 科研教学

我们放射科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过去部门工作人员看片子教学,片子非常旧,现在基于PACS的教学系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作为从事教学的人有特别深的感触,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过去在做科研时,收集患者信息的工作很繁杂,片子要放到照片库里,数量非常大,查找很不容易。现在不会有这种问题,所有影像资料包括患者数据会在PACS里面,对科研来讲是巨大的帮助。

现在科研比原来条件好得多,给放射科带来了很多便利,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使我们放射科从一个传统的放射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放射科。

4. 3D后处理

过去我们看的片子是平面,把人体影像切成一片一片看。有了PACS以后,我们拥有了很好的三维后处理功能,使人回到立体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过去看一个人的片子,照一个腹部有几百层,图像一层一层看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还原成3D后,很容易发现病变部位。

关于PACS的一些思考

1. 专业人员配合

在论证调研建设和应用PACS的过程中,我有比较多的体会。在放射科推行一个与放射科业务工作“没有关系”的事情还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得比较顺畅,需要放射科内部有专人负责,这样才能与PACS供应商很好的进行配合。科室要搞信息化工作,专业人员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科室有专门的工程师配合PACS供应商完成了PACS的建设工作。

2. 争取医生的支持

PACS是影像医生的工具,因此要与放射科和临床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从项目论证开始,就要有临床医生参与进来,否则会有无数抱怨和不理解,不利于项目的开展以及最后系统的应用,并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

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医学影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08-0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同样进入了快车道。医学影像检查又是现代化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核心内容为课程体系的改革。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旧课程体系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普遍实行的是"2+1"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到医院顶岗实习。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临床顶岗实习",机械地按顺序分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按自身学科体系寻求自我完整,实践技能训练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后。旧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学生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机械的学习各门课程,课程内容安排多,学制三年,时间少,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缺乏灵活运用。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英语基础医学概论影像设备学

体育临床医学概论影像检查技术

信息技术电工学影像诊断学

德育教育医用物理

军事教育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顶岗实习

社会实践放射物理与防护

图1 旧课程体系

1.2 缺乏实验、实训、实践资源。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进入了快车道。医学影像专业起步晚,很多医学院校的影像教学实践体系不完善。多数民办医学院校甚至没有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民办院校的影像教学实践器材和教学软件系统更是稀少,跟不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影像教学需要,必须构建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影像人才,促进医学影像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制约改革的因素

2.1 资金是限制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高校办学耗资巨大,想办好、发展好,必须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财政性资金是我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约占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50%,而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主要靠学费。所以资金是限制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2.2 师资不够合理。首先民办高校师资数量相对不足。民办高校劳动强度大,师资相对少,造成教师超负荷工作,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其次民办高校师资质量相对不高。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学历、职称层次偏低,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再次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民办高校师资最主要的来源是退休返聘的老专家老教授和新毕业的研究生,中坚力量相对薄弱。最后民办高校师资稳定性差。民办高校教师一般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兼职教师相对责任心不够,流动性大,随意性大,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专职教师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劳动量较大,民办高校成为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跳板。

3.立足实际,促进专业改革和建设

3.1 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的新的课程体系。本着"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点"(学习效果好一点,实践动手能力强一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手段创新化、教学效果理想化"三化"原则,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打破学科界限,以人体系统为单元组建新的授课体系。另外以"岗位目标"为导向,实训室医院为载体,增加了大量实训、实践的新内容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岗位需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大、中、小型医院影像科或者放疗科,从事影像技术工作或者放疗工作;一部分影像人才进入基层医疗单位成为技术、诊断工作都从事的多面手;还有一部分影像人才流向医疗企业,从事影像设备的维护、维修和销售等工作。以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抓手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新课程体系

3.2 结合民办高校特点,建设可行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资源。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进行硬件的构建、软件的开发和软环境的创设。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是限制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鉴于民办高校资金缺乏的特点,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另辟蹊径,让医院与企业共同参与进来。软件建设和软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全校各学院间的共同努力。

3.2.1 多渠道硬件建设

首先,以校医院为载体促进硬件平台的构建。民办高校可以依托校医院,购置设备,通过加大校医院的投入,提高产出比。加强校医院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能为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高校医院的利用率,有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其次,实行校企合作引进医学影像设备。民办高校的医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又将是各地医院的生力军。实验室可以与大的影像设备仪器公司合作办学,搭建医疗设备展示平台,将部分设备在医学影像实验室内展览和开展使用培训活动,学生学到了实践知识,影像设备仪器公司宣传了产品,实现学校和公司的双赢。

第三,合理利用旧设备。一些大型医院在引进新设备后,往往更替下旧的设备,这些设备虽然陈旧,但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低价收购旧设备,在实验室合理利用,既能节约实验室建设经费,又能发挥实践教学作用。

3.2.2 自主软件建设。花费数百万资金购买计算机数字X线检查设备(CR、DR)、CT、磁共振(MRI)设备等满足教学实验实训显然不现实,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民办高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在同时拥有计算机学院和医学院的民办高校开发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和 建立虚拟影像实验实训中心。既解决了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价格又低廉,还避免了辐射污染,学生还可以不限次数,不限时间,不限场地随时网上互动学习。实现模拟仿真与实践实训的有效结合。

3.2.3 实验室软环境建设。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实验室的设备、技术和人员管理。同时培训实验室人员,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医学影像师资队伍,构建医学影像实验室的软环境。

4.总结

以"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点"(学习效果好一点,实践动手能力强一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手段创新化、教学效果理想化"三化"原则,优化影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实践资源,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民办高校培养的影像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慧丽,钱春野,张益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3,08:139-141.

[2] 汪百真,俞曼华,张俊祥,曹明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7:919-921.

篇5

关键词:建设;开放;“理实一体”实训室

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功能;医学类及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担负着改善民生、提高基层卫生水平的历史使命;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重在培养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的技能成为了培养重心。为此,本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适应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力为出发点,建设好和使用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放化、网络化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谈谈体会。

1.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构建背景

1.1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的定义与意义

校内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是指打破传统实验室的定式,在原有各类专业实验室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共享,融入“以人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高职教育新元素,将其建设成为既具职业真实环境的,又围绕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的开放式、多功能、共享性的医学影像专业校内教学实训中心,致力于发展成为服务于区域、行业各类岗前、在岗服务的职业人才培训基地。校内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专业学生提供发挥、发掘主体性和创造性学习模式的校内学习场所,同时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技能和灵活应对临床操作难题,最终达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提高学生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出适应岗位能力需求的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的特点

《医学影像技术学》作为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环境下的模拟实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临床实际操作中的方法、原理。多年来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进程中,根据我院所处地域特点及总体办学思路形成了较有特点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校内、外实训室,并实现了实训室对学生开放,并且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实训项目内容,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2.建成专业文化氛围深厚的实训室

2.1整合资源,建成“理实一体”的实训室

我们根据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特点,结合学院“工学结合,行校共建”办学理念,将原有各类医学影像实验室与附属医院影像科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建立了各类校内实训室,为专业教学环节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学习与岗位相结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依托学院区域、周边各型医院资源,建立了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校外实训室,以满足在校理论学习期间学生见习、实训环节教学需求。

2.2健全管理与使用制度,提升实训室内涵

2.2.1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开放

征对实训室教学工作的特点,一方面对实训室设备,仪器分配专人管理,加强了实训室资源的利用率。依据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将实训内容进行删减、优化、有序编排,形成了既与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相结合又以临床影像技术实践技能为主体,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体系。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学生守则、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使其与时俱进,更加具有可实施性,更好的服务于开放性实训室管理。

2.2.2有计划安排课外开放实训室,提高实训的全面性与效率

校内实训室所承担的不仅是通过实训课程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训操作技能,而且还通过学生自由支配课外时间自主见习,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

由于当前医疗服务形势特殊要求,依托学院附属医院资源建成的校内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须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安排课外见习分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见习方向,在带教老师指导下适时进行临床操作实践。通过课外开放不仅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全面接触临床实际的机会,而且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外见习环节总结、验证理论、实训课教学内容,完成校内学习向临床思维转变;每次见习后要求学生必须上交课外见习心得、实训报告等。通过实训室的全面开放,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实训时间、实训任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设备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实训室资源的效益。

2.2.3融入专业文化,丰富实训内涵

结合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不断提炼专业办学历史、实训室发展历程等专业文化内涵,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对所面向的专业、行业、企业、岗位以及对本专业历史、课程、教师以及专业发展历程、方向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通过专业学习到专业实训环节,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实训教学队伍,长期外聘临床一线专家,设备维修与维护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训教学队伍中来,通过传、帮、带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同时也实现了专业教师理实互馈的良性循环,实训室运转效率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改变模式,设置项目化实训内容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始终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开放力度,强调开放效果。

3.1设置任务化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实训中心本着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满足临床岗位需求的宗旨,结合现代影像学发展特点,将原有综合性实验项目进行优化、删减,增设了目的性更强的任务化实训项目,通过实训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强,对临床工作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信心更加充足,目的更加明确,思维更加开阔。

3.2创新设计性实训项目,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新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在原有实训教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特点,实训室创设了一些具有征对性的实训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创设,协作完成实训环节,抽选同学互评实训效果,最后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自主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

4开放“理实一体”实训室初见成效。

4.1构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和谐教学关系

实训室开放后,几乎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多数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常是学而不知其实,随着实训室的开放,逐渐明确了学习目的,懂得了如何对待临床实际问题,为学生进入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想学,教师想教,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以真实的职业环境组织教学工作,不仅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对于专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适应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

篇6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知识和设备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医疗没备不断更新换代。医学影像设备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相继出现CT、核磁共振(MRI),以及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不是原先单一X线透视和摄影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综合。随着医学影像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影像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展开、分子影像学的应用,体现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这将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新时代医学影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放射科没有一支好的影像技术队伍,就会为临床诊断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误诊、漏诊。本文浅谈一下新时代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1医学影像技术学发展的特点集中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随着CT、MRI、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出现与应用,照片图像也由原来屏片系统的模拟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且数字化图像便于存储和传输。目前,全国大部分大中等医院已经普遍应用了X线数字成像设备。医学影像技术的网络化。PACS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开发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远程放射学和远程介入治疗等。PACS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图像的存储、查询、管理、无胶片化、远程传输和诊断等问题,而且为影像学科的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例如,临床医生可以在网络上互相调阅各种医学影像学图像,进行后处理,统一发出所有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报告,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服务,为建立“大影像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化。不同设备、不同图像、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融合即是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影像,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标准化。影像学科一体化及远程放射学都需要统一的影像质量和影像技术的标准。

2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要克服自卑感,坚决反对诊断第一、技术第二的错误观点。由于技术人员处在第一线,直接与病人接触,所以要牢固树立以被检者为中心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一切为了患者。注重团体精神,互相配合,充分把握各个环节,才能认真完成患者在放射科的检查、治疗工作。在思想上要把技术路线向以下3个方面转移:灯箱上的照片硬拷贝向软拷贝的影像质量评价转移;单一的图像技术向具有综合图像诊断技术的能力转移;单纯的技术操作,向发挥设备、软件功能最优化的能力转移。没有影像技术人员第一线的辛勤工作,也不能体现诊断医生的诊断价值。专业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使医学影像技术学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涉及面较广,包含放射物理、人体解剖和生理、药理、临床医学、影像设备、影像技术、影像诊断、电子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知识、放射治疗、暗室化学、高等数学、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因此,技术人员要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操作技术以及必需的外语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继续教育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危机感。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定期学习交流,阅片评片,分析照片质量,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增加见识,选送部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参加技术培训,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技师定期对年轻技术人员讲解技术操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增加基础理论学习。医学影像技术应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建立高等专业教育体制,增加高层次的培养渠道及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现行的教科书和培训教材要及时更新,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技术人员队伍应该由大学程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外语素质要求。务必加强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学习,只有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阅读和设定设备的各种参数,了解设备的性能,掌握其安全操作,了解国外新技术的信息,吸取先进经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能,才能很好地操作越来越智能化的新型医学影像设备,才能完成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对外宾的接待和检查工作也能顺畅的进行,避免遇到语言不通的尴尬情况,这是新时代的基本语言能力要求。道德素质要求。要加强职业道德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学习,严格掌握医学影像的适应证,尽可能以最小的辐射剂量来获得最大的诊断信息,要把辐射剂量最小化的原则提高到职业道德,对人类、对自己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心理素质要求。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认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自已的工作,最终达到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

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构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31-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教学的方式已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式单向传授转向了以现代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是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并重现的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医疗工作效率与质量,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1]。而在PACS网络上,因为各种影像资源可以共享,可实现远程医疗、会诊及教学,因此PACS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随之逐步扩大,在PACS系统基础上建立影像教学资料库、开展教学、会诊相结合的影像学实践活动,将清晰、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图像快捷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也逐渐成为了各大医学院校开展影像学教学、实习的迫切要求。PACS系统以全数字化、无胶片方式采集、存储、管理及传输医学影像资料,对医学影像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巨大影响[2]。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具体架构:

影像教学系统WEB服务端软件:

(1)教学片导入导出:对外院或其他单位的具有教学价值的影像资料进行导入,如需将教学资料外带或借用给其他单位可以导出。

(2)公共片库管理:对教学片进行信息完善和日常维护管理。

教学片筛选分类:二次筛选以便教师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班级创建专属于指定班级的教学片库。

(3)我的片库管理:教师对自己片库中的片子进行管理,可以增删,也可以修改片子的案例类型,但不能修改片子内容。

(4)教学课件管理:课件的增删改查等日常维护。

(5)片库复制:将教师自己的片库复制给其他的教师,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筛选,大大减少工作量。

(6)课程管理:维护课程的章节名称,用于给教师安排课程和教学中使用。

(7)计算机管理:维护计算机的基础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绑定,便于对电脑8.进行管理,同时可防止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抄袭。

(9)教师管理:维护教师的基础信息(包含用户名 简拼 性别 年龄 真实姓名 学历 科室 职称 职务 角色等信息)。

(10)专业管理:维护专业的基础信息。

(11)班级管理:维护班级的基础信息(包含班级名称 班级简拼 班级编码 所属专业 班级描述)。

(12)分组管理:将一个班级分成多个组,每组公用一台电脑。

(13)学生管理:维护学生的基础信息(包含学号、用户名、简拼、真实姓名、年龄、性别、小组、班级、专业、计算机、IP地址)。

(14)学生注册:学员注册后需教师审核,教师审核后学生方可登录,学生注册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15)教学计划:维护教师的代课名称及所带班级。

(16)修改密码:可以修改所有用户的密码。

(17)系统设置:选片共享(即片库复制)、初始密码设置、片库存放路径等。

(18)教学片查阅:查看教学片库中的影像资料。

(19)教学课件:查看教员的ppt教学课件。

(20)支持通过内部网络在整个学校访问服务器端,供学生浏览课件。

影像教学系统教师端软件:

(1)教学计划管理:教员制作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用于教学时使用和查阅。

(2)教学实践:维护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可以给学生,过的内容,学生可以查阅(练习案例学生看不到影像所见和影像诊断)。

(3)作业批改:批阅学生的作业,可以根据作业情况给出相应等级,录入评语,如果学生作业不符合要求,教师可以打回让学生重新完成。

(4)教学片查阅:查询教学片库中的影像资料。

(5)课件浏览:通过调用BS中的课件浏览功能来查阅课件。

(6)图像处理:具备常规二维图像的处理,如缩放、翻转、测量等功能。

影像教学系统学生端软件:

(1)实践教学:接收老师安排的教学实践,通过调取患者dicom影像,可以对图像进行相关操作,查看或录入相应的影像所见和影像诊断。

(2)教学片查阅:查询教学片库中的影像资料。

(3)课件浏览:查询教员维护的教学课件。

(4)图像处理:具备常规二维图像的处理,如缩放、翻转、测量等功能。

多媒体考试系统:

(1)上传题库:系统支持EXCEL模板批量导入试题功能;支持图片文件批量上传的功能。

(2)题库管理:支持题库的在线维护功能;支持EXCEL模板批量导入功能;支持3.题库分级别分类型维护;试题支持不同的范围、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难易等属性;试题支持图片类型;试题可以分为考试及练习等范围应用。

(4)试卷模板:系统支持试卷模板的概念,可以设定试卷的出卷组卷策略;支持试卷模板设定不同的科目范围、不同的科目级别;一个试卷模板可以生成多个试卷。

试卷管理,试卷内容管理;试卷内试题的快速浏览;不满意的试题可以重新进行手工换题;支持试卷预览功能;支持试卷导出Word模板,生成标准的Word试卷和答卷。

(5)考试管理:根据考生权限、试卷有效时间等列出考生参加考试的试卷列表;考生参加考试、答卷、交卷、查看分数等完整过程;支持考试自动倒计时,到时自动交卷;支持学员练习功能,包括做题及查看答案等功能。

(6)在线考试:随机打乱试题显示顺序,避免抄袭;控制考试页面的移出,禁止考试过程中查找答案、即时通讯等舞弊手段;防止考试中通过拷屏、复制等手段泄露试题。

(7)试卷批阅:支持系统自动阅卷(选择、判断等)及人工阅卷(填空、简答等)功能。

(8)查询统计:考试情况一览表;个人考试记录;考生综合成绩报表;试题答题正确率统计;知识点掌握情况统计。

(9)数据维护:维护出题策略、题型等基础信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一、PACS简介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诊疗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化的检查结果。像X光检查、CT、B超、胃镜肠镜、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医学影像系统中,影像的存储介质是胶片、磁带等,这样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图像存储介质所占的空间不断增加,给存放和查找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各种不同检查的图像分别存放,临床医生要同时参考一个病人不同检查所产生的影像时往往借阅和查找困难;传统图像存储和管理只在本院进行,异地会诊困难; CT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做后期处理,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等。因此,传统的医学影像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医院中对如此大量和大范围医学影像管理的要求。采用数字化影像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得到公认。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即PACS)应运而生。

PACS由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存档和处理等部分组成。图像信息的处理由计算机中心完成。计算机的容量、处理速度和可接终端的数目决定着PACS的大小和整体功能。软件则关系到检索能力、编辑和图像再处理的功能。

二、医学影像存储系统需求分析

医学影像的存储一直是PACS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制约PACS应用与发展的瓶颈。近几年计算机存储技术发展很快,新的技术和思想不断出现。存储设备的价格也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存储技术理念已渗入到PACS解决方案中。

1.传统医学图像的保存和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列举如下:①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为了提高胶片的利用价值,不得不建立胶片库来储存数量庞大的影像胶片,这就是所谓的“归档”,指对胶片的管理。管理难度与数量同步增长,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和空间。②常规 X 射线摄影沿用胶片增感屏系统,成像后有胶片记录,需暗室冲洗,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资料查询的速度慢,图像传递需要大量时间,效率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遇急诊就更严重。④易将胶片归错档,使资料的查找和利用效率降低。⑤传统 X 射线胶片更不便实现实时或快速异地会诊。⑥胶片的丢失,损坏和变质所引起的信息丢失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⑦即使是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因借出、会诊等丢失胶片也不可避免,给资料的再次利用和科研工作带来不便。⑧把 CT等图像拷贝到胶片上,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期处理,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

2.对存储介质容量的需求分析

临床上对病人影像的回溯按照访问量可以分成3类:第一是短期数据的回溯,无论影像科室自己还是临床方面最关心当前病人的影像,短期数据的标志为3个月内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回访占总访问量的90%;第二是对当前病人的前期存档图像的回访,病人又来医院看病了,临床医生需要翻阅他以前的影像资料,这种回访大约占9%;第三是个别的影像查询,占回访的不足1%。系统必须具备必要的响应速度,高响应速度是PACS系统是否具有生命力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点击病人姓名到显示出第一幅图像的时间,这段时间越短越好,应限制在10秒以内。

从信息源数据形态来看,可分为:原有 X 射片、CT 胶片等介质形态扫描转换为数字影像;直接由CR、CT、DSA 等数字化影像检查设备产生的数字影像;由胃镜、肠镜、腹腔镜、宫腔镜、喉镜、纤支镜等内窥镜及显微镜、B 超等检查设备产生的视频模拟影像转换为数字影像;从其他数据格式的数字影像转换而来。影像数据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对影像的标注、解释等可通过另外保存数据实现。

三、医学影像存储系统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全院影像集中存储与管理结构,同时在各级工作站、分级管理服务器、分中心服务工作站冗余存储当前影像数据和进行影像管理。

1.存储系统硬件构成

①中心服务器:影像主服务器采用两台服务器构成,一台为主服务器,一台为备份服务器。二者均采用双CPU、4G内存的微机服务器。在硬件设计上采用全冗余策略,一旦主服务器出现硬件故障,系统自动切换到备份服务器,保证PACS的正常运行。②分中心服务器:分级管理服务器,设在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三个主要影像检查科室。分中心服务器采用单CPU、3G内存、300G磁盘空间的微机服务器。③诊断工作站、采集工作站、游览工作站:CPU P4 3.0G、80G硬盘、512M内存,双屏或三屏显示器。显示器分三种档次:专业显示器、21 英寸 SONY500 显示器、普通 17 纯平显示器。④分发服务器:CPU P4 3.0G、80G硬盘、256M内存,单屏显示器。

2.存储设计方案

在医院影像集中存储和管理的总体结构下,采用多级存储结构,即系统在影像集中存储与管理区域内,再分为影像在线存储与管理、影像近线存储与管理、影像离线存储与管理三级结构。①在线存储:用于存储正在使用的影像数据。采用磁盘阵列在线保存数据,容量为980GB,集中存储全院100天内在线影像。②近线存储:用于存储经常使用的影像数据。使用磁带库(LTO)保存近线数据,容量最少为18TB,集中存储全院5年内在线影像,供各科室医生快速地从网络中调阅、查询。③离线存储:用于存储归档的影像数据。使用LTO磁带,按需求选择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格式,人工将磁带按序存放在影像档案柜中,永久性海量存储影像数据。各科室医生对离线存储的病人历史影像及相关信息可以进行调阅。医生发出调阅指令,主服务器在判明指令权限后,由系统管理员从影像档案柜中取出相应磁盘,放入磁带库中,由主服务器自动发指令给来源工作站。若调阅指令无调阅权限,主服务器会提示管理员此调阅者缺少相应的操作权限,同时拒绝工作。

3.存储镜像管理

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建立病人ID号与影像内容及存储位置对照表;当数据库不可用时,手工切换到替代数据库保证PACS的正常工作,待数据库恢复可用后同步更新数据。

4.存储管理策略

第一级,在线存储设备:存储介质以磁盘阵列和磁盘为代表,存储介质一直处于在线状态,随时可以存取,具有读取速度快,吞吐量大等优点,存储3个月内全院各类检查的影像。医院的网络结构宜采用扁平模式,所有的影像设备都直接连接到服务器,在服务器上统一管理和备份,避免了多级分布存储的数据迁移和备份造成过高的管理代价。由于这一级的查询速度是关键,所以选用磁盘阵列。

第二级,近线存储设备:存储介质以磁带库为代表,用于PACS系统和影像数据备份。其共同特点:第一,在任一时刻,设备中只有少数几个存储介质处于在线状态,而大多数存储介质是离线的,当需要的数据在这些离线的存储介质中时,需要把这些存储介质加载到驱动器里,与在线存储相比这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二,对数据的定位以及读取时间也比磁盘要长。第三,设备中的离线存储介质,通过控制机械手自动加载到驱动器中。我们认为磁带具有读写速度快,单盘超高容量,以及单位容量低成本的特点,是备份存储方案的首选。

第三级,为离线存储,海量存储,当磁带离开磁带库后,对磁带只能进行手工管理,当数据存储在这些介质上,需要手工将所需磁带加入磁带库中,数据才能读、写。对于这一级而言,一个完善的永久存档方案是PACS系统“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其容量变得非常重要,而且管理要高度自动化,查询速度也应保持在5min以内,因此存储方式的选择尤其重要。综合比较各种因素,选择具有使用寿命长、容量大、查询及读写速度快等性质的LTO磁带库作为永久存储设备。

4.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首先要采用UNIX系统,因为在目前Windows NT系统还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UNIX仍然是服务器上较理想的操作系统。其次采用功能强大、可靠稳定的商业数据库系统ORACLE来建立数据库。

在程序设计方面,则采用父/子多层进程的方法。

服务器在收到并承认一个应用请求后,就产生一个子进程,由子进程来处理这个请求。如果在通讯中产生任何网络问题或由于程序的漏洞,使得子进程异常中断,则父进程不受任何影响,服务器可以继续工作。另外将一个大的应用进行分割处理,中间通过一个队列来连接,例如图像存储就分为图像接收和数据插入数据库操作两部分。图像接收进程将接收的图像文件加入到一个队列,而数据插入进程从队列中取出图像文件。这样就降低程序漏洞出现的可能性和防止网络传输与数据库操作的相互干扰。同时,由于采用父、子进程和队列的方法,服务器的各个进程之间以流水线的方式工作。服务器根据进来的多个请求分别产生子进程,这些子进程和服务器主进程同时并发运行,由较大的应用分割产生的各个进程也是并发运行。这样就可最大限度消除图像通讯、存储及查询中的瓶颈效应,提高了服务器的工作性能。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日增.PACS:数字化、无胶片化影像新纪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1: 478-480.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口译

一、引言

随着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扩大,国家与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的口译人才?如何改变现有单一的口译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口译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突破了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为口译教学提供了逼真的教学环境。由于口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口译教学中。

二、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现代化、信息化和技术化,它融合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便通过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现有的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比较

相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有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组成,教学中以输入为主,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在传统的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训练材料以口译教材为主,结合教师自身整理的材料为辅。教师用口朗读出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将所听到的材料翻译成对应的目标语,这种训练模式比较单一,与真实的口译工作场景脱节,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口译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英语口译课堂教学充满了兴趣和挑战。口译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网络资源、新闻在线等这些最新的英语原材料,这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译训练的模式多样化,由于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也改变了传统的口译教学单一的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口译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学生逼真的交际环境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际传播行为。口译活动并不是机械地将源语转换成目标语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地以交流信息为主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译语”活动。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由于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口译的教学和训练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师和职业译员的指导,更需要借助技术工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特地推出“口译教学软件及平台研发”的研讨主题,指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工具的使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营造出逼真的口译交际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译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例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口译的工作流程和谈判内容,结合现代的录音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满足学生训练时所需的口译训练、翻译训练、译员训练、语言学习训练等功能,使学生的外语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结合一些口译教学软件,例如通过详细的程序员代码用VB编译虚拟口译教室课件和多语种口译训练系统等这些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构建口译情景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F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30名学生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学生觉得口译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70.5%以上的学生认为口译课必须具备音频、视频、电脑、录音设备、实训软件这些教育技术工具,而只有5.5%的学生认为黑板是口译教学的必备工具。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语音教室、同声传译训练室、网络在线教室、自主学习实训软件等各种新的数字化资源全面投入到口译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的口译学习充满了兴趣。比如:同声传译训练室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集视频、录像等多种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线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口译模拟训练,这种形式的学习比传统模式更加的逼真。例如语音教室,可以为学生的视译、影子训练、口译录音等提供良好的口译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在线教室,内容丰富多彩,资源更新较快,学生可以选择线上线下学习相互结合,时间安排比较自由,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内容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自主学习实训软件,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口译实践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软件,训练自己的听、说、译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口译的技巧和理论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口译实训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黑板、教材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浪费时间不说,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7.3%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都懂得用手机辅助口译学习,只有2.7%的学生完全不懂用手机辅助学习;9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听力,10%的学生喜欢用收音机和磁带训练听力。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资源等这些教育技术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口译课的影子训练环节,学生需要跟着音频或视频的节奏训练自己的听力、语速、语感、语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依靠自身朗读或磁带的朗读完成影子训练,这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手机,课前将训练的音频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利用手机听着音频训练语流语感,并同时利用手机的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然后直接将录好的音频再上传到网络平台,供教师评价,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集音频、视频、录音等各种多媒体素材的英语口译课,不仅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体验英语的魅力,还有助于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师生的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钻研式的学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9.5%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通过报纸、电视、书籍、杂志获取信息的只占21.5%。而且81.5%的学生也表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由于现在网络公开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流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槭ι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1.9%的学生都会经常使用网络公开课来辅助自身的学习,这对于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启示。由于高职院校本身面临师资队伍弱、教材短缺、学时不足、学生基础差等众多因素,阻碍了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口译学习的交流平台,将一些优秀的口译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这样分处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交互性的学习讨论中,发表自身的学习心得,提出自身遇到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该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传输和交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交流的方式和内容,自由地沟通交流;学生通过平台的学习,扩大沟通和交流,可以在学习中摆脱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通过平台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给予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五)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口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话口译、视频会议口译、远程口译、在线口译等多种新型口译模式应运而生,这促进了口译教学各个环节的变革,新的口译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各种辅助口译教学的信息技术工具纷纷登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口译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丰富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口译信息资源,建设多方面、多元化、动态化的口译资料库,对口译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将所采集到的音像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辑,形成口译教学中新鲜的口译材料,可以丰富口译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材料有多媒体课件、音频和视频。其中,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视频文件占85.6%,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音频文件占75.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多媒体课件占65.5%,最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黑板占7.5%。由此可见,音像材料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设内容丰富、实用的口译资源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译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将口译教学的录像、课件、试题库、试卷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制作成网页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这便于保存和完善口译教学材料,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学习。

篇10

一、媒体技术对教学设计带来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学设计的各要素产生重要的影响。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教学媒体的变革及发展,教学媒体从幻灯、广播等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育技术人员逐步地将新兴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将单纯的视觉刺激转向了视听综合刺激,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更包含图片、视频、动画多种形式,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更加多样

媒体技术引进教育领域,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创造了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采用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促进推行素质教育。

3.教学时间与空间更加灵活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移动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提供了契机;同时,社会网络技术使学习者借助 Blog、微博等工具,实现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网络开放课程使得学习者在家就可以学习国内外名校网络课程。媒体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发展,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学习者将更加方便地随时随地地获得学习资源。

4.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元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授课为主,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以教为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由教师控制教学进度、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它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现代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产生,建立一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媒体技术对教学设计带来的弊端

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

1.教师过分的依赖技术

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支撑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来辅助教师传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将课本及教案上的内容直接变成幻灯片的连续播放,不但没有使新媒体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媒体技术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就没必要使用媒体技术。

2.导致学生的动作技能下降

在实验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过程或播放录像等形式来取代实际的动手操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演示或播放录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最终造成学生的动作技能不足。

3.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它具有展现丰富、有趣的动态教学内容的显著优势,造成教师忽略了板书的价值。但板书却有着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为教学功能和强大的生命力。好的板书,能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要点和结构,板书反映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是对课本内容的浓缩与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因此,传统的媒体技术在教学具有不可忽略的使用价值。

4.导致学生情感激励的缺失

由于电子书包、iPad等新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人机交流,缺乏教师的情感激励与同学的交流,教师的模范行为和人格力量就很难直接感染学生,可能引发其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导致对学习的厌倦,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此外,长时间使用对学习者的视力及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教育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如何合理使用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媒体技术虽然在教学中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如何有效的运用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教学相关的理论水平

只有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优势。换句话说,如果教师不懂或不了解媒体技术方面的相关理论,仅仅凭激情、热情去使用各种媒体技术,就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教师运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必须了解媒体技术的特点、适应的情景、媒体选择的原则等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的学习研究,这些理论也是指导教师有效地运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只有对理论知识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在运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

2.提高教师运用媒体技术的实践能力

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离不开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教师运用媒体技术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效,所以提高教师运用媒体技术的实践能力势在必行。此外,教师要接受如何运用媒体技术的系统培训,让教师们掌握如何利用媒体技术处理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与开发设计网络课程等应用媒体技术的能力。

3.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

任何一种媒体技术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优势,由于各种媒体负载的教学信息抽象程度、教学内容的层次的不同,我们需要将不同的媒体技术优势互补,而不是用一种去取代另外一种。比如,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危险的实验过程,通过板书进行系统条理地展示教学内容,指引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在线的学习、交流讨论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掌握好怎样有效地结合现代、传统媒体技术,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篇11

[关键词]影视艺术 语文教育 影响 对策

人教版初三下语文第四单元中,加入了《威尼斯商人》《变脸》《音乐之声》等影视剧剧本的学习。特别是《音乐之声》,作为经典电影文学剧本引入语文教材,标志着正蓬勃发展的影视文化对语文教育的渗透已逐渐由隐性转向显性。

许多调查和事实都表明,影视艺术已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已渗透了大量的影视文化的因素,影视艺术已成为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第二条中规定了语文课程文化的具体内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和以往的大纲相比,课标中的语文课程文化的处延得以不断扩展。它除了包括以往大纲中的“固有文化”外,当然也包括了影视文化。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

一、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育的原因

首先,中国影视文化特有的文学性,使影视剧本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

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里的文学作品指小说、诗歌、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当然也包括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影视剧本。因此,影视文学剧本成为可与小说 、诗歌、散文相提并论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再加上影视剧本通俗易懂、迎合时代等特点,这使影视剧本进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一种趋势。

其次,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符合语文教育的需要。

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培养真、善、美的道德情操,这是课标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审美”是通过自然和人、物质和精神、客体和主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人们获得的一种无私的情感体验。中国影视文化作为重要的审美对象,致力于美的价值的选择和创造。它不仅向学生大量传播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美,还传播着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美,它体现了人与人善的关系,影视文化正是将这样一种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以更直观的方式带给学生以冲击,让他们沉浸于其中并能真切地感受到美。

第三,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影视艺术对语文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可能。

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了电视电影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影视文化是对生活的加工,影视传媒对他们来说是一本天天读也读不完的“书”,且常看常新。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在培养学生阅读铅字书籍的同时,鼓励、教会他们阅读影视传媒这本“书”,把语文课堂变大、变宽、变生动、变丰富、变新鲜,使之真正发挥基础工具的作用。

二、影视艺术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影视艺术对语文教育的渗透有着积极的一面,使语文教育更鲜活生动。

首先,影视文化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求,有利于增强学习动力。

电影、电视不但是“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电影、电视作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现代综合艺术,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新知识、新思想,让学生能立刻了解到外国的元首在发表演讲,大洋彼岸的篮球赛在激烈地进行中等等。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里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师的传授,增强了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

其次,影视艺术通俗、活泼、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构思对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发展。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大大加速了汉语言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汇。语文教材由于编写的提前性与稳定性,导致了在语言的选用上出现了滞后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影视作品的时代性与通俗性使学生在其中能学到大量的新鲜词汇,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对话则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地积累;慷慨激昂、低沉哀怨的语气语调,也能得到不断地揣摩。

此外,影视艺术还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影视剧中扣人心弦的序幕、回味无穷的结局、令人遐想的悬念,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影视艺术以其现代的文学阅读方式,激发了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影视是“文学的新媒介”,这种简单快捷的阅读方式更适合于那些早已不耐烦于阅读十几万字长篇大作的现在学生,而由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一经播出,往往能激起他们对原著渴望寻之一读的兴趣。影视文化“使其(优秀文学作品)从疏本的单体凝固形式中解放出来”③,为观众共读共赏。每一部被改编的名著就像通向经典文化的一个路标,勾起学生对历史与名著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另一方面,影视文化对语文教育也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目标就在于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影视文化,特别是电视文化的影响下造成良人哲学的泛滥,有可能进一步消解学生对崇高意识的追求。影视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的具象化感受,然而有一些东西是不可能从具象中表现出来的。再加上一些影视作品简化、歪曲、污染现实生活,也容易误导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再加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复杂作用,有的学生在西方影视作品的轰炸中漫不经心地引发了诸如吸毒、偷盗等犯罪意识等等。

三、正确对待影视文化介入语文教育的对策。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影视文化,认真品味优秀影视作品,让学生学会“取其精华”,为已所为。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影视文化中的细节描写,取其精华,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准与鉴赏文学作品的修养。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品味这些细节描写,把握描写的手法,让学生自己寻找影视中的细节镜头并加以阐述,来主动把握细节的刻画,并让学生学会去寻找、阐述生活中的细节,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准。

其次,规范学生对影视流行语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地认识影视流行语,力求使学生自觉地抵制粗俗化的流行语。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恰到好处地引用影视文化中鲜活的流行语,另一方面,也要对这些流行语进行仔细考察,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情达意、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的审美感受等多种角度出发来全面认识影视流行语,力求让学生自觉抵制粗俗化的影视流行语。影视流行语的引入,归根到底是以文章能有较好的可理解性、能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为根本。

第三,通过影视文化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批判。

影视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是否有价值,这些要教师去加以教育引导,组织学生去加以讨论评判,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很有益处。但学生往往满足于简单的看看,却不会对其进行选择、质疑与批判。教师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或口讲练习中,让学生对他们所喜爱甚至着迷的影视作品进行评论,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面对纷繁芜杂的文化产品时学会“拿来”。使学生的影视生活透明化、理性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人文精神的底子。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与时俱进,改善教法。

影视文化娱乐化、综艺化的机制,强烈地吸引着现在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凸显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呆板,传统语文教育已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改变观念,寻求更多元的教学形式。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法:诗歌配上音乐,小说配以影像。还可以参与媒体的话题讨论,编写电视广告词,鉴赏正在播放的影视节目等等。

篇12

关键词:医学图像配准;插值方法;互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501-0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 Methods

ZHANG Rong-hai1, PAN Yi-guang2, ZHANG Jun1

(1.Dept. of Public, West Anhui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Lu’an 237005, China; 2.Medical Imaging Center, Lu’an People’s Hospital, Lu’an 237006, China)

Abstract: Image registra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Image registration is a multiple image alignment to a common coordinate system, to detect subtle changes in the intervening. 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 is widely used in medical diagnosis, to guide nerve surgery, radiation treatment plan, lesion location, tracking and inspec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various aspects of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 interpolation method; mutual information

图像配准技术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可以将来源于不同成像设备的图像,或者不同时间利用同种成像设备得到的图像进行配准,得到更丰富的信息用于医疗诊断中。医学图像配准不仅可以用于医疗诊断,还可以用于指导神经手术、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病灶的定位、病理变化的跟踪和治疗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为医生提供功能和形态的综合信息。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设备,如磁共振、CT、PET、SPECT等(多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以2D或3D的视角(多时空)。图像配准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多光谱分类)、环境监测、变化检测、图像拼接、气象预报、建立超分辨率图像、纳入地理信息信息系统(GIS)),医药(从不同的方式相结合的数据,如电脑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以获得更完整、有关病人的信息,监测肿瘤的生长、治疗验证、比较病人的数据、制图、解剖地图集(地图更新)、在计算机视觉(目标定位,自动质量控制)。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可以将来源于不同成像设备的图像,或者不同时间利用同种成像设备得到的图像进行配准,得到更丰富的信息用于医疗诊断中。全自动医学图像配准不仅可以用于医疗诊断,还可以用于指导神经手术、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病灶的定位、病理变化的跟踪和治疗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为医生提供功能和形态的综合信息。目前大量的图像数据无法实时实现和临床应用,这也成为限制了现阶段配准性能较好的互信息相似性测度在配准方法中的应用。不论是刚性还是非刚性配准算法,在配准过程中,常使用多分辨率图像金字塔来进行由粗到精的搜索变换系数,提高计算效率、避免局部极小值,实现自动的更精确的配准结果。但是常见的图像小波金字塔,滤波器的张量积形式使得小波变换缺乏平移和旋转不变性,这些不变性正是在图像配准中最需要的,只有具有这些不变性,刁能保证从粗尺度上得到的平移、旋转和放缩参数的准确性,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

1医学图像配准的步骤

图像配准主要包括特征检测、特征匹配、变换模型估计、图像采样与变换等步骤。功能检测:突出和鲜明的对象(封闭的边界地区、边缘,轮廓线交叉路口,弯道等两个参考)和遥感图像被检测到。特征匹配的特点和参考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遥感影像。变换模型估计:所谓的映射的类型和参数功能,根据遥感图像与参考图像,估计。图像重采样和改造:遥感图像转化指的映射功能。

2医学图像配准方法

医学图像配准方法以下方法包括傅立叶转换分析、互相关的方法,使用傅立叶分析、总体搜索技术、特征值分解、矩匹配技术、变形技术、程序的方法、解剖图集、内部标签、外部标签等。

2.1外在配准方法

是将人造物体检测连接到病人的身体的方法,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常用于骨科临床诊断与治疗等;

篇13

【摘要】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idazolam)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S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另3组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0.25组为0.25 mg·kg-1,M0.5组为0.5 mg·kg-1,M1组为1 mg·kg-1)。用跳台法和避暗法分别观察各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评估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 用药后第1、2天,与NS组相比,M0.25、M0.5和M1组在跳台法和避暗法的潜伏期均缩短,错误次数均增多(P<0.05);与M0.25组相比,M0.5和M1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5);M0.5、M1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第3、4 天,两法观测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的差异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咪达唑仑能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但在停药2天后迅速消失,提示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障碍。

【关键词】 咪达唑仑;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学习记忆;小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dazolam hypodermic injection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Methods 80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group NS was given hypodermic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10 ml·kg-1; the other 3 groups, groups M0.25, M0.5 and M1, were given hypodermic midazolam 0.25 mg·kg-1, 0.5 mg·kg-1 and 1 mg·kg-1 respectively. The mice were then conducted to take step-down test and step-through tes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idazolam on learning and memory by studying the latency of reaction and number of errors in their performance. Results 1 day and 2days later, comparison to the results of group NS showed that the latency of reaction and number of errors all increased in the midazolam groups (P0.05). However, 3 and 4 days later, the differences in latency and number of error were no more detectable among the 4 groups. Conclusion Midazolam can affect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The quick disappearance of the impairment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n 2 days suggests that midazolam will not cause persistent learning and memory problems.

Key words: midazolam; step-down test and step-through test; learning and memory

国外调查资料表明,离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对在ICU中的经历保留有痛苦记忆[1],而70%以上患者在ICU存在焦虑与躁动[2-3]。最近研究已证实,躁动可导致患者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无意的拔除装置和导管等[4]。没有遗忘,许多患者会回忆起他们在ICU中不愉快或可怕的经历,导致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related symptoms,PTSD)[2]。因此,ICU中的患者要进行镇静-遗忘治疗以确保镇静并产生遗忘效应[5]。使用镇静药物保持患者安全和舒适是ICU治疗计划中基本的环节。目前ICU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为咪达唑仑,可产生顺行性遗忘以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记忆[6]。本实验观察咪达唑仑是否存在长时间的记忆抑制、能否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障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不拘,体重18~22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由摄食饮水,实验前3天使小鼠熟悉实验室环境,每日8:00~12:00在隔音的环境中进行跳台、避暗试验。

1.2 实验药品 咪达唑仑注射液(批号20060513,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生理盐水(NS)稀释至所需浓度。

1.3 实验仪器 ZH-500型小鼠避暗仪,YLS-3T型跳台仪(安徽淮北正华生物仪器有限公司)。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的平均体重和性别比例相似,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及3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组(M0.25组、M0.5组和M1组)。训练前10 min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咪达唑仑0.25、0.5、1 mg·kg-1。

1.5 实验方法

1.5.1 避暗实验 参照文献[7],各组小鼠给药后放入反应箱中适应3 min,然后暗室底部铜栅通40 V、50 Hz交流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由于小鼠趋暗避明的天性,自动进入暗室,小鼠受到电击后则逃出暗室。如此历时 5 min,小鼠获得电击记忆,此为训练过程。24 h后(T1)将小鼠背对洞口置于明室,记录第一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和5 min内受到的电击次数(错误次数)。如果5 min时小鼠未进入暗室,错误次数记为0次,潜伏期记为300 s。

1.5.2 跳台实验 参照文献[7],各组小鼠给药后放入反应箱内适应环境3 min,通以36 V交流电。动物受电击,其正常反应是跳回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多数动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铜栅上,受到电击后又迅速跳回平台。如此训练5 min。24 h后(T1)将小鼠放至平台,记录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5 min内的错误总数。如果5 min时小鼠未跳下平台,错误次数记录为0次,潜伏期记为300 s。

用药后第2天(T2)、第3天(T3)、第4 天(T4),重新测试各小鼠 ,记录小鼠跳台法和避暗法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表示,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P

2 结 果

用药后第1、2天,与NS组相比,M0.25组、M0.5组、M1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与M0.25组相比,M0.5组、M1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2。

结果表明:咪达唑仑可产生顺行性遗忘作用,咪达唑仑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有剂量依赖趋势;用药后第3、4 天,各组两法观测不论是错误次数,还是潜伏期均相似(P>0.05),表明咪达唑仑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障碍。表1 咪达唑仑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表2 咪达唑仑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3 讨 论

咪达唑仑是当前临床应用的惟一的水溶性苯二氮艹卓类药,具有抗焦虑、催眠、抗惊厥、肌松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此药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其程度与剂量有关,但排泄较慢,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此药物作用于GABA受体、苯二氮受体、氯离子通道复合物,过易化GABA介导的氯离子内流而抑制神经信号的传递[8]。临床应用中,适当剂量的咪达唑仑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使患者处于轻度睡眠状态,并具有遗忘作用[6]。咪达唑仑的镇静和遗忘作用非因果关系,表现在患者清醒状态仍有遗忘作用。此药理作用适合ICU镇静的要求,我们通过成人与小鼠的体表面积换算,结合相关文献和预实验,发现1 mg·kg-1咪达唑仑对小鼠的自主活动没有明显影响,说明在该剂量下,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的不同不是由于小鼠的活动能力改变造成的,而是记忆能力的直接体现。故选用0.25 mg·kg-1、0.5 mg·kg-1、1 mg·kg-1咪达唑仑与生理盐水对照,进行跳台、避暗实验,探讨咪达唑仑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第1、2天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0.25组、M0.5组、M1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与M0.25组相比,M0.5组、M1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差别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第3、4 天,两法观测不论是错误次数,还是潜伏期各组间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咪达唑仑能确保产生顺行性遗忘效应且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障碍。

【参考文献】

[1] Novaes MA, Knobel E, Bork AM, et al. Stressors in ICU: Perception of the patient, relatives and health care team[J]. Intensive Care Med,1999,25(12):1421-1426. [2] Schelling G, Stoll C, Haller M,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t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survivors of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rit Care Med,1998,26(4):651-659.

[3] Jones C, Griffiths RD, Humphris G, et al. Memory, delus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related symptoms after intensive care[J]. Crit Care Med,2001,29(3):573-580.

[4] Fraser GL, Riker RR, Prato BS, et al. The frequency and cost of patient-initiated device removal in the ICU[J]. Pharmacotherapy,2001,21(1):1-6.

[5] Wagner BK, O′Hara DA, Hammond JS. Drugs for amnesia in the ICU[J]. Am J Crit Care,1997,6(3):192-201.

[6] 孟 彤,岳 云,贾宝森.术前口服咪达唑仑的遗忘作用与内隐记忆的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17(4):177-179.

[7] 刘少林,张均田. 学习记忆方法学[M]// 徐淑云,卞如濂,陈 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6-834.

篇14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中学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不仅是教育技术的一次革新,更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一场革命,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教师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学科知识相结合;如何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2002年我国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智能画图、快速计算、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中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中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正从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向“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这是激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在因素。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来实施教学过程,这就促使我们数学教育者积极研究构建中学数学教学的新型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更合理、更有效,更具多样性、灵活性,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作为显示和演示工具,以提高教学效率和直观感

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时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地使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将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适用于讲授式教学模式,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一些动态图像时,所谓的“动点”只能用黑板上的一个静态“定点”来表示,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动感意识,例如:在讲授“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时,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作为演示工具,让学生轻松地看清图像形成的真实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建立空间概念、增强直观感有很大帮助。

2.作为学习和交流工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有了参与的可能,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数学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同时可及时借鉴别人的意见,教师不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上,并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首先要在教学理念和设计上整合,我国数学教学历来有重视“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重视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尽管近年来教材不断变化,考试和评价方式也有所更新,但并没有形成理念上的革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主体参与、积极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书本提供的知识和原理,鼓励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一些教学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程的特点,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势,在增加课堂容量的同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利用动画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让学生在参与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品尝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整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课堂,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新型课堂,它具有在线、交互、多媒体的特点,经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程序与传统的课件不同,它不是教师教的工具。而是学生学的工具,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学习等比数列概念,我们可从古代一位国王与他的大臣下象棋的故事引入课题,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可根据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进行小组讨论,利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并完成表格的填写,对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及时组织讨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运用“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实验――师生讨论――学生练习――师生小结”的教学模式,挖掘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逐步掌握新概念。

另外,还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盲目使用教学课件,只注重多媒体的正面作用而忽略其负面效应,就违背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宗旨,与新课程改革极不相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中必须准确把握好使用的“度”,以实现数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完美结合。

四、构建新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

1.构建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为构建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其中。“提出问题”阶段,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针对性;“分析问题”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解决问题”阶段,要引导学生完成实

施方案、落实解答过程;“归纳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总结、论证并上升为理论。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学习步骤,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帮助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验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解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可以及时反映出来,使课堂学习气氛热烈、研究气氛浓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探索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多样的,灵活的,是以问题为主线、教学素材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为工具、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构建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理念正在学校悄然兴起,它认为学习环境不是一个被动的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由认知主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形成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有四大要素,即:“情景”“协作”“会话”和“建构”,而基于网络的教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

首先,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保障,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关的学习型网站,以此来保障学生能得到帮助数学学习的背景资料,保障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其次,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会话”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协作的方法来展开,另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者更全面、更深入、多角度积极地学习,更能促进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