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竞技体育构成要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镇历史景观是漫长历史过程中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关系层层积淀的产物,拥有物质与价值合一的整体属性,其景观形态是价值内涵的载体同时也受到价值关系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层积于不同载体要素之中,成为与其所在地域自然、文化背景广泛关联的遗产对象。对于此类对象的保护,须首先以对其要素构成与层积载体的梳理、识别作为基础。
1 要素构成
城镇历史景观是城镇居民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改造、利用自然,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形成的景观对象,是城镇客观物质环境要素与生活于城镇中人群主观行为与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城镇历史景观具有“物质”与“价值”(或文化)的双重属性。其物质系统是价值内涵的外在表现,价值机制(或文化内因)则是促成物质系统空间、景观形式的内在动力。具体而言,历史城镇的物质系统由建构筑物、空间、环境、人群行为四大要素构成,其为城镇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与发展信息记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历史城镇的物质表征下还蕴藏着无形的价值内涵(或文化内因),是城镇定族群在文明演进过程中创建人工环境与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精神基础,也是城镇中相关生活、职能与信仰关系的体现。由于价值与文化的概念非常宽泛复杂,未有定论图。因此本文对于历史城镇价值、文化议题的剖析主要从特性与共性两方面着手。“文化特性”指城镇在产业、商贸、军事、政治、宗教、民族等专属职能与族群因素影响下所发展出的文化特质。“文化共性”则为在特性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的所有城镇在机制层面的共同属性。根据文化人类学的观点,人类在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三者间的关系中逐渐发展出了物质、行为、制度与精神四大文化层级,建构形成人类文化系统。对于历史城镇而言,物质文化即物质系统;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则因源于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行为与社会关系,可分别转化为与生活相关的人居文化以及与职能工作相关的职能文化,二者共同构成了与城镇现实发展相关的文化动力机制;而对于在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渐失去现实意义的行为与制度文化,本文则将其划归城镇的历史文化部分,作为对逝去事物的纪念;最后,人居、职能与历史文化共同构成历史城镇与客观现实世界关系紧密的文化版块,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在观念世界中更为纯粹的精神文化(图1)。任何类型的城镇历史景观都可分解出上述两大系统要素对象,并因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而呈现出景观特征的差异曰。
2 层积载体
“物质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划分方式虽理清了城镇历史景观的要素构成。但在现实状态中,两大系统则是在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有机叠合于一体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犹如生命体的躯壳与灵魂[}, o}。因此,对城镇历史景观的分析和研究需以整体、综合、发展的眼光看待,将前文所析的各种物质与文化要素置入相关的空间载体中联立、组合,将城镇视作由两大系统交织构成的空间文化意象。具体而言,历史城镇的景观载体包括城镇格局、簇群地段、街巷场所与地标节点四个层级。宏观层面,建筑群体与山水环境以及街巷、广场的组合形成了城镇的总体结构,以城镇格局的方式呈现,同时反映出城镇相应的职能与社会结构关系;中观层面,具有相同或相关性质的建构筑物与局部的空间、环境元素又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簇群地段,并具有相应的肌理特征,是相应社会团体、机构秩序的体现;而在各种公共与私密的区域,人工建构筑物与自然环境围合出地域性的街巷与场所空间,是不同地区生活方式与行为习俗呈现、展示的舞台;微观层面,标志性的建构筑物则成为城镇中的节点地标,扬显着城镇的地域精神与时代信仰。在不同职能与文化因素影响下,上述四类景观载体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特征与复合性的层积关系。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核心竞争力 财务风险控制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
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源于公司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但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却极少。国内学者从2000年以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进行阐述,通过对财务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竞争力文献研究得出,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于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的必然选择。研究过程中发现,构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没有提及风险管控机制,这对于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来说,就缺少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2005年以后,学者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逐渐增多,结合王艳辉(2005)、杨敏(2008)、孟从敏(2009)、李洪涛(2012)的观点,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对企业内外理财环境分析基础上,以实现财务战略为目标、获得竞争优势为动因,立足于企业基本财务能力建设,以财务人才培养、财务流程创新、财务风险控制为内核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价值性、异质性、排他性的财务竞争体系。
对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的要素,笔者认为除了包括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战略以外,还应包括财务创新和财务风险管控两个方面。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财务资源整合和财务执行能力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两翼,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服务的。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对以往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创新,对于企业有效整合财务资源、提高财务执行能力、增强财务创新能力、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基本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切入点,按照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及分配四个理财活动展开,强调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这种传统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只考虑到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而随着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企业越来越重视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站在更宏观的财务管理层面,基于价值创造、不可模仿性、排他性、异质性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来重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这是经济发展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
1.基于目标管理原则。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它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指导一切财务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目标管理原则,不能偏离财务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必须建立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合理分配责、权、利,在此基础上将财务战略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这样就可在保证每个层级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同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强化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原则。张倩(2008)将财务资源分为财务软资源和财务硬资源,包括:财务文化、财务规章、财务信息化水平及财务人力资本、电子装备、办公设施等,他认为财务资源是企业可以拥有、控制或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蔡旺清(2012)认为企业资源不仅包括内部资源还包括外部资源,并强调对企业内外财务资源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使之协调配置。如上页图所示,财务资源整合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并受到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特别是对外部资源的预测、加工及整理过程更要重视对风险的控制。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有效地培育企业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财务资源整合能力。
3.完善财务执行能力原则。杨敏(2008)认为财务执行能力包括领导的以身作则、责权利的分配及规章制度的遵守。笔者将财务协调治理能力、财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能力及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力也纳入到财务执行能力范畴之中。如上页图所示,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另一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通过财务核心竞争力间接影响财务执行能力。良好的财务执行能力体现财务决策正确性的同时,还必须为财务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数据,这种包含着风险控制与危机预警功能的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人员从长期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凝练出来的,具有不可模仿性、价值创造性、风险管控性特点,要求执行财务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经营的能力。
4.提高财务创新能力原则。财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影响、提升企业价值、增强财务人员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源动力。企业应从文化构建入手,打造财务文化价值观,通过创新文化意识促进财务流程再造,保证财务核算及时、准确前提下,尽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相互作用,因此财务创新能力不仅是整个财务流程每个环节的创新,还应包括财务风险控制方式、方法的创新,这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并实时增加新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三)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提升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1.财务资源整合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将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财务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管理控制三个方面归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1)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办法等。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更好地发挥财务的核算、监督职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企业进行财务资源整合,岗位设立意味着责权利的具体分配,必须保证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制约、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防止财务舞弊发生。(3)企业内部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现金等,应实行专项资产专人管理,并实行多岗位、多部门监督政策,保证资源整合的完整与安全,防止企业资源流失风险。
2.财务执行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执行环节包括全面预算控制、财务分析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三方面。(1)全面预算控制,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并根据实际完成与预算之间的偏差,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此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2)通过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揭示和披露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同时为预测未来年度的财务活动提供基础性财务数据。(3)财务预警系统构建,是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直接体现,将企业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管理纳入财务预警机制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财务创新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创新作为一种文化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创新意味着成本与效率、风险与效益,财务创新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某些相关者的利益损失,因此,要权衡风险与效益,以保证实现财务战略目标。例如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就会控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经营者及员工行为受到约束,但却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和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4.财务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和财务执行能力为基础、以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为保证、以财务创新能力为动力构建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最终是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就是一个风险识别、计量、防范、控制、预警的过程,企业应采用先进的财务战略计划、制定及实施方法,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财务战略实施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8):131-133。
2.蔡旺清,蔡旺.广州市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与法,2012,(03):73-74
3.李洪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浅析[J].财政监督,2012,(08):29-30.
4.邱德君,邱兆学.基于行为属性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70-71.
作者简介:
关键词:竞技能力系统;子系统;要素;特征;运行机制;散打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4-0080-05
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表现是其竞技能力各子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系统科学将之称为系统整体涌现性。涌现过程是系统功能实现过程,这一过程受系统结构影响外还会受到系统运行机制的影响,“所以在观察涌现现象时,应该致力于发现涌现现象的规则,关键是需要找到产生涌现现象的受限生成过程”[1]。
因此,需要运用整体观念、联系观念和演化发展观念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展开研究,既要研究其结构又要研究其特征和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并能够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1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
“元素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叫作系统的结构”[2]。通过对系统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各构成元素在系统中作用的定位;另外,系统结构对功能具有决定作用,了解结构可以在功能与元素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对系统功能的发展。训练是以挖掘、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目的,这一目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改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结构,所以只有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建立正确认识,才能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最适宜的训练内容以及最有效训练负荷量度。
魏香明研究认为,竞技能力结构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对目前有关竞技能力研究成果的研读可知,竞技能力五要素构成论目前被运动训练学界学者普遍认同,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几个子能力组成,这些子能力又由不同要素组成。运动项目很多,但是项目不同其竞技能力各子能力、要素的贡献度以及协同效率会不同。从系统观出发,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则是指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以及同一子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联系方式的总和。项目特殊性决定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不同项目之间区别的根源之所在。依项群训练理论可知,散打属于同场格斗对抗型项群,不管训练还是比赛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贡献度都有别于其他项目;另外,项目特异性要求使得体能、技能、战能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胡亦海等研究认为“竞技能力的主体结构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清晰的层次性特点[4]。在训练或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是各构成要素相互协同、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逐级整合的结果。通过以上分析,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构成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则是由体能储备、体能动员、技术储备、技术运用、战术储备、战术运用、智能储备和智能运用组成;第三层级则是由符合散打专项需要的要素组成,主要有身体各种能力、对身体各种能力的动员能力、拳法、腿法、摔法、单个技术、组合技术、主动进攻中运用、防守反击中运用、防守中运用、战术意识、战术理念、具体战术行动、“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控能力”[5]、心能储备在比赛中的应用能力、专项所需智能的发展水平、对专项阅读能力、对身体的控制能力等。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中同一层级内要素之间关联关系相对固定,只是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对手时要素之间的协同效率会有所不同;第三层级中的体能储备内容、技术储备内容、战术储备内容和心能储备内容等显著地反映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专项特征。
2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特征
2.1 整体性特征
整体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按照某种关系协同作用使系统实现功能的规模效应即实现了系统功能整体涌现。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特性、功能、状态和行为等方面。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等子能力组成,撇开任何一个子能力谈竞技能力系统都不科学也不成立;从竞技能力具体构成要素来说,有进攻与防守、进与退、上与下、左与右,既需要无氧耐力又离不开有氧能力;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任何行为都不是哪一个子能力或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不同子能力、要素共同参与下完成,所以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时各子能力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竞技能力以整体方式参与比赛过程,整体性成为其显著特征。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需要每个子能力的参与,缺少任何一个子能力竞技能力其他子能力之间就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竞技能力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就难以正常参与比赛。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整体性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发展的结构基础,通过专项训练运动员各子能力之间的时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子能力之间不管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协同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互补作用不断增强,比赛中运动员表现为技法规范、速度快、力量大、攻防转换速度快。
2.2 关联性特征
系统的关联性是指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以及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特性。关联性是系统整体性建立的纽带,是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基础,是系统功能实现的保证。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表现在系统构成要素和要素质的差异性上,它是系统关联性存在的条件;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要想成为真正的功能体,它所包含的子能力、要素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因此,关联性就成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一个特征。关联性使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能够运用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战术打法和适应不同的对手,它是存在差异的关联关系产生的运动员竞技能力功能放大。对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来说,这种关联关系建立得越多运动员适应不同对手的能力越强,竞技能力系统运行也越顺利、越高效。
2.3 动态性特征
系统功能实现是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协同,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逐级整合过程,系统功能实现是系统、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运动变化即行为的结果。系统相对于它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任何变化,或者说,系统可以从外部探知的一切变化,称为系统的行为 [6]25。系统功能实现是以要素的各种行为做基础,包括系统功能发展过程中外界对系统的影响而使系统发生的行为和系统功能实现的行为。行为是系统运行、演化发展的方式,是系统的动态性特征体现。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所获得的一种有效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能力,先天遗传为其发展提供可能,而后天训练才是竞技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训练过程是外界环境对竞技能力系统产生影响的过程,这样的影响使竞技能力系统产生学习、适应、演化和自组织等一系列行为,动态过程使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子能力、要素发展并不均衡,竞技能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非衡补偿行为,在战术行动中有局部行为与整体行为,在各子能力之间协同时有稳定行为与不稳定行为等。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是各子能力、要素之间在一定的规定性、协同效率基础上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这种规定性和协同效率会因比赛对手、场上情况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多变的规定性也必然造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动态性。因此,不管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过程还是竞技能力功能实现,无不体现动态性特征。
2.4 层级性特征
系统的层级性首先体现在结构上,即系统由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是由次级子系统或要素构成;其次是系统的发展和功能实现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整合的结果,运行过程体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因此,层级性在系统结构和运行过程中都有体现。
首先,由图1可知,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由若干层级组成,不同层级构成要素不同,如第一层级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构成,第二层级是第一层级的分化,由若干要素组成。其次,在发展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它们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不同层级的要素为作用对象。例如,在技术教学、训练中先单个后组合、先条件实战再实战的安排方式就是对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层级性特征的利用。最后,不同技术等级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不同,如刘满金[7]在研究中认为,国际健将级、健将级、一级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一级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的重要程度排序分别为“技术指标>素质指标>机能指标>形态指标>心智指标;素质指标>技术指标>机能指标>形态指标>心智指标;素质指标>技术指标>形态指标>机能指标>心智指标” ,它是由不同层级内构成要素之间协同效率和贡献度不同造成,是竞技能力系统层级性一个佐证。因此,层级性特征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和运行过程都有体现。
2.5 自组织性特征
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8],它分为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组织过程是系统的一个特殊演化过程,它能够使系统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为系统结构的有序程度增加和系统组织过程有序程度增加。
散打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竞技能力的发展主要途径是改善其结构。通过长期训练负荷的作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的有序程度明显增加,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说,神经系统所建立起的能够满足散打比赛的条件反射增加、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支配能力增强,这一结果是他组织和自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辩证法原理可知,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他组织是外因,自组织是内因,他组织需要通过自组织来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产生作用,自组织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构成要素之间通过自组织过程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竞技能力结构有序程度增加,实战中表现为运动员反应快、判断准确、选择的技法合理且熟练、动作协调有力且无多余动作、打法多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因此,自组织性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2.6 非均衡性特征
系统各子系统、构成要素在系统整个发展和运行过程中都呈现出非均衡性特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性表现为各构成要素的发展速度上;系统运行过程过程中非均衡性特征体现在各子系统和构成要素的贡献度和协同效率上。非均衡性为系统的演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研究证明,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以体能为例,符合专项需要的速度耐力、速度、爆发力等的发展速度和程度要高于其他素质。刘大庆等[9]在研究中也证明,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非均衡性特征使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可塑性增强,其中发展水平较低的素质非专项核心素质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给以补偿,即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另外,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参与程度和所起的作用也明显表现出非均衡性特征,叶伟[10]在其研究中证明,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为体能和技能,这也正是非均衡性特征的体现。
3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机制
3.1 适应是竞技能力系统演化和发展的根源
从生物学角度说,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合环境的过程[11],从目前研究成果可知,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也以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有效训练负荷为基础。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适应包括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以及竞技能力系统中各子能力、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
适应是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够根据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修改自己的行为规则,以便更好地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在符合散打专项特征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量度的作用下不断地学习、积累,使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子能力发生适应性变化,最终通过竞技能力系统结构的改善和协同关系的改变满足专项训练或比赛需要。长时间专项训练形成的适应变化使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增强,速度、速度耐力、爆发力和协调性提高;技术储备多,且个人特长突出;自信、意志力顽强、勇于拼搏,善于调控情绪以及距离感和空间定向能力增强;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协同程度提高。
3.2 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标识机制
复杂系统演变过程是系统构成要素按照某种特殊机制发生聚集行为的过程,系统科学把这种机制定义为标识,它是供系统与环境、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识别和选择时使用。“聚集不是简单的合并,也不是消灭个体的吞并,而是新的类型的、更高层次上的个体的实现;原来的个体不仅没有消失,而是在新的更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6]254;聚集行为通过标识的作用在使系统要素获得发展、功能得到实现同时又使复杂系统得到了简化。因此,标识是系统演化、发展和功能实现的机制。
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标识机制的作用。首先,在竞技能力发展过程中,标识是借助物质、信息、能量交流来提供联系的依据,其中尤以信息交流为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包括技能、体能、心理、战术和智能等子能力发展以及各子能力之间联系的建立,这一过程离不开信息、物质和能量的标识作用。标识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在于提供了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建立联系的信息、物质和能量基础,直接影响到竞技能力结构建立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对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来说特别重要。其次,训练或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也离不开标识的作用。运动员机体需要通过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加工和利用,通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内部神经活动使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产生有效的、最佳的协同,满足专项训练或比赛的需要。
3.3 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响应机制
在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响应与控制相对应,没有外界干预仅有系统内子系统之间协同时,响应表现为子系统之间的应答性反应。训练中运动员控制身体活动时同样也存在一个运动员、运动员机体对信号的响应过程,这种响应不只是机体对外界控制的响应,还有机体各组织、器官对训练负荷的响应。响应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不同子能力、要素之间在同一层级内按照某种规定性运行的基础,运行结果使竞技能力系统向预期方向发展。
发展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是一个他组织和自组织共同作用过程。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对运动员实施训练控制。为完成训练任务,运动员需要听从教练员的安排,对训练指令要积极响应,按照教练员的要求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训练中运动员按照教练员的指令进行练习是一种外在的响应,外在响应对竞技能力系统演化发展发生作用需要通过内部应答性反应来完成,也即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对机体行为的响应,结果使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之间联系的牢固程度和协同协同效率提高,实战中运动员根据对手进攻或防守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技法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响应机制作用的体现。
3.4 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积木机制
系统科学中的积木亦称构件(building blocks),它形象地利用了物理学中积木在搭建中的可重复使用和按照某种规定性进行组合的特征。积木机制要求在对系统进行考察时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积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上。系统层级性结构是积木机制作用的结构基础,积木机制只对同一层级内的要素发生作用。层级内积木机制的效应即要素或子系统间组合方式和组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系统整体功能涌现。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过程同样离不开积木机制的作用。任何一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其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的发展程度都不是均衡的,有的能力很强而有些能力偏弱,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整体水平不会因为偏弱能力的影响而降低,这就是在积木机制作用下同一层级内子能力、要素建立重新组合,形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非衡补偿效应,例如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不好但是可以通过高度发达的速度和爆发力来弥补。另外,不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其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是在比赛中却可以获得同样的比赛结果,这种情况发生也是积木机制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木机制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机制。
4 结论
4.1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呈现层级性,不同层级由不同要素构成,同一层
级内子能力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竞技能力运行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整合的过程。
4.2 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层级性、自组织性和非均衡性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4.3 适应是竞技能力系统功能演化、发展的根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包括标识机制、响应机制和积木机制,适应是它们产生作用的基础。
4.4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训练中在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量度选择上应以竞技能力系统的特征为依据,在训练内容安排顺序上应以能够改善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为目标,在实施训练控制时应以符合竞技能力系统运行机制为标准。
参考文献:
[1]约翰·霍兰.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陈禹,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91.
[2]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
[3]魏香明.台湾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暨专项训练手段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4]胡亦海,等.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层次要素特征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65.
[5]李玲.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构成因素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129.
[6]许国志,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7]刘满金.我国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与运动成绩的整体关联度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84.
[8]孙剑,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系统特征、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115.
[9]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体育科学,2000(1):44-46.
[10]叶伟.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11]约翰·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周晓牧,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9.
[12]周维方,等.系统科学视角下优秀散打运动员体能系统运行机制及训练控制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6):25-29.
关键词:运动竞赛;层次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96-03
A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ompetition Structur e
HU Yi-hai, GAO Ping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430079, Hubei Chi na)
Abstract: Taking field combative event group as a carrier, this paper uses the A 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ing of four-stage factors in c o mpetition structure, utilizes the 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 to test rel iability of appraisal body, and adopts the Cronbach Coefficient to test the inte rior consistency of competition structure's four-stage factors. The results ind i cate that: the interior competition hierarchy structure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 y is reliable, the interior structure of hierarchy factors is consistent, and th 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on hierarchy structure are explicit.
Key words: sport competition; hierarch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运动竞赛层次结构是指运动竞赛各个要素部分及其构造。运动竞赛层次结构特征是构成运动 竞赛各个要素特征与构造特征的集中体现。对运动竞赛层次结构特征展开研究,不仅可以全 面认识运动竞赛的内部构造,同时更能理清运动竞赛的层次要素,以便提供科学训练和竞赛 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工程学理论与方法,以复杂运动形态的同场对抗项群为研究载体,以运动竞赛结构 层次要素为研究对象,以揭示运动竞赛结构的基本特征为研究目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 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竞赛的结构框架 运动竞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竞赛策划、赛前训练、竞赛表现、竞赛控制、竞赛保障 、竞赛评价等是构成运动竞赛的基本环节。[1,2]按照竞赛准备过程、实施过程的 基本程序及其构成要素,运动竞赛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竞赛策划的构成要素是:状态诊断、环境分析和参赛计划。其中,状态诊断是科学确 定参赛 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分析是趋避外因干预的必要条件;参赛计划是赛前训练工作的思想方 略。
赛前训练的构成要素是:计划实施和状态调适。其中,计划实施包括赛前训练思想和训练任 务的具体落实,是竞赛策划在赛前训练阶段中的具体体现;状态调适则是赛前训练阶段的主 要任务。
竞赛表现的构成要素是:运动员的竞技发挥和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其中,运动员的竞技发挥 主要反映在体能分配、技术运用、战术应变、心理自控等方面;教练员临场指挥主要反映在 人员调配、战术调整和心理调控等方面。
竞赛控制的构成要素是:竞赛规程包括竞赛方法、竞赛规则、名次评定。竞赛方法是指淘汰 赛、循环赛和积分赛方法;竞赛规则是具体竞技的规定;名次评定由测量、评分、命中、制 胜、得分类几种方式构成。
科医保障的构成要素是:指标监控、比赛分析、膳食营养、伤病处理等要素。其中,指标监 控、比赛分析是提出科学建议的主要环节;膳食营养、伤病处理是确保运动员体能及时恢复 和防伤治伤,保持竞赛实力的关键要素。
后勤保障的构成要素是:参赛保障和赛场保障。其中,参赛保障是指饮食安全、营养药品、 交通住宿、服装器材和车辆通讯等;赛场保障工作主要是指比赛器材、休息用品、营养食 品等供给和保存。
竞赛评价是探寻竞赛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竞赛评价不仅可以获得竞赛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失 败教训,同时可以针对竞赛成绩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总结。
2.2 运动竞赛的结构层次 本文根据运动竞赛的框架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内容体系,对其进行逐级层次细分,提出层次 分明的运动竞赛层次结构。如表1右侧《运动竞赛结构层次要素》一栏所示。
由表1可见,运动竞赛结构至少是有四级层次要素构成。运动竞赛结构的四级要素不仅全面 体现了运动竞赛结构的要素体系,同时反映了运动竞赛结构各个层次的基本特征。其中,运 动竞赛第四级的层次要素是构成运动竞赛结构的微观要素。
本文以同场对抗性项群为载体,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Expert Assessment Method)AHP层 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分别确定运动竞赛结构四级要素的重要程度和相 对权重;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对权重评价主体信度 进行检验;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系数对运动竞赛结构的四级要素进行内部一致性的数理 检验,旨在检验表1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的合理程度。[3~5]整个数理分析过程如下 所述:
2.2.1 四级层次要素相对杈重的计算方法 本文以运动竞赛三级要素中《临场指挥》的四级层次要素为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Analy tic Hierarchy Process)确定竞赛结构四级要素的相对权重并说明相对权重的由来。
经过矩阵变换,得出运动竞赛三级要素中《临场指挥》的四级层次各个要素的相对权重。
2.2.2 四级层次要素相对杈重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来检验相对权重的可靠程 度。肯德尔和谐系数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 信度指标。
本文以运动竞赛三级要素中《竞技发挥》的四级层次要素为例,说明主体信度的计算方法。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选取6位专家作为评价主体代表。即评价主体N为6,评价对象K为5,并将 表4中∑Ri与∑Ri2值代入公式(1)和(2),通过计算可得:
W=1954-9025112×62(53-5)=0.93(1)
S=1954-9025=334.0(2)
W的显著性检验:当K≤20且 N≤7时,属小样本,本项计算中K=6,N=5,为小样本,查肯德 尔和谐系数表,得S0.05=136.1,S0.01 =176.1,而计算检验统计
2.2.3 运动竞赛四级层次要素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评价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同质性信度(homogeneity reliability),表示指标体系所有 指标间的一致性程度。指标体系间如果有较高正相关性,则这个指标体系就具有较好的内部 一致性,称为是同质的,否则反之。
本文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系数计算方法,全面检验运动竞赛整个四级层次要素(指标) 的内部一致性。运动竞赛结构体系的第四级层次要素总共包含62个指标。统计过程中,同差。
根据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检验要求,本文整个运动竞赛四级要素指标体系的克伦巴赫 (Cronbach)系数a=0.872,说明:整个运动竞赛四级要素指标体系内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证明: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的构建具有合理性。数理分析结果列入表1左侧《数理分析检验结 果》一栏。
2.3 运动竞赛结构的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是指运动竞赛各个要素部分及其构造。特征是事物特点的表征或标志。运动竞 赛结构特征是指构成运动竞赛框架结构特点、结构层次特点以及结构要素特点的集中表征。2.3.1 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的建立,为研究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特征提供了分析平台。运动竞赛的完整 结构是由竞赛准备和竞赛过程两个部分组成。竞赛准备是运动竞赛框架结构的基础,竞赛过 程是运动竞赛框架结构的主体。充分的竞赛准备是竞赛过程实施的必备条件,理想的竞赛过 程是竞赛准备充分的集中反映。构成竞赛准备和竞赛过程的竞赛策划、赛前训练、竞赛表现 、竞赛控制、竞赛保障环节不仅直观反映了运动竞赛主要的工作环节,同时明确指出了运动 竞赛的主要参赛内容。由此可见,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特征鲜明地表现出系统的框架性、高度 的仿真性、结构的稳定性特点。
2.3.2 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的划分,为研究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提供了分析依据。运动竞赛的层次 结构是由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层次组成。根据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过程所构建的运动竞赛 四级层次及其要素,不仅反映了运动竞赛结构的内部构造,同时也提供了研究运动竞赛特征 的平台。纵观整个结构层次,各级层次的要素之间依次隶属、逐步深入;同级层次的要素之 间彼此相关、权重各异。整个运动竞赛结构体现内部清晰的四级层次体系。各个层次内部有 序链接,环环相扣。由此可见,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突出地体现出严密的层次性、程序的 逻辑性、高度的关联性特点。
2.3.3 运动竞赛结构要素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要素的提出,为研究运动竞赛结构要素特征提供了分析要点。运动竞赛的结构 要素是由竞赛结构层次中的第四级层次要素组成。总共包含62个要素项目。显然,运动竞赛 结构要素十分复杂繁多。结构要素组成了运动竞赛结构,形成了运动竞赛结构层次,反映了 运动竞赛结构内容。结构展现整体,层次体现系统,要素表现内容。因此,完整的运动竞赛 结构框架,是需要结构要素的系统构建和链接;系统的运动竞赛结构层次,是需要结构要素 的构架和充实。由此可见,运动竞赛的结构要素特征清晰地展现出层次的多重性、功能的多 元性、内容的多样性特点。
3 结 论
1) 以同场对抗项群为载体,对运动竞赛结构体系四级层次要素进行专家评价,运用德尔菲 法确定其重要程度,结合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值,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 ficient of concordance)对权重值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评价主体信度较高。采用克伦 巴赫系数(Cronbach)检验运动竞赛结构体系四级层次要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表明:其 内部一致性良好。由此证明本文所建立的运动竞赛结构框架与结构层次合理、可靠、客观。2) 运动竞赛结构特征综合表现于运动竞赛的结构框架特征、结构层次特征以及结构要素特 征。研究认为:运动竞赛结构框架鲜明地表现出系统的框架性、高度的仿真性、结构的稳定 性特征;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突出地体现出严密的层次性、程序的逻辑性、高度的关联性 特征;运动竞赛的结构要素特征清晰地展现出层次的多重性、功能的多元性、内容的多样性 特征。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2-454.
[2]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凭慧.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方法综述[J].科研管理.1999,20(3):18-24.
[4]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2-33.
[5]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62.
[6] 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8-29.
[7] 汪玮琳.运动竞赛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 刘建和.关于运动竞赛的系统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4):12-17.
[9] 王蒲.科学构建运动竞赛学科的思考――兼论体育科学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 院学报,2006,18(3).
[10] 颜天明.论运动竞赛的功能与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4(4):27-29.
[11] 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12] 李少丹.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竞技运动 学校体育 竞技运动教材化
一,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概念
“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指大纲规定的学习,它的内容反映为广泛性、科学性和系统结构性。但是,正因为实际教学受授课时数的限制,同时受学生发展水平与兴趣爱好的制约,因此,”教学内容”仅是提供教师选择的范围,并非要求全部实施。”“教材是从教学内容中选择,作为具体上课的内容,是典型性、具体性的教学内容。”体育手段“是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方法”。教材化是指“在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关系后得以实施的,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考虑具体的学习结构,即改变单纯照搬大纲内容或单纯以技术结构作为学习结构,是一个把教学内容一步步地适应学生实际的过程。”
二,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主要过程的理解
体育教学且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首先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素材。然后对那些竞技性较强、不符合学生特点、不符合学校实际条件、不适应教学需要的竞技运动项且,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改造。其中加工改造是竞技运动”类化”、“嬗变”为体育教材和手段的关键,是竞技运动“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基本途径,是竞技运动的文化性与体育教材、手段的健身性有机结合的最佳方法。我们可以从运动的方向、形式、路线、距离、顺序、节奏、难度、负荷、场地、器材、规则要求、参加人数等诸多方面,对竞技项目进行改造、加工、延伸和拓展,进行合理的排序、组合和创编,使其成为确有价值的体育教材和体育手段。最后将已加工改造好的竞技运动素材进行整理和编排,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学校实际条件、适应教学需要且趣味性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三,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原则
竞技运动教材化改造不是随意进行的,必需有明确的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毛振明[1999)提出,在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过程中。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一是向动作教育方向教材化;二是向游戏方向教材化:三是向理性方向教材化:四是向文化方向教材化:五是向生活、实用方向教材化;六是向简化方向教材化;七是向变形方向教材化:八是向运动处方方向教材化等。季浏等(2003)认为,在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中要遵循主体性、主动性、实效性、可接受性、全面性、选择性、教育性、趣味性以及安全性等。综合专家的意见,本文认为,在竞技运动教材化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健身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生活化原则。
四,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法
1改造法。改造法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对象、环境和条件,对原有运动项且的某个或几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化、修改、加工的方法。
1,1改造的方式。在运用改造法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开发时,具体的方式是很多的,每一种方式运用的条件和效果都有所不同。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式:简化、降低,增加难度、转换,移植、变形。限制、调整、修改等。
1,2改造的方法。竞技运动项目的构成要素有很多,由于视角不一样,分类的方式也不一样。本文认为每一顼竞技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的比赛规则、练习方法,同时都要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影响,所以竞技运动项目主要是由比赛规则要素、练习方法要素、环境要素、人与人及人与环境关系要素等构成的,改造实际上就是对这些要素的不断变化、加工和修改。例如:对比赛规则要素的改造。可以从比赛方法上改造,如将迎面接力跑改为后退接力跑;将篮球比赛中五人赛改成三人赛。可以从得分方法上改造。如将定向比赛搞成积分赛等。可以从获胜方法上改造,如将标枪以投远为获胜改为以投准为获胜等。可以从比赛时间上改造,如将篮球比赛时间由15分钟一节改成10分钟等。可以从违例、犯规与处罚……上改造,如将跳远改成无板教学等。
2,拓展
2,1拓展的定义。拓展是指对原有竞技运动项目在形式、具体内容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扩展、补充,使竞技运动项目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完整。在功能上更加全面的方法。例如健美操,除了体育教材上的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定扩充,如增加有关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历史、健美操运动史上相关趣闻、让学生上网收集一些健美操运动的相关资料等。
2,2拓展的方式。拓展的方式主要有内容上的拓展、形式上的拓展和功能上的拓展三种。
内容上的拓展主要是围绕其中一个资源点或一项身体练习资源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例如“饮食与健康”的课题,就可以补充诸如”饮食与运动”、“饮食与疾病”、“饮食与减肥”等方面的材料。形式上的拓展是扩展课程内容呈现的形式,如对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对所选择的竞技运动内容,可以补充以录象、挂图、光盘、照片、模型等其它形式的内容。
功能上的拓展主要是尽可能挖掘体育课程内容多方面的功能。例如一些跑跳练习主要功能是发展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但了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可以其向将提高社会适应能为等方面扩展等。
2,3拓展的方法。拓展是渗透于改造当中的,是对改造法的延伸。进行拓展时要分析需要拓展的具体内容,寻找拓展的空间,即考虑从哪些方面进行拓展,是进行内容结构拓展,还是呈现方式或主要功能的拓展等。例如,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排球内容,我们可以对其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排球明星国际重大赛事介绍,如何当排球裁判,如何当排球教练,如何进行排球训练……改造法和拓展法是相互依存的方法,共同发挥作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五、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复杂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113-05
在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中,竞技能力问题一直是运动训练的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以形成更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竞技能力是竞技状态形成、发展的基础,没有竞技能力作保障,不可能有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李少丹教授研究发现竞技状态不断涌现出非线性、不确定性、无序、多样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等复杂性。然而,竞技状态是竞技能力的功能表现形式,竞技状态的不同是由于竞技能力功能的表现形式的不同。竞技状态的复杂性就是竞技能力功能表现形式的复杂性。但竞技能力功能与竞技能力的结构密切相关。功能与结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结构是事物的内在构造,是横向的,相对静止的方面;功能是系统的外在行为,是纵向的,动态的方面。结构作为内在根据决定着事物的行为,在要素既定的条件下,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既然结构决定功能,那么竞技能力的功能复杂性即竞技状态复杂性就是由竞技能力结构复杂性决定的。本文试从复杂性系统结构的复杂性理论出发拟对竞技能力系统的结构特征进行剖析,诠释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具有的复杂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竟技能力性态复杂性和更好理解竞技状态的复杂性做准备。
1 系统结构和结构的复杂性理论
无结构的系统和无系统的结构都是不存在的。结构问题是系统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近代科学中议论较多的问题。各种对系统结构的研究都从各个不同方面揭示了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有的从系统的目的性,有的从系统要素关联性,也有的从系统的整体角度。可见,结构是主要指事物(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的方式,归纳起来它总是离不开三个基本问题:1)系统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2)这些元素关联有哪些?3)元素和它们间的关联对系统整体性有什么影响?因此,想要理解系统的结构就要从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出发,深刻了解系统元素种类、理清元素之间的关联和关联的关联即整体性关联。
复杂性科学是一门研究系统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学科。许多研究复杂系统的学者都非常关注系统结构的复杂性特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是复杂性系统具有重要特征之一。吴丹教授研究指出,结构复杂性指系统内部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排列组合的复杂性。结构复杂性可分为分形结构复杂性和非稳定结构复杂性。结构的复杂性既包括组分的复杂性、构成复杂性,又可包括层级的复杂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从各种关于系统的结构和结构复杂性研究可知,要考察一个系统的结构和系统的结构的复杂性至少应从四个方面关注:1)系统元素和要素的多元性;2)系统内部层次的多重性;3)系统要素间关联的非线性;4)系统整体构型的多样性。
2 竞技能力和竞技能力系统语义界说
2.1竞技能力语义界说1984年,田麦久博士在《试论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之分析》一文中首次系统而完善地阐明了竞技能力的含义及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即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1986年,“竞技能力”一词明确写入是由过家兴教授等人编著的《运动训练学教材》。所谓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这一概念的使用标志着“竞技能力”的概念得到了认可,并开始为广大体育界人士接受和采用。1990年,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指出,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2000年,由田麦久博士主编的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更加明确地阐述了竞技能力的含义,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张洪潭(2004)认为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及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训练而积聚的参赛夺标的主观条件。杜海波等(2007)在分析前人关于竞技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把竞技能力重新界定为“运动员在先天因素基础及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训练而积聚的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各主观因素及其相互联系的有机体”。综合以上研究主要从解释学角度认识竞技能力的意指对象,明晰界定了竞技能力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必需能力,并首先提出竞技能力各个要素的基本观点,但仅止于此,并未明细揭示其结构和组合的规律特性。
2.2竞技能力系统语义界说世界物质皆系统,无系统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竞技能力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相关理论向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渗入,学者们从系统的观念对竞技能力系统进行了探讨。从更为宽泛的论域尝试对竞技能力展开解析。主要代表有代中善的模糊性大系统观,即“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个体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运动场上体现的综合素养”。钟秉枢、韩丹的主客体二重性系统观,钟秉枢认为,竞技实力是指与夺取比赛胜利直接相关的客观力量(主要由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身体素质、形态、机能水平,以及心理、智力水平来体现)、主观力量(主要由运动员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来体现)而形成的综合力量。按存在状态可分为现实实力、可能实力和潜力(潜在实力)韩丹认为,运动竞技能力是指参赛者争夺运动项目竞赛目标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的总和。郑念军、宋会君的客体单一小系统观,即“竞技能力是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等组成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实现竞技状态转移而表现出一定训练和参赛能力的有机体”。宋会君界定,竞技能力系统是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身体形态、技能、素质、技术、战术、智力水平等要素构成的,为实现竞技能力状态转移而表现出具有一定训练水平和参赛能力的有机整体。
以上的研究已经具有系统的理念,但具体从系统角度定义还不完全。关于系统的定义很多,著名系统学家A.拉波波特认为,系统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的分析的定义;二是直觉的整体的定义。麦萨维奇把系统定义为:“关系的集合”,这是一种数学定义;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给系统的定义:“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复合体,即相互联系的诸元素的复合体”;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是:“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为系统。”《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系统定义
是:“按一定的秩序或因果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着的一组事物所构成的体系”。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比较并根据具有系统本身的特征出发,即:系统应具有组分的多元性;组合方式的特定性;系统在环境中表示的特殊性;系统变化的不可逆性;整体的价值性与目的性。把系统定义为“系统是由多个部分、按特定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演化发展的整体,它在与其他事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体现自己的属性、功能和价值。根据系统定义,竞技能力系统定义为由身体形态、技能、素质、技术、战术、智力水平等多个要素按特定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演化发展的整体,并在训练和参赛中体现竞技需要的属性、功能和价值。
3 竞技能力系统结构的复杂性
从系统结构和结构的复杂性理论与竞技能力和竞技能力系统语义来看,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就是竞技能力系统整体构架,是身体形态、技能、素质、技术、战术、智力水平等要素特殊关联。要考察竞技能力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必须从竞技能力系统要素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系统内部层次的多重性;竞技能力系统要素间关联的非线性和竞技能力系统构型的多样性等四个方面。
3.1竞技能力系统要素的多元性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实体和单元。单个元素是不能称为系统的,只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元素才能构成一个系统,实际上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包含多个元素。竞技能力系统也包括多个元素。对竞技能力系统元素和要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研究,1986年,过家兴等人编写的《运动训练学》指出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是“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四要素说。同时按竞技能力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先天性竞技能力和后天性竞技能力,后来也有人称之为遗传性竞技能力和训练性竞技能力。1988年,周西宽在《体育学》提出了竞技能力构成的“七要素说”,即机能、形态、素质、战术、技术、心理能力和智能。1990年,徐本力在《运动训练学》中提出竞技能力的构成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智能、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风能力”六个要素,这一界说将思想作风纳入到竞技能力系统,战术从技能中脱离出来,成为与技能并列的战术能力。1995年,田麦久博士提出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三要素说”,并且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表现及决定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基础条件,清晰勾画出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的系统框架。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作了更为详细的分层,将各要素的下级指标更加细化、具体化。2000年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中指出竞技能力构成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五要素,至今五要素说依然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很多专项竞技能力研究中均引用了“五要素说”。代中善在其硕士论文中在定性基础上做出了定量描述,揭示出竞技能力内涵特征为健康体能、竞技体能、动作能力、技术能力、技巧能力、表现能力、对抗能力、应变能力、协同能力、控制能力、承受能力等11个要素。
国外训练学专家关于竞技能力系统要素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前民主德国运动训练学专家哈雷博士等在《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一书中指出:“竞技能力有赖于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技术和战术的熟练性、智力以及知识和经验”;联邦德国运动训练学专家葛欧瑟博士提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现实状态包括素质、技术、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综上所述,无论早期还是后期的国内外训练学专家,关于竞技能力要素分类比较模糊、组分混杂多元,从3要素至11要素不等。这些研究都体现了竞技能力系统组成要素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包含多个元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看,复杂事物包含的元素也有不同。竞技能力要素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无论3要素至11要素)是从竞技能力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析和观察的。要理清竞技能力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就应当分清层次、分清角度,理清哪些是基本要素,哪些是关键要素。而有时系统的要素的地位往往依据问题的性质不同而异,要素与要素相互转化。因此竞技能力系统要素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是竞技能力系统本身要素的所具有的复杂性决定的。
3.2竞技能力系统层次的多重性系统的要素具有以下特点,可分为不同的层次;越复杂的系统,其组成单元划分的层次越多,分层性是复杂系统的重要特性。H.A.西蒙曾提出分层复杂性的概念。所谓分层复杂性就是指系统的层次结构复杂,复杂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又有它们的子系统,如此一层一层地组成复杂系统,形成层次结构。竞技能力系统的结构也具有复杂的分层性,而且具有层次结构的多重性特点。郑念军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发现竞技能力系统要素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和等级层次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认识。从最高层次讲,可认为是由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组成;从第二个层次讲,是由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组成;从第三个层次讲,可认为是由身高、体重、胸围等诸多要素组成;依据不同层次,我们可以将竞技能力组成要素向下进一步细分下去。程勇民在研究中发现,竞技能力结构子成分间的关系不明确,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群分类标准不完善,进而提出了竞技能力的三层次结构,即竞技能力是由竞技实力和发挥能力构成,竞技实力包括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发挥能力包括认识能力、调节能力和意志力。代中善揭示出竞技能力内涵特征为11个要素,并构建了竞技能力系统结构,该结构将三个层次、三个形态、十一个要素有机地组合成一体。然而竞技能力系统分层远不止三层,如根据竞技能力系统五要素,竞技能力系统可分五个层次,从而形成竞技能力系统的金字塔层次结构的如(图1)。最底层是身体形态层;第二层是身体机能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第三层是技能层;第四层是战术层;最上一层是心理层。而各个层次又可以分成各自的子层次如身体机能层可分为力量层一速度层一耐力层一柔韧一层灵敏层,各自的子层次又可以再分下去如力量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反应力量。各自的子层次也可以再分下去如Ehlenz力量耐力可分为最大力量耐力(>75%)、次大力量耐力(50%~75%)和有氧力量耐力(30%~50%)。因而可见竞技能力系统层次是逐次分层的,是一层套着一层、层层镶嵌,具有多重性。分层性是复杂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一个复杂系都具有分层性,越复杂的系统它的层次结构越具有多重性。层次的增加一方面使系统结构日趋复杂,但每一层次的划分又会使系统在属上得到一次简化,从而提高效率,趋向优化。效率和发展是导致系统出现层次与层次多重性的根本原因。竞技能力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从复杂性来看,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分层性与分层的多重性正是竞技能力系统复杂性的体现,也系统功能优化、提高效率和发展的需要。
3.3竞技能力系统元素间关联的非线性系统结构不仅要研究系统由哪些元素所构成,而且要研究它是怎样构成的。
系统构成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元素间的关系;二是元素与整体的关系。系统的元素之间可以有各式各样的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对系统整体发生影响,把其中直接关系整体属性的那一部分称为元素间关联。关联是系统结构的基础,系统的整体构架就是由各种关联按特定的方式组成的。关联通常从它的数量、性质、强度三方面来研究。一般地讲,只有一定数量的同类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是无意义的、无效的,拉兹洛(E.Laszlo)把这种局域化的加和性复合体称为“堆”,即非系统;只有异质性间的关联才可能产生新的特性,因而只有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才可能产生非加和性或非线性。因此,一个事物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并不在于其构成要素的多少,而在于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如果是线性相互作用,那么不论其构成要素的数量多么庞大,其行为也是简单的;如果构成要素之间是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具有的非独立的相干性,使得要素之间彼此影响,相互耦合,出现协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输入的微细差异可能很快成为输出的巨大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因此,在非线性系统中,只要有三个以上要素,其行为就会相当复杂,系统的长期行为就难以预测。这说明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存在的确使非线性系统复杂难解,但这也是线性系统不可媲美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作为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竞技能力系统元素多,元素间关联数量多,最重要的是关联的性质具有非线性相干特征。如运动员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以及适合于某专项的各种形态、机能的发展具有非线性。儿少时期的形态、机能、生长发育的敏感期从骨骼、肌肉和形态特征上看,先后顺序为:先远端后近端,先四肢后躯干,先下肢后上肢,亦即由足一小腿一下肢一手一上肢一躯干。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素质发展具有非线性,不同素质在发展速度不同,有时增长很快,又是增长缓慢;既有阶段性的突增,又有较长时间连续的增长趋势。在运动训练理论中,我们把某种素质发展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运动员技能学习也具有非线性特征,运动技能的形成的分为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从整个运动技能形成过程来看就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其中从练习曲线来看技能的形成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和高原现象。同时运动技能之间还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的非线性作用。运动战术更是变化多多,不同项目战术不同,同一种项目不同阶段战术不同,同一阶段不同情况战术不同。同一情况战术也可以不同等等。总之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战术具有非常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同样运动员的心理也具有非线性,如Yeres&Dodson的到u型理论;Hardy&Fazey的突变模型和汉宁的最佳功能区理论等都表明运动员的心理与竞技能力的发挥具有非线性特征。非线性是竞技能力元素间关联的本质属性,线性关系则是非线性关系的特例。竞技能力元素间关联的非线性决定了竞技能力的复杂性,使得竞技能力结构具有多样性、可变性和特异性。同时使得竞技能力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和对竞技状态的不可预测性,也使得竞技能力具有层层涌现性特点。因此竞技能力的一切复杂性即不稳性、随机性、多样性、特异性、不确定性都与竞技能力系统元素间关联的非线性有关。竞技能力系统元素问关联的非线性是竞技能力复杂性根源。
3.4竞技能力系统构型的多样性系统构型的研究是主要研究元素与整体的关系,研究关联之上还有关联的关联,以及更高层次的整体关联,整体关联也就是系统整体布局、秩序、构形与构架。对竞技能力系统构型研究,国内外许多训练学学者通过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对竞技能力的构型进行剖析,对竞技能力组成要素之间、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不同侧面的研究。提出了各种独立或者互为补充的竞技能力系统结构模型。1985年,日本训练学专家根本勇首次将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引入运动训练领域。“木桶模型”认为:盛水的木桶由若干木片围成,而运动员的总体竞技水平用桶中所盛的水平面的高度来表示,不同的子能力,即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的发展状况用各木片的长度来表示。各种子能力的程度有所差异,故木片的长度也不尽相同。用这些木片组成一个圆水桶,水桶中水平面的高低代表了竞技能力的动态发展水平,而竞技能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片所决定,相反,是由最短的木片所决定。2000年,李凯从运动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角度,尝试性地提出了“合金理论”,即人的运动能力的构成,不仅仅是其各项运动素质的简单叠加,而是类似于合金的构成,其总体性能由其各组成单质的特性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共同形成。在不同类型的竞技运动中,五大运动素质对于形成综合运动能力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并且在各运动素质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运动员的综合运动能力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可控因素,如人的智力水平、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力求减少、降低这些不可控因素的不可控性,使之转化为可控性因素。2002年,吴耀宇以运动生理学中的快、慢肌纤维的分类机制为其理论依据,借鉴“合金理论”中关于金属单质构成合金时的启示,以教练员在运动实践过程中对素质训练的“试误”经验积累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了解释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结构时,素质问互相“复合”,形成“单元”复合结构的理论。“复合”结构分二个层次,一是素质间复合,二是素质与技术、智力、心理等素质的“复合”。2006年,张建华借鉴复合系统及其协调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复合系统理论以及竞技能力的协调模型的设想,即在竞技能力结构中,5个子系统Si(i=1,2,3,4,5或i=体,技,战,智,心)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其原有发展水平、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及外部的影响。2007年,田麦久博士在体育科学发表的《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利用“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的分野与互补,建构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的“双子模型”,“双子模型”形象地展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多向的视角去解读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从而为我们准确地把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科学地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合理地选择运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恰当地确定不同竞技能力训练安排的比例,准确地制定和实施参赛战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010年,李岩以系统理论和混沌理论为理论依据建立的“皮球”理论模型,表现出竞技能力系统的整体性、直观性、动态性和混沌性的特点。然而本人认为李岩的“皮球”理论模型主要缺点缺乏要素之间与层次性关联性。本文中竞技能力系统的金字塔结构模型如(图1)却较为充分体现了竞技能力子系统间的要素之间与层次性关联性,能较好理解竞技能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并在运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但也缺乏整体性与动态性等。总之,从以上竞技能力系统构型研究发现,竞技能力系统构型具有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完全反应竞技能力系统所有特点。
复杂的系统构型具有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构型的元素动态性、元素之间关联的非线性等。模型只是对构型某些特征的模拟。人们之所以用模型来模仿原系统,是因为各种系统有一定具有相似性、同型性。模型是对现实系统有关结构信息和行为的某种形式的描述。它是对真实对象关系中那些有用的和令人感兴趣的特性抽象化与简化。因而具有客观性,是客观对象的反映,但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个侧面,因而也具有相对性。同时,模型也具有主观性,是主观选取的。不同的人由于研究的目标不同,就会对某些方面做出不同的简化。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模型也在发展,因而模型也具有渐进性。同时模型具有以上的属性,因而同一事物的模型可能是多样的。因而,无论什么模型也只能反映竞技能力系统的复杂性的某个方面。加之复杂的系统构型本身具有复杂性。决定了竞技能力系统模型的多样性。但也同时体现了竞技能力系统构型的多样性。
【关键词】全运会,备战管理,管理体系,管理要素,系统分析
1问题的提出
全运会是展示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舞台和衡量各省竞技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尺。全运会备战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实现组织特定战略目标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全运会的备战工作涉及国家和省(市)体育局政策、运动队日常管理、训练、竞赛、科研、医务、信息情报、后勤、宣传、外联、思想政治教育和反兴奋剂等方方面面,属于复杂巨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若干要素,任一环节都可能对最后的比赛结果产生影响。
备战组织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河南省十二届全运会目标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和完成的程度。要完成全运备战的各项既定战略和参赛目标,必须要提高备战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全运备战组织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要实现整个全运备战系统的整体优化,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相加之和的效果。全运备战组织管理不仅涉及到整个全运备战周期的战略规划,而且还涵盖了会对运动训练质量和参赛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和合理配置。组织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参赛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各项备战任务的完成。实现对备战过程的科学组织与有效管理是实现备战工作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从管理层级、管理要素和管理系统等角度,对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为进一步明确备战分工和工作重点,加强备战管理和指挥,提高备战组织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2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管理结构
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运作有效的备战组织管理系统是确保备战工作顺利、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管理体系分为四个层面: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和操作层(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我省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管理机构属于直线职能制结构,这种组织形式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具有职能分工专业化的长处。从纵向的直线管理角度看,分为决策、指挥、执行和操作四个管理层次,每个管理层级又有着不同的职权〔1〕,具体如下。
图1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管理体系
3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管理系统分析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建立一个组织结构首先应该考虑这个组织结构必须达到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明白该结构承担的任务和压力,以及该结构应该取得的绩效〔2〕。全运会备战组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整个系统又包含很多子系统和要素,要求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分工协作、有机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达到“1+1>2”的效果,最终才能实现全运会备战工作目标。
3.1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系统的构成要素
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的要素构成的。根据十二运会备战系统的基本涵义,结合组织系统的一般构成,将十二运会备战系统的构成要素分为目标要素、人员要素、资源要素、流程要素、制度要素、结构要素和文化要素。系统的构成要素必须相互间发生关系并产生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
3.1.1目标要素
任何组织都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而存在的。河南省备战十二运会的目标就是实现“金牌、奖牌、总分位次明显前移”, 做到“干干净净参赛,正正派派取胜”,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3.1.2人员要素
人是备战管理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所有备战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十二运会备战系统包括管理人员、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等众多群体,实现人力资源整合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制约我省备战工作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十分匮乏。
3.1.3资源要素
资源是备战系统发展所需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备战系统的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类。物质资源包括场地、设施、器材、运动装备、资金等以“物”的状态存在的资源。物质资源是开展各项备战活动的基本保障。非物质资源包括创新能力、科技水平、人才、信息、声誉、关系网络等。在世界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条件下,非物质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就物质资源而言,我省虽然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与中西部相比,我们的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处于中西部地区先进行列。
3.1.4流程要素
流程是指为达到某一共同目的而需要多人协同、以顺序或平行工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的活动。系统本质上就是一种“过程的复合体”〔3〕。备战系统是各种流程的集合体。就备战管理流程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就训练实施流程而言,可以分为计划制定、实施、控制、评价等。流程本身及其执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外部环境和内部流程本身的需求及执行中意外情况的发生,都会出现流程变更。
流程要素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组织分工、管理层级和管理程序化的执行情况,又受制于备战工作时间阶段和节点的衔接情况。就当前的备战工作而言,我们既要做好管理分工和程序化管理,又要重点抓好重要事项和工作的时间节点管理,也是就要提高时间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3.1.5制度要素
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4〕。管理制度是组织中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省备战工作制度要素主要包括专门性的管理制度和日常办公工作制度。
(1)专门的管理制度
我省在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专门性的备战管理制度。专门性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于形成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至关重要,是各项备战工作有序进行的制度保证。目前,我省备战十二运会主要专门性的管理制度有:《河南省体育局备战两运工作组织办法(试行)》、《河南省体育局全运会周期训练竞赛目标任务考评办法(试行)》、《河南省竞技体育项目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河南省体育局运动队赛后总结基本规范》、《河南省体育局备战两运信息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省体育局集训运动员管理办法》、《河南省体育局集训待调运动员管理办法》,以及正在研制的《河南省体育局参加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特殊奖励办法》等。
(2)经常性的办公制度
图2河南省体育局备战领导小组主要日常工作制度
(资料来源:河南省体育局备战两运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为实现各项备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各级备战机构都建立了经常性的工作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工作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纳入到制度化、程序化发展轨道,体现了工作的组织管理成熟度在不断增强。
图3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办公室主要日常工作制度
(资料来源:河南省体育局备战两运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图4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要日常备战工作制度
图5各运动队主要日常工作制度
3.1.6结构要素
结构是组织中各组织部门与管理层次的划分以及它们的联结方式。十二运会备战系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其生态复杂性使得全运会备战系统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异常复杂。战略决定系统的组织结构,反过来,组织结构对系统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有着重大影响。
整体而言,我省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制结构。局部而言,又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具体组织形式。如备战办和各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具有明显的临时性任务型组织特征。这种组织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主要特征,就是它是基于解决和完成某项或某几项临时性的特定任务而组建的,任务完成后,组织就解散。任务型组织成员来源于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组织的整合机制和整合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简单而言,任务型组织具有扁平弹性结构、以任务为导向、以信任、合作、自我管理为基础、临时性组织形态等特征〔5〕。任务型组织的结构不是优先突出效率的目标指向,而是突出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指向;不是优先突出结构的工具性,而是突出组织成员的合作性;不是突出行政权力的强制性,而是尊重专业权力的诱导性;不是突出组织结构的控制导向,而是突出组织结构的服务导向〔6〕。
备战十二运会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任务型组织的运行状况,完善运行机制,打造和形成健康的组织文化,构建信任和合作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切实提升组织绩效。
3.1.7文化要素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它是该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色〔7〕,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
在备战过程中,既要形成全局和各中心的备战组织文化,又要更加重视复合型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各项目要努力打造自身的文化,推广自己的文化,用文化影响、引领、改造人们的思想和理念,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各运动队要把团队组织文化建设纳入团队顶层设计之中,以团队共同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团队成员形成团队意识,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增强团队归属感。
3.2备战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河南省备战十二运会管理系统组成要素中,目标要素是“核心”和“灵魂”;资源要素是备战系统赖以生存、形成的关键;流程要素规定了备战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工作步骤;制度要素是备战系统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结构要素则起着“粘合剂”的作用。而所有这些都需要活动的主体――人去完成,在所有上述要素中都贯穿着组织文化,以上各项缺一不可。每两项要素间都是一种互动关系,并且都与目标要素发生作用,这些作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一个能完成一定功能的十二运会备战要素系统(见图6)。
图6备战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子系统分析
4.1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子系统构成
系统是有若干个有机联系的子系统和要素构成的。全运会备战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管理层级看,主要包括决策、指挥、参谋、执行、操作、保障、监督、反馈等子系统;从管理内容看,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训练管理、科研管理、医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物质经费保障、信息情报、参赛指挥、进度管理、组织文化、宣传外事、思想政治教育、反兴奋剂管理等子系统。而每一个子系统下面,又可以分若干个子子系统。例如训练子系统、保障子系统等。
4.2全运会备战系统之间互动关系分析
整个备战系统的联结中心是备战指挥子系统,其他子系统的运行要通过备战指挥子系统进行指令和协调;而运行的重点子系统是备战操作子系统。其他子系统的功能发挥最终要通过备战操作子系统体现出来,是实现备战系统目标的核心途径。在备战系统中,决策子系统规划系统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指挥子系统按照决策子系统的要求,指挥整个备战工作,是指令和协调整个备战活动有序开展的大脑中枢;参谋子系统是提高各项备战活动开展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系统;执行子系统是各项备战工作得以推行的关键,是连接其他子系统与操作子系统的桥梁;操作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重心,是实现系统最终目标的体现中心;保障子系统是操作子系统得以顺利运转的基本前提和保证;监督子系统和反馈(评估)子系统贯穿于整个备战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是保证备战系统向预定轨道发展的重要子系统。
从备战管理内容系统看,战略目标是统领;训练是基础和核心;人力资源、物质经费、科研、医务、后勤服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是重要保障;反兴奋剂是高压线;进度管理是确保各项备战工作有序推进的高效管理手段和工具;组织文化建设是提升备战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信息情报和参赛指挥是确保系统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
5结论
5.1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管理结构是直线职能制结构,从管理层级上看,可以分为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层级。
5.2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决策、指挥、参谋、执行、操作、保障、监督、反馈等子系统构成,其管理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训练管理、科研管理、医务管理、物质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情报管理、后勤服务、参赛指挥、组织文化、宣传外事、思想政治教育、进度管理等。
5.3河南省体育局备战十二运会组织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要素、人员要素、资源要素、流程要素、制度要素、结构要素和文化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体育局备战两运工作组织管理办法(试行)〔Z〕.河南省体育局,2011.
〔2〕理查德・L.达夫特著.组织理论与设计(第7版.王凤彬等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2.
〔3〕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12―113.
〔4〕凡勃伦. 蔡受百译.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39.
〔5〕李圣鑫.公共组织研究的传统与突破〔J〕.行政论坛, 2006(5):8.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79-04
Unbalanced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capacities and its compensation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LI Zan1,2,TIAN Mai-jiu3
(1.Graduate School,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3.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sub competitive capacitie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the unbalanced structure of an athlete’s competitive capacities is a state of the result of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his/her sub competitive capacities; the compensation effect of the unbalanced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capacities is a vivid conceptual expression or description given to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ompetitive capacities formed based on the unbalanced structure; the good or bad of the compensation effect of the unbalanced structure of athlete’s competitive capac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gh or low of the degree of synergy of the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sub competitive capacities.
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sub competitive capacities;asynchronous development;unbalanced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capacities;compensation effect
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极为关注的领域。有研究表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是普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会形成竞技能力的这种非衡结构呢?该怎样理解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呢?本文将从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发展的视角来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1相关概念描述
1.1“非衡结构”与“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
“非衡结构”,是相对于“均衡结构”而言的。“均衡结构”来自于经济学的“木桶理论”,即水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木板的长度,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旨在强调木桶的“均衡结构”,才能实现木桶水容量的最大化。而“非衡结构”则表明事物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即事物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非衡特征。1985年日本学者根本勇[1]首次将“木桶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木桶模型”,旨在强调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的均衡发展。但是“木桶模型”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运动员特长,即木桶结构中长板的积极作用。随后,在研究大量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刘大庆等人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明确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这一概念,来表述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发展的不均衡性。
1.2“非衡补偿”与“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非衡补偿”是相对“平衡补偿”而言的。“平衡补偿”是指通过提高弱势能力,加强竞技能力功能的方式[2];非衡补偿,是指非衡结构中优势能力弥补某些能力发展不足的方式[2]。
尽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普遍存在,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些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3]。
目前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的研究,主要是从一般训练学的层面转向具体专项的层面来探讨不同专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和非衡补偿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或特征,缺乏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审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本身。
2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的形成
刘大庆、田麦久[3]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刘大庆[4]在《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中指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基本特征、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现象的普遍性以及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途径是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的主体内容;整体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是运动员竞技能力个体模型非衡结构的基本特征;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项群、不同水平、不同时期运动员竞技能力个体结构之中;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有着多种途径。
基于运动员竞技能力个体结构非衡现象的绝对性与非衡补偿现象的普遍性的观点[5],那么,根据因果关系理论,为什么会形成竞技能力的这种非衡结构呢?如何去理解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呢?
3非同步性及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
“同步”的含义是:两个或几个随时间变化的量在变化过程中相互间保持恒定角度(或距离)的关系。相反,如果变量之间“不保持恒定角度(或距离)的关系”就可以称之为“非同步”[6]。在本研究中,“非同步性”主要表现为不同变量之间在时间维度的先后、速度及数量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空间维度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不均衡性。
从哲学上讲,这种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非同步性首先是由事物本身内在的基本属性和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从因果关系上讲,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显然,是内因从根本上决定了事物的非同步性发展。另外,在具体的非同步发展形式上,外因也的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局部或特定的条件下,可能由于外因的作用会出现相对的“同步化”发展。但是,“同步化”发展是相对的,而非同步化发展则是绝对的。外因的推动作用只能对非同步化发展的形式有所影响,但是不可能根本性改变非同步化发展的客观现象。
其次,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学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在不断变化和转化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阶段或时期成为发展的重点,从而导致了发展的非同步性。
从理论上分析,既然非同步性发展现象普遍存在,那么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发展也应该具有非同步性。所谓竞技子能力,是基于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同竞技能力的隶属关系,而对构成竞技能力的这5个要素的统称[7]。依据因果关系理论,事物的内因是其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在这里“根据”的深层意义则是指产生某种变化的特定物质结构。例如某种化学反应的根据就是反应物的内部结构。根据,只是事物得以变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条件”,任何根据必须结合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实际变化,二者构成一对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正是不同事物的内在根据不同决定了不同事物发展的非同步性。
因此,体、技、战、心、智5个竞技子能力内在属性的差别决定了其固有发展规律的不同;不同专项因其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竞技主导子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各子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所侧重,并随着矛盾的转移而变化;教练员训练理念的不同以及教练员的变更,带来训练重点的不同和训练安排的差异;运动员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其在训练过程中对各竞技子能力训练的接受和适应程度不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训练方法发展、手段的改进和训练仪器的革新等等,从而决定了各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7]。
另外,从实践层面分析,不同竞技子能力的发展由于受制于内外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必将呈现出非同步性发展的一面。米靖[8]通过对2005年亚洲耐克篮球训练营10名外教对中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评价可以看出,运动员技、战术较差,体能一般偏差,心能一般偏好,智能最好,表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发展特征。
显然,基于竞技子能力和竞技能力之间的隶属关系,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同其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补偿效应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非衡结构”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结果的表征,而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过程的表征。那么,基于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视角来审视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补偿效应将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
4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视角下的“非衡结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特征,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的发展状态决定了其整体竞技能力的发展状态。显然,从理论上分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诠释了运动员竞技子能力发展的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其实,竞技子能力空间上的不均衡是其在时间维度上非同步性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或另一种结果。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状态都既有时间维度的状态,也有空间维度的状态,是时间维度状态和空间维度状态的有机统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空间上的非衡结构实质上表征了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发展程度非同步性的宏观结果。下面几个案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例1:2002年,李娟、张娜、张平、李珊4人一起从天津队被调进了国家女子排球队参加集训。其时,李娟不同竞技子能力发展有明显的差别,李娟的技术全面,技能比较突出,具有良好的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较好,但体能发展明显薄弱,亟需提高。
例2:王励勤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国家队集训时,各竞技子能力的发展程度并不平衡。首先最为突出的是技能,其次是良好的体能,但是战术能力相对不突出,心理能力方面性格比较内向,比赛缺乏激情但很坚韧,运动智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例3:刘翔15岁时各竞技子能力的发展状态是:体能良好,技能方面技术粗糙,心理能力较好,而运动智能一般,从整体上表现出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
由此可见,无论是入选国家队之前的女排副攻手李娟,还是已经进入国家队男乒选手王励勤以及少年时期的110 m栏运动员刘翔,都表现出各竞技子能力发展的非同步性。而正是他们各竞技子能力发展的非同步性决定了其整体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也就是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是其各竞技子能力发展的不均衡或不平衡所造成的,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运动员竞技子能力发展速度的非同步性。
因此,运动员竞技能力空间维度上的非衡结构,是构成竞技能力的各竞技子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非同步性发展的一种结果。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反映了竞技能力发展过程的特征,而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反映了竞技能力发展结果的特征。
5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补偿效应”
运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不同,但运动员运动成绩或在比赛中的作用却相同(异构同功)的情况极为普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异构同功现象充分表明运动员竞技能力个体结构补偿的客观性[5]。
如前所述,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形成了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那么,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所形成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也同样体现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假设有几名运动员,其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但是他们整体的竞技能力水平却相同,我们可以认为,他们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都实现了较好的补偿效应。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现象是绝对的,而补偿效应实质上是基于非衡结构所形成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而赋予的一种形象的表达或描述。既然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其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不同的是有些运动员非衡补偿的效果较好,即高水平的竞技能力状态;而有些运动员非衡补偿的效果不太好,即低水平的竞技能力状态。当然,这种竞技能力水平的高低具有相对性。那为什么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效应有高有低或有优有劣呢?
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特征,是运动员竞技子能力发展的一种很概括很抽象的共性特征。其实,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效应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至于竞技能力非衡补偿效应的优劣,这就涉及到不同竞技子能力之间协同化发展的问题。如前所述,“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这就表明了非衡补偿效应不是完全的或理想的补偿,而是在“在一定范围内”的、有限的补偿。如果不同竞技子能力之间发展的协同化程度较高时,就会出现较高的补偿效应,即表现出较高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相反,如果不同竞技子能力之间发展的协同化程度较低时,就会出现较低的补偿效应,即表现出不太高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因此,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实质上是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协同化程度不同所产生一种结果状态。
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同步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空间维度上的非衡结构是其竞技子能力在时间维度上非同步性发展的结果状态;
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反映了竞技能力发展过程的特征,而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反映了竞技能力发展结果的特征;
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是基于非衡结构所形成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而赋予的另一种形象的概念表达或描述;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效应的优劣,同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协同化程度高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根本勇[日].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J]. 林栋,译. 冰雪运动,1987(2):10-14.
[2] 刘大庆,余学锋.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补偿途径研究[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2):10-13.
[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1.
[4] 刘大庆.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 体育科学,2000,20(1):43-46.
[5] 刘大庆.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功能补偿现象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1):94-97.
[6] 《辞海》上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5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4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69-04
Building a Football Competition Ability Construction with a Core of Conscious of Tactics
HUANG Zhu-hang1, YANG Xue-qin1,XU Xiang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2.Shandong Entrepot College for Workers andstaff University,Jinin 272037,Shandong China)
Abstract:Football is based on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winning projects of football competition called for the adoption of laws and formation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capacity of entries is football tactical awareness at the core of many elements of coordination, and a support system. Cross-cutting between the system elements, a mutual penetration, various elements of tactical awareness throug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actical play a specific role,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actical awareness and support play an enhanced role.
Key words:
竞技能力结构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近20年来,我国学者围绕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这一主线,对竞技能力结构、制胜因素等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取得了大批优秀成果。一般训练理论对竞技能力的研究主要是竞技能力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要素的组合方式。对竞技能力的界定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竞技能力是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等五要素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在竞技活动过程之中的运动员参赛能力[1]。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智力、和心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概括为心、技、体、智四种能力[2]。反映竞技能力结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的代表性理论有:“木桶理论”;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理论;竞技能力“时空变化理论”;“双子模型”理论等。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等多种特征。“整体性特征表现于运动员竞技能力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显示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联系的有机性。层次性特征则表现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因素对竞技能力结构功能作用等级的不同,表达着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在竞技能力结构中作用的大小。”[3]以上这些研究在一般训练学层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概括了所有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般组成部分和基本结构。这种一般结构和基本规律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解决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但这些研究成果为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论依据。
我国足球专项训练理论也对足球竞技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大部分研究主要参照一般训练学构建的竞技能力模式,对专项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要素进行分析,在这五个要素的层面结合专项特点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研究的层面与视角和一般训练学基本一致,主要是平面化,解释性的研究。认为:“足球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竞技活动,表现最佳水平的一种素质;是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心理能力和球队的凝聚力的综合反映”[4]。
有研究者根据足球项目的集体性特征,将足球竞技能力分为个体竞技能力和球队竞技能力。[5]刘丹等论述了足球等同场对抗集体项目,认为球队的竞技能力是作为一个整体功能表现出来的,它的高低取决于单个运动员个体的竞技能力,更重要的是各个队员之间协调配合及他们各种能力的合理搭配所构成。[6](刘丹 2006. 1)
有学者开始根据足球运动的特殊性对足球竞技能力结构进行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认为:“竞技能力系统是由足球行动、足球意识和足球意向三个子系统构成,而足球行动子系统又是由体能、技术和战术所构成;足球意识子系统是由智力因素、足球理念、文化素质和比赛知识所构成;足球意向子系统又是由非智力因素所构成,包括足球动机、足球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项主要因素。”[7] 国外对于足球竞技能力的研究很少见对竞技能力结构本身的分析研究。比较多的是对竞技能力的某一要素的测试、训练、应用研究。竞技能力的分析基本是与足球运动的行为特征和基本要求相联系(图1)。
纵观国内关于竞技能力、足球竞技能力的研究,可以看出:对竞技能力的研究在我国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不断深化的过程。研究内容逐步涉及到了足球竞技能力的特殊性,即战术意识在足球竞技能力中的特殊作用。无论是一般训练学研究的结果还是足球专项理论研究结果都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足球竞技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外对竞技能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为我们研究竞技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我们将理论研究与训练实际相结合提供了范式。
然而,从中外足球竞技能力的研究文献分析中我们也发现:针对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制胜规律对足球竞技能力的整体结构和核心要素进行细致分析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我们运用文献法对一般竞技能力、足球竞技能力、足球制胜规律和战术意识的特殊作用等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采用比赛观察法、访谈法对足球竞技能力、足球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等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比较,特别是通过分析战术意识在足球竞技能力中的特殊地位,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基本立论:即足球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战术意识。
足球专项运动理论对竞技能力的研究不仅要从理论上解释足球专项竞技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为改进和提高足球竞技能力提供依据。研究足球竞技能力的结构和形成规律,就是要为构建合理的足球竞技能力提出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对足球竞技能力认识可以遵循和借鉴一般训练学的原理与方法,但是,其视角一定是足球场上特殊的制胜规律和制胜要素。足球竞技能力理论模式从要素、结构、功能一定是与足球制胜规律和要求高度吻合的。因此,构建足球竞技能力结构的逻辑起点是研究足球制胜要素和规律,过程是探究足球运动制胜的客观规律与运动员主观制胜能力的关系,构建符合足球制胜要求的竞技能力,终极目标是解决足球场上获胜能力问题。
1足球竞技能力的整体特征
根据一般训练学有关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按照足球运动的制胜规律的要求,我们认为:足球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按照足球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和足球比赛要求通过专门训练形成的参赛能力。足球竞技能力除了要符合竞技运动的一般要求外,更主要的是要有与足球专项的特殊要求高度吻合的结构和功能。足球竞技能力应该按照足球制胜规律的要求构建。因此,足球竞技能力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以足球战术意识为核心的多要素协同支撑的整体结构(图2)。
在足球竞技能力结构中,各种要素所处的地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战术意识处于核心位置。体能、技术和战术方法作为协同要素,在战术意识的控制下共同完成比赛中的战术行动。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发挥着支持作用。
在足球竞技能力结构中,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这些一般竞技能力的要素并非简单并列,而是在比赛中有机组合,相互支持和影响,在战术意识的统领下,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图3)。
战术意识由战术知识和战术经验集合而成,通过足球技术、场上跑动以及足球战术方法所组成的足球战术行为在比赛中表现出来。而战术经验又通过战术行为的反复实施和运用过程得到不断积累,战术知识也在战术行为的不断运用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战术行为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心理素质和交流能力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流能力会对战术意识的表现和战术行为的运用起到支持作用。
因此,足球比赛场上的个人战术行为是由战术意识控制下的技术、战术方法和体能所表现。战术意识的发展与战术行为的运用效果构成一个循环系统,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是足球竞技能力中一种特殊要素。足球运动员个体的竞技能力要依托心理素质的支持和足球场上特殊的沟通交流形式构成团队竞争能力。所以,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是足球竞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们共同构成足球竞技能力的支持体系。
2战术意识是足球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
足球竞技能力结构核心要素是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是一个集合能力,从结构上看,是对足球项目的认知所形成的足球战术经验与足球战术知识组成的一个心智过程,它在比赛中的具体体现是感知理解场景,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进行思维决策。足球战术意识之所以成为核心要素是因为它是足球场上所有行为的总控制。
足球比赛从制胜本质上看,是两个集体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攻守对抗。这一本质使得足球比赛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比赛人数多、场地大,运动员要兼顾球、同伴和对手的行动。在大多数比赛时间内,运动员要处理同伴和对手之间的关系、运动员和场地位置之间的关系,运动员个人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必须是本方队员之间要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因此,足球是一种关系复杂的比赛。
其次,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目标始终处于变化状态。在足球比赛中个人和球队的总目标是进球与阻止对手进球,但90 min内的控球权的不断转换,使得每一个战术行为的目的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战胜对手的基础是有效的战术行为,也就是要求运动员要能够准确地观察同伴和对手的移动情况,正确地判断同伴和对手的下一步行为,保证技战术运用的准确性。
另外,足球规则队队员的活动限制不大,允许一定程度的合理冲撞,使得足球运动员活动范围大,行为方式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球员在球场上具有非常大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足球是一种赋予运动员高度决策权利的比赛。
足球运动的这些由制胜本质衍生出来的特点决定了足球比赛是足球运动员在特定情景下、特定的需要驱动下,在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控制下选择特定战术行为与同伴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不是比单纯的力量、速度、耐力,也不是比单纯的技术质量。而是比一种对足球场上发生的各种情景、各种关系、各种时刻、各种行为做出正确的观察、判断、思维、决策,并能运用合理有效的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足球战术意识控制下的足球特定行为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足球竞技能力。
在足球比赛中每一种因素作用的大小并非均等地对比赛结果发挥作用,在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或一些因素发挥主要作用。就是说,我们在对足球制胜要素的认识和制胜规律的把握中要能够抓主要矛盾,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足球竞技能力的训练也应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抓主要因素和主要环节。
在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中,根据足球比赛的特点,按照不同因素对足球比赛获胜的影响力度,我们认为足球战术意识是控制足球运动员场上行为的中枢,是衔接场上不同时刻的阶段性目标纽带,是连接团队成员的灵魂。运动员在足球场上的所有个体和团体行为都是运动员战术意识指导下的战术行为,战术意识自然成为足球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
3足球竞技能力结构协同要素
足球技战术行为表现是足球战术意识实现的载体,没有它们战术意识无法表达。在运动员战术意识统领下的技战术行为表现,是战术意识的外部形态。在足球场上,脱离了战术意识的技术、战术和体能是无效的行为。“真正有效的技术训练,必须结合场上的判断和战术意识,这是决定队员水平高低的关键,只解决怎样提高技术,而不结合时间地点和对手,有针对性地提高技术,最终是浪费时间和精力。"[9]
在比赛中技战术行为是战术意识实现的工具,荷兰足球讲师说过:“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完成简单任务,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可以解决复杂问题”。[10]技战术要靠战术意识来掌控和运用,技战术水平的高低依赖于战术意识的程度。而体能则是战术意识实现的基本保障。
综上所述,足球战术意识水平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标志。战术意识需要相应的技术、战术和体能等能力协同实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技术和体能的不足。但战术意识不足却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弥补。
4足球竞技能力结构支持体系
足球竞技能力结构中的支持体系主要由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构成。心理素质主要是由运动员的情绪、需要、动机、意志等部分组成的,它能够在比赛中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与行动表现,为运动员比赛提供心理能量。
足球比赛是一种团队的竞赛,个体的竞技能力必须要集合成团队竞技能力。在足球比赛的对抗环境中,11个人在各个时刻的目标转换中要有统一的思想。没有共同的思想和目标11个人不是团队而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形成竞技能力叠加的集合战斗力。这种集合就要靠队员之间沟通交流。足球运动员在足球场上特殊的沟通能力是个体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在团队中发挥的重要支持因素,是团队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纽带。
5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思路
足球竞技能力的发展问题不仅是理论认识的问题,更是训练实践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足球竞技能力的结构是为了在训练实践中能够理清思路,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发展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只有针对足球竞技能力的结构和制胜规律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才能增强运动员比赛中的对抗实力,从而最终解决足球场上的获胜能力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发展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思路。
5.1重视对战术意识的理论认识和实战训练在足球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有教练员要求运动员“用脑子踢球”,充分说明广大教练员从感性上意识到战术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无论理论和实践中都未能确立战术意识在足球竞技能力中的核心地位。要使运动员能“用脑子踢球”,关键在于教练员能训练运动员有“用脑子踢球”的能力。战术意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专门化心智能力,战术意识训练必须是一个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过程。因此要加强研究,进一步分析战术意识的结构和形成机制,使战术意识的训练建立在科学高效的平台上。
在训练实践中,要使各级教练员明确认识足球比赛是战术意识控制下的技战术行为竞赛,要把发展战术意识放在足球训练的首位,把战术意识的训练融入到每项训练内容、每个训练环节中。
5.2重视战术行为的整体发展当今的足球理论中,运用一般训练的原理,我们通常将足球竞技能力在理论上分为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五个子系统。这种认识导致我们在训练实践中,将足球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机械地分为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等,破坏了足球竞技能力的整体结构,将比赛中一个完整的战术行为分割成孤立的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造成基本功问题尽管在我国青少年训练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仍然解决的不好”。[11]
在足球竞技能力的训练发展中,除了初学者需要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控球技术能力训练外,脱离比赛情况下的技战术训练是难以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因此,发展足球技战术、体能等能力的训练,应根据比赛的需求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术行为来发展。
5.3加强心理训练的针对性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员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未能发挥正常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开始受到管理人员和教练的重视。一些运动队和俱乐部也认识到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性,开始求助于心理专家为运动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依靠赛前调节和矫正提高改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长期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水平。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认知系统是战术意识形成的重要基础,动力系统影响和调节运动员和运动队的行为。因此,要加强足球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机制研究,对不同类别的心理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措施和手段,推动战术意识的发展,提高整体的心理素质,使足球竞技能力具有强有力的支持体系。
5.4建立足球场上的“沟通交流语言”足球场上的交流涉及到与比赛相关的所有问题,而且交流依靠的是一种特殊的“足球”语言,这种“语言”需要训练和学习掌握。足球场上的沟通和交流要求队员要有统一的思想和共同的目标,要有对比赛场景的共识。因此,足球训练要提高足球运动员对基本战术阵形的认识和理解,使队员把握足球比赛的一般规律,加强运动员对比赛阅读能力的培养。队员之间共同思想和认识的培养可以通过比赛中一些特殊时刻目标转换的分析来学习,对重要位置的作用、意义的反复体验来实现。
6小结
在对足球竞技能力结构的认识上,是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层面进行的,仅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要素及其组合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只能解决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问题,为足球竞技能力的训练提供基本思路。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一是需要对足球战术意识这一核心要素的组成、结构、形成机制、训练策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二是需要对足球战术意识与战术行为的关系和训练方法手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只有从宏观到微观,从认识到训练方法手段的整体研究,才能真正解决足球竞技能力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国足球运动的科学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
[2] 徐本立.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61.
[3] 田麦久.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7 :5.
[4] 刘民胜.足球运动竞技能力系统组合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29.
[5] 刘民胜.足球运动竞技能力系统组合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0.
[6] 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的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9.
[7] 王锋.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研究,2007,12:94.
[8] 王锋.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研究,2007,12:96.
[9] 谷明昌.现代足球理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4.
[10] 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3.
[11] 麻雪田.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 黄竹杭.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构建过程及训练策略设计[M].北京,2004.
[13] 吴鸿春.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
摘 要: 通过对足球运动是社会活动这一认识出发,并从哲学的角度认识足球比赛技术的概念 ;利用系统的整体观和复杂性思维的方法,探索足球比赛技术基础;分析竞技足球比赛技术 基础结构的要素;在宏观上反映了足球比赛技术基础结构的相关规律,从而提高对足球比赛 技术中制胜因素的认识,并充实足球技术基础理论内容,为竞技足球技术科学训练提供理论 支持。
关键词:足球比赛;技术基础 ;结构要素;制胜因素
中图分类号:G84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3-0126-03
A Research of Technical Winning Factors in Football Matches WANG Xiangdo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Hebei China)
Abstract: As football sport is a social activity, we analyze the concept of foot ball techniques in view of philosophy and probe into its base and elements of it s structure in a systemic way. The paper reflects the pertinent rule of football technical structure in a macro way, so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us know more about football techniques, enrich the content of football technical theory and p rovide more theory guide for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of football techniques.
Key words: football match; technical basis; structure elements; winning factors
近几年,我国足球比赛技术概念的内涵已经从行动和动作方法向比赛技术运用能力和技巧拓 展。只有把竞技比赛技术有关的新理念运用到足球竞技比赛技术系统,构成足 球比赛技术理论体系,才能放大足球竞技比赛技术的整体功能,提高我国足球竞技比赛技术 的质量和效益。本文探索足球比赛技术基本结构不是从生物性 学科或社会学科等,某一学科出发,而是从足球竞技技术系统宏观的角度出发,并借鉴前人 先进的研究成果,探索竞技比赛技术应用系统中,具体的、相互联系的、具有决定性的制胜 要素。
1 对竞技足球技术概念的认识
从哲学中技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分析得出,竞技足球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 属性,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是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过程,是竞技能力的构 成要素,是竞技能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足球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运动中合 理完成各种动作的方法,可独立在比赛之外。我们可以称其为技术动作。足球技术的社会属 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比赛环境中,动作运用能力和技巧,意味着动作的完成含有身体、心 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即比赛技术。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竞技运动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性比赛技术,竞技运动就难以发展和形成 现实性的竞争力。“竞技运动比赛,运动员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是人的社会性反映,是人与 人在竞赛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群体属性。不断的竞赛,就是强化这种群体关系。这是 竞技的人性化。竞技不仅具有生物性(自然性)竞争的一面,还有人性――社会性竞争(公 平竞争)和社会性协作的一面。"[1]
通过上述分析,竞技足球技术可以定义为:足球运动员以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动作目标为起 点和归宿,通过比赛控球过程,人与人之间联系关系的协同和竞争,比赛技术结构、功能和 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认知性技能(知道做什么)、运动性技能(正确的去作) 和开式技能(执行动作技能)。“开式技能是指在变化和不可预见的环境中执行的运动动作 。”[2]是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的结合,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极其复杂 的动作行为变化表现的总合,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以上对竞技足球技术概念所下的定义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技 术所作的界定。科学的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概括。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逐渐深化的。因此,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 展的。足球运动竞技技术这一概念也将会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得到拓展。
2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在体育研究中,受简单思维方式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复杂的现象加以简化或还原 ,在局部静态的审视问题。事实证明,体育科学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体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 变,复杂性思维超越还原性思维,实现体育竞技项目整体化的研究。它“把体育视为一个学 科系统,然后,归并到一种可供分析的更大系统中,从而给出在变化的环境下对体育的 分析 、理解和认识。” 复杂性足球竞技技术结构研究把竞技技术作为子系统,然后,把其放到 竞技技能母系统中,在足球实践情景中,综合与比赛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在不断变化的时 空下对足球竞技技术结构的动态分析和认识(图1)。
竞技能力是构成竞技运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下属单元子系统。技能即竞技技术能力是构成 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下属单元子系统。操作技能是构成竞技技术的核心要素,也是 其下属单元子系统(图2)。
3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要素分析
技术动作应用活动是构成比赛技术应用系统的表面层次,是人们可以大量观察到的踢、停、 顶、运等实践活动。这些技术应用活动是人们容易发现和认识的现象,是比赛场上大量进行 着的技术实践。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一切内容都必须遵循竞技比赛制胜规律,它是竞技运动的 核心问题。制胜规律组成包括2个方面:1) 制胜因素;2) 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制胜因 素是竞争双方取胜对方的要素。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指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组合方 式。足球比赛技术环节结构要素链接(图3)。比赛技术环节制胜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图 示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员比赛技术成功动作表现是外界信息的内化过程,是感知动作能力、 决策和专门动作技能多种因素有机组合的结果。不论是技术要素还是技术环节必须以人为本 ,解决好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充分显示人的主观能动的 作用。
3.1 控制
3.1.1 球的控制
球的控制是实现有球技术目的,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是动作的有效性和完成控制球目的的 核心要素,它体现动作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心理过程。这里必须掌握球的特性和球感。
3.1.2 动作控制
动作控制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做出理想的比赛技术动作。良好的比赛技能是更加有效的动作控 制水平和一个控制系统的所有独立部分(如肌肉和关节)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 。
3.1.3 视觉控制
足球比赛最主要的外源信息来自视觉。在足球比赛过程中我们的视觉尤其是深度视觉在确定 比赛环境和人、球活动结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首先视觉为我们提供了人与球活动的信 息,如人的活动位置、球的飞行路线和速度,其次使我们了解自己做出的动作的时间和空间 的特点。视觉控制在控制人的动作行为方面有两个视觉系统和功能,一是中央视觉――专门 确认物体,二是周边视觉――专门控制动作。
3.1.4 情绪控制
“情绪是反映竞赛活动对一种特殊态度的体验。运动员的情绪对于他们参赛获胜十分重要。 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情绪的体验最为深刻,来自内外环境变化的种种刺激都会使运动员的情绪 发生变化。优秀运动员能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并能沿着积极地从挫折中迅 速解脱出来。又能把注意力从情绪波动中转到竞赛上。运动员若不具备这种能力,就很难在 比赛中控制其比赛行为。”“运动员情绪的两极性使运动员行为表现为,积极的增力,消极 的减力。增力能使之运动行为表现更出色,反之运动员行为将会失常。情绪高涨也能激发运 动 员灵感,促使他们在比赛场上创造新的运动行为和新成绩。因为运动员情绪的适度高涨,神 经支配处于理想状态,可以有节奏地把身体各部位的积极性全部调动出来,产生超常的比赛 技术技能和运动行为。”
3.2 预测
预测是足球比赛制胜要素之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根据场上比赛环境的变化现实的情况 ,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发生,以便能够提前进行信息处理,预先做 好准备。更快地做出需要的适宜的反应动作。
在足球比赛过程中,无论是空间预测还是时间预测或者时空同时预测,都需要对比赛环境条 件变化规律有清楚的了解。动作的规律性是影响运动员有效的预测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例 如:某个运动员总是以一种形式过人、传球,对手就能预测出他的动作规律性,从而阻止他 的进攻,反之,动作无规律性,使对手对自己的动作无法预测。
比赛中的预测总是有利弊两方面,成功预测和错误预测。因此对预测利弊的利用常常是设计 比赛技战术的重要因素。例如:运动员通过动作时间和空间特性的变化,迷惑对手的预测活 动,促使对手改变策略,放弃预测,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比赛动作的随机化,使对手对自己的 动作无法预测或做出错误的预测进而利用他的预测错误设计各种动作,引诱对手做出错误的 反应,从而创造更多的制胜机会。
3.3 概念模式
所谓“概念模式”是指运动的知识结构和比赛经验整体化的一种形式,它是足球比赛技术的 基础,对正确认识赛场,指导思维和实施行动,发挥比赛技术功能起着决定作用。在足球比 赛技术与形成过程中,“概念模式”是环节的一个关键制胜要素。在比赛中运动员对赛场信 息的分析往往以“概念模式”为依据,经过瞬间的判断迅速做出“概念模式”的反映行动, 体现出高度与预见性和目的性。
概念模式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方案并在比赛中实现这些方案。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模式,才能在 赛场中根据比赛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足球比赛技术中的概念模式也可理解为一种策略,运 动员头脑里只有具备各种策略才能对付赛场上的千变万化而克敌制胜。因此,加强概念模式 的培养和训练,对提高足球比赛技术有重要意义。
影响概念模式形成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结构。运动员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概念模式形成的重要因 素。认知结构是指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一切新的知识掌握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 的,不受认知结构影响的新事物的学习与掌握是不存在的。在概念模式培养中,足球教练员 一定要注意运动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理论知识,熟悉专项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为 概念模式的形成打下基础。运动员如果没有合理的认知结构就很难发挥思维潜力,难以形成 概念模式。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攻守速度越来越快,比赛负荷越来越大,技术运用难度越来越高 ,一句话,就是高速度、高难度、高强度对抗条件下准确地完成每次攻守任务。因此,在攻 守中建立丰富的概念模式,并在教学与训练中不断强化并储存于记忆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 。
概念模式的建立是足球比赛技术发挥的“物质”保障。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应有意识地 对运动员进行培养,强化已建立的概念模式(图4)。
3.4 决策
足球比赛竞争策略之间存在着策略依存的特征。因此,科学决策的思路应该是针对对方每种 策略或策略组合,选择出自己的策略或策略组合。对对方策略选择的判断,包括对方对自己 的策略判断的判断,预测竞争结果和确定自己的可行最优策略(决策)。比赛可行最优策略 ,视其对方策略而变化,是竞争策略的根本特征。决策和行为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策是 行为的控制者,而行为是决策的执行者,两者产生于对比赛目标的追求。比赛中,运动员根 据现实情况选择一种策略,可以在对抗的空间中每次运用,反复运用,也可以交换运用。在 比赛对抗中,决策选择正确与否,决定比赛行为实施的结果。正确决策取得成功和胜利,错 误的决策导致挫折或失败。
在比赛中运动员做出的决策带有非常理性的特点:1) 紧迫性;2) 具体性;3) 灵活性;4)
战术性;5) 执行性;6) 能动性;7) 创造性。
总之,足球比赛技术的一切行动是在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决策要做到科学化的决策, 决策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决策,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的决策。
3.5 准确
动作技巧的准确取决于肌肉运动感觉和知觉以及专门化知觉的高度发展,球的感觉、时空感 觉等。由于有球技术的应用没有固定的完整的形式,它的技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及时 而准确地反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准确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比赛中,准确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表现在三个阶段:即感知阶段,反应选择阶段和反应程序阶段。
在现代科学中,运用信息这个概念,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如果一个系统有确定的有序结构 ,就意味着已经包含着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叫做结构信息,可表示有序性。结构信息量愈 大,系统愈有序。反应不论是反应选择还是反应程序,是有意识的应答行动。足球比赛有球 技术的动作反应是复杂的反应,是对处理信息多项刺激做出回答的反应,也就是准确地处理 信息过程的反应。
4 结 论
1) 从哲学中技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分析得出竞技足球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有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是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过程,是竞技能力 的构成要素,是竞技能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足球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运动 中合理完成各种动作的方法,可独立在比赛之外。我们可以称其为技术动作。足球技术的社 会属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比赛环境中,动作运用能力和技巧,意味着动作的完成含有身体 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也即比赛技术。
2) 竞技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实践的操作必须来源于决策。足球比赛中的技术应 用也不例外,技术应用实施受技术应用决策的驱动。技术应用决策是指足球运动员在比赛竞 争的战略目标、策略和战术实施中,在运用技术动作时,是途径、手段的制定和抉择,是运 动员行动时的即时思维活动,是一种视时间、区域的要求,来恰当选择技术动作的能力。从 比赛的技巧性而言,足球比赛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判断的较量。人们所进行踢、停、顶 、运等实践活动,依据于自身的决策而做出判断和选择。
3) 比赛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其系统结构是指构成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各个要素之间的一种固 定和必然的联系、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由足球运动规律决定的足球比赛 技术微观结构的五个基本环节:判断、选择、移动、触球、还原环节,也是技术运用原理, 它们同其他一些制胜要素组成一条链锁,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使比赛过程始终保持系统状态的确定性,优化组合和控制实施。实践就能最大限度地 发挥比赛技术结构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宋继新,著.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6:46,74.
[2] 张英波,著.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2.
[3] 伍绍祖,主编.系统科学与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47.
[4] 陈昌曙,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7.
[5]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233.
[6] 陈小平.论专项特征――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2 007(2):73.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田径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87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创新性、创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它涉及的项目多,技术复杂,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教学的实施。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田径教学的发展,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未来我国田径教学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就业预期,以及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田径教学应遵循的科学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原则,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确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特殊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和运动训练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特殊的创新能力,其他能力为:体育社会活动创新能力、体育科研创新能力、体育保健创新能力。以上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一般能力要求,但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应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构成要素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体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来看,多数工作在县镇的学校、或县镇的体育部门,基层的条件相对来说和大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的能力培养显得格外重要。田径教学中创新能力要包括五个大方面和大方面中的29个小方面。
3各构成要素中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3.1体育教学创新能力中各构成要素的培养途径
体育教学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的组织能力是最主要的因素,课堂教学的能力中是反映体育户外作业的特殊性因素。教师的动作示范决定着学生掌握动作的好坏,教师良好的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而死板的动作示范阻碍学生对动作的正确理解,从而使学生丧失信心,教学的正常进行会受到阻碍,因此,动作示范能力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要及时提出和改正,以防止错误动作动力定型。因此,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另外,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重要的能力。
3.2运动训练创新能力中各构成要素的培养途径
在运动训练中,体育教师设计和组织整个训练过程,以及对运动员的训练,是运动训练系统中的中心环节。
运动训练创新能力是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基础能力。它不仅对于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活跃学校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发掘体育人才,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竞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训练学的知识,缺乏运动实践,从运动员选材,到训练的控制,临场的指导,缺乏全面的训练计划。因此,在运动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体现不同的侧重,应该注重学生在制定观察分析技、战术和比赛指挥过程中的培养。
3.3社会活动创新能力中各构成要素的培养途径
体育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学会在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扮演好各种各样的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不仅在校内要和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要在校外和其他社会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如何组织群众活动、组织竞赛、进行裁判工作。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裁判工作能力在整体中占比例较多,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裁判工作能力。
3.4体育科研创新能力中各构成要素的培养途径
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现代体育运动在高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学研究实力,才能有可能学习和接受新东西,并将它们运用到教学和训练之中,促进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它主要体现在科学的选题、文献的检索、运用合适的科研方法、撰写论文4个方面。
体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是从一开始的话题,然后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设计、实施,最后完成一整个链系统工程的结果。在这个系统中,选题作为整个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科研创新能力顺利进行的重点工作。换句话说,科学的选题对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依据。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科学选题的能力所占的比重是科研创新能力中最大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进行科学的选题。通过选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选题,我们可以确保科研的整体考虑,论文设计,使用材料、成品参数选择等方面的顺利进行。
3.5体育保健创新能力中各构成要素的培养途径
在当今社会,现代化对体育提出了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发展方向,而健康教育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不断增强,进而促进了健康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体育保健创新能力包括一般医务监督的能力、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能力。
调查显示:一般医务监督能力的知识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中比较贫乏。一般医务监督的现代医疗保健知识和使用方法,是对运动参加者的监督和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健康体质的形成、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最主要的是避免在运动过程中造成损伤。由于比赛竞争激烈、情绪紧张,容易受伤,医务监督更不能放松。因此,一般医务监督能力需要重点加强培养。
4建议
(1)树立新的观念,转变通过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来评价人才质量的观念。培养学生求知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并指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修订教学计划构建创新课程体系,以培养体育教育为主,遵循“强化基础,注重能力、重视创新、整体优化”的指导思想;
(3)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基础教学的要求,设计、研究、规划教学内容和课程可够,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砍、增、合、缩、改”;
(4)田径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创新的培养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代和未来社会赋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向21 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田径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不断自身的潜能,并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的,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以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敏.田径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2009(35):1000.
关键词:足球;有球技术;技术概念
中图分类号:G8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138-03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足球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比赛中获胜主要取决于其有球技术水平的高低。现代足球运动的高速度、高强度和强对抗对运动员的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技术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在我国足球技术理论的发展已滞后实践的发展。相关理论的落后,意味着观念的落后和训练内容、方法脱离实践,也势必影响足球竞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加强足球运动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哲学对技术概念阐述的角度出发,探索竞技足球核心技术:有球技术的科学内涵。希望对竞技技术内容的完整充实有理论价值,并对我国足球运动员竞技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现实意义。
1足球技术概念现状分析
1.1关于运动技术的概念和定义一直以来为各方面专家学者和训练学科理论界所关注。国内外常把这种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能力称为“技术动作”或“动作技术”。而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实践中运动技术较多指的是运动技能和适应能力。从对文献的调查研究看,生理学表明,运动技能是一种行为。因此,只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运动技能的一系列问题是不够的,它涉及到许多心理学的问题;心理学表明,对于运动技能虽表明有一定的含义但缺乏明确的定义,不仅如此,运动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还是种活动方式,对此也存在着重要的理论分歧。
1.2关于足球技术的概念和定义文献调查表明,足球教科书上,我国专家把足球技术概括成一句话: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合理完成各种动作方法的总称。近几年,我国足球技术定义的内涵已经从行动和动作方法向技术运用能力和技巧拓展。但没有突破传统技术是动作方法的认识,还是把心理和技术动作割裂开。
国外对足球技术的认识与我国不同。他们认为技术是指完成一个动作――传球、控球、起跳或是转身。其包含有决策,且意味着动作的完成含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他们技术训练的目的,始终围绕着发展球员的控球能力和技术动作的流畅性,提高球员的技巧。技巧,用足球术语来讲,是一种视时间、区域的要求来选择恰当技术的能力;因此技巧中蕴含着做出判断和做出选择。从比赛的技巧性而言,足球比赛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判断的较量。
1.3关于有球技术的概念和定义从对足球比赛整体上看,人和球的关系是足球比赛的根本,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是足球技术的核心内容。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综合能力在足球实践中的表现不同于以往我们对足球技术的认识,现实中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产生了偏差,我们训练形成的足球技术脱离比赛实际。
综上所述,在体育运动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认识,对运动技术存在不同的见解。对运动技术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关于足球技术概念的认识,国内外存在明显差异。
2关于技术概念的哲学启迪
从文献分析中,获得一种启示,就运动技术本身研究运动技术的概念是难以认识的。需要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需求是发展的,人类总要不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解放。科学技术也是发展的,人类总会不断地发现新的自然规律和找到新的技术可能性。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样如此,原有的竞技体育技术手段,已不能完全或局部适用当今竞技体育激烈竞争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新技术目的与原有技术手段的矛盾。尤其是在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社会特征,始终不能与发展变化的竞技体育同步,突显了竞技体育的理论研究滞后,与指导实践活动的矛盾。这一矛盾在理论上直接展现在哲学、系统方法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竞技体育教育学、体育训练学等学科的视野之下,要解决这一矛盾,就竞技运动技术本身研究竞技技术是难以认识的。还要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因为“对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影响较大的是哲学,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有互相影响的关系……而哲学的意义恰好在于它能在观点、方法和理论思维上有一定的启示。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是在自然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家需要理论思维这点上,哲学对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影响或一定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325页)
关于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的理论研究也需要用哲学的观点、方法进行理论思维,从而创新理论、发展理论、提高竞技体育理论水平。
2.1技术的本质
2.1.1技术的定义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把技术定义成“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在我国也存在关于技术本质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方法的总合。
2.1.2技术的基本特征
2.1.2.1技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有自然属性: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过程,作为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技术,更是人们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从产生时就有其固有或自生的自然属性。
技术有社会属性:任何科学技术的目的性都不是天然、自然所具有的,而只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具有的。
2.1.2.2技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其主体要素是:知识、技能和经验,包括方法、程序、规则等。技术主体的能力和知识还不能实现技术的功能,技术还是精神的物质转化,知识转化为物质手段和实体的过程。技术是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
2.1.2.3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技术系统不仅是主客体要素的结合,还是一个由潜在形态(技术思想、发明、方案设计)到现实形态(体现于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转化过程。
2.1.2.4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8-10页)
2.2竞技运动技术本质技术的基本特征已经明确指出: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技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是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过程。因此,竞技运动技术毫不例外的具有上述特征。
“在竞技运动系统内,竞技运动技术存在着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关系之分,前两者属于自然性技术,后者属于社会性技术,这是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的两个系统。 从实践上观察,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与人的配合而强化对抗力,并促使人与物关系的强化,人与人配合与对抗,是社会技术的主要内容,是运动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掌握自然技术,这是基础性技术,从自然技术发展到兼有自然性、社会性技术,存在着一种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实践这个中介。社会性技术的掌握,需要训练,更需要比赛。只有通过“比赛”,运动员才能意会。光训练不比赛,社会性技术难以认识,更难以掌握。竞争性协同,协同性竞争的社会技术往往不是教出来的,是“赛”出来的。” (《系统科学与体育》247页)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竞技运动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性技术,竞技运动就难以发展和形成现实性的竞争力。“竞技运动比赛,运动员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是人的社会性反映,是人与人在竞赛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群体属性。不断的竞赛,就是强化这种群体关系。这是竞技的人性化。竞技不仅具有生物性(自然性)竞争的一面,还有人性――社会性竞争(公平竞争)和社会性协作的一面。”(《竞技教育学》46页)竞技运动中社会性一面,在竞技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它具有教育属性。它和自然性技术结合成为竞技技术的整体,这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实质,也是竞技技术的本质和内涵。竞技运动技术结构内容(图1)。
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本质也反映着人的个性特征――自然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
人的自然特征:从生理学方面讲、属于这些特征的是身体到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动作。
人的社会特征:从心理学方面讲:有心理意义的个性特征:兴趣与需要、智力与能力、气质与性格、经验与自我意识。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人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竞赛活动),受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他的品质、素养、理想、道德、信念、行为、技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作为社会成员每一个人应有的特征。
2.3比赛有球技术概念的内涵分析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形态。从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的排序看,概念还是最初的一种思维的形态。因此,概念不清,必然造成思维混乱。而思维的惯性使人们往往不能深究某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因此,我们原有的足球技术概念在足球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上,造成偏重于独立的动作规格标准的完成,我们的技术训练产生偏差,导致运动员掌握的技术脱离比赛实践。
竞技比赛技术新概念的开发具有深化改革的意义,即普通又有深刻哲理。足球运动技术是开放的动态系统,是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系统,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是其系统中的子系统,竟技足球比赛是在开放动态中进行的,其比赛环境形态表现为是多人组合,人与球、场地和人与事、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复杂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展开的人与人协同配合和对抗、控制与反控制,争强制胜的竞争过程,是严格的“竞争博弈”、“动态博弈”。整个竞争过程,运动员的全部比赛行为都是以球为核心展开的, 人与人在比赛瞬息万变的时空竞争过程中,为控制球和处理球所采用的有进攻目的的触球动作,包括:接控、运过、传球和射门。比赛场上见到的“简单的触球动作”是运动员的外显行为。而为人所不知的内显行为则是,人与人对抗竞争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在竞技场上的复杂联系、心理内化过程所产生的策略、决策。它是信息输入能量转化并输出信息,处理信息的短暂过程。例如,判断、选择“达到目的的触球动作”,这一过程是在瞬息万变中决策的“动作行为表现”,而这一“动作行为表现”我们认为这就是“比赛有球技术”。
足球运动员熟练的控球和处理球动作依赖于人类控制系统的相关领域。运动员所作的决策和来自不同方面的刺激有关。或者说,运动员是在所有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之间作选择。所有能为决策提供信号的知觉要素都是接受信息。对熟练的控制有球技术动作来说,外部和内部反馈环非常重要(图2)。
竞技足球运动有球技术系统结构有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自然性技术是足球基本运动技术,它是踢球的基础。社会性技术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同和竞争所表现出来的比赛技术,它是竞技足球比赛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实践和理论)社会技术促进了自然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功能的发挥,因此,可以认为:社会性有球技术就是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其实际表现就是“比赛实战的技能、技巧”。
从简单的触球动作到“比赛动作行为”这一实践过程有着深刻的技术理论内涵。
2.4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概念的界定通过上述分析,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的概念是:足球运动员以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动作目标为起点和归宿,通过比赛控球过程,人与人之间联系关系的协同和竞争,比赛技术结构、功能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认知性技能(知道做什么)、运动性技能(正确的去作)和开式技能(执行动作技能)。“开式技能”是指在变化和不可预见的环境中执行的运动动作(《动作学习与控制》12页)。是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的结合,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极其复杂的动作行为变化表现的总合,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总之,以上对足球运动比赛有球技术概念所下的定义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比赛有球技术所作的界定。科学的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概括。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逐渐深化的。因此,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的。足球运动技术这一概念也将会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得到拓展。
3结论
1) 用哲学的观点和理论思维探索竞技足球运动技术是由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构成的技术系统。社会性技术就是竞技足球比赛技术。
2) 社会性技术作为竞技足球运动的一个独立系统,用哲学观点分析,社会性技术在足球竞技运动中它不仅是运动员的实践活动方式,更重要的它还是运动员的认知能动过程。
3) 通过对哲学的技术观和相关理论的探索,得出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的概念是:“足球运动员以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动作目标为起点和归宿,通过比赛控球过程,人与人之间联系关系的协同和竞争,比赛技术结构、功能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认知性技能、运动性技能和“开式技能”(执行动作技能),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极复杂联系的动作行为变化表现总合,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4) 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形态。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概念的界定具有明晰概念、转变思维观念的意义。希望这一理论对全面改进竞技足球有球技术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足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列.巴・马特维也夫,著.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6.
[2] 《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张力为,等.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5] 杨锡让,著. 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5.
[6] [英]塞门・克里夫德著.巴西式足球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
[7] Bert Vab Lingen著.杨一民等译.足球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8] 杨一民,等译.足球战术与技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9.
[9] 蔡俊五,译.新足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2.
[10] 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足球教练员级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
[11] 李保耕,主编.足球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6:42.
[12] 中国足球协会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组.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
[13] 张英波,著.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
[14] 中国足球协会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组.《足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55.
[15] 陈昌曙,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7.
关键词:体育常识;初中教学;意义
对于体育常识的认知模糊,在一定的场合下肯定会闹出不少匪夷所思的笑话。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开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能力,培养出知识结构层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一、体育常识理解现状
就像足球菜鸟对“越位”的理解一样,对足球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初中生,通常情况下对“越位”的讲解大概和菜鸟所表达的并无太大差别。应试体制下的中学教育,体育课程被主流课程霸占、侵蚀已经成了无可争辩的事实,一周下来能够正常上足一节体育课,对于学生和体育教师来说也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考试大纲对体育成绩的考核流于形式,学校教研组将体育课程置于所有教学重点课程的最末端,家长认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表现,学生尽管十分喜爱,但由于注重主课学习的成绩,最后不得不将运动爱好搁浅。整个社会氛围对体育教育的忽略,直接导致了体育常识教育在中学阶段的缺位,出现“越位”菜鸟言论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
二、中学体育常识解读
1.健康常识
一切体育运动的核心前提都是健康,在中学户外体育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程度的热身拉练,其目的是保证学生肢体机能活动开来,避免在体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发生肌肉痉挛的状况。新课标体育教学原则包括以下方面: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直观可读、循序渐进、综合创新、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巩固提升原则。这些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课程指导,体育常识对健康型的体育活动作出了重要补充,如,运动前期热身准备,运动过程或运动停止过渡阶段的体能维持,运动结束后的机体状态和能量补充,涵盖了体育运动健康教学层面的所有基础知识点,对中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例如,人在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其原因是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的盐分会随着汗液大量排出,大量、急性饮水会迅速降低血液渗透压力,破坏身体机能内部的水盐代谢平衡状态,导致间歇性肌肉痉挛症状发生,影响人体生理运动机能。同时,由于人在运动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通过增加呼吸、心跳频率来增加供氧量和供血量,以保证运动有效开展,大量、急性饮水会使胃部短时间膨胀,身体血液循环流量急剧增加,阻碍膈肌正常工作,加重心脏负荷,不仅对运动继续开展不利,甚至会给生命安全带来不堪设想的直接后果。这种缺乏常识、伤害身体的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不予提倡的。
2.竞技常识
一切体育专项活动都有其竞技的规则,缺乏了基本规矩,竞技比赛就会在毫无公信力的条件下失去所有观众。竞技比赛的基本规则在中学体育课堂上是需要完善和补充的,近些年来,体育项目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种类越来越多,逐一去认知了解对时间限制异常苛刻的中学体育教学而言是极不现实的,因此,大体上了解常见体育项目的竞技规则,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跳水、游泳、帆船、赛艇、龙舟等水上运动,以及体操、射击、赛车、冰壶、高尔夫、击剑、举重、围棋等关注度相对较少的路上运动。这些运动项目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都有可能会接触到,中学阶段对基本运动常识的讲解示范,对于学生将来融入正常的文化生活是很有必
要的。
三、普及体育常识的教学意义
体育常识,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关乎学生今后健康的运动生活。饭后进行剧烈运动,将本该流向胃部、增强胃动力的血液强行牵引到身体的运动器官上,阻碍胃肠正常消化工作,有损于人的身体健康。倘若学生并不知晓这种基本的运动常识,长期坚持饭后立即运动,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标追求就只能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口号了。
体育常识存在于运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育健康常识和体育竞技规则常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
关键词:体育;体能;潜能;智能;兴趣
据说一个10岁男孩在看到修理汽车的父亲,因千斤顶的突然滑落,手被压在车轮底下的时候,竟于千钧一发之际神奇般地将汽车抬起,使父亲的手得以获救。这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绝非仅有。有许多场合,在生死关头、危险境地,人和动物都能够在刹那间发挥生命体内的最大潜能(体能、智能和技能)以救助对象于水火之中。为此,国际上许多学者都在积极地从多个方面来研究人的潜能。比如苏联学者伊凡•叶夫里莫夫(Evan Yefremov)就指出:“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最新发现证实,人具有巨大的潜能。一旦科学的发展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脑的构造和功能,人类将会为储存在脑内的巨大能力所震惊。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1] 尽管对于叶夫里莫夫论述中的具体数字所反映的真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是人体内存在巨大潜能当是勿容置疑。为此,本文想仅就身体潜能的一体化、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发挥身体潜能的方法论问题,做些粗略论述。
1身体潜能的一体化
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组织器官、生命要素和身体技能都是息息相关。对此,科学家们曾经用“器官相关律”和“生物全息律”、或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给予了很好的说明;而哲学家们则主要是从整体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给予了论证。比如在西方,至少从古希腊的阿尔克莽开始,就认识到身体的构成、躯体的运动、血液的流动和欲望、兴趣、感觉,以及思想之间的关系;认为世界万物,包括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所构成。其中,人所具有的各种器官也是由水和土、光和暗、热和冷等诸多元素依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这些不同元素的混合体不仅构成千差万别的事物,也构成人类特殊的身体结构、器官组织和认知机能。此后,柏拉图则进一步从“理、情、意”三统一的高度,论述了身体的整体性,指出:“人的行为有三个主要来源:欲望、情感和知识。欲望、欲念、冲动、本能,是一类;情感、精神、雄心、勇气,是另一类。欲望的位置在腰部,它是能量,从根本上说是能量迸发的贮积地。情感的位置在血液循环的心脏;它是经验和欲望的有机的共鸣。知识的位置在大脑;它是欲望的眼睛,能做灵魂的向导。”[2] 而腹、胸、头不仅构成身体的主要部件,也集中代表了肉体、心灵和精神的一体性。
至于中国哲学也早就从天人合一角度论述了自然元素:金、木、水、火、土、气与人的生命和七情六欲的紧密联系,并明确阐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就在于人之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欲望等诸多要素的融合一体。由此,中国医学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强身健体之道,认为人们只要能够做到顺应自然,调摄精神,怡情畅心,保养正气,适寒暑,和阴阳,调刚柔,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破忧沮、远好恶,做到心安不惧,悔怒不至,魂魄不散,情志不极,自然就可以体强身建,充满生气,精神焕发,活力四射。
然而在现实中,多数人还是没有能够从整体论的层面来看待身体。尤其忽视肉体、情感、精神和才智之间的紧密关系;没有认识到“离开了人体的手就不再是手,它只是一块死肉;它完全不具有人手的功能和性质”。当然他们也不会将人的身体上升到马克思所谓的理性和感性、肉体和思维、历史和现实,以及人和自然相统一的高度。因为在马克思那里,不要说人的四肢属于生命的整体,就是我们的“五种感觉的形成也都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3] 是人的生命冲动、求生本能、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以及和外部世界“整体交感”的结果。因此在日常实践中,不要说一般人,就拿医治人体疾病的医生来说,也通常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一一对应的思考方式,当然是最直接、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整个人体是体液相通,血脉相连,骨肉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中国传统医学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心主神明、五脏情志、阴阳协和、整体辨治,绝非无道理。
回到体育竞技上来,尽管该领域先天地存在着性别、肤色、种族和个体等诸多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是客观的和无法改变的。比如男人在力量、速度、体格、重量、胆量和勇气等方面都要强于女性。无论到什么时候,百米速度,女性都难于超过男性。但这也只是就整体而言。若就个别而言,毕竟世界上有几十亿男人都不可能跑进奥运会女子百米记录。这也就是说,性别仅是体育竞技产生差异的一个要素。只要一个人能够充分发挥其某个方面的潜能,他就会缩小甚至会填平这种差异。比如短跑项目,尽管眼下主要是黑人天下,而且这的确源自种族差异,但是这决不防身为黄种人的刘祥成为一百米栏的世界冠军。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挖掘和发挥我们身体中隐藏着的巨大的生命能量问题。而欲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清楚,影响、作用和制约身体能量的诸多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体育竞技中,至少教练员们都普遍地知道:运动员要想获得好成绩、好名次、夺冠军,关键因素就是要看条件,选苗子,因材施教,继而进行基本功和专业技术训练。具体地说,一般都是同时进行两方面训练,即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通常所谓的“一元训练法”或“二元训练法”,都离不开这两大要素的训练。当然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考虑体力、耐力、速度、营养、心理、生理等多种要素。但是究竟如何才能够发挥一个运动员的最大潜能,如何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多数人来说,显然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现在世界上有许多极限运动和特异功能表演。这实际上非常值得体育人去学习借鉴。比如按照物理学的硬度理论,说“松软的肉体可以刀枪不入”,以及“耳朵可以识字”当然都是同样地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少林功夫举世公认就是铁证。再者人体可穿墙而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根据,不只是现代技术已经打破了统治人类2000多年的“原子具有不可入性”的理论,而且现在的反物质理论和外星人的见闻,都至少说明地球上的物理学和引力理论是不足以解释莫大宇宙中的一切自然现象的。理论只有随着现实而变化。
再者,我们所见到的特异功能也并不特异。它不仅在动物界和整个生命界普遍存在,就是在人类社会中,也不足为怪。它其实就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就像我们说某人能够过目不忘,能够把整部新华字典都背诵下来的一样,这在叶夫里莫夫看来,也只是发挥了人的极小一部分的大脑潜能。当然,我们参加体育竞技不能仅靠特异功能,因为那毕竟是少数,也只是在“生死关头、危机场合或千钧一发的时刻”的非常规发挥。因此要想通过潜能训练,让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打败正当年的泰森,那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让一个跛子战胜刘翔,这需要有一个相当雄厚的基础与条件。这里,只是想讲在常规条件下,只要真正能够做到充分发挥潜能,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成功,甚至是奇迹般的胜利。
2制约身体潜能的基本构成
既然整个身体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系或有序系统,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那么在体育竞技中,要充分发挥身体能量,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能量因子。那么与身体潜能最直接、最密切的因素有哪些呢?通常,人们的考虑和做法不外乎,保障营养充足、精力充沛、心态稳定、技艺熟练、动作轻盈、行为有序、情思一体,以及天地人和。而本文则想着重讨论:制约身体潜能的主要构成要素:情感、智慧和意志。
2.1情感
人当然是一种情感最丰富、最复杂的动物。所谓情感不仅包括感受、体验、爱好、兴趣、热情、激情、亲密和妒忌等多种情绪,而且还“包括信念、欲望、期待、恐惧、爱、恨、渴望、厌恶、羞愧、骄傲、愤怒、欢乐和所有那些涉及到或关联到外在世界的(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状态。”[4] 在所有这些情感中,不只是对于体育竞技,就是对于任何职业,兴趣都是获得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一个人只有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激情洋溢、精神抖擞、锲而不舍地去付出、去追求;也只有对他所喜爱、有吸引力的对象,才会勇于献身和不惜牺牲全部的精力、时间和生命。为此,许多学者,尤其是非理性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对兴趣,及其引发出来的激情、动力、倾向与毅力倍加重视和赞美。
比如非理性主义者尼采就曾经把人的兴趣、爱好、乐趣和欲望、本能、需要、追求、目标、进攻性、生命冲动、期待和激情联系在一起;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目的和动机的情感力量,是一种自觉支配着自我意境的情绪。他认为现代文化、教育、科学、以及理性所编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最大弊端,就是剥夺了人们的诸多兴趣,侵蚀和毒害了人的肉体,使活生生的生命受到非人格化的损毁,使人类失去了目标,文化沦为手段,科学变得日益野蛮。为此,他主张要用“批判之锤”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要把人类的肉体和生活变为美妙的整体。
而哈贝马斯则进一步把兴趣运用到整个社会领域,应用兴趣来解释人的认识和实践问题。在他看来,兴趣贯穿于人类全部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是“与再生产的可能性以及人类自身形成的既定的基本条件,即劳动和相互作用,相联系的基本向导。”[5] 因此兴趣不仅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兴趣,也决定了人性解放和社会实践的兴趣;目的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把主体从所依附的对象化的力量中、从其奴役力量和支配力量中解放出来,维护人际间的相互理解,确保人们对快乐、有益的事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期待与奋争。
当然兴趣应该是普遍的和持久性的。比如巴西足球之所以会位于世界之首,并不在于该国人种的优势,而主要在于足球运动几乎是全部巴西人的持久好和生命。因为只有兴趣才能激起人的热情,引起人的亢奋,点燃生命的活力,唤醒身体的潜能;将自在目的的美好理想转化为现实的真正的行为和动力。也只有普遍的和持久的兴趣,才能演变成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单个人的兴趣是集体兴趣的根基,但是任何一项竞技如果永远只是少数人的专利,那它就既不会持久,也不会有世界级的水平。因为兴趣内在地具有理性的本质和普遍王国的性质。所以,发展体育,必须是全国和全球人类的事业,那样才可能形成一个兴趣的王国、激情四溢的王国和获得世界一流水平的王国。而这种普遍的兴趣也必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生命冲动撞击着兴趣王国中的个体,使其能够最有效地激发出身体潜能。
2.2智慧
由于人们通常都把身心、体脑对立起来,以致普遍地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认为身体强壮者往往思维迟钝,智商低下,认识浅薄。因为强壮的四肢对智力发展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它既可能转移人的精力,消耗大脑的营养,又可能破坏人的智商。其实这是对身体的轻蔑,对体力劳动者的蔑视,更是对身体和能力、大脑和肉体、健康和智慧、劳动和知识、实践和认知之间因果性与统一性的无知;没有认识到“身体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身体才是用“各种符号,包括眼神、表情、神态、形态、姿态、动作、感应、反映、声音、语气、心情、憎恶、远离、亲善、贴近等各种身体要素和生命表征,书写和表达的最丰富多彩的一部书”。身体既是感觉、经验、认知、真理、美德、至善和审美等各种认知和智慧的源泉,也是积累和储存人类认知和智慧的信息库与知识库。大脑不只是从属于身体,也从属于大地,没有水和大气,脑一刻也不能存在和运动。人之身体不只是在思维和存在、心身或脑体的统一性上,较大脑具有优越的智慧性质,就是就其结构和功能、情感和欲求的内在性上,也是人的特殊的身体结构、肉体构成、生命功能、情感需要和知觉能力决定了人类特有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突出地表现了人的身体与认知和智慧之间的紧密关系。
既然如此,智力或智能对身体潜能的发挥,也至关重要。这当然不能说,人越是聪明,其体质或体能也就越好。只是想说明聪明和智慧必将有利于发挥人的体力和潜能。因为智慧有利于调整身体系统的有序性、和谐性,有利于认识和实践身体能量形成和释放的规律性、周期性,有利于协调生理心理、体内体外的统一性,有利于调动情绪、本能、勇气、胆量等多种因素,有利于体育竞技的行兵布阵、出谋划策。就像历史上的田忌赛马、孙膑用兵一样,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有时甚至能够像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一条计谋”所产生出来的潜能足以抵上40万精兵强将。2004年足球欧锦赛,小国希腊战胜所有欧洲强队,获得足球之冠,这几乎是和世界杯的冠军具有同等分量。希腊队凭借的是什么?就是智慧,就是创造性和想象力。就是希腊人的聪明才智使“弱小”之个体构成的团队变得有序和强大,使其足球队的内在潜在能力发挥到极致,才使其战胜许多个世界杯的问鼎者,而一举夺冠。其别是一种丰富、奇妙、新鲜、和自由奔放的创造性想象,一经和理性思维相结合,就如同增加强劲的翅膀,可以突破已有经验的局限,开阔新视野,拓展新境界,激发新欲望,给出新启示,增添新动力,产生新战术,滋生新潜能,形成新力量。
智慧和体能的训练和挖掘的关系,在体育竞技中,不只是表现为科学技术或方法技巧的问题,还表现为大智大勇。所谓大智,就是要学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寻找宇宙万物之最高原因,发现生命的意义,解除精神的焦虑,赢得竞技的胜利”。培养人的大智慧除了需要训练人的逻辑思维、思辨能力、哲学素养之外,还需要培育人世间的公理、正义和美德。这是因为人生来就贪得无厌,好妒忌,爱争斗,其权欲、物欲、、财欲横行无忌,只有美德和公正无私才能够使人变得宽容、仁慈、友爱;才能够安慰人的痛苦心灵,激起人的希望、热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够控制、贪欲,树立不朽的信仰;只有正义才能够增强人的勇气和胆量,鼓舞严阵以待的灵魂,将人的各种欲望都归于秩序,酿成才智,使身体能够变成一个高度和谐而有效的肌体。
2.3意志
这是人之勇猛、顽强、果敢、无畏、冒险、以及持续性等人格品质得以发生和表现的内在机制。在叔本华那里,意志代表了人的本质。意志不仅是人的一切欲望的源泉,也是推动和激励人的一切行为、实践的动力。“它就像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明道路的亮眼的瘸子”。其中,特别是生殖意志,总是倾其全力去鞭策人们繁衍生息,才使人类在地球上不可一世。没有这种在性冲动中表现得最强劲、最激烈、最神圣和最玄妙的性和爱的主体,没有其中潜含着的千百种欲求,就没有文学艺术、政治伟人和思想家。
为此,叔本华指出,人的所有器官都是意志的外现;其中“性器官比身体上任何其他外露的器官更是只服从意志而全不服从认识。”[6] 在这里,性器官可以说是意志的真正焦点,是维系生命无尽的原则,是意志的肯定的象征。因此美也是一种意志现象。比如孔雀那美的羽毛,雄师那美的须发和钢刀般的利爪,以及强有力的熊掌等,都显现了美的意志。而且意志现象的级别越高,事物越美。人属于最高级的意志现象,因此人也就最美,为此“没有一个对象能够像美人的容貌和肢体那样迅速地把我们移入审美的直观;能够立刻使我们为一种说不出的所控制,“使我们超然于自己,超然于一切使我们痛苦的事物之上。”[7]人的美是体形美和优雅美的统一,也是主体和客体、人和宇宙最美妙的协调与统一。
而在尼采看来,人类的“最高、最强的生命意志并不表现在可怜的生存竞争当中,而是表现在作战意志当中,表现在权力和优势的意志当中”。而“权力意志既不在于欲求,更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创造和给予。”[8] 于是,他将叔本华的消极意志论转化为积极意志论;认为“每个人都是一种全新的和绝对的存在”;主张超越创造自身的创生哲学;指出,人生就是一个不知满足,不知厌倦,不知疲劳的迁化过程;它像是一个奔腾泛滥的力量的海洋,永远在流转易形,无穷无尽地在回旋流淌。并在其中不断地创化着优秀和强健的个人。因此“不是人类,而是超人,才是人类的目标。”[9]而一个人要想成为超人,至少需要:拥有突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必须身体壮实,灵魂刚正;拥有创造性和自主性,敢想、敢说、敢干,有所发现和发明;具有旺盛的权力欲,要当主人,不当奴隶;具有超群的智慧,坚强的意志,高昂的激情,好似狂风暴雨,震慑一切,毫不鄙微懦弱;天生就拥有一种要战斗和要超越一切的欲望与意志;认为,一个人要活着,就要敢于冒险、敢于奋争,要有一种雄健、刚强和勇猛之气,要为认识和成为超人而生活、工作和从事发明创造。
一个意志刚强的人当然可以集:爱恨情仇、信心、野心、名利、荣誉、地位、权力和各种欲望于一身。尤其是作为一名运动员,其行为活动中的意志比一般人更为突出。他一是需要用坚强的意志来节制通常难以满足的生活欲望。二是在竞技运动中,其目的和方向性表现得异常强烈和鲜明,特别是在屡遭失败之后,意志所具有的目的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品格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实中,许多功亏一篑的教训都是由于意志脆弱造成的。相反,成功者的丰功伟业,总是坚强意志努力的结果。伏尔泰说,真正的天才,无一不具有常人所不可比拟的意志力。这实质上是表明了意志才真正体现人的本质。
上述三大制约要素至少说明,要想挖掘人的身体潜能,必须将人的体力、智力、毅力、情感和本能等最基础的生命要素都调动起来,方能达到最理想的目的。所以要想培养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条件:身材、体格、体质、兴趣、智商、意志、情感、欲望、野心、信心、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革命性、造反性、批判性、怀疑性、否定性,以及人格和品性。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和小社会。他的行为实践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违背自然规律,身体就容易受到伤害,违背社会规律,心灵就容易受到摧毁。教练若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把队员当人待,仅仅当作拿金牌的工具,甚至是奴隶,这种完全异化了的体育竞技会使队员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伤害。当然也是对身体潜能的耗费和毁损。
3激发身体潜能的方法论思考
尽管一个男孩子在千钧一发时刻激发出的体能足以抬动一辆汽车,一只母鸡为了保护小鸡可以奋起撕咬它平日望风而逃的猎狗;地震中的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其脆弱的身体甚至可以擎住千斤重的楼板,但是所有这些潜能的激发,都与一定的外部条件的突然而致和感受主体刹那间的本能发挥密切相关。然而在体育竞技的常规情况下,要想使得运动员发挥出这种异常状态下才可能出现的体能极限,其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激发运动员的身体潜能决不可能依靠人为地制造这种“偶然事件”或“危机境遇”。有意识地制造危机,必然会遭到身体本能的否定性的对抗,此时,不仅不会达到预谋的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可靠的做法,就是思考在常规条件下如何使得运动员到达最佳的竞技状态。这个问题,当然都是所有竞技者必然要思考和必须付诸于实践的问题。只是本文想给予更具理论化的论证。
如果说,体育在没有成为职业之前,完全是生命自身的一种需要,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完全是为了强身健体,不带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体育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美的形式,一种运动型和智力型的高级游戏,固有着美的魅力。因此在这个时代,人们从事体育竞技,几乎完全是一种娱乐,一种没有失去其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生存形式和活动方式。就像18世纪之前的科学和艺术完全不带有任何功利的性质,仅仅出自人的一种爱好、一种好奇心、求知欲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此时的体育一如美育直接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它不仅能够增强人的体质,锻炼人的四肢,塑造人的身姿,展示人的形体,完善人的形象,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气质,赋予人以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激情,还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美化境界,使人变得温文尔雅、健康活泼、高贵文明,激起人的理想、希望、热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控制人的、贪欲,树立不朽的信仰,增强人的勇气和胆量,鼓舞严阵以待的灵魂,将人的各种欲望和潜能都归于秩序,酿成才智,使人变成一个高度和谐而完美的整体。
那么今天,由于时代的变化,体育竞技变成一种职业,紧密地与政治、经济、文化、名利、地位、荣誉等外在人格相结合,使其性质发生异化,从原先纯粹简单、高雅文明的娱乐活动沦落为金钱和政治的奴婢。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物质至上主义的甚嚣尘上,使得体育作为一种职业日益远离人的生命本性,愈来愈成为参与者生命的一个沉重负担。现实体育的异化,早已使其失去美的性质,只是一种赚钱和谋生的工具。体育早已不是参与者的一件兴趣盎然或赏心悦目的生活方式,而是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耗人的体力、摧残人的生命、剥夺人的权利、限制人的自由,使体育竞技者越来越感到压抑和厌恶。此外,体育的异化或体育的外在性质还表现在体育活动不是运动员本人的,而是别人的。就像“在宗教中,人们的幻想、人们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己的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是不取决于他个人,而是取决于某种异己的、神灵的或魔鬼的力量。”[10] 这就决定今天激发运动员的身体潜能绝不能离开金钱、荣誉、地位和权威。因为这诸多的外在因素也可以变成动力,也可以经过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洗礼,内化为支配自我的一种新的欲求、欲望和兴趣,所以在这些强大要素的刺激、鼓舞、诱惑和牵引下,至少自20世纪以来,体育人才一如科技人才,体育事业一如科技事业进入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的历史阶段。
因此当今世界体育大国、体育强国,无不利用物质金钱、荣誉地位、爱国主义、民族利益、乃至政治权力作为刺激手段和诱饵,以调动运动员的兴趣和潜力。只是不同的国家采用的鼓励手段和措施各有所侧重,有的注重物质刺激,比如美国;有的注重政治压力,比如朝鲜;有的注重国家的地位、影响力和自尊心,把运动员看作是民族英雄予以重奖和褒奖。
当然,挖掘人的身体潜能还有其它因素,除了技战术之外,那就是教练的水平和权威。而在权威中除了教练的专业技术水平之外,关键就是他的学识、理念、眼界和智慧。无论哪个国家,体育竞技之间的较量既是运动员之间的较量,更是教练之间智慧的较量,尤其是集体性项目。选择教练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智商高者。技术、智慧加上严格是树立教练权威的基本要件。其中智慧,不会刀枪剑戟的诸葛亮的智慧,不会用枪的的智慧又最为重要。
上述有关身体潜能的挖掘,显然还都是限于外部条件,而要真正调动运动员自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必须解决更为关键的问题,即运动员自身对于生命、身体和人性的科学认识。
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归和弘扬从古希腊就流传下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切实地克服体育的异化。结束人对于货币和国家权力的服从,让社会全体成员或整个人类的体育活动真正变成体力和智力的游戏;使体育竞技过程变成一种完全人性化的过程;使得体育真正脱去其沉重艰辛的特征;运动员也不再被当作活的机器。此时,无论是体力项目和智力项目都将告别它的传统形式和异化本质,变成真正自由的活动。在这种真正能够体现和展示人的本质的体育运动中,或升华了的体力和智力项目中,全体运动员不仅仅是运用自己的肉体力量,更重要的是发挥其精神力量;不仅仅表现出对体育项目的理性知解力,而且表现出对美的感悟力和创造性。此时,体育再也不会被运动员当作外在的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真正的“类的生活、类的活动”。这时候,他们在体育中感觉到的再也不是艰辛、单调、厌恶和仇恨而是自由、舒心,以及创造的乐趣。届时,体育将会真正变成生命活动,一种创造性艺术,一种高级的身体游戏。在这里,运动员将会享有更多的自由,更有利的竞争机会,更宽松的训练环境,更富有挑战性的选择,更丰富的想
象,更受关注的爱好和兴趣;使人们普遍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自强不息、与时偕行的品质,而且能够不为社会的实用和功利所驯服,并能够从中升华出一种更加高尚芳洁的主体意识,从而使得这时的体育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 奥图. 人的潜能. 世界出版公司. 1988.4.
[2][9] 威尔•杜兰特. 哲学的故事. 北京:三联书店, 1997, 37,243.
[3][ZK(#]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1979.79.
[4]约翰•塞尔. 心、脑与科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9.
[5]哈贝马斯. 认识与兴趣. 学林出版社,1999.12.
[6][8]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商务印书馆, 1995, 452,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