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艺术美术范文

公共艺术美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艺术美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艺术美术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1.赏析艺术作品课是否等于浪费时间。学生以否定课程或自我否定为前提,是开展赏析艺术作品教学活动遇到的首要问题。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中小型乡镇,受家庭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许多非工美专业学生为了今后顺利参加工作,以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同时,一部分学生过去接受的美术教育较少,认为自己没有美术细胞,天生和美术绝缘,赏析艺术作品就是对牛弹琴。越是没有深刻体验过赏析艺术作品带来的精神震撼和愉悦,学生越是怀疑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及鉴赏能力。长此以往,将来他们走上社会和他人交流涉及艺术相关内容时很可能会有自卑情绪。

2.忙于听讲的赏析艺术作品教学。赏析艺术作品教学被不少学生称为“不画画的美术课”。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听课即可。通过学校定期抽选学生进行的教学质量反馈和测评结果,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所占比例过重。赏析艺术作品一般是针对课本中某张作品图片,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分析作品名字含义、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再结合专业美术知识分析用色、构图、设计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赏析一件艺术作品,从而引申至精神层面,达到以美育人,提高修养的目的。如此全套赏析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理、自然、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不过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前期就被庞大的知识体系打败,对后续的引申教育已经麻木,无力思考,造成了学生的固有印象———赏析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听讲过程。

3.一口气“喝”四十五分钟“白开水”。虽然课本中选取的艺术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佳作,但是不少作品年代背景久远,采用的技术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时,大部分非工美专业的中职学生之所以选择其他专业,是因为本身对其他专业的兴趣远大于美术。诸多因素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无法理解作品,更不用谈产生共鸣。完全理性、专业地讲解赏析艺术作品,既不符合非工美专业学生的兴趣方向,也不符合该年龄段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觉得教学内容食之无味,课堂体验就像被动地灌白开水。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知识的补充、不同艺术作品间的切换,无非是稍微改变了“开水”的温度,有所调节但本质不变,这样学生课上容易走神。

二、有效的教学对策

1.摆正心态,走出误区。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并不像部分学生认为的那样毫无用处,反而益处众多。不少美术知识当下看着似乎没有用处,其实是存在生活的细节中而没有被人意识到。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美的应用无处不在,包括衣食住行等遍布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的各个角落。绘制黑板报、拍摄摄影作品、设计网页、设计公司VI形象等,这些都需要用到美术知识,而赏析艺术作品是掌握美术知识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以此来说服学生摆正心态,端正学习态度。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没有美术细胞,这是一个自我认识误区。美的感受源自视觉,是人人都能感觉到的。摆事实讲道理,教师可借由学生觉得校服不美于是普遍不喜欢穿校服,来展开说明对服装的选择这一小事上体现着每个人对美的感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服饰进行分析,对好的部分加以肯定,给予鼓励,增加学生对赏析行为的亲近感。

2.内容有取舍,增加互动性。赏析艺术作品时,面对课本中大量范例和涉及各个学科的海量知识点,教师需要有所取舍,不用面面俱到。处处重点等于没有重点。每个例子都按重复步骤赏析,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比如,赏析西方印象派绘画时课本有三个范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范例一系统地详细分析、范例二简略分析同时加入涉及该范例的短视频观赏、范例三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打破全程教师说、学生听的局面。审美是相对自由的,公共艺术美术课不是培养学生流水线式的审美,而是在学生固有的个人审美的基础上,往积极的方向引导,使学生健康成长。使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自主地思考,根据已学的系统全套分析方法,举一反三,学会赏析的方法,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不要设置完全开放式的问题,如:关于这幅图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易造成课堂冷场。

篇2

一、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

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既是具体的横向审美活动,又是有机的纵向整体性活动。没有历史联系的轨迹,就难以准确地把握和定位每一件具体的作品。哲学家康德认为,吸收知识,除了借助人先天所具有的空间和时间模式来组织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外,还需运用后天形成的知识框架来认识和把握事物。在“中国美术赏析”单元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九年制义务教育学过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框架脉络如下表:

时代代表艺术艺术特点新石器

时代前期彩陶形器纹饰以具象为主,动物形象与纹样居多新石器

时代后期彩陶形器以抽象纹饰居多,且直线压倒曲线(续上表)

时代代表艺术艺术特点商周青铜器商代器物纹饰以非现实动物为主,具宗教巫术文化感。

周代型制较复杂,纹饰简化、平易,风格简朴奔放秦汉雕塑

(陶俑及石雕)造型以粗轮廓的写实为主,摈弃细节,多见直线、棱角和方形。

绘画以宫殿壁画、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多见,题材多样,

初步形成民族特色,是中国绘画史第一个发展魏晋

南北朝雕塑

壁画雕塑人物身躯瘦削、神逸聪慧;而壁画一般环境苍凉,人兽形象飘逸,线条粗放唐代雕塑

绘画色彩绚烂华贵,线条流利圆润,构图饱满协调,气氛祥和愉悦,人物造型多见圆柔丰腴,世俗性、现实性特征较强宋元绘画

(山水成就

最高)北宋山水偏重全景式描绘,雄浑、辽阔。南宋山水多取微观小景,所谓“剩水残山”,风格秀丽、工致。元代以笔墨趣味的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而君临画坛明清绘画

工艺明初绘画题材贴近现实生活,笔法潇洒、秀润纤细;明末清初绘画突出主观意念,造型简练奇兀。工艺则纤细、繁缛、富丽

据表,学生对中国历史朝代的代表艺术及艺术特点有一个大致了解,具体鉴赏中,就能把握艺术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美学思想熔铸于所使用的艺术元素里,从而构成一个特定的审美造型和审美意境。“中国美术赏析”教学分析艺术品造型使用的艺术元素和技法,大致采取如下步骤:

首先,审视艺术作品的构图。艺术家是否根据题材要求,把所要表达的物象按照一定的构图法则,如主宾、大小、长短、疏密、聚散、开合、呼应、虚实、浓淡等进行布局;是否突出主体,兼顾局部,主从相互映照衬托;构图有无处理好人物、景物和点、线、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绘画作品的题款、钤印是否完整;画作能否突出主题和美感,等等。

?问题探讨?中职公共美术课程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浅析其次,审视艺术作品的造型。造型包括绘画的平面造型,也包括陶、铜器、雕塑、工艺品等具有空间感、质感、量感的立体造型。艺术家根据主题需要,绘画、制作各种可视形象,既可有人物、风景、静物、动物等具体形象,也可以点、线、面构成抽象非具体形象。审视应指出造型的主题与主体、主体与局部诸关系是否协调和统一。

再次,审视创作中使用的运笔、用墨和设色等技法。艺术家创作中的运笔、用墨、设色虽各显特色或各具风格,但使用的艺术元素所形成的基本技法却大致相同:

技法名称技法特点运

笔勾运笔笔势顺向为勾,用线条画出物体轮廓基本上两笔勾成叫双勾勒运笔笔势逆向为勒。勾勒常用于工笔花鸟画皴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牛皮皴等;树皮的皴法主要有鳞皴、绳皴、横皴等点笔画、横、圆、尖、描“介”或“个”字表现山石、地坡、苔藓杂物或峰峦远树,叫“点苔”用

墨破墨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泼墨笔势豪放、挥墨泼出的画法积墨用墨由淡而深,逐渐渍染的一种技法设色浓、淡、干

湿、黑、白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生动地表现物象色彩此外,书法鉴赏时,学生要审视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书写过程和方法是否得当。比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划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相互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相宜、全章贯气等。

学生只有构筑基本功,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才懂得该从何看、如何看,才能学有所长。

三、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

公共艺术美术教学开设信息化课境,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一环,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替代的优点:

第一、教学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中国美术赏析”涉及数千年历史跨度,每个时期断面都涌现不少经典佳构。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时,往往挂一漏万。信息化课境以具体作品鉴赏过程为抓手编制课件、以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法编辑程序,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知识纵深度。此外,还以中国美术史框架脉络为线索,从《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技巧》《中国美术图典》等著述中挑选部分作品和评介段落,编辑成课件辅材阅读包,置放入在互联网学校公共艺术网站,开辟了让学生尽量“多看”的知识广度平台。

第二、有利于学生提高鉴赏的精细水平。公共艺术美术信息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灵活、信息量大的全新教学环境。在这个课境中,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和计算机演示,使用远景、近景、特写等技巧深度比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观摩南宋画家马远系列作品时,教师从中夹入赝品。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绘画元素反复比对后,质疑《踏歌行》一画并非真迹:在特写画面里,点苔和皴法杂乱无章,溪水波纹雷同、缺乏神韵;而《寒江独钓图》寥寥数笔勾勒的水纹,却非常传神。

第三、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强化了美育感染力。信息化课件采用音配画、画外音、画面字幕等多种手段组合。欣赏长卷《富春山居图》,配画音乐采用了舒缓、悠远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至卷末部分,配乐切换成苍凉、低沉的古琴乐曲《苏武牧羊》,凸显了画家创作时的遭遇和心境,学生从画卷营造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自然、旷达意境中,更领悟出画外的深沉。跨门类艺术一体化,加深了作品立体艺术感染力。

四、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美术教育既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促使情感不断升华,又能以人类社会形成的共同认知的、健康向上的主流审美标准评价艺术品。

主流审美观是进行评论的正确尺度。我们对艺术品的审视,以其能否产生美感,即人的感受、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心理对象的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作一基本判断。美感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但与人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联;人在产生美感的同时,生理上也产生。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美丑是非标准界定模糊,所以,美术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育人特质,在学生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学生所拥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能力、修养,是决定美感的产生、性质和程度的主体条件。

运用主流审美观点从各方面评论艺术品:

1.发掘其内容美。艺术品的内容美,一般指有具体题材、主题健康,具有清新、生机、时代特色等美的特征,以及艺术家所处不同社会阶段形成的艺术特色和风貌等。比如唐代艺术的华美富贵,宋代艺术的典雅秀丽,各有千秋;其情调、趣味、理想等都以美的形式表现而被大家认同。

2.发掘其造型美。艺术品的造型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色,刀、凿、斧绘或制,结构精巧。比如金朝武元直绘山水画《赤壁图》中近景峰峦造型用直线勾勒,突出其雄奇伟拔;远山造型用曲线轻描,极尽柔和悠远;陕西省博物馆藏北魏圆雕石佛头,依照当时美女扮相,面庞丰满圆润,秀丽端庄,凿工精美,作品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线条流畅、尺度相当,充分体现其古朴、典雅、淳厚的特质。上述造型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发掘其工艺美。绘画指技法和墨色的使用,而雕塑、彩陶等除了色彩之外,还讲究其载体制作技艺。在工艺范畴中,色彩是构成美术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金黄是宫廷使用的富贵色,北魏就见诸甘肃敦煌壁画,唐朝也散见器皿工艺品,五代及以后的画家不少以金黄敷设在绘画材质上作为底色,使画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不同色相、不同明度在对比中,产生和谐、明快、热烈等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不同的情感。工笔艺术品所显示画家的精湛技艺,更反映出惊人的创造力、意志力和耐力,使人产生美感。

4.发掘其材质美。艺术品材料如绘画用颜料、绢布、纸,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其本身固有的质地、肌理、色泽和不同材质的组合,可给人以美感,包括材料外观对人的心理效应,如纹理、色泽所引起的视觉感受和生理效应,质地、肌理所引起的触觉感受。因此,艺术品除了内容、造型、色彩工艺的完美外,还注重材质的特性。艺术品使用的材质,无论是自然或者是着意加工形成的纹理、肌理、色泽,也是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之一。善于发现材料固有的美质并加以利用,是高明画家创作的一种手段,读者鉴赏也需着力发掘。

正确从各方面去感知和评论艺术品,是发挥其陶冶性情功能并得以延续传世的重要手段。

五、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教学不仅使学生从“多看”到“会看”,而且还要会“动手”。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参观艺术展览、观摩艺术活动等,初步具有艺术品评介和鉴定、临摹和创作表现的能力。这是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1.充分利用“文化立市”政策开展教学活动。2008年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政策,全市涌现文产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近万家,宏观环境非常有利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宝安区中职学校附近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名家书画展,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这些实物真迹比照信息化网站平台,观摩学习环境氛围更为直观和贴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构想,激发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和热情。

2.参加艺术品的鉴赏拍卖活动。近年,央视和深圳卫视多次在宝安举办鉴宝节目,持宝人和观众都非常踊跃。学校经常与主办方联系,把鉴宝现场开辟为学生第二课堂。鉴宝会上每件文物或艺术品,持宝人和专家都详尽介绍了出处、历史、鉴定方法和价值,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3.积极组织教育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学校与周边的F518时尚创意园、宝安艺术城、宝立方珠宝城等文产企业建立了实训合作基地。学生在这里运用课堂知识,进行水彩、油画、国画、动漫卡通等临摹或创作。有关单位还给学生提供了文化宣传创作阵地,宝安新乐社区请学生自行构思创作绘制数百米长墙面主题宣传画《建设幸福宝安》;宝安艺术城也邀请学生设计绘制了《科技深圳、文化深圳》的主题涂鸦墙。学生的创作,受到社会重视和好评。

篇3

关键词:艺术化;公共艺术美;城市建筑设计;建筑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与建筑间的参与性活动增加,人们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增加了许多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由此浅谈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美感如何理解。

1 建筑设计的公共艺术美的概念

建筑设计的公共艺术美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建筑空间设计中公共艺术象征的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2 建筑与公共艺术美感结合

2.1 建筑艺术美

建筑,一方面是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美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美的形式,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公共性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为公众展示。

2.2 建筑的公共性

建筑具有实用功能,要满足人们的实用性同时产生审美需要。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2.3 建筑公共空间需要艺术美感

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3 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产生艺术美感的建筑形态

3.1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纯几何体元素美感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所谓建筑就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是一出精美的、壮丽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见物体,明暗对比浮现出它们的形状。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以及棱锥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那都是‘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无论谁都无疑会同意这个看法,既使是儿童、粗人与哲学家。这也是造型艺术的本质条件。”

建筑空间形态利用纯几何形体来艺术表达,就是要利用准确规范的几何形体,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空间。几何形通常有正方形、菱形、长发形、圆形、扇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几何体通过重复、连接、分散、加减、分割、聚合、切削等设计手法,进而组合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建筑空间形态。纯几何体构建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空间的平面、立面的形态都很规则,并且强调形体大面积的视觉效果,不作过多的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来的色彩、质感和肌理。

3.2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体、块空间元素美感

强调体积组合,块面凹凸与面积关系,特别注重光影对形体的调节效果,增加空间概念。通常对形体进行加减处理,采用切角、削边、凹进、凸起等手法、使建筑形态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作用下显得新奇、独特,达到惊人的效果。例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这座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的整体形态是一种超现实的仿生式的雕塑体。

3.3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象征概念性抽象美感

很多公共建筑的整体形态设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建筑体块本身带有寓意特征引申到空间带有某一种文化、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并试图通过形态的象征意义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共鸣。例如,在加泰隆尼亚阿格巴摩天楼设计中,建筑师让o努维尔最终选择了一种“文化回音”的方式让阿格巴摩天楼融入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意象,这种方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克隆,也不是一种割裂,而是一种延续,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地域文化与“普世文明”的并存,阿格巴摩天楼象征着加泰隆尼亚传统文化的遥远回音。正如努维尔所说:“建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它是不断变化着的文脉连续系统中的一个事件,一个给建筑师带来额外责任的持久事件。”阿格巴摩天楼建筑整体形态为圆锥形、弹壳式的轮廓,耸立在城市的上空,向加泰隆尼亚人致敬,这种形态的精神来源为精神源泉蒙萨拉特山的奇石。

4 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空间具美感设计的意义

4.1 产生印象和文化标识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沧桑演变是有故事的、有痕迹的、有记忆的。城市的这种文脉和气质,常常可以通过建筑空间来表现出来,它会成为一座城市的识别和情感记忆的符号。具体的看,当人们来到一座从未涉足的,或早已司空见惯的城市,它的车站、机场、码头、主要街道、广场、核心建筑群、剧院、商场及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空间,必然是引起重点关注和形象记忆的中心。用艺术手段加艺术美感把艺术气质且形态突出的附着在地标建筑,以及在城市建筑环境中的各种装饰艺术等公共艺术品,比一般的公共建筑和纯功能性的公共设施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公共形象和精神文化。

4.2 艺术化空间的塑造

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通过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塑造,从而满足公众对空间的艺术化生活的需求。

篇4

艺术是共通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艺术美学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拥有源远流长的艺术美学。现在,中国的艺术美学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近年来,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到我国,西方的艺术美学也逐渐在国人心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中国的艺术美学正在被边缘化。为了使国人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美学中的多元文化,振兴中国艺术美学,艺术家们需要不断探讨如何与国际审美达成共识,以此来使更多的人认同中国艺术美学。

一、中国艺术美学的符号体系

中国艺术美学的符号体系包含了其独有的儒家、道家以及禅宗哲学,也包含了从古至今的艺术史学。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其都能够被称为中国艺术美学的独特符号。笔者将从音乐、线条、画面、造型四个方面阐述中国的艺术美学符号。

(一)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的划分最早始于庄子,其将音乐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天籁是美感的最高境界。庄子本身崇尚自由,喜欢能够体现自然的艺术。音乐源于古代,古有伯牙与子期,二者之间的知音之情虽然主要体现了友情,但其未必不是在赞美音乐的美感。古代只有简单的乐谱,其流传的形式单一,因此,到了今天,很难再将古代比较经典的曲目还原。而现代的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比古代多很多,磁带、唱片等技术帮助现代音乐更好地保存下来。

从器乐的角度讲,其艺术体现形式更具有民族的特性。古代的器乐有琴、笙、琵琶等,而现代则更加崇尚西方的器乐。如今,钢琴、架子鼓已经成为当代的流行乐器。从声乐的角度讲,最具特色的是民族戏曲,各种各样的戏曲存在于不同的民族当中,有的依然保持着快速的发展状态,有的却已经濒临灭绝。而现代流行音乐则更受国人的欢迎,从20世纪80年代起,流行音乐从香港传入内地,其迅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越来越多的音乐节目出现,越来越多的制作流行音乐、演唱流行音乐的人出现。其实看似平静的中国音乐发展现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冲击,那些属于民族的音乐正在逐渐消失。

(二)中国线条

提起中国的线条,大多数人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中国线条中最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的莫过于舞蹈与书法。中国的舞蹈表现的是生命的流畅感,舞者从自然中获得灵感,进而模仿其形态。传统的中国舞蹈重在表达艺术情感,例如水袖舞,水袖舞源于中国京剧,其动作舞步飘逸顺畅,从其动作以及姿态都呈现出自然的线条美感。现代舞蹈比较具有特色的是街舞。其实街舞并不属于中国本土,源自其他国家的街舞在传入中国以后掀起一片热潮。与传统舞蹈相比,街舞的动作较为僵硬,但依然保持了流畅性。街舞的运动强度较大,其运用全身的部位来展现舞蹈的动感。

书法属于中国线条的核心艺术,最能够体现中国艺术符号的极致。书法是唯一一种用文字来展现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书法分为多种表现形式,其中的五体展现了线条的空间构造,也展现了表演者的独特气势。中国的书法代表的是中国上下几千年的传承,其中的哲学气息以及精神层次已经超越了艺术本身。

(三)中国画面

所谓的中国画面,不仅仅是指中国的美术,而是代表了视觉。中国画面包含两种艺术体现形式,一是绘画,二是电影。源于古代的绘画与中国书法关系密切,是中国书法所转换出来的另一种形式。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都离不开书法,流传于世的大部分绘画作品都有题字,这些题字当中自然蕴含了书法的艺术特色。中国的国画自然是水墨画,主要描写了大好河山以及风光秀丽。而另一种绘画形式则是西画。现代的中国很少有人学习绘画国画,反而学习西方的素描以及油画。在绘画方面,其实中国的艺术也在遭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

电影的兴起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也是当代中国画面的表现形式。中国的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向人们展现画面,还是通过画面来向人们传达中国的艺术精神。电影最初也源自西方,中国为了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艺术,不断地付出努力。电影在兴起之初就受到了国人的热切欢迎。与绘画以及戏曲不同,电影的画面更加虚幻,也比较颠覆国人的思想,能够表达出人们想象中的事物。中国电影如今也在面临着选择,在画面构造上更趋向模仿西方电影艺术,然而在吸取西方优秀创作手法的同时,也同样应该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本土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

(四)中国造型

中国造型主要包含了两种艺术体现形式,是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符号。雕塑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古代的宫殿当中到处可见的雕塑中蕴含了多种文化意味,其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雕塑分为几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石雕和木雕。雕塑的主要形象是人物、动物或者是器物。古代人信奉宗教,其将人物雕像作为主要的手法,通过雕刻信奉的神明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而古代宫殿当中则大多为动物雕像,其中龙的形象是最尊贵的形象,常出现在皇帝的寝宫装饰当中。古代平民一般将器物作为雕塑的重点形象,其在家具当中雕刻器具,使家具既美观又具有实用性。现代雕塑已经成为装饰公共场所的重要艺术设计,增加了城市景观的美感。

中国的建筑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西方的建筑多用砖石,而传统的中国建筑则更为复杂,复合形式的建筑使中国多园林景观。目前,中国南方还保持着传统建筑的特色,不少城市当中依然保留着古代官员的府邸或者是花园建筑。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讲究山水相依,建筑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位置,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园林的美感。与传统建筑相比,中国的现代建筑比较简洁大方,符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但现代建筑缺失了传统建筑中的美感,也缺少了阖家欢乐之意,使建筑越来越没有家的感觉。

二、国际审美共识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体现中国艺术美学的符号,都体现了中国生活的态势,也都在时间的累积中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如今,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已经不单单传扬着自身的传统艺术,而是接纳以及融合了多个国家的艺术形式。但是,中国艺术的地位却逐渐堪危,很多艺术家为了打破该种状态,进行了众多尝试,有的艺术家甚至尝试将书法艺术的形式打破,从而形成新形式的书法。为了使中国的艺术美学跟上时代步伐,为了使中国艺术美学与世界审美达成共识,艺术家们凭借着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展现,逐渐吸引其他国家的民众,促使其对中国的艺术美学产生兴趣。艺术家们向外国民众展示的中国的艺术美学与国际的艺术美学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能够相互联系在一起,值得其研究和探讨,也值得其去学习和融合。为了达成与国际审美的共识,艺术家们不仅需要找出中国艺术美学与世界艺术美学的共通之处,还要秉持本心,坚决不放弃中国传统美学,从其多元化以及差异性的角度来达成与世界美学的共识,促使其与世界美学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艺术教育 审美素质 全面培养

审美素质日益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未来的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要求现今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而处在学习和成长阶段的在校学生,由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化程度低,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点。如何在美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内容。因此,高校要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根据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身心素质都在发展的要求,对艺术教育的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等进行全面规划。 以人为本,以培养教育为主线,其最终目的是解决人全面素质发展的问题,使“感性”的人首先成为“懂得欣赏美”的人,最终成为“审美理想”的人,也就是想法和意识处于主动性状态的人,即人性“完美”的人。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及其体系内涵

(一)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群众中的一种广泛的审美教育形式。通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塑、文学、摄影、戏剧、影视等手段,着重对人们进行的情感道德教育,是集合赏析、实践和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健全人格心理特质,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拓展人的课堂知识结构,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赏析水平,美化人的精神心灵,发扬人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其生活及人生的品质和境界,使之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二)公共艺术教育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的艺术素质教育,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各种能力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对公共艺术的学习来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情感,提高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 进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公共艺术教育是具有一定的模糊特性的,他面向的并不是专业类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譬如在进行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时候,可能有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基本的乐理知识,也不懂得如何入手去欣赏一幅作品和即兴跳出一段舞蹈,这也正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都成为音乐家、美术家和舞蹈家等,而是通过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传播方式,其自身拥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并且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正是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任何人无论其自身条件和文化背景如何,均有权享受艺术教育所提供的丰富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热爱艺术并借此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心灵。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大学生在感受艺术、理解艺术、鉴赏艺术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公共艺术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实现人类自身心灵和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席勒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有审美能力的人。”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对各类艺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的传授,实现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浅层欣赏及各类艺术活动的实践,使得学生从自身丰满已有的情感体验, 完全融入课堂,享受课堂氛围,缓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养成一定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不断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塑造完美人格,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受过这种良好艺术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三)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心态 。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在大学校园里,公共艺术教育则能在矫正学生在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艺术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例如学习音乐,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四)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

篇6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美育

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美育的现状

1.1 教学资源匮乏

随着社会与国家的重视,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公共艺术教育,陆续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课程种类增多,更加丰富。但是除艺术专业的学校外,各大高校的其他专业大部分没有独立的艺术教育楼,同样也没有专业的艺术教育设备,没有专职的公共艺术老师,多是由辅导员和艺术学院的老师兼职开课,也没有开设美育老师这一教职岗位。

1.2 教学理念有偏差

虽然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但也只是稍有改观,或者碍于政策,各大高校最重视的还是专业学科知识,看中的还是专业学科的升学率与就业率,很多专业学科的设置是根据市场来设立的。很多高校认为“公共艺术就等于娱乐,”甚至还有的高校认为“公共艺术教育可有可无。”这一类的看法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发生了重大的偏差,自然在美育的教学上就没有什么成果,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行美育教育。

1.3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公共艺术课,但是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偏见致使在课程安排以及课程教学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各高校重视的还是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应试技能的培养。在公共艺术的教育上表现出极大的不重视。如音乐类,就是听几首歌;美术类,就看几幅画;更进一步的就是介绍一下作者、年代,讲一下流派,这已是很负责的公共艺术的教学了,有的老师更是管都不管,有时连基本的到课率也不能保证,学生连基本的艺术类普及知识也无法掌握,更别谈美育的教学。

1.4 美育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2015年国务院71号文件指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地指出当今高校艺术教育的缺陷,可谓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2 高校学生对于美育的认知状况与了解程度

笔者通过自制研究调查问卷,对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82%的学生对于美育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有少数18%的人对美育概念有着清楚认识。89%学生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对于美育并不重视,是有少数11%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美育很重视。甚至有2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设公共艺术课的必要。在面对专业课与公共艺术美育课那个更重要时有94%的同学选择专业课。

通过上述内容,对于大学生对美育的认知与了解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大多数大学生对美育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与认知。

第二,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美育教育并不重视,更多的是对专业学科的学习。

第三,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

虽然大多数人对于美育教育不了解、并不清楚,但是大多数的学生渴望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观念开始转变,对于学习并不再只局限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更注重于个人综合素养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于美育有着很强的渴望。

3 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

3.1 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素质的提升

在审美教育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音乐不仅仅是一首歌、一首乐曲、一支舞蹈,这些只不过是音乐的表现形式,真正好的音乐是有着自身艺术内涵,是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的,真正地去欣赏一段音乐,不单单只看到它的变现形式,更要了解它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底蕴,而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艺术欣赏等能力,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文化。

3.2 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

音乐对人的心理能产生巨大影响,它承载着人的情感,能够激发的人情绪,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宣泄情绪,减轻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音乐是无形的,所以它有无限的可能,通过音乐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括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能通过树立一些阳光、积极向上的音乐形象,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对生活的激情与希望,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3.3 音乐的审美教育能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

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标榜出优秀的楷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在《中国改革教格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美对于美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美对于自身直接的影响,让身心都融入世界的美之中,用心地去感受、体验美;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发挥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去追求美,从而使学生培养出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和美的素养。从而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

3.4 音乐审美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音乐艺术教育应和其他学科的教育贯穿起来并且融为一体。首先,音乐活动是需要其他的智能系统来维系的。比如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需要自我身心智能,完成作品的创造需要逻辑思维,演奏音乐的过程需要肢体智能,更需要和他人配合的人际智能等等。其次,将音乐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可以在更多时间和空间上接触到音乐教学,利于兴趣特长不一样的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学习音乐,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同样,音乐其他学科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中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将美学原则渗透到其他的学科,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对于科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 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4.1 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

随着教育产业化不断升级,人们对教育的投资也不断增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不光要求毕业生掌握成熟的专业技能和夯实的理论知识,对大学毕业生综介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要求。社会要求毕业生有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有游刃有余地与人交道的能力。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高校学生综介素质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公共艺术教是指高校中对非艺术专业的全体大学生所进行的普通艺术素质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塑造美的心灵,发展人的创新思维,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最终以促使其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素质教育。

4.2 公共艺术教育是在高校中发展美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提出将“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之本的思想,席勒将这一思想得以发展,在《美育书简》的论述中提出:“人只有在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和谐统一的游戏冲动,即在审美境界中,才能实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受动与自由的统一,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其二,感性的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进入道德状态,成为理性的人,美是人的第二创造者;其三,自然的片面性和全面立法的理性的限制,人被剥夺人性的自由,只有在审美状态中的人才能摆脱任何限制,使失落的人性得以复归。”[1]充分肯定了美育教育对于人的培养的重要性。

要发展美育就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各大高校除专业艺术学院外最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高校的学生在如今如此强调、重视应试能力的今天,公共艺术课是他们系统地了解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在高校中普及美育、发展美育的最重要的方式。

5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内涵与本质

美育是审美的教育,它不光要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还要让人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人培养出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和美的素养。通过美育,潜移默化人的思想观念,化出美丽的心灵,成为一个美的人,用美的思想去思考,用美的言语去表达,用美的行动的去对待他人与社会,这是的美育最终想达成的目的。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本质就是美育,只是冠以音乐的形式,行使美育的功能,通过认识音乐而认识美。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发展音乐教育就是发展美育。

6 如何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发展音乐美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6.1 打造专业队伍,强化师资力量

各大高校应该加大对公共艺术课的投资,完善公共艺术教学设备,设专职的音乐美育教学老师,成立音乐美育教研小组,完善教学机构,形成完备的教学机制。

6.2 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美育育人的功能

各高校应当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学习贯彻党对加强美育教育的正确方针,深刻的认识美育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大作用,践行党的政策,落实美育教育。

6.3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高校大部分学生对于美育同样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切对于公共艺术课的学习也并不重视。学校应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达到美育的目的。

6.4 与时俱进,培养时代人才

同样音乐美育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要求,从实践出发,培养出有能力、有理想、有素养的社会新型人才。

7 结语

美育是当今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015年9月,教育部起草并由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年10月10日,教育部召开了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同时也指出美育是当今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发展美育,培养社会新型人才是当务之急。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思想认知错误,学科与课程定位失谐,组织管理与课程设置失调,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对脱节而造成艺术教育脱节,美育教育难以进行的状况。对此各高校应该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机制,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2014年10月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加强公共艺术教育,通过音乐美育来普及美育,创造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新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人才提供新鲜血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篇7

文化会随着河流,浸润它所流过的地方。我常常在湄公河流域各个国家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比如龙凤的形象、纺织和编织工艺、制陶技术,甚至中国文字……

青藏高原,炽烈的阳光炙烤着褐色硬朗的山脊,白塔反射出明晃晃的光眩迷了眼睛,在昌都强巴林寺外面,好友巴桑捧着一个精美绝伦的“擦擦”(微型脱模泥塑),他眼中的祝福与关切比白塔上的光还耀眼:“这是我们藏族人的手工艺术珍品,愿它伴随你,给你一生的平安与幸福。”

越南西贡,我住的酒店门前是喧闹的夜市,暖烘烘的灯光勾出朋友Hongkuang瘦高的轮廓,一个大大的告别拥抱后,他递给我一个扎羊角辫、手拿蒲扇和铃铛的木雕娃娃,用不太流利但很深情的英语对我说:“别忘了我们的水上木偶剧,别忘了我。愿这个报幕娃娃带给你快乐!”

青藏高原与越南西贡,一在中国西部,一在越南南端,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两个地方,却被一条河流所连接,分别位于其首尾。扎曲河从發源地青海玉树流到昌都,与一条叫昂曲的河流汇合成为澜沧江,一路向南,经云南出境变成湄公河,再流过一大片美丽的东南亚国家,在越南西贡结束她4880公里的行程,投入大海的怀抱。

怀里揣着来自青藏高原的祝福和关切,对手工艺术痴迷的我,沿着这条河流,在10年的时间,从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从一个眉目清晰的微型泥塑、一片云锦般的绣布、一副珠片编缝的画作、一套细笔描绘的漆器,到一个咧着嘴大笑的木雕娃娃……一路上寻觅着这些用时间和身心创造出来的珍宝,它们个体也许只带着制作人自我的技艺、审美以及传承,整体却承载了区域性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的發展与变迁。

从那些各色各样的传统手工艺品身上,我發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文化会随着河流,浸润它所流过的地方。我常常在湄公河流域各个国家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比如龙凤的形象、纺织和编织工艺、制陶技术,甚至中国文字……都从源头带出,顺流而下,融进各地的文化与传承。

缅甸漆器与木偶

在湄公河流域,缅甸是与中国接壤面积最大的国家,明代以来,大量翡翠通过缅甸的曼德勒地区进入中国的云南,这条翡翠之路带来了中国人喜爱的宝石,而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由此传入缅甸,并成为他们传世的做人技艺。

我的书架上,放着一只前年在缅甸蒲甘带回的大象漆器,木胎黑底,竹篾和铜丝只在四足和背部拼绕出简洁的花纹,背上有盖子,揭开,它的肚子里可以装东西。我还有一套杯子,薄薄的竹篾胎,很软但不漏水、不烫手,黑底上蚁足般纤细的笔触绘满黄色的花纹装饰。从装饰效果来看,这两个作品是缅甸漆器一简一繁的代表,但从制作工序上说,它们复杂程度相当。首先都要用竹篾、皮、纸或者木头做好胎,然后经过四五次的上漆与打磨,再在上面绘制或者拼贴图案,每一个都要耗时数日甚至数月才能完成。

在蒲甘,制作漆器的作坊不在少数,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和研發漆器,杯碗瓢盘瓶盒钵,黑红黄蓝青橙彩……转了几家最大的前店后厂漆器店,我發现,几乎所有的漆器都是生活用具,纯装饰性的艺术品很少,这也许就是漆器成为缅甸人最喜爱的物件的原因:它既是生活用具,又是工艺品和礼品,价格还不高。

在曼德勒,我被极力推荐去看木偶剧,小型的50人剧场,现场乐队用传统乐器奋力演奏,舞台上的人咿咿呀呀地说着唱着,手中操纵的提线木偶跟活的一样,在半截背景幕布前欢笑哭闹,打斗舞蹈。40分钟的表演结束,观众举座起立长久鼓掌致敬,这木偶,能被他们做得活灵活现,演得生龙活虎,不能不让人称奇。

看完表演后大家都会忍不住带走一个木偶。它们大都是缅甸传统历史和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有神将、有国王、有胖妞、有和尚,进剧场就看见它们了,眉眼是绘出来的,衣服上钉满珠绣和亮片,呆呆地挂在墙上。表演时,它们就都活了,而且还充满了各自的性格。最简单的有五根提线,能动四肢和脑袋;复杂的有数十根提线,除了四肢和脑袋外,还能动眼睛、下巴、帽子,甚至手指!

老挝花纸与织锦

从云南磨憨口岸出境,与其接壤的是老挝北部城市琅勃拉邦,这是个寺庙林立的旅游小镇,街头行走的人一看便知身份,大体有三类,按数量多少来排序是这样:外国游客、当地人、僧人。为什么游客这么多?去了三次的我,也许能代表其中一部分人的感受:除了魅力无穷的寺庙建筑、温和友善的当地居民,还有一个最大的吸引就是——铺天盖地的传统手工艺品!

木雕佛手,珠绣挂毯,手缝布艺,丝织围巾,纸糊灯笼……我一一收入囊中。其中最让我喜爱的是老挝的花纸和织锦。这两样手工技艺据载都是中国传来,但是它们的创造性是融入了当地文化,使之成为自己值得骄傲的特产。

手工纸原料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埋沙”树(即构皮树)树皮,经过浸泡、蒸煮、捣浆、抄纸、晒纸等过程制作而成,这些工序与我们国内至今保留的手工纸制作程序无异,而我们的古法造纸大多用于书写、绘画、包装,但是老挝人民却将纸的装饰功能进行了开發。他们就地取材,采来热带地区常年盛开的各种鲜花,摘下鲜艳的大花瓣,随意铺洒在抄好的纸浆中,有的搭配一些叶子或者整朵的小花,待晒干之后便成了花纸,这种花纸纸浆厚、韧性好,洁白度高、透光性强。老挝人民将它用作商品包装、灯罩、窗帘、笔记本、各种纸艺的制作。我买了很多回来,制作成巨大的梯形灯罩,又将卧室窗户的下半截全部贴满,当阳光透过它的时候,花瓣与花叶的美丽颜色和轮廓显现出来时,那种柔软芬芳洁白美丽的感觉立即充溢了整个房间。

被老挝的织锦吸引是在其首都万象我所住宾馆的精品店里,门边挂了一块暗红色宽约50公分、长约3米的织锦,上面有各种场景,包含了很多人物,整个记录讲述着一个老挝族人抵御内忧外患的传说故事,请注意:它不是画的或者绣的,它是织出来的!纺织要依靠织机的规律运动来成就,规律的几何形图案和色块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不规律的图案则需要费尽心思与时间去构想与操作,更何况,这是一幅数百个人物、动物、器物、场景组合而成的大型传记故事图案!想想那无数个装着不同颜色线轴的梭子,要在丝毫无误的地方穿插到底线中,以一天一两个厘米的进度来织就这一幅画作的过程,我的额头就渗出汗来。只是那价格,当时的我是负担不起的,于是每次路过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它。

后来走访一个纺织村,价格合理得多,于是我欢天喜地地买下了四条棉麻围巾、20条蚕丝围巾、6块大棉麻方巾和两块图案漂亮颜色厚重的小型织锦。

束埔寨砂岩石雕

从老挝可以直接落地签进入束埔寨,我经夜班大巴、渡船转中巴进入柬埔寨,再包车把这个国家的精华一一走过,这里的女性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记有三个:浓妆妖艳打直了手指跳舞的女孩儿、一身素白走过庙檐的老年尼姑、活在吴哥窟石雕里那些头带宝冠体态丰腴的仙女。

年轻的舞者将所有的颜色堆积在身上装点自己;尼姑需要褪去尘世的一切凡俗以素白示人;而仙女,是透明的,有形而无色,她们附着在石头上、木头上、一花一叶上,就随了这些草木沙石的颜色。束埔寨的手工艺品里面,最多见的就是以天女造型为主的各种石雕、木雕……这里的手工艺者自古就擅长打制石雕作品,尤其是浮雕作品,吴哥窟建筑群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石雕的材料取自当地特有的一种灰色砂岩,砂岩的特点是质地软、密度小、重量轻、易于雕刻和运输,缺点是颗粒粗,不适合极精细的刀工、且容易磨损。所以我们在吴哥窟看到的那些仙女都不会太过精细,而且岁月很容易就打磨掉了她们的棱角,使她们变得柔美而写意。我细细地端详她们眉眼、宝冠、裙带、璎珞的痕迹,遗憾岁月在打磨掉她们的精细的同时,也打磨掉了手工艺匠人的技艺,几百年前他们的精湛技艺随风逝去,只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种想象的空间直到我来到女王宫,才得以填充。女王宫的砂岩是红色的,这种砂岩只出现在这小小500平方米的范围里,它的质地较灰色的要硬,因此我从上面的浮雕、高浮雕、镂空雕作品中,看到了柬埔寨手工技艺的巅峰状态。

带着岁月痕迹的写意柔美主导了手工艺者的审美取向,他们竭尽所能地复原人们在吴哥窟中看到的天女形象。当然,这也主导了旅游者的眼光,摊开我在工艺品店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堆砂岩浮雕作品:眉目低垂的佛脸、舞动的阿布拉萨仙女、罗摩衍那中的护法神、小吴哥窟五塔、高棉的微笑……大的30公分左右,小的不到10公分,它们都是原作的微缩版,连磨损状态也遵照了原作当下的状态。这还不够,手艺人们还将它们放在屋外堆放,日晒雨淋、风蚀土浸青苔生,攒够了自然打磨的痕迹,才拿到市场上来售卖。

泰国佛牌

泰国东南临海,陆地部分被缅甸、柬埔寨、老挝三国环抱起来,这个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以旅游业闻名于世的国家,在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与王族的扶植下,它的手工艺發展,在湄公河流域,可以说首屈一指。从花色繁多的丝织品、精美的漆器、手绘的纸伞、木刻工艺品、凸花银器、竹编、藤艺,到质量上乘的瓷器、木雕、刺绣、珠宝……让我在清迈那有名的三大夜市上每每走到腿疼,还是不肯罢休。

可能是因为它们都太炫目、太有特色,我竟不知该写哪一种好。思来想去,我决定写一种在夜市和手工市场上极为少见、但是却最能传达泰国人精神领域与精湛手工技艺的物件——佛牌。

佛牌是用于避凶消灾的小型佛像,作用相当于护身符、祈愿物、供奉物。最早是在修建寺庙的时候经过高僧们开光后放入塔内,有增加灵气的作用。百姓通常是到寺庙请回自己家供奉,或者作为还愿,出资请寺庙制作一定数量的佛牌,供奉在寺庙、家中或者赠送亲友。

专门为佛牌,我安排了两周的泰国之行,从曼谷到大成,从清莱到清迈、从国师到僧人、从民众到商人、从收藏家到工匠……我在多处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抛开宗教涵义不说,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它的工艺。佛牌虽是脱模制作,但是它的模具雕刻是泰国手工艺中最为精细的一项技艺,它小到1厘米、大到15厘米,都能做到纤毫毕现。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族源广博的国家,因此包容性很强,虽然九成以上的人信仰佛教,但是婆罗门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泰国都被接纳,还有本土的一些法术也不曾被丢弃。所以,每天每个来定做的人都会有不同材质的要求,不同图像、符咒的组合,仅一个工艺社40年来就做过几十万种的图案组合。

制作佛牌的材料五花八门,有泥土、经书粉、药材、香灰、花粉、玻璃纤维、高僧骨灰、圣物、贝壳粉、橡胶、金银、管符(一种写有经咒的金属细管)、珍贵老佛牌磨成的粉末……近20年来,大量金属佛牌出现,现在基本占到了总量的一半。大致会有金、银、铜、五合金、九合金、矿石合金等6种金属会被使用到。

我在工艺社见过一个极品,一个长宽高都不会超过1厘米的铜质四面佛,居然比例精准、体态优雅,眉眼清晰面带笑容,八只手臂上拿着不同的法器,底座上还有清晰的题记!真是了不得的手艺!

越南木石雕

湄公河来到越南境内,终于要流入大海了,似乎湄公河文化要在这里做一个总结,所以要将从源头中国流出来的文化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范围的融合。文字、宗教、民俗、歌舞、艺术、建筑……无一例外能找到中国的符号,两国在历史上有过久远的渊源,还曾是一个版图上的国家。

越南很有名的是木雕,朋友Hongkuang送我的木偶是属于大刀阔斧的手工木雕,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是在优质硬木上雕刻观音、罗汉、菩萨、人物、动物等作品,刀法有粗旷豪放的,也有细腻精致的。在河内和西贡的工艺品商店还可以买到上好硬木制作的花瓶和首饰盒,表面用贝壳镶嵌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再涂上生漆,打磨得光亮照人。

越南中部有一个著名的城市叫岘港,这里曾是当年美军打越南时登陆的地方。更古的时候,这里是占婆国的属地,他们还建了一座与吴哥窟同样风格的城池,只是规模小得多。后来占婆国灭亡归属越南,只剩下占族人至今依然繁衍生息于此。占婆国曾是以婆罗门教为主的小国,他们具有典型婆罗门风格的神像、神兽与建筑残片遗留在岘港占族雕塑博物馆里。

篇8

(一)人才需求状况。据调查,我国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超过3.5万个,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整个行业形成了以私企为主体、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为辅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国共有工艺美术相关院校约500所,其中高职院校约156所,毕业生数量远远小于行业需求。

(二)工艺美术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宏观来看工艺美术行业,它集聚的是强大的生产能量;微观来看,它带动了大规模的就业。“十一五”时期,工艺美术行业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在改善民生、稳定社会方面卓有成效。正是因为工艺美术行业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在文化部2012年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称《倍增计划》)中,工艺美术成为所确定的十一大重点门类之一。根据《倍增计划》,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将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同时,将在各地建设一批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工艺美术研发、设计、创意基地。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需要各地区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牌,进而带动工艺美术产业全面发展。

二、对专业建设的思考

从工艺美术工业企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进入品牌战略发展阶段。中国未来美术工艺工业企业也需要“LV”,需要走进国际化。因此,开设美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为未来美术工艺工业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保障工作。

(一)继承传统美术工艺。中国历史悠久,5000年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美术工艺文化,作为高职院校要保护好、继承好传统美术工艺文化。因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存在后继问题,很多传统美术工艺绝技和工艺美术品种濒临失传。要想使得中国工艺美术创品牌,走向世界,则应该重视传统美术工艺的保护和继承,民族的才是特色的,才是世界的。保护传承核心技艺,确实是工业美术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历来,我国的工艺美术业具有行业分散、师徒传承、手工操作、工艺保密等特点。在当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条件较差,待遇不高,创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降低门槛,提高待遇,吸引民间传统美术工艺大师和能工巧匠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二)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中国每个地区都有特色的美术工艺文化,学校应该加强与政府的办学合作,充分发挥区域美术工艺文化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共同投入资金、提供政策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美术工艺教育教学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打造工艺美术店、工艺美术街、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职教集团,为继承和发展区域美术工艺文化创造条件。

篇9

[关键词]设计岭南文化工艺美术

一、前言

在充斥着欧美日韩风格的今天,如何从民族发掘设计灵感发展出中国特色的设计是非常迫切的问题。笔者也参加过很多讲座,每当提及中国设计的时候总会引起激烈的讨论,从学生到职业设计师都一直在探寻中国设计的出路。笔者认为,一种设计风格大抵上可以称为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欲发展中国特色设计需承前启后地了解历史,探讨将来。

了解历史绝非简单认识和记忆文物的形状和图案,而是一种风格、一种技艺存在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尝试在细致了解学习了岭南的历史、风土民情和工艺美术的基础上思考其对现代设计的意义和启示。

二、岭南独特的历史背景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地区。五岭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位于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发五十万军民平定南蛮(即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统一了岭南,设南海、桂林和象郡三个郡来管治,增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岭南的发展。其中,南海郡就在现在的广东省境内,郡所在番禺(即当今的广州市)。

仰仗天然的屏障,岭南得以保留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由于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广州还是最早的贸易港口。同时,历代君王皆把岭南作为流放之地,使得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皆在会集于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并赋予其开放、兼容、多元化和开拓性的特点。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见证了岭南文化的深厚;海上丝绸促进了与波斯、天竺、阿拉伯以及南洋各国的商务和文化交流,充分反映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三、岭南主要工艺美术的现代思考

岭南艺术与岭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形式、艺术精神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地域性、时代性相辅相成。可以说,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岭南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无不是社会、文化和商业共同促成的结果。

(一)广绣和广彩繁荣背后的商业意义

广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因其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广彩相对历史较短,其始创于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解除广州海禁,对外贸易遂逐渐增多,外国对中国瓷器的需求亦随之增加从而促使了广彩瓷器的产生和发展。在初期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岁无定样,故的特色不太显著。

广绣比广彩的历史更为悠久,技艺也较广彩成熟。然两种工艺的发展繁荣无不与海外贸易息息相关,其中广彩制品更是大部分出口海外,只有小部分留在民间使用,可算是中国最早的ODM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工艺亦在清代中晚期走向成熟和繁荣,在贸易进一步发展及需求多样化的推动下,两种工艺亦经历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外来图样、能工巧匠及文人画家的参与也使其艺术风格逐渐发展成熟。

广彩与广绣的繁荣虽已成为过去,然而仔细研究两种工艺的发展历程却可以为当今中国的设计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两种工艺中尤以广彩的发展较为典型。广彩的旦生缘起于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遂形成将景德镇素瓷运至广州加工并出售的商业行为,此时广彩尚未形成。随着商业的兴盛,本地艺人更多地参与到瓷器的制作中,使制品的纹样和图案渐显岭南风情。同时,欧美文化及技艺亦进一步影响着广彩制品的色调和式样,最终使广彩成为岭南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

由此可见,一种设计风格的成熟离不开商业的推动与技术的进步,亦离不开本土文化的介入。由于我国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技法大都由欧美引进,致使许多设计师难以从传统文化及技法中吸取精华应用于现代设计,从而使中国设计流于表面。广绣和广彩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切合商业利益、具备本地文化气息及使用恰当技术制作才有可能做出成功的中国设计。

(二)佛山剪纸艺术形式的启示

佛山剪纸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的部分乡镇,是我国三大剪纸流派中南方派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及浓郁的岭南特色而著称,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其它的民间艺术一样,佛山剪纸深刻反映了地区生活习俗和特色,在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早在宋、元年间佛山剪纸已出现商业化的动作模式,至20世纪早期更是达到3000从业手工艺人的规模。

佛山剪纸是岭南文化中的一块瑰玉。它最集中地最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理念和手法,既不是西方传统的明暗体系也不是西方现代从形体结构到夸张变形的表现体系,而是以表达自己观念为主的主观意象表现风格[2]。也就是说,剪纸作品中所表达的事物来源于客观世界但其形式却是超越客观的限制。在艺术造型上佛山剪纸作品也体现了、美满、美观、美好、和谐的艺术内在本质,这是中国人艺术思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的角度思考佛山剪纸艺术,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特色取材

佛山剪纸艺术来源于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而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因而其取材大都有吉祥之意,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松树象征常青不老、花瓶中插如意象征平安如意。还有谐音寓意,如莲花和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等。这些取材都是独具民族特色的,无论寓意或谐音均来源于我们的文化信仰及语言。

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3]。传统剪纸艺术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中,大部分的传统艺术形象已形成了一种通用的视觉符号。其取材及寓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如VI、广告等。因为这些图像寓意已,使传统题材能更好地传达信息的思想意境。在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例如银行的标志、一些房地产海报等。

2.简练和抽象和艺术表现形式

佛山剪纸极具简练的特色,因为剪纸是产生并流行了民间的艺术,其生产制作者也是普通民众,因而没有娇柔做作的装饰而是简练而抽象的表达手法。此外,在农村地区受制作工具的制作材料的限制,只能使用最简单的方式刻画物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高度概括和高度简练的艺术特点,其中的花鸟鱼虫等形象都是简练的线条概括表现特征(如图3所示)。

3.勾连的艺术手法

佛山剪纸也分为阳刻剪纸和阴刻剪纸。阳刻剪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去除轮廓外空白的地方,每一根线条都是相互连接的,牵一根而动全身。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刚好相反,就是去除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地方,它的特征是每一根线条不一定是互联的,而作品的个体是块状的。

这种勾连的艺术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及古典味道,在设计制作中可根据主题结合现代设计方法把勾连融入作品中,如能配以色彩和传统图像元素的正确选用可制作中极具民族感的作品,如下图中国联通的标志。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美术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理念及创作手法。一个设计工作者不仅要学会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更应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如此才能承前启后发展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本文对三种主要岭南工艺的思考或许不尽全面,但愿为此类研究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袁忠,岭南人文精神初论[J]岭南学刊,2008,(04)

篇10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同仁,是饮誉中外的热贡艺术之乡,又是青海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诞生地。

热贡艺术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起于十五世纪藏传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与兴盛,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在技法上既继承了藏传佛教传统创作手法,又融汇了汉族绘画和其它地方的民间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奇葩,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及国外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

热贡艺术主要集中在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吾屯上庄及下庄一带。主要包括唐卡(卷轴画)、彩塑、堆绣、木刻等,题材以佛祖、金刚、度母、菩萨、宗咯巴等人物像为主,选料考究、色彩丰富、工艺精细,多见于寺院建筑,所绘画面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清晰、人物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热贡艺术品位高,极具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称为“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青藏高原上的一朵鲜花”。1999年12月3日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是热贡艺术的精典之作,长618米,宽2.5米,重1000公斤。

热贡艺术最有特点的是,热贡的艺人并非专业艺术家,而是藏族、土族农民以及寺院里的僧人。艺人最初的创作是为满足大量兴建的寺院之需求,表现了对宗教的一种真诚和狂热。随着工艺不断完善,其美誉逐渐传遍了整个藏区以及蒙古、尼泊尔、印度等地。18世纪以后,大批热贡艺人携艺出游,足迹遍及四川、甘肃、内蒙、印度和尼泊尔等地,给这些地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艺人在游访中又博采众长,吸收各家精华,所以最终形成了热贡艺术的工艺细腻、色彩浓艳、富于装饰性的独特风格。

热贡艺术经过“”劫难,几近灭绝,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经过一些老艺人的传授及发掘整理,从艺之风勃然兴起。这里不仅有信仰的精神力量支配,还有一种商业利益的影响,唐卡已经受到了一些腰包富有的游客、特别是外国旅游者的青睐。

刺绣是同仁各族人民历来的一种习俗。他们用刺绣品装饰自己,美化生活环境。主要绣品有荷包、针扎、裹肚、鞋袜、枕头。宗教绣品有顶棚上的横幔、柱子上的垂幛、供桌上的苫布以及佛衣、法器、幢幡等无不展示出刺绣的功能,其绣件色彩艳丽,构图完整,针法多样。针脚细密完整,边缘清晰均匀,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在用料上多选用绸缎、真丝和较粗的金色丝线压边,使绣件更显华丽。

剪纸是将纸剪成鸟兽花草之样、山水人物之形的民间工艺艺术,而今以刀代剪镂成的“刻纸”也称之为“剪纸”。主要分布在同仁县隆务镇、保安镇,在其它民族农户中也有以剪纸工艺品用于装饰的。剪纸艺术品形式多样,依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窗花、礼花、灯花、挂钱、祭礼冥花。剪纸构思精巧、注重对比,富有韵味,粗犷中见清秀,稚拙中藏精巧。作品多用红色,线条布局有笔墨情趣。1985年12月,黄南州举办《全州民间剪纸、刺绣、绘画展》,共展出230件作品,其中剪纸艺术品48件,选送保安乡郝润月花的《双狮》剪纸获优秀作品奖,并由省群艺馆收藏。

多年来,为使同仁的民族艺术得以继承、挖掘和发展,县委、县政府自1981年起对剪纸、刺绣等热贡艺术进行省级、县级的组织展览,获得了学术界、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其中热贡艺术在北京、上海及香港等地进行展览,震惊了中国民俗界和文化界。1997年建成的风格独特的热贡艺术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参观者。近年来,同仁县加大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力度,成立了同仁县热贡艺术协会,热贡艺术品公司等也相继成立,开展热贡艺术品的做、产、销,使热贡艺术市场领域不断扩大。在2004年首届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热贡艺术品获得“正大杯”金奖3枚,银奖2枚,铜奖1枚,在整个博览会中取得了奖牌总数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到目前同仁地区从事热贡艺术的有1000余人,热贡艺术年总收入为677万元。同时同仁县准备以热贡文化艺术村、热贡艺术绘制展销中心、热贡艺术博物馆等为主要招商引资项目,对热贡艺术进行深度挖掘,使之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不断发扬光大。

热贡歌舞

最有代表性的是热贡六月会上的歌舞。歌以“鲁”为主,有赞颂曲、婚礼歌、敬酒曲等;舞蹈类型有无神的“拉什则”、祭祀龙神的“鲁什则”、放映古代战争场面的“莫合则”,以及各种戴面具的巫舞等。

热贡藏戏

以佛教和民间故事为基本内容,结合宗教舞蹈和藏族歌舞,吸收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营养,富有艺术特色,为藏戏的重要流派。

民俗文化

年都乎村於菟表演为祭山神活动之一,以虎纹为饰、风格独特;各村的祭俄搏、二郎神等活动各具特色,浪加村甚至保留有性崇拜习俗。这些祭祀仪式反映了当地古老的文化遗存。

篇11

写尽人间富贵花——徐土龙大师的东阳木雕牡丹花

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的力量

一种诗意的营造

略谈我国传统佛像风格的演变

试谈东阳木雕设计之创新

剪纸艺术的创新——剪纸艺术扇

蓑衣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

产品创新思维方法之——越界思维法

欧美“新首饰”与陶瓷首饰

中国工业设计的文化品质研究

用设计的眼光看问题

字的型式

玩味版面编排中的点、线、面

浅论图形的产生

传统文化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民间竹器包装造型研究

《扇面大观》欣赏

郑胜宁的木雕艺术评析

戳子·仿单·马吊牌

中国古代陶瓷首饰探源

曾经的辉煌——宫廷绣

廊桥寻梦

谈根雕人物艺术的协调性

繁华事散逐古今——记青田绣帘工艺美术历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青田石雕

关于当前龙泉宝剑发展的几点思考

杭画扇艺的特色和传统风格及发展

中国传统玩具形式语言的若干决定因素

2008“中冠杯”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环艺设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选登

宫崎骏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赏析

论陶器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论如何经营民营专业艺术馆

形形的创造思维(三十二)——寻找创造力培养的路径

时尚天工秀典雅

书籍开本设计的教学训练方法探究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素质教育化倾向

我看中美艺术教育的差异

动画原画教学探析

写意花鸟画教学与笔墨气韵的表现

谈计算机辅助与艺术设计

乐清黄杨木雕作品首拍成功

2008“万隆珠宝杯”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创意大赛获奖作品展暨中国传统首饰文化展和中国当代首饰设计邀请展开幕

“三江源”在那里

韩美林的艺术人生

毛竹留节取簧新工艺的探讨

谈竹炭产品中的外观设计

浙西民居建筑文化——霞山槅扇、槛窗艺术

谈地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风味餐厅”设计为例

健笔写柔情——论扬州个园的造园艺术

略论传统与现代

以古为新,浙派之秀——读陈安纲花鸟新作

谈面料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谈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动画背景的艺术特征

动画基础构图

动画片中烟火的艺术再现

如何掌握形象转面动画技法

谈学生动画短片创作中的导演职责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建构观念

书籍造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

浙西民居建筑文化——霞山中夹堂花板雕刻艺术研究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全息营造

纤维艺术的文化特征与现代设计思考

篇12

[关键词]俄罗斯;霍卢伊小型漆器;工艺传承;再生产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heritage and modern promotion methods of the Kholuy small-scale lacquer. Through the way of cultivation of arts and crafts schools,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technology, the promotion of diplomatic embassies and other means, the Kholuy small-scale lacquer forms an inherent and popularized network-art modes includes creation, production, sale, process display, and forms a perfect cycle of reproduction of arts and crafts, which enlightens us how to develop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 Russian;The Kholuy small-scale lacquer;The way of inheritance;Reproduction

俄罗斯手工艺品种繁多且历史悠久,如九世纪产生于古罗斯的托尔诺克金线刺绣,十一世纪兴起的搪瓷工艺,十二世纪出现的圣像艺术,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迅猛发展的骨雕和木雕艺术、格热利陶瓷工艺等,闻名于世的俄罗斯套娃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2010年,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展出的俄罗斯民间手工艺展,展示了费多斯金诺、姆斯乔拉、博列克、霍卢伊、托尔诺克、博戈罗茨克、罗莫诺索夫、沃洛格达、格热利和谢尔吉耶夫―博萨特特各学校师生的作品和制作技艺,主要有谢尔吉耶夫-博萨特套娃、独一无二的骨雕与木雕艺术品以及各种俄罗斯刺绣艺术品(托尔吉克金线刺绣、姆斯乔拉平绣等),同时也展示了俄罗斯费多斯金诺仿真油画彩绘漆器以及姆斯乔拉、博列克和霍卢伊回火涂料圣像彩绘漆器等民间传统工艺。

一、霍卢伊小型漆器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漆艺发展有费拉斯金诺、博列克、霍卢伊、姆斯乔拉四个著名中心。其中,位于莫斯科附近的郊区费拉斯金诺村于1795年开始创作并发展,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小型漆艺发源地。而位于伊万诺沃地区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中央公国的博列克、霍卢伊、姆斯乔拉村落的艺术家们,则一直保持着17-19世纪的圣像画制作传统,并延续到1917年俄国革命时期。

十六世纪霍卢伊的圣像手工艺品就已经闻名于世。早在十二世纪,这里的圣像画画师就为装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教堂制作了许多壁画和圣像。传说在蒙古入侵之前,这里就出现了圣像画艺术家。至少从十七世纪开始,霍卢伊地区就以生产制作漆盒、漆板闻名。十月革命之后,圣像画成为不受欢迎甚至成为政治上敏感的艺术种类。尽管如此,这一时期霍卢伊的艺术家们通过艰苦、隐秘的方式,持续将圣像画这一传统绘画工艺保持下来,并最终使其在该地区获得文化与艺术领域内的合法性。霍卢伊圣像画风格的独特性来源于这个小城镇的独特性,明显不同于广为人知的博列克绘画风格。霍卢伊的圣像画画师们,大量使用绿色调,而不是使用传统的博列克大红色调。其采用硬纸板制作的工艺品也都来源于费多斯金诺工匠的制作工艺,但是在工艺技法上又做了相应改进。这其中,就以纸版工艺的漆艺绘画为主要经营品种。

霍卢伊小型漆器出现于1932年,源

于伊万诺夫州霍卢伊镇,是一种用硬纸板制作而成的俄罗斯民间小型回火涂料彩绘艺术漆器,主要制品有首饰匣、小盒子、小托盘、胸针等。目前,霍卢伊小型漆艺品是由伊凡诺沃州霍卢伊镇的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专门生产制作的。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883年的霍卢伊圣像画学院。十六世纪以来,该学院一直保持圣像画绘画的工艺美术传统,直到俄国十月革命,圣像画工作坊才被迫关闭。19世纪30年代,一群具有民族复兴精神的艺术家举办了一次关于小型漆画的研讨会,并组成协会组织。1943年,霍卢伊工艺美术学校得以重新建立。霍卢伊小型漆画相较于费拉斯金诺、博列克、姆斯乔拉等地区而言,受到传统工艺束缚较少,更多的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与现代技术、主题、市场等相结合,成为俄罗斯漆工艺四个中心中最具现代活力的一支。

二、霍卢伊小型漆器的制作工艺

篇13

关键字:工艺美术;建筑装饰;形态美;审美个性

前言:

美是人类的本质劳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创造了美”的定论,指出了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劳动的主要目的。人类的任何劳动创造都应当把对美的创造注入其中,否则,劳动产生的价值便大大降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劳动分工也在不断细化,也出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创造的不断细化,也出现了对美的不同形式和不同要求,但是不论是哪种劳动都不能脱离美的追求。

建筑装饰工程,作为现代社会人类劳动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们对美的需求与创造的最重要形式。作为美化人类生存环境的装饰工程,因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其审美功能的重要性尤其重要,基本上不可分割①。然而在新时代,人们对建筑装饰的美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对建筑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艺美术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对满足这一需求尤其重要。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物质形态与艺术内涵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如今在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工艺美术与建筑装饰的关系

工艺美术是人类艺术中最重要的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一种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并的,具有较强观赏性的工艺作品。在当今时代,工艺美术的形式和门类很多,大类包括:陶瓷工艺品、雕塑工艺品、玉器、织锦、刺绣、印染手工艺品、花工艺美术品、编结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地毯和壁毯、漆器、金属工艺品、工艺画、首饰、皮雕画等,不同的美术工艺品有着美的特点和用途。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工艺美术形式以及工艺美术品的种类特别丰富,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美化生活和环境的作用。建筑装饰与工艺美术的创造有着相许多似性,都是通过以实物形态表现美的特征。

人们对建筑物装饰的目的通常包括这几方面:一是通过装修来保护建筑物;二是完善建筑物的功能;三是通过装修来美化建筑物。其中,通过装修来美化建筑物的目的的实现,在现代社会通过对工艺美术的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工艺美术与建筑装饰的关系,一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是艺术作品与艺术符号之间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就一个庞大的艺术品,建筑物是按照建筑艺术的独特艺术符号和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就是建筑物的外存美的表现形式,建筑物的外存美在当今时代,主要是通过工艺美术或者工艺美术作品实现的,是单个的工艺美术作品组成了建筑物的表面;同时单件美术工艺品也是整个建筑物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的艺术构成的重要艺术符号,是这个艺术品美学特征构成的基础,建筑物的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形式。

工艺美术在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是通过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工程的关系来体现的,工艺美术是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工艺美术品和重要材料,没有工艺美术的基础,建筑物的装饰很难实现。具体而言,工艺美术对现代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 工艺美术是现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

建筑装饰,通俗地说就是给建筑做“打扮”②,通过打扮使建筑物在有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具备美学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建筑的“打扮”就像人的打扮一样,对建筑的表面处理使建筑物变得美观。建筑的“打扮”通常有两种实现的方式,一是通过对建筑物的表面进行艺术处理,使其具备美的特征,比如在建筑放的表面绘制图案等等。二是通过一些具有美的特点物品来对建筑物的进行“打扮”和装饰,通过用一些装饰性很强的建筑物进行装饰。建筑的“打扮”是一门艺术,建筑“打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是建筑主体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

建筑“打扮”的两种方式与人的打扮具有相似的特征。前一种方式就像人擦粉或者画眉毛一样,是运用工艺美术对建筑本身的处理,后一种方式是就像人戴耳环。这两种方式都与工艺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一种方法将直接运用到工艺美术,后一种方法工艺美术作品则是作为装饰材料。如果没有工艺美术以及工艺美术作品,就像人们不懂得化装技术或者没有漂亮的装饰品一样,建筑装饰的美就很难实现。

3 工艺美术是建筑艺术“个性”实现的重要方式

建筑艺术通常蕴含着人们的社会目的和主观愿望,是人们的主观愿望的物质化,不同的建筑因不同的建筑的目的和不同的人,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不同的,建筑主题是建筑目的与人们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建筑的主题一般由建筑本身的特点体现,同时也需要建筑装饰来烘托和映衬。在烘托和映衬建筑主题的方面,工艺美术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点是在当代的新时代下,工艺美术在表达现代建筑装饰方面尤其重要。这种重要性是由当下的时代环境决定的。

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时代,在城市化的大时代环境中,人们一切形式的需求都是以商品的方式出现,人类最主要的建筑形式---住房也是通过市场,以商品的形式来得到满足(当然,农村的自主建房方式除外)。现代城市人的住房需求都是在市场的条件下,通过开发商统一设计和修建来完成的。但是,每个人的审美志趣和爱好是不相同,现代房的建筑方式不可能体现需求者的审美要求,每个人对房屋的布局结构都有不同的要求,开发商无论如何完美的设计都无法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这就产生了矛盾。

那么这种具有典型性时代特征矛盾怎么解决呢?答案便是通过具有自主选择权的建筑装饰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矛盾的调和通常通常只有通过建筑的装饰来完成。比如,对住房建筑的个性要求,都是通过建筑装饰来完成的,购房者通过选择自己“大体满意”的户型后,通过自主的装修来满足个性需求。现在的家庭的室内装修,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志趣和选择,比如有的人喜欢宁静淡雅的风格,有的人喜欢宁静古典风格,有的人喜欢时尚现代的风格。要满足这种不同的人在审美上的差距需求,工艺美术在装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工艺美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迅速,工艺美术不但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而且还制工精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工艺美术的高度发达不但为建筑装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还是建筑装饰工程实现美和满足人们审美个性的必要条件。现代房屋家居的装饰,可以通过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运用现代的发达的工艺美术进行处理,或者对现有的“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进行选择和组合,形成各自不同的美的风格特征,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4 总结

新时代的工艺美术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除了传统的建筑装饰的对美的需求外,更主要的还是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和新时代社会的建筑特征决定的。工艺美术不但是建筑物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表现符号,更是建筑物成为一种艺术品,展现建筑物的内在艺术美与艺术气质的重要符号。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社会环境下,大多数建筑物都是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就使得建筑物的建造者与使用者相分离,并且使得建筑的使得建筑的审美趋向向同一的方向以展,使建筑的审美情趣失去了艺术美的“独特新颖③”性主要特征。但是人的审美是无法统一的,因此,在新时代里工艺美术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就在于他表现了建筑艺术的美,完善了建筑艺术美的个性要求。

参考文献

[1]范梦.艺术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M].2011年2月,173-175

篇14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江苏

“工艺美术的历史相当悠久,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虽然远古时期人们的用品相当粗糙,但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而设计、制作的各种物品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民间工艺美术以民间手工技能为主,民间工艺大师们掌握着技艺和制作秘诀,当他们专注于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时,可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创作的价值体现不仅凝聚了民间艺人的娴熟技艺,还体现在惊人的原创力上。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拥有大量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产品,融入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反映了长江流域特有的人文、民风、民俗等传统工艺的生产活动。

一、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长江、淮河的下游,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风格。在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有生活器具,也有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装饰功能的器物和饰品,可以说,这些带给人极大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众所周知,工艺美术行业生产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业生产,它既包括大量艰苦的艺术劳动艺术创作和技巧运用,又需要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适应市场。”[2](136)江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最初是老百姓为生活所需而创作的实用品,后来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符合民众审美需求的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传承久远的且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最终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衣食住行到四时方物,蔚为大观。例如宜兴的陶瓷、紫砂工艺摆件、南京的云锦、绒花、剪纸、空竹、绳结、南通的不同风格的扎染、彩印、蓝印花布、手工编织品、织毯、无锡的泥塑、陶塑玩具、扬州的漆器、金属工艺制品、苏州的玉作手工业、刺绣等。伴随江苏地方经济和文化的演变,一些工艺美术品原本作为日用品正逐渐丧失其实用价值,变成以审美、装饰功能为主的工艺品,因而被赋予了新的审美价值,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似一个博大精深的海洋,它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赞美、热爱生活之情,也蕴涵着对未来希望的生活方式。

二、江苏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优势

民间工艺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历史文化发展演进中扮演着见证人的角色,无论在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或者其他领域,都是无法替代的。根据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数据统计,目前省级以上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共有89人,其中平均年龄45岁左右,他们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创作,正在进行师徒传授的有53人。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匠人积年累月的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天然资源,依靠传统精湛的民间技艺,设计生产出大量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产品。这些带有社会历史、民族传统和人类文化气息、蕴含着人们物质文明、精神生活的工艺美术产品,现在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它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珍藏。民间工艺美术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在实践的生活中,必须把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与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工艺美术与民间工业的发展盛衰密切相连,江苏的传统工艺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后迅速发展至今,名匠辈出,所遗留下来的产品不仅仍为人们所珍藏,且在当代文化审美语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江苏省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还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逐渐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又如在全国影响深远的苏州刺绣、桃花坞大街的木版年画、缂丝织造、御窑金砖制作,南京的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珀锻制作、南通的蓝印花布印染、扬州的漆器髹饰、无锡惠山的泥塑、连云港的水晶等。其中苏州的刺绣、无锡惠山的泥塑、宜兴的紫砂陶艺、连云港的水晶等工艺产品已具备了产业化、产业集群的规模。近几年来,江苏政府对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多元化、精品化、一体化的系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同时,各地政府大力倡导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品协会和生产园区的成立,便于得到政府资金、政策、信息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加强民间手工作坊村的统筹建设,扶持起着龙头作用的民企发展壮大、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通过多元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库的建设,进行多元、整体的布局和开发,逐步推出了品种繁多、地域鲜明,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系列产品。例如被文化部命名为刺绣“民间艺术之乡”的镇湖高新区,有近万工艺秀工,其中聚集了300多家民间刺绣工艺产业的民营经营户,他们中200多人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成为一支以刺绣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力军,是“苏绣”产业基地的代表;以民间传统工艺著称的东渚镇,汇集了上万名制作红木器具、玉石雕刻、刺绣的民间艺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产体系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街”。在这些传统的民间工艺地区,大大小小手工作坊式的产业模式,汇聚成了东渚特有的人文景观,形成“前店后坊”的独特风景,包含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又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生产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民间工艺品,使人身居其中乐而忘返。

三、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发展障碍

“工艺美术的发展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所获得的技能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历史。在漫长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技术和把握能力,而且造就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3](100)工艺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间工艺制作在江苏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既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民间工艺品因人们的物质和审美的需求而产生,多数是民间艺人直接创造的,随着人们风俗习尚、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审美方式要求不断开发、研制、创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品,但是目前产品的市场创新观念模糊,此外,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经济与文化失衡的现象屡次发生,部分生产民间工艺品的民营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有些企业因此急功近利,目标转向生产成本低、做工粗糙的低廉工艺美术品产品充斥旅游景点和地摊,导致大量传统民间工艺品的质量下降,仿制产品、劣质货大量蔓延市场,结果造成产业优势不断下滑。任何时候,市场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伴随着江苏旅游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随之不断的壮大。但从宏观上看还是薄弱,市场竞争目标不明确,创新力不够,导致精益求精的民间工艺品和获得的经济收益不对称。相反质量一般、价格低廉的产品却到处泛滥,从某种意义上许多和旅游纪念品等同,失去了作为工艺品的升值空间及收藏价值,结果既限制了产业市场的开拓,也限制了这一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进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由诸多自然、社会因素决定的,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经济和技术的一体化以及文化的全球化既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创造了机遇,也给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许多有久远传承史的工艺美术种类遭遇市场淘汰而面临消亡。”[4](211)目前,江苏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老艺人寥寥无几,面对传统民间工艺产品市场的萎缩,再考虑传统工艺的创新,绝非易事。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原有的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缺乏其应有的市场,民间艺人必然就会减少。民间工艺美术没有了传承,也就面临着失传和灭绝的窘境,如南京制作秦淮传统手扎花灯的艺人已所剩无几,从事曲艺、杂耍娱乐活动民间艺人也日渐趋少。同时,今天的年轻人对于一些精湛的民间技艺不感兴趣,原有的手工生产模式也在遭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严重阻碍了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承。“民间工艺与民俗活动结合密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吃、穿、住、用、行、娱乐,样样离不开民间工艺。民间工艺在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祭祀供奉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5](15)目前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自身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江苏没有出台关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和合理规划方面的文件,对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产品的研发没有系统的布局和规划,缺乏高效率的运作机制、生产园区及产业链接简单。产业链中的资金、人才、技术、融资环境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四、加快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改革开放后,许多原有的工艺美术国企单位进行了改制,涌现出大量的个体、私营的手工作坊,与此相适应,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出现了具有现代文化管理机制的民间工艺美术企业。目前,江苏一些民间工艺美术已纷纷走出乡镇,积极融入时代文化元素,政府对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技术和文化进行鼓励,不断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技艺和水平。在工艺美术生产园区和集聚地建立产业研发中心,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提高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劳动效率。如南京云锦的生产,南京云锦是江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末文人吴村梅描写南京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因绚丽多彩,美若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南京云锦的技艺虽然达到了中国古代织锦传统工艺的高峰,但是,由于还是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其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进程。”[6](161)因技术繁复、工序杂多,南京云锦的生产、销售正急剧萎缩,现在通过电脑设计云锦纹样及机器织造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缩短了制作的进程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中具有个性化的工艺品才能成为艺术品、才具有流传、传承的价值,只有流芳百世的精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必须让民间工艺美术与市场有益结合,彰显出民俗的文化特质,找到与当地民俗文化发展创新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使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不同层次、不同档次的产品,其设计和制作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工艺美术品的创造和纯艺术不同,不能只从创造者的自我表现出发,而要考虑市场效果。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一件只能看而根本卖不掉的产品,不能算是成功的产品。”[7](8)近年来,江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产品中拓展出一些新工艺品类开始风靡国内外市场,如饱含传统元素的“中国结”、仿古器具、藤制的日用品等,均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同,它们借助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文化特质,融入了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收益,这种产业化的生产形式带来的市场效益说明了创新要与时俱进,不断提供给工艺大师们新的思维方法,不能忽略时代的要求。江苏的民间工艺大师们也意识到艺术生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民众审美趣味的改变,不再推崇富丽张扬的工艺品,而是追求质朴、自然的民间工艺品自身的形式美,一般不作过多的修饰。崇尚从大自然中提取色彩、线条、形体和律动,表现出心灵和自然的契合,追求自然质朴的随意性;在材料上以天然材料为主,大都是带有环保意识的自然物质,如纸张、石头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等,充分保持其自然形态特征,歌颂对生活的情钟,创造了沁人心扉的清新的艺术美。因此,时代审美的需求是第一的,明确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目标,提升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有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是不可缺少的。如江苏地处长江流域,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格,旅游资源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可以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整合,鼓励一些民营企业和民间艺人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打造鲜明、专业、个性化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作坊对外示范开放,建立覆盖全省的富有民俗特色的品牌民间工艺美术品网络系统,促进带有江苏地域性的工艺美术产品产业化的进程。拓展江苏地域性传统手工工艺美术品的普及、促使民众更新观念都来关注、关心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使江苏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家喻户晓,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和经济的基础。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放眼未来,使民间工艺产业化资源的发展、配置最大化。例如可以借助新媒介传播、宣传的优势,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的强力推进,公共场所、地铁站、公交站、民间工艺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大型的商务、文体活动,不仅仅是民间工艺产品的展示,更多的是其背后赋予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建设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江宁民间艺术交流中心、冶山镇民间艺术活动中心、南通民间艺术馆、南京民间工艺美术馆、玄武湖街道民间工艺创业园等,对宣传江苏民间地域文化,提升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品位,塑造高端的特色品牌形象,拉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以此提高普通百姓对民间传统艺术价值的认同,增强地域文化竞争力。

结论

“传统工艺美术以手工技艺见长,在大工业生产甚至高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面对大众消费环境下的消费者,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因而创新成为其必然。”[8](70)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研究,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课题,需要几辈人不断地孜孜耕耘。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通过文化产业创新解决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城市文化产业结构,强化民间工艺美术用品的设计创新,充分发挥好江苏优越的人才市场、丰富的社会资源及民间传统文化和地域资源等条件优势;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充分继承、吸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增强本省品牌意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江苏创业,使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徐琛.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勤主编.新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邱春林.设计与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丽君.中华工艺概述[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6]王宝林.云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