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化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化学方法

篇1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巧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有趣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持久,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本人在平时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巧记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编顺口溜记忆法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点容量大,记忆难,而且又常用,但只要编成合适的顺口溜,就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记忆任务。如:初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准确记忆27种元素符号及相应名称。我给学生编写了这样的顺口溜:

O 氧 H 氢,N 氮 P 磷;

Cu铜 Au金,氯Cl Zn锌;

C 碳 I 碘, Pt铂 Ag银;

F 氟 Fe铁,Hg是水银。

Ba钡 Ca钙,Ne氖 He氦;

Mn锰 Mg镁,硫为S 硅Si。

K钾 Na钠,Al铝 Ar氩。

又如:化合价是学生熟练、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前提,而教材中的化合价表却很杂,学生很难找出规律。我把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归纳起来,编成了如下的顺口溜――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钙、镁、(氧)、钡、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要记清。(注:括号表负价)再如:“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生正确写出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先决条件,而教材中的表只是以阴、阳离子的形式给出,不适合学生记忆。我作了如下归纳:“钾、钠、铵、硝溶水快,硫酸盐除钡、铅、钙。盐酸盐除银、亚汞,其它盐类均不溶。”这样,就把这些常见、常用的基础内容很容易地让学生记住并掌握了。

二、谐音记忆法

利用谐音可以将无意义的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内容。从而学生能将无意义记忆转化为有意义记忆,识记起来更快、更牢。例如:地壳中含量前十位元素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大纲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前四位,于是我利用谐音编成“养闺女贴盖,哪家没青菜”这样就顺利完成任务了。又如:电解水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正、负极产物。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学生就这样记,很容易混淆,我利用谐音编成“敬养父亲”。还有: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七个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可谐音记忆成“茶庄定点收利息”。

三、趣味记忆法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如:大纲要求准确记忆九种原子团所带电荷及化合价――

NH4+、ClO3-、OH-、MnO4-、NO3-,

MnO42-、SO42-、CO32-,

PO43-

我先按这样的顺序排好,然后编成“安录青(注:仿安录山之名)发高烧,猛流汗(碳),请人(磷)来治”这就可以找出规律了,位于第几就带几个单位负电荷(注:只有铵根离子带正电荷)。

四、对比记忆法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往往搞混淆。

CuO + CO――Cu +CO2

CuO:失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仿照O2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CO:得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又如:酸、碱的概念记忆。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五、联想记忆法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一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可加热的条件下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六、关键字词记忆法

这是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知识点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体。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七、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

例如: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即: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 与活泼金属反应。3.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4. 与碱反应。5. 与某些盐反应。同样的办法就能快速记忆碱的化学性质。

八、知识网络记忆法

篇2

化学学科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各位化学教师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个方面,将实验教学的诸多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借助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掌握以及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化学意识和操作技能。要让学生高度重视理解化学理论和概念,要借助化学实验和相应的教学模型,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接受化学概念以及相关理论,要适度地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耐心地解释化学概念和理论,借助形象具体的教学语言,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以及掌握操作技能的智力,如此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复杂多变的化学理论和概念。

二、运用具有启发性的化学教学方

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广大化学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相关学习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引导学生单独地分析、思考、概括以及判断等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全方位地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化学能力以及智力,更好地吻合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新要求。

三、要符合化学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

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主要目标都是为了有效地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化学知识和理论体,所以化学教师在选择和运用具体的化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制定出符合本节课的相关教学目标和,以合理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师要仔细地研究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选取和运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顺利地实现新课标确定的相关教学目标。

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共同完成的知识活动,涵盖了教师的“教”以及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的“学”这两大方面,在此要意识到,学生的“学”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对各位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在选取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吻合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首先要能够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以及习得化学操作技能方面的真实水平,例如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之后按照他们的实际状况,选取和运用合理科学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配合与运用

从事实上的化学教学来看,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学涉及面比较广,或者知识比较复杂,单纯运用某种化学教学方法已不能有效地达到传授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化学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具体情况,巧妙地糅合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某种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不能完美地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配合若干种教学方法,使之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化学教学。在各种教学方法间的彼此补充和科学结合下,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在此过程中,化学教师也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真正意识到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的巨大优势,科学地理解有效糅合多种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以及可能性。他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注重灵活性、合理性以及目的性,坚决不能胡乱地混合教学方法,决不可为追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及学习效率造成重大影响。

六、结束语

篇3

一、从教学对象入手,采取灵活的教学举措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实践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好学生学习过于轻松,容易对化学产生轻视,后进生学习过于缓慢,对化学产生为难情绪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新编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是知识难点。每一个后进生,都是在某一个知识难点上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在这些知识难点的差距日积月累,就造成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化学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延缓在这些知识难点面前学生的分化。

当然,知识难点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的教学问题,需诸多的因素合理组合,特别是初三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不一定能避免少数学生在知识难点面前分化,但要注意尽量使大多数学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知识难点的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把知识点讲透。如可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对比、分散难点、放慢速度、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既做到了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分层教学。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问题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可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从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1.初中化学要注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明显地存在着忽视基本实验操作的问题。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教学工作中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只是理论实验,并不是真正的学生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老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确保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了顾及教学进度,部分操作性高的实验可采取演示实验,但大多数基础实验一定要采用学生实验的方式。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动手技能,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练习才能形成,这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形成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学生只有自己做了实验,才能有效地对各种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化学要注重记忆方法的培养。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联系是化学记忆的诀窍,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很难,应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此外,单独地记忆知识点很难,最好是记忆知识点中的规律,这样既能花最少的时间,记忆最多的知识,又能掌握化学学习中的一般规律,更有利于化学学习。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93-01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多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一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一、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学习化学知识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练习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种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通过加热一种固体药品或两种固体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到如同制取氧气的装置,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取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有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取氧气的装置一样。

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掌握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非常重要。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点之一。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相互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是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因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差异。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学习。 转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如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五、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J真观察和思考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的。对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六、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篇5

【关键词】化学;兴趣;学法指导;实验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下面就如何进行化学教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2.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平衡状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平衡的一般原理。

3. 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改进,即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烧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尾气的处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点燃;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只有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就用面碱和醋在有盖的塑料杯中进行;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篇6

一、讲究艺术,激发兴趣

1.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步入化学世界,他们憧憬未来、渴求知识,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 教师应把握时机,利用学生这股激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 “清水变牛奶”,“清水变饮料”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保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 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身边的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

2.利用化学史和国情教育,激发求知欲。

英文“china”的本意是“瓷器”,在欧洲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国” 的代称,这很好说明了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我国1949年只有两个试剂厂,仅有十余件产品,解放后化学工业才蓬勃发展。1965年我国化学家与生物学家合作,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了生命物质迈开了新的一步。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3.讲究授课艺术,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恰似艺术表演,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要用自身的魅力来感召学生。课堂上,无论身体情况如何,我都精神饱满,不时“眉目传情” ,环顾教室四周,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调动学生,偶尔用风趣的语言来调节课堂的气氛。当个别同学稍不注意听讲,不去点名批评,而是目光注视并变化声调,便引起了该同学的注意。

二、厚积薄发,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扎实“双基”,更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过程中,应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物质及其变化、仪器装置进行全面的观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指导学生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2.思维能力的培养。

授课时,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为学生设疑,尔后解决问题。例如,在燃烧条件中,先将白磷放入热水中,学生观察到白磷没有燃烧,此时,向水中通入氧气发现水中开始冒火花,学生在感叹神奇的同时开始思考其原因,从而总结出了燃烧的条件,并认识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独立实验能力是化学科的特殊能力,是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授基本操作技能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实验设计等途径,使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得到发展。

4.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初中学生 化学教学 教育 方法

一、正确的教学观念

1.育人意识。实施新教材的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育人意识,要站在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任务,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

2.服务意识。教师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研究者。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要运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分析、观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等能力。

3.情感意识。“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脉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4.目标意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导航”作用,它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其它因素有着不可缺少的制约作用。教师只有制定出合理、具体、确切、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5.调控意识。在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活跃而不放任、和谐而不偏爱、紧凑而不勉强、新鲜而不造作”,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珍惜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使学习始终在积极、和谐、紧张、高效的气氛中进行,防止任何浪费现象。

6.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个性化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积极地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重视学生的主体人格,允许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严格把握教学要求,认真学习新大纲

新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化学教学大纲,对本学科的教学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自己所教学段内化学课程的目的、要求。掌握化学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规划内容的序列安排,确定教学大致进度。新的教学大纲 ,从化学知识到教育观念的要求上,做较大的调整,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是国家对学生学习化学学科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要求,是编定教科书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化学问题,实验探索,趣味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四、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

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意科学方法教育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和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六、加强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指导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从自己的教学对象中取得反馈信息,从而了解教学情况,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并给学生以反馈,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经常不断地依靠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在进行反馈调节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随机调节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善于利用学生的各种反馈,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即便是学生答错了,也往往给教学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错误的大好契机,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很短时间内创造性地提出多种方案。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蕴含着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师应善于捕捉并利用反馈所提供的各种教学契机,自如地驾驭教学,驶向既定的目标。

2.反馈评价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实践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一门课程。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理论进行教学,平常对于一些化学实验常常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想象。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往往提不起对于化学课堂的兴趣,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对一些化学现象并不能通过实践去思考,这样的化学课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乏味的,自然,课堂效率并不高。同时,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进行课堂化学实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化学器材和实验室。学生不能通过化学实验来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不能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可见,以往的化学教学方法并不能帮助学校培养出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化学课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充足的准备是打造一个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

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要求,对于新课改后化学课程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在找到目标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初中学校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刚接触,在化学知识上没有自己的思考,在上课中只能跟着教师的讲解走,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通常不会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同时,在部分初中学校化学教师通常不会在课前进行备课。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定,使化学教师在固定的时间都要去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教师可以交流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样教师可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科学,这样更容易实现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任务。化学教师在平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保持一个先进的教学水平,在发展迅速的化学教学中不落伍。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化学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方面的疑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建立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培养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学习兴趣无疑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化学课堂上沉闷的氛围,将化学知识有趣地讲解给学生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在课堂开始前化学知识怎样导入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分解反应”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前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认为是分解反应的现象,然后教师再帮学生解答这一现象是否是真的分解反应现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是琐碎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这两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这两章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章的内容,使学生将氧化还原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化学课本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关于“催化剂”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化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做化学实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于催化剂的知识点牢记于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对于这些化学现象进行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学习,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师要在课堂前做好备课,拓宽视野保证自己先进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使学生对于化学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宁宁.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新课改让更多的教师看到了教学方式改进的重要性,都渴望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必须予以重视。它对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己多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化学这门课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这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完成。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新探索,提出了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为新课改后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1以人为本,优化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理念,初中化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新课改后,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老师,体现化学课堂教学的平等化、民主化、自由化。例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后进生,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能让教师一个人总是讲课。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做课堂相关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耐心、仔细听完学生所讲的思路,了解他们对待问题的真实想法,让他们的思想之花自由绽放,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开放教学,突出学生主体

“开放性理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另一个理念,开放性应贯穿教学目标始终,合理规划教学目标、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教学方式推陈出新、课后作业自由化,这些教学方法中融入了开放性思想。在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真理。学生只有摆脱了“课堂包袱”才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对新课改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自然界中的水时,可以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讲述身边的水污染严重的案例,并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开放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敢于发言、愿意发言,从而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趣味教学,注重知识浓缩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头,没有兴趣,怎能会主动去学习。因此趣味性教学成为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能有效改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好关系,与此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课程中比较难理解的两个知识点,教师应用简明扼要的字句来概括这些知识要点,让学生牢记这些经过提炼的内容,更容易提高教学效率。如化合反应就是多变一;催化剂就是一成不变;分解反应就是一变多。如此一来,方便学生牢记知识点,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记忆力也增强了。比传统的记忆方法要好很多,学得快,记得牢。

4实验教学,强化切身感受

4.1一是贴近实际的实验教学:任何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的,所以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燃烧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燃烧的生活性,从而引导他们学习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水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红磷燃烧,作为对比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燃烧需具备两个条件,一可燃物和氧气接触,二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两点缺一不可。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懂得了实践中寻找答案,实验里探索真理,不“唯书本是从”,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品质。

4.2实施家庭小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实验只是引导学生初步进入化学世界,难度并不大,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一般也能自己操作,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调动他们分析、探究的能力,充分感受到化学和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提高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家庭小实验教学的意义丝毫不比课堂实验小,它甚至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帮助更大,因此,家庭小实验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4.3拓展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做化学实验真正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与此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远远要比书本上的知识有用。教材上的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果单单学习书本上知识,而自己不去动脑学习的话,那只能是了解了知识,而不能说学到了知识。学好化学的前提是拥有一个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一个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好的化学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分子的性质”时,我先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这样学生看到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慢慢扩散,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注重从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起,慢慢过渡到难点,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获得化学知识,从而形成深刻印象,构建“乐思,乐学,乐做”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课本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还有,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设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待学生思考几分钟,我再做解释,这样在不断的设疑和释疑的过程中,不仅使枯燥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知识的能力。

5总结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初中化学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不仅会影响当前化学教学效果,还会对未来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新课改工作的实施,必须从改变教学方式方面入手,告别传统的“一人讲”的课堂,采取新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不复杂,难度就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学生只要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就能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化学课程是一门对理解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不但无法掌握化学知识,还可能进入学习的误区,因此,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成为了关键,前提是让他们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自己动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再依赖老师和书本,只相信自己动手操作的结果,这将是新课改的意义所在,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篇10

一、直接导入

任何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它们就是授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导语,无疑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一节时,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不管是在生活或生产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二、悬念导入

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据说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必死无疑。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想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

三、故事导入

教学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一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化学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例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比欧洲早了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斩断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我向学生描述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通过实验中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时,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五、科普导入

初中化学做为化学学习的起步,按照《课标》的要求,了解知识居多,在难度及深度上不作要求,但这决不意味着对初中化学知识只需了解皮毛,教学中也需要适当对内容作纵深发掘的。在导语设计中,有时我会适当增加一点科普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述《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时我是这样来设计导语的:“生活中我们老听到有人说胃痛,胃反酸,这是因为人的胃液里有溶质质量分数为0.45%―0.6%的盐酸。胃液里的盐酸能够促进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使蛋白质被水解吸收,还能够使蔗糖、麦芽糖水解,具有杀菌功能。但胃酸过多,会影响人的消化,严重时会导致胃穿孔,这时最好服用含碱性的药物,如胃舒平(含Al(OH)3)。为什么服用这样的药品可以治胃痛与反酸呢?这是用了什么原理呢?学了本节课你就会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我发现学生对这一小段科学知识听得津津有味,下面的教学进行得就比较顺利了。

六、复习导入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其后的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由复习提问“二氧化碳”的性质内容开始,再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它的制取上来。在《碱的通性》一节开始,提问酸具有哪些通性?酸为什么具有通性?自然地过渡到碱的通性。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降低新授知识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七、生活导入

篇11

初中阶段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打好化学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因而需要化学教师多方努力,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从兴趣培养和精练精讲两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方式方法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启蒙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化学教学的难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初中化学课的课时安排并不多,但课程内容涉及面却相对较广,所以,要求化学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掌握好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培养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开始今后漫长而又神奇的化学之旅,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化学时培养起他们对于化学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因为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求知的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现象时大都是兴趣盎然的,然而在接触到真正的化学术语、化学元素和一些概念时,就会觉得抽象枯燥,甚至觉得化学像“外星语言”一样难以理解和消化了,因为他们很难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元素、成分与相应的符号、公式一一对应,只能死记硬背,以致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淡。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学生对化学不是没兴趣,而是难以将暂时的、偶然的兴趣转化为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由于对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的畏难心理,很难将感性的兴趣转化为理性的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一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和关注,通过各种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的不同教学阶段、不同教学环节适时地加以穿插,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与化学相关知识的科普书,让学生深入认识化学的意义。教会学生初步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步骤。因为懂得方法才不会觉得学习起来无所适从,也才能更长久地维持学习的兴趣。打个比方来说,初中的化学课程,知识点比较多,有的又相对比较集中,有时在一个章节里就会出现二十几种元素符号,这大量的元素符号学生该怎样识记呢?这时化学教师就可以教给他们“化整为零”的办法,教他们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次地进行背诵,单组循环,反复记诵,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识记的难度。此外,根据初中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动笔、动脑、动手实践,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化学方程式,这样用形象的实物刺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更加深入,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学得容易,自然会感受到化学的无穷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当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维,化学教学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二、精练精讲

提升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就是要抓住重点、难点加以突破,把功夫用在刀刃上。虽然现代教学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仍然不可忽视,完全放任学生各行其是,将会迷失教学的重点,难以提升教学效率。真正高效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掌握,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做到精练精讲。“精练精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力培养,二是知识传授。

1.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一方面是学生基本的化学学习能力:观察、思维以及实验能力,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通过不失时机的讲解和诱导,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这时的精练体现在:问题的提出要富于启发性,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督促他们动手实践;精讲体现在:教师要吃透教材,懂得哪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师要有较强的表达和组织能力,能够在不同教学环节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2.知识传授方面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学习内容比较庞杂,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重点、难点,难以掌握和理解。这时精练体现在:“练”要练在点子上,练一些教材中关键的知识转折点和学生学习中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感觉自己独自学习比较有困难,或是容易混淆的地方,对于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部分就不要花太多的功夫,比如,对于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比较常见的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和原理等知识点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实验,比较三种气体的异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精讲体现在:“讲”要讲重点的、有代表性的难题,同时要讲究方法,不能所有的步骤都越俎代庖,对于学生理解的关键点,要适时地引导、点拨,而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的部分,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能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就要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能动脑、动口讲解、推导出的概念、原理,就给他们自己发现的天地。由此可见,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兴趣是关键,兴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练精讲也十分必要,它使化学教学目标更明确、集中,教学效果也更显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化学教学的质和量。

作者:白海英 单位:双辽市柳条乡中学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总结;调整心态;明确目标;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67-01

复习的成功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缺一不可。为了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还需要不断总结,检查复习的效果,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纠正失误。学生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总结自己的复习。

1 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

总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复习时要把握好主攻的方向——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适用)》所规定的教学要求。无纲或超纲的复习,对达到复习的目的都是不利的。在本附录的各部分的复习纲要中,列有对各知识点学习要求的四个层次: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望同学们复习时注意,并通过阅读“解题指导”和自己做练习题等来检查是否已达到要求。

2 克服学习的两种障碍

初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学者感到困难的是:知识庞杂,记忆内容多,条块分割明显,彼此联系不紧密,因此学习往往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概念的记忆以及不变的思维模式上,而缺少分析、对比、综合、推理等能力的训练。在初中化学总复习阶段,要注意克服两个障碍:一是分析、对比、综合、推理等能力的薄弱;二是由此引起的自卑心理。

3 遵循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时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过越过两个障碍,除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强学习积极性,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外,还需釆取科学的复习方法。

3.1 把精力放在疏通课本的内容上。做习题固然重要,但对课本没有节节清、章章明,想越过障碍,提高学习能力,是不可能的。“疏通”二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把握基本规律、“工具性”知识、必备技能等。

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规则、置换反应规律、复分解反应规律等。

“工具性”知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机物相互关系图等。

必备技能:有关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能、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技能、识图和绘图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简单的实验设计技能等。

(2)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

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字、词都有其特定含义,不能随意省略变换。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浓溶液”与“饱和溶液”是有所区别的,“一种”、“全部”、“多数”、“任何”等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所谓概念的外延,简单地说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不掌握概念的外延,就不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中化学范围内,置换反应的外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即金属与酸溶液(通常为稀硫酸或盐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前者金属应比氢活泼,后者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除钾,钠,钙)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另一种是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之间进行的,主要指碳、氢气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这是内因),但反应必须在高温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这是外因)。懂得了内涵和外延,才算真正掌握概念。

(3)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例如,氧气的性质、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酸和碱的性质等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加以佐证,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如果把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对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一一对应,就能记得牢,且理解得深刻。所以说,疏通课本内容的重要环节是将化学实验与具体化学知识一一挂钩。

(4)在按章和按块复习完成以后,可用“网络是否形成”衡量学习效果。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应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时用来思考的时间超过看书的时间,就像消化的时间往往超过吃饭的时间一样。“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多思、多问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切不可坠入茫茫题海中。把化学事实和原理从教师及课本那里学过来,再经过前段时间的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意味着已经真正掌握课本内容了。

3.2 进入深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应在教师引导下,针对复习实际进行各种适应性训练和查漏补缺训练。每次训练应明确目的要求,主动把自己的复习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情况,做针对性讲解,再作矫正性训练。

此阶段,可按毕业水平和升学水平进行训练,教师和学生应携手共勉,用勤奋和智慧共同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2012 新教材完全解读.

[2] 河北省2011中考题型训练.

篇1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创新;实验

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方面普遍存师资力量少、教育投入不多,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如何根据这些突出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如何创新化学教学方法,从而推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全体化学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教师自身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学习气氛,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激发学生创造渴望的艺术,这对创新教育的实施,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学技能的提高,使自己具有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给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保证。

二、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驱动个体进行创造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会进行发明创造,人们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才能,释放出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因此,要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首先,教师要通过化学实验、化学故事、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材特点、课外活动激发起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增强化学课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根据所授课程设疑,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挂图、模型等,创设课堂情景,力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使学生养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别致,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利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等,通过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通过“液体变色”、“魔棒点灯”、“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作的鸟笼”等插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化学科学的伟大,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改善教学方法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当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课堂上,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提问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这样做,一方面提醒学生自己学习过的内容一定要及时总结复习,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提问,强化、巩固知识,查遗补漏。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应用问题串的形式,串起整个课堂教学。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关注度,时刻让大部分学生沉浸在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中,集中精神,认真听讲。

五、改变实验方式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在实验教学中,利用书本原有经验,经常设置问题情景,可以诱导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勤于探索;或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创造探索机会。其次,应将书本上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多数为验证性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够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一些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验加以改进,把它变为探索性实验。这样,可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培养创新能力。设计实验来身就含有创造性因素,因为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头脑中必须运用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旧知识,并考虑使用哪些仪器,如何装配?选用哪些药品,如何操作?会出现哪些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等,也就是在头脑中必须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特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准确地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因此,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特别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对于实验习题或课本中的某些问题,也可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第四、师生共同改进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或现象不明显,或费时过长,或会污染环境,或缺少仪器或药品等,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就有改进的必要和可能,教师要启发学生如何改进,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来克服实验的不足。若持之以恒,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所获的,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加强对实验教学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使学生掌握创新的手段。第五、鼓励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家庭小实验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药品,这就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六、加强人文教育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将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可担起一个“育人者”的使命。教师们可以多讲讲化学史,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食品健康意识。看看我们身边的酸雨、沙尘暴以及三聚氰胺,苏丹红这样的事例,处处都是化学知识啊!

参考文献:

[1]李玉松.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20)

[2]刘雅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06)

篇14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科任教师的责任。在化学教科书当中蕴含各种思想教育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并且积极收集材料,适时进行插入,有机结合化学教学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教育和理想教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时候,这一课的基础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通过这个方面的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分析CO和CO2的分子构成和性质差异,可以让学生理解量变变为质变的规律。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化学物质和物质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运动是永恒的。又如在学习原子和分子的过程中,虽然原子和分子的体积比较小,质量也小,利用人的肉眼是无法观察的,手也无法触摸,但是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永不停止地运动,可以利用这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明确物质运动是在不断变化的。

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当前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溺爱,因此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而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就是合作,有助于集体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自己选好记录员和汇报员等。大家一起讨论问题,通过设计实验和相互配合的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和他人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针对开放性习题,学生需要进行共同讨论,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可以相互补充。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和他人合作的优势。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从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有意识渗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加强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帮助学生学会沟通和互助等,不仅可以学会尊重、欣赏他人,同时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初中化学教材当中涉及很多环保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方面的内容实施环保教育。例如,在讲解空气这个课题的时候,可以集中当今空气污染严重的视频或者数据,让学生观看,从而明确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或者在学习爱护水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解当前很多地区被迫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健康,让学生明确水体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措施,教师最后负责总结。化学这门课程离不开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需要重视环保教育。做完实验之后,要指导学生将废弃的物质投入到指定容器当中,回收利用那些可以继续利用的物质。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之后,指导学生回收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对每一种药品进行充分利用。做完酸、碱实验之后,首先需要处理酸性和碱性废液,再排放出去。通常这些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环保工作,可以和学生一起收集雨水,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定,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当地空气污染情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电池,避免污染到土壤和水体。

四、结合化学家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初中教材介绍了很多化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事迹,可以利用这个方面进行教育。例如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和原子论道尔顿等,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自学成才。例如化学家卡文迪许,他虽然是贵族家庭,但却不关心贵族的社交活动,他的生活比较简朴,非常刻苦地学习,投入到自己的化学研究当中。通过介绍这些名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奠基人,为学生讲解他们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初中教材当中涉及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德育渗透的形式和途径也是非常多的,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教材当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等充分地挖掘出来,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德育的熏陶,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国俊.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和加强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221.

[2]南海波.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J].科技视界,2015(20):217.

[3]刘悦宏.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