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煤炭运输 问题 对策

随着铁路运输改制工作的开展,我国最后一个垄断行业的改革全面进入实质阶段。从煤炭电力市场的和铁路运输改革两个取向上分析,最大限度地打破垄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从现阶段的情况分析,是政府为了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的一个改革措施。因此,对于煤炭铁路运输和市场格局将可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分析煤炭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从煤炭运输角度分析当前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煤炭运输结构具有供不应求型和供求平衡型两种表现,但是铁路运输对于煤炭运输的制约程度基本相同。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已经进行了铁路运输体制改革,运输问题不存在了。

我国能源的物理结构决定了煤炭运输必然向铁路集中,必然成为铁路运输最大的稳定货源。特别是长距离运输方面的优势,特别在燃油税箭在弦上的时候,铁路运输潜在优势已经浮出水面。因此在煤炭供需环节,对铁路垄断更有着深刻的体会,对推进铁路运输改革就有更加迫切的要求,寄予更高的期望。

结合煤炭铁路运输的实际和特点,当前的铁路运输实际与需求之间,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差距及矛盾:

第一,从运输计划上,当前煤炭运输普遍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的矛盾这样虽然对于保证重点用户的需求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阻碍了铁路运输市场化的进程。从宏观上考察,统计结果能够直接体现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从微观上考察,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以及小运力大计划之间的矛盾。有些实际运力增长而运输计划就是保持不变,有些煤炭企业几年来产量几乎翻番,但运输计划依旧。近年来,铁路运输计划调整幅度尚不能与供需关系形势发展相适应,制约经济发展对运输增长的合理需求,导致运输企业垄断市场化观念日益加深。

第二,铁路运输改革还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特别是合同与计划并列,部分运输环节将铁路计划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不能体现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要求和规律。铁路运输企业是提供劳务获取用户给予的合理报酬,应该体现市场原则和合同约束性观点。由于现阶段计划与合同并列,合同与计划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依靠铁路自身无法完全摆正。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就出现合同兑现不均衡的问题。正确的车流组织应该体现供需关系,是车流服从货流。但是实际运输过程中,却存在着货流服从车流的问题。甚至出现煤炭运输分流的问题,本应运到甲地的货物被莫名其妙的分流到乙地,煤炭企业处理这种分流,运输成本大增。

第三,实行双重标准一些铁路企业在合同不能履行,对煤炭供需双方造成的影响时,采取回避的办法。无法改变的现实导致供需双方多年来逆来顺受,甚至对于运输问题造成的合同难以兑现,都顺理成章地接受,这表明铁路垄断运输的影响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在相同性质运输的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铁路企业往往对己不究,而对用户十分严格,违约的永远是用户,制度仅是针对用户的一种手段。许多时间里运输安排缺乏相对均衡性,或车流低于正常需求,或大量车皮涌入,让煤炭企业装车及货源组织措手不及。铁路往往可以十分轻松地取消任何运输计划,对供需双方不作任何合理解释。但是,对于煤矿装车发生延时一向严格处罚。

第四,代垫运费现象屡禁不绝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矿几十年来替铁路代收代垫运输费用,承担很大的呆坏账损失。在企业进入市场以后,这种代垫费用承担风险的做法仍然无法消除。铁路运输企业使用这种办法实现了经营风险转移,通过垄断手段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煤炭产销双方身上,并替铁路无偿承担运费部分的呆坏账损失。运费在煤炭到站价格的构成中占1/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炭行业经常承担的运费达300亿元。这种现象表层显示的是煤炭企业利益损失,深层反映行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二、从煤炭运输需求出发,对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铁路运输是生产力。我国运输市场供需情况决定了铁路运输是一种稀缺的垄断资源。由于铁路的公益性和垄断性双层特点,同时又要面对竞争的走向市场,改革和利益的协调将十分艰难。铁路运输还要应对春运、假期、学生和民工流、农资运输等,有限的运输资源在日常经济中的地位更显重要。

根据已进行的运输改革方案分析,铁路运输管理更加趋于集中。主要体现了铁路运输整体观念和铁路运输一盘棋的布局思路,提高了铁路运输管理的集约化程度。带来的新问题是行业垄断管理的进一步加剧,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在铁路实施大规模建设缓解运能压力的大背景下,对铁路运输体制改革应采取如下对策:

(1)要有利于运输资源的市场化优化配置和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把有限的运力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促进铁路运输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国家运输结构的协调发展。运能要从政策布局向市场需求布局方向发展。

(2)严格运价管理。主要是国家管理铁路运价体制的落实,实行运输明码标价,参考借鉴其他垄断服务行业由银行代收费用的做法,运用银行联网代收模式收取运输费,同时实现与煤炭企业之间的运输联网调度。一是可以减轻煤矿代收负担;二是可以实现异地付款,提高收费效率;三是能有效降低煤炭企业代收代垫费用的呆坏账风险;四是可以有效实施预防监督,防止乱收费或搭车收费。要转变铁路现行的运输管理和经营观念,以合同和供需关系规范运输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开拓运输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格局。煤炭企业也要以《合同法》为基础,全面调节与运输企业的合作关系,用合同规范供需双方的市场行为。在合同的基础上,车流服务与货流的格局将会逐步形成,运输合同最终将基本能够反映供需关系的真实情况。

(3)要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有助于重点物资和重点线路的运输。利用铁路运输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使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配套工程项目发挥作用。从煤炭生产的布局分析,应该有利于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的煤炭运输。从运输中转的角度分析,应该有利于交通部我国煤炭运输七大港口煤炭的运输和中转。从煤炭的消费和需求角度分析,应该重点解决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能源调入地区的煤炭运输需求。

(4)要有利于市场主体利益的平等,重新确立运费原则。新《合同法》已经明确调节运输企业与托运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运输只能依靠《合同法》,过去的《煤炭送货办法》,其内容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所以,煤炭企业代收代垫铁路运费,必须明确损失处理原则和风险分担原则。

(5)要积极引进和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三级管理的效率。煤炭运输合同计划可以采取网上上报,免除煤矿企业的奔波之苦,提高效率。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能否真正适应新的客货运输需求,需要铁路深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的实作能力。

篇2

关键词 成本控制 铁路运输企业 管理手段 管理机制 管理制度

一、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基本情况

我国铁路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后,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国有资源委托关系,即铁道总公司将国有资产委托给铁路局经营管理,铁路局再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其他基层单位经营管理,故铁道总公司―铁路局―基层单位之间存在着多层委托关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委托关系网中,只有基层单位属于不完全人,不具备投资与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资金都由上级部门划拨。从这一角度看,基层单位与铁路局等上级部门之间,一方面是经营者,另一方面是投资者。所以,铁路管理体制中既有多层委托关系,也有投资者与经营者关系。这种管理体制虽然基本满足了我国铁路运输经营管理需求,但是成本管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基本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缺乏全局观念,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对铁路运输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限制。对此,应当从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π缘挠Χ源胧,改善成本管理现状。

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普遍偏低,影响成本控制执行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成本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而成本执行部门是业务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管理能力,但是他们对成本执行了解不深,不具备较高的成本控制意识。加之,成本控制与财务人员本身的业绩无关,很多财务人员不重视成本控制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控制工作成效。而且,由于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责任不明确,易使成本控制主体缺失,不利于成本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成本控制手段落后,降低成本控制工作效率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手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第二,没有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对成本执行未采取卓有成效的管控方法;第三,会计信息系统只提供基本的财务会计数据,未反映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第四,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低,只存在事后反映阶段,做不到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这些表现直接证明了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手段是比较落后的,与当前的管理信息化需求不符。

(三)评价与约束激励机制缺乏,弱化成本管控作用

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评价和约束激励机制,没有将部门、职工的经济利益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造成成本控制工作松懈,落实不到位。成本考核时,奖罚不明,未能按照相关规定兑现奖罚,严重降低了广大职工参与成本控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成本控制措施难以执行。

(四)未形成全局观念,使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主要收入来源是从事运输的生产单位,如车站,但是成本支出不限于这一范围。除了生产单位发生的费用外,还包括车辆、公务、电务、铁路建设、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费用。所以,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是一个庞杂系统,管理控制难度较大。受计划经济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一直比较关注直接运输成本,对间接运输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经常出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情况,如新建不久的站段宣布不用,另选他地建段,造成成本支出超出预算,预算形同虚设的局面。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成本支出缺乏全局观念,使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五)成本预算下达的科学性不足,造成成本费用发生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一直进行经营改革,如主辅分离、成立行包公司等,战略调整迅速。但是由于这种战略调整过快,成本管理未跟上其速度,难以保证成本投入的合理性。特别是上级部门机构预算编制存在“闭门造车”、不考虑成本费用使用的情况,以至于预算下达至下级站段时,与站段成本使用具体情况不符。或由于资金紧张,成本预算压缩严重,满足不了正常的安全生产、维修保养等工作需求。

此外,预算下达时间比较滞后,通常当年的年度预算到了4、5月份才能下达至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只能根据上一年的成本费用发生情况编制预算,如果预算小于上级下达的预算还可以顺利执行,如果大于上级下达的预算计划,这一年可能都要节省开支。一些大修理工程的预算,往往6、7月份才能下达,基层单位接到预算计划后就要加紧编制施工预算,进行材料采购,组织施工,短短2、3个月的费用支出就可能超过之前的6、7月份。所以,预算下达比较滞后,缺乏科学性,对基层单位成本费用发生影响重大,不利于开展成本控制工作。

(六)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保证成本控制工作顺利展开

在铁路运输企业日常工作中,计算机已经得到普及,但是由于财务核算工作量较大,财务人员根本没有空余时间操心财务管理,一天到晚忙于事务性工作,主观地忽略了成本控制工作。有时财务人员想要了解成本支出的具体情况,想把成本控制计划做得更精细,但是没有精力去做。此外,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私吞资产、挪动资金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强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加深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为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首要工作就是加深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使他们了解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为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工作制度、业务部门工作制度,明确成本控制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让他们知道成本控制是自身的本职工作,属于工作范围内的一项工作任务,应自觉地把成本控制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二)丰富与创新成本控制手段,提升成本控制水平

第一,认真贯彻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广为应用的一个预算管理手段,其在成本控制上有着显著的优越性。为实现成本控制目标,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站段-车间-班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工作层层落实下去,最后落到班组职工身上,使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开发设计成本控制软件。借助信息化建设这一契机,积极进行成本控制软件研发,量身设计符合铁路运输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软件,适应成本控制的工作要求。例如,对作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进行整合,构建一个新型的预算编制方法,自动根据历史资料、工作量安排等编制预算。并设置警告功能,预算执行过程中一旦实际支出超过计划,系统自动发出警告,便于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与约束激励机制,加强成本管控

为加强成本管控,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与约束激励机制,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使之符合不断变化的铁路运输企业情况。值得强调的是,无论评价与约束激励机制如何调整,都要将预算指标执行情况作为部门、职工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将部门、员工的经济利益与成本控制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还应做到奖罚分明,奖励先进、鞭策落后,激发职工参与成本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开展节流开源工作,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铁路运输企业家大业大,成本支出项目庞大,如果能从自身开支入手,制定节约型的成本支出计划,对各项支出都精打细算,改掉大手大脚的做法,将会节约一笔金额庞大的费用支出。为此,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支出上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一旦预算确定了,就不能轻易更改。在企业内部,积极进行增收节支宣传,让员工了解什么是增收节支,为什么增收节支,认识到增收节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将增收节支活动落实到工作中。

(五)科学编制预算计划,降低预算下达的滞后性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正处于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预算编制必须跟上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懂得如何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懂得如何有效的执行预算。如果空有预算而不加以执行,将会失去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方法编制预算和执行计划,采取有效的跟踪监察手段,实时了解预算执行实际情况,以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六)加强财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岗位素质和能力

首先,财务人员应当精通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够解决成本控制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高效性。同时,还要了解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控制方案。此外,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岗位教育培训活动,针对财务人员平时工作中的问题编制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学习,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

四、结语

面对日益开放的铁路市场,铁路运输企业必须树立成本控制意识,重视成本控制工作,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加快经营管理改革工作进程,调整优化自身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形式,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发展环境。未来工作中,铁路运输企业要积极开展成本控制改革与创新工作,做好成本控制,节流开源,创造生产管理与经营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为中国铁路总公司资金清算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东平.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02):25-26.

[2] 史传彪.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215-216.

[3] 钱红梅.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优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171.

[4] .全面预算在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3(36):37-38.

篇3

关键词:铁路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随着铁路市场主体地位的转变,内控制度在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与否,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是否到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是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能力与力度 ,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所规定事项实际执行程度和效果的综合评价。内部控制执行力对于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需要引起重视。

一、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分析历年审计发现的问题:虚列成本、推迟或超标列支费用、账外资产、变相购置资产、超预算支出等等。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内控制度执行不力。这些问题说明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存在较大的缺陷,并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最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缺陷的原因分析

造成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的原因较多,其中最关键的几点包括:

1、内部控制安排不合理

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安排集中在财务控制上,缺乏对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及财务活动相关环节的全流程控制,这就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并影响其执行力。

2、各部门协作能力较差

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对于铁路运输企业而言,很多部门没能分清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区别,将两者混为一谈 。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其中,并不是仅靠某个或某几个职能部门就可以单独完成的。在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相关部门并不会主动的参与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执行,并且会出现其他部门谋求部门或个人利益的问题,影响内部控制执行力。

3、权力制衡失效

铁路运输部门的内部控制执行力与企业及部门内部的权力制衡存在密切关系,在之前多次出现的内部控制失效情形都与企业内部权力制衡失效有关。在铁路运输企业,企业或部门的少数管理者往往对其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有较直接的影响,甚至如果一个部门的管理者自身不重视内部控制或存在想法等问题就会阻碍内部控制的执行,降低铁路运输部门内部控制执行力。

4、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

铁路运输部门的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与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及人员积极性不足存在直接关系,各部门人员缺乏主动配合企业内部控制手段实现的态度,就必然拉长内部控制手段执行时间并降低其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执行有较大贡献的员工也不会得到相应的鼓励,消极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也不会受到惩罚,这就使得内部控制对员工的影响不到,难以获得全面的落实。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优化的对策

(一)整合内部控制流程

铁路运输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财务活动的整合作业流程,设定覆盖整个财务活动及相关环节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形成包括财务预算、作业标准化等多种手段在内的作业链控制机制,以财务管理和其他综合管理手段相结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整体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其执行力优化奠定基础。

(三)提升部门协作能力

铁路运输企业需要提升部门在内部控制执行上的协作能力,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铁路企业内部的内网系统建设,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各部门信息互动能力。同时,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具体责任及义务,对各部门协作流程及标准进行详细说明,提升各部门主动执行内部控制并与其他部门协作完成内部控制任务的能力。

(三)加强权力制衡

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加强对少数管理者的权力制衡,深化政企分开原则的贯彻,明确界定管理者自身权利、责任,并建立对管理者的多重考核机制,将其自身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作为一项独立指标,提升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不配合或消极配合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进行适当的教育或惩罚,以警示其所在部门积极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是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员工及管理者内部控制执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将内部控制执行作为员工及管理者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对其具体任务及完成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另一方面,需要对员工及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监督,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较好的员工及部门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较差的员工和部门,则需要及时调查分析员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适当的处罚,并及时修正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执行力的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1

[2]迟晓程.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J].新财经,2012

篇4

关键词:铁路;全面预算管理;战略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不单纯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

全面具有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特点,全员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人人肩上有责任。另一层是企业资源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科学配置过程,通过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对预算过程的参与,把各部门的作业计划和企业资源通过透明程序配比,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全方位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和资本运营活动。全过程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即预算不能停留在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二、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从总体上讲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针对铁路运输企业而言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一)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铁路运输企业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和半军事化的特点决定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但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铁路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改变经营决策和控制活动的管理方式,坚持系统化的管理战略,注重经营行为的整体性,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保证企业所有部门在企业总目标的指引下,提高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使其经济活动协调一致

铁路运输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涉及车、机、供、电、辆各个部门,这些部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证运输目标的实现。在实现同一目标的过程中,其中的各个经营主体的利益取向是不完全一样的,各系统、部门效率或效益最大化不能保证总体效率和效益最优化,因而如何搞好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全面预算管理以目标利润代表企业整体的最佳经营方案,使各部门都能了解本部门在全局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企业预算,各部门可以经常对比,分析自身的业务活动与目标的差距,协调本部门活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

(三)强化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管

从1999年开始,铁道部了国有资本监管办法,各铁路运输企业也相应建立起监管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实现有效监管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首先,目前的监管仍然是事后的监管、报表的监管、财务部门对自己的监管,游离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外,监管效果小是必然的;其次,信息不对称,监管者无法掌握被监管者的信息,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时调控、事后评价,把监控的重心从事后移到事中、事前来,被监管的企业向监管者信息透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企业各种形态资本的运动和周转处于受控状态。

(四)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保障与支持

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铁路经营的总括方针,预算对于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预算是铁道部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它监测各路局业务运行过程,突出了铁道部、路局、站段及业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评价管理层的主要尺度。铁路跨越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全面的、协调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用战略的眼光预测未来,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它将各种管理手段融合起来,将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利益机制下,体现出管理的前瞻性和有序性,突出了企业经营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自2003年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以来,全面预算管理在运输生产经营中得到了部分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成本费用预算的普及面更为广泛。但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和环节,在推进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深化。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全面预算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为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而铁路运输企业部分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一是对预算的认识不足。实施预算管理后,很多单位普遍感到预算管理就是成本控制变了个花样,实质和以往没什么变化,资金预算、生产业务预算、人力资源预算、财务收入预算观念相对薄弱,简单理解为预算就是控制成本。二是对全面预算的“全面”二字理解不深。全员、全过程管理仍停留在口头上,关心和参与度不高,认为预算管理似乎是综合部门或者说是财务部门的事。三是传统思维和习惯作法弱化了预算的刚性。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反映尤为突出,其他业务收支等款源预算性不强,缺乏统筹协调。

(二)预算管理指标体系不健全,指标衔接和协调机制不灵

一是预算指标不细。指标间的互动性不强,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只是运输生产上的几个主要指标,指标体系未形成。二是铁路局层面的指标细化落实到站段真正形成纵横指标网络工作不到位。预算编制更多的侧重在静态预算上,预算执行中指标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关注较少,动静结合管理较差。三是预算的协调沟通不够。预算粗放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反映在财务部门与劳资、计划尤其是生产部门和站段间的协调沟通不足,影响到预算的可靠性和执行结果。

(三)预算管理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影响预算兑现

由于铁路固有管理模式的影响,客观上带来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权责不匹配、责任不明晰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全员全过程管理,必须使各级各部门承担相应的管理权责。从铁路局层面看,主要是客货运及其他生产业务部门承担增收节支的责任没有真正到位,管生产不管经营和成本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铁路局各业务部门在预算体系中的作用,有效、准确地落实其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权责。从站段层面看,预算的分解细化不够,强本减末、排序保重点措施不到位,预算实质上留硬缺口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预算兑现率较低。

(四)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不及时、不深入

财务收支动态及时分析不够,事后分析较多,主要是业务信息和财务收支信息滞后,基础工作和管理手段不适应。对运输生产方面情况了解掌握不够,在财务收支预算节超情况分析上如何发挥好生产部门的优势,使预算与生产更紧密衔接,合理调整财务预算,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四、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强化预算观念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员工了解铁路面临的形势,了解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要真正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在要求,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决心到位、措施到位。全面预算是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整合,它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要求企业管理、生产等各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参与,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可能单独完成预算管理重任的。其次,要强化预算观念,尤其是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管理人员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路局、站段两级及其部门必须将所有经济事项均纳入预算管理,才能真正体现出预算管理全员和全过程,才能真正建立起预算管理链,才能真正体现精细管理。

(二)强化预算管理协调沟通功能,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目标性要求

一是要强本减末。成本预算分类分项的安排要体现与生产的协调,按优化成本结构,落实强本减末要求,突出保基本运输生产、保安全和保重点,做到有保有压。二是要统筹协作。各项预算要相互配套衔接,客货发送量、周转量、收入率等预算,通过指标细化确保运输收入和营业收入预算实现;各系统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支出预算要按照总预算的要求,通过各项任务指标的细化落实到生产过程以确保总预算不突破,做到分项预算与总预算的衔接;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动态的协调机制,真正做到用预算指导和约束生产各环节,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考评指标体系和正确评价预算执行者的业绩

考核指标应包括四类,即预算执行结果类指标、预算编制类指标、预算调整类指标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类指标。其中预算执行结果类指标的权数最重,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责任预算主体设定考核指标时,要按照铁路局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以及铁路局内各级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的性质和权责,根据指标完成的可控性原则,确定与各责任主体相对应的考评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根据考核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给每个指标打分,再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综合分数,最后按综合分数划分不同的等级,落实不同程度的奖惩。实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将工资与预算考核结果挂钩。采取岗位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分配制度。工资结构包括岗位、年功、绩效、技能等四个部分。对职工进行工资分类管理,管理人员实行岗位绩效考核,生产人员根据工种实行不同形式的全额计件工资。各类人员易岗、易薪,薪随岗变。铁道部对铁路局的工资管理应从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取消铁路局工资计划总额管理,将工资分配纳入预算管理。做到考核结果与预算责任主体负责人的政绩、工资奖惩挂钩,使预算真正地起到激励作用。

(四)认真落实预算管理主体,使成本有序可控

篇5

关键词:高峰期;铁路;旅客运输;问题;对策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eak of the railway passenger flow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eak of passenger flow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eak daily passenger flow and transport of passenger organization differe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row capacity,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peration temporary passenger train, strengthen the ticket organization work, in order to meet the peak of the passenger traffic demand, reduce the pressure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eak.

Keywords: peak; Railway; Passenger transpor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53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某一段时时间,客流量大幅度增加,导致铁路按正常的运输组织方法没有办法满足旅客的运输需求,必须采取特殊的运输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设备能力进行运输,这个时期就是客流高峰期。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给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我国旅客数量的日益增长和对铁路列车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铁路工作者不断的作出努力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高峰期铁路运输特点

高峰期的铁路旅客主要是以探亲流、旅游流、学生流以及民工流为主。其中探亲旅客是构成春运高峰期的主要客流部分;旅游旅客是在节假日的分散型的群体和个人客流;学生旅客是指放寒暑假的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客流;农民工是构成全国高峰期客流的主要部分,据统计大约占全国客流的50%到60%之间。在高峰期的铁路运输中具有一下几个特点:

1.地域稳定性

铁路高峰期的旅客具有地域稳定性,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而这些劳动力主要是来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节假日期间旅游的旅客大量涌向旅游胜地,这些客流的发源地和聚集地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尤其是在春运期间,主要的客流往返是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郑州等地。

2.时间稳定性

高峰期的旅客出行主要集中在春运期间和“五一”、“十一”等黄金周,并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规律性。例如,春节前后的一个星期和黄金周首末几天都是铁路高峰期的主要阶段。

3.组织复杂性

由于旅客运输设备能力的严重不足,高峰期是会有大量的旅客在车站内聚集,特别是在不良气候的条件下,极其容易造成秩序混乱。这就需要铁路与地方公安与武警及交通部门的互相配合,由于涉及的部门和旅客流量很大,共同导致了运输组织工作的复杂性。

4.可诱导性

由于铁路高峰期的旅客具有动态和基数大的特性,很容易造成在一定时间内运输能力不足给旅客带来不便。为此,政府和铁路部门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广播等手段引导旅客选择其他交通工具或选择出行的时间。

二、我国铁路在高峰期旅客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1.前期工作不到位

一些地方的铁路客运站在高峰期前期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存在着对旅客流量数据分析预测的不够深入仔细、没有把具体的工作职责落实到各部门、设施的投入和调度没有提前协调好等问题,当高峰期来临时,给运输组织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导向工作的不足

价格和舆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旅客选择出行交通工具的主要因素,能够避免因旅客盲目的选择交通工具而导致的客流高峰。同时,引导旅客适时出行,把旅客出行的时间错开,例如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媒介将铁路客流量高峰期的时间等情况告知广大旅客,以便于旅客选择适合的时间出行,这样能有效的减轻高峰期的运输压力。但是一些铁路客运站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两种方法,造成客流高峰期的出现,影响整个铁路部门的运输工作。

3.售票工作的漏洞

票贩子大量购买火车票,以高价兜售黄牛票的现象十分突出,虽然今年我国铁路售票开始实行实名制,有效的规范了铁路售票,但是还是有一些不法份子利用高峰期车票紧张的情况倒卖黄牛票。加之代售网点的售票管理不规范,售票点的选择要看周围人流是否够大,交通是否方便,是否有宽带接入条件,治安是否可控,票款是否安全等特点进行选设,如未能根据高峰期的旅客特点增加临时代售点,也同样造成铁路售票的工作压力。

4.硬件设施不完善

铁路本身的硬件设施条件不完善限制高峰期旅客运输工作的有效开展。高峰期的客流量具有聚集速度快、起伏变化大等特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铁路的各项运输设备的配置是有限的。由于运输能力的不可调拨性和不可储存性,导致高峰期铁路线路的调车能力、车站能力、发线能力、候车能力及其他服务设施能力的紧张,甚至还会出现列车晚点、车站旅客大量积压、车站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铁路高峰期的运输组织工作。

三、高峰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对策和措施

1.合理规划运行

对主要的客流集中干线增画平行运行图,可以对其充分利用,增强通过能力,减少能力浪费。例如,2011年全国铁路开始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本次调图后,全国铁路将开行旅客列车2128.5对,比现图增加195对,客座总能力将达到401.3万,比现图增加35.1万,铁路客运能力增长9.6%,货运能力增长6%。随着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能力和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

2.临时列车的作业

当主要的枢纽地区的铁路客运站发到线能力不足时,可以组织临时客车经编组站运行,在指点的编组站车场进行挂换机车和车辆的技术检查作业。这样,可以缓解铁路客运站的发到线和咽喉能力的不足,实现车站能力和区间能力的协调,从而提高整体的铁路运输能力。

3.开通长途临客

由于高峰期间的旅客流量会造成主要干线的运输能力严重短缺,在编制临时列车方案时,可以停开基本运行图中的短途旅客列车,一方面可以为临时客车提供车辆,另一方面可以腾出区间通过能力铺画临时列车。在增开临时列车时,票务中心要严格控制客票的预售期,以免影响停短计划的实施。

4.增强预售、订票组织工作

组织好售票网点的预售票工作,减轻车站售票工作压力就必须做好民工、学生团体票预售工作,按照“错开高峰、路企协作、均衡运输”的原则发售团体票,减轻售票窗口的压力。由于运输能力的不可储存性,只有通过这种科学的组织措施,平抑高峰客流,才能充分发挥其客运能力。

5.增加售票渠道

充分发挥计算机联网售票的优势,发挥代售点的作用,提高售票效率。还可采取扩大售票面积、延长售票时间、增设售票窗口等措施,增加售票能力。通过售票控制,实现调控旅客发送人数,减轻车站客流压力。

结束语:

高峰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工作涉及到的不可预测因素有很多,情况比较复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主要的旅客构成、特点、出行等方面的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组织方法,严格控制旅客列车超员率,以确保列车和旅客的安全。充分挖掘既有设备的潜力,解决高峰期铁路运输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提高车站的办理旅客和行包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高峰期铁路的旅客运输组织。

参考文献:

[1]康维韬.客运专线运输组织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8(06)

[2]聂磊,廉文彬.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特点分析[J].中国铁路,2008(02)

篇6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安全意识 重要性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铁路运输成为时代快速发展的主旋律,在任何时候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都是很有必要的,其可降低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展,保障职工人员的安全、企业财产的安全,为更好的发展铁路运输创造条件。而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是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为此,本文在通过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来探讨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1 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执行铁路运输工作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安全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针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很大帮助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选用适合的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水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总体来说,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1 危险货物的运输

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除石油运输和部分危险品在运输中使用的是专用车辆外,运输设施质量存在问题,操作守则也存在缺陷。有些企业没有重视安全技术性能管理,只在乎企业的生产效益;在源头管理与流动监督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不全面,所以必须及时的了解车辆技术状况是否完好,并且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时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测和维护。

1.2 实现从单一产品向综合方向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促使铁路交通向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向发展,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来说,必须具有准确的调度通信信息系统,为调度人员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解决单一产品存在的弊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将向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不但能通过有线、无线、移动、固定等形式能与GSM、无线集群有效的连接,而且实现了固定和移动终端相互间的互相视频,使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管理系统能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向综合方向发展。

1.3 提高机车乘务人员的调度能力

科学合理的行车调度与乘务人员对机车线路的了解及乘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从另一个方面讲机车使用效率、内燃机的燃油的消耗量同样与行车调度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的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铁路运输造成十分巨大的压力,这就给铁路部门运输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据调查,目前随着我国列车数量的增加,铁路运输能力基本上能满足现代运输能力的需要,但还需要在一定程度拓展空间,以适应人们对运输量大的铁路运输需求。因此,从机车调度系统方面来说,调度人员对机车的运行情况掌握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调度员必须具有早知、早预见的能力,才能为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保证。

1.4 建立铁路运输安全预防技术体系

铁路运输安全预防技术体系是预防理论体系在技术层面的延伸,由安全预测技术、安全规划技术、安全设计技术以及安全评价技术组成。其中,安全预测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主要实现对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评估。

2 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2.1 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2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是铁路运输的安全的重要保障。

2.3 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对铁路运输提出厂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使铁路运输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际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共同的推动下,我国铁路运输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应用于铁路运输中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越来越不适用,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对此,应当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比如增强铁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合理的应用新技术、构建新型铁路运输操作平台等,能够真正意义上强化铁路运输安全,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为更好的发展铁路运输做铺垫。

参考文献:

[1]万树勋.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

[2]束利民.浅谈铁路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建设[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14(06).

篇7

关键字:铁路运输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530.68 文献标识码:A

铁路运输是整个铁路系统最重要的环节,铁路运输管理在铁路行业的各项工作占据着中心地位,所以铁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对整个铁路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铁路运输还是整个铁路系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整个铁路行业又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效的铁路运输管理对于推动我国铁路系统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管理落后

因为信息管理的不足,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出错率,并且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对于实时的掌握所运输的货物的具置的需求,严重的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并且也在加快建设速度,但是,我国对于铁路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我国在铁路运输在信息化管理相关方面的发展依旧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软件及硬件两方面的建设上。首先,从软件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在铁路运输管理中,很多运输管理相关软件的实用不够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在软件方面,信息管理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现象也比较严重,这对于铁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速度产生了严重影响。

1.2营销管理模式僵化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一直较低,并且我国的铁路运输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严重,这就导致我国的铁路运输的管理模式僵化,对营销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只是等待顾客主动上门。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中营销管理的僵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并没有依据市场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科学的价格浮动体系。铁路运输的价格无论是在旺季还是淡季几乎没有变化,并且不会因为不同的路段做出相应的价格变动,这就使得价格这一重要的营销管理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第二,客户关系管理不完善。铁路运输对于客户管理建设的重视不足,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影响客户满意度。在货物运输可替代性较高的现在,顾客的严重不满,将会使其选择其他方式进行货物的运输,进而严重的影响铁路运输高效长远的发展。第三,产品创新不足。铁路运输行业并没有依据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严重影响了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1.3员工管理粗放

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员工会参与到铁路运输管理的每个环节及每一项管理活动中,因此如果对员工的管理效率不够高,将会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铁路运输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改变之前粗放管理员工的模式。对于员工的粗放管理主要表现在:第一,员工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铁路运输的相关部门并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及约束。第二,对于员工绩效的评价制度和机制不完善,这将严重的影响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不能很好的引导员工向高绩效目标发展。

2.高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策略

2.1加大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铁路运输行业以后的发展一定是信息化的方向,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率的高低。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严重落后于我国铁路的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将铁路运输的各种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在铁路运输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化管理在铁路运输未来的发展上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应该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来加强信息化管理。首先,在硬件建设方面,铁路运输相关企业一定要增加信息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相关设备的采购量。在软件建设方面,铁路系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的各项流程,设计并研发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相关人才引进及培养,进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2.2进行营销变革

随着我国交通业的不断发展,水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且铁路运输也有了越来越快的发展,未来铁路运输一定会出现运输能力过剩的现象,加上其他运输方式也分别具有铁路运输所没有的各种不同优势,这都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铁路运输未来能在运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打破铁路运输管理僵化的问题,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创新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使得铁路运输在未来运输行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此外,铁路运输的相关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营销的组织结构的不断改革,使铁路运输更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

2.3完善员工管理

员工在铁路运输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各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此外,企业还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的职工管理的相关制度,对职工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总结

运输是保证各种资源顺利高效流转的重要载体,而我国铁路运输又是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提高我国的铁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这就要求铁路运输通过加快铁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并加强营销改革及对员工的管理进而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杰,解丽.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几大策略探析[J].管理学家,2014,(11):708-708.

篇8

关键词:铁路信号;重要性;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随着我国铁路的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为从根本上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铁路部门对信号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当前铁路信号存在的问题,既包括天气因素,也包括人为的技术因素,但在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过程中,这些影响因素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克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进行,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的发展。在此,本文从铁路信号的含义及重要性、当前铁路信号存在的问题、完善铁路信号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出发,对铁路信号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铁路信号的含义及重要性

      在整个铁路运输系统运行中,一般来讲,铁路信号组要由听觉信号与视觉信号两部分组成。听觉信号又被人们称为音响信号,主要通过音响来表示列车经过的信号,同时可以结合着音响强度、频率及时间长短等因素,对信号传达的含义进行表达。与之不同的是,视觉信号主要是利用人体的视觉器官,通过颜色、形状、位置、显示数目及灯光状况等,对传达的信号进行报答,使人在接收的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在我国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作为固定的线路运输,其运输途中会受到众多意外因素,如脱轨、行人穿越铁轨、恶劣天气等等,在传达这些信息时,主要依据铁路信号。若铁路信号出现问题,轻则导致两车相撞,重则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在整个铁路运输中,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运输的顺利进行,其核心在于确保铁路信号的顺利运输。

二.当前铁路信号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铁路事业也在原有的基础取得了进步。作为铁路运输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信号仍处于弱势。通过分析得出,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众多原因中,核心在于我国的铁路事业起步较晚。这就要求铁路部门的研究人员能够在我国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步伐,为我国铁路的发展做好铺垫。针对当前铁路信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铁路信号的安全性能不高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水平仍处于薄弱环节,由此导致我国铁路信号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与提高,但与之前铁路信号相比,现有的铁路信号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铁路信号的自动化、智能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受从业人员工作能力、设备质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导致铁路信号的整体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在影响铁路运输发展的同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纰漏

      结合当前我国铁路体系能够看出,我国的铁路信号系统一直掌控在政府部门手中,无法有效的发挥铁路信号的效果,同时无法达到资源的最大化。且在没有市场竞争的前提下,铁路信号的研发节奏也会放慢,在影响整个铁路发展的同时,还对我国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影响。结合铁路现有的发展趋势能够看出,铁路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地域之间差异较大,但针对不同地域间的铁路信号,应由专业部门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以此来确保铁路系统的整体管理效果。再加上网络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现阶段我国铁路系统也全面普及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但受技术方面原因的制约,导致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三)铁路信号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较为低下

      机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信号管理自动化的水平。但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整个系统的联网检测及职能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一些信号控制技术已经明显落后,而铁路信号智能系统控制技术,在实际研发中,仍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铁路的发展,尤其是自动化技术水平及优化信号资源方面,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这就需要铁路部门能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极大科研投入力度,尽快开发出适合我国铁路运输的铁路信号自动化系统。

     (四)铁路信号系统不完善

      针对当前我国铁路信号存在的问题,除了上述几方面外,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铁路信号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铁路信号系统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枢纽调度监督设备

       这个设备是一个发展较快的设备,是使枢纽内的调度更加准确直观,保证枢纽的畅通。但是枢纽内的作业模式是采取分散作业,这样一来必定影响了总体的发挥,并且降低了运输的效率。

       2.车站联锁设备

      作为铁路系统中常见设备之一,车站连锁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发现车辆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对管理部门发出通知,将损失降到最低。这种设备在实际应用,一旦列车提速,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战线和列车基本等长,并且在进出站口处没有过走保护区段,不利于列车的速度控制等。此外,再加上信号机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导致无法提供准确的安全距离信息,给列车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列车运行控制与机车装置

      近几年来,面对自动停车装置,基于其自身安全性能差等特点,已经无法满足列车的运输需求。针对新安装的运行监控器,在投入使用中,主要运用了模式曲线的方式对列车行驶车速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在列车超速时,能够对其进行全方位保护。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其形成的模式为速度曲线,其事前设置的线路数据无法与实际行车数据相符,同时缺乏必要的故障考虑,无法对行驶列车的安全进行保障。

三.完善铁路信号的途径

      从上述论述中能够看出,要想从根本上保证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其核心在于完善铁路信号,确保其正常运行。针对铁路信号的完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信、信号一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铁路系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保证铁路系统整体安全性的过程中,其核心前提在于解决铁路运输中出现的通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铁路系统的功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发,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在其实际运行中,将 铁路通信、信号等技术相融合,主要依据网络计算机的优势,将调度指挥自动化技术充分的运用进去,确保在列车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与总部取得联系,并及时的执行总部做出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铁路信号系统,确保其安全运行。

     (二)指定发展规划

      面对当前铁路系统的迅速发展,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其良性发展,首要条件在于对其进行科学、完善的规划。该规划在实际运行中,需要从我国铁路事业现有的状况出发,制定的规划工作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及铁路信号系统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铁路信号的顺利发展,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某点时间内达到指定的运行目的。

     (三)铁路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铁路提速,重载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分立元器件与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传统铁路信号设备已经满足不了安全的要求。然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很好的解决了铁路信息信号产生的问题。数字信号处理的频域分析的优点是运算精度高和抗干扰性能好,具有相对实用性和可靠性。因此,全面应用数据处理的新技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分析和计算等功能,来提高信号设备的技术水平。

     (四)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还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体现,同时也是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需要。面对当前铁路系统的迅速发展,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铁路信号系统科学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与必然趋势。将网络系统应用到信号系统观中,能够有效的实现铁路运输部门、业务单元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共享,确保铁路运输系统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输模式中。此外,面对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进行铁路信号管理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铁路信号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而有效的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解决铁路信号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并依据网络技术的优势,全面、准确、完整的收集铁路运输线上的相关信息,确保列车的安全形式,在实现铁路运输系统智能化管理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  结:

      综上所述,强化铁路信号管理,在确保铁路交通顺利运行的同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事故,因而在整个铁路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铁路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着铁路信号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与之相对的维修措施,在确保铁路信号顺利传达的同时,为整个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此外,针对铁路信号存在的问题,还应加强日常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及早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完善,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王蕊.铁路信号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

[2]都丽娟,纪振洪.铁路道口信号设备的维护与监测[J].铁道通信信号,2009,(11).

[3]李金文.浅谈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

[4]傅世善.高速铁路与铁路信号 第五讲 几个主要技术原则的选择[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2,(01).

[5]强石筇.浅谈铁路信号系统综合防雷构成及运用[J].西铁科技,2011,(02).

[6]马建忠.浅谈新一代铁路信号设备的综合防雷[J].西铁科技,2011,(01).

篇9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50-01

铁路运输系统作为我国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铁路运输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和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1、强化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铁路运输管理对于铁路运输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①加强铁路运输管理是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以及快捷性的必然要求,确保货物安全的到达目的地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职责,同时在客户对于铁路运输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管理是确保上述目的达到的必要手段。②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的客观需要,铁路运输长期以来给人一种效率低下的印象,通过加强铁路运输管理,能够实现铁路运输效率的改善,提升经济效益。③加强铁路运输管理是促进铁路健康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铁路运输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才能够给铁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客户,拉动铁路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2、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铁路运输员工管理粗放。员工管理是铁路运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毕竟运输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都需要一个个的员工来进行实施。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者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制度管理不完善,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来进行员工行为的规范。②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③绩效评价不健全,不能够通过良好的绩效评价来引导员工朝着更高绩效水平前进。

2.2 铁路运输系统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弊端。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设工作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的,所以铁路运输系统应该作为公共系统使用,但是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输主体主要是企业进行货物运输,所以我国铁路运输主要以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这种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铁道部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与权力不清晰,这种管理模式与当前的经济制度发生冲突,从而制约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导致铁路运输效率低下,货物的安全无法保障,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3铁路运输营销管理僵化。铁路运输企业对于营销管理重视不足,被动等待客户上门成为了铁路营销管理最真实的写照。目前铁路企业营销管理的僵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价格上没有建立起来一个随行就市的浮动体系,无论是运输的淡季或者旺季,价格基本上没有变化,不同的铁路路段执行的是统一的运价标准体系,价格作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②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铁路运输主体疏于对客户关系建设,服务态度不够好,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不高,而货物运输本身有着很强的替代性,客户一旦出现不满就会用脚投票,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发展。③在产品的创新方面整体乏力,不能够根据客户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诉求来进行货物运输服务,例如不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等,这都会影响到铁路运输管理水平。

2.4 铁路运输信息管理滞后。信息管理滞后意味着货物运输差错率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客户实时了解货物运行位置的需求也没有办法满足,这对于客户满意度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铁路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铁路信息化建设一直在加速,在信息管理方面却依然滞后。铁路信息管理的滞后主要体现在硬件以及软件两个层面,从硬件层面来看,铁路运输主体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不同的铁路路段,信息化的硬件差异比较大,硬件条件的不具备使得铁路运输信息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软件层面来看,铁路运输行业所采用的运输管理软件存在很多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举例而言,铁路运输客户查询端口仅仅对大客户开放,普通客户很难获得信息。软件层面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管理人才匮乏,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这导致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以及速度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3、加强铁路运输管理的对策

3.1 强化铁路运输系统的员工管理。员工是铁路运输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完善的员工管理体系对于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员工管理方面,铁路运输企业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完善员工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来让员工管理步入规范化的通道之中,避免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员工管理差错。②完善员工激励机制,铁路运输企业应做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等方面的搭配,保证激励效果的最大化。③完善绩效考核评价,通过公平的、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来实现进行薪酬分配、培训设计、员工晋升,引导员工朝着更高绩效水平的方向不断发展。

3.2 改变铁路运输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铁路运输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对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减少了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制约着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铁路运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改变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和政府的管理工作进行分离,把企业所承担的职能重新还给铁路部门,实现国家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有效管理,同时明确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健康发展。

3.3加强铁路运输营销管理。铁路运输系统的营销管理方法必须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以市场的需求作为标准,灵活掌握市场的动向,做好货物运输价格的调整工作,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营销变革方面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4P营销理论的要求,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不断创新,从而有力的推动营销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铁路运输企业还要做好营销组织结构的变革,通过搭建扁平化的营销组织结构,实现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无缝链接,准确把握货物运输市场脉搏,并据此进行营销活动的调整。同时,营销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整体水平和积极性,不断拓广营销渠道,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铁路运输系统的长远发展。

3.4 加强铁路运输信息建设。信息化是运输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越高,运输效率也就越高,未来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因此,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要从硬件以及软件层面来不断推进。在硬件层面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大信息设备的采购力度,最好由铁路总公司牵头构建整个铁路运输信息中心,为各个铁路局、铁路段的管理提供硬件层面的设备。在软件层面,铁路系统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货物运输的流程来进行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而不是从市场上购入现成的信息系统。在人才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通过引入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以及培养内部信息管理人员来为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夯实人力资源层面的基础。

4、结束语

铁路运输系统承担着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的任务,对我国的运输系统的完善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铁路运输系统必须重视铁路运输的管理工作,认真分析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善铁路运输系统管理制度,改革营销管理理念,有效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经济效益,促进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坤.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2] 张浩锐.浅谈铁路运输企业管理问题及流程再造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日益完善的发展,而铁路设施的出现成为我国商品及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已经对我国经济、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而铁路运输过程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实力会直接受到影响自身的安全性,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已成为铁路运输行业共同关注的难题。

【关键词】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预警系统;交通运输

目前,我国铁路的安全状况较差,一般性事故及货车险性事故频繁发生,客车伤亡事故时常发生,列车大型事故也尚未杜绝,因此,我国的交通运输仍没有实现可控化,这种发展情形不能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所以,解决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1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

1.1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运输安全的确保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对那些违法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并在遵守秩序与纪律的前提下切实展开作业与劳动。并从多个方面对铁路运输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对于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是由一个单位完成的,它是由多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预防比管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事后的补救已无法弥补已经形成的损失。因此,在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强调防范的重要性,从根源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特点

铁路运输安全具有系统性、严重性、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等特点。首先,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铁路运输包括线路及运营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包含车辆安全、铁路设备安全、从业人员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隧道安全、运输安全及道口安全等多个方面。铁路运输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其极易受到内、外两方面条件的共同影响。其次,铁路运输安全具有严重性及动态性。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其一旦在高速行驶的状况下发生事故,不仅会引发连续性的事故,同时救援工作的开展过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及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最后,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的特点。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与关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所松懈。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分工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管理体系已经展开了多次改革,在撤销铁路分局之后,对于各分局工作任务的分配已经不再清晰,也缺乏明确的界线以实现对人员权利及职责进行划分。因此,导致原机构及人员的安置过程缺乏一定的统一性,最终使得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发生。

2.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多次改革,但只是为了使原有制度能够为自己所用,而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的改动。因为时间及效率的限制,该工作的进程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安全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对于责任的监管也不够清晰,同时使得一些监管环节失去原有作用,约束力度大大降低。

2.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之后,管理层的数量有所降低,而管理人员的水平及数量也随之减少。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改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工作人员所要担当的责任及处于的位置了解不足,该现象易导致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怠工等恶习。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科学的安全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第一个环节,其不仅能够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同时也能确保铁路运输过程高效运行的实现。第一,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应树立起自身的铁路安全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安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的最终形成,同时,管理人员应摒弃传统的经验性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科学的管理模式。第三,工作人员要落实好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紧抓工作过程中相对薄弱及较为关键的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重视安全技术装备的应用与开发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有效减少或排除人为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铁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关注安全技术设备的开发过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取代人为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技术设备,从而在提高运输安全性的同时为铁路的安全运输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应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规划安全技术装备体系,并根据不同的线路制定出不同的安全技术装备标准。

3.3建立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

铁路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通常是严重的、灾难性的,其给社会和国家所带来的危害及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此外,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突发性,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铁路事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和杜绝的。所以,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对事故灾害的减少与降低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的建立,就是在对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建立起一种能够对相同性质事故进行矫正及预防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在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铁路安全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并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根源上寻找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从管理方面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与治理,从而全面推动整个铁路运输行业的进步与革新,最终实现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雪林 单位:成都铁路局调度所

参考文献:

[1]苏天祺.关于铁路新体制下强化地方铁路公司车间安全管理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5.

[2]张经风.浅析大西铁路跨南同蒲铁路连续梁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四川建材,2013(6):188~189,192.

篇11

关键词:铁路专用线,共用

一、铁路专用线的相关概念

所谓铁路专用线就是为了满足私人企业的运输目的而又自己公司筹集资金额修建的铁路与其他的铁路进行接轨的部分,但是,铁路专用线的管理却是开放式的,由企业自身或交由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进行,而且,由于不是专用与大规模的运输,所以铁路专用线的长度一般都较短,运用其他铁路的动力来完成该铁路的运输。

所以,铁路专用线的共用就是在铁路专用线的所有权及使用权仍归原铁路建设单位所有,并且具备多余的运输能力,进而为外部企业共用该铁路专用线,为它们提供专门的铁路运输服务。实施铁路专用线的共用可以节省铁路运输资源,对目前拥挤的铁路线路给以缓解,并进行铁路运输能力的挖掘,使铁路运输更加流畅。与此同时,在进行铁路专用线共用的时候,要秉持着资源原则,而且双方要互惠互利,采取就近原则来满足自己的运输业务,为自己和货主提供便利。

二、铁路专用线共用的重要性

铁路专用线的共用是对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挖掘,为我国的铁路运输提供了新的动力。根据我国铁路专用线共用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铁路专用线共用对于无论是我国的经济还是铁路运输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铁路专用线的共用对铁路运输压力进行缓解,能够保证货物的准时运到。实施铁路专用线共用的原因是各地的装卸车站缺乏装卸能力,经常出现货物误时的现象。但是在实施铁路专用线共用后,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得到了改进,能够保证货物装卸的顺利进行。

第二,铁路专用线的共用是对专用线的运输能力进行充分的利用,节约了铁路建设资源。铁路专用线是企业为满足自身运输业务而独自建设的铁路,这就难免与其他的铁路有所交叉,所以为了节约另外建设铁路的资源,很多企业都实施了铁路专用线的共用。而且,这种共用也对铁路货场的能力不足进行了弥补,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现在,在全国很多货场及车站都可以看到有货物运输专用线,而且他们的运输能力也大大有所提高,货物的准时运进运出,减轻了货场存货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具备了专业分类存储的能力。

第三,铁路专用线的共用为货主与专用线的所有企业带来的便利。就地选择运输线路原则使货主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时间,并节约了自己修建铁路专用线的费用,这种运输承包方式受到了很多货主的普遍欢迎。

第四,铁路专用线的共用使得铁路运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运输也得到了进步,而且许多新型运输方式逐渐的取代了铁路运输,但是,铁路专用线共用的实施使得铁路运输在全国的货物运输量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缓解,并促进了铁路运输的不断改革及发展。

第五,铁路专用线的共用促进了不同货物运输不断改善服务质量。铁路专用线的共用为其他的货物运输方式带来了压力,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这些货物运输部门就要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客户选择该运输方式以增加利润。同时,铁路专用线的共用也促进了专用线及货物场地等设施的不断修建和完善,以期待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第六,铁路专用线的共用为专用线的所有企业和铁路部门带来了利益。在使用铁路专用线获得的利润不单单是产权单位独自获得,要将一部分分配给铁路部门,这种政策增加了铁路部门的利益。此外,铁路专用线的共用,货主主要为专用线的所有企业支付一定的铁路使用费用,实现互利。

三、铁路专用线共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虽然铁路专用线的共用在我国已经普遍开展,它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为国家铁路部门的壮大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铁路专用线的共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要在保证其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这个发展目标为基础,对目前的铁路专用线的共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一,明确目前铁路专用线共用所存在的问题。各种运输方式在这几年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导致了运输方式激烈的竞争,使得铁路运输呈下降趋势发展。所以,很多人面对更快、更方便的运输方式而放弃了铁路运输,使得很多人认为铁路运输会逐渐的衰退下去,甚至应该被禁止运输服务。但是,面对铁路运输的实际状况,铁路运输也只是在少部分的地区出现了紧张运输压力,与其他地方进行对比恰好反映了铁路运输能力的下降,所以,这些地区更需要运输部门进行支持,来维持铁路作为主体的运输方式。而铁路专用线恰恰为铁路提供了更多的组货窗口,能够为铁路运输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因此,那些认为铁路运输应被禁止或者取消的言论都是不切实际的,强烈的忽视了铁路运输的优势及发展潜力,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所以,为了促进铁路专用线共用的发展,要明确影响它发展的根本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政策以保证铁路运输的发展。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要改变铁路专用线的所有单位,只有它们转变发展思想,从长远眼光看问题才能够使铁路运输面向市场开展。

第二,切实处理好铁路专用线共用的交叉问题。在铁路运输中,会存在大量的货运站,存储、卸载业务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多建在铁路专用线沿线,因此与他们会有一定的交叉,所以当货物要运送到货场时,货物的卸载一般都是由这些企业处理,使得铁路专用线企业与他们会产生矛盾,严重时会导致货物的运输延误。所以,为了解决这个为题,要对货主的选择给以尊重,按照货主对装卸公司的选择为主,相互尊重协商,进行分工合作,而不是相互干涉。然后要对运输双方的利益进行调整,在互利的基础上完成运输任务。

篇12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内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为企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新旧体制的变化使得企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旨在发现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问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加强内控管理。铁路运输企业从属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建立规范的内控体系,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铁路运输企业简述

铁路运输在五大运输方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具有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铁路是世界上载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铁路运输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服务部门,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迅猛,运输效率居于全球首位。我国铁路运输效率高但其背后却存在经营效益低的问题。铁路企业承担大量国土开发性的铁路建设任务,铁路客运基础票价18年未跟随物价涨幅体现了铁路公益运输的特性。中国铁路长期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垄断经营性质抑制了客货运输的市场活力,闭塞了铁路建设的融资渠道[1]。导致经营体制僵化,建设投资困难。引入有效竞争机制,建立铁路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关系到铁路的生存发展。以往我国铁路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导致运输生产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资金风险突出。现代铁路企业要求战略化,系统化的管理,实现合理资源支配,持续改善经营状况。要以协调投入产出,效益与效率关系为原则,才能提升铁路企业宏观战略管理能力,确保实现铁路企业战略目标。

二、内部管控的作用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控主要包括授权批准控制及内部信息报告控制,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控制等。内部信息报告控制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信息报告制度,增强内部信息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要求企业按照运输收入管理需要,将运输收入业务相关职务进行合理分工。授权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运输收入相关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越权办理授权范围外业务。内部控制目的是实现经营活动效果性与效率性,其作用是便于管理层实现所制定的经营方针目标,确保单位内各项财务活动合法性。运输收入管理部门应建立适合自身的运输收入内控制度,确保运输进款及时上缴及运输收入完整性。提升收入管理水平及信息化建设。铁路运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内控的监督评价作用,促进企业及时更新完善内部管控,是企业内控管控的要求。内部管控对被控制单位目标的实现可起到督促作用,促使被控制单位强化管理。

三、铁路企业收入内控中的问题

济南铁路局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铁路局之一,济局地处华东,是中国东部经济发展外贸运输的重要渠道。2017年,济局更名为铁路济南局集局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济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稳定增长。济局有限公司整合各部门有效实施收入内控能力有待加强。公司技术类专业管理规章制度较完善,但各部门规章制度相对独立,不同安全技术经营管理与财务收入控制部门间难以协调一致。少部分收入控制人员存在少收漏收等现象,使得一些收入违规现象屡屡发生。济局铁路有限公司对识别实现公司控制目标相关风险方面能力有待提高。公司难以保证运输安全,设备质量,资产安全等为目标的风险识别制度完善。对组织结构,技术投资,营运安全等重要风险领域受行政政策的影响。难以科学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公司收入控制岗位存在不相容岗位兼职等现象。公司实际运行中,受经营业绩指标压力,收入人员数量配备从岗位工作效率方面考虑,导致未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合理分工运输收入业务。不相容职务兼职难以形成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公司因运输经营站点分散,管理部门无法有效监控授权制度执行,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长途旅客开短途票,存在大量经办人在授权范围外,越权办理运输业务现象。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企业目标利润为目的,对生产成本进行预测,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铁路运输企业具有政府管制及公益性特点,全面预算指标带有行政制定性的特点。济局铁路有限公司依据铁路局预算指标完成公司全面预算编制,公司支持费用预算运营资金不切实际导致预算控制不能有效实施。导致企业法人严密的计量考核标准。造成全面预算指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及不可靠性。使得资金运用率低,制约了公司自身发展。

四、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内控改进措施

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组织模式提供给构建对企业活动进行规划,监控,加强企业控制意识[2]。良好的内控文化有助于构建有效的控制环境。人为因素,政策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及员工培训因素影响企业的控制环境。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完善运输收入分级管理体系。从运输收入管理基础手段入手,保证运输收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运输票据的管理,避免发生票据遗失及被窃的现象。对运输收入核收及解缴进行严格监管。每级部门需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稽核部门事后监督作用,确保收入安全。济局铁路有限公司应在制定收入控制前,明确各部门发展目标方向,有效配置企业财务资源。确定成本费用控制关键点,加强对薄弱环节年度预算监控。对铁路系统集体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一致的产业企业,在基础建设投资规模上提供支持。不符合重点发展条件的产业行业,按折旧来源安排投资,所获资金用于上缴。各单位正职预算严肃性要有责任,盈利能力强的部门要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亏损,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建立公司综合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加强经营业绩评级中发现的收入内控问题。

篇13

关键词:铁路管理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42-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项目,在交通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火车是货物运输、人员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基本前提,铁路安全问题是铁路部门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重点,尤其是对于乘客安全、货物安全,必须要加以重视。在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应该要及时进行监管和检测,定期进行维修养护,对铁路车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当前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维修维护工作不及时等,危及铁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一旦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铁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意识。

一、铁路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于铁路车辆故障,例如一些车辆的电气故障和转向架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防范,因此导致事故不断扩大,最终带来严重的安全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因此导致各种安全事故时常出现。

1.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铁路安全管理是铁路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铁路部门作为主要的运输承载部门,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无论是铁路施工,还是铁路车辆配备,都应该要重视安全管理。但是有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例如维修人员和检车员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安全问题,没有及时对安全威胁进行预防,最终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出现。

2.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在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铁路安全的重要前提,铁路部门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安全管理水平。铁路部门的组成十分复杂,在铁路部门中应该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规范,从而有效地预防安全问题。但是当前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监管人员和责任承受主体,导致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不足,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不及时,最终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

铁路车辆是铁路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铁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铁路车辆数量也越来越多,铁路车辆投入使用之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故障等。对此,必须要加强对铁路车辆的养护管理,及时做好维修,并且要制定统一的维修和养护标准,对铁路车辆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提高铁路车辆使用效率。经过调查发现,当前有的铁路车辆运行频率高,存在问题越来越多,但是维护管理的力度不够,检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在维修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导致铁路车辆的维修质量不高,使用繁重,对铁路运行安全产生影响。

二、铁路安全管理策略

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率也越来越高,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必积极加强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培养安全管理意识。铁路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应该是针对整个铁路部门的,在铁路部门内部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铁路维护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对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

2.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善

在铁路安全管理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才能有效地提高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在对铁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的时候,应该要具备全面管理意识,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铁路安全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是提升铁路运行水平、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铁路部门要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分配,从而使得各个部门能够按照规划要求,各司其职,对自己的任务进行完成,更加规范的开展铁路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例如在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更换已经老化的铁路车辆设备,则必须要结合铁路车辆的运行情况,及时采购相应的车辆配件进行更换,确保铁路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其次,要加强对责任制度的完善。在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铁路安全管理主导部门要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承担主要责任,对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并且及时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铁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第三,加强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为了对铁路运行过程进行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单位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应该要配备专业化的安全监管人员,对铁路车辆设备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安全监管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确保铁路车辆以及各种设备运行过程中一直可以实现实时监管,以提高铁路安全运营水平。

3.加强铁路车辆维修养护

铁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管理是提高铁路车辆设备使用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故障问题。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修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铁路车辆进行管理。

3.1加强对铁路车辆维修养护的认识。铁路车辆维修养护是完善铁路系统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安全的出行环境的重要途径,铁路车辆维修养护应该要从铁路车辆投入使用之时就开始,并且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车辆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铁路车辆的检查,必须是定期定时的,在日常养护过程中也要加强对铁路车辆质量、线路等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铁路车辆出现了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则要立即对铁路车辆设备进行维修或者对相应的零件进行更换,保证铁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3.2加强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在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铁路车辆维修过程的监管,应该要建立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各个路段的实时监管,有效解决由于铁路车辆监管不利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将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及时传回控制中心,便于控制中心对铁路车辆故障进行及时处理。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护现状,必须要加强对自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渐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提高铁路车辆的监管水平。

3.3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维修人员是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护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专业的维修队伍的建设,维修人员要及时掌握铁路车辆的技术特征,对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发现,并且及时进行养护维修,确保铁路车辆故障可以及时处理。例如对于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常见的继电器故障,必须要积极加以检查和诊断,对继电器的劣化情况进行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继电器的动作特性进行检查,包括对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复位电压、电阻等参数进行测定。

b.对继电器进行振动测试,观察振动时继电器的状态;

c.对继电器进行温度测试,观察继电器工作时的温度状态是否正常。

d.将继电器拆卸之后进行调查,确认继电器的焊接区域、焊接点表面的状态是否正常。维修养护技术人员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及时对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每一个部分都要加强控制,从而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3.4强化维保和预防结合模式。在预防性计划修的基础上,提高检测水平,提升铁路货车技术状态评价能力,扩大自踊检测检修、换件修和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化集中修范围,完善铁路货车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由预防性计划修向计划性换件修相结合。铁路货车采用“检修分开,检测为主,换件修理,集中加修,辆份配送”的新型检修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铁路车辆,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老化以及其他故障,导致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造成铁路安全事故发生。在铁路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安全管理意识,车辆投入使用之后必须积极加强对维修养护管理,针对当前铁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爱高.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2004(04)

[2]张广慧.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07)

篇14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货运体制改革

铁路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核心目标,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近年来,我国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提速扩能以及路局直管站(段)的机构改革。这些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及不便。随着铁路的提速,也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和严重性。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实现铁路安全运行的保证。职工素质分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这两方面对铁路车行安全、高速高效完成铁路运输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单位领导对职工思想教育不到位,不能做到常抓不懈,不去及时洞察职工的思想动态,不去切实解决职工中存在的问题,不为职工排忧解难,使部分职工怨声载道、消积怠工,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后果极其严重。

在我国一些地区,铁路在职人员存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业务水平不过关等情况。铁路基层单位对职工培训、技能考核重视不够、流于形式,业务技能在职工绩效考核中比重较小等,职工缺乏学习业务的高涨热情,致使日常靠设备指挥行车、把控安全,遇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差,这是铁路安全运输的一大隐患。

2、部分设施老化,稳定性差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铁路设备上的投入逐年加大,更新速度以及改造力度都高于往年,但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由于设备发生故障而引发的事故还时有发生。这给安全运输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诸如:在春运期间,如果旅客列车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运行,就会造成大量旅客的长期滞留,一方面容易使旅客情绪激化,影响稳定,另一方面对其他线路及列车的正常运行也造成一定的干扰。

3、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巨大发展,对铁路设备、设施的更新及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铁路的管理机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明确的事故责任制,这给列车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此外,在一些地方铁路,缺乏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管理大多只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而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落实,或者是落实不到位。这种现象与现代化安全生产的标准极不相符。

4、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

铁路运输一直作为“大动脉”支持并促进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综合运输网中扮演着“骨干”的角色,担负着我国60%~70%的客、货量。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飞速向前的进程中,社会对原料、能源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提升。另外,人口基数的逐年上升,客流的增加导致客运量的增长,既有铁路干线运力已趋向饱和,运载能力与运量需求之间的明显矛盾也愈发凸显。长久以来,我国对铁路运输设备设施虽然有一定的投入和支持,但仍远远不足,难以满足设备更新的需要,加之铁路高税收政策的制约,导致铁路发展处于一个极为缓慢的阶段中,直至目前,仍尚未形成一个真正的运输网,举我国三大干线(京广、京沪、京哈)为例,它们长度在全路营业里程中约占10%,却承担着全路约43%的旅客周转量与及约37%的货物周转量,不合理的结构与紧张的运输能力,导致了“货难运、人难行”,给铁路运输带来了隐患,也给其进行安全管控造成了困难。

5、移动设备、固定设备存在缺陷

直至当前,我国铁路设备条件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出其明显的能力短缺。优良的设备质量(包括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不仅能够为运输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运输安全的良好保障。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运输的快捷度及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环视近几年铁路运输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列车时速的不断提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设备稳定性差,易产生故障等情况,与实现现代化铁路的自动控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多数情况下仍由人工进行操控,一旦出现人为疏忽,极易产生严重的事故。另外,监控装置在对车站调车,转线等作业的监控上存在着盲点,尚未能实现有效防止发生调车事故。

6、应急机制不完善

在各类交通运输中,虽然铁路是相对安全的运输方式,但近几年仍存在着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有来自自然灾害也有来自铁路自身,而一套完整全面的应急机制往往能够将威胁降到最低亦或化险为夷。目前铁路的预警制度,在故障发生时往往只会通达调度部门,再由调度部门通知司机减速或停车,并不会将原因告知列车司机与营运人员,这也导致了他们在面对旅客的询问时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这时候,有些焦躁的旅客便会出现心理上的猜疑与对未知情况的恐慌,极易出现人员骚乱的场面。另外,有些铁路营运机构虽然逐级设立了应急管理机构,但仍存在着职责界限模糊、程序繁琐、责任不落实、处置效率及应急响应低下等情况,铁路部门间尚未形成一个真正完整的配合协调机制。

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

1、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铁路运输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对新入职职工进行严格挑选,尽量选用高素质的员工,对其适应性还要经常进行检查。职工入职后,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爱岗敬业、主人翁意识教育。领导要率先垂范,树立模范榜样。要做职工的贴心人,切实为职工排忧解难,做职工的良师益友,让职工以愉快的心情自觉投入到安全生产中来。其次,要定期在员工中进行安全宣传及教育。竭力创造一种“安全第一”的良好气氛,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第三,要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减少对员工健康、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第四,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第五,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行为准则。要积极制定并落实奖惩相结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

2、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等的研发及推广力度

先进可靠的技术设备往往可以降低或者排除由于人为失误所导致的后果。在铁路运输中安全、技术部门应该加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要研发一种适合铁路运输并可以替换人工的先进技术模式。另外在安全技术设备上,还要结合自身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对技术设备进行选择及改进。

采用先进可靠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可以有效地排除或减少人为错误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铁路管理部门应以现有设备为基础,来制定一套可行的安全技术装备体系的规划方案。

3、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改造

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影响运行的薄弱环节及关键因素。要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改造、重点把控,实现以少带多、以点带面。就目前形势来看,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应该在作业现场。特别是班组,诸如机车乘务员班组、车站值班员班组等,安全信息管理的关键则是设备的检测及预警。安全管理要结合铁路运输中的所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4、提高计划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组织均衡运输

在铁路运输中,我们常常打着“安全第一”的口号,而这也将作为铁路运输的最根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则无疑是“预防为主”。因此,要充分认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树立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注意细节管理,以铁路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现状为基准,考虑运量与运能之间的协调,从而保证和提高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均衡运输。

5、完善新形势下的应急保障机制

铁路运输事故的产生是人、机及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所致的,是经由系列事故链所致的,在这样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要做好对其管理,当务之急是完善目前的应急保障体系,展开交通预警管控。铁路运输灾害预警机制的构建,即在铁路运输组织与及设施的组织管理当中,制定一种在铁路运输事故产生时,若出现与预警机制中所预测的属同质性的,能够有效的进行免疫。因此铁路运输灾害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新风险防范意识,深入研究与掌握铁路事故的产生规律,通过对人、设备、环境与管理方式的实时监测,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的超前性与预见性,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机制制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6、大胆的进行制度革新

首先,要改革对创新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要严格把好用人关,对每个岗位安排合适的人员。特别是对铁路运输的关键岗位进行人员安排。其次,要对激励约束制度进行创新。在制度建设中要以目标为向导,以强化铁路职工意识为重点。注重培养职工的自我约束意识,强化安全生产,增强职工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动性。最后,要制定新的考核机制,这是为了使员工正确认识考核的需要,也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方法。这是对员工的个人工作进行评定的依据。也是寻找差距与不足的有效途径。在考核过程中,被考核人员要加强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反馈新制度的缺点及不足。如果一项考核制度,大多数员工对此心存不满,那么就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三、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完善政府权力约束监督机制

首先,要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建立政府的约束机制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在健全政府约束机制时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首先要给与社会监督足够的重视。社会的舆论、个人等来自个人方面的监督可以检测政府的行为是否规范,政务是否公正、公开、公平。另外,还要健全制度。其次,仅仅通过社会的监督还远远不够,还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铁路建设及运营业进行监督。这个机构在设立之后要避免受到来自其它方面的介入及干扰。

2、铁路货运企业组织机构重建建议方案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铁路货运中有着不同的管理特点。应该有一个类似于事业部的组织对全国各地的具体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定出不同的运输形式,以及制定可以由各铁路局各自调整的浮动价格机制。在铁路货运公司设置相应的部门,这是顺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机制的现实表现。具体体现在对信息系统部,市场营销部,人力资源管理部,物流运营部,客户服务部等部门的建立及改革。

3、进行货运资源的合理整合

对货运资源进行整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整合,一方面是对管理资源的整合,一方面是对营销资源的整合。对前者的整合,主要从对铁路货运分散经营的状态要有所改变,即将同铁路货运等相关的货运车间、装卸仓库等机构组织进行有机的整合。组建一个独具特色的铁路货运物流企业。这样有助于综合物流运输,可以做到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后者主要指的是围绕分散经营而言。不同的货运企业掌握的客户信息资源不同,在以往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及满意度。

4、健全铁路货运的物流运营体系

在铁路运输中开展现代物流营运模式,一定要依照现代物流理论。建立健全具有我国铁路特色的物流运行体系。当然业务流程的优化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在具体实践中要以保障客户利益为先导,并提高在铁路货运中的服务质量,改进传统铁路货运中,成本不断增加、效率十分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在托运受理、到达交付等方面要加快改进的步伐。在铁路的货运中最终实现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铁路货运中也要加强对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铁路货运公司要以市场为依托建立一个具有自身运输特色的市场营销体系。另外还可以通过和现代物流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建立一些物流信息平台,来实现物流与信息的广泛传播。这不仅可以加快各种物流相结合的步伐,也可以加快信息在各种物流间的传递,以及紧密业务联系。依照现代物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要求,在铁路货运企业中加大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及管理。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知度。定期在职工中开展业务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激发职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总结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升铁路社会形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铁路运输部门在安全管理上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应该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进行及时合理分析,对这些问题积极的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既铁路的综合运输效能,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对整个铁路货运体制亦需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肖贵平,朱晓宁.交通安全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杜,2009.

[2]李睿,余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