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摊经济市场分析范文

地摊经济市场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8: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摊经济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摊经济市场分析

篇1

经济发展需要资源环境的持续供给,但是资源环境稀缺性又决定了经济过快增长必然造成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经济效益降低和社会福利损失,所以,需要构建合理的平衡关系机制,而机制模式的选择又取决于决策对象的自身特征和经济运行规律。目前,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已成为全球的必然选择。处于体制转型期的中国,既承受着逐年增加的国内环境压力,还要承担国际减排责任,同样面临如何选择有效保护环境的模式问题。因为,现有以规制为主体的环保模式并不足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所以,必须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走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之路,方能有效改善中国社会环境福利和顺利兑现国际减排承诺。

一、我国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

(一)现状分析

中国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进展,人民生活极大提高,但也因严重依赖资源的高消耗而欠下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债”,产生了潜在的社会环境福利风险,使资源环境约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些年,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政府规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进程,但尚未完全扭转这种逆势,于是便开始尝试一些市场化环保决策,逐步奠定了适度管制下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的部分条件。

首先,市场化制度逐步健全,主要成果有:一是出台一系列促进市场化法律和行政法令,促进环境政策从行政管理向突出经济与环保协调和“双赢”的市场化之路转化;二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将环保纳入财政体制改革,通过财政税双重红利政策改革,加大环境保护市场引导;三是结合国际标准、国内产业和环保政策,积极推行“绿色信贷”政策,探索环境资产交易工具,试点环境污染责任和环境资产交易保险工作,逐步搭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管理体系;四是通过市场激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减排,开发和应用清洁生产和改善环境的技术;五是逐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大监管力度,将环保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

其次,环保市场体系得到初步确立,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内企业积极投身减排项目交易,先后诞生针对“碳中和”的企业和自愿减排的“熊猫标准”,成为最早的环保市场化推行者;二是金融机构逐步建立“赤道银行”,推出与环保有关的碳基金、碳价格、碳理财产品等交易工具,在碳金融财务顾问、能源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合同、低碳理财产品、碳金融合约交易等业务领域逐步获得突破,银监会已逐步加大对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企业信贷的监管力度;三是碳金融行业组织开始增强内部自律和协调以及行业的对外谈判能力;四是环保产业初具规模,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已达3.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近10000亿元;①五是城市开始运行垃圾处置费和填埋费强化市场调节功能;六是形成了部分排放交易价格参照标准,已有效实施城市供水、土地、用电价格改革,开始在能源领域试水环境市场价格调节机制。

最后,环保市场获得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到3500个,中国CDM交易额约占国际CDM市场一半以上。②预计我国将在2013年形成区域减排市场,2015年形成全国市场。由此可见,适度管制的市场化低碳经济决策将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困境

尽管我国环境市场化措施在控制污染及其生态影响方面取得了局部成效,但由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缺乏常见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所以在推行市场化低碳经济过程中,也遭遇了一系列决策困境。

1.制度规范没有完全确立环境市场化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化环保制度不健全。首先,立法主体地位偏低且不健全,大多数环保立法出自最低层次的行政部门,政策权威性和执法力度明显不足,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政策环境,造成部门间难以形成合力来有效调控同级地方政府为追逐经济利益而扭曲环境保护执法的行为;其次,现有经济杠杆制度不健全导致市场化激励不足,使生产者不仅缺乏环保动力,甚至为了利润最大化采取投机或寻租行为肆意排放废物和消耗资源,造成当前环保效果不进反退的尴尬境地;再次,市场化监管主体缺失。根据《奥胡斯公约》第2条规定,各级政府和各种环境公共行政职能的自然人或法人为市场化监管主体,但我国环保监管主体主要为行政部门,其他主体仅有参与权,使环境资源信息在市场决策与其他参与主体间产生严重不对称性,从而造成环境决策监管空白;最后,现行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制度造成地方政府事权多财权少的不匹配情况,由此产生普遍的“经济就是政绩”的扭曲思想,普遍存在经济投入“越位”、而环境投入“缺位”现象,致使正常的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一旦遭遇异常自然灾害,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

二是环境产权不清晰,造成资产定价困难。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价格是市场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手段,在促进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产权界定不清晰,致使经济性环境资源价值缺乏市场化的衡量标准,计入市场价值的资产被地方政府和企业功利化地肆意分割,而与经济无关但有利于社会福利的环境资源却面临公共的悲剧,造成市场对环保价格调节机制被严重扭曲,无法反映资源真实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

三是现有市场化调节不足以形成环保正向机制和抑制环境恶化的逆向机制。首先,目前以排污费、资源补偿费为主体的环保税收制度仅限于减税和免税,缺少环保专门税种,而且征收标准偏低且不平衡,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又难以保障环保税收收入,严重影响了生态价值补偿效果;其次,其他许可证、经济优惠和资源租金等政策,规模有限而且易滋生腐败,对环保的效果同样不明显;最后,央行与环保以及银监部门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合作性环保和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央行与银监部门在制度上尚未形成一个信息共享、分工明确的关系,即使央行出台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信贷”政策,也仅仅具有指导作用,难以在实践中真正有所体现。

2.市场化运转体系存在诸多缺陷#p#分页标题#e#

一是在长期粗放式增长模式下,企业因经济利益本位主义和为迎合地方政府追逐GDP的要求,往往在商品价格中忽视了环境自净功能上限,以及环境成本和损失及未来利益,导致绝大部分环境资源价格无法在市场供求关系中内部化,不仅引起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失灵和错位,也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低效使用。

二是国内资源环境资产存在市场需求旺盛而定价扭曲的反常现象。根据资源国家所有法律原则和现有税费体制,经济性资源生产一般由中央企业垄断,价格在市场上居高不下,远超消费者需求预期价格。非经济性环境资产虽有很大的社会需求,但是无法直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只能通过税收等非市场方式体现部分成本。但在现有分税制下,大部分资源性税收上缴国库,地方性税收比重偏低,致使资源环境资产定价极为模糊,最终导致所获补偿资金不足以弥补环境成本和价值缺口,出现普遍的“矿竭城衰”现象。

三是环保市场运转资金缺口巨大。环境资产交易市场初建时期,需要投入大量原始资金。在地方税收不足和中央财政支持有限的前提下,金融支持本应是良好的弥补方式,但是国内金融机构因环境资产属于预期收益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及交易风险,一般对环境资产产权交易持谨慎态度,而资本市场的环境金融衍生产品又严重缺失,自然对环保产业项目支持和环境产权交易的金融支持有限。这样一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过程无论从税收,还是从金融支持,都存在严重的缺血现象。

四是环境资本市场不健全。国内虽然已初步建成环境产权交易市场,但主要以项目交易为主,由于定价机制不完善、缺乏资金支持等原因,导致交易平台规模偏小,交易供需错位,使交易机构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其他交易因缺乏期货、期权和直接投融资等交易工具、交易信息严重不对称、交易品种有限等制约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有效的交易,以至于严重抑制了环境资产兑现为经济价值的广度和深度。中国虽然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节省能源、构建和谐社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发展从“量”向“质”转变。然而,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使中国环保效果不增反减,环境持续恶化,不幸被“杰文斯悖论”(Jevons’Paradox)①言中。这些困境又直接影响了环保政策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模式来改进我们的环境保护效果。

二、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环保决策是推进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理论分析

首先,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实施效果取决于机制是否能均衡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关系。②而这种机制的协调与否又与相应的对策工具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低碳经济决策工具分为环境行政规制和市场化决策。这两种工具各有利弊。首先,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运用产业准入、行政处罚、环境补偿、环境监督等行政管制手段调节或影响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由于决策推动者主要是政府,环境行为个体缺乏改善环境的动力,容易滋生寻租和博弈行为,经常会扭曲环境社会福利林达尔均衡,加之不确定性形成的决策不可逆性地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沉淀成本,最终导致环保决策效果欠佳;③应用两期模型和数值分析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决策造成的沉降成本对投资造成的影响要大于环境本身恶化所造成的影响。④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风险调整框架。⑤

其次,市场化决策工具是政府部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特质,运用产权许可、财税调节、价格杠杆、产权交易等市场调节手段,激励经济主体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环境价值虚拟资产和现实资产的有机结合。价格路径具有零碳税和惩罚的特征,尤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有利于各国通过努力实现减排的目标;许可证和环境租金具有较大的寻租空间,会增加腐败和金融诈骗等行为;碳交易属于价格控制和市场化调控中最为有效的决策。从环境自身的价值属性和市场的关系来看,环境价值一般被视为预期收益,环境保护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直接投资,而在资本市场上股票却最为活跃。但与此同时,环境价值投资必然带来成本,而成本与排放物的流量有关,这就意味着当减排边际收益紧密依赖于当前的减排水平时,减排的边际成本对减排水平高度敏感。所以,大多数学者主张以价格调节为主。⑥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环境资产评估机制和产权不明晰,价格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中国目前虽然依然采取政府规制为主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但是关于市场化的理论探索早在1999年,就由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宋瑞祥提出了环保市场化问题。⑦随后理论界陆续提出环保设施市场化问题,⑧环保产业市场化问题。⑨目前,市场化的节能减排运作方式已被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可见,市场化环保机制已经在国内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引起高度关注。综上所述,由于前述规制和市场化两种机制各自存在的固有特征和缺陷,若单纯依赖某一种调节机制都难以实现理想的环保目标,所以,主张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也是目前理论界的主流思想。

(二)实践验证

欧美国家的环保实践证明,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环保决策机制正在成为各国未来碳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欧美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率先通过合理制度规范,运用必要的市场调节手段,引导资源生产和减排技术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现有资源环境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实现国民经济社会需求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帕累托效率最优,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宝贵的借鉴价值。这些成功经验可以具体归纳为:

1.市场化调节机制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通过的六个环境“行动规划”中,前四个主要依赖政府规制措施,但不乏市场调控举措。①自第五个环境行动规划开始,更是通过探讨市场激励机制,将环境保护与商业和消费行为紧密联系,逐步将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碳排放权市场调节机制成功应用于低碳经济战略。美国虽然没有签约《京都议定书》,但已积极开展自愿性排放交易,并开始倡议强制性的碳交易;新西兰也开始引入碳排放交易系统;日本则于2004年公布了“新产业创造战略”和新环境税收计划,并先后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草案,等等。由此可见,市场化调节机制正在获得世界各国的行政认可,并正在发挥作用。#p#分页标题#e#

2.市场化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开始逐步确立

其中,欧盟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制定“地方21世纪议程”、“奥尔堡”、《环境经济核算法规》、“超越GDP”等决议,为推动市场化低碳经济机制确立了行动纲领和具体行动规范。与此同时,这一机制的立法工作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目前已形成环境法规230多条,指令140多条。借助这些制度引导,2010年,欧洲碳交易市场占全球总额的81%,主导着全球碳市场。②美国则在2007年通过的《低碳经济法案》中,提出了碳配额交易、政府补贴等制度,并于2010年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装法》(ACES),对诸如汽车燃油经济性等问题作了相关立法。目前,已有40个州执行了削减排放气体的法规,20个州出台了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措施。③

3.各种引导和规范市场的经济政策力度正在加大

首先,运用“污染者付费”制度调整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税收关系,建立起环境税收双重红利体系。④既保障了环境治理财源,又调动了社会改善环境的自觉性,有效实现了控制污染和节能减排的目的,极大改善了各国生态环境的社会福利水平。这一点,欧盟做得尤为突出,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宽松的环境税费返还与减免措施,以及最严格的绿色关税政策,也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满。其次,通过环境补贴和优惠制度改革,加快低碳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在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中,欧盟引入“非歧视原则”和“适当性原则”,⑤以体现成员国内部环境福利公平,帮助最贫穷的欧盟国家实施联合环境项目;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也正在讨论研究相关税收和优惠措施。最后,建立起一套鼓励低碳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配套激励机制。欧盟在2007年对可再生资源的投资达到550亿美元,G7国在过去的20年中,对能源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其中,日本在2009年对低碳投入达到7173亿日元。而澳大利亚的同类投入则达到1亿澳元,绿色汽车创新基金则达到10亿澳元。⑥

4.逐步搭建市场交易运行平台

发达国家建立了控制气候变化的环境数量调控和价格调节的“绿色价格”机制,⑦以及有利于环境投资的证券交易和银行信贷金融体系,积极推进排放权交易,推动节能环保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目前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近1.2万个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有8个交易中心。另外,发达国家还通过引入标准格式的碳减排权合同吸引全球的交易者。据世界银行的《碳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碳交易总额300亿美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显示,2011年底,全球有2896个CDM项目获得在UNFCCC执行理事会(EB)注册。在节能减排方面,欧美国家制定了与能源生产和销售有关的IPPC指令和市场激励的需求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运营向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扩张,加速配置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业务组合。又据世界银行网站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同比增加了5%,达到1200亿美元。碳市场成交额增加的原因是碳价格在2010年有所上升。2011年全球碳市场市值达到960亿欧元的交易额。①适度管制的市场化低碳经济决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且正在产生深刻影响。

(三)推行适度管制的市场化环保机制的合理性

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表明,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环保决策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蕴含了以下成功要素。

1.立足政府规制日益突出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

现有的环保决策虽然大多仍然倚重政府规制,但政府命令控制不足以体现环境经济价值的全部属性,甚至会产生社会沉降成本,惟有融入市场调节机制,方能真正体现环境的经济价值,有效改善环境社会福利,所以,市场化调节机制已逐步嵌入政府规制之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伴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和环境资本市场日渐完善,这一调节手段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兼顾地区利益和代际公平

为了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的市场化低碳经济决策都包含了地区和代际公平的因素。其中,欧盟通过《单一欧洲法案》、《马约》和《2000年议程》等框架,确立了内部发达成员国与欠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环境问题的市场责任,通过第五个环境行动规划要求成员国要努力为社会经济福利和当代与后代的增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和维护区内公平竞争,禁止成员国内部实行出口补贴、进口限制政策,而对欧盟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执行“绿色关税”。中欧贸易摩擦中的很多纠纷就与欧盟苛刻的环境贸易壁垒政策有关。在北美、拉美、东北亚等区域内部也存在类似的环保协议。这些经验表明,环境决策不仅要体现当前社会内部公平,还要兼顾未来社会代际公平。

3.积极培育市场化环保政策土壤

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建设之所以在欧美发达国家富有成效,是与其政策的严格执行和有意培育市场化政策土壤的态度密不可分。在推进环保决策进程中,虽然在经济理论上主张走市场化道路,但政府却偏爱规制决策,所以政府规制相对成熟。可是政府规制产生的不可逆性所带来的社会沉淀成本,严重制约了环保决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推进将市场化进程纵深化,已成了环保获得成功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和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如欧盟提出了至2050年,将最终处理的废物量和有害废物的产生量分别减少相对于2000年水平50%的目标。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积极实施多种环境税,且税率较高,税收平均占到GDP的2.39%。欧盟虽然受金融风暴和债务危机的影响,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但是仍然在2011年3月明确提出《欧盟2050低碳经济路线图》。美国虽然不是《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但美国各州对环境保护反应积极,目前有40个州执行了温室气体排放法规,东北部各州还建立了碳排放建议体系。

4.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

首先,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各国和地区在通过内部市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还通过交流和协商积极展开环保市场化政策的国际合作。如:欧盟与中东欧国家(CEE)间的“欧洲协定”,以及“欧盟—拉美加勒比气候变化联合宣言”。这种介乎于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的合作形式,有效约束了成员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上述适度环保管制市场化决策,从理论上来讲,可以有效地激发企业创新,激活资源环境资产市场交易进程;就实践而言,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国家环境社会福利,为环境保护积累丰富的财富,有力地验证了“波特假说”(PorterHypothesis),③而且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增加了各国内部的就业机会。#p#分页标题#e#

三、我国推进适度管制下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的路径

(一)进一步完善保障市场化的制度

低碳经济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市场机制更富有成效,所以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借助制度和市场机制激励手段,保障市场机制在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帕累托均衡。

1.进一步完善环境价值制度体系

一是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增强环保立法的权威性;二是改进现有国民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账户,增强环境资产定价方法,将各类环境资产纳入经济价值体系,为有效推进环保市场化调节机制奠定核算制度基础;三是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的环境权责关系,改进地方官员任期考核目标机制,统一政府和企业间的环境责任,确保在市场中环境资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同价,“污染者”责任同质;四是在制度上建立各类环境资产的统一经济价值标准体系,使非市场化资产获得市场资产的身份。

2.健全环保市场化引导制度

具体包括:第一,加大税收和信贷等方面对环保市场化改革的支出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保障环境,保护市场运作的原始资金。目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就为环境税收制度揭开了深化步伐;第二,进一步明晰环境资产产权,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对资源环境资产数量控制和价格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杠杆作用,监控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激励企业自觉参与环境保护;①第三,建立全国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督导资源环境使用者自觉保护环境;第四,开展案例研究,估算出全部的排污和治理成本,以此作为环保政策限制或鼓励行业发展的依据之一,为建立数量和价格调控相结合的市场引导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健全市场交易机制

1.加强环境资产定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资源商品相对稀缺性的信号和度量,也是环境资源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其市场价格应该等于反映其稀缺程度的相对价格和边际成本。环境危机一般由其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偏离导致,这种价格偏离程度越远,环境问题就越严重。只有当环境资源市场价格等于其相对价格时,价格机制才能在环境资源市场配置中发挥正常作用。②但是定价的前提是明晰产权,所以,要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资产定价技术,为环境合理定价,逐步建立全面反映环境使用价格、环境损害价格、污染物处置价格的环境价格体系,实现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均衡。

2.搭建市场平台

具体包括:第一,建立全国性环境资产期货和期权交易市场;第二,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碳交易市场;第三,在拓展项目交易前提下,积极探索风险投资等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第四,建立网络服务、信息服务和推广示范项目的中介组织,完善环境产权交易中介市场;第五,建立“零排放”商务区,设定低碳生产许可标准,加大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速推进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改革步伐。

3.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的

环保产业融资机制,用经济、法律手段来开辟和保障环保产业市场在环境治理上要更多地引进市场机制,实行政策引导和市场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快环保产业的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立足自主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环保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制订,提高环保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认真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合理布局。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营销模式;生态环境

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同时,在后续的相关文件和条例中提出了低碳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可以加深对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的理解。技术上的创新、产业升级、管理制度的创新、清洁能源开发技术的突破等方面,客观地表现了低碳经济对于不同国家整体的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能够降低人们对于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带来有效的战略思想。企业在开展自身社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1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与衍生

1.1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

根据联合国最初提出的有关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能够发现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主要是强调企业在进行社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利用制度或者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减少能源消耗,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必要地贡献。低碳营销模式突出了环保的理念,通过相关的措施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综合的市场竞争力。

1.2低碳营销模式的衍生内涵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将低碳经济理念通过有效的方式融入到了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增加了自身整体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企业的低碳营销模式的衍生内涵主要是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要保证生产效益的增加,也需要做好相关的环保工作,减少对于环境安全的影响。同时,更加强调了如何提高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将低碳营销模式放在战略高度方面,以绿色营销的方式刺激人们的消费。这种营销模式的衍生内涵更加强调了企业的生产流程、生态环境建设、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之间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够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这对企业的战略投资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发展低碳营销的必然性

低碳经济最初只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具体的实现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但是,随着各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低碳经济的模式已经遍及了全球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企业为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主动地采取低碳营销的方式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发展低碳营销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举措。这种营销方式运用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①适应了当前形势整体的发展要求。做好低碳营销的相关工作,需要企业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达到低碳经济的整体要求。制度上的创新、技术上的突破等手段,都是企业低碳营销模式的具体体现。低碳经济的理念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片面认识,促使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特色。当前形势影响下,消费者环保理念的增强,客观地决定了企业利用低碳营销的方式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的必要性;②适应了全球经济环境稳定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整体发展状况,资源的短缺是制约各个国家发展的客观影响因素。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性,不同的国家利用低碳经济的相关法规约束企业的投资活动。而企业采取低碳营销的模式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整体上与全球经济环境稳定的相关要求是相吻合的;③适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利用低碳营销的方式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在满足时代要求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充分地发挥出了低碳营销模式的巨大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增加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低碳营销模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得到一定的控制

通过采取低碳营销方式,企业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得到了一定地控制。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渐地加大,间接地为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地威胁。而企业利用低碳营销模式的作用开展自己的业务活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几率,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得到了一定地控制。

3.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惊人

低碳营销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地增大。严重威胁着整体的生态安全。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环境质量加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影响,间接地为企业低碳营销模式的应用带来了机遇,客观地体现出了低碳营销的适用性。

3.3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

由于大多数机动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非可再生资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始终维持在一种较高的层面上,间接地加大了环境的承载压力。同时,由于低碳经济所涉及的技术还未真正地走向成熟的阶段,导致这种理念在推行的过程中面对着很多的困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意味着需要更多较为先进的技术,也需要相关的行业拥有更多成熟的管理机制。但是,当前形势影响下,这些方面的工作无法真正地落实到位。因此,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3.4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面对不容乐观的环境形势,我国在相关的政策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强调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及时的调整工作思路,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客观地体现出了保护环境的先进理念。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一致的最终目标。同时,也需要提倡消费者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做到绿色消费。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客观地体现出了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4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路径

4.1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价值观,渗透低碳发展思想

为了使低碳营销模式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全社会所有的消费者与相关的企业能够间接地形成低碳消费价值观在具体的行为中慢慢地渗透低碳发展思想。这样的举措能够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地将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4.2建立绿色核算体系,通过相关措施引导低碳消费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低碳理念逐渐渗透到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绿色的核算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客观地体现了企业的生产机制是否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行为提供了必要地指导,促使企业在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考虑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各行业在运用低碳经营模式开展社会经营活动时,应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为自身的品牌效应推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4.3从产品低碳化出发,利用企业部门连接作用同步推进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

低碳营销模式是社会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实现该目标需要生产企业能够从产品低碳化出发,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步地推进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企业未来的生存竞争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将低碳营销模式的相关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5对低碳消费观念的推广思路

5.1社会舆论宣传

低碳消费观念的逐步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社会不同的生产企业或者管理部门能够做好有关低碳经济的相关工作。利用社会舆论宣传的方式,能够使低碳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主要在于:①社会舆论的影响范围广,覆盖面大,能够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②社会舆论宣传能够使所有的消费者真正地意识到低碳消费的重要性,为低碳消费理念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5.2相关政策支持

低碳消费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在做好低碳经济的生产作业中,需要考虑自身的成本费用。这也客观地决定了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和推行更多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只有这样,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进而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真正地树立低碳消费观念。政策的支持是保障企业开展低碳消费经营活动的有效措施。

5.3一系列制度建设

为了扩大低碳消费观念的影响范围,需要充分地发挥出制度建设的作用。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能够使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带来积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低碳消费观念推广的可靠保障,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做好制度建设的相关工作,能够为低碳消费创造有利的环境,促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真正地做到低碳消费。

6结语

通过制定相关的措施体现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企业将自身的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过程中,做好维持自身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相关工作,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低碳消费观念的推广需要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人们能够从本质上意识到低碳消费的重要性。

作者:宋春雷 李冰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引 言:房地产经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如火如荼,开发商具有非常可观的盈利。但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房地产经济自身发育较晚而且市场也不是很健全,失衡的供求关系成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主要矛盾,出现了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的现象。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应该对各种潜在风险努力规避,不仅能实现科学稳健的发展,还能更好地为经济的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房地产经济创造了数百万直接就业岗位,此外还有数千万的农民工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相关服务。

 

(二)在国内收入的创造方面,房地产经济多年的繁荣历程创造了递增的国内收入,这是很多其他经济领域所难以比拟的。而且房地产商品的丰富使人们的住宅水平得到提升,改善了生活质量。

 

(三)房地产经济从最初开始发展,在日渐成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银行信贷风险、征地是否合理、价格是否过高。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更给房地产经济敲响了警钟。通过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政府也会更加科学地引导房地产经济,带动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

 

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看出,因势利导,增强优势效应,规避其不利影响尤为重要。在实践领域,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起了价格同价值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在遵循市场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当前,房地产经济为我国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言而喻,但同时也出现了价格同价值之间相背离的情况。从市场的客观规律来看,价格应该围绕着价值而上下的波动,如果价格已经偏离于价值,购买行为方面就会出现很大波动。但当前的情况就是房价的攀升速度只高不下,而造成房价夸张上涨的主要因素却是由于市场上的一些投机倒把行为,例如非法圈地、大量炒房等,这已经严重的偏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二)不够重视节能环保

 

近几年,国内外都在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环保战略,而其中最重要的参与部门就应该是房地产这一行业。众所周知,发展房地产市场必然需要以土地资源作为其基础,而大量的占用耕地等土地资源,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房地产在建设过程中不以节能环保、建设低碳住宅作为其发展目标,就会与市场经济发展初衷相违和。

 

(三)引发了大量泡沫经济

 

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报告发现,当前我们国家房地产市场上的利润额远比其他国家的利润总额高出许多,而且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发展。房价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但相应的人均收入以及工资的增加额却相对比较落后。加之房地产在建设阶段的资金来源大多是依靠银行借贷的方式,只要建设资金在任何地方出现断裂,对于各银行也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连带着会影响各个行业,导致市场矛盾越来越激化,市场的整体经济秩序也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三、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既然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退,促进两者有机融合的实现,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保证房地产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一)合理规制房地产商品的价格

 

合理的价格规制并非一定要降下住宅价格,而是要使房地产的价格与其价值实现更好地结合,以避免出现价格与价值之间背离过高的情况。在我国,房地产的价格过高正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很多房地产产业在金融危机时期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价格过高对企业的影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部门,必须评估房地产在各个时期的经济行为,从而完成对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程度的判断。作为房地产经济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价格对行业内的其他因素有着无法割裂的影响,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稳定的过程中,价格规划的运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让房地产商品的价格实现合理的回归,并使行业和市场秩序得以维护,政府的价格评估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促进房地产经济转型

 

政府在政策上必须要支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目标向市场经济靠拢,以市场经济低碳环保的目标作为其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对政策引导的杠杆作用的发挥具有足够的重视,这种杠杆具有两方面的特性:(1) 对投资建设低碳环保住宅的开发商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使房地产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参与其中,使得开发新型低碳环保住宅的力度大大增加。(2) 对购买低碳环保住宅的人也实行贷款利率的优惠,使得新购房群体对低碳住宅房的关注度提高,增强他们购买的决心。以长远规划作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念,房地产经济在政府政策的激励下必然可以实现经济转型。

 

(三)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

 

在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下,政府应该严格的监管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秩序,全面深入的监督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进程、偿还能力以及贷款规模等,对在房地产领域中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加以控制,并对银行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一些朝阳产业。针对上述的目标,政府应该大规模的改革创新与银行有关的各项业务,不仅要把银行传统的存贷模式打破,还要吸引优质资产,减少房地产经济中高风险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而服务,对现有业务进行整合,促进优质业务的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最终使房地产市场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降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房地产经济快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同市场经济之间已经逐渐呈现出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并科学合理的控制房价,并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经济转型;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力度,真正落实金融监管,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能够可持续化发展。

篇4

关键词:铁水联运;储配基地;营运期;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U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2-0019-02

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工程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马家寨乡东侧,江陵河段马家寨水道中下部的长江左岸,上游距离荆州市约15公里,下距在建的公安长江铁路大桥约1.3km,距下游江陵县约10km,占地面积约为4500亩。

201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同意其配套规划的集疏运系统建设,其中包括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的铁路专用线项目。2016年9月,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项目。一期工程估算投资37.95亿元,完工后煤炭物流量将达到4000万吨/年,码头吞吐量2100万吨/年,其中铁路进口1500万吨/年,水路进口500万吨/年,水路出口1600万吨/年,公路及皮带机出口400万吨/年。根据运量需求,一期工程将建设2个3000吨级(码头结构按5000吨级设计)散货进口泊位、4个3000吨级(码头结构按5000吨级设计)散货出口泊位及后方配套储配煤设施。

1 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建设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作用

1.1 区域煤炭需求现状

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项目位于蒙西华中铁路的中段,荆州市江陵县境内,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湘、鄂、赣等华中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由于煤炭资源匮乏,自给能力有限,每年需要大量调入区外煤炭。受运力制约和消费不均衡性影响,经常出现煤炭资源紧缺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目前,通过铁路通道流向两湖、江西等地区的大宗煤炭需求量上升,缺口量大,焦柳、京广等南北向铁路运输通道在运输能力上已无法满足运输需求。

1.2 在路网中的作用

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铁路专用线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疏运系统的组成部分,位于疏运系统核心区域,对提高区域北煤南运铁路通道疏运能力,使内蒙、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优质煤炭通过铁路运输直达荆州地区,对完善荆州地区铁路货运集疏运体系,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运输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利用铁水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将构筑全新的区域煤炭物流体系。

2 蒙西至华中煤炭新运输通道对湖北及中部地区煤炭供应格局的影响

201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蒙华铁路工程目建议书,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规划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途径内蒙、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全长1837公里,计划投资1900亿元。该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大能力直达通道,对完善全国煤炭运输体系、实现煤炭多方式联运、跨区域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有效缓解我国南北煤炭运输瓶颈,缓解华中的鄂、湘、赣等地区严重缺煤的现状,将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中部崛起。

2.1 新通道将成为华中地区煤炭调入最主要的通道

目前,煤炭调入湘鄂赣地区主要铁路通道有:一是陕北、山西中北部、晋东南、河南等地煤炭经京广线进入湖北、湖南;二是陕西中部(含甘、宁、青、新)经兰新线、陇海线、西延线转西康线转襄渝线进入湖北,一部分转焦柳线进入湖南;三是山西、陕西中部、河南、蒙西煤炭经侯月线、包西线、宁西线等转焦柳线进入湖北、湖南;四是川渝煤经襄渝线、汉丹线进入湖北,经渝怀线进入湖南,经渝怀线转沪昆线进入江西;五是山东、安徽、江苏煤炭,经京九线、合九线、皖赣线进入本区域;六是贵州、云南煤通过沪昆线进入湖南、江西。新通道预计在2019年底建成投运,届时将成为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直达主通道。

2.2 新运输通道建设加大铁路调入煤炭比例,缓解区域煤炭运输紧张局面

湘鄂赣地区煤炭调入保障是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水运为辅的格局。近年来,从经济性方面考虑,铁路运输调入承担比例有所下降,水运煤炭大幅增长。华中区域各省供煤情况表明,来自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乃至新疆的煤炭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由于新疆煤进入川渝,使得川渝煤经渝怀铁路进入湖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导致来自于河南的煤炭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受长期煤炭供销协议影响,贵州、安徽、山东、江苏等省份来煤量比较稳定。这也反映在煤运通道上,以京九、合九、沪昆、皖赣线上来煤增加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在新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成前,通过既有铁路网扩能改造,并结合考虑通过福建莆田港口转铁路运输煤炭到江西东部,广州港口转铁路运输煤炭到湖南、广西,少量贸易煤炭经铁路到湖南等因素,将使得铁路通道进入湘鄂赣地区的煤炭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大,铁路煤炭运输情况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随着新煤炭铁路运输通道于2019年底建设运营,预计铁路通道进入华中地区的煤炭运输能力最终将新增20000万吨能力,届时华中区域铁路调入煤炭紧张局面将完全缓解。

2.3 将加大重点耗煤企业煤炭的铁路直供比例

随着新运输通道建设运营,同步规划建设的各集疏运系统也将陆续投入运营,对既有重点耗煤企业煤炭的铁路直供比例大幅提高,也将大幅降低企业的煤炭采购成本,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4 为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

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选址在荆州江陵,长江北岸、蒙华铁路与长江交汇处,公安长江特大桥上游,依托蒙华铁路以及煤电、煤化工集群,规划将其打造成湖北乃至湘鄂赣地区最主要的煤炭中转和储配基地之一,实施煤电港一体化,重点发展煤炭中转、储备、交易、加工等功能。

同时,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的建设对配合蒙华铁路的建设、沿线煤炭集疏运系统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在发挥铁水联运优势,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促进交通运输绿色环保,落实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的要求,保障湖北省及周边沿江省份煤炭供给,支持沿江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3 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的细分市场定位

《湖北省煤炭储配基地中长期规划(2011―2020)》明_了湖北省以荆州煤炭储配基地为主,武汉新港林四房港区、宜昌枝城港、襄阳余家湖港区为辅的“一主三副”煤炭中转格局。

宜昌枝城港是一家综合经营性的港口企业,主要依靠焦枝铁路进行煤炭中转,煤炭中转量约500万吨/年,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焦枝铁路来煤比较少,煤炭下水主要供应岳阳华能电厂,另外从长江上游来煤上岸通过枝柳铁路运往湖南的石门、益阳、长沙等电厂。若枝城港维持现状,在蒙华通道建成投运后,岳阳华能电厂未来将主要依靠蒙华铁路来煤保证供给,因此枝城港的服务范围和客户未来可能变化是:长江上游来煤上岸通过铁路运往湖南和通过公路运往宜昌周边的企业,通过焦枝铁路来煤通过长江运往武汉、黄石、鄂州、黄冈等地的市场空间将逐步缩小,也不具备竞争优势,同时枝城港的煤炭中转规模较小,市场影响不大。

襄阳余家湖港区位于襄阳市南郊,东临汉水,西与207国道、焦枝铁路毗邻,主要服务于汉江沿岸用煤企业,受到汉江航道等级较小和沿途航运枢纽较多的限制,通过能力较小,市场影响不大。

武汉新港林四房港区出口煤炭主要依靠京广、汉丹及京九铁路武麻线煤源中转,进口承接川渝来煤作为品种调剂,吞吐能力1000万吨左右,是湖北省煤炭中转格局“一主三副”中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的有利补充,市场影响不大。

岳阳港的煤炭中转基地,根据湖南省政府的定位,未来主要满足湖南洞庭湖水系、湘江沿岸地区以及长沙、株洲、湘潭等区域的电厂和企业的煤炭供应,当然,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可能有部分煤炭流向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但对荆州煤炭储备基地的煤炭中转量影响不大。

考虑到近年来皖、赣、湘、鄂地区海进江煤炭的迅猛发展的现状,同时蒙西至华中地区的煤炭通道建成后,也规划经荆州等港口下水供皖、赣、湘、鄂等沿江地区,处于中部地区的皖、赣、湘、鄂地区将面临多种运输模式供应的可能性,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越靠近长江入海口,海进江模式优于铁路直达模式的优势更加明显。以江西九江为节点,在国内外煤炭价格相当的前提下,国外进口煤炭通过大型海轮运至九江,和北方煤炭通过铁路直达运送方式的运输费用接近。受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影响,在国际煤炭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进口煤炭的辐射范围将沿长江向九江上游区域延伸,在国际煤炭价格高于国内价格时,进口煤炭的辐射范围将沿长江向九江下游区域回落。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运输经济技术分析,在以蒙华通道为载体的北煤南运方式中,安徽安庆以下地区,海进江运输方式运价占明显优势。安庆以上地区,铁路直达价格最具优势,铁水联运方式价格略高。基于运输灵活性、战略性以及运输方式完整性等因素考虑,北方南运煤炭将以铁路直达与铁水联运为主。

综合以上因素,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备基地的细分市场范围在湖北省内以荆州为核心区域,沿长江向下游辐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区域,省外拓展江西省和安徽省芜湖以上的沿长江区域。

篇5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煤炭资源型城市;低碳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129-02

2014年三谈“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发展机遇、战略举措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性论述,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煤炭资源型城市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发展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的中低速发展和对能源消费量的控制将对煤炭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认识宏观形势,如何认识煤炭行业新常态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对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朔州市为例,就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从发展现状、转型的必要性、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四方面入手进行探究。

一、煤炭资源型城市朔州市现状概述

1.经济结构特征。朔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是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的。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产业比重呈稳步下降的趋势,八年间下降了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虽有小幅波动,但仍居高不下,保持在50%以上;第三产业每年基本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朔州市经济仍以第二产业为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平衡,长此以往,会形成经济“断层”。

2.能源结构特征。朔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煤电工业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岩、高岭土、铁矿石、铝矾土、长石、石英等28种,其中煤炭储藏量430亿吨,分布面积1 6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2008年煤炭开采数量、产量和销量在全国名列第二,仅次于鄂尔多斯。从能源结构来看,如下图所示,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6.58%;电力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6%;煤矸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5%;石油制品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3%。从行业消费上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46个中类行业中,能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39.2%。

3.环境结构特征。全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处于高污染状态。2004年全市4个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35倍,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倍,2004年市区大气环境二级以上天数达199天,全市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为4.26;全市地表水污染严重,6个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的年均浓度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2.6倍、0.08倍和4.4倍,除神头泉监测断面为中度污染外,其余5个断面均为重污染。

二、朔州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常态,城市转型发展压力陡增。以煤炭企业为主导的朔州市实现低碳可持续的转型发展亟不可待。

1.国内煤炭需求增速放缓。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行业大约以十年为周期呈现峰谷交替的发展状态。自2001年始,山西迎来煤炭发展黄金十年,年均增速达12%,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形成。到2012年,山西煤炭再次进入低谷,增速呈现逐步回落态势,未来增长潜力已弱化。

2.环境制约的强化作用加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资源型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高能耗,高污染”的煤炭企业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的损害无法挽回,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由此看来,传统的、粗放型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将面临巨大挑战,推行煤炭绿色开采,向社会提供洁净的煤炭产品,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

3.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经济新常态强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这个方面,朔州市近些年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一方面,从2008年开始,全市大力推进实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优化资源分配,优胜劣汰,对生产效能低下的小煤矿进行了整改,淘汰了一大批小煤矿,煤炭经济不断复苏,然而小煤矿数量减少,大煤矿、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却越发激烈,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继续依靠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煤化工技术产业化发展,必将进一步拓展行业发展空间,给煤炭产业机构调整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产能过剩和库存的压力加大。煤炭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吸引了数十多个行业进入该领域投资,仅八年的时间里,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就达到3.1万亿之巨。全社会煤炭库存大幅增加,连续30多个月保持在3亿吨以上,市场不断加剧的压力正在逐步击垮煤炭企业。

三、制约朔州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探究

1.资源问题。煤炭的开采无法避免水资源的破坏,据统计,每开采1t煤,就要造成2.48m3水量的流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而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电力工业也是用水大户。因此,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朔州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环境问题。随着煤炭资源开采程度的增强,煤炭城市烟尘、粉尘、大气、水体污染、煤矿过度开发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等日益严重,就目前来看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做得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环境恢复的需要。煤炭城市生态环境日恶化,严重阻碍了煤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产业结构问题。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煤炭产业仍旧是朔州市的支柱性产业,主导产业过于单一。新兴产业的增长相对于能源产业的增长仍显得微不足道,整个工业的构成甚至更趋于重型化,自从建市以来经济的发展态势与煤炭产量密切相关。

四、经济新常态下朔州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1.提高煤炭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煤炭资源型城市依赖于煤炭资源而生存发展,而煤炭资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滥开滥采,不合理的、粗放的利用必将导致资源过早枯竭,随即煤炭资源型城市将走向衰竭。

2.发展多元化经济,优化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朔州市以煤炭经济为主导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减少了产业间的互补互利,使得朔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延伸空间极其有限。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多元化经济,增强经济活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发展服务业,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旅游、文化等产业,推进本市“商、旅、文”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健康、合理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为经济转型奠定基础。

3.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建设。为有效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重型化给城市带来的环境的压力和困难,朔州市应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使得城市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相适应。

五、总结

经济新常态下,朔州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着“煤炭需求放缓,结构转换加速,生态环境限制,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为此,应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争取战略主动,找到新的突破口,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世玲.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朔州发展循环经济案例[J].时代金融,2013,(35):372-376.

篇6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饰品;法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15

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从其竞争力角度分析,主要源于物美价廉、薄利多销这两个法宝。然而在各项劳动要素持续上升的今天,义乌小商品从业者的利润不断压缩,甚至于无利可图。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产品呜呜祖拉为例子,其出厂价至多2.5元,当地批发价为5-6元,超市价则高达71元。在此义乌厂家仅仅获得了5%的利润,而贸易商、经销商以及零售商利润在10%至50%之间,由此可以看出义乌企业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国际贸易环节获利很少,绝大部分的利润被流通环节中的贸易商、经销商以及零售商所获得。

为何义乌企业处于如此困难的境地,其原因在于:(1)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只能被动地接受订单。(2)义乌企业由于国际营销能力不足,而只能将交易限制于国内,拱手将境外的流通环节让于他人。

为了能够摆脱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相关产品的进口国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其主要途径就是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子公司进行直接的贸易和营销活动。

目前已经有不少的义乌商人走出国门从事贸易活动,在国外开拓当地市场。从地域角度分析,主要集中于俄罗斯、东欧、非洲、中东等地区,而经济最发达,消费能力最高,同时也是利润最高的北美以及西欧市场则很少涉足。本文以义乌的优势产业――饰品开拓法国市场为例,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抛砖引玉。

1 义乌饰品行业的现状

义乌是中国饰品的最大生产地和销售地,目前共有八千多家企业,并形成了从产品开发、原材料以及配件加工生产至成品销售的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截至至2012年总销售额为近两百亿元人民币,其百分之七十的产品行销至世界上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可观的世界市场份额,并涌现出一批以新光饰品为代表的实力雄厚的现代化企业。

尽管义乌饰品行业已经成为了世界饰品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从外销角度而言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由于企业高水平的设计力量的缺乏,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单品利润有限。(2)在意识上普遍存在重产品销售,轻视市场开发的思想。这导致在销售上,尽管已经开始利用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进行批量销售,总体上仍然过分依赖诸如国际商贸城等传统的销售渠道,很少有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拓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单一局面致使义乌饰品企业在国际饰品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导致绝大部分利润为贸易商、经销商所攫取。(3)很少有企业拥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导致企业出口产品要么是贴牌产品,要么则是没有品牌的产品,这对于饰品这类品牌附加值很高的产品而言,无疑导致了其产品销售竞争力的低下。

目前已有一些互联网商家通过EBAY、亚马逊等平台向国际市场提供零售服务,他们摆脱了传统的贸易渠道,绕开了中间环节直接抵达消费者,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诚然此种电商直接销售方式在中国国内已大有取代传统商业的势头,但是就饰品跨境销售而言还存在着诸多的障碍:(1)消费者单独下单导致每个订单购买量少,需要有大量的订单方能够产生规模效益。(2)网上价格很透明,价格竞争激烈,导致利润空间有限。(3)由于国外市场路途遥远,由此所带来的物流成本以及消费者所需要等待的时间很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4)饰品是一种需要通过试戴才能体现出佩戴效果的商品,单纯的网上图片介绍和文字描述很难使消费者了解实际做工、材质以及佩戴效果,因此其销售效果同实体店相比还是比较有限。综上所述,新兴的跨境电商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绕开传统的销售渠道,直销给消费者,由于物流、商品描述和穿戴效果方面的不足导致其总体效果仍然较为有限。

2 义乌饰品在法国销售现状

法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厚重历史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个国度以浪漫而著称,拥有卡地亚、香奈儿、路易威登等国际一线品牌,而巴黎更被视为世界时尚之都。法国是世界时尚界的风向标,尽管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时尚产业实现了崛起,但是它以其独一无二的条件而继续引领着世界潮流。法国拥有数千家珠宝制造商,与中国同行相比,规模普遍较小,多为小作坊。但是其产品做工优良,高贵得体,而占据了法国的高端市场,为来自各国的消费者所青睐。

(1)中国饰品在法国消费者中的印象。目前中国有大量的饰品出口到法国,其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义乌饰品企业,但由于其产品档次较低,基本上通过地摊、折扣商店进行销售。这使得法国消费者对于中国饰品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即:产品做工普通、款式一般、价格实惠。但由于其实惠亲民的价格,中国饰品已经占据了法国中低档饰品市场中重要份额。

(2)义乌饰品出口至法国的途径。由于法国在全世界时尚行业中重要地位以及其强大的消费能力,相关饰品企业如果能够在法国直接落地生根,则毫无疑问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至今尚未有任何关于义乌饰品企业在法国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的报道。因此义乌出口至法国的饰品仍旧基本上通过法国的批发商路径进入法国。

(3)义乌饰品在法国的销售途径。目前巴黎地区是法国乃至周边国家地区的小商品批发中心,其饰品批发市场主要集中于巴黎市中心三区以及巴黎郊区九十三省欧拜赫维里耶市商业批发中心。那里华人批发商店林立,其销售模式也是相当的传统:即各地零售商前来批量采购,其操作方式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并无二致。由于从业者基本上为经营理念传统的华人经销商,因此经营方式较为保守,很少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面向终端客户进行销售。这些饰品最终流向大众服装店、地摊以及以贴牌方式进入连锁超市。

3 义乌饰品企业进入法国市场分析

义乌饰品企业进入法国市场会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国际化运营团队、繁琐的投资手续、较高的投资额度等这些对外投资通常都会遇到的困难。此外,还有商业模式的一个选择问题。传统批发市场销售饰品的经营方式自然具有模式很成熟、易操作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价格竞争十分激烈。目前批发市场上经营饰品各类大小商店多达数百家,这些商店经营的产品相似度较高,其经营理念与义乌国际商贸城也很类似,即通过走量来实现利润收益。为此各经营户之间价格竞争非常激烈,相应地产品盈利空间也较为有限。

(2)相关店面以及仓库投入巨大。巴黎地区是法国以及诸如比利时等周边国家的中国小商品货源地,相关产品销售量巨大。在过去的十多年期间,批发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市中心批发街区容量有限,为此大量经营户迁移到了巴黎北郊欧拜赫维里耶市批发市场。尽管那里市场先天条件相对较好,但是店面仍然较为有限,难以满足众多经营户的需求,遂导致店铺以及仓库租金相当高昂。

(3)商贸批发区的综合环境也不利于饰品品牌的树立。现有的华人批发区从本质上而言也只是地摊模式的再现而已。但是,对于饰品这类具有艺术设计内涵,注重品牌溢价的时尚商品而言,很显然批发市场是不恰当的销售场所,因为进货商家以及消费者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将它同普通日用小商品相提并论,最终导致饰品品牌形象受损,而这很显然不利于饰品品牌在法国的长期经营。

综上所述,义乌饰品企业很显然不适宜采用传统经营模式来开拓法国市场,而应当采取一些与时俱进的策略。

4 义乌饰品企业在法国的发展策略

目前华人饰品经营户的观念陈旧,将饰品当成传统小商品进行经营。如果义乌饰品企业能够独辟蹊径,则可以避开同他们的直接价格竞争,走出一条别人难以复制的发展道路。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运作团队。现有的饰品经营者的模式过于陈旧,主要依靠家庭成员来经营。义乌饰品企业可以在当地招聘高素质的经营人才,以现念来经营饰品。巴黎是时尚之都,有众多的品牌,相关的高素质运营人才并不缺乏。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支团队,企业则能根据法国市场实际以及法国消费者的喜好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

(2)采用法国当地的设计力量。目前国内饰品企业的普遍缺点是设计力量不足,因此产品设计水平有限,国际市场竞争力缺乏。义乌饰品企业应当利用法国丰富饰品设计人才,并针对当地市场特点,结合最新的时尚潮流,推出具有一流设计水平的饰品,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竞争力。

(3)在法国注册品牌,以法国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进行饰品销售。长期以来中国商品特点是价格低廉,档次较低,因而被国外消费者普遍地视为廉价产品。饰品也不例外:即使产品设计水平高,做工优良,但是消费者仍然存有偏见。针对这种情况,义乌饰品企业可在法国注册一个品牌,以法国品牌的面貌进行销售,则从根本上可避免这种不利的局面。

(4)产品生产采取从中国进口半成品,在法国组装的方式。中国制造产品在国外消费者认可度不高,为此企业可以采取从中国进口半成品,然后在法国进行组装后销售。通过这种做法可以使产品成为法国制造的商品,这样更容易被西方消费者接受,并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5)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营销。批发中心高昂的店面以及仓库费用使得市场经营户不得不面临沉重经营成本和激烈价格战的双重压力。但是中国电商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证明了互联网能够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销售来减少对实体店铺的依赖,有效地降低相关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够绕过中间环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从而提高利润空间。因此义乌饰品企业可以导入互联网思维,以全新理念来经营饰品。具体做法是首先建立一个独立品牌网站进行品牌以及产品推广,其次在主要的电商平台比如EBAY、AMAZON建立网店进行销售,再次开发APP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销售,最后充分利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建立自己的粉丝群。饰品网上营销的思路可以借鉴小米的做法,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拥抱消费者。最后,由于饰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很难仅仅通过网上描述就能够充分了解产品,试戴饰品对于其购买决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可以借鉴小米体验店的方式,在法国几大主要城市建立销售专柜或者是体验专柜,这样能够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充分了解产品,同时便于处理售后事宜。

篇7

一、细致周密的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对杂志的成功发行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市场调查能制定市场推广及广告和发行策略,认真分析读者定位,调研购买群体和购买特点,划分读者范围并根据办刊的内容定位、风格特点细分针对性强的适当的直接客户。在详细的市场分析后,确定目标市场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决定营销资源配置方案,再提供以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主线来展开营销工作。在中国已成功登陆的《VOGUE》,其市场的准备阶段用了长达三年的时间,所以才能在上市后一炮走红。对发行渠道的选择,发行数量的量化和广告业务开展所需要面对的目标读者群体及广告商集中的区域紧密协调,在满足目标读者的购买和对广告商宣传这两个主要目的基础上,严格计算和控制发行刊物的数量,尽量减少刊物无目的消耗和浪费。广泛地让刊物出现在相应的广告客户及目标读者群的场合中,扩大宣传面和广告商以及目标读者对刊物的认知度。杂志已在市场中确定了发展发向和运营策略,刊物的内容、栏目均已稳定下来,已形成了自我的风格和特点。虽然读者对刊物的认知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刊物需要在内容和风格定位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要抓住老读者,不断培养新读者。要进行一定的宣传投入,以加快宣传效果和读者认知我刊的过程。2006年4月,《读者》的发行突破1000万份,再次刷新全国记录,这与它本身的市场细分(如A版B版、乡村版等)、积极的读者定位是分不开的。当市场推广工作中的发行数量、广告收入均处于稳中有升的阶段时,期刊的品牌知名度、形象和风格特点在目标读者群中也应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期刊的市场推广工作更应趁热打铁,激流勇进。在期刊的品牌宣传上要继续较大的投入力度,促使目标读者对期刊从认知程度走向了解、喜爱和购买的阶段。

二、新颖多样的营销手段

1.在配合邮局发行的基础上,利用期刊订阅的旺季大幅度的促销。《中国财富》首期杂志运用倒挂式发行策略,采取一元的超低价格进入市场,一举成功销售30万份,成为发行量最大的财经类杂志,创造了杂志营销的奇迹。

2.选择发行刊物能力强的地区,信誉好的二级批销商,与之签定发行协议,培养零售市场,也利于稳定、规范发行渠道。2004年中图读者俱乐部成功地为部分刊社举办了名刊巡展活动,覆盖北京地区高档社区包括写字楼、酒店、宾馆、咖啡吧、茶馆、俱乐部、健身房、及各类连锁店网点总计1,000多家,展示场所人流量大,阅读率高,巡展活动在品牌宣传、现场形式和现场宣传上以及活动报道和发行推广上都有新的进展,这也给期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与重点城市的报刊零售公司建立良好稳固的关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宣传资料,以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征订工作的开展。《中国财富》投资300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合作,在全国拥有2000名大学生的庞大自有发行队伍,最大程度确保了杂志销量与配送。

4.深入特殊读者群,积极宣传,加大在一些重点场所的优惠活动。目前较为流行的促销方法就是打折扣、抽奖、免费赠品、有奖订阅等。

5.搞好报刊亭的零售,扩大全国的零售市场,维护重点地区的市场。

三、国外经验的有效借鉴

篇8

一、关于对“主食”的认识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主食的认识,观点不一。由于主食概念的模糊,不仅无法廓清民众的认识,而且不利于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支持。2005年5月16日,我们在《科技日报》上发表的《弘扬我国主食文化,推进主食产业化进程——主食馒头篇》一文中,对“主食”进行了重新定义,主食是“供应人们一日三餐消费,满足人体基本能量和营养摄入需求的主要食品。”2009年9月,由农业部、工信部等部门共同起草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也沿用了该定义。

同时,在参与起草该规划的过程中,提出了主食的判定标准,即:①满足人体基本能量和营养需求的主要食品;②在一定区域内,一日三餐经常性食用的食品;③与其他食品相比,对粮食作物转化量大的食品;④食用人口总量大的食品。同时符合这四条标准的食品,方可称之为主食。由此可以判断,我国主食应包括三种:馒头、面条、米饭。

科学地认识和判断主食,对于学术研究和产业研究,均有重要意义。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进步,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主食品种和式样逐步丰富。由于“主食”与“主粮”的概念相对模糊,故而认为由小麦、稻谷等主粮加工的食品均为“主食”,方便面、挂面、速冻食品等也被列入了主食的范畴。这些食品虽然拥有一定消费量,但属于主食的衍生品,严格按照其在一日三餐中的食用频率、对粮食作物的转化量等标准进行考量,尚不能称为主食。这些主食衍生品多数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可提升的空间有限,而真正称为主食的馒头、面条等占小麦面粉流通量的65%以上,但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产业化水平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可提升优化的空间十分广阔,推进主食产业化的重心是馒头、面条等传统面制主食。

二、我国主食市场分析

馒头、面条等面制主食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形态,从原料的种植、制备、贮存到主食的加工、贮存等,均在家庭内部由手工制作完成,主食的功能仅限于充饥。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从城市到农村,主食逐步由家庭自制向社会化供应转变。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消费需求巨大。据调研,我国米制和面制主食从产品到装备、从物流到销售,产业空间在10000亿元左右。而馒头、面条等面制主食,分别占每年全国7000万吨面粉消耗的30%和35%,市场容量达6000多亿元。随着生活水平逐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主食的消费也不仅限于“充饥”,而是向“安全、营养、美味、多样”转变。所以,主食消费和生产,同时面临着“量”和“质”两方面的提升。

从经济学角度看,巨大的市场需求,需要一个产业体系来完成。然而受经济、技术等方面条件制约,主食产业升级步伐迟缓,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目前,主食的生产,尤其是馒头、鲜面条等面制主食,均以地摊、夫妻店、小作坊为主体,90%以上的主食由大小作坊生产。作坊式生产规模小、环境乱、卫生差;生产加工方式落后、设备设施简陋、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经营分散,流动性强,政府监管困难;多数没有工商注册,不受税务监管,税源大量流失;低价位的运营方式,制约了主食产品的市场提升空间。业内虽出现了面制主食生产企业,规模化、机械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多数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仍由手工完成,只是作坊的简单规模放大,主食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工艺科技化、准入制度化等要求,推进主食产业化的企业和地区少之又少。促进主食产业的全面、规范发展,是政府主管部门、加工企业等社会各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主食产业化的认识和实践成果

面对巨大的需求和落后的现状,实现主食的产业化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主食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上,单一点上的突破,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系统开发,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等等,才能推进传统主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建立产业理论

主食产业化,是一个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基础科研、标准体系、工艺装备、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系统提升和推进,更需要一套完整的产业理论加以引导和支撑。

2001年5月,我们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主食产业化”理论,即“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食品工艺,用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制作,同时设计和引入现代营销模式,创造和提升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和市场应用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主食产业”;其后又提出了“产品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工艺科技化、操作规范化、准入制度化”的产业化内涵。

主食产业化理论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的发展,主食产业化已逐步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带动效应。

2.加大基础科研

篇9

关键词: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1-0069-04

河北白沟位于“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地区,自古就是商品交易繁荣的商业重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党”的以后,白沟以其特有的经商传统和开拓进取精神,从本地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出发,结合外部宏观、微观环境,以箱包产业为主导,依托产业集聚,通过“先商业化―再工业化―最终实现城市化”的“白沟模式”,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产业”,“小资本、大聚集”,“小投资、大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小城镇、大作为”的发展新格局。2008年7月保定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次中心城市的决定,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促进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提高了产业集中度,

增强了对区域经济辐射带动能力。白沟模式的活力、潜力、创造力以乘数效应激发出来。

一、白沟模式的本质内涵

(一)白沟模式的起点:商业化

白沟经济实质或最显著的特征是商贸流通,靠商业和市场起步。上市商品多达80个大类,100多万个花色品种,吸引了国内外近6 000个知名品牌入驻白沟。大部分产品生产、物流不在白沟,仅在此达成了交易。现今在已有商品专、全、廉的市场优势基础上,白沟又实施了“划行归市、品牌经营、规模带动、五统一模式、货真价低、童叟无欺”六大策略,使“白沟”实现了从地摊市场向现代化商城的蜕变,大商贸集群优势突显。由此白沟市场规模由小到大、经营思维由仿到创,产品竞争从无牌到名牌,营销方式由坐商到行商,营销环境由沿街成市到现代化商城,营销范围由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发展过程。

(二)白沟模式的支点:工业化

商业化到工业化的过程,是产业由空心化到实心化的过程。从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角度来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产业实心化是非常必要的环节。“白沟”提出了“大市场带动大工业,大工业促进大市场”,先后实施了“先市后厂、产业集聚到集群,前店后厂、叫响白沟制造和白沟品牌”四大策略。

箱包业作为“白沟”的第一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档次不断提升,规模加工企业从12家发展多300多家,个体加工企业近万家,产业链条从简单的箱包生产发展为制革、小五金、拉链、箱包辅料、电脑制版、印花、包装材料等多个相关配套产业并进,箱包产品的地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箱包业在全国所占的份额稳居第2位,现有品牌1 200多个,“白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中国箱包之都”开始在全国叫响。

(三)白沟模式的结点:城市化

产业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市场化本质上一种互动的关系,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没有城市化的商业与工业必然不能长久。城市化从本质上说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只有有了服务业的发展,才能进一步为商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保障。2008年7月《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白沟 白洋淀温泉城”作为次中心城市进行规模建设,从政策上极大地促进了白沟产业城市化的进程。具体而言“白沟”在城市化运作中先后实施了:立镇项目规模化、工业聚集园区化、战略定位品牌化、贸易加速国际化、生产流通规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功能人性化、区域统筹一体化等举措。设想“白沟”用三个“五年计划打造”中国箱包之都、中国北方中等商贸名城,中国北方购物天堂三块金字招牌,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变。

(四)白沟模式的增长点:国际化

国际化是产业集群网络化和融合化的标志,是产业集群进一步升级,集群资源最大限度整合的具体路径。“白沟”把国际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面而超越的远景规划,开始了产品国际化、产业国际化、资源国际化与创新国际化的进程;实施了四大策略:多轮驱动、产业提升、资源整合与创新突破等策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国际化、产业链条的国际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化。从观念上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坐商”理念:坐商变行商,外商变地商。开始创办国内、外分市场,发挥总部经济的效应,实现产业经济网络化和虚拟化。

二、白沟模式的基础

(一)白沟模式的萌芽基础

白沟模式是依托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是集群的升华,分析白沟模式不能离开产业集群。集群的发展过程是各种资源聚集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的过程,没有资源的聚集,集群是不可能发展的。

资源是形成白沟模式的初始条件,其中自然条件是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白沟”自古就是商品交易繁荣的商业重镇,元朝时期“白沟”成为水、陆交通的要道,“四海闻名”的商业重镇。到了清朝,白沟市场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白沟”的箱包业也开始了披荆斩棘的奠基之路,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木箱、口袋、褡裢的人,为今天“白沟”的箱包奠定了基础。

人力资源也是形成模式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某地存在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就有可能产生相关产业集群。1971年,“白沟”当地几个农民用人造革加工出自行车座套和简易手提袋,获利颇丰,于是当地人便群起效仿。自此以后,从最初的自行车座套、提包和钱包开始,白沟箱包开始渐进发展,采取的是沿街摊销的营销方式。1981年,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从土地经营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为数可观的家庭式专业作坊,造就了箱包加工专业户的雏形,商业发展的雏形产生。

(二)白沟模式的强化基础

1. 资源聚集。“白沟”的“划行归市、品牌经营、规模带动”等策略具有明显的资源聚集效果。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形成“柔性生产系统”,扩大核心企业的生产和提高集群内企业对于市场的响应度;另一方面,集群的存在能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降低营销成本,实现市场的扩大。

2. 产业专业化。白沟产业从简单的聚集形成了有秩序的集群形式,具有设计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时尚展示中心、精品名品商贸中心和特色产业链集成中心,并以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与亲商氛围为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实现产业聚集到产业集群的跨越。

3. 知识(技术)的共享。“白沟”的“划行归市、工业聚集园区化、前店后厂”等策略把市场和园区打造成企业人才、技术、信息的聚集与交流平台。集群通过与外部的关系去吸收知识,然后通过内部的社会化机制来分享知识,由于知识在集群内的共享,使得集群内企业普遍提高了生产、技术和销售能力。有利于企业学习成本的降低和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从而促进集群整体的创新。

三、白沟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任何产业集群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产业集群的风险自它产生那天就已潜伏,只是产业集群优势发挥,劣势和危机还没有显露。产业集群内隐伏的矛盾和危机,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变幻的形势下,随时可能爆发,给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一)白沟模式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政企合作

政府不仅负责了市场的拆迁安置同时也涉及到规划设计以及业态分布等多个环节。政府中的行政官员同时担当了商业城的总经理,他们既是企业家同时也是政府官员。积极方面是:不以自己是官员,就把不懂企业作为托词,作为官员,能将富民置于重要地位,这样就极大地推动了白沟模式的运行速度和运行质量。但消极的方面就是:诸如政府角色的增加而导致的增长,以及地方对于政府补贴的依赖等,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演变为风险。

(二)白沟模式特色之二:原生态――草根经济

白沟经济采取的是“自力型”发展模式,先做内源民营化,最初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形式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实行家庭自筹资金、自行管理、自主生产、自谋销路、自负盈亏。现今生产作坊及个体加工户则高达7 000多个。尽管在产业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家庭小作坊以其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带动了白沟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家庭自营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成为制约白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白沟模式特色之三:低价运作

企业空间数量的聚集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并达到一个最佳点,此后,随企业数量增加,企业空间聚集产生了拥挤成本。在集群发展的初期,集群内企业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可以获得生产效率上的改进,聚集经济优势归根到底还是基于要素资源集中所获得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很快被削弱和模仿,最终产业集群所在的区域会成为“问题区域”。

低价位竞争是“白沟”的特色更是最强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小企业,尤其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采用落后的工艺设备,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仅仅看重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强调片面做大做强的急攻思想,贪快求多、以次充好,而且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紧密,不注重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员工缺乏培训,获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弱,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仅仅是维持简单的生产操作,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其技术提高能力,阻碍了一些高科技的产品、高品质的产品的开发。

四、白沟模式高效运行的建议

(一)政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柔性化的地方政府

产业集群作为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是一种混合的治理结构,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不可能有效地解决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问题,政府作为第三方需要承担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功能。当然不意味着政府经营企业,“扶上马了,没有必要送全程”。在白沟模式发展过程中,政府首先应从开始的事无巨细管理者过渡到宏观管理者,其角色应从具体操作者过渡到引导者,应把管理的重点放在逐步淡化有形政策,强化无形服务,以预防或消除地区经济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负效应为重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植一个好的环境,做到“小政府,大服务”。成立一个有政府、企业、专家等多方组成的协调工作机制,负责加强沟通协调,优化空间布局,减少无序竞争,达到区域性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

(二)壮大民间服务组织,完善产业集群辅助网络

各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和各类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针对大部分中介协调机构都隶属于地方政府的现状,首先要求承担中介协调功能的行业协会组织要从政府中彻底分离出来,合理定位其功能,使其在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必要时提供单个企业无力提供或不愿承担的、具有外部性的服务,使得商会组织真正成为桥梁和纽带。其次是成立或完善各种形式的咨询机构或技术服务中心等社会机构,为企业日常运营提供便利。最后就是成立多种形式的协会或俱乐部等公共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排学术论坛、专题会议、市场分析报告等多种集群学习形式,为集群成员之间提供交流条件,有利于集群成员了解最新技术发展动向。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资产组合,完善产业链结构,加速产业融合化

集群本身就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相对庞大的企业网络,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在一个产业集群内,应该是不同的多个的产业链的交融,集群里面可能有一个主导的产业链,也有其他的辅助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应该是不同的产业相互融合的结果。可以在价值链纵向(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产品流向)、横向(相似产品分享生产或渠道等共有资源)或斜向(在研发、流通或服务等方面互补的不同产品分享同一个共有资源)重新媾合与重构。面对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鼓励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区内区外联合、以参股形式、或统一业务链的某些环节如检测、销售等方式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或松散组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注重高科技产品开发,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在保持低价位作为白沟产业显著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由片面做大做强的急功近利思想转变为做强做大稳步发展思想。努力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并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档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今,极为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不只是针对企业的管理者,而且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战略规划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加强现有员工的个人技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增加对劳动力的吸附能力,创造多方面有利条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努力为员工提供发挥、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应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五)塑造社会空间,提升区域文化

产业集群从系统看是三个空间(经济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统一。是在地理空间的基础上借助于社会空间而发挥经济空间的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优势是核心,地理优势是基础,社会文化优势是促进。为此,首先必须在集群中营造鼓励诚信的人文环境,使企业违规经营的社会成本大大增加,从制度建设和道德氛围两方面约束企业的行为,各地应制订形式多样的诚信奖惩制度,烘托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氛围,增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使集群良性循环,跨越式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培育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学习的能力,进而整合各种知识,加快知识经济化的进程。最后要做好对区域品牌的整体筹划,以一个整体形象介绍给外界,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可以由政府、企业和专家等联合组织负责区域品牌的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和VI(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维护等具体管理工作,把区域作为品牌来营销和运作,向世人推销品牌集群,扩大区域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只有认识了才能了解,了解了才能沟通,沟通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可能有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融合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产业集群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珂.产业集群升级研究[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2]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Analysis and Prospection on the Baigou Pattern

Shang Yunxian, Gong Yufen

(Management Department, Hebei Finance College, Baoding 071002, China)

篇10

回想21世纪初期的迅速发展阶段,有些零售商甚至一年开设超过100家新店,如今很多公司不得不勒紧缰绳,把无限扩张的步速降下来。

而随着最近一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形势渐好,尽管距离往日的辉煌尚有一段距离,但如今零售商们开始加大开店力度,零售业已出现复苏迹象,比如Lord&Taylor,即将在纽约开设其30年来首家全价(无新扣)新店,代表了一批主流零售商再度看好该行业发展前景。

不过,由于时下经济仍处回暖期,尽管零售业态势有所好转,但经济危机余威犹在。消费者仍相对谨慎,购买欲望普遍无法与经济危机前相比;零售商也不再像经济危机之前那么无度扩张,市场拓展行为更显理性,一方面着手筹备新店,一方面计划关闭赢利少或者非赢利的店铺,以期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此外,美国的银行还没有放开信贷,相比经济危机前,金融监管依旧严格,零售商扩张受到制约。

然而,尽管诸如此类难题亟待解决,人们对形势仍持乐观态度。Taubmar胸物中心CEO威廉・托伯曼相信:“时尚业是遭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早,也是受灾最严重的领域,相对应的,在经济回暖到来之时,它也将是复苏最快,反弹最大的行业。”

零售商显露乐观情绪

近期,国际百货购物中心会议暨订货会在美国召开,来自全球的参会商普遍显露出乐观情绪,与他们两年前身处全球经济危机中感受水深火热形成鲜明的反差,其中相当一部分参展商甚至没有出席前两届大会,只是私下接触,相互讨价还价,而现在他们聚集在纽约希尔顿和喜来登酒店的走廊里,喧哗着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Urban旅行用品公司CEO格伦・森克表示,公司正在着手扩充新店面以推广其营销概念。“Urban旗下品牌,包括Urban沪外用品、Anthropologie、FreePeople、Leifsdottir和Terrain等休闲品牌,在美国的实体店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不到50%。”

耐克2010年8月推出全新的零售概念店,作为新一代零售终端的样本。到目前为止,耐克新概念店已经开设了4家,公司不动产部门总监吉奥瓦尼・斯科蒂表示,公司还会有更多的新概念店开业。耐克二线品牌Converse近日也在波士顿开设该市首家店面,耐克另一个二线品牌Black Friday同样在波士顿开设了一家营业面积约达700平方米的旗舰店。

Converse品牌全球零售副总裁戴夫・鲍威尔表示:“我们计划在2011年新开5到6家新店,包括街边店和购物中心店。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美大力投资开设新店,最终达成集约效应。”

Big M公司主席兼CEO肯・曼德尔鲍姆手下共有117家零售店面,他透露公司正准备在美国的购物中心内全面拓展其饰品品牌Afaze,目标人群锁定20多岁的年轻女性。

对零售行业而言,另一个利好消息是低端零售产业链明显出现繁荣景象。Winick不动产经纪人本杰明・福克斯表示,著名低端折扣零售商康威公司销售情况出乎意料,也正在寻找合适的地点开新店,由于康威主营货品的价格水平基本等同于地摊大路货,因而其开店意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Taubmar购物中心CEO威廉・托伯曼认为,目前国际零售业巨头进入美国开设零售实体店也形成一股潮流:“Zara、H&M及All Saints等快速零售品牌在美国市场持续扩张,拓展势头不减。”

而加拿大温哥华一家主营时尚牛仔、饰品的零售公司Aritzia,其旗下包括A MoveableFeast、Cheap Monday和Earnest Sewb等品牌,也在百老汇等街区开了新店。

零售店开始讲求投入产出效率

不过,即便美国服装零售商们对前景看好,开始扩充店面数量,但经济危机对这个行业余威犹存,很多公司果断削减经济危机爆发前曾盲目扩张的店面,开始讲求投入产出效率。

威廉・托伯曼表示,Forever 21和Love Culture两家传统的服饰零售商正在扩展店面数量。但Gap和Abercrombie& Fitch两大零售品牌则表示将收缩战线,关闭更多不赢利的店面,并有计划地缩减店面面积。

TJX服饰公司也于近日放弃了著名百货连锁品牌AJ.Wright,关闭了71家店面,另将91家店面转而并入TJ Maxx、Marshalls址或HomeGoods等连锁店。

经历过不景气和销售低谷,美国服饰零售商们现在在考虑开店时更为理性,也会经过严密的市场分析。

Cushman&Wakefidd公司不动产经纪人乔安・波代尔表示,公司以前在选址开店方面比较感性,通常依靠直觉下判断,“现在公司高管们注重每一个细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相关信息,而以前只需要知道店面开在哪个购物中心,他们就做决策了。我知道有一家拥有上千店面、影响力覆盖全国的女性用品专业公司最近也在计划开新店,公司老板连这家新店相邻街区零售价格水平都亲自过问、了解,这也说明他们对拓展新址的谨慎程度。”

此外,如Neiman Marcus Cusp这样知名的休闲品牌,从2006年上市以来已经创出些名头,但其开店也难以避免严格审查,公司高层对于目前时装饰品市场将如何发展仍无把握,Neiman Marcus主席兼CEO卡伦・卡茨表示开店议题暂时搁置,公司会在接下来几个月继续观察,然后再做决定。

DIM房地产公司联合总裁安迪・格雷瑟对于服装零售业有很深的了解,他曾帮助不少零售商评估、重组或剥离店面。

格雷瑟表示,据其了解,一些服装零售公司正在抬高店面经营水准的门槛,“一些零售商甚至计划将购物中心内每月销售额低于35万美元的店面全都关掉。而在3年前,这种做法闻所未闻。”

Saks第五大道百货公司已经将经营表现不佳的店面关张停业,Charming Shoppes百货吟年计划关闭100~120家Lane Bryant、Fashion Bug和Cathefines等品牌的店面。其他如Jones集团、Foot Locker百货等零售商也将分别关闭165家和106家业绩平平的铺面。

零售商压低铺面租金转嫁压力

零售业复苏绝不会一蹴而就。目前服装零售公司扩张店面面对的最直接的难题,就是必须考虑银行信贷问题。

目前,美国的银行还没有放开信贷,相比经济危机前,金融监管依旧严格,有愿望扩大规模的零售商不得想尽办法。Futterman房地产公司创始人罗伯特・福特曼表示,很多零售商已经习惯于利用从银行贷到的区区100万美元开店,他们会要求房屋业主花更多的钱进行装潢,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罗伯特・福特曼解释说:“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拖累,房屋业主很难将房子租赁出去,所以现在租赁方会提出很多新要求,而业主也愿意花更多的钱满足租户。如今,业主对每个商铺的投资额平均已达每平方英尺25至30美元,成本非常昂贵。”

另一方面,以上情况也推动零售商在与购物中心淡判时要求对方让出更低的租金,而目相当一部分商户已经成功。Winick房地产经纪人本杰明・福克斯表示:“与经济危机前相比,百货公司的租金确实降下来了。”

2009年在纽约麦迪逊大道的黄金商业地段,一共有15家百货店开张,这些店面2010年全部续租,但整体租金水平在下降。零售商们今年还会开新店,店面面积普遍比去年小些,即使是现有店面,也在重新划分布局和结构,减小营业面积。

曼哈顿第三大道从第60街到72街,商铺租金已经从每平方英尺300美元降至150美元。有报道称,位于第三大道980号的家得宝店可能撤出该商业区,位于第17街和公园大道的男装店Rothmans同样也在考虑撤店。

篇11

[关键词]平遥古城;旅游商品;推光漆器;旅游购物

平遥古城旅游商品经过多年的开发与经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地方土特产为主的三大类旅游商品体系。主要有推光漆器、手工布鞋、六合泰枕头、平遥牛肉、平遥长山药、黄酒、果子沟柿饼、明信片、图书、古城风光碟、折扇、挂件、字画、存银票、录用证、古玩等等,平遥古城内销售旅游商品的场所主要有旅游景点旅游商品专柜、旅游商品专卖店、旅游景点附近的旅游商品零售摊位等等,加上许多或明或暗的商铺、小店共计230多家(不完全统计)。2007年7月~8月,通过对平遥古城进行实地的调查和专题访问,对平遥古城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一、平遥古城旅游商品消费市场调查

(一)平遥古城旅游商品消费市场分析

平遥古城旅旅游者源地覆盖范围广阔,国内旅游者以山西本省为主,其次为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内蒙古、天津等地,第三层次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台,旅游空间距离因素的作用明显。

1.年龄结构与职业构成

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旅游者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在263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旅游者占53% ,女性旅游者占47%。其中,以“20岁以下”和“21-30岁”两个年龄段的旅游者最多,31-40岁年龄段的旅游者也较多,41岁以上年龄段的旅游者所占比例较少;在职业构成方面,学生和从事教育文化广播职业的人员比例最高,分别为22%和23%,国家机关公务员和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次之,分别为19%和12%,由于此次调查时间处于暑假期间,学生和从事教育科研职业的人较多。

2.文化水平结构与出游方式

旅游者受教育水平其旅游感知与偏好影响很大。平遥古城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求旅游者应该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文化欣赏水平,在此次调查中,高学历旅游者占到73%比例也证明这一点。受访者学历构成比例为:本科比例高达43%,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占到27%,大专学历占到20%,硕士学历占9%,博士及博士以上学历的占1%。旅游商品的设计一定要注重文化内涵,制作一定要精致,定价合理才能打动旅游者的购买心理。

在对旅游者喜欢的旅游方式调查中,有高达57%的旅游者选择了喜欢自由行,选择在居住地跟团的占到16%,选择相关组织或驴友一起行动的占到13%,而选择到达旅游目的地后再跟团的占8%,选择其他旅游方式的占6%。62%年龄在31岁以下的旅游者选择自由行。旅游者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旅游商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方便旅游者携带。

3.旅游费用与购物费用比例

在所调查旅游者中,旅游者旅游花费的73.1%集中在旅游刚性消费,其中景点门票所占比例为20.4%、住宿所占比例为18.8%、交通所占比例为15.4%、餐饮所占比例为18.5%,弹性消费的购物和娱乐分别占14.4%和12.5%。由此可见,平遥古城旅游消费主要是刚性消费。旅游者旅游商品花费占总花费的比重在10%以下的为27%,花费比重在10%-20%的比例为41%,花费比重在20%-30%的比例为20%,花费比重在30%-40%的比例和在40%以上的比例都为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占总体调查对象68%的旅游者旅游商品花费占旅游总花费的比重不超过20%,这个结果与我国多年来国内旅游者旅游购物比重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也说明平遥古城弹性较大旅游消费不足,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旅游者购物行为分析

1.旅游商品购买目的与信息获取

在对旅游者的购买旅游商品目的的调查中,32%的旅游者选择留作纪念,38%的旅游者选择赠送亲友,作为收藏观赏和自己使用的比例分别为14%和12%,从中可以看出,平遥古城旅游商品总体层次较低,高级旅游商品缺乏。在信息获取方面,41.6%的旅游者是在旅游过程中接触到旅游商品的信息,其次通过朋友介绍的占25%,通过网络了解的占18.8%,通过广播电视媒介了解的占11%,其他方式占5%。大部分旅游者在出行前对平遥古城旅游商品没有详细的了解,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平遥古城旅游商品的市场营销做得不到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 旅游商品的购买与影响因素

平遥古城旅游者旅游纪念品购买意愿很高,选择每次出游都会购买的旅游者占22.4%,大多数情况下会买的旅游者占到38%,很少买的旅游者占36%,选择不买旅游纪念品的旅游者占3%。从问卷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影响旅游者旅游商品购买因素方面,对旅游者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为旅游纪念品的意义、外观和价格,分别占对20.70%,19.80%和18.80%;其次是旅游纪念品收藏价值和适用性,分别占14.3%和11.8%,旅游纪念品的大小和送礼的需求对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影响不大,只占到7%和4.8%。

3.旅游纪念品价格与质量的感知

旅游者在购买旅游商品时,认为平遥旅游商品质量很好的为5.3%、认为比较好的为33.5%、认为一般的为57.6%、认为不好的为2.7%、认为很差的只有0.7%。也就是说38.8%的旅游者对平遥旅游商品的质量是认可的,57.6%的旅游者基本认可;但在价格方面存在百元门槛,能够接受5-50元水平的旅游者占42%,能够接受50-100元水平的旅游者占35%,能够接受100-300元水平的旅游者占20%,能够接受300元以上的旅游者占3%。从中可以看出旅游纪念品价格在100元以上,大部分旅游者就有可能不会购买了,要不断改进旅游纪念品设计、包装,提高旅游纪念品质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突破100元的门槛。

4.购买地点与网络购物倾向

在对旅游者进行旅游购物的地点调查时发现,58%的旅游者会选择旅游目的地地摊购买旅游纪念品,选择到旅游纪念品专卖店的旅游者占29%,选择网上购买的占5%,其它方式占8%。所以,要规范街边地摊,也要重点推进旅游纪念品专卖店和网上旅游纪念品店的建设。在此次调查中所有年龄段的旅游者中都有网络购物的经历,没有网络购物习惯的旅游者占调查旅游者的30%,有过一两次和偶尔会的旅游者分别为25%和33%,经常采用网络途径的旅游者所占比例为25%。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现代物流的发展,未来平遥旅游商品发展一定要重视网络宣传和网络销售的研究。

二、对于平遥古城旅游商品发展问题的思考

(一)要不要发展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具有两面性,其一,旅游商品投入大,回收期长,容易被模仿,前景不明显,开发风险大;其二,旅游商品的开发可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在平遥古城开发初期,旅游开发的重点在于古城的保护,把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向景区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利用。在现阶段,在思想意识方面一定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发展,摆脱单纯依靠门票经济的发展思路,加大对旅游商品的研究与开发,重视旅游商品对旅游业创收和创汇的巨大影响,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业。在发展旅游商品时既要认识到发展旅游商品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要坚定发展旅游商品的信心,提升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对外来旅游商品和本地旅游商品的态度

现代旅游购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范围,开始向更为广阔的范围发展。长期以来,平遥古城旅游商品相互模仿或沿袭原有产品生产方式,导致旅游商品趋于雷同;另一方面对于外来旅游商品的本地化的特色包装不够重视,不注重对本地旅游形象的宣传推广作用,如何对待外来旅游商品和本地旅游商品,需要正确的态度。由于对旅游商品认识的局限性,对于古城以外地区的旅游商品的选择上,大都选用市场上成熟的廉价旅游商品,如:蜡染、漆雕、木雕等,选择的范围没能拓展到全国乃至世界上著名品牌的商品。对于外来的旅游商品,一定要注重与平遥古城整体形象的协调,加强与平遥古城的关联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传播平遥古城的旅游形象。

对于平遥本地产旅游商品,一定注意两方面差异化,其一,要注重同外来旅游商品的差异化,在本地旅游商品设计和销售中有自身的特色;其二,一些发展成熟的旅游商品,在对外输出时要注重同在本地销售旅游商品(本地产)的差异化,防止出现“冠云牛肉”的现象,维护旅游商品地域独特性。

(三)如何营造平遥古城的旅游购物环境

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其一,完善旅游购物设施,如增加旅游购物休憩设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配套相应的餐饮娱乐设施;其二,加强旅游购物设施的文化氛围营造,提升旅游购物服务水平,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将旅游购物设施和氛围当作旅游吸引物来建设。平遥古城旅游购物环境的建设,要重视晋商文化的发掘与利用,晋商文化的整理和发掘工作不能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将晋商文化应用在古城旅游开发的各个方面,增加平遥古城旅游购物环境的文化氛围。

此外,旅游购物环境的建设还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包装,旅游包装对旅游者旅游购物环境的感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旅游者购物很重要一点是为了旅游纪念,或者当作礼品赠送朋友家人的,要注重旅游商品销售包装。旅游商品的包装是实体商品的一部分,旅游商品标签、色彩、形状构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标识,承载了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文化,所以旅游商品包装显得格外重要。旅游商品的包装一定要重视细节,无论旅游商品的大小,都能做到精致。

(四)如何发展平遥古城旅游商品品牌

在平遥古城旅游商品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从两方面考虑旅游商品品牌嫁接:其一,利用与扩展平遥古城自身的品牌,选择将本地的优质产品,冠以“平遥古城”的品牌名称,对于本地旅游产品要严格筛选,建立明确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其二,利用市场上已有旅游商品或其它商品,通过品牌引进与合作,生产只有在平遥古城才能购买的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商品的种类。

旅游商品品牌嫁接要注意对平遥古城旅游品牌的保护,所选商品要与平遥古城的内涵一致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平遥本地旅游商品品牌,对于外来品牌的旅游商品一定要进行本地化改造。另外,对冠以“平遥古城”品牌的旅游商品的选择,一定要严格监控,防止品牌滥用,根据市场的变化增加入选商品,并淘汰不适合的旅游商品,保证平遥古城旅游商品种类丰富,适应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旅游与日常生活需求。

三、结语

旅游六要素的均衡发展,或者某一部分的突出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本次对平遥古城旅游商品的调查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的统计数据,许多数据只能通过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获得,因此不能完全满足研究所需。旅游购物与旅游商品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因地而异,由于笔者个人学术研究水平有限,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对于平遥古城旅游商品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十二五”时期平遥推光漆器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EB/OL].平遥县政府信息公开网,xxgk.pingyao.省略/info.asp?id=11745&infoclassid=553,2010-9-5.

[2]郭李芳. 平遥推光漆器推向何方[J].科学之友:上旬,2010,(12):17-17.

[3]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平遥推光漆器行业监管服务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 平遥县政府门户网站,省略/newsdetail.asp?id=10498,2007-9-20,

[4]陈刚华,黄远水.国外旅游购物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7,22(12):88-92.

[5]钟志平.旅游购物理论与开发实务[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5.

[6]刘曙霞.旅游商品营销创新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10):61-64.

篇12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有认真贯彻“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才能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社会需求很大,如何在中职学校中上好市场营销课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的内容。

1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了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多安排理论教学时数,多讲纯理论知识,少安排实践教学课时数,即使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的课时,也只是简单的参观或者撰写简单的文字材料。

1.2实训教学方面的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一直是令各个学校比较为难的事情,多数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较少,很多学校没有建立起营销模拟实训室,更没有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既使有了实训基地,很多学校因为担心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而放弃校外实训。

1.3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仍然使用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尽管使用了多媒体课教室和课件等教学手段,可是仍然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以理论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现在的初高中教育差别不大。

1.4教师素质方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不是营销专业出身,而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而年轻教师虽然是营销专业毕业,可又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同时又是出大学校门进中专校门,教师也缺少实践经验,与市场营销实战相差很远。

1.5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入学没有分数限制,而且在初中学习成绩稍好一些的学生不选择市场营销专业,而中考成绩比较低,爱闹爱动的学生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的比较多,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课堂上精力集中的时间短,上课爱说话,不学习的人多,爱学习的人少。

2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

2.1更新教学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就是中,只有认真贯彻“能力为本,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出市场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多动脑、勤实践,让学生“动”起来,作学习的主人。

2.2建立仿真营销模拟实验室

为了补充营销实训课少的不足,学校应加大对营销模拟实验室的投入,增加模拟实验课时量,建立仿真性强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且要有效参与。让每名学生扮演不同的营销活动中的角色,利用计算机网络,模一拟练习现实中的市场营销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对现实营销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团队协作的意识,为真正接触市场营销活动打好基础。  2.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补充校内实践课不足,可与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派学生直接到企业听取企业员工的业务培训,并参与企业的市场分析和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训实习的需要,使得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产教结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直接、广泛地接触社会和生产实践。

2.4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学校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担任教学任务,弥补市场营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把校内的市场营销任课教师派到企业营销部门锻炼,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

2.5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说与写的专项练习。说与演讲及商品推销相结合,写与商业应用文相结合,培养学生推销能力、营销方案的写作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之后,个人素质就会显著提高,将来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2.6改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市场营销的课堂动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出市场营销教学的特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方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分析中找答案,在完成任务中找答案在问题中找答案,在探讨中找答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2.7进行成功教育

在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营销人员的成功意识对于他们能否长久的从事营销工作并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成功是一种强有力的驱动器,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能给人以强大的刺激,激发人的潜能,而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就是要学生明白:成功者的素质是可以嫁接给普通人的,成功就是要发挥人的无限的潜能,增强自信,超越自卑,从挫折中变成强人成功并不靠文凭,成功要靠创造力,中职毕业生只要能努力提高自己,善于做自己命运的舵手,吃苦耐劳、百折不回,同样可获得成功,做出大事业。

2.8讲授时要注意补充、介绍新知识

新知识是指:新理论、新观点、新观念、新的实践成果、新的发展信息等。要把教材内容与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尤其是发展变化很快的内容,如营销环境中的人口、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等统计资料,教材总是要落后的,教师必须补充新的资料。新资料一定要新,但有些案例则不必追求时间的新,可能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件,如果学生并不知晓,而且事例很典型,也可以介绍。另外,最新的营销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也应该注意收集,及时介绍给学生。

篇13

一、市场营销学关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核心内容的描述

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1994年在《市场营销管理――分析、规划、执行和控制》一书中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由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两者之差构成。顾客总价值,即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盼望获得的包括产品自身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环境价值、声望价值以及企业形象价值等的若干利益。顾客总成本,即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付出的包括顾客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和期望成本等的全部代价。

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对滇菜企业营销管理的指导意义

(一)滇菜企业应正确认识和提高顾客的让渡价值

1.准确理解滇菜产品的价值组成

滇菜产品的价值可从其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和式样等方面的研究来进行。

首先,滇菜产品是用以满足顾客就餐需求的食品,它具有所有食品的基本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滇菜企业必须提供能达到一定行业标准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凡能够满足顾客就餐需求的滇菜产品都具有价值的存在。

其次,滇菜产品是以云南民众地方口味为重心,烹饪选料极为广泛。独特的立体气候为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给云南人民提供了极为广泛的原料。

2.认识并提高滇菜产品的服务价值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产品本身价值的高低,也重视产品附加值的大小。滇菜产品的服务价值的大小势必影响到餐饮顾客对其是否产生特殊的偏爱,滇菜企业的产品要努力打造“价廉物美服务好”的良好形象。一个理想的就餐环境既要具备好的菜品、优雅的环境、合理的产品价格,还要能够提供良好的就餐服务。要培养企业员工学会“观察顾客、了解顾客、理解顾客”,只有加强这样的服务理念,才能使客人获得满意的就餐经历从而也会使企业经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滇菜企业需努力提高人员价值

企业的人员价值是指企业员工的具有道德、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品质观念、经营作风以及应变能力等所产生的价值。企业员工不仅为企业产品创造了价值,而且他们自身拥有的道德文化素养和知识业务能力还会客观地影响到产品价值的构成和大小。

4.充分认识声望价值在顾客价值构成中的重要性

顾客在奢侈品的选购上崇尚品牌知名度,知名企业的产品及其品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声望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价值。有一定知名度的滇菜企业其产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声望价值,顾客在对其产品进行消费时能够感知到这种价值的存在。如何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声望价值呢?首先应认真做好市场分析,确定企业及其产品的目标顾客群。其次,经营项目及其产品“相对专一化”。第三,合理定价。企业在确定产品的价格时,不可盲目地采

用低价策略,要让制定出的产品价格能使顾客感受到与其身份和地位是相宜的。否则,将事与愿违,难以实现企业目标。

5.如何提高滇菜企业的形象价值

滇菜企业的形象价值是指滇菜产品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总体形象所产生的价值。滇菜企业应该抓住滇菜产品的内在特征,努力培养滇菜产品使其具有独特的市场。首先,使其具有较大的辐射空间和较好的社会口碑。其次,使其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再次,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积极的社会影响。滇菜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了基础之后,便应该加强知名品牌的建设。

(二)滇菜企业应努力降低顾客总成本,从而创造更大的顾客让渡价值

1.降低货币成本,实现合理低价

货币成本是构成顾客总成本主要的也是基本的因素,一般情况下,餐饮顾客在购买餐饮产品时首先要考虑到货币成本的大小。一个合理的产品价格一方面能够体现产品成本的大小,一方面还能体现顾客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如何制定出合理的滇菜产品的价格,是滇菜企业处理好货币成本与顾客总成本的关键所在。首先,滇菜产品价格应反映其价值大小。其次,滇菜产品价格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反映顾客的满意程度。再次,滇菜产品定价既要灵活又要相对稳定。最后,滇菜产品价格应体现其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2.降低时间成本,提高顾客让渡价值

在顾客总价值与其它成本一定的前提下,时间成本越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则越小,从而顾客让渡价值就越大。在现实生活中,顾客购买餐饮产品通常是需要等候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正式的消费阶段,在营业高峰期间更是如此,所以“就餐等候”就成为了餐饮顾客成本的必然组成。如果“等待”时间属于滇菜产品生产所需的正常时间范畴,这种“等待”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顾客就餐等待”分为三种情况:其一,餐前等待,包括入席等待和点菜等待。这种等待很容易使顾客产生不耐烦情绪,等待时间越长顾客情绪越难以控制。其二,餐中等待,是指顾客就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服务等待。顾客在就餐过程中要求菜品及服务的提供速度要能顺应其就餐节奏的变化,否则等待现象必然出现。其三,结账及餐后等待,是指顾客就餐完毕或基本完毕时由于结账、收拾行李或代客泊车等餐后事务引起的等待。总之,在任何一家滇菜企业里,“顾客就餐等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要动用有效的管理资源尽力避免各式“等待”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顾客时间成本,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目的。

3.减轻精神成本,增加顾客让渡价值

精神成本是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能承受的精神负担。平常我们在和朋友相处时总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就餐有“两难”,其一是找个好地方吃饭难,其二是吃饭前如何点菜难。这两难其实表明了餐饮顾客的购买心理,希望有更便利的方式去进行餐饮消费,否则,购买餐饮产品将会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滇菜企业如何减轻或消除就餐顾客的这种精神负担呢?第一,我们菜企业要在产品特色上狠下功夫,努力把自己的产品打造为特色产品。第二,尽其所能做好企业宣传,使得企业品牌“名扬天下”。企业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把菜品、品牌、就餐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展现在顾客眼前,才能震撼他们的记忆,从而减轻顾客选购产品的精神成本,增加顾客让渡价值。

4.调节期望成本,增加顾客让渡价值

篇14

市场在投资者面前的永远都有两副面孔:一面是笑脸,一面是哭脸。手工制品因为其制作周期长,需要投资者提前对市场走势进行判断,而一旦出错,损失往往比普通的企业更大。把握市场脉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山东博兴的陈美玲因为一个决策失误,导致了3000床粗布床单的积压,这种情况卖雕梅的李菊仙也遇到过。

李菊仙的悲喜两重天

在世博会上大卖了30吨雕梅后,李菊仙感觉有些后悔,她觉得产品做得太少了。这也让她对雕梅的市场前景充满了信心,她相信这一产品的潜力。

世博会过后,独特的雕梅产品吸引了许多经销商加入了李菊仙的营销网络,她再次扩建了加工厂,同时把炖梅、青梅、脆梅、乌梅等120多个品种推向市场,从1999年到2002年,她在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10多个城市的专卖店纷纷开张,她采用的一些营销手段也立竿见影。

经销商如果每个月能够售出5万元的货,就能得到2%的回扣,如果能销到10万元,就能得到5%的回扣。对经销商的激励措施,大幅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金额,公司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

就在李菊仙春风得意的时候,2002年秋天,一位广西客户打来一个让公司上下意想不到的电话。原来这位客户跟李菊仙签订了全公司惟一一个区域包销合同,而恰恰在这个区域,包销出现了问题。客户在电话里与公司大吵起来,说合同规定了双方搞包销的合作方式,但现在有其它地方的产品“窜”到了他包销的领域,而且李菊仙的公司难以统一价格,因此要求赔偿。办企业都想顺顺利利经营,谁也不想打官司,因为没有经验,李菊仙对包销商的二级批发价格在合同细节上缺乏约束,公司陷入了被动。纠纷最终以李菊仙赔款5000元退出那个市场结束。

商场中的一次次磨砺,让李菊仙此后逐渐成熟起来,然而2003年春天的“非典”却再次让她措手不及。不仅自己积压的成品卖不出去,连许多已经发出上路的货也全部退到厂里了,对李菊仙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另一个例子是吴波。吴波的纸艺花卉赢得了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同,她的名声越来越大,一些找她订货的花店、酒店、商场等越来越多。她的企业纸花年销量达到了80万朵。2004年12月下旬,吴波的老客户――一个花店老板要求她尽快做好3万朵玫瑰花,说是要为商场新年庆典做造型。

接到这个大单后,吴波为保证能尽快完成,急召了一批工人,为了不误工时,她调动了能够调动的人员,加班加点迅速赶工。此时,对方的催货电话一个接一个,更打乱了吴波的步骤。时间紧迫,吴波为了赶工把自己最赚钱的梅花制作停下来,全力以赴投入到3万朵玫瑰中,终于按时交了货。然而没想到的是,最后还是出了问题。

第一次交货时,对方并没有提出商品质量不好的问题,因此吴波前后几次交付的货物质量是一样的,而到最后一次交货时,对方却突然以质量不过关为由提出退货。由于对方是吴波的老客户,她并没有提出要对方预付定金之类的要求。双方没有合同约束,吴波一下陷入了被动,她只能自食苦果,8万元钱让她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她认定,下次做任何加工业务前,一定按正规的程序行事,不轻易省略或遗漏任何一个步骤。

重视合同及其细节

人们常常用简陋、原始、初级这些名词形容手工作坊。的确,小的手工制造企业发展初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约束,一些计划的变动,环境的变更甚至合同的疏漏,都会对手工制造企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企业对合同的忽视往往带来严重后果,重视商业领域的细节问题,是防止失败的重要保证。

营销方式亟待创新

大多数手工制品在不为人知时都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营销方式打开市场。对于特色产品而言,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引起各界关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1998年秋,广交会上传出一大新闻,一个年仅23岁的农村女子以她大胆、怪异的举动,引起了众多中外来宾的关注。

这位叫许丽的女子身上披着、手上抱着大红大绿的被子,在人群中来回穿梭,而且看到哪里外国人多就往哪里去。许丽这么做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手工绣花被子,专往外国人身边钻,是因为这样的绣花被在国外更有市场。她没想到这一特殊的举动,竟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靠着棉被她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财富。

许丽生长在江苏省东台市草卡村,本与被子无缘,她一直在家务农。有一次她到邻乡的二姐家串门,发现邻居一位大姐天天在家用手工绣制棉被,觉得好奇,邻居告诉她这被子是出口产品,全都是手工制作,外国人很喜欢,帮加工点缝一条能拿到10元钱的加工费。绣花是许丽早已掌握的手艺,看到有钱可赚,在邻居的介绍下她也拿回被子开始缝制。

许丽的手艺得到老板赞许的同时,她也发现老板毫不费力就能在商品一进一出中赚到钱,她有些不服气,既然自己能生产,为什么不自己卖呢?时间长了,许丽看出了一些经营被子的门道,关键是要能接到外贸订单。多方打听后,她得知到广交会上去找订单可能性最大,于是她带上自己缝制的被子直奔广交会展馆。然而,等她赶到那里的时候,却因为没有展位,被子无法展示,无奈中她想出了那个别人看来不可理喻的举动。

这一招果然灵验,许多国内、国外的人都被这奇特的活体广告所吸引,没一会儿,许丽便把目光锁定在一位美国商身上。美国商名叫罗伯特,是美国一家公司的业务员。经过一番交谈后,罗伯特下了订单。但他提出,公司要求比较高,要来考察厂房,评估生产者的经营状况和公司规模。根本没有厂房的许丽不想让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生意从身边溜走,情急中许丽想到可以与东台丝绸公司合作,一同接下这一订单。1999年罗伯特如期来到东台考察,许丽把他带到丝绸公司的生产车间参观,当罗伯特看到这里工人生产井井有条,工厂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实力后,与她签下了25万美元的订单.许丽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迅速到银行办来贷款,建起了自己的加工厂,第一批手工绣制的出口被半年后也按期生产出来。

此后,许丽的生意一直做得顺风顺水,其主要原因一个是产品属手工制作,再一个是她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设计出各种新颖的绣花图案,但尽管这样,她一直没有停止寻找新的项目。一次在与外国商人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喜欢中国的真丝制品,江苏、浙江正好盛产丝绸,利用这一优势,她又找到了一条新的发财之路。

许丽尝试着做了1000条真丝被,并以高出绣花棉被一倍的价格,投放到美国市场探路,结果一炮打响,那年光是真丝被就为她增加了近百万元的收入。

北京的安亮波1984年以经营草编用品起家。开始他靠推着自行车销售,直到1997年开了第一家卖藤艺家具的店,并拥有了自己的汽车。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两家店,藤艺家具500多种,月销售额十几万元。

在安亮波的客户中,不仅有普通家庭用户,还有很多宾馆、茶楼在他店里大批量购货。他为顾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不仅承诺保修3年,而且出现质量问题均承诺无条件退换。

凭借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信誉,他的店在京城藤艺家具市场中小有名气,很多外地客户慕名前来。老安的店里,以前卖的主要是传统式样的藤艺家具,2002年以后,家具市场上时尚、简约的风格流行起来,安亮波为了自己的藤艺家具能跟上潮流,经常去其他家具市场里逛,还请在国外的朋友帮他带最新式的藤艺图样,他再到厂里订做。过去的藤器,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易受虫蛀,不易久存。现在的藤艺家具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克服了这些缺点,但顾客仍然会对质量有所担心。

安亮波的店之所以会吸引老顾客经常光顾,除了信誉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店里经常有新货,他还根据季节的变换推出不同的产品。

老客户是手工制品店的灵魂和生命。很多店铺的销售额80%以上是靠老客户以及由他们介绍的新客户完成的。因此坚持做好客户细分、建立客户档案,定期联系客户、沟通感情都是必要的。手工制品店因其温情的特性,对人际关系的要求更高。

发现立足点

由于知识层面和环境的制约,大多数源自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品常常遭遇无人喝彩的尴尬。此时,首先要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手工艺品领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为投资者提供了开发独特产品的机缘。如果生产布鞋,可以考虑将布鞋做得更时尚、更年轻,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和审美观;如果生产装饰DIY花朵(如李宁的“面包花”),可以考虑略微降低产品的定位,从一些小饰品上打开销路。如果是比较有经验的卖家,就知道一件商品在市场上能畅销多久。不要因为某种产品一时走俏就大量生产,也不要经营即将过时的产品。

工厂化是机遇,也是陷阱

手工产品在市场上最悲惨的结局,莫过于因过度泛滥而沦为地摊货。相对较低的门槛、极易被模仿的模式化设计、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这一生机勃发的领域面临潜在的危机。串珠饰品、十字绣、藏饰品都是批量生产的牺牲品,任何手工制品一旦进入工厂,送上流水线,基本就等同于被送上了灭亡之路,因为它丧失了人们最为推崇的自然的韵味和带给人们的淳朴感觉。

李香香是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女子,出身裁缝世家,小时候就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在重庆上学期间,李香香将老家的土布、蜡染等面料做成服装和手工艺品,送给同学、老师、朋友,看着大伙爱不释手的神情,李香香意识到,家乡的东西原来如此珍贵!

1993年,李香香随丈夫来到北京,任职于机械工程学院。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生性喜欢结交朋友的她,便用家乡的蜡染制品作为与朋友交往的心意,她整箱整箱地从老家带来送人。送不完的就寄放在朋友的小店里卖掉,谁知销得出奇的好。李香香明白了,原来奥妙出在那些特殊的布料上。因为朋友告诉她:虽说衣服的样子很简单,但布料特别,做工独特,所以好卖。

1998年,李香香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起名“蛮一格”,意在使荒蛮异族的服饰文化独具一格。从面料的设计、生产、销售,到制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每一个环节都由她亲自打理、操控,近百类的扎染装、扎花工艺、草木染套装、土布裙子、蜡染旗袍,在李香香的手里诞生。李香香说,因为大多是手制的工艺,不能靠计件与工资挂钩,因此直到现在,她的公司都不能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规范来管理。

扎、蜡、印“三染”是中国的“国粹”,是最古老、最具文化特色的东西,西方人不胜青睐。国外的订单频频飞来,让李香香不能停歇。随着旅游市场的渐热,李香香把自己的专卖店从北京开到了大连,也开到了云南老家。

留住独具的魅力

产销一体化为李香香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工业化的日渐深入,她销往西方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的商品是否趋同,在感受投资收获的同时,李香香的做法令人忧虑。传统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原本神秘的面纱已经被揭开了一半,而这种“半掩面”的朦胧感,在市场与传统间交错的味道,正是人们追随它的重要原因。如果揭去这层手工的传统面纱,让它彻底暴露在市场化生产的隆隆机器声中,它所蕴含的魅力也将消失殆尽。

结语:市场分析

手工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根据美国手工艺品组织管理者协会近期的一项调查,其手工艺品市场每年的产值约为140亿美元,并在继续增长。我国同样如此,虽然流行的风向标不断变换,但整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可供挖掘的利润点数不胜数。

目前,国内手工制品的投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为“技术派”。其特点是工艺精湛、复杂,对从业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具备相关技能的投资者很难进入。《科学投资》提到的竹编画、向日葵秆装饰画和人物苏绣就属于此类。该类投资具备高附加值,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同时对跟风者垒起了高门槛。

第二类手工制品可以称为“时尚派”。其产品时尚、可爱,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DIY的兴趣,大多可采取模具化生产,对投资者的技术要求也不高。像手工软陶、十字绣、时尚香皂、“面包花”、水晶花等即属于此类。这类产品技术门槛低,因而很容易招致模仿和竞争,可以赚快钱,但很难维持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