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范文

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

篇1

关键词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50-02

0引言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过程比较复杂,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及自动化方面都有涉及。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非常广泛,人工收集的数据只占电力系统数据库的一部分,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并没有被有效利用,这是由于电力系统内部的稳定及安全方面的联系,在电力系统数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1]。

1电力系统中的缺陷

1.1电网结构薄弱

我国的电网结构相比国外还比较薄弱,部分地区的500kV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只能控制220kV电网的安全运行,并且电网内长期不能松缓,固定了电网的用电弊端[2]。供电容量不足,常常存在缺电或负荷现象,进而容易引起电压崩溃事件。另外,电力系统中的设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配备电量不能与用电量平衡,导致在用电负荷的情况下电变压过载或电线路故障。

1.2供需平衡薄弱

我国多数城市当中的用电量相对较大,所以也加大了电力系统在大城市中的发展建设。但局部欠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少,电力系统建设不完善,发电原料还需从外省运输。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源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安全稳定的供电系统问题逐渐增多。2003年的湖南省,因水力发电厂中的水量偏少,电量无法满足人们需要,导致全省停电[3]。

1.3技术支持力量薄弱

电力系统的逐渐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自动装置的应用。但部分地区的电力系统50%以上都处在人工保护中,对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极易发生危险事件。

1.4外部威胁元素增多

由于用电量的增多,社会废弃杂物的增加影响了空气指数,非常容易导致电站跳闸。另外,部分非法人员偷盗电缆线路或在电缆附近施工建筑,都会引起线路跳闸。

1.5技术水平有限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检查存在问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无法应对紧急事件的现象。对检修制度未做到严格执行,没有预估风险和处理危急事故的能力。

2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方法

2.1完善法律机制

完成法律法规的建设,依法管理、依法发展、依法调度,政府部门对电力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电群众之间形成一种纽带关系,达成对安全稳定运行的共识,增强各方面的电力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自身做起,严格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建设并完善电力系统的用电协议,提高风险预估与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政府加大监督力度,杜绝非法行为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健康的发展[4]。

2.2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

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首先需要资金的投入,打造出一套合理、科学的电价定价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用电企业拖欠电费问题。能够做到超前发电、保留预有电量、对各伏数的充分开发应用,加强城乡电力系统的建设,为全国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

2.3技术提高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合理调整部门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换,加强设备的保护,优化自动装置并研究开发出先进、安全的自动化装置,更新、完善管理系统,开发功能更完整的管理应用软件,完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分析。

2.4加强管理

对电力系统内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操作、事故、安全措施和人员配合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电力系统内部运转流畅。加强电网调度的建设,做好用电负荷预测、安全稳定预测和管理分析等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调度顺畅。对调度的范围进行科学的区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进而形成一种准确、安全、稳定的电量备用、调转、调频、调压等系统[5]。

2.5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参加电网工作的培训,并严格考核,获取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员工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组织纪律和自我学习能力。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学习电力业务能力及电力法律法规,并可以安排出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力度。

2.6加强用电管理、安全服务社会

电力系统的建设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但一定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力系统需要了解各地区的用电量情况、事故发生类型、频率等,安装电网是需要投入低频、低压的自动增减负荷装置,根据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装置电力检测设备,控制其他谐波进入电力系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拉闸指令的灵活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逐渐出现了安全隐患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研制出的DPS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监控人员实时监控,能够控制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准确、透明化,提高整体运行效率。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需要对电力系统深入认识,规范日常的安全用电,进而减少电力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康小宁,袁越,等.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基本要求的再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9):60-64.

[2]史玉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做好电力应急工作 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暨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电力安全技术,2006(9):3-5+54.

[3]汤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J].电网技术,2012(8):1-5.

篇2

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电网规划原则

1.1 以科学性为根本

在电网规划当中,电压层级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同样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一种规划方式。当然,电压层级在一定程度上还关系到电网规划的全面性,决定电网规划的质量与适用性。因此,以科学性为根本强调的则是保障电压层级的科学性。电压层级选取与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大或者过小情况的出现,过大的电压将会对整个电路产生严重的负荷,而过小的电压也将导致整个电网项目的实施建设不符合设计需求。通常来说,为保障电压合理性以及安全稳定的运转,电压层级要尽量简化,减弱变压次数已达到电压层次的选取任务目标。

1.2 以合法性为核心

实行电网的规划,必须要以合法性为原则,例如,在电网规划过程中,其中电网规划条例必须符合我国《电网规划设计标准》相关法律条文,充分保证在电网规划中每项电网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我国法律中对电网规划有N-1、N-2两种标准,而电网规划中必须要符合这两项标准,在N-1标准内容中要求,电网运转过程中,对电力体系的相关电力设施故障的原因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出需求,规定电网规划的方式必须依照电网运转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保证电网在运转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运转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电压和频率依然可以保证其安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里。

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设计准则

2.1 110kV变电站安全稳定电力设计

一般来说,110k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范围内,要实际且全面考察所在地区现实的用电需求,详细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再去设计符合当地用电需求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在电力设计的过程中耗费的资本以及保障电网运转过程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整体需求,电力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在用电资源薄弱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保证电力提供的需求,保证电网在运转中的稳定性以及稳固性。在110k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过程中,还要全面的考虑到电网安全运转框架建立中,每个线路的方式,供电电源的种类、线路径的准确数据,保证上述条件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例如,首先,110kV变电站在电子设计中需使用双绕组的变压器设施,并采用110kV/35kV的两级电压方式。还有在110k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方案中,进行接线选取的方法里,一般会用双电源径并且有上桥式的接线方式。最终完成连接线路工作。

2.2 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电力设计

220kV变电站主要负责电力能源的输送,因此在220k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方案中要全面的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能够保障在电网安全运转过程中,满足电网设定容量以及电力能源输送频率的条件[2]。一般来讲,最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源用电方式、变电设施在二到三台左右才能达到220kV变电站的建成程度,而变电站在运转过程中的容量要保证在150MVA或180MVA之间的范围里。以便有效的保证220kV变电站能够满足电网正常运转的需求,杜绝电压层级不稳定因素的存在,避免发生危险。在220k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过程中,对于安全和节能方面的技能要多加考虑,而从保证庞大的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能源节约性,可以充分提高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和能源的节约,有利于加固电网运转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通常情况下,220kV变电站的电网设计方案中,包含无功补助、谐波政治等多种技术方法,要充分保证两种技能在电力设计中的科学、适用性。

3 完善电力系统安全运转的基本准则

3.1 完善电力系统安全标准建议

深入探究电压稳定以及动态稳定的理念、特征和影响因素,科学判断对于电网中电压的长期稳定性以及电压的动、静等各种工作状态,对其进行实用性的评价,完善电力系统安全标准建议准则,有效的对电力系统的运转起到参考、指导作用。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在电网运转中不合理规定,对于设计方案中不符合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的措施和配置以及故障划分等多项内容进行合理和修改、调整。让电力系统安全运转准则更加完善、具体化。对于电力设计方案和国家规定准则之间认真分析、研讨,保证每项设计方案符合国家规定,两者互相协调整理,从而保证两者不冲突,规范电力系统安全运转准则,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3]。

3.2 完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标准建议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电力行业;安全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网规模也日益变大,这足以说明电力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运输体系越来越现代化,我国的电网企业也随之迅猛发展,我国电网企业的特高压长距离的输送能源的方法创造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单从特高压方面来讲,我国的电网企业可以称得上全球电网企业的领头羊,另外,在智能化电网领域,我国的电网企业也能算是佼佼者,综上所述,我国的电网企业规模在迅速扩大。文章主要讲述了电力系统安全性能的控制。

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我国的电网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一个国家来说,要想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就要有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系统,所以,在电力系统的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稳定性的计算工作。最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成功的运用“辛几何方法”进行电力系统稳定性能的计算了。正是在对比研究中他们发现并证明了传统的数值积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稳定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辛几何方法”己运用于国内最大的南方电网电力系统之中。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中,我们都是以配置自动装置为最终目的,其关键就是研究系统正常接线的情况下多发生的二三级扰动下的稳定性。如果系统出现异常,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找到异常故障,通过区域内功率平衡找出具体的分区解列点。

2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要求

可靠性要求是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和基础,如果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发生拒动,就会产生较大的破坏性,它不但会直接导致系统稳定的剧降,还会引发数据的误动,从而造成部分系统的机组和负荷的损失,其后果是不可低估的。所以说我们在可靠性要求过程中,极力强调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分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种是在系统发生了相对比较大扰动,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控制了部分机组和负荷,装置运行之后,一旦控制量不能满足前提要求,系统就会处于一个完全失稳的状态之下,这样就起不到任何的稳定控制的作用。第二种是对控制对象的选择,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快速消弱出力控制对象,第一时间对一些有效性相对比较高的对象进行控制。在远距离的送电稳定控制装置中,电厂出线为主要的保护范围,根据实际需要最多可以延伸到下一级,通过对下一级出线故障进行控制而缓解损失。对于一些网间的稳定性控制,一般都是利用特质的网间装置对其进行控制,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发电厂的具体装置进行控制。所以说,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要确保协调控制,逐步满足所有系统的具体要求。

3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组成

3.1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

通常情况下,如果潮流方式以及接线都正常的话,万一电力系统出现了二三级扰动,就要对电力系统安装一些安全性能高的控制装置来合理有效的调控电力系统,不能仅仅运用电力系统的一次网架来解决此问题。如果电力系统一旦发生了扰动,管理者必须要应用具体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置和控制,让其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扰动,使之能够满足供电的稳定要求。在系统安全的装置中,通常都是按照双重的配置进行设计,这种配置都是在单一的装置,通过三选二的起动逻辑对其进行控制,利用这种双重冗余的配置就能满足相应的要求。

3.2 自动限制频率装置

本项装置必须要覆盖所有的独立运行区域,主要包括因为异步方式而被自动控制所解列出来的所有系统。我们可以利用限制频率装置对整个系统进行切机/切负荷的控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实现所有的限制缺额频率变化。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对这种装置进行分散配置的,这种同类配置的做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配置间相互备份和共享。自动限制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后,电力系统一些节点不允许值的突然增大或者减小而导致的设备损坏。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对于这种装置都是依据其计算结果,对其进行配套的配置。在允许时间内的限制电气设备超过允许的过电流值。比如真实的电流并没有高于手控时间允许值时,就尽量不要装设任何的限制设备。当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装置设备和允许时间之间参数值的具体规定,很多情况下都是依据国外数值进行选定,笔者建议我们在自动限制设备的装置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对电流和电压进行监视的设备,这样就可以对输送电的厂家减小出力或切负荷的控制。

4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应用

比如一套完整的稳控装置主要是用几个不同且独立的部分组成,并且主要运用模块形式及主从式的形式。整个系统包括主机、从机、以及相应的通信装置等。主站、子站和执行站装置的硬件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当稳控系统较大时,主站需扩展通信接口,而子站用于与主站和执行站的通信接口较少,执行站可能只需要一个通信接口用于与主站或子站通信。每个站均由一套主机和数套从机构成,需要时还有信号复接设备。子站主机负责与其他站的装置通信、接收本站从机采集的数据和判别结果、实施稳定控制策略,从机负责数据采集、计算,判别线路(主变、机组)是否运行、及判别线路(主变、机组、母线)是否跳闸及故障形式等,并执行主机下发的命令;从机同时需要进行与系统运行方式无关的稳定控制功能的实施,如变压器或线路的过负荷判别等。某地区联变过载远切负荷稳控系统由A.B.C.D.E变电站的稳控装置通过通讯通道连接而成。该稳定控制系统A站为主站,其他站均为远方切负荷执行站。各站间采用2M光纤通信,A站装置系统由500kV向220kV送电时主编过载三轮动作,向其他4个站发送切负荷命令,E站作为第三轮次远切负荷子站。

5 结束语

如果想要提升供电网的输送能力、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控制系统。如何满足要求成为了当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时,我们还要依据国家相关的准则来约束。希望上文提出的相关原则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 稳定运行 可靠性 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066-02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快发展进程,其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推动相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所以,电压的稳定性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人们的强烈关注,大家对电力系统输出电量稳定性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一旦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就要有专业的值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并赶赴现场给予处理。

1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内容

近年来,电力系统的制度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科技手段、装备和设施的配套都有了长足发展。在如此大环境下,更加注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一,功能完备的继电保护设备能科学的架构防护屏障;其二,电力系统中拥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具备及时处理故障的能力。

除此之外,对电力运行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一直都是电力系统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完善科学的管理措施既能确保电力输出的安全,又能保障其稳定运行不受干扰。

2 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措施

在确保供电安全的基础上,尽力实现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俨然成为电力企业最棘手的首要任务。当电力系统的规模逐渐延展,以至于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只是最本质的要求,促使人们对稳定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总结出3点预防方法。

2.1 全面开展百姓节能行动

要想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终极目标,离不开合理有序的管理机制和新型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能够令供电用电两方都自动自发地化身到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管理角色。严格制定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需要的规则制度和行为标准,并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号召全国百姓认识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继而将用电的稳定性提高。

2.2 制定高效的电能保障系统

其实,电力市场中的产品就是电力资源,安全且高品质的是电力已经成为电力市场的核心需求。这就需要电力系统通过引进新型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将电力系统的电力资源质量和供电效率提到高最佳水平,为电力系统科技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2.3 最大限度降低费用成本

要想实现电力系统完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不仅要满足运行中每个关键的可靠性,还要最大程度地将投入的经济成本降到最低。所以,电力系统的深化改革对其稳定运行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被启动后,不但电力行业能收获最大经济价值外,安全的稳定性也相依而伴;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电力市场也要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经综合考虑后,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经济收益双赢[1]。

3 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措施

电力系统运行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旦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遭到损毁,将造成大规模的集中停电现象和整个电力系统彻底瘫痪的恶劣事故发生,不仅将严重波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还将对全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在电子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也逐渐进行更新和升级,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电脑技术以及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都被普遍运用。于此同时,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便捷的同时,相应的现实问题也应运而生。

电力系统的稳定可在动静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从宏观来看,其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长期持久发展的必须需求。倘若小范围区域电力系统对稳定运行没有过高需求,那么大面积区域甚至大容量发电设备一起运转时,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电力系统内部的运行失去稳定,电流发生波动,并列运行的发电设备一定会同步失效,将发生不能持续供电的现象,造成大范围电力瘫痪,企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损害国民经济。

4 分析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对策

4.1 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能担负安全责任。不但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积极的影响,还关乎电力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电力部门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操作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对员工职业能力和观念进行改善,才能从本质上避免系统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所以,企业必须要时常给他们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和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不断激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学习,既要熟练地掌握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制度,还要对常发生的故障和隐患时刻保持高度警惕[2]。

4.2 故障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想要最大限度地控制用电事故的发生概率,就一定要不间断地进行事故模拟实验,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系统运行方式,并告知其在电力运行中的所有隐患环节。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因为在实践中担心发生各种隐患,确保能做到及r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4.3 定期进行系统检修

想要保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人员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对设备进行检修,将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为标准,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精诚合作,协手联合建立安全稳定的用电条件,为高效提高生产效率做出积极贡献。

5 稳定运行中常见故障的解决对策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由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对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就要对常见故障防患于未然,才能更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5.1 设备的管理工作极其重要

电力设备保障是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组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就需要按时地进行维护保养,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的异常,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进行处理。那么,对设备的检测可以从两个方面:其一,从设备选购和安装阶段。如今电力设备市场拥有大量生产厂家和商家,所以,在选购时,一定要优选质量过关的、厂家资质良好的电力设备;其二,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对每一个设备进行定期巡查,将检查后的使用情况和数据记录在案,尤其是那些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元部件,更要经过多遍的检查后进行维修。

5.2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一批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趋势,并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工作责任较强的工作人员。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更加趋向于专业化,电力系统运行中对故障的解决更是如此。

5.3 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中影响稳定运行而发生的异常情况,我们惊奇的发现,大多数常规故障都是因为个别技术人员工作马虎所致。所以,针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应该建立一套完整且严标准的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能时刻引起重视。

6 结语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电力的安全生产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而且对电力市场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波及。所以,在考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方法和对策时,也要全面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主动运行;被动运行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08-02

电力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是一个备受世界瞩目的话题,是因为其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两大方面,所以会受到国家和各个地区的电力公司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的停电而直接引发的各种严重事故比比皆是,每一次的大面积停电均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所以,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电力公司的广泛关注,各电力公司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来研究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结果也令人满意,大面积停电的不良社会现象也不断减少。但与此同时,伴随着电力系统结构体系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的稳定以及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例如,2003年发生于北美东部的“8・14”特大面积停电事件,便是很有力的证明。基于此,各电力公司也不断邀请专家学者就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希望在技术上能够创新,在理论上能够突破。

1 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等综合性防御体系

安全问题在电力系统的实际操作与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始终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因此,在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实际运行中,要时刻谨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定要保证建立并完善稳定性和安全性均较强的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必须重视建立健全安全性强的电力系统,以有效地避免大面积停电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防御工程是一个极其繁杂的系统,关系到预防大面积停电、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电网结构等方面。

总体而言,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等综合性防御体系主要由以下两个重要部分组成,一是干扰前的安全以及稳定保障体系;二是干扰后的安全以及稳定调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综合防御体系也可以说是从主动与被动安全这两个角度构建的。

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来说,电力系统在受到相关干扰前的安全保障体系指的就是主动安全系统,其在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过程中有着显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被动安全是电力系统在受到干扰后尽最大力量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不会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安全稳定控制体系,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受到干扰后的安全性,也就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三道有力防线。

主动安全系统的有力防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安全高效的实际运作形式,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在安全水平中运行;②优秀的自控系统,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水平;③坚固的电网体系,是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电力系统的被动安全也有三道防线:①电力系统受到干扰失去稳定后,为了预防大面积停电而发生事故;②采用有效的稳定措施,预防电力系统失去稳定;③迅速的切断发生事故的元件,阻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2 电力系统的三道主动安全防线

2.1 电力系统运行时,要保障电力系统在安全水平中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是在安全水平中运行和调度,这就要求自控系统与电网结构必须确定下来,同时这也是电力系统主动安全体系的第一道防线。电力系统运行的总体规划设计取决于各级、各部门上一年度的实际运行情况。而在电力系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电力系统的其他体系予以配合,如相关的决策系统以及安全报警器等,有助于加深关于实际运行方式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遵照《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有效预防,从而可以有力地增强各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所以,迫切需要加强电力系统的在线安全报警分析技术,不断完善辅助决策系统,提高决策水平,优化电力系统的实际操作以及运行方式,并最终保证其得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2.2 优化自控系统以增强实际操作与运行的安全性

电力系统中的自控系统是主动安全体系的第二道防线。虽然电网的结构很坚固,但是在实际的电网建设中,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环境、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因此,在增强电网安全性的过程中,只注重完善电网结构是远远不够的。

增强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就必须注重不断完善电力系统中的自控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是一个能够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元件,其控制技术已经被电力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发电机的迅速调控系统、电力系统的稳定器等设备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但是,对多种多样的新型设备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我国电力公司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也存在着严重的隐患,比如,输电能力有限、潮流转移的压力增大等问题。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对提高其自控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科学、先进理论的支撑,同时也要及时地掌握最新信息,对相关电力系统中的自控系统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以最终实现各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运行。

2.3 完善电网结构,为安全的操作与运行提供基础性支撑

在主动安全体系中,完善、健全的电网结构属于最后一道防线,可以为整个电力系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表明,在对整个电网结构进行全面的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安全性及其提出的各种要求属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若对电网结构的安全性未给予高度重视,或者难有科学合理性的规划,便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可显著增加实际运行中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电网规划设计中,应该综合分析电力系统的特性,合理的布局,加强对主干网络的了解,有助于提出更好的电网结构的规划设计。

3 电力系统中被动的三道安全防线

3.1 电力系统受到相关干扰后可有效地防范各种事故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如果被动安全体系在系统受到干扰,为了预防大面积停电导致发生事故,应该采用高频切机、解列、低压切负荷等手段,有效的防止大面积停电而发生事故。

3.2 采用相应措施以保持实际运行的稳定性

在被动安全体系中,其第二道防线是采用稳定的控制措施,来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发生故障后,由于没有及时准确的切断发生事故的元件或者是事故比较严重,而造成电力系统不稳定,便需充分借助于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控制装备,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保证实际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3.3 及时切除引起事故的相关元件,阻止事故的进一步

扩大

电力系统中被动安全体系的第三道防线是迅速切除发生事故的元件,阻止事故的扩大。在切除元件时,要求迅速和可靠,尽可能的把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阻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4 结 语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的框架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主动安全体系,二是被动安全体系。其中,在电力系统中,其主动安全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力系统稳定以及安全的运行、完善的自控系统以及健全的电网结构;电力系统的被动安全体系由预防大面积停电事故、保障稳定运行和切除事故元件。要不断的加强电力系统中主动安全体系的三道防线和完善被动安全体系的三道防线,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孙光辉,沈国荣.加强电网三道防线确保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篇6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电力系统

随着使用量的增加一直在发展,从最早期的直接接地,到后面因为电力系统的扩大,供电规模扩大,供电距离增长,逐渐开始出现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出现应对规模逐渐扩大的电力设备,也是电力系统防止出现系统安全事故的重要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与供电安全密切相关。

1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网络安全性影响

1.1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法也称为中性点绝缘接地。它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架空线路较长的树状电力网络的理想选择。如果电源系统始终保持接地状态运行,很可能会破坏绝缘的薄弱点,并损坏电气设备。因此,在没有中性点的电源系统中,必须安装专用的监控设备,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观察接地情况,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杜绝接地故障。在未在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中,接地电流过大,接地位置会产生不会自行熄灭的电弧。由于电源系统是由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的振荡电路,因此很容易引起故障并引起两相接地短路。

1.2中性点直接接地

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电位固定是零,一旦发生了单相接地,接地点和中性点之间立刻会发生短路现象,进而电位会直接增大,系统就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一旦发生一相接地故障,系统要立刻断电,切断用户电源。实践表明,在1000V以上的电源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多数都是产生的瞬时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后,系统可以直接恢复工作状态,维持供电安全,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在该系统中,为了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通常安装自动重合闸设备。

1.3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主要是当电流过大,超过某个设定值时采用的,采取该种接地方式的供电系统称为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具体方式是在接地过程中在大地和中性点之间采取消弧线圈连接,该线圈主要由绕线电阻和铁芯构成,通过绕组数的增减来改变消弧线圈电感的大小。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中性点电压是三相不对称的,并且该值相对较小,因此消弧线圈中产生的电流也较小。通常,使用一种补偿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并且在减少电流的过程远离震荡点,而且还不会引起振荡。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情况,接地电流从消弧线圈中得到补偿,进而减少接地线路中的电流大小,使电弧熄灭。在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电压为零,无故障电压将增加,三相电压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短暂停止系统运行。

2中性点接地方式现状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法基本上采用直接接地方法。针对不同系统,针对不同系统容量和需求,为了减少电力通信系统中发生的电流短路现象,使用了少量的非接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供电容量的逐渐增加,一旦电路发生故障,随之而来的的后果也非常严重,不仅造成大规模的断路,严重损坏了电力设备。因此,当电源系统中发生接线错误或其他错误时,将导致电源系统失去接地网络并形成部分不接地现象。

3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系统安全的影响

中性点接地方法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正常系统工作条件下,考虑到系统的三相对称性,中性点接地方法对系统没有影响,即中性点接地方法对供电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统故障。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发生故障,大多数是短路故障。在正常运行期间,除中性点外,相和相或者相和地均绝缘。当供电系统中发生两相短路,继电保护装置应立即切断故障线路,即中性点接地方法,它对故障期间供电线路的跳闸率没有影响,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采取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最后反应出来的故障现象也不一样,最终将导致供电系统的线路跳闸条件不同。因此,有必要清楚中性点接地对整个供电网络的安全性的影响。并定量计算中性点接地方法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4结语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应用

作者简介:张晋(1985-),男,土家族,贵州思南人,贵州南方电网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工程师。(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236-02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供电系统如果不稳定,往往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因此,学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理论并研究适应时展要求的新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对于实现当前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我国现有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概述

1.电力系统稳定的相关概念

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电压和频率稳定的电能。它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符合要求长期运行的概率,它表示长期连续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充足电力服务的能力。安全性指电力系统承受可能发生的各种扰动而不对用户中断供电的风险程度。稳定性是指经历扰动后电力系统保持完整运行的持续性。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模式的分类

按照信息采集和传递以及决策方式的不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就地控制模式。在这种控制模式中,控制装置安装在各个厂站,彼此之间不进行信息交换,只能根据各厂站就地信息进行切换和判断,解决本厂站出现的问题。二是集中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拥有独立的通信和数据采集系统,在调度中心设置有总控,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表,发出控制命令并实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三是区域控制模式。区域控制型稳定控制系统是针对一个区域的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而安装在多个厂站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能够实现站间运行信息的相互交换和控制命令的传送,并在较大范围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关键技术

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常用技术

(1)低频控制技术。低频振荡与系统网络结构、运行状况及发电机磁系统参数密切相关,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远距离的输电电路发生功率摆动、大区间联系弱、大机组系统阻尼变弱、远距离输电线路中部或受端的电压不足等。在安全稳定控装置内增加低频检测判据和控制策略就可实现对低频振荡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控制。具体措施包括增强网架、串联补偿电容、采用直流输电方案和在远距离输电线路中部装设同步调相机以加强电压支撑的作用。

(2)低压控制技术。电压不稳定是促使低压控制技术产生的重要动力因素,因为电压不稳定往往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电压崩溃是伴随电压不稳定导致电力系统大面积、大幅度的电压下降的过程,致使大范围内停电。低压控制技术能利用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当前系统运行是的各种数据,同时还可以针对可能造成电压崩溃的预想事故进行暂态电压稳定(小于10秒)和中期电压稳定(10~30秒)分析计算,提出电压预防性控制措施。

(3)过频控制技术。如果送电联络线发生跳闸,相关的电网就会因为功率过剩导致发电机加速和电网频率的升高,而过高的频率是导致电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过频切机是目前电网系统所普遍采用的防止频率过高的防护措施。过频切机的运行机制就是根据电网电源的分布情况合理配置过频切机装置和这些装置的动作值。为了提高动作的可靠性,应设有频率启动级和频率变化率闭锁,具体的过频控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基于光电传感器的新技术

与传统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相比,新型光学电流和电压互感器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譬如良好的绝缘性能、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等。与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紧密结合的光电传感器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新导向,同时将其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可以使广域中采集实时量的统一时标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自适应稳定控制技术

使控制系统对未建模部分的动态过程以及对过程参数的变化变得不敏感是自适应控制的最终目标。其作用原理是这样的:当系统控制过程发生动态变化时,自适应控制系统就能及时捕捉到这一变化并实时调节控制策略和相关的控制器参数,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除此之外,为了使控制操作更为精确,安装有自适应稳定控制系统的电力系统主站或调度中心还可以根据其所接收的电网实测数据及时完成紧急控制策略的自动优化,从而有效实现电力系统的自适应稳定控制,同时还具备相关的事故自动处理功能。目前,自适应稳定控制技术与电力系统紧急控制在线决策技术以及广域测量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广域测量分析控制一体化,为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时要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确保电力系统的持续安全稳定。因此,运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构建合理的、具有预防性控制调度手段的电网结构,组成一个完备的电网安全防御体系是预防电力系统动荡因素和大停电事故的有效方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电网结构设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规划、安全稳定控制和系统自动控制等方面。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体系可以分为受扰动前的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受扰动后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体系。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整个体系由三道防线构成。

第一道防线:用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承受各类电力系统大扰动的安全要求。在发生安全故障时该防线可以借助继电保护机制安全快速切除故障元件,确保电网发生常见的单一故障时能够正常稳定运行。该防线主要应用了继电保护、一次性系统设备以及安全稳定预防性控制技术等措施。

第二道防线:该防线借助稳定控制装置及切机、切负荷等稳定控制、功率紧急调制以及串联补偿等技术措施来有效预防稳定破坏,实现系统参数发生严重越限时的紧急控制,从而确保在发生严重故障时电网能继续保持稳定运行。

第三道防线:该防线采用系统解列、再同步以及频率及电压紧急控制等技术实现系统崩溃时的紧急控制,从而当电网遇到多重严重事故而稳定破坏时可以有效防止事故扩大,从源头上杜绝电力供应中大面积停电的出现。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过程分析

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大系统,由于系统的电气量变化范围相对比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短,分析计算又相对比较繁琐,决定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过程实现起来也相对较为复杂,为了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效果,要求相关安全控制策略的分析计算应在事故发生前做好相关充分的准备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在线方式。该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时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由在线决策系统的服务器对可能发生的相关故障进行稳定分析计算,从而形成当前电网的稳定控制策略表。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的实现需要当前电网的运行状态和大量相关的数据信息,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的分析计算中很少采用该方法。二是离线方式。它是人为通过对电网不同运行状态下可能遇到的故障进行稳定计算分析后形成的电网的稳定控制策略表的一种分析计算方法。相比较在线方式,该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缺点是计算、维护工作量大,对电网发展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过程的核心就是要生成电网的稳定控制策略表,而系统稳定控制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不断计算分析当前这些控制策略表内容以形成新的控制策略,从而不断刷新稳控装置的策略表的控制策略。然后在事故发生时这些稳控装置就可以根据事故前电网运行方式、有关参数及故障类型查找预先存放在装置内的控制策略表,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结语

充分发掘与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以及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来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服务是提升电力安全系统稳定控制水平的有效方式。电力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索应用新的电力安全控制技术及其运用的合理模式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宝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分析与展望[J].西北电力技术,2005,(5).

篇8

1电力系统的运行概述

1.1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的分类是在安全性、经济性和维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短路阻抗值得大小分为最小和最大两种运行方式。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中,这两种运行方式是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转换的。当电力系统的阻抗值最大时,被称为最小运行方式,此时的短路电流量为最小,因此这种运行方式主要用于机电保护装置灵敏度的校验。反之当电力系统的阻抗值最小时就是最大运行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开关电器稳定性的校验。

1.2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因素

就目前对电力系统的分析而言,有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它的安全运行。可以简单的归纳为这三种因素:人为因素、设备故障和自然环境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因素。在日常的维修中无意拉断开关等都属于人为因素;设备设计不合理或线路老化等则属于设备故障因素;在检查读设备的时候,设备在没有遵循正常程序的情况下就退出了系统,这就会使得设备出现暂态电压的问题,进而导致击穿固体绝缘,这也是十分危险的情况;而暴雨、大风、海啸等引起的电力系统阻断和损坏就属于自然环境因素。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应该尽量避免人为和设备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

1.3电力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电力系统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输电线路以及设备的分布都较为广泛,自然因素仍然是决定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在云心过程中,雷电会影响架空路线,暴风雨会影响输电线路。而且当雷击中架空路线的时候,雷电会通过接地线流入大地,虽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当雷电击中了输电线路,就会导致线路的高暂态电压出现,进而引发绝缘子串闪络,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因此在设计中要对这些因为加以着重考量。

2自动化调度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运行

2.1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发展

自动化调度系统对于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而言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二十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了专用机自动化调度系统,其后自动化调度系统还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分别出现了双机热备用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最终由专用发展为通用、由集中发展为分布、由数据采集到实时监测,目前我国还率先开发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图模库一体化”建模技术,现代化自动化调度系统除了要对IEC61970的公共信息模型以及可缩放矢量图形标准加以遵循以外,还能够扩展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功能,例如实现了网上浏览操作以及远程维护等。

2.2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自动化调度系统

自动化调度的发展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自动化调度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性能的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自动化调度系统能够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不仅能够将动态、静态和暂态结为一体进行分析处理,还要实现一次和二次系统的同步建模与数据采集分析。未来的自动化调度系统还要将市场中的实际用电量和电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保经济和物理上的稳定性。此后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将不断复杂化,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以往的管理系统将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自动化调度系统应该由单一的监控分析发展为安全协调和广域保护为一体的综合型系统。

3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

未来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特高压电网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全国互联大电网的发展需求,它将是集市场化、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综合性系统。智能化是指对电力系统元件实现控制一体化;标准化则是指实现相关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就目前而言智能化和标准化都还有待研究和提高。例如智能预警、调度技术的优化和对事故的处理都属于智能化调度研究的范畴,这一技术实现的真正目的就是能够大范围的预防和处理电力系统故障,避免造成重大事故。而数字化则包含了信息、通信、管理和决策等四个方面,其中信息数字化包含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的共享以及数据的集成,其数据的集成就是将各种信息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不仅能对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加以直接具体的反映出来,还能够确保其管理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准确性。其智能化就是将电力系统中的元件保护紧急、解列以及恢复控制集于一体,标准化则是指相关应用软件满足即插即用目标的实现。市场化是指未来自动化调度系统应该增加对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性分析的功能,进而满足电网在线输电能力和运行安全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配电路;安全性;安全事故

20世纪以来,电力系统的大发展使动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工业布局也更为合理,使电能的应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侧面,也越来越广地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力系统的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准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1.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的因素

由于受到电力系统自身原因和外部干扰的影响,电网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但使电力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而且对电力用户和整个社会。在我国,近20年来,各大电网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有100余起。在西电东送,南北互联的条件下,我国将形成全国联网的巨型电力系统,如果出现电力系统重大事故,其规模和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大幅度增加。因此,保证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必须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解决。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对于组成现代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而言, 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内部因素

1.1.1电力系统主要元件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制造厂交货的不及时或经费、自然环境、劳力安排等原因,导致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故障等,使计划内的设备不能及时投入运行,不得已而采用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保持设备的完好和安全可靠,必须定期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对相应环境下的设备进行试验、检查和校核,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的隐患及其初期的缺陷。

1.1.2控制和保护系统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一般用三个性能指标来衡量:可靠性、安全性和快速性。近年来,我国对电力系统事故统计的结果表明,由于继电保护直接引起的事故或使事故扩大而造成稳定破坏的事故占所统计事故总数的41%(直接是7.6%,扩大是33.3%)。

1.1.3信息、通信系统故障

很多事故后的分析表明:在一些正常或事故情况下,由于缺少某些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方式的重要基本信息(如线路潮流、主设备运行状态、母线电压等),或者传送信息的误差(如断路器状态的不对应),或是信息系统的故障(造成信息的缺损或者得到的信息不可靠)或拥塞、外部侵入信息/通信系统(如黑客的入侵)而使运行人员对系统的现状缺乏正确的概念,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或者根据错误信息做出的错误判断,而造成事故的扩大。

事故情况下,与EMS系统通信失灵,使各级运行人员间无法进行联系和正确的指挥,也往往是使事故扩大或处理延缓的重要原因。

1.2外部因素

(1)自然灾害和气候因素:地震、冰雹、雷雨、风暴、洪水、热浪、森林火灾等。

(2)人为因素:虽然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取代了原来很多需要人工进行的工作。但是,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丝毫减弱运行人员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操作人员误操作,控制和保护系统设置错误、蓄意破坏(包括战争或恐怖活动)等都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

2.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的防治措施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以超高压、长距离输电、大容量 机组、大范围互联和大容量的区域间交换为显著特征:电力系统一旦发生安全稳定事故,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不仅会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破坏社会稳定,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而且系统规模的扩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引入,也使得安全稳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要防治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加强电网建设,降低事故概率

电力工业是需要长期和超前投资的工业,大的发电厂的建设要5~10年,寿命约为30年。所以,要求厂(发电厂)网(电网)协调、统一规划、超前建设、合理结构,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特别要加强电网建设(加强远距离输电网、受端电网和二次系统)以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降低事故概率,减少停电损失。对于电力系统的建设要有全面规划,要建立一定的监管制度和投资激励机制,使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的要求。

2.2加强电力系统安全性研究

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探索更有效的分析方法,深入认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的本质和机理,以及寻求合适的控制策略以提高 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水平,防止出现大范围停电事故,则始终是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及早研究和开发广域的、智能的、自适应的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系统,它集成了电力系统、广域保护和控制以及通信基础设施(包括GPS技术),能提供实时的关键和广泛信息,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迅速地评价系统的薄弱环节,及时完成基于系统分析的自愈合和自适应重构动作等的防御措施,将形成全国复杂联合电力系统的强大反事故能力,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以避免发生灾难性的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3开展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使用的电力设备越来越多,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为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提供安全、优质的电能,需要更多高效、稳定、可靠的系统和软件来监控、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今电力系统正面临着这样的矛盾:数据的采集能力不断提高,数据量越来越大,但是缺乏有力的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中挖掘 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信息。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分布广、数量多,要有一个先进和可靠的分层、分区的信息系统,使及时和正确地传送广域信息能得到保证,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实现对全系统的实时监控。为此,要有一个实时平行的故障诊断系统,在海量的实时信息(包括测量信息,设备“健康”状态等)中及时诊断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或潜在的故障,在出现相互关联的问题时,系统中的各智能体相互协调,可以正确处理这种相关性。

3.结束语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问题一直是研(下转第191页)(上接第72页)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对电能供应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预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韩祯祥,曹一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电网技术.2004,28(9).

[2]冯海青,杜五一,胡翠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煤.2004,13(5).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状态分析;稳定性

前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规模的增大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受各类外部因素影响增强,同时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时变动态大系统,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其运行状态发生变化的几率也急剧增大,电力系统相关部门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响应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识别和分析判断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预警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最快的响应,减少损失。

一、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划分

根据相关文献中初步的划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如下划分:正常运行状态、警戒状 态、紧急状态、系统崩溃和恢复状态。随着电力系统的都不断发展,在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又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了细分,划分为以下8种:① 安全正常状态。② 预警正常状态。③静态紧急状态。④ 动态紧急状态。⑤ 静态极端紧急状态。⑥动态极端紧急状态。⑦ 崩溃或危机状态 。⑧ 恢复状态 。

二、电力系统常见的几种运行状态分析

当前,在上述几种状态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及电力调度部门对信息的采集,我们将现代电力系统的常见运行状态分析如下:

1、安全正常状态

处在安全状态下的电力系统,在其频率和各母线电压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而且各个电源盒输变电设备都在正常的参数下运行。电力系统是一个整体,由发电机、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组成,具有发电、输电、用电同时完成的特点。因为用户用电的负荷是随时随机变化的,因此,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和供电质量,发电机发出的有功率和无功率也必须随着用电负荷随时随机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变化量应该相等。同时,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发出的无功率和有功率、线路上的功率都在安全运行的范围之内,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电力系统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需处于正常的状态,并且要能够满足各种情况的需要,保证电力系统的所有发电机都能够在同一个频率同时运行。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受到正常的干扰之下不会产生设备的过载,或者电压的偏差不超出正常的范围,电力系统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调节手段,通过旋转备用和紧急备用使电力系统从某种正常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正常的状态。在正常状态运行下的电力系统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实施经济运行的调度。

2、预警状态

电力系统出现警戒状态时,一般出现的情况有:负荷增加过多、发电机组因为突然出现的故障导致不能正常的运行或者出现停机的现象,或者因为电力系统当中的变压器、发电机等运行环境发生变化,造成了设备容量的减少,从而导致正常干扰的程度超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之外。但是这时的系统仍然能够正常的运行。在这种状态下,电力调度部门就应当适当的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比如调整负荷、改变运行状态等措施,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

3、紧急状态

电力系统的紧急状态可由警戒状态或者正常状态突然演变过来,造成电力系统紧急状态的一些重大故障有:第一,突然跳开大容量发电机,从而引起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严重不平衡。第二,发电机不能保持同步的运行,或者在电力系统出现紧急的状态时没有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第三,电力系统在出现紧急状态时,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则将会导致电力系统失稳,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就是各发电机组不在同一个频率同时运行;电力系统不稳定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威胁,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崩溃,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第四,变压器或者发电机、线路等产生了短路的现象,短路有瞬时短路和永久性短路两种之分。对电力系统造成最严重后果的就是三相短路,特别是三相永久性的短路。在遭到雷击的时候,有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发生短路,形成多重的故障。

在紧急状态运行下的电力系统是危险的,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某些参数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出现负荷丢失的现象。这时电力调度部门应当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应该及时的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快速的切除故障,通过采取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措施,尽最大努力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至少应该恢复到警戒的状态,避免发生更大的事故,

以及发生连锁事故反应。

) 4、崩溃状态

电力系统进入紧急状态之后,如果不能及时的消除故障或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紧急状态下为了不使电力系统进一步的扩大,调度人员进行调度控制,将一个并联的系统裂解成好几个部分,此时,电力系统就进入了崩溃的状态。在通常情况之下,裂解的几个子系统因为功率的不足,必须大量的卸载负荷,使电力系统进入崩溃状态是为了保证某些子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发电,避免整个系统处于瓦解的边缘,电力系统的瓦解是不可控制的解列造成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5、恢复状态

通过继电保护、调度人员的有效调度,阻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在崩溃状态稳定下来之后,电力系统就可以进入恢复状态,这时调度人员可于并列之前解列机组,逐渐恢复用户的供电,之后,根据事态的发展,逐渐使电力系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三、评价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对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价依据,主要是根据电厂、机组以及关键线路等发生的故障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到电压失稳、频率失稳、线路过载等遭受破坏的可能性以及这种破坏持续的时间;另外,对于系统切符合的位置和范围进行计算也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评价的一个依据。一般将电力系统的安全指标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通过给定运行状态下的各个参数指标大小以及其发生的变量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类指标也称之为状态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含有:电压幅值,灵敏度指标,频率幅值等。

第二类是正常状态和临界状态下,各种物理参数值发生的变化,其可以作为衡量 电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类指标 一般也称之为裕度指标。裕度指标主要有: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临界负荷节点的有功负荷差等。总的来说,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析,由于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层面其产生的分析方法和参照的指标都存在着差异性,应当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判断。

四、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一些措施

线路输送功率能力与线路两端电压之积成正比,而与线路阻抗成反比。因此,为了减少线路电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可以在线路上装设串联电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线路阻抗,提高传输效率。另外,在长线路中间装设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线中间电压的水平,并且能够快速的调整系统无功功率,这是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的重要手段。

五、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的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故障的分析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本文只是简要的叙述了比较常见的运行状态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源,李立.电力系统紧急控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9).

篇11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电力的覆盖面积在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安全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由于对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视,促使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提高与创新。晶体管继电保护、电机式继电保护、计算机继电保护和集成电路继电保护是继电保护技术,随科技发展而发展的四个阶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取得了成功,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日益增大,范围越来越广,部分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满足电力发展的要求,一旦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就会发生电力故障和或大面积停电等现象,所以,要立足于电力系统全局的基础上,对故障原件被相应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切除后和电力系统所呈现的工况进行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如何使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不仅应有完善的继电保护技术,还应研究、推广故障预测技术,加快规范管理操作规程,加强设备设计等举措,使继电保护装置更具有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继电保护系统不稳定因素分析

继电保护系统具有速度性、选择性与灵敏性三个特征:其一,速度性,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问题,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迅速检测到电力系统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及时解决;其二,选择性,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保证其他正常部位的稳定运行,隔离故障;其三,灵敏性,指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或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第一时间检测到故障。

(一) 人为因素作用与影响

调查发现,继电保护事故中几乎有一般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较多的体现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如检修不到位,接线错误等现象。

(二) 继电保护设备稳定性差

继电保护设备一般是由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欲异常运行保护四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在整个继电保护设备整体当中,四种保护装置有各自的保护功能与使用范围,四部分在运行当中各为主体、互不干扰,因此在一定程度下此种状态也成为了继电保护这边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三) 电磁干扰因素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越来越先进,促使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了大幅度提升。例如微机保护装置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这一点是传统继电保护装置不论是从安全、稳定性还是性能角度都不可比拟。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微机保护装置中所应用的技术主要为微电子技术,因此在具体的运行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电磁感应等问题,很容易对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干扰,影响到机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四) 外部环境等因素

首先,温度影响。一般来说,外界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几点保护保护装置造成印象。在高温条件下,继电保护原件表皮会逐渐融化;而在低温环境当中,很容易会导致密封化合物的泄露,元器件的整体性能会迅速下降,从而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不利影响。其次, 冲击与振动作用。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受到猛烈的冲击、振动,必然会造成装置内电子元器件的损坏,如弯曲、形变、断裂等问题,继电保护装置内部元件损坏,那么无疑会极大的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最后, 滤波干扰。继电保护装置电源输送电量时一般会出现电磁感应等物理现象,发射出较多电磁波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形成干扰。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一个电容器,过滤干扰源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高效与稳定运行。

三、提高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对策

要想彻底确保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就必须要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全过程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众所周知,继电保护装置稳定性在整个继电保护系统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维护对于确保整个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一)严格把关材料选购

选择和采购继电保护装置、相关元器件时必须要从适用范围、使用功能、使用寿命、质量、材料等多个角度严格把关,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及元器件在使用当中的高效率和稳定性。

(二)科学设计继电保护系统

继电保护装置中晶体管所运用的技术为微电子技术,因此在实际运行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电磁感应,进而产生电磁波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干扰,影响到继电保护系统规定运行稳定性。因此科学设计继电保护系统,最大限度的消除继电保护系统内部的干扰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稳定性非常有效。

(三)强化线路隔离措施

在晶体管保护装置的运行当中,一旦遭受高电压轻则会造成由于电流过大而击穿晶体管的问题,重则甚至会造成保护电路短路的严重后果,因此做好继电保护。

(四)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不论是在安装、调试还是在具体的运行维护工作当中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与流程操作,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切实保证自身安全、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稳定性。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准确, 减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运行人员需要经过反复学习继电保护原理, 熟悉现场的继电器、信号吊牌与压板等。某种程度上来说,需要严格认真执行继电保护相应的制度及保护安全的措施等。在其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继电保护的范围,实施划分或获得调度的同意。 另外,为保证投入及退出的准确,在实施竞选的编程前,还应对各指标进行正确合理的编入,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四、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

首先,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过程中,其制造及选购保护装置时,需要对其进行严格质量把关,满足质量要求,才能够使用,减少故障产生,延长装置使用的年限,杜绝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元件。此外,装置在故障过程中,要设立能够解决设施的可选择性,全面考虑装置的保护设计与计算合理性, 不断提高装置在工作运行状态下的可靠性。其次,因为家电保护系统中晶体管抗干扰性与保护性不高,易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在设计与调试时,要尽可能切断相关干扰途径,或是增加设置接地电容等相应装置,对晶体管的装置,要进行巡回监测与保护。另外在设计晶体管保护装置的时候,要优先考虑电力高压的情况,避免受到高压电流的影响,从而造成短路与跳闸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最后,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同时,提高安全意识与,并对工作认真负责,在突发状况时,提高临场应变的能力与处理能力, 严格遵守相关工作制度及要求,履行其职责。此外,对装置运行检修与故障处理时,需要加强高度重视,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故障处理预案,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行工作的状态,从而加强故障技术的科研和改造,最大限度地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结束语:

当前,电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对电的需求,需要建设大量的电力工程传输电力,供给千家万户,大小厂矿。 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和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电力系统安全日益突出,有效判断、快速切除故障,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继电保护的首要任务, 因此,对继电保护发生故障时,需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整个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157.

[2]谭建华. 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问题与措施[J]. 科技创业家,2013,20:105+107.

篇12

关键词: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管理

1 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分析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保证系统稳定至关重要,如果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等灾难性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关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也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数据提供的信息量不足

电网运行的数据包括数字仿真数据及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仿真软件仿真生成的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包含信息量的部分,隐藏在这些数据后的还有极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对电网调度人员来说,这些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

电力市场的形成发展,使系统运行在临界状态附近,安全裕度变小,调度人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应深入了解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全局安全稳定性的本质,找出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内在本质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使用浅显易懂的信息来定量估计系统动态安全水平,估计各种参变量的稳定极限,为调度人员创造一个简易实用的条件来处理、分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

1.3 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

由于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类型极其复杂,无法完全预测,调度人员需要更多的专家、更有价值的信息来预测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对安全稳定评估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及智能性提出了挑战。

2 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措施

2.1 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分析方法

为解决上面提到的数据提供的信息量不足,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等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系统可能运行空间所蕴含的规律,并使用不断积累的实测数据直接对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人力己无法完成这种数据分析任务,为此,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分析方法,更多地用计算机代替人去完成繁琐的计算及推导工作,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有效利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电力系统中潜在的有用信息,运用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等。

2.2 规范电网调度运行工作

近年,随着电网迅速发展,计算机保护和高新科技的不断应用,以及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日益完善,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调度员操作不规范、误调度等原因,使得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因此,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应认真考虑人的因素,杜绝误调度、误操作的人为事故发生。在电网调度上,应从规范交接班、规范调度操作、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调度员驾驭电网的能力和执行力,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调度运行的规范化管理。

2.2.1 规范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是保证电网调度连续性的重要环节,规范的交接班制度,是确保交接内容完整、调度思想统一的保证。只有交接清楚,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如果交接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误送电、漏送电的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电网瓦解、人身伤亡等事故。

2.2.2 规范调度操作命令

值班调度员是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通过调度操作命令的形式,改变电网运行方式、设备状态和调整经济运行。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异常事故处理,调度员的每道调度操作命令都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调度员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各种规程和规章制度,避免误操作和误调度,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

2.2.3 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处理能力电网事故有突发性、意外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这给调度员带来了相当大的考验。所以说调度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网调度员处理事故不当,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作为电网调度员,应该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做到精心调度,恪尽职守,不断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从根本上杜绝误调度的事故发生,此外,还应建立规范的电网事故预想制度,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

2.3 减小系统故障对电网运行的干扰电网在设计和运行时,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稳定性的措施,但是不可预测的各种的故障冲击,还是会对电网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大的扰动使电网暂态稳定破坏,因此,采取措施减小电网故障对电网运行的干扰,保持电网运行稳定十分重要。

2.4 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

电网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加强电网建设是保证电网架构坚强、可靠的最主要方法和手段。但近年来电力设施的破坏,不仅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电网用户正常的用电秩序。电力设施保护是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在修改现行的《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有关法规时,增加补充电力执法方面的具体内容,使电力执法进一步有章可循。电力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电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安全供电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此外,要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广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重要意义,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之,采取政治、经济、法律等措施,标本兼治,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2.5 充分利用电网内一次调频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电网运行波动,增强电网的抗事故能力,提高电网电能质量,必须在不影响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网内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功能。提高全网发电质量,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依靠调度侧和电源侧的共同配合,通过完善调度侧的调频策略,丰富调节手段,正确合理地分配调节负荷,提高调度软件智能水平,来改善一次调频质量,与此同时在电源侧机组配合适当的参数修正,改善调节的品质和调节速度。

结束语

电网规模的扩大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更复杂,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问题。作为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输电系统,其任务不仅在于正常情况下能将所发出的电源容量全部送出,还在于它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对电网输电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其薄弱环节,合理地安排运行方式,优化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总结运行和控制规律,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黎阳.电网运行状态实时稳定评估预想事故管理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6.

[2]项真,江文等.风电并网系统稳态运行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7(3).

[3]杨威.内蒙古电网运行效率与稳定性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9.

篇13

关键词: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结构逐步完善,社会资源应用结构也实现专业化、针对性管理。一方面,电力系统的电力供应技术实现资源应用结构逐步完善,例如:电力传输、电力资源分布结构更加完善;另一方面,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也受到较大的关注,以常见的高压电气试验技术为例,探究现代电力资源供应结构的开展实际。

一、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实际应用

1.技术概述

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电力工者,对电力输送的继电器、线路等部分进行绝缘性检验,现代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开展在电力输送结构的安全、稳定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高压电气试验技术也随着社会电力供应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并逐步实现高压电气试验技术开展不仅具有实际电路保护作用,同时融合合理的电流输送结构,为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为社会电力供应结构的完善发展带来了更有力且协调的电力管理途径。

2.实际开展流程概述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开展,并不是独立于电力输送系统之外,而是融合电电力输送的每一个环节,其一,高压电气试验人员进行依旧电力供应系统的电力应用需求,对高压电力系统整体进行绝缘性检验,实现现代电力供应结构整体电流控制,并做好电流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结构性进行分析,并对电流输送结构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正常与否进行检验,做好实际分析记录;其次,高压电气试验人员依据实际检验结果进行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的绝缘性分析,同样也做好设备在实验中的绝缘性分析;其三,将电力系统的绝缘性与机械设备的绝缘性分析数据进行综合,为电力输送系统的电流传输提供安全的输送范围,后期电流输送在高压电气试验的绝缘控制范围内,保障了电流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我国电力供应系统技术逐步完善的重要保障。

二、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问题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是现代电力结构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研究,是现代社会资源综合开发发展的新领域,也是我国水分发展结构适应绿色化,循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1.技术层面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是电力输送系统安全性的主要保障,从技术层面对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我国现代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的开展逐渐从设定实验场进行模拟实验,向现代电力输送系统实际检验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电力输送检验的绝缘性分析更切合实际,实验开展的实际意义也提高;其次,随着我国高压电气试验技术工作逐步完善,电力系统的绝缘性检验也逐步实现技术应用的绝缘性,电力系统各部分的绝缘性分析也更加专业,例如;电流输送线路的绝缘性检验采用红外照射的形式进行绝缘分析,而继电器的外部绝缘性分析不仅要采用红外进行绝缘检测,同样也要进行继电器的氧化层分析,实现了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输送管理更加专业化、其安全性也更强,为我国电力输送系统的技术创新应用带来更高效的技术保障。

2.电力运行结构

现代电力系统的资源逐步完善,做好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也是我国电力结构的主要分支,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的开展流程结构更加规范,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性检验的随意性较大看,电力系统试工作没有确定的开展依据,检测人员的检测标准也是依旧其经验进行试验判断,使电力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实施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对试验的开展做好系统的合理规划,试验的最终评价与调整具有明确的参考标准,从而实现现代电力的部分结构管理更完善;其次,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的专业发展,实现了我国电力系统的中安全管理发挥其内在作用,例如:电力系统的资源管理上,电力输送系统的线路、继电器的保护能力提高,电力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对电力系统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的处理,对电流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实现现代电力系统的技术开展在整体电力系统结构上,做好电力配送、电力运维等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之间做好结构对接的必然性选择。

3.电力应用率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电力资源应用效率提升。一方面,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开展,是基于电力系统的实际进行电力输送外部保障的试验分析,电力系统的绝缘性能够防止电流传输中线路之间的传输电波相互干扰,可实现现代系统电力资源传输的外部干扰性降低,提升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能够依旧电力系统的整体绝缘性和机械设备的绝缘性做好电流输送的可变空间,为后期电力系统的电流输送带来了更安全的电流输送保障,从而实现了电流输送的效率提升。

三、结语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开展,是现代电力供应系统安全、完善的进行电力输送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现代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实际开展范围,对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相应的建议,为我国电力资源应用网络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保洪.论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中技术问题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2:5.

[2]李苗.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6:86-87.

[3]宁静.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中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分析[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0).

篇14

关键词:电力运行;安全管理;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电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供需矛盾愈来愈集中地体现在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上。因此电力的安全运行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

一、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极其复杂,涉及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及其自动化水平等问题。有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分析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探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电力系统中数据的利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包括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及数字仿真数据,比如地理信息系统、各种仿真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仿真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所包含信息量的极少一部分,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才是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极有价值的信息,对电力调度人员来说,这些信息的参考价值极其重要。

2、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电力系统。由于扰动类型的电力系统极其复杂多样,不能完全的预测,调度人员需要更有价值的信息、更多的专家来采取及预测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对实时性、准确性及智能性的安全稳定评估算法提出了挑战。

3、部分电网投入不足,设备老旧,较为薄弱,科技含量及自动化水平不高,特别是配电网设备急需改造,自动化水平较低。

4、电网改造及自然灾害,外部破坏等严重威胁电网安全。

5、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全员参与意识不强,在电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等方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有待加强。

二、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

1、提高发电机电势

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发电机电势,它的实现主要是依靠采用自动励磁调节器并改善其性能。在现代的电力系统中,自动励磁调节装置几乎被所有的发电机所采用。明显地提高了自动励磁调节器功率的极限。

2、减少系统的总电抗

从简单的电力系统功率的极限表达式可以看出,系统总电抗和输电系统的功率极限成反比,系统的电抗越小,功率的极限就会越大,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更高。发电机、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电抗所组成的是输电系统的总电抗。它们的结构尺寸与发电机、变压器的电抗有关,当变压器和发电机设计的时候,已考虑在投资和材料相同的条件下,争取使他们的电抗有所减小。当发电机装有自动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的实际电抗已由大减小。因此,想要减小电抗,从发电机结构方面所达到的作用有限。对于变压器来说,自耦变压器不仅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损耗小的优点,而且它的电抗也比较小,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因此它广泛的应用到了超高压电力系统中。

3、提高和稳定系统电压

要提高系统运行电压水平,最主要的是系统中应装设充足的无功电源,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合理地选用高一级的电压,除了降低损耗、增加输电容量等作用外,还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这是因为对于同一结构的输电线路,采用的额定电压越高,线路电抗的标幺值就越小,功率极限就越高。

三、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1、快速切除故障

利用快速继电保护装置和快速动作的断路器尽快切除故障是提高暂态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2、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

瞬时性的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大多会引起高压输电线的短路故障。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由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发生后启动断路器把故障线路切除;等到故障解决后,装置又会立即自动将这一线路重新投入运行。从而,这一装置使系统恢复双回线供电,通过提高系统的功率极限,保持了电力暂态稳定,同时也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3、改善原动机的调节特性

如果原动机的调速系统可以实行快速的调节,使原动机功率的变化能接近跟上电磁功率的变化,就能够减小机组轴上的不平衡功率,从而防止暂态稳定性的破坏。此外,对于并联运行发电机组,也可在故障发生后把部分发电机组切除,以便过剩功率有所减少,或者采取机械制动的方法对一部分原动机的机械功率进行消耗。

四、电力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是指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对于电力运行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避免、解决电网运行出现的安全问题。职业素质,即指电网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电力只有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标准施工和及时维修、检测的共同协作下才能确保其安全运行,为此作为电力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从电力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起,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2、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结构、优化供电系统

电网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功能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加快脚步、不断完善电网结构、优化供电系统不容忽视。由上文可知,目前我国部分电网存在着电网网架结构薄弱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坚持安全与科学统一的原则对其进合理的规划,有效缩短供电半径,实现电源与电网的科学规划;积极做好无功补偿工作,实现有功与无功的科学规划。另外应该及时更换供电系统中的陈旧、老式设备,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设备,实现电网运行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从而有效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3、强化电力中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

继电保护,即能够对电力系统线路和设备中出现的异常或故障进行检测,并发出报警信号,或者直接将故障部分切除、隔离的一种保护措施。由此证实,继电保护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积极做好并强化电力中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强化电力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

第一、应该对控制保护设备、压板和直流系统中所有保险进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继电保护装置中所有部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应该积极做好继电保护运行的检查工作,其中包括送电后的检查、停电后的检查和故障跳闸后的检查三方面,以确保设备指示灯、复位和保险等元部件的良好使用性。

4、建立健全电力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是正、合理管理的有效保障,所以为避免电力运行安全问题的出现,建立健全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意义重大。供电系统中有了健全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就可以有效约束、督促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擅离职守、误操作、误调度等不良问题的出现,同时促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从而以此来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5、做好电力安全告警系统、完善电力应急

机制电力安全告警,主要是针对无工作人员值守或少人值守的变电站,并对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供电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和故障并发出警报,以避免出现的安全事故。通常电力的安全警告系统包括事故告警、保护信号告警和重要装置告警灯等,由此全面做好电力安全警告系统可有效避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安全问题。电力的建设,一方面利国利民;另一方面一旦管理不当就会危害到社会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建立并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势在必行。电力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以“社会利益、安全生产”为原则,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从电网发电、供电、输电和用电过程中的各个细小环节入手,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同时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方法手段来有效避免、解决电网运行中存在或出现的安全问题。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正常运作的根本。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对策研究,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保证供电可靠性不可或缺的两项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