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8: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老龄化商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由于这个原因,目前就职于中国一所高校的营销与创新课题的副教授科尔巴赫曾在日本进行了为期11年的人口统计学研究,之后于去年8月移居中国。科尔巴赫从事的是关于老龄化与社会课题的研究。
科尔巴赫称,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因此人口老龄化首先是规模性的,尽管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扩大了这种趋势。日本在老龄化人口增多前已经是富裕国家,而中国的情况却不同。他警告称,“整个(中国)社会体系还未对此作好准备”。
中国政府去年9月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的8%与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有关,这一市场的价值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之多。根据这份报告,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将增加三分之一。
科尔巴赫教授称,“这是真实的商业机会,尽管2050年可能还比较遥远,但这应当是即刻引起重视的事情,而很多企业都未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这是一种很难贯彻的态度。“管理者在将这些趋势转化为具体的应用上时出现了问题,但是人口统计资料是可以预见实际工作的。”科尔巴赫教授说。
老龄化问题还将对商业产生影响。
文件指出: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家将举政府、企业和社会之全力防治慢性病……有识之士应从中悟到"老龄化"、慢病防治蕴藏着巨大商机。
神奇光灸 患者轻松祛病
"我们小区的光灸免费体验中心开业几天了,我去了几次,高血压和前列腺就好多了!"上班路上,笔者在车站旁无意间听到一位老大爷对身边的同伴高兴地说道。能让老年朋友如此兴奋的免费体验到底是怎么回事?
笔者打听到,老大爷所说的光灸治疗中心是刘先生在重庆开的第三家分店,而刘先生所投资的"光灸国际・光疗之家"总部在中国国家级创新产业园――武汉光谷。为了响应国家老年慢病防治号召,"光灸国际・光疗之家"推出了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药监局(准)字号批文的"光灸"系列家用激光类医疗器械,高科技的光灸产品以100%不含药物、可替代传统针灸的"激光针灸"疗法针对包括三高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前列腺炎、哮喘慢支、颈肩腰腿痛等常见老年慢性病。
激光治疗慢性疾病起源于前苏联太空科技,苏联宇航员在太空空间站运用激光照射体表动脉和组织,发现可快速清理血液垃圾、消除组织炎症等,疗效非常神奇。2004年,中国第一台改善微循环的家用激光治疗专利诞生于光灸国际创始人马宁博士之手,目前光灸国际历经八年发展,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产品利用激光无创透入组织和血管的原理,不需要配合任何药物,可方便快速治疗"三高"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前列腺炎、咳喘慢支、乳腺炎等,产品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国内多家三甲医院验证,并获得药监局的上市批准。
"体验+讲师"运营模式 加盟商轻松赚钱
好产品靠疗效说话,但是仅仅有好的疗效远远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找到一种先进的营销方法把产品销售出去!对此,光灸国际对产品的疗效十分有信心,不做广告做公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患者免费体验,产品疗效顾客说了算。
刘先生在加盟光灸国际之前一直在为创业找项目,走过很多弯路,损失了不少钱财。光灸国际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光灸中国健康行"长期服务式营销,即总部为加盟商派出医师和产品同行,疗效和服务同行,真正以对老年人终身的"爱营销"核心,让每个城市的唯一总长期享受总部的贴身服务营销。换句话说,商在拿到权后惟一要做的就是召集老年患者免费体验,就能坐等"收钱"了!
刘先生说,他在拿到本市产品权后,为了降低风险,在总部的指导下,第一家店选了菜场旁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门店,没想到老年人买菜的人很多,开业后发了三天的宣传单,来店里的老年人就坐不下了,"先免费体验,让疗效说话"使得周围小区里的老年朋友趋之若鹜,很多人体验完后对疗效啧啧称奇。半个月下来,就聚集了100多个有购买意向的顾客。但刘先生却苦于不知道如何成交,关键时候光灸国际总部的专业讲师来到了店里,在接下来一天的产品促销会上奇迹出现了!精心策划的促销会现场销售42台激光治疗仪,当月盈利超过五万!
第二个月刘先生发动亲友又开了第二家和第三家店。"不可思议,都是当月就盈利,来店体验的老年人实在太多了!"刘先生说,由于店面面积太小,现在总部派讲师来的促销会已经无法再在店里开了,改在了宾馆的会议式,每场会都能卖十多万元,刘经理计划一年之内在重庆开出二十个店面。
有强大的总部营销团队在背后支持和鼓励,刘先生赚钱并快乐着。 "我对健康行业完全是个外行,在这里都能做得这么好,那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好呢?"刘先生的梦想很大,他坚信光灸国际的产品在全国会迅速的开花。
短信索资: 13545089891
网址:
明天就是九九重阳“老年节”,根据安排,我和××市长原计划都参加此次会议,与大家共庆美好节日。但临时接到任务,我们须于5日参加景德镇市委组织的××*等地考察学习,无法亲自到会,在此深表遗憾和歉意。现以书面形式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老年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个40%以上增长”目标,着力风险发展、机遇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大力推进解放思想深化年、项目建设落实年、和谐社会进步年,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1-8月份,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三大指标分别增长了46.1%、69.18%、37.23%,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包括全市9万余名老同志在内的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加快发展的进程当中,许多老领导、老同志都积极参与,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量,积极建言献策,亲历亲为工作,这种爱市、爱家的情怀和兢兢业业的作风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实现明年元月人大、政协两会项目建设的“看点”和全年“三个40%以上增长”,依然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开展“决战一百天、交账两会看”项目攻坚战役,需要老同志们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继续推动好项目、监督好项目、服务好项目,为××的建设和发展再做新贡献。
由于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均寿命延长,中国人的养老成本在不断攀升。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且一线城市的老龄人口比例更大。另据《世界人口展望》预测,到2050年中国仅60~65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就将达到8%。
根据某专业机构的计算,据现在的消费水平,在北京地区,夫妇二人60岁退休后到90岁保持体面的正常生活的食品衣物及日常消费支出就超过150万元(按照年平均5万元计算),其中还不包括京外旅游、住房、住院医疗、护理等大额支出和物价上涨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因素。即使考虑到退休后支出适当减少,而且有退休金可适当减轻压力,到退休前我们也至少准备300万元。
作为从事了20多年保险事业的老兵来说,关于这个话题,我有些想法。在统计学的数字层面来说,老龄化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专利”,但为什么到了中国,老龄化就成为了危机?因为中国大陆的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属于未富先老。在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个人补充养老严重匮乏的环境下,长寿风险将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家庭和谐的主要问题。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基本上在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2011年中国人均GDP也突破了5400美元,似乎差距不是很大,但真正的差距在于,中国的工资总量只占GDP的10%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这中间还必须注意到贫富差距日渐拉大的趋势,接受超低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老龄化到来的时候,个人养老能力可想而知。
靠国家政府发放养老金是一种方法,“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也是一种方法。以新光海航人寿为例,总部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2岁,大多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80后独生子女,这意味着从他们组建家庭开始,就要共同赡养4位老人。可令人倍感压力的是,除了老人需要赡养,还有房子、车子要供养,更有孩子要抚养。身为父母,从心底里来说一定是不愿向儿女伸手的。
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参保国家统一养老金只能保持基本生活,部分收入水平低的甚至维持基本生活都很勉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建议老年退休后收入应达到退休前70%的所得替代率,中国台湾也只不过50%,中国大陆还不到30%,基本上是老了以后将过上没有尊严的生活。另一方面,新一代承受的负担过重。在两者影响下,我们将陷入社会养老不可靠,家庭养老不能靠的困境。
有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让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过上夕阳无限好的美好生活?有,那就是商业保险。它无疑是补充养老的最佳途径。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可主要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投资收益作为补充;中低收入家庭,可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应对老龄化危机,从保险公司服务于大众的角度,首先要尽力去提高民众进行退休规划的意愿。透过市调及媒体广宣提醒提早退休规划的重要,提供对退休准备的试算,协助国人了解退休金的缺口。同时,要尽可能地提供满足客户退休生活需求的各种保险商品,包括安稳的退休准备金、健康保险和高龄伤害保险等。养老险产品的选择很多,各类养老保险各有优缺点,购买时可考虑相互组合,取长补短。如果家族有长寿史,可考虑领取时间比较长的终身养老险;如果家族无长寿史,无法生存至该养老险精算所依据的寿命,可能会“亏本”,就选择定期养老险或保证领取型养老险。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则应选择有增值功能的养老险。
中国大陆的商业保险市场存在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中国台湾做对比就容易看出:中国台湾2011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近十几年人均工资虽然没有大幅增长,但人均月收入在7000元人民币左右,并且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大众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和接纳也比较早,平均每人就有3.5份商业保险,而在大陆这个数字仅为0.1。
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共同性话题,就上海而言,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铃化带来的影响已逐渐凸显,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匾乏,劳动力不足以及社区为老服务发展滞后的矛质已开始成为制约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瓶颈,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寻求可行性办法解决老龄化人口的赡养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公布,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全市户籍人口1391.04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0.57万人,占总人口的21.6%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50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 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0.65万人,占总人口的11.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44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占总人口的3.8%;100岁及以上老人836人,其中男性175人,女性661人。按照人口学测算标准,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一般定为60岁或者65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进人老年型社会。上海远远超过这一标准,其分别超过测算比例的11.6%和8.4%,上海的老龄人口已经是其总人口的1/5,上海市城市发展已进人真正的人口老龄化时代。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按照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2008年最新上海人口生命表测算,未来10-巧年上海市步人老龄人口的数量会急剧增多,即将进人人口老龄化高峰时代。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短缺矛盾、等待领取养老金养老的老年人口与社保基金严重不足矛盾以及外来新增劳动力人口与上海市现行户籍政策等矛盾,都将给政府现行社会政策带来巨大挑战。
从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人口检测统计数据来看,在上海城市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近年来已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1.从老龄人口总数来看,上海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增高
从已有数据来看,近年来上海市老龄人口呈递增趋势,平均每年新增老龄人口数已超过10万人。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5.62万人,占总人口的20.1 %,比上年增加9.25万人,增长3.5% ; 2006年到2007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11.21万人,增长4.1%;占总人口比重从20.1%增至20.8 % ; 2007年末到2008年末,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增加了13.74万人,增长4.8% ;占总人口比重从20.8%增至21.6%,达到300.57万人。据预测,到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1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这一比例直向世界第一长寿大国日本的老龄化水平看齐。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数字将攀升至500万,而上海老龄化发展的趋势要到2025-2030年间才会达到高峰。
就其原因而言,从世界范围来看,上海市这一老龄化符合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讲,现在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大多出尝于1949年前二战结束世界人口出生高峰期所生人口,上海解放前与解放后,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命脉,一直保持着劳动力的充足状态,由于二战结束后短期的和平以及解放后发展大上海而迁入上海市的青壮年人口生育意愿的极高状态,使得当时出生的人口极多,呈现出一个高峰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60年后的今天正好进人一个人口的老龄化时期。
2.从老龄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上海市女性老龄人口多于男性,城市独居女性老人越来越多
从上海城市老龄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女性老龄人口多于男性老龄人口,并且呈现出随着年龄的递增,女性老龄人口所占整个城市老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高龄女性人口越来越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6.9%,女性占53.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5.3%,女性占54.7 % ; 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3.6%,女性占56.4% ;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38.9%,女性占61.1%;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20.9%,女性占79.1%。由此我们可以很显著的看出,由于男女性别人口总数的不对等以及男性实际生命比女性短等现实因素的考虑,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市进人老龄化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的现状仍然要维续一段时间,未来上海市的城市独居女性老人数将越来越多。
3.从人口抚养系数来看,上海城市老龄人口抚养系数越来越高,总人口抚养系数越来越高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处于被供养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也被称为年龄抚养系数。如果只计算巧岁以下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则该比值称为少儿抚养系数;如果只计算64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则该比值称为老年抚养系数。相关数据显示,200(〕年人口普查上海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为26.1 % , 2005年老年抚养系数为27.2% ,2006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到28.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2007年末,老年抚养系数再次上升到29.4%,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2008年末,上海市老年抚养系数为30.8%,比上年又增加了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8年开始,平均3.33个上海劳动适龄人口就要养活1个上海老龄人口,加上人口生殖过程中的少儿抚养系数的存在,上海城市总人口抚养系数一直在增加。
4.从城市人口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纯老家庭”日渐增多,高龄人口显著增加
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达以及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上海全市“纯老家庭”越来越多,也即意味着老年人总数在上升,2004年上海市“纯老家庭”总人数为70.%万人,时隔2年后2006年上升到78.72万人,2007增加到84.37万人,2008年上海市“纯老家庭”人数为86.38万人,比2004年首次统计增加了15.42万,其中80岁及以上“纯老家庭”人数达24.26万人,比2004年首次统计增加15.06万人。从已有数据以及上海市人口生命表推测来看,由于家庭养老习惯的变更,未来上海市纯老家庭总数还将有个上升的趋势,同时高龄人口也会进一步增加,这部分“纯老家庭”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也将是研究与解决城市人口老龄化政策必须要考虑的现实性问题。
5.从老龄人口地区分布来看,城市不同地域间老龄人口差异显著
从上海市老龄人口分布来看,截至2008年末根据已有数据,老龄人口最多的依次为浦东新区40.6万人、杨浦区22.9万人、徐汇区20.74万人、普陀区19.21万人、阂行区18.82万人、虹口区18.26万人、宝山区17.72万人、崇明县16.82万人、闸北区15.17万人、南汇区14.41万人、黄浦区13.5万人、长宁区13.33万人、嘉定区12.3万人、松江区10.88万人、奉贤区10.59万人、金山区10.51万人、青浦区9.46万人、静安区7.72万人、卢湾区7.57万人。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数据,"2008年末各区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该区县总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依次是静安区、卢湾区和崇明县,分别为24.9%,24.4%和24.3%;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前三位的依次是金山区、宝山区和普陀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1.0,0.9和0.9个百分点。2008年末各区县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该区县总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依次是静安区、卢湾区和黄浦区,分别为5.5% ,5.5%和5.1%;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前三位的依次是普陀区、长宁区和杨浦区,与上年比均增加0.3个百分点。2008年末各区县高龄老年人口占该区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依次是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分别为22.9% ,22.3%和22.2%;比重增加前三位的依次是长宁区、普陀区和杨浦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0.7,0.7和0.6个百分点。
二、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从上海来看,人口结构中的日益老龄化现象已经给上海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1.老年人增多,上海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重新调整,财政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上海市现在户籍人口1391.04万,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来说已经发展的比较健全,但从上海社会保障体系内部社会保险方面来看,现在上海的社会保险分为:①城市社会保险;这部分大约缴纳的人数为450万人,主要是针对上海市城市在籍人口缴纳的。②城镇社会保险;这部分人群主要有180万,主要是上海城市郊区大量农转非的失地农村人口。③农村社会综合保险;大约为200万人左右,主要是原来是农村户口的人群缴纳的农村保险,大多集中在区县郊区地域。④综合保险;这部分保险主要针对的是在上海市的流动人口而开设缴纳的,大约为350万人。⑤医疗保险;自愿参加,即在上海工作的人群都可以成为医疗保险的对象。
而现在上海的城市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06.51万,占老年人口的68.7%、全市户籍人口的巧%。根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2008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小城镇社会保险人数为33.38万人,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0.96万人,领取征地养老的人数为19.21万人;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从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养老保障中获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0.77万人,获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5.20万人,获得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养老保障金人数为5.71万人,农村无保障老年人获得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的人数为32.52万人,农村五保老人获保障人数为0.29万人。初步测算一下,上海现在单就户籍人口来说,用①中城市社会保险450万人群缴纳的部分保险金来养这206.51万人,差不多就是2.18个城市人养1个退休老龄人口,仅依靠征收社会保险金的形式返还社会保障已经“失灵”,政府不得不财政补贴兜底补偿社保基金的不足,加上财政在②③④⑤上的投人,上海市目前在社会保障体系财政负担已相当严重,已经出现了社保基金严重穿底的现象,“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180亿元,占到了市级财政收人的17%-18%左右,而预计今年还需要增加60-70亿才能把社保基金的窟窿补上。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靠并提高财政支出比例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的情况将长期存在,甚至会越来越严重,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上海的老龄化问题。”(上海市市长韩正,2009卢由此来看,目前上海社会保险资金不足,社保基金中用于养老、助老、护老医疗费用支出的严重不足,现实社会养老问题的不到位,未来养老金缺口长期存在已是不争事实,社会保障体系在人口老龄化以及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面临着重新调整的挑战。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上海市现有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年轻人负担将越来越重
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直接一个后果是家庭抚养负担的加大,一方面,国家在老年人养老保障、养老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区为老服务以及社区其他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都使得老年人养老服务再一次回到了家庭养老的层面。而由于医疗技术带来的人口寿命的延长,居家养老模式必然会带来现有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居于中下层的劳动适龄人口抚养负担未来将越来越重。
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得出,未来上海市人口抚养系数将越来越高,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实施20多年后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带来的人口寿命延长,未来独生子女A和B结婚,处于劳动适龄人口的他们将要抚养其下面的小孩C以及可能4-8个其上面的老人(A和B各自的父母以及各自父母的父母),由此,上海市未来劳动适龄人口家庭结构将发生变化,家庭总抚养系数也将越来越高,年轻人负担越来越重。
3.本地劳动力就业人口减少、外地劳动力的引入,上海市社会政策体系面临重新调整
由上海市15-64岁人口抚养比30.8%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50万人,可以测算出来,15-64岁之间的劳动适龄人口为696.43万人,剔除一部分高学历尚在就学以及失业人口来说,也就是讲目前上海市真正在籍适龄劳动力就业人数不足650万人口,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地适龄劳动力不足将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制约因素,目前来看,外来劳动力的流人可能会为此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是外来人口的流人又会要求上海市现行社会政策进行新的一系列调整,例如,外来人口人沪户籍问题、外来人口会保障以及其未来养老服务养老金问题、外来人口子女人学问题、外来人口的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外来人口的住房、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等等,都使得未来上海保持经济发展强劲势头,弥补劳动力不足必须要进行解决的政策调整问题。
4.城市人口的日益老龄化,未来可能阻滞上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越来越多的超过总人口1/5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上海市人口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带来就业人数的变化,就业人数变化将会引起链锁反应。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经济的来临,高端产业在上海的发展,改造和淘汰传统产业都会使一部分人失去工作,而这一时刻恰恰在当家庭收人出现危机时又面临大量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政府又无力去全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此时的人口日益老龄化将会影响到上海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目前的社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面临着重新变更的现实,“鉴于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都是着眼于近期的人口状况和国内外的需求而建立发展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一些产业将不再需要甚至大量缩减,而原来没有的或者很薄弱的一些产业,却需要大量发展。”因而,在社会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发生变化过程中所带来的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也必将会表现得进一步明显起来,典型的就是上海市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三、应对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思考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由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尤其是在为老服务方面已是各国都在积极探讨的话题。然而对于上海而言,提前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上海目前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社区为老服务事业,可能是应对上海目前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可行性办法。
1.完善现有老龄人口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
截至2008年底,上海市全市养老机构共计582家,其中,政府办287家,社会办295家,床位数共计80554张,平均每千位老人占有床位26张;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共计229家,平均13125人享受1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社区助老服务社共计234个,平均12844人享受1家社区养老服务社提供服务;老年活动室全市共计5547家,平均542人使用1家老年活动室;全市老年医疗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共计71所,平均每所为42334位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全市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设的家庭病床达41300张,平均每73人享有1张家庭病床数;全市共有老年学术组织、老年协会、老年文艺团队、老年体育团队、老年体协共计19706个,平均每153位老年人占有1个社团。因此,从总体上看,目前上海市养老、为老、助老服务体系严重不健全,为老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也严重不健全,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还难以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因此,从长远来看,要在社区兴办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社区助老为老服务,在满足各个层次老年人需要的基础上,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主体的老年服务体系,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主,鼓励个人、家庭自助养老,实施社区助老、帮老,国家与社会资助养老等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2.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金保障机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就上海而言,健全养老金保障机制,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的管理方式,就目前来说,上海急需要尽快拓展和完善现有养老保障金资金的来源渠道,上海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比如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压力,西欧各国养老保险体系实施的职业养老保障基金机制很好的解决了一部分资金的来源问题。“所谓职业养老保障基金,又被称为企业补充退休金,一般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缴费费用,在西欧国家,通常该基金是从出资企业中独立出来,由企业的雇主组织和工会协商建立,通过储蓄、政府债券等多种投资渠道,提高基金的收益率,使职业养老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近几年,西欧各国更是通过财政激励和与有关合作方达成协议来提高职业养老保障基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英国,职业养老基金的覆盖面就极广,达到75%,资产规模超大,超过GDP的80% 。上海也应该从制度方面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制度创新、鼓励支持发展企业年金缴纳制度、配套实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机制,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多维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养老金保障机制。
3.延长退休年龄,实施柔性退休制度,延缓老龄化高峰
据相关部门测算,五年后上海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开始依次进人退休年龄,并开始领取养老金,届时老年人中八成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十年后,独生子女父母数量将进人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将有20万一30万独生子女父母进人老年阶段。局时上海将在全国最早面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家庭成员照料者严重不足将是未来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从独生子女社会承受力来看,独生子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抚养压力,既要负担好几个老人的赡养问题,又要承担子女教育负担还得承担自己的生活成本,独生子女的生存压力空前高涨。另一方面,按照国家现行统一退休标准,上海市男性人口年满60岁实施退休,女性人口年满55岁实行退休,从家庭结构和人口年龄结构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部进步,还按照旧的退休标准实施退休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年龄结构和经济发展需要。从社会职业结构来看,60岁左右的人还能继续在社会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45-65岁年龄段的人仍然还可以在社会重要部门岗位发挥作用,因而,上海能否延长退休年龄或者实施柔性退休制度,鼓励并规定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口可以自愿选择是否退休,实施老年人继续再就业,以达到减轻独生子女抚养负担,减缓提前进人老年生活的老年人数增长速度,同时还能够起到活跃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