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安全信息范文

企业安全信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8: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安全信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安全信息

篇1

1.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安全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日益进步不断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视,将企业信息安全应用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事故处理以及日常安全管理中去,从而不断改变企业传统的安全生产结构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事故发生的概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指的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过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机以及相关网络技术实现基本数据的录入、分析和储存等,同时通过因特网以及局域网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处理和及时反馈,从而不断优化革新传统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模式。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核心在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信息化过程,这是一个由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人以及相关设备构成的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搜集、分析、加工、储存以及传递等,并将信息资源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安全传递,从而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方面的信息资源支持,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信息协助管理工具,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性运作。

2.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

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传统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是一项十分巨大的系统工程体系,涉及到历史数据分析、管理思想导入以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协调等,企业管理模式的重新架构需要有硬件设备和软件、关键用户的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构建和运营推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做好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大财物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研发、开发阶段以及系统运行的初步调试阶段,这些阶段将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导入、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移植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相关负责人应该对此给予充分重视,成立工作跟进小组,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向全公司明确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使得全体员工树立起信息安全的管理理念,积极投入到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践工作中。二是委托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单位。由于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一方面需要有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之上将企业安全管理进行细分,明确各个安全管理模块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对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维护,因此在进行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时,可以委托综合水平较强的单位进行全面综合的开发、维护工作。三是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重要特征是网络化,因此该系统需要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运行,为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健康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四是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和研发时间支持。由于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研发所涉及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相当之多,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研发经费支持。同时在此基础之上,由于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研发阶段、试运行阶段以及后期的运行阶段,均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较长的研发时间,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1.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指的是将一个复杂问题作为系统性问题来分析,而系统问题一般都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因此可以将系统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的问题,并通过设定一定的指标对相应的因素进行量化,进而通过定量的方式找到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优方式。层次分析法可以深入分析系统问题的各个组成元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定性的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步骤如下:首先,构建相应的层次结构,将系统问题划分为措施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目标层指的是系统问题的核心目标,中间的准则层指的是在实现系统目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位于最底层的措施层是实现系统核心目标的基本手段,是系统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其次,构建判断矩阵,对系统层次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对不同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并进行相应的赋值;最后,对每个元素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

2.企业安全信息管理体系评价方案

企业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的评价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信息安全的标准,可以将企业安全信息管理体系评价指标分为十三个核心指标:目标、安全生产投入、组织职责、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安全、安全隐患排查、危源控制、应急救援以及绩效评定和改进等,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然后得到相应的层次结构表,为层次分析法提供相应的指标参考。(见附表1)最后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得到相应的层次分析结果,可以知道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为一般水平,说明企业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篇2

安全信息,是反映事物之间安全性状的差异及变化的一种形式。预防和控制事故的信息手段,是指运用安全信息具有的功能,指导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目的。

一.安全信息的功能和分类

安全信息的应用,是依据安全信息具有反映安全事物之间差异及其变化的功能,从中获知人们对安全工作重视的程度、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的效果、安全法规的执行和安全技术装备使用的情况,以及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隐患,发生事故的情况等信息,用于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改进安全工作,消除隐患,以此达到预防、控制事故的目的。同时对安全信息的应用,是在对其科学分类,确立具体的应用方式、方法,在指导实践中体现的。

1.全信息的功能

安全信息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安全信息是企业编制安全目标管理方案的依据

企业在编制安全目标管理方案,确定目标值和安全保障措施时,需要大量可靠的信息作为依据。例如,既要有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安全指示、要求等指令性信息,又要有企业内部历年来安全工作经验教训,各项安全目标实现的数据,以及生产安危等信息,做为安全决策的依据,这样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的安全目标和保证措施。

(2)安全信息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

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组织、协调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安全指令性信息(如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安全工作计划和领导指令、要求),统一人们的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所为,促进生产实践有规律运动,以此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样安全信息就具有了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

(3)安全信息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劳动者的各种异常行为,工具、设备等物质的各种异常状态等大量生产异常信息,均是导致事故的因素。在人们运用安全信息的管理方式,获知了生产的异常信息之后,通过采取组织、安全技术等安全管理手段,改变了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安全信息就具有了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

2.安全信息的分类

依据安全信息的产生及其不同的作用,可将安全信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生产安全信息

生产安全信息来源于生产实践活动,具有反映安全生产情况的作用,具体又分为生产安全信息、危险危害隐患信息及生产事故信息。

(2)安全工作信息

安全工作信息来源于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具有反映安全工作情况的作用。具体又分为安全组织领导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安全指标信息。

(3)安全指令信息

安全指令信息来源于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具有指导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的作用。其主要内容有:

1)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安全指示、要求;

2)安全工作计划的各种指标;

3)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措施计划;

4)企业现行的各种安全规章;

5)隐患整改通知书、违章处理通知书等。

二、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

1、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

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是指依据安全管理的需要,运用安全管理规律和安全管理技术,而确立的对安全信息进行应用管理的形式。归纳起来有如下九种。

(1)安全管理记录。主要包括安全会议记录、安全调度记录、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检查记录、违章记录、隐患记录、事故记录、事故调查记录、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记录等。

(2)安全管理报表。主要有事故速报表、事故月报表、安全管理工作报表等。

(3)安全管理登记表。主要有伤亡事故登记表、非伤亡事故

登记表、重大隐患整改表、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控制表等。

(4)安全管理台帐。主要有事故统计台帐、职工安全管理统计台帐、隐患统计台帐、安全天数等管理台帐。

(5)安全管理图表。主要有安全组织体系图(安全管理机构框图)、事故动态和安全工作周期表等。

(6)安全管理卡片。主要有职工安全卡片、安检人员卡片、尘毒危害人员卡片、工伤职工卡片、新工人卡片、特种工卡片等。

(7)安全管理档案。主要有职工安全档案、事故档案、安全标准、法规档案、计划总结档案、隐患管理档案、违安人员管理档案、安全宣传教育档案、尘毒危害治理档案、安措工程档案、安技设备档案等。

(8)安全管理通知书。主要有隐患整改通知书、违章处理通知书等。

(9)安全宣传形式。主要有安全生产简报、板报、杂志,安全广播、安全标志、安全天数显示板(牌)、安全宣传教育室等。

2、安全信息应用的方法

安全信息既来源于安全工作和生产实践活动,又反作用于安全工作和生产实践活动,促进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安全信息的应用管理,要抓住安全信息在安全工作和生产实践中流动这个中心环节使之成为沟通安全管理的信息流。安全信息的应用方法是以"收集"、"加工"、"储存"和"反馈"这四个有机联系的环节,促使安全信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流通,如图所示:

(1)安全信息的收集。收集的方法和内容如下:

1)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的安全指令、要求及有关文件等。

2)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安全管理情报。如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方面的著作、论文,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等资料。

3)通过安全工作汇报、计划、总结,安检人员、职工群众反映情况等形式,收集安全信息。

4)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和利用安全检查记录,收集安全信息。

5)利用安全技术装备、收集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运行、异常运行及事故信息。

6)利用安全会议记录,安全调度记录和安全教育记录,收集日常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信息。

7)利用事故登记、事故调查记录和事故原因分析记录,收集事故信息。

8)利用违章登记、违安人员控制表,收集与掌握人的异常(不安全行为)信息。

9)利用安全管理月报表、事故月报表,定期综合收集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信息。

(2)安全信息的加工

安全信息加工是提供规律性信息,指导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就是把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排列、比较和计算,聚同分异,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储存和使用。

1)利用事故统计台帐,对事故类别、等级、数量、频律、危害等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进而掌握事故动向。

2)利用隐患统计台帐,对隐患数量、等级、整改率、转化率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进而掌握隐患的发现、整改及导致事故的情况。

3)利用职工安全统计台帐,对职工结构、安全培训、人员、发生事故等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进而掌握职工的安全动态。

4)利用安全天数管理台帐,对事故改变了安全局面,影响安全天数的事故单位、事故时间、类别、等级,以及过去连续安全天数等,进行定期累计,从中掌握企业的安全动态。

(3)安全信息的储存

安全信息的储存具有记忆的功能,以备待用。可以利用如下信息管理形式进行定向、定期储存。

1)利用安全管理台帐,即可对安全信息进行处理,又可对安全信息进行积累储存待用。

2)利用安全管理卡片可以对安全管理人员、工伤职工、特种工、新工人、尘毒危害人员的自然情况和动态变化,进行简易储存待用。

3)利用安全管理档案,可以对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分类储存待用。

4)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安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储存。

(4)安全信息的反馈

安全信息的反馈具有指导安全管理,改进安全工作和改变生产异常的作用。

1)通过领导讲话、指示、要求和安全工作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对安全信息进行集中反馈。

2)利用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对安全信息进行间接反馈。

3)利用各种管理图表,反映安全管理规律、安全工作进度和事故动态。

4)发现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等生产异常信息,当即提出处理意见,直接向信息源进行反馈。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防御

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多方面合力的结果,科技的进步使得电力企业意识到亟需尽快的对电力系统进行革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电力企业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加强了对管理体制的合理改变和生产效率的大步提高,拉开了电力系统改革的序幕。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是电力企业发展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将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系统与其管理和考核进行有机结合,更好的服务于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电力企业安全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与防御也就成为了电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亟待重视的问题所在。

1 电力企业安全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1.1 企业规模发展迅速,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电力资源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在相对垄断的情况下,发展极其迅速,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电力企业仅仅对基础设施和简单的网络构建有着重视力度,却没有对安全信息系统的风险认识足够,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了诸如网络安全防御意识差,对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资金投入不足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对企业安全信息系统的维护资金投入却并不高,网络安全技术没能及时加强,电力企业也就不能很好的抵御网络风险,对网络入侵也显得无所适从。

1.2 信息化安全资金投入少,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电力企业对安全信息网络的建设的重视并不充分,有些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管理部门完全忽视,只是将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安排给几个技术员或挂靠到生产技术部门,电力企业作为高盈利企业却对信息安全资金投入并不充分,信息化管理制度也很不健全。电力企业安全信息机制的构建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注意到构建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的重要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得电力企业更好的满足其发展体制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2 电力企业安全信息系统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安全化管理未分区

国家电力管理委员会出台的5号规定,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供电企业等电力相关企业做出了有关其信息安全网络业务系统构建的明确规定,将这些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系统大致分为了管理信息的部分以及生产控制的区域。信息管理区域可以依托各个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安全区进行划分,而生产控制区域一般来说应该由可控制区和非可控区两大部分构成。在这样两个大的区域之间,电力企业必须在国家电力监测认定部门的监督下安装电力生产专用的单向横向安全的隔离装置。如若不能很好的遵从这样一个标准对电力企业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就经常会出现企业管理信息大区部分网络直接可以对生产控制区域的数据进行访问,出现网络安全事件,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

2.2 网络端口接点存在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的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却并不牢靠,在部分环节仍然十分脆弱,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网络建设中, Web程序漏洞、系统漏洞不断出现,对病毒的侵入无力抵抗,为黑客、病毒制造者提供了入侵的机会,这些信息安全威胁的发生可能会引起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系统的瘫痪和网络故障,为企业造成了这些安全威胁使得企业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最近的一项调查数据中显示,电力企业中遭受到的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威胁中约有70%是由于网络系统内部的危险侵袭。这种危害的可能发现于诸多方面:对于敏感数据的滥用,对于内部员工的信息监管不力使得信息泄露都提升了企业的运行风险。

2.3 互联网病毒的侵害

从口语传播时代到印刷传播时代,直至现在的网络传播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病毒也迅速得以传播和扩散。诸多的电力企业网络内外相连,覆盖范围相当广泛,网络病毒经常可以有机可乘,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一台电脑的病毒侵害到整个电力网络系统,造成网络通信的阻塞,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文件和关键数据得不到完整的保存,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2.4 信息安全人员防范意识较低

电力企业信息防范人员对信息安全应用系统的管理是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重要一部分。数据库操作系统的规划和防范都离不开信息安全人员的有力防范,但在如今的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防范意识低下的情况屡屡发生,由此引发的网络安全漏洞泄露了电力企业机密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使企业遭受安全冲击。用户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低下是现如今网络安全的通病,大多数的用户都认为网络自身有着一定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对电脑提示的病毒预警视而不见,电力企业中也没有很好的避免这一点,部分工作人员重技术轻管理,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给企业的网络带来了十分大的管理风险,这就迫切的要求应该对网络的安全机制进行完善,也应该主动自高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3 电力企业安全信息系统风险防御

3.1 防火墙技术的运用

防火墙技术是现今社会经常用于互联网风险防御的重要手段之一,多用于将可信任网络和非信任网络之间相隔开来。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的运行调度中都应该加强在安全检查中对网络节点的关注,限制对含带危险信息的领域的访问。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分散控制和运行调度的过程中对防火墙技术的运用有效的将信息的采集、整合和应用都限制在可掌控的范围内,在不同的权限内最大限度的合理的运用着相关资源。

3.2 网络病毒侵袭的防护

电力企业关系着国家重要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了保护电力资源的安全,必须要从内到外的构建起全方位的网络病毒防侵害系统,更好的对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病毒信息进行防护。只有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安全性,在互联网和周边的局域网内都安装好防病毒侵袭的安全网关和内置的病毒防护软件,才能使得电力企业免受网络病毒的侵袭,各个方面的数据得以安全与稳定的保存。

在电力企业的网络准入控制系统中,对接入点客户的安全策略检测和身份认证都是必不可少的,若不能通过检测的用户应该被严令禁止在网络之外进行隔离。无论是无线用户还是有限用户,都将面对互联网访问客户端从验证、授权到阻止未授权的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过程,只有在一系列的检测中得到审核通过才可以拿到进入内部网络的通行证,网络病毒越来越厉害,愈发侵入性越强,对此,电力企业对客户端主机应该进行更加严密的考察,不间断的对病毒特征信息库进行更新,维护好网络的完整和安全性。

3.3 虚拟网的数据备份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拓扑结构设置,加之很好的利用交换机、路由器等功能设置,可以使网络管理员将任何一个相关局域网内的一些网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在这个局域网里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加迅速,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网络信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使得电力企业的数据被窃听的可能性不断的降低。与此同时,现在电力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重要的资料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工作,这样构建起对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应急预案,可以在出现网络侵袭时及时的对关键业务和应用程序进行保护,确保核心数据系统在出现损害时,企业核心安全得到保护。

3.4 终端设备的网络准入控制技术

可采用基于网关认证的硬件控制技术,实现对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VPN网络、wifi网络等方式连接的设备进行接入控制。同时,采用“报备重定向+注册重定向”的双重认证保护技术,对非法接入的终端设备进行强制重定向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安全等级要求的终端设备,可根据系统策略限制用户接入网络或将其访问限制在隔离区。

网络准入控制技术应以细致、准确、迅速为原则,对网络资源访问进行控制,尤其是一些核心的网络应用,包括C/S、B/S以及服务器应用;以精益化的客户端联动管理为核心,基于多种授权方式,包括单用户授权、用户组授权、白名单授权等方式,实现对未受控客户端实施不同用户级别的可靠便捷的接入控制。

4 结论

电力企业的安全信息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对电力企业安全信息系统将要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是保障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力手段。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增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系统构建也愈发的完善,为电力企业的良性循环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互联网信息的保护,防御病毒的侵害,为为电力企业的安全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营造起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伟.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体系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8(01).

[2]牟奕欣.关于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0(14).

篇4

一、目前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级供电企业对信息安全日趋重视,但主要侧重于防备外来未授权用户的非访问,并过于注重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问题,忽略了信息安全中人的管理,造成了几个突出问题:

1、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不足,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抱着“防火墙等于安全”的侥幸心理,缺乏“防黑防毒”的意识和内部员工操作失误或恶意攻击的警惕性,对信息安全采取的防护措施非常简单。大多数信息系统使用员工对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认为信息安全只是技术部门的事,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2、网络信息机构不健全

有些供电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运行机构或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人员配置又偏少,而且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也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大长,几乎没有时间关注信息安全。由于IT技术发展很快,基层信息技术人员得不到相应的培训,难以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运行维护能力低下,系统安全监控不到位。

3、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专业化程度不够

大多数基层供电公司缺乏专门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或者只设兼职。由于缺乏信息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信息安全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于发挥有效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使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处于一种似管非管或基本不管的真空状态。

4、管理制度滞后且执行不力

随着国网公司集中集成工作的展开和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原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已相对滞后,而且有些制度不完全适合基层实际,个别条款操作性较差,难于执行,这就造成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这些都增加了信息安全风险。

二、加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全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掌握发现、解决某些常见安全问题的能力。信息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风险;

(2)企业信息安全方针及目标;

(3)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4)与信息安全有关的其它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所有员工增强整体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意识。

2、加强企业员工相应技能培训

为了确保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具有保护企业信息安全方面的能力,应当加强对员工计算机安全技能培训,教育员工平时应做到所有操作应符合规定、不得向他人泄露自己的操作口令、不访问陌生的网站、不浏览或打开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外来光盘、U盘等存储设备须先杀毒后使用、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处理等基本的安全技能。

3、健全信息技术部门建设

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信息技术人员,加强信息技术队伍建设,明确机房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防病毒管理员、运行维护员等岗位配置,重要岗位设置A、B岗,落实岗位职责具体到人。对技术人员应注重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各种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增强技术储备力度。

4、加强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前提。标准化的安全管理,能够克服传统管理中个人的主观意志驱动的管理模式。应在对企业信息安全评估下,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遵照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保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工作制度、值班制度、计算机系统使用规范等,管理制度应明确描述所有信息技术人员以及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职责和信息系统日常使用规范,规范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失误。

5、建立安全监督保证体系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抓信息安全工作,并设置一个独立于信息技术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作为企业的信息安全日常管理机构,根据信息系统安全需要设定安全事务的职位,负责企业范围内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部门应配备计算机技能较强的信息安全专兼职人员,负责所在部门信息安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监督保证体系。

6、加强信息安全考核力度

篇5

为加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水平,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框架》。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不同主体单位的差别,强制满足最低标准,充分保留发展空间。

参照 ISO/IEC 27001:2005中提出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模型(简称模型),采用立方体架构。顶面是信息安全保障的7个目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审计性、抗抵赖性、可靠性),正面是行业组织结构,侧面是各个机构为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式(组织、管理及技术体系)。

本管理体系框架遵循如下基本原则:责任制原则,依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明确行业内各主体单位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责任;系统性原则,以动态保障的安全观为指导,体现安全与发展并进、管理与技术并重、长效机制与应急防御相结合的综合保障体系;适用性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不同主体单位的差别,强制满足最低标准,充分保留发展空间。

信息安全目标

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审计性、抗抵赖性、可靠性。机密性是数据所具有的特性,即表示数据所达到的未提供或未泄露给未授权的个人、过程或其他实体的程度。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不会被非授权更改或破坏的特性,包括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完整性。可用性是数据或资源的特性,被授权实体按要求能访问和使用数据或资源。真实性即信息接收者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识别信息是否是声称者所发送。可审计性即每个经授权用户的活动都是唯一标识和监控的,以便对其所做的操作内容进行审计和跟踪。抗抵赖性即保证发送信息的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使发送行为具有可信度。可靠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能够进行读取和修改,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进行恶意篡改和破坏。

行业组织结构

证券期货业安全保障管理组织结构采用 “统一组织、分层管理、交叉协调”的管理结构,划分为三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

决策层由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构成,协调小组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5(交易所)+1(登记结算公司)+2(行业协会)”组成,是证券期货行业信息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以建立安全的信息系统、保障投资者利益为目标,制定框架性的信息系统安全指导方针,明确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颁布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行业条例与规定。

协调小组还将根据证券期货行业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和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定期对指导方针做出调整,研究和分析信息安全建设对证券期货行业发展的价值和影响,确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工作节奏。审定并颁布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规定和制度,协调行业内部及外部资源,具体包括,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指导方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管理流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监督规定。审定并颁布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并颁布相关监督制度和管理流程。

管理层

管理层由行业主管职能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行业相关的管理与促进机构构成。行业主管职能部门包括中国证监会信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各地的证监局、证管办),行业自律组织包括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相关的管理与促进机构成员包括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

行业主管职能部门负责起草并报批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协调专家顾问、行业成员等各方面的资源,对协调小组颁发的信息安全指导方针做技术与标准的支持,为其他成员执行指导性方针提供支持,并及时了解业务发展对信息安全的新需求,反映给协调小组,并根据证监会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相关规定,提出技术标准与实施细则。协调专家、顾问和行业标杆企业为各个安全主体进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咨询。

行业自律组织针对行业特性制订信息安全保障相关自律性公约、标准、规范与指引等,并要求其会员单位严格遵守自律公约,并对违反公约的行为进行处理。相关的管理与促进机构作为市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核心,其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员单位的信息安全级别,应对其会员单位进行严格要求,依据行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相关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和技术标准,督促其会员单位落实,并对安全边界进行严格管理。

执行层

执行层指市场各个参与主体,包括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通信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咨询机构等。

安全保障领导小组是各主体单位信息安全最高领导机构,对协调小组关于信息安全建设的指导方针进行目标分解,结合本单位业务发展需求及信息系统现状制定具体的信息安全建设策略、计划、流程,并授权执行机构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与运维。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的信息安全保障方针政策,根据企业自身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策略体系,监督并指导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技术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工作小组是各主体单位执行信息安全保障的具体机构,根据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制定的信息安全建设策略、计划、流程执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主体单位对自身信息安全现状的评估,建设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技术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技术体系,对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处理。

在组织体系上,决策层进行法规颁布,对管理层和执行层进行工作指导,管理层对决策层制定的相关法规进行细化,执行层根据行业规则进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并将组织信息上报管理层和决策层。在管理体系上,决策层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管理,管理层对执行层进行评估检查,执行层将信息进行上报给决策层和管理层。在技术体系上,由执行层将技术实现方案和实施结果上报给管理层,管理层对成功经验在执行层进行推广。

信息安全保障实现方式

篇6

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企业各自的网站管理及浏览量也都面对着严峻的考验,而其中网络安全方面更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因此,构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寻找一些安全有效的途径势在必行。

1 挖掘网络科技人才,增强企业网络信息加密防护

企业大幅增加导致大量的网站逐渐增多,而来自不同环境中的浏览次数也在不断攀升,这些都会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轻者导致网络系统失常,重者促使整个公司的网络崩溃,一些重要的信息外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杜绝企业网络信息的流失才是根本之道,这也就需要大量的网络科技人才,通过网络编程与内容编辑等各种方法增强企业网络信息加密防护。

大量的网络科技人才通过一套完整的信息编程加密措施,能够保证企业网站在大量的浏览量下,几乎不会感染病毒木马,同时保证整个公司的网络应用顺畅快捷。一些新的技术出现,其背后都存在团队的巨大付出,因此整个网络科技团队的质量也是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公司网络安全保障的基石。我们也可以仿效银行网站的管理方式,虽然企业网站的浏览量不及银行网站,或者企业网站的应用性更狭窄一些,但是我们在企业网站的制作中加入银行网站的几个安全特性,这样也会巩固整个企业网络安全屏障。企业网站也具备一定的注册和登录功能,此处我们就可以仿效银行网站,在登录时针对每个用户实习密码加密,这样就会避免木马等通过键盘痕迹等盗走用户密码,从而进一步导致公司信息遭受重创的现象。

2 企业内部人员对网站的不断更新升级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企业网站建成后基本上就不怎么用,只将其当成一项业务完成,而没有对其以后的持续管理及更新升级产生重视,置之不理。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企业网站的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宣传,让广大客户群体能够对企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及时把握公司的一些新的信息动态。大多数企业的这种针对企业网站置之不理的行为,不但对自身的发展制造了障碍,对整个社会的网络体系也构成了污染,网站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占有域名,让一些想通过网站大量宣传自己的企业不能申请。这些现象都应该引起国家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企业内部人员的重视,积极提出建议及正确做法,做到企业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这样才会保证网站的永久创新,也减少了安全信息危害的危险。

当然,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成立了网络部门,目的就是针对网络速度和安全威胁方面提高警惕,采取措施积极阻止。企业内部人员在网站管理方面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将其应用与实践,达到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纯网站技术人员还需要积极参与到整个公司的轮岗经验实习过程中,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事项及内容,全面学习网站编辑工作,促使真个公司的近期动态呈现在网站上面,这样可以保证客户群体明晰企业的发展动态,也做到了对客户负责任的目的。企业内部员工应力求保证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企业网站建设当中去,针对各自部门的安全信息一定要加密防护,防止外泄,保证网站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公司的工作状态及安全信息也能够妥当处置,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群体都有一个很好的交代,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顺利向前。

篇7

1.1卷烟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在一个企业中,安全管理是支撑企业的核心,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类似办公OA系统、ERP和EMS等办公系统的建设在不断完善,被广泛采用。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但在卷烟行业中,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和安全管理的融合过程中做得不够完善,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信息化带来的高效率等方面认识不足,因此,加快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1.2原因分析

造成卷烟生产企业管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给卷烟生产安全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忽视了信息化建设。②资金缺乏。卷烟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③技术匮乏。这是制约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必然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具体而言,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大多数卷烟生产企业中,相关专业的人员素质较低,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劣势,进一步制约了卷烟企业的发展。

1.2.2安全信息系统投入风险较大

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调试。在企业中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建成信息系统的必要基础,但由于其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在资金投入时,必然会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

1.2.3安全信息系统建成模式单一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中,模式单一是其弊端,原因是可借鉴的经验和先例较少,且在现行的信息建设平台中,大部分采用了相同的工作方式和运行原理,缺乏新意,创新程度较低,进一步制约了信息安全的发展。

2卷烟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实现卷烟企业长久发展、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卷烟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1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现代烟草业的发展,使卷烟生产更具系统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卷烟的生产效率。在现代卷烟生产中,卷烟行业具有的分散性、时变性和经验性等都是制约卷烟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而信息化是解决卷烟行业中存在问题的有力武器,信息化会渗透到卷烟生产行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改造传统的卷烟生产,从而带动现代烟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2是现代烟草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烟民人群庞大,但因其分散程度较高,因此,必须有效发展烟草物流。烟草行业要想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必然要进一步推动烟草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提高了烟草物流的时效性和连续性,降低了烟草物流的成本,使物流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可在物流的分拣、配送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烟草产业的供应链更加优化,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准确性、时效性。

2.3可有效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信息化可对卷烟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使卷烟行业监管更具效率,提高了卷烟的生产效率。卷烟质量是卷烟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信息化安全信息管理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整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了卷烟行业的安全性,从而确保了卷烟生产的质量。

3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

信息化的首要前提是提高思想认识,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促使更多的资源流入这方面。要提高单位领导的意识,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谁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便能掌握先机,从而获得更多机会,信息的充足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要提高单位职工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与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因此,身为企业的一份子,要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3.2开展人才培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才可有效建立和完善。因此,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加快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步骤之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就要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工作。只有各部门团结一致,才能更快地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网络管理;安全技术;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当前,各类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但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与当前企业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却不同步,绝大多数企业网络极不安全,这是当前企业安全网络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来讲,其网络信息安全应该成为企业自身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社会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信息发展程度及其安全程度势必将对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和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安全状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近几年,各类企业频频遭遇各种各样的信息被窃、信息丢失、信息篡改等情况,特别是计算机病毒和商业竞争对手利用黑客进行破坏的损失,每年给商业用户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我们通过对当前网络安全出现的种种情况分析反思,出现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网安全产品都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管理,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用户实际身份与数字身份二者相对应的问题,换句话说,缺乏有效为安全系统提供权限管理的依据。我们在传统意义上讲的企业安全保护产品,只能简单地对企业和外部非法访问的问题进行防护,但是,如果企业内部人员恶意发送邮件,使用第三方存储器等等,却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因为企业安全保护只能监督外部,来自企业内部的监守自盗成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突破口。

当然,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并不是这么简单,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做大做强,就必须要在主动防御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内外联动,多层级沟通,整体有效的信息安全系统,在主动保护自身安全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好企业“防火墙”,屏蔽一切来自外界的攻击,最终实现企业信息安全的全面保护。

二、系统设计目的和层次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系统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网络安全信息管理-企业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信息加密三个安全保护层级。网络安全管理包括计算机网络整体运行规划和计算机IP地址管理、楼宇网络安全管理与分配、计算机远程管理防控、蠕虫病毒入侵、黑客恶意入侵与维护、计算机攻击情况监测与预警。通过上述内容实对企业机构进行VLAN规划和电脑分配,同时,使用安全绑定技术把楼宇或集团每台计算机的IP、名称和分工内容、技术参数指标等各种要素整合集中,进行收集分析和控制,以此来实现集团或企业的网络集中管理,对计算机进行有效掌控,并实现安全信息监控功能。

对企业用户身份的认证:我们把企业用户身份的确认当做是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过程中的通行证或者是防火墙。在这一方面,用户身份认证的重要功能是解决好企业用户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的认定,如果这个问题解决,那就可以对企业的其他安全管理系统给出相对完善的权限管理依据。否则,企业网络外部用户和访客就可以轻易地突破身份认证,或者采取其他办法伪造、仿造企业用户管理身份进行系统,从而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如果这类事故一旦发生,企业前期投入重金建立起来的网络安全体系不但毫无作用,反而会掩饰入侵者的踪迹,延缓企业安全漏洞暴露的时间,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实行更加稳妥、安全、有效的身份认证机制,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保护策略,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安全信息网络建立和维护有必要针对用户的不同特点量身打造适合企业的保护机制,采用不同的权限管理、角色配置和跟踪日志,防治企业安全网络建设的母体(网络运营公司)因为信息泄露,而使得客户的信息遭遇泄露,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打造一个相对坚固的安全信息防护体统。

企业数据的加密保护:在企业安全方面,往往会出现很多主动或者被动泄密的情形。一些员工因为白天没有完成企业安排的任务,使用存储设备将企业文件和资料拷贝回自家或者其他计算机上进行处理,或者通过外部打印机和网络打印对本系统的资料进行打印和复印,由此带来的企业安全信息外漏数不胜数。因此,需要对其企业的相关信息和书记进行加密处理,这样的目的会有效防止运功在有意无意间使企业秘密外泄。客观地讲,现行企业运行中,绝大多数文件和资料的存在形式都是电子文档,电子文档优势明显,但是也容易被人在短时间内拷贝剪切和篡改,由于现在企业重要的资料文件大部分都以电子文档形式的存在,通过加密技术企业计算机上的文档全部进行密后,限制各类文档的大开权限,让企业文档在离开企业办公局域网内就无法使用,从而把企业核心数据限制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内,客观上起到保护功能。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等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所以,企业在进行网络安全维护招标时,建议采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选择和考虑安全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并要对安全系统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稳定性加以选择,方便系统使用期间的正常管理和维护,也有利于安全系统的升级换代。企业安全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控制台和客户端三级构成。普通的数据库采用双层结构,一般不设计中间层,好处是系统响应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保证客户端、管理控制台、数据库服务器三者之间的快速联动。数据库服务器端是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采用MSSQLServer2000/2005数据库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有效存储管理,该装置通过管理端捕获管理员的设置信息,再分配至各用户端上实现。系统管理员对安装有客户端系统的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计算机和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主要包括VLAN规划、地址管理、远程监控、设置管理策略、分发管理策略等。

企业客户端安装在用户计算机上,管理员可以通过控制台对客户端进行有效管理在线监控,从而实现企业用户计算机的集中管理和保护,客户端则通过结合硬件的用户身份识别系统,对计算机进行登录保护。一般来说,企业安全系统在安装客户端到计算机市,都设置客户端程序为不可删除和移动,也就是说,这种监控是强制性的,所有用户没有经过企业系统管理员认可和授权,都无权对客户端随意进行卸载或者暂停。

按照企业安全网络信息系统的层级设计特点,首先要实现基于MAC地址的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按照集团和企业内部科室(机构)设置进行计算机分配,采用基于MAC地址的地址绑定技术,将每台计算机和工作站的IP地址、名称、使用权限、网络技术参数设置等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有效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的自动分发和网络远程管控。

以用户身份认证为主要内容的用户桌面保护主要功能是对企业用户按所属机构、部门进行管理,采用双因子身份认证的安全登录机制,通过为用户设置属性、安全权级等安全策略,结合客户端系统实现用户安全登录,保证用户身份验证的真实性。

数据的加密存储与访问模块是相对独立约一个功能模块。重点是实现数据信息的强制过程加密,使得加密后的数据文件离开企业电脑后无法被访问和使用。由于数据加密是一个独立的技术领域,市场上已有较成熟的过程加密产品可供企业选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安全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危险源辨识

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根源何在?如何解决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需要体系。有效的预防来自完整的体系,建立整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全面的规划、及时的信息收集、流程化跟踪处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通过建立安全资源规划、安全教育、安全指标体系、监控检查、分类、评估、控制与治理、分析的管理链,实现动态优化的安全预防过程管理。

煤矿自然条件差,灾害多、煤矿数量多,大、中、小并存,差异大、煤矿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差,管理落后。

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为此,下面探讨如何将安全管理系统应用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

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笔者首先对多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总结出现有安全管理系统之症结所在,(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流通不畅,如果不改变信息的收集方式、渠道及处理周期,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从而得出关于项目目标的比较明确的认识。根据事故控制的基本模式,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几个信息反馈回路,而以下两个基本回路尤为重要。

其一: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工作岗位)隐患评价打印(整改通知)有关部门整改(工作岗位)

其二:隐患总库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发现新隐患(新隐患)存档总库

因此,系统应按如下方式运行:

首先,通过危险源辨识发现来自各分厂工段的事故隐患,经过汇总、分析后,输入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并分别建立了两个事故隐患档案:一个是按不同的岗位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就是以它作为依据;另一个是按其所属的不同的专业部门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它是用来区分事故隐患的类型,以便制订出各种专业报表,发送至各专业部门。各个不同岗位的安全检查表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后,发送至各生产岗位。工作人员依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后,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反馈回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建立当前事故隐患档案。再根据按专业分隐患档案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制订出各种不同专业报表,再通过网络系统发至各专业部门,指导其进行事故隐患整改。

如果,在当前事故隐患检查中发现未列出的新事故隐患,则把它存入事故隐患档案(包括按岗位分和按专业分事故隐患档案)不断增加内容,因此,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当前事故隐患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对各专业部门进行的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通过与当前事故隐患档案中情况的对照,可发现以前的事故隐患是否已得到整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在系统中,建立以上三种事故隐患档案之后,还可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以及危险作业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

二、系统的应用说明

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建立此系统的第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时,不仅要分析以往发生的伤亡事故资料,还要参照来自系统外部的其它有关信息资料。危险源辨识,应掌握下列几项内容:

1)生产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设计缺陷及作业环境缺陷;

2)人机匹配问题;

3)事故严重度和发生概率;

4)事故可能发生的模式及波及范围预测。

按此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再辅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可找出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为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和隐患的整改工作打下基础。

2、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是指设在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模块设计

该系统的模块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存贮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存贮设计主要是确定存贮的内容和文件的组织方式。它包括各种档案文件的建立及分类。

处理过程设计主要是把模块分为四类:输入汇总、查询、打印报表和复制。

系统主控模块由下述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在菜单提示下调用子程序执行其功能。

2)程序编制

在本系统中,编程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中西文FOXBASE2.1+,从数据库语言本身的优点看,FOXBASE2.1+是开发本软件非常合适的语言,而且在我国普及很广,对汉字系统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移植性。系统升级也很容易,用FOXBASE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不做任何修改而直接在FOXPRO系统下运行。且可编译成.EXE文件,直接在DOS下运行,加强了系统的保密性和装载速度。

3、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之关键。安全检查表依据从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主要是事故树分析)得到的事故隐患档案确定。因而其内容全面、客观、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要求设计岗位检查内容各异,表格形式通用的安全检查表,同时融安全检查和设备点检的要求于一表,以减轻工人负担。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包括其它新的内容)及标准,检查结果(包括备注)以及检查人和检查日期。各危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安全员应严格按照检查表进行检查,及时将事故隐患反馈给安技部门。如果发现的事故隐患已由工作人员或车间内部自己解决,也需记入检查表内,并注明已得到整改。

4、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后实施体现,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施隐患整改创造条件,而隐患整改才是系统起作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应该建立以安技、设备动力、生产、运输、保卫五个专业部门为主体的隐患整改机制,凡属于设备、电气方面的信息,直接由设备动力部门解决,交通车辆事故隐患由运输部门解决,这种按系统管理,分级负责的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其积极性。

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分系统、按职责将事故隐患制成各种专业报表,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的终端上。

篇10

1.人才紧缺

由于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是近年来才被广泛应用的,对于企业档案馆来说,档案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有限,加之各个档案分室的人员年纪偏大,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有限,这也是企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人才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重要因素,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的强弱,现代化设备操作水平的高低,责任感的强弱等都会对档案信息安全产生影响。可以想象,一个专业技能匮乏、责任感缺失、安全意识淡薄的档案管理人员,无疑会使档案信息安全如同置于一个无人防守的阵地,而被“敌人”不攻自破。

2.法制不健全

对于本企业来说,档案信息安全建设刚刚起步,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少,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管理,制定各种管理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实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二、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

档案信息安全简单地说就是档案信息内容完整、可控,未被破坏和未被非法使用者知晓使用。档案信息安全包括档案实物信息安全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两个方面。

1.保证档案信息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护电子档案存放介质、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首先,通常情况下,电子档案存储在磁、光介质上,这样就必须创造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温湿度环境。其次,确保电子档案内容具有严谨的逻辑性。采用最新技术与方法,保证电子档案内容、格式、编排上的一致,并采用先进技术加以转换,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再次,要保证保存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物理安全策略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那么整个档案信息安全也就无法实现。

2.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

(1)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要安全可靠系统软件必须要通过测评与审批方可投入使用。要学会运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不仅涉及到传统的“防”和“治”的技术,而且已经扩展到网络安全技术和数据安全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新技术。要学会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如访问控制技术、防治病毒技术和安全检测技术等。一是在防控技术方面可以设置入网访问控制和网络的权限控制,使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物理隔网,可以对访问者进行身份鉴别,主要是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控制网络非法操作。二是运用防治病毒技术,及时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光盘,不安装不明软件,以控制病毒的入侵。三是运用安全检测技术,对计算机网络所接入的服务器进行监视,同时在计算机中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监控和保护。

(2)运用数据安全技术档案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数据安全,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避免被修改、泄漏等。企业应建立数据信息网络存储中心,采取数据集中或双机备份等方式规避风险,提高数据存储安全度。一是采用数据备份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通过在线备份管理的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近线存储与离线存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为计算机系统配置多个磁盘、硬盘、硬盘阵列等,组成海量存储器,用以解决容量不足的问题。服务器端应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补丁程序,修补系统安全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二是采用密码技术,对所有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时应设置相应的密码。对于有密级限制的电子档案,为防止泄密,应该使用加密技术,防止被他人截获或篡改。

(3)保证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保护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及其节点面临的威胁和网络的脆弱性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网络安全保护是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内容。电子档案信息的优越性之一表现在它能实时通过网络畅通地提供给在线异地用户使用。因此,网络安全成为保障用户真实有效地利用电子档案信息的关键所在。确保网络安全的主要方法是采取物理隔离、防火墙以及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是实现同外网隔离与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最流行、最经济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4)对档案信息载体实行异地备份制度对重要的档案信息载体实施档案备份制度,是提高抵御各种突发事件影响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俗话说,“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国较早就有对重要档案实行多套异地备份的制度,在危害档案安全的突发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更加重视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篇11

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144-02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网络。信息成为企业中重要的资源之一,很多企业都大量引入了信息化办公手段,运行于系统、网络和电脑的数据安全成为了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纷纷从人员配置、资金投入、技术更新等多方面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但是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并没有随之消失,相反却在不断地增长。现在,公司在越来越多的威胁面前显得更为脆弱。网络攻击日益频繁、攻击手段日益多样化,从病毒到垃圾邮件,这些方式都被用来窃取公司信息。,如不提前防范,一旦被袭,网络阻塞、系统瘫痪、信息传输中断、数据丢失等等,无疑将给企业业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抽样监测显示,2011年,网络安全威胁呈蔓延之势,有近5万个境外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了我国境内近890万台主机,网上资产损失就高达十多亿。仿冒我国境内银行网站站点的IP,也有将近3/4来自美国。可见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势在必行,不仅仅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

1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1 黑客的入侵和攻击

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威胁,其中最普遍的一种信息安全威胁就是病毒入侵。一些教授黑客技术的网络资源随处可见,很多年轻人处于好奇或者出于牟利目的,从网上购得黑客技术,对企业网站进行攻击。2011年4月26日,索尼在“游戏站”博客通告,称黑客侵入旗下“游戏站”和云音乐服务Qriocity网络,窃取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子邮箱、出生日期、登录名、登录密码、登录记录、密码安全问题等,受影响用户大约7800万。黑客入侵方式中危害最严重的当属SQL注入。SQL注入的实际意义是利用某些数据库的外部接口把用户数据插入到实际的数据操作语言当中,从而达到入侵数据库乃至操作系统的目的,很多黑客通过SQL注入交互和命令,利用数据库实现木马植入到网站中。SQL注入和缓冲区溢出漏洞相比,可以绕过防火墙直接访问数据库,进一步获得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权限,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更使广大互联网用户深受其害。

1.2 企业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企业都加强了信息化建设,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改造等多方面加强企业信息安全。但是信息风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更重要是人的意识层面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在企业中,很多部门和个人依然对信息安全风险问题不重视,有的认为信息风险安全是网络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或者员工没有关系,而且也帮不上忙;有的人认为对信息安全的宣传有夸张的嫌疑,真正遭受过网络攻击的企业屈指可数,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的企业 缺乏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没有出台具体的故障制度,造成很多情况下,员工无章可循,不知道怎么应对网络信息风险,出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化解和处理。有的企业尽管已经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操作性,长年累月不进行更新和修改,滞后于信息化时展的要求。

1.3 技术装备和设施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很多企业为了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都有针对性的部署了一些信息安全设备,然后这些从安装上就很少有人问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参数设置都不合理,都是根据系统提示采用默认设置,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安全风险也相差迥异,采用默认状态无法照顾企业的真实情况,不能从源头上有针对性的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很多企业缺乏对安全设备以及运行日志的监控,不能有效的根据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细致分析,从而采取适当措施加强信息风险管理。总之,在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被动保护的情况比较普遍,缺乏主动防御的意识,而且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资金和规模都比较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将主要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和产品的影响,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利润,企业在信息安全风险上的投入比较少,很多设备都老化了,线路都磨损严重,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为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埋下了隐患。

1.4 企业信息安全规定不严谨

很多企业在实际工作制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企业员工以及信息服务人员的口令卡、数据加密等要求很难得到落实。部分员工长期使用初始口令、加密强度较弱的口令,有的员工登陆系统时使用别人的账号,使用完毕后也没有及时关闭账号,也不关电脑,外来人员很容易登陆电脑窃取企业机密文件,公司内部也缺乏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识,员工可以任意下载企业资料,可以随意将企业资料设置成共享状态,在拷贝企业文件或者数据时,也没有经过杀毒过程,直接下载或者用邮件发送。甚至很多企业员工在上班时间看电影、玩游戏、下载文件比较普遍,员工随意打开一些不安全的网站,随意接受一些来源可疑的邮件,成病毒传播、木马下载、账号及密码被盗,自己还浑然不知。这些不良行为都严重威胁企业的信息安全,加上现代企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员工跳槽很普遍,很多员工离职后也没有上交公司账号和口令卡,依然可以登录原公司系统,给企业网络风险带来隐患。企业废弃不用的一些安全设备也没有及时进行加密和保护处理,里面的数据没有及时进行删除,安全设备随意放置,外人很容易从这些设备中还原和复制原有的信息资源。

2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控制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的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主要用于企业日常安全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安全设备的购置等等,每年企业从企业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来加强信息安全的投入,投入的资金与企业规模、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息息相关。针对很多公司信息化设备老化,线路损耗严重的现实情况,企业要加强线路的维护和改造,购买新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等,在采购和使用信息安全产品时,企业一定要重视产品的管理功能是否强大、解决方案是否全面,以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例如企业可以购入UPS电源,突然停电时可以利用该电源用来应急,以保证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技术的及时更新。

2.2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维护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企业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关注的课题,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的宣传,让每一位员工都对基本得到网络安全信息技术有所了解,对计算机风险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每位员工尤其是网络技术服务人员要把口令卡和账号管理好,不能泄露或者遗失,使用者的网络操作行为和权限都要进行一定的控制,防止企业员工越权浏览公司信息,对于一些涉及企业机密的文件要及时进行加密,对文件是否可以公开访问进行限制,减少不合法的访问。还要及时清理文件,一些废弃的或者没有价值的文件要及时进行删除,要彻底删除不能仅仅放到回收站,保证其他人无法通过复制或者还原电脑设备中的信息。对于企业电脑设备要注意防磁、防雷击等保护措施,企业职工要对电脑设备的基本保养和维护措施有了解,不要在过于潮湿、气温过高的地方使用电脑,要懂得如何对电脑系统继续软件更新和漏洞的修补,从而保证计算机处在最优的防护状态,减少病毒入侵。

2.3 加强防火墙设计

由员工网络操作不当造成的黑客入侵、商业机密泄露也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直以来,企业信息安全解决方案都需要来自多个制造商的不同产品,需要多个工具和基础结构来进行管理、报告和分析。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信息安全设备被杂乱无章地堆叠在企业网络中,不但兼容性差,还容易造成企业网络拥堵。正确地部署和配置这些复杂的解决方案十分困难,而且需要大量时间。另外,大量安全产品互操作性不足,无法与已有的安全和 IT 基础结构很好的集成。这样组成的解决方案难以管理,增加了拥有者总成本,并可能在网络上留下安全漏洞。企业可以引入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例如瑞星企业终端安全管理系统采用了统一系统平台+独立功能模块的设计理念,集病毒查杀双引擎、专业防火墙和信息安全审计等于一身,具有网络安全管理、客户端行为审计、即时通讯管理和审计、客户端漏洞扫描和补丁管理等功能;企业信息安全新品还采用了模块化的新形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相应的功能组合;通过瑞星在线商店,企业也可以随着信息安全需求的变化添加所需模块,减轻首次购买的支付成本及后续的升级成本。

总之,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复杂。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认识,从规章制度、技术手段以及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加强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参考文献

[1]夏青.浅述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1).

[2]马俊,王铁存.网络数据传输安全对策[J].航空计算技术,2006,25(4).

[3]李象江.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J].现代图书情报,2006(2).

[4]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第1版[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5]刘正红.XML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6).

[6]刘宝旭.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与管理[J].中国信息导报,2000(11).

篇12

【关键词】企业局域网 信息安全 问题分析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水平,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离不开网络。网络提供给企业充分的可利用的资源,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为企业的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网络业不是万能的,网络在提供给企业安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信息安全的隐患,如黑客、破坏性病毒、流氓软件等给企业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威胁。如何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提高局域网信息安全,是企业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1 企业局域网信息安全风险

互联网的普及,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信息传递的重要部分。通过调查,我国超过60%的企业及用户正处于网络安全“高风险”的程度,每年因网络安全而导致重要信息被盗,给企业带来了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企业对局域网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困扰,每年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局域网信息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1.1 外部环境不安全因素

局域网被破坏,容易导致企业整个网络的瘫痪。局域网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网络外部的不安全因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有些恶意的竞争会主动攻击企业的网络,以盗取企业的关键信息,以满足自己的利益。另外,网络病毒和木马等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大部分企业的网络技术得不到更新,导致企业网络容易受到病毒和木马的攻击,导致企业多个程序被破坏,企业的发展秩序被破坏,影响经济发展等。

1.2 内部操作不安全因素

局域网的不安全因素还包括对计算机的操作不当和设备故障等因素。企业中,大部分员工只会对自己熟练的部分进行操作,对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不足,导致局域网络出现故障。有些企业的局域网设备得不到更新,操作系统存在缺陷,导致用户密码被盗,对企业的信息数据安全存在着很大的威胁。

2 企业网络安全的措施

2.1 建立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企业在建立局域网的同时,还应当完善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首先,建设完善的主动防护入侵体系,这主要在网络与主机的链接方面,从源头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在局域网段中安装网络入侵器,以保护各网段的数据,如果发现有入侵就会发出提示切断网络服务链接,在主机处安装FTP服务器,以对系统进行智能的保护。第二点,建立防火墙,在计算机的路由器上设置好包过滤防火墙,以屏蔽子网中的服务器,但也能让电子邮箱和信息服务器等顺利实施,将外部的网络访问限制在可赛性范围之内。防火墙的设置能够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检测,避免非法入侵,以保护网络信息资源。第三点,针对违法攻击网络的情况,设置入侵检测技术,检测非法入侵行为。接下来,设置安全审计技术和荣火容错技术,以检查局域网络中俄安全事件,并实施安全策略,以保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最后,建立好网络行为检测系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对网络加以相关设置,以保护网络信息安全。这项技术可以检测企业内部的重要文件的访问情况,并对其访问进行加密管理。这种技术也可以约束企业员工的操作行为,在正常上班期间禁止聊天,玩游戏等。

2.2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企业员工对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不够,也导致了信息不安全。企业各部门的管理都利用了局域网,企业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获得。企业员工在对计算机操作时,要经常对自己的电脑进行杀毒和清理不需要的文件,以保护自己的计算机不被病毒侵害[3]。在整理信息时,需要对信息进行妥善安排,对重要的信息要加以保护。网络方便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但网络也具备一定的公开性,因此,在重要信息传递时,要注意传递信息的途径,不要在公众的聊天场合进行文件的传递。可以通过邮箱等采用专人转机获取信息,以保护网络下信息的安全性。企业还应组织员工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确定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制度,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在使用电脑时,要养成正确的使用情况,不随便进如游戏网站,不乱下载与工作不相关的软件等。

2.3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监测

在安全防护系统和企业防护意识的保护下,企业的信息安全也不能被忽视。在日常的网络保护中,需要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监测。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能促进网络安全的顺利进行。企业的局域网应用中,需要对企业的安全技术加以更新,以保证局域网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局域网出现问题,企业应做好各部分相关的措施,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够尽快修复好网络,保护网络信息不被破坏。同时,要经常更新网络操作系统,清理不必要的服务项目,以防止黑客和木马对计算机的破坏。在重要信息的保护环节,要实施“权利限制”企业重要的信息,只有相关人员才能获得,设置好网络配置,并进行多关卡的网络设限,如果遭到入侵,在最初的源头将会发出警报,系统自动生成保护措施,保护信息不被盗窃和破坏。

3 结语

在企业发展中,局域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尤为关键。企业要做好最基本的防护工作,以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的操作中,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对重要的信息设置好密码,及时安装系统漏洞,按时清理不必要的文件等。企业的信息管理员要对及时更新防护信息,采取良好的措施来保护企业的信息,使网络能够正常运行,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篇13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社会进入到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文明时代。大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财富,正在成为企业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成为企业创新、竞争、业务提升的前沿。大数据正在成为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大数据将引领企业实现业务跨越式发展;同时,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信息安全保障的内涵,对于众多大数据背景下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很难通过一套完整的安全产品和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

 

自2008年国际综合性期刊《Nature》发表有关大数据(Big Data)的专刊以来,面向各应用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更成为各行业及信息技术方向关注的焦点。大数据的固有特征使得传统安全机制和方法显示出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脆弱性、信息安全威胁以及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策略,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提供一定指导的作用。

 

1 大数据基本内涵

 

大数据(Big Data),什么是大数据,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网络企业普遍将大数据定义为数据量与数据类型复杂到在合理时间内无法通过当前的主流数据库管理软件生成、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管理、分析挖掘、应用决策以及销毁等的大型数据集。大数据具有4V特征(Volume,Varity,Value,Velocity),即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速度快。

 

2011年麦肯锡咨询公司了《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变革领域》[1]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信息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美国谷歌公司(Googl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美国易安信公司(EMC)、脸书(Facebook)等公司相继开始了大数据应用、分析、存储、管理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并推出各自的大数据解决框架、方案以及产品。

 

例如,阿帕奇软件基金会(Apache)组织推出的Hadoop大数据分析框架,谷歌公司推出的BigTable、GFS(Google File System)、MapReduce等技术框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随后的大数据应用迅猛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总统了2亿美元的“Big Data Initiative”(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该计划涉及能源、国防、医疗、基础科学等领域的155个项目种类,该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标志着奥巴马政府将大数据战略从起初的政策层提升到国家战略层。

 

同时,我国对大数据的认识、应用及相关技术服务等也在不断提高,企业界一致认同大数据在降低企业经营运营成本、提升管理层决策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继大数据相关战略文件,同时国家组织在民生、国防等重要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技术研究与创新实践。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已有的云计算平台基础上,开展了大量大数据应用研究,力图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商业价值,促进业务创新。

 

例如,通过挖掘用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特征,助力市场决策;利用信令数据支撑终端、网络、业务平台关联分析,优化网络质量。商业银行也相继开展了经融大数据研究,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例如,通过对用户数据分析开展信用评估,降低企业风险;从细粒度的级别进行客户数据分析,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提升银行的服务效率。总而言之,大数据正在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将会推动整个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 大数据安全研究现状

 

在大数据计算和分析过程中,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大数据的固有特征对现有的安全标准、安全体系架构、安全机制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对大数据完整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数据完整性的检测;二是对完整性被破坏的数据的恢复。在完整性检测方面,数据量的增大使传统的MD5、SHA1等效率较低的散列校验方法不再适用,验证者也无法将全部数据下载到本地主机后再进行验证。

 

面向大数据的高效隐私保护方法方面,高效、轻量级的数据加密已有多年研究,虽然可用于大数据加密,但加密后数据不具可用性。保留数据可用性的非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方法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这些方法包括数据随机化、k-匿名化、差分隐私等。这些方法在探究隐私泄漏的风险、提高隐私保护的可信度方面还有待深入,也不能适应大数据的海量性、异构性和时效性。

 

在隐私保护下大数据的安全计算方面,很多应用领域中的安全多方计算问题都在半诚实模型中得到了充分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电路赋值(Circuit Evaluation)、遗忘传输(Oblivious Transfer)、同态加密等。通过构造零知识证明,可以将半诚实模型中的解决方法转换到恶意模型中。而在多方参与、涉及大量数据处理的计算问题,目前研究的主要缺陷是恶意模型中方法的复杂度过高,不适应多方参与、多协议执行的复杂网络环境。

 

企业大数据技术是指大数据相关技术在企业的充分应用,即对企业业务、生产、监控、监测等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海量数据进行抽取、传输、存储、处理,管理、分析挖掘、应用决策以及销毁等,实现大数据对企业效率的提升、效益的增值以及风险的预测等。

 

企业的大数据类型通常主要包括业务经营数据即客户信息数据、企业的生产运营与管理数据以及企业的设备运行数据等,即客户信息数据、员工信息数据、财务数据、物资数据、系统日志、设备监测数据、调度数据、检修数据、状态数据等。企业大数据具有3V、3E特征[2],3V即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ty)与数据速度快(Velocity),3E即数据即能量(Energy)、数据即交互(Exchange)与数据即共情(Empathy)。3 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安全漏洞与风险并存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推动企业向着更为高效、优质、精准的服务前行的同时,其重要性与特殊性也给企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风险与挑战。如何针对大数据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工作模式,企业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业务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由于缺乏针对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与管理规章制度,导致企业对客户信息大数据的“开放度”难以掌握,大数据开放和隐私之间难以平衡;企业缺乏清晰的数据需求导致数据资产流失的风险;企业数据孤岛,数据质量差可用性低,导致数据无法充分利用以及数据价值不能充分挖掘的风险;大数据安全能力和防范意识差,大数据人才缺乏导致大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难以开展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架构相对滞后,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

 

(2)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风险:2010年,震网病毒[3]通过网络与预制的系统漏洞对伊朗核电站发起攻击,导致伊朗浓缩铀工程的部分离心机出现故障,极大的延缓了伊朗核进程。从此开启了世界各国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重视与管控。对于生产企业,工业生产设备是企业的命脉,其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物理设备管理控制系统与大数据采集系统在企业的不断应用,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必将成为是物理攻击的重点方向,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随之出现。

 

设备“接入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边界防护概念被改变; 2013年初,美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紧急响应小组(ICS-CERT)预警,发现美国两家电厂的发电控制设备在2012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了USB设备中的恶意软件。该软件能够远程控制开关闸门、旋转仪表表盘、大坝控制等重要操作,对电力设备及企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企业平台信息安全风险: 应用层安全风险主要是指网络给用户提供服务所采用的应用软件存在的漏洞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包括: Web服务、邮件系统、数据库软件、域名系统、路由与交换系统、防火墙及网管系统、业务应用软件以及其他网络服务系统等;操作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指网络运行的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例如Windows NT、UNIX、Linux系列以及专用操作系统本身安全漏洞,主要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系统漏洞以及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等;网络层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路由系统的安全、远程接入、域名系统、入侵检测的手段等网络信息漏洞带来的安全性。

 

4 企业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针对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与风险,本文从企业的网络边界信息安全保障、应用终端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障、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提出如下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形成具有层次特性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4.1企业系统终端——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对企业计算机终端进行分类,依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确定的等级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企业拥有多种类型终端设备,对于不同终端,根据具体终端的类型、通信方式以及应用环境等选择适宜的保障策略。确保移动终端的接入安全,移动作业类终端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办公终端严禁“内外网机混用”原则,移动终端接入内网需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加密方式接入。配子站终端需配置安全模块,对主站系统的参数设置指令和控制命令采取数据完整性验证和安全鉴别措施,以防范恶意操作电气设备,冒充主站对子站终端进行攻击。

 

4.2企业网络边界——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企业网络具有分区分层的特点,使边界不受外部的攻击,防止恶意的内部人员跨越边界对外实施攻击,在不同区的网络边界加强安全防护策略,或外部人员通过开放接口、隐蔽通道进入内部网络。在管理信息内部,审核不同业务安全等级与网络密级,在网络边界进行相应的隔离保护。按照业务网络的安全等级、实时性需求以及用途等评价指标,采用防火墙隔离技术、协议隔离技术、物理隔离技术等[4]对关键核心业务网络进行安全隔离,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访问资源限制。

 

4.3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网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是连接物理设备、应用平台与数据的基础环境。生产企业主要采用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专用网络支撑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调度管理、资源管理等核心业务,不同业务使用的专用网络享有不同安全等级与密级,需要采取不同的保障策略。网络弹性是指基础网络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继续运行与快速恢复的能力。

 

采用先进的网络防护技术,建立基础网一体化感知、响应、检测、恢复与溯源机制,采取网络虚拟化、硬件冗余、叠加等方法提高企业网络弹性与安全性;对网络基础服务、网络业务、信息流、网络设备等基础网络环境采用监控审计、安全加固、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备份恢复、入侵检测、资源控制等措施增强网络环境安全防护;在企业网络中,重要信息数据需要安全通信。针对信息数字资源的安全交换需求,构建企业的业务虚拟专用网。在已有基础网络中采用访问控制、用户认证、信息加密等相关技术,防止企业敏感数据被窃取,采取建立数据加密虚拟网络隧道进行信息传输安全通信机制。

 

4.4企业应用系统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应用系统平台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各业务应用的稳定运行,对应用平台进行信息安全保障,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业务被阻断、扰乱、欺骗等破坏行为,本文建议给每个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日志系统,可以对用户的操作记录、访问记录等信息进行归档存储,为安全事件分析提供取证与溯源数据,防范内部人员进行异常操作。

 

企业应用平台的用户类型多样,不同的应用主体享有不同的功能与应用权限,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性,采用基于属性权限访问控制[5]、基于动态和控制中心访问权限控制[6]、基于域访问权限控制[7]、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等访问控制技术;确保企业应用平台系统安全可靠,在应用平台上线前,应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其进行信息安全测评,即对应用平台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8],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策略。4.5企业大数据安全——信息保障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客户数据可能不仅包含个人的隐私信息,而且还包括个人、家庭的消费行为信息,如果针对客户大数据不妥善处理,会对用户造成极大的危害,进而失信于客户。目前感知大数据(数据追踪溯源)、应用大数据(大数据的隐私保护[9]与开放)、管控大数据(数据访问安全、数据存储安全)等问题,仍然制约与困扰着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主要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在云端存储,在对云存储环境进行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对关键核心数据进行冗余备份,强化数据存储安全,提高企业大数据安全存储能力。

 

为了保护企业数据的隐私安全、提高企业大数据的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可信度,可采用数据分享、分析、时进行匿名保护已经隐私数据存储加密保护措施来加强企业数据的隐私安全,对大数据用户进行分类与角色划分,严格控制、明确各角色数据访问权限,规范各级用户的访问行为,确保不同等级密级数据的读、写操作,有效抵制外部恶意行为,有效管理云存储环境下的企业大数据安全。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数据正以惊人的速度积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了;智能终端和数据传感器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主要来源。大数据在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应用创新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漏洞以及信息安全风险。传统的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怎样做好企业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将是大数据时代长期研究的问题。

篇14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B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但建成以“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上下信息畅通和有效数据共享是建筑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安全管理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素。安全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重新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资源和环境等,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内部办公、项目管理、现场操作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和应用,以提高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司内部管理网络进行改造,搭建公司的数据资源平台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框架,建立起符合公司总体规划的内部安全管理网络,完成信息化集成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完成部分安全硬件建设和安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使安全信息系统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关键。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和掌控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及时发现消除违章、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高效办公和解决问题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中运用门禁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扬尘自动喷雾系统、施工升降机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办公系统、资料录入无纸化办公系统,不断提高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水平,将及时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全面协调,是企业施工安全生产的保障。下面列举几点信息化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实例,供大家探讨。

一、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1.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实行劳务人员实名制,大力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在施工现场配备专职或兼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劳务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技能状况、从业经历、考勤记录、诚信信息、工资结算与支付以及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等情况。施工劳务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务人员实名制资料,并委派专人或独立部门实施管理,在承包工程项目时应将劳务人员的相关实名制资料报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实、查验。施工总承包企业也应配备现场专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监督施工劳务企业实名制管理情况,对劳务实名登记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业绩档案等信息进行核实,并留存相关资料。进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项目劳资管理员处进行实名制登记,递交相关实名登记资料,办理门禁进出登记卡,刷卡进出施工现场,无门禁卡严禁进出施工现场。通过刷卡进出和实名制登记制度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建立务工人员的安全业绩档案,有效地对务工人员进行动态监控,了解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业绩、工资支付等情况。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承包单位应当投入必要的费用,建立门禁打卡系统,并与企业进行联网,纳入企业管理考核内容。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实行监管,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劳务用工管理,落实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各项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实名制管理的宣贯、推广及施工现场的检查、督导工作。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将劳务人员的实名登记信息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逐步实现不同项目、企业、地域劳务人员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建立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建筑务工人员的用工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推进劳务人员的诚信信息和安全业绩管理,对发生违法、违规、违章记录行为以及引发的责任人,记录其不良行为并予以通报,或采取其他方式对务工人员进行限制等措施,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施工作业用工环境。2.施工企业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1)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实名制人员:1)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2)各类注册执业人员: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3)现场专业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资料员、见证员、取样员、标准员、机械员、劳资管理员。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5)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6)不在上述范围内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2)结合业务登记实名制信息。a.单位办理资质等业务时登记。办理资质新设立、升级、增项、延续、变更及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b.个人办理资格业务时登记。注册人员在办理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增项注册、变更注册、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现场专业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安全管理三类人员在办理A、B、C证首次申请、延期、变更、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在办理首次申请、延期、变更、遗失补办时要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3)实名制登记信息内容。基本信息:身份证、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工作经历和业绩、个人证件照(近照)、个人签名等信息。(4)IFA广域网考勤系统。IFA广域网考勤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项目部下列人员: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质量总监、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监理总监(注册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及项目部施工特殊工种作业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登记,实行广域网络考勤(IFA),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或建筑施工企业监督实施考核。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为及时、准确了解施工现场操作过程,实时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的缺陷和施工环境影响情况,以及施工项目中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时刻掌握施工场地治安状况等。施工企业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在各个角度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并成立信息化办公室,配备专职信息管理员,实时监控现场违章作业行为、防护措施、作业人员情况、项目工地人员进出,以及对重大事故隐患、治安状况实现网络远程跟踪、监测和控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实行企业安全管理,将企业监控日常在线情况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司随时通过抽查视频在线率,不定期抽查项目监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相关问题及时通知到项目负责人或安全负责人进行整改,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对讲功能网络,通过电子地图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快速导航,采用手机3G或WiFi上网实现移动执法。

三、远程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现有的各种电信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因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分散,通过建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多方音视频交互、电子白板、文件共享、动态PPT、协同浏览、媒体播放、桌面共享、文件传输、文字交流、远程控制、会议录制与控制等方式实现远程视频会议,实现办公不限地域区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在短时间内召集相关人员或全体员工,进行会议、培训、安全学习,既节约会议经费、时间,同时管理层还可及时与员工面对面地信息交流和沟通,使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就像在同一房间内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四、动态管理系统

针对安全执法中存在的时效性不足、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动态化管理系统予以改进:(1)建立各方参与、交互式的工程信息系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式的数字化工程信息平台,可与企业互动,并充分调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为实施施工安全动态执法提供基本保障。系统的搭建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分为项目信息、施工过程信息、监管信息三部分,他们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协同工作。一方面企业根据系统设置的界面主动录入关键工序信息,另一方面监督机构执法建立在企业填报施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执法内容更具针对性。施工过程信息记录、强制性条文审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诚信系统等有关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可供追溯的数据库,不仅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执法效率,还起到固定证据的作业。(2)实施“节点式”抽查执法。实施“节点式”执法的目的是要转变以往对项目无目的、随机检查的模式。执法人员首先根据交互式的信息系统初步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特点,对建筑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的关键工序设置安全节点。其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填报内容自动记录施工过程信息,当施工进度到达安全节点时,监管信息系统可自动提醒结合视频监控对工程节点的设置主要参考超过一定的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3)实施现场移动执法。施工现场移动执法是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3G、GPS、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集成执法文书管理系统、实时联机操作,以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打印执法文书的一种执法手段。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提高现场执法的时效性和威慑力。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扎根于建筑业这块沃土之中。它的理念、理论和实践都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安全和生命更以时刻鸣响的警钟不断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深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成为新时期建筑业永恒的课题。安全管理成为建筑业发展升级,成就辉煌,结出硕果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的技术辅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特别是对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信息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我们在搞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现“中国梦”建设的强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周尚永,张健,朱艳.科技兴安-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然之路[J].建筑安全,2013,(12):59-60.

[2]黄爱莲.依托信息化管理构筑建机安全生产屏障[J].建筑安全,2013,(12):61-62.

[3]连保廉,朱奋发.建筑施工安全动态执法分析.建筑安全[J].2013,(10):18-20.

[4]合建市[2014]11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设劳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