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磁波辐射的危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

篇1

关键词:中波电磁辐射 危害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L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237-01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电磁波的应用极为广泛。谈到电磁波,不得不说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潜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时刻受着电磁辐射大大小小的影响,也许看不出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危害,但什么都怕“积累”和“反复”,如果我们长时间受电磁辐射的影响,那我们就不能对它有所忽视了。我们对电磁辐射又了解多少,只有对它充分了解之后,知道它的危害和影响,才能防患于未然。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对电磁辐射重视起来吧。

1 电磁辐射的概述

电磁波是电场与磁场交替有规则的变化所产生的。而电磁辐射就是电磁波在空中发射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虽说用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但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电磁辐射的本质是一种物质,一种无形的物质。电磁辐射的发射体多种多样,比如地球、电器等。电磁辐射的类型多种多样,中波电磁辐射只是其一。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发射的过程中带有电能量和磁能量,而人体本身带有电,生命活动具有生物电,其实这些生物电对电磁波是异常敏感的,因此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2 中波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这是不可否认的。电磁波是一把双刃剑,它和电磁辐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它必有它。但电磁辐射对外界物体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对电磁辐射有清楚地认识,了解它危害到“谁”,对“谁”有影响。

2.1 中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有中波发射塔,必有中波电磁辐射。有中波发射塔,必有“人”。“人”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附近的居民,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人体。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和影响。人体在受到电磁辐射后体温升高,进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生理稳态受到冲击。如心悸、头涨、失眠、视力下降等。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也会受到干扰,对血液、淋巴液等有一定负面作用。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妇流产。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遗传效应在电磁辐射反复的影响下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比如条件反射受抑制、听觉不灵敏、免疫蛋白降低、内分泌紊乱、降低、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2.2 中波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经常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影响电子设备,即通过辐射到设备上,对其形成电磁干扰。另一种是形成电磁耦合,让电磁波在导线起影响,又从导线传递附加到设备上。从现实生活中可知,电磁辐射会使电视和广播不能正常观看和收听。从物理知识可知,仪表失灵,信号不准等都是由电磁辐射造成的。在医院中,医疗器械受到干扰,不能正常使用,病人测脉搏的仪器出现偏差,B超仪的显示屏出现微微抖动等。在学校,学生做一些物理实验时,电磁辐射可能造成信号波形消失或者观测不明显。还有那些易燃物品,如果他们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下就会随时有燃着或者爆炸的可能存在。这种种都是电磁辐射惹的祸。

2.3 中波电磁辐射对建筑器材的危害

据官方资料可知,在2007年,广西建筑工地的起重机受到电磁辐射的强烈影响。影响机理是中波感应在起重机的吊钩处感应出高达千伏的电压。千伏电压,是致命的关键。如果一只手或者其他东西接触到吊钩,就会火花起电。那时发出的声音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是一阵巨响。此中波发射台距离建筑工地可不是一两百米的距离,至少千米的距离。如果距离更近一步,那后果更不堪设想了。

3 中波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里就变为“你有危害影响,我有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两面性的,它的电磁波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电磁波本身的危害和影响也是不可埋没的。对于电磁辐射,我们要正确看待它,不能因为它有一定的弊端,我们就否定它。在我们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有清楚地认识之后,我们要对它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3.1 在人体健康方面的防护措施

人既然在受到电磁辐射的情况下会有一系列的不舒服。那么尽量远离电磁辐射的环境。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可以穿戴电磁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止于人体外。平时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和维生素C对人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对电磁辐射后生理紊乱的调理。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尤其对电磁辐射的抵抗力。

3.2 在电子设备方面的防护措施

在学过物理之后,我们都知道防护措施有许多种,比如电磁屏蔽、接地、吸收、过滤等。电磁屏蔽是最厉害的措施之一。电磁屏蔽就是某电子设备经过一些处理后既不干扰其它设备,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干扰。电磁屏蔽通常是利用一种材料制成一个封闭的物体,使其内外物体互不干扰。另外接地是将产生的感应电流引向大地中,不会是电流过于集中而产生电磁辐射。过滤从字面意思可知让有用的电磁波通过,多余的电磁波被中断,自然就不会在空中产生电磁辐射。吸收其实和过滤大同小异。吸收措施就是将那些多余的电磁信号吸收,不至于大面积的辐射。这种种手段都起到防护作用。

3.3 在建筑器材方面的防护措施

接地和绝缘是两种简便的手段。将吊钩与大地连接,如果吊钩产生巨大感应电压时能迅速将其流入大地。绝缘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戴绝缘手套;二是对吊钩进行绝缘,以及与吊钩接触的部件都应进行绝缘。上面这两种防护措施是从部分进行防护,下面有几种全面防护措施。一是同轴电缆接地;二是安装共振回路衰减装置;三是安装负阻抗衰减装置;四是安装逆相位衰减装置;五是建筑塔机与电磁波长的合理搭配。这五个措施有四个是专业的防护装置,另一个是硬性条件。

4 结语

在对电磁辐射充分认识之后,我们又作何感想呢?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正遭受着电磁辐射的危害。可能电磁辐射的防护对于我们自身和那些发射电磁波的人来说都不太容易,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筑起电磁辐射防护墙吧!

参考文献

[1] 徐辉,.中波广播发射塔周边电磁环境场强分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6):23-24,37.

[2] 颜锦,黄显吞,农高海.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影响及防护的探讨[J].硅谷,2008(13):27-30.

篇2

一、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形成的.

如图1,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做周期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有能量,任何位置的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3×108m/s).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波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公式c=λf.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也可按波长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称为可见光.

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助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电磁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既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磁振荡中,磁电互变很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的阳光,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借助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二、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电磁波.

1.电磁波通讯

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播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电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手机和无线电广播原理相似.听筒接收信号,同时靠话筒发射信号传递信息.

2.家用电器利用电磁波进行工作

微波炉是利用红外线加热食物的.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速度快,且能保证食物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被破坏.消毒柜是利用紫外线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

3.电磁波被用于遥控、自动控制等

红外线可实现遥控和自动控制.例如,电视机的遥控器或玩具赛车的遥控器都是利用红外线进行工作的.公共场所的感应式水龙头是靠接收人体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控制的.

4.电磁波被广泛用于医疗事业

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形成无菌空间;X射线用于透射照相;伽马射线用于治疗疾病;CT扫描进行疾病检查(如图2).许多种理疗设备也是靠电磁波对人体作用进行疾病治疗的.

5.电磁波在军事上的使用

电磁波为横波,可用于探测、定位、军事通信、红外制导导弹等等.

上述这些都是人们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人们借助电磁波进行工作,还有更多的电磁波是在无意中产生的.例如,家用电器中的电风扇、吹风机、榨汁机等,只要是电器,都会放出电磁波.甚至墙壁中看不见的电线,也会使电磁波检测笔“哔哔”直叫.

三、电磁波的危害

目前,电磁波的危害已上升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固体污染之后的最大污染了.

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污染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中的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电磁波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损伤.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时间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电脑、微波炉、电热毯、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严重.

但是由于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且其伤害是缓慢、隐性的,所以,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四、电磁波危害的防范

电磁波对人们有危害这是不容置疑的,而我们又整天被电磁波包围着.但是,只要我们了解电磁波的特点,注意防范是可以减小这种危害的.以下是一些减小电磁辐射的有效措施:

1.我们建房时要尽量远离发射大功率电磁波的设施.

2.家用电器尽量勿摆放于卧室,也不宜集中摆放或同时使用.

3.看电视不要持续超过3h,并与屏幕保持3m以上的距离,要尽量在电视或电脑的正前方,因为侧面和后面的电磁波较强,关机后立即远离电视机,并开窗通风换气.

4.用手机通话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通话次数不宜多.尽量在接通1~2s之后再移至耳边通话,有条件时最好使用耳机接打电话,这样可减少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危害.

5.拍片和做CT检查也有一定伤害,但是由于用时少,它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医务人员则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6.微波炉的辐射很强,但是自身有保护措施,一般不会泄漏.为了防止万一,使用时人要尽量远离,要注意的是微波炉停止工作前,千万不能打开炉门.少用电热毯,因为电热毯的电磁波污染较严重,长时间通电使用对人体有害,天气寒冷必须使用时,建议通电烘暖被窝后立即切断电源,以减少电磁波污染.

篇3

关键词:电磁波;应用;危害

中图分类号:R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09-01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放出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而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

电磁波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他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较大的差别。

电磁波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波长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r射线。

一、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电波的波长很长,主要用与通信和广播。微波炉中使用的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无线电的最早应用于航海中,使’用摩尔斯电报在船与陆地间传递信息。现在,无线电有着多种应用形式,包括无线数据网,各种移动通信以及无线电广播等。

红外线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所有物体都发射红外线,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原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利用电子仪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形状。这种技术是红外线遥感。利用红外遥感可以在飞机或人造地球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情、预报风暴和寒潮。红外线遥感在军事上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红外体温计、红外线夜视仪、红外摄影、远红外烤箱都运用了红外线的技术。

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就是由于各种色光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紫外线是比人眼看不到的比紫光波长更短的电磁波。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足以破坏细胞中的细胞。因此,可以利用紫外线杀菌灭毒。人体接受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促进钙的吸收,改善身体健康。紫外线还有荧光作用,日光灯发光就利用这原理。

波长比紫外线更短的电磁波就是x射线及r射线。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x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病变。医学上利用x射线来拍x片。波长最短的电磁辐射是r射线,它有很高的能量。r射线能破坏生命物质,把这个特点应用到医学上,用以摧毁病变的细胞,可以治疗某些癌症。r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也可用于探测金属部件内部的缺陷。

二、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能量较低,不会使物质发生游离现象,也不会直接破坏环境物质,但在到处充满电子用品器材的现代生活,其电磁干扰特性却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它随时可能使人面临危害的境地。电磁波的危害长时间使用电脑之後,会感到身体疲劳、眼睛疲倦、肩痛、头痛、想睡、不安。这些都是受了电磁波的影响。电磁波还会使人的免疫机能下降、人体中的钙质减少,并引致异常生产、流产、视觉障碍、阻碍细胞分裂如癌、白血病、脑肿瘤…等。此外,电磁波会散发出一种扰乱人体状态的正离子。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磨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

除上述的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外,它还对内分泌系统,听觉,物质代谢,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电磁波这么令人可怕,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拔掉插头可防止电磁波:电器用品不使用时,最好将插头拔掉,避免室内环境受到电磁波的侵害。

篇4

关键字: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预防

【分类号】F426.6

众所周知,F在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因此民众对于家用电器需求也就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生活中家用电器设备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些电器在使用的时候就存在很大的隐患,它们发出的电磁辐射在无形中危害了人体的健康。因为这些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它们虽然是无形的辐射,但是长期积累以后对人体危害很大。家用电器作为人们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被注意,特别是手机这种最普遍的电器产品,它需要被人们最合理的使用,这样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针对家用电器辐射的分析和对人体的危害下文我们已经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

对于电磁辐射来说,我们每个人既陌生又熟悉,对于它来讲,它是以无形传递的方式进入人体,干扰人体器官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高频电磁波进入人体的时候,它们会对人体内非同相位的器官产生影响,而且产生的电磁波越高,它穿过人体时就会影响人体内越多的相位,对于人体危害越大。就比如对于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来说,它的频率是1.8GHz,波长达到了15厘米,因此它发射出来的电磁波经过人体内时就会使得人体内很多的相位受影响,长期如此人体就会受到侵害,从而产生各种健康问题。而对于平常人们使用的交流电来说,它们的频率仅仅50赫兹,波长只有6000千米,因此它们的电磁波进入人体时只会干扰人体内的一个相位,而且它的强度比较小,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影响。从大体上来讲,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包括两种: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

(一)、躯体热效应:对于人体器官来说,它有70%是由水构成的,因此一个健康的机体它可以自己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和热量,而当电磁波辐射人体的时候,就会使人体内部的水分子和电磁波产生相互的摩擦。摩擦过后体内热量就会上升,而这部分上升的热量一旦超过人体所能自动调节的温度,那么人体温度就会出现不平衡,人体器官的各种活动就会出现混乱,从而让躯体出现各种疾病,这就是所谓的热效应。

(二)、神经效应:我们学过物理都知道,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我们每个人在地球上生活都必定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当然了这种影响是很微弱的,人体的器官在这个微弱的电磁场的作用下健康运行,但是它们一受到其他电磁波的影响,就会出现混乱,破坏人的神经系统,这就是神经效应。

二、常见电器设备的电磁辐射分析

(一)、微波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微波炉是现代居民最常使用的一种电器产品,它方便了人们加热食品,受到人们喜爱,它是通过封闭式加热来进行工作的,给人体造成的主要是热效应,家用微波炉采用2.4GHz主频,它在对食物进行封闭式加热,食物内的水分子受到这种强电磁波辐射后产生大量摩擦而变热,同样的方式,如果密封不严密,微波炉泄漏的微波能量也能使人体内的水分子变热,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经测试,微波炉门中央0.05m处,其电磁波大小达到30.14μW/ c m2,到1m外便衰减到0.41μW/c m2。因此如果在加热食品的过程中不能被全面封闭就会释放出电磁波影响人体健康。

(二)、电脑、无线路由器、手机、基站等通信设备

我们大家都知道电脑是一个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的电器设备,它发射电磁波的部件有很多,那些都会造成人体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电脑的放置稍微远离人睡觉休息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路由器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主要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来让人们使用,因此在它发射无线电波的时候电磁波辐射也会增加,我们要注意安装的时候尽量放置在客厅等地方。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出行生活的一种必备产品,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它对人体的辐射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有研究证实,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并在脑中形成累积。而脑细胞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细胞受到辐射加热会死亡,这时胶质细胞就会增殖,从而形成肿瘤。严重的还会产生癌变。 四、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一)、避免同时使用多种电器产品。

对于家用电器造成的辐射,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预防,特别是对于家用电器使用较多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在家中摆放电器的时候不能过于集中,要把它们分开摆放,而且不使用的时候最好不要给它们通电。另外,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多个电器同时使用,可以分开来使用,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电磁波的辐射。

(二)、减少电磁辐射载体的影响。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我们必须要经常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这是减少电磁波辐射的关键,特别是在刚刚使用完家用电器后,一定要及时打开窗户或者排风扇,从而保证室内的空气流动。另外,保持室内整洁也是防辐射的关键,灰尘是电磁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在使用完毕电器以后,如果空气中有灰尘,那么那些电磁就会附着在灰尘里,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并经常擦拭电器上的灰尘,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预防电磁辐射疾病。

(三)、注意饮食调节

预防电磁辐射还有一个就是要注意饮食的平衡,在日常生活饮食搭配中,一定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产品,比如胡萝卜,西红柿等,都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电磁辐射。

参考文献:

篇5

本文对当前防辐射服装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阐述了制定防辐射服装产品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就改进和完善防辐射服装的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防辐射;服装;必要性;标准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防辐射服装,这些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检测方面长期无标可依。因此,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势在必行。

1电磁辐射的危害

一般来说,日常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对普通人体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当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或产生累积效应时,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高强度电磁辐射可对人体造成一系列不适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孕妇和病人等特殊人群危害性更大[1]。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3)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4)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5)电磁辐射可使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2防辐射服装的发展

2.1防辐射面料及防护机理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科学工作者就开始寻求屏蔽电磁波的良好方法,电磁屏蔽服装也就应运而生[2]。目前常见的抗电磁辐射的织物主要有金属丝和服用纱线混编织物、金属纤维和服用纤维混纺织物、化学镀层织物、金属喷镀织物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多离子、多元素和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织物[3]。

金属纤维与常规纤维混纺织物电磁波辐射屏蔽机理主要是利用金属纤维(如银、镍、铜、不锈钢等)或金属化纤维的导电功能。这些导电性很好的金属对电磁波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当电磁波辐射在织物上时,织物中均匀分布的金属或金属化纤维成为导电介质而将部分电磁波反射回去,减少了电磁波的透过量;同时导体中的电子在电磁波的作用下感应形成涡流,涡流在导体中传导产生热效应,从而损耗电磁波;还有一部分电磁波进入导体内部经多重反射能量耗尽。随着织物中导电纤维含量增多,导电性越强,反射能力愈强,涡流形成越多,多重反射增多,电磁波透过量愈小,屏蔽作用也就愈好[4-5]。目前较为高端的产品是由银纤维面料制成的服装,由于银纤维良好的导电性,其屏蔽效果远远好于其他纤维,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和国家对银使用的限制,一般工薪家庭只能望其项背,无法大面积推广普及。目前电磁屏蔽织物中的金属丝多采用铜、镍、不锈钢纤维,其中不锈钢纤维的制备工艺较为成熟,且价格低廉,其屏蔽效果也相当优秀。

2.2防辐射服装结构设计

由于服装的开口及缝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功效,因此在防辐射服装的结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开口的数量与面积,减少布片间的缝合,使防辐射的屏蔽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适当地加长衣长和袖子,领口、袖口,下摆尽可能收紧,加厚服装面料,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防辐射空间,可抵挡电磁波的强穿透力。如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肚兜式防辐射服对电磁波的屏蔽功效就会比夹克款式的相对差一些,因为电磁波容易从的背部袭入[6]。

2.3防护服装的功能性和设计美感

可根据人们的职业、个人品位及体形的不同来设计防辐射服装,细分消费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各异的款式。如从事特种作业行业的急需防护措施的人们,应耐磨、耐水,面料较厚,色调偏暗耐脏,样式以工装为主;孕妇防护服装的设计重点可放在身体上部,在宽大的衣服上打褶或加以花边,局部使用刺绣等工艺手段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装饰部位,并且考虑孕妇各个时期,尤其是怀孕后期的体形变化,尽可能地做到穿脱方便自如;防辐射内衣强调面料柔软舒适,女式内衣尽可能地合体,体现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儿童及男士内衣则相对宽松舒适等。当然,防辐射服装的设计也要从保温性、透气性、轻薄、穿脱便捷等方面不断改善服装的设计,增加服装的舒适度,从而使防辐射服装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认同。

3防辐射服装市场现状

防辐射服装的种类包括内衣、背心、肚兜、孕妇装、衬衫、马夹等。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的重视,孕妇防辐射服已经广泛普及,几乎每一个孕妇都会选择一件孕妇防辐射服作为保护宝宝的第一道屏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防辐射服装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普通消费者对防辐射产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地认为价格越高质量必然越好,面料越厚防辐射功效越明显,款式越长越能够更大程度地抵挡辐射的危害,至于产品的防辐射功能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却没有概念。虽然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能拿出检测报告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性能,但很少有人认真查看检测报告,而且一般报告中标注的被检样品是面料而非服装。对面料样品的检验报告无法代表防辐射服装的防护功能,所以即使这些防辐射服装所采用的面料抗电磁辐射效能很好,能屏蔽掉99%以上的电磁波能量,在被制成不同款式的服装后,真正的屏蔽效能也无从得知[7]。

目前我国只有防辐射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标准,相关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远远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为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规范防辐射服装市场,积极引导健康消费,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辐射服装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4防辐射服装标准的制定

目前人们可以检测出防辐射面料的屏蔽性能,但是对面料制成服装后的屏蔽功效的检验存在漏洞。防辐射服装的屏蔽性能虽与织物的性能有关,但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摩擦、高温等作用必然会使面料的物理性能有一定的变化;服装的暴露面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辐射的功效:在进行防护织物的屏蔽性能测试时,接收天线会被织物所屏蔽,反射和散射的信号很少,所以抗辐射作用优良;然而由于衣物的领口、袖口和下摆等处都存在开口和缝隙,环绕在人体周围的电磁辐射很容易从各个开口处进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服装的屏蔽效果,使服装的屏蔽效能与织物的屏蔽效能存在差距。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防辐射服装屏蔽效果测试的方法和标准,规范检验市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厂商的信用度。

建议具有承检能力的检测及科研机构充分关注防辐射服装的性能检验,尝试模拟真人试验空间,在辐射程度、光照、温湿度等各个指标符合一定参数设计条件下,对密闭空间内的人体模型穿上防辐射服装,利用天线发射不同强度的电磁波,根据放置在人体内部的接收信号的强弱,对其进行防辐射性能鉴定,并得出其防辐射服装的真实屏蔽功效[5]。

参考文献:

[1]查振林,许顺红,卓海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北方环境,2004(6):25-28.

[2]贺娟.防电磁波辐射针织物的性能与功能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3]刘国华,王文祖.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 2003(6):16-18.

[4]汪秀琛,张欣.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防护机理[J].纺织科技进展,2005(5):26-29.

[5]刘畅.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6]汪秀琛,刘哲.防电磁辐射服装的屏蔽效能数学模型[J].纺织学报,2008(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