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治意识的内涵范文

法治意识的内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法治意识的内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法治意识的内涵

篇1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大学生法治意识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01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Governing a Country by Law

SONG Guangcheng, YUE Lei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Shenyang, Liaoning 110035)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party is strongly pushing forward to govern a country by law, construct a socialism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business, the promotion of their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is necessary for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a country by law.

Key words Governing country by law;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1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概念分析

哲学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对自然社会产生意识反映,也对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不断地产生意识反映。阶级、国家、政权、政府、法律等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意识反映。法治思想就是人们对于以法制国、依法制国等治国模式、理念的观点和态度。虽然法治思想和实践在我国产生、发展、探索了几千年,也为人们期待了几千年。但真正把法治作为治国理念并正在大力实施的只有在我们党领导下的当代中国。这也使人们对法治社会的美好期待,从理想变成可能。每一个群体都会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法治。就大学生法治意识而言,笔者认为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大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法治的地位、性质、作用的认识,以及自身在法治国家和社会中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正确选择。

2 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2.1 从意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先进、正确的

观点认为,人的意识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它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独立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人的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能指导社会实践前更好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错误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用于指导社会实践会产生负面影响,对社会发展造成破坏。法治意识从根上说,是一种先进的、正确的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代表着当今社会先进的青年群体关于法治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是符合法治社会建设要求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认同的自觉程度最高的一种意识,在当今社会亟需大力培育和弘扬。

2.2 从意识作用的角度看,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潜在、巨大的

法治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反作用于法治建设。全体公民具备法治意识、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法律素养极大提高,法律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本身就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意识能够传承,法治意识需要培育。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必然成为社会主流的法治意识,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能否接序推进、不断发展。

2.3 从意识培育的角度看,提升大学生法意识是亟须、迫切的

据相关调研结果反映,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宪法法律权威意识淡薄、权利义务意识不强、平等意识较弱、权力制约意识急需提升、参与法治建设意识差。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现阶段的法治意识现状还远远不能胜任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对大学生进行深刻、全面、系统的法治意识教育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层次分析

3.1 公民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前提条件

3.1.1 公民意识的内涵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谓公民意识即是人们对自己作为一国公民对自身在国家、社会中的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特别是依法享有什么的权利和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的一种自觉认识,并且根据这种认识能够主动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追求权利和承担责任。大学生公民意识则是指大学生如何认知其国家公民地位,如何认知自身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

3.1.2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1)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社会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未来倚靠的重要力量就是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可以促进大学生民主价值观念的形成、增强民主政治参与能力,这将对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作用。

(2)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公民意识本身包含着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责任意识,要想成为公民社会的合格公民,必须强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从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既适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同进步的特征,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和角度,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2 规则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核心要素

3.2.1 规则与规则意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更确切地说,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人们依据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则意识则是人们对于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是否能够认真、自觉地按照规则行事,按照规则的要求处理人际关系、社会事务的意识。

3.2.2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实反思

(1)生活中,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违反校规校纪现象多发,甚到有少部分学生触犯法律。有的大学生偷盗、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大学生不遵守住宿的管理规定,晚归、夜不归宿、在宿舍喝酒、赌博、留宿男女朋友,乱拉电源。有的大学生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嘻笑打闹、乱扔垃圾、扔烟头甚至吐痰,甚至损坏公共财物,规则意识严重缺失。

(2)学习中,课堂违纪、考试违纪现象多发。目前阶段,一些大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了花钱雇人上课的事件,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有的大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说话、玩手机、听音乐、吃东西、睡觉。尤其是近年来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违反规则的现象急剧攀升,特别是遵守考试纪律的规则意识更为薄弱,考试作弊较为普遍,考试作弊成为很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3)交往中,片面强调功利,忽视为人处事之道。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越来越现实化、物质化,片面注重做事能力的培养,认为把学习成绩提高了,就会实现人生目标,与人交往中,功利化倾向特别明显,现用现交、唯利是图等现象比较突出,经常出现不守诚信、不相互尊重、不考虑他人感受、不为他人着想、不遵守交往规则等行为。

3.3 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最高层次

3.3.1 意识

学者从意识的角度分析,认为“公民的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蕴含着公民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体现着人们对于的认可度和认同感。”包括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人权意识等方面。意识把宪法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运用,使宪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根本大法的指导作用,达到社会有序、健康运行的目的。概括起来,意识是人们对宪法的态度,所持的看法、观点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意识直接促使遵循宪法的精神进行社会生活,进行人际交往、处理相关事物,使宪法在人们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落实实施,推动建设良性循环。

3.3.2 大学生意识存在的误区

我们分别从大学生意识所包含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民主意识、人权意识来分析大学生的意识。

(1)学生的民主意识存在不良倾向。一些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对民主的理解过于理想化,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严重脱离我国目前经济文化现状和发展水平,往往把我国民主与西主民主做形式上的简单对比,有时会表现出轻率和不稳定、急躁冒进、盲目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的民主意识较强,重视权利,追求自由;另一方面,纪律和法制观念薄弱,不了解自己的民利,我行我素,反对任何约束,对自由和纪律,民主和法制的关系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

(2)大学生的人权意识不够健康。一些大学生在人权意识上仍面临一个现实矛盾,在人权价值取向稳固确立的同时,人权知识却严重缺乏,有一些在大学生地人权的理解是非常模糊和笼统。他们作为权利的主体意识不够清晰,对权利的认知也不稳定。一是对渴望获得人权与自身所具备的人权知识存在矛盾。大学生十分渴望获得社会尊重和关注,渴望获得人权,渴望平等权利的实现。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不清楚自己作为受教育者和国家公民应该和实际享有哪些权利和哪些自由,不能比较准确地认知自己的权利。二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匹配。有的大学生过于强调权利和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有的大学生盲目追求个人自由,甚至企图摆脱基本社会规范的各种束缚。他们重视关于自身的一切权利,却不愿意履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等的义务,甚至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谋取自身利益。这种权利义务的失衡往往导致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急剧膨胀,没有社会责任感,把义务当成负担,对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权利意识的形成造成极大的障碍和影响。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L14DSZ062

参考文献

[1] 何宁丽.法治意识现状之初探[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 何卫.法治与法治意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7(4).

[3] 肖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法冶意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4] 蔡卫忠.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5] 王甲成,张淼.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8).

篇2

第一个阶段是经济增长论的阶段,就是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等同于GDP的增长。这种发展观片面地强调了经济总量的增加,忽视了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也忽视了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个阶段强调的仅仅是增加产品的数量、增加产值,认为产值提高了,经济就发展了。将产值、产量的增加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就使得我们的发展始终是一种片而的发展。因此,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经济总量是增加得很快,但是我们的结构是不合理的,我们的质量、效益是不高的,而且当前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大概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大约只相当于日本的1/40,美国的1/50;我们的单位GDP能源消耗是美国、英国的两倍,日本的四倍。这两个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而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北大一位副校长讲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快,我们的财富增长很快,但是用80年代以来增加的这些财富去治理80年代以来环境的污染还远远不够,我们是以牺牲环境、消耗大量的能源求得眼前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是不能持久的,即这种增长观是片面的,会带来严重后果。

第二阶段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阶段。前面讲到的是以经济增长代替经济发展,进而代替社会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不可代替的一部分,经济不增长也就不可能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经济的全面发展,更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恰恰相反,只强调经济增长会带来经济的畸形发展,甚至带来社会不公、社会矛盾的加剧。因此只强调经济增长对社会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样只能叫做低级增长而不是发展,它只能带来财富的积累,不能提高公民享有的公平的增加,这样就会造成贫富分化,造成社会矛盾,所以这种发展观是片面的,经济的片面增长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展观的第三个阶段是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所以又称为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指导思想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种理论尽管避免了经济增长论的片面性,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社会本位的发展观。实际上人不仅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本质内涵如下:

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篇3

关键词:教育均衡;结对;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08-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提出要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青岛市市南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0所,在校学生近4万多人。全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合计36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90%。近年来,市南区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摆在突出位置,如今市南区已经较好地解决了硬件的均衡问题,下一步要着重突破软件均衡的瓶颈,不断追求指向优质、效能、特色的高水平均衡。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均衡发展正从外延式发展逐步走向内涵发展。外延式发展主要是依靠追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均衡;而内涵发展主要是依靠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均衡,主要依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最大潜力,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以实现教育均衡的目的。

正是在全面分析了市南区义务教育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立足探索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道路,2008年9月,市南区教体局下发了《市南区教体局优质学校带动工作方案》,在两年的时间里,主要通过校际捆绑、优质带动,来推动市南区优质均衡教育,从而加快市南区的现代化进程。

一、规划统筹,组织完善,三点驱动,全面构建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保障体系。

为推进区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2008年市南区出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优质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研究、培育办学特色、丰厚教育底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在《规划》中我们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在推进策略上强调“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驾并驱、立体推进”;在指导原则上突出“区域联动、优势引领、差异发展、重在实效”;在操作策略上体现“难点聚焦、热点跟进、重点突破”,使城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市南的每一个学生。

同年,市南区还通过下发《关于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均衡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南教体[2008]78号),明确指出优质学校要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向其他学校输出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经验等,帮扶相对薄弱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主动向兄弟学校提供成功的管理经验与教育教学经验。文件对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市南区的优质学校带动工程主要由区教育局行政部门、区专家评估团和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三支力量构成。教育局提供行政支持,负责日常的区域推进工作。专家评估团对带动工作进行集中调研和评估工作。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承担指导学校日常研究,组织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等。三点驱动,全面展开区域内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二、责任分解,制度保障,结对签约,构建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支持机制。

典型而稳定的优质带动,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校际关系和互动方式,是一种契约和机制,优质带动的计划和项目的实施一般要持续相当的时间,需要具体而持续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鉴于此,市南区2008年制定并下发了《市南区教体局优质学校带动工作方案》,实行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责任制,由教育局各职能部门牵头,将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细化,并在加大对结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结对学校的师资配备和人才交流力度、加大对结对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加大对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表现突出者的奖励力度四个方面给与结对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营造了优厚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

同时,市南区还制定了《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责任书》,明确规定了优质学校和结对学校的工作职责,区内的第26中学与第51中学、市实验小学与定陶路小学、嘉峪关学校与天山小学六所学校以“一对一”的方式结对,并签订“优质学校带动工作”合作协议书,在管理、教研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以“一托四”的方式与第48中学、第5中学、宁夏路第二小学、燕儿岛路第一小学建立联系学校关系,各参与单位都签订了《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责任书》,完善了优质学校带动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

三、增值评价、督导跟进、指标量化,形成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评价体系。

如何从评价体制方面保障相对薄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确保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如何通过评价激励学校发展,防止在学校均衡发展中出现“削峰填谷”或“低水平均衡”的现象,对学校进行效能增值评价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基于此,2008年-2010年市南区教育局牵手中央教科所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引进了“学校增值评价”项目。建立了涵盖所有学生德、智、体共三大版块几十项指标的基础数据库。完成了近三年的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全区所有学生期末测查成绩的采集,共收集数据信息100万条。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我区还尝试以“一校一图”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真实呈现和客观分析,并以“一校一策”的方式,针对数据呈现和分析出来的情况,对每一所学校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巩固、调整和改进的对策建议,然后再由学校拿出具体的推进方案。通过增值评价研究,我区无论在评价理念、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价路径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整个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

在开展新的评价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我区还制定了《优质学校带动工作、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评价指标》,确立教育管理带动、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研究促进、工作实绩效果4个一级指标体系,并细化分解出理念带动、管理带动;专家共享、学习共享、成果共享;名师促进、研讨促进、质检促进8项二级指标体系,每个指标体系都配以相应的权重比例,通过市南区教育督导顾问团,两年一轮,每年一次,定期对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的学校、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进行跟踪督导评估。督导顾问团根据《评价指标》的权重比值,通过听取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的学校、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双方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查看相关的材料;与学校教师座谈;进行教师问卷等方式与结对双方进行交流与反馈,指导优质学校带动工作,以行政的力量来有效促进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四、资源共享、结对联动、共同发展,夯实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核心基础。

我区优质学校带动开展了2年多以来,三组一对一结对学校和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一拖四结对单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实践,以资源共享、结对联动、共同发展,切实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内涵发展。

(一)制度保障,管理落实。

根据《市南区教体局优质学校带动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结对学校均成立了由双方校长亲自挂帅、分管副校长抓落实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完备的工作制度,保障优质带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嘉峪关学校和天山小学在签订结对协议之后,为保证工作稳步有序有效地开展,跟进了多项具体措施。建立了 “联络员”制度、“管理共享”制度、“师徒帮扶”制度、“教学研究联动”制度、“教学评价”共享制度。规定嘉峪关学校每学期向天山小学公开学校办公会议1―2次,每学期开展6对师徒帮扶,每月开展一次学科集备或教研活动,定期组织试卷研制、制卷质量分析、质检数据对比、质检分析等。青岛第26中学在与青岛51中学结队之后,也围绕着两校联络员工作、月度活动、师徒结对、集备、毕业班工作以及德育等学校重点工作制订了一系列帮扶结对的制度,保证此项工作有效实施。

(二)资源共享,交流成长。

实施优质学校带动工作,就是为了打破学校的地域限制,使学校间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交流优秀管理理念,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应该让更多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资源共享既涉及包括校舍、设备仪器和图书等在内的硬件资源,也涉及包括教师、课程等在内的软件资源。

为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做到教学高质减负。市南区第26中学与第51中学首先从课堂教学研讨开始做起,采取“同课异构”的研讨方式推进课堂教学交流。结对仅一年的时间,两校就举行“同课异构”活动4次,两校共有80多位老师参与了活动。无论从参与的广度还是研讨的深度都起到了计划所设想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两校还就直升工作经验交流、中考复习资料、名师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取得了很好的带动效果。

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在与第48中学、第5中学、宁夏路第二小学、燕儿岛路第一小学的带动工作中,除了组织名师访学与名师送教、校长任职资格与骨干教师培训等,还加强结对学校的学科培训和学科活动,组织了四所学校的50余人次,参加了全国、省、市级的涉及语、数、英、体育、科学、综实、品德、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培训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课例、互动研讨、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念,习得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此外,中心还加强了对联系学校的网管员进行信息技术专业培训,提高了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创造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三)定期商讨,结对联动。

我区优质学校带动工程的结对学校针对实际问题和共性问题,通过定期会议,教学研讨共同商讨,联合行动。

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办学品质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促进四所联系学校的教学研究能力,我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科教研员们频繁深入四所联系学校,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组,参与集备,研究教材教法。一年里,小学大多数学科达到95%以上,初中各学科不仅达到100%,且多次指导许多教师。参与学校集备小学105次、初中198次;指导教师出区级公开课、研究课32节,市级公开课、研究课6节,省级公开课优质课4节。与教师们零距离地接触,教研员们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而教师们的收获则更加明显。

在广泛调研,全面听课的基础上,我区还确立了培养骨干,打造学科组,以点带面促进提高的指导策略。重点打造了宁二数学组、燕儿岛的语文组、青岛5中英语组、48中的化学组是确定重点打造的教研组。各学科并在培养了多位骨干教师,在教研员老师的重点培养和精心指导下,这些教师进步大,发展快,已经逐渐成长为学科的骨干教师。

定陶路小学依托市实验小学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向市实验小学的教研组长、名师及本校全体教师开放,实现教研活动阳光化。两校协商实施“手拉手”青蓝工程,与市实验的名师结成互助对子,按照“拜名师、学名师、赶名师、成名师”的思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2010年3月举行“青岛市实验小学名师个人教育教学研讨会”, 4月以骨干教师展示为核心举办学校综合研讨会,5月展示青年教师的学习成果,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展示活动均邀请定陶路小学参加,并结合活动主题开展碰撞及研讨。每年学期初,两校还共同确立年度研究主题,进行研究任务分工,为两校的教学研究互动搭设平台。

(四)共同发展,携手提高。

内涵发展追求的是资源利用的实效性, 内涵发展体现的是非平衡向平衡的流动。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一所学校在使用其他学校的优势资源的同时,也向其他学校提供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区域内的学校在彼此互补的状态下,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最终获得共同发展。

“一对一”的结对学校工作成效: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研究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督促学校将优质带动工作纳入到学校重点工作当中,并通过交流使结对学校在制度建设、管理重心下移等方面获得了许多经验,实现了学校间的扬长补短和资源共享。例如:青岛51中在26中的示范带动下,2009年取得了优秀的直升成绩,直升2中4人,直升58中2人,直升9中2人,直升1中2人,直升录取率均居于市南区前列。

“一托四”的联系学校工作中,区域的教育资源高位多元,丰厚的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四所联系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教师参与研究的面大幅度增加,合作研究逐渐日常化,涌现出一批市、区优秀教研组和教学能手。例如,燕儿岛路小学在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引领下,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24人次教师执教市、区两级公开课或发言,有4位教师成为区级能手,1人成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缩短了教师发展的进程,实现了短时间的快速提高。宁夏路第二小学也在区教育研究指导教育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借力、助力、集力、合力,取得可喜的成绩。再如,2009年的中考中,青岛5中和48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岛5中的普高升学率提高了15个位次,位居全市第14位,学生普高达线率较往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很大的进步,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逐渐提升。48中也跃居全市公办学校前19位,直升2中的人数也有了较大突破。

五、优质学校带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变“输血”为“造血”

优质资源带动是输血的过程,同时它更是造血的过程。输血是一时的,如何造血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看我区的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的方式侧重于教学、质检等。而长效的管理机制和文化浸染在实际带动的过程中反而因为不好操作而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虽然带动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不可回避的指标之一,但优质带动的根本追求,还是在结对期满之后结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参与带动的学校反映:学校的真正发展不是听了几节课或者是几次报告,而是源自教师、学校的日常工作。因此,优质带动,首要的是文化,再是理念,最后才是技术。重点是如何植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这包括沟通机制、制度安排、渗透方式等。这个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效果的。

(二)变“点对点”为“点带面”

现代媒介传播手段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它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世界是平的。由此可见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将成为21世纪的研究主题。

目前我区的优质学校带动的形式虽然比较容易组织,但传播范围有限,仅有3对结对学校和5个牵手单位收益,从长远考虑,这种运作形式不太稳定,也不易持续,需要有固定的组织和相应的制度保证。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扩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学校收益,将成为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变“被动”为“主动”

篇4

论文关键词: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必由之路,枣庄经济学校,职教理念,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考量,枣经人开始认真阅读戴士弘的著作。不但读了而且考了。去年暑假的一天,全体教师走进考场,认真地作了一张试卷----学习理解戴士弘课程教学改革的测试卷。

宁波经验在枣庄土壤上开始茁芽生长,这是枣经人向榜样学习努力走出职业教育怪圈的一个新的尝试。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问世以来,枣经人也许是最早接触到它的群体之一,而改革的脚步自2007年学校决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开始时,就一直没有停下。先是将改革的目标指向教材统整,首先解决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以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与应用和数控技术与应用三专业为龙头,对其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实施统整,并成立相关课题组,着眼于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成立了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统整小组,素质和能力相结合,双管齐下。教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姜大源教授曾明确赞同用课程教课,赞同用课程教课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授课、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三点一面的长远设想,枣经人开始按照这样的思路,以培养能力为突破口,从学校实际出发,钻研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学会学习》为代表的学校系列校本教材共计18册,已经编排完毕并投入使用。

教材问题解决之后教师成为突出的瓶颈。这方面,学校领导认准一个道理:专业教师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要解决职业教育教师问题,首先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而培训最好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书。为此,学校两度安排全员读书活动,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将读书学习的重点放在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上;专任教师学习的重点放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方面;职员以师德专著和工作方法理论为主;采用“定时、定地、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检查、定评比”的六定学习方法,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理论考试,以测检学习效果。于是,就有了前面全体教师走进考场一幕的出现。

到2009年下半年,枣庄经济学校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课堂设计及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这是该校以宁波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改革的攻坚工程,也是按照新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教学的试点,因此,可以说,宁波经验已经开始在枣庄大地上生根发芽。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一支不但学历层次高而且要更具备动手能力有眼界大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

这次课堂教学设计改革的宗旨是:内涵发展,专业带动,校本为主,枣庄特色。教改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前面两阶段是统整教材、校本研发和内涵突破、专业发展,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教材和教师上。设计理念是:如果进行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应是教材和教师的问题,这也符合戴氏职教理论的要求,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该校共完成涉及各专业近二十种教材的校本改造,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以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也已顺利完成。

学校请来高校和职教界的专家,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了评比,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老师们根据学校再次修订的《枣庄经济学校课程设计达标课评分标准》和每人的单元教学设计上一堂达标课。课程设计三上三下,删繁就简,力臻至美。专家学者从旁协助,点睛挈领,务求教改达到设计目的。学校要求:分期分批,务必人人达标,初次不达标者需要重新设计、重新上课,直到达标为止。至此,教学改革第三阶段的序幕正式拉开。

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充满活力的首要前提,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职业教育达到最高境界的入门级工作。

进入第三阶段,学校业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认真分析教学工作的现状,将课堂教学达标工作分作四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各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第二批次:青年教师。第三批次:中年教师。第四批次:所有的未参加前三个批次的教师。

为了表示对此次教改的重视及权威性,学校邀请市教育局职教室及校外专家与该校校级领导一起组成了达标验收委员会进行评审,显示了学校对课堂达标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各批次参加达标课验收的老师,认真进行单元设计,精心制做课件,周到准备各种实训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色,受到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将分批次达标活动上成了一次优质课的竞赛。至此,宁波经验首次在枣庄大地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篇5

【关键词】 针刺;五脏俞穴;调治;五脏神;失眠;大鼠

本实验以临床观察以及公认的失眠动物模型——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制备失眠大鼠动物模型,观察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对大鼠下丘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和GABAA的影响,研究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干预失眠的机制,为调五脏神治疗失眠学说提出临床及实验依据。

1 临床观察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观察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7月—2007年1月)针灸科门诊患者,均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或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等症状。全部病例均经相关仪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依国内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睡,或睡后不易觉,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③对睡眠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和社会功能受损。④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⑤排除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1.3 治疗方法 取双侧五俞穴,常规消毒后,采用不锈钢毫针0.35 mm×20 mm,直刺6 mm,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1.4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

2 试验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FSH-ZA型可调高速匀浆机;DDL-5型冷冻离心机;Multiskan MK3型自动酶标仪;PCPA标准品;GABA酶联免疫法试剂盒;GABAA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安定。

2.2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220 g,长春高新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KE-(吉)2003,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药研究开发实验室常温下饲养1周后用于实验。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分组 取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空白对照;模型组:腹腔注射PCPA;针刺组:腹腔注射PCPA后,连续5 d给予针刺治疗;安定组:腹腔注射PCPA后,连续5 d给予安定灌胃治疗。

2.3.2 造模方法 PCPA临用前按大鼠450 mg/kg用量,用弱碱性生理盐水配置成混悬液备用。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1 mL/100g),连续注射2 d,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于第1次腹腔注射28-30 h后,大鼠出现昼夜节律消失,白天夜晚活动不停,表明模型复制成功。

2.3.3 针刺方法 取穴:肺俞(双)、心俞(双)、脾俞(双)、肾俞(双)。操作: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0.35 mm×20 mm,直刺6 mm,留针30 min,为1个针刺周期,连续重复5个针刺周期,共计2.5 h,出针后0.5 h处死大鼠。

2.4 给药方法 安定片,按成人催眠剂量10 mg/d,用大鼠给药剂量体表面积公式算出大鼠给药剂量为0.92 mg/kg。

2.5 大鼠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和GABAA含量的测定 脱颈椎处死大鼠,在枕骨大孔处迅速剪断延髓,去颅骨,完全暴露脑组织,取出脑组织,在冰平皿上分离出下丘脑后,在冰冷生理盐水中洗去血液,组织称重后,在冰浴条件下充分匀浆,离心(3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待用,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

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内GABA和GABAA含量的影响(略)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1可见,模型组下丘脑内GABA和GABAA含量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定组下丘脑内GABA和GABA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下丘脑内GABA和GABA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定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但针刺组含量略高于安定组。

4 讨论

失眠不仅是单一的疾病,也是很多疾病的伴发症状。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失眠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通过五脏的背俞穴,调节五脏气血,恢复五脏正常功能,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使阴阳气血平衡,神有所安,继而治疗失眠。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物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焦虑、抗惊厥、镇痛、调节内分泌等功能。GABA含量的增加对兴奋性和抑制性传导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进而间接导致对睡眠发生产生特殊影响。实验测定脑内GABA和GABAA的结果表明:①在本研究中,失眠大鼠注射PCPA后,下丘脑内GABA及GABAA受体的含量明显减少,说明PCPA造模后,影响了GABA及GABAA受体的分泌,成为大鼠失眠的原因之一。②经“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治疗5 d后,降低GABA及GABAA受体的含量明显增高,几乎达到正常水平。说明针刺五脏俞,调阴阳五脏针法能调节GABA及GABAA受体的含量,增加深慢波睡眠量,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1-2]。

【参考文献】

[1]魏志榕,王 健.健脑安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体重及行为学影响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