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移动通信研究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每一次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通信手段的变革。很久以前,古人便发明了烽火、鼓声、旗语来传递信息。但无法打破的地域阻隔,拉长了人们的距离,岁月因等待而漫长。在电被发明之后,人类的通信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电话到手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造就了目前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世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特定的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下一代移动通信时代来临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刚刚稳定的通信行业格局将再一次被打破,传统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之间不断开始上演着合作和博弈、对立和融合,一场关乎商业模式的纵横捭阖“时代大剧”正在上演,并推动着时代向新的高度迈进。
2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主要采用模拟技术。它使移动通信走下神龛,真正进入个人领域。然而,囿于技术的限制,它只能用于本地通话,无法进行长途漫游,数据业务更无从谈起。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通讯工具主要为“大哥大”,在当年,拥有一部大哥大,绝对是身份的象征。2000年中国移动成立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迅速在全国普及,2G技术完成了模拟向数字的演变,手机开始有了收发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等功能。这一时代让手机这个以往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手一机”成为当时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在人们认为手机不过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时候,3G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这种传统观念。与前两代技术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传输速率和质量大幅提高,手机屏幕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3G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融为一体,提供网页浏览、收发邮件、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移动生活”新体验。4G的到来,更让一切有了新的突破,与3G的渐进式发展不同,4G从一面世便呈现爆炸式发展,并向各行业广泛蔓延。4G的速度是3G的10倍乃至几十倍,移动互联网可以拓展的空间更大了,所有终端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拉近了时间和空间,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应用,像高清视频、流行音乐、移动游戏等,通过网络的变革,给更多的消费者带来越来越丰富的服务体验,并且带动了新的网络产业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入其中。
3 通信行业发展格局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共有三家传统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成三足鼎立之势。数据显示,三大传统电信运营商移动用户数达到12.9亿,意味着94.5%的中国人是手机用户。[1]传统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运营能力。他们的盈利模式较为简单直接,主要通过建造基础网络,营销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础产品,比如语音、流量、专线等业务;同时也运营增值业务,如短信、手机报、铃声下载、彩铃等业务,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和稳定的客户群保持稳定的盈利模式,但存在经营理念固化、产品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与虚拟运营商的竞争中往往不被看好。
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不同,虚拟运营商自己不建造基础网络。它们一般采用在传统电信运营商基础网络和产品的基础上来设计自己的产品。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相比,企业理念先进、经营方式灵活多变,产品创新性强,但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基础网络有着绝对的依赖。虚拟运营在我国刚刚出现不久,但在国外已经开展多年。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200多家虚拟运营商,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虚拟运营商的市场规模占整体市场份额可达到7%~10%,而其他市场的规模较小,仅有3%左右的占比。[2]我国的虚拟经营业务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迅猛。目前我国已向42家虚拟运营商牌照,移动通信行业正在由三足鼎立时代走向群雄逐鹿时代。
虚拟运营商应运而生,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其发展有助于使移动互联网更开放、应用更丰富、客户体验更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就是说,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一是培育市场新需求。与传统电信运营商总是愿意关注企业和客户群的稳定不同,虚拟运营商则更愿意开展创新性的客户需求研究和开发,因而培育了新的市场空间,促进移动互联网市场日趋繁荣。二是转变产业新模式。虚拟运营商的到来,为通信行业竞争注入了新活力、新色彩、新对抗及新合作,迫使传统运营商不得不提升能力,加快转型,加快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有利促进了移动通信行业更快地发展。三是创新产品多样化。虚拟运营商具有天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它的加入会使得市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将会被创造出来,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多样化选择和个性化新体验。不好的方面,一是管理困难。越来越多的虚拟运营商加入通信行业,市场规范化将面临难题,市场监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受到考验;二是消费者信息泄密问题。第一个问题直接导致第二个问题的出现,同时,各家虚拟运营商信息安全防范水平不一,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4 物联网时代的思考
随着4G技术的不断成熟升级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升华,随时随地打电话、上网、定位导航、共享内容和服务等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已得到极大满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已被现代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下一步,通信需求直接指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信,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开启,物联网、云数据、超高速率、智能通信将是未来的主题,我们的生活将再一次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五年内,将会有100亿~200亿智能设备连接互联网,这些设备的数量将远远超过今天我们的人口。[3]可以想象,当你在下班的路上,拿起手机对家里的电器发送一个指令,到家后你家的电饭煲做好饭,热水器烧好热水。你也可以在出门前就通过手机知道上班的路上交通状况如何,从而选择一条最方便快捷的路线去上班。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一切你关心的事物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实时干预。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二、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四)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五)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3G平稳过渡等特点。
(六)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4G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七)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通信技术,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三、4G移动通信的接入系统
4G移动通信接入系统的显着特点是,智能化多模式终端(multi-modeterminal)基于公共平台,通过各种接技术,在各种网络系统(平台)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和协作。在4G移动通信中,各种专门的接入系统都基于一个公共平台,相互协作,以最优化的方式工作,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当多模式终端接入系统时,网络会自适应分配频带、给出最优化路由,以达到最佳通信效果。目前,4G移动通信的主要接入技术有: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例如2G、3G);无绳系统(如DECT);短距离连接系统(如蓝牙);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卫星系统;平流层通信(STS);广播电视接入系统(如DAB、DVB-T、CATV)。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新的接入技术将不断出现。
不同类型的接入技术针对不同业务而设计,因此,我们根据接入技术的适用领域、移动小区半径和工作环境,对接入技术进行分层。
分配层:主要由平流层通信、卫星通信和广播电视通信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大。
蜂窝层:主要由2G、3G通信系统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较大。
热点小区层:主要由WLAN网络组成,服务范围集中在校园、社区、会议中心等,移动通信能力很有限。
个人网络层:主要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很小。移动通信能力有限,但可通过网络接入系统连接其他网络层。
固定网络层:主要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组成的固定通信系统。
网络接入系统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未来的接入系统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和突破:为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接入系统的物理层,优化调制、信道编码和信号传输技术,提高信号处理算法、信号检测和数据压缩技术,并在频谱共享和新型天线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为提高网络性能,在接入系统的高层协议方面,研究网络自我优化和自动重构技术,动态频谱分配和资源分配技术,网络管理和不同接入系统间协作。提高和扩展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加强软件无线电技术;优化无线电传输技术,如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无缝连接和网络安全。
四、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一)定位技术
定位是指移动终端位置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它主要分为基于移动终端定位、基于移动网络定位或者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能在不同系统(平台)间进行移动通信。因此,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跟踪,是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平台)间无缝连接和系统中高速率和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的前提和保障。
(二)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移动小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通信或者信号降低信道选择等情况。切换技术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移动通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它主要有软切换和硬切换。在4G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繁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其作为从第二代移动通信通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桥梁。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地靠近RF前端,利用DSP进行信道分离、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译码等工作。它旨在建立一个无线电通信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各种软件系统,以实现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的无线通信。因此,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畅通无阻的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参数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
(四)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能满足数据中心、移动IP网络的性能要求。智能天线成形波束能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五)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
待开发的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技术应成为4G的组成部分,它们以交互干扰抑制的方式引入到基站和移动电话系统,消除不必要的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机的高质量接收信号。这种组合将满足更大用户容量的需求,还能增加覆盖范围。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两种技术的组合将大大减少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确保业务质量的改善。
(六)新的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
在高频段进行高速移动通信,将面临严重的选频衰落(frequency-selectivefading)。为提高信号性能,研究和发展智能调制和解调技术,来有效抑制这种衰落。例如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自适应均衡器等。另一方面,采用TPC、Rake扩频接收、跳频、FEC(如AQR和Turbo编码)等技术,来获取更好的信号能量噪声比。
五、OFDM技术在4G中的应用
若以技术层面来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encyDivisionMultiplexer,OFDM)最受瞩目,特别是有不少专家学者针对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上的应用,提出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都将在未来采用OFDM技术,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则计划以OFDM为核心技术,提供增值服务。
在时代交替之际,旧有系统之整合与升级是产业关心的话题,目前大家谈的是GSM如何升级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而未来则是CDMA如何与OFDM技术相结合。可以预计,CDMA绝对不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消失,而是成为其应用技术的一部份,或许未来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将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份将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六、结束语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不少人都认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技术系统。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还将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人们对未来的4G通信的需求是它的通信传输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从理论上说最高可达到100Mbit/s,但手机的速度将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据有关行家分析,4G手机将很难达到其理论速度。
其次,4G的发展还将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有专家预测,在10年以后,2G的多媒体服务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此时覆盖全球的3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全球25%以上的人口使用3G,到那时,整个行业正在消化吸收第三代技术,对于4G技术的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因此,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使移动通信从3G逐步向4G过渡。
参考文献:
1、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MIMO技术;移动通信;4G;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近几年内,我国移动通信得到迅猛发展,虽然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融入了部分多媒体服务,但是,由于4G通信系统的发展,人们对传输的速度以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应的技术进行实现。通过研究表明,MIMO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移动通信的发展,并且对无线系统所具有的频谱利用率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随着MIMO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在对信息的传输速率上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致使MIMO技术成为4G时代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一、MIMO技术简介
所谓的MIMO技术主要是指发射端与接收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多个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并且形成多进单出与单进多出的基本方式。从本质上而言,MIMO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以及空间分集。这样就可以提高信息的容量与信息的可靠性,从根本上降低信道出现代码错误。
(一)空间复用技术。空间复用是在利用MIMO技术上利用多副天线进行信息的接受,并且对空间传播中的分量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在一个频带中利用多个数据通道进行信号发射。这种技术可以使信息的容量进行增加,并且不必消耗额外的发射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道以及系统的容量。
(二)空间分集技术。一般而言,空间分集技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接收分集,一种是发射分集。通常情况下,接收分集的代表技术为SIMO系统,发射分集的代表技术为MISO系统。无线信号在无线通道中会导致信息的衰落,并且在不同的位置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衰落特性。空间分集在通常情况下会用两幅或者两幅以上的天线对信号进行接收,然后再对此进行多路信号的合并。当空间分集在对信号进行合并时,能够从众多信号之中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天线信号,并且利用该信号对其它信号进行接收。由于信号存在大功率,那么在合并之后信号的的信噪比与其它的信噪比进行合并,形成最佳的合并方式。发射分集是将分集的负担进行转移,从终端转移到基站端。但是,在发射分集中往往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发射端对信息的衰落并不知情,从而无法获取信道运行的整体状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各个信道的顺利运行,那么就要对信道进行编码,可以实现空时码,使信号与信号之间形成密切联系,获取到相同的分级增益。
二、MIMO技术在4G中的主要运用
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很多公司都倡导MIMO技术,并且使其技术逐渐融入到4G通信之中。较为著名的公司包括了松下、金桥以及朗讯等。在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之中,高速信息流通的方案中利用MIMO技术,并且这种技术在进行信息的接收以及发送时利用多副天线,为天线的分级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在3GPP之中,MIMO技术的分集发射方法包括了六种,分别包括空时分集发射、时间切换分集发射、软切换中宏分集、两种闭环分集发射、站点选择分集发射。随着MIMO 技术的不断推广,已经逐渐运用到4G通信之中,除此之外还在固定宽带无线接入中有所运用。很多国内外企业在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研究中以MIMO技术与FDD技术为主。并且在众多系统之中已经安装了MIMO解耦,从而可以利用控制器进行相关控制。
三、MIMO技术在4G中的研究方向
在过去的几年内,MIMO技术以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理论上还存在很多技术难点,这些技术难点是MIMO技术研究的重点,只有对此进行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MIMO技术在4G中的运用。
(一)MIMO技术的信号设计以及信号处理。MIMO系统在实际操作中要对信号进行设计以及处理,首先,要对MIMO的信道进行识别,并且对信道进行古今,从而可以使盲或者非盲进行信道估计;其次,要对信道所发出信合进行设计,尽可能的设计出适用于大多数模型的通用信号,并且要对MIMO信道进行编码的纠正;最后,要对接收端进行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以及设计,如果信号发送的信号的方案比较适合,那么就可以对接收信号的处理进行简化。如果设计方案确定,那么就可以对接收的结构进行改变。
(二)与传播相关的研究方向。由于无线信道在传播与接收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种途径,那么就会对编码进行干扰,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会利用时域上的均衡进行多径渠道的抵抗,这种形式在经过多次试验之中已经在CDMA系统中得到运用。其中,要想解决MIMO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就要利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对接收端进行均衡处理,第二种方式则是将MIMO技术与OFDM技术进行结合。一般而言,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的途径,并且在实质上属于高速率的调制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具有灵活性,并且还具有方便性,易于操作,能够利用数字化进行处理。因此,在4G技术的发展中,OFDM与MIMO技术进行结合成为了4G通信中的研究方形。
(三)MIMO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MIMO技术作为4G通信网络中的重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但是,MIMO技术还存在其它的局限性,比如收发天线的体积比较大,射频的开销比较大。因此,只有对此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MIMO技术在4G中的发展。其中,要对MIMO技术的链路进行改变,从而提高频谱的效率,对覆盖的范围进行扩大,从根本上促进信号传输的质量。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4G时代已经到来,4G时代人们对信号的速率提出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想实现4G时代的信号传播与接收,那么就要利用高频谱利用率技术。MIMO技术不仅具备高频谱利用率,并且还能根据空间分集对无线系统进行覆盖。MIMO技术作为竞争性极强的技术,为移动通信带来了创新性改变。
参考文献:
[1]陈卉. 4G移动通信技术[J]. 电信快报,2012,01:46-48.
[2]徐宁宁. 探讨MIMO智能天线技术在4G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3,11:15.
[3]朱晓华,张滋朋. 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5:3911-3912.
>> 浅析5G网络技术研究现状 关于面向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关键技术的相关分析 5G通信技术 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5G无线通信网络中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5G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与展望 5G无线通信网络蜂窝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实现探讨 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5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浅析 面向5G移动通信技术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探讨 5G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市场应用 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发展 浅谈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 面向5G通信的Massive MIMO技术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李国杰. 未来网络创新的若干思考[EB/OL]. (2011-11-11)[2016-07-09]. http:///liguojiewenxuan/wzlj/lgjxsbg/201201/P020120106415369255204.pdf.
[6] Optimising Power Efficiency in mobile Radio Networks(OPERANet)[EB/OL]. (2011-03-01)[2016-07-09]. http:///Events/Old-events/Event2011/Presentations/Workshops/Get-connected/04- OperaNet2%20bis.Pdf.
[7] Congzheng Han, Harrold T, Armour S, et al. Green radio: radio techniques to enable energy-efficient wireless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1(6): 46-54.
[8] IMT-2020(5G)推进组. 5G网络技术架构白皮书[S]. 2013.
[9] Hu R Q, Yi Qian. An energy efficient and spectrum efficient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framework for 5G system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4(5): 94-101.
[10] R Bolla, R Bruschi, A Carrega, et al. Cutting the energy bills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and telecoms through power management: an impact analysis[J]. Computer Networks, 2012(10): 2320C2342.
[11] Ge X ,Cao C, Jo M,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Modeling and Analyzing Based on Multi-cell and Multi-antenna Cellular Networks[J]. TIIS, 2010,4(4): 560-574.
[12] 王全理. 绿色网络节能技术的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13] Zhou S, Gong J, Yang Z, et al. Green mobile access network with dynamic base station energy saving[A]. ACM MobiCom[C]. 2009: 10-12.
[14] Xiang L, Ge X, Wang C X, et al. Energy effeiency evaluation of cellar networks based on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raffic load and power consump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3, 12(3): 961-973.
[15] Fehske A, Fettweis G, Malmodin J, et al. The global footpri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1(8): 55-62.
关键词:研究性课程;移动通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3-02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而研究型教学[1]-[3]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移动通信》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国内3G刚刚全面部署实施,4G已经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即将走进我们的生活。由于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要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授课讲教材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汲取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顺应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适应时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移动通信》进行研究性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刻感受到授人以渔的重要性,但也在实践中反映出很多问题。本文旨在介绍《移动通信》研究性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探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性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性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
在本次《移动通信》研究性课程改革中,主要做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效果。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提出学生感兴趣、正确恰当的主题,供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讨论主题要求能够紧扣所学知识,不但要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当堂及时解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在课程一开始预先提出5~6个跟移动通信技术相关的课题,供学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根据课堂知识,查阅资料、调研论证,在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专门的集中研讨,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集中研讨采取分组答辩、其他组质疑提问的方式,以此展开互动讨论,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学生认可度有待提高。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研究性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学生对研究型教学的认可程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都直接影响到研究性课程的顺利开展。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学习观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不足、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认为其会浪费时间,不但增加学业负担,还会影响到毕业成绩单上的成绩。而很多评优、保研、考研、出国等,都是以成绩单上的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仅有一部分同学积极参与,受益的也只有这一部分同学,其他同学受益很少,这样就违背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初衷。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研究性课程改革的认可度是实施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2.研讨课占用既定课时。在研究型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分组研讨的课时,而培养计划上本门课程的课时是一定的,因此增加这些研计课时后,讲授课时明显不够。而本科阶段的培养,有些知识点是非常基础又非常重要的,必须由老师系统地讲解,学生才能深刻理解与掌握,否则就会影响到学生后续对本专业的学习理解。这样研究性课程改革与培养计划就出现了矛盾,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协调、策划课堂组织方式。
3.学生的课外时间占用太大。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重。研究性课程《移动通信》和学生的很多其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不但要完成这些课程的理论学习、实验实践环节,还要忙于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参加各种科技大赛,甚至出国准备。在如此较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下,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课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去收集与阅读文献资料、为答辩研讨做准备。这样就直接打击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主观性增大。研究性课程改革中的考试方式,必然要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的单一考试模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进行全程评价,加强教学过程中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把学生查阅资料、问题讨论、项目答辩等都纳入考核范围。这样学生的最终成绩中主观性的成分就会增加。比如,老师对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过程不可能完全掌握,或者项目答辩时不同的老师对于不同的课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给出的成绩也会受该老师主观认知的影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讨论、答辩时,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因有比较,可以客观地给出,但同一组内不同学生的成绩如何衡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师主观判断的影响。
5.实施教师压力大。要很好地组织实施研究性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大。一方面不但要求老师自身有很好的科研素养,深刻理解研究性教学的理念、目标,而且还要求老师付出比传统课堂大很多倍的时间和努力去调研、查阅资料,以便选择研讨内容、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在考核教师时,很多情况下都会以学生对老师的测评成绩为主要依据之一,这样实施研究性课程改革的老师就会比传统课堂授课的老师风险大。一旦有部分学生不认可研究性课程的课堂组织方式,或者有学生认为该老师、该课程给他们的课余时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学生的打分就会很低,影响到老师的评职、评奖、评优。老师精心准备、付出巨大努力的课程得不到认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直接影响到老师的积极性。
早在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响应教育部号召,顺应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对《移动通信》实施研究性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也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改进、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3):90-91.
[2]崔军.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活动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03-105.
[3]郑伦楚,徐晓军.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阶段性模式与深度推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8-20.
[4]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