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配音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设动漫配音课程的高校数量迅速激增,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据保守估计,大概有150多所院校将动漫配音纳入了本科课程学习中。①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动漫配音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动漫配音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其课程教学模式。
一、动漫配音课程起步较晚,涉及面广
从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动漫配音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提出了高要求,熟悉动画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在实际配音学习中,要熟练运用播音技巧,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但全国高校动漫配音课程的现实是,动漫配音课程的开设起步较晚,发展快,但整体水平提升较慢,这一客观现实的制约使得高校的动漫配音教学难以较快地打破教育坚冰,真正打开教学局面。同时,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不仅个人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养、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因素制约着学生认知框架的构成,而且必须熟练运用播音知识和技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与“学”。而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配音技巧以播音专业技巧为基础,这些知识都是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难以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并不仅仅是授课形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创新,授课形式及教学模式转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提高课程含金量,培养出对于动漫配音有领悟、有研究、有技巧的学生。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提高动漫及配音的整体水平为基础的。
二、动漫配音师资知识结构较单一
动漫配音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语言能力和专业技巧,还包括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呈现,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因此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对于配音能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均制约着他的认知框架的构成,影响着他对于配音情感的表达和配音技巧的运用,决定着其配音的质量与品格。而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是丰厚的人文修养、练达的表达能力、独特的个人领悟的外在显现。在师资方面,动漫配音由于课程所属专业的模糊性,教师基本是动画专业或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很难二者兼顾。这种单一的师资知识构成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顾此失彼”,对学生产生“偏科”的不利影响。不仅如此,教师的知识构成单一,也会使动漫课程的教学深入度不够,课程教学也会陷入不求甚解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则会使提高动漫配音课程的含金量以及提高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空谈。
三、动漫配音课程设置随意,教学缺乏活力
在实践教学中,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没有系统的知识教学体系,甚至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高校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这种随意性致使该课程难以总结规范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使教改“创新教学模式”的口号实践难度增加,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由于课程设置的不规范性,也使得课程教学缺乏新意,一味地采取传统模式,不敢进行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要求脱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缺乏活力。教学改革是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真正提高课堂质量,完善“教”与“学”的道路,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课程知识结构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动漫配音如何突破教学改革瓶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校应加大对动漫配音课程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艺术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需要给予更大的投资。动漫配音作为一门起步较晚、知识面广的新兴艺术课程种类,更加需要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上的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动漫配音具体教学上,就是要加大对于该课程的财政投入与扶持,保证课程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动漫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硬件配备。
第二,高校应健全动漫配音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拓展该课程教师的知识构成。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课程,在知识含金量方面毫不逊色于其他学科,这使其对于师资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紧扣时代脉搏,了解动漫配音专业现状,全面掌握最新的动漫配音技巧。对于高校来说,要重视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后备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为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第三,高校要不断完善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要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动漫配音艺术人才为最终目标,不断完善课程及专业设置,使动漫配音课堂具有规范性和全面性,保证动漫配音课程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有计划地开展。在重点强调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要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和扶持,使之不断摸索创新出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调整课时数量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实现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动漫配音专业人才的培养。
结语
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兼具动画文化与播音技巧的艺术课程,其注重的不仅是语言能力和技巧,还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只有全面提高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配音人才。
注释:
①引自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教授在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理事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参考文献:
[1]马欣.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3).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和创新意识。
一、营造自由的气氛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改教材上册《音乐中的动物》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舞蹈的形式请出来。首先为了打破学生的紧张心理,我首先戴上了一个“小孔雀”头饰,跳了一个舞蹈,然后告诉同学们“我请出了孔雀,那你们想邀请谁呢?”引导他们充分想像、创编。随后,许多同学分别表演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舞蹈,全班载歌载舞,即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这要比以往死板的全班律动好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培养想像和创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2011年初,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引进了英特尔公司开发的《Design and Discovery》(《设计与发现》)教材,这是一门通过各种具体活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系统地介绍工程与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教材面向11~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和科技场馆的青少年,是一门介绍设计与工程领域相关内容的科学与技术教育课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科学概念,亲历并体验设计与工程领域的实践活动,掌握工程设计与模型制作的流程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设计与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提高其与他人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的社会情绪能力。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组织专家团队将《设计与发现》教材本土化,旨在使中国的学生了解技术系统与产品设计领域的相关内容,提高他们的科学想象力和运用直觉选择最佳方案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木材、金属、塑料、食物、纺织品、纸张等材料操作并形成三维作品的技能,以及反思和评价自己决策结果的能力;引领他们形成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关注文化、社会和环境热点问题的多元视角。鼓励他们在使用教材中开展多种活动,通过各种具体活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推动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成长。
《设计与发现》教材本土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如何培训教师使用这套全新的教材,则更具有挑战性。2012年5月,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专家团队和东南大学科学教育中心共同合作,依据教材特点,举办了开放性、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师培训。在培训班上,来自全国14个省的33名科技骨干教师与科技辅导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根据教材的每个主题,把参训教师编成小组,小组成员间要求相互配合,妥善分工,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都要和其他小组进行作品的展示、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培训过程中,大家会经常处于“教师—学生—培训班的学员”之间的角色互换当中,这样有利于授课教师去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员在7天的培训中,还要在培训手册中记下反思、体会、总结等。通过“设计无处不在”这个主题,逐步了解工程设计领域的设计流程和发现问题的方法,让第一次接触《设计与发现》课程的学员们理清思路,明白教材的编排。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而且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音乐欣赏教学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除了按照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外,还做了大量的探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中的目标。通过创造民主环境,运用绘画、舞蹈、诗词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学习和演绎音乐,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唤起创新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张扬个性,愉快地学习;鼓励学生探索、质疑、标新立异,并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即便是错误的见解也不应立即予以批评,而应引导学生从失误中获得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放”与“收”的尺度,既不放任自流,又不过于拘谨严肃,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画出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很多地方极为相似,大到各个时期的不同流派,小到一幅作品的表现手法。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起来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和情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演绎音乐。如在欣赏蒙古族歌手用蒙语演唱的歌曲《牧歌》(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学生画出了风格各异的蒙古草原美景: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美丽的牧羊姑娘……尽管学生的画大都是简笔画,但我相信他们在听音乐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感受到了愉悦。
三、引导学生给音乐起标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音乐作品分为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两类。标题音乐可让学生展开想象,但标题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无标题音乐对作品描写的内容往往不大确切,它可以任由欣赏者自己感受、理解。因此,在欣赏无标题音乐时,为乐曲添标题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笔者没有告诉学生该曲曲名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主题等,而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乐曲,并给这首乐曲命名。有人称它为《哭诉》,有人称它为《断肠之声》、《战争之后》,还有人称它为《窦娥冤》……虽然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理性认识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不同,想象和命名也各不相同,但对音乐基本情绪的把握却是相同的。这一次给音乐命名的活动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情绪,让音乐“动起来”。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血肉”。音乐的节奏同时也是舞蹈的生命,舞蹈是借助音乐并用形体动作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是他们最开心的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可亲自示范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把音乐反映的内容即兴编成律动或简单的肢体动作,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五、按音乐情绪进行“配乐诗词朗诵”,领略意境,使文学美和音乐美有机结合。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曾谈道:“音乐带给他们,适当的音乐能帮助营造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音乐情绪选择内容、情绪与之吻合的诗词进行配乐朗诵,对于学生领略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欣赏乐曲《金色的秋天》时,笔者让学生找出与其情绪相吻合的诗词或文章进行配乐朗读,听完音乐后,学生配乐朗诵了散文《秋》等,这种形式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又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开展“我来当老师”活动,让学生推荐课外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1)“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学生入境。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教师不断设疑、学生不断解疑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从而达到主动聆听的效果。
(2)有层次地安排聆听。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3)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如体现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4)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乐曲,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引导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2新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学生+实践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大胆的实践,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新教材《咏鹅》一课,这首歌主要使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歌曲中描绘的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如何让学生产生联想与创造呢?首先,我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然后请他们告诉我,你在画中“听出了哪些声音?”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有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我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来模拟出这些声音。学生通过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出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会响起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接下来我将提前准备的荷花、荷叶、小鸟、鹅、树叶等图片拿出来,让学生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我还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自己创作图画,这样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意境,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3新课程中的评价方式=关注+促进
音乐课本来是愉悦的,是最能调动人的情绪的。那如何评价学生呢?新教材中的“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测评,注重形成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媒体综合评价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积极的参与态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和谐的教学关系。一学期下来,学生已能唱上几首,也会吹上几曲,还能跳上一两支舞,甚至还能演小型音乐剧,那就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潜能吧!只要他们认真准备、认真表演了就好!我们又何必非得大家一个样。新课程的评价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Abstract】The teaching time of training Curriculum 《Dining management》is short, its teaching object type diverse, so the conflict is much Prominent between the two type of educational model: discipline model & position talented person.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it need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include: follow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increase the new industry knowledge;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respect capability; optimize teaching result, improve the prestige of 《Dining management》
【Key word】Dining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
随着我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指导思想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职业院校在探讨基于本土特色与优势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上形成了一定成果,其突出特点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餐饮管理是酒店管理岗位的职业活动之一,许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培训班都开设了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课程的培训性质决定了这一课程的教学实践短,教学对象呈现多元性的特点。随着酒店管理岗位对从业人员要求的综合性日趋提高,“学科式”教学模式与培养“上岗人才”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必须改变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有明显的就业优势和更好的职业发展。
1 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改革之前,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教学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1 教材选择不恰当
1.1.1 系统性太强,面面俱到,与培训生 “速成性质”的现实不协调。
培训生《餐饮管理》教材,选用的是普通高等院校酒店与餐饮管理专业用书。教材针对高校学生编写,内容系统性强,但是偏多偏难。现阶段的培训生逐趋小龄化,有一定社会阅历和经验学员少,他们了解的餐饮行业管理知识或经验近为零。以餐饮经营或管理“策略”为主,多概念及原理性的阐述,深奥难懂,与培训生已有的认知与经验脱节。教师很难跳出教材的条条框框,不能依据行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内容,不能依培训生的特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1.1.2 行业前沿内容缺失。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缺乏行业中最前沿的知识,学生上岗后实用的东西太少。如目前酒店行业普遍推广餐饮信息化管理,但教材中没有相关的内容。
1.2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1.2.1 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课堂中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
1.2.2 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以“知识的传递”为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没得到训练,最终培养的不是有创造力的人才,而是教师知识的翻版者,这与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人才“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需求格格不入。
2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新的培训课程体系仍然保留了《餐饮管理》课程,但是其教学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教材、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三方面入手开始改革。
2.1 教材方面的改变
2.1.1 重新裁剪教材内容
2.1.1.1 删减教材中不恰当的内容
在新的职教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应突破教材及传统学科的限制,简化概念及原理性的东西,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突出重点,遵行“精简、实用、必须、够用”的原则。如果没有更合适的教材,教师可以暂时采取用教材“教”的策略,但一定不能按照教材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来教“教材”。例如书本上50多页的餐饮业定义、起源、分类、发展等概述可简化为课程的首次认知:什么是餐饮业?什么是餐饮经营与管理?其生产管理特点是什么?餐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1.1.2 根据专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餐饮管理》课主要为辅助培训班学生在掌握烹饪技能的基础上,成为行业管理人才而准备。因此,教学内容要突出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认识餐饮业运作及管理特点;食品卫生及加工安全控制;认知餐饮业组织建构;烹调区布局设计;餐厅运作与布局设计;控制与创新出品质量;提高餐厅服务质量;设计与制作菜单;原料采购、验收、库存过程控制;核算及控制成本;认知促销方法及技巧等。
综合而言,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紧紧围绕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应的两个主要管理区即厨部与餐厅部的各管理岗位而展开,满足他们在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需要,体现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的设计理念。
2.1.2 增加教材中缺失的行业前沿知识
通过加强管理课程的培训来增强培训生的就业竞争力。管理课程更应注意与行业前沿知识接轨,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如为适应当今社会餐饮行业普遍应用餐饮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变化,应增加 “餐饮信息化系统管理”软件的教学,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管理 “原料采购、验收、库存”、“开单点菜、收银结算、成本利润核算”等整个餐饮服务和管理过程。
2.2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前的教学,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教知识,却很少关注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师教的具体知识和内容总是有限的,但如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终身受益。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中,老师应讲得少而精,所谓“少则清,多则惑”,更多教学时间由学生支配,教师负责监督、组织、引导,答疑等。多提问,多练习,以“问”和“练”为手段,使学生自觉或被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讲授法学生被动学习的缺陷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下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案例。
2.2.1 任务式教学法。“食品卫生及安全控制”模块,内容多而散,但难度不太,如果老师讲,学生一定不感兴趣。因此教学设计将要掌握的知识直接转化成餐饮管理岗位中要完成的工作任务:(1)以厨师长的身分为员工进行 “食品安全与卫生”和“厨房生产安全”的专题培训(要求用PPT展示,注意演讲风格和形象);(2)完成厨部各岗位的安全卫生制度的编制、打印、张帖工作。教师只需要讲授相关的知识点及结构,并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相关知识,其他的则由学生编组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仅获得了安全与卫生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电脑运用能力(PPT制作)、团队合作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2.2.2 启发式教学。既然餐饮管理课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经营与管理能力,而管理的直接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多要素,表明了要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如服务意识、经营与管理意识、成本意识、领导艺术、情绪调控能力、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教授要有意识的强调学生应养成以餐饮管理者的思维或视野去关注问题;思考并留意培养作为管理者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或素质,争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如学习“出品质量的控制与创新”内容时,教师不是直接告知应怎样去创新,而是引导学生站在真正的经营业者或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对策,让同学们共商可行的具体方案,从而增加了学生强而有力的感性体验。再比如提示学生多关注细节,如:上课迟到,对应管理者如何应对员工出勤问题;学生不带胸卡应对员工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的处理对策;关注实训场室(西餐厅)的设计布局是否符合餐厅规范;针对本校师生客源,思考提升实训场室(西餐厅)营业额的办法;去校外的餐饮店吃饭,考虑其出品和服务质量状况,店内装修布局风格;去酒店间习该如何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等等。
2.2.3 情境式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新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是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外来客观结构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建构主义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建构。餐饮管理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策略和原则,教师应尽量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已有认知与新事物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例如学习功能部门化原则时,教师不先讲,而是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学校或本系的功能部门入手,引入餐饮业如何按功能划分部门,用“系主任班主任班长学生”的指挥路线类比餐饮机构管理路线,展示垂直指挥原则使学生觉得易懂。讲“厨房的布局与设计原则”时,教师以设计厨房布局结构图为载体,带动学生参与活动。活动过程如下:先简单讲厨房设计的基本原理;展示收集到的不同酒店的厨房照片,与学生一同客观分析设计的得失;指导学生评析某酒店厨部的设计结构图;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学校实训室(厨房);再要求学生就某间实训室按某种使用要求重新设计,画出新的结构设计图;最后大家一起评析自己的设计结构图。在“餐厅布局与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情境:餐厅主题音乐的鉴别与赏析(给学生播放各种音乐,让其鉴析适合哪类风格餐厅,了解餐厅环境影响因素);色彩测试(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测试,体验不同的色彩对餐饮顾客心理的影响,以引导餐厅色彩运用的方法与技巧)。这样上课,学生觉得既有趣又实际。
2.3 使用教学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3.1 大拇指教育,适当的表扬学生。培训生多是年轻人,渴望被关注,渴望有表现的机会,渴望被肯定,大拇指教育,使课堂变得轻松而有活力。只要引导得当,课堂目标与任务明确,学生便纷纷展开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肯定,例如肯定学生具备管理者的潜质,口头的表扬“你们真行”!这有助于保持学生比较高的注意力。
2.3.2 上好第一堂课,树立学生的信心。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地上好第一次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信赖你、喜欢这门课的风格很重要。第一次课有两个远重要于某些具体知识的重要目标。其一,让学生觉得任课老师有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其二,要让他们觉得这门课学了有用、有趣,二者缺一不可。第一次课的所有课堂设置都应围绕这两个目标展开,如此才能最快开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扇“心门”,为以后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养料作最好的准备。具体到《餐饮管理》的第一堂课,一是多举已往学生的成功实例(就业于管理工作岗位),暗示学生将来也可能成为行业中的管理者,道出其可比性,顺势提出成功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二是分析行业现状,餐饮行业就业门槛低,整体素养不高,个人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大的优势,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学好管理课,发挥优势,降低劣势(技能与师傅们的暂时差距),为成为管理之才而准备。三是略展示老师本人丰富的行业经验,树立教师的指导者形象。四是介绍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要学什么?怎样学?学了能干什么”等问题。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迁移;迁移效果;培训效果
收稿日期:2007―10―25
作者简介:孔林(1981―),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教师培训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急剧增长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现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课程有了重大变革,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产生新的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任何一个培训来说,效果是最重要的,因此培训必须同时关注知识学习和知识迁移两个情境,提高教育培训迁移的效果。
一、教师培训迁移及其效果
(一)培训迁移(training transfer)指受训者把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程度。①从这个定义上来看,教师培训迁移不仅仅是指教师在培训中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培训后是否持续使用了所学,在何种程度上使用了所学。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除非知识以某种形式转化为绩效,否则培训对学校或社会来说毫无意义。Holton于1996年提出了一个关注效绩的模型②。其中学习、个人效绩和组织结果是培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组织结果,即培训所达到的组织目的。在教师培训中最终的组织结果就是教师培训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二)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在过去大多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培训前后受训者在知识、技能、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变化来说明培训的效果。教师培训迁移的效果评估中,有的研究者将教师的迁移效果视为实际教学中所运用的所学知识的次数。③但是这种评估方法只注意了培训前后知识的变化和可见的行为的变化,而有些变化是内隐的,比如态度和观念。不同的培训内容有不同的培训方式就需要有不同的评估方法,一种评估方法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培训。
二、影响教师培训迁移的因素
影响教师培训迁移的因素包括培训设计和培训设计以外的因素。在教师培训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特征、知识设计、学校的迁移气氛等因素会综合起作用影响培训效果。
(一)教师的个人特征
教师个人特征对培训的影响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接受培训的教师是培训的主体,培训的效果只有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对教学产生意义。教师的个人效能、动机、个人能力都会对培训迁移效果产生影响。
个人效能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人对能够成功完成任务所抱有的希望或自信。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好的个体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感兴趣,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拥有完成任务的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到了理论知识之后才会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实现培训迁移,完成培训目的。
在影响教师培训迁移的因素中动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每一种行为的产生都需要提供和保持动力。动机受个体对行为结果的认知、期望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当个体认为行为能达到特定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动机才会产生。
个人能力也会对培训迁移效果产生影响。个人在培训中的学习水平与个人的能力联系密切。④能力较强的教师能够按照培训的要求,提前做好完成培训所需要的准备,对于复杂、艰巨的任务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并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能够有效的利用自己优势资源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教师的个人特征对于教育培训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其深深的烙有教师个人成长印记,单纯的个人特征不是脱离学校和社会而独自存在,可以将教师职业承诺、学校组织承诺、工作评价等与教师个人联系起来,将个人特征纳入学校组织中,从而增加培训迁移,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二)学校的迁移气氛
学校的迁移气氛指学校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对于教师知识迁移的期望、态度及相关评价。具有良好迁移气氛的学校会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培训所学,并为新技能的运用提供可能的条件。
良好的迁移气氛会促使教师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或技能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或技能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个人效绩。教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在重视知识学习,强调个人发展的组织气氛中,教师个人技能的增长、专业知识的增加、理念的更新都被纳入对教师的评估体系中,如此教师个人会根据实际情况将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
(三)培训设计
培训设计是指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的安排及培训形式的设计。培训设计应注意培训内容与形式的相称以及培训内容与培训目的的相称。不同的培训目的可能传递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培训内容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递,其相称性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所谓相称是指培训内容以适合的形式进行传递,教师可以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从而较好的达到培训目的。培训设计要做到目的与内容相称,内容与形式相称。培训目的决定培训的内容,在教师培训经常出现培训内容脱离培训目的的现象,内容不能切合实际的需求,一味追求新锐,会导致培训偏离方向。当前教育理论之繁杂多变让许多基层教师不胜其苦。舶来的观念、艰深的术语、时新的说法层出不穷,但好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当前的培训目的,内容必须以目的为前提加以选择。因此可以说培训设计直接决定培训是否可以迁移。
三、增强培训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对影响培训迁移的因素分析,培训设计因素和非培训设计因素共同影响着培训迁移,决定着培训效果。加强培训迁移,增强培训效果不仅仅要关注培训设计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而且要关注教师的个人特征,注重良好迁移气氛的培养。可以通过增强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链接教师培训与教师的个人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迁移气氛,拓展培训的多样化,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等措施来加强培训迁移从而增强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目的。
(一)增强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链接教师培训与教师的个人发展
教师是培训的主体,其个人效能、动机和能力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来增加其主动性;通过链接教师培训与教师的个人发展来增加其积极性。澳大利亚大学采用的是一种目标管理模式,即每个人按照学校或学院的发展目标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并提交学校,然后学校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并与教师的晋升、工资的档次结合起来。⑤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可以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工作要求放在学科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链条里,使教师培训既符合个人需求促进个人发展又有利于学科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迁移气氛
对于教师教育来说,如果职前教育是为了从事教师职业的知识准备,那么之后的教师培训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可以通过听公开课、树立榜样、奖励新行为,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知识迁移从而创造良好的迁移气氛。这样,教师会主动地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根据现实条件,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拓展培训的多样化,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师培训必须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传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某种理论或观点。“国外研究表明,在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后, 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已无显著相关, 但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⑥教师培训必须跳出知识传授,要注重教师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尽可能实现最充分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系统梳理原先模糊不清的教学程序和经验。
注释:
①吴怡,龙立荣.培训迁移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49―756 .
②Yamnil S,Mclean G N Theories supporting transfer of training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1,12(2):195~208.
③王鹏,杨化冬,时堪.培训迁移效果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1):69~72.
④Baldwin T T,Ford J K Transfer of training;A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ersonnel Psychology,1988,41(1):63~105.
关键词:校本培训;音乐教师;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9-01
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校本培训应追求创新。“‘大而统一’的培训模式单一、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完成校本培训的任务。校本培训是提高音乐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如下:(1)个别学校还未把校本培训工作放到应有位置。(2)音乐教师“充电”意识不强,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欠缺。
(3)学校规模相对较小,音乐学科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相互交流、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校本培训应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名师“请进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典课例、常州市名师大课堂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揣摩大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大师学习。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也可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既可让音乐教师亲身感受名师的风采,又能解决学校资短缺的问题。
二、骨干引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
三、音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进行研究,扬长避短,探索一些适用的组织管理方式、培训模式、反馈交流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期望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网上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互反思。
四、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学校也要引导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积累教学经验,使之不断升华,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审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举办教育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反思论坛,展示教学反思后的教学效果,汇编教师反思案例等方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逐渐将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育之链。
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好校本培训必须加强领导,领导要重视校本培训。
2、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 在安排校本培训过程中,不能过重增加教师工作量。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所以,学校要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给教师个人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更深刻独到的感悟、体会、理解和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广大教师中、甚至音乐教师中还存在着音乐课是“副课”思想。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进修机会少,兼课多;自身素质跟不上,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在教学中只能勉强对付上节音乐课。
鉴于此,音乐教师,只有实行同伴互助,提高专业能力的培训模式,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在研究实施新课程方案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顾客忠诚 驱动因素 忠诚顾客1
【Abstract】In vigorous market competition, each a buildup must change direction the real customer idea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 the marketing idea, making operate the point transfer into the customer serves, increasing the customer loyalty come up, and fix attention on in operate manage process in establish the last lo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text tallied up customer loyalty as the benefits of bigness that business enterprise bring, and drives honestly to the customer the factor made than thorough completely of analysis. Discussed the honest basic level of structure in customer. The method of honest customer grow the method was emphasized.
【Key words】Customer loyalty; Drive the factor; Honest customer
【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企业竞争的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动荡和变化,顾客忠诚以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巨大贡献而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在现代社会,新的融资渠道和手段不断涌现,有形资产不再成为阻碍企业经营的“瓶颈”,只有代表市场需求的顾客,才是企业利润的根本源泉,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产。其中,忠诚顾客不仅能为企业制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并且能为企业打造长期的竞争优势。他所具备的高额价值等特性,使其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战略资产。由于顾客忠诚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长期利润,许多学者倡导企业管理者实施基于忠诚的管理。
pp同时,在今天这个时代,顾客有很多选择。无论满不满意,他们都没有必要对任何企业保持忠诚,所以顾客是很容易流失的。而忠诚的顾客是最能给你带来利润的,也是最值得公司管理者关注的。忠诚的顾客不需要企业多付出经营成本,却能购买企业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他们还不断地尝试企业的新产品。如果企业的忠诚顾客数量不断增加,那么他的经营成本就会相应的减少。并且,忠诚的顾客还经常推荐别人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和保持顾客忠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的顾客满意战略从情感出发,试图找出一种评估企业与客户关系的可量化的方法和途径,前提是建立与维系与顾客的长期良好关系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如果忠诚顾客每增长5%,那么企业利润将依行业不同增长25%—95%。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态已由最早的生产导向(大规模生产单一品种供应市场),经由第二阶段的市场导向(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抢占市场份额),开始进入顾客导向(发现和创造新的顾客需求,以开拓并巩固新的顾客市场)。顾客满意即是通过为顾客创造令他们满意的价值来取得竞争优势。
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巴巴拉?本德?杰克逊强调了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关系营销将介于产品与顾客之间的人际关系放在价值链中,重视对各种关系的管理,以便向顾客提供更高价值,他强调在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保持并巩固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是企业营销成功的基本保证。关系理论的提出,向传统的4P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P向4C的转变更充分体现了新营销观念的精粹——一切从顾客的需要和需求出发。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只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谁赢得了顾客,谁就赢得了最后的制胜权。
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豪斯科特提出的品牌资产(Brand Eueity)理论,旨在指出顾客的品牌成为企业竞争的制胜武器,然而却似乎将企业的经营思路引入了一个误区。品牌忠诚度,作为顾客对于企业忠诚程度的标志,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记入会计账簿。企业通过评估、转卖、特许经营或作为资产投资参股等方式从品牌资产上获得了种种看得见的利益,因此更大力地强化品牌形象。他们在品牌识别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却往往忽视了隐藏在品牌资产后的忠诚顾客。而事实上,品牌出现的初衷,就是为方便顾客的识别和记忆。任何一个强势品牌,身后莫不是有一群死心塌地的忠诚顾客。
德国管理学家Dick和Basu认为,只有当重复购买行为伴随着较高的态度取向时才产生了真正的顾客忠诚。把不同程度的态度取向和重复购买行为结合起来,可以将顾客忠诚细分为不忠诚、虚假的忠诚、潜在的忠诚和忠诚。同时,顾客忠诚是内在积极态度、情感、偏爱、和外在重复惠顾行为的统一。顾客对企业不怀有不满意或怨恨的情绪,是产生真正顾客忠诚的情感底线,低于该情感底线,不会有真正的顾客忠诚产生。
我国对顾客忠诚的研究开始的较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入、中国加入WTO与世界充分接轨,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了顾客忠诚的重要性,意识到单纯的顾客满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拥有顾客忠诚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长期的利润,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对顾客忠诚进行了详细、彻底的分析和研究。
国内著名学者王淼教授认为,顾客忠诚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顾客忠诚形成的根源主要是内在价值、沉没成本和感情投资。同时,实现顾客关系管理是巩固顾客忠诚的有效措施。顾客忠诚管理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让顾客更方便、对顾客更亲切、个性化和立即反应。
南开大学著名教授韩经纶认为,顾客忠诚不单单是顾客的重复购买,真正的顾客忠诚必须以顾客满意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取向为前提,顾客忠诚是顾客的内在积极态度、情感、偏爱和外在重复惠顾行为的统一。在构成顾客忠诚的因素中,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作为全驱动因素同时在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两个方面推动顾客忠诚,而其他如高转换成本、高认知风险、高投入等因素只推动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而不是顾客忠诚。
三、本文观点与创新之处
p本文叙述了致力于赢得顾客忠诚的企业需要对顾客忠诚的真正含义与界定进行全面的把握,说明了顾客忠诚能够使企业降低成本、集中精力、树立良好形象和消除信息透明化带来的负影响。同时在区分顾客忠诚的内在态度取向和外在重购行为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对顾客忠诚驱动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解释了顾客忠诚的四个层次分别是:顾客需求、顾客评价、顾客满意和顾客维系。对于忠诚顾客的培育,采取了获得、同化、巩固、补救四步的培育模式。这些叙述都进一步都表明了顾客忠诚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要能够长远的维护顾客忠诚,在市场中获得顾客的信赖和忠诚,就必须了解顾客,熟悉顾客,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也就是要求企业注重研究和开发,寻找明确具体的技术方法和途径,为生产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必须面对市场的变化,推陈出新,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的企业才会具备竞争的优势,才能在市场中获得顾客的忠诚,为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福胜 侯兴致 《顾客忠诚层次分析及对策思考》
[2]张志平 陈惠春 《企业忠诚顾客的教育模式》
[3]王淼 杜玉敏 《网络环境下的顾客忠诚》
[4]顾平 宁宣熙 《从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
[5]王月兴 冯绍津 《顾客忠诚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
[6]汪涛 徐岚 《经营顾客资产》
[7]晁钢令 《网络时代的顾客忠诚管理》,《信息与电脑》,2000年第四期
[8]杨艺 《顾客关系管理——企业制胜的新方法》,《经济管理》,2000年第九期
[9]李广修 《如何维系老顾客》,《企业管理》,2000年第二期
[10]阴越 《顾客满意不等于顾客忠诚》,《企业管理》,2000年11月
[11]菲利浦?科特勒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
[12]斯科特?罗比内特,《情感营销》,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转贴于 【正文】
市场竞争就是顾客竞争,争取和保持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企业既要不断争取新顾客,开辟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又要努力保持现有顾客,稳定市场占有率。然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中,往往一方面大批新顾客源源而来,另一方面许多现有顾客悄然而去。这就是西方营销界所称的“漏桶”现象。据统计,企业每年要流失10%—30%的顾客,平均每5年要流失一半的顾客。企业要防止顾客流失、堵住“漏洞”,就要充分认知忠诚顾客的价值,了解忠诚顾客的驱动因素,积极培育忠诚顾客群体。
一、忠诚顾客的界定、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在企业的顾客群中,从与顾客的关联度来看,可以将顾客划分为忠诚顾客、边缘顾客、潜在顾客以及非顾客。
忠诚顾客是因为对企业十分满意和信任而长期、重复地购买同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从其购买行为上看,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指向性购买。指名购买同一产品和服务。
2、重复性购买。经常、重复购买同一产品和服务。
3、相关性购买。愿意购买同一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或其他产品和服务。
4、推荐性购买。向他人积极宣传、推荐这些产品和服务。
西方有学者从recency(近期)、frequency(频率)、monetary(货币)三个指数来界定,即最近刚购买过、购买较为频繁、花钱做多(占“钱包的份额”最大),在企业界为了便于识别和纳入数据库管理,将忠诚顾客量化为连续3次或4次购买行为。总之,忠诚顾客的长期、重复的购买行为是一个相对指数,只要顾客是指向性的重复购买而不是偶尔的重复购买同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对其认同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偏好,就属于企业的忠诚顾客。需要指出的是,经常的购买行为并不能说明就是忠诚顾客。有些顾客经常光顾可能是因为购买便利、价格诱人,也可能是因为转移成本太高、受垄断控制别无选择。一旦没有了这些优惠和障碍,他们就不再“忠诚”,有些学者称之为“伪忠诚”。而忠诚顾客的购买行为是建立在对企业的信任基础上的,他们相信企业能够以诚待人,有能力满足他们的期望,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他们可能会不太在意价格,可能会舍近求远,而且当企业出现一些失误时,他们更容易谅解。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这些价值。
边缘顾客是偶尔或随意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但也偶买其他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他们是企业游离不定的顾客群。潜在顾客是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但还没有购买行为的顾客。非顾客是与企业产品和服务无关或对企业有敌意不可能采取购买行为的顾客。忠诚顾客和边缘顾客是企业的现有顾客,潜在顾客是企业的未来顾客。他们之间是流动的,可以转化的。比如潜在顾客一旦采取购买行为,就变成企业的边缘顾客,边缘顾客如果经常购买同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可能发展成企业的忠诚顾客,但是边缘顾客甚至忠诚顾客会因为其他企业有更吸引人的条件或因为对企业不满而背离流失。企业顾客的形成和流失,如图一所示:
企
业
忠诚
顾客
流
失
边 缘 顾 客
潜 在 顾 客
非
顾 客
图1 顾客流转模式
同时,应明确忠诚顾客并不是组织要求顾客做到对组织忠诚,而应当是组织以卓越的服务理念,向顾客提供卓越的服务,而感动顾客,使顾客成为组织的伙伴、朋友,顾客自愿地做到对组织的忠诚,而这种忠诚关系的最终收益者仍然是顾客。
从某种程度上说,忠诚是非理性的。忠诚依其程度深浅,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它们是:
认知忠诚,指经由产品质量信息直接形成的,认为该产品优于其他产品而形成的忠诚,这是最浅层次的忠诚;
情感忠诚,指在使用产品后持续获得满意之后形成的对产品的偏爱;
意向忠诚,指顾客十分向往再次购买产品,不时有重复购买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没有化为实际行动:
行为忠诚,此时忠诚的意向转化为实际行动,顾客甚至愿意克服障碍实现购买。
由顾客忠诚的四个层次可以看出,只有基本对产品质量的评价才能打开通向顾客忠诚的大门。因此,没有令人满意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形成忠诚的。而根据产品质量所形成的忠诚,也只是最低层次的认知忠诚,要获得情感,意向乃至行动上的忠诚,还需要许多更多其他因素的支持。实际上,决定顾客忠诚程度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质量的优越性、个人的执著以及群体文化的支持。卓越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是顾客忠诚的最低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只有当顾客对产品发生了感性的认可,如喜爱、依赖、欣赏等时,较高层次的忠诚才会发生。
二、顾客忠诚为企业带来的利益
pp1、降低企业成本
大量研究表明,发展一个新顾客所花费的费用是保留一个老顾客的6倍,因为老顾客的重复购买可以缩短产品的购买周期,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控制销售费用,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与老顾客保持稳定的关系,使顾客产生重复购买过程,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规划,设计和建立满足顾客需要的工作方式,从而也降低了成本。然而要获得一个新的顾客付出的代价,不光需要时间和努力,而且获得顾客的成本在很长的时间内会超出其基本贡献。美国的一项研究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要一个老顾客满意,只需要19美元,而要吸引一个新顾客,则要花费119美元,减少顾客背叛率5%,可以提高利润25%。
pp 2、集中企业精力
拥有稳定的顾客网络群,可以排除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防止营销市场的混乱,使得企业所制定的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的决定更有效率。并且,通过顾客网络群,企业集中精力与其中的老顾客保持经常性的双向沟通,顺利地控制和拓宽网络市场。尤其在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互动平台,使他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直接、更生动,使二者的关系更加密切。
pp3、宣传企业形象
有调查显示,一个不满意的顾客至少要向11个其他人诉说,一个高度满意的顾客至少要向5个周围人推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告信息轰炸式的漫天飞,其信任度直线下降。除了传统媒体广告以外,又加上了网络广告。人们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广告真假难辨,在购买决策的时候更加重视亲朋好友的推荐,于是忠诚顾客的口碑对于企业形象的树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pp4、排除信息透明化带来的负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高度透明化,卖方在信息的获得上不再占优势,顾客已经在网络经济提供的一种“颠倒的市场”中,获得很大的权力,他们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信息,为自己寻求更大的价值。他们在信息基础上,与卖方进行讨价还价,把多个卖方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满足自己需要的、质量和价格更好结合的产品和服务。而顾客忠诚的建立,可以有效制止顾客对其他企业信息需求的欲望,排斥其比较心理,使企业获得终身顾客,从而排除了网络信息透明化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三、忠诚顾客的驱动因素分析
1、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因素
(1)顾客满意因素。著名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顾客的满意程度越高,则该顾客会购买更多,对公司及其品牌忠诚更久。大量的有关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研究也支持如下的观点:无论行业竞争情况如何,顾客忠诚都会随着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而提高。可以说,顾客满意是推动顾客忠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顾客价值因素。企业和顾客间的关系终究是一种追求各自利益与满足的价值交换关系,顾客忠诚的是企业提供的优异价值,而不是特定的某家企业。可以说企业让渡给顾客的价值对其忠诚的产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相关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一结论。例如,英国学者Blackwell等人在其提出的价值—忠诚程度模型中就认为,感知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情感因素在直接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同时,还通过作用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而间接地影响顾客忠诚。见图2。
情境
感知
感知
个人
忠诚
价值
价值
偏好
行为
价值
图2价值—忠诚度模型
2、顾客忠诚的其他作用因素
pp 除了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以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顾客忠诚产生作用。在这里我们分特定行业进行分析。
pp (1)对工业品的顾客忠诚分析。有关顾客在重购中所表现出的购买模式,著名学者Barbara Bund Jackson 认为:虽然在采购活动中,工业品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千差万别,但这些行为必然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为模式(忠诚型和机会型行为模式)之间,顾客的具体购买行为模式主要由产品或服务对顾客的重要程度、顾客采购时的所面临的风险、需花费的金钱和时间精力投入以及转换成本因素所决定。
pp 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的顾客,是否会表现出忠诚的重购行为,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结果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对客户的重要程度低,购买选折面临的风险小,金钱和时间精力的花费投入少,顾客的转换成本低,则顾客会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回到有满意感体验的该家企业,选择哪家都无所谓,顾客因而会随意的进行选择,或者依据眼前的条件是否更有利这样单纯的标准来选择重购的对象企业,因而极易投入其他竞争企业的怀抱,特别是当这些企业提供了价格优惠等刺激手段时将更明显。这时,对企业表示满意态度的顾客,往往在购买行为上并不能体现出对企业的忠诚,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就是忠诚顾客的比例之间呈现很弱的相关性;反之,当所购买得到产品或服务对客户的重要程度高,顾客认知危险、转换成本和花费投入较大时,满意的经历会对顾客得到重购行为有重大影响。继续选择有满意经历的企业,会使顾客面临的风险得以降低,使顾客预期的价值得到保障,这种情况下,满意的顾客会表现出极高的行为忠诚倾向。例如,顾客在对某供应企业同样满意的情况下,再次购买大型、复杂、的专用设备,其表现出的行为忠诚会有天壤之别。可见,在顾客确实满意的情况下,上述这些因素会对顾客的忠诚行为产生影响。
pp(2)对服务业忠诚顾客的分析。虽然服务和工业品在核心产品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都只是价值的具体载体 。无论购买工业实体产品或者购买服务,顾客寻求的都不是价值的具体载体和表现形式,而是供应企业提供的能满足其需求的价值。事实上,工业品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服务成分。因此上述对影响工业品忠诚顾客的因素的分析同样适用于服务行业的顾客。
pp除了这些影响因素以外,服务业的顾客忠诚还会更多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其一,社会规范。理论行为理论认为主观的行为规范。例如,当一个少年消费者对一件时尚款式的服装表现出极高的态度倾向时,他也许会觉得他的父母对他穿此类服装感到反感而取消购买的决定。
其二,情境因素。有许多情境因素会影响忠诚度。包括影响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实际和感知的机会,(如面对首选的品牌缺货的情况下),竞争企业降低价格的诱惑,在同一购物环境下,竞争企业的有效促销会增加其产品对顾客的影响力。这些情境因素作为外部事件会对态度——行为的一致性带来影响。
四、忠诚顾客的层次分析
建立顾客忠诚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叠加的过程。顾客忠诚是从顾客需求后,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和诱惑,产生了购买欲望,从而付诸行动。顾客购买商品后,在使用商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会对这种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评价,形成一个反馈。如果这种反馈是负面的,则会逐渐降低对这种商品或服务的兴趣;如果是正面的,则会加深对这种商品的或者服务的印象。这种印象一旦被强化,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这种心理就是顾客对这种商品或服务的维系。见图3
顾客满意
依赖
顾客需求
顾客评价
使用或服务
顾客维系
购买
顾客不满意
需求中断
新的需求
图三:忠诚顾客的层次分析
第一层次:顾客需求(CR:Customer Requirement)
顾客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顾客都通过一种或几种主导需求而反映出特定的需求层次上的倾向。企业要调动顾客的积极性,就要发现、引导和满足不同的需要层次。同样,为了更广泛地赢得顾客的信任、支持,也需要了解各类顾客在不同层次上的特点。需要的层次具有从低到高发展的趋势,在不能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能否从引导高层次需要来弥补;具有高层次需要的顾客也还有低层次的需要,在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时候要防止忽视低层次需要而失去顾客。
第二层次:顾客评价(CE:Customer Estimation)
在顾客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购买行为。在顾客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之后,并不是单纯的消费行为。他会将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表现和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来判断自己的满意程度。
顾客对产品和企业从认知到认同有一个过程。认知是顾客对产品和企业了解和认识的过程,认知有时是一种潜在的了解。当顾客准备购买产品时,就会去进一步认识产品的其他相关属性。在购买的过程中,顾客会定量或定性分析产品的性价比,即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比值。当性价比越高,越能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否则顾客会担心性价比的提高会影响货币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讲,一般顾客在购买的过程中力争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顾客对产品的性能会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对产品的性能认同后,他就会起到宣传和企业的作用。
第三层次:顾客满意(CS: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需求满足与否的衡量标准是顾客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包括:一是企业的产品满足了顾客某种客观的需要;二是对于企业提品的主观感受程度。因此一种满意理论提出:期望和欲望与感知绩效的差异程度是产生满意的来源。顾客满意度(S)是产品期望(E)和该产品可见绩效(P)的函数。即S=F(E,P)。产品期望是指消费者的主观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可见绩效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重视程度与评价的高低。
顾客满意表现为:一是可以使顾客产生重复购买行为,不仅曾经购买的产品,而且可能对公司的其他产品感兴趣;二是顾客的评价也对企业起到宣传作用;三是满意的顾客会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顾客如果在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感到不满意,就会逐渐降低对这种品牌的兴趣和需求,转向其他同类产品的品牌,造成新需求的中断。反之,顾客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感到满意,就会产生新的需求的欲望,购买这种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务。
第四层次:顾客维系(CM:Customer Maintenance)
顾客维系是让购买或采用企业的产品、接受服务的顾客,在满意程度上,产生对企业及产品、服务或信息的依赖性心理或行为。企业必须提供 富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才能保持顾客对企业及产品、服务的维系。
根据经济学家E?K?布莱克威所提出的“消费行为模式”,消费者行为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行为过程:问题觉察——资料收集研究——购买行为——使用评价——购后行为。当顾客对产品、服务或信息感到满意时,会产生续购、增购的情形,同时对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认同,从而形成顾客忠诚。
四、忠诚顾客的层次分析
忠诚顾客对企业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但他们不会自动对企业忠诚,需要企业的争取和培养。对忠诚顾客的培养,正如顾客流转模式图所示,一方面,就是从潜在顾客中“获得”边缘顾客,将边缘顾客“同化”、“巩固”为忠诚顾客,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顾客对企业的抱怨和背离,及时“补救”顾客,更好地强化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
1、获得。所谓“获得”就是争取潜在顾客关注并尝试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得与顾客接触的机会。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要通过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吸引潜在顾客的目光,点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顾客与企业的“真实接触”,给顾客留下值得信任并能满足顾客期望的良好的初始印象。
许多企业喜欢用刺激性的促销手段如不断的打折、赠品、积分制、忠诚计划来“获得”顾客,使他们不断地对企业忠诚。但实践证明,靠价格和刺激性促销更容易吸引一些投机倾向的顾客,一旦竞争对手有了同样或更好的刺激,他们就会发生转向,而且,还会使另外一些投机倾向的潜在顾客产生等待心理,等待更优惠的时机。不断刺激性的促销还会使顾客感到吃亏,因为更好的东西给了新顾客,他们可能会因此而离去。这些流失的顾客可能就是你现在或未来的忠诚顾客。因此,“获得”顾客,不仅要达成一时的交易,更要放眼于与顾客建立长远的信任互利关系。
2、同化。所谓“同化”就是利用顾客对企业初始体验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在情感上对顾客进行同化,争取顾客的好感和满意。这一时期是企业建立忠诚关系的关键,也是顾客对企业观察和取舍的时期。这时的顾客往往是游离不定的,他们会根据最初接触产品或服务的经历,要么满意与企业继续交往,要么不满抱怨离弃企业。
有远识的企业要利用这一阶段顾客对企业已有体验的机会,通过服务营销,情感营销表达对顾客的关注和感谢,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要让顾客感受到他们的购买行为是正确的,并产生再次购买的愿望。研究表明购买过一次的顾客比第一次购买者再次购买的可能性要大一倍,随着满意的购买次数的增加,顾客也就逐步的迈向忠诚。 3、巩固。经过二三次的购买后,顾客对企业有了一定的好感和认知,但还需要企业对顾客进一步的巩固。所谓“巩固”就是企业在情感同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顾客在理念上对企业的认同和行为上对企业的忠诚,使顾客成为真正的忠诚顾客。
随着与顾客交往和信息了解的增多,企业就需要进一步细分顾客,建立顾客数据库,根据顾客以往的购买行为,预测未来的交易增长和营销成本,以估算顾客的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服务。同时要开展交叉销售,为顾客提供更多的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机会。经验表明,购买多种产品或服务的人更可能保持忠诚。企业还可以学习西方企业的经验,成立顾客俱乐部,为会员顾客提供各种特训服务,确保企业有一个基本的忠诚顾客群。比如海尔集团在全国48个城市建立海尔俱乐部,凡购买海尔产品总量达到会员资格的消费者都有机会成为海尔俱乐部的会员,他们根据顾客价值的不同,将会员分为准会员、会员、金卡会员,确定不同会员享有不同权利,如享受延长保修期5年,参加俱乐部定期的文化活动,或赠半年当地报纸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4、补救。在培育顾客忠诚的过程中,企业的服务总是难免有失误的,服务失误伤害了顾客的感情,必然会引起顾客的不满、投诉、甚至背离。但是,企业如果能够及时进行补救和补偿,如通过道歉、送礼物、免费、提供额外的服务等办法向顾客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歉意,可以重新赢得顾客。
pp据美国白宫全国消费者协会调查,如果顾客投诉没有得到解决,有81%的顾客不会再回来,如果投诉迅速得到了解决,有82%的顾客还会继续与企业交往。还有一种看法是,经过服务补救后,顾客可能比以前更忠诚,因为顾客在困难的时候能更容易的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据IBM公司的经验,若对产品售后所发生的问题能迅速而又圆满的加以解决,顾客的满意程度将比没发生问题更高,英国学者查尔斯?阿?韦哲就认为,当事情第一次就做对时,仅仅使顾客满意,并不足以维持顾客忠诚,还必须加上服务补偿,才能确保顾客忠诚。
pp总的来说,顾客的忠诚是随着与企业交往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在巩固期间甚至是补救成功后达到最高水平。一旦服务失败(不及时补救),顾客就会远离企业。
【参考文献】
[1]卢泰宏、王海忠:“营销百年——思想创新之光”,《销售和市场》,2000年7月
[2]阴越:“顾客满意不等于顾客忠诚”,《企业管理》,2000年11月
[3](美)斯科特?罗比内特:《情感营销》,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4]韩经纬、韦福祥:“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互动关系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6期,第8页
[5](美)弗雷德里克?赖希赫尔德著,费玉田译《忠诚的价值》,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6]李广修:“如何维系老顾客”,《企业管理》,2000年第2期
[7]顾平、宁宣熙“从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商业研究》2002年第11期
[8](美)凯瑟琳?辛德尔著《忠诚营销》,三峡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一、音乐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课堂学习常规的管理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过高的期望值和不顾实际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要求不要太高。让他们小手放放好,嘴巴闭闭牢,双腿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仔细。以一种儿歌的形式来让小朋友们读一读,并配上动作。有的时候也可以把儿歌谱上旋律,或是学唱一些课堂常规的歌曲,如《我们从小讲礼貌》等歌曲的学习,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应怎样做才是一位好学生。而且这些孩子们不是一节就能够都做到的。在学生上学第一个月里专门抓这些课堂常规。不过这时还要用些小组比赛和表扬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们。比如那一组表现好能做到教师的要求就奖给这一组一朵小红花。由于是音乐课,就要有音乐特色的奖励标志,用高音谱号来代替。(不同时期用不同的音乐记号)这样不仅能让小朋友们在课堂纪律方面慢慢的好起来,也是让小朋友们在无形之中认识这些音乐符号。还有口头表扬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如:“那一组小朋友坐的最好呀”、“这位小朋友表现真好”等用于口头表扬效果很好,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这种好习惯。这是音乐课堂中最为基本的好习惯。
二、音乐学习习惯培养的核心:课堂学习好习惯
1、听的习惯
小学时期,特别又是音乐课。在听的习惯上比其它学科要求要高的多了。其一就是认真听,听懂老师说的话,做到不要让其它的事物所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懂所说的内容。这是其它学科所共同要求的最基本习惯。其二就是要求小朋友们认真分别不同的高低音,并且会模唱,跟老师的高音做比较,是不是所唱的是相同,音唱准了吗?这就要求有难度了。不仅仅是听课而是学会欣赏和辨别。有的时候为了检验小朋友们听懂了多少,口头留作业让小朋友们回去复述,让家长配合记录。这能了解学生听课的能力有多少和记忆力来相结合的。有时唱了一句,抽一位学生跟唱一遍。以这样抽查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听唱的好习惯。这种习惯对于音乐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习惯的训练。它会影响到学习音乐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2、看谱的习惯
看谱这个习惯是与听的习惯是结合在一起的。看谱的习惯是音乐习惯中不可少的一种基本习惯。要学会看谱其实就是学会边听边看歌谱,达到老师唱到那里学生的眼睛盯到那里的这种层度。在训练这个习惯时最初我让学生看黑板,随着我的教鞭指着唱。接着就让学生看书跟唱。最后让学生听听老师唱到那个音了,并很随意性的让一位学生说。这样学生的看谱习惯形成自然。
3、发音的习惯
良好的发音习惯是唱的基础,这个习惯训练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不是在学校就能形成的。它是跟父母从小学习说话而形成的。所以不但在学校里告知学生平时注意自己的自然发音习惯,还要告知学生家长在家里注意这种自然的发音习惯。让学生家长意识到说话时也要注意发音的自然对于学生歌唱的方法有帮助。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的声带也有好处。就好象我们南方人的发音习惯和北方人不同,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造成不同的语言习惯。所以北方人学声乐比南方人要容易多。所以说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习惯。不管在家里或是学校里,为学生创造好的自然发音环境,就事倍功倍了。还有和其它老师也配合。这样效果就更近一层了。
4、思维习惯
(1)寻求事物的根本。学习音乐知识时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唱名的认识,我们浙江学的是简谱版,就和数学的阿拉伯字联系起来认。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中同样形状的事物结合起来认识这几个唱名(1、2、3、4、5、6、7)。还有高段音乐知识3/4、3/8拍号的认识都是要做到弄清楚其中的道理,“知其所以然”。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问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现在的知识范围,但重要的是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也才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2)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音乐中,就要多注意新旧知识、有意识的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开放性。这样就会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一条节奏,让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就要多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节奏来练习。为了加强这条节奏的熟练性,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用这样的节奏来念念拍拍,这就是思维的创造性。
5、养成大胆表演的习惯
在音乐课这样的学科中很注重学生上台表演能力。这不仅是训练学生的胆量,也是因学科内容要求所决定的。如果学生不大胆,那他的歌声就不会响亮,不响亮就学不好唱歌。所以在音乐课长期的教学中就要不时的给学生们上讲台的机会,多锻炼学生在讲台上的表演。我觉得不仅仅是学生学习音乐练胆量,而是这样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摇篮。从低段开始就这样大胆练习表演,习惯了也就不怕了。
三、音乐学习中课外要注意的习惯
第一点就是养成发音的好习惯,这已经提过了。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学 兴趣 培养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里提出的四个教育理念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是强调了这一点。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以提高音乐课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二。
一、领悟新课标,运用新观念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确立了课堂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宏扬民族音乐等。这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着的。如音乐教学录像《跳竹竿》中,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以歌曲《跳竹竿》为音乐背景,从学生跳绳导入新课,进而结合当地人们跳竹竿的文化风俗,师生共同参与跳竹竿,整个教学有兴趣的支撑,有情感的投入,既娱乐了学生的身心,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全新教育理念。观看后发人深省,受益匪浅。
二、多途径导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如《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在教学中我请孩子们猜一条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件绿色裳,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大家很快就说出“青蛙”的答案。然后我再请几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模仿“青蛙”的动作。同学们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再如教唱《卖报歌》时,我给同学们生动地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风雨中报童的叫卖声,饥寒交迫的境地,悲惨的遭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同情心,让学生迫切想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营造愉快环境,拨动音乐心弦
走出语数的课堂,孩子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兴奋,音乐课上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想尽情地交往、自由地表现。这是纪律两字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我们应该重新去理解“纪律”的含义,给学生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一堂严加管制的音乐课,学生难以自觉地去感知音乐,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思维平平,无激情可言,更别说从音乐中体验快乐。
良好的音乐环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然条件之一。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我会将音乐教室重新布置,让学生自己带上喜爱的饰物来布置。作为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四、运用多种媒体,调动多种感官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依赖听觉、视觉的共同感知来完成的。电教视听手段声色俱佳,形象逼真,能使学生感兴趣,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1. 以《卖报歌》为例子。在讲述故事时,同时播放一段报童卖报的片段,使学生更贴近歌曲,真切地“触摸”到歌曲。很容易就学会了歌曲。
2. 在听力练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既不显得乏味,又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我播放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如大街上汽车的马达声,教学上课铃声,正在奔驰的火车汽笛声,春雨的淅沥声等,请同学们进行听辨,同时把这些物体打出电脑屏幕上。如果答对了物体就会不断闪烁。
3. 特别是在欣赏教学中,这种方法收到的效果最好。如在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时,音像同步展现出祖国美丽辽阔的山山水水,就像身上长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飞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
五、游戏结合音乐,寓教于乐
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寓教于乐中,是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刚开始接触唱名时,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同学们平时最爱玩的跳绳游戏:我在地上画了两条平行线,一条红色,一条白色,红色是“do”,白色是“mi”,中间是“re”请几个同学来“跳绳”,老师唱“do”就要双脚踩红线,唱“mi”双脚踩白线,看谁的反应快。同学们都很乐意上来玩。
为了巩固唱名的学习,我还接着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我请一个画画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漂亮的苹果树,在画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很好奇。画好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写着音符的7个苹果贴到苹果树上,然后听老师弹奏音高。再请同学们把相应的苹果摘下来。大家争先恐后,积极举手,都想上来摘苹果,甚至有些同学等不及我点名就冲上来了。可见学习兴趣的引发真的非常重要。
六、多学科融合,发挥综合效应
小音乐教学中,我注意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达到触类旁通,共同进步的目的。如:
1. 与语文科的结合:再次以《小青蛙找家》为例:在学习时,我让学生先朗读语文课上的《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让他们对小青蛙有所了解,并对它产生兴趣,然后再来学唱这首歌曲。
2. 与美术科的结合:画画是小学生所热爱的,可以用各种各样的颜色去描绘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所以有时我会让学生用一种颜色表达一首歌曲的情绪,用一幅画表达歌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歌曲。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非智力因素;培养
在人类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高低并非单纯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内容、方法和形式上以其鲜明的特征和特有的功能,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三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性、可感知性、感染性强等特点,特别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特点与要求,对于促进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田径可以使人勇往直前,篮球可以使人变得机智灵敏,跳高可以培养人攀登高峰的信心,长跑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等。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及其内容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5个方面的内容。
1.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起着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体育活动的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诸如男生对肌肉发达、身体结实健美的向往;诸如女生对身体匀称、丰满协调的追求。并通过体育运动消除由于脑力活动造成的疲劳,使他们在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表现自己的勇敢与力量等直接动机的需求。
2.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渴求探求某一事物的积极意识倾向。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普遍喜爱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判断力、创造力,使其思想更活跃,而且还可使学生的各种感观(视觉、听觉、触觉、时空觉、方位觉、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运动器官更加敏捷发达,认识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促进智力的发展。
3.情感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总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这种主观体验就是情感。体育活动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如布置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运动场所,是一种适宜的自然,它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集体,是一种适宜的社会情绪,它可以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情绪中学习。当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冉冉升起的庄严场面通过电视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备受鼓舞、个个意气风发,短时间内就能激发起如此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感,恐怕是几节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无法比拟的。
4.意志品质
意志是坚持、自信、有恒、精益求精等优良品质的总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因身体素质和教学内容的强度变化而产生胆怯、怕苦、害羞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例如,长跑是一项不大受学生们“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心肺功能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先做思想动员,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等,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迎难而上。另外,体育比赛具有激烈对抗和胜负不稳定的特点,这也能培养学生敢于拼搏、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5.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从目前的状况看,多数学生在性格上存在着许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在体育学习中怕吃苦,怕受累,胆小。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这样他们可以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学习也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利于动作的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体育活动的人际交往,和体育实践中的磨炼,也可拓宽视野,增长才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及其要求
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老师往往很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标准规定了各个年龄层次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未对教学内容作出具体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得准、传得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愉快的课堂气氛,轻松的学习心态,有趣的语言情境和较强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谐是轻松愉快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基础。和蔼的语气,可亲的面容,鼓励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一个不经意的手势,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学生,要亲切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老师和老师所教的学科都有好感,从而建立师生间平等有效的对话机制。
3.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并用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地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在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持,鼓励那些经历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怕吃苦,遇到困难能够积极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适当给学生,创造难题,但要把握好“度”。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更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
4.发挥教学评价在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作用
教师公正、准确、及时、灵活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课堂内容,合理地给自己定位,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并获得这种不断进取的能力。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往往把学生置于评价客体的地位,由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进行总结性的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会产生自我批评的态度,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的自我调节机制,因而学生就会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倾向,善于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善于正确估计自己的成绩以及个体在集体中的地位。这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才有利于淡化教学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强化教学评价的激励指导功能。
三、小结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往“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需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的各方面知识,以适应学生的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时评价练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每一次练习后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促进下一步教学,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季浏.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邵伟得.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梁红英.体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12):252-254.
[4] 闰建端,崔文惠.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46-147.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
正文: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是指对智慧活动起发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调节等诸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识过程有直接制约作用,它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在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会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实验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化学教学中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部因素。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知倾向。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动机越明确,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
1、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等,引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强烈的学习求知状态,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苯的教学中,可以先介绍一下凯库勒的科学故事。
2、重新审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转变实验教学思维,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实验探索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二)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三)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有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反映了学生们的惰性和无可奈何。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学生学习兴趣
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板书较多,而这些内容一般都在课本上,当然板书可以使学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让学生记忆深刻,但是大量时间浪费在板书上,学生接触其他的信息量明显少,教师最多讲几个例子说明道理,显的空洞、乏味,效率低,但多媒体教学明显在这方面克服了其不足。使学生能接触感知大量有用信息,事业开阔,知识趣味性,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很好的增强了政治的生命力。
综合应用材料、图片、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而形象。而应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这样使抽象化为具体,理性中有感性。教师费尽口舌也难讲清楚的东西。多媒体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便很容易地让学生领会。重难点便很容易突破。
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化学史上灿烂的篇章,化学家的轶闻趣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晚会;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学习和需要的关系。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
首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欲使“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应以友善、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宽容大度的办法解决偶发事件,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授知识。情感教学的很重要一点还在课堂外,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你自己。教师只有向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的杰作――钟乳石、石笋等的形成而构成的壮丽景观,培养学生的美感等。抓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以及对化学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的赞美等感情脉搏,不断强化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带着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而坚强的意志又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利用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险困苦、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的实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韧不拨的毅力,培养刻苦求学的精神。
教师还可以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对当地水样土样的测试,环境污染的监测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锻炼,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
“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准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即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的准教师,在以原有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点的基础上,培养其作为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准教师?笔者于2011年至2012年间,连续2年跟踪调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本文着重阐述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准教师情结与责任意识,促进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实践”模式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彩课堂与教学观摩
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手段,再配以优秀的实际课堂教学为实例进行分析,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师大音乐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三开始便逐渐接触参与这个实践环节。大学四年级的准音乐教师从现场观摩上一届优秀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其实习报告到大量观看“全国中小学课例比赛”中的教学案例,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音乐课,逐步积累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感受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的氛围;作为一名准教师,观察优秀教师的教态、学习教学语言、感受教学气氛、分析教学设计等。
二、参与实习学校活动
继2001年音乐课程改革之后,我国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北京的很多学校除开设音乐课,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音乐社团活动,如管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京剧社、音乐创作社团等等。首师大音乐学院将学生分组分配至几所重点中小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以外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
2011年9月,恰逢民族音乐学会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民族艺术展演,在三十五中学实习的准教师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整个展演活动包括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中优秀的民间艺术节目,有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表演还有民间歌曲联唱等。参与的过程中,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协助教师完成展演后台工作;展现自己的特长——民乐专业的准教师为准备参加演出的节目示范、指导。准教师们参与其中,感受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的魅力,同时亲身经历、参与如此规模的艺术展演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经验。
三、仿写教案并创造特色
作为一名准教师,撰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在校期间,本科生从新课标、课程观的角度出发,以新教材内容为主,设计过一些教案,但仅仅是停留在备教材的阶段。进入了实习学校,准教师要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容量出发,设计切合该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全国中小学课例评比》已开展很多年,有很多优秀的获奖课例供一线教师、准教师参考与模仿。开始实习的准教师们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特点,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模仿设计两节同样的音乐课。这个环节中,09级实习生观看了《大河之舞》与《唱念做打学京剧》这两个获奖教学录像。在观看过程中,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思路、设问技巧,从实践出发,与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音乐课。在京剧课的设计中,声乐特长的同学,以唱腔为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体验京剧唱腔艺术的环节;有的以京剧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有的突出京剧国粹的地位,与其他剧种比较研究的欣赏课,在模仿教案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融入自己的特长。
观摩、仿写教案这个环节,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学重点、教学氛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应变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准教师在顺利、圆满地完成自己参与设计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也无形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吸取了经验。
四、师生说课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讨论式教学策略,集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也运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为准教师进行说课。每当准教师有新的课堂设计、教学构思时,指导教师便召集其他准教师,大家一起为这一位准教师进行集体说课。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引领主方向,每位准教师发散思维,针对这个教案出谋划策,可取其经典的思路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贡献可取的意见与建议。
一名准音乐教师在设计了一节高中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忽略了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中音乐为主体的思想以及高中生腼腆、不爱表现张扬的心理特点。大家帮忙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她完成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这种集体说课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说课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其他参与准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准教师们针对一个教案各抒己见、发散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说课能力、增加知识深度、了解学生心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与高效。
五、总结评价与完善提升
教学总结与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便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从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实施以后,强调进行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并且评价方法趋于综合。在实习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准教师完成了从不善于评价到每节课课后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的过程。指导教师与准音乐教师们从是否完成拟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互动情况、教师语言教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多元的课程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准教师们不仅帮助他人进行教学评价与完善,同时还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从实习前期的准备到课堂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从实录课观摩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师范大学的准音乐教师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实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有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合格准音乐教师。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10年以来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基础音乐教育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此,实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重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双双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初的实施与进一步创新下,定能为我国中小学输送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