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炭企业盈利范文

煤炭企业盈利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煤炭企业盈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煤炭企业,寒冬时期,经营管理,方式方法

在当今社会,任何企业创办的核心价值就是盈利。而煤炭行业面对着国家能源街结构和煤炭需求量降低这样的大环境,需要作出自己的改变和创新。寒冬时期的煤炭企业一定要转变之前的经营模式,巨额的盈利已经不属于现在这个时期。煤炭企业需要迅速转变着自己的经营理念,更加科学细致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当今煤炭企业所需要的。煤炭企业的发展应当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企业煤矿的矿储量,而应当是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切实而又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些都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极大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在经济寒冬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一、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1、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都存在这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拖慢企业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更。而我国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培训工作。这些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工作,导致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限,难以理解和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加上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素质较低,导致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煤炭企业经过黄金发展的十年时间,过高的盈利水平导致企业自身的建设水平不高。缺乏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包括着成本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成本分析,但是煤炭企业的中基层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限,导致体系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实施。这就导致企业对于运营成本和生活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一个大型企业缺乏对成本的了解和控制,在经济形势并不景气的时期,企业的生存将是很大的问题。

在煤炭的寒冬时期,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工作体系效率低下,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将极大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营销方式缺乏创新

任何一个生产企业的营销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但是煤炭企业的营销方式却缺乏创新,也可以说煤炭企业并没有自身的营销方案。我国煤炭企业的营销方式大多数是坐等生意上门或者依靠熟人来进行介绍,并没有将煤炭当做是自身生产的一种产品需要进行宣传和营销。但是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而社会传媒力量的日益强大,企业可以考虑对自身煤炭进行宣传。通过社会媒体力量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打开营销的平台,获取销售的渠道。

二、寒冬时期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方法

1、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我国煤炭企业社会信誉度差,服务水平低下,导致煤炭行业在我国的声誉较低,更因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应当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的首要任务。煤炭从业人员面对着诸多问题安全问题,井下瓦斯爆炸、矿井透水、巷道垮塌等,同时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员工出现职业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安全生产终于泰山。煤炭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于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检查,聘请专业人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排查体系,提高企业对安全风险的排查能力,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对相关岗位上的作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障员工对于井下安全设备设施熟悉且会使用,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安全作业。

2、转变态度,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探索、实践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众多煤炭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必须面对的问题,引入新的价值体系改善内部资源配置是需要企业的全部员工和管理人员改变观念的,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模式,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煤炭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保障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目标的确定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经营管理理念为中心,开展相关的经济活动,树立起企业正面的品牌形象;拓宽销售渠道,打造企业完善的营销体系;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着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尽自己最大能力为企业带来效益,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是应当被借鉴的。在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时,应当参考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在企业核心管理人员的共同探讨下完成。

体系的建立不能仅仅是为了建立,而是要付诸行动进行实施,同时企业应当设定相关监督监察部门对体系的实施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反馈,保障企业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篇2

关键词:煤炭 企业 账款 管理

一、2010-2013年煤炭企业市场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市场需求大增,煤炭行业经历了高增长、高盈利的“黄金十年”。进入2012年煤炭价格急剧下滑,煤炭行业遭遇首个“寒冬”,为“保收入、保增长”煤炭企业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从2010年末至2013年3月底证券信息披露来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其中:中国神华2013年3月底较2010年末增加了121.46亿元;中煤能源2013年3月底较2010年末增加了49.95亿元;冀中能源2013年3月底较2010年末增加了29.74亿元。一方面应收账款增加扩大了销量,增加了收入,同时扩大了客户源,减少了存货的仓储成本和存货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成本;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加快了现金的流出;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认识不足,忽视应收账款管理

国内企业500强排名收入是重要指标之一;国有煤炭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多以煤炭产量、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规模等指标为中心,因此煤炭企业管理者重视扩大生产、扩张销售、做大规模,盲目追求收入和利润最大化,忽视了经营管理,疏于管理应收账款,造成大量资金被占用,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带来较大资金风险。

(二)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细化的管理制度

虽然多数企业也制定了应收账款管理框架,但没有制度细化,缺少具体的实施、权责、考评、监督制度等,如:日常跟踪制度,部门职责划分,激励和监督制度,信用政策管理制度,赊销制度等等。

(三)日常管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企业虽然制定了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但实际执行落实不力。

(四)企业各部门责任不明确,协作不畅通

应收账款的管理在众多企业中存在一个误区:被认为仅是财务部门的事。特别是煤炭企业重安全,重生产,重销售,轻管理,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仅仅停留在财务部门披露余额变动情况。

(五)煤炭企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意愿不强

一是很多煤炭企业推行战略伙伴关系,在客户信用状况出现问题后,也不愿诉诸法律。二是维权成本高,程序较为繁琐,周期较长。三是国有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债务人主要集中在电力及钢铁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传统观念认为都是国企不存在什么风险。

三、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强化制度落实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确保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按章执行,责任明确,落实严格,减少或杜绝因企业管理不善带来的应收账款损失。

1、完善客户信用评价监控制度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销售部门建立完善的煤炭客户5C评价系统,即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

2、健全应收账款日常管理机制

企业的应收账款总是依附市场不断的变化,所以应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管理,努力提高自己煤炭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销售部门销售的主动性和选择权。积极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煤炭相关行业发展动态。设置明细账管理反映形成日期、收款政策、还款情况、坏账情况、账龄情况、余额情况、催收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特别是账龄分析,要具体、客观、真实。加强对账管理,建立定期、不定期对账制度,避免会计核算的错漏。分类管理、把握重点,利用信息化软件系统对应收账款根据关注级别进行分类,重点关注金额较大、逾期较长及客户恶意拖欠、经营不善形成的应收账款。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关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及时提示风险,为销售部门调整销售政策、收款政策、催收方式提供信息支持。

3、转变考核观念,完善应收账款考核制度并纳入业绩考核体系

煤炭企业应该改变以利润、收入、产量、成本等指标为中心的业绩考核,而忽视了应收账款的发生和扩大。建立一套严格的应收账款考核系统,明确年度清理回收目标、坏账控制目标、责任追究等制度,纳入管理者业绩考核,奖罚分明催使企业管理者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明确部门责任,加强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应收账款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离不开生产、销售、财务、法律顾问、审计、纪委、政策研究等部门的参与,应建立完备的部门负责制度,明确责任人的权责,相互协调互相监督。

(三)完善法律保护体系

企业要积极使用法律来维护应收账款的完整,尽可能将企业法律管理上的漏洞弥补在寻求法律保护之前。首先要完善购销合同内容,由法律顾问部门认真审视合同的每一个条款,确保合同的完整性、严谨性、合法性。其次要完善符合合同约定、具有法律效用的交易手续。

总之,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煤炭企业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确保自身资金安全和经营效益,只有从实际出发,重新定位、正确认识应收账款管理,致力于建立一套严格而且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控制体系,才能有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总会计师,2009年第2期

篇3

    一、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的利弊分析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引入了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根据配套该法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规定,应收账款是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金钱债权及其产生的收益。应收账款作为商业竞争下企业利用其经营性信用债权或资产债权来进行促销的产物和手段,在给企业带来相应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弊端。

    (一)应收账款给煤炭企业带来的利益

    1、扩大企业销售,增强竞争力。随着煤炭市场竞争加剧,煤炭企业通过应收账款促销既为顾客提供了急需的产品,又提供了一定信用期内的资金保障,巩固和加深了彼此的合作关系,扩大了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2、减少库存,加速资产周转速度,节约开支,提高企业营运效率。煤炭企业通过应收账款促销,减少产成品存货,加速资产周转速度,降低存货风险,节约了管理费、仓储费、保险费等相关开支,提高了企业的营运效率,容易使所有者、投资人认为企业经营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二)应收账款给煤炭企业带来的弊端过度膨胀的应收账款一旦超过煤炭企业自身的控制能力和调控范围,也直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1、过大的应收账款会造成煤炭企业流动资金不能顺畅循环周转。正常的流动资金流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保证,如果应收账款过度扩大,企业流动资金被长期拖欠而沉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因“缺血”而日益萎缩,直至死亡。有的企业为增加资金而寻求银行的支持,一种可能是银行担心贷款的安全性而拒绝;另一种可能是银行介入后,企业应收账款得不到有效控制并不断膨胀,利息负担越来越重,企业的后果只会是“雪上加霜”。

    2、应收账款过多,粉饰了煤炭企业的资产价值,削弱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从货币的时间价值来看,未来收回的庞大的应收账款,其真实价值(实际购买力)已大为降低;另一方面,现行制度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定较死,如果企业真遇到重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只会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1-2月我国60家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总额1127亿元,同比增长52%。同时,截至3月末,全国煤炭库存2.23亿吨,保持10个月不动。 根据2011年我国煤炭需求量测算,每个月的煤炭消耗量可达3.1亿吨,而2.23亿吨的库存,大致只可以满足全社会22天左右的煤炭需求。2012年4月8日,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表示,2012年前两个月全国火电发电量增速下滑,生铁、水泥等产量增速比2011年12月有所回落,导致煤炭需求增幅回落。由于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走弱,煤炭市场开始回调,这对煤炭企业来说市场竞争肯定是相对增加了,为了把煤炭销售出去,肯定会有煤炭企业采用先拉煤后付款的方式。

    (二)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过度膨胀的成因

    国家继续对能源资源行业从严控制,煤炭市场在供求平衡、相对宽松中出现结构性过剩,许多煤炭企业盲目促销,超越了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控制能力,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过度膨胀。

    1、企业只重视销售和盈利的报表数,忽视相关的成本风险。一些煤炭企业经营指导思想不正确,好大喜功,认为报表上销售和盈利越大越好,于是不计后果盲目促销,不关心存在的相关成本风险,如企业因把资金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而失去的把资金投资于其他资产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坏账损失,为加快账款的回收而给予购货方不合理的现金折扣优惠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引起企业应收账款快速膨胀的主要源泉。

    2、相关法制不健全,商业道德缺乏,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膨胀。成熟社会有两个标志:一是讲法治,二是讲道德。我国目前法制的建立、健全任重道远,加之一些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商业道德根基十分脆弱,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政府管理者之间没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道德信用基础,坑、蒙、拐、骗等害人事件不时出现,相互故意拖欠款项,成为导致应收账款增多的另一种重要原因。

    3、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为造成应收账款的过度增加。从营销部门看,相当企业的销售责任未与货款回笼挂钩,销售合同一旦签订,营销部门就算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封赏领奖了,至于货款何时收回,能不能收回,就与自己无关了。从财务管理来说,有些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严格核算应收账款,而是按自己或领导的意图随意处理,对一些资金损失、坏账、呆账挂在应收账款内长期不处理、不清理,造成不真实的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

    三、加强营销管理,将应收账款设置在控制能力范围之内

    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和收回,与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法律咨询部门、生产部门等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特别是营销部门,应全程参与应收账款管理活动。

    (一)强化营销管理,参与制定并执行适当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既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所带来的好处,但也要注意防范风险,控制成本。这需要合理制定、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在信用政策增加的盈利和增加成本之间作出权衡,要切实加强收账管理,使提供商业信用、扩大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有关的各项成本风险。

    1、营销部门应参与制定并执行适当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顾客为获得企业的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企业要充分权衡风险与报酬、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合理确定信用标准。如果将信用标准制定的过严,可以减少坏账损失、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但又不利于扩大销售;如果把信用标准定得松散,虽然可以扩大销售,但也会增加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风险。

    2、营销部门应参与制定并执行适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一般地,较长的信用期限与折扣期,较高现金折扣率,将会导致销售额扩大,利润增加,存货周转速度加快;但也会导致相关成本的增加。反之,较紧的信用条件,会避免风险,控制成本,但不利于扩大销售。企业应提供怎样的信用条件呢?应权衡风险和报酬,收益和成本,只有能使企业增加的销售利润大于增加的各种成本的信用条件才是合理的信用条件。

    (二)加强收账的控制和管理

    应收账款发生后,营销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增加成本,甚至发生坏账造成损失。

    1、建立客户信用控制制度。既在发生赊销业务前,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并作出判断,确定其信用等级并在赊销中执行不同等级的信用条件。销售部门应是这一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务部门是配合者,要尽量积累、掌握、妥善使用有关客户资料,使货款拖欠现象处于可控水平直至消除,要特别注重为客户保密,不得随便泄露客户资料和信息,以免造成信用危机和不必要的纠纷。

    2、协助财务部门对过期账款,确定合理的催收策略。要及时与客户对账,抓紧催收账款的工作,及时清理应收账款。一般地,企业为了促使客户付款,常常使用一定的的奖惩措施,如现金折扣策略,取消赊销资格和加收罚息等;为了成功收款,要设计完善收账程序和优化收账人员。

    3、配合法律咨询部门,运用法律武器保障企业的权益。企业要有统一的合同文本,合同要素要齐全、具体,尤其是收款日期,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等。在签订合同前,营销人员要按照有关合同管理的规定,详细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及履约能力、经办人是否有合法授权等情况。对合同履行问题产生争议的、暂时无力偿还的、商业欺诈等不同的问题,配合法律咨询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强化关系营销,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维系巩固良好的顾客关系,让顾客从中受益,对企业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十分重要。营销部门要主动与顾客经常联系,为顾客提供便利及反馈通道,鼓励顾客回馈。营销部门还应充分了解顾客看重些什么,由此创造不同的产品及服务组合,为顾客提供独特的、真正满足每一位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将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扩充至极限,从而与顾客建立一种有价值的永久关系。只有顾客满意了,企业的市场才能扩大,应收账款的安全性才有保障。

    (四)建立营销激励政策和机制,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市场;营销

近些年来,受国内经济减速和结构调整影响,煤炭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煤炭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一路下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大幅下滑,煤炭企业如何才能把产品卖的物有所值,显得尤为重要。煤炭企业应当认真跟踪市场变化、通过分析研判市场形势、查找销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细化工作举措,把煤炭销售工作做细、做精,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影响煤炭企业营销的具体因素

1.宏观因素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进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方向转化,传统的依靠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不会再重现。未来几年,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与此同时,煤炭、钢铁行业既面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和需求升级等方面的重大机遇,也面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及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2.微观因素

(1)钢铁行业

据统计,2016年我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8491万吨,远超中央确定的4500万吨目标。但其中压减的产能中,仅有三成是在产的有效产能,其余均为长期停产的无效产能。受政策刺激,地产基建需求预期升温以及库存较低影响,导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回升,一些前期因生产状况不佳已停产的钢厂、设备重新生产。在有效产能压减有限,停产产能大量复产,导致去年实际运行的有效产能增加。据统计2016年实际粗钢产量也较2015年增加1.2%,达到80837万吨,而此前中国粗钢产量在2015年同比下降2.3%,是1981年以来首次下降。虽然去年钢铁产能有所增加,价格有所反弹回升、上涨,但是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钢材产量、价格能够持续稳定多久还是未知之数。尽管2016年钢材消费量与2015年相比出现小幅增长,但未来几年钢材消费量不容乐观。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预计2017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约为6.6亿吨,同比下降1.5%。另有预测称,到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至5.95亿吨,到2025年,下降至5.52亿吨,2030年将下降至4.92亿吨。

(2)焦化行业

焦炭作为钢铁产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与钢铁行业的联动作用明显,因此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2016年焦炭产能6.5亿吨,焦炭产量4.4亿吨,而需求只有4.14亿吨。随着钢材市场随着去产能的逐步深入,钢铁的产量未来会继续下降,冶金焦需求降低,焦化行业形势愈加严峻。今年下半年部分钢铁价格已开始回落,虽然有些钢材能够实现毛利率盈利,但如若加入财务成本进行核算,盈利甚微,甚至一些钢铁企业开始已经开始出现亏损。为了尽量维持本行业利润,钢铁企业正在从各个角度降低成本,逼焦炭降价是钢铁企业最直接的选择。同时钢铁企业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也更为苛刻,焦炭价格的打压势必会对下游煤炭价格产生较大的压力。

二、煤炭企业提升煤炭营销的能力的途径

1.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紧密跟踪市场走势

准确分析市场、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的前提是对信息的适时掌握。煤炭企业营销部门应当加强与兄弟企业的信息沟通和对标管理,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加强对下游钢铁、焦化、电力等行业相关企业生产变化、产品价格走势和煤炭需求等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力求以准确及时的信息保证领导决策的正确及时,保证各项销售决策的适时、适度,做到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精准应对。

2.强化细化市场调研,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加强密切关注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同步加强市场调研力度,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煤炭营销部门应当不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活动,对主要产煤省份、各区域重点用户等进行系统调研,并向公司提交了调研报告,为公司全面了解市场动态、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重点钢焦地区以及有代表性的兄弟企业进行布点监测,建立信息网络,掌握这些区域的钢铁、焦炭、煤炭价格、产量及库存变化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质量是求生存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前提。“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不适合市场的产品”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乏真知灼见。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生产、销售、煤质管理各个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营销意识。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适合市场需求。

4.高度重视货款风险防范,加强货款回收工作

煤炭市场极度疲软,再加上钢铁焦炭企业长期低位运转,付款能力差,煤炭企业货款回收工作困难重重。在市场环境复杂,货款回收很困难的情况下,煤企应当始终将货款回收工作作为营销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常抓不懈。一是通过调整用户结构,统一计划、统一调运的手段,适当控制欠款大户的发运,控制货款风险;二是千方百计加大货款回收力度,有效抑制了外欠货款的大幅上升,保证了公司资金链的安全运转。

5.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做好客户关系的维持

只有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才能保证足够的市场容量。有了足够的市场容量,销售组织才会有回旋余地,销售部门继续加强市场开发工作,积极走出去寻找市场机遇。公司高层领导应不定期对重点用户进行走访,做好主力客户关系的维持,保证市场大局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赵昕.浅析煤炭市场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企业,2015,(9):45-46.

篇5

在当今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充满变数又商机无限。经营管理工作必须保持一定的弹性,并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活动的前瞻性、方向性和预见。对煤炭企业来说,如何提升经营管理核心能力成为其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关键。

在安全生产稳定有序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进一步完善提升其经营管理体系,加速其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协调发展经营管理战略、经营管理方法、经营管理手段、经营管理内控四个相互依存、联系的因素。

一 、立足全局,整体筹划,制订企业发展战略

结合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实际,煤炭企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强化落实其管理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一定的发展纲要:形成煤炭高度集约化生产格局(综采综掘、集约高效),实施战略(安全战略,“三化”管理战略,科技管理创新战略,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多种经营战略,人才开发储备战略,新型工业化战略);配套规划产量、利润、成本、全员工效、职工人均收入、多种经营发展等发展目标。根据战略要求,煤炭企业通过大力实施集约高效生产,不断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强力推进“三化”管理,调整重组多种经营(瓦斯发电站项目等),掀起改革发展、创新超越的冲击波,从而确保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稳定。煤炭企业确立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必将为其下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也有利于其经营质效整体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建章立制,推进内部市场化运作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推进市场化管理、工资全额浮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把各单位、岗位、工序作为内部独立要素,构建“公司到矿、矿到区队、区队到班组、班组到个人”的四级价格核算体系。使价格管理遍及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市场的链条将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上下环节、工序间,以及每一道工序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均转变成具有成本概念、为用户所认可的商品,并通过商品的合理流动,价值的层层传递,实现煤炭企业对各项费用的合理控制。在推进内部市场运营过程中,对单位的主要产品、产量、质量、奖励列为市场主体收入项目,将材料、电费、维修费、租赁费等可控成本费用列为支出项目,并对一线生产单位实行材料费、电费、其他费用和工资捆在一起,计量单元承包;对二线生产辅助单位或三线部分生产辅助实体单位,实行量化评估承包;对纯管理职能的机关科室,实行核定管理成本和工资承包、总额总量控制承包。同时,在推进内部市场化过程中,煤炭企业对物供部门实行商店式运营改革,对运销实行吨煤计提工资制、双向索赔制。从而使内部市场化机制日趋完善和成熟,经营质效得到持续提高。

三、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益

(一)严控物料成本

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建立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对材料计划、申领、使用实行动态监控,每旬结合生产任务完成情况,通报材料使用节超情况。加强现场材料管理,通过奖罚有效遏制材料浪费及丢弃现象。灵活实行材料招标采购,比质比价采购,压缩储备物资资金占用,优化库存布局。同时,采用各种形式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发挥闲置资产的潜在效用。

(二)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及修旧利废工作

在能源、电力使用方面采取避峰用电、避免设备空转。加大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力度,推行班组核算、材料节约奖等管理办法,实施废旧材料“长变短、大变小、粗变细、宽变窄、重变轻”的“五变”措施,有效降低成本,为矿井节约资金。

(三)市场敏锐,灵活定价

按照“随行就市,按质定价,适度从高”的定价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在保证销售稳定的前提下,抢抓市场利好时机,灵活调整产品价格,力争涨时早涨多涨,降时迟降少降

(四)规范市场信息管理

构建以公司、矿领导、运营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调研员与销售员为纵深的经营信息收集管理体系。公司内部坚持每天测定煤样,为煤炭销售价格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外部强化对周边市场调研,建立客户信息维护管理档案,为调价及调价后执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商品煤品牌

不断挖掘企业潜力,大力实施采掘系统、螺旋煤仓及筛分系统改造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提高矿井集约化程度和综合生产能力。

(六)加强对原煤的筛分及深加工

强化对原煤进行筛分和洗选,对块煤率考核从单一考核向块煤率、块煤量双重考核转变。持续提升煤矿品种煤销售比率、块煤率销售比率。块煤率的提高,必将促使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七)将确保煤质和提高回收率相结合

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及时调控煤质临界值,努力提高回收率,既保证市场,又多开采煤炭资源。

四、逐步推演,深化、完善经营管理考核控制

为进一步加强对煤炭企业各项工作的宏观管理和考核,煤炭企业按照PDCA的管理原理,须创立以“目标分解、逐级负责、过程控制、奖惩兑现”为主要特征的管理考核方法。

(一)严格落实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

煤炭企业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基础上,对各项生产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建立以产量、质量、成本、工资、安全、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指标考核体系。

(二)借助信息化平台,强化过程管理、过程控制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财务资金、物资供应管理中,引进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形成对信息和数据及时监控、及时反馈、及时调节的机制。

(三)强化合同管理,深化绩效考核

在全公司、全矿构建并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合同控制、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和运行体制。通过对合同进行统一管理、监察,控制并提升综合售价,竞购质优价廉的物资,强化工程监督,从而提升经济效益,降低运行成本。通过深化绩效考核,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丰富考核,实现管理精细化

按照“线—面—体”逐步演化的规律,创立和推行考核安全、煤质、物耗、企业文化为重点的单项考核;以全方位拓展考核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绩效考核;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结合,实行一体化运行考核,实现管理的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