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

对环境保护的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9

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 环境, 保护

一、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006-98)以及国家的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要求,结合环境特点,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大气污染,我公司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一定量的环保设施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环保知识,共同搞好环保工作。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对林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施工中的环保重点。

1、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施工结束后保持原有湿地面貌。

2、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盖。

3、合理布置现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耕地,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采取措施进行复耕,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

4、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设计无防护的也应将边坡平整稳定,并尽量平整造田,不得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5、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处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6、及早施工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7、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全线路基边坡采用植紫穗槐或叠拱等绿色防护。护坡道、碎落台紫穗槐绿化。

8、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它处理措施后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危害。

(二)、水环境保护措施

不得将施工废物堆弃在河道或沿线路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避免跑、冒、漏现象,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在水中施工的临时设施待工程完工后进行彻底清理,恢复原状原貌。

(三)、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工程所在区域施工场地布设在远离村屯的地方;运输石灰、水泥等车辆要求遮盖,尽量减少散落。粉煤灰运输应湿取湿运;运输材料道路、施工现场及堆放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二次扬尘。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四)、固体废弃物

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门的人员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虫滋生,消除病毒隐患。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五)、降低噪音措施

砼拌和站设站位置远离居民区,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护保养,降低噪音。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钢筋加工、砼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选择时,尽量远离居民区。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并配备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李爱兵.边坡中地下水渗流的边界元分析.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篇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10202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环境不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对社会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思茅区农业发展迅速,大量先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农业环境破坏。为有效改善农业环境,思茅区采取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措施,然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面临诸多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农业保护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思茅区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应当深刻认识到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对具体农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最终为农业环境保护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该区农业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2.1对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实践当中保护农业环境的最直接有效措施就是对相关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设置,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相关部门也对一些标准进行了制定,这些标准能够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对于保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2.2对安全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推广

针对农业发展而言,生产技术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错误的生产方法会严重破坏农业环境,同时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实践中常见的喷洒农药、过度施肥等行为,都会对土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所以,为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思茅区相关部门在农民中广泛推广安全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方施肥等技术,这些技术实现了环保和农业的连接和农作物的科学种植[2]。

2.3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进行设置

在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的过程中,城镇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愈发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思茅区就开展一些绿色食品事业,实施农业系统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际中城镇居民进行农产品选择时,也更加倾向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为确保生产出质量过关的农产品,这些生产经营者就会给予农产品生产环境更多的关注,这样就能够促进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3]。

3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在宏观方面,思茅区在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环境。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彻底实施这些措施,推行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存在。

3.1法律法规监督力度不大

在环境保护中各国主要采取制定法律法规的措施,针对农业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对最高层次的法律进行设置,还应当对相应标准进行制定。当前我国已经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加之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实际中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并不了解这些法律法规,他们并不了解怎样承担保护农业环境的责任[4]。

3.2农业生产技术推行难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新兴技术推广中也有众多困难存在。当前思茅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只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在农村,在推行农业生产技术过程中,老年人很难有效接受,并且无法充分实施。农业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减少农药使用,但初期时这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所以在这些技术推广过程中思茅区农民很难接受。另外,一些用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生产技术需要较高成本,与思茅区农业发展现状不符。

3.3缺乏完善的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的作用是使人们的生活所需得到满足,它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优质农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当前由于我国生态农产品标准不尽完善,很多居民不能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直接判断,进而很多人更加倾向于价格低廉的农产品,这会对生态保护的农产品销售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生产技术的改进产生威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4解决农业环境保护难点的对策

环境保护工作和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现今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思茅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因此而获得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机遇和契机面前,应当实事求是,并从当地情况出发,对农业环境保护政策进行完善,通过有效措施对农业环境进行优化[5]。

4.1推广农业环保知识,配置基层工作人员

基层农业部?T和农民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面对的对象,所以应当让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民同时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能够协调进行的。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应当在思茅区基层农业部门配置优秀农业工作人员,并对其农业生产知识进行强化,促进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其次,一定要彻底执行农业保护工作措施,例如应当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城市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避免影响农业环境[6]。

4.2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产品市场

强化高品质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确保在购买农产品过程中农民能够获得真实、正确的信息[7]。思茅区相关部门还应当引导高品质农产品生产者开展环保产品认证,建立消费和者认证农产品之间的桥梁,进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促进生态环保农产品市场的完善。同时农业质检部门还应当定期开展检查,对不达标农产品进行揭露和查处,对不良经营产生震慑[8]。

4.3对生产技术研究和农业污染源监管进行强化

应当强化对有利于增值增产的生产技术的研发,将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农业生产技术科研活动。同时对生产农药花费等产品的企业进行严格监管,保证其生产产品的环保性,在发现有危害农药花费产品后,应当严厉处罚产生企业。思茅区相应部门也应当对农民进行正确引导,使农民尽可能应用环保的农资产品,进而形成保护农业环境的意识。当前虽然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包括监管措施推行力度差、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但思茅区相关部门应当坚持从点点滴滴做起,对每一步农业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完善[9]。

篇3

关键词:水库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

在人类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库对水资源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对于自然水资源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也有积极的改进作用。所以针对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有重要意义。

1水库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缺乏科学性

人类的生产方式不同程度影响着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影响的途径和类型日益增加,所以在进行水库管理时,应积极对相关的管理进行更新,针对外界发展的趋势以及生产方式,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所产生的问题较为普遍,如污染物,其对水资源的破坏度非常大,因此污染物的处理是水库管理工作的重点,水库管理必须制定严谨并且切实可行的污染物处理办法,确保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进而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较好的保障。

1.2没有充分把握工作重点

水库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在各管理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尤其是水库的重点环节,更应强化管理力度。但是在现阶段,水库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库管理对生态资源保护作用的发挥。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点位置,导致在开展相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贯彻落实不到位,对生态环境仍有不利的影响,无法实现管理与保护工作同步[1]。

2水库运行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在制定水库管理工作的相关重点时,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融合,确保管理工作与保护工作同发展。水库管理工作的重点为水质监测、涵养林的建设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护。水质监测主要是通过生物监控和理化监控两方面进行,有助于确保水质的无污染。生物监控主要是对水资源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关键,确保水资源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植物对生态环境无害。水资源的涵养林对维护水库水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水库管理工作主体、水资源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应加强对水库涵养林的建设。水库建设过程中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后期水库管理中应加强对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减少土壤的,扩大绿色覆盖面。对水库周边的湿地应加强监管力度,保护野生动物及植物。贯彻落实节水工作方针,采用先进的科学设备或节水技术优化水库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对渔业应积极转变传统的养鱼观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以此作为管理和发展的目标,促进水库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周边区域环境的改善,推动水库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共同发展和进步[2]。

3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

水库管理工作人员应深入污染源头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为之后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解决对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加强对水库周边的管理力度,禁止周边居民或者企业在水库周边随意倾倒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水、工业垃圾等;在水库周边禁止采取极端手段对渔业资源进行破坏;在水库中禁止有水面经营活动或者娱乐经营行为出现;在水库的集雨范围内,禁止发展规模养殖,要取缔有污染的企业。此外,还应对其他情况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水库无污染[3]。总之,水库和生态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水库的长远发展,必须深入分析水库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定针对性地措施,保护好周边生态环境,进而推动水库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忠文.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6,(1).

[2]吴继峰,.水库管理与生态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篇4

摘要: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都是通过征地获得,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有的临近居民的房屋,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又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作息;施工作业时的机械振动更有可能影响居民的房屋安全,所以施工时的环保措施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避免和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这些不利因素的发生,说明一下本人的看法,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 施工 环境 保护措施

一、道路工程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除高速公路建设本身占用土地外,道路工程施工期间,为修建道路而建设的大型临时设施,若不采取积极措施,时间一久被碾压的土地将不能耕种,造成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另外,道路工程修建过程中,由于开挖路堑,若恢复不及时,在大雨条件下,极易引起侵蚀,产生局部水土流失。此外,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大量的弃土弃渣。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淤积河沟,破环水利设施,并影响周围自然环境。

某些道路沿线河塘密集,灌渠密布。施工生产生活废污水的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受到污染,甚至污染饮用水源。

施工噪声主要包括运输土石方及其它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噪声,对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其次,建设施工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对道路沿线两侧居民会有影响。据观测,推土机噪声级78dB-96dB,搅拌机噪声75dB-88dB,重型载重汽车加速时噪声级可达?88dB-93dB,在施工期间对环境可造成较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夜间施工时更影响周围居民的作息生活。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为运输材料过程中由于道路凹凸不平或装运过饱满等原因造成的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所造成的道路扬尘;其二为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面干燥松散由吹风所引起的风扬灰尘;其三为施工水泥土、石灰土、粉煤灰土等进行综合稳定材料的路基搅拌施工过程中,细粒遇风扬尘,飘撒到周边的田地,造成农作物的污染。

道路建设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要废弃大量固体材料,这些固体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散失在施工工地周围,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来自施工现场的粉状建筑材料中的悬浮物在施工期间由于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一部分沉积在工地周围土壤中,而另一部分进入当地河流中,对土壤和河水都会造成污染。

二、施工单位在道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的领导应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保法规。根据ISO14002―(2000)环境管理标准和环保手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实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达到环境管理标准的要求。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加强环保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主要管理措施

⑴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每星期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⑵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

每星期组织一次由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施工班组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并设相应部门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2、具体措施

⑴土方工程阶段

①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

⑵路面施工阶段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机械运输车辆应做到严禁漏料、抛洒混凝土料于临时便道上,应注意料场的整洁,防止沥青等油料污染水源和环境。

⑶防止施工噪声 主要是科学安排施工,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配置。

⑷防止大气污染

①砂、石材料堆放处砌筑围墙,表面覆盖雨棚,防止刮风粉尘弥漫,影响环境卫生;

②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

③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现场临时便道面层采用水泥碎石土等材料硬化,减少土路基造成的扬尘。

⑸防止水质污染

①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

②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

③料场存放油料的场地和库房,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⑹防止光污染

①施工现场不得有长明灯,夜间施工除必要的照明外,避免过多灯光照射。

②现场照明集中照射,仅覆盖现场范围,避免影响临近道路行车。

⑺临时施工用地及料场选择

①严格控制临时用地规模,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耕地,同时还要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

②选择料场时,应评价其对生态的影响,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破坏性小的料场。

⑻绿化:对已完成施工的边坡、取土弃土范围内及时进行绿化,以缓解因道路施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各种影响,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⑼废弃物管理

①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严格操作规程,防止泄露。

②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

篇5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because it changes the water and sediment situation, it will cause the river obstructing, reservoir submersion and immigration, so it will have an impact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meas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construction period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on environment.

关键词: 水电站;施工期;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Key words: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construction period;environmental impacts;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81-03

1 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特点

1.1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河流上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样就自然的会容易受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其中,能够控制施工进度的因素包括:施工导流、围堰填筑和基坑排水。

1.2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交通比较闭塞,远离市区的山谷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与后方基地离得比较远,在采购和运输建筑材料过程中,以及机械设备的进出场,需要不少的成本费用,价格变化也不小。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较大的工程量,包含了不少的技术工种,施工强度也不小,将会比较严重的影响到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多次进行比较论证后,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从而创造高质量的施工。

1.4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包含着较多的石方爆破、隧洞开挖、水上水下和高空作业,因此一定要非常关注施工安全。

1.5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机械设备数量多,且以大中型为主。施工投入的劳动力多。

2 电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 施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工程本身需要占用一些草地,再加上施工中堆放的弃碴,难免要占用一些土地,如果施工时,没有合理的安排好临时设施,也会浪费一定的土地,开挖取土,随意处置堆弃废物,都将使山坡及表土出现搅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附近植被的成长,造成水土流失,使河道阻塞,还有施工时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都会造成草地资源的不同程度的损失。

2.2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施工时,不能合理的处置生产生活中的废污水,导致地面水遭到破坏,严重的话还会给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使河道下游水质变差。当在厂房基坑施工时,挖坑排水,将会导致水质的含泥沙量变多。

2.3 施工噪声的影响 导流洞施工爆破作业、路途运输土石方及其它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以及建设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等),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有噪声产生,这就难免会给周围的居民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2.4 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施工期过程中,很多的车辆和施工机械在工作时都会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水泥、沙石土料等在运输过程中,或者是开挖爆破时都会出现一定量的尘灰;在运输材料时,因为道路的不平整,或者是转载的太多等,会出现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导致道路扬尘的情况;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时,因为地面干燥松散,加上风吹的缘故导致风扬灰尘等。这给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的同时,还使得大气浮尘含量变多了,有害成分也变多了,而且还会使周围的农作物不能正常的生长。

2.5 施工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 电站施工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的固体材料都将会被废弃掉,如砂石料、水泥块等,这些废弃物有的被合理处置掉了,有的则会散落工地周围,他们会对土壤造成各种破坏。施工时还会产生土石粉粒、粉煤灰、水泥等粉状悬浮物,随着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有些就会在施工周围的土壤里沉积,有些则会随着附近的河流流走,使土壤和河水遭到污染。

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地上会有不少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自然会制造一定的废水、生活垃圾等,尽管总量不会很多,但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就会给土壤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6 施工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施工区的生活环境比较恶劣,人员也比较复杂,经常有人员的流动,这样若出现流行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就会比较快的传播开,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 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3.1 管理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守国家指定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认真研究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管理好施工的整个过程及施工人员,不得违背施工合同中相关的环保条款,由专人负责环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了解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障环保设施的完好,解决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保问题,保护好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避免对其造成污染,做好开挖边坡治理工作,避免冲刷和水土流失。做好尘、毒、噪音处理工作,尽一切努力保护好周围环境,改善和恢复施工区的良好环境。

3.2 具体保护措施

3.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在未施工时,就要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措施,尽一切努力保护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还要注意与施工区周围的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施工中将产生较大的噪音,要提前通知居民,及时掌握施工的进展程度,为了保障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可以设投诉电话。尽一切努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不打扰居民的正常生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2.2 保护空气质量 ①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工程开挖时,可以使用一般的挖掘机械进行挖掘工作,但是在展开岩石层的挖装工作时,尽量选择凿裂法,或者再运用钻爆法辅助其施工,这样产尘率就会更低。给钻机安上除尘装置,使粉尘量减少到最低;在进行凿裂和钻孔的工作时,尽量选择湿法作业以减少粉尘。②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运输装卸水泥、粉煤灰时,要做好密封工作,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按时检查和维修其密封性。③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要在混凝土拌和站安装好除尘器,两者同时运行。关于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都要有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以便达到其良好运行的目的。④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做好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工作,避免燃油出现泄露的情况,不得使进气、排气系统出现阻塞的情况,在燃料的选择上,要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尽量排放最少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场内施工的路面不允许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保障排水的畅通无阻,做好相关的检查、维护及保养工作。如果是比较晴朗的天气,还要在路面上洒水,已达到除尘的效果,每天要在道路上洒水超过4次,在施工现场洒水超过2次。如果要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需要远离施工区。

3.2.3 加强水质保护 在进行砂石料加工时,会有一些废水产生,对他们进行处理时,需要将他们放到沉砂池中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放入反应池及沉淀池,要想不破坏周围的水质,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废水的回收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会出会损耗水,我们可以通过从河里抽取水的方法来进行补充;为了不使机修含油废水直接到水体中去,可以通过油水分离器对其进行处理,最后在合理的利用这些废水;对施工机械、车辆等要及时清洁,保证其干净;治理好生产、生活污水,保证排水达标。

要想不让江河中流入较多的泥砂或者是废渣,需要在施工场地安排给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为了更好地排水,要先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每月都要监测排放的污水,当排放的污水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时,或排污给水域功能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纠正处理工作。

3.2.4 加强噪声控制 在设备的选用上,尽量是要做到噪声较小,在未开工时就要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比如看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的噪声是不是符合标准,如果与国家标准不一致,及时维修或者是调换,最终使其符合标准。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使施工过程中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噪声污染降到最小;恰当安排车辆运输时间,确定合适的车速,鸣喇叭时声音尽量要小,不得扰民;恰当的摆放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与居民区保持较大的距离;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最好放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果一定要进行露天作业,要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使施工噪声减到最小。

3.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要合理的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垃圾,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先前的设计方案以及合同中都会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垃圾需要送往哪个弃渣场,在实际的工作中只要按照要求处置这些垃圾就好。严格遵守已批准的弃渣规划,合理的处置弃渣,在未进行堆渣时就要做好表土剥离工作,还要做好对其堆存工作。合理的规划渣场地表给排水,要保证开挖和渣场边坡的稳定,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处置弃渣而造成河道泄洪能力的变差,进而不影响其他承包人的工程进度,还能够使下游居民生活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施工后期,主要是要认真治理渣场坡面和顶面,保证场地的平整,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障施工后顺利的实现复耕或覆土绿化。不得造成施工区和生活区环境污染等问题,合理的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不要让这些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在处理这些垃圾时,要把他们送往指定的垃圾场,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覆土填埋。

3.2.6 水土保持 设计和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关于水土保持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违背相关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施工时,要做好表面土壤的保护工作,结束临时施工后,做好地表面貌的恢复工作。施工时为了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被破坏,所以我们需要设置给排水沟,还要建立很好的排水系统等。要注意适度的砍伐树木,清理好地表的余土,将没用的一些地物都清理掉,要注意合理的砍伐林木,要保护好周围的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要考虑那里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最佳的工程措施,或者是生物防护措施,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等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办法来治理弃渣场,根据相关规定合理的堆放和处置弃碴,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处置弃渣而造成的河、沟等水道阻塞的情况,使水道的泄洪能力变差。

3.2.7 疾病防治措施 我们要做到的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出现的各种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理,并认真分析病情,避免发生类似的病情,努力做好各种防疫工作,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者是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尽一切努力保障人们的健康。

4 结束语

水电站工程在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十分复杂。在进行水电站的施工过程中,要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水电站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查清工程影响区域环境影响状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消除或减轻各种不利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程建设者应采取的积极态度,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与保护[M].青海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编委会.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5:55-65.

篇6

【关键词】辐射环境;保护;对策;防护措施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得到迅速发展。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的大量开发使用,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辐射难题。以下就辐射环境保护的对策及辐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论述分析。

1辐射环境的类型与辐射污染特点

1.1辐射环境的类型

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已经在雷达、通讯、广播、电视、电脑、医疗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但是其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些装饰材料由于工艺要求需要添加放射性水平增高的物质,从而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种类也越来越多,如X射线、CT、PET等等,尽管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也给患者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辐射伤害。可见,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无法避免辐射污染的存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辐射污染控制在人类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2辐射污染特点

首先,辐射污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能量或射线污染,并且辐射污染是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辐射污染的控制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尽量低的水平上。通常,电磁辐射污染源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广播电视系统发生设备,通讯、雷达及导航系统无线发射设备,工业、科学和医疗系统射频设备、高压电力系统设备以及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

2辐射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加强辐射环境的监测

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是控制辐射污染的前提条件。伴随着我国核工业发展的起步,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前,在我国从事辐射环境监测科研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结合国际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体系,并且编制了相关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配备等等。如果财力允许,实验室更新设备时还应该朝着自动化、数字化和谱仪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2强化辐射环境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演练

辐射安全事故主要是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活动中引发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等辐射事故。对于辐射环境安全事故一定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要建立好辐射应急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等。同时还应该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当辐射事故发生时,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应建立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辐射事故相关信息。

2.3做好辐射环境污染的医学防护

首先,要积极开展辐射危害研究,从而制定科学的卫生防护标准。其次要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广泛的进行科普宣传,让周围的群众广泛的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正确认识辐射的危害。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投入、严格执法,对一些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人们生命安全的不法分子要处以严厉的处分,对于核废料的处理要由国家政府直接监控,严格管理,独立执法,从而有效的避免核废料对人类安全造成的伤害。

2.4妥善管理辐射环境档案。辐射环境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辐射环境管理档案材料,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入场监测以及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要做好辐射环境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能够科学系统的进行分类,从而为管理利用提供必备的条件。辐射环境档案可以根据行政区划分,也可以根据污染源或污染性质划分。其次,要系统的对档案进行排列和编号,以便迅速准确的查找和利用这些档案。

3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措施

运用射线设备与放射源的单位,首先要根据辐射作业类型装备相应的辐射监测仪器,对辐射作业场所进行专项的监测,设定门机联锁体系,这样可以避免人员在射线设备或放射源运转时期进人辐射剂量水平较高的射线机室。

3.1健全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凡是从事放射作业的单位应根据可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法令的规则,结合单位的具体状况,树立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理人员,拟定健全的、可操作性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规则细则,实时监督落实。这样能够规范辐射管理,防止呈现管理混乱,使每人表现自我监督的效果,各司其职。优秀的组织机构能够非常好的便于环境保护部分的监督管理,增加辐射防护监测和管理力度,部分单位虽然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但仅仅为了敷衍检查,机构和人员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实际作业脱节。在健全的管理机构下,对辐射作业人员进行定时的工作健康体检和自己剂量检测,并进行考核和训练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定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和防护,将反常的现象报告给单位主管,及时向属地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突发的辐射事端状况,对辐射事端进行全部的调查。

3.2日常监督检查常见的不符要求及整改项

门机联锁和作业状态指示灯呈现问题,门机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安全联锁是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一起,警示象征不符合也会引起事端作业室大门忘关(没有门机联锁的射线设备),会导致作业、非作业人员进人射线机室,遭到不必要的辐射,给人员形成辐射损伤无防盗设备或设备不结实,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些单位不重视这项办法,以为这是糟蹋,没有必要进行辐射作业场所设置与辐射类型一样的报警仪,辐射作业人员没有佩带热释光剂量计,或者虽佩带,但并没有定时进行剂量检查,自己剂量档案不完善,为了削减不必要的辐射,需要强调工业人员自带防护用品,不能为一时方便给自己或者别人增加辐射剂量。(1)有些单位分管领导没有参加辐射防护和安全训练,缺乏辐射防护与安全知识,对辐射防护的注重力度不行;(3)有些单位没有建立辐射安全领导小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辐射防护作业,或者虽建立了领导小组,但形同虚设;(3)对于有些现已验收过的单位,疏于平常管理理,没有定时对报警、监控等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演练,致使应急呼应功能有所降低。

结束语

目前,辐射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辐射环境的保护工作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辐射环境保护工作也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的重要组成内容。

参考文献

[1].指导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J].环境科学研究,2006,02:6-11.

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发展让人类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可分割的的关系,对于生态文明的保护,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在工程建设的时候对环境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工程建设与外部环境的矛盾解决需要一个合理、科学的方案,更需要明白环境影响对工程建设的作用,这对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证建设过程的完成,施工与环保之间的协调和谐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本身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性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和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素,其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其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

二 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1 为安置库区移民而毁林开荒将导致水土流失。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区,缓解移民造成的生态问题。对库区内仅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应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 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将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给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后果。

3 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4 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库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

5 多泥沙入库河流易在水库回水末端产生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而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可能形成拦门沙而影响泄流。因河流水力条件的改变,对下游河道可能造成冲刷。解决和减轻水库淤积的根本措施就是做好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水库的合理运行也是减少水库淤积的有效措施。

6 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区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振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

7 对库区人群健康会产生影响,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加,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

三 对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

1研究设计用于人工孵育场和人工产卵场的建筑物,研究设计为改善水生物生境的眷水或排水工程,研究设计入海河口排沙防淤工程措施,研究设计改善坝下低温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工程措施。

2 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合理调节水量,增加环境用水,保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土地处理工程系统,设计调节水库、污水库、截流工程、增设曝气设备,开挖引水冲污水道等工程等,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修建多功能的水量调节工程,增加枯水流量,保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等,研究设计水体增氧的建筑物。

3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以及防治疾病发生和流行以及防治病虫害。

四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大环境保护和管理力度。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立项前,要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做好项目勘测和论证工作,优化设计,尽可能避免对动植物、水生物的不利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补救措施。

2 更新环保观念,建设生态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与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建设相协调,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环保观,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无序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制定环境友好型水利水电建设规范,采取强硬措施确保河道不会因工程建设出现断流,给河中的水生物预留过坝、过闸通道,以保护水生生物资源。

3 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制定完善的移民政策和措施,把移民安置与经济发展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除了给移民补偿足够的迁移建设资金外,还应组织对口支援,把移民安顿好,不能因工程建设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不能因为移民搬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合理规划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在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及其他需要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把水电开发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工程建设、航运交通开发和地区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

五 结束语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还要加强气、水、声及固废控制管理等方面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中要更新观念,创新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使水利水电工程成为利用水资源、发挥综合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造福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陆佑嵋.中国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二峡建设,2005(1).

[2]高季章.中国水力发电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02 (8).

[3]方子百.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7.

篇8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影响 保护措施

1、引言

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促进整个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地位的提升。但是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甚至是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厂矿企业,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难以预测、难以弥补等特点,因此,涉及到公路建设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环保因素,并且要结合公路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公路建设前期,会利用一些价值较高的土地,例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使土地资源遭到了十分严重的浪费。而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2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在公路建设初期,公路的建设势必会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且未很好地结合自然,破坏景区景观。这些都是对于动植物的严重影响,扰乱了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利影响。

2.3 带来严各种重的污染

公路建设时期,如果公路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造成大气、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深开挖和高填方路段单调的边坡设计及雷同的防护工程设施使原本生动的自然风光黯然失色;为节省造价、方便施工而依照标准图设计而成的桥涵缺乏艺术造型,从而失去一次景观再造的机会等等。

此外,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的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收费站点收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3、环境保护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做好环保设计工作。在公路完工的后期需要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3.2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制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美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制度,在美国环境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美国自70年代初至今,不论是联邦一级还是州一级法律都建立了较完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为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提供手段,而且为实现国家环境目标提供法律保障。实践证明,NEPA自产生至今,对美国的环境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迫使行政机关将对环境价值的考虑纳入决策过程,使行政机关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利益和目标,改变了过去重经济轻环保的行政决策方式。

我国交通行业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工作就显落后了。在与国外同行交流过程中,国外的环境保护咨询和工程公司均对进入中国市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 我国的公路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晚,进步快,是大家的共识。但我们显然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中国公路学会决定成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会》进一步说明在公路交通行业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的不断提高,作为交通环保人倍感鼓舞。我相信,通过大家努力,公路交通环保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3.3 做好公路规划及评价

对于公路建设的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公路建设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基础建设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对公路规划的评价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3.4 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做好道路管理

在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为保证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健康发展,加拿大的安省交通部在环境战略计划中,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作为公路建设的重点目标。加拿大是森林、植被覆盖率相当高的国家,公路线形设计基本按照原地形、地貌走向设计,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因而很少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对边坡、急流槽、挡墙的处理均采取以石块或箱石处理方式,因此,看不到国内最常见的浆砌片石结构。

对于我国有很多启示,公路需要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路线靠近或 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参考文献:

[1]叶慧海.发达国家的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国交通,2005,(03).

[2]张玉芬.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公路网.

篇9

关键词:水利水电 环境影响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

1.2对水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废水的随意乱排会污染到地表面的水,有的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下游的水质,使饮用水受污染;水库蓄水,水流变缓之后降低水的扩散与稀释能力,随着水中污染物增加,会发生富营养化,还可能引起库岸塌崩,甚至诱发地震;水库在泥沙淤积之后,库存容量变少,如果疏导的进度跟不上淤积速度,水库的综合效益发挥的时间就会减少,最终变成死容库;水库蓄水后,可能抬高水库周围地下水,导致土地盐碱化,影响水库周围的气候要素,使生态平衡发生变化。

1.3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回水末端易产生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还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也可能形成拦门沙而影响泄流,还可能造成两岸农田次生盐碱化;因改变河流的水力条件,对下游河道可能造成冲刷,导致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2.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

2.1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2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还会引起库区周围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还可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2.3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区周围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变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对库区人群健康会产生影响,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加,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

3.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

3.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期的措施

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建立水利水电工程预评价体系,对于工程所造成的生态、水环境、施工环境等污染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

3.2多种途径保护自然环境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所排放污水的浓度。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在经过化粪池处理之后可以将其引入农田,做到物尽其用。另外,还可以通过修建闸坝,合理地调节水量,保证环境对水位和流量的要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应及时清理水库淤积,同时在河流的上游适当进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还要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大气的污染,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把排放量减少,并进行消烟除尘措施。

3.3施工单位积极的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临时用地的规模,合理砍伐,保护施工区域的草灌等植被,便于竣工后的恢复。工程施工阶段首先考虑环保的施工方式,尽量选择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施工中,工程人员应根据施工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时加强施工活动的管理工作,及时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妥当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预防施工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对大坝、厂房、引水系统、场内交通等建筑物开挖形成的边坡,应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并根据坝肩、岸坡、路堤开挖面等边坡实际情况采取挡墙、喷锚、砌石护坡等工程措施防护,或用草皮、混凝土框植草和种植攀援植物,或洒草籽等措施对边坡进行植物防护;同时,施工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噪音超标,应减少夜间施工的频率,选择高性能、低噪音的机器。

3.4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的环保措施

水电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建立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对环境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有不良影响的地方,要及时提出解决意见,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工程完工后,一般须覆土并采取草、灌、乔相结合的植物措施,尽快恢复地表植被,恢复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强对弃渣场、砂石料、开采场、取土场、临时工程用地等非景观区域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出现新的水土流失问题。

3.5科学开展水库移民安置,做到健康安居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对周围库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颇大,包括饮水、气候、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资源等等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划,对各项排量有一个定量规定,并定期检查。这样就将各项保护措施落到了实处,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中,让库区和坝区居民能够放心安心的健康安居,幸福生活。

3.6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并且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丰富其他人们的旅游生活。

总之,当前在兴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时要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到工程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在流域的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海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09(41):58-59.

篇10

1 农业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阐述

1.1 农业生产的概念

农业往往指的是进行生物培育的一种产业,包含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及微生物分解三个环节。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物资的再次生产。而每种生物凭借其自身的特征和特点对于自然环境又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而全球不同的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共同构成了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也恰好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能力强弱。故而,农业生产必须要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水资源条件等处罚,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1.2 农业生态环境的概念

农业生态一般指的是为人类生活、生存服务的一种生态环境系统。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农业生产可持续进行的根本基础。而农业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和地域性,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当明显。具体来说,农业生态环境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1)保护农业环境的生产安全。(2)保护农业生产资源的安全。(3)保护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安全。(4)保护农业生产产品的安全。

所以,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和基础,是人类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2 我国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2.1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由于受到现代化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恶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太多工业“三废”的产生。而这种工业“三废”产生之后很多工业企业并没有根据标准进行治理和排放管理。对于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工业“三废”对土地、大气和资源的污染无疑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次,农民自身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肆进行农药和化学药品的释放,造成了很多残留药品和工业制品的存在。诸如秸秆焚烧、牲畜粪便等问题。最后,工业的发展对于大气污染也是相当严重,随着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增多,全球变暖、酸雨、天气炎热、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逐年递增。这种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耕地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的保有量。

2.2 水资源污染且紧缺严重

我国水资源呈现出的是总量丰沛平均紧缺的情况。而我国农业用水量几乎占据了总用水量近70%作于。而且,我国已经有接近一半的大中型城市面临缺水的情况。所以,上升到农业生产层面上,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将面对严重缺水的情况。而且,由于工业发展造成的水污染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到位。

2.3 水土流失严重

现阶段,我国的水土流失已经接近了400万平方公里,占据了全国国土面积近40%。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还将会持续上升。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情况已经造成我国土地荒漠、草原退化和森林面积锐减等问题。最终,我国的生态环境将面临水土沼泽化、盐渍化以及肥力缺失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2.4 耕地资源逐年递增

我国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少。而且是全球城市化水平偏低的国家。工业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随着人口增长。我国的耕地资源将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最终将导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彻底崩溃,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丢失。

3 解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

3.1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现阶段工业“三废”以及城市垃圾等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一定要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国环保部门联合农业部门重点针对农药、化工品以及饲料添加剂等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污染源进行治理。加强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推广,逐步淘汰高残留的农药和化工品。根据农业生态所需的土壤环境优化施肥方法,改进施肥结构,最终实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完善合理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检察体系。通过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逐步进行农业土地使用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利用宏观调控进行耕地面积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强因地制宜,积极性性适应性耕种和开发。同时,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技术开发、研究、应用和推广与管理体系相互结合起来。

3.3 积极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要素,也是农业生态环境的生命线。没有耕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面对我国耕地数量和面积逐年递增的状况,一定要进行耕地的保护,树立保护耕地的意思。针对耕地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农田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在于我国水污染的频发。所以,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故而,我国一定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管,从源头上找到水资源的污染源。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和管理。一定要重修构建水污染的治理策略,以源头为中心,以污染全过程为重点,将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彻底结合起来。

4 结语

不得不说,我国现阶段正面临着农业生存危机。而这种农业生产危机的源头正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故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然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针对现阶段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定要加强治理,积极防范,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影响 问题与对策

1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开发对土壤和地质地貌的破坏。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些原本受到保护的生态区域对外开放,接受游客进入该区域观赏和游玩。旅游的过度开发使原本脆弱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地面、土壤板结、小溪断流,土壤厚度减少。登山运动还会影响岩石结构,使山体的高度降低,开发旅游必然要大兴土木,修建旅游基础设施。严重地破坏了地质地貌,导致自然景观受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平衡失调。

植物的生长受到威胁。火灾是破坏植被的最大隐患。自开发旅游以来,游客吸烟、野炊或者其它方式引起的火灾成为森林火灾的源头。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如修建游乐设施、饭店宾馆、交通道路、购物中心、通信设施等时,必然会使大面积的植被受到破坏。游客践踏是破坏植被最为常见的方式,导致植物死亡,还会引起当地土壤酸碱性的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使物种结构发生变化,植物种类趋于减少,特别是一些稀有的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动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旅游的开发破坏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大量的动物寻找新的家园,动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使其生存质量下降。四川峨眉山由于大量游客旅游,使山上的野生动物逼迫离开寻找新的生存之地,由于蛇的减少,使山鼠繁殖过多,导致对植被的破坏,从而生态环境面临着失衡的危险,部分植被和动物绝种。游客在游玩时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发出的噪音对动物也产生影响,如飞机、汽车、游船等的噪音,影响动物的生活。

垃圾、废水和废气的污染。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消费,其不管在数量和种类上消耗量极大,而且排除放出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一些塑料制品的污染很难在几十年内消除。在一些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过大,山高林密,游客分散,生活垃圾外运销毁比较困难,又无法清理,使垃圾在景区内随处可见,不但给植被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也影响着游客的视线。在旅游中,游客和旅游设施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污染了河流,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汽车的尾气、宾馆的废气都会带来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山谷中,游客和机械排除的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影响景区的气候,是景区的气候发生多变。

2 旅游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科学规划与建设。科学的规划与建设是开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其目标就是要使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在进行规划与建设时,必须要明确旅游地开展生态旅游后可以接受的生态系统变化的极限,不能超越这个极限,否则就会造成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缺少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开展生态旅游就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

健全法律法规。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为了有效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执法方面,还应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用法律的手段来惩治偷采、盗捕野生动植物、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包含两个层面的建设。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技术力量,定期监测,加大监管力度,对各旅游区环境进行评估、评比,参与决定各旅游区的定级评审项目,从政策上把握好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另一方面,各旅游区也应建立起自己内部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定期的监测工作,对生态旅游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特别是在游客集中的时期或景点,要准确地监测游客的数量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

注重环保宣传与教育。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活动复杂,活动范围不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从旅游宣传促销到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有必要引导游客认识、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对旅游者的宣传与教育应坚持寓教于游的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进行。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决定了生态旅游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环保宣传与教育,决不能让“生态盲”去管理和经营生态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导游人员要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对他们的教育,除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其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育,增强责任感。

强化旅游活动的日常管理。大量的旅游活动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为了保护环境,就要强化对旅游活动的日常管理。首先,应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控制游客总量。旅游市场具有极大的周期波动性,呈现出时间和地点的双集点。一些热点的生态旅游区在旅游旺季总是人满为患,这给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有必要控制每天的游客总量。其次,管理工作要职责明确。旅游地工作人员都应明确的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确保保护环境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可以将旅游地分片分段落实到人,谁管理的范围出现问题,就由谁负责,增强责任意识,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莹.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3):67-68.

[2]石登荣.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博弈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34-135.

篇12

关键词:旅游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68-001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因此对于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既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造成许多完整的生态地区逐渐分离,形成很多岛屿,使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工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引进外来物种。无论是陆地或水表面都可能受旅游业的影响,承担不同类型的影响,特别是对地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是最严重的冲击。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旅游活动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主要类别。直接影响的行为,包括去除踩踏、火灾、作为材料的收集和对水生植物的损害。间接影响包括引进外来物种、营养物的污染、汽车尾气、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三、对动物的影响

游客到达旅游区,无论是旅游或游客制造噪音干扰野生动物生活和繁衍,都对动物造成影响。另一个最严重的影响是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我国游客不仅吃海鲜,更喜欢吃山珍,各种珍禽异兽只要没有毒,就可能成为旅游者的猎食目标,造成这些族群数量下降甚至绝迹。除了吃以外,游客也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相关的产品,比如动物皮、象牙;许多贝类,被制成食物和制作成各种工艺品,致使贝壳数量下降。

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洋油污染和垃圾污染排放,许多海滨周边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度假村、休闲中心、餐厅、酒店排放污水和垃圾的水污染源。各类水上活动,如水上摩托艇,划船、游泳、帆船、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游客进入旅游区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内生活锅炉等旅游设施排放的废气,都会对旅游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六、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垃圾污染现已成为我国很多风景名胜地区的一大祸害,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

七、对环境美学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美学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旅游不文明和旅游是不是合理地开发与建设。刻字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游客恶习,不仅破坏景观和一些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减少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治理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对于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无论其污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的,在旅游区域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治理。

2.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旅游区和开发旅游区,若旅游生态环境的某一部分已遭破坏,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美学特征,则应对该地区进行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

3.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应用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适度控制旅游生态容量,避免旅游生态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染。

4.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旅游生态环境的自然破坏。自然界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突发性破坏,人类目前只能部分预测,不能避免。但对于缓解性的破坏,却可通过一定的措施,减缓其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的异地移植保护、人工植树造林等。

5.安定团结,改善社会环境旅游。旅游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是旅游区的社会政治局势是否和平,在和平条件下,游客才有安全感,才能放心去旅游。

6.创造优良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事故发生。旅游活动中,尽量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相互间的恶性摩擦,使游客身心健康,愉快地进行旅游活动。

7.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创造文明礼貌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旅游区当地居民文明礼仪的行为会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游兴,反之则使游客扫兴而归。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11年旅游经济运行数据[E],中国旅游网

篇13

[摘要]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及施工中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本文以金堤河二期治理工程为例对工程施工产生的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进行浅析。 金堤河二期治理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 近些年,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水利工程在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地表的生态平衡。因此,水利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工程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金堤河二期治理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减少流域洪涝灾害,同时也对局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为减小不利影响,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在工程前期阶段开展环境评价工作。本文以评价成果为基础,分析了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 1 工程概述 金堤河发源于河南省新乡县境,流经河南省新乡、鹤壁、安阳、濮阳和山东省聊城5 地市的12 个县,在河南省台前县张庄入黄河,流域面积5 047km2,干流河道长158.6km,流域呈狭长三角形,上宽下窄,东西长200km,南北最大宽度60km,平均宽度25.5km。 金堤河流域在金堤河中下游北岸筑有北金堤,北金堤是黄河北金堤滞洪区的北堤,主要作用是保证黄河滞洪安全,防止黄河水北侵。北金堤起自金堤河左岸濮阳县城南关,至张庄入黄闸,全长123.3km。在北金堤中段内侧又凸出设置了两段北小堤,长度分别为3.5km 和20km,以保护金堤河左岸与北金堤之间的部分农田和城镇。南岸在金堤河与黄河大堤之间的三角地带筑有南小堤,以保护其间的城镇、村庄和土地。南小堤起自金堤河的南岸范县的宋海,至张庄入黄闸,全长83km,是金堤河右岸的防洪堤防。 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工程(一期工程)自1995 年至2001 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已于2004 年7 月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由于金堤河流域未进行过全线治理,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排涝、泄洪能力低,流域内洪、涝、旱、碱灾害严重,农业生产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为解决金堤河流域在防洪、除涝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影响已建工程的效益发挥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金堤河二期治理工程由此展开。 金堤河干流二期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对干流上游河段及部分支沟入口下游干流河段进行清淤,疏通干支流排涝通道,降低洪涝水位;南小堤加培、北小堤加固,确保金堤河防洪安全;北金堤下游段部分险工险点加固及险闸撤除;北金堤部分堤顶硬化,确保防汛抢险道路畅通;建设支沟口防洪排涝闸站,解决支沟防洪排涝问题;增建排涝闸,解决南小堤以南、北金堤与北小堤之间的耕地、村庄排水和农田灌溉问题;扩建道口闸,加大干流北排涝能力,减轻张庄闸提排压力,充分利用金堤河洪涝水资源;改建北金堤引水险闸,保证堤防安全,解决莘县、阳谷水资源严重匮乏问题。重建干流部分桥梁,利于南北小堤防洪抢险,方便群众交通。 2 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分析 2.1 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1.1 对植被的影响。 工程施工区以农田植被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棉花、玉米和果木经济林。工程施工期开挖、占压土地将不可避免的对开挖区和占压区内的植被产生不利影响,但工程结束后,永久占压区的土地将为河道整治工程所取代,临时占压区土地经过平整,将重新复耕,被用于农业耕作,因此,工程对永久占压区植被的不利影响是长期的和不可逆的,对临时占压区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且可逆的。 2.1.2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将不可避免的对区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觅食范围产生不利影响,但因该地区野生动物分布较少,且具有迁徙性,它会在工程施工时离开施工区域,工程结束后返回原栖息地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并在新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因此,工程施工不会对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引起区域动物物种和数量的减少。但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禁止捕捉野生动物。 2.1.3 对水生

篇14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 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森林草原面积锐减、生物灭绝速度加剧、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触目惊心。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起步晚、基础差、治理速度远赶不上破坏速度。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之一,公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23.75万公里,日渐增长的公路里程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功不可没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发生了一系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消减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成为人们日趋高度关注的问题。

1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建设专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施工和运营周期都较长,影响范围跨度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公路工程可分为勘察设计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公路建设工程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施工期主要产生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而运营期则主要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1.1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1.1.1 土地占用和水土流失

路基的永久占地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类型,使土地原有功能丧失;高填深挖路段坡面形成地面,降低了土层的抗蚀性能,引起水土流失加剧。作业场地和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工程施工中取弃土场及填挖方引起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土地占用还会破坏原有动植物特别是保护动植物的生存、栖息、觅食场所。

1.1.2 施工期环境污染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车辆和机械,以及爆破作业,具有临时性特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车辆排放的尾气和运输、作业、爆破过程中的扬尘和沥青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施工现场冲洗车辆产生的废水、施工用排水和营地的生活污水等。

1.2 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车辆在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可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管理、服务区排放的污水和路面径流可能对水体和农田产生危害。交通事故引发的有毒有害物质泄露、爆炸和火灾等也会导致水体、大气等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由于施工期的边坡防护及生态恢复工程尚未稳定,水土流失情况在运营期初期依然存在。此外运营期还存在线性工程对生境的切割、阻隔和对景观的破坏等方面的影响。

2 从勘察设计阶段出发减轻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为消除或减轻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危害,必须以预防为主,在勘察设计阶段就应将环境保护的理念纳入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交通运输部对此问题也早有规定,其在2011年10月08日的文件(交公路发[2011]50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贯彻“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理念,从而实现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公路工程过程中的勘察设计工作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勘察设计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指导思想最终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生态环保主要体现在选址选线的生态环保。

生态环保选线,即在满足公路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勘察结果和环境现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路线选择的过程。选线时应使公路路线尽可能拟合地形,避免出现长大纵坡和高填深挖,减少开挖面积。避开水土侵蚀严重的区域,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路线在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保护区域时,应尽可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对可能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区域应采取线路摆动、设高架桥等避让和保护措施。对沿线经过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应有针对性地预留保护措施,如设置桥梁涵洞等动物通道保证动物寻找食物水源及迁徙等活动。

除了生态环保,资源节约也同样重要。公路工程的资源节约主要是指土地资源的节约,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我国,可供耕作的土地尤为紧缺。公路建设规模往往比较大,土地占用相对较多,在勘察设计阶段应注意合理选用公路建设标准和技术指标,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节约资源,实现环保。在满足使用安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降低路基高度,减少两侧边坡占地及填挖方取土占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可通过设置挡土墙、护坡或高架桥等方式减少土地占用。可在施工时对车辆和人员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控制,同时尽可能地缩小施工作业带的宽度。另外应对临时用地的表土做好保存,并在施工后及时恢复。对于施工地区中分布有矿产资源的,应尽量采取减少对矿区的占用和分隔,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可利用水利建设或城市景观建设的土方填筑路基,合理安排调度,减少取弃土量。对于取土困难的地区,还可在设计中因地制宜,利用粉煤灰以及煤矸石作为填土材料。

除此之外,资源节约还包括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可结合沿线的资源状况,在设计中推广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在公路的维护和改扩建工程中,可选用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等,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对公路工程的环境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其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全面掌控。如应考虑尽量避开雨水汇集点和河道附近设置取弃土场,以减少水流对取弃土场的侵蚀。对于弃土场的挡土坝,应遵循“先拦后弃” 的原则进行布设,并在弃土场的周围设置相应的截排水措施。场地设置应尽量在征地范围内进行,且施工材料的堆放、拌合以及预制等场地,尽量设置在居民居住的下风向。对于环境敏感点的噪声超标问题,可分别采用隔声窗、声屏障、绿化、环保搬迁等措施来降低噪声污染。此外,应充分重视对路面径流和事故废水的处理工作,设置收集处理装置,以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3 小结

勘察设计阶段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为建设项目的选址、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从勘察设计时期就开始着手环境保护,及早介入,从源头上采取切实有效的环保措施,目前已经成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公路项目具有点线结合、以线为主的特点。施工周期长,可能是几个月至几年不等;影响范围大,有的公路甚至跨越多个省市村镇,沿途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前期,也就是勘察设计期就从环保选线,节约资源等方面出发,做好全面和长远的规划,是减少公路工程环境影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金泉.公路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J].四川建材,2007(6).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