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范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1.常见的电磁辐射源

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在日常生活周边环境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能造成影响的电磁辐射源主要有这样一些设备: 雷达、电视广播的发射系统; 射频感应加热设备; 射频及微波治疗设备; 移动基站; 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等。在家中, 对人们可能造成影响的电气设备主要是: 微波炉、电磁灶、电脑、电视、手机等。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2.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或产生累积效应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伤害。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电磁辐射可造成广泛的生物损伤效应。

2.1.1对心理和行为健康的危害

电磁辐射可以对健康和患病人群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大量资料证明,电磁能使人出现头昏脑胀, 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电磁场对睡眠的影响是对患者心理,行为和识别能力影响的反映,进而推断暴露于人工电磁辐射中的人员,其睡眠异常也许是其后精神紊乱的开始。

2.1.2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超短波,微波除了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外,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主要在心血管系统有反应,其中以副交感紧张反应为多,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等。但至今,关于电磁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的研究仍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2.1.3 对眼的危害

高强度电磁辐射可使人眼晶状体蛋白质凝固,轻者混浊,严重者可造成白内障,还能伤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导致视力减退乃至完全丧失。人眼在短时间内经微波辐射后,出现视疲劳,眼不适眼干等现象,视力明显下降,夜晚更为突出。

2.1.4 对生殖系统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危害及其引起的生殖障碍也日益被各国学者所关注。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即的温升达到10℃~ 20℃,皮肤虽然没有浊痛感, 但男性生殖机能可能已经受到微波辐射的损害。受微波辐射后,可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同样,电磁辐射还会造成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2.1.5 对癌症发生率的影响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以多种方式影响生命细胞,极低频电磁场(ELF-EMF)与白血病(尤其是儿童白血病)、乳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癌、神经系统肿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有关。这些结果通过细胞学研究得到了理论验证。电磁场可能通过干扰钙离子穿越细胞膜的流动而促发癌症,因为钙离子的流动具有控制肌肉收缩,卵子受精,细胞分裂以及生长发育等主要功能。电磁辐射还可能扰乱细胞处理激素, 酶及其它化学物质的能力,会导致各类癌症的发生。

此外,电磁辐射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免于系统,骨髓造血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正在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2.2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机理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2.2.1热效应

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关于热效应研究比较深入,美国等西方国家已以此作为制定电磁暴露限值的依据。

2.2.2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2.2.3累积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高频及微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多种频率电磁波特别是高频波和较强的电磁场作用人体的直接后果是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人的精力和体力减退,容易产生白内障、白血病、脑肿瘤、心血管疾病、大脑机能障碍以及妇女流产和不孕等, 甚至导致人类免疫机能的低下, 从而引起癌症等病变。

2.3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影响因素

电磁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可以为生物体物质所吸收,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人们都会被电磁辐射所伤,发生“电磁中毒”。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2.3.1 电磁场强度

人体周围电磁场强度越高, 人体吸收能量越多,伤害就越重。

2. 3. 2 电磁辐射频率

电磁辐射频率越高,其机体的热效应就越明显,对人体的伤害越重,在相互作用下,脉冲波对人体的伤害比连续波严重。

2.3.3 电磁波进入机体的深度

电磁波进入机体越多,对人的伤害就越大,电磁波进入机体的深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电磁波的波段,电流形式,电磁波进入机体角度(入射角),组织含水量与组织类别,组织的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等。

2.3.4 照射时间

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累计效应,因此,人体接受辐射的时间越长,间隔时间越短,伤害就越重。

2.3.5 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或温度过大时,不利于人体散发由电磁能转化的热能,使机体内温度升高,电磁场伤害加重。

2.3.6 个体差异

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在相同的情况下,女性较男性严重,儿童较成人严重,瘦者较胖者严重,这可能与人体的含水量有关。

3.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预防措施

预防或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其根本出发点是消除或减弱人体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其主要措施包括屏蔽和吸收。

3.1 屏蔽

屏蔽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定的空间内,防止其传播与扩散。按照辐射场源与工作性质不同,可采用主动场屏蔽和被动场屏蔽两种形式,通常两种均采用板状、片状或网状的金属组成的外科来进行屏蔽。其中,主动场屏蔽是将场源置于屏蔽体内,这种方式适合于辐射源比较集中,辐射功率大,工作人员作业位置不固定等场合;而被动屏蔽是指采用屏蔽室,个人防护等屏蔽方式。这种屏蔽是将场源置于屏蔽体外,实现屏蔽体中的人由于屏蔽作用而免受伤害。这种方式适用于辐射体比较分散、工作人员作业位置固定的场合。同时,为了保证高效率的频率作用,防止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屏蔽体应该有良好的接地。此外,还可利用反射,吸收等减少辐射源的泄漏等来加强防护。

3.2 吸收

吸收是指利用特定的吸收材料将电磁辐射能量吸收掉以降低其强度。这种材料主要是电的良导体和较强的铁电性,大致可分为谐振性吸收材料和匹配性吸收材料两大类。前者是利用某些材料的谐特性制成的, 能吸收的微波频率范围较窄。后者利用材料和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达到吸收辐射能量的目的,吸收的微波频率范围较宽。吸收材料的防护措施,一般多用在微波设备的调试上,它要求在场源附近就能把辐射能量大幅度衰减下来,以防止对较大范围的空间产生污染。为此,可在场周围铺高吸收材料,如金属纤维,金属镀层纤维,涂覆金属盐的纤维等。同时,可在主要辐射方向上使用功率吸收器,等效天线等波能吸收装置。另外, 将屏蔽材料与吸收材料叠加制成防护板或防护罩,既可以防止电磁辐射的定向传播,又可以进行吸收以免反射产生二次污染,大大的降低了电磁辐射的能量,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

篇2

【关键词】电磁辐射 危害 防护对策

微波设备、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电器设备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污染,为了确保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健康,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或者自我保护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尤其是计算机、彩电、手机、微波炉和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对人们的影响较大。

1 生活中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电已经走进社会各行业和每个家庭中,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带来方便。但是家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带给人们身体上的伤害,如增加人们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腰背酸痛、抵抗力下降等病症。孕妇、老人、儿童则是电磁辐射中的易感人群,而心脏和生殖系统等也是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

1.1 电脑危害

计算机的显示器高电压产生器会产生数千伏的高电压,从而加速电子,将电子扫描于显示屏上,进而产生光。计算机用户长期处于电场中,电力线与人和地表面相垂直。磁力线和电力线不一样,计算机显示器内的电流出现的磁力线,不会受到人体或者地表面影响,会以圆状通过人体。因此磁场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孕妇每天使用计算机超过20小时后,其流产率会增加80%,同时也会增加畸形儿的出生率。

1.2 手机危害

手机输出功率在1W左右,手机信号传送中会使用800―900MHZ到1800―2000MHZ的微波。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由于手机离头部极近,反复使用就会让电磁波长期对眼睛、耳朵和大脑进行辐射。同时手机电磁波会对航空电子装置产生干扰作用,引发飞机事故,手机的电磁波还会干扰医疗器械工作。

1.3 电热毯危害

电热毯是电子产品中与人体接触最长的一种,电热毯长期与人体的皮肤接触,会让休息状态的细胞处于电磁波中,距离电热毯几厘米处的磁场,其强度高达40MG左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孕妇和高血压类的老年人,危害极大。

1.4 日光灯危害

日光灯的能量转换效率很高,在相同能耗下,日光灯的照明效果为白炽灯5倍。但是日光灯不同,其产生磁场的强度也就不同。离使用者头部最近的台灯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最大。同时日光灯在产生电磁波的同时,还会发出紫外线,从而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等。

1.5 其他危害

家庭中使用的空调、烤箱、微波炉、吹风机等电器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强,其中微波炉的磁场最强,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最大,其次为吹风机,吹风机接近头部,其辐射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家庭电器的电磁场强度见表1。

2 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

2.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人们需了解各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和其对人体的伤害度,并学会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对自身的安全防护,如严格按照电器的说明书操作,并在安全范围内操作。

2.2 避免将电器摆放集中

不要将家电摆放太集中或者同时使用,从而将自己暴露在过量的辐射污染中,尤其是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辐射较强的电器,不能摆放在同个空间内。

2.3 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

电脑、电话等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在使用以上电器6个小时后,需暂停1个小时后再继续使用,且每天使用的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同时在长时间使用后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以减少视疲劳,降低辐射度。电脑不使用时,尽量减少待机状态,这是由于待机中的电脑,也会产生微弱电磁场,长时间后也会积累辐射,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2.4 使用电器时需保持安全距离

眼睛距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最佳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微波炉开启后需至少距离其1米远,孕妇及小孩需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使用的过程中需尽量远离头部,以减少其对大脑的辐射。

2.5 其他

如果长期处于超剂量的电磁辐射环境内,应采取以下几点自我保护的措施:

(1)居住和工作于电台、高压线、变电站、电视台和雷达站及电磁波发射塔的人员,或者长期佩带心脏起搏器者,或者经常使用医疗设备(B超等)、电子仪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者,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尽量配备电磁辐射类的屏蔽服,把电磁辐射阻挡于身体外。

(2)电视和电脑等显示屏式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的保护屏,使用者也可以佩戴防辐射的眼镜,预防屏幕辐射的电磁波作用到人体。

(3)手机接触时会释放电磁辐射,因此,最好等手机响过两次铃声后再接听电话。

(4)电视和电脑等电器屏幕出现的辐射,会造成人体的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的老化,因此,在使用完电器后需及时洗脸,或者抹上保湿的护肤品。

(5)多食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维生素A、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从而对人体电磁场紊乱进行调节,加强机体对电磁辐射的抵抗力。

3 结束语

电磁辐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各种电器设备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电磁辐射伤害。假设使用不当,电磁辐射会变为电磁污染,伤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提高人们对电磁的防护意识,并研究、控制电磁辐射的原理和污染机理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人们的身体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23(12):93.

[2]程小兰.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J].放射学实践,2014,29(6):711.

篇3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却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那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哪些伤害,怎样防治呢?

生活当中辐射量比较大的常见物品有哪些? 电场和磁场的传播过程生成一个作用力场,这个作用力场就叫做电磁场,而这样的传播过程就叫做电磁辐射。如手机、电话机、输配电线等都有电流,有电流肯定就存在辐射的问题。

比如电脑、电视、手机、微波炉离人体都很近,所以危害也比较重,像灯、高压线等虽然有辐射但是离人体比较远,辐射也比较小。

另外,包括电脑、电视、微波炉、手机等,辐射源发出的电磁强度越强对人体的危害越大,电磁辐射还有一个累计的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总结起来,电磁辐射有三大要素:1、 辐射源的强度;2、 受辐射的时间;3、 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电磁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1、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综合症等。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孕妇流产,胎儿畸形,染色体畸变。

4、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男性性机能减退,脱发或白发。

5、白血病(特别对儿童危害更大),癌症,肿瘤,并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电磁辐射的侵害?

通常受到电磁辐射的人都会感觉到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体征变化也可能有脱发、掉发的情况,眼睛通常会发涩、发干、大强度的会导致白内障。血象上还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血压时高时低,白血球有时候也发生过高的现象,另外检查心电图还可能发现心悸、心律不齐的症状。

电磁辐射是怎样作用到人体,然后对人体产生危害的?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一个同步振荡的过程,比如过去我给一百个学员讲课时让同学们向左转、向右转,如果我喊得速度慢同学们可能会很自如地配合我,如果我一秒钟以内喊很多次那么就会不同步了,就会互相撞击。冬天穿棉衣时间长了会脱掉就是因为引起机体分子的振荡然后产生热作用。国际上普遍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就是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电磁辐射包括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作用在机体分子里面可以把有机分子正负电荷给拉开,然后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器质性病变。非电离辐射就是一般讲的无线电类的辐射,它的量子携带能量很小,不足以把分子正负电荷分开,在去掉外部作用场或者在场强低的情况下还可以恢复到有机分子。

电脑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电脑屏幕、主机、机箱、甚至连鼠标都有辐射,当然最主要的辐射是来自于屏幕,通常做好屏幕的防辐射工作就可以了。电脑辐射有三种辐射量包括静电、射频辐射、X射线。虽然电脑产生的辐射不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在选用电脑时,最好能购买低辐射的显示器,除可减少辐射外,还可以消除心理负担。

防护措施包括:1、缩短一次性接触时间,每使用电脑1~2个小时,就该休息15分钟,轻松散步,可以缓解一下疲劳,增强抵抗活力。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台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现在市场上的护眼灯实际上是把频率从50赫兹变到5万赫兹,5万赫兹就是一种高频振荡,高频肯定有高频的电磁感应,如果用高频监测器进行检测,高频护眼灯就会发出叫声。如果看一下这个监测器,很直观地就能看到高频线圈,只要有高频电磁场通过线圈就会有感应,然后通过仪器的蜂鸣声就可以实施报警。

手机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拨号未接通时莫放耳边: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当手机在拨号而未接通阶段,用者应避免将其贴近耳朵,这样能减少80%至90%的辐射量。

别放枕头边:专家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莫挂在胸前: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长时间使用一只耳朵听电话会加大辐射:手机贴近脑部后,其长时间的连续辐射会使人的脑部受到损害。人们准备长时间地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与手机接通的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直接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就换用另一只耳朵接听,以避免一侧大脑长时间地受到辐射。

放在裤袋会杀精: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数目可减少多达30%。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旁边。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

如何防护辐射

对于电磁辐射应该采取主动防护的方法,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办法可以防止电磁辐射。比如在微波炉上加上微波炉专用罩,可以给电脑加上防辐射屏,还可以穿一些防辐射的服装等。我们可以用微波炉来看看防辐射肚兜的防护能力,在没有放孕妇防辐射肚兜的时候可以测到微波炉的辐射,而放了孕妇防辐射服后电磁辐射就几乎不存在了。

篇4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普通百姓家,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一般人都不是很清楚,这些用品所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却可能对人体导致程度不同的伤害。科学研究证明:辐射是一种能量,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无所不在。而能量高的辐射,则会穿透物体,破坏物体内部组织,产生辐射生物效应,造成各种程度的伤害。就家用电器辐射而言,大家很快就会想到电脑、电视机、微波炉等,而往往忽视了体积较小的电吹风,其实它才是真正的“辐射大王”,因为它在使用时离头部最近。

上海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日前一项检测数据显示:电视机的辐射值为45毫克斯(磁场强度单位)、电脑显示器的辐射值为100毫克斯,而一般普通家用的1000瓦的电吹风,其辐射值则高达350毫克斯左右,远远高于电视机和电脑等家用电器的辐射量。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由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电磁辐射往往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一旦人体(尤其是头部)受到电磁辐射损害,久之就可导致中枢神经和精神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

同时,在洗头之后过多地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及给头发定型,加上电磁辐射的影响,还容易使头发弹性减弱、发质枯黄、没有光泽,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断发而引起掉头发现象。这是因为,头发和毛囊除受电磁辐射伤害外,特别是电吹风使用不当(如用高功率电吹风,近距离吹热风),不仅会使头发中的天然油脂和水分大量耗失,还可损伤构成头发的蛋白质和头皮,让头发失去营养和韧性。据检测,如果头发所含的水分降低到10%以下,发丝就会变得粗糙、分叉、易断,而经常使用电吹风吹发的后果就会如此,掉发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此外,头皮对冷热变化和刺激的反应比头发更敏感,电吹风吹出的热风不光会加速水分流失,还会加快头皮角质干裂脱落,从而加重头皮屑。

因此,若不赶时间,洗发后尽量少用电吹风,让头发自然晾干最为理想。但如使用电吹风,则要悠着点!为了尽量减少电吹风对人体及头发的伤害,在使用电吹风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电吹风的辐射量往往和功率的大小有关,即电吹风功率越大电磁辐射越强,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电吹风功率,不要图快盲目都开最强档,能用凉风吹干头发就尽量不用热风。为了缩短电吹风使用时间,洗发后应先用吸水性较强的毛巾包裹头部,吸掉头发残留水分。这样既有利于减少辐射对头部的伤害,又能使头发少受高热风的不良影响。

2.电吹风电磁辐射最大的地方是电吹风后端,而电吹风的出风口,安全系数要高得多。测试表明,在距离出风口的3厘米处,低频辐射量为42.8毫克斯;再远一点,大约8~10厘米处,这里的辐射量就只有5.5毫克斯了。因此电吹风尽量不要贴近头部,应让它与头发保持约20厘米的距离比较安全,这样脑部和头发的伤害便会大大降低。

3.电吹风使用时,宜将电吹风与头部保持垂直,最好间断开机,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吹风时要合理使用温度调节器,并且要不断地移动电吹风,使局部头发免遭过热的不良刺激。注意要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吹,而不要逆行吹头发。每次头发吹至七到八成干即可,不宜吹得过于干燥,以利维护头发的健康。

篇5

【关键词】电磁辐射;潜血;RBC;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辐射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电磁污染也越来越多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大有超越污水、废气、噪音之势,而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四大污染(电磁辐射、污水、废气、噪音)之首。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声,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知不觉的,因此危害更大。电磁辐射可以影响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并可造成损伤早有报告,电磁辐射对肾小球滤过膜造成损伤并影响其功能还未见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康复中心长期(工作3年以上,2~4 h/d )从事理疗仪操作及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下的其他工作人员24名(男性4名女性20名)作为辐射组;随机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地方工作人员50名(男性10名女性40名)作为对照组。以上两组人员年龄均在30~50岁,均已排除由各种疾病及生理状态下引起血尿的各种情况。

1.2方法采用H-100尿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物(由长春迪瑞公司提供),OLYPUS双筒显微镜, PHILIPS-CM 120电镜,对尿液行尿11项检查,尿潜血阳性者分别取混匀尿放入10 ml刻度离心管内,1 500转/min,离心5 min,取0.5 ml沉渣涂片镜检;肾穿活检,取穿刺物固定、包埋、半薄切片定位后,超薄切片机切片,电镜下观察。

2结果

辐射组:24例中尿潜血试验阳性7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6例,尿潜血+-~++ ,RBC:4~8/HPF,阳性率29%,其余项目皆为阴性。病理切片电镜下肾小球滤过膜细胞有超微结构上的改变:细胞膜增生,细胞衰老,滤过膜孔径变大;对照组:50例中尿潜血试验阳性2例,均为女性,尿潜血+-~++ ,RBC:3~6/HPF,阳性率4%,其余项目皆为阴性。病理切片电镜下肾小球基膜新月样增生,有免疫复合物沉着,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肾炎。采用配对χ2检验,P

3讨论

引起尿潜血试验阳性即血尿的因素有许多,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损伤;非肾源性血尿见于暂时性镜下血尿,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重体力劳动后可引起血尿,女性月经血污染尿液也可形成血尿,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斥反应、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和其他各种引起出血的疾病均可引起血尿尿潜血试验阳性。尿潜血试验的阳性率辐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均已排除上述各种引起血尿的因素,由此提示微波电磁辐射可能是引起辐射组尿潜血阳性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理疗仪发射出的电磁波属于微波波段,微波具有低强度高频的特性,它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为致热效应,同时它具有非致热效应,非致热效应对人体危害常常被忽视。微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细胞的作用主要以非致热作用为主且集中作用在细胞膜上,肾小球滤过膜细胞(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与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在微波电磁辐射的长期作用下,通过累积效应形成电穿孔,使滤过膜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受到破坏,滤过膜的孔径变

大[1],RBC漏出,尿潜血阳性。因此电磁辐射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进而引起肾小球基膜漏出RBC,导致尿潜血试验阳性。

从事理疗仪操作1~2年的工作人员未发现由于肾小球的损伤引起的血尿,微波电磁辐射对人体持续时间长短、辐射的强度及人体距辐射源的远近直接影响到肾小球滤过膜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2]。郭国祯教授的研究表明:对人体长时间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可引起人体损伤细胞的形态改变、细胞代谢的凋亡;可造成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功能失衡,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将导致细胞的损伤、衰老或肿瘤发生等[3,4] ,由此更进一步提示长期的微波辐射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细胞的损伤及功能改变导致RBC漏出,尿潜血阳性。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接触辐射的时间成正比,与接触辐射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电磁辐射量>2 MG(中文为毫高斯)便可危害人体健康,微波电磁辐射量>200 MG,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5]。因此,从事理疗仪操作的人员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加强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提高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意识,定期作尿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曹晓哲,王德文,赵梅兰,等.电磁脉冲对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损伤的研究.电子显微镜学报,2002,21:17-20

2熊立凡,李树仁,等.临床检验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04

3李雅轩,袁秀英,刘南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及预防.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9):22-24

4武建毅,杨耀琴,倪忠强,等.电磁辐射与DNA损伤.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5):4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