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摘要范文

财务风险摘要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风险摘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摘要

篇1

至今为止的研究成果表明,源自国债和赤字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债余额和赤字分别占当年GDP的比重;二是政府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状况。2002年3月,财政部在向人大做的2001年决算和2002年预算的报告中,明确公布了国债负担率和赤字率两个指标。2001年中央财政赤字25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债务余额1560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与国际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财政风险并不是很大。从政府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来看,现有国内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组织、经济学专家对中国的研究成果表明,这部分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75~125%左右(世界银行:1998年,刘成:2000年)。将这部分债务进行国际比较,隐性及或有债务的指标也不是很高。以美国为例,大致与我国公布的国债负担率和赤字率同一口径的联邦债务率,目前在50%左右,1993年底的联邦债务大约为3.2万亿美元,但是如果考虑隐性债务,联邦债务几乎是官方数字的3倍(哈维·S·罗森:《财政学》)。国内的研究成果反映,许多国家政府隐性及或有债务规模都很大(刘成,2000年),与此相比,中国政府的财政风险并不是很大。

上述的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无论从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是经济学界研究的成果,可以说已经为人所认识的政府赤字和债务表明,尽管随着债务的扩大,财政风险在积累,但是短期来看风险不大。

二、没有认识和计算的政府财政赤字

首先,需要从基本概念说起。重温什么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现代经济学、财政学理论中的定义是,财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数量。当政府形成财政赤字时,它就必须向公众举债来支付其款项。为了借债,政府需要发行债券,即用以承诺将来偿还的一种借据。政府债务指政府借款总额或累计额。理解赤字和债务的关键点在于:政府债务是政府应付款的存量,而财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而形成的新债务流量(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16版)。我国自1993年起,规范了财政赤字的弥补办法,即全部由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而不准许向银行借款和透支,自此上述定义完全可以适用于我国。

按照上述的定义,我们从下面的表格数据中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矛盾和问题。

表1

我国1998年以来的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与增长率一览表?

对于上表中的数据要做如下说明:表1中的财政赤字和国债的绝对量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汇总后的数字,即不是中央财政赤字,国债中包括中央代地方发债的数量。另外,1998年和1999年的赤字数口径与2000年、2001年有不可比之处,原因是前两年的赤字中不含国债的利息支出,自2000年起,每年的国债利息支出改为列入财政支出,作为财政赤字。如果按照1998和1999年的赤字口径计算,将形成表2的情况。

表2

按可比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及增长率

从上述两个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矛盾,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呈现反向变化,即财政赤字的增长率自1999年起明显趋于降低,2001年甚至是负增长;而国债的增长率却呈现提高的态势。下面图形反映的更为直观。

图1

赤字增长率与国债增长率

对于这个矛盾如何解释?从理论逻辑推理来看,国债发行的总规模包括弥补当年赤字和当年需要还本付息的数额,如果国债总规模扣除还本付息的数额后,弥补当年赤字的国债数应该与财政赤字数额大体一致。我们看一下表3。

表3

扣除还本付息后的国债数额与财政赤字的比较

注:为了计算和比较的方便,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不影响基本结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历年的扣除还本付息后的国债数额都明显大于当年的财政赤字数额。那么这些差额应如何解释呢?显然,国债只能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按照基本的理论概念,我们只能推断,在年度的国债发行总额中有一部分赤字没有反映在财政赤字总额中。那么哪些国债没有反映为赤字呢?我们分析的结果是,由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反映在总债务规模中,但是这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背后的财政赤字却没有反映在赤字总规模中。详见表4中的数字对比。

表4

地方政府债务与表3中差额的比较

从表4中看到,除了2000年的差额数小于中央代地方发债的数额外(对此目前笔者还没有很好的解释答案),其余3年的差额数均大于中央代地方政府发债的数额。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中央代地方政府发债,实质上就是中央代地方政府打了赤字。这些赤字肯定没有记入中央财政赤字,关键的问题是它们有没有作为赤字在地方预决算中进行计算和汇总。我国历年来的地方财政汇总都是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的,从来没有赤字。这里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的数量根本没有作为地方政府的赤字计算;二是已作为地方财政赤字计算后,地方财政汇总是平衡或结余的。从前面分析和表4的情况推断,笔者认为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对财政机关的官员调查,证实了笔者的推断。由于地方债务计算在债务总规模中,而地方债务弥补的赤字没有计算为地方财政赤字,因此年度的政府债务总规模就大于了财政赤字规模。

如果上面的推断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相互有联系的结论:一是目前我国公布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汇总后的财政赤字没有包括地方财政赤字,因此公布的赤字数和赤字占GDP的比重可能被低估了;二是地方财政的平衡或结余是虚,而存在赤字是实。

三、财政的风险将出在缺乏有效管理的地方政府赤字和债务

为什么不将地方发债计算为地方财政赤字?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预算法》的约束。我国《预算法》中规定,地方财政必须实行收支平衡,不能出现赤字。排除近年来基层财政的债务等情况不说,仅就中央代地方发债而论,由于这笔债务的偿还主体是地方政府,即债务人是地方政府,其实质应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如果因为《预算法》规定的原因,将地方政府债务不明确作为地方财政赤字,这势必会人为地缩小国家财政赤字的规模。其次,与目前政府预算会计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有关。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赤字和债务。这样既不利于准确地反映地方政府财政的整体状况,更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课题组,2002年第5期《财政研究》)。

从目前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可能将长期存在赤字和借债情况,这就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对赤字及引发的债务实行严格和科学的管理,如同中央财政对中央债务的管理一样,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一套专门的管理和运作办法。据我们2001年对江苏、陕西、山东、浙江、辽宁等省的初步调研,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对其自身的政府债务管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管理的办法。但是,由于预算法及现有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跟不上新产生的政府借债融资的情况,多数地方政府的做法是将债务的借与归还在预算收支表的线下进行反映,财政厅(局)内也缺乏专门人才进行债务筹划和管理。

另外,地方政府的债务归还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央债务多数是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归还的。地方政府没有举债权,目前中央转贷给地方政府的世界银行部分贷款已到期,许多地方各级政府是通过当地的税收、收费、以及出售政府资产来归还贷款。对于中央代地方发行的国债,投资有效益的项目,其收益可以作为还债的资金来源,但是有相当多的投资项目只有社会效益,恐怕还债的资金主要还是来自当地的税收或收费,或者采取出售政府资产、借新还旧进行运作。总之,地方政府在债务的归还上,与中央政府相比,其可操作的空间相对有限。这就更加提醒我们要关注地方财政的债务风险,既便目前仅就中央代地方发债这部分债务总量大约在1700~2000亿左右(不包括县、乡基层财政的债务),规模不是很大,但其积累的速度和由于体制、法律约束而造成的管理空隙,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在中央财政风险不大的“高枕”上“无忧”,地方财政的潜伏风险一旦突发,带来的将是整个国家财政的风险。

四、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和结论,为了防范财政风险,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修改《预算法》。由于近年来预算管理办法和体制的实际变动较大,现有《预算法》中的一些条款规定脱离了实际预算管理活动的需要,使得这些法律成为建立规范的新的管理制度的桎梏。规定地方政府要作到财政收支平衡、不准出现赤字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为了增强地方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建立规范、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地方财政风险,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风险,应该对《预算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最起码,中央代地方的发债应体现为地方财政赤字,并且在中央与地方预算汇总时,这部分地方财政赤字也应计算在内。

篇2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强调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没有债务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筹资风险,还应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社会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市场总是处于高度的变化之中的,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内部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强。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风险。

2、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

第一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第三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第四要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3、总结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风险、生产经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便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对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中都片面的强调了如何有效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却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最基本的认识。因此本文就首先从对财务风险的基础认识开始,逐步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一、财务风险认识中的几种不同观点

现实工作中要想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首先应该对财务风险有个明确的认识。现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而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存在着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在未来偿还债务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压力和负担,使企业面临着资不抵债的潜在风险,这也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规模经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筹借经营性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因此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

第三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G―W……P……W’―G’的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这样的过程使财务风险不断形成和积累,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

本文认为第一种观点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只是注重了财务风险的本质,而忽视导致本质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观点虽然对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同,但是它们都能够从总体上全面把握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从风险认识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只有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工作中也就能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在这里根据上述后两种观点概括出以下几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这是从财务风险的本质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2.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这是从企业经营的动态角度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3.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武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公司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其实际财务收益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预期财务收益,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等,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表现形式,使得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利于公司的稳健协调发展。企业在商品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依据之前的数据资料结合现有的信息编制财务计划、做出财务决策,目的是创造最大的利润。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能全面地掌握来源于各方面的信息,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收益和损失也存在不确定性。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对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指出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防范。

二、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财务风险存在客观必然性

在公司的正常运作情况下,财务系统会出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存在的。在财务活动中往往会出现预期目标已确定,但实际结果却有所偏离的情况。风险管理人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制止风险的出现,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风险抑制到最小化。

(二)财务风险难以预测

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缺乏稳定性造成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好预测,给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财务风险难以做到事前评估和防范是由于受到财务活动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三)财务风险的收益与损失共存

财务风险类似于其他风险,其收益与风险是共同存在且成正比的,收益越大风险也相应加大。因此,企业要想保持经济效益的平稳提高就必需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才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存在普遍性

企业的规模不断的壮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财务管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加的繁琐,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公司财务风险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如资金的筹集环节、资金的运用环节以及资金的分配环节等都会出现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产生财务风险有外在因素和企业自身的因素等多种因素,不同的因素导致的不同的财务风险后果皆不同,笔者总结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点原因:

(一)企业缺乏对内部财务监控的管理

企业要想有效地抑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必需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企业必需严格执行并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然而在目前看来我国企业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还为数不多,即使建立了也缺乏执行力度,不能起到监控的效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冲突

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影响着企业财务活动。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程度制约着企业的财务风险,成为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的外部原因是无法预见和改变的,例如国家利率的波动、股市的起伏不定、油价浮动等。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还处于起萌阶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预见不够,反应不灵敏,缺乏有效措施,造就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境。

(三)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关系混乱、权责不明确等现象,造成资金严重损失、使用效率低下等状况。然而,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缺乏对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还需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力度,投资不够慎重,最后导致投资失败,严重的可构成企业倒闭的因素,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四)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出现的,凡财务活动的产生,财务风险必然随之而来。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也成为了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加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企业应提高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引起的,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有一定的趋势的,企业不能在面临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措手不及,一定要慎重的分析,及时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公司应加强对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并有效实施。调整公司财务管理政策,增强公司应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免疫力,以降低外来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但更要加强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经营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并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也纳入风险预警范围内。便与及时发现风险疑点,定期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在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层永远在企业中起主导地位,它是企业文化的引导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领导阶层也是最终的诠释者,同时领导层也起到培养员工执行力的作用。企业领导层需要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以及使员工从企业文化中得到更多的领悟。只有建立有效高端的领导体系并有效的运行,企业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篇5

【关键词】 市场环境;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界定

风险就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能引起灾害和损失的不确定事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医院,在其运行过程中,肯定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风险则是医院诸多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所谓财务风险即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可能。其主要特征是:

(1)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广泛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财务环节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且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但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

(2)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潜在性。风险是一种可能性,财务风险潜存于医院的财务运作中,能否从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需要一定条件。财务人员只有正确及时地识别出潜存于财务工作中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可以避免财务风险从潜在转化为现实。

(3)可预测性。财务风险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规律的,随着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能进行科学的预测。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总体来说,可归结为外部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医院内部财务工作的不足两个方面。就前一方面而言,外部宏观环境包括国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医院之外,具有医院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不确定性,但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资金运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家的有关政策要逐步适应WTO的游戏规则,相关卫生政策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境外的慈善机构、医院集团等纷纷来我国投资建立医疗机构,加剧了医疗市场的竞争。这就要求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就会产生财务风险。

就后一方面而言,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筹资结构、投资项目分析、资金回收、理财人员素质与风险意识、经营者道德约束等方面的问题是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之策

1.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风险,因此应关注这些变化,防范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2.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医院财务将面临着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能够应用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且还要能够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规避医院财务风险的迫切需要。

3.完善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财务决策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死存亡。在融资决策过程中,医院应通过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并充分考虑偿还能力,制定出借款、还款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费用安排。

4.强化风险控制关键环节。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障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措施。要改变以手工为主的信息监督方法,积极引进并扩大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进和完善监督手段。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经常性检查,形成点面结合,适时动态的监督新形式。加强在资金监督、资产监督、支出监督、岗位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着力于制度落实工作,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比较完善的部门财务监督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