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肠道的健康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传染病 效果评价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传染病患者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传染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笔者以肠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0、25岁。肠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1.2 研究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05)。详见表1。
2.2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0.17%,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此次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肠道传染病是“粪一口”传播,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肠道传染病可经苍蝇传播,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外用餐应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家中常备“泻立停”等应急药物,肠道病菌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等,与肠道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提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综合使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媒介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在传染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病人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第二,有利于病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相关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关心自己的病是否传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病人及亲属不知道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又恐惧患了传染病。医院已经转向了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肠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8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018-02
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因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严重威胁人群健康,迄今依然是我国急性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最普遍的一组疾病[1]。为了解新浦区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本文对新浦区2007~2011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新浦区2007~2011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数据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7~2011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5种10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81/10万,年报告发病率在(34.41 ~68.69)/10万(χ2=113.97,P = 0.00),全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城区年均发病率为36.38/10万,郊区年均发病率为12.33/10万,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P = 0.000)
2.2 各种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
各病种以痢疾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4.78%(759/1015),其次分别为肝炎(未分型),占3.15%(32/1015),甲肝占2.17%(22/1015),伤寒+副伤寒占0.89%(9/1015),见表1。
2.3 人群分布
1015例中男680例,女335例,性别比为2.03: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32.70/10万,女性16.11/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 = 0.000)。其中细菌性痢疾男性64.30%(488/759),甲肝男性占63.64%(14/22),戊肝男性占78.24%(151/193),未分型肝炎男性占62.50%(20/32),伤寒男性占77.78%(7/9);在两个年龄段形成发病高峰:①5岁以下婴幼儿,占42.56%(432/1015),主要病种是痢疾;②40~60岁中老年人,占18.23%(185/1015),主要病种是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各种职业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前六位依次是: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离退人员、工人、农民,分别占报告发病数的32.51%(330/1015)、14.58%(148/1015)、9.46%(96/1015),7.09%(72/1015)、6.60%(67/1015)、6.01%(61/1015)。
2.4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报告病例的51.33%(521/1015)。其中季节性最明显的是菌痢,6~9月份发病425例,占全年菌痢发病数的55.99%(425/759)。各种肠道传染病分月发病情况见表2。
3 讨论
2007~2011年新浦区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48.81/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和新浦区广泛开展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关;另外甲肝疫苗推广应用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也大大降低了甲肝的发病率[2]。
肠道传染病作为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发病高峰主要在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夏季气温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比较容易腐败变质。另外夏季人们食欲降低,流汗较多,喜欢吃生冷食物,尤其是路边流动摊贩凉拌菜,这些均增加了肠道传染病发病概率[3,4]。
发病在人群中形成两个高峰,一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总发病数的42.56%。儿童发病主要为痢疾,可能与儿童缺乏卫生意识和免疫水平有关[5],培养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家庭及幼儿园环境的卫生管理,合理膳食提高儿童的免疫力。二是40~60岁中老年人,占总发病数的18.23%,主要病种是戊肝和未分型肝炎,且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主要与男性外出就餐较多,不注意饮食卫生造成[6-7]。年均发病率城区远远高于农村,主要原因是城区大型医疗机构多,诊断水平高,医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识强,患者患病后能够主动就诊有关。但同时市区的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较多,这些因素也有利于传染病的传播扩散,因此,要多方面采取防控措施,重点做好城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从2007~2011年的统计数据分析看,尽管新浦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新浦区作为主城区,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较多,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差,卫生意识淡薄,尤其是夏季,路边海鲜排挡等不合规范,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8]。因此疾控部门要切实做好肠道传染病的疾病监测工作,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9],同时加强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的甲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增强公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医疗机构要加强肠道门诊规范化建设,加强腹泻病人登记及重点人群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防治肠道传染病的扩散流行[10]。卫生监督和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餐饮业尤其是路边流动摊贩、夜排档等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因食品污染而导致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 魏承毓,李溪莹. 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26-128.
[2] 李肖红,武涛,张德兰,等. 郑州市1990-2004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60-164.
[3] 郑能雄,林云钦,郑高,等. 福州市主要传染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4):343-346.
[4] 陈朴,邱东光,邱斌书,等. 细菌性痢疾季节性高峰与气温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8(3):270-271.
[5] 徐朝阳,刘波,杨希存,等. 2007-2008年秦皇岛市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30-1131.
[6] 陈雷,温之花,刘静芳. 2006-2010年邳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12,23(1):23-24.
[7] 成红旗,徐淑慧,于秋燕. 2001-2008年山东省济南市肠道传染病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09,24(8):582-584.
[8] 徐东升,曹纳新. 2005-2007年嘉善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3):287-288.
[9] 李立明. 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121.
关键词:胃肠道;应激;生活方式;卫勤保障
某部医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为驻地官兵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保打赢、保战斗力的目标。现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因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来医院就诊,并行胃肠镜检查的部队官兵发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12例,男∶女比例183∶29,年龄18~56岁,平均31.4岁。临床表现为反酸、嗳气、胸骨后不适、腹痛、腹胀、腹泻、大便带血等不适。
1.2术前准备及内镜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对表现为反酸、嗳气、胸骨后不适、腹痛、腹胀、腹泻、大便带血等拟行胃肠镜检查,术前排除胃肠镜检查禁忌证。采用型Fujinon EPX4400主机,EG-590WR型电子胃镜和EC-590ZWM型放大变焦结肠镜。
1.3方法 患者均取左侧屈膝卧位,行胃镜检查时,均采用单人直视下插镜法,行肠镜检查时,均采用单人操作法。
2结果
2.1胃肠道疾病总发病率 某部官兵通过胃肠镜检查确诊患有胃肠道疾病共212例次,占同期门诊就诊总人数的1.74%(212/12204)。
2.2病种分布 某部官兵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88.94%)明显较下消化道疾病发病率(11.06%)高,而上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高低依次为胃>十二指肠>食管,胃部疾病中尤以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为主。消化性溃疡总发病率0.48%,占胃镜检查人数的11.16%,上消化性溃疡中发病率最高为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结直肠息肉,见表1、表2。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某部官兵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明显较下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而上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它占整个胃肠道疾病的43.78%。慢性胃炎(CG)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主要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其他诱因包括药物、乙醇、吸烟、胃十二指肠反流、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状态等。
某部官兵是在特殊的政治、社会、法制、交通等环境下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官兵军事素质要求更高、纪律更严。在平时的高强度训练和执行各项重大任务过程中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导致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疲惫、失眠、焦虑、心律失常[1]、应激性胃肠道疾病[2]等。
应激作为人类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或诱因,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出现血流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流明显减少,胃肠道最早发生缺血缺氧,又最迟得到恢复。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各种重大应激刺激可引起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某部官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全军唯一一支三军编组合成的部队,在科学精确管理模式下,始终处于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之中,职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将比内地部队官兵面对更多的应激源。在这个特殊群体中,飞行员[3]、船艇执勤人员以及女性官兵尤其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应激源。钟伟丽等[4]研究表明,新老官兵群体中普遍存在来自个人前途、日常工作、部队管理和家庭困难等方面的压力应激源。陈俭等[5]通过对海上执勤人员的部分胃肠激素指标进行研究表明,在应激状态下,海上执勤人员的胃肠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而李楠等[6]通过检测部队官兵执行任务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得出结论胃肠道疾病与不同军事任务的应激环境危险程度成正比。而据国内外军事医学研究报道,军事应激所致损伤已被确定为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7-8],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正如C.H.肯尼迪在其《军事心理学--临床与作战中的应用》中指出平时应注重对应激的预防,出现创伤性应激源需做迅速反应,并尽早进行认知--行为干预[9]。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官兵存在吸烟、饮酒、饮食不卫生、睡眠质量差、精神紧张、喜食辛辣油炸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与王真真等[10]调查研究结果相同,考虑与基层部队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健康维护知识,缺乏有效的自控力培养与坚持健康的行为方式有关。长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均可降低胃部血流量,导致胃黏膜受损,引起胃炎、胃溃疡。另外暴饮暴食、训练前不吃食物、训练结束大量饮用冷开水、进食过冷过烫过快等,这都明显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
为提高部队官兵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水平,我们建议:①加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各种手段模拟应急作战环境,使官兵体验各种能影响生理变化的刺激因素,逐步形成适应遂行任务需要的心理素质,消除遂行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和厌战等负性情绪,减少军事应激反应的发生。②加强官兵的健康卫生知识教育,特别是针对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培养官兵健康行为自我管理为目标,以矫正官兵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为目的,通过开展讲座、健康宣传长廊、发放卫生防护手册等形式,达到教育深入人心,主动健康促进,提高部队官兵自我的防病意识和能力。③加强消化道常见疾病的防护和管理,避免因治疗不及时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可通过抽调专科医生深入一线,跟随保障,在执行重大任务的前、中、后期及时发现官兵发病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意见,以达到更好的保障部队,提高战斗力,减少非战斗减员。
参考文献:
[1]赵旭燕,刘惠亮,马东星,等.急性应激状态下中国军人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下):214-215.
[2]樊荣荣,李恕军,盛剑秋,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应激性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10):55-58.
[3]王佳.国内外军事领域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140):1338-1342.
[4]钟伟丽,梅川,杨璇,等.1330名新兵心理状况和压力源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5):470-473.
[5]陈俭,钟敦,等.船艇人员海上执勤前后血清胃肠激素的变化[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3):357-358.
[6]李楠,石玉玲,高柳村,等.不同军事任务对部队官兵SCL-90评定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484-486.
[7]刘立,苗丹民,张利军,等.20世纪外军战场应激障碍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6):40-44.
[8]钱令嘉.关于应激与军事应激医学的思考[J].首届全军军事应激医学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1:23-25.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阶段化整体管理;肠道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005-03
The effect evaluation and foundation of the staged holistic management model of neurogenic intestinal tract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LI Jing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Taia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aged holistic management model of neurogenic intestinal tract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nd the affection to the intesti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Methods Thirty SCI patients in emergency stage from June 2009 to May 2011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32 SCI patients in emergency stage from June 2007 to May 2009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staged holistic management model was perform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l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conditions of the bowel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bowel function scores in three different sta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bowel function is in disorder after SCI, so the staged holistic management model can promote the recover of bowel function, declin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genic intestinal tract; Staged holistic management model; Bowel function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对患者肠道排便功能造成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通过最小程度的人力和药物作用为脊髓损伤患者重新建立安全、有效、不影响其日后社会活动的排便规律,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脊髓损伤患者从伤后第一时间开始延续终生的肠道管理,对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1]。为此笔者于2009年6月~2011年5月对伤后即入院的30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分阶段整体化的肠道管理,并作回顾性对照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自脊髓损伤第一时间入住本院骨科至出院后3个月至截稿的3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实验组,选择2007年6月~2009年5月自脊髓损伤第一时间入住本院骨科的3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ASIA2000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脊髓损伤程度进行评价。具体见表1。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诊断为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2)病情稳定,神经病学体征无进一步加重。(3)≥18岁,精神正常、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4)同意参与研究。排除脊髓损伤致功能障碍非常严重,必须依靠医疗仪器维持生命以及ASIA分级为E者。
1.2 干预措施
两组患者均进行评价和调查量表填写。实验组患者肠道按照阶段化整体管理模式进行连续的管理,根据脊髓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将肠道管理分为急性期、住院康复期和随访期三期进行连续整体化管理;对照组患者肠道行一般常规护理,自主排便时给予清洁护理,患者发生便秘时给予通便药物和饮食指导护理。分别于急性期伤后14 d、伤后1个月住院康复期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期再对患者进行评价和调查量表的填写。
1.2.1 神经源性肠道急性期肠道管理 (1)麻痹性肠梗阻一般持续48~72 h,患者在肠鸣音未出现前静脉输液维持营养,每24小时不超过2 000 mL液体入量。直到肠鸣音恢复,麻痹性肠梗阻消退,方可进食。先进食清淡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2)脊休克期肠道没有自主的排便反射和活动,每天应对患者进行手指的直肠探查。直肠探查检查目的是判断脊休克是否消退,检查时如果有大便则需要操作者手指辅助挖出大便[2]。在为患者辅助排便前,如果手指直肠探查发现患者存在便秘,应在预先给予肠道剂软化大便20 min后再挖出大便。(3)脊休克后根据肠道特点反射型肠道每天或隔日进行辅助排便。排便8~12 h前可服用缓泻剂,辅助排便前20 min塞入刺激肠道蠕动的栓剂,顺时针按摩腹部,随后手指插入直肠,顺时针在肠壁旋转,刺激引发反射性排便。反射性排便不彻底时辅助排便,排便完毕5 min后手指检查是否排净[3]。(4)失反射型肠道排便8~12 h前可服用缓泻剂,腹部顺时针按摩,辅助排便,排便完毕5 min后再次手指检查是否排净[4]。
1.2.2 神经源性肠道住院康复期肠道护理 患者结束急性期绝对卧床进入康复期,这一时期脊柱恢复稳定,运动感觉功能逐渐恢复[5]。住院康复期肠道排便管理的目的是出院前根据患者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让患者能够独立地管理排便,或是能够指导其照顾者协助完成,为患者出院后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初步建立最适宜的肠道管理方案[6]。管理内容,(1)康复期排便时间的管理:康复期帮助患者建立好排便习惯,应充分与患者沟通,考虑到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时间需要、受伤前的排便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照顾者的因素等。如果无其他排便问题存在时,基本原则是不超过3 d一次,每次排便应安排在同一时间段。(2)教会患者使用手的能力完成手指的辅助排便。虽然一些反射型肠道患者能在不需要手指直肠刺激和辅助排便的情况下完全完成排便活动,但对大部分患者仍需要这一干预措施。这需要手指具备一定的运动和感觉能力,而对T8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这一能力完全丧失[7],无法进行,需要照顾者的协助。(3)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尽量选择在排便椅完成排便,患者不可能随时携带排便椅出行,这将限制患者的活动自由,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交给患者如何上下座便器。(4)患者和家人教育。为让患者及其照顾者更好的地做好排便管理,应为患者做好肠道管理健康教育,让患者及照顾者了解掌握有关脊髓损伤肠道管理知识和技能。
1.2.3 神经源性肠道随访期的管理 由1名责任护士专门负责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管理随访工作:(1)在每次随访时重新评估患者肠道管理情况及患者目前的肠道管理需求,并帮助维持良好的肠道管理规律;(2)发现早期并发症迹象,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3)教育患者如何在肠道管理过程中避免大便失禁、便秘、腹泻、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发生;(4)保证患者在肠道管理过程中始终最低限度应用人力和药物的干预;(5)对于重新建立大便常规的患者,评估新的大便常规的效果;(6)提供长期的对患者、家人及照顾者的健康教育。
1.2.4 患者饮食的管理 患者饮食结构要合理,增加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可增加大便的体积和含水量[8],从而可加速粪便在肠道内的移动。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包括有: 糙米、全麦面包、坚果、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液体入量保持在2 000 mL以上[9],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液体的种类对排便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橙汁、柠檬汁、杏仁露等有刺激肠蠕动和通便的作用。
1.3 评价指标
肠道功能评价采用国际脊髓损伤数据库肠道功能基本数据库(1.1版)采集表和Barthel指数记分法[10]。
1.4 质量控制措施
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培训调查员,问卷一般由患者自己填写,四肢瘫患不能握笔者由调查员帮忙填写,填写前要求调查员向患者解释清楚,要求问卷的信度、效度、可接受性、完成率等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1.5 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输入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考察神经源性肠道分阶段整体管理对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
2 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14 d、1个月住院康复期及出院后3个月每次排便所需时间、药物或栓剂依从性、便秘、腹胀发生频率和排便功能Barthel评分比较,均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神经源性肠道排便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见表2、3。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及早进行连续的整体化肠道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源性肠道是指肠道神经反射弧被切断,来自于肠壁的大便刺激无法上传至大脑,大脑也无法支配效应肌肉做相应的舒缩,造成神经源性排便功能紊乱。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损伤平面和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表现为两种类型:T12以上平面损伤,肠壁的大便刺激仍能传至损伤平面以下的肠道脊髓中枢(S2~S4),当肠道充满大便、肠壁受到刺激时,仍会随之排便,但排便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反射型肠道;L1以下平面损伤时,此平面无脊髓中枢存在,即使肠道内充满大便,肠壁受到刺激,也不能引发排便活动,称为失反射型肠道[11]。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休克早期松弛,多数表现为大便失禁,而后括约肌张力增高,由于肠蠕动减慢,58%的排便障碍表现为便秘,约43%的患者出现慢性腹胀或不适感,38%有腹痛,27%排便伴头痛、出汗。便秘未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粪块嵌顿。长期排便困难、便秘,括约肌受到坚硬粪块的过分牵张,久之出现脱垂、直肠出血[12-13]。
从表2、3可见,分阶段整体化连续的肠道管理模式在降低患者便秘、腹胀的发生频率,减少栓剂或药物的依从性,缩短每次排便所需时间,提高大便控制能力Barthel评分方面有显著效果。这一模式的建立从急性期第一时间开始充分利用脊髓损伤后尚存的反射群,利用手指直肠探查、手指定时辅助排便、腹部按摩、规范用药帮助患者建立大肠反射、胃大肠反射、直肠反射,及时保护了残存的肠道功能,及时有效的防止便秘造成的肠道膨胀损伤肠壁牵张感受器。住院康复期通过帮助患者初步建立适宜的生活学习工作肠道管理方案,为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肠道管理提供支持;随访期的管理在于及时发现出院后患者肠道管理的问题、出现的症状,并为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患者能够早日走出家庭,走入社会,提高患者的自尊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海泳,蒋翎翎,陈亚文.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0,8(9):2333-2335.
[2] 逯晓蕾,李建军,杜良杰,等.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的变化[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8):758-760.
[3] 朱庸连,王瑞华,方定华,等. 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34-514.
[4] 朱清有. 80例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管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2010,3(3):40-42.
[5] 关骅. 临床康复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96,115.
[6] Ryu S,Fang Yin f,Rock J,et a1. Image-guided and ntensity-modulated radio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is[J]. Cancer,2003,97(11):2013-2018.
[7] 徐青,高飞,王磊,等.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83-86.
[8] 张世民,侯春林. 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康复[J].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1999,19(3):97-100.
[9] 王伟. 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动力学、肛管直肠敏感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2009.
[10] 张雪. 脊髓损伤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6):737.
[11] Enrico MD,Danilo B,Maurizio I. Neurologic disorders affecting the anorectum[J]. Am J Gastroent erol,2001,30(1):253-265.
[12] 戴桂英,何怀,刘跃. 外伤性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27例疗效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649-650.
当前,我区正值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各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区政府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坚决杜绝麻痹和侥幸心理,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形成条块结合、职责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各乡镇街道、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宿州市埇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幼托机构、村(居)的卫生监督和指导,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各种隐患;区卫生部门要抓好人员培训、疫情监测,规范肠道门诊设置,及时启动腹泻病人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掌握疫情动态,及时救治病人和疑似病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做好疫点处置和技术指导;区宣传部门要利用主流媒体、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医疗卫生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加强卫生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区财政部门要落实必需的防治经费,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区卫生、工商、畜牧、质监部门要加强对全区农贸市场的管理,严防不洁食品进入市场;区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辖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管理工作,加强校(园)内疫情的监测,严防校(园)内疫情的扩散蔓延;区爱卫办、城建、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和饮用水水源的防护,确保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现代饮食的过度精细化,肠道开始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肠道的健康问题不断滋生并加剧,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据了解,大肠癌已成为中国四大癌症之一。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早在2003~2007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就已高达28.08/10万,远超世界标准人口年龄调整(世标率)19.27/10万的发病率,且各年度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平稳上升趋势;而在北京、上海、广州,肠癌的发病率也跃居前列,如上海地区的大肠癌发病率已位列第二,仅次于肺癌……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折射出了公众对肠道健康重视程度的严重不足及早期预防意识的匮乏。究竟应该怎样养护肠道呢?保证每日摄入足量膳食纤维是简便而直接的途径。
膳食纤维 传递肠道养护新理念
膳食纤维是不被人体胃和小肠消化酶分解的一类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可细分为非水溶性及水溶性两大类,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作为不会为人体带来额外负担的低热型营养补充,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糖上升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即为它对肠道类疾病的预防和养护功能。活跃于肠道内的它不仅是代谢体内废物的好帮手,有助肠道蠕动,还是调节肠内菌群结构的排头兵,可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增长,进而抑制人体对于由坏菌制造的有害物质的吸收。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仅约12克,与中国居民膳食纤维的特定建议值25克相去甚远。因此,开发并丰富膳食纤维的品类来补充正常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不足,对解决现阶段公众膳食纤维的普遍缺乏现象,提高人们的肠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益去害 平衡肠道微环境
人体肠道内定植着不同种类的菌群。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与人体和外部环境共同建立起了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共同守护健康,而一旦菌群生态失衡,各类肠道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有些膳食纤维凭借其益生元功效,能促进机体内有益菌的增长,抑制有害菌的滋生,为体内益生菌提供“原料”补给,最终长效维持体内菌群的平衡,守护肠道健康。研究人员曾选取杜邦研制开发的膳食纤维(聚葡萄糖)针对中国人群进行了以下实验来评估其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120位志愿者,将其分成4组,每组每天分别摄入0克、4克、8克和12克的聚葡萄糖,并在服用28天后,检测志愿者的肠道功能及体内菌群。实验结果表明,每天摄入4克聚葡萄糖,其体内的有益菌数量明显增长,而有害细菌的数量则相对减少。此外,经科学验证,当膳食纤维辅以益生菌摄入时,人体内有益菌群的增长将更为显著。
缓慢发酵不胀气 呵护肠道减压力
一、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霍乱等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传染病防控职责和任务,针对辖区霍乱、菌痢、乙脑等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完善工作预案,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本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各项要求,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规范传染病临床诊治、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以及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等工作,提高对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发现和处置水平,确保将疫情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
近期,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一次全面部署和督查,并针对辖区特点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防控和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在诊疗中要提高对霍乱、菌痢、乙脑、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的警惕性、敏感性和诊断水平,及时发现病例和可疑病例,并落实病例标本采样和报告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做好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严格掌握出院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各级医疗机构应在5月1日前开设或恢复肠道门诊。要进一步加强肠道门诊管理和建设,配备必需的人员、设施和设备,落实医疗救治队伍,完善腹泻病人登记、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逐例登记。加强病原检索,各肠道传染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做到“有泻必采”;非监测点医疗机构做好重点腹泻对象检索,进行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一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发现重症腹泻病人,必须及时向设有肠道门诊的上级医院转诊,不宜转诊的要及时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处理。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市传染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对霍乱、菌痢、乙脑等夏秋季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定期对易导致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环境、食品、水源等进行采样监测;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布置和落实蚊虫监测工作;定期做好对辖区内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主动加强预警预测工作,坚持每日审核和分析疫情报告情况,尤其要注意疫情的异常增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收集全国和邻省夏秋季传染病疫情信息,做好信息监测和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调整充实传染病疫情处置队伍,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配备必须的疫点处置器材和药品,加强防病值班。对发现或报告的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疫情,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坚持“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确定密切接触者,落实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消毒等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避免发生二代病例。
四、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重点地区和人群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以学校、托幼机构、外来人群聚集地等为重点,落实以饮食、饮水卫生为主导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各级水厂的监测与监督,郊区县要落实井水消毒所需人员、经费、药品,做好井水消毒工作,确保供水安全;要与食药监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集体单位食堂、盒饭公司等的卫生管理,建立和完善家庭自办酒席申报制度,做好对家庭办酒的劝阻和指导,消除食品传播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隐患,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 影响因素 控制策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6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52-01
根据相关统计[1],能够造成人体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种类较多,其感染率也相对较高。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控制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几点建议,希望能够降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随机调查了东台安丰区域内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特定区域的人群,被调查对象均是该区域的常住人口,并且年龄均超过2周岁。总计共调查1258人,其中
1.2 研究方法。参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调查并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群体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1258人中男性659例、女性599例,检查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共26例(2.1%,26/1258),其中男性18例(2.7%,18/659),女性7例(1.2%,7/599),男性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要高于女性(P
2.2 影响因素。影响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具体而言: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于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而言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蛔虫、鞭虫、钩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而言,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土源性线虫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合适的土壤含氧量、湿度、温度等外界自然条件,所以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要高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除此之外,环境污染导致的水源和蔬菜水果污染也是导致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②社会因素:肠道寄生虫的危害不单纯局限在对人体健康方面,对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会严重的损失。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肠道寄生虫的两个重要社会因素。首先,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情况、经济结构形式、社会就业状况、人力资源状况、社会福利状况等,本研究显示,钩虫、蛔虫、结肠内阿米巴以及溶组织内米巴的感染均和上述各个方面存在联系。其次,钩虫、蛔虫以及鞭虫等感染的发生几率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关系,具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钩虫、蛔虫以及鞭虫等感染的发生几率便越低。③个体因素:对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发生率而言,个体因素往往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影响作用乃至发挥了决定作用。一般而言,饮食习惯、个人卫生情况、粪便管理与厕所改建情况以及预防知识认知程度等个体因素是影响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四个重要方面。
3 讨论
3.1 控制建议。①政府重视、支持肠道寄生虫病防治肠道寄生虫感染普遍,流行面广,防治任务艰巨。因此应首先争取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确保防治措施的实施。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使人们特别是儿童知道肠道寄生虫是经口感染人体的,如食入被感染期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等均可被感染。并养成饭前、便后、劳动之后或手部脏了要洗手的习惯。洗手最好用流动清水、香(肥)皂涂抹、双手反复揉搓,特别注意指甲下和指缝间,冲洗干净用专用毛巾擦拭。要勤剪指甲,勤换内裤,常晒被褥,每晚睡前洗净屁股。③改善环境卫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改善住房条件,积极实施改厕、改水和沼气工程,通过粪便无害化处理,控制肠道寄生虫病传播。④药物防治。定期服药驱虫,特别是集体驱虫是控制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常用广谱驱虫药物为复方甲苯咪唑(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和阿苯达唑(肠虫清)。
3.2 结束语。本文介绍了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相关因素,给出了控制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几点建议。本文认为,改善环境卫生、政府重视并支持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合理进行药物防治是有效控制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桂生.南通市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09):144-145
很多人都认为益生菌只对改善肠道机能有效果。但实际上,益生菌的作用不止于此,它对以下不适症状都有改善功能,可以说,体内益生菌的多少决定着你健康与否。
花样“益生菌”健康 Top8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安全的益生菌有40种,其中很多益生菌都带有多重健康功效,我们挑选了常见的8种,告诉你花样益生菌的健康含义。
双歧杆菌
关键词:肠炎、腹泻、便秘……
双歧杆菌对于那些吃了牛奶就腹胀、腹泻的乳糖不耐受的亚洲人体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另外,双歧杆菌在肠道内产生的乳酸和醋酸,还能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
哪里能找到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会被加入到酸奶、牛奶中。
酵母菌
关键词:促进代谢、增加营养、美白肌肤……
小的时候因为贪嘴吃多了食物,妈妈会说:“去吃一片酵母片!”酵母制剂被用于治疗某些消化不良症,因为它有着调整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而同时,这种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功效,也有益于改善肌肤状态,如祛除斑点、改善炎症、保湿抗老……
哪里能找到它:馒头、包子、酒类等食品中。
鼠李糖乳杆菌(俗称LGG)
关键词:排毒、抗敏、免疫……
这个从属于乳杆菌的“鼠李糖乳杆菌”,因为在消除食源性毒素方面独树一帜,因而备受推崇!举例而言,在我们吃进了黄曲霉素、霉菌毒素等致病微生物的时候,鼠李糖乳杆菌对致病菌有吸附作用,能为你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哪里能找到它:作为食品添加剂,被加入到酸奶、牛奶中。
乳杆菌
关键词:降低血脂、维持阴道正常酸性环境……
乳杆菌属乳酸杆菌科,它进入人体的肠道之后可以生长和繁殖,并产生大量的酸物质,从而抑制致病菌,比如腐败菌等不良致病菌的繁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乳杆菌甚至可以帮助维护女性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预防阴道炎症。
哪里能找到它:乳杆菌广泛存在于发酵食物中。
嗜热链球菌
关键词:延缓衰老、瘦身减肥、预防癌症……
最令女性们兴奋的是:嗜热链球菌可以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从而可以清除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延缓衰老。同时,它还能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对控制血脂大有助力!
哪里能找到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会被加入到酸奶、牛奶中。
LABS益生菌群
关键词: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细菌侵害……
因为“LABS益生菌”是4种益生菌的组合:“L”保加利亚乳杆菌、“A”嗜酸乳杆菌、“B”双歧杆菌、“S”嗜热链球菌。这是充分考虑到中国人体质的需要和肠道特征,按照中国人的口味习惯和营养摄取配制而成的,并非一种新的益生菌哟!
哪里能找到它:作为食品添加剂,被加入到酸奶、牛奶等食物中。
益生菌的判断题
1.人人需要益生菌
YES! NO!
普通人对益生菌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多,我们每天只需摄入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等营养物质,经过肠道分解和发酵便可产生大量的、天然的益生菌。所以每天无须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
答案:NO
2.益生菌会永远留在体内
YES! NO!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的测试:患者在服用了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之后,肠道检测表明,所服用菌群不存在的情况屡见。所以,眼下流行的各种包含益生菌类的酸奶和饮料,有多少能保持活性而到达肠道去发挥作用,还有待考证。
答案:NO
3.益生菌多多益善
YES! NO!
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会影响肠道功能,让肠道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长此以往,人体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总之,在没有疾患的情况下,不要擅自购买益生菌制剂服用。
答案:NO
乳酸菌
关键词:帮助消化、防止腹泻、增强体质……
俄罗斯著名健康专家安德列耶夫说:“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根源,就在于人的肌体堆积了各种各样的垃圾。”而活性乳酸菌刚好扮演清洁工的作用:乳酸菌进入肠道后,能调整大肠和小肠的蠕动,无论是消化不良,还是便秘、腹泻,它都能有效解决,让肠道变得干净整洁。
哪里能找到它:酸奶、豆浆、醋等食物中。
益生元
关键词:肠内清道夫
自从欧盟对畜禽抗生素的禁令开始生效以来,人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如何有效替代抗生素的相关经验。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对多种饲料添加剂进行测试,与此同时,管理程序也根据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那么,目前有哪些措施对养殖生产者是切实有用的呢?本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并非所有的研究结果都已证明,替代抗生素,甚至是部分替代抗生素都是具有利影响的。在某些情况下,高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可取代低剂量的促生长类抗生素。然而,近年来营养学家已经对什么类型的抗生素替代品起作用,而什么类型的替代品不起作用取得了深入地了解了,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抗生素替代品都对每个养殖场具有相同的效果。或许,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现阶段没有任何单一的技术、饲料添加剂或管理措施,可促进仔猪生长达到使用抗生素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过,采用多种饲料添加剂和管理措施的协同作用,通过保护机体肠道免受条件致病菌的影响来促进保育猪群的生长达到最佳水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无抗生素的饲料的价格相对较贵,因为这项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而且相关的饲料添加剂要想成为低廉的商业化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为了那些考虑采用或改变他们给料促生长的策略的养殖生产系统的利益,下面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无抗生素的保育程序所采取的常见方法以供参考。这些方法措施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养殖场,这需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方案。
(一)整体健康状况
动物的健康状况对生产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在健康状况较差的条件下,任何抗生素都将会变得更为有效,例如在保育舍。通过改善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采取全进全出的管理策略,以及增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方式,以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此外,最为重要的是要稳定母猪群的健康状况,保证母猪的各项指标都在标准的范围内。目前,这种做法已被大多数猪场所广泛采纳,这可有效减少动物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二)断奶日龄
在大多数欧盟国家,目前实行的仔猪断奶日龄主要集中在24 d 和28 d 之间,而在北美,养猪生产者通常让仔猪在3 周龄左右断奶。很久以前,相关研究和经验已经表明,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仔猪能够更好地应对常见的断奶后外伤。而且,它们的采食量和增长率也会更好,这主要是由于仔猪有更长的时间接触教槽料,以及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得到更好地发展。现在,欧盟大多数的养殖场都重新开始使用教槽料来给仔猪进行补饲,而这种做法绝不是偶然的。
(三)采食量
众所周知,采食量对维持断奶后仔猪的肠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即使是短时间的饥饿后,肠道对抗原(如豆粕中的抗原)的渗透性会变得更为敏感,细菌更容易附着。而腹泻的成因也主要是因为肠道对抗原蛋白的过敏反应,或由于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对肠道造成损伤。因此,密切观察动物的采食量,同时确保饲料的安全可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如果在回肠末端仍未被吸收的话,会在大肠中成为细菌繁殖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大肠杆菌主要以这种未消化的蛋白来生长。毫无疑问,动物体内大量的细菌数不仅会剥夺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还会潜藏着一些条件致病性菌株,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由于病原体需要依赖蛋白质以生长和繁殖,因此,降低膳食总蛋白的含量以及增加其消化率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将会使得细菌繁殖得到显著地下降。要想遵循这种方法,重要的是要给动物提供一份适宜的、均衡的氨基酸谱(以晶体氨基酸为基础),以最大程度的确保瘦肉沉积和机体的生长。
(五)酶
某些酶会分解抗营养因子,如谷物中的非淀粉多糖,这在无抗生素的饲料方案中也可能具有积极作用。因为这些酶的作用方式可间接性的降低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未消化的饲料)的可利用率。此外,蛋白水解酶也可能有利于提高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率,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项目非常少。然而,有一些证据表明,由于酶会降低肠道的黏度,从而增强了食糜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致病细菌的增殖。目前,酶对抗肠道细菌的整个机理并不像人们所想要的那么清晰明确,不过这肯定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关注。
(六)有机酸
由于大部分的致病菌是不耐酸的,在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可使胃肠道的环境酸化,可能会起到抑制作用,甚至可逆转胃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的生长。某些有机酸,能够以未解离的形式到达小肠,被病原菌吸收从而杀灭它们。目前,有机酸的使用,在仔猪营养学中属于争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同样饱受争论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一有机酸足以满足需求,抑或混合有机酸效果最好。一些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已被证实具有非常好的抗菌和抗病毒功效。
(七)益生菌和益生元
仔猪饲料中添加有益的活或孢子化的细菌也是无抗生素计划的一种有效替代策略。目前大多数的商品化产品,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如果粒化饲料可能会降低这些产品的有效性的话,那么孢子化制剂将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使现代产品比老一代产品更倾向于具有更好的耐热性。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挑选的菌株必须是具有耐酸性的,以便它们可以与酸化饲料相结合。现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只提供有益的细菌菌株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充足的细菌的“营养物质”。
这样的营养物质是以不易消化的、且可发酵的糖类形式存在,这可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如乳酸杆菌。甘露寡糖(MOS)、低聚半乳糖(TGOS)和低聚果糖(FOS)是时下最流行的益生元。一些营养学家似乎更喜欢从甜菜渣、苹果渣和菊苣浆的有益成分中提取的纯化制剂、功能性纤维的益生元。
(八)免疫球蛋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落实消毒物资。
抗灾防病工作是疾控中心的重要防病任务,中心、所领导把它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在“麦莎”台风来临之际,就成立了抗灾防病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县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抗灾防病工作。同时紧急召集由各科主任参加的抗灾防病工作会议,布置落实抗灾防病工作,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全力投入抗灾防病工作,相继成立了7个灾后防病小分队、抗台抢险小分队等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紧急待命,随时准备开展灾后防病工作,并提前下发0.5吨漂白粉到各乡镇卫生院用于抗灾防病工作。
二、积极开展抗灾防病工作,落实各项防病措施。
4、广泛开展抗灾防病健康教育活动。为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及时了与新闻媒体联系,在电视播放抗灾防病知识。防病小分队下基层向群众面对面宣传灾后防病知识,向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医生及村干部宣传漂白粉消毒、灭蝇杀虫等知识。共自制灾后防病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折页4000余份,出刊灾后防病知识栏26期(次),卫生黑板报68期(次),卫生墙报144期(次),发放灾后防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6500份,有力地提高了全县人民群众抗灾防病知识。同时,积极做好信息报道工作,把抗灾防病工作动态以电视新闻、信息形式进行及时报道,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在台风即将到来之际,在电视“公共卫生提示”栏目中播出抗灾防病知识,注意意外人身伤害、灾后预防肠道传染病等健康教育工作;对水库低畦地区、希危房等转移到高亭中学居住的800余名外地民工及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生活饮用水和粪便管理、周边环境消毒等生活污物处理管理,为转移民工提供及时快捷地卫生保健服务。
5、加强疫情监测和传染病疫情处理。台风前后,大力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和肠道传染病监测,检查督促各级医院进一步做好肠道门诊工作,密切注意疫情动向。对灾后发病的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随时做好疫点消毒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三、抗灾防病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 乳酸菌;乳酸菌制品;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5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33-02
目前,乳酸菌及乳酸菌饮料在中国市场可谓家喻户晓,它正以每年25%的速度在增长,据有关报道,中国的乳酸菌奶饮品的年总产量已经突破50万吨,年产值也超过25亿元人民币。在国外益生菌产品的发展也普遍受到重视,像日本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益生菌产品满目皆是,非常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1 乳酸菌分类
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此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可,不论摄取多大量,都不会产生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性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性蛋白以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1]。
2 乳酸菌的治疗和保健
乳酸菌对人和动物都有保健和治疗功效,国内、外均有大量动物和临床试验证明,乳酸菌能维持微生态平衡和肠管机能,改善肝功能,防治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腹泻等症状),还有防癌、抗癌和抗衰老作用。
3 乳酸菌的历史及现状
20世纪,俄国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Mechnikoff,1845-1916),在他的“长寿学说”里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个“长寿学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今天,乳酸菌及其饮品已在许多国家相当普及[2]。早在5 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人们在认识乳酸菌之前就已利用它们来加工和保存食品,帮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排出毒素,促进营养有效吸收。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有其特定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4 乳酸菌的发展前景
有专家报道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低纤维的食物、每天的压力都会对肠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乳酸菌清除肠道垃圾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当前,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主的正常菌群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人类的健康正面临严重的危胁。人们正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加有效的抗菌产品,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并开始了以使用乳酸菌为代表的免疫疗法革命。其实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极弱,它们只能在相对受限制的环境中存活,一旦脱离开这些环境,其自身也会遭到灭亡。只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乳酸菌才能到达肠道。进入肠道内的乳酸菌,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的特性,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3]。
如何研制出高浓度且活力强的乳酸菌,成为了当今微生物学家们追求的梦想。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数据统计显示,20世纪初乳酸菌奶饮料行业在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市场份额不足0.1%,到2005年就超过了3.0%。然而一些发达国家的乳酸菌奶类产品,已占到乳品市场的80.0%,世界乳酸菌奶饮品平均市场占有率已达30.0%。以乳酸菌饮料为代表的乳酸菌应用产业开始走红,已成为业内外的投资热点。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健全产品的质量,便于生产,也便于管理。医药保健品质量标准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标准不健全很难与国际接轨。要使乳酸菌及其产业在中国稳健地发展,并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健康,就要有规范的东西,那就是标准。老百姓知道如何消费,企业知道如何生产,也便于政府管理。这样,乳酸菌制品及乳酸菌的产业在中国将越走越远,发展会越来越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君红,彭丽珍,王爱兰.酸奶中乳酸菌含量的检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1,13(6):18-19.
[2]徐筠.话说酸奶[J].健康,2005,(4):34.
关键词:食道癌; 贲门癌; 肠道内营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90-01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食管癌患者术前多有进食困难, 故术前营养状态较差, 加上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 会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状态, 不利于术后康复, 所以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1]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 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 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 较之胃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 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 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故在决定提供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时, 首选肠内营养已成为众多临床医生的共识[2]。我科自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对80例食道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食道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 例,男68 例,女12 例,年龄41 ~ 73 岁。
1. 2肠内营养的方法
1. 2. 1置管。我科采用的肠道内营养管均为特制的硅胶管,所有患者胃肠减压管均于术晨护士经鼻插入并妥善固定,肠道内营养管在术中由手术者沿胃肠减压管送入空肠,妥善固定于面颊。
1. 2. 2方法:术后第二天予以能全力300m l由营养管缓慢均匀滴注,一日六次,每次50ml, 30m l/h,患者无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第二天予以能全力500m l缓慢滴注, 一日六次,每次84ml,30m l/h, 若患者未出现不耐受情况, 第三天予以能全力1000m l均匀滴注,一日六次,每次167ml,30-50m l/h。之后逐步增加鼻饲总量和速度, 总量至1500m l/d,一日六次,每次250ml 速度至100m l/h。一般术后一周左右拔除胃肠减压管, 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 鼓励其经口试饮流质, 少量多次, 无不适后, 予以拔除营养管。
2护理
2. 1健康教育。许多患者对肠内营养有惧怕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另外,有的患者对肠内营养持怀疑态度,一旦施行过程中,出现轻度的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的极度不配合,甚至拒绝应用,因此做好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十分重要。
2. 2熟练掌握滴注的方法。①注意营养液的速度与温度。 ②防止脱管。③保持导管通畅。④防止感染。
2. 3病人。进行肠道内营养时主张把床头抬高30° ~ 40°或取半卧位,灌注完毕后维持30 ~ 60min,防止由于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2. 4病情观察。在鼻饲营养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还应注意患者有无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观察胸液的色、质、量,若引流出黄色混浊的液体时,应考虑吻合口瘘的可能,停止营养液滴入。记录排气、排便时间及大便的颜色、性质、量。
2. 5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2. 5. 1腹胀、腹痛、腹泻。术后早期患者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输入营养液后会引起腹胀,腹痛与营养液对肠腔刺激引起的肠痉挛有关。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轻者给予腹部环形按摩或热敷减速减量; 腹胀严重者暂停鼻饲,持续胃肠减压,或经鼻肠管注入促进肠蠕动药物。腹泻较为常见,这与输注速度过快,大量高渗液体突然进入肠腔,肠黏膜吸收水分障碍有关; 另外大量营养液进入肠腔未被加温,低温刺激肠管也会引起腹泻。
2. 5. 2恶心、呕吐。应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 ~ 40°,鼻饲后保持半卧位至少30 ~ 60min,尽量避免搬动患者;每次鼻饲后一小时打开胃肠减压器,采取间断、分次、缓慢的滴注方法。
2. 5. 3管道堵塞。进行肠内营养前后均用20mL 温开水冲管; 由营养管注入药物时,将药物碾碎呈粉状,充分溶解,并在注药前后用温开水20mL 冲洗管腔。另一种原因是管道打折或打结,可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缓慢拔出少许。
2. 5. 4管道脱落。应妥善固定肠道内营养管,方法是将营养管用特制鼻贴固定在鼻翼上。对烦躁不安病人应适当约束。在翻身活动时,用手轻扶肠道内营养管,防止脱落。
3讨论
肠道内营养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护理容易、疗效好、患者易耐受等特点。[3] 肠道内营养同样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相关问题,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加强责任心,加强管理,加强肠内营养方面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病人的营养供给,促进病人恢复。 肠道内营养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严密细心的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将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本组资料表明,在护理认真细致的前提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许勤. 鼻肠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0,8 (2):125
当前正值肠道传染病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且又临近学校、托幼机构开学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肠道传染病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各医疗卫生单位、学校、托幼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积极发挥学校医务室、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作用,切实把传染病防控工作抓好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预警监测,有效处置疫情
各医疗单位要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工作,做好预检分诊和诊治工作,重点加强儿科、急诊科、留观室、输液室等关键科室的院感管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医疗单位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区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的主动搜索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安排专人动态监控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分析和研判疫情。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并按时上报区卫生局。
各学校、托幼机构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向辖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区疾控中心报告,配合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疫点消毒处理工作,必要时可采取停课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学校、托幼机构是肠道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点防控单位,在开学后要继续按照有关传染病要求,切实做好晨检、巡查、缺勤登记工作,发现有发热、咳嗽、出疹、头痛、呕吐等症状的学生,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其去医院就诊,直至病愈方可返校,同时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开展疫情报告。
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寝室等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如果发现保育员、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出疹、头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同时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教育小孩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惯。
强化培训工作,加大健教宣传力度
各医疗单位要对医护人员进行有关肠道、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诊疗规范培训,各学校、托幼机构要做好教师、保育员等有关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为有关培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