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井下安全预想范文

煤矿井下安全预想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煤矿井下安全预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煤矿井下安全预想

篇1

关键词:安全设施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增大安全系数 节约成本

中图分类号:TD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067-01

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运输事故占总事故数的20%~30%。煤矿生产运输事故主要集中在主巷运输、斜巷提升运输和采掘运输三个部分,其中斜巷是运输事故的多发区,占全部运输事故的50%还要多,一旦斜巷发生事故,大多数具有影响时间长、破坏后果严重的特点。

1 项目的提出

庞庄煤矿张小楼井下斜巷现用安全设施操作不灵活,大件车(特别是超宽或超高车辆(从安全门下通过时,容易碰撞安全门造成大件车掉道,为避免大件车掉道现场操作人员在运输前事先将安全门捆绑在顶板上,这样安全设施就起不到应有的安全防护作用。为此,该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现用斜巷安全设施进行了改进。

2 技术原理(以斜巷安全设施挡门联锁为例,新式挡门联锁与老式挡门联锁对比)

(1)新式、老式挡门联锁基本结构相同,主要由自动复位道挡、安全门、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

(2)安装技术要求对比。

①自动复位道挡相同:都采用矿用11#工字钢制作,长约400 mm,垂直站立,自动复位道挡操作手柄与底板倾角约为45°,安装在轨道上滑板变坡点往上0.8~1 m处的平巷,安装时必须使用4块压板和一块增强板两端用螺丝固定在轨道上,滑轮、手把、压绳板、销子等零部件必须齐全,道挡下必须清洁。②安全门安装位置相同,结构不同:安装位置位于变坡点向下略大于一列车的地点。新式安全门为框架式结构,采用12#槽钢制作。安全门上端固定在顶板上,生根点为专用起吊锚杆配合直径不小于15.5 mm、插接长度不小于3.5个捻距的钢丝绳头制作。所用起吊锚杆应采用2根22 mm的螺纹钢锚杆配合树脂锚固剂,锚入顶板深度不小于2 m。安全门下端必须与底板相互接触并成一定角度。老式安全门采用11#工字钢长1.8 m(工字钢与轨道用16 mm螺丝紧固)高2.2 m,长1.7 m 2寸钢管,6分新钢丝绳与11#工字钢两头不少于同绳型号三个绳卡子卡紧。新式、老式挡门联锁安全门优缺点对比:老式安全门车辆通过时,安全门升起,车辆从安全门内通过,车辆外形尺寸受到了安全门内高度、宽度的限制;新式安全门车辆通过时,安全门全部升起,车辆从安全门下通过,车辆外形尺寸不再受到安全门高度、宽度的限制。

控制机构都由气缸、高压胶管、压风、导向轮、钢丝绳、操作阀五部分组成。

①气缸数量不同,型号相同:新式挡门联锁气缸采用一个气缸,老式挡门联锁采用2个气缸,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控制自动复位道挡和控制安全门的气缸型号相同。通过支承架固定在顶板专用锚杆上。操作绳固定在气缸伸缩端,操作绳与自动复位道挡的连接、操作绳与安全门的连接根据现场确定拉绳的长度。②连锁操作阀相同:起连锁控制作用。采用支架上的废旧操作阀两组配合螺栓固定保险硐室内,操作阀与主风管的连接采用10#高压胶管连接。③导向轮:根据现场确定导向轮的个数。④压风:挡门连锁提供动力

自动复位道挡安装在轨道上滑板变坡点往上0.8~1m处,安全门位于变坡点向下略大于一列车长度的位置。正常自动复位道挡处于常闭状态,阻止车辆进入斜巷;安全门处于常开状态。挂钩工挂好钩后打开自动复位道挡,车辆进入斜巷安全门和自动复位道挡之间,关闭自动复位道挡,安全门打开。

(3)新式、老式挡门联锁安装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

3 该装置的优点

(1)新式挡门联锁与老式挡门联锁安全门相比:新式挡门联锁安全门车辆从安全门下通过时不需要将安全门捆绑在巷道顶板上,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大了安全系数,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2)新式挡门联锁与老式挡门联锁相比,只采用一个气缸,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该设施自2014年4月使用至今效果良好,没有再发生因安全门宽度、高度不够,大件车从安全门下通过捆绑安全门现象,斜巷安全设施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为该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健.煤矿运输斜巷安全综合防护设施的设计与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9(11):1-4.

篇2

关键词:供电漏电;危害;成因;措施;技术;

一 煤矿井下供电漏电的危害与成因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炭为主要能源,现在使用的防爆开关大约为100万台。低压馈电开关是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使用台数最多的设备,煤矿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泵站等都是由低压馈电开关直接控制而且启动频繁。供电设备运行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综采设备的正常运行,也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和经济效益。而低压防爆开关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漏电保护。漏电保护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过流保护、漏电保护、接地保护)之一,漏电故障约占其井下总故障的70%,它不但会导致人身触电,而且还会形成单相接地故障,进而发展成为相间短路故障,由此引发的电弧还可能造成瓦斯和煤尘爆炸。

煤矿井下的供电方式基本上为电缆供电,而电缆经常发生单向漏电或单向接地故障,如果漏电保护措施不当,就会引起井下电气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电雷管提前引爆以及人身触电等重大事故。(1)人一旦接触漏电设备、电缆时,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2)漏电回路中漏电点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3)漏电回路上各点存在电位差,若电雷管引线两端接触不同电位点,可能使雷管爆炸。(4)电气设备漏电时若不及时切断电源会扩大为短路故障,烧毁设备,造成火灾。设置完善的漏电保护设备,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好的选择性断电,在发生故障时能够有效地切除故障支路,减小因故障而造成的停电范围,减少各用电负荷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大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高可靠性的漏电保护设备对井下安全和生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1)电气设备绝缘受潮或进水。(2)电缆和电气设备长期过负荷运行,使绝缘老化。

(3)电缆受到挤压、砍砸、过度弯曲、铁器划伤或针刺。(4)导线连接接头不牢固、有毛刺、无防松措施等。(5)在电气设备内部增加其他部件,使带电导体与外壳的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小于安全值时。(6)橡套电缆、铠装电缆受挤压、碰砸,产生裂口或受潮,造成芯线或绝缘损坏而漏电。(7)电气设备内部遗留导电物体或设备接线错误而造成的漏电。(8)移动频繁的电气设备的电缆反复弯曲使芯线部分折断,刺破电缆绝缘与接地芯线接触而造成漏电。(9)操作电气设备时,产生弧光放电造成一相接地而漏电。(10)设备维修时,因停、送电操作错误,带电作业或工作不慎,造成人身触及一相而漏电。

二 煤矿井下对漏电保护技术的要求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低压馈电电缆上,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因此,漏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供电、防止人身触电的重要措施。任何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安全性

漏电保护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安全供电,因此,考虑一个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合格,必须从安全出发。一般情况下安全问题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矿井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从人身安全来看,要求人身触电时间尽量短,人身触电电流尽量小。若按30mAs的要求考虑,人身触电的电流越大,人身触电的允许时间应当越短。随着井下低压电网的供电电压逐步升高,人身触电电流值将会越来越大,这要求漏电保护转装置以及开关动作速度也应当相应地提高,而且越快越好。从设备的安全来看,漏电会导致电气设备的绝缘进一步恶化,甚至损坏。不过使电气设备损坏的漏电电流必然较大,而且作用时间也较长,因此,它对漏电保护装置的要求往往低于人身触电,所以在设计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时,应当从人身安全的要求出发来考虑。

至于矿井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漏电电流所产生的电弧或电火花有可能引起矿井的瓦斯、煤尘爆炸。由于瓦斯爆炸所需的能量很小(0.28mJ),而且电网的电压越高,引爆瓦斯的电流也越小。此外,引爆的时间又很短,因此,如果漏电保护装置都不能完全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但是,如果漏电保护装置能够迅速而可靠的动作,尽快地将漏电回路的电源切断,自然也就可以减少上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采用分相屏蔽电缆的情况下,不仅可以使电弧或电火花局限在电缆内部,而且还可以减少单相漏电扩大成相间短路的可能性,这对于进一步防止瓦斯煤尘爆炸更是有好处。当然,石块等砸坏电缆,造成相间短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所以彻底解决瓦斯爆炸问题,只有采取超前切断电源的方法。

(二)选择性

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它可以保证只切除漏电故障线路的设备电源,而让非故障部分继续工作,这样既可以缩小停电范围,还有助于寻找漏电故障,便于迅速处理,对生产有利。此外,有了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以后,便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停止向故障线路和设备送电,这本身对安全就有好处。因此,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应作为发展方向来考虑。如果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再与漏电闭锁装置配合使用,就更能够充分发挥安全作用,防止向故障线路和设备再次送电,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可靠性

漏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对于任何一个保护系统,在为其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简称拒动);而在其它任何情况下,包括系统正常运行时发生了该保护装置不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则不应该错误动作(简称误动)。可靠性主要是针对保护装置本身的质量和运行维护水平而言的。为了提高漏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除了提高漏电保护装置本身的设计、制造质量以外,还应加强对它们的运行、维护的管理。此外,采取后备保护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漏电保护的可靠性,对于整个漏电保护系统来讲,还可以提高安全性。因此,无论是漏电保护装置或者是开关,都应当有后备,做到有备无患。除上述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外,在考虑一个漏电保护系统是否合理,还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照顾技术的先进性,还要考虑运行维护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既不要投资过大,又要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三 预防漏电的具体措施

(一)技术性操作要正确

严禁电气设备及电缆长期过负荷,接线要正确,接线工艺好。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挤、刺电缆;维修电气设备时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不增加额外部件。适当对于电网的电容电流进行补偿。设置保护接地装置。

(二)提高漏电保护装置性能

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为了保证漏电装置有效可靠,该装置必须具备:①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整个矿井安全;②可靠性。要灵敏可靠,并有自检功能;③选择性。发生漏电时,可以有选择的切除漏电故障部分;④灵敏性;⑤全面性。保护范围覆盖供电全地区,没有动作死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是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使用先进的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

要想搞好井下电气安全,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保护是基础,设备的不断更新是手段,只有使用先进的设备,各种保护才能更齐全、完善和可靠。因此,首先各矿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应该适当加大对电气设备的投入,及时改造或更新带病运行或超期服役的电气设备以及不能可靠动作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各矿应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电气设备的使用、维修、检修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与实施,严格按照规程、制度加大日常检查和巡回检查力度;第三,各矿应加强对干部和职工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井下电器设备安全和保护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各类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保证矿井安全供电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国顺,张长勇,张鹏程,等.矿井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实用电路的研究[J].煤炭工程.2010,(2):92-94.

篇3

关键词:矿井轨道运输;转辙信号;敌对闭锁;集中控制;以太环网

引言

矿用机车轨道运输是矿井平巷运输大巷中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由于其具有机动、灵活、弯道的特性,它广泛应用于各类煤矿主、辅运输系统中,并且是许多中小型煤矿的主要运输方式。近十年来,多数国有矿井完成了产煤方式的机械化之路,矿井产量大幅提高,大巷运输量不断增加,单位时间列车组成数量随之增加,轨道运输安全运行压力逐渐增大,矿井轨道运输监测监控“信集闭”系统成为了多数矿井的优先选择。《煤矿安全规程》第351条第九款规定[1],在弯道或司机视线受阻的区段,应设置列车占线闭塞信号;在新建和改扩建的大型矿井井底车场和运输大巷,应设置信号集中闭塞系统。近十年来,绿水洞煤矿矿井原煤产量从60万t扩建至120万t,原煤生产水平运输大巷每班列车数量几近达10多台,由于没有尽早建成轨道运输“信集闭”系统,每年运输大巷机车因道岔无交通信号和敌对闭锁信号所发生的列车错行等运输事故不在少数,甚至还发生过撞车、追尾事故,且长期需要在列车前、后两端由人工进行扳道及复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因此,为保证矿井轨道运输安全高效运行,对机车运输的监控在煤矿生产综合监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1.“信集闭”系统的国内现状

1950年代初,由原苏联援建的东北几座大型矿井首先采用了“信集闭”行车系统。1964年,煤炭工业部成立了“矿井信集闭研制工作组”,为我国煤矿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第一套国产“信集闭”系统迈出了第一步[3]。30余年来,无论是从前苏联引进或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信集闭”系统,其技术路径和方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系统都是以继电器为基本元器件组成,各逻辑关系都是以继电器实现,取得较好效果的也只有十几家(包括冶金矿山),“信集闭”系统没有在国内推广,主要原因是监控系统可靠性不高,容易出故障,难以在井下长期运行。

1980年代初,我国开始从英、德、法、美等西方国家引进“信集闭”相关系统,并试用于部分国有煤矿。通过对先进引入技术的学习,结合国内煤矿自身特点,国内许多院校和科研单位相继研制和生产出轨道运输监控系统,并在国内至少五百多家生产矿井所应用。比较知名的有:合肥工业大学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KJ15A型及改进版KJ293型矿井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基于DCS控制的隔爆兼本安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以三级或二级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在地面监控室对井下运输大巷的列车实现监控和自动调度;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自动化分公司研制的KJ35型矿井轨道运输监控系统,它是一种单板机式分级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KJ41型矿井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主机及模拟显示的集中控制系统,系统不设分站,主机与现场设备直接通过电缆直接通信。1990年,他们都通过了部级鉴定,分别达到了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2.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主要由地面(或井下硐室)主控设施、井下运输巷道控制分站、运输大巷讯号收发等执行机构及以上三部分间信号传输光缆所构成,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主控设施是 “信集闭”系统的信息传输、指令控制、机构执行的中枢,是系统集中控制的具体体现。它负责监测井下机车的运行状态,监视系统各设备的工作状况,编制自动、就地运行工作计划,道岔和信号设备动作命令,收集当班运输车辆、列车状态等运行数据,向企业局域网、互联网传输实时信息数据,输出或打印当天、月度、年度运输系统运行管理报表,是车辆运行指挥中心,它主要由主控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显示屏、交换机和信息传输接口等设备组成,一般设在地面,也可设在井底车场或机电硐室。

控制分站连接主控计算机进行系统信号指令及执行机构信息传输和,实现巷道行车信号、道岔敌对闭锁的功能。控制分站一般还配备有供停电使用2小时的稳压电源,控制分站接线口一般能对3至4副道岔及附近500m范围内行车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和控制,它现场管理各种监测和执行设备,保证其可靠工作,执行调度室下发的各项命令,汇报各种通过巡检位置标识器采集的机车、车辆运行识别信息,并通过CAN总线或矿用高速环网完成通讯连接。系统主机运行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软件,软件监听控制分站上传的总线数据,在软件界面中显示机车位置和机车信息,并在系统数据库中存储列车运输信息。控制分站一般通过稳压电源外接127v三相电源,为执行机构和自身提供稳定、并具有2小时备用能力的所需动力源。

执行机构与控制分站相接,它是“信集闭”系统的终端体现,完成行车信息的收集,并执行主控计算机运行和的命令。电动转辙机与信号动态机同步动作,交通信号灯指示方向分绿、黄、红三种基本信号,并伴随箭头指示道岔行径线路。行车数据采集有轨道计轴器和壁挂式车辆接收仪两种,它的主要目的是沿线跟踪每列车运行的方向、速度、路线、装载货物及车辆累计运行时间并传输至主控计算机,计算机再反馈行车指令进行信号及道岔的动作,并闭锁敌对列车或车辆进入本线路,同向、同线路车辆闭锁行车间距保持在100m以上。

各机构间的连接及大巷铺设主要靠通讯电缆或光缆(光纤),及少部分低压电缆,全部选用煤矿矿用安全标志产品。

3.应用中现存主要问题

川内及国内应用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不成功的矿井占大多数,所反馈出的主要现象是现场执行机构的不动作或误动作,给行经车辆不发出或发出错误信号,造成运输故障或事故,矿井就不敢使用了,配件质量问题现今还不是主要问题,但依然需要得到改进。

川内五家煤矿一直使用不正常,处于半停半用状态。主要原因是执行机构中的轨道计轴传感器易损坏,当车辆行经时接收不了信号造成系统不动作。轨道计轴传感器在系统中地位十分重要,每隔一定距离或在关键岔口,它前后左右错差安装于钢轨两侧,系统靠它来检测运行车辆的方向、速度、位置并传输至控制计算机系统软件运行并发出交通命令。其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安装靠轨面近、宽度超过轨道面板,其顶部易受聚积的浮煤矸经快速车轮挤压变形,连接缆线受震松动或保护不足、井巷潮湿绝缘降低都有可能造成它的损坏,生产厂家虽吸收了意见但见效慢。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信集闭”系统研制单位主要使用轨道计轴传感器来进行行车信息收集,这也是目前“信集闭”系统在国内应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动转辙机(司控道岔)适应井下环境性能较差,防挤岔、防过载能力不强,故障率高[4],绿水洞煤矿多次使用过司控道岔,遇水淹、大巷潮湿等情况,司控道岔故障特别明显,人工摇动还不如搬道砣快速和准确,维护量大、配件更换频换,之后就难以再继续使用下去了。

线路、车辆管理功能还处于初步阶段,深入度不够。运输线路、运输车辆使用维护管理是矿井运输重要的基础工作,线路、车辆的投入时间和运行时间记录是线路、车辆科学进行大修、中修的依据,可有效避免线路、车辆故障。在国内,大多数研制厂家都还未开发此类井下车辆管理系统软件或者较简单。

“信集闭”系统软硬件设施的可靠性,是系统的重要保障。国内大多数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编程软件都基于windows XP系统,随着微软公司2014年3月退出对XP系统的服务,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运行软件面临升级的必要。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中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众多,它的可靠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其故障检测、报警功能必须能实时反馈至主控中心,也是生产厂家所必须重视的重要一环。

4.应用前景及改进建议

国内现有国有大中型煤矿1300多座,使用正常的不过40多座,虽然目前各重点国有煤矿多数改成了钢绳芯胶带运输机的运煤方式,但人员、材料、矸石的运输大多数仍然采用机车运输方式,水平运输机车台数多在3至5台以上。根据我国2013年版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要求,5台及以上机车必须建立“信集闭”系统[5]。还有非煤矿山及近7000家的中小型煤矿,由于国家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的门槛逐年提高,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的应用前景十分巨大。在国内未大量推进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的重要原因是目前系统可靠性仍然较差,如我们广能集团处于观望状态,一旦绿水洞煤矿应用新模式成功后就必然推广到其它3个矿;川煤集团应用的5个矿,也因为系统可靠差而令其他矿暂缓建设。因此,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有必要进行改进,根据现存问题表露出的现象,笔者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1)淘汰现有主要使用的轨道计轴传感器,改为在巷壁两帮悬挂的位置标识器。如此可以杜绝轨道受运行时震动、挤压、线路难保护的缺点,通过车辆识别卡,位置标示器可判断车辆的方向、类型和数量,但不能自动判断车辆行驶的路线(主要指占用非设定路线或逆行车辆),这点无法与轨道计轴传感器相比拟,这也是红外线位置标识示器的不足。因此,它还必须配合在轨道道床下面埋设的不受行经车辆震动影响的位置传感器,来判断车辆所经线路,但数量要比轨道计轴器少很多,主要在运输大巷道岔进出端安装即可,如图2所示。采用巷壁悬挂装置总成本可节约40%以上,相比1万米运输大巷,采用轨道计轴器的系统成本比采用位置标识器配合位置传感器的系统高50~90万元左右。

图2 位置传感器、识别器安装示意图

(2)有条件的矿井尽量使用气动转辙机,可解决电动转辙机力弱现象。气动速度快,几乎不受井巷潮湿条件的制约,且成本每台少0.4~0.5千元左右,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值得推广。

(3)建立车辆运行维护记忆系统,满足矿井机电运输设备设施科学管理要求。在新的windows环境下,编制机车、煤车、矸石车、材料车、人车等车辆卡片,一车一卡,随时调阅车辆运行时间、维修维护管理资料,自动生成车辆项目实时维修内容。最后,注意吸纳用户合理化建议,努力改进自身产品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5.研究结论

随着国内煤炭生产安全环境建设的发展,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已得到进一步深化,完善与补充矿井自动化监控系统已成为当代煤炭行业的主要课题。矿井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虽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已成为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的较弱一环。受煤矿地质结构布置影响,煤炭企业轨道运输方式大量存在,轨道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也要求得到发展和应用,以打造安全高效的矿井运输环境,比较国内众多煤企对“信集闭”系统的应用效果,升级原有主要元器件的应用性能或淘汰落后性能产品是行业必经之路,市场是需要和检验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试金石,低成本高效益的“信集闭”系统必然深受煤矿企业喜爱和欢迎。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2:188

[2]王云鹏,付衍斌.基于精确定位的井下运输信集闭系统的研究[J].电子技术,2013(2):14-16

[3]商永泰,暴枫.我国煤矿井下机车监控系统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1996(3):1-5

[4]霍志涛.信、集、闭系统在煤矿机车运输大巷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21):185

篇4

阳煤集团安监局常务副局长赵世铎介绍:“2011年集团销售额收入实现1187亿元,其中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4。对于非煤行业管理,阳煤集团按照安全分类监管的体制改革要求,在化工、铝业、建筑、卫生、交通等行业分别设立了安监分局(处、科),由懂专业的人来管,将监察人员在现场、监督监察在现场、分析处理在现场落实到各个产业,确保集团所有产业的安全生产。”而对于煤矿主业的监管,尽管煤矿的瓦斯涌出量位居全国第一,但阳煤集团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在提升员工素质、实现安全管理、创建安全账户方面做得扎实稳当,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双下降的成效。

“三招”提升员工素质

井下事故的发生多为作业人员习惯性误操作所致,阳煤集团在提升人员素质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阳煤集团率先实行“变招工为招生”的劳动预备制度,大大提升了集团内部从业人员素质。赵世铎介绍:“从1996年开始,阳泉煤业的员工从对口技校直接招进来,并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此外,还建成了新景矿井下培训基地,现场模拟高仿真作业现场和操作设备,对学员的现场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到现在,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已全部被招聘录用为集团正式员工,劳动预备制学员已成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这样一来,就从入口保证了员工的素质。”

员工来源问题解决了,如何继续提高员工素质?阳煤集团创造性地推行了“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模式。“2009年,山西煤矿大规模兼并重组,集团煤矿从原来14个增加到现在44个,包括其他行业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再加上各级煤矿职工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按照以往的培训模式,现有的专职教师根本无法承担大量的培训任务。结合实际,阳煤集团于2011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模式。‘干部上讲台’是集团内各级干部作为业余培训教师,由职工学校下聘书,干部们结合自己的工种特点,给学员讲课;‘培训到现场’是基层单位副队级以上干部及集团公司机关生产职能处室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直至集团副总经理,对员工进行包保,每个人至少包保5名员工,每月不低于一次到现场培训,对员工讲事故案例和操作要领,让员工掌握为什么会造成事故、操作过程的安全要领等,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融洽了干群关系。”阳煤集团安监局综合处长翟治红介绍。

安全生产宣教方面,阳煤集团的“安全宣教12法”及“12·60”工作法也早已在全煤系统进行推广。“安全宣教12法”是阳泉煤业总结出切合煤矿实际的12种安全教育方法,即:案例教育、家属联保、每周二五活动等,充分发挥党政工作作用,通过对12种方法的运用逐渐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由强制的“要我安全”上升为“我要安全”。“12·60”工作法是党政部门负责人针对12类60种存在不放心因素的岗位工作人员,包括家里有事、受到批评、刚结婚等这些员工,针对他们的情况建立档案,以和他们谈心、给他们心理减压等方式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例如,有段时间通风工区防突组员工张晋因与女友恋爱出现问题曾一段时间萎靡不振、上班不正常,矿长助理赵三牛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做其工作并且鼓励他干好本职工作,让他知道只有做出成绩才能赢回姑娘的喜爱。这之后张晋很快走出了心里的阴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12·60”工作法只是个载体,通过对这些安全上不放心人员进行身心调试工作,使各类不安全因素、矛盾问题化解处理在萌芽状态,理顺了他们的情绪才能保证他们安全生产。

多管齐下保安全

阳煤集团用“安全红线”制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红线”是集团于2011年建立的煤炭和非煤行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其中,非煤产业包括了化工企业、铝业企业、装备制造业、特种设备、建筑安全、交通运输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红线。如在化工企业中,检修队伍若没有相关的施工检修资质或资质等级不符合要求的,就要按红线免去单位总经理职务;再比如企业员工没有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书就上岗作业的,就按红线规定免去这块业务分管领导的职务。“这样一来,严肃追究他的责任了,也就强化了各级领导‘谁主管负责,谁分管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原则。”翟治红说。

煤矿生产建设的“安全红线”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与处罚措施一一对应,可以说更细致更全面。翟治红介绍:“红线将采掘方面、矿井运输方面、矿井机电方面出现的误操作和存在隐患都囊括进来。举个例子,凡是集团公司系统中矿井7天内同一地点发生3次瓦斯超限的、揭穿煤层、构造和突出危险工作面不落实防突措施进行采掘作业的直接免去矿上分管领导的职务;由于防突措施不落实,一年内本单位发生2次导致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3%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直接免去矿上总工程师的职务,工人触犯“安全红线”的直接解除劳动合同。”通过这样严格的按条款处罚的手段,将煤矿生产单位领导的安全行为规范起来,也强化了分管领导的安全主体责任。

用“三色单”完善隐患排查制度。翟治红介绍:“阳泉煤业推行的隐患排查治理‘三色单’,是指各级干部、安监人员下井后要及时反馈井下隐患信息并根据隐患级别填不同颜色,白色代表一般隐患;黄色代表局部作业隐患;红色代表危及生命应立即停止作业。这样一来就从信息收集、信息反馈、信息传递方面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超前防范各类事故。”此外,集团还开发了软硬件配套设施的专项系统,使基层的安全隐患能及时报到集团,实现信息及时反馈。如:井下有隐患,安监人员将通过网站、报箱、安监处登记等方式将反馈到安监部门,各煤矿对反馈上来的隐患进行300~1000元不等的奖励。“这样一来,隐患什么时间解决、谁来解决也有了明确的责任,员工自身的安全隐患排查意识也有了提高。”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行安全分类监管。翟治红介绍:“随着阳泉煤业的发展壮大,化工、冶炼、交通等行业也不断增加,于是集团对企业安全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模式,不同产业为块、安监局及分局为条,分类监管。集团煤炭主业现有40多个矿,散落分布在山西全省,鉴于管理幅度宽,集团公司在晋东、晋南、晋北和寿阳成立了4个区域公司,每个区域公司设立安全监察分局,行使集团公司安监局一样的职能,此外,铝业、建筑、交通等高危行业也增设安全监察机构并明确了监管人的定编,使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

现场安全管理方面,阳泉煤业坚持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翟治红说:“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对各级干部下现场、跟班、带班、职责及上岗行为、规范员工操作上都提出了要求,即:上班在前、下班在后、班中在位、在位尽责。”

员工岗位安全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环节,“阳泉煤业推行岗位‘手指口述’、五级安全预想、安全班前会、危险因素预控、集体上下井制度,其中‘手指口述’是日本引进的防止程序性岗位误操作,要求作业人员操作中手要做、眼睛要看、同时说出下一步干什么、说完再操作;五级安全预想是要求班组针对工作任务开班前会,并在会上提出要求,预想操作中将出现何种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规定落实人员。这样一来,就确保了班组作业安全。”翟治红说。

“用安全账户激励员工安全”

阳泉煤业是一个老企业,人员多、包袱重、地质条件差,瓦斯涌出量全国第一,尽管集团安全管理相对扎实严细,但零打碎敲的事故仍然不断发生。随着企业越做越大,点多面广,井下千军万马,领导鞭长莫及,靠人盯人显然不行。阳煤集团结合实际首创了“安全账户约束激励机制。”这项机制从2006年在山西全省进行推广,目前不少集团企业都在采用此方法。

“安全账户就是集团把每个员工的工资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既包括实际完成工作数量,也包括工作质量标准,还包括应达到企业所在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集团从2005年1月份开始逐月把每个井下员工30%的工资拿出来,其中10%与质量标准化挂钩考核,以促进个人岗位作业的质量标准;10%与个人技能训练挂钩,各单位具体制定考核办法,以促进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10%与自主保安、不发生人身事故和其它责任事故挂钩考核。这30%的工资,其中10%的质量标准化工资根据工程质量评定级别当月分配,其余20%的技能训练工资和自主保安工资,经月底考核后注入个人安全技能账户年终一次兑现,只要员工不出事故且各种培训考试合格,就能在年底全部兑现账户资金,反之,这10%的自主保安工资不再注入。就是说,每月两个10%的工资经月度考核才能注入安全技能账户。”翟治红介绍。

篇5

【关键词】顶板管理;一般规定

一、一般规定

1、煤矿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后,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2、施工前由施工队队长负责组织,由技术员(编写人员)负责贯彻批准的本规程。规程必须贯彻到每一位施工人员,并签字,轮休或请假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学习,否则不得入井作业。

3、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矿灯、自救器,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各工种必须坚决贯彻《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和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4、各工种必须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现场交接班制度,按章作业,搞好工程质量。

5、所有人员均要保护井下安全设施并自觉使用好,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6、施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佩戴好自救器及防尘口罩。

7、所有工具、材料、机电设备等必须是合格品,否则不准发放使用。

8、架运长重料时,施工人员要观前顾后,站稳抓牢,喊清口号,协调一致,以免伤人。

9、巷道内材料堆放及其它机械、电器设备安装摆放位置距轨道应留有500mm以上安全距离。

10、打眼前要做到“三紧”“三不要”即:袖口、领口、衣角紧,不要戴手套,不要把毛巾露在衣领外,灯带不要外露。

11、加强巷道顶板监护管理,施工人员每次进入工作面都应观察沿途巷道顶帮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处理。

12、巷道揭煤、过断层、破碎带或其它地质异常带时,另行编制专项措施。

二、顶板管理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次进入工作面之前,班长或跟班队长必须对工作面附近的顶帮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入内。

2、跟班队长每班带领迎头施工人员对施工迎头顶帮和迎脸认真地进行安全预想,并对安全预想结果采取必要的安全确认防范措施。

3、跟班队长对迎头围岩的变化要高度敏感,每班接班后都必须带领迎头施工人员仔细观察迎头围岩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安全确认防范措施,并将迎头构造情况对下一班交代清楚。对于当班不能判明的并且对安全具有威胁的地质构造,应立即停止作业,向矿调度汇报,待矿相关职能部门鉴定后,再按照鉴定结果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4、对于巷道顶帮一时难以找掉的大块矸石,在大块矸石周围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打超前撞楔、超前锚杆或打带帽点柱),在大块矸石下方增打一根点柱,打锚杆将其锚住,然后方可进行正常支护作业。安全威胁未处理前,严禁在附近危险地点进行与处理安全威胁无关的工作。

5、找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找顶工作应由两名有经验的工人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时刻注意顶板的安全状况,在找顶前应将大块矸石、杂物等清理干净,保证退路的畅通,观察到危险或异常时,要立即告知找顶人后撤。

(2)找顶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后帮、最后迎脸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有其他人员进入。

(3)找顶人员应戴手套,用长把工具找顶时,应防止矸石顺杆而下伤人。

6、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紧跟迎头。迎头未进行有效临时支护前严禁从事与支护无关的其他作业。

7、工作面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抢险材料,如圆钢撞楔、水泥背板、双抗编织袋等,发生掉顶时及时处理。

8、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掉顶,应暂时停止工作,待顶板稳定后方可派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处理。处理掉顶前,应先清理好退路,备齐材料,接顶时现场要有跟班队长以上的人员进行统一指挥,安排专人看护顶板,并由瓦检员检查高冒处的瓦斯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接顶作业。

9、如发生冒顶,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接顶处理,操作如下:

(1)处理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将冒顶部危岩找尽。

(2)确认无冒落危险时,抓紧架设支架。

(3)接顶时,留一人观察顶板,2~3人站在安全地点准确迅速地供应各种材料,接顶时必须接实。

(4)冒顶长度较大时,应在采取护顶圆木或撞楔的保护下,由外向里,逐段架设支架并接顶处理,在处理冒落区时,必须先对冒落区供风,瓦检员现场检查瓦斯浓度,浓度小于0.8%时,才能处理冒顶工作。

(5)处理冒顶前,必须撤出迎头全部人员,并清理好退路。

(6)当出现较大型冒顶情况时,必须停止施工,待相关部门现场鉴定后编制专项措施处理。

10、过地质异常带时顶板管理专项措施

(1)施工中过(遇)地质异常带系指施工迎头过断层、煤层、应力集中区、瓦斯异常区、地质异常区,或突然遇到地质、瓦斯、水等异常情况。

(2)施工中迎头突然遇到地质、瓦斯、水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严格按照公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程序向矿、公司汇报。项目部经理(技术副经理)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人员制定针对性措施,全程指挥处理;公司分管领导要立即安排相关职能部门现场鉴定,必要时现场跟班。

(3)过(遇)地质异常带施工,现场必须实施“挂牌管理”并进行工序写实,对有瓦斯异常现象的头面,项目部负责每天将该头的瓦斯监控曲线上传至公司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

(4)过(遇)地质异常带施工中,如迎头岩性变差,在密集撞楔超前支护下,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立即停止掘进,采取顶板超前预注浆加固或编制专项处理措施,并经验证确认有效后方可恢复施工。

(5)顶板一次性冒落高度超过1.5m,存在较大安全威胁不能有效控制时,必须另行编制冒落区域处理专项措施。顶板冒落高度1.5m以下的,具体处理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

(6)施工中如发生顶板冒落、掌子面抽冒,现场跟班人员必须立即采取防继续冒落措施,在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之前,禁止出矸。

(7)施工中如发生顶板冒落、掌子面抽冒,现场跟班人员必须加强迎头通风、瓦斯及探头管理,对冒落空间的瓦斯情况实施监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积聚。

(8)冒落区域处理好后,原则上要进行喷浆封闭,对高冒点还要联系矿方进行注浆充填,以防瓦斯积聚或形成高温点。

三、监督管理

矿井要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巡视、检查和监督,及时研究解决井下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下井带班效果。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要加强对矿井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对矿井安全工作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并列入年度检查计划,实行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对存在重大瓦斯隐患必须“三落实”,即落实整改人员、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