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层医疗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全科医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全科医学,国外称家庭医学,源于古代医学质朴的思想体系和作业方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这一学科在1969年经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ABMS)批准,成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科组织,标志家庭医学的诞生,以后逐渐在许多国家推广。全科医学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受到各国民众的欢迎,是由于它推行和贯彻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弥补了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医学观念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缺陷,并较好地解决了医疗费用上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医学界面临的新问题。全科医学是关于综合性地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医学专科,或者是一个关于基层医疗、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专科。由于基层的环境基本上具备了社区的主要特征,基层卫生医疗工作具备了社区全科医学的基本特性,因此全科医疗是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下以社区为例谈谈全科医疗在基层的重要性

社区医疗服务是以人群和基层的着跟点,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服务结构。全科医师面向社区、家庭,它综合了医学社会学以及行为科学成果,贯彻了模式转变和三级预防思想,为基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一体化服务。弥补了专科医师不能提供优质综合服务的缺陷。可见在社区服务中,不但需要全科医师,而且全科医师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1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保健需求与资源信息的掌握者

在每个社区全科医疗站设立之前或之初,运用有关的调查方法,掌握社区、家庭的医疗保健需求和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为社区进行诊断,制定社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依据。只有充分掌握社区医疗保健的供求现状,才能有计划地确立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策略和重点。

2全科医师是社区常见疾病诊治的第一责任者

全科医师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首诊者相当于守门人,及时准确、有效安全地处置各种常见疾病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责,首先要承担常见急诊、意外伤害的抢救处置,平时应在社区开展家庭急救常识方法指导。全科医疗站应有应诊机制,实行全天候诊,对社区急救做出快速反应或及时联系转诊,参与社区救助网络的建立。其次要对常见病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角度进行病情分析、诊断和治疗。对于危险较大的慢性病应建立社区防治管理与监控网络,有效控制病情及其急性发作。如情况严重,需进行必要的转诊、会诊。

3全科医师是社区群体预防服务的提供者

全科医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群体健康整体负责与全程控制,有利于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真正落实。是使群体健康与促进疾病预防包括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实行预防接种,做好传染病监测与管理,参与社区卫生监督,提供个体预防服务。利用每次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把预防与治疗结合起来,开展临床预防服务。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疾病筛查,认知行为改变,周期性健康检查等工作,使预防服务更为具体化、个性化。

4全科医师是家庭与人群保健的维护者

全科医师运用家庭动力学、家庭周期理论学等,分析研究家庭、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个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通过良好的沟通技术进行必要的家庭保健指导和心理卫生咨询。全科医师应对人类全过程的保健负责,从围产期保健到临终关怀,重点应放在儿童、妇女、老年、残疾、精神疾患五大目标人群,具体应做好这些人群疾患的心理、生活、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

5全科医师是社区医疗资源均衡利用协调者与管理者

全科医疗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网络和卫生服务系统的气部分应协调病人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医疗保健资源,包括社会有关组织,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和专科医师等,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联系。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队的核心与领导,应做好资源利用和质量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和足够的灵活性,在诊疗活动中能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和病人的利益,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6全科医师是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学的实践者

中医是我国医学的宝藏,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中医学的整体观、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医患关系,以及简便、自然、经济、有效的诊疗方法等,与全科医学共性甚多,并且它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健康观念。因而一直深得国人信赖,成为人们文化和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全科医师应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优势,使之与全科医疗有机结合。这不仅是全科医师的服务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全科医疗的重要体现。

全科医学虽然在基层单位意义重大,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因此,还需在基层中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6.1政府政策支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专科医师的培训和准入工作中,已把全科医学教育及全科医师的培养作为整个专科医师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内容。全科医师的培养在学校的教育是个基础阶段,医科学生毕业后必须要通过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才能达到培训目标,取得合格证书,真正成为合格的全科医师。

6.2加强全科医生培训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发展较早,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使全科医生的培训规范化。在国外,医学生在成为全科医生之前,必须经过最少一年的全科医生的临床培训。我国的全科医生的培训要根据国情,不仅要学习全科医疗知识,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每一种专科疾病的转诊尺度、有关制度,以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对于已经在社区工作多年的医生,要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防知识老化。

6.3加强社区服务意识掌握社区服务技能全科医生对个人的角色是医生、健康监护人、咨询者、

总之,随着社区基层单位卫生服务的发展,全科医师在社区服务中势必更加重要。发展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才是关键,培养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专业队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周禄林.浅析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及培育[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2,(4).

篇2

1 溶栓治疗比例有待提高 COMMIT(1999年~2005年)研究显示,在我国未计划行PCI、发病24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仅有54%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

2 溶栓药物以非选择性溶栓药物为主 多项调查显示,溶栓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应用非选择性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者仅占2.7%。

故溶栓治疗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溶栓比例、溶栓药物),应该积极倡导、推进规范的溶栓治疗,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

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分为两大类。

1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常用的有链激酶和尿激酶。此类药物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对血液循环以及与血凝块结合纤维蛋白都起作用,可能引起出血并发症。链激酶还具有一定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尿激酶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此类药物梗死动脉开通率较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低,但因价格便宜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尿激酶。

2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临床最常用人重组t-PA(rt-PA,阿替普酶),最新研发的还有替奈普酶、瑞替普酶。此类药物具有快速、简便、易操作、安全性高、无抗原性的特点,可选择性激活

救治模式。

下面,笔者将列举两个案例,主要是巩固上面所讲的相关内容,希望广大同仁遇到此类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作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篇3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基层医院;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腐蚀了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等部位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主要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溃疡、空肠溃疡等。此类疾病患者可出现中上腹部发生持续性、规律性的疼痛、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酸、暖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是使用药物治疗。随着传统药物的不断改进和新药的研究应用,在治疗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发展,其疗效明显提高。

1药物分类

1.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1.1.1抗酸剂 抗酸药不仅能缓冲胃酸恢复胃内pH值,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减少对溃疡病灶的刺激,还能起到止痛、促进溃疡的愈合、改善症状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有可溶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其抗酸作用强、吸收迅速、止痛效果好,但长期应用可造成代谢性碱中毒、胃胀气等。不可溶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制剂,此类药物不溶于水,能中和胃酸,使黏膜上的蛋白质沉淀,起到收敛、止血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多在餐前服用。

1.1.2抗胆碱能药物 适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解除胃平滑肌的痉挛,起到止痛作用,常用的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但由于抑制胃肠蠕动易引起胃潴留,不适用于胃溃疡伴幽门梗阻或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一般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1.1.3 H2受体阻滞剂 H2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基础胃酸及刺激胃酸分泌,疗效肯定,目前应用比较广泛而且价格低廉,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常用的有西咪替丁,3次/d,0.2g/次,睡前加服0.4g,病情稳定后可每晚服0.4g,维持6个月~1年,但该药副作用较大,已被雷尼替丁逐步取代。雷尼替丁具有更强的H2受体竞争抑制作用,抗酸作用大,且副作用少,2次/d,0.15g/次,稳定后每晚0.15g维持6个月。

1.1.4质子泵抑制剂 该类药物以奥美拉唑为代表,是一种新型持久较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2次/d,20 mg/次,连用1个月,本品副作用少,服用方便,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1.2保护胃黏膜药物

1.2.1硫糖铝 该药能与胃蛋白酶结合,抑制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并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促进黏膜再生而使溃疡愈合,3次/d,1.0g/次,2个月为1个疗程,但有部分患者易出现便秘。

1.2.2胶体铋 主要是枸橼酸铋钾,本剂与胃酸作用后,在溃疡面形成氧化铋沉淀对溃疡基底肉芽组织有亲和力,形成蛋白质-铋复合物保护膜,使溃疡与胃酸及胃蛋白酶隔离,而起治疗作用。因其兼有较强的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治疗方案的组分。3~4次/d,120 mg/次,但该药长期服用会过量蓄积而引起神经毒性。

1.2.3前列腺素类药物 主要是米索前列醇,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黏液及碳酸氢盐分泌和增加黏膜的血流作用。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溃疡的预防,但其子宫收缩作用限制了孕妇的应用。

1.3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但其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病性已得到广大医学界的公认。一般认为是其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消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还可预防溃疡复发,以彻底治愈溃疡[1]。因此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无论初发或复发、活动或静止、有无并发症,均应予以根除治疗。已证明在体内具有杀灭螺杆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质子泵抑制剂和胶体铋在体内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与上述抗生素有协同杀菌作用。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必须联合用药,并力求一次根除成功。常用方案有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再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者奥美拉唑加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三联方案。抗生素也可选用左氧氟沙星,还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胶体铋加甲硝唑和四环素的四联方案,以上疗程均为2~3w。总之,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坚持到疗程结束后,继续给予一个常规疗程的治疗是最理想的。治疗后应常规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被根除[2]。

2用药原则

由于消化性溃疡病因较复杂、临床上不可能单用一种药物即能达到满意效果。故主张联合用药,并进行维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其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因、解痉止痛、抗酸保护黏膜屏障、促进细胞再生、根除幽门螺杆菌减少并发症。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由于就诊患者多为农民,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方式陈旧、饮食卫生差。在治疗中既要考虑疗效还要兼顾经济承受能力,同时,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多次复发并有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癌变等并发症者,应及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成本核算 重要性 措施

成本核算,顾名思义,就是对成本进行梳理与核算。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即医疗机构将业务工作活动中所有消耗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细化分配,并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分成本,这一核算过程就是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合法可靠性、分期核算等。科学、合理、高效进行成本核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核算引入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

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组成部分,业务费核算、公务费核算、劳务费核算、材料费核算、管理费核算等等,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定要注重医疗机构业务活动的过程性、全员性和经济性,将一切可归纳之实际因素纳入成本核算的内容,确保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因此,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要注重成本核算,明确成本核算的重大意义,才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成本核算可以促使医疗机构的每个科室都得到技术经济支持,促进科室公平发展。成本核算最初的目的是将将可行性经济目落实到医院的每个科室,通过目标制定、责任明确、权力划分等促进医院整体发展。二是成本核算推动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与规划。成本核算便于医疗机构迅速走入市场,适应市场,基于成本目标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目标,并将规划目标细化到每一个科室,推动其发展。三是科学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经济效益。基层医疗机构将病人、服务、质量、效益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陈成本,提升医院运营效益。这样更有利医院将成本目标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推动医院长远发展。

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优化创新成本核算理念

新时期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核算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是,优化创新成本核算理念。成本核算的过程除了对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的研究与分析之外,还要对医院经济效益展开精确核算。毋庸置疑,在以往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医院财会工作人员在进行年度预算和决算过程中,往往将成本核算重点集中在医院的收入上,忽视支出的做法使成本核算陷入僵局,财会人员一方面不愿意另外花费力气进行财务研究,另一方面成本控制理念淡薄,这不利于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和长远健康发展。新时期,基层医疗机构只有将收入核算与成本核算完美融合,优化成本核算理念,才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立高效性的成本核算机构

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机构,从医疗机构内部的方方面面推动核算工作的开展很有必要。成本核算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的特征,使其开展面临的困境,专门、高效的成本核算组织与机构的成立是提高成本核算准确度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尝试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医院院长可以直接对核算小组负责,财务人员担当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各个科室和护理小组应当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当然,基层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完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将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者的管理效率相结合,提高成本核算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使成本核算 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机构发展。

(三)推动成本核算手段的多样化

新时期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效率,采用适合自身的、多样化的成本核算手段很有必要。一是运用定额管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定额管理旨在对基层医疗机构中部分变动成本如办公文具、消毒用品等实物成本核定为定额成本,在成本中列出,一旦超出定额就被定义为不合理消费,在相应科室的综合费用中扣除。这种成本核算方式极大控制了成本支出,使支出合理化。二是成本核算要与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成本核算一方面要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大的收支做核算,同时也要对各科室人员的业务活动中细化的收支作记录,并进行科学核算,并将现代管理中的网络管理引入成本核算中,提高核算效率。三是施行成本核算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确保成本核算的高效性。

(四)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养

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要确保每一位成本核算人员均持有会计上岗证,逐步淘汰会计基础不扎实,综合素养不高的工作人员,为成本核算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实现员工再教育,运用各种培训手段提高其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将成本核算工作人员打造成为理论的开拓者和实践的践行者。三是特别注重对工作人员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察,指引核算人员运用会计学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确保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高度一致,以期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效益,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多方努力,推动成本核算的运行,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和保障服务,尽显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基层医疗机构的成本管理[J].才智,2013,16:249

篇5

药品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重要而特殊的商品。坚持重要性原则就是要求临床用药树立“用药如用兵”、“是药三分毒”的理念,任何药物只能合理使用,不可滥用。临床执业医师要熟悉各类药物在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等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严格按照药物的药理、毒理、适应证及药代动力学使用药物。药品调剂人员要有比较全面的药学知识,能监督临床医师用药的情况,及时反馈药品使用中的问题;监测临床药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药物配伍规范合理,安全合理用药至上。对此,只有卫生行政部门将此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认识药物体内过程产生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就必须坚持临床用药重要性原则。执业医师根据药物特性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选择使用药品。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使用,中药汤剂服用前,告知患者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抗生素使用执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等。认真执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处方药必须通过医师处方销售,非处方药应该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如:为防止使用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造成听力及骨骼方面的不良影响,10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这两类抗生素,但基层医师仍然在滥用。这些都是不重视药品使用重要性原则的表现。对此,只有药品监督部门将此作为重要性的问题来看待并及时监管,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认识药物不同的使用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执业医师必须根据患者病情,结合药品特性选择给药途径、配伍溶剂、用药时间等。目前,基层医师仅在药物配伍溶剂选择上就存在配伍浓度不规范,溶媒不合理等现象。如:抗生素一般应该以生理盐水做溶剂,但基层临床医师常以葡萄糖做溶剂,加之给药时间长,结果使其pH值发生变化,造成药物疗效下降;治疗高血压病未根据人体血压波动模式选择服药时间,结果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生其他问题。对此,各医疗机构应严格要求执业医师熟练掌握不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做到合理用药。

分级性原则

认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专业用药水平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就要对药品使用实行分级性管理原则。分级性原则就是按照医疗机构等级、专业技术职称高低分级使用各类药物。20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国家认为基层医疗机构不能规范处理包括肺炎在内的临床疾病,就明确限定不准乡村卫生机构使用部分种类的抗生素。但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药物方面无限制性法规,未实行药品分级性管理。结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的抗生素农村大部分都有。“三乙”以上医疗机构可参与药敏试验用药,而农村凭经验使用,这就容易造成抗生素滥用极易发生细菌的耐药性。对此,应该改革药品流通管理办法,实行药品封闭管理。这样做有利于合理用药。

前瞻性原则

篇6

摘 要 我国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是为了解决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困扰基层医疗机构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做好财务的收支与预算分析,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为有效的医疗服务效果。本文在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策略,以期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 医疗机构 财务管理

一、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意识缺乏、预算方法不够科学、财务控制体系薄弱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财务管理意识缺乏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管理意识的缺乏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就目前而言,基层医疗机构往往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对财务及时核算及时汇缴的习惯,使得财务管理进展缓慢,财务核算和汇缴工作的效果不太理想。

2.预算方法不够科学

预算方法不够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预算方法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制度,不便于有效进行财务预算。基层医疗机构预算方法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财务人员自身能力有限,不具备预算管理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预算的随意性比较强。

3.财务控制体系薄弱

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控制体系薄弱,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在处理具体的财务问题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财务收入及时上缴、支出和及时申请上报,使得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着缺陷,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留下了财务隐患。因此,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原因。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部分财务人员由于对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在处理财务问题时,无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效率,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水平低下。

二、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管理水平,针对上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策略,可以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是基层医疗机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策略,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是关键。在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只有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使基层医疗机构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科学做好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工作,达到节约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成本的目的,进而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发展。

2.科学制订预算方法

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在预算方面,要科学制订预算方法。科学的预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在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时,基层医疗机构应综合考虑各部门的财务现状,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预测,通过有效的财务预算进行基层医疗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增收节支。

3.健全财务控制体系

财务管理基础是严格的财务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少收、漏收和不收等现象的发生。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应该对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合理的及时进行改进,强化财务人员操作流程的正规化,并及时进行财务工作的监督与监管。在制度规定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财务工作中的关键人员、部位和事件;严格审查关键财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各岗位同时也要及时和财务部门做好交流,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和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单位内部良好的财务内控机制,从而才能更有效的开展财务工作。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在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面对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还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的问题。

结语:

总之,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进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强化财务管理意识、科学制订预算方法、健全财务控制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探索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菁.探索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新思路.中国总会计师.2010(02).

[2]顾秀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医疗.2010(05).

篇7

关键词:人事档案;医院;困境;途径

人事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记录全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经历、专业职称、工作业绩及工作表现等内容,能反映每名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条件。近几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找准破解途径,及时加以克服。

1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有效措施。人事档案是能为医院和其他部门提供医护人员最准确、最有价值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人事档案详细记录着每名医护人员的职称评聘、职务调整、福利待遇等内容,直接关乎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各类档案材料齐全完整,才能真正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比如在职称评审申报工作中,如果缺乏当前职称的聘用合同,那么就会导致聘用年限无法验证,进而无法参加更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会给个人的发展和享受应有的待遇带来较大影响。1.2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进行医护专业人才选拔的重要抓手。每一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材料都应及时进行归档保存,尤其是个人业绩方面的材料,比如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在某一专业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尤其是医疗水平在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档案都是医护人员人事档案的重中之重,是个人业绩的突出证明。齐全完整的个人档案,是医院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抓手。因此,各医院都应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每名医护人员的人事档案都能及时、完整地归档,这既是对医护人员负责,也为医院人才选拔任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1.3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做好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人事档案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义的人事管理工作内容相对较广,比如医护人员招聘、合同管理、工资核算及发放、人事调整、职称评审、工作考核等,这些都属于人事管理工作。所有的人事管理工作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档案材料,并最终归入个人档案之中。而缺乏档案管理工作支撑的人事管理工作无从谈起。人事管理工作依靠各类人事档案,而人事档案又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产生,因此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医院做好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2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2.1基层医院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医院一般在医疗设施、医疗水平、人员待遇等方面与城区医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基层医院的资源倾斜,基层医院的发展迎来了好的机遇。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大多是将精力放在了医院的基础建设、医疗设施更新换代和医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方面,在人事管理工作中投入相对较少,对医院的人事档案关注得更少,片面地认为做好医护人员的管理就可以,而忽略了对医护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被动,影响人事档案价值的有效发挥。2.2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缺乏了制度的规范,任何工作都很难取得较大的发展。对于医院来说同样如此。在医院里,医疗工作各项制度和医院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一般来说相对都较为完善和成熟,但是对人事档案管理却缺乏健全的制度,或多或少存在着制度不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甚至有的基层医院没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加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3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相对较差。基层医院在扩大基建之后往往考虑医护功能,建筑基本上都用于扩大医疗功能用房和住院病房,用于行政管理的面积相对较少,像档案室这种用房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面积。此外,在将经费多用于改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之后,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费用显得不足,导致档案的保管存放环境较差,缺乏人事档案妥善管理的必要软硬件条件。以乡镇医院为例,大多数档案室都未配备档案库房必要的加湿、除湿、消毒等设备,档案室距离“九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相对较差,给人事档案安全保管带来诸多隐患。2.4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不同于城区医院,一般的基层医院人员相对较少,不仅是医护人员数量少,行政管理人员也相对较少。在大多数基层医院中,由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兼职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即使能专门安排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也是由其他岗位转任来的,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且大多数缺乏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有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归档不规范、保管混乱、利用不方便等问题。2.5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普及,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也逐渐增多。但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普遍认为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更为重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重要,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有限,一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不仅难以保障人事档案管理质量,而且效率低下、准确率低,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价值的发挥。

3解决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面临困难的思路与途径

3.1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改变当前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困境,首先应转变基层医院领导干部的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放在医院工作应有的议事日程。在推进基层医院发展进程中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源倾斜,从资金、物力和人员配备方面予以必要的保证,为解决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难题奠定坚实的基础。3.2建立健全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各基层医院应结合本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实际,以破解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抓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逐步完善,确保制度符合医院工作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的需求。此外,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各医院应执行好所制定的人事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以制度来为基层医院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坚强保障。3.3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件。各基层医院应加大对档案库房和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的投入,保障档案库房的条件和面积。应严格按照档案室配备要求,添置除湿、加湿、灭鼠、灭虫等设施,确保档案室满足“九防”要求,为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确保档案安全。3.4加快推进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各基层医院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加快对现有人事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加工,开发符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对数字化的人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补充完善、整理保管和查阅利用,在单位进行人事调整、医疗科研等工作时,能够以最高的效率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档案依据和参考。3.5加强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有专业、水平高、数量充足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基层医院应加快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多组织他们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多邀请相关档案系统专家来医院授课,实地讲解,提高操作能力。还应加强人才引进,通过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确保满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学鹏.浅谈基于大数据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J].山东档案,2017,4:44.

[2]高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8,7(167).

篇8

关键词:基层医院 财务内部控制

虽然卫生部早在2006年就制定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内控规定》两部关于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法律,但到目前为止,基层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加强基层医院财务管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合理、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堵塞管理漏洞,必须加强基层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

一、目前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基层医院是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疗单位,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特征。目前基层医院还没有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此外,制度也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有制度但缺乏严格执行和监督的情况,更有单位甚至对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概念。

(二)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目前,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账目混乱、账实不符、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医院会计信息失真;手续不完整、责任分工不明确;涉及往来款项的收入与支出没有及时核对与处理,导致收入支出不实;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和支付程序等各个岗位之间没有形成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不相容职务没有做到严格的相互分离;对药品等财产物资的缺损、报废、失效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医疗成本过高,资产流失。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对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审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但目前基层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甚至财务负责人)只有初级会计水平,对相关业务知识不精通、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更不了解相关审计知识,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没有落实到位,监管不力,各岗位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导致部分人员出现违纪违规的行为。

(四)缺乏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日常财务工作、内控工作的再次审查。但是,目前基层医院没有设立内审机构或独立的审计人员,审计制度不健全,没有开展常规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对相关财务决策的监督以及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

二、强化基层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增强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内控的重要性,把内控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医院每个人都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中来。只有形成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从而确保基层医院各种资金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防止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只有各个岗位互相监督、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单位业务的审批人、经办人、出纳人员、财产保管人员、审核人员的职责、权限要明确,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之间要形成制约关系。这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

2.财产、库存物资控制

财产、库存物资的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保管与清查、处置执行与会计记录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相互监督。保护财产、库存物资的安全性,储存与保管要实行限制接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与盘点,对财产、库存财产物资的缺损、报废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并及时做出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3.债权、债务的控制

基层医院财务部门要及时检查和清理各种应收、应付款项,减少因债权形成的损失、保证单位收入的真实、及时、完整;费用及时列支,减少挂账在其他应付款的各种支出。

(三)提高基层医院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工作者有很强的自律性,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道德品质的考核。在关键领导岗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时地为医院领导者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四)加强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

2011年后,财政部门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的方法,多渠道弥补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实行基本药品“零差价”后造成的经费不足。通过购买服务的办法对基层医疗单位提供的服务进行合理补偿,来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次年,财政部门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但目前,并没有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为此笔者建议,因两者均关注财务报告质量与财务风险,审计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可以相互支持和利用,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对基层医院的年度报表审计时,可以增加一项内部控制审计。

加强基层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有利于医院自身的良好运行和发展,而且可以对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建立健全基层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Z].2007(9) .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Z].2014(4) .

[3]顾凯宏.关于公立医院内务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会计师,2013(9) .

篇9

[关键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竞争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资对国内医疗市场的冲击,基层医院如何以较低的消耗取得更大的收益,在竞争中生存并获得发展,是摆在基层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基层医院财务管理遗留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医院改制的新阶段,这些问题更是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机制不够规范

当前,我国基层医院的经济管理还没有适应国家对医院经营管理的改革要求,缺乏预算管理机制。基层医院预算管理只流于形式,与预算执行相差甚大,乱上项目、乱开口子、花“过头钱”等现象经常发生,这使得有限的财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费供需矛盾。

其次,基层医院经费管理的漏洞比较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责任不清的问题较为突出;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又加上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导致浪费严重、经费物资过度流失。

另外,基层医院的财务科、经营管理科进行各自的会计核算,拥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多家管钱,机构重叠,多套账本核算,这就造成了核算内容不完整,资金分算,核算方法落后,削弱和制约了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

(二) 基层医院财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近年来,从基层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状况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创新意识不强,管理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理论基础薄弱;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对现代医疗体系中的财务管理手段利用不够,无法完全满足管理的需要。在业务加速增长、财务对于基层医院建设越来越重要的形势下,这样的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会加剧财务部门的“人少事多”之矛盾。

(三)资金管理手段单一

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放开和外国资本的不断涌人,带来的冲击不光是经济的冲击,更是观念的冲击。过去对基层医院自有资金和信用资金的粗放管理,难以与国外先进的医疗机构相抗衡。公有医疗机构历史较长,过去遗留的问题和债务较多,原有的负担过重,加之退休的人员开支更是医院财务中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改革现行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采取多种手段,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把转变观念、提高竞争意识放到基层医院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经验,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发展,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全面素质。道德诚信是全社会推行的职业道德,更是基层医院财务人员恪守的原则,因此要对财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着重加以培养。此外,在业务中应让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管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手段。

(二)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财务管理关系到基层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因基层医疗企业有着其特殊性,因此,基层医疗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财务制度,明确制度界限和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使财务管理活动有章可循。

大额资金的使用应采取招标采购的办法,高度透明,避免基层医院财务管理中重大失误的发生。在财务制度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法等物价政策与标准,对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譬如抽查病人费用单据)。按季度审核财务报表,了解预算执行和经济活动情况,年终审核年度决算内容,评价财产物资的完整及真实性,同时审查办公用品和卫生材料的领用制度是否完备.认真检查和核对制度的落实情况,使财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

基层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不但要有团结的集体和求实的作风,还要有较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作为基层医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必要的保障。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力求反映医院的真实性,对经费分析和经济预测更具有适应性。

基层医院的各项管理都要服务于医院的经营活动,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也不例外。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从控制到监督,从督促到反馈、分析、考核等,即由单纯的核算管理变为综合控制型管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用资金,提高医院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做到科学办院,依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医院日常的财务管理。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要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经济水平、财务指标的实现,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给医院当好参谋助手。随着基层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通过各项措施的建立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必将在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提升

计算机已经被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对基层医院的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通过网络共享信息资源,逐渐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从而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例如,把计算机应用于药品管理系统,对购入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价格、有效期等相关信息都录入计算机,办理入库手续,药品的管理体系一旦和医院的财务管理联网,财务部门就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医院的药品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

此外,还可以把收费管理系统和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联网,便于基层医院的财务部门及时了解医院每天的收入情况。

三、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改革尚未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一些内部制度、人员素质方面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增强职工素质,结合医疗机构自身实际情况,不盲目进行项目建设,营造虚假繁荣,将既有资源投入到对自身专业技术与日常运营上,将提高基层医疗质量作为第一目的。

[参考文献] .

篇10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256-02

引言

我国对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非常的重视,从2006年开始就制定了相应的企业会计制度,随后的2012年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了实现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深入改革,依据医疗机构的特征,有关部门制定了《医院财务制度》。医疗机构属于公共事业,每一个医疗机构应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并按照有关的财务制度进行核算。目前,新的会计准则正逐渐深入到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但由于医疗机构经营的特殊性,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实际中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的建设。只有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保证医院的合法经营,降低医疗事件发生的频率。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结合最新的内部控制理论,构建适合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和经济事务的准确和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应当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大力宣传规范操作的思想,制约行为发生的舞弊事件,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从而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资产使用效率和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总之,只有不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才能逐渐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设施,最终造福于广大普通民众。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对于医疗机构,虽然经营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公益,但是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只有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适应信息万变社会变革。如果认识不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必然会导致组织经营的失败。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这类问题尤其严重,基层医院的领导则大多数是来自基层岗位,缺乏战略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更新,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对于组织经营的重要性。有些基层医院的领导则把财务部门看做是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控制的意识;有的基层医疗机构虽然重视日常的资金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却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意识非常薄弱,增强基层领导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视刻不容缓。

2.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在基层,服务于基层百姓,其所处的环境市场化进度、经济发展程度普遍偏弱。以前的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采用计划经济,医疗设施按需分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外界环境的变化催促着基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接受新型设备,充分应用新型的会计核算系统,升级核算和监督模式,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和长远发展。当然,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核算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要求更高,比如其中的网络支付、计算机财务数据信息处理、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便利化财务核算的同时,也为会计工作带来了风险,比如财务数据输入错误将会造成整个医疗机构的财务核算的连续性错误。因此,在应用新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

3.监管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可靠的监管价值,各种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看病送红包现象,这种行为的发生既有看病人的病态心理作怪,也有监管部门执行力度不强的原因。国家的相关的监督部门已经明令禁止红包现象,但是,基层的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红包现象与贪污受贿行为的性质不同,其病人的目的是得到医生的特殊照顾,而医生的目的是满足私利,表面上好像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但是实际上会使得医生有偏薄心理,过多照顾送红包的病人,必然会疏忽其他病患,从而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除了以上情况,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采购药品吃回扣的现象,根据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有些药品的销售价格与此类药品的出厂价格相差甚远,数据显示其中的价差收益当中,医药代表占有其中的5%左右,中间商占有20%,而医生却占有将近20%―30%左右。这种损害病患现象的发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某些医生具有不良的道德,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相关的监管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不强。

4.缺乏具备专业素质的内部控制人员。内部控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信息与沟通,当信息传递发生问题时,内部控制工作是很难做好的。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其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很难达到标准。有些基层医疗机构设置有内部控制人员,但其主要是有基础岗位调离或者从社会招聘,其专业水平和从业经验以及新型政策的学习能力值得怀疑和考究。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不合格的内部控制人员遇到紧急事件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更不能对有些事务做出安排和调整,以至于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正确运转。内部控制的建设必须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执行,如果基层的医疗机构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则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将步履维艰。目前,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匮乏,有些为了制度要求,虽然设置了内部控制岗位,但是只是为了装点门面,不利于内部控制效果的发挥。

二、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1.增强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意识。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观念薄弱的现象,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与组织经营之间的关系,学习内部控制对于会计核算和核算监管方面的技能。内部控制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而且适用于具有特殊性质的医疗机构。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单位或组织,其财务核算都是重要的高风险的部分,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核算风险、经营风险。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学习,积极组织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逐渐认识经营中的潜在风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应当加大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学习比赛活动,奖励积极参与人员,从而使这种学习内部控制的氛围影响到每一位员工。

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各种组织当中。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但是,网络的发展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基层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当前的网络环境,综合分析本单位的经营模式和财务处理特征,制订适合的措施以逐步改善内部控制工作。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者可以根据相关准则,设置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从源头上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另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网络的软件和硬件,并组织基层员工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要了解网络风险,积极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同时,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也要及时地核查和监督数据的输入、审核等过程,保证会计核算的每个环节准确无误。

3.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监管机制。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必须有正确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依据。目前,很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导致内部控制度的实施无法可依。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内部控制的构建中,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有效性、整体性以及成本等因素,集思广益,听取各个员工的意见,努力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更顺利实施内部控制工作。除了内部控制制度以外,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管机制同样重要,内部监管机制构建涉及的方面更广。在基层的医疗机构可以构建审计部门或者是会计监督小组,同时也可以动员内部员工时刻监督经营动态。基层的医疗机构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监管机制,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开展。

4.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或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人员应当认真学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在日常的培训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道德修养。在基层的医疗机构,管理者应当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制定详细的且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帮助学习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基层的医疗机构里应当注重构建完善的工作设施,塑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调动起员工学习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储备人才。

结语

目前,基层的医疗机构当中存在财务人员不足、财务工作基础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组织单位的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投入,在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实施的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现行的监管机制已经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这种情况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非常必要。只有不断地增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设内部控制,构建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培训,才能逐步发挥内部控制的效果,做好日常经济业务的监督和审核,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1 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国外有研究表明,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为 2.2%-70.3%,我国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0%-30%[2]。国外有专家曾指出:中国药物滥用情况严重与中国没有临床药师或临床药师数量极少有直接关系[3]。

    1.2 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有利于减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水平,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1.3 从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到时常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临床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告诉我们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 当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2.1 传统的重医轻药思想导致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 在重医轻药的思想影响下,领导对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重视程度不足,组织体系不健全,导致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

    2.2 专业人才匮乏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后继乏力 在得不到应有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到上级医疗单位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难以与临床医疗需求接轨,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后继乏力。

    2.3 投入不足、信息落后致使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艰难 因为投入不足,缺乏费用昂贵的药事信息软件,基层医院的药师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最快最新的药事信息,知识老化,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使得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困难。

    3 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完整的临床药学工作组织体系 在传统的重医轻药的影响下,基层医院的领导难以认识到临床药学对促进临床医疗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药学人员只要能保证药品正常供应就行了,缺少对药学人员的发展和培养,这种传统和落后的观念,往往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组织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缺乏,不能很好完成临床药学的其他工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处方评析、药学简报等工作。尤其是临床用药指导、临床用药评价、药品情报、药学咨询等一系列业务开展有相当大的难度,只有建立完整的临床药学组织体系,这些工作和服务才能顺利开展。

    3.2 不断强化和提高临床药师的业务素质 面对飞速发展的医疗科技和不断出现的新特药,临床药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药师加强与临床相关的科目学习,如《诊断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循环医学》、《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内科学》等相关学科,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医疗。除此之外,药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技巧,能在临床中及时为医师提供临床科学用药参考和建议,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医院应加大选派临床药师到上级医院学习和外出培训、进修的力度,通过药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来加强与改进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

篇12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现状;措施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任务,为了能够能够更好的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自身业务的开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则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通过不断强化内部控制,以便于有效的发现医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信息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保证各项财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内部控制贯穿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其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由于基础较为薄弱,而且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越来越无法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所以需要不断的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风险意识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受到经济及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其规模都不大,这也使其内部控制的开展缺乏稳定的基础。所以需要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依靠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根据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来强化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使医院全体人员都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医疗领导层要对内部控制给予充分的重视。但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工作中,普遍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医院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领导层的重视,单纯的依靠财务人员的努力来实现内部控制是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的,而且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也缺乏风险意识,在具体经营活动中没有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使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管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水平的好坏,需要依赖于内部审计监管来对其进行检查,所以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当前医疗机构具有特殊性,再加之受制于医疗体制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许多时候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并没有有效的起到监督的作用。由于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管理的缺失,从而使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审核工作不到位,审计程序缺乏规范性,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再加之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从而使审计工作开展受外来因素干扰较大。

(三)问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对问责机制进行完善,则需要对相关的责任主体进行确定,从而对问责流程进行规范,确保问责机构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但在当前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没有明确相关的责任主体,而且对各个岗位的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管理层之间的管辖内容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就导致推卸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健全的问责制度,问责机构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这就需要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问责机制进行完善,从而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得以加强。

二、加强基层机构医疗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起重视,不断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管理者转变思想,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环境中去,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其次,就是需要管理者及时调整现有的管理方式,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计划,并对医院内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动员,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共同做好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进行预测和判断的能力。

最后,基层医疗机构要对各种可能会影响医院发展目标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本身可以控制的,风险指数比较高的因素进行重点监管。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风险意识,才能保证安全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管工作

有效的内部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为了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水平,还应该对相关的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得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专业技能也能得到提升,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可以让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计算机审计技术、工程造价和经营管理的工作中来,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三)健全问责机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健全完善的问责机制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落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问责机制的主要内容都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问责的原因和免责的事项进行文字性的描述;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之后,出具对应的法令文件;确定权利人的主要责任和责任的主体。这样,医疗机构出现问题之后,才能找到明确的责任主体来承担责任,避免推卸责任现象的发生。另外,各级医疗机构还应该增加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让医院的工作人员能够清楚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在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工作中,加强内部控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为基层医疗机构获取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事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医疗机构更需要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不断对自身的目标和业务进行调整,确保资金运作方式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有效的加强内部控制,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效的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28.

篇13

检验设备购置无序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医生和患者对检验信息的认可度提高,特别是在诊疗过程中,检验收入占医疗收费的比重增加,医院开始竞相购置检验设备。但在购置过程中忽视了医院的规模和相关患者的数量,设备购置后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出现了设备闲置的现象,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一些个体诊所也盲目购置检验设备,有的甚至已超过乡镇医院的配备,但投入的设备往往因无专业人员操作和合理的保养,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大多成为摆设。

检验专业人才缺乏,检验人员多无从业资格通过调查,在乡镇一级检验科中,具备检验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稀缺,大部分医院是由其他专业转行的,干临床的有,干护理的有,干司药的有,有的甚至身兼数职,都是经简单的培训后直接上岗,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学习,科班出身更是少之又少,有些诊所甚至会雇用无医学相关知识的人员充当化验员。这些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检验工作一知半解,无法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没有普遍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无法保证检验质量在我县21个乡镇中,没有一所乡镇级医院参加市及以上医学检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有些只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但做得并不完善,有些甚至不知质控为何物,个体诊所质控更是一片空白。各医院间各自为战,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根本无法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患者转诊就医往往需要重复检查,差错事故也时有发生。

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基层医院检验工作的监管,正确指导各级医院按自身规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检验工作,不可盲目上设备、开项目。有些不具备最基本条件的诊所,不应让其开展医学检验工作,这是对广大患者负责,也是为了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各级医院领导也要增强对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检验科基础建设,完善科室管理,真正使医学检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基层检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检验专业不同于其他医学专业,每年毕业的人员相对较少,一般都去了县市级医院,有些毕业生改行去了公司企业,做起了科研、销售,回到农村发展的毕业生很少,非专业人员从业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但不能因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降低基层医学检验的准入门槛,各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力求合法执业。这就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有意识地加强检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我县曾开办几期基层检验从业者培训班,根据基层特点,编发印制了《检验技术手册》,对基层检验从业者的技术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级医院应主动担负起基层检验人员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对检验科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技术、设备等方面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支持。上级医院要为基层人员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定期派员到基层现场指导,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对口支援机制,让基层检验科规范、健康地发展。为了有效地提高基层检验工作质量,我县专门制定了相关制度,县级各医院与乡镇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对子,定期派员到各乡镇实地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各检验科的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为解决基层检验质量问题,应引导相关人员增强质量意识,开展室间质评活动。鉴于基层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往往不具备参加市、省级室间质评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县级医疗单位,成立本县内的室间质量评价体系,让基层医院参与进来,定期评价,适时指导,使基层检验工作真正有章可循,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检验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质量的好坏。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全国普及,广大农民渴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无疑是对医疗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基层医学检验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而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这就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建立长效机制,正确引导基层医学检验工作有序、规范、健康地开展。各级医院、诊所也应加强对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造条件,切实提高检验质量,让医学检验工作在农村基层真正地造福于广大患者,让广大农民朋友切实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

作者:吴飞 任菲 单位:苍山县中医医院

篇14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可触及性;绩效

引言

自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费用得以明显下降,基本药物的可触及性得到很大改善。但仍然有研究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存在用药品种不足、医疗机构收入减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和业务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基对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湖北省自2010 年1 月起施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基本药物制度,本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探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影响。

1 材料的选取

资料来源于湖北省基本药物监测评价单位,使用现场调查法,收集被调查机构2009 - 2011 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以及人员收入等相关数据。并使用SPSS 1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和住院服务量变化

2009 - 2011 年被调查机构的平均门诊人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平均住院人次略有下降,见表1。经对数转换后,门诊人次服从正态分布;经t 检验,2009 和2011 年门诊人次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665,P = 0.000)。与2009 年相比较,2011 年被调查机构平均门诊人次增加了7 832 人次,增长的幅度为32.42%。经非参数检验,2009 年和2011 年平均住院人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 = -1.452,P = 0.146)。上述结果说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服务量有所增加,然而住院服务量没有明显变化。

2.2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机构收入变化

3 讨论

3.1 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业务量明显增加。门诊业务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基本药物价格的下降。我国自从2009 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本药物在基层的售价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药物价格的下降,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费用降低,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触及性。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下降,还释放了群众潜在的就医需求,增进了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利用,从而带来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业务量的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他同类研究数据显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就出现了就诊患者人数增加等医疗需求释放的现象,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符合。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业务量有所减少,这也与卫生部统计数据结果一致。据卫生部的《2011 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比上年增长7.9%的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人次比上年减少了4.43%,这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患有向上一级医院逆向流动的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业务量的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范围受到比较大限制,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