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移动通信导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支持移动性的文件系统
为了适应移动应用,需要专门设计一种将应用与网络连接的变化隔离开来的文件系统。在网络连接状态较好的情况也需要断开操作,因为这样可以保存能量而且维持无线静默。一个典型的支持移动性的文件系统(如Coda)具有如下功能。(1)客户机应用程序使用本地的文件缓存。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与文件服务器的连接断开之后,仍可以进行操作。在保持连接的时候,本地保存所需的文件。在客户机与网络断开的情况下,缓存服务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时候访问文件。缓存丢失会提示应用程序出现了错误。一旦客户机重新接入了网络,更新的缓存文件将会传送给其他的用户,从而解决出现的冲突。(2)冲突的检测和解决。对于文件目录这样的结构,可以解决多种同步更新问题。这种同步更新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可能不太明显,均需要合理对待。例如,同时插入不同名字的文件就是很明显的。当一个用户更新一个已经被另一个用户删除的文件,也需要解决冲突,这就不太明显。(3)支持一些特殊的机制。例如,特别适于用客户机通过一个低带宽链路与它的服务器相连。它可以提供一小段一小段的组合,将本地缓存中的变化一点点地通过异步的方式发送给服务器。它也提供一个容忍模式,允许用户为缓存丢失指定一个服务时间门限,因为在一段低速链路上等待下载一个文件是可以容忍的。
移动数据库系统
个人可能会利用他们的信息应用程序获得信息,如获取最新的新闻或去图书馆的道路。经常请求的信息经过选择和过滤后,放到广播信息信道中,称为推(Push)通信。广播需要仔细的日程安排、一定量的带宽保留,以免出现过长的延时。如果很多用户都希望知道最新的篮球比分,这些信息的更新安排就需要频繁一些。如果很少的用户希望知道水球的比分,就希望这些信息更新的频率低一些,使用更少的带宽,但是这样也会增加获得最新消息的延时。用户可能不希望等待那些不太常被查询的消息的广播,或者他们所要求的信息太个性化了,不能合到一个用户群体中。这样,信息就需要用户主动地拉(Pull),或者说,主动到数据库中去查询。由于有移动性,位置对于数据库查询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属性。游客不仅关心他们旅馆1km范围内的出租车的数量,他们也关心当前位置lkm范围内出租车的数量。
用户接口
因为便携设备对于键盘有很大的限制,用图标或笔输入的接口可能更好。一些设备没有键盘,而只有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按钮。这些设备仍然支持特定的功能虚拟键盘,它们可以在触摸式显示器上显示,通过小格子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手写笔输入设备的性能是不同的。一些支持手写识别,而其他一些则只是记录笔画,手写识别相对困难些。一些设备支持修改过的字母表,更容易识别,但是需要用户改变手写方式。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设备的视频和图像捕捉功能已很普遍了。电荷耦合设备(CCD)也因为便携式摄像机的出现而渐渐普及。高度集成的CCD摄像机在价格上逐渐下降,而且可以集成到PDA中。0引言在地面LTE标准中采用了AMC技术[1,2]。AMC技术会根据UE测量并反馈的CQI[3]变化及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动态地选择调制编码方式,来提高系统容量和信息传输速率。如果要在卫星系统中使用AMC技术,卫星信道的长时延特性会使得eNo-deB接收到的CQI是过期的,降低AMC的性能。因此在LTE-based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预测给出合理的CQI数值供AMC使用是非常必要的。一般的线性预测模型,如ARIMA等,都是依靠时间序列的相关性进行预测。而卫星信道的时延过长,往往远大于信道相关时间,因此对CQI数值进行预测存在较大困难。现阶段在卫星信道质量长时预测方面的相关文章也较少。文献[4-5]给出了含有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的卫星信道模型。其中大尺度衰落主要由阴影衰落造成[6-7],阴影衰落的相关模型也已给出。从文献结果看,大尺度衰落的相关时间要远大于小尺度衰落的相关时间。因此本文主要对信号的大尺度部分进行了分析,并用来对实际的CQI数据进行近似。
1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AMC
1.1卫星通信系统模型卫星通信系统中终端之间的卫星通信的典型应用就是双跳模式,如图1所示。双跳模式引起端到端的时延为540ms[8]。
1.2AMC和CQI自适应编码调制AMC技术根据信道状况调整调制方式及编码速率,能够使得处于有利位置的用户得到更高的数据速率,提高小区平均吞吐量;通过使用不同调制方案来代替原来改变发射功率的方案,可以减少干扰。地面LTE标准使用了AMC技术[2]。同样,在LTE-based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也需要AMC技术来提高系统容量和信息传输速率,提高用户信号质量。对于地面LTE通信系统,终端根据从下行链路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信道质量指数CQI,然后通过上行链路上报给eNodeB。eNodeB接收到CQI之后,根据小区资源情况和当前用户的CQI,分配合适的下行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MCS)。用户接收到基站的调整指示,按照指示进行上行传输。因此AMC是个严格的闭环过程。
1.3卫星环境下AMC存在的问题在GEO卫星通信系统中,AMC过程的与地面系统的差异主要是CQI信号经历的链路变成了卫星双跳链路。信道的传输时延、多普勒频移等特性都与地面不同。在这种通信环境下,地面站用来决定AMC策略的CQI数据是过期的,UE接收到地面站的调整指令也是过期的。因此需要利用过期的CQI进行预测,使得到达UE的AMC指示是比较符合接收时刻的信道质量要求。由于一般的预测模型都存在预测能力的限制,其主要参考指标是数据的相关时间,而信道的相关时间与UE的运动速度有关,往往远小于需要预测的时间范围,所以要对CQI数据进行有效地预测存在很大困难。如果不进行预测,又会导致系统有效性的大幅下降,因此需要找到一个折中的AMC策略,实现有价值的预测。
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信道特性分析
2.1卫星信道模型大尺度衰落主要是由阴影效应造成的,其变化主要是由于终端移动造成的所在环境阴影程度的变化引起的。小尺度衰落主要是由于终端所在环境的障碍物散射导致的,其变化也是由于终端移动造成的环境障碍物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散射回来的信号变化引起的。事实上终端运动引起的遮挡情况变化在一段时间内都可能保持不变或较小变化,而丰富的多径信号则可能随终端移动发生剧烈变化,因此一般来说大尺度衰减的变化速度要远远低于小尺度衰减的变化速度。文献[10]指出大尺度衰落会在1~3m的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实际信号的波动速度主要由小尺度衰落决定,有理由相信,如果去掉小尺度衰落的影响,信号波动速度将大大降低。文献[11]对重度阴影环境下含有小尺度衰落的信号和去掉小尺度衰落的信号进行了对比,也证实了文献[10]中的结论。
2.2相关时间分析文献[6]中对大尺度衰落信号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总结,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相关模型进行建模,从实际情况和方便分析的角度,选择文献[7]中给出的相关模型。文献[9]中给出了实际测量的大尺度衰落信号相关数据及拟合的相关模型,对于L-band,80°情况下的相关距离是20m,60°情况下的相关距离是16m,并且S-band情况下与此有类似结果。与上表对比相关距离大大增加。因此如果用仅含有大尺度衰落的信号来近似实际信号,那么进行预测是比较有实现意义的。
2.3近似的信道质量合理性分析虽然经过上述近似之后可以进行预测,但是如果这种近似信号与实际信号相差过大,那么即使做了预测,由于输入数据本身存在的较大偏差,其预测结果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重点讨论的是这种近似信号与实际信号的差距。由于无法获得实际测量信号,只分析现有文献中给出的实际信号的统计特性。选择的是ITU-RM1225[12]中的卫星信道模型。此模型中的多径数目较少,而且多径的功率相对于直射径来说也很低。如果去掉小尺度衰落的影响,也就是将多径的效应进一步减弱,结果与含有多径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距,直观上也不会很大。
3仿真分析
通过仿真对利用大尺度衰落对信号质量CQI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产生大尺度衰落的模型采用了文献[9]中的模型。其中低通滤波器的参数选择反映的是信道的特性,与输入信号的具体带宽和其他特性没有关系,因此在产生大尺度衰减窄带信号和大尺度衰减宽带信号时,可以使用相同的大尺度衰减模型及参数。由于无法获得具体的参数,本文仿真参照了文献[9]中关于衰落相关距离的数据进行了LPF的参数选择。下面本文利用上述模型对仅含有大尺度衰落信号和加入小尺度衰落信号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图3是对含有小尺度衰落的CQI数据和只含有大尺度衰落的CQI数据的对比仿真,从图中可以看出,仅含有大尺度衰落的CQI数据变化趋势要明显慢于含有小尺度衰落的CQI数据。
4结束语
关键词基因算法,信道分配,信道干扰
1.介绍
在移动通信中,提供给用户和无线网络基站之间通信的频带宽度是有限的。因此,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这个有限的资源成为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瓶颈。为满足信噪比要求,本文从以下三种基本的干扰:同信道干扰,同区域干扰,邻道干扰考虑来设计网络。
无线频率传播和预期的通信量作为某些信道分配给某个区域时是否会产生干扰的决定因素。通信量也可以用来预测每个区域内所需要的信道数目。信道分配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在满足整个系统无干扰的情况下,最小化所需的信道数,以节约有效的频率资源。这就是参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问题1(CAP1).第二类: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无法提供足够可用的信道确保无干扰的信道分配,只能最小化整个系统内的干扰,满足各区域对信道数量上的需求。这就是参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问题2(CAP2)。近几年来,一些启发式算法(HeuristicApproach)([2],[3],[4])等多种算法被用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但由于算法的一些局限,往往结果并不理想。
基因算法GA的本质:全局性概率搜索算法,是可行的搜索技术,用定长的线性串对问题的解进行编码,通过复制、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改变个体的结构。个体作为搜索对象。根据适应度进行选择,决定个体是否参加复制、交叉等遗传操作,得到的返回值后,代入适应度函数求出子染色体树的适应度(适应度:表示了个体产生的效益,是个体优秀程度的度量)。取适应度最大的作为最优子个体。
已经有大量的例子使用基因算法GA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例如,参考文献[12],[19],[20],[21],[22]使用基因算法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1(CAP1)。[23]和[24]用公式描述了CAP2,但是它们只对无干扰的情况感兴趣。参考文献[16]中依据基因算法给出了解决信道分配问题2的独特的公式,在本论文中,就依据这个公式,将无干扰条件作为软限制条件(Softconstraint),而将各个小区所需要的信道数作为硬限制条件。我们用十个基准(benchmark)问题来进行模拟仿真,并将结果与其它算法获取的结果相比较。
2.信道分配问题
假设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它有N个小区和M个通信信道。小区i的信道需求(由预期的通信量求出)为Di个信道。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可以决定在频域中两个信道之间能保证没有干扰的最小距离。这些最小的距离存储在的对称矩阵C中。我们回顾一下Smith和Palaniswami[4]提出CAP2的数学模型:
其中;.如果,就是说小区j和i分别分配到信道k和信道l。分配所引起的干扰程度可以由张量中的一个元素进行计算,其中是信道k和信道l在频域中的绝对距离。当时,干扰的程度最大。干扰随着两信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减小整个网络中的干扰程度的问题就可简化,即:
最小化:
(1)
限制条件:
(2)
(3)上述提到邻近因子张量P是一个三维矩阵。立方体正前平面对角线被置0的矩阵C。张量的第三向线成线性减少,因此张量的有效深度为矩阵C的最大对角线值,它由递归方法生成:
(4)
3仿真结果
在我们的仿真试验中,采用了参考文献[16]推荐的方法,初始化一组满足限制条件的个体。每个个体是一个的矩阵的解。每一行代表一个小区内的分配方案。每一行内的1的数量代表了分配给该小区的信道数目。根据前面介绍的基因算法,进行行间交叉,行内变异的算法。这样,每次生成的新解都可满足限制条件。我们用等式(1)来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并根据适应度来选择用于生成下一个族群的个体。
果”0”代表无干扰分配。我们可以看出对于HEX2和KUNZ1我们获得了比其带爬坡的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thehill-climbingHopfieldnetwork(HCHN))[8]中更好的数据.在仿真过程中,一些参数,例如交叉操作机率,变异操作机率和族群大小都需要去设定.我们是通过反复试验来设定这些参数的.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已经研究了在保证无干扰情况下最小化所需信道数的问题。而本论文则是针对那些实际可用信道数少于无干扰所需信道数的实际问题,研究在有限的信道的条件下来最小化生成干扰的的可行性方案,这将会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基因算法是一个有趣的方法,它是从点到点的全局搜索,在解决优化组和问题时,可快速获取更优的解。基准问题的仿真结果表明基因算法可得到比其它方法更理想的结果,即在满足需求限制的条件下,使得信道分配带来更少的干扰的解决方案.
更高级的基因算法诸如并行基因算法(parallelGA)和微基因算法(microGA)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信道分配问题2,得到更好的结果.基因算法(GA)特别适合于在高速并行计算机上运算.目标函数和限制条件可同时执行,对整个族群操作运算,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选取新一代适应度更高的子族群参数。因此对硬件性能要求高,直接关系到运行时间长短,效率问题.
在一台高速并行机上,基因算法预计能以几K倍的速度处理很多问题,K是入口尺寸大小。即使要并行的评估的个别问题功能有效性,也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解决办法。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K.Smith,“Solvingcombinatorialoptimizationproblemsusingneuralnetworks,”Ph.D.dimerfation,UniversityofMelboume,Australi41996.
2D.Kunz,‘‘SuboptidsolutibniobtainedbytheHopfield-Tankneuralnetworkalgorithm”,BiologicnlCybernetics,vol.65,pp.l29-133,1991.
3F.BOX,~‘‘Aheuristictechniqueforissigningfrequenciestomobile:radionets,”IEEETrans.Veh.Techno/.,vol.VT-27,no.2,pp..57-64,1978.-~
4M.:Duque&to&D.KunzandB.Ruber,“Statica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simulatedannealing,”NeuralNehvorkrinTelecommunications.B.YuhasandN.&sari,E&.Boston,MA:Kluwer,1994.
5M.Sengokq“Telephonetrafficinamobileradiocomunicationsystemusingdynamicfrequencyassignments,’’IEEETrans.Veh.Technol..vo1.29,no.2,pp.270-278,1980.
6A.Camst,“Homogeneousdistributionoffrequenciesinaregularhexagonalcellsystem,”IEEETrans.Veh.Technol.,vol.31.no.3,pp.132-144,1982.
7A.Gamst,“Somelowerboundsforaclassoffrequencyassignmentproblems,’’IEEETrans.Veh.Technol.,vo1.35,no.I,pp.8-14,1986.
8K.SmithandM.Palaniswami,“Statici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NeuralNetworks”,IEEEJoum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s,vol.15,no.2,pp.238-249,1997.
9E.Falkenauer,Geneticalgorithmsandgroupingproblems.Chichester,England:Wiley,1998.
10R.Matbarand1.Mattfeldt,”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networks”,IEEETrans.Veh.Technoi.,Vo1.42,pp.1421,Feb1993.
11.S.KitqS.H.Park,P.W.Dowd,andN.M.Nasrabadi,“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usinggeneticalgorithm”,WirelessPersona:Commun,vo1.3,110.3,pp.273-286,Aug.1996.
12D.BeckmannandU.Killat,“Anewstrategyfortheapplicationofgeneticalgorithmsto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Trans.Veh.Technol.,vol.48,no.4,pp.1261-1269,July,1999.
13E.DavidGoldberg,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Reading,Mass.:Addison-WesleyPub.Co.,1989.
14K.Deb,“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UsingEvolutionaryAlgorithms”,JohnWiley&Sons,2001.
15LawrenceDavis,HandbookofGeneticAlgorithms.NewYorkVanNosbandReinhold,1991.
16K.A.Smith,“Ageneticalgorithmfor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GlobalTechnohaConference,vol.4,1998.
17DonaldE.Knuth,TheArtofcomputerprogramming:FundnmentalAlgorithms.nirdEdition.Reading,Mass:Addison-WelseyPub.Co.,1997
I8T.Kohonen,“Self-organizedformationoftopologicallycorrectfeaturemaps,”Biol.Cybern.,vol.43,pp.59-69,1982.
19A.ThavarajahandW.H.Lam,“Heuristicapproachforoptimal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mobilesystems,”IEEProceedingsCommunications,vol.1463,pp.196-200,June,1999.
20G.ChahbortyandB.ChaLborty,“Ageneticalgorithmapproachtosolv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ncellularradionetworks,”Proc.I999IEEEMidnight-SunWorkshoponSoftComputingMethodsinIndustrialApplications,pp.3439,1999.
21M.Williams,“Makingthebestuseoftheairways:animportantrequirementformilitatycommunications,”Electronic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Joumal.v01.12,no.2,pp.75-83,April,2000.
22F.J.Jaimes-Romero,D.Munoz-Rodriguez,andS.Tekinay,“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systemsusinggeneticalgorithms,”IEEE46thV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vol.2,pp.741-745,1996.
23W.K.LaiandG.G.Coghill,“Channelassignmentthroughevolutionaryoptimization,”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vo1.45,no.1,pp.91-96,Feb.,1996.
【关键词】 移动通信 服务行业 客户
调查问卷
1、性别? 男 女
2、每月生活费?
A、小于500 B、501-1000 C、1001-1500 D、1501-2000
3、年龄--?A、18―20 B、21-30 C、大于30
4、您的受教育年限(不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
A、三年 B 、六---七年 C 、十年 D、十年以上
5、您的月收入大致为__?
B、 一千至两千 B 、两千年至三千 C 、三千至五千 D、五千以上
6、您是受到了什么影响,促使您开始使用移动通信__? A 受朋友影响 B通过网络广告 C通过报纸、杂志、等纸面传媒 D其他因素
7、请您仔细回想一下,您在移动通信消费时,会花费多久的时间? A五分钟 B、十分钟 C、十五分钟 D、二十五分钟或以上
8、在移动通信消费后,您是出现“买了就后悔”的现象是__
A、频繁出现 B、偶尔出现 C、没有出现过
9.您感觉移动通讯的信号怎样?
A、一般 B、不好 C、很好 D、很差
一、影响移动通信市场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1.1性别因素影响
性别因素影响着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传统的消费过程中男性与女性的消费观念与行在不同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影响下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这些这种性别直接影响人们的态度、价值观和购买决策,以及体现着不同的消费者需求结构和购买方式,同时在消费行为中的不同影响也充分体现在了移动通信消费中。根据调查显示,男性消费者在移动通信购买中所选择的时间要比女性消费者长,且男性消费者的选购质量要比女性消费者高近50个百分点。同时发现在选择移动通信商品时花费的时间与“错误率”呈反 相关关系。这些调查的数据与所得到的结论,运用到理论分析中则是:在移动通信消费中男性的消费行为更为理性,即大多数的男性在产生消费行为之前都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则是偏向与感性。在浏览移动通信商品时绝大多数的女性在碰到满意的商品时就会下意识购买,而男性则会在反复思考与对比之后,才会做出决定。女性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会比较注意其他顾客的评价及别人的意见;而男性消费者却表现的比较具有自主性,他们肯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搜集相关产品的各种信息,根据所了解到的内容,作出自己的消费决定。
1.2受教育程度与其经济收入影响
总结第4题的答案记录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收入往往与其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调查数据证实了上文中本文“人们的经济收入往往与其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的论断。对以上问题进行本质分析,本文认为移动通信消费的选择多寡与教育程度关联的关键是,在消费者接受较高程度的教育时,不断的提高了自身对消费的认识水平。其与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联关键在于,较高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别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及其所接触与面对的事物,这一类人群较低收入者更容易接受移动通信较为经济实惠的套餐。
1.3社会因素分析
在当今的消费者行为中,消费者所在社会群体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存在这较大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其所在社会阶层的主体流行思想影响,还会受到周围相关群体的影响。
经过调查,可以得出明显的分析结论:在有过使用移动通信经历的消费者中,受朋友的影响而选择使用移动通信的人数占到了40%以上,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 而通过网络广告影响进而选择使用移动通信的占30%,通过报纸、杂志广告宣传方式而选择使用移动通信的因素相比较而言相对较小只有20%;通过其他途径而选择使用移动通信则很小,仅占所有人数的9%。由此可见,消费者选择使用移动通信受朋友与网络广告的影响很大, 其他因素还包括消费者对信息的利用和依赖程度的差异。
参 考 文 献
[1] 王长潇主编.新媒体论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6
近年来商用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服务有着飞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早期,第一代(1G)蜂窝式电话系统诞生,它基于模拟调频技术(FM),提供窄频电路语音交换服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90年代初又推出了第二代(2G)数字蜂窝式系统。2G蜂窝式系统基于时分多址(TDMA)技术或者码分多址(CDMA)技术,提供线路交换语音和数据的服务。90年代间,2G系统又增强了封装交换数据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能力,后来被称为2.5G系统。2000年之后,出现了第三代(3G)蜂窝式系统。它允许语音和数据服务的并发使用,并具有更快的数据传输率。3G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结合几何定位信息系统衍生出了移动定位服务。当前,第四代(4G)蜂窝式系统正处于研发阶段,它采用了基于IP互联网络传送语音的协议(VoIP)和集多媒体应用的超宽带(G比特峰值速度)接入技术。4G的大部分技术基于多载波调制/多路传输技术,例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者单载波调制/多路传输技术,如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现在,最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2010年,全球60亿人口中有40亿用户使用GSM。最广泛的无线局域网(WLAN)的互联接入标准是IEEE 802.11a/b/g,即WiFi。大部分蜂窝式服务的供应商都部署了3G网络,使用两个不同标准之一。其一是GSM/GPRS/EDGE/WCDMA/HSPA系列,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市场率约80%;另一个是IS95A/B/cdma20001x/cdma2000EVDO系列,由3GPP2研发,市场率约20%。而3G用户对两个标准的选择WCDMA/HSPA和IS95/BEVDO基本持平,2010年双方均约5亿用户。3G的标准HSPA+在5MHz的带宽上具有21Mbps的下行峰值速度,它基于单载波TDM/CDMA技术。4G的长期演化版(LTE)已可商用,而高级长期演化版(LTEA)目前仍在研发。与基于CDMA技术的3G不同,4G是基于OFDMA和SCFMDA技术。LTEA在5MHz的带宽上具有22Mbps的下行峰值速度。作者认为,4G在下行峰值速度上没有比3G有很大的提升,所以,目前3G可能还会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全书共13章:1.导论:图像极值和随机性;2.传播建模;3.协同通道接口;4.数字调制和功率谱;5.平缓衰减信道中的发生数字信号;6.多天线技术;7.均衡化和干扰消除;8.误差控制编码;9.扩频技术;10.多载波技术;11.频率规划技术;12.CDMA蜂窝型通信网系统;13.广播资源管理;附录A 概率论和随机过程。
本书适合作为无线电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同时适合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的参考书籍。
陈涛,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理学院)
剧本式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进行的尝试。剧本式教学属于模拟教学法,隶属于现在国际流行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范畴。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关键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应用中对学生快速的掌握技能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什么是行为导向法呢?首先,行为导向的特点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总的来说,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二、剧本式的课程改革方案
2.1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去介绍整个通信工程专业,由浅入深的介绍当前主流的各种电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CDIO的思想,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专题项目制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专业概论课和四个专业方向专题,共5个部分。
2.2教学过程
除专业概论课外,每个专业方向专题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教师授课。教师从一个本专题典型项目着手,由浅入深的展开专题介绍,让学生对本专题的主要原理、技术和应用有初步认识。第二部分:专题任务设置。在学生对本专题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将一个或几个专题项目以任务形式分解到各个小组,一个专题任务将由多个小组共同协调完成。第三部分:任务的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部分资料、课外的自主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交初步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加以引导纠正,最终以学生为主完成任务的初步构思和设计。第四部分:任务的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通过组员间的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的协调合作,完成专题任务,展示任务成果,成果评定。
2.3教学形式
具体说“剧本式”的导论课程设置就是在现有的知识环节上,把以前各部分内容,如计算机通信网、移动通信、固化交换设置成相对应的几个专题,教师在专题开始简单介绍专题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好的专题任务的剧本。让学生模拟剧本中的一个角色,最终通过学生的各项表现来进行评价。剧本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把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剧本的设计。剧本要求设计出特定的环境,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贯穿这种环境,这样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觉得单调枯燥,在此基础上把相关知识糅合进去。这些剧本要让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分工和角色,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和讲解,方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让学生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去主动去了解掌握知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消化知识,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同时培养对专业的兴趣,甚至找到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下面对剧本式模式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权且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剧本名称:GSM系统呼叫建立的基本过程宗旨: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环境:两部手机A、B处于不同的小区,A呼叫B,演示呼叫过程中手机信号的流向。人员:学生。场景一:手机B空闲场景二:手机B通话中场景三:手机B已关机
2.4教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