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论述范文

财务风险论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论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论述

篇1

一、投资风险

资金投资方向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现阶段纺织市场需求出现萎缩,企业管理者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会寻求一些其他投资方式,而投资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风险的基础上,且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测算值为正时才可进行投资。如果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当项目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企业就会产生投资风险。

二、资金营运风险

这类风险是因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资金营运主要体现在企业流动资产的循环周转方面。企业流动资产的循环周转主要取决于存货和应收帐款的周转。当企业的存货和应收帐款周转正常时,企业的资金链是连续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就能正常进行;当企业的存货和应收帐款周转异常时,如存货大量积压,资金大量沉淀,或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过大,长期收不回来,企业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支付困难的风险。我国的纺织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对收益分配的意识薄弱。在收益分配上忽视资本结构,未意识到股利分配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我国的纺织企业侧重于企业资金的积累,忽视股利分配制度,不能认识到企业资金流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纺织业采取的是配股或送股的收益分配方式,这就增大了证券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投机的机会,纺织企业股利政策没有正式的规定,股利分配方案经常修改,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所适从。

三、纺织业财务风险规避

1、纺织品出口创汇增加了外汇风险,外汇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经营,企业应及时掌握汇率动向,适时的调整收付款方式,避开汇率波动引发的经济损失;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做好评价企业资产额度以及金融市场动向的工作,通过分析企业负债情况识别企业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制约着其他风险的产生和危害程度,可通过往年投资数据分析得出投资报酬率的具体变化形式,以此进行风险识别;依据资金周转率、回收周期、账款收现率等判别风险;分析市场需求,合理分配收益资金,避免片面追求高回报而忽视企业资金储备。

2、财务风险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大部分与企业财务管理关系紧密,财务管理缺乏安全意识、管理手段落后都会引发财务风险。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做好以下五点:第一、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重视财务管理,改善管理手段,做好财务预算、营运、控制等;第二、在企业中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潜在负债风险;第三、充分考虑货币以及投资风险,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第四、加强日常企业的收支管理工作,控制现金储备;第五、制定长期的股利分配政策,保证企业留存资金与企业生产相适应。

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经济全球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纺织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两部分。外部管理即是企业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所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控制,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内部管理是针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进行控制,通过强化内部结构,规避财务风险。

四、总结

篇2

当前在我国举债是高校的主要筹资方式。采用信贷筹资,在负债期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利率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贷款利率出现增长变化,利率增长必然给高校带来资金成本上的压力,尤其是当高校的举债数额巨大的时候,就算利率轻微的变动,这也将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负债结构单一风险

与企业外部筹资相比较,高校的外部筹资方式就少得多。企业可以通过借债、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方式从企业外部去筹集企业所需资金,而大部分高校都是非营利性法人,其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学生学费、银行借贷和高校内部的自发性负债筹资,其外部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借贷和校友的捐赠。从财务学上讲,通常筹资方式越单一,那么高校对其的依赖性就越大,相应的资金提供者的议价能力就越强,高校的面临的筹资风险也就越大。

内部控制不力的风险

要有效的减低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部分高校的财务工作存在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现象,高校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等问题相当严重,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很多高校还没有成体系的财务制度,其财务管理工作在很多时候都没有依据可依、没有规章可循,这同样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从根本上讲,高校财务风险的管控是高校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并逐渐成为高校整个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那么高校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其主要原则如下:

(一)风险预防与风险处理相结合

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管理主要有内部环境、目标设定、风险预防、风险识别、风险处理、信息与沟通等管控活动,并越来越重风险的预防和预警机制。但由于风险控制主体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高校某些风险损失的发生在所难免,这就需要高校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进行风险损失的处理,在风险处理中主要有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接受和风险回避这四种处理方法。在实际生活中,高校选择何种风险处理方法主要根据高校的风险接受能力和其风险偏好来决定。在高校风险管理实务中,只有将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实现财务收益的最大化。

(二)长短期利益相结合

高校要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应该重视其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结合。部分高校为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大量斥资修建新校区,使得学校的财务陷入困境。还有部分高校心存侥幸,想到学校是政府办的,数额再大的债务最后也有政府买单,又是心大胆大大肆盲目新建基础设施和铺张浪费,这将不利于学校长期健康的发展。加之,各高校的领导都实行的是任期制,很多领导只是关注自己在这个职位上的成绩,为自身短暂的眼前利益而不惜损伤学校的长远利益,导致高校发展过程中,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严重失衡,因此高校在控制财务风险时要兼顾长短期利益,促使高校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高校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同样涉及到国家、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等主体的利益。高校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应该是这各方利益最后权衡的结果,因此任何一种只顾自身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管控措施都将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管控的整体效果和效用。学校本身是为学生服务的,而目前存在一些高校本着“只要学生不出安全问题就万事大吉”的管理理念将大大阻碍学校的发展。

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高校的制度就像一个国家的法律一样,它在高校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如果一个高校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一个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就没有规章可循,很多时候就会导致唯领导是从、唯权势所依,高校的员工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规避高校的风险管理要求。当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的一切活动都以相应的制度做依据,不管它是谁,一切都是制度说了算,那么可以有效地减少财务舞弊,降低财务风险。

(二)研发先进的管理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要想做好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那么先进的管理工具必不可少。先进的管理工具具有系统性强、使用方便、各个模块协调性较好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管理工具的数据具有不易被没有权限的人更改的优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操纵失误的可能性。先进和完善的管理系统,通过纵向将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连接在一起。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应用软件,在高校本身就是软件高手云集的场所,学校可以利用人才优势结合高校自身实践研发风险管理的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通过现金的管理工具可以把风险管理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桌面上,这样便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执行。

(三)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实际上就是高校的预算治理机构体系。只有有了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高校才能编制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预算,才能保证制定出的预算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反馈。健全有效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从上到下一般包括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机构、预算执行机构和预算监控、考评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将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控相结合,预算体系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另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际情况超过预算的水平,因此高校还应该做好预算外管理工作。

(四)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财务风险管控效果的好坏。在当下,高校的理财环境瞬息万变,高校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唯有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财务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进行交流学习,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组织财务人员在采风险管理做得较好的高校进行考察学习以及在职业团体中去参加培训。当然,对财务人员除了提高其专业素质外,还应该提高其职业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都是不能仅靠法律制度、规章政策来规范和约束的。因此,在高校财务活动中要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舞弊,提高财务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Abstract : The ess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educe and continuity interrupted of the enterprise capital movement efficiency.

1.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模式陈旧,管理观念落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致使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的财务管理观念,未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1.2经营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筹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资产数量较少,缺乏信用保证,信贷能力低。第二,中小企业不能容易地像大企业那样直接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和债券,而更多的是吸引直接投资,融资渠道单一。

1.3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1.3.1投资所需要资金短缺。

1.3.2缺乏科学性。

1.4财务控制薄弱

1.4.1营运资金财务控制薄弱。

1.4.2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1.4.3成本费用核算不到位,市场竞争力弱。

1.5财务信用缺失、信用管理混乱

1.5.1资信等级普遍不高。

1.5.2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缺乏,机构不健全。

1.6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技术手段贫乏

1.6.1机构设置不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人员素质偏低、内部控制乏力、财务控制薄弱等现象在很多中小企业存在,这将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企业缺乏预警、白控和调节能力,所以一旦出现危机,企业就措手不及,没有招架之力。

1.6.2财务杠杆不合理利用引发财务风险。

1.6.3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防范手段不够完善。

2.中小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2.1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确立正确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一定 要有必要的风险意识。财务风险意识较强、管理方式偏稳健 的人员,不会追求较高的财务杠杆,而风险承受力强,比较 乐于显示经营业绩和才能的经营者则会冒险,追求发挥财务 杠杆的作用。因此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克服面对风险盲目冒 进与过于保守的心理,保持适度的财务风险意识。同时,应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并通过完善激励 机制来促使员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2.2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

2.2.1适度负债经营。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特别是负债资金,因为负债资金具有财务杠杆的好处和合理避税的作用,中小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不断增加内部资本积累的前提下,适度举债,以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

2.2.2拓宽融资渠道。2003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有关条款规定,我国巾小企业在立足深沪两地资本市场融资的基础上,可以力争在海外市场上融资,即实现内地企业在香港、美国等地发行股票筹集海外资本。该法还规定“国家通过税收政府鼓励各种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依此中小企业可以向风险投资机构申请取得风险投资基金,此外,还可以通过产权变更,实施管理层收购和职工持股计划,吸收职工和管理人员投资入股,从而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和增加融资渠道。

2.3科学合理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2.3.1避免盲目投资,提高投资成功率。在项目投资时,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尽可能投资于短期项目,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的经营资金不会因新的投资项目而受到影响。在投资方式上,尽可能采用直接投资,避免将有限的资金投放于企业外部,影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中小企业可利用社会上财务咨询机构,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积极的借用“外脑”。

2.3.2规范项目投资程序。中小企业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实施。

2.4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构建完善的财务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稳健理财,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2.4.1规范会计核算体系,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保证企业已经制定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作用,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4.2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取得确凿证据后,再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2.4.3保持财务资料完整。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2.5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2.5.1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生存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5.2建立完备的企业信用机制,实施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监控和拖欠账款追收等事务,有效地控制风险,将企业信用销售的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财务信用风险管理。

2.5.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应贯穿于企业制度的每个方面,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生产管理上都应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牵制制度。如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决不能把资产的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

控体系。

2.6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防范财务风险来说,一个较新的概念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所谓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经营情况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将中小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通过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有效措施。

作者简介:薛华,1971出生,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师职称,现任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

1991年毕业于焦作市财会学校工业会计专业。

1997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1992年考取会计员资格证书。

1994年考取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

1996年考取会计师资格证书;

1988-1998年在河南中轴集团财务处工作,历任银行出纳、税金销售会计、成本费用会计、分公司主管会计、成本核算科科长(副处级)。

1998-2001年在焦作制动器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任主管会计。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101-03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1.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会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行为,从而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短缺,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同时金融危机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投资项目,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整体上影响了经济体系的架构,使企业在投资的时候更加谨慎、保守,这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进而蒙受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原因进行分析,掌握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财务风险生成的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投资活动有所限制,某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不是很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才能意识到风险来临,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将会直接地受到风险的影响,以致企业管理人员出现盲目投资、盲目管理等现象,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效益产生不良影响。2.财务风险的主要特性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和经营中,应当被管理经营者重视,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中,逐步实现发展和增长企业效益。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对于企业来说,财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综合型活动,因此,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的也是十分复杂的,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运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可能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诱因,所以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企业各种风险现象的综合表现。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想正常经营,想要生存下去,每时每刻都有风险存在,只有处理好企业正常运营与各类风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更好地生存下去。此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企业在运营的同时,每一个发展的环节都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保证企业是否盈利,所以正是因为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一般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财务风险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也可能会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甚至是造成企业的亏损和倒闭。

(二)企业的风险控制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的企业采取自认为有效的方式解决风险,认为只要在资金上进行长期的投入和支持,就会让企业顺利的度过。但是企业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和国际社会接轨,不再是原先的“闭关锁国”,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市场环境的改变会严重地影响企业合理地发展,所以虽然企业内部能够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没有办法改变企业外部环境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会使企业深陷于泥潭,从这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仍对外部环境有过分的依赖问题。此外,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一个企业完善的治理结构是需要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状态,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中,三者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严重。即使目前国内的某些企业开始模仿国外治理结构,开始建立监事会,但是监事会的真实作用并不是很大,形同虚设。治理结构的不完整,会使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不稳定,财务风险几率大,企业损失率较高。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一)加剧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行为,由此造成了企业在资金方面很紧张。当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倒闭。当金融危机过后,每个企业都开始认识到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企业也开始对企业各项资金作出一些必要性的使用制度等,保证企业资金充足。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著名的雷曼公司破产是代表性的例子。同时在金融危机下,会影响央行的有关政策,不断地调整利息利率,进而使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在不断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会将国外的支付能力拉低,这就会间接影响到国内的出口贸易经济,导致国内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当市场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的时候,筹资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加深,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每次金融危机的覆盖面都十分广阔,几乎每个国家都会有所波及,我国企业也不例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国内企业也很受其影响,所以企业和政府都应当时刻的避免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筹资风险。

(二)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所谓的投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财务投资的原因,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风险也随之而来,这种风险就被称为投资风险。我国内部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就会造成企业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会造成企业一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投资风险会带来运营风险,最后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者需要以谨慎的态度进行相关的投资活动。此外,金融危机的到来,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房地产,原油,股票等一系列的金融问题。由此看来,金融危机会影响到投资者本身的判断能力,这样会让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剧投资风险,当企业没有办法承受风险的时候,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可能。更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大,国内的证券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极不稳定,造成了许多企业的倒闭。所以,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要十分的注重企业的投资项目,不能进行盲目,没有预期的投资,这样会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要认真的思考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有计划的进行风险规避。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出现,让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同时,银行,社会和企业的客户等也会无法保障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而影响企业整个的运营生产计划。企业在有计划的经营时,在遭遇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就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没有办法让企业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流运转。同时金融危机也会导致其他相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所以,金融危机影响了整个行业圈子,致使企业不能将结算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目前我们国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已经达到6万亿人民币,接近于总企业资产的30%,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更大,已经超过了60%。这就说明,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对资金流的控制力较低,使得企业受到资金流影响较大,进而导致坏账损失,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大型企业来说,也会影响其生产运营。金融危机还会导致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动,会使企业没有办法做好预算,在短时间内,企业的融资能力较低,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企业对现金流的控制力减弱,因此,金融危机会影响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四)金融危机对汇率风险的影响

金融危机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外部环境,如国际汇率问题,就会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金融危机会使各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浮动,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判断,严重的可以导致企业在业务操作时,发生巨额亏损或者是破产。某些公司在国际交易的时候,由于汇率改变的问题,原本获利的交易,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元等货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交易时发生经济损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三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会改变当时的经济体系,汇率的上下浮动较大,同时还具有不稳定性,很多的公司在汇率问题上都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损失过多地资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国际性企业要十分注意汇率问题,尽可能的较少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针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对金融危机进行规避,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管理机制,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预警金融危机。财务预警机制指的是以企业的信息化为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并给与一定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提前处理危机和风险。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够使企业有更长的时间对金融危机作出应有的准备和处理,并能够在财务问题处理方面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效果。金融危机的本质属于一种货币危机,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企业过度的负债,致使企业没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维持运转,进而造成企业损失或破产。合理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能够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解决企业较差的支付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好的完成业务流程。企业在运作的时候,财务风险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进行监测和预警,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这是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保证。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当今国际市场经济体系随时都在变化,企业间的合作和竞争也越来越多,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多,建立一个及时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机制十分必要,同时也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

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就是因为资金能够在企业中不断的循环和流动,这个过程中,货款回收就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只有控制资金流动线的通畅,在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这样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的运营。金融危机时期,市场环境不断地变化,所有的商品没有很好的贸易流通,使得企业面临着资金不流通的困境,没有资金的周转,企业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所以,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要重点把握各类关键信息的收集,时刻对市场进行监测和观察,进而及时作出反应。同时企业还可以在内部建立资金控制机制,时刻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监控并加以管理,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充足,防止资金流失或不通畅。

(三)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

负债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好事,在某种情况下同时也是企业的累赘,所以负债是企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当金融危机或是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很容易造成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使企业净资产收益降低,所以当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时,企业基本就处于财务风险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处理,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因此,企业在正常经营的状态下,一定要注意负债率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计算,设置企业负债底线,企业运营无论出现什么状况,都不能低于这个底线。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资本结构,并进行合理优化,当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降低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调整,降低负债比率,进而降低债务风险,当资本回报率升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增高负债比率。所以企业想要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及时的优化资本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资产负债率,让企业快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

(四)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做大做强,需要不断地完善企业机制。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要以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为主,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做到明确和了解,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方面,要做到尽职尽责,明确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企业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等环节上,不断降低出错率,并明确其责任,从内部逐渐形成监管体系。加强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会有效的较少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操作风险,间接地减少企业的损失。

(五)谨慎投资,规避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企业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同时市场竞争也势必会随之增加,变得更加的激烈。同时现如今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态势,在一些领域甚至是下跌的状态,所以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冲动和盲目,在投资的时候,以一颗谨慎小心的心去面对企业的运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可以肯定的是,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并且是与机遇并存的,所以,企业要严格对内部进行控制,同时保持当前良好的状态,寻求和抓住机遇,实现企业规模和业务上的突破。企业在经营的同时,也要时刻地注意资金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企业的经营更加得顺畅。总而言之,金融危机和财务风险都是企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只有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控制和规避,才能使企业顺利地度过危险时期,并进入很好地发展状态。本文就金融危机条件下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进行简要的叙述,说明了目前企业在金融危机状态下存在的问题,同时还给予了几点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得以生存,并能良好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娟.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2]张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3]罗美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会计之友,2009(8).

[4]周恒芳.金融危机后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7).

篇5

因为企业的每个部门之间的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所承担的工作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对于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必然引起企业的部门之间经营与管理的矛盾与冲突,所以要将企业的部门进行划分,然后按照预算整合企业部门之间的工作与经营,如若缺乏一定的整合以及管理,很容易使得企业部门之间的经营与管理出现混乱。

2有利于绩效考核

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重要的一点便是需要实现财务预算相关的绩效考核,财务预算相关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晋升以及发展的重要的目标。财务预算具有优化目标的功能,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进入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在企业的实施阶段,可以保证预算的严格实施,并且预算能够实现预测情况和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若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经营者便可以将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分析出现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修正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经营活动可控制。

3会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实现的有效措施

3.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

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使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不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开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应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从属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预测的战术和方法。企业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预算重点及其需要从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决定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定位在企业战略目标上,预算管理才能有生命力。因此,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3.2建立健全企业的预警机制

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实现会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其实践的重要表征在于建立预算机制。管理者对于预算的管理以及预警机制要进行分析和考证。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与管理之中,按照月份进行资金预算情况的比对和分析。从而确定资金的流动与资金预算之间的差异。然后相关的经营与管理人员,将其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通报,并且提出相关的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这样便可以提升资金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

3.3加强责任控制,做到部门各司其职

会计预算中比较重要的目标以及管理实践便是财务部门相关责任和部门角色的定位和确立。财务部门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和责任,需要将部门的预算管理的职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细化和落实,具体表现为财务部门实现财务部门的责任,业务部门实现业务部门的责任,加强彼此之间互相联系,并进行财务相关的预算资金的分析和整合,隔日对资金进行准确的预算,实现两个统一,确定资金流动和支付的准确性。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者,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相关的本月和非情之中的资金的流动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并且实现财务部门能够平衡每个月份控制的目标,调整资金预算超过的部分。

3.4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优胜劣汰

会计预算管理中重要的部分便是对于会计预算的相关的问题进行监控和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懈怠。如果执行预算的企业管理者,倾向于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中某个项目的使用资金数目超过预定的预算资金的范围。因此,会计预算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把此项内容列入绩效考核之中,依据此种表现作为最后对于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任命依据。

4结语

篇6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探析

目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励,更多的企业对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了认识。和其他风险管理有所不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阔,更加具有综合性,前期理念观念、管理手段和方式都在持续更新,会对风险财务预测、决策、预防、控制、处理等工序加以应用,让风险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在企业管理中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会存在风险,其他环节也同样存在,风险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不断更新风险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全过程出发进行系统管理,面对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更需要企业加强风险财务管理。

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分析

就其内涵而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指的是企业积极反应客观存在或者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系统过程。风险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它主要是在企业对客观存在风险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它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有效应对和管控,保证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损失程度。风险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它主要是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对其加以丰富完善,非常具有必要性。就其特点而言,和其他财务管理比较下,风险财务管理有明显的两个特征。首先,它面临的风险范围比较广,主要是因为财务工作的本身特殊性,风险财务管理蕴藏在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处在关键位置,如果风险财务管理出现纰漏,整个企业运行效率将会受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将会面临打击。因此做好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其次,它和其他财务管理比较起来,其理财观念有所不同,其他财务管理不会面临风险问题,工作人员不会去对客观存在的风险加以意识和规避。和过去保守理财观念相比,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更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形成风险观念,这样才能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威胁。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个方面,自然风险虽然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又难以掌控。社会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市场风险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客观分析市场环境,从财务管理角度降低企业损失。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要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对风险有效识别并加强管理。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要想实现长远效益做好风险财务管理很有必要。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经济性和全面性的风险管理,并保证企业财务资金能够安全周转,不受到风险影响而失去稳定性,让企业资金能够更加安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决策意义重大,能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价值,保证决策能够科学合理。然而因为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具有复杂的特点,在具体管理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这就必须要保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权责对等原则,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对所有环节的责任和权利充分落实,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保证每件事都有人做,每个人都有事做。另外要保证激励和约束制度的充分完善,按照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实施奖惩。第二,全面系统原则。企业在风险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所谓问题和因素充分考虑,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意识并进行管理,落实好思想动员工作。第三,适应性原则,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必须要充分符合企业是发展程度以及市场需求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第四,充分沟通原则,要对企业内外部充分连接,让沟通能够及时有效,从而降低因为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三、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每一个元件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因素而给整体带来风向,所以风险财务管理所受的影响不仅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还具有多元性。按照是否属于经济方面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就经济因素来说,它主要表现整个行业行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收益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就企业经济效益来看,目前很多企业对待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都是应用冒险态度,并没有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逐渐升高。就非经济因素来说,对企业风险财务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定,这是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密保,从而导致企业风险不断升华加剧。除此之外,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满足风险财务管理机制的企业文化,决策层人员存在素质差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因素可谓是非常复杂。

四、如何解决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因素

第一,要应用基本的风险财务管理方法。首先是风险财务管理预测,就风险财务管理识别方法而言,有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就风险财务管理方法而言,有概率估量法、灰色系统预测法、费希尔线性判定法。其次是风险财务决策,就统计型评价决策法来看有最大期望收益值法、决策树法;就风险后果影响下评价决策而言,有等概论准则法、极大极大准则法、极大极小准则法、最小最大后悔值决策法;除此之外,还有贝叶斯风险决策法和边际分析决策法等。最后是风险财务预防和控制,它主要有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自担风险三种。第二,对风险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必须要将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形成一种制度,方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进行完善。首先,对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要更具有时代性和合理性。其次,在健全资金安全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对该制度有效落实,将具体责任落实在人头上,形成权责机制。再次,就是持续推进资金风险管理控制中的管理责任制,要加强员工责任意识,让安全制度能够充分落实。第三,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要想让财务风险能够有效防范,财务监管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就必须要保证财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提高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对他们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提高责任意识,能够将企业的兴亡当成自己的事,能够拒绝不良诱惑,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受到不道德诱惑而给财务监管带来影响。企业要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给财务监督人员提供锻炼的机会,让财务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次是提高财务监管人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企业要对他们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教育,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并发挥奖惩激励机制的有效价值,提高他们的风险管控意识,优化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体系。第四,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风险风险财务管理的关键,特别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必须要加强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程序、会计分析制度、财管人员岗位权责等规定,做好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能够防止财务风险发生,并保证财管人员能够参与企业决策,保证企业资金安全。

五、总结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财务管理存在极大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程度,要完善管理方法、健全风险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如此方可让企业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卢明,姚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时代金融,2006,10:135-136.

[2]杨逸明.关于企业风险财务的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90-91.

[3]冯金红.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4:164-165.

[4]王元生.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55-56.

篇7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风险 防范对策

一、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机制相对混乱

近几年来,很多职业技术学院,尤其是新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是没有新的财政投入的,它是靠收取较高的学费来维持的,资金数量有限、来源单一、经费缺口大,然而职业技术学院内部的财务管理职能淡化不足。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过分的看重了服务,对职业技术学院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和实践性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为了达到国家的培养目标,实验设施和器材设备投入金额巨大,更新得也快,所以需要的培养成本很高,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面对巨额的投资费用,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得到长足发展是很困难的。

(二)财务预算的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系统理念

财务预算在管理思想上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在完成了财政部门预算目标之后进行两次预算编制,财政部批准职业技术学院上报的预算然后下达批准后,职业技术学院才能进行内部预算的编制。这种思想,是对预算执行情况与执行进度进行的概算,不可以进行跟踪的分析和编制预算调节表,这就使得预算的实际执行和财务预算不符,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第二,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管理体系仅有一个财务部门,它的预算目标的确定及预算的编制、考评只是由内部的财务部门来完成,没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在预算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没形成系统的预算思想,这并没有得到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都将使预算在执行中出现问题。第三,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与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目标脱节。基于这种财务现实,预算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存在,节约没奖励,超支没惩罚,奖惩机制不清晰。这都是由于财务管理思想落后而形成的,并且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理念。

(三)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不到位

财务制度与否健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科学的表现,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情况来分析,能否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准则的制度,有效结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状况,制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的财务制度,直接决定了职业技术学院中财务制度是不是健全、合理,同时也代表了职业技术学院的运作管理水平的层次。但许多职业技术学院在自身的预算、专用基金管理、收入和支出、校办产业投资管理、国定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分配后勤管理等方面存在管理不健全与不合理的问题,甚至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空白,财务执行过程中缺少制度依据的财务制度问题。

(四)经济责任主体不确定,追究机制不清楚

职业技术学院的党政班子和党委书记、院长、分管资产副院长、财务处长,他们应负什么责任,谁是第一负责人及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没有进行明文规定的,这就使企业集体负责制变成了无人负责。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管理体制选择上的问题,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制度》里做了具体规定,高校实行的是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制度,然而大多数的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自身模式及层次的不一样,选择了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了职业技术院校各具特色和方式多样的财务体制。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有的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权责利害划分不清楚,出现了集中度和分散度不足的现象,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出现,使职业技术学院的资金运作与资金循环不能正常运作。

(五)审计监管的不到位

虽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管制下,财务监督是必须的,而且财务人员也拥有这样的权力。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技术学院运转当中,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人员只是在形式上进行负责,实际并没有达到监督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监管职能出现缺位与错位现象,一般都是在管理者的领导下进行形式上的监督,没有进行实质的风险监督管理,财务制度里监管严重不足。

二、职业技术学院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明确产权,理顺机制

职业技术学院要明确与学院校办产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的目标,规范学院校办产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学院校办产业的法人地位,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出资人的身份来享受应得的权利与义务,应该解除职业技术院校用行政形式来参与校办产业的利润分配弊病,以此来避免职业技术学院在投资上的风险,从根本上改变学院校办产业承担所有责任、负盈不负亏的情况。同时还要规范学院校办产业的资本制度,多方位引进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努力增加学院校办产业的总体实力,科学的扩大学院校办产业的规模,同时职业技术学院在对校办产业进行投资时要慎重决策,避免盲目的投资。

(二)增强预算管理

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管理,建立校内预算制度,要认真执行零基预算,各级领导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积极得参与,财务部门还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年度预算的可行性进行有力的论证,使预算可以真实的反映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编制职业技术院校的平衡预算,努力的提高职业技术学院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控制,维护年度预算的严谨性。职业技术学院年度预算一经确定,必须要严格执行,不能违反,不能随意的调整,如果确实是需要调整的,应该严格的按照职业技术院校预算管理办法相关程序进行,同时要将经济合同管理纳入到财务管理的范畴中,财务部门必须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监督管理,严禁没有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合同编制,防止所有隐性债务的发生。财务部门要将己到账的贷款纳入当年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中,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财务监管与内部控制

职业技术学院也必须建立系统、科学、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尤其是对于校办产业和对外贷款、投资,重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与大型的设备实验器材采购制度、财务的公开制度进行严格审计,强化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力度,全面对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的所有方面实行控制。职业技术学院中的财务监管与控制的焦点是财务审批,严格的监控与预防财务审批人员违反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制度规定,随意审批财务支出,不断强化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经济责任的风险,它是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层盲目决策与违规财务支出而形成的,要通过建立与强化职业技术院校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使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自觉的担负起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职责。同时还要实行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学院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避免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

(四)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追究机制

在《高等教育法》里有明确规定,职业技术学院应该面向全社会,依法办学,实施民主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在民事活动之中依法享有民事自利,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虽然我们国家己明确了职业技术学院的法人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运转中的法人主体地位发挥的并不充分,经济责任主体不明确,没有具体的制度来规定谁对财务风险出现的问题负责,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设置清晰的责任权限,提高集中度和分散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主体地位的角度来避免财务风险的形成,保障职业技术学院的资金运作与资金循环正常。

(五)内外结合,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监管系统,加强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部门内部的财务监控,督促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健全独立的财务系统,深入研究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优化的路径,加强监督、管理,严禁编制与执行没有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经济合同,防止发生一切隐性的职业技术院校债务。

参考文献:

[1]杨振民.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黄维.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高教与经济,2006(5).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显露出与传统企业的不同特征。不同国家划定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不同,界定标准不统一,但采用的指标基本一致,主要指标有以下四点:第一,研究与开发(R&D)费用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R&D强度);第二,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第三,产品的主导技术应是所规定的高技术范围;第四,产品的主要技术应在所在领域处于技术前沿或技术突破。

目前国际上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做法,即对于一国而言,R&D强度高于国内制造业平均值1倍以上的产业可以界定为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日前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R&D强度一般在2%左右,而高新技术产业的R&D强度都在5%以上。1994年,OECD根据R&D费用所分为的三种类型,即总R&D费用、直接R&D费用和间接R&D费用三个指标。报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文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有:第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第二,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总投入60以上;第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与传统企业相比较,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智力密集、知识密集,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显著特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越来越资本化,知识资本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变得异常活跃,作为知识资本载体的人才,其作用也就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得多。知识资本替代其他要素成为企业最重要,最有创造力的要素,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显著标志。

二、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

根据前面“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特征”的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高风险,这种高风险主要来源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另一特征即创新性,归纳起来主要有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组织人才风险、环境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等类型,每类风险又有着各自的影响因素(风险源)。虽然这五类风险存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但各阶段的主要风险以及风险的轻重、主次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按照风险可否分散或化解划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称非系统风险,是指每个自身情况不同的投资对象所特特有的风险,这种风险有可能得到控制或化解。

(1)技术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发、取得和使用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遇到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新技术的前沿性、高投入、高竞争和寿命周期的不确定,导致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这种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其创新过程,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不确定性、不可分割性及创新利润的非独占性,其核心特征是技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涉及产品和技术的独特性、进入该领域的障碍、专利的保护、产品的寿命等因素。创新过程的这些特点会是企业在技术开发、取得和使用活动中存在不能实现顶期目标的可能性。

(2)财务风险(资金风险)。即企业由于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和企业所有者受益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由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筹资能力和条件的不确定性、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业务收入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引起的。在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前期投入阶段,财务风险主要为能否及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在技术创新的投资是否有保证;在成长期以后,财务风险主要为能否按期收回投资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

(3)管理风险。是指因人员素质欠缺、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造成的风险,如企业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判断与决策失误以及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方法不当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团队一般都不十分健全,特别是从技术领域出身的创业者往往缺乏企业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而且有的还居功自傲给企业管理增添障碍。

2、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系统风险,是指具有普遍性的风险,不同的项目都会面临,不过程度可以有所不同,这种风险无法化解,一般只能转移或规避。

(1)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市场实现方面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是产品推广风险和同业竞争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其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由于高科技产品的创新性,其市场多是潜在的、有待发掘和成长的,这种特征的市场是否能有效满足、在什么时候满足、以什么产品满足、在什么时候能满足,都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创新企业并不能够占有技术创新的全部收益。创新企业一般都有意或无意的假定他们能够占有创新利润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创新技术决策。但创新收益不可避免的会从创新企业向非创新企业溢出。创新企业究竟最终能够占有多大比例的创新收益,企业所获得的创新收益是否必然大于该创新的社会收益,则是高度不确定的。这就是许多技术创新企业“先驱变先烈”的主要原因。

(2)政策(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则表现为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给企业带末的风险,即企业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政策等条件发生变化时给风险投资带来的风险,如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速度,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技术领域的选择,政府对经济、科技发展的调控及调控的方式,国家财政、税收、消费、外贸、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变动,投资与金融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资金环境,所有这些风险都会给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3)自然风险。即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带来的不可抗拒的风险,比如地震、洪涝、火灾、战争、瘟疫等突发事件。

(4)法律风险。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而且正在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或产品本身可能会违背未来将制定的某些法律条文,这就构成了法律风险。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规避策略

第一,风险规避。指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判断导致其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并在实际中尽可能避免它。风险规避手段的实际运用要受到一定限制,因为它往往牵涉到必须放弃某种机会,从而相应是区与该机会相联系的利益。

第二,风险转移。指某风险承担者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费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良种。保险转移是指向保险公司投保,讲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利用其他途径讲风险转移。

第三,风险控制。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风险概率及经济损失的程度。风险控制是投资者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力图维持其原有决策,实施风险对抗的积极措施。

篇9

关键词 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出现,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同时面对着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企业为追求高增长而大量举债,这时如果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必然招致财务危机,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严重者可能遭遇破产。所以企业有必要从财务危机的源头做起,寻求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以防范财务风险发生。因此,研究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可研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企业管理实践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与主观预期相偏离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以最大限度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的科学管理过程。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成因。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然而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资金 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 加强。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 风险。造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具体为:

1、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那就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人员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随着近年来企业资产规模日益 扩大和发展速度的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 越复杂,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仍然相对淡薄,没有把握风险的本质,清醒的认识风险,使得对风险的认识滞后于风险的存在,是造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过 程中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并没有利用科学的决策和分析方法,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

5、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我国的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并不十分有效,而且一些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技术分析

(一)风险转移。

企业经营中,总有一些风险是难以预见且无法回避的,比如火灾风险、交通运输风险、销售市场风险、工人伤亡风险等,对于此类风险,一是企业无法进行常规预测和管理,二是即使管理代价太高,所以企业通常会采取风险转移的方法,将其以风险分散、合同转让、保险、使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出去。

(二)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企业在某项可能的财务风险发生之前,由于考虑到该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的可能较为严重,所以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一般只适用于如下几种情况:仅有损失没有收益的纯风险,企业应采用风险回避的处理方式;财务风险过大,超过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与收益不平衡,预期收益远远小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风险较为复杂,超出了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使用其他的风险管理。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损失发生前全面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在损失发生后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一种风险管理技术,也是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积极、最主动的方法,它同时做到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管理,在降低风险损失和获得风险收益之间寻求最优。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建立损失防范和及时补救措施;建立事故调查机制;搞好教育和培训。

(四)风险自留。

对于无法回避又不能转移的企业财务风险,或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企业只能采取自留的方式,自行将风险补偿。按自留风险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主动自留是指在分析识别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的性质及后果,但如果采取其他风险处理方式,其费用支出自留自自留风险所需费用。因此,企业主动自留全部或部分风险,筹划相应的风险准备。被动自留是指虽然风险已被分析识别,但由于预测不准确或忽略所致的损失后果,不得不由自身承担。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国经济学家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安佳商务印书馆,2010.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李天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2003,国家图书管博士论文库.

篇10

论文摘要:在当今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制度创新是对人力资本实施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通过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才能在既定风险水平下,实现投资者收益的最大化。

0前言

风险投资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风险投资是指一切具有高失败风险和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上的风险投资是指为建立和发展专门从事某种高新技术生产的中小型企业而持有一定份额所形成的资本。按美国风险投资协会(mvcn)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人到新兴的,有巨大潜力的企业隋别是中小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本、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投资形式,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有两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可或缺:其一,风险资本家需要激励与约束去投资于成功的企业,减少对风险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其二,风险企业家需要激励与约束去努力把企业经营成功.降低风险投资的成本。只有在这两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风险资本才能高效率地运作。

1风险投资运作的3个阶段

风险投资运作的过程包括风险资本的筹集、投资和退出3个阶段,并由此形成一个风险投资周期。

(1)风险资本筹集阶段。作为风险资本循环起点的筹集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筹集足够数量的风险资本以满足投资之需。Gompers and Lerner等人认为,风险资本筹集的变化源于创业资本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但就某个具体的风险基金而言,风险资本能够筹集到的数量也就是风险投资者供给资本的数量。这些数量主要取决于风险资本家以往的业绩和筹资能力。而风险资本家的业绩和筹资能力主要受风险资本家人力资本价值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风险投资者对风险基金的投资实质上是对风险资本家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资本家的人力资本价值是一种潜在的、主动性资本。需要某种激励才能激活,因此,风险投资者只有对风险资本家人力资本实施某种激励与约束,才能在既定风险水平下,使投资者收益最大化。

(2)风险资本投资阶段。风险资本投资阶段是风险资本循环的第二个阶段,并且是实现风险资本增值的关键阶段。风险资本大都以高科技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风险投资周期长、高风险、高回报。它属于股权融资,它不是靠股份分红或派息,而是靠企业资产增值后的股权转让获得收益,投资周期长,不需要定期、固定的资本偿还,从而使资本的使用具有连续性、长期性。在美国有20% --30%的创业企业可能完全失败,60%以上的创业企业受到严重挫折,只有10%--20%获得了成功。一旦获得成功,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在美国,风险投资长期年回报率达20%,远高于9%-15%的股市长期年回报率和5%—6%的国债收益率。

风险投资是通过转让股权获得长期资本增值的典型性资本。风险投资投人的资本主体是非债务性资本或非借贷资本,它与以借贷资本为特征的间接融资有着截然不同的资本运作模式。风险投资是集融资、投资、资本运营和企业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性金融工程。风险投资将资本投向有着巨大风险的高科技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上,因而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是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非常在意风险企业资产的增值,以便将来通过上市或出售等退出机制来取得高额回报。风险资本家既拥有资本优势,又具有人事管理、市场开发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更是一种智能型、专家型金融管理行为。

(3)风险资本退出阶段。风险资本退出的方式很多,包括公开上市(IPO)、兼并与收购、出售和清算等。尽管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后一个阶段,但它对风险投资其他阶段的正常运行极其重要,不同的退出方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回报、风险资本家后续阶段的筹资能力、风险企业家的货币收益和对企业控制权的掌握等。

2风险资本循环不同阶段人力资本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1)风险资本筹集阶段的人力资本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于风险投资者对风险基金的投资实质上是对风险资本家人力资本的投资,而风险投资基金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在有限合伙制组织架构下,风险投资者对风险资本家人力资本实施财务激励与约束的方式主要有:

其一,控制权激励。在新经济环境中,人力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在企业营运过程中转换的形态)的比重越来越小。因此,现代企业的价值应为物质资本的价值与人力资本的价值之和。物质资本的价值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价值容易计量。然而,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产权特征,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效度不同,其表现出来的人力资本价值也有较大差异,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力资本的激励效度决定着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而决定着整个企业的价值。在有限合伙制组织架构下,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以非对称形式在基金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形成对风险资本家人力资本的一种有效激励方式。作为企业剩余的主要索取者的投资者一般不被允许参与投资企业的直接管理,即拥有有限的剩余控制权。风险投资家拥有包括确定基金筹集的具体时间、选择具体投资对象、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后续管理在内的主要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外部风险投资者而言,风险资本家具有风险资本运作所要求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因此,剩余控制权向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风险资本家倾斜,有利于发挥其专有的人力资本优势。

其二服酬激励。陈爽英、韩传强((2003)提出了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的计量模型,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应包括固定合约收人海本工资、津贝旬和对企业剩余利润的分享—剩余索取权两部分。很显然,基本工资、津贴属于人力资本补偿价值,不属于产权收益范畴。在有限合伙制模式下,风险资本家的报酬结构也由固定报酬和可变报酬组成。其中固定部分也就是基本工资、津贴,占投资金额的2%}3%;可变报酬即剩余利润大约占投资利润的20% 。按照财务规定,风险资本家的利润留成只能在投资者得到投资回报之后,才能实现。上述以利润提成为主的报酬结构和收益分配顺序有利于在风险资本家的目标与基金增值的要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励风险资本家释放其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

其三,声誉激励。经济学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假设出发,认为人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弈的结果。经济学声誉模型表明,声誉影响人的决策行为。经理市场上的声誉可以作为显性激励合同的替代物。对于风险资本家而言,个人声誉是其人力资本要素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声誉有利于提升其人力资本价值,相反,会毁损人力资本价值。风险资本的融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风险投资者对风险资本家声誉的一种正面评价,风险资本家的声誉是对投资者资金安全性的保障。所以,对于那些在风险资本市场拥有良好声誉的风险企业家而言,其筹集风险资本更容易,而声誉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风险资本家以往的业绩。风险基金运作效果好坏不仅影响现有的风险投资者利益,而且通过声誉激励机制的传播作用影响潜在的投资者对风险资本家的选择,进而对风险资本家形成有效的约束。

(2)风险资本投资阶段的人力资本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资本投资阶段是实现风险资本增值的关键阶段。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对风险投资的成败尤为重要.其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

第一,股票激励机制。在风险投资阶段,风险投资家是委托人,风险企业家是人。风险投资家为减少与风险企业家的冲突,广泛采用以股票赠与和股票期权为主要形式的报酬激励。在风险投资的高科技企业中,风险企业家或企业家团体的报酬是同企业业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的工资收人通常低于其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大部分收人是以潜在价值大大高于现金工资收人的股票方式支付。通常情况下,风险投资家要求股票或期权持有达到一定期限。这样创业者在短期离开时,就不会得到股份,进而增大其离职成本。另外,企业家的股票只有在企业业绩达到预定目标时才能兑现。如果企业未能实现预定目标,风险资本家可以通过连续的融资来稀释风险企业家的权益,使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利益实现了高度趋同,降低了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此外,在风险投资实践中国外常采用诸如次级普通股、幻觉股票计划、补偿和奖金计划及利润分享计划等激励机制。

第二,阶段性投资激励机制。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内容主要涉及3类要素:发现某种潜在的市场获利机会、拥有某种核心技术及整合资源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相比,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价值识别的困难性,不可让渡性及非从属性。此外,与风险资本家的效用函数不同,风险企业家除了追求货币收益以外,还追求在职消费、职业声望和其他非货币收益。企业家的非货币收益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因而,风险资本家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动机的需要,有可能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投资于报酬低于投资者预期甚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分阶段投资赋予风险资本家一个有价期权,即风险资本家通过收集信息,监控企业进程,并保持定期退出低质投资项目的选择权。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机制,一旦风险投资家发现任何有关未来回报的负面信息,该项目自新一轮融资起就可能被终止。由此会导致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无法实现,风险资本可能被套牢,而阶段性投资能缓解套牢的问题。

第三,投资者退出权激励机制。投资者退出权是指投资者能及时退出有问题企业的权利。最常见的退出权是在风险投资活动中的赎回权(redemption),即风险投资家在一定条件下直接从他所投资的企业中抽回投资而退出该企业的权利。赎回权实质上是一种看跌期权。当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业绩低于预期目标时,作为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为减少投资损失,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将股权回售给被投资企业。当风险资本家行使赎回权时,一方面会使风险企业家实质运作资本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影响风险企业家后续阶段的资本筹集。

(3)风险资本退出阶段人力资本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风险投资追逐高收益,这与其所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当它所扶持的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必须寻求退出出路,其退出方式主要有:首次公开上市(IPO);企业兼并收购;清算。当投资的风险企业达到了风险投资的收益预期时,一般会进行上市或企业间的并购,但由于风险投资承担着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投资成功率较低。当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状况不好,难以扭转局面、无法达到风险投资收益的预期时,一般进行清算。解散和破产进行清算可能是较好的减少损失的办法。风险资本不同的退出方式对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激励效应。

篇11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结构控制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分类及成因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理解主要是指企业偿还债务及本息的能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所投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及对企业的控制权的掌控;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以保持在财务弹性和企业收益之间的一个合理平衡。

目前,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上导致财务风险,换句话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所有经营风险的货币表现;二是认为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一种,是企业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而利率与汇率风险是贯穿于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和资本运营的整个过程中,故而这里把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本运营风险(现金流量风险)。从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内部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分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充分利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来分散由于经营风险带来的财务问题。因此,不但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更要从企业集团的战略、经营的高度来理解企业集团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即把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视为经营风险的一个综合性的量化指标来管理,把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核心。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的环境复杂多变与内部的管理操作失误,企业集团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然而,企业集团在稳定经营减少外部因素导致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却由于内部的管理复杂和制度安排的问题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故而,企业集团不但要管理控制好外部环境导致的财务风险,还要管理控制好内部管理与制度安排的复杂所致的财务风险,更要注重处理好外部环境导致的风险通过内部的管理与制度安排不当导致集团的整体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就是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制度架构下的信息缺陷导致的贯穿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资金筹集、投资使用、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按此定义可以将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从总体上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与非制度性财务风险,前者是指企业集团的制度安排与企业的理财经营环境不相符合所引发的风险;后者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客观上的操作性失误或财务方法的误用所招致的财务风险。

这里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主观上的操作性失误或财务方法的误用所招致的财务风险本质是属于制度性财务风险,因为这是由于委托或激励机制所造成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属于制度安排的范畴。这里所论述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制度性财务风险,而非制度性财务风险只能通过企业的员工培训或企业文化构建来减少。而制度性财务风险则可以通过优化企业集团的制度安排来事前防范控制,是论文的论述对象。前面所述的企业集团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都是制度性财务风险与非制度性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企业集团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均有制度性与非制度性两个层面,本文在论述的时候也主要是论述其制度性的层面。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结构控制框架体系的构成

企业集团的最终目标就是价值最大化,因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必须围绕着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来进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最直接目的就在于:培育一种适合企业集团自身特点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即一定结构、制度、流程下与特定的人的活动结合而形成相对稳定或成型的方法、程序、步骤、模式等。所以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不是仅仅对结果的管理控制,更是对企业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我们设计的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制度体系如下图1所示:

图1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框架

从上述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归结为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运用结构、制度、流程三个管理控制维度,实施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控制和预算控制、现金流量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及集团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衡量、预警和责任评价机制等多层次,多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上述框架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此图表明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一个中心是集团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中心,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其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以企业集团价值管理为出发点,这就要求,在设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框架体系中必须要对价值动因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风险的价值创造能力消除风险的价值削减能力进而提高企业集团的价值,同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中心――价值最大化也要求企业集团进行有效的价值管理;最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要从结构、制度和流程三个维度着手,因为从前面的论述中,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关键就在于制度安排,而这里所说的结构、制度和流程都是一种制度安排,他们是针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不同层次而言的,结构控制指的是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制度安排,包括集团治理结构、集团组织结构的制度安排,而制度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配套制度安排,包括集团预算、现金流量和内部审计的制度安排,而流程控制指的是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过程制度安排,集团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衡量、预警和责任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三、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风险控制模型构建

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治理结构层就是要做好财务战略性风险的管理控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广义概念要扩展延伸到未来战略层面,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风险控制也要求扩大到企业战略风险控制。因而,“战略性”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风险价值的衡量就是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功能;因为集团治理结构是集团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而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就要首先识别战略性风险和衡量战略性风险价值。企业集团战略性的风险因素包括不熟悉的领域、不具备能力或资源、市场或经营的巨大变化、董事会所设下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公司高层管理当局的经营风格、理念、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的识别和风险价值的衡量的基础就是集团治理结构要以决策的科学为目标导向。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就将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研究延伸到战略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就把财务风险管理当作一项战术来对待,这种状况要求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风险的管理控制,把财务风险管理战略融于整个经营过程之中,这种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模型可以归结如下图2所示:

在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控制模型中,起点是探测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风险因素,评估其风险价值,同时要了解评估企业集团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态度和集团的信号传递机制对他们的影响,做好资本或资源的规划甚至是集团战略方向转变的准备。接下来就要着手制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战略,确定财务风险管理哲学和组织责任;在执行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好财务运作的权利配置与行动的计划;最后根据集团成员的执行结果反馈,不断的修正财务风险管理战略,使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战略更好的反映和整合了集团所面临的所有风险。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魏明海等.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李亚静.公司治理与价值创造.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李斌.公司价值与公司治理.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5]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7]李维安.公司治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8]王月欣.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王璞.母子公司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0]席酉民.企业集团治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1]陈秉正.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12

关键词:保守型资本结构;中庸型资本结构;风险型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什么是资本结构?

(一)资本结构的概念

资本结构也称融资结构,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的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不仅包括负债与权益的构成比例关系,而且包括全部负债中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构成与比例以及权益资本内部的构成与比例。资本结构涉及到企业筹资,经营,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是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二)资本结构的类型

不同的资本结构,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是各不同的。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某类资本所要村出的代价。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措资本对资金的供应者承担的义务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最佳的资本结构是资金成本最低而财务风险最小的融资结构。事实上,这种资本结构是不存在的,低资金成本往往伴随着高财务风险,而低财务风险又与高资金成本相联系。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之间衡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本结构。在实践中存在三种资本结构类型:保守型资本结构,中庸型资本结构,风险型资本结构。

保守型资本结构,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取资本融资,且在负债融资结构中以长期负债为主。在这种资本结构之下,企业减轻了短期偿债的压力,财务风险较低,但是由于资本融资与长期负债融资的成本较高,又会加大企业的资金成本。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低财务风险,高资金成本的资本结构。一般适用于偏好低财务风险的经营者,刚刚新建的企业,或是规模较小的企业。

中庸型资本结构,是指资本融资与负债融资的比重主要根据资金使用用途来确定,即资本融资与长期负债融资用于购买企业厂房,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而流动负债融资主要用于购买材料,燃料,办公用品等流动资产。同时,还应使资本与负债资本融资的比重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中等财务风险和中等资金成本的资本结构。大多数企业界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调节资本与负债资本融资的比重,采用中庸型资本结构。

风险型资本结构,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用负债融资,流动负债也被长期资产大量占用。在这种资本结构之下,企业资本很少,资金成本很低,但是有大量负债融资,企业得面对严峻贷款压力,高财务风险,以及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由此可见,这是一种高财务风险峰,低资金成本的资本结构。在实践中,高风险行业必然带来高额的利润,所以只有特殊的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采用风险型资本结构。

二、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一)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随着周围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结构也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结构调整过程。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有两种:存量调整和流量调整。

存量调整是在企业现有资产规模下,对现存自有资本和负债进行结构上的相互转化,存量调整主要运用于企业负债比例过高。

流量调整是通过追加或缩小企业现有的资本数量,以实现原有资本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方法一,追加企业现有资本数量。若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过低,且企业效益良好时,为充公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可以追加贷款。优化资本结构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适宜比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投资利润率与资金成本率的高低来决定贷款的多与少。一般来说,当投资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时,贷入的资金越多,企业的经营者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投资者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当投资利润率低于资金成本率时,此时,企业管理者要尽可能减少借入资本,充分利用自有资本,企业的所有者才不至于流失更多本该所于自己的利润。方法二,缩小企业现有资本数量。若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财务形象欠佳,可以通过提前偿还债务,提高企业信用等级等方法。

(二)对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上存在着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负债筹资是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利息在企业支付所得税之前支付;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也相对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方式,但是不能用单项资金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企业总资金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必须考虑到财务风险的加大对资金成本的影响。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不同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资本优化措施。

对于规模小,或新建的企业,首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以本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标准,控制好本企业的负债融资。其次,由于企业新建或规模较小,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可尽量采用资本融资;同时在负债融资中又以长期负债为主。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资金成本,但可减轻企业短期偿债压力,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就众多的一般企业而言,虽然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企业经营基本上是不盈不亏,或略有节余,或略有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其资本结构应以存量调整为主。充公利用债转股这一政策,对企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债务重组。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份分红。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篇13

关键词:集团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体系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含义及其特征

所谓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指的是集团企业在进行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财务损失的风险,由于风险的公担性,因此不管是子公司还是母公司同样需要面临财务风险。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可控性,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风险预防机制,对即将到来的风险加以预估,从而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第二,风险不确定性。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受财务活动的影响,而财务活动因其周期较长,通常由财务活动到经济利益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而企业难以进行全方位把控,因而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联动传导性。这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固有的特征,集团企业通常由众多小企业共同组成,股权成为企业关联的纽带,而每一个小企业都有其独立的财务体系,一旦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那么必定会影响其它企业,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因素

(一)集团企业投资方面的风险

企业投资方面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对于项目的投资,由于不确定、突发地因素的影响使得项目的实际效益低于项目的预期收益。投资方面的风险具体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决策者的失误。作为一个集团,旗下的所有子公司都附属于母公司,但是一旦母公司的管理层决策失误的话,则会影响旗下众多公司,给整个集团财务带来巨大的风险;第二,股票的发行。子公司和母公司存在股权纽带,发行股票通常是企业投资的一项重要投资方式,如果发股方出现失误,运营不利都会影响整个集团企业的财务安全。

(二)集团企业融资方面的风险

集团企业融资方面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受到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缘故出现融资困难或者是债务违约风险。同样地,融资风险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子公司和母公司存在着频繁地融资活动,如果其中一方出现财务困难无法按时偿债,不仅使得那一方出现财务问题,还会出现联动反应,给整个集团带来风险;第二,一般而言,母公司通常会为旗下子公司进行财务担保,一旦子公司财务出现问题,母公司同样也会受到影响,给集团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集团企业财务运营方面的风险

集团企业财务运营方面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原料的采购、成品的销售中产生的财务风险,通常表现为仓库货物积压、账款无法收回等。各个企业之间往往存着经济活动业务上的往来,如果其中一个企业产生货物积压现象,使得资金难以回笼,必然会影响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的财务,进而影响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

集团企业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指的是集团在获得收益之后,按照旗下企业业务对企业进行资金分配,但分配过程中往往造成资金闲置、浪费等风险。这一风险对于集团企业的影响较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论述:第一,集团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浪费现象;第二,企业和企业之间同样存在利益的争夺,企业通常会为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其他企业的利益,各自为战,导致整个集团的管理上出现混乱,此时,利润的分配的合理性将成为企业之间合作的关键。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战略稳健原则

此项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应该立足于整个集团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包含的投资活动应该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收益,做出合理稳健的决策,这对于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控制权变原则

集团企业因其规模较大,财务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项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含风险预警、风险监控、分级管理等流程。这一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环境进行权重的变化,做出相应地调整,控制集团的财务风险。

(三)价值最大化下风险适度原则

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需要集团对于自身风险能力的准确评估,在适度风险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确保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内容

(一)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指的是集团企业对于整个财务活动中影响因素进行判断,从预测学的角度分析,依据客观环境以及主观因素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识别,具体将风险分为:轻微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以及极度风险等,对应不同的风险性质采取不同的手段,为企业财务提供安全保障。

(二)财务风险评估

在风险定性识别的基础上,采取不同方法对于风险进行建模评估。依据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具体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结合以上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三)财务风险预防

集团企业在对项目进行决策之前,应该基于对风险定性识别以及评估,切实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具体分析出项目运行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最终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决策,在预防的基础上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

(四)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实施中,严格依照内部控制体系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依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依据实际进行策略上的调整,使得风险得以控制。

参考文献:

篇14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迅猛的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也随之得到扩大,很多高校开始在大规模的范围当中实现举债办学,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新的姿态,也因此出现了财务风险。要想将高校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掌握和了解,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需要及时将隐性的问题揭示出来,针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和责任风险,实现预警预报,可以使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辨识风险。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建立 运用

一、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

(一)学校资产负债率

这方面指的就是学校负债总额和全部资产之间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财力资产负债情况体现出来。和一般的企业负债具有一定的不同,高校自身并不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学校需要利用学校资产负债率可对于学校财务风险进行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如果学校资产负债率比较低,那么这就说明学校具有很多的净资产,职责杨可以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有效的反映出来。

(二)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就是学校累计的借款总额占据学校经费收入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受到风险的程序反映出来。在相关的公式当中,主要是将总收入表现出来,这主要使因为学校的当中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无法应用于还债。学校需要利用学校的收入实现还本付息,利用依靠流动资金。借债比率逐渐提高,产生的风险也比较大,对于学校的发展也会造成威胁。

(三)学校借入款项占学校货币资金的比率

对比学校年末借入款项和学校资金货币资金,可以对于学校的还款储备率进行说明。学校借入款项具有不同观点渠道,其还款期限也是不同的,其年度还金额使无法进行准确的测算的,那么需要利用综合和货币资金的比率。对于到期的还款压力进行测算,这个比例比较高,这就说明学校面临着比较大的学校财务风险,到期还款也会具备比较大的还款压力。

(四)投资基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指的就是年末学校,的投资资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总数所产生的比例。可以将学校年末事业基金当中有关于投资资金的比例反映出来,如果其比值比较小,那么就说明学校面临的对外投资风险是比较小的。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方法

(一)建立偿债能力指标

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体系当中,高校偿还的各种到期债务能力指标都被包括在内,我们需要利用各种相关的指标,将高校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利用资产负债率,可以将高校的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高校属于非盈利性的工艺性质的单位,那么其资产负债率就要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上,控制高校资产负债率在40%-60%范围当中,如果高校出现了比较大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正常的财务运行。高校需要对于自身的财务状状况产生风险意识,并且给予预警信号。

(二)建立运营绩效能力的指标

利用高校的资金和资产,可以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保障。如果逾期的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就可以明确,在高校资金和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将运营绩效状况进行更好的辨识,这就需要建立出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可以利用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等等各种指标,将高校的总体运营绩效能力的高低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高校这个方面的指标比较大,这就说明高校自身的支付能力比较大,而面临的筹资风险是比较少的。

(三)建立收益能力指标

我国高校具有办公性质,我国已经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要求,从而实现出全方面的社会服务,使其办学效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可以利用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等各种指标,可以将高校的视觉收益能力充分的反映出来。

三、高校财务预警指标运行

以某高校的为例,其规模比较小,宿舍建筑占地面的达到16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1000余人,在校的学生达到8000人。结合学校的各种财务指标,从而分析其财务风险预警。

通过上表,将这个高校的财务风险指标值和预警界限进行比对,我们可以明确,这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已经开始出现恶化的趋势,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需要技术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在这个高校当中,具有过多的暂付款,对于流动资金的实际周转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学校这个时候呈现了比较大的财务支出,那么单位的正常运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学校具有过多的借款,到期支付本息的压力无法承受。总体来说,这个高校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总体上就是在筹资和财务状况方面出现了失衡的状况,学校可以将投资和预算控制方法进行缩减,从而可以将财务状况进行改善。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进行全面的论述,可以对于高校今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发展和建立起到借鉴作用,并且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其应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利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参考文献:

[1]韩德余,白雪峰. 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预警机制的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J]. 会计之友,2013,16:118-121.

[2]窦伟. 修正的Z值风险模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32-34.

[3]成文东. 谈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 商业会计,2012,1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