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配音气息训练方法范文

配音气息训练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配音气息训练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配音气息训练方法

篇1

如何确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围?有一个练习方法:先进行主观判断,即用不同的音高来朗诵一首诗,通过对音色质量和自然度的比较来确定。还可以进行客观判断,即用钢琴或校音器来确定上绕下绕音的音域范围,在保证一定音色质量的前提上绕下绕,找到大范围中间部分就是最佳的使用范围。当然,平常我们生活当中的发声习惯是音量一大声音就高,音量一小声音就低,在训练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进行一些与平时习惯不同的练习,比如小音量高音练习、大音量低音练习。要做到大音量不含不挤,小音量不压不捏。要量力而行,从中音量逐步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

声音的响度与气息与共鸣的作用有较大关系。气乃音之帅也。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讲,气息训练的重要性不需再谈,但在共鸣的腔体和部位中,咽腔共鸣是中心。如果没有咽腔共鸣,那么,胸腔共鸣、头腔共鸣都会出现问题。咽腔共鸣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抬起“后口盖”,即抬起软腭。在发声时,根据不同的音高,意念可放在两肩到头顶,形成向斜后上方拉的力,这样的力会使软腭上抬,这是靠意念来训练。当然,在很多播音教程中提出了其他的办法,比如:半打哈欠张嘴、惊吓张嘴等练习方法。

另外,声音的响度与咽部肌肉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做个实验,用同样的音量在不同的环境中讲话,四周是水泥做的墙壁要比用海绵做的墙壁所发出的声音响度大一些。道理很简单,因为声音对硬东西的反射大,而软的东西会吸走一部分声音。因此,声乐界的很多老师把咽肌的训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林俊卿博士提出无声训练当中的“张大口”咽肌训练,李刚老师在《科学练声法》中所讲的连续弹发“HEI”音等等方法。笔者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训练方法,觉得效果不错。方法很简单,就是“舔小舌”。 舌头舔小舌(悬雍垂)时,下巴必然后收,后颈必然用力,这有利于咽部肌肉的训练。其实,有的老师也提出过用舌头从上牙龈、硬腭、软腭勾至小舌的方法,但此方法重点在于训练舌头的力量,而笔者用的“直接舔小舌”方法训练的重点是咽部肌肉。练好之后,后咽壁就会结实,吸音作用就小,反射就强。笔者用这种方法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变化。最大的特点是,用手指触摸后咽壁不会觉得恶心,这表明咽部的肌肉已不再象以前那么娇气了。

篇2

关键词 自然 技巧 本色

自然,其字面上可解释为“本来的样子”,就是自然而然,出自天然,有自由发展之意,没有人工雕琢。中国美学注重的是清水美蓉的自然之美,而不是错彩缕金的人文之美。“自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源于道家美学。庄子在其《天道》中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渔夫》篇中也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反复强调美和艺术的本质是自然之道的体现。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歌唱家卡鲁索被称作“自然歌唱的大师”,在研究者马腊费奥迪所著的《卡鲁索发声方法》中有这样的描述:“很多人将他美妙的歌喉归功于他的声带……,一个简短的分析,可以说明卡鲁索美妙歌唱的真正原因不是像人们所提出的,他的特点不是因为具有罕见的发声器官,而是按照正确、自然规律的完善的功能,形成了他典型的自然唱法。”“不只是一个而是几个条件,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协调地组合在一个人身上,才造成了卡鲁索这个人类如此异常辉煌的歌声。这些条件能概括在几个字内,即‘自然的歌唱”’。其实,在各种艺术嗓音运用中,都把自然之美当作追求的目标。对于艺术嗓音的自然之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艺术嗓音运用中的自然之美不是不经过训练的纯天然,而是技巧和表现手法纯熟的表现

各种艺术用声的领域都需要一定的用声技巧,技巧的形成需要一个自然状态到训练阶段的改造纯自然状态进入艺术发声领域的范畴。但是,发声技巧最终要成为创作主体的“第二自然”,主体要能够随情感变化自然运用各种声音表现形式,而不应感到有对声音刻意雕饰的痕迹。发声技巧的追求就是最终“忘记技巧”。

其次,艺术嗓音的自然之美是在运用中顺应个体嗓音运用规律为前提的

嗓音训练和运用中一方面表现出“我一定要”“我一定会”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信心,另一方面不对自己的声音提出不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过高要求。“顺应自然”就是符合自身条件的科学训练方法,而不去做违反自身生理条件以期达到不切实际的目的。违反个体发声系统条件的行动,即使有再顽强的品质。只能造成机体平衡的破坏和器官的损伤。比如著名播音员林如音色甜美、纯正,但音量不大,音域不宽。她所在的播音组的许多女播音员都是宽音大嗓,声音非常洪亮。林如对她们的先天条件非常的羡慕,也觉得宽阔洪亮的声音显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在当时很受欢迎。但她深知自己的先天条件与她们不同,洪亮、高昂的声音决不应是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在声音表现方式上,林如也充分结合自己先天条件,在特殊先天嗓音基础上找到恰切的表现特定思想感情的声音形式。婴儿型会厌使音量受到局限,她就尽量减少使音量的变化成为她声音表现手段,而主要通过唇舌幅度的变化改变单个音节字腹的音长来达到表现目的。语言的内在语气上准确到位、分寸恰切,追求分量体现在语气中,而尽量避免声音上的剑拔弩张。在需要重点强调、语气加重的地方,采取停顿、拉长字音时值等多种方法,而不仅仅是气量和音量加大。唇舌力度、幅度的加大在这里起着关键作用,与适当的气息配合,“灌满”字音,拉长字音时值,以达到强调和突出重点的作用,从而避免了为达到特定表达效果而使用强烈气息和加大音量的做法。

篇3

接到区域语文主题研讨活动的通知,我心中忐忑地申请上一堂课。没有什么理由,就是自己想珍惜这次机会,因为这样的活动对年轻的我来之不易。

课堂练习设计,简单吗?似乎很简单。不简单吗?练什么,怎么练,练的时机,练的引导,都需要我们去把握,这就让人困惑了。带着这样简单和不简单的冲动,我选择了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神话故事《开天地》。

反反复复地读,一字一句地读,神奇、丰富、美好的画面得以清晰,具体、生动、准确的语言撞击着我。看课标年段阅读目标,读《导语》单元阅读主题,“‘复述故事’为主线,‘练习推进’为过程”的设计思路渐渐丰富起来。

定位“复述”来教课文,“简单”的是学生喜欢讲故事,有兴趣;“不简单”的是复述作为第二学段重要的阅读目标,“有条理、说清楚、用自己的话复述”作为一种能力,要在有限的课堂中得到练习,得到提升,这需要有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生成。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不断磨课,呈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回放――立练原在过程中

新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动画版《开天地》的一个片段,引出课题,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有声有色地讲故事,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初读后,我展开了第一次的复述练习:同学们,读了故事,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醒来后,天地一片混沌。”有的说:“用斧头劈开了天地。”……我把学生反馈的有用信息一一进行板书:

醒来后,天地一片混沌

抡起斧头,分开了天地

整个身体,创造宇宙

随后,我便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黑板上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还进行了一次简要的、骨架式的复述训练。

神话以神奇为主要特点,也正是这一点深深吸引着学生。因此,在品读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紧紧抓住关键词句,或以引导,或以矫正,或以点拨,让学生感受着字里行间的神奇,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生一起徜徉在一幅幅画面中。与此同时,不断地丰富板书:

醒来后,天地一片混沌

轻而清 缓缓 上升

抡起斧头,分开了天地

重而浊 慢慢 下降

气息――风、云

声音――雷声

整个身体,创造宇宙

双眼――太阳和月亮

四肢――四极

肌肤――血液

汗毛――花草树木

……

当学生正沉浸在“神奇”中时,当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逐渐丰满起来时,我适时展开了第二次的复述练习:“同学们,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片段呀?看着板书,自己试着讲一讲。”在学生充分练习后,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片段复述,再同桌互相复述。就这样,以片段语言复述为突破口,降低复述的难度,让每个学生有选择地加以复述,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且融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

在充分听、充分说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最后一次复述:“同学们,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你能看着这些动画片段,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讲整个故事吗?希望大家争当咱们班的故事大王!”同时,课件出示“故事大王”的要求:能配合画面,能用上黑板上的词句,有自己的想象,加上合适的动作,语言流畅。

在最后的比赛过程中,配以画面,辅以音乐,学生便有滋有味地讲着自己的《开天地》。至此,复述教学目标不但在课堂上初步落实,而且为今后复述奠定了基础。

反思――千磨万击还练习

就这样,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复述为主线,三次练习层层推进。整节课的练习设计根据教材的语言特点,关注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关注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练得轻松、有效。

一、依标扣文定练习

复述,在语文教学上指学生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还能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老师,不能总埋怨学生“不会说话”,也不要为找不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支点而愁眉不展,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神话,内心感到新鲜、有趣。《开天地》这篇神话语言生动,故事情节神奇,条理清晰,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进行初步的复述练习。我们都知道复述的形式有很多:全文复述、片段复述、场面复述、人物形象复述、提纲式复述、对话式复述和创造性表演复述等。依标扣文,我确定了三条练习的主线。第一次练习重在指导学生提取故事主干,学习概括;第二次练习重在欣赏语言,感受故事魅力;第三次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我来说故事。三次练习的形式和目标定位从下表中可见:

《开天地》复述形式及目标定位

[复述安排\&复述形式\&复述目标\&第一次练习\&概括复述\&提取故事主干,学习概括\&第二次练习\&片段复述\&品读语言表达,片段复述\&第三次练习\&全文复述\&创设情境复述,师生评价\&]

二、随学导学展练习

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展开复述教学,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本堂课中我尝试在学生自主读文的基础上,随学导学,将复述练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复述练习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复述训练由“单纯练习”转变为“真实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天地》时,根据三年级学生喜欢讲故事的特点,首先以讲故事为由,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进行讲故事比赛,可以配上动作,让大家擦亮眼睛看一看,竖起耳朵听一听,评出班级中的故事大王。不经意间,再一次调动了学生复述的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用语文学习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主要通过对故事语言魅力的赏读达成:一读,读出故事语言承载的内容;二读,读出故事表达的语言魅力;三读,读出故事充满想象的神话特点。课堂上,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语文学习的方法”来一步步复述故事,避免“为复述而复述”。

(二)确定方法,逐步引导

复述课文的训练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定,采用灵活机动的训练方法,使复述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抓关键词、看画面讲故事的方法。

1.关键词引领

关键词,即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关键词引领,既帮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空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开天地》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几个关键词一一板书,关键词的提炼显得自然,学生看到自己的回答出现在黑板上,也感觉非常自豪。此后,我让学生利用板书简要地讲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便觉得比较轻松而显得积极,复述也很有条理。在引导学生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我又进一步丰富了板书。在最后的看画面进行片段复述时,黑板上的这些关键词既能起到提示作用,又给学生创设了发挥想象的空间。

2.画面引领

《开天地》这篇课文是由神话故事改编的,不少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看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动画片。因此,在指导复述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看动画片―读课文―配音的形式。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借助关键词自己练说,最后出示画面,辅以音乐,让学生根据画面,借助黑板上的关键字进行复述。在原始印象和现有认识相互交叉中,在直观画面和语言文字的相互碰撞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理解的故事片段。最后,全班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这样逐步地提高复述要求,让学生感觉复述课文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三)有效评价,提升表达

复述是一项综合能力。它是建立在感知、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更是感知、理解、体会的整合。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复述,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有序、高效的复述。

对复述习惯的评价。三年级学生会讲故事,但不能规范地讲。教师需要从良好的复述习惯上进行评价。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生复述习惯的培养,倾听、表达的习惯始终贯穿课堂。倾听同学的复述,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为同伴提供适切的、个性化的评价,而同时也提高着自己的复述能力;表达自己的复述,把话讲流畅,讲清楚,讲出自己的语言,因为复述最终是讲给别人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