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七年级音乐教学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相同点:
1、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在内容上都表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几方面音乐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知识的必要途径。在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体裁与形式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与知识。人教版与人音版的习题设计中都包含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分别进行陈述。
①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表现要素包括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构成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是形成音乐不同风格、情绪、特点的重要依据。对音乐的鉴赏需要对音乐各种表现要素的熟悉了解,也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必要手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音色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3页欣赏《丰收锣鼓》,习题为:“按照乐曲中主奏乐器出现的顺序填写序号”。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二题为:“判断下面两首乐曲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辨能力,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音乐的熟悉和了解,积累音乐语言。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力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9页欣赏《飞来的花瓣》习题为:“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强弱对比非常鲜明,你听出来了吗?请你找出乐谱中的力度记号。”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缤纷舞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三题为:“聆听《波莱罗》舞曲,感受、体验乐曲的力度变化,说说它在力度变化方面的特征。”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感受、体验作品中力度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速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第4页唱歌《青春舞曲》习题为:“请你用中等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第四题为:“聆听刘天华作曲的二胡独奏曲《月夜》,比较第一、二段极慢板与第三段快板在音乐表现上有何不同?”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变化的体会,使学生感知速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进一步在实践中感受速度在音乐作品中的使用特点。
d.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节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28页欣赏《太行颂》习题为:“这首歌曲中有许多地方使用了附点、切分节奏,欣赏时注意体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轻歌曼舞》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伴随下面的旋律,敲击两种探戈节奏,体验它们的音乐风格。”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欣赏、实践,让学生体会不同节奏的律动特点、音乐表现特点,进而加深对不同节奏的认识。
e.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旋律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第14页欣赏《祖国颂》习题为:“以谱例第一个音作为横线所在位置,按音高变化画出旋律线。”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电影插曲《冰山上的雪莲》,依照图形谱随着音乐唱一唱,试着分析在哪里?为什么旋律越唱越高,然后急转直下结束在底音“6”上?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旋律进行的特点,进而了解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和重要地位。
f.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结构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6页习题为:
这首歌的音乐结构是:A AB ABA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判断音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请用图形谱画出它的结构及音乐特征。”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音乐作品结构而设计的。通过类似习题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不同结构和结构划分方式,了解结构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对音乐情绪与情感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不同的音乐作品会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正确分辨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用语言描绘音乐作品的情感是感受与鉴赏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作品情绪和情感的辨别、体会和实践做出了相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歌剧之夜》第1 6页欣赏《猎人进行曲》课后习题为:“请你说一说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表现怎样的情景?”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分小组、按角色,用赞颂、自豪的情绪演唱《唱脸谱》。”
这类习题的设计多是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传达的情绪和情感,进而了解音乐作品在表达不同情绪和情感时的方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③对音乐体裁和形式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体裁和表现形式,音乐体裁包括进行曲、夜曲、艺术歌曲、交响曲等,音乐形式包括独唱、合唱、独奏、齐奏等,对不同音乐体裁和形式进行介绍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不同的习题方式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分别设计了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载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欣赏《月夜》的习题设计为:“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与人声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你能结合欣赏这首歌曲,说说钢琴伴奏的作用吗?”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倾听《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体会抗日军民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体裁,并认识不同体裁的音乐特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形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2页欣赏《红河谷》,习题为:“试将《红河谷》的齐唱与合唱形式作一比较,谈谈他们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 、 和 四个声部。此外还有 参与其中。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作品的音乐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知识的积累,并认识到不同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力,进而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
④对音乐风格和流派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对风格与流派的了解是欣赏与鉴赏内容的重要部分,音乐风格和流派代表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发展,增加学生对风格和流派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如对西方维也纳古典乐派进行学习,将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体载奏鸣曲、交响曲以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内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风格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听赏让学生分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对作品音乐风格形成感性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流派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洋乐话》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六题为:“搜集有关印象主义(印象派)的绘画、诗歌、音乐,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
这类习题是围绕音乐流派进行设计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音乐特点有所认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
2)表现
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充分体现音乐实践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表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出要求和加深认识,也是课后习题设计的重要针对性内容。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表现方面的习题设计内容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唱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唱歌《送别》的习题为:“背唱《送别》,从中体会歌曲的抒情意境。”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学唱《大海啊,故乡》。试一试将歌曲中的主导节奏用‘强强弱’的方法演唱,体会一下大海波涛起伏荡漾的感觉。比较一下第一、三、五、七句中的。大海啊。每次演唱时有何不同?哪一句像在低吟轻叹,哪一句像在动情地呼喊?以你喜欢的方式演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唱歌教学提出的要求,通过类似习题设计让学生学习唱歌的知识、技巧,并熟悉一部分歌曲,进而表现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9页竖笛教学: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自己选择乐器,练习演奏《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演奏教学提出要求,增加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并提高演奏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综合性艺术表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3页音乐活动:“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智斗》,判断三个角色各属于哪个行当?试着分角色做表演。”
这类习题多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表演,是对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增加学生音乐实践的机会。
3)创造
创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即兴创作和用音乐材料进行创作,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在创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材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对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就对创造的难度有了新的要求,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阶段教材针对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即兴创作和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音乐创作设计了相应的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即兴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第49页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习题:“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并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美丽的村庄》,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这类习题多强调即兴性,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临场发挥,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力、观察力和对临时事件的控制力。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1页习题:“请你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用你喜欢的变奏方式,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这类习题是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利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对音乐创作知识的积累。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待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识。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的习题设计中表现如下: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社会生活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9页音乐情景剧习题:“请你谈谈自己保护动物的经历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课后习题第五题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社会属性的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姊妹艺术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第四题为:“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各表现了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情景?看看相关的歌舞、绘画、雕塑、书籍、电影、电视等资料,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增加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了解,并了解同一题材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5页习题为:“同学们,请你创作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并为它选配背景音乐。”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第六题为:“在中国地图中,把自治区用色笔勾画出来。你听过、收集过哪些藏族歌曲?把这些歌的名字写出来,唱给同学们听听。”
这类习题是借助音乐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地理、人文风貌,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为一门人文艺术学科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2、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课后习题都要以文字的方式形成,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实践练习。文字介入的方式根据语气表达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提问式和叙述式。提问式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展开联想,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叙述式是通过陈述提出要求,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提问式,还是叙述式,在问题提出的角度和达成结果方面都可以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主观题是针对具体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问题形成准确地认识或得到明确的指令,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性内容的了解。客观题是为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而设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提问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0页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习题为:“你能听出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
此处针对欣赏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提出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并给出两个答案进行选择。问题提出的目的十分明确,答案也十分明确,目的是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到《月光下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葫芦丝,并认识这种乐器。答案具有唯一性和针对性。
提问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第1 7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五题:“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议论一下在现代音乐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非洲音乐的影响?你印象最深的非洲地区音乐有哪些?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这道习题为拓展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多方面了解而设,每个学生的理解和回答都是不一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方面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答案具有多样性和发散性。
叙述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电子空间站》第48页:
这道习题是为训练学生对音高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题目中明确提出了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写出正确的答案。
叙述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一题:“用满怀深情的歌声唱好《让世界充满爱》(全曲的第二部分)。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学其他段落,并在集体活动中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这道习题用叙述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目的是锻炼学生识谱能力和自学能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习题虽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但着重点与主观题不同,结果没有统一性,而是对学生客观能力的一种认识与提高。
3、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填空式、问答式、判断式、选择式、论述式。
1)填空式
填空式是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填空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并学习用文字的方式解释音乐。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3页欣赏《母女夜话》习题: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 、 、 和 四个声部。此外还有
参与其中。
2)问答式
问答式是采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问答有针对性的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分析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百鸟朝凤》习题为:“你能想象出唢呐模拟了哪些动物吗?”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经典交响》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比较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有何不同?《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与第一乐章有什么不同?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判断式
判断式是采用听音乐做判断或根据给出的音乐知识点进行判断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掌握不同的音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唱天地》第21页音乐活动: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4)选择式
选择式是采用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习题内容进行选择,得出正确结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在于通过选择让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风格、流派、表现情绪等有正确的判断,并积累音乐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34页习题: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
聆听三首进行曲片段,将它适宜的演出场合填入()内。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手( )
A婚礼仪式 B葬礼仪式 C迎宾仪式
D博览会开幕式 E学校运动会开幕式 F国家庆典活动
5)论述式
论述式是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论述的习题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并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听电子合成器或电脑多媒体演示音色与节奏变化,讨论并预测电子音乐可否取代人的歌声和各类中外乐器的演奏?”
二、不同点:
1、呈现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分散在每单元中,多显示在教学内容的下面。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7页。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集中在每个单元的后面,统一在一个栏目“实践与创造”中。在这个栏目中,设计了与每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包括对教学要求和音乐实践性的练习等。如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的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
2、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虽然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但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单明了,多是针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明确提出问题或教学要求,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蜻蜒点水》的习题为:“乐曲部分在情绪、速度等方面都有一些变化,你听出来了吗?”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婉转,提示性和暗示性较多,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音乐能表现光明、美好的事物,也能表现黑暗和残暴现象。聆听乐曲《祭献之舞》,你能否通过音乐感受以少女祭祀大地仪式的野蛮、怪诞?你认为在这首音乐中旋律和节奏谁属于更重要的地位?你是否喜欢这种音乐,为什么?”
3、习题设计角度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在设计角度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多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方面的教学要求,问题多比较简明;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往往针对一个作品提出几方面的教学要求,综合性比较强。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33页欣赏《万马奔腾》习题为“这首乐曲描绘了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你听出来了吗?”
这道题是针对《万马奔腾》音乐作品提出的问题,问题的直观性很强。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和《手拉手》片段,了解这两首歌曲的创作演出背景。试着随音乐唱一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B段和《手拉手》合唱部分,体验其节奏及演唱的特点。说一说这两首歌曲表达了人类哪些共同愿望”。
这道题也是针对欣赏教学提出问题,但问题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样。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在每单元设计了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习题外,在七年级上册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单元《旋转舞台》,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回顾,通过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乐器的音色、音乐表演形式、音乐体裁等加深印象,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小学阶段音乐知识的一种复习。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设计了每单元的课后习题外,在每册教材的后面增加了“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通过习题的方式进行自我测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每册学习过的音乐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4、主客观题比例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问题设计的主、客观倾向上有所不同。根据统计,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8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111道,习题总数为193道,其中主观题为51%,客观题为49%。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7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97道,习题总数为169道,其中主观题为26%,客观题为74%。人教版教材习题中主、客观题的比例基本持平,人音版教材习题则以客观题为多。
三、综述
通过对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设计方面各有优劣: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分散在单元教学内容中,与音乐作品结合紧密,直观性、操作性较强;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统一在每单元的后面,从教材体例上看比较规整,但学生学习时缺少直观性。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针对性强,问题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综合性强,问题角度比较多样、拓展性强,但教学中存在材料上的难度,操作性容易受到影响。
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中的习题设计外,在七年级设计了独立的习题单元,对知识进行回顾,目的在于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期对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的习题设计外,在每册后面设计了独立的“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进行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每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加深学生的认识,但由于初中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进行大量习题教学,操作上有很大难度。
关键词:结题报告;多元化;分层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学科的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考试制度也由单一的唱一两首歌曲、吹一两首竖笛曲改为多种考察、多重考核的模式。究竟哪种方式是最为科学的、最为客观的办法呢?这是研究者目前面临的问题核心。
(二)问题的解决: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培养有素养的、有一定鉴赏能力听众为主要目的的教材。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面临的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这其中有得孩子音准很好,有得孩子却连最基本的C大调音阶都唱不准;有的孩子的乐感很好,能对老师播放的乐曲、歌曲轻松学会并加以处理,有的孩子却唱不准、听不出乐曲或歌曲中旋律、节奏的变化;有的孩子从小学习乐器,有一定的试唱与模唱能力,有的孩子从未接触过乐器训练,对简单的四小节模唱练习都很难唱准。面对这样的学习受众体,单一的考核模式是不能满足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标准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有长处就会有短处,每一个孩子都有欣赏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可以从不同层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从而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着手建立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呢?
一、将课本内容有机的分块,为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打下基础
七年级的音乐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有六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定的歌曲演唱、乐器演奏、欣赏曲目与小组或自我创编的版块,音乐知识穿插其中。教师需要对本单元内容与教授意图有着通盘的考虑,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按一定梯级划分。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你同行》中,教学内容的分层划分:
1.音乐感受:声乐: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2.音乐实践:(1)、曲演唱:《希望与你同行》《我们一起来》;(2)、器乐演奏:八孔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3)、音乐沙龙、露一手。
3.音乐常识:音乐一词由来;音符、唱名、音名、反复记号、上波音的作用;人声的分类;八孔竖笛初识;施光南简介。
这样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做一个有机的罗列,划分主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建立确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号入座
正如笔者所述,多元化、综合的评价方法是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并能超越自我。“分层评价”是较为科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第一条: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因此,它评价的内容、方式等应以教学目标位准,各项教学评价和分数,进步程度、评语等,要反映学生达标的程度。”从这段选自《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要求我们将教学模块按照学生的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既方便了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也方便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与课堂节奏。
三、深化“分层评价”的内容,将其与实际教授内容挂钩,将“分层评价”做到实处
作为教师而言,要想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授课之前必须很精心的构思教学环节、撰写很详实的教案。“分层评价”也不例外,教师要想达到“人人有所得”就必须将“分层评价”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
四、积极做好阶段性反思,将“分层评价”的效应与音乐课堂结合,达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中要求。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教师针对这一要求将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评价常规化、制度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将学生的诉求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当然,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最常规的试卷测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也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桌互评等等,但评价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问题研究后的反思:
1.分层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分层评价”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分层评价”所解决不了的,如:学生的听赏习惯、学生的识谱、试唱、试奏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音乐课的质量。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个人潜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分层是否“一层不变”?
我们现在多划分的评价标准大多是以教师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学生是一个综合的个体,他们会随着知识技能的增加、情感价值的丰富而发生的变化。分层的标准也要随着他们的成长变化而变化。七年级的评价体重中关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占了较大比重,在八年级、九年级的评价体系中创新与合作是否可以逐步加大比重呢?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分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个课题从去年9月份投标开始到现在结题,研究与准备过程以超过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笔者按照分层评价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准备、认真反思,几乎是将之前的教学案例一一,在这一过程中,辛苦自不必说,更大的感触是收获:学生对于作品的较全面的了解、班级中小组合作、小组互评活动的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亲密的合作等等。我想更大的收获是通过参加课题的研究让我重新认识了教材、认识了音乐课将要带给学生的是一个怎样的育人氛围。我想这可能就是“分层评价”最终的目的:创设让学生、教师都能成长的教学环境。
附: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渴望春天》的分层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一、初中音乐教材歌曲部分的分析
2012年版新教材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而成。全国共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16套音乐教材。综观这些新的教材,歌曲部分在整个教材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材中歌曲的体裁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思想性融入艺术性之中,贴近生活。歌曲所呈现的文化背景,即人物、历史事件与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并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培养其音乐感。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歌曲部分的构成与内容,现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为例做简单分析。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12册,简、线各6册)共有演唱曲目四十余首、欣赏曲目百余首,演奏曲目近十首、自主选唱(随心唱响)曲目十余首。从歌曲的类型和题材来看,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以校园生活题材和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风格为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增加了外国歌曲的数量;八年级上册在歌曲类型方面有所变化,出现了外国歌剧咏叹调、声乐套曲和通俗歌曲等体裁;八年级下册的歌曲以中国古典歌曲、合唱曲目为主;九年级上册选用了多首京剧音乐唱段、加大了通俗歌曲的数量;九年级下册增加了黄梅戏、评剧、豫剧和越剧等曲种的唱段,也选用了多首不同风格的外国流行歌曲。
从以上分析来看,教科书中所选的曲目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作品,所选的作品仍然侧重于美育、人文因素,体现了音乐教育重要的宗旨。编排方式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从选编歌曲的训练体系看,所选歌曲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这些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高度统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词曲的鲜明特色,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品格;在读谱训练、歌唱技能的训练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能使学生领略歌曲美妙多彩的同时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无疑这些经典的歌曲能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歌曲学习带来良好的影响,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歌曲美、旋律美和节奏美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歌曲作品选择恰当与否决定唱歌教学的成功与否。那么,在歌曲曲目的选定方面如何考虑呢?
一是必须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唱歌教学的导航灯,只有研读透,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唱歌教学的困惑。
二是应该尊重教材文本。2012年版新教材丰富的内容给唱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从课程目标出发,与音乐教材亲密接触,走进音乐教材的世界,真正打开教材文本构成的本体世界,才能领略教材歌曲音乐构成的绚丽风光,才有可能上好唱歌课――引导学生在教材文本构成的歌曲海洋里领略音乐的美、实现歌唱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是唱歌教学歌曲学习的目标。歌曲对体现唱歌教学的核心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教材的歌曲内容虽丰富多彩,但音乐老师要有“歌曲意识”,在突出歌曲作品的特点、找准歌曲学习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要素、整体目标呈现等几个方面重点考虑,注重情感态度、歌唱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歌唱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初中唱歌教学的起点
在唱歌教学中,教学的起点往往决定了师生唱歌的方向和质量―唱什么、怎么唱、从唱歌中学到什么。
在以往的一些初中音乐唱歌课中,教学的起点往往由教师掌控,学生在教师的调度下,以“情景”进入唱歌教学,或以“歌词分析”进入唱歌教学,或以“认识作者”进入唱歌教学……看上去虽然紧扣歌曲的主题,让学生在进入教学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接触歌曲,但在看似直接的掩盖下,掩盖的却是初中唱歌教学“低年级化”倾向,即多见老师一遍又一遍教唱歌曲,讨论歌词的构成框架、指出需要注意的歌词和节奏,然后反复地纠正声音。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有很多不当之处:一是停留在孤立的歌曲学习上。这种教学的关注点仍然是声音与歌词大意;二是唱歌教学环节与教学整体的割裂。这种割裂不仅是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更是歌唱学习内在线索的错位;三是低起点。这种唱歌教学看上去显得流畅,但缺失了真正的歌唱学习的价值体现,学生思维在较低的层面徘徊,教学的发展性不足。
那么,初中唱歌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起点?
一是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感受体验的获得。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决定了唱歌教学内容应该以歌曲为主,致力于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歌曲体验的初步知识,即使有些不熟悉的歌曲,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强调学生对歌曲体验感受的关注,对音乐的理解自然会发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寻找所学歌曲的审美要素和表现要素,融会贯通。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有效导入;重要性;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真正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设计,需要教师全面地掌握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并且能灵活地运用,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导入的重要性
1.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决定了其课堂效果的好坏以及学生接受的情况。教师应该借助有效的导入,在较大的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特别是有效注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旧有的知识的熟练掌握,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同样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其中的思想品德观点和基本的概念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假若前面的基础掌握不扎实,必然影响进一步的学习。通过相关的教学导入,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掌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祝福青春”的课堂导入,教师就可以在回忆前两框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青春的美好、青春的珍贵,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中,教师是主导。轻松的氛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求知欲,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氛围。仍以人教版七年级“祝福青春”为例,教师的课堂导入不仅仅是自己的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关于青春的讨论,通过学生的踊跃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
1.设置悬念,导入教学
所谓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相关的悬而未决的话题以及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知识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设置悬念,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发现自己的潜能”这课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例如,“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你知道爱因斯坦的脑资源开发了多少吗?”爱因斯坦是学生所熟悉的科学家,通过对于爱因斯坦脑资源的开发来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踊跃地抢答,积极发言来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音乐导入教学
课堂导入也可以通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音乐,让学生领会歌曲表达的意境。同时利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六课“学会调控情绪”的过程中,在课前通过播放《欢乐颂》来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同的情绪反映。
3.游戏导入教学
游戏导入教学是根据初中生好动的特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点,通过巧妙的游戏导入,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游戏导入发挥了寓教于乐的特点,而且可以使学生领会一些道理,但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注意游戏时间的控制,以免影响下一步学习。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会拒绝”这课时,课堂导入的设计可以通过“揭开魔盒”的游戏的形式导入,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盒子,然后让他们决定是否打开它,查看其中神秘的东西,最后采访学生的不同感受,以及不打开盒子的同学的理由,接着再发一个盒子,来考验学生能否坚持不打开盒子,学会拒绝。
4.故事导入教学
通过丰富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故事选材与设计要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接下来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自我新形象”这课时,教师通过《跳蚤的故事》《流星下许愿》两则小故事使得学生思考,明白行动的重要性等道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总之,有效的导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导入教学,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口语 交际 浅析
听、说、读、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四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是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价值观的体现,自然离不开上课认真听讲、课堂回答提问的口语;说得清晰明白者,读必流利;写作无非把想说的口语变成文字。足见“说”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之重,论“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之一。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单元安排,每册七单元,每个单元均有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总计四十二次。按单元体例逐渐由七年级简单的自我介绍过渡到某一话题交际,最后上升到九年级的主题式交际。这样的编排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
一、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理解它的要求,它的基本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也就是说口语表达能简洁明了,表意明白清楚;意思条理连贯具体有层次;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听话者的对象等。
1.简明:如七年级上册的自我介绍:则应从姓名、年龄、毕业小学、家庭住址、个人爱好或特长说起,让其他同学对自己有个大致的了解。说特征,猜同学则应抓住最明显的体貌特征、说话语气、动作特点来突出(当然得强调一点,不能拿同学的生理残缺说事);可从如:胖胖的、虎头大眼,说话慢条斯理、走路一阵风等角度来突出同学的特征从而猜出是某个同学。不能说出的特征让人像猜谜一般猜不出谜底到底是谁那就不成功了。
2.连贯:条理是否清晰,与说话表意的层次关连很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又是什么,说话者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说出来的内容才能让人明白意思,如八年级下册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赋予他们的权利。除环境、身体心理健康等,最主要是受教育的权利,这是重点;相对而言,义务则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相关。通过点拨学生讨论起这个话题,就不会无的放矢、空洞无物,强调自己所享受的权利时,也就不会忘了自己该承担的义务了——如免交学杂费、个别同学还能享受困难补助等,但来学校无心向学、无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那就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了;还有要享受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权利,如爱护公物,做好卫生保洁等是学生应尽的义务了。例子很多,不一而足。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基本类别
四十二次口语交际,作为大致归类利于教学的开展,便于相应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各自的侧重点。可分为:
1.积累类型: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朗读”,下册的“童话接龙”;八年级上册的“交流格言”,下册的“交流对联”,都属于积累类型的口语交际,只有一定量的积累,这类型口语交际较易进行。
2.介绍类型:七年级上册“自我介绍”“说家乡”“说特征”“交谈学习体会”,下册的“交流科技信息”“自荐担当自愿者”;八年级上册的“模拟旅游咨询”“小院士科普讲座”,下册的“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话说我家”;九年级上册的“漫谈电视剧”,下册的“漫谈音乐的魅力”“时事聚焦”等到属于介绍某一方面内容之口语交际,说话者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要求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自己的见地方能让人信服,这比单纯的积累交际类型,难度由七至九年级逐渐加大。
3.讨论类型:七年级下册的“讨论”;八年级上册的“劝说”,下册的“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看‘闻鸡起舞’”;九年级下册的“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开一次辨论会”“谈谈名人效应”,下册的“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你相信商业广告吗”“商讨‘毕业晚会’活动方案”都属于此种类型。要求谈自己的观点时,更多从探导的角度出发,有时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那就变成辩论,主要还是存异求同,以期达成共识,得到大家的认同,那此类的口语交际也就达到一定的效果。
三、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其他环节的关系
众所周知,检验教学的手段是考试,而考试很难体现“口语”变一环节,那是否“说话”就显得不重要呢?
交际最直接用的就是“口语”,“听”是黄老师的口语,“读”除默读外也得用口语,“写”不过是把口语变成文字,教学过程提问与回答也离不开口语,足见“说话”还是四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环。考查的角度来看:拼音与汉字的考查、诗词节奏的划分,基础整合中在某种语境下让学生以不同身份解释说明某事、帮人解困,作文等均能体现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环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是应该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环节的。另有时也不能单纯为考试而教学,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完全吻合的——在日常生活中国,口语交际的需求远比考试更重要,教出的学生让人觉得连话都说不好,甚至是连话都不会说,那就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不足之处,这点也应引起语文同行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