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七年级音乐教学重点范文

七年级音乐教学重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七年级音乐教学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七年级音乐教学重点

篇1

一、相同点:

1、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在内容上都表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几方面音乐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知识的必要途径。在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体裁与形式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与知识。人教版与人音版的习题设计中都包含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分别进行陈述。

①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表现要素包括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构成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是形成音乐不同风格、情绪、特点的重要依据。对音乐的鉴赏需要对音乐各种表现要素的熟悉了解,也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必要手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音色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3页欣赏《丰收锣鼓》,习题为:“按照乐曲中主奏乐器出现的顺序填写序号”。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二题为:“判断下面两首乐曲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辨能力,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音乐的熟悉和了解,积累音乐语言。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力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9页欣赏《飞来的花瓣》习题为:“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强弱对比非常鲜明,你听出来了吗?请你找出乐谱中的力度记号。”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缤纷舞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三题为:“聆听《波莱罗》舞曲,感受、体验乐曲的力度变化,说说它在力度变化方面的特征。”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感受、体验作品中力度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速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第4页唱歌《青春舞曲》习题为:“请你用中等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第四题为:“聆听刘天华作曲的二胡独奏曲《月夜》,比较第一、二段极慢板与第三段快板在音乐表现上有何不同?”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变化的体会,使学生感知速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进一步在实践中感受速度在音乐作品中的使用特点。

d.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节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28页欣赏《太行颂》习题为:“这首歌曲中有许多地方使用了附点、切分节奏,欣赏时注意体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轻歌曼舞》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伴随下面的旋律,敲击两种探戈节奏,体验它们的音乐风格。”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欣赏、实践,让学生体会不同节奏的律动特点、音乐表现特点,进而加深对不同节奏的认识。

e.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旋律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第14页欣赏《祖国颂》习题为:“以谱例第一个音作为横线所在位置,按音高变化画出旋律线。”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电影插曲《冰山上的雪莲》,依照图形谱随着音乐唱一唱,试着分析在哪里?为什么旋律越唱越高,然后急转直下结束在底音“6”上?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旋律进行的特点,进而了解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和重要地位。

f.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结构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6页习题为:

这首歌的音乐结构是:A AB ABA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判断音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请用图形谱画出它的结构及音乐特征。”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音乐作品结构而设计的。通过类似习题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不同结构和结构划分方式,了解结构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对音乐情绪与情感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不同的音乐作品会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正确分辨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用语言描绘音乐作品的情感是感受与鉴赏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作品情绪和情感的辨别、体会和实践做出了相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歌剧之夜》第1 6页欣赏《猎人进行曲》课后习题为:“请你说一说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表现怎样的情景?”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分小组、按角色,用赞颂、自豪的情绪演唱《唱脸谱》。”

这类习题的设计多是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传达的情绪和情感,进而了解音乐作品在表达不同情绪和情感时的方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③对音乐体裁和形式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体裁和表现形式,音乐体裁包括进行曲、夜曲、艺术歌曲、交响曲等,音乐形式包括独唱、合唱、独奏、齐奏等,对不同音乐体裁和形式进行介绍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不同的习题方式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分别设计了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载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欣赏《月夜》的习题设计为:“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与人声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你能结合欣赏这首歌曲,说说钢琴伴奏的作用吗?”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倾听《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体会抗日军民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体裁,并认识不同体裁的音乐特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形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2页欣赏《红河谷》,习题为:“试将《红河谷》的齐唱与合唱形式作一比较,谈谈他们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 、 和 四个声部。此外还有 参与其中。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作品的音乐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知识的积累,并认识到不同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力,进而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

④对音乐风格和流派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对风格与流派的了解是欣赏与鉴赏内容的重要部分,音乐风格和流派代表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发展,增加学生对风格和流派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如对西方维也纳古典乐派进行学习,将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体载奏鸣曲、交响曲以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内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风格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听赏让学生分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对作品音乐风格形成感性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流派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洋乐话》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六题为:“搜集有关印象主义(印象派)的绘画、诗歌、音乐,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

这类习题是围绕音乐流派进行设计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音乐特点有所认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

2)表现

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充分体现音乐实践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表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出要求和加深认识,也是课后习题设计的重要针对性内容。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表现方面的习题设计内容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唱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唱歌《送别》的习题为:“背唱《送别》,从中体会歌曲的抒情意境。”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学唱《大海啊,故乡》。试一试将歌曲中的主导节奏用‘强强弱’的方法演唱,体会一下大海波涛起伏荡漾的感觉。比较一下第一、三、五、七句中的。大海啊。每次演唱时有何不同?哪一句像在低吟轻叹,哪一句像在动情地呼喊?以你喜欢的方式演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唱歌教学提出的要求,通过类似习题设计让学生学习唱歌的知识、技巧,并熟悉一部分歌曲,进而表现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9页竖笛教学: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自己选择乐器,练习演奏《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演奏教学提出要求,增加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并提高演奏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综合性艺术表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3页音乐活动:“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智斗》,判断三个角色各属于哪个行当?试着分角色做表演。”

这类习题多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表演,是对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增加学生音乐实践的机会。

3)创造

创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即兴创作和用音乐材料进行创作,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在创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材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对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就对创造的难度有了新的要求,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阶段教材针对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即兴创作和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音乐创作设计了相应的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即兴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第49页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习题:“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并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美丽的村庄》,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这类习题多强调即兴性,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临场发挥,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力、观察力和对临时事件的控制力。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1页习题:“请你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用你喜欢的变奏方式,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这类习题是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利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对音乐创作知识的积累。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待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识。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的习题设计中表现如下: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社会生活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9页音乐情景剧习题:“请你谈谈自己保护动物的经历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课后习题第五题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社会属性的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姊妹艺术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第四题为:“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各表现了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情景?看看相关的歌舞、绘画、雕塑、书籍、电影、电视等资料,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增加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了解,并了解同一题材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5页习题为:“同学们,请你创作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并为它选配背景音乐。”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第六题为:“在中国地图中,把自治区用色笔勾画出来。你听过、收集过哪些藏族歌曲?把这些歌的名字写出来,唱给同学们听听。”

这类习题是借助音乐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地理、人文风貌,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为一门人文艺术学科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2、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课后习题都要以文字的方式形成,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实践练习。文字介入的方式根据语气表达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提问式和叙述式。提问式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展开联想,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叙述式是通过陈述提出要求,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提问式,还是叙述式,在问题提出的角度和达成结果方面都可以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主观题是针对具体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问题形成准确地认识或得到明确的指令,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性内容的了解。客观题是为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而设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提问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0页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习题为:“你能听出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

此处针对欣赏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提出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并给出两个答案进行选择。问题提出的目的十分明确,答案也十分明确,目的是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到《月光下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葫芦丝,并认识这种乐器。答案具有唯一性和针对性。

提问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第1 7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五题:“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议论一下在现代音乐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非洲音乐的影响?你印象最深的非洲地区音乐有哪些?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这道习题为拓展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多方面了解而设,每个学生的理解和回答都是不一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方面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答案具有多样性和发散性。

叙述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电子空间站》第48页:

这道习题是为训练学生对音高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题目中明确提出了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写出正确的答案。

叙述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一题:“用满怀深情的歌声唱好《让世界充满爱》(全曲的第二部分)。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学其他段落,并在集体活动中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这道习题用叙述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目的是锻炼学生识谱能力和自学能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习题虽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但着重点与主观题不同,结果没有统一性,而是对学生客观能力的一种认识与提高。

3、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填空式、问答式、判断式、选择式、论述式。

1)填空式

填空式是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填空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并学习用文字的方式解释音乐。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3页欣赏《母女夜话》习题: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 、 、 和 四个声部。此外还有

参与其中。

2)问答式

问答式是采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问答有针对性的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分析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百鸟朝凤》习题为:“你能想象出唢呐模拟了哪些动物吗?”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经典交响》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比较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有何不同?《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与第一乐章有什么不同?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判断式

判断式是采用听音乐做判断或根据给出的音乐知识点进行判断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掌握不同的音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唱天地》第21页音乐活动: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4)选择式

选择式是采用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习题内容进行选择,得出正确结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在于通过选择让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风格、流派、表现情绪等有正确的判断,并积累音乐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34页习题: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

聆听三首进行曲片段,将它适宜的演出场合填入()内。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手( )

A婚礼仪式 B葬礼仪式 C迎宾仪式

D博览会开幕式 E学校运动会开幕式 F国家庆典活动

5)论述式

论述式是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论述的习题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并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听电子合成器或电脑多媒体演示音色与节奏变化,讨论并预测电子音乐可否取代人的歌声和各类中外乐器的演奏?”

二、不同点:

1、呈现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分散在每单元中,多显示在教学内容的下面。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7页。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集中在每个单元的后面,统一在一个栏目“实践与创造”中。在这个栏目中,设计了与每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包括对教学要求和音乐实践性的练习等。如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的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

2、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虽然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但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单明了,多是针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明确提出问题或教学要求,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蜻蜒点水》的习题为:“乐曲部分在情绪、速度等方面都有一些变化,你听出来了吗?”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婉转,提示性和暗示性较多,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音乐能表现光明、美好的事物,也能表现黑暗和残暴现象。聆听乐曲《祭献之舞》,你能否通过音乐感受以少女祭祀大地仪式的野蛮、怪诞?你认为在这首音乐中旋律和节奏谁属于更重要的地位?你是否喜欢这种音乐,为什么?”

3、习题设计角度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在设计角度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多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方面的教学要求,问题多比较简明;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往往针对一个作品提出几方面的教学要求,综合性比较强。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33页欣赏《万马奔腾》习题为“这首乐曲描绘了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你听出来了吗?”

这道题是针对《万马奔腾》音乐作品提出的问题,问题的直观性很强。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和《手拉手》片段,了解这两首歌曲的创作演出背景。试着随音乐唱一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B段和《手拉手》合唱部分,体验其节奏及演唱的特点。说一说这两首歌曲表达了人类哪些共同愿望”。

这道题也是针对欣赏教学提出问题,但问题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样。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在每单元设计了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习题外,在七年级上册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单元《旋转舞台》,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回顾,通过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乐器的音色、音乐表演形式、音乐体裁等加深印象,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小学阶段音乐知识的一种复习。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设计了每单元的课后习题外,在每册教材的后面增加了“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通过习题的方式进行自我测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每册学习过的音乐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4、主客观题比例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问题设计的主、客观倾向上有所不同。根据统计,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8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111道,习题总数为193道,其中主观题为51%,客观题为49%。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7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97道,习题总数为169道,其中主观题为26%,客观题为74%。人教版教材习题中主、客观题的比例基本持平,人音版教材习题则以客观题为多。

三、综述

通过对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设计方面各有优劣: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分散在单元教学内容中,与音乐作品结合紧密,直观性、操作性较强;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统一在每单元的后面,从教材体例上看比较规整,但学生学习时缺少直观性。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针对性强,问题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综合性强,问题角度比较多样、拓展性强,但教学中存在材料上的难度,操作性容易受到影响。

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中的习题设计外,在七年级设计了独立的习题单元,对知识进行回顾,目的在于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期对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的习题设计外,在每册后面设计了独立的“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进行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每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加深学生的认识,但由于初中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进行大量习题教学,操作上有很大难度。

篇2

关键词:结题报告;多元化;分层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学科的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考试制度也由单一的唱一两首歌曲、吹一两首竖笛曲改为多种考察、多重考核的模式。究竟哪种方式是最为科学的、最为客观的办法呢?这是研究者目前面临的问题核心。

(二)问题的解决: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培养有素养的、有一定鉴赏能力听众为主要目的的教材。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面临的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这其中有得孩子音准很好,有得孩子却连最基本的C大调音阶都唱不准;有的孩子的乐感很好,能对老师播放的乐曲、歌曲轻松学会并加以处理,有的孩子却唱不准、听不出乐曲或歌曲中旋律、节奏的变化;有的孩子从小学习乐器,有一定的试唱与模唱能力,有的孩子从未接触过乐器训练,对简单的四小节模唱练习都很难唱准。面对这样的学习受众体,单一的考核模式是不能满足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标准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有长处就会有短处,每一个孩子都有欣赏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可以从不同层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从而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着手建立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呢?

一、将课本内容有机的分块,为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打下基础

七年级的音乐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有六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定的歌曲演唱、乐器演奏、欣赏曲目与小组或自我创编的版块,音乐知识穿插其中。教师需要对本单元内容与教授意图有着通盘的考虑,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按一定梯级划分。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你同行》中,教学内容的分层划分:

1.音乐感受:声乐: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2.音乐实践:(1)、曲演唱:《希望与你同行》《我们一起来》;(2)、器乐演奏:八孔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3)、音乐沙龙、露一手。

3.音乐常识:音乐一词由来;音符、唱名、音名、反复记号、上波音的作用;人声的分类;八孔竖笛初识;施光南简介。

这样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做一个有机的罗列,划分主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建立确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号入座

正如笔者所述,多元化、综合的评价方法是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并能超越自我。“分层评价”是较为科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第一条: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因此,它评价的内容、方式等应以教学目标位准,各项教学评价和分数,进步程度、评语等,要反映学生达标的程度。”从这段选自《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要求我们将教学模块按照学生的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既方便了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也方便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与课堂节奏。

三、深化“分层评价”的内容,将其与实际教授内容挂钩,将“分层评价”做到实处

作为教师而言,要想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授课之前必须很精心的构思教学环节、撰写很详实的教案。“分层评价”也不例外,教师要想达到“人人有所得”就必须将“分层评价”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

四、积极做好阶段性反思,将“分层评价”的效应与音乐课堂结合,达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中要求。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教师针对这一要求将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评价常规化、制度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将学生的诉求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当然,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最常规的试卷测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也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桌互评等等,但评价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问题研究后的反思:

1.分层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分层评价”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分层评价”所解决不了的,如:学生的听赏习惯、学生的识谱、试唱、试奏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音乐课的质量。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个人潜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分层是否“一层不变”?

我们现在多划分的评价标准大多是以教师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学生是一个综合的个体,他们会随着知识技能的增加、情感价值的丰富而发生的变化。分层的标准也要随着他们的成长变化而变化。七年级的评价体重中关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占了较大比重,在八年级、九年级的评价体系中创新与合作是否可以逐步加大比重呢?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分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个课题从去年9月份投标开始到现在结题,研究与准备过程以超过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笔者按照分层评价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准备、认真反思,几乎是将之前的教学案例一一,在这一过程中,辛苦自不必说,更大的感触是收获:学生对于作品的较全面的了解、班级中小组合作、小组互评活动的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亲密的合作等等。我想更大的收获是通过参加课题的研究让我重新认识了教材、认识了音乐课将要带给学生的是一个怎样的育人氛围。我想这可能就是“分层评价”最终的目的:创设让学生、教师都能成长的教学环境。

附: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渴望春天》的分层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篇3

一、初中音乐教材歌曲部分的分析

2012年版新教材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而成。全国共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16套音乐教材。综观这些新的教材,歌曲部分在整个教材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材中歌曲的体裁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思想性融入艺术性之中,贴近生活。歌曲所呈现的文化背景,即人物、历史事件与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并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培养其音乐感。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歌曲部分的构成与内容,现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为例做简单分析。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12册,简、线各6册)共有演唱曲目四十余首、欣赏曲目百余首,演奏曲目近十首、自主选唱(随心唱响)曲目十余首。从歌曲的类型和题材来看,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以校园生活题材和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风格为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增加了外国歌曲的数量;八年级上册在歌曲类型方面有所变化,出现了外国歌剧咏叹调、声乐套曲和通俗歌曲等体裁;八年级下册的歌曲以中国古典歌曲、合唱曲目为主;九年级上册选用了多首京剧音乐唱段、加大了通俗歌曲的数量;九年级下册增加了黄梅戏、评剧、豫剧和越剧等曲种的唱段,也选用了多首不同风格的外国流行歌曲。

从以上分析来看,教科书中所选的曲目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作品,所选的作品仍然侧重于美育、人文因素,体现了音乐教育重要的宗旨。编排方式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从选编歌曲的训练体系看,所选歌曲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这些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高度统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词曲的鲜明特色,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品格;在读谱训练、歌唱技能的训练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能使学生领略歌曲美妙多彩的同时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无疑这些经典的歌曲能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歌曲学习带来良好的影响,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歌曲美、旋律美和节奏美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歌曲作品选择恰当与否决定唱歌教学的成功与否。那么,在歌曲曲目的选定方面如何考虑呢?

一是必须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唱歌教学的导航灯,只有研读透,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唱歌教学的困惑。

二是应该尊重教材文本。2012年版新教材丰富的内容给唱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从课程目标出发,与音乐教材亲密接触,走进音乐教材的世界,真正打开教材文本构成的本体世界,才能领略教材歌曲音乐构成的绚丽风光,才有可能上好唱歌课――引导学生在教材文本构成的歌曲海洋里领略音乐的美、实现歌唱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是唱歌教学歌曲学习的目标。歌曲对体现唱歌教学的核心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教材的歌曲内容虽丰富多彩,但音乐老师要有“歌曲意识”,在突出歌曲作品的特点、找准歌曲学习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要素、整体目标呈现等几个方面重点考虑,注重情感态度、歌唱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歌唱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初中唱歌教学的起点

在唱歌教学中,教学的起点往往决定了师生唱歌的方向和质量―唱什么、怎么唱、从唱歌中学到什么。

在以往的一些初中音乐唱歌课中,教学的起点往往由教师掌控,学生在教师的调度下,以“情景”进入唱歌教学,或以“歌词分析”进入唱歌教学,或以“认识作者”进入唱歌教学……看上去虽然紧扣歌曲的主题,让学生在进入教学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接触歌曲,但在看似直接的掩盖下,掩盖的却是初中唱歌教学“低年级化”倾向,即多见老师一遍又一遍教唱歌曲,讨论歌词的构成框架、指出需要注意的歌词和节奏,然后反复地纠正声音。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有很多不当之处:一是停留在孤立的歌曲学习上。这种教学的关注点仍然是声音与歌词大意;二是唱歌教学环节与教学整体的割裂。这种割裂不仅是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更是歌唱学习内在线索的错位;三是低起点。这种唱歌教学看上去显得流畅,但缺失了真正的歌唱学习的价值体现,学生思维在较低的层面徘徊,教学的发展性不足。

那么,初中唱歌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起点?

一是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感受体验的获得。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决定了唱歌教学内容应该以歌曲为主,致力于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歌曲体验的初步知识,即使有些不熟悉的歌曲,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强调学生对歌曲体验感受的关注,对音乐的理解自然会发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寻找所学歌曲的审美要素和表现要素,融会贯通。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篇4

关键词:有效导入;重要性;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真正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设计,需要教师全面地掌握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并且能灵活地运用,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导入的重要性

1.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决定了其课堂效果的好坏以及学生接受的情况。教师应该借助有效的导入,在较大的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特别是有效注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旧有的知识的熟练掌握,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同样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其中的思想品德观点和基本的概念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假若前面的基础掌握不扎实,必然影响进一步的学习。通过相关的教学导入,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掌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祝福青春”的课堂导入,教师就可以在回忆前两框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青春的美好、青春的珍贵,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中,教师是主导。轻松的氛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求知欲,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氛围。仍以人教版七年级“祝福青春”为例,教师的课堂导入不仅仅是自己的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关于青春的讨论,通过学生的踊跃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

1.设置悬念,导入教学

所谓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相关的悬而未决的话题以及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知识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设置悬念,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发现自己的潜能”这课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例如,“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你知道爱因斯坦的脑资源开发了多少吗?”爱因斯坦是学生所熟悉的科学家,通过对于爱因斯坦脑资源的开发来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踊跃地抢答,积极发言来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音乐导入教学

课堂导入也可以通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音乐,让学生领会歌曲表达的意境。同时利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六课“学会调控情绪”的过程中,在课前通过播放《欢乐颂》来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同的情绪反映。

3.游戏导入教学

游戏导入教学是根据初中生好动的特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点,通过巧妙的游戏导入,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游戏导入发挥了寓教于乐的特点,而且可以使学生领会一些道理,但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注意游戏时间的控制,以免影响下一步学习。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会拒绝”这课时,课堂导入的设计可以通过“揭开魔盒”的游戏的形式导入,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盒子,然后让他们决定是否打开它,查看其中神秘的东西,最后采访学生的不同感受,以及不打开盒子的同学的理由,接着再发一个盒子,来考验学生能否坚持不打开盒子,学会拒绝。

4.故事导入教学

通过丰富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故事选材与设计要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接下来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自我新形象”这课时,教师通过《跳蚤的故事》《流星下许愿》两则小故事使得学生思考,明白行动的重要性等道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总之,有效的导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导入教学,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口语 交际 浅析

听、说、读、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四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是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价值观的体现,自然离不开上课认真听讲、课堂回答提问的口语;说得清晰明白者,读必流利;写作无非把想说的口语变成文字。足见“说”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之重,论“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之一。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单元安排,每册七单元,每个单元均有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总计四十二次。按单元体例逐渐由七年级简单的自我介绍过渡到某一话题交际,最后上升到九年级的主题式交际。这样的编排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

一、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理解它的要求,它的基本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也就是说口语表达能简洁明了,表意明白清楚;意思条理连贯具体有层次;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听话者的对象等。

1.简明:如七年级上册的自我介绍:则应从姓名、年龄、毕业小学、家庭住址、个人爱好或特长说起,让其他同学对自己有个大致的了解。说特征,猜同学则应抓住最明显的体貌特征、说话语气、动作特点来突出(当然得强调一点,不能拿同学的生理残缺说事);可从如:胖胖的、虎头大眼,说话慢条斯理、走路一阵风等角度来突出同学的特征从而猜出是某个同学。不能说出的特征让人像猜谜一般猜不出谜底到底是谁那就不成功了。

2.连贯:条理是否清晰,与说话表意的层次关连很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又是什么,说话者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说出来的内容才能让人明白意思,如八年级下册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赋予他们的权利。除环境、身体心理健康等,最主要是受教育的权利,这是重点;相对而言,义务则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相关。通过点拨学生讨论起这个话题,就不会无的放矢、空洞无物,强调自己所享受的权利时,也就不会忘了自己该承担的义务了——如免交学杂费、个别同学还能享受困难补助等,但来学校无心向学、无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那就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了;还有要享受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权利,如爱护公物,做好卫生保洁等是学生应尽的义务了。例子很多,不一而足。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基本类别

四十二次口语交际,作为大致归类利于教学的开展,便于相应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各自的侧重点。可分为:

1.积累类型: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朗读”,下册的“童话接龙”;八年级上册的“交流格言”,下册的“交流对联”,都属于积累类型的口语交际,只有一定量的积累,这类型口语交际较易进行。

2.介绍类型:七年级上册“自我介绍”“说家乡”“说特征”“交谈学习体会”,下册的“交流科技信息”“自荐担当自愿者”;八年级上册的“模拟旅游咨询”“小院士科普讲座”,下册的“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话说我家”;九年级上册的“漫谈电视剧”,下册的“漫谈音乐的魅力”“时事聚焦”等到属于介绍某一方面内容之口语交际,说话者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要求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自己的见地方能让人信服,这比单纯的积累交际类型,难度由七至九年级逐渐加大。

3.讨论类型:七年级下册的“讨论”;八年级上册的“劝说”,下册的“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看‘闻鸡起舞’”;九年级下册的“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开一次辨论会”“谈谈名人效应”,下册的“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你相信商业广告吗”“商讨‘毕业晚会’活动方案”都属于此种类型。要求谈自己的观点时,更多从探导的角度出发,有时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那就变成辩论,主要还是存异求同,以期达成共识,得到大家的认同,那此类的口语交际也就达到一定的效果。

三、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其他环节的关系

众所周知,检验教学的手段是考试,而考试很难体现“口语”变一环节,那是否“说话”就显得不重要呢?

交际最直接用的就是“口语”,“听”是黄老师的口语,“读”除默读外也得用口语,“写”不过是把口语变成文字,教学过程提问与回答也离不开口语,足见“说话”还是四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环。考查的角度来看:拼音与汉字的考查、诗词节奏的划分,基础整合中在某种语境下让学生以不同身份解释说明某事、帮人解困,作文等均能体现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环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是应该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环节的。另有时也不能单纯为考试而教学,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完全吻合的——在日常生活中国,口语交际的需求远比考试更重要,教出的学生让人觉得连话都说不好,甚至是连话都不会说,那就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不足之处,这点也应引起语文同行们的警惕。

篇6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

【中国分类法】:G633.3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坚实。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为过去的应试教育而服务,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快乐学堂。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使之为课堂服务。其中,情景教学法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途径。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给学生的误解是语文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这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否改善这一现状呢?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情境,进而打开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为学生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得到了提高。随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最后,在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情不能过于严肃,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眼神、表情等各种肢体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的课堂更是这样,在上课之前,教师作为情景的创设者,应该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以及情景创设过程的预备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与精神状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3]。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讲述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事迹。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轻声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那个自由的、活泼的、充满童真的百草园的情境中去,从而切实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展现情景。初中生年龄尚小,社会阅历较浅,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产生偏差。因此,运用情景教学,引入生活实际经历,既能丰富学生的阅历,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成长的烦恼》这一课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对情感的把握也就更加细腻了。

(二)利用音乐,创设情景

音乐是一种散发着节奏美与旋律美的艺术。它能够创设一种情景,促进人体会作品表达的意境及思想。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在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这样既能介绍贝多芬的作品,又能借着铿锵有力的如雨点般深刻地敲打着学生的心灵的节奏启发学生感受贝多芬作为一名音乐大家面对命运的打击时那种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又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时,在上课之始,就播放一曲《黄河颂》,则会给课堂营造一种了气势磅礴的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诗篇的学习,然后指导学生朗诵,体会诗歌传递的浪漫主义革命情怀。接下来,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诗人所歌颂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与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三)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初中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仅仅从这句话来看,哲理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作者背景,思考“路”指什么?有几层意思?“路”与“希望”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结合式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这句话就容易多了[4]。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视觉情景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的语文教学若能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也能为封闭的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激发出学生更多想象与思考的智慧火花。如在七年级下册《口技》一文中,教师准确教授文中的翻译、字词重点并无太大难度,学生也可以理解体会,但是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离我们毕竟已经比较遥远,对很多学生来说甚至是陌生的。然而,若能在课文讲授前或讲授结束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现代的口技作品,相信可以令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侧面增添了文言文的魅力。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创造性劳动,仅仅依靠以上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5]。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更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设计更多更新鲜更高效的教学情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与解惑,让学生在情景中得到启发,在情景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左侠.新课标新教法: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师怎么教[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2]单彬彬.试析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现场阅读,2012,3.

[3]姚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篇7

关键词:Flash儿歌;辅助英语;英语教学;辅助效果

Abstract:Flashnurserysongnotonlylivelyrhythm,simplevivid,moreoveroperatesconvenientlynimble,butwidelyutilizesinEnglishteachingprocess,isadvantageousinstimulatesthestudenttostudyEnglishtheenthusiasm,tocarryoutthecoursecontenttoplaythegoodauxiliaryrolewell.

keyword:Flashnurserysong;AuxiliaryEnglish;Englishteaching;Auxiliaryeffect

前言

家有小女初长成,每天从幼儿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献宝似地为我们表演新学的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门前大树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稚嫩的童声加上天真活泼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看着孩子对儿歌如此入迷的样子,笔者不由联想到我们的英语教学现状,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情景不就像幼儿园小朋友学说话吗?我们何不尝试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英语儿歌呢?

马克思曾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的感召力和无国界性可以使英语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易于为学生接受,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歌曲不但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浅显易懂的英语歌曲由于具备节奏轻快鲜明、旋律和谐优美等特点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语歌曲进行辅助教学,能迅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达到英语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那么,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英语歌曲辅助教学呢?英语歌曲又能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怎样的辅助作用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进行简要概述,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笔者在一所外国语学校执教,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设备,为开展英语歌曲辅助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笔者通过网络选用的英语歌曲主要为flash儿歌,这些制作精美、节奏明快、动画效果简洁明了的flash儿歌为落实教学内容发挥了不可低估的辅助作用。

一、Flash儿歌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巧妙练习发音,有效提升语音面貌,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音语调的准确程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不敢开口讲英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奇怪的发音招来哄堂大笑,而长期不开口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使学生更加难以走出这一步。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的发音部位、舌位及口型变化都与普通话大不相同,他们开口讲英语时会遇到舌头打结、不能灵活运用等困难,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难题将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学唱英语歌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在歌曲中学生很自然就能找到重音和语言节奏,常唱英语歌曲能增强学生对咬字发音、音调、语调的把握,提高他们对节奏及抑扬顿挫的敏感度,使口腔发音部位更加灵活,增进说英语时的流利程度,学唱英语歌曲的过程就是练习这些技巧并达到熟练掌握的过程。例如,学唱《Rain,Rain,GoAway》“Rain,rain,eagainsomeotherday.LittleJohnnywantstoplay.Rain,rain,goaway.”就能很集中地练习元音音素[ei],并且歌词的整体押韵使得学唱更加流畅。通过学唱儿歌《Baby,bye》“Babybye,there’safly.We’llwatchhim,youandI.Therehegoes,onhistoes.Rightuptoyournose,nose,nose.”,不仅巧妙学习了两个元音音素,而且朗朗上口的歌词对于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发音技巧也有很好效果。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没有曲调但节奏更鲜明的chant同样是训练语音节奏的好材料。Chant节奏感强、有动感,要求学生用手拍或脚蹬等肢体动作来配合表演节奏,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Unit9Doyouwanttogotothemovies?SectionB时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电影种类名词及相关的评价性形容词,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chant:

Let’schant,Let’shavefun!

Comedies,comedies,comediesarefunny;

Thrillers,thrillers,thrillersarescary;

BeijingOpera,BeijingOpera,BeijingOperaisgreat;

Actionmovies,actionmovies,actionmoviesareexciting.

学生兴奋地边拍桌子边大声chant,轻而易举就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渲染课堂氛围,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加重,频繁使用多媒体设备来组织教学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下面的一幕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一节课结束后教室里一片热闹景象,学生们或四处走动玩闹或进出教室或端坐于座前做作业,而英语老师则在此时提前进入教室调试课件。试想着在这样无序的状态下耳边忽然传来一阵节奏明快的英语歌曲,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当笔者教学到七年级下Unit5I’mwatchingTV时在课间播放了这样一段flash儿歌:《Monkey,Monkey,WhatAreYouDoing?》

“Mr.Bear,Mr.Bear,whatareyoudoing?

I’mdancing,dancing,dancing.Cha,cha,cha.(可爱的小熊跳着舞)

MissRabbit,MissRabbit,whatareyoudoing?

I’mhopping,hopping,hopping.Hop,hop,hop.(小兔子蹦蹦跳跳)

Mr.Monkey,Mr.Monkey,whatareyoudoing?

I’mcrying,crying,crying.Boo,hoo,hoo.(猴子哭得泪花四溅)”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学生不由自主被欢快的歌声及活泼的动画所深深吸引住了,一些大胆的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伴着旋律开始跟唱了起来。一首英语儿歌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学生从课间10分钟的热闹活动中迅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课堂教学任务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长长的45分钟课堂中学生很难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相对繁重乏味时,课堂气氛会相对沉闷,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不是非常积极。针对这种状况,教师的一味批评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节奏强劲的歌曲可以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疲倦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愉悦的歌声中放松肢体、舒缓脑力,从而使一度涣散的注意力再度集中起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

利进行。七年级下Unit6It’sraining!教学一年四季季节变化特点时,笔者在课堂中安排了这样一首与教学内容衔接的英语歌曲:

《FourSeasons》

Springisshowery,flowery,bowery;

Summerishoppy,croppy,poppy;

Autumniswheezy,sneezy,freezy;

Winterisslippy,drippy,nippy.

歌词中尾音押韵的四组形容词生动地描述了四个季节的特征,加上典型的季节变化图使学生对一年四季的特征一目了然。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英语歌曲时,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课堂的参与意识更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笔者教学到七年级上Unit10Canyouplaytheguitar?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了这样一个Warmingup:

T—Whatcanyoudo?

S—Icanplaybasketball.

T—Canyousing?

S—Yes,Ican.

精彩出现了:T—CanyousinganEnglishsong?

S(略一迟疑)—Yes,Ican.

教室里出现一阵不易觉察的骚动,学生满怀期待的眼神提醒了笔者。

T—SocanyousinganEnglishsongforusnow?

话音未落,教室内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不停地催促着他。这位学生落落大方地开口就唱:

“Daddyfinger,daddyfinger,whereareyou?

HereIam,hereIam.Howdoyoudo?

Mummyfinger,mummyfinger,whereareyou?

HereIam,hereIam.Howdoyoudo?

Brotherfinger,brotherfinger,whereareyou?

HereIam,hereIam.Howdoyoudo?

Sisterfinger,sisterfinger,whereareyou?

HereIam,hereIam.Howdoyoudo?

Babyfinger,babyfinger,whereareyou?

HereIam,hereIam.Howdoyoudo?”

自信的歌声再次得到满堂喝彩。试想,在这样轻松而又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还担心教学任务没法落实吗?

(三)增进师生情感,营造民主平等的人文氛围,创设良好感情基础

平时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议论:“我一点都不喜欢那个老师,上他的课最没劲了。”对于学生来说,喜欢某门学科往往是从喜欢这个任课老师开始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爱憎分明,对老师的好坏评价有着他们自己的一套标准。教师如果能把他们喜欢的歌曲作为情感的突破口,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势必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住校生,除了周末难得回家一趟,其余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初一入学不久时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一首早已为学生熟知的英语歌曲“HappyBirthdayToYou”,正当全班学生兴致盎然地大声歌唱时,笔者注意到有一位女学生唱得特别投入,不时还悄悄地擦一下眼睛。细问之下才知那天恰好是她的生日,此情此景怎不叫第一次离家在外的她暗自伤神?笔者在班级调查了一下,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生日都是在上学期间,不能和家人团聚,那么何不在英语课堂上抽出一两分钟时间来安排全班同学共同祝福他生日快乐、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呢?实践表明,这个方法非常奏效,学生深刻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内心逐渐把老师当作他们的亲人,从而大大加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融洽的师生感情为开展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在选择英语歌曲时笔者一方面会考虑是否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同时也经求学生的意见。例如在初二英语文艺汇演结束后,一等奖获得者演唱的“GodIsAGirl”很快成了年段的“流行歌曲”,每个学生都会哼那么几句,仔细一听却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Godisagirl,whereveryouare。Doyoubelieveit,canyoureceiveit?”。笔者因势利导,在课堂上重点教唱了这首歌,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为自己能完整唱这首流行歌曲而感到骄傲。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知道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他们的需求,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有了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愁学生学不好英语吗?

(四)强化词汇,巩固句型结构,有效落实语法项目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结构等语法内容,除了传统的“学—读—背—做—讲”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英语歌曲来达到更好效果。英语歌曲所涉及的句型是很多的,很典型并且相对稳定,便于反复吟唱,它们对于巩固和操练相关词汇、句型结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数量众多的英语歌曲中找到相应的语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轻松掌握枯燥乏味的语法内容。

在教学七年级上预备篇Unit3Whatcolorisit?时,笔者引入Flash儿歌《Colors》,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教学内容中的6个颜色单词(red,yellow,green,blue,black,white),而且扩充了颜色词汇(pink,purple,brown,tan,gold,silver).

七年级下Unit6It’sraining!SectionA教学过程中笔者插入Flash儿歌《Howistheweather?》

“Howistheweather?It’safineday.

Howistheweather?It’sacloudyday.

Howistheweather?It’sraining.

Howistheweather?It’ssnowing.”

在歌声中学生重点操练了Howistheweather?句型及其多种回答,同时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还可以用其他天气情况替换原有歌词。

在学习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时,笔者教学生唱儿歌《Themorewegettogether》:

“Themorewegettogether,

Together,together.

Themorewegettogether,

Thehappierwe’llbe.

Foryourfriendsaremyfriends,

Andmyfriendsareyourfriends.

Themorewegettogether,

Thehappierwe’llbe!”

在悠扬的歌声中学生对比较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开展Flash儿歌辅助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可操作性

用于辅助教学的Flash儿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歌词中不能出现太多生词影响学生理解,动画效果要生动明了地为内容服务,节奏不宜过快;在操作上要方便易行,最好有暂停键,便于随时停顿以利于更好教唱。

(二)时效性

选择儿歌时要考虑到歌曲内容在时间方面与现实生活是否相衔接,这样能增强学习的真实性。例如到了冬天开始下雪的时候,笔者安排了儿歌《Littlesnowman》,使学生在堆雪人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实效性

在数量上宜求精而不贪多,引入一首歌曲就要使学生会唱。按照实践经验,从呈现歌曲到学生熟练掌握,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个课时即一周的时间,一个学期能学15首英语歌曲,中间不定期地安排

歌曲回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效果。

(四)层次性

随着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渐提高,英语歌曲遵循着由简单到难的层次递进规律,从低年段的儿歌逐渐过渡到经典歌曲,如《yesterdayoncemore》、《sayyousayme》、《myheartwillgoon》,对学生的要求从学唱转移到欣赏的层面。

三、结语

笔者认为,开展英语Flash儿歌辅助英语课堂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能有效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鲁丽华.引入流行元素,激发学习兴趣[M].基础教育研究,2006.

[2]胡蓉.音乐在英语中的作用[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3]曹理,何工.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M].新教出版社,1996.

篇8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

一、音乐渲染,创造情境。

在课前3-5分钟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对学生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导入新课。

例如,我在执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5这一课时,正好要教“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我就选择了一首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歌曲《Are you sleeping》,在歌词中将“两只老虎”分别换成了“Are you sleeping”。学生们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不用我教就跟着唱了,而且唱起来又具有连贯性,这对接着要上的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利用插图、简笔画和卡片,创造情境。

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How is the weather?”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人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幅含有天气标志的图画,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脑中的图画绘诸笔端。

例如在教授boy、girl、man、woman、bird、cat的单词时,我就使用简笔画和卡片进行了情境教学:

简笔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以上单词的基本意思后,就用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具,指着一个女孩问:Is this a boy?学生回答:No,she isn’t.指着自己(男性)问:Am I a woman?学生(大笑)回答:No,you aren’t.又指着鸟问:Is this a cat?学生回答:No,it isn’t.这样,既创设了情境,又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选择真实事例,创造情境。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真实事例,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等。

例如:学生在学完《Go for it》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3“This is my sister”后,我就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画一个Family Tree并写一段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文字。有的学生写道: 转贴于

This is my family. My grandpa’s name is Wang Xi. My grandma’s name is Xia Qian. My father’s name is Wang Xiaofeng. My mother’s name is He Xi. Wang Xi and Wang Qian are my grandparents. Wang Xiaofeng and He Xi are my parents. I have a sister. Her name is Wang Qin. She is eight. My name is Wang Jiang. I am thirteen. I love my family very much.

四、运用体态语言,创造形象的体态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以交际为主,毫无生气的交际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而生动活泼甚至夸张的手势、表情、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交际愉快地顺利进行。

如教学单词fat、thin、tall、short时,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手势形态表达,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表达单词。孩子们乐于加入表演的行列。用体态语言创设的情境,有利于迅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内一边看教师做动作,一边自己模仿学习,并进行动脑思维,因而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实物、道具等创设生活情境。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应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布景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自编自演进行交际,从而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例如《Go for it》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学生可以利用实物、道具,布置一个购物的场景,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通过自编自演,完成购物的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篇9

去年5月下旬,我们语文组的李春青老师上了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荷》专题。(为了便于我们组的调研,我们的老师作课都是借班作课)。在这节课上,李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了其基本功扎实的特点,运用表演、绘画、音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课堂气氛很话跃。

课后我们组进行了交流。大家首先肯定了李老师这节课的优点,然后每个教师又谈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该怎样上,教给学生们什么?是绘画,音乐,还是表演?李老师当时没有问答出来。大家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讨,觉得这节课师生的表演占用了不少时间,过分注重了外在的形式,从而忽略了语文学门的某些本质的东西。

于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李老师激动的说:“我再上一遍。”

过了两天,李老师又上了一遍《荷》专题,在这一节课上,第一遍出现的问题,这节课己经解抉了。课后的交流和反思,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上重点,难点的把握恰如其分,和上节课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我们的校长这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节课学生的朗读增多了,如《咏荷》的诗歌,《颂荷》的文章读的不少。但过于浮于表面,还缺乏深度。在朗读时教师有时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使其被动接受。然而真正的课堂耍求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关、音乐美、意境美。一石激起干层浪,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共鸣。于是 ,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我们组本学期的一个教研专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的同事们进行了多次反思和交流。虽然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真正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我们为了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和万法,多次邀请其它组的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主动聘请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指导工作。

七年级的教师提出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达到解决。八年级教师提出要在创设情景的情况下指导朗读,使学生置身情景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人在画中,身临其境。九年级的教师则认为要给与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朗读。这次不同年级,不同组别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了多次的反思和交流。在这反思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前所未有的。

10月份李老师又上了七年级上册《夏》一课,这节课她努力地体现着大家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然而在课后交流研究时,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情感还是不到位,也许是学生的阅历浅,生活经验少,或者对劳动人民的了解不太深刻,所以在朗读收麦片断时没能体现出农民那种对夏日收获时艰辛和欢快的情景。于是我们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了修改。李老师在全校展示课上,又增设了一个劳动人民收麦扬场的画面。通过增设这个画面,学生仿佛直身于场景中,体验到了那种既艰辛又欢快的情景,朗读起来恰到好处,便我们的预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10

一、导入的方式

1.直观导入法。这种导入是直接借助课件图片、简笔画、实物、录像等引入新课。老师以这些教具为出发点和学生进行交谈。这种导入方式比较快速。

八年级上《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中,我在第一张幻灯片上设计了一个小女孩在许愿,她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医生。学生看后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因为他们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愿望。我以此引入了课堂的主题,这一导入既直接明了,效果又大。

在九年级的阅读课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我刚上课时给学生放了一小段篮球比赛的录像,学生们都兴致勃勃。趁着他们兴致未减,我引导他们思考篮球是如何发展而来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多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开始进入课文,教与学也就成功地开始展开。

2.游戏导入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变枯燥的知识输入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乐中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式。

我在教学七年级下《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B时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的方式。我让第一排的同学准备一张白纸,画一张脸,这张脸不要画任何的器官,前面的同学画完之后必须要告诉后面的同学他们所希望的形象(只限一种器官),后面的同学要完成指定的形象,这样整排合作完之后,我们一起描述了这些画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上节课的重点语句,又从中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乐趣。

3.谈话导入法。这种是我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自由”交谈。这些话题往往是天气、日期、上节课的课文要点甚至是一个小故事等等。谈话式导入的优点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自然流畅而真实的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原有的听说技能,又为新知识技能发展做好了铺垫。

比如说我在教学九年级《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志愿者在乡村小学支教的故事。在学生听完后我推出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有些生单词也可以这个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来。

4.音乐导入法。音乐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主要形式,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心境。七年级上学期的课本中也设计了一些歌曲,目的也是让学生在学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享受。这样与课文结合紧密的歌曲很多,比如说《I love my family》、《ABC》、《January》等等。

5.亲身体验法。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设计的动手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多体会、多感觉。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教学八年级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lf check中,我带了一些有关北京烤鸭的一些材料,很多学生一看,马上知道教他们怎样包制烤鸭,兴致马上就来了。很多同学举手要尝试,我选了部分同学分批过来包制,在制作过程中我引出了一些新的单词。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同学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1.时间过长,喧宾夺主。英语课堂导入花费时间过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如果过分地渲染导入部分,只会浪费后面教学主要部分的时间。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时间安排也有重有轻,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

2.偏离重点,中心不明。有些英语课堂没有针对性,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这样就使得这节课一开始就中心不明,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误导学生。

篇11

《天上的街市》就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

《天上的街市》中,作者主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节奏和谐,自然。所以在教学中我将朗读与联想和想象作为本课的重点。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也不明白有感情朗读的意义,所以在此基础之上,感情朗读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再者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诗的语言体会其意境美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而联想与想象又是依据诗的语言的再现,所以培养学生根据诗的语言产生自然的联想与想象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针对以上情况与问题,本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喜爱的动画激发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舒缓地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自然地联想和想象;以改编这首诗的两个小女孩演唱的视频延伸学生对于诗人情感美的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冥思苦想许久,就这样地设想与设计之后,我上完了这节课。听课老师也说引课中的动画与问题设计,直接突破了难点;孩子们也惊叹改编诗作的小女孩的精彩。总体评价:这节课教与学都很是“放松”。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与困惑中……

是放松了?还是放纵了?

困惑一:大家称赞的“引课突破难点”一说

我设计的动画内容为《西游记》、《哪吒》和《葫芦娃》的片断,配有主题音乐。播放之后,学生暗暗发笑,紧张的课堂氛围立刻变得轻松了许多,孩子们的坐姿也随意了少许。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形象吗?”“喜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追问:“为什么喜欢?”“因为他们勇敢”、“因为他们善良”、“可爱”、“团结”……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那大家知道这些形象现实中有吗?又是怎样诞生的?”“作者创造出来的”……我适时地将想象的概念讲给了学生。

凭心而论,我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拉近了学生与想象的距离感,消除了学生对于想象这个抽象概念的惧怕心理,明白在自己的生活中未常没有了解过,知道过“想象”。

可是,就在学生们明白其概念之时,我引导他们想象:仰望天空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星星”“月亮”……我一时语塞。“同学们再认真想想看,星星和月亮是我们看到的,所谓想象就是创造‘没有的’。”“嫦娥?”学生开始用迷惘的眼神询问我。唉,内心强烈的失败感冲击着我。

也许这种过于放松的课堂教学开始,在潜意中也暗示了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放松”理解。那么怎样把握张弛的度呢?

我以为:这种放松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一定是板着脸,盯着眼,沉着心才能理解的语言课,更应该是与学生自然贴近的语言欣赏课。但这种心情的放松绝不是思维的放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适时地用一个提醒的眼神、一个关键的教学过渡语等方式将学生思维“严肃”起来,以此达到知识点的严谨,恰当地放松。

困惑二:就学生感叹改编诗作的“小女孩的精彩”一说

视频播放:在汶川地震灾难的痛苦弥漫全国之时,两位有文采的小女孩将《天上的街市》改编成了歌曲,以此慰藉那些逝去的灵魂,更是激励幸存者勇敢地面对生活。学生看得很认真,听得很动情,小脸绷得紧紧的,有的学生眼睛都润湿了。此时,我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然,诗中的这种激励的情感读出来了,也使我轻叹一口气,本课的一个难点突破了。学生也能够体会和理解诗的情感所在。

“同学们,此时你又有何想说的?”“我想为灾区捐款”、“我捐衣服吧”“我还有一个漂亮的小本子呢……”。

唉,原本诗情画意,全被学生“实在”的物质举动打破了。我又失态了:脱离了诗的语言,只顾其情感的体会与感染、延伸,我们的诗的学习就失去另一种美妙的“意境”。

也许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拉近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学习时的倦怠,让课堂教学放松起来,但有时运用过度未免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另一种“放纵”解读,偏离了诗作最初的情感表达。

我以为:太过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材料补充不一定是好事。就拿本节课的教学来说,这种跳跃时代材料补充就是不恰当的,过度的。学生对于诗本来创作的“”之后的那个时代都没有了解,对于诗人当时创作的情感都没有体会,又怎么会在感受诗的激励之时惊叹诗的语言之妙、意境之美呢?自然就会引发他们“实在的物质举动”了。换言之,只有在了解了诗本身创作的那个时代背景,体会了当时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在些基础之上,再适当地运用材料的补充将诗的创作意义延伸到现在就未免不可了。

静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像这样的“放松与放纵的度”的把握总是让我彷徨,矛盾。该怎样把握“轻松”的尺度?我只是初浅地解决了《天上的街市》这一节课的放松的 “尺度”,恰当与否只能从实际教学中反复地验证才能得到答案。

篇12

关键词:单词教学;问题;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28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所学语言的词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毋庸置疑,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中词汇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种语言的应用,需要有敦厚的词汇基础为依托,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才能组成有意义的语篇。如何化枯燥无味的单词变成有灵动的趣物,这是笔者想要探讨的话题。

一、七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问题1: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掌握单词表上的289个(除Starter部分除外)单词。

问题2: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有部分学生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26个字母的学习以及Starter部分的单词极大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英语的负担。

问题3:词汇教法经常会是一种单调重复,“费时低效”的弊端时有存在。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词汇的教法,为了教学到达便捷,有的教师会采用对着单词表教记新单词。进行“集中识字”,试图单词全部“过关”。造成英语“学困生”大量涌现,层出不穷。

问题4:“词离句、句离文”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无兴趣可言。

问题5:词汇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的关系处理不当,词汇的学习缺乏整体性。认词不认意,认一不认二。即学生不能很好地在掌握新单词在不同语句或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更多的更广泛的意义。

问题6:脱离单词的形、音、义孤立地进行单词教学。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分析单词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单一地进行“读读读、记记记”,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能记住单词的发音而采取了用汉字来标音。

二、词汇教学实践

1. “音标”开路,降低“台阶”

音标教学是使学生提高掌握单词记忆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字母――音标――单词”“三位一体”词汇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词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48个音素教学和26个字母教学同步进行。音素教学和字母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使七年级学生在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环境中,慢慢地了解和掌握一些英语词汇的读音规则。通过这些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学习单词的台阶。学生单词拼得准、记得快,不再完全依靠教师,逐步做到“听音识形,见形知音”。

2. “音”、“形”结合,强化记忆

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大部分是符合读音规则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要求学生按音节划分来记忆单词。一个单词,不管有几个音节,只要读得准,一般都能拼得准,切忌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如:dic-ta-tion, in-for-ma-tion, con-gra-tu-la-tion等。久而久之,学生尝到使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甜头,便会自觉地学习读音规则,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教师也要关照学生要注意少数规则以外的有限单词。

3. “构词”略陈,“归类”跟上

对英语单词“构词法”的适当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如:在动词后加上后缀-er表示干这一工作的人,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teach-teacher, wait-waiter, drive-driver, work-worker, farm-farmer等相关单词。再比如形容词加上后缀- ly 则成为副词。这些构词法的适时讲解使原来神秘的东西变得简单、易学、易记。再如:一些合成词blackboard,classroom,bedroom,playground, afternoon,完全可以让学生将单词拆分开来背。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也比较容易有成就感,因为四五个字母构成的单词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背诵的。

归类记忆法也是一个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不错方法。将所学的单词归类集中,也可以发动学生归类整理归类。如:按颜色分类:black, blue ...按动物分类panda, shake...按常用的人体动作:sit, stand, walk... 按星期月份: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还可按工具、学科、季节、水果等进行分类。

4. 创设“语境”,提升“趣味”

在词汇教学中,适合穿插些有趣故事、趣味风情等等,会被学生深深记住,并津津乐道,收到愉悦的效果。如:parent这个单词,在教会他们会拼读之后,笔者创设了一个情景:同学们总是爱上网,很多父母啊,都不赞同,所以你上网的时候总是怕人来提醒。怕(pa)人(ren)提(t)醒,这样很容易就把单词拼写学完了。当然说这个的前提是我们已经教会了学生怎么读。另如,chicken,笔者给学生的建议是吃(chi)一口,喝一口(c),啃一口(ken)。编口诀记忆会使人轻松愉快,易学易记。在记忆以f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可用一首打油诗编口诀集中记忆,效果颇佳。如thief, wolf, knife(贼狼刀,贼狼刀);shelf, self, loaf(书架自己吃面包),elf, sheaf ,leaf(小精灵一捆树叶);calf, life, half(小牛生命一半了)。再如:编一些活泼、有音乐节奏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把单词复杂的问题趣味化、韵律化,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记得了忘不了。如:来是come,去是go, come,come,go,go, 点头yes,摇头是No, yes, yes, no,no,我是I,你是you,见面问好是Hello, Hello, Hello.

篇13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朗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24-1

一、朗读是语言学习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朗读的质量、数量,在每个年级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更是对朗读和背诵青睐有加,背诵只不过是一种暂时内化、高水平的朗读而已,它是朗读的升华。

英语和语文同样是一门语言,朗读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习基础英语更为重要和有效,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要背,成人更加要背(英语专家陈林)。”而熟练的朗读是背诵的必经之路。

二、语言习得的量变引起质变

幼儿最初对母语的学习其实只是一种机械的重复,是不断地对周围输入的语言符号的朗读或者背诵,在积累到一定的量之后,逐渐能够把语言符号和人的动作、表情等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对语言的理解,进入了理解和创造的时期,其实这是量变引起的质变。这些语言符号是长期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积累起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因素。中学生学习英语本来就没有比较理想的语言习得环境,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朗读,没有量的积累哪来质的飞跃,英语将“羞于出口”,永远学得那么艰难、晦涩。

三、朗读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什么

1.通过朗读增加语言素材的积累

如果有人突然问:你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你究竟学到哪些,还能想到什么。笔者首先会想到的是yes, no,Thank you, sorry, Thats all right. Im fine, and you?等,深思一下,当然还有很多,但我们一下子就想起来的恐怕也不多了吧,为什么会这样?想想看,从接触英语的第一天,这些词汇我们要朗读多少遍。没有人天生就会说某种语言,都是后天习得积累起来的,这种积累是在不断地重复所接触的语言符号,并在不断的重复中理解语言在所处环境中的含义。

2.通过朗读体会英语这门语言的优美

我们先来看教材对语音的安排,以江苏省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和下册为例,内容均安排在每个单元的Study skills这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的安排如下:

Unit1Unit2Unit3Unit4Unit5Unit6Unit7Unit8

Vowels

(Ⅰ)Vowels

(Ⅱ)Consonants

(Ⅰ)Vowels

(Ⅲ)Vowels

(Ⅳ)Consonants

(Ⅱ)Consonants

(Ⅲ)Syllables

in words

七年级下册的安排如下:

Unit1Unit2Unit3Unit4Unit5Unit6Unit7Unit8

Stess in

a wordLinking

soundsStress in

sentencesFalling

tone and

rising tonePronouncing

the ed ending///

教材上册安排七个单元学音标,旨在让学生了解发音的基础,如同了解音乐中的乐谱一样,第八单元认识音节,这就是一个转折阶段,如同开始认识音乐中的节拍。然而,如果没有前七个单元的学习,是无法分清音节这一概念的,更无法体会朗读单词时的那种节奏感,那么他们看到一个单词,特别是长的单词,不仅无法正确朗读,而且会心生怯意,比如:fa・vour・ite, ham・bur・ger, po・pu・lar等。下册书中重音、连读实质上也与音节有关,有了重音和连读,使得英语在朗读起来时更有节奏感和韵味,再加上句子中的升降调学习,英语应该是越来越美,而且下册书的第八单元出现了简单的英文诗歌“Poems about pets”欣赏。

3.通过朗读加强记忆和理解

词汇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基础。记单词的方法当然很多,但最有效的还是根据读音来进行记忆,一般来说,如果发音准,单词也基本不会拼写错误,很多学生习惯默读课文,不喜欢读出音来,虽然心中有数,甚至于能默写出音标来,但由于不读出来,口腔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一旦需要张嘴,却是“心是口非”,对记忆也就造成了影响。

学习者针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很多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语法规则,规则就是规则,没有什么为什么。我们通过反复的朗读,不断地去“习惯”各种语法规则,就不会出现“心是口非”的现象,习惯之后,很多练习自己会“感觉”有道理,却“有理说不出”,也许这就是语感。从这一点来看,朗读并没有白费时间,并没有与应试“背道而驰”,花时间朗读也给了我们“应试”方面的收获。

四、做一个用心的“读者”

篇14

关键词:网络课堂初中英语结合教学

1引言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在世界全球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英语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初中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除了学习单词、语法这些基础知识外,培养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我的传统的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对课堂教学提供帮助,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2初中英语教学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好处

2.1为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众所周知,语境对于一门语言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处在他所使用的语言的生存环境中,即使没有对这种语言有一种系统的学习,也能熟练地使用这门语言,特别从语气、措辞方面,我们就会感到这个人说话说得很“地道”。[1]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我国教育缺乏一种使用英语的文化背景,而网络的加入,可以从一方面弥补这种缺陷,利用网络全球化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网上获取丰富的资源,了解到一个英语使用国家的一个文化背景,扩充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见识到与中国文化不一样的外国文化,通过视频、音乐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在使用中的一些特定的意义,如一些俗语特别的含义,一些词语的多重含义,这些很多单从课本是无法学习到的。网络的利用,对学生的学习英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让学习能更准确、深入。

2.2为英语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时时刻刻都有新鲜的事物产生。对于学习来说,跟上时代的学习才会对以后的发展真正起到作用,而坐在课堂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习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而通过网络与课堂的结合,学生可以从网络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从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对英语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学习中遇到难点,可以从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世界在发展的同时,英语同时在不断发展中,一些新词新义,时事热点,都要通过网络来了解到。甚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沟通工具,直接和外国的学生进行沟通,形成多元的教学方式。

2.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处于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活力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更偏向于直观的接受方式,英语电影,纪录片等方式能直观能让学生直接吸收其中的信息,让英语学习不再限于书本上,而是真正能让这门语言活起来,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学习的能力很强,通过网络学生能接触到更加“地地道道”英语,并且模仿学习,特别对口语发音方面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2]

3初中英语教学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途径

3.1网络与听力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是利用提前录好的音频,在对应课本的内容进行练习,形式比较单一,且许多音频的内容已较为陈旧,内容也不够丰富,此时可利用网络大量的资源,使用多种听力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如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学习“therebe”结构,语音训练部分就选用了一个童谣,“Inthedarkdarkwoodsthereisadarkdarkhouse”,在听力之中加入音乐等,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网络与口语教学相结合

对于口语练习来说,仅靠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让学生愿意开口说、喜欢开口说是口语练习的重点,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上说英语[3]。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IWanttoBeanActor一课的时候,教师可采用相关电影片段,让学生模仿电影片段进行练习,或可利用网络现行的语音对话软件,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对话练习,加上软件里丰富有趣的表情,学生会更愿意进行语音交流,课后还可以利用口语学习的辅助软件,巩固口语学习效果。

3.3网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初中的英语阅读教学着重于对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每天让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新闻,趣闻等作为基本的练习。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对国外风土人情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专栏文章、公众号上的文章扩大学生阅读面,使学生对于英语文化了解得更透彻,也能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3.4网络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写作多是模式化的写作,仿照范文例句等规范化的写作模式,然后由教师进行批阅,这种写作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而通过网络,可以引入大量优秀的范文,且写作的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如:七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对电子邮件的书写练习,教师可让学生们通过互联网真正互发邮件,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给学生布置练习,进行网上批改,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