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 青少年宫业余培训是对应试教育的拾遗补缺
作为公益性机构的青少年宫所进行的业余培训教学活动,其机构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展和补充。它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也可以理解为课余培训。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业余培训作为第二课堂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业余培训的因材施教原则更多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种学习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出于学生内心的喜好,学生的学习天分得到了很好地挖掘;另外,业余培训活泼且有激情的课堂形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这也有利于学生人格意识的健康发展;业余培训非常重视的社会参入意识——如各类比赛、演出、实际操作等——正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业余培训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安排,由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极大地补充学校教学内容,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业余培训遵循教育规律也应有其教学原则:第一,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安排中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在学习中自由、自在、自觉、自发地体会学习的乐趣。第二,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记住素质教育是业余培训的主要诉求。第三,业余培训应该是在尊重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试教育有着不容讳言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基础教育不可少的部分。业余培训应该是有益的延伸和补充,课程和活动的安排要做到兼顾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第四,业余培训一个重要原则是“有教无类”,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分析自己的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足够空间。发现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老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着力深挖学生潜力,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
二、 业余培训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应该以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社会效益是教育活动的唯一准则,是教育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公平的综合反映。以赢利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功利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注重社会效益的教育才能做到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如果将教育比作生产活动,要使生产成果成为有效:首先,从使用价值上来看,生产成果,无论在质或量上,都必须符合社会一定阶段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得到实现;第二,从价值上看,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应该取得相应的生产成果。只有这样,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所取得的生产成果才能成为有效的,而这种有效的生产成果我们称之为“效益”。教育假若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基于以上理论的阐述,我们完全可以要求教育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效益”,不能产生社会效益的教育模式是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业余培训的教育模式可以弥补应试教育的误区,努力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良好发展。我们知道: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是否具备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中国在21世纪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取决于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三、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自知
我们理解的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人才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通过进行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学习天分,使得受教育者在道德素质、健康的体魄、能力及眼界的拓展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的未来性,素质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这样或那样的考试,主要目的还是个人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启迪心智,孕育后续发展的潜力,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我们力图培养的人是一个有足够的自主意识的人,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人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人的素质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由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素质教育使得基础教育返朴归真,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四、加强素质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必要
充分培育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解放,从不断自知到不断增强自主意识,个性的尽力释放会带来巨大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精神,而这些就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所有教学活动中,除了调动学生们的参入意识、自主意识,更是要启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问才有互动,提问才体现了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根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由思索”的教育思想,健康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个性”得到健康、自由地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解放学生的“个性”,因为只有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才能够谈得上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才在情理之中。
同时,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也要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 、创造力都是基于个体能够掌握的知识面,其中文化素质可以完善思维方式,想象力可以让思维自由驰骋,是创造思维的来源。
五、着力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学习者的潜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氛围、平等交流的教学姿态,以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用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每一个学生当做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因为学生不是简单的容器,被动的灌输无法滋润他们的情感,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切互动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更多的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师生间在愉快的情绪中相互接纳,教学相长,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业余培训的教学活动中,培训部也应该多组织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在教学点布置宣传栏刊登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刊登学习心得用以交流学习,帮助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刊登自己的学习成果等等,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参加如舞蹈、作文、绘画、航模、机器人等等的相关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创造。在活动结束后,任课老师应该要求每个学生提交小论文或者活动纪实等,汇报活动的心得。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小论文中找出学生的思维闪光点或者不足之处,通过及时沟通,给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掌握好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学生通过参入这些活动扩宽了自己的眼界,个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六、业余培训的师资要求
业余培训的目的也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而就必须让学生在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释放个性、学习知识。因为业余培训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有其特别的要求,所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其实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该在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认识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掌握好应该学习的知识,而被动的灌输只会磨灭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活动的成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再则,老师在教学过程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能够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老师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还应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探索学习的核心,一个好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魅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加以合理运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教育才会更全面、更和谐,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道玉.知识·智力·创造力——谈创造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创新 赛事机制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市科协、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共青团荆州市委等五部门联合举办,荆州市科技馆为赛事承办单位。至2015年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
一、坚持“三公”原则,有序开展赛事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至今,赛事规模日益壮大,参赛选手不断增多,竞赛项目不断增加。一个赛事的健康发展,只有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赛事才有生命力,才能获得社会各界认可,才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
市科技馆在研究全年工作时,就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提前与相关部门联系赛事准备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大赛活动给予保障。聘请市教科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事业心强的专家担任大赛评委,各主办单位均参与终评活动。评委会根据大赛章程和“三自三性”原则对参赛项目进行评选,在评选结果上签署评审意见,将评审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详实的宣传报道,借助市科协公务网站、荆州市科普网站、科普长廊等科普平台的作用,宣传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展示参赛青少年和科技辅导教师的风采。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为青少年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推行分级赛制,层层落实责任
荆州市所辖有8个县市区及1个开发区,约有670万人口,2015年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28所,在校生85.9万人。每届创新大赛都会收到大量学生作品,涉及参赛作品的筛选、指导、申报、初评等工作。如果仅只组织一次全市大赛来完成评审,不仅时间仓促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参赛作品质量,也不利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推广。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行的是分级竞赛制,即参赛选手先参加所在辖区(县市区)组织的竞赛活动,由各辖区组办单位对本辖区的参赛作品进行评比筛选,所产生的优秀作品再报送参加市级竞赛终评活动。各辖区大赛基层组织单位指定的联络人就是本辖区赛事的责任人,实行专人负责管理。每次大赛前我们都组织联络人学赛章程和工作动态,使他们能够按规则组织赛事活动,从赛事源头就开始规范各项要求。这样既保证了作品在参加上一级赛事时,申报的资料格式符合要求,也便于参赛项目的评审、信息收集和资料整理。并要求各县市区对本辖区参赛作品进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前来观摩,启迪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大赛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各辖区赛事的联系人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联系人不仅是各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者、责任人,也是科技馆平时到县市区开展科普活动的联系人或负责人。通过联系人我们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高校科学夏令营等科普活动,以及各类青少年科技培训,有力的落实到各县市区,将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实现点对点精准科普服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三、秉承大赛宗旨,提升创新活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竞赛只是结果,不是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手段。围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深入开展了许多深受欢迎的科技活动。
一是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组织开展了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七巧科技竞赛、无线电制作竞赛、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影像节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等系列青少年科教活动,使我市青少年科技蓬勃发展,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感受科学魅力。
二是组织科技教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湖北省西南片区青少年科普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湖北省青少年无线电制作竞赛器材选定会、湖北省求知计划年会、科技教师恳谈会、科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交流学习活动,汲取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同行的先进经验,培养了一批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工作者,积极推动我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是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求知计划培训、机器人竞赛培训、机械科学工作室培训、无线电制作培训、七巧科技培训、科幻绘画培训等各类校外科学素质培训,促进科技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相结合,走馆校结合之路,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大赛为指引,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和培训;以科技活动和培训促竞赛,为大赛打下良好基础。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加强创新教育,搭建创新平台,储备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论文摘 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对青少年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四项措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海量般递增。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令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处理加工,让信息最终为我所用,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信息社会,人们只有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公共图书馆利用其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信息素质的引导与教育,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全面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角色和作用,对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于1974年提出来的,定义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信息素质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对眼前的繁杂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捕捉,也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2)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组织处理能力与信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3)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个体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有信息责任感,能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那么未来的信息社会才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 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普遍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对青少年人生很重要的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条件简陋,不成规模,学校义务教育中也没有一整套完全针对中学生的完备的图书馆知识教育体系的理论或教材做支撑,导致青少年图书馆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了。
在2010年初的一份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差统计表中,在被调查的18个公共图书馆中,只有4个图书馆开设的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知识的早期教育业务还只占到22%;只有3个图书馆开展了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培训课,培训内容包含的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只占到16.67%;只有2个图书馆开展了现代信息知识教育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的现代信息知识教育只占到11.1%。在被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竟没有一个图书馆开展过关于读者信息素质状况相关调查和网络培训,也没有几家图书馆开展信息知识讲座与培训。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需加大力度开展此项服务。
信息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能力,关系着个人、团体、社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能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使青少年获得知识创新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起青少年获取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存、竞争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今天的信息素质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关系着个人将来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应肩负重任,为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做出应有的、不懈的努力。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窗口,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 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特有的服务、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
3.1 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社会大众及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传递情报信息和传承人类文明等重要职能。它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信息文献及网上期刊数据库,其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是任何其它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所有这些都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首选的重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也使其成为普及社会大众及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中坚力量。
3.2 公共图书馆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特有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使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公共图书馆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集信息储存、开发、检索、评价、使用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部门,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里汇集了一批既有专业水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各类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经过分类、排序、编目,成为有有章可循便于查找的有序信息,这种便捷的文献检索方法使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4 公共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事实上已成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信息资源和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4.1 通过公共图书馆入馆教育的专题宣传,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意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特点及服务优势,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关于信息素养实践的宣传。把新生入馆教育课做成网络专题宣传片的形式,放在图书馆主页的醒目位置,便于读者浏览与学习,也便于读者更快地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入馆教育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如图书的借阅方法,纸质期刊的查阅方法,电子期刊的网上查阅及下载方法,必须遵守的信息道德准则及规范等。图书馆在青少年首次入馆时便做好信息导航工作,引导其观看新生入馆教育宣传片,便于他们更快速地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及服务。图书馆的一线服务部门也要张贴有关本室服务的说明, 并备有相关资料的目录查询及索引、导航指南,与网上宣传相得益彰。这种周到细致的宣传,让青少年更快速的了解与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而增强他们发现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因而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青少年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
4.2 制定针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标准教材,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国情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应该尽快制定出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最强的学习阶段就能具备熟练的查询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本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奠定基础。
4.3 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
公共图书馆凭借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可充分发挥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导作用,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国家要加强对图书馆的政策性支持及资金投入,支持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的能力。
图书馆可以设立专人专室,专门从事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可以多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及经验。作为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与责任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与培训。青少年可以利用周末去图书馆,完成信息素养课的学习与实践。有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与实践,相信在青少年的心里会种下信息素质理论与知识的种子。
对青少年开设的信息素养理论的基础课、拓展课由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专家专门讲授。在信息素养课的授课过程中,将计算机检索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作为授课重点,网络信息检索课,文献信息资源检索课贯穿其中,从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高度来统筹实践这些课程。在青少年对信息素质理论进行初步实践阶段,公共图书馆会安排专业馆员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此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能力。这期间,青少年要学会如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系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无论是纸质资料还是网上电子期刊文献,最终要为我所用,最后以论文或报告形式完成本次信息课的学习。随着青少年年级的增高,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的级别、课题研究、课业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相信通过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课启蒙、实践、及拓展,青少年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将会为他们未来终身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4 馆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刻不容缓
要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 公共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要重视馆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应持有积极的态度,开放的思想为自己量身定制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学习计划,不断地、主动地、自觉地坚持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关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产生的影响,熟练掌握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包括图书馆专业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具备对现代信息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用全新的理念、现代化的手段、新颖的方式主动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提供服务。要尽快构建包括信息教育专家在内的多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指导队伍,以此来提升并拓展青少年的信息素质能力及综合素质,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信息人才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否具备必要的信息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体现了当今青少年的个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未来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而探索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作用,这又是当前信息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图书馆员将会长期面临的一项任务。面对信息社会的新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做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是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而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从开始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却存在种种问题,远未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重任。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善途径,以期对我国的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85-02
当今世界,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问题已被提高到空前未有的高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应在新世纪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使青少年从小接受科学思想,掌握相应的科技知识,让其具有与其使命相应的科技文化素质。
但是,与当前迅猛发展的科技不相适应,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却存在种种问题,突出的表现在科技知识教育不全面、科技能力培养不尽如人意、科技精神培育不充足和缺乏科技价值观和科技伦理教育等几个方面,远未起到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科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
一、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童视不够、认识不足,崇尚科技的舆论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危害,大多数家庭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们所谓的全面健康成长,仅表现在热衷于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吹、拉、弹、唱、跳的兴趣班以及英语班、奥数辅导班,而很少重视科技素质的培养。学校正规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学校教育长期固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升学考试是唯一的价值取向,灌输知识是教学过程的唯一目的。围绕着“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学生们除了死记硬背、做难题、做怪题以便应付考试之外,已经没有了阅读科普图书、参加科普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更失去了对自然科学的任何兴趣。教学活动严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现象,过分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技方法、科技实践能力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育则无暇顾及,更谈不上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去关心重大社会环境问题、生产技术问题。在这种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得到了一些从系统科学体系中裁剪下来的孤立而又抽象的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获得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因而也失去了培育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现在社会上各类竞赛比比皆是,如唱歌、体育、书画、演讲等比赛,而科技发明竞赛却很少,发明家不受青睐。重奖科技人员仅是偶尔有之,很多发明家为把自己的成果推向社会还要自掏腰包,许多发明成果由于受财力所限而被放入“冷宫”,这严重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科普工作比较薄弱,科普工作长期以来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所做的一点科普工作,也往往仅仅限于实用性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则比较薄弱。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因素,它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不足。
课程设置在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青少年素质的提升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景来实现的。但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严重缺乏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现代中小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科技课程有大纲无教材,有些学校课程形同虚设,或只是检查时应付一下。即使有的科技课也仅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课程。理工科的实验和实习的时间可为学生提供科技技能的体验,但由于随着大学的扩招,使得原本有限的实验设备、经费显得更加不足,只好将实习和实验的时间一缩再缩,只剩下少许的可怜的技能体验,科技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根本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素质的提高重在参与和实践。目前,我国有些小学建立了科技课外活动小组,而初高中很少,即使有些初高中安排了活动课也往往成为必修课的补习课,形同虚设。大学也同样如此,这么多年来,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了“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上,高校组织学生开展此类活动就成为“参观访问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很少受到重视和组织。再者,社会上可供青少年参加的科技实践活动场所匮乏,也导致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不足。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科技素质教育资金短缺。
2003年,有学者对驻马店地区教师的科技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81.6%的学生没有专职的科技教师;在有科技教师的学校,65%的师生认为,他们的素质较差,而且他们只熟悉本学科的学科结构与理论体系,应用科学、技术回答的能力较差,一些应用性强、技术性强的问题,不能给学生很好地解释,更不能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整体的高度去认识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
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地方市县乡财政普遍困难,教育经费更是短缺,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中小学己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教育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无钱购买实验设备,无钱配发图书、仪器、兴建科技教育实验室、科学活动室。经费短缺局面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科技知识的获得和科技能力的增长。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现状的具体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造成目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首要原因是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关键。首先,要教育人们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全面发展观,注重对子女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及教师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必须明确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是关系到“科教兴国”的大计,必须克服科技活动不是主科,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就少上或不上的错误思想。其次,切实加强对科技教育的管理和评估,建立奖励、考核机制。将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列入考核范围: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评定学生成绩、评优的一个依据。
我们要营造一个倡导科技的社会环境,鼓励青少年加强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首先,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建立健全各种培养、使用和奖励科技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完善与多种所有制相适应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与现行分配制度相匹配的科技人才 经济利益激励机制,广辟渠道,促进科技知识、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形成开拓进取的舆论环境,营造民主的学术环境,提供良好高效的工作环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才能,以此来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科技的热情。其次,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备种组织、传播媒介不断向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并逐步实现科普教育的大众化、正规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使广大群众了解、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感受到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严峻挑战的巨大压力,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和社会风气,使青少年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新的科技教育课程结构。
为促进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首先要改善教学模式。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讨论模式、探索模式和研讨模式,注重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多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把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灌输式变向交流式、疏导式。其次,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大力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地用考试分数、单纯地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教育评价机制,要突出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使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最终转向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时,在保证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外。还应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和加强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多、质量优的青年队伍。
优化科技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关键。要完善科技教育大纲,编印科学规范的科技教育教材,学校要正式设立“科学”、“技术”等专门科技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科技知识的传授与科学方法、科技能力和科技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不仅传授科技知识,也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和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习惯,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科学能力。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理工科的实验和实习的时间,使学生科技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各级教育、科技部门要不断拓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展广泛多样科技实践活动,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妙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怕困难、挫折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各级科协要主动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组织科技专家定期为学校举办科学知识讲座,指导和辅导中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夏令营。有关科研机构和科技活动场地要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条件,向青少年免费开实验室等实践场地。教育教学部门要结合学科教学和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组成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建立科技辅导站,指导学生进行科技设计和科技试验,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社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尽可能地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社会科教资源
要提高我国教师的科技素质,首先要重视对现有科技教师进行岗位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科技素质水平和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在培训目标上,要使教师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技术应用科学知识。在培训内容上,要把科学精神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以确保教师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培训方法上,要改革被动的,灌输式和式的陈旧方法,而代之以新型的,能有效培养与提高教师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再者,还应鼓励教师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组,对科技教育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优秀的科研成果指导科技教育实践。
在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资源方面,要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
第一,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首先要建立持续、稳定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保证科技经费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使科技投入步入一个持续、稳定的轨道。其次,要树立“教育是最佳投资”的观点,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资金上像保证经济建设任务一样,确保基本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第二,鼓励社会各界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募捐资金,根据市场经济“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三,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积极动员社会单位,提供各自所有的设施、场地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第4期。
[2]张翠花:《科技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太原科技》,2003年第3期。
[3]龚萱:《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生科技价值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
[4]余翔:《高中与中师生科学素养发展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刘文军:
《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一、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展览教育
中国科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主题式III型科普大篷车首次走进乌兰察布市,送去了以“节约、环保”为主旨的新的科普理念。第三代科普大篷车(简称:III型科普大篷车)展示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研发,主题包括:节约、环保。“节约能源资源”III型科普大篷车设计内容涵盖节水、节能(节电、节油、节约天然气、节煤),可形象的称之为“流动科技馆”,是集“教育性、互动性、启发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把科技馆展品带到城镇、农村和少数民族等没有科技馆的边远地区进行科技展教的科普活动场所。在科普周活动期间,乌兰察布市科协在新区广电大楼举行了“中国科协III型科普大篷车走进乌兰察布巡展活动”启动仪式,对市属部分学校的科普指导教师和教职员工大约30多人进行了专项培训。北师大陈飞星教授、北京龙门集团唐佳和魏全民三位科普专家分别以“III型科普大篷车展品及活动内容、大篷车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乌兰察布科协的工作人员就“拯救能源即将枯竭城市、节能减排、触摸屏、电脑游戏、保护野生动物、烟尘处理、污水变清、保温与冷藏、太阳能车、候鸟迁徙”等等问题对师生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使受训人员受益匪浅。
二、组织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
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优势,集结全市广大科技辅导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科技模型竞赛、“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英语大赛、青少年智力七巧板竞赛、青少年航模比赛等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技活动,既丰富了在校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全市每年有近万名学生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
三、发挥特点优势,扎实推进“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
一是科普展览进校园,利用传媒工具,普及科学知识。通过更新科普画廊内容,利用与市电视台、市电台、市报社联办的“科普大篷车”、“科普之声”、“科普园地”以及乌兰察布公众科技网和《科技园地》期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声光电动手科普”、“科学家的故事”、“消防安全知识”、“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科学发展观展览”、“科普人文展览”“环保知识”等展览,除在科技馆展厅展出宣传后,通过科普大蓬车形式在全市城乡中小学校进行巡回展览,使展览直接走进学校,先后在全省和全市11个旗县(区)的几十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巡展,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
二是科技活动进校园。为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将科普示范学校的青少年活动与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开展科普活动、召开青少年科普工作会议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是我们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特点之一。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学校示范作用,扶持一批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积极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出谋划策、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指导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推动学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大力开展。
四、服务“三农”,积极推进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