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煤矿安全环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前言: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陆续在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系统的装备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同时也为该技术的正确选择、使用、维护和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十二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指导下,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门规定了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因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促进了各厂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
1.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组成
根据所述及概念,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一是“测”,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二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等。若系统仅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当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系统;除监测外还参与一些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如断电、闭锁等,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监控系统。
系统由早期的地面单微机监测监控已发展成为网络化监测监控以及不同监测监控系统的联网监测。其主要由监测终端、监控中心站、通信接口装置、井下分站、传感器组成。
1.1系统中心站
1.1.1环境监测。主要监测煤矿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工作面的作业条件,如高浓度甲烷气体、低浓度甲烷气体、一氧化碳、氧气浓度、风速、负压、温度、岩煤温度、顶板压力、烟雾等。
1.1.2生产监控。主要监控井上、下主要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参数和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如煤仓煤位、水仓水位、供电电压、供电电流、功率等模拟量;水泵、提升机、局扇、主扇、胶带机、采煤机、开关、磁力起动器运行状态和参数等。
1.1.3中心站软件。具有测点定义功能;具有显示测量参数、数据报表、曲线显示、图形生成、数据存储、故障统计和报表、报告打印功能。其中,部分系统可实现局域网络连接功能,并采用国际通用的TCP/IP网络协议实现局域网络终端与中心站之间实时通信和实时数据查询。
1.2局域网络
网络系统应用软件。采用人性化设计,利用Web GIS技术使得大到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业集团公司所辖各矿井分布位置,小到各矿采区工作面实际尺寸及设备实际使用位置,以任意无级缩小或无级放大图形的形式达到图形和数据的无缝集成和浏览;提供完备的安全监测与安全信息管理和监管功能;建立煤矿基础数据库、对主要图纸实现动态浏览;实现安全信息的共享和设备隐患排查;安全信息的网上公开(公司内部);安全隐患排查及信息(如对各矿下达整改通知)等。与WEBGIS安全监测系统相配合,可实现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诊断、评价、管理及通风网络调整的科学决策。
1.3煤矿监控系统井下分站。
尽管各厂家的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形式多样,但基本上具备了如下功能:
开机自检和本机初始化功能;通信测试功能;接收地面中心站初始化本分站参数设置功能(如传感器配接通道号、量程、断电点、断电点、报警上限和报警下限等);分站自动识别配接传感器类型(电压型、电流型或频率型等);分站本身具备超限报警功能;分站接收中心站对本分站指定通道输出控制继电器实施手控操作功能和异地断电功能。
1.4系统配接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
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能正确反映被测环境和设备参数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目前国内生产和用于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传感器主要有瓦斯、一氧化碳、风速、负压、温度、煤仓煤位、水仓水位、电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等模拟量传感器,以及机电设备开停、机电设备馈电状态、风门开关状态等开关量传感器,以上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基本满足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的需要,但国产传感器在使用寿命、调校周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某些传感器(如瓦斯传感器)的稳定性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2.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技术指标
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KJ2000N为例介绍。
2.1技术先进、采用CAN总线传输方式,传输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
2.2软件功能强大 系统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兼容性及开放性好,可与具有标准接口(如RS232、RS485等采用标准协议)的设备进行无缝连接。
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形成模拟量传感器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值记录,随时统计各分站的通信、供电、报警、断电和复电状态、机电设备开停和运行状态。
报警与控制功能完备:可实现中心站程控或手动强行控制异地断电、分站和传感器就地断电及分站区域断电功能;具有声光、语音报警、报警联动及可通过程控调度通信网对井下局部或全矿井进行语音扩播报警等多种类型的报警功能。
2.3系统兼容性能好、保护原有设备投资该系统可与其他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保持兼容。
2.4传输网络简单、可靠采用标准网络传输协议,传输速率高,传输误码率低于10-8,不使用中继器传输距离长。
采用电缆高速传输介质,无中继传输距离长,具有防雷、抗电磁干扰的特点。
2.5分站自主性、适应性强。
关键词: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0引言
监测监控系统是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产品,当将其作为一种安全预防技术设施应用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时,就称其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我国的工业安全事故中,煤炭工业的安全事故较为频发且性质严重,尤其以生产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最为突出。为此,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门制定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指导方针,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组成
根据所述及概念,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一是“测”,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二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等。若系统仅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当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系统;除监测外还参与一些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如断电、闭锁等,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控系统层次上一般是分为两级或三级管理的计算机集散系统,一般包含测控分站级和中心站级。每个测控分站负责某几路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某个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了采集、控制分散;中心站负责数据的处理、储存、传输,实现了管理的集中。中心站与分站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传感器到测控分站的数据传输、测控分站到执行或控制装置信号的传输,是通过传输信道实现的。
监测系统一般由地面中心站,井下工作站,传输系统三部分组成。地面中心站一般有传输接口装置和若干台计算机,电源,数据处理及系统运行软件,存贮、打印、显示等装置组成。为了计算机稳定工作,一般还配备了机房恒温调节,不间断电源等辅助设施。
井下分站和传感器构成井下工作站。井下分站的作用是,一方面对传感器送来的信号进行处理,使其转换成便于传输的信号送到地面中心站;另一方面,将地面中心站发来的指令或从传感器送来应由分站处理的有关信号经处理后送至指定执行部件,以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如报警、断电、控制局扇开启等;并向传感器提供电源。
传输系统是用来将井下信息传输至地面和将地面中心站监控指令传输至井下分站的信息媒介。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监测系统大多采用专用通讯电缆作为信道。
传感器与分站之间一般采用直接传输方式。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应满足以下几种信号:模拟量信号有三种,频率输出(5~15HZ);电流输出为0~5mA;电压输出为0~100mV;开关量信号输出一般有±0.1mA、±5mA和200~1000HZ等。
2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技术指标
根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其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是以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技术指标为特征。
2.1测控分站容量:是输入、输出量的个数及类型。例如,模入8,开入4个接点信号、4个电流形式信号等;开出4个TTL电平、4个继电器触点输出等。
接配传感器:是指所接配传感器的种类、型号、测量范围、输出信号形式、供电电压、精度等。
检测精度:是反映分站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用满量程的相对误差来表示。数值越小,则检测精度越高。
另外,还有分辨率、转换时间、传输距离等指标。
2.2中心站主机型号及配置:CPU型号,内存容量,硬盘容量,软驱数量、规格,配置外设的种类、型号、数量等,另外,还有备用主机的情况。
容量:即系统可带分站的数量,例如,井下100个分站,地面10个分站。
传输速率:数字传输的波特率,例如,600bit/s,1200bit/s。波特率越高,传输效率越高。
另外,还有传输距离、可靠性等指标。
2.3系统信息管理软件开放性好:组态软件数据库提供了开放数据访问接口,可以实现数据库的二次开发。
安全性良好:所有的设计方案都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使用采集系统对监控系统的影响达到最小。
数据容量大:采用虚拟内存管理技术,理论上数据存储是无限制的(受硬盘空间和内存大小的影响)。
另外,还有响应速度、运行是否稳定、扩展性是否强、兼容性好等衡量指标。
2.4防爆及防爆标志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爆炸危险环境用电设备分为2类。有瓦斯爆炸危险的矿井使用的电气设备为I类,除瓦斯矿井以外的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为II类。II类电气设备又分为A、B、C三级,这是根据使用场所的爆炸性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来分的。II类电气设备还按最高表面温度的不同,分为T1-T6共6组。防爆型设备在外壳上的总标志为:“Ex”。
防爆型电气设备按防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安型、隔爆型、本质安全型、通风充气型、充油型、无火花型、特殊型等等。
3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种类
监测系统按工作侧重点分为环境监测系统和工况监测系统两大类。每种系统又可能包含若干子系统。如环境监测系统可能配备瓦斯突出预报子系
统、顶板监测子系统;工况监测系统可能配有综采监控、胶带监控等各类子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一般侧重于监测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采区主要进回风道等自然环境的参数,其主要功能为监测低浓度沼气(4%以下)、高浓度沼气(4%~10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温度、风量、风速、负压、矿压、地下水、通风设施、煤尘、烟雾等参数,除实时显示检测数据外,还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及各矿井实际情况,在一定地点及工作场所设置报警(灯光、音响)和执行装置,以便防止和预报灾害。
工况监测系统一般侧重于监测机电设备,其主要监测参数有采区产量、井下煤仓煤位、采煤机机组位置、运输机械、提升机械监控、设备故障监测及效率监测等等。但生产工况监测信息并非全部要传输到集中监控系统之中。
一些大的监控系统通常包括环境监测与工况监测两大功能,适应性更为广泛。
4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4.1集中式集中式控制是一种中心计算机直接控制被控对象的系统。其特点是信息采集、分析处理、信道管理,控制功能均由地面中心站计算机完成。数据传输量大、负担繁重,中心站计算机是系统关键性节点,当中心站和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集中式控制系统大多为星型结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将多个节点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即可;增加、扩展节点十分方便。中心节点是整个系统的“瓶颈”,该系统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节点。
4.2分布式分布式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简称DSSC系统,是实时控制系统中广为采用的一种控制系统。所谓分布式多级计算机系统,就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以协作方式互相配合进行工作的多计算机系统。一般在几个地方设置执行简单任务的低档计算机,而较复杂的任务则集中由中、高档计算机去执行。
为继续保持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好转的态势,福建煤监局领导班子决定以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坚持高标准建设队伍、高效率监察执法、高质量服务企业,全面实施煤矿“三步走”战略,优化福建煤矿安全发展软环境。
一、推行四项服务措施,节约办矿成本
坚持把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融入到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监察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固本强基。一是简政放权。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同岗替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首接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提高工作时效。主动下放行政审批权力,在去年下放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资质复审等6项权限的基础上,试行推动网上行政审批,完善办证大厅建设,实行周末预约受理,努力为企业节约办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二是结对帮带。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加强蹲点服务和结对帮扶工作,每位局领导与1个产煤市,每位处领导与1个产煤县(市、区)“结对子”,建立“点对点”帮带机制,帮助基层解决一批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一线指导。开展“下基层、进企业、办实事、破难题”活动,局领导每月下基层不少于5天,处级领导每月下基层不少于8天,一般执法人员每月下基层不少于10天,切实做到“下基层必下矿、下矿必到采掘工作面”,保证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四是广泛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便企利民出发,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争创优秀服务标兵。
二、实施三大战略举措,推动基础强矿
坚持安全生产是一项惠民生工程,坚持“保安全与促发展并重、强基础与促转变并举”原则,积极推动我省煤矿安全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巩固煤矿整顿关闭成果,完善并落实地方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一步落实停产整顿、从重处罚、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四个一律”强力措施,推进“打非治违”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形成合力。二是稳步推动小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研究制定煤炭开发强度和生产能力“双控制”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布局,引导煤矿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骨干型煤矿企业。三是推动管理强矿。全面推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生产系统,规范安全管理,由散乱型的开采模式向集中、规模生产方式转变,由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在目前全省生产矿井100%达到三级以上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基础上,力争“十二五”末全省煤矿50%以上实现二级达标。
三、抓好三项基础建设,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一是抓好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按照“控制总量、解决急需、结构合理、满足需求”的原则,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委托培养1500名煤矿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好乡镇煤矿技术人员紧缺、专业单一问题。三年来已委托培养735名大中专学生,毕业243名,为乡镇煤矿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积极推动煤矿企业落实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采掘骨千年薪补贴制度,制定分类分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行政、经济等方面的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懂专业、知安全、善管理、高效率的专业技术骨干。二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建设“两个薄弱环节”(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建好用好“一个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完善“三条生命线”(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我省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扶持和典型经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抓好煤矿科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三是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引导煤矿企业从改善矿区生产生活环境、规范日常安全管理、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丰富矿区安全文化生活等方面人手,着力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安全意识。体现矿区人文关怀,提升业主和职工的文化素质、安全素质和身体素质,使“安全多投入多效益”、“少出事故才能多出煤”成为共识,促进企业在安全状态下最大程度提高生产力,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网络等媒介,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更加珍惜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使安全形成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责任,深入社会、深入民心。
四、强化三项监察,坚决防治煤矿事故
扎实开展“三项监察”,继续推广集中监察、解剖监察、示范监察、异地监察等好做法,不断改进监察方式方法,提高执法水平,加大依法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一是以“两下降一杜绝”为目标,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紧紧盯住煤矿水害、火灾、顶板等重大安全隐患,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煤矿事故发生。二是创新监察执法方式方法。紧紧盯住边建设边生产、假密闭偷生产和超层越界开采等16类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突击检查、明查暗访等手段,一经发现立即立案查处,严重者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三是提高执法效能。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强化法治,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制,创新监察执法方式。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寓监察执法于服务,以服务促企业安全发展,在防范事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上切实见成效。
关键词:煤矿;地质环境;安全管理;煤矿隐患
中图分类号:P51
加强煤矿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管理工作在不断的被提上日程。我们都知道煤炭资源不管是在过去的时光里,还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当中都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煤炭资源就没有人类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煤炭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却在的不断的减少它的存量。目前的全球煤炭用量大致存在着一种当代人在使用后代人该享有的煤炭资源的情况。这种恶性的循环不但是对煤炭资源的不利,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煤炭开采来看,小煤矿、非法开采等现象大量的存在。这对于安全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地表和地下都存在着很严重的破坏现象。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够得到改善的话,在不久的将来,煤炭开采将会是影响地球寿命,破坏自然平衡的重要杀手之一。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加强煤矿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更是让人们意识到,加强煤矿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煤矿地质环境与安全管理之间的联系
在前文当中我们简单的阐释了煤矿管理工作对于安全管理的意义。那么煤矿地质环境与安全管理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煤矿地质环境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到底起到了怎样的决定性的作用?在本节当中我们将详细的进行解析。
煤矿地质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
煤矿的地质环境不但可以决定煤矿的产煤量,同时它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首先,煤矿的地质环境保护的好坏是由煤矿的开采工作时的保护程度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目前很多的煤矿开采基地的地质环境都受到了质疑。例如很多地方由于大量的小煤矿存在,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为了牟取暴利,开采设备也不够合理,很难做到合理开采。如果煤矿地质环境保护的不善,安全工作将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甚至是没有办法开展下去。所以加强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是煤矿开采与管理的永恒主题。
煤矿地质环境的好坏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尺
煤矿地质环境的好坏不但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同样煤矿地质环境的好坏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尺。因为煤矿地质环境的好坏是直接影响该地区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前文我们已经阐释了煤矿地质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因此如果煤矿地质环境保护得不好,谈多少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是徒劳的。没有一个好的煤矿地质环境,就没有一个好的安全环境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管理和煤矿地质环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煤矿地质环境与安全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好,煤矿地质环境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同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煤矿地质环境,安全管理也没有办法开展下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扶持。
目前煤矿地质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
但是就目前的煤矿地质环境分析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隐患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与此同时,安全管理也将成为一纸空谈。首先,目前的私人煤矿大量存在,滥挖、私自开采的现象屡禁不止。其次,由于工作管理机制上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煤矿管理工作没有很好进行的主要原因。第三,由于开采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在开采当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不合理开采的现象。第四,开采工作完成以后,回填工作的管理相对较弱。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改善的话,煤矿的明天仍旧堪忧。安全管理工作也将成为幻影。
如何加强煤矿地质环境和安全的管理工作
要想加强煤矿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问题。第一,政府在这方面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工作。并且严禁小煤矿的滥挖、滥采的现象。政府作为监管部分而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检查环境,那么煤矿的地质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会受到重重阻碍。所以政府在监管机制上必须做到严格管理、严格控制。第二,加强煤矿的管理工作,更新开采设备,弥补煤矿管理上的不足。我们都知道,在目前国内的一些煤矿开采的工作当中,很多煤矿的管理工作没有和国际的管理水平相接轨,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机制在里面。而开采设备由于费用等各种原因的存在,也是相对比较落后的。这不仅对于煤矿的开采工作很不利,对于煤矿地质环境的保障也是很不利的。第三,要加强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煤矿管理工人的素质培养。目前的煤矿开采的一线工人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开采的技术和安全意识及防护工作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所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也很重要。第四,要想将强加强煤矿地质环境保护和安全的管理工作还要全社会的共同协作。
煤矿地质环境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
煤矿地质环境对于安全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上,对于人民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没有煤炭资源,人类社会是没有办法得到进步的。所以煤炭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就是一笔无价之宝。如果是因为人类的过分开采而造成能源的枯竭,这将意味着巨大财富的消失,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会后到制约。从生命财产来看,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地球失去的大自然的平衡,人类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所以说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对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结语:煤炭资源的管理;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安全工作的实施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积极关注的话题之一。那么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很多的科学家也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他们以其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本文也是在此基础之上,简析煤矿地质环境与安全管理二者之间的联系,仅以本文向一直在奋斗在煤矿地质环境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多年潜心研究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安全管理的研究人员们致以最真挚的敬意。
参考文献:
[1]刘洪. 浅谈地质环境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煤矿 安全监控 安全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本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矿产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全是煤矿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煤矿业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单靠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有限的责任心,很难应对煤矿业事故的复杂多变性。所以煤矿企业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起煤矿数字化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收到良好的安全监控效果。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煤矿业事故频发,我国采取了加强煤矿治理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率,强化管理监督,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煤矿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和管理情况依然严峻。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人数5986人,重大事故279起,死亡人数3586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管理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煤矿管理处于经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只要以经验教训作为管理依据,加上很多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足,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设备非常落后,人力财力不足,安全管理起步较晚,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不能完全控制。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不完善。现代安全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和控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传统经营逐步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过渡的阶段,但是现代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所占份额还很少。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很多矿井在对安全信息的记录分析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有效信息没法及时地传递,使安全信息管理的具体应用受到限制。另外,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煤矿的生产以及从过去单纯的挖掘发展到现在的挖掘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新阶段,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正逐步提高。而实际上,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的煤炭企业的员工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职工人数的18%,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5.4%,大专以上的只有8%。煤炭行业需要的机电专业人才更是匮乏,据统计有90%的煤矿企业缺乏专业开发人员和安全工程专业人员。
1.2 我国煤矿业没有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近几年在我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煤矿企业经营环境的客观要求下,绝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新的关注和重视。大多数企业就安全监控管理工作提供了专项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支管理工作。并且安装了现场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但是这个作用只体现在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短期目标,缺乏对于整个企业的全过程,全员工的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现代信息化的监控网络。目前的安全监察模式多数受制于生产过程,对安全管理习惯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因果考虑和对事故原因作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分析,只对单一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人、心理、情绪、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预防为主流于口号和程式。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安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理念,安全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重要。煤矿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国的煤矿安
全管理模式正在从单一管理向网络系统管理过渡,实现动态管理代替现在的静态管理。主要从矿井的考核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矿井考勤管理
矿井考勤管理主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安全考勤系统对矿井实行考核管理,主要的流程是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考勤点,然后在考勤点安放连接网络的信息化的考勤机,通过通讯线路把矿井管理计算机的主机和考勤机相连结,实现对矿井考勤状况的实时性监控与管理。在矿井考勤管理中,一般有两种普遍的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统和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安全考勤系统是利用金属卡片进行打卡考勤,井下安全考勤系统需要借助于矿井中的矿灯灯头才能实现打卡考勤。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智能化管理
专家智能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工作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信息化系统。利用专家智能化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进行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管理系统由专家信息化数据库和专家智能决策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智能决策是煤矿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重点,是信息化管理成效是否达到满意的效果的主要体现。
2.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矿井监测管理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最全面最普遍的方面就是在煤矿矿井的监测管理中。在这个环节,信息化安全监控和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通风、矿压和瓦斯三个方面的监测管理。
2.3.1 通风监测管理
通风监测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利用由传感器,井下站点、传输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的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和仿真功能,对矿井中通风系统的安全系数,通风装置的合理性和动态模拟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模拟化的研究分析,提升矿井中通风网络的安全系数,确保当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可以利用通风监测管理系统对风速和风向进行控制调整,做好救灾的辅助工作。
2.3.2 矿压监测管理
矿压监测系统的构成有三个部分:计算机,传感器和传输线路。矿压监测管理主要利用矿压监测系统对矿井的内部压力实现监控。传感器是液态支架构成的压力信号,多个传感器连接各个站点并通过通讯设备和调节器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对矿压信息进行存贮和分析,计算机对超出限额的压值发出预警,提示和帮助技术人员调整矿压,实现安全管理。
2.3.3 瓦斯监测管理
瓦斯问题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矿井中的瓦斯实时监控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瓦斯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地下站点,传输设备和控制中心的配合,对矿井中瓦斯含量信息及时的收集分析。当含量超标时自动发出警报时管理模式自动切换到最紧急状态。要保证现代化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还需要施工人员的严格要求,把该系统切实贯彻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