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考音乐生培训范文

高考音乐生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考音乐生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考音乐生培训

篇1

关键词:音乐高考;现状;发展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不少综合性大学相继创办了音乐专业。现在全国的音乐高等院校有九大音乐学院、31所艺术学院、一千多所综合类和师范类音乐专业院校。十多年来,这些音乐院校无论是在专业数量还是招生数量上都有了迅速的扩展,高考音乐专业一度成为“高考捷径”,“艺考热”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音乐高考生在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下不断发展,队伍在逐年增加,目前已逾2万人。每年高考前夕,音乐高考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出现了“三多”现象:参加专业选拔的人数多,参与选拔的学校多,考生来回奔波多。从基础理论测试到专业技能考试,音乐考生需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到各音乐院校加试专业。拿到专业合格证后,又要准备文化课考试。虽然颇费周折煞费心血,但仍有许多考生乐此不疲。

一、音乐高考的尴尬现状

在众多的音乐考生中,不少人把上大学甚至是以后找到一份称心如意工作的希望寄托在音乐专业考试上,以致音乐高考存在不少尴尬现状。

1.学生选择简单盲目。由于音乐专业的高考文化分比其他专业的分数要低几十甚至上百分,很多学生在自己文化成绩不理想、考入一般院校无望的情况下,把目光盯住了音体美专业,以此作为跨入大学校门的金钥匙。多数学生从高二才开始找老师学音乐,他们不管是否具有专业基础,也不管是否具备学习音乐专业的条件,临时找老师强化训练,只为了能拿一个专业合格证。在这些学生中,只有极少数学生具有音乐天赋。而那些艺术天赋出色且文化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却又不会选择这个专业,原因是音乐专业就业的局限性,使许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只有文化科很差的学生才会选择报考艺术专业,导致整个音乐高考呈现出学生基本功弱、专业素养低、整体素质差的状况。

2.音乐培训良莠不齐

随着学音乐的人数激增,各地高考音乐培训班也应运而生,名目繁多。主办者大多口气很大,有的虚称培训班是与某某音乐学院合办,保证能让学生专业过关;有的刚成立不久就吹嘘已经培养出了多少重点音乐学院的考生;有的借著名音乐院校牌子,称某某教授也加盟培训,其实只是挂名帮做广告宣传,却从不亲临指导等等,可谓是音乐江湖、各领。学习班的增多,这个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而混乱,一方面是培训班名不符实的宣传,一方面是学生晕头转向的选择。多数学生选择培训班时,分不清好坏,既损失了学费又浪费了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一年的专业培训费高达三四万元,巨额的花费让绝大多数经济条件一般的考生望而却步。

3.专业就业形势严峻

每年的五六月份本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时候,然而对于将要走出高校的音乐类毕业生而言,赏心悦目的景色并不能缓解他们面对就业的紧张压力。当年浩浩荡荡如潮水般涌入音乐高校的年轻人,四五年后走出校门就业时,发现现实远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音乐专业就业的市场供大于求,很多毕业生无法顺利找到与音乐有关的工作。放眼人才招聘市场,招聘音乐专业的就业信息非常少,特别是音乐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就更难了,起点低、名声小,在人才市场上往往是无人问津。现实让人感觉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最后还得想法另寻生路。然而,就业的压力并没有影响考生如潮水般地涌入音乐类院校。该现象很让人忧心,这也凸显了现行高考体制的弊端。

二、如何让音乐高考科学有序发展

学校应高度重视音乐高考,积极主动地寻求音乐教学的新模式,在音乐专业培养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学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和培训班时不要盲目,要从容地认清形势、把握方向、认准目标。

篇2

关键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56-01

甘肃省内的少数民族较多,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有汉、藏、回、蒙等多个少数民族,甘南地区的藏族弹唱音乐独具特色。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丰富、风格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是甘南音乐教育事业的一项特色,它与甘南乃至甘肃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培养当中需要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当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一、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以及社会大力支持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重要条件。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开始的时间较短,发展不充分。在培养的形式上具有单一性,所采用的教学以及评价模式中,语数外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占据主要地位,对音乐教育有所忽视。发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应当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高考音乐特长生与普通文化课考生放在同等位置进行培养,加大对音乐特长生的扶持力度。社会各界也应当给予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二、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计划与选拔计划不合理

合理的培养与选拔计划是提高音乐特长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甘南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培养的计划未能按照每位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安排,培养计划未能做到周密细致。另外,在音乐特长生的选拔方面,也缺乏完善合理的计划。在人才的选拔方面,音乐特长生的选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音准与节奏感、器乐演奏能力与表演能力。学生需要展现出外向型的性格并热爱音乐专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选择适当的音乐培养方向,杜绝盲目培养。

三、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高考特长生提供指导的教师水平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指导,同时,向学生传达专业的发展理念与探索精神。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其在高考中获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但是,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缺乏专业能力突出、教学能力过硬的音乐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加之甘南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人才流失也是该区域面临的一项问题。高考音乐特长生需要学习文化课程与音乐专业课程,学习的压力更大。教师需要具有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学内容,将文化课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设备不完善

音乐教学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硬件设施。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也是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学科的教学,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必须要一定的设备支持来完成。音乐教室、琴房、各类乐器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音乐器具也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为了合理开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教学活动,需要对各类音乐器具进行合理配置,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同时,将钢琴、电子琴等键盘类乐器与多媒体音乐共同引入教学系统,完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方式。

五、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机构

优秀的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训机构已经成为音乐特长生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当前的社会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在教学当中的成果与影响力难以得到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信服。与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相对迅速的中东部相比,甘南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训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在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不对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选拔和培养学生。社会各界应给与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更多的支持,教育机构应加快自身调整以使用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班朝秀.高中音乐特长生现状分析与思考--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J].音乐时空,2014,(6):94-94.

篇3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对高考男生声乐水平的具体要求

1.中学男生的发声特点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和所受训练的不同,所以人自身的声音条件也出现巨大的差异。所以,男生基本声乐技能的训练,对于自身声乐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学男生来说,其声乐训练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没有声乐基础的男生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模仿,在此阶段,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男生往往基于自身理解,对歌曲进行演唱。(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充分了解男生的先天条件和演唱情况后,对其问题进行指出。(3)在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男生开始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和训练手段,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2.声乐高考教学的特殊训练

一般来说,对于男生的声乐训练需要在了解其声音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以下训练,如歌唱姿势、歌唱呼吸调节、歌唱的共鸣、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段、声音的位置等等。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高考声乐考生有一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歌唱知识。

二、声乐高考男生的训练策略分析

从声乐高考男生的歌唱姿势、歌唱呼吸、歌唱发声等方面的训练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

1.歌唱仪态和歌唱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形成呼吸的基础,更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歌唱姿势和歌唱仪态,才能使发声器官达到协调的状态,而男生在歌唱状态当中,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面部表情自然,身体达到舒展状态,两眼平视前方,下巴微收,双手自然下垂,双肩微微向后展开,小腹收缩,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2)身体各个部分的状态要达到协调,既不能紧张,更不能松垮,注重声带、呼吸、肌肉等方面的调节。

2.男生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

男生在初学阶段,往往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过程当中,一般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式。但是在训练当中,我们发现,许多男生在唱歌呼吸的调节时,仅仅重视呼吸的调节,却不重视唱歌的姿势等与呼吸有关的方面,因此在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将呼吸、发声、气息等方面紧密结合,在舒服、自然、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演唱,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歌唱的发声

在对男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当中,要让男生在训练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喉咙打开、放下气息、运用身体的共鸣等手段,帮助男生达到最好的发声效果,而在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男生往往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唱出美好的声音。

4.歌唱过程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前期训练情况,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且旋律平稳的曲目让学生进行训练,比如《故乡的小路》《我亲爱的》等等。而且在训练中,注意对男生进行音准和旋律感的培训,在训练中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帮助声乐高考男生完善自身的声音技巧。

篇4

关键词: 新课标 陶行知教育思想 音乐高考

新课标的实施,使我国高考制度随之及时调整,音乐学科纳入高考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也是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举措。但是,将音乐纳入高考以后,考试的方案、形式、内容等将如何实施?现行考试形式能否继续沿用?以怎样的教育考试模式推进?这些都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高考现状

音乐专业报名人数越来越多,近年来有成倍增长的趋势。而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考前复习时间长、强度大。每年12月份开始,报名考试工作陆续在全国各地展开。各个音乐专业院校、师范类高校的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都忙着招生考试。考生这段时间异常忙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参加各种音乐艺术考试辅导班,奔波于全国各地参加当地高校组织的艺术考试。由于每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同,对于考生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很多家长为了考生报考志愿时的选择性更大一些,带着孩子连续赶场,参加数个学校的考试。

1.考试监管严、内容多、专业细。

专业类音乐院校对考生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选考专业不同,考生需分别参加声乐、器乐、键盘、舞蹈、表演、乐理、视唱练耳等科目的考试,有的还需考生掌握多门专业技能学科,加试不同的科目(如钢琴加试声乐、器乐加试舞蹈等)。师范类音乐院校不仅对学生专业知识考察细致,对于考生的文化成绩也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音乐类高考越来越难考。

2.扩招导致生源质量越来越差。

国家教委降低艺术类的高考分数线,目的是让专业水平高的考生有机会进入艺术高校学习。可如今的情况是,扩大了招生规模,考生的进校几率大大增加了,一些文化成绩较差,通过普通考试不能走进大学校园的考生,就搞突击,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死记硬背一些浅显的艺术考试知识,就能轻而易举地考上一所艺术类高校或者师范类音乐院校。由此,艺术院校成了“低分考生的收容所”。

有些高中生本身学习成绩比较差,如果他们硬靠复习文化课参加高考,就很难考上一所理想的本科大学。因此,部分学生在高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时就突击学习音乐,而后跟着艺术考生参加音乐考试,想通过这种捷径考上大学。某些学校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通过考试排名,让排在总名次后30%的学生,学习音乐或美术参加文化考试,提高升学率。这样做虽然得到部分考生及家长的理解,使一部分学生考入高校,却保证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专业水平,以及艺术高校的生源质量。

3.现行考试模式导致音乐课教学秩序越来越混乱。

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课,高二、高三时为了保证语、数、外等主科的教学,音乐课基本停课。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有些人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学生学与不学都无所谓。即使音乐考生要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应考,也与课堂学习内容不符。音乐教师由于没有升学压力的牵制,课堂教学简单且随性,基本上听听音乐,少数音乐考生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任何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只能课下找音乐家教进行辅导。因此,在艺术高考开考半年甚至一年以前,很多考生只得利用课余甚至课堂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找老师学习音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习更多的音乐专业知识。

由此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现象:一方面学校为了每位学生都能够顺利通过高考加课复习,另一方面很多艺术考生无奈地走出校园,参加各种艺术班,无暇顾及重要的文化课复习。学生严重缺课,必然导致学习成绩退步,而不同的音乐艺术辅导班教出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也很难应对各音乐院校的专业考试。在双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身心俱疲,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

4.考生后期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师范类音乐院校本身院系的很多专业课程设置就不齐备,每年拼命扩招,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一个专业老师要教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音乐教育适合小班上课,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地传授技能,并不只是讲讲理论知识就行的,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通常情况下,一位教师面对三、四十名学生上一节音乐理论大课,一位专业教师面对一至三名学生上一节专业小课,是最佳的学习状况。现在大课教师要面对一百多名学生,小课要面对一组学生,这“一组”的数目甚至有十八、九人之多,试想,一节课45分钟,教师面对十八、九名学生讲授技能课程,学生能学到多少?一间小小的琴房里挤满了学生,教师能照顾到几个?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保证?

二、关于音乐高考改革的思考

不可否认,现行高考方案有其可行性的一面,但面对新课标的审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它在很多方面有狭隘的一面,比如某些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强迫学生改学专业的功利性做法,没有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个学生的意愿。音乐学科被纳入高考范围,是我国近年来高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现,是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这体现了国家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对全面素质的重视。

从学生及家长方面而言,改革是双面的,其一,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其二,会给家长造成心理压力,又要多出一笔开销满足考生考前的复习需求,参加各种艺术考试辅导班。好的一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避免偏科现象,学生的美育学习得到重视;不好的一面,对于目前课业负担已经很重的高考学生来说,又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学习新的音乐学科知识,无疑加重了学习负担。增加音乐学科为高考科目,对于普通高考学生来说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为按照常理,学生较为重视考试科目,把提高审美、修养的音乐学科摆在了重要位置,学习音乐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当崇尚心灵自由的艺术教育被套上考试的“枷锁”后,音乐、美术是否一定能起到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作用,恐怕很难说。事实早已证明,在高考这一根指挥棒下,学生要想胜出,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学习中摸索出模式化、程序化的应试捷径,从而在考试中高人一筹。音乐、美术纳入高考项目,初衷是推进素质教育,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去素质而重高考分数的要求,是任何科目包括音乐、美术都不可避免的命运。因此,避免应试教育给艺术教育造成伤害,防止艺术教育的目标受到异化,是高考改革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音乐学科自纳入高考以后,就再也不是学校里不被重视的“副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相应提升。能全面提升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学校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为教学增添设备、资金、师资,提高音乐老师的待遇。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教师要注意学科基础,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教学;课堂上应多传授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学习方法,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所用教材,但又不要局限于教材,大胆涉猎相关的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实际教学;充分发挥印象记忆的主题旋律,让学生哼唱并熟记经典旋律;注意中外音乐家和其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避免知识的偏、怪、难、窄等。教师在教学设置上应紧扣新课标要求,设计更合理规范的课堂学习进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高考改革是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我们必须在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下,认清形势,及时调整,才能顺应时展的步伐。

新的高考方案的出台,表明教育部有意改变目前的局面。音乐学科纳入高考,师生将更重视对其的学习,中学音乐教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自己的价值,更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艺术造诣,有目的地进行音乐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完善人格。如果学校足够重视,多配备艺术辅导老师,或者多开设一些与艺术高考有关的学习课程,减少学生外出的时间,那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再加上教育部门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新考试方案,那么音乐高考就能为广大考生打开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

参考文献:

[1]王妍研.关于我国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7.1.

篇5

近些年随着艺术生高考的持续升温,音乐类考生的人数也呈现出逐年激增的态势。然而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考生的质量和升学率的提高,面对音乐艺术生这多元化却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感觉从音乐特长的选拔、针对性辅导到参加考试,这都是我们中学音乐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不断积极改进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我在音乐艺术生发掘与培养的岗位上已经奋斗了十余载。自从大学毕业后的这十几年中,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一起成长,面对不断变化的高校招生要求我也在不断改进我的教学和培养思路。这一路下来我感悟并收获了很多。

首先,谈谈我对音乐艺术生高考现状的分析和看法。文章开始提到了音乐艺术生的增长呈逐年激增的形式。例如从我省近三年音乐生增长的数字看:2010年仅仅音乐生就有8066人,占全省高考总人数的1.73%;2011年高考报名音乐生有9444人,占高考总人数的2.06%;今年即2012年仅音乐生就有11171人报名,已占到考生总人数的2.60%。面对这些数字我们不禁想到这么多的学生报考音乐,难道说都能如其所愿考入他们理想中的大学吗?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师要用行动回答的问题,就是说用我们最大的努力倾尽自己所能,把这些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到他们所能达到的水平。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多种情况:首先从学习目的上看,一部分人就是非常简单为升学而盲目的短期学习音乐,从没想以后的发展方向,最后在高考中的成绩就差强人意;还有一部分从学习方法上看,不管自己在专业上有没有素质从高二开始盲目的学习音乐,个别学校和家长把学生送到音乐培训班就不管了,往往这些培训班都以盈利为目的,在教学上找一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音乐毕业生来带专业课,到最后看考生成绩说明这样的做法不理想,还耽误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现在的高校招生中,在专业上还包括副项的考试;在文化课方面有很多学校不仅仅要求达到一个分数线的要求,而且还把文化课某一学科的分数线也纳入到招生要求中。所以,并不是说并不是想很多考生和家长想象的,学习音乐特长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考大学,它同样要看学生全面的的音乐素质和文化课素质。以上是我看到的音乐艺术生高考的现状。第二方面,面对这样的艺术生高考现状,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这第一阶段音乐艺术生的发掘及培养,首先要做的是正确看待学生的音乐素质;第二步是关键,就是帮助学生选好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声乐、器乐、舞蹈);到了学习阶段我们还要把握好专业学习时机和学习方法。下边我将这十几年不断改进的具体做法分成几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我和大家能起到共勉的效果。

一、重视艺术生培养的每个过程抓细节、严管理

艺术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维较活跃。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远远多于普班学生,对他们训练过程的监督、管理是一个很重要、很复杂的工作。对刚加入到艺术生行列的学生,专业训练伊始我便严格强化对他们的管理。首先从抓学生的仪表入手,后入课堂,让学生意识到:我是特长生,不做特殊生。对刚刚进入高三,离联考不足十个月的毕业班学生,针对往届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纪律散漫不能及时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等现象,从开学初便严格要求、严厉约束、以增强全体学生的高三意识和时间观念,不给他们形成坏习惯的机会。

高中阶段的艺术生有好多初中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如:2011年高考,68名学生中有42名都是高二后转入,由于他们底子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突然学起令他们陌生的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些问题,除加强音乐中各个学科的学法指导外,在授课方式上我们采取低起点、小台阶、慢进度、勤反复、多测练的方法,让他们多体验成功、增强自信。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后转入的学生有一大堆理论知识要弄通,高考要求的各项技术技巧都要过硬,他们的实践机会自然很少,针对这一点我除每周利用网络下载视频让学生观摩中外优秀艺术家的讲座、表演外,还把学生p3、p4里的通俗歌曲全部换成艺术歌曲,高雅音乐,让学生从眼睛到耳朵全方位视听熏陶,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定期组织专业测试、小型演唱会等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

在学生加试的时间里,实行“保姆式”陪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各有差异,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舒适顺心的环境参加考试,更为了整个考试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学校就将学生住宿按照互相鼓励、促进、监督、互不影响的原则三五成群地提前分好。每一位学生考试全程跟踪、及时指导。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不能间断,陪学生考完试后组织没考试的学生继续上专业课,并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讲团结,重教研

篇6

[关键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7-0037-03

2004年9月,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参加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省份,率先在城乡普通高中实施了艺术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秋季起,新课改进入了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全国第二批参加实验的省份。时光荏苒,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的实施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可以说,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实施情况的探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这既可为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又可为国家今后修改《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及其系列高中艺术实验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客观地把握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从实际的研究条件出发,选取了辽宁省的大连市、铁岭市、东港市和海城市这四个发展水平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了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说,各类城乡普通高中基本上都能实施高中艺术新课改,并在师资配备、教室使用、教师培训和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证。以辽宁省为例,在教室配备方面,有2/3的学校配备了各科艺术课的专用教室,有1/3的学校设有艺术课共用教室。在课时安排方面,有近2/3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安排每周有一节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主要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开设舞蹈和戏剧课程的学校则微乎其微,仅占一两个百分点;而调查中的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高中综合艺术课程。从教师参加高中艺术新课改培训的情况看,有近一半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培训,而一半多教师则偶尔参加过培训或从未参加过培训。在教材方面,辽宁省使用的教材非常统一,音乐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音乐鉴赏》,美术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美术鉴赏》。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教材难度比较适中,教学辅助材料比较丰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有超过3/4的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改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艺术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与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在全面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师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认为自己遇到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教师竟占被调查人数的71.11%,只有28.89%的教师认为遇到的困难较少和很少;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可以说,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前行的步履并不轻松,面临着各种困境。

二、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成为制约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尽管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早已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却远未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制约我国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作为非高考科目,高中艺术新课程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也就成为必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愿意上艺术课多是出于放松自己、缓解高考压力等原因,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更好地学习高考科目提供心理上的“缓冲区”,而艺术课程本身归根到底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小,有些高中开设的艺术新课程名不副实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师生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持欢迎态度,但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却显得明显不足。有近一半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在课时安排、规章制度和教学经费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调查得到的一个数字是颇为引入深思的,那就是有25.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只是发了艺术课教材,而没有真正进行艺术课教学。另外,那些已开设高中艺术课的学校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一方面,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艺术课时太少,不少学校每两周才能上一节艺术课;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经常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完成上课时数,其他学科课程或学校的其他事情经常占用艺术课时,这样就使本来就很少的艺术课时更加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与音乐、美术这两门原有的分科课程相比,本次高中新课改中增设的高中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则更堪忧。该课程以学生各种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系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切入,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各地区和学校对于这三种高中艺术课程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然而,从对辽宁省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各类城乡高中竟然没有一所学校实施了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它们实施的都是分科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可以说,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完全处于被忽视和被冷落的境地!

(三)教材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不能与当代高中生的发展特点相契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与辽宁省各类普通高中艺术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材问题,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有些地方不能契合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艺术教材不够新颖,没有多少反映当今时代风貌的作品,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铁岭市的―位教师坦言:“教材内容分散,逻辑性不强,内容难度较大,例子生僻,学生不太感兴趣,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材内容。”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表达了类

似的看法,大连市的一位高中生写道:

“我感到教材所提供的都是比较旧的音乐段子,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音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教材过于生硬,无新意。”可以说,与之相类似的回答在问卷中并不少见,它们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心声。

(四)教师对高中艺术新课 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需要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方案》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仍然囿于高中教育的传统观念,未能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新观念更是缺乏明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很多高中艺术教师不能及时适应艺术新课程的变化,还因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为核心,使艺术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与相对贫乏落后的艺术教育之间形成矛盾。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推行高中艺术新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与那些高考科目相比,作为非高考科目的艺术课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自然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改变高中艺术新课程困境的根本措施就是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其实,早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一批实验省区之前,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教育部将成立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组,在各实验省(区)提出的高考改革建议的基础上,于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前,提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我国已陆续有一些省份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了各种调整,但从总体上说,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仍然任重道远。当然,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关涉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注意的是,将艺术课列入高考科目绝非良策,那样也许会无情地扼杀更多高中师生对艺术的喜爱。在当前形势下,首先应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宣传,引导人们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艺术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逐步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运用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建立综合性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支持力度

客观地说,与实施艺术新课程之前相比,各类高中对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有了提高,很多学校以前只是为那些要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艺术技能技巧强化训练课程,而从未对其他不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过艺术课程。由于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全体学生都有了感受艺术之美、提升人文素养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将高中艺术课作为“摆设”的学校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不少农村高中从未开设过任何艺术课,学校只是发放了艺术课教材,却无艺术课教学的师资和设备。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督促和检查,杜绝“只发教材,实际不上课”和“只有计划课时,实际不上课”等名不副实的情况出现。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府行为,加大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各种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保障教学设备和教学经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高中艺术新课改的推进提供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证。

(三)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

高中艺术新课程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教材问题,其教材必须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在今后修改新课程教材时,必须着重考虑和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以真正适应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二是如何使教材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相互整合,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和融合性。总而言之,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应该既增加了教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又充分考虑了当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为集新颖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为一体的优秀艺术教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

篇7

本人从事音乐高考教学为主。教师分单科教学,结构为:高一(高二、高三)声乐教学两名教师,钢琴(同时带视唱练耳、基本乐理)教学两名教师,每个年级四名教师;与此同时,高一高二阶段的音乐教师担任了现有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专业课面对的是单立开设的音乐班级教学,鉴赏课则是面对全体高中阶段的各班学生,当下音乐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已经贯穿我校。音乐新课程目标是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当下教育的课程理念。因此,在带好音乐高考单科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如初中阶段因地域差异音乐教育参差不齐、学生本身差异性、)调整课程结构。如在鉴赏课的第一章“音乐的美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章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认知确定所选曲目类型,其中有地域音乐、民族音乐,中外大家熟知的小作品。由浅入深,由学生鉴赏完之后发表自己的认知,教师综合学生们最熟知的曲目后,确定一首最为有代表性的作品,挖掘其中的思想精髓,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力量,音乐与未来。

一、课程建议。

高一音乐组班后开设艺术素质课程,课程结构可以自行开发,写出开发方案,组织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可以结合专业课入门教学渗透进行,(如需要另承)。普通班艺术鉴赏课可设置专门的授课时间,比如每周四下午第四节,每周课可让代课教师完成,另每月讲一节完整的艺术鉴赏的展示课,教师准备充分。在学生中推行选修的形式,各班选代表去听。

二、设备建议。琴房放置一楼很不合理,钢琴潮湿减低寿命,其次琴房光线很不好,学生们很多届都是在很暗的光线里完成学习的,可否移到二楼?(老师学生们期待)购置一台三角钢琴,为小型音乐会而准备,场地有一个小型音乐厅为合适,教育局如果投资建一个专业的小音乐厅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现实)。不能建的话,可以考虑设置一个专门供演出的用的场所,有合唱的专业木台阶。 转贴于

三、师资培训建议。每年可否请区级或者市级教育专家讲学一次,旨在提高音乐教师的前瞻性,终身学习的理论方向性。更好点的培训有:上海音乐学院每年的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有声乐,钢琴教学法的讲学,费用大约两千,可酌情选派两名教师去培训等。

音乐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持续提高,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的不断提高的需要。当下的学生已经不是过去课程体制下的学生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我们吗?教师被动教学(常常被学生不尊重,不看好,乃至不服气)常常是因为自身才能不持续发展(钢琴、声乐、教学方式方法、对待学生态度、教师职业态度)所造成的。因此我校音乐教师闭关自守式艺术高考教学工作已经落后与整个音乐教育环境。应试教育下为了音乐高考,学生能进音乐系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一首有程度的钢琴曲目参加考试可以反映学生的现有水平,也能反映出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准。然而学生在台上弹奏这首作品,她(他)能懂得作品带给她(他)的是什么吗?她有否思考,教师有否思考作品的永恒力量,我们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通过作品能感受作品多少的艺术美。因此我校关于艺术高考教学的整体教学重在高考的上线率,而非学生的个人艺术素养教育以及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教育。

篇8

来以从事音乐高考教学为主,教师分单科教学,结构为:高一(高二、高三)声乐教学两名教师,钢琴(同时带视唱练耳、基本乐理)教学两名教师,每个年级四名教师;于此同时,高一高二阶段的音乐教师担任了现有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专业课面对的是单立开设的音乐班级教学,鉴赏课则是面对全体高中阶段的各班学生,当下音乐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已经贯穿我校,音乐新课程目标是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当下教育的课程理念,因此,在带好音乐高考单科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如初中阶段因地域差异音乐教育参差不齐、学生本身差异性、)调整课程结构,如在鉴赏课的第一章“音乐的美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章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认知确定所选曲目类型,其中有地域音乐,名族音乐,中外大家熟知的小作品,由浅入深,由学生鉴赏完之后发表自己的认知,教师综合学生们最熟知的曲目后,确定一首最为有代表性的作品,挖掘其中的思想脊髓,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力量,音乐与积极向上的未来。

A:课程建议:*高一音乐组班后开设艺术素质课程,课程结构可以自行开发,写出开发方案,组织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可以结合专业课入门教学渗透进行,(如需要另承)。*普通班艺术鉴赏课可设置专门的授课时间,比如每周四下午第四节,每周课可代课教师完成,另每月讲一节完整的艺术鉴赏的展示课,教师准备充分,在学生中推行选修上的形式,各班选代表去听。

B:设备建议:琴房放置一楼很不合理,钢琴潮湿减低寿命,其次琴房光线很不好,学生们很多界都是在很暗的光线里完成学习的,可否移到二楼?(老师学生们期待)购置;一台三角钢琴,以小型音乐会而准备,场地有一个小型音乐厅为合适,教育局如果投资建一个专业的小音乐厅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现实),不能建的话,可以考虑设置一个专门供演出的用的场所,有合唱的专业木台阶

C:师资培训建议:每年可否请区级或者市级教育专家讲学一次,旨在提高音乐教师的前瞻性,终身学习的理论方向性,更好点的培训有:上海音乐学院每年的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有声乐,钢琴教学法的讲学,费用大约两千,可酌情选派两名教师两年一次等。

音乐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持续提高,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的不断提高,当下的学生已经不是过去课程体制下的学生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我们吗?教师被动教学(常常被学生不尊重,不看好,乃至不服气)常常是因为自身才能不持续发展(钢琴、声乐、教学方式方法、对待学生态度、教师职业态度)所造成的,因此我校音乐教师闭关自守艺术高考教学工作已经落后当下的整个音乐教育环境,应试教育下为了音乐高考学生能进音乐系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一首有程度的钢琴曲目参加考试可以反映学生的现有水平,也能反映出所带老师的专业水准,然而学生在台上弹奏这首作品,她(他)能懂得作品带给她(他)的是什么吗?她有否思考,教师有否思考作品的永恒力量,我们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通过作品学生能感受作品多少的艺术美;因此我校关于艺术高考教学的整体教学重在高考的上线率,而非学生的个人艺术素养修身教育以及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教育,本文在后部分将提出,在艺术高考教学伊始,高一阶段可以考虑加入艺术修身课程而不要盲目进入专业学习的建议。

篇9

一、当前我省普通高中舞蹈教育现状

1、普通高中舞蹈生“生源”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高中生的升学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考入一般院校无望。近年来,由于设立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而艺考类文化分值又偏低,因此这类学生为躲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现实,就开始青睐这条捷径,纷纷涌入到浩浩荡荡的舞蹈专业高考的大军中来。

可是这类学生中除了少数学生有舞蹈天赋或是真正喜欢舞蹈外,很多人并不喜爱舞蹈这一行,他们只是把舞蹈艺考当成考大学的一块敲门砖,为考学而学艺术。可是舞蹈训练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需要拥有克服困难拼搏向上的意志。而这类学生本来对舞蹈的兴趣就不大,再加上舞蹈训练既苦又累,所以就难免对舞蹈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

在这些艺考生中,大部分学生高中之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基本艺术素质薄弱。由于学习专业的时间相对较晚,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欠缺,导致专业成绩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这是我省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还有极少数学生,小时候参加过舞蹈培训班或是少年宫舞蹈培训,在各种文艺活动、演出、比赛过程中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从而走上了学习舞蹈专业的道路。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固然很好,但是文化课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走高考舞蹈艺考这条路既可以学习扎实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发挥孩子特长。于是这部分学生就成为了我们普通高中舞蹈艺考生的另一种来源。

2、普通高中舞蹈师资情况

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意识。可在我国虽有众多的舞校、艺术学校,但他们培养的是专业舞蹈人才,很少有毕业生到普通高中去执教,虽有个别也相对缺乏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我省情况也一样。从调查情况看,在条件好一些的城市中学,一般情况下,还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接触过五大舞蹈训练的教师;而县城的中学,舞蹈教师大都是由音乐老师来代替的,真正接触过舞蹈训练的很少,师资匮乏。

3、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直以来,普通高中在一定程度上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对艺术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上财力人力的制约受限制,在教材、教辅资料方面匮乏,教学设备也不足,甚至没有像样的场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免捉襟见肘。

在应试教育仍占据重要地位的普通高中,艺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最多可算“小家碧玉”,重视不足,课时量偏少。据了解,一般普通高中专业训练时间与高中所设课程之比平均下来还不到五分之一,这就导致学生上文化课时间长,平时训练少,学习舞蹈仅是“浅尝辄止”。在这种普通教育模式下,对于舞蹈专业的学习不可能达到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因此造成在高考舞蹈艺考中同个别的艺校或外省水平较高的普高学生缺乏竞争力。

教育理念短视,让成绩不好的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捷径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以此提高升学率,这是当前普通高中对于艺考生的选用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在舞蹈人才的选用上,身体的比例,肢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对音乐节奏地掌握等等,符合标准才能被选入舞蹈人才的行列。而一些学校中考艺考与高考艺考没有做到很好接轨,考试内容和要求与高考艺考不太吻合,致使招收的一部分学生,距离高考依靠的要求相差很远。

二、普通高中舞蹈艺术生培养模式改革

1、建立健全的中考制度,提高“生源”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我认为,筹划详细的,科学的,健全的艺术中考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现阶段要努力实现和完成的任务之一。之前我们曾分析过普通高中舞蹈生的生源问题,可以看出,大学在招生时,主要的生源来自欠发达的县城,这些学生学习艺术时间短,教师水平不高,造成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如果能够在中考时加入艺术类专业或特长考试,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习和接触艺术,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建立较好的音乐感觉和舞蹈功底,以及扎实的文化课知识,再进入高中阶段进一步深造。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在对艺术的理解能力方面也会有更理性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这样的学生素质,我认为才是合格的大学生生源。

2、合理整合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各个中学的音乐老师数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这就为各个学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创造了一些基本条件。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音乐教师是极其匮乏的,舞蹈教师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话,再有舞蹈艺考生的培训是困难的。我认为,将整个县城或是乡镇为一个单元,合理的整合师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科学的办法。

3、高中与大学建立合作培养机制

篇10

一、调研活动概述

调研内容与领域主要有:1.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包括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2.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3.教学管理情况,包括模块学分的认定、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工作量计算;4.校本教研情况,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情况,组内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的开展情况;5.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情况,包括教材、教参、教辅使用情况及网络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市作为样本地市,每个地市选择三所全日制高中作为样本校,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城镇普通高中和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现场听课、交流访谈、听取汇报等形式。调研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步,调研小组与当地教育局领导、校长代表、地市教研员进行座谈,听取课改情况汇报;第二步,深入到样本校现场听课,组织问卷调查,并与教师、学生随机访谈,实地考查课改实施情况;第三步,分学科召开座谈会,与各样本校的教师座谈,了解课改信息。

二、音乐课改概况

(一)音乐课程开设

音乐学科应修满3学分,其中“音乐鉴赏”作为必修模块一般是在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一节,学时为36课时,修满可获得2学分;选修模块包括“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可选择其中任一模块学习18课时,可获得1学分。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学校能按要求开足音乐课,这20%的学校集中在省级示范高中这一层。开课的基本方式如上所述,个别学校高二下学期继续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另有20%的学校只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每周一节,共36课时。开课的方式有:高一年级两学期都开设“音乐鉴赏”模块;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音乐鉴赏”模块,下学期开设选修模块。再有半数学校是高一年级同时开没“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音乐和美术分单双周轮换上课,高一学年共开设音乐课18课时。还有极个别学校只在音乐高考班开设音乐专业课程,如视唱、练耳、乐理等,在普通班级根本就不开设音乐课,或以“上大课”(几个班集中上课)方式开课。

另据“音乐学科模块开设情况”调查显示,仅有3%的学校开设了三个以上模块,36%的学校开设了两个模块,46%的学校只开设了一个模块,还有13%的学校没有按模块开设。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两个模块,选用了一本必修模块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但是由于多数学校只在高一开课,于是占有2学分需要36学时予以保证的“音乐鉴赏”只安排了一半的课时量,另18学时上选修模块。

总的看来,能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足开齐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只有少数省级示范高中。一般高中普遍没有按要求开设音乐课程,尤其是选修模块往往被束之高阁。

(二)音乐教材选用

调查发现,各校在音乐教材的选用上呈现出以下共同特点:其一,不管学校是否开设了选修模块的课程,学生一般都有两本音乐教材,即一本《音乐鉴赏》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选修模块教材的选择少有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甚至个别学校为每个学生订有三本或更多的音乐教材。其二,学校在没有征求音乐教师意见、不了解学生选课情况、不考虑学校教学条件,甚至不明了音乐学分结构的情况下,笼统地选订音乐教材。其三,按照常理,学校一般按开课的顺序逐步订购和发放教材。然而实际上,很多学校的音乐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在高一上学期一次性到位,由于暂时不开课或保管不善等诸多原因,多数学生的教材还没到开课时就弄丢了。

教材的选订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专业特长,而是由学校相关负责人做主选订,最终结果只能是学校订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表现为学校课程管理的独断与随意。

(三)音乐教学实施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省高中音乐教学的实施有如下几方面值得肯定:其一,教学中能凸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聆听,观照音乐教学的文化性,在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美的同时积累相关文化,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其二,教学中体现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唱、一起奏、一起演,进行互动交流与探讨,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式、朋友式的关系。其三,教学中注重音乐实践,或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赏析音乐;或设计参与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其四,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们的音乐教学中也表现出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多数音乐教师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不能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思维的特点,组织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教学的特点,流露出效仿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痕迹。二是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教材施教。调查问卷显示,只有20%的教师能基本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80%的教师只选用了教材中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为教师自组,反映出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一些非省级示范高中,教学基本不按教材实施,而以教师自组内容为主:或根据学生兴趣组织专题欣赏,或欣赏流行音乐,或选择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电影进行赏析,或偶尔学习演唱一些流行歌曲。三是选修模块的开课仍然以原有班级为组织形式,并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欣赏内容或自组内容实施教学,难以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由选择权。如有的学校虽订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但基本是在普通的教室里上成舞蹈欣赏课和戏剧欣赏课。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如何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做得很不够。

(四)音乐学分认定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也对高中音乐学科实施与评价做出了明确规定。本

次调研活动所抽样的学校,基本没有严格按照学分认定要求实施。个别实施情况稍好的学校,必修模块将卷面测试、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分;选修模块的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修满18课时,就能获得1学分。部分学校因选修模块的教学没有按课标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如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校内艺术团体或参加校园歌手赛表演活动等,只要学生参与了上述活动就获得1学分。教师调查问卷显示,有40%的学校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没有实施学分认定,教师普遍反映:“学校没有制定学分认定相关细则”、“对各模块学分认定模糊不清”等。

音乐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学分认定很不规范,多数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没有采用学分制,即使实行了学分认定也流于形式。学校对课程实施及评价疏于管理,尤其对音乐学科各模块学分认定缺乏必要的监控。

(五)音乐学科师资

调查表明,高中学校拥有一支数量足够、专业良好且相对稳定的专职音乐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方面的薄弱环节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结构单一,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师资配备。本次调研所到学校大多配有三至五名专职音乐教师,少的也有两名。从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上来说,完全能够满足音乐教学的需求,不少学校还存在专职音乐教师富余的现象。按一般标准,高中音乐教师正常周课时量在14节左右。据调查显示,80%的高中音乐教师周课时量在10节以下,周课时在6节左右的现象还很普遍,只有15%的音乐教师能达到满工作量。

2.专业素养。参与本次调研的专职音乐教师中,90%以上毕业于正规音乐院校,80%92上达到本科学历,甚至绝大多数称得上是“科班出身”。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器乐和舞蹈三个领域,而专门修习过“戏剧表演”和“理论作曲”的基本没有,可谓专业高度的趋同。面对课改后高中音乐课程的六大模块,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必然导致“不缺教师缺专业”的问题。 3.师资培训。调查显示,实施新课程以来,所有的高中音乐教师都参加了至少一次以上的学科教学培训,其中16%的教师参加过两次,20%的教师参加三次以上。但是,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课改理念认识和音乐教材介绍等方面,接受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相对较少。大多数教师认为师资培训力度还要加大,且应多倾向课堂教学研讨方面,多给教师们提供一些示范课例的观摩,在交流与探讨中提高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可喜的是,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比较好,近90%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教研组或艺术教研组,50%的学校做到1至2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

(六)音乐教学设施

音乐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硬件的支持,音乐教学要有基本的教学设施,如钢琴、音响设备以及丰富的音像资料等。此次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是,95%的学校设有一间音乐教室,多数有两间专业音乐教室,部分省级示范学校有四间专业音乐教室。

各学校的音乐教室主要是适于“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如要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则还需舞蹈排练室、器乐排练室和合唱教室。据调查,除个别省级示范高中建有艺术大楼,设有以上专业教学场地外,绝大部分学校暂时缺乏。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所听的三节选修模块的音乐课――“音乐与舞蹈”、“演奏”和“歌唱”,都是在音乐教室或本班教室完成的。一般高别是农村高中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音乐教学设施相当缺乏,根本不能满足音乐课程教学需要,亟待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省高中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各地市教育局基教(普教)科、教科院(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学条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基础的不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认识存有差异,各地各校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上表现出不均衡,多数学校离我省高中课程实验的预期还存在很大差距。音乐学科与其他高考学科相比较,仍然是弱势学科,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呈现出诸多不足。

(一)学校没有按标准开足开齐音乐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实施高中课程改革,音乐学科的课时量比课改前增加了三分之一,由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最低开课标准为54课时,音乐课程的内容也由原来的一个模块增加到必修和选修的六个模块。而调查了解到的情形却是,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时量反而减少了,可以说音乐学科在课改后成了“重灾区”,连原有的基本课时都被挤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考文化课程内容增加,而课时没有相应地增加,学校为了追求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成绩,则优先保证高考科目的课时量,压缩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另外,有些学校为了通过艺术特长生(或专业生)考试提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音乐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音乐特长生培训,尽量压缩普通班音乐课时,甚至不在普通班开设音乐课程。

(二)教师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施教

在高中音乐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不依据课标教材内容教学的情况,特别是非省、市示范高中,音乐教学基本由教师根据学情自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现行的课标音乐教材内容过于深奥和专业,且音乐教材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而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如严格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有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成课标要求。于是许多音乐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舍弃课标教材的内容,仅根据学生们的喜好组织内容实施教学,或听唱通俗歌曲,或观看音乐电影等。其二,选修模块基本上是以班级形式开设,受到教学场地、学生人数、学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按课标要求实施教材内容,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适合大班额集体上课的欣赏内容实施教学。其三,由于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音响资料)不能及时到位,致使不能正常施教教材内容,音乐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三)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

造成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的原因:一是不重视,学校对于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不重视,没有明确的要求;音乐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不愿按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二是不适合,大部分学校没有按课程标准开设音乐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没有完全按课标教材内容施教,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不好实施学分认定。三是不相关,音乐学科为非高考学科,学生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与其升学没有直接关系,加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校非高考科目的

学分认定缺少必要的监督,学分认定便不能有效实施。四是不得法,由于教育主管和业务指导部门对音乐学科等非高考学科的学分认定缺乏有效的指导,音乐教师根本不清楚如何按要求认定学分。

(四)音乐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一般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别,在音乐教学设施方面尤为突出,多数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除了教育经费的紧缺之外,重视不够、认识不深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有的学校每间普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且与互联网相连,唯独音乐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和音响设备;有的学校在征订学生教材方面舍得花钱,音乐选修模块的学生用书人手一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以及配套的音像资料却相对滞后或不征订。

四、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行政领导

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确立艺术课程的应有地位,通过教育行政的手段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就高中音乐学科而言,必须对开课时数、教材选定作出明确要求,并加强督察与监管。将开齐开足音乐(艺术类)课程纳入示范性高中、合格高中评估验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凡不按照省颁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或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二)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我省高中阶段要求开设的课程共有15个学科,其中,音乐、美术等六个学科(实际11个科目)作为考查科目,考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考查科目指导纲要。这虽然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但是也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考查科目给考试科目让路提供了便利。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考查科目水平测试的监管,否则,考查科目的开设和评价都必然会流于形式。

(三)开展研究培训活动

研究培训活动应该从三个层面得到加强:一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要形成制度,要求人人参与,并将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评的范畴。二是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以示范性高中为龙头,带动本地域高中课改教研,要把在课改领域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纳入示范高中评估范畴。三是要加强省、市级教育科研院所的业务指导职能,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提升研究培训活动的水平和层次。

(四)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做到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均衡,特别要加大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议县(市、区)教育局对职权管辖范围内所有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做一次普查,根据艺术教育规程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专项资金,配齐最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

篇11

关键词:音乐 考前班、心理素质

课题编号:SZ123113

在每年专业考试的考场,我们都会看到有些考生由于过度紧张而影响考试成绩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音乐生稳定注意的能力不够;

2.音乐生支配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能力不够;

3.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对学生歌唱的指导;

4.考试中出现心理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心理素质太差。省内音乐考前培训班聚集了全省大部分的高考学生,有责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及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利用声响刺激提高音乐生稳定注意的能力

许多外来刺激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例如,对于习惯在熟悉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农村学生而言,进城考专业晚上总睡不好,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逐步适应。

每天所有课余时间要求音乐生在不安静且有音高、节奏的环境中自由练习,训练音乐生的无意注意,经历不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对此类刺激引起的注意就能达到自由化程度,进入有意后注意,对视唱等学习活动和外来刺激就能合理分配,于是再度恢复正常――熟悉视唱等音乐刺激状态下的学习正常。下一阶段开始,每天所有课余时间要求音乐生在音乐教室练声、唱歌,由于各自练习时节奏不稳定、内容多变极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导致分心,学生不能在此类刺激与学习活动之间进行注意的协调分配,要想最大程度地排除其干扰,需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对发声是否科学的分辨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稳定注意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为学生创设特殊情景,培养学生支配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能力

学生歌唱的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其高考稳定与正常。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音乐生初期都是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这种情感是兴趣的升华,但兴趣还只是低层次的情感,高层次的情感是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对于一个音乐高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学生情感、意志和情格的培养要从高一开始,教师要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有了兴趣,爱上了音乐,学生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通过情感的抒发来揭示事物的意义,启发学生的歌唱激情。当然,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需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俗话说:“艺高胆大”,歌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声乐技巧的非直观性,也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达,故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偏重于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法,是培养确定自信心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性格,使学生有沉着、自制和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去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的情操。

3.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持久而深远的。尤其是高考培训班的专业教师,要注意对自己心理素质的改善和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另外,教师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教师还要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成功教师。

另外,作为一名音乐专业教师,歌唱的良好心理素质当然更重要,对学生影响更大。人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在给每位学生上声乐课时自己先将歌曲“声情并茂”的范唱,让教师的歌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把歌曲的内容淋漓尽致展示给学生,使整堂课都沉浸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仅很快唱会了歌曲,而且在教师范唱的感染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的歌唱态度,在教师的鼓励下,踊跃上讲台演唱的学生越来越多,唱的也越来越好,也提高了学生单独演唱的心理素质。要改变学生害羞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同时加强对最先表演的学生的鼓励,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到最后再鼓励学生进行独唱、二重唱的表演。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消除了害羞、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对其心理素质的耐受力也是一种锻炼。

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训班要指导学生经常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做到为不同的观众演唱,这种演出实践,能使学生从心理上适应并喜爱音乐表演的环境,这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增加演出实践的过程中,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在最初阶段,可选择一些熟悉的人(如爸妈等亲人)作为自己的观众,也可选择在一些非正式场合进行演唱,在比较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中会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也能逐渐使自己熟悉和适应演出的气氛,提高自己演唱的自信心。最后,在条件渐渐成熟时,再在正式的场合或欣赏层次比较高的观众前表演。

篇12

李琳掘金“高考后经济”的思路,开始于2006年。那时,她在西安一家旅行社工作,发现从六月中旬起,报名参加旅行团的学生游客骤然增多。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同学都是当年的高考考生,由于高考结束到志愿填报有一段时间,不少学生在紧张过后,都愿意选择旅游这一方式进行放松,与即将分手的同窗话别。

如果能把潜在的这些学生客源都挖掘出来,能有多大的市场?李琳产生了做高考后生意的念头,然而由于高考后的黄金时间有限,随着考生开始填报志愿,李琳不得不暂时搁置了自己的掘金计划。

2007年高考来临前,李琳便开始着手抢占高考后的市场。凭借着自己几年在旅行社工作的经验,她以承包的方式与几家旅行社合作,针对学生游客的兴趣和习惯,从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起便推出了几条专门针对考生的旅游线路,并对这些线路进行包装。游览张家界、九寨沟的“考后放松游”,漫步华东五市的“毕业纪念游”等不同名目的旅游路线,搭配上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活动,并针对团体报名给予特别的优惠,很快便游客爆满。

篇13

1.学校领导层要革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实施以来,社会、学校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我省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花大力气举行多种活动,省艺术展演、省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和省艺术专项调研等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一部分学校为了自身的荣誉和特色提升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各级各类学校也都坚持举办艺术节和各类音乐比赛,为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亮色;有些学校设立音乐高考班,为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升入高校的机会,等等。但是这类活动的选拔功能较强,普及性和普适性不足,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更为关键的是,艺术活动只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替代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设和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这正是我们应该转变的思维方式。音乐教学和比赛不可以互相替换,学校音乐活动开展得正常与否不能成为音乐课程开设质量的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只顾其一,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并要确立的正确的课程观。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高中课程方案的制定与执行的督查力度和对学校执行标准的评价监管,对于违规现象,我们呼吁,一要督查到位,二要严肃处理。

2.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音乐教师有“怠教”情绪,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足,课堂教学比较随意,无计划、无目标,得过且过,更有些教师对继续教育和各级培训提不起兴趣,自恃清高,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教材使用无创造性。当下的高中音乐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除了音响资料齐全外,每节课都有制作好的课件,我见到的一位教师连课件都没有看过就直接走上了讲台,授课质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不考究。音乐作品的鉴赏,许多教师依然是沿袭作曲家或作品介绍、完整听赏、分段听赏的“三步式”鉴赏方式,经年累月,长期不变,对高中学生音乐技能的习得关注太少,对音乐作品文化内涵的分析和学生“品鉴”能力的培养不够。

作为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主力军,音乐教师要反复研读课标,研习教材,更加注重自身人文修养的提高,更加关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身的教学行为朝着更加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3.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都重视考试科目,认为上音乐课浪费时间。其实学习音乐并不一定以后就搞音乐专业,而是一种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音乐和生活密不可分,学习音乐是为了更加了解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如从运动学和心理学角度看,音乐课可以起到调节身体和心理节奏的目的,对提高文化课学习效率也很有帮助。

二、完善课程本身的考核评价制度

研制高中音乐课程学生成绩考核规则,使之具有行政法规效力,杜绝学分认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造假现象,迫使学校按课程计划要求开足音乐课程的课时。如研讨“音乐鉴赏”课程实行区域性统一考查的可能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试行区域性统一考查,促使学校按相对统一的步骤,按时、保质完成“音乐鉴赏”这个基础模块的教学任务。其它模块的实施可以先从“歌唱”模块抓起,紧密联系教材,组织区域性高中学生,开展教材歌曲演唱展演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大教学研讨力度

美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培训有专门的机构,如大学研究生院,暑假学校,教师中心等”。英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新任教师可有五分之一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可每隔7年轮流脱产进修一次”。法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每位初等教育的教师,自工作的第5年至退休前5年,有权带工资接受累计为期两学年72周的继续教育”。

面对我国目前教师培训的盲目性和非计划性,加强教育立法,健全和完善教师法规体系,依靠行政力量切实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已经势在必行。笔者以为可以先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成立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中心,杜绝以创收和营利为目的的培训项目,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教育学分制管理,真正将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评优、评奖和晋级的重要依据,克服矛盾,统筹安排教师的进修时间。学校应该注意所有学科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将培训机会一味地提供给“主课”教师,音乐教师的培训也要列入规划和年度计划,让现有的高中音乐教师能够得到多途径、常态化的培训。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主阵地,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堂教学的研讨,多给教师提供一些示范课例的观摩,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探讨中提高对课改理念的进一步认知,提升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

四、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注意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特别要加大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议县(市、区)教育局对职权管辖范围内所有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做一次普查,根据艺术教育规程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专项资金,配齐最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求。

五、提高音乐教师待遇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必须端正办学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制定学校内部分配方案时,将高考科目的任课教师与非高考科目的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的实际付出,不同学科的课时津贴的系数可以略有不同,但悬殊不能太大。应该充分肯定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美育方面的突出贡献。

六、实行校际教师资源交流共享制度

针对教师数量以及专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集中成立“音乐教学服务机构”,统一管理某个县(市、区)或者某个区域的所有师资,合理分配,资源共享。让音乐教师在一定范围内流动起来,施行“走校授课”的形式,以缓解师资方面能力、结构等不平衡的矛盾,让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模块学习更具可操作性。

篇14

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尝试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现状

(一)音乐教师及家长的认识模糊

有的教师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有些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里搞了一些音乐实验班,实践表明,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很强,而且学习成绩也比普通班级高。

(二)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很多农村学校的领导反映,农村学校由于编制紧张,招聘老师时只能尽可能将有限的名额用于招聘中考、高考必考科目的老师。至于音、体、美,没有老师就不上课了,或者让别的老师代课。

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算,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三)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设备、用具(器材)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多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处于附属地位,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在一些贫困山区,连像样一些的课桌椅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电视机、录音机、风琴了。

(四)学生喜爱音乐,但感知能力低下

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很多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对欣赏及乐器类教学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在上合唱指挥课时,老师做示范,很多学生在座位上像看戏一样,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大多数学生更喜欢看动画片和听流行歌曲。这充分说明,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低下。

二、对策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为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音乐教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多举办一些文艺比赛和合唱、舞蹈、器乐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改革办学体制,广开育才渠道

教育部门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敞开大门,吸引资金、人才,拓宽音乐教育渠道。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施行音乐教育多轨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电视、钢琴、风琴,而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在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这就使“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四)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讲学、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五)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现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虽说不像前几年那么缺,学校基本上都有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但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决定了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要少许多,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距离越拉越大。因此,教育部门应尽量给农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六)组织各种音乐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音乐社团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等,争取办出特色,办成传统。这对推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七)将音乐纳入高考的综合试卷,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当前,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认为对这些科目可有可无。如将音乐纳入高考的综合测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八)发挥网络优势,共享音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