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保护环境的俗语范文

关于保护环境的俗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俗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保护环境的俗语

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与养护

高速公路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建、改建的高速公路用地进行绿化,对达不到绿化效果的路段进行绿化更新改造,通过抚育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的各项功能和效益。

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大地的原有景观、减少大地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高速行使的汽车噪声、振动、尾气排放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在建设和发展高速公路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绿化工作。通过绿化,保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和生活环境。

一、高速公路绿化的功能主要有:

1.净化空气功能

首先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自动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

其次,由于行车的影响,汽油燃烧后排出了大量的废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物等。这些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会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而绿色植物如同空气过滤器,它能吸收大量的有毒气体,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

再次,空气中漂浮着大量尘埃,是导致细菌和病毒生殖繁衍的场所。减少灰尘,也就减少了空气中细菌病毒的含量。绿色植物对这些尘埃有很好的粘附作用,密集的草皮、根茎、叶片与地面紧密结合,形成植被,不易出现二次扬尘。通过植物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杀菌抑尘,可创造一个比较清洁的环境。

2.降低噪声的功能

汽车噪声是噪声公害的重要来源,公路绿化的目的也在于降低汽车噪声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3.美化路容功能

绿色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绿色的环境中,会使人精神振奋,思想活跃。而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人的信息几乎都是由视觉传入的,因此改变驾驶员的视野环境极为重要。长时间、高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会在精神上、视觉上产生疲劳,对行车安全非常不利。通过五颜六色的花卉及高低相同、形态各异的乔灌木景观,可以吸引司乘人员的注意力,给司乘人员以美的享受,从而达到调节视觉、消除精神疲劳的目的,提高安全保障。

二、高速公路绿化的特点

高速公路的绿化不同于一般公路的绿化,更有别于城市绿化。由于高速公路设计上的考虑,小气候的特殊性以及“高速”、“安全”的要求,给高速公路的绿化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决定了高速公路绿化所应具有的特点:

1.整体景观要适应车辆高速行驶的需要。

2.在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实现绿化美化,并且要充分利用绿化带的作用,为行车安全创造条件。

3.不易载植行道树,靠近车行道的任何部位不能栽植高大乔木。

4.以美化路容、路貌、生物防护为主,突出花草、灌木的地位。

5.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与大环境绿化相融合,大部分地区应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6.全线绿化风格在统一的前提下,局部富有变化。

三、高速公路绿化的基本原则

绿化是高速公路设施的组成部分,绿化必须充分考虑到有关行车要求、交通安全、环境状况、自然条件及道路养护维修等问题。绿化时应遵守下列基本原则:

(1)为高速公路的运营服务,保障车辆在高速运行情况下的交通安全;

(2)保证视线良好,视野开阔;

(3)以生物防护为主,以美化路容、路貌为主,广种植被,不使土壤;

(4)高标准,低造价,美观实用;

(5)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要适应自然条件,要因地制宜;

(6)绿化效果要体现见效快、寿命长,景观富于变化;

(7)要与路上设施功能紧密配合,通过绿化加强设施功能的发挥;

(8)要方便公路设施的养护维修,应考虑机械化作业的操作。

四、高速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

绿化的养护管理十分重要。当一条公路实施绿化以后,其绿化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后期的养护管理是否适时、得当。

绿化的养护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护,根据树木生长需要和某些特定的要求,及时采取浇水、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二是管理,对绿化植物进行看管、维护、清除杂草、防止机械和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损伤。

(一)树木的养护管理

1.浇水

高速公路树木养护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借助人工浇水。但水分过多也会使树木生长发育不良,长期水泡还会造成全株死亡,因此相对低部位,人工排水也很重要 当树木养护缺少水源、需远距离运水时,必须抓好浇派水时机,使浇水起到关键作用。

(1)新植幼树期 包括成活期和恢复期。

成活期:树木定植后,应立即浇水一次,在半个月总共浇水2—3次,每次都要浇足、浇透,这三次水叫定根水,也就是树木移植后促发新根的阶段。

恢复期:也可称“重点抚育期”浇水。这一时期,黄河以北地区因气候干旱,需持续3—5年。尤其第一年的雨季前,应每10天浇一次水;江南沿海地区可酌减。

(2)休眠期 休眠期浇水系在初冬和早春进行。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雨量少,冬春又寒冷干旱,树木易受干冻损伤甚至死亡,所以在树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十一月上、中旬浇一次封冻水,以保证树木安全越冬,防止早春干旱。早春,树木上部因气温回升,树液开始活动,而地下根部系仍处于封冻休眠状态,往往出现生理干旱,引起“抽条”。为防止这种情况,在土壤即将解冻,树木发芽前的三月上旬,浇一次“解冻水”或称“返青水”。以利于新梢叶片的生长。南方春季即开始进入雨季,值“黄梅雨”时期,春末夏初不必浇水,但须加强排水。

2.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树木养护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整形,是在满足树木功能前提下改变树体结构形态的技术措施;修剪,是指对树木的茎、叶、枝、芽等营养器官进行剪截和删除的操作。整形是通过修剪来实现的,修剪是在整形基础上按一定要求施行的。

3.防治病虫害

树木的虫害,是指树木受到外界不利条件的影响,导致细胞、组织或器宫的破坏,甚至引起树木死亡的现象。

树木的病害,是正常生长发育的树木,遭受地上地下种类繁多的昆虫的危害,影响树木各部分营养器官,甚至引起全株死亡的现象。

为了保护树木和清洁环境,必须对树木病虫害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或消灭病害的蔓延。尤其是花灌木,极易受到尺蠖、蚜虫等虫害的侵袭,也极易与周围大环境中的树木、庄稼和虫害相互感染传播,要及时准确地搞好病情、虫情预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特别是大环境的综合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病虫害要“治早、治小、治了”。使用农药要“巧、准、狠”,“巧”就是把农药用在关键的时刻;“准”就是掌握病虫发生发展的规律,打中要害;“狠”就是集中药量、集中时间、集中人力,一举歼灭。

4.灌溉和排水

高速公路上的平坦草坪,如中央分隔带、护坡道、互通式立交区、绿化景点等处地势都比较平坦,进行灌溉比较容易。而大量的边坡草坪的灌溉就十分困难,必须采取不致引起冲刷的喷灌。一次浇灌难以浇足浇透,必须经常性地反复进行,才能显示出浇灌效果。

春季天气干旱少雨,草坪植物返青发芽所需水分难以从雨水中获得,要在大地解冻后立即灌溉返青水,使草坪植物在随着天气变暖而发芽返青时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进入冬季以后,草坪植物茎叶变得枯黄,停止生长,所需水分也相对减少,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一般即可满足其所需水分。但于大地封冻前必须浇透一次冻水,以保证草坪植物根部越冬所需水分,以减少其越冬死亡率。

草坪的灌溉虽很重要,但雨季排水也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护坡道、隔离栅带草坪,极易受到边沟积水的影响。如果草坪土壤水分过于饱和或长时间积水浸泡时,会导致草坪植物倒伏、烂根以至成片死亡。所以,一定要使边沟排水通畅,所汇集的雨水能够迅速排除,确保草坪植物能够良好成长。

五、结语

在高速公路绿化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绿化工作的设计与施工,而且还应在通车运营期间为养护投入一定人力专为此项工作的管理,每年要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养护,方可收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高速公路遵循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经济适用、功能高效、景观协调、易于养护”的原则,满通功能的要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选择耐干旱贫瘠、抗污染、抗病虫害植物,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保持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篇2

[关键词]文物保护;馆藏文物;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69-02

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积淀的文化瑰宝,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出于保护及管理因素的考虑,很多文物必须在博物馆的保护下才能与公众见面,从而使我们能够学习知识、了解历史、品味文化。

实际上,世界上一切的馆藏文物都处于宏观的静止状态与微观的运动状态之中,且运动是无时无刻在进行。在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如潮湿环境、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影响下,文物的微观内环境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日久天长,文物必将逐渐走向衰亡,从而失去原有的价值。自然因素导致文物逐渐损毁、衰亡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文物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所以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变得极其重要。

一、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影响因素

影响馆藏文物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变化、相对湿度、空气质量(气态污染物和悬浮物)等。不同的因素对于馆藏文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下面就主要影响馆藏文物的几种因素作着重分析。

(一)光化学反应对馆藏文物的影响

博物馆内的照明系统所产生的光,由于其波粒二象性,可以使各种质地的文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引起文物劣化,而且光的热效应还会使光照射的环境内温度升高,产生内应力,使文物表面出现翘曲、龟裂现象。特别是对光线敏感的文献、档案、书籍、拓片、图片、皮革、皮毛、羽毛、丝毛棉麻纺织品、绘画、木漆器等有机质地藏品尤甚。

光化学反应致害文物的机理主要是化学变质反应,由光与文物材料分子相互撞击,致使老化并产生热量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表面出现色泽暗淡,甚至脱色等特征。其中主要包括光裂解和光氧化两种反应类型。在强度同等的条件下,光对文物的损害,按波长的不同依次为紫外光、紫光、蓝光、黄光。因此,在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应考虑如何过滤去除紫外光,对文物形成有效的保护。

(二)温度对馆藏文物的影响

温度高不仅会加速纤维质地文物的老化,降低它的强度,而且能够加快化学纸浆的分解和木质素的变化。温度忽高忽低、剧烈变化会引起不同材质的文物热胀冷缩,从而导致文物衰变。

温度致害文物主要是通过文物分子之间相互转变和化学反应活化能改变,致使文物的状态改变,发生无法预知的损伤,缩短文物寿命。

(三)湿度对馆藏文物的影响

湿度过大不但会使纤维类及有机类文物霉变生虫,而且湿度忽高忽低也会引起纤维湿胀干缩,大大缩短藏品寿命。相比较而言,湿度变化对文物造成的伤害远大于温度的影响。

湿度致害文物是指各种吸湿性文物当相对湿度升高时都会膨胀,反之亦然,从而造成弯曲、错位、纤维断裂等。湿度过高容易产生益菌环境,导致霉菌等有害菌滋生,从而对文物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

(四)空气污染物对馆藏文物的影响

由于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空气中的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是很难避免的。如二氧化硫可使金属锈蚀,纺织品、纸张酥碎,绘画、彩塑变色,皮革、皮毛断裂脱毛等;酸雨侵蚀着博物馆室外的古建筑、石刻、雕塑等文化遗存;绘画颜料中含铅的物质与硫化氢发生作用,可使绘画色彩改变;银器受硫化氢污染,会失去光泽变得灰暗;氯氢化物和空气中的水反应,能使纺织品、纸张、皮革的纤维断裂,金属腐蚀矿化,有色材料变色、褪色;灰尘与微生物的传播有密切联系,微生物会造成霉变和虫蛀,从而损伤文物。

空气污染物致害文物是因为空气污染物主要有含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氯氢化物、尘埃、微生物等,对文物的危害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

二、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方法

(一)光的防控

由于光化学反应对文物的破坏性,库房应该尽可能少用自然光,绝对禁止阳光直射;窗户要小、要少、要高,甚至不要窗户更好;要选用光线柔和的灯具,光照度要低,光源与藏品距离要适当;库房建筑的屋顶涂刷反射系数大的白色材料,减少屋顶吸收太阳辐射能;为了减缓文物材料老化,在光源上应使用不含紫外线的荧光灯管、光纤灯和LED灯等。

(二)低温保存

低温利于文物永久保存,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博物馆推荐的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温度标准为15~25℃,日波动小于2~5℃,在此数值范围内缓慢波动,对保存文物都是适宜的。博物馆可安装空调系统,保证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空气温度恒定在标准范围之内。

(三)调控湿度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博物馆内环境气候的相对湿度为45%~65%,以日波动小于5% RH为宜,但也要根据文物质地和长期所处环境做综合考量,不能一概而论。如北方干燥,自然环境中相对湿度只有20%~30%,文物已适应了这一湿度,若一定要求相对湿度在50%以上则反而会加速文物的老化,反之亦然。一般要求金属类的文物相对湿度要低于50%,其他文物55%■5%。控制藏品保存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文物库房、陈列柜内放置具有吸湿放湿功能的调湿剂。

(四)小环境处理

小环境处理是指储藏小型文物的囊盒和橱柜中的内环境处理。囊盒和橱柜能有效缓冲外界温、湿度的较大变化。在温度相对稳定的小环境中,铁质橱柜能使柜内湿度恒定,而木质囊盒和橱柜在调控小环境的温湿度方面则更具优势,对于不同文物的保存,应选择适宜的小环境。

(五)大环境处理

大环境处理一般是指博物馆内空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对于文物库房空气应采用净化和过滤措施;在博物馆入口处,有清除观众鞋上尘土的设备;文物库房人员要更换干净鞋入库;库房、陈列室门窗要紧严,加密封条防止尘埃及有害气体从缝隙进入;密封文物柜、陈列柜,防止污染物进入;慎重选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藏品贮存设备材料,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博物馆室内环境。

三、馆藏文物包装、运输中的保护

在全球文化共享、文物展览交流活动日益增加的大环境下,保证馆藏文物在运输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无恙,逐渐成为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文物的内包装保护

对大型文物来说,一般的内包装大多采用硬纸板制作外壳。内絮经消毒处理的棉花做囊的囊匣,并根据文物情况和种类选择软囊与硬囊。也有的用较好的木制板作外壳,里面根据收藏品的形状,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对文物能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的内囊。囊匣存放文物是一种传统保护方式,能起到屏蔽隔断外界有害气体的直接危害,避免光对文物的分解破坏,防止尘埃落到文物上。

(二)文物的外包装保护

文物的外包装保护是指将配有内包装的文物根据装箱的规格,集合在适合运输的大木箱或铝合金箱、铁箱或混合材料的箱中。外包装箱应根据所装文物的特殊要求,如防潮、防水、防震、防摩擦、防挤压和防温、湿度变化等,选择适宜的包装方法和材料。总之,文物的外包装箱要求结构合理、坚固耐用、拆卸方便、整齐简洁,适于长途运输。

(三)馆藏文物运输中的保护

运输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路途遥远、颠簸、天气等一系列因素对文物造成损害,特别是公路或水路运输,应该准确地掌握天气情况,对文物包装进行防雨、防潮处理,并采取合理的防震动、防颠簸的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同时,要对运输路线,进行详细准确的调查,了解沿途桥梁、弯道、上下坡道等情况,并做出突发事件预案。

四、结语

文物保护工作既有独立性又有广泛性。在目前博物馆普遍存在业务经费紧张、基层博物馆软硬件条件制约的情况下,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尽量使保护方法简便、易行、节约成本,尽可能多方面对文物加以保护。

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文物保护单位的事,也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博物馆及相关单位应积极向公众普及正确的文物保护知识,并且随时关注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经常开展专题性保护技术的科学实践与研讨,不断提高文物科学保护的水平。

只有加强对馆藏文物的保护,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物的历史性、艺术性、文化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好它们,使其在传播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国内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充分发挥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成兴,尹慧道主编.文物保护技术[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陈淑英,赵作勇.谈馆藏文物微环境保护方法与策略[J].文物世界,2011,(2).

[4]张腊梅.浅谈馆藏文物的保护[J].文博,1985,(3).

篇3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拓展思维空间

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也是活的。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我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引用一幅漫画《开门之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漫画反映了什么?(2)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以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好中文的“小栏目”,培养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是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如:第六课“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我结合课本第83页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1)案例中哪些人的做法有错,为什么?(2)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认识,激发其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先学后教,培养自学能力

上课之前,先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设置好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然后再请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答案,有重点的讲解。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而且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明显提高。

四、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推进素质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的情景之中,把原有的能力迁移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转变情感。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新教材每课书后都安排可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起来。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二第五课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对此,我组织主题班会“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从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知到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我还结合我校德育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自己住宅周围的环境问题,经自己思考,同学商议论证后,“向附近居民诚恳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环境的建议”。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能动性,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篇4

今天早上我赖在床上不肯起床,我的中国阿姨对我说:“麦克,该起床了。早睡早起,没病惹你。”一听说睡懒觉和病有关,我吓得赶紧起床了。

西西

噢,她的意思是说:晚上早点睡觉,早上早点起床,这样相对不容易生病。

麦克

你们中国的语言真奇怪,为什么不干脆说,睡懒觉会生病?

西西

这你就不懂了吧,你家阿姨说的“早睡早起,没病惹你”是中国的俗语,它简练而形象,让你一听就懂。

麦克

(挠了挠后脑勺)我还是不太明白,要不,你再说几个这样的俗语听听。

西西

好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几位同学的交流。

麦克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不懂就问,他对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真让人赞叹。下面几位同学的谈话定会解开麦克的疑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今天的议题

生活中的俗语

(参与本次讨论的班级为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三(4)班 指导老师:沈兆秀)

沈老师:同学们,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俗语?

王畅同学:在家里,我碰到什么事情都要缠着爸爸妈妈追问个不停,妈妈总是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对我说:“你啊,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呵呵,我平时就这样,爱刨根问底,不问清楚不罢休。

沈老师:王畅同学说得真好,“打破砂锅问到底”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你有这样的探索精神,怪不得成绩这么棒。

陈筱筱同学:同学们,《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却混在中间充数,他的这种行为,用生活中的一句俗语来说的话,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沈老师:你不仅理解了这个俗语的意思,还能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真不简单。

卢宏宇同学:“笨鸟先飞早入林”这个俗语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唯恐落后,比别人先行动,最终也获得了成功。它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俗语一样,都含有不怕困难,勤奋努力的意思。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程成同学:我来考考大家,上次我们班和三(5)班举行的拔河比赛还记得吧!最终是我们班赢了,大家能用生活中的一句俗语来说明我们获胜的原因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团结起来力量大。

沈老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也用一句俗语来概括:人心齐,泰山移。

姜文峰同学:我要说的是关于勤奋学习的俗语。最近,我姐姐参加了二胡培训,她每天除了吃饭、写作业、睡觉,其余时间全部都用来练习拉二胡。我就问姐姐:“你怎么不休息?难道你不想玩吗?”姐姐就对我说:“想玩也不能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如果有一日不练习,我就会觉得手生了。”姐姐的一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她学习的决心和毅力。

沈老师(竖起大拇指):你真是一个有心人,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并从中明白道理,你有这样的语文学习能力,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沈培奇同学:还有呢,“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李翔同学(连声赞同):对对,这句俗语说得很有道理,它要我们注意饮食结构,告诉我们多吃蔬菜和豆制品对身体有好处。平时只要我一不肯吃蔬菜,奶奶就会把这句话搬出来念叨。

同学们:哈哈哈……

沈老师:听了大家的讨论,我发现大家懂得的俗语还真多,这些俗语都源自生活,说明大家平时善于观察和积累。现在就让我们请出阿新博士来作点拨。

阿新博士

哈哈,小朋友们能对生活中的这个语文问题讨论得这么激烈,说明你们都善于观察和思考。

现在就让我来为小朋友们讲一讲“俗语”吧。

俗语就是指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语句,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它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是固定的语句,二是简练而形象。不同的俗语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使句子言简意赅,更形象易懂。如劝诫学习可用:不吃饭则饥,不学习则愚。提醒人们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可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可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伐树,后人遭殃。……生活就是一本大书,俗语仅仅是这本书中一个小小的语文知识点,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探索更多的语文问题,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西西

现在你懂我们中国的俗语了吧!

麦克

有点明白了,不过,你们生活中的俗语也太多了,我一时半会儿也学不完啊!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方法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扩展思维空间

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也是活的。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我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引用一幅漫画《开门之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漫画反映了什么?(2)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以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扩展了学生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好中文的“小栏目”,培养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是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如:第六课“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我结合课本第83页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①案例中那些人的做法有错,为什么?②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通过讨论学生能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认识,激发其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推进素质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的情景之中,把原有的能力迁移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转变情感。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新教材每课书后都安排可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起来。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二第五课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对此,我组织主题会“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从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知到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我还结合我校德育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自己住宅周围的环境问题,经自己思考,同学商议论证后,“向附近住宅诚恳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环境的建议”。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能动性,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四、读、议、讲、练是有机联系,步步深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等活动为主,使学生活跃在主动猎取知识、转变思想、锻炼能力的各个步骤上,而各个步骤又呈递进关系,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断扩张、丰富和深化。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学生自学。

此步骤关键在于学生的“读”。即由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拟定好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巡回查看学生看书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并及时解答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此步骤约10分钟)

2、学生讨论。

此步骤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议”。即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分析提纲中所提问题。讨论在同桌、前后学生中进行,教师鼓励关于不同观点的争论,不回避现实问题,并不时地引导同学注意分析和讨论,纠正错误,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此步骤用15分钟)

3、教师精讲。

讲,不必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先针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模糊观点进行讲解。然后梳理体系及知识点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内容。最后,教师可利用诱导式提问,形象化比喻,富于哲理性的图画、成语故事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通过展示,比较、归纳,让学生深化理解理论,并与实践紧密联系。(此步骤用10分钟)

4、学生演练。

“练”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初中阶段的内容除以课本为主外,还可适当在练的内容上增加一定的难度。当然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且所提问题的答案没有唯一性,既在书中又可以不在书中,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练习题,贴近学生,学生可以有感而发。所以练习起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此步练习时间为10分钟)

篇6

因此,在学生方面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我们知道: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番苦功不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扩展思维空间 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当然也应是活的。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我尽可能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引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消费者权益时”时,引用一幅漫画《该找谁》,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漫画反映了什么?(2)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以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扩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好课文中的“小栏目”,培养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是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

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如:第八课《法律保护我成长》中,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我结合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进入营业性舞厅对我们有什么危害?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通过讨论学生能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认识,激发其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推进素质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的情景之中,把原有的能力迁移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转变情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新教材每课书中都安排可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起来。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对此,我组织主题会“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从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知到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我还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经自己思考,同学商议论证后,“向学校诚恳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环境的建议”。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能动性,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篇7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出台,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园林绿化工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休息、锻炼的场所,园林绿化工程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基于此,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创新进行分析,以期为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创新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一般是由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对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管理,包括绿化工程的投资、质量、完工时间等。另外,为了确保整个园林绿化工程顺利施工,监理工程师还需要协调工程建设各单位之间的关系[1]。该文就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创新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1不断完善和规范绿化工程管理模式

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施工安全,以及在施工中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对工程施工各方面的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园林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1.1重视建设单位自身的管理规范

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建设单位必须先将自身的模式进行升级,包括管理的结构、方式、人员素质等。首先,完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建设单位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主体,为了保证过程施工的有效进行,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规范章程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下去,使所有的管理都有章可依。其次,建立责任考核制。为了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建设单位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园林绿化工程的进展情况制定严格的责任考核制度,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每级管理者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场所,禁止任何人肆意妄为,避免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最后,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应当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转变自身的管理意识和工作作风,并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工作使命和树立自己的威信。作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不搞特殊化,从而为其他人员树立榜样,使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实施和推进[2]。

1.2发挥设计者的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

任何工程的施工建设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作指导。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也是一样,设计图纸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中绿化的配制、创意等要合理和富有新意。首先要深挖设计者的潜力。大家在一起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各抒己见,经过充分的交流沟通后,制定出工程的主题和构思,然后由设计者通过合理的手法将既定方案在图纸上体现出来。其次,由设计者带头,带领大家到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把设计好的图纸与实际工程现场按一定比例尺进行核实,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调整[3]。另外,还要对图纸进行严格的会审,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以防出现工程建设的返工现象。最后,设计变更应做到有据可依。图纸一旦确定,严禁随意更改,如需更改,必须按照更改流程,进行实地考察后,找出问题和不足,相关人员经过研究分析后才能更改设计图纸。

1.3重视监理工作,规范施工单位行为

监理单位派遣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监理组的工作质量将对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监理单位的选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考核方案,以提高监理组的工作质量。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直接操作者,因此施工单位开展工作时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培训,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明确施工要求,从根源上控制问题的发生。

2围绕创新,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要与时俱进,开拓新的模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2.1在管理中重视设计创新

设计是所有工程得以施工的前提,要想取得良好的园林绿化工程效果,必须在设计上有所创新。当然设计不能人为想象,要根据工程现场,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从某种意义来看,管理的成功与否与工程设计的完美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4]。

2.2技术创新是管理的保障

在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在传统的绿化工艺中大胆引进新元素,如新材料和新工艺等,以此来提高园林绿化效果。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出台,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园林绿化工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工程,其实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休息、锻炼的场所,园林绿化工程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是环保工作的一部分。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单位要在工程管理上狠抓落实,并在创新上不断进取。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创新也是整个行业的奋斗目标,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喜凤.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创新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2):12-13.

[2]张进.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J].城市建筑,2016(21):226.

[3]梁秋玲,杨杭锋.园林项目管理的有效对策与创新管理模式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31-32.

篇8

摘要: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尽管它涉及其他课程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本色,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散发语文气息。

关键词:初中;综合性学习;语文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的论述:“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还是与生活的结合,它的起点都是立足于语文,回到“语文素养”上来的。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也就是说要凸显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味”,让课堂充满语文气息。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凸显语文本色,营造“语文味”,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语文的氛围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每天生活在语文的气息之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各种书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广告、甚至是店名等等,都包含着不同的语文元素。借助综合性学习,营造大语文氛围,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感受语文的气息。

例如,在《主题探究学习:新闻》的活动中,设计以下的探究内容:(1)对一周的国内、国际要闻进行择要分类概括,用口头交流的方式彼此补充,综合叙述。(2)以校园学习、生活为内容,采写一则300―400字左右的短消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而学生在学写新闻前,先去找身边的新闻,了解新闻最基本的特点,然后采访记者,领悟新闻采写要旨,再来写新闻。学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课堂。

二、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没有语言的积累,哪来的语文运用能力?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语言贫瘠,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积累丰富了,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因此,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不忘积累语言,才能凸显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味”。

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活动中,顺便让学生积累在图书馆内张贴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后抛砖引玉,让他们积累更多关于书或读书的名言,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等。在《主题探究学习:桥》的活动中,让学生搜集资料,积累与桥有关的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名言、诗歌、故事等。如:与桥有关的歇后语、谚语: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与桥有关的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三、加强能力的整合

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让其有机统一,能提高语文素养。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和结果,如采访调查、办手抄报、主体演讲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其“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

在《文学采风》的活动中,可将全班同学按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五项内容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进行一项内容。然后制定实施计划,让学生采访南安本地年岁较大、阅历较丰富的人,或自己熟悉的人。采访的过程,有学生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如“我们南安有什么歇后语?”等;有学生的倾听及倾听后的重点记录;也有学生在展示课课堂上的介绍;还有学生采访后的调查报告。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四、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布鲁姆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本色,使其充满“语文味”,就必须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教师作为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情感内涵,使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之间形成共鸣,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环保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要让学生在点滴的小事中,如随地扔纸、随手摘花,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可耻。因此,《环保小课题研究》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反思自己,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保护环境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凸显语文本色,充满“语文味”,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是语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园地。当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仅能享受共同参与的乐趣,能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更能享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能积淀厚重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凸显语文本色,充满“语文味”,散发出浓厚的语文气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育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主任 爱的行为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化时期,心理发展变化快,各方面均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这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科学文化基础的掌握影响极大。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人类的美好愿望,教育每个人都有爱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是教师,其中班主任的影响最为重要。

所谓“行为教育”,目的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方式和学习态度;方式则是通过各种行动和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难点是必须把它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全部过程,而不是、也无法通过课程来教授。爱的行为教育目的更为具体,旨在培养学生有和善的行为和一颗仁慈的心。方式也是要通过各种行为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班主任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必须将各种行为体验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识爱的行为

1.尊重他人是爱的行为。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不尊重他人,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尊重他人有何意义?如何去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包括哪些内容?这些都是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的问题。不是通过理论学习,而是通过各种行为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

尊重他人是人生存所必需的。这里的他人可以是父母、亲人、朋友、同学、师长、领导等,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社会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只有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才能保持身心愉悦,才更容易成功。而尊重他人又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义所在。关于这一点是不难让学生体会到的。而如何去尊重他人和尊重他人包括哪些内容?首先,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相反,对人冷若冰霜,会伤害别人。但过分热情,则会使人感到虚伪,缺乏诚意。所以,我们要以适度的热情与人交往。第二,要给人留面子。所谓面子,就是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对一个人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维护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也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在具体与同学、老师、亲人等的交往过程中去学习和体会,告诉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就是爱的行为。

2.热爱生命是爱的行为。

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并对他人或生命充满同情、珍重之情。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生命也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爱护生命,对生命要有敬畏和珍爱之情,培养学生有一颗善良、慈悲之心。如“爱护自己”、“按时作息”、“遵守规则”、“锻炼身体”等行为都是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的,都与热爱生命的行为相一致。我们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养成了一些良好的热爱生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生命之树就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

3.热爱自然环境是爱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尽管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些小事,但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如我们在校园里经常能见到乱扔的纸屑、开着的水龙头,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每个人都把它们(捡起纸屑、关紧水龙头)做好了小事就会变成大事。这也是热爱自然环境的爱的行为。“节约用水”、“不乱丢纸屑”、“不开无人灯、扇”“不浪费粮食”等行为也是应该要求学生们要做到的。要让学生们树立起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每个人对此都应承担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爱的行为,善于用放大镜看学生的爱的行为,让学生逐步认识爱的行为,从而更多地去实践爱的行为。

二、班主任要用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我在读大学时碰到了这样一位班主任,他是我的专业课老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第一次我在校园里碰到他,由于长久以来对老师的敬畏心理,我居然不敢正眼看他,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老师居然能喊着我的名字先与我打招呼。这令我在意外的同时更非常感动,因为老师才给我们上了一次课,他居然能记住我的名字。而且每次遇到他,他总是非常热情地跟我们问好。我想这就是一位好老师要具备的素质,对学生要亲切而热情。如今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将近20个年头了,一直以来我始终在学着我的老师来对待我的学生。他的这种行为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同样我也希望我的行为能影响我的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行为示范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1.班主任的语言要文明。

教师的语言应谦和,表情应友善和气;谈吐要文雅,不使用粗俗语言,不恶语伤人;谈话时要注视对方,以示尊重;多用“请”、“谢谢”、“对不起”等尊重性词汇。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交流的主要手段。语言是否文明,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班主任举止要文雅、礼貌。

举止姿态是教师在生活中和教学空间中活动变化的形象,包括站、立、行、卧等行为表现。举止文雅、从容是教师情绪特征和学识水平的集中表现。举止适度,要求教师活泼而不轻佻,轻松而不懒散,谦虚而不迂腐,热情而不做作,稳重而不矫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礼貌待人上,要为学生甚至为全社会作出表率。作为“人之师表”的教师,要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做到礼貌待人。礼貌待人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平等待人。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做到不以衣衫华丽取人,不以相貌俊秀悦人,不以地位高低辨人,不以金钱富贵论人。

(2)谦恭让人。谦虚谨慎,礼让为先,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外有谦恭之态,内存让人之量。在工作中,不争名夺利,不斤斤计较。在生活中要与人方便,宽厚仁和。

(3)尊重学生。处处以学生为重,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礼貌待人的核心。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劳动。与学生相处,要学会“听”的艺术,能认真倾听学生的说话。

3.班主任的仪表要端庄、得体。

仪表是社会个体具有审美价值的外观,社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仪表要求。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教师的仪表首先要端庄,要求服饰整洁素雅,要体现行业特点、职业需要,以典雅朴实、线条流畅的款式为好,以象征宁静、稳重、朴实的颜色为宜。

班主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充满爱的言语行动、仪表、气质去影响学生,必然会产生无形的人格感召力,培养出诚信忠实、言行一致的人才。

三、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爱的行为习惯

认识我们身边的爱的行为,发现我们身边的爱的行为,这是爱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性工作。核心性工作则是要引导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施爱。这才是爱的行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学会爱的行为。爱护草木,不乱扔垃圾,是对自然的爱;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参与,是对老师的爱;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之爱(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在给自己带来不幸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了灾难)。班主任有必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文化感染营造氛围,强化养成教育。

充分利用每期的板报内容,进行各种关于爱的行为的宣传和引导。在教室环境布置时也要张贴一些标语、口号等,让学生感受到爱的行为及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营造爱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

2.提高认识,构建养成教育的训练体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做人、学习、生活、劳动四方面按学段、年级内容、具体化、分层次制定目标,每个年级都有训练的重点要求,活动内容等形成系列化、规范化。

3.活动提升,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不同的爱的行为内容,组织各种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每周一歌活动:学唱爱国主义歌曲,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感,从而被感动、被鼓舞、被激励;五星级宿舍比赛:宿舍的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只有保持两个卫生都做好、做精的情况下才能评为五星宿舍。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活动中同学们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形成了爱的能力。

4.评价和奖惩激励,内化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完全可以根据班级的活动内容,设计出合理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并配合合适的奖励机制,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成为一个能自觉施爱的人,自觉地施爱与已、施爱与人、施爱于自然、施爱与存在。

5.家校合力,落实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沟通家校协作教育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爱的行为养成教育,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制度,每学期家访面要均达100%(含电话家访),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联系本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研究教育方法,使家校教育同步。

爱的行为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主任肩负着双重的教育职责,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爱的行为教育要渗透到每一项教育任务中去,它不是一项单独的教育任务,它可以分解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等等,它可以每时每刻伴随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是班主任更是要善于引导、善于思考、善于行动。

参考文献:

[1]常素梅.高职院校“爱的行为”实践教育探索――以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于大刚.大学生行为教育初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02.

[3]张艳霞.教师行为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篇10

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

第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得提高学生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外语的理论学习与它在日常生活的实用性联系起来教育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好外语不仅仅是应试,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语言运用能力的持续提高。

第二,如何夯实基础?首先,以词汇、语法、句型的教学及操练为基础,力争过书写关、词汇关、语法关。俗语道no words is nothing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都会造成写作困难。有了丰富的词汇句型储备和牢靠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谈写作的训练。而学生在储备词汇的过程,不仅要单词量足,还要对其能正确运用,包括其词性及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各种语法规则等。其次,增加背诵量背诵范围,培养语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述地道性、准确性、恰当性。无论是词汇、短语还是句型或文章,无论是教材上还是课外资料上,多读一些英文文章多背一些经典美文范文,使其牢记在心,从而达到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的习惯,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的了解,扩大视野,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猜测、推理和领悟。只有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用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做到游刃有余。

二、强化训练写作技巧

在准备好英语作文的“枪支弹药”后,如何将其正确派上用场?下面就英语写作中的过程教学法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想法。首先,关于英语写作方法教学,新课改下的写作教学,其核心思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提议采用过程写作法,避免写作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尽量慢慢减少,让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写作者。围绕某一写作主题,过程教学法的模式应该是:

step 1.学生集体或小组讨论step2.列提纲写初稿step3.小组讨论写二稿step4.教师评step5. 改写三稿并最后定稿

step1 小组讨论和写提纲

小组讨论和写提纲属于第一阶段活动。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还可以在全班进行。给出一个特定的话题,各小组就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大脑风暴,搜索信息,并把大家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多多益善。在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监控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思维,并帮助学生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比如关于environment protecting话题,结合身处周围的环境,学生有体会污染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头脑风暴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说出他们周围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如water pollution、air pollution、再以讨论的方式,让他们思考和讨论How to prevent them,以及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停止污染,保护环境,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等。这样是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充分展开就能使我们达到我们写作教学的第一个目的,即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了。

Step2 列提纲―写初稿

1. 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后,根据这个中心,能够扩展的材料有哪些。要避免写那些与中心内容无关紧要的细节。 2. 围绕中心,列出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包含所提供的情景要点,同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与句型。3.根据字数多少,扩展成篇。扩展的内容一定要紧扣主题,千万不要写那些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要注意遣词造句的灵活性和语法规则的正确性,就不会造成审题不清而偏离主题,但要注意,文章必须覆盖所提供的各个提纲的要点。扩展时要注意短文的字数,高考英语作文字数要求120词左右,以避免由于字数的问题引起的扣分。4. 行文中单词常见词语搭配语法时态都要力求准确,切勿出现错误而丢失基础分。全文要注意连贯性,篇章结构的完整性,适当的地方用一些过渡词或短语去体现文章中的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5.初稿本身也是个构思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放开去写,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这一阶段是写作的主要阶段,教师要精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现场指导。

Step3 小组讨论修改写二稿

修改是写好文章必不可少的一环。初稿完成后,由小组内讨论,教师指导对文章从内容,形式到语言等进行加工提高,让学生通过互相修改使文章达到主题明确,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法正确,无拼写和标点错误。

Step4 教师评

教师对学生合作完成的写作的评定是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一环,但不是最后一环。教师尽量避免以书面形式修改学生作文,最好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一一评定,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文章是处于什么阶段,什么档次,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还需大力加强。这样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深刻些。

Step5 修改最终定稿

篇11

受众能否接受和理解一幅招贴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自身所建立起的视觉经验。如果招贴设计中的一些图形是受众比较熟悉的,那么受众就会利用自己思维中的相关视觉经验特征去帮助自己解读这些图形信息,这样的解读过程是高效的,同时也能增强受众对该作品设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但是,如果受众所要面对的是一幅完全陌生的招贴设计作品,无论是图形形式还是图形内涵都是受众陌生的,受众对该语境的熟悉程度很低,那么受众在对该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就会受到阻碍。所以,设计师在进行作品设计的时候就要借用图形的隐喻性,用熟悉来隐喻陌生,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将担心变为安心。例如,德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在1988年设计的反核题材的招贴设计作品就是典型的以熟悉隐喻陌生。“核”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陌生的,为了迎合受众的心理,设计师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蛆作为表现对象。因为有蛆就会有泥土,有泥土就会有地球,如果没有蛆,地球也就不复存在,这和“反核”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和对比,有助于受众理解图形的本质和内涵。

二、以已知隐喻未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的时候主要是借用已知领域的知识来认识未知世界的。而受众在欣赏招贴设计作品的时候存在相同的心理,他们常常用自己已知的知识来寻找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并借此来理解图形在该作品中的创新语义。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同样用已知来隐喻未知,这样能方便受众接受和理解,最终准确求得该图形的内涵。以《保护水资源》海报为例,画面中是一只背上带有驼峰的狗。众所周知,驼峰里边贮存着大量的脂肪,这些脂肪经过代谢之后可以为骆驼提供水分,而这只带有驼峰的狗向世人展示了在水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生物的进化过程,向大家敲响了“保护水资源”的警钟。在这一设计中,设计师正是利用大家都知道的这些知识来帮助人们展开推理想象,并得出关于图形的正确解释的。尽管未来的世界是未知的,但是我们可以依靠已知的经验和现状来推断未来世界,这就是现代招贴设计中以已知隐喻未知的典型的图形处理模式。

三、以简单隐喻复杂

在招贴设计中,设计篇幅和形式对设计内容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既要求简明,又要求能让受众看得懂、看得明白,否则便不能称之为一幅成功的招贴设计作品。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求简律也认为一般的思维都比较倾向于在复杂的事物中看见简单的格式塔,即“倾向于简单的形状”,这一定律也揭示出了“以简单隐喻复杂”的图形的表现形式。“以简单隐喻复杂”的认知模式能让人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从一个简单的道理联想到另外一个比较深奥的道理,也能将抽象、繁琐的事物转化为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新的视觉形象,有利于招贴设计中信息的传达。例如,在保护北冰洋的海报宣传展中,一幅获奖作品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整幅作品十分简洁,画面中并没有出现一个文字,而是采用淡蓝色作为设计的底色,然后用白色组成了一个北极熊的形状。整幅画面简洁明了,喻体也很明确,它向我们传递出人类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过量排放二氧化碳,那么气球变暖的速度就会加快,北极熊就会因此而失去其生存的家园的讯息。在这种以简单隐喻复杂的表现手法下,设计师没有用一个字,仅靠一个简单的图形就把原本复杂深刻的问题表达了出来,并获得了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四、以通俗隐喻深邃

这里所说的“通俗”比较倾向于通俗文化层面,它是比较迎合普通大众的口味和趣味的。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只有用具有通俗语言形式的图形作为载体的招贴设计才可以被广大的受众接受,其所蕴含的语义科学也才能得到普及。尤其是现在许多的招贴设计都蕴含着很深邃、难懂而又高雅的意义,难以得到有效的传播,而通俗的表现手法则解决了这一难题,架起了受众和作品相互沟通的桥梁。美国著名设计师西摩•切瓦斯特在这方面的运用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最擅长的就是用卡通、漫画等通俗易懂的文化符号来表达美国社会中所沉积的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如《消除口臭》就是一幅典型的以通俗隐喻深邃的以“反战”为主题的作品,这幅作品是切瓦斯特创作于1968年用来宣传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反战海报。该海报是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主题的,海报中男子的嘴大张着,口中描绘的是飞机狂轰烂炸的场面;海报的标语“EndBadBreath”则是用通俗的“BadBreath(口臭)”来映射出战争的残酷,表达出对和平的期冀。此外,该海报还以夸张的美国星条旗作为整体背景,对美国民众形成了强烈的刺激。总之,切瓦斯特用这种通俗的漫画形式反映出了深邃的社会思想和深刻的社会主题,同时也传递出了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人文主义情怀。

五、以具象隐喻抽象

在招贴设计中,有时设计师所要传达的理念和精神都是较为抽象的,此时就需要借助一些具象的东西作为传播的媒介来沟通设计师和受众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而这就是以具象隐喻抽象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方式。因此,在图形的创意中,设计师要灵活运用这种用具象来隐喻抽象的图形隐喻方式,以提升受众的感知度及设计作品的认知度。以海报设计作品《空洞的人生》为例,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将大大小小的竹笛一字排开面向受众,且每一支笛子中的每一个音孔都正面朝上,看似是一个个的空洞,但是只要吹奏者去吹响,它就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设计师设计这幅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向我们传递一个人生道理,即每一个人的人生看上去好像都是空白的、迷茫的,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生活、努力拼搏奋斗,就一定能获得精彩的生活。

六、结语

篇12

具体而言本文针对当下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有创新性的从当前的具体国情与政策层面出发,立足民族特性与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现状当中存在困境的原因。与此同时本文更试图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构想。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可持续环境设计;发展困境

一、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的提出

我国第一次把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远期目标的提出是在2005年6月,国务院总理主持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当中我国首次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具体包括:近期具体工作安排、政策体制建设及协调保障机制等等。以此为起点,我国节约型性社会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已经呈现出初步的系统框架和发展路径。

从涵义来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其核心概念“节约”有两层内涵: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了,但却是“不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又是背道而驰的。

二、生态危机是当前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无法回避的时代背景

然而,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虽然掌握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有力的科技武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强,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对自然的敬畏,到农耕时代与自然的相互妥协,再到工业时代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做翻天覆地的改造,人类在这改造中仿佛看到了人力量的伟大,人定胜天的古老预言的实现。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带来了消费的无节制,并直接间接引发自然资源的枯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变的愈演愈烈:大气污染、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水污染、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消退、固体垃圾污染、矿物燃料减少等等……

生存环境的恶化在提醒人类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由此引发人们开始反思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重建生态,这些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中国当前的自然环境危机也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要想真正实现节约型社会,当前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省、绿色能源的利用以及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贯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对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国际组织,众多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当今比较流行,又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在1989年5月举行的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上得到广泛认可。

三、深度剖析中国可持续设计出现发展瓶颈的内在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由上文论述推理可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出发点,引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是我国当下整体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俗语中“对症下药”在一定角度其实也呈现了一条解决学术问题的清晰思路,通过对已有文献查询可见,多数是对国外已有可持续理论的简单介绍、或者是对某生态建筑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却往往忽视了造成当前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困境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在可持续设计实践方面,对单纯对外国的先进经验的介绍而忽视我国特有的国情与文化差异,这种“拿来主义”容易使设计师流于表面的模仿,将更无力抵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现象,因此本文致力于填补本项空白。

1、中国可持续设计出现发展瓶颈的内在原因――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使节约型社会下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陷入困境

笔者认为,当下中国的环境设计领域整体上受到了文化全球化的猛烈冲击,而这可谓是目前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所谓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突破彼此分割的多中心状态,走向世界范围同步化和一体化过程。全球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工业文明与信息时代前所未有的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汽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卫星、网络等数字化传媒使得麦克卢汉畅想中的“地球村”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环境。这种文化全球化既发生在物质文明领域也无法避免的渗透到了精神文明领域。

从人类整体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物质文明的全球化带来了高新技术及先进文明,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精神文明的全球化为我们打破东西地域界限,传播了新的材料与结构,为营造人类共有的审美趣味和流行取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新的美学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现代艺术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的设计师带来了可借鉴的创作灵感。

然而,反观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步呈现。不可忽视的是全球化同时也催生了社会消费的城市,鼓励并刺激人们消费无意义的东西,导致大量资源消耗,造成环境危机;再进一步深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领域,全球化还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文化趋同”现象,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逐渐消失,文化多样性的缺失也导致文化的生态危机。

可以说,在中国目前的可持续设计领域中,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着“现代化,现代主义”为标杆的单一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千城一面”,使得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消失,文脉的断裂以及地方文明的逐渐消亡等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

首先,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欲望的觉醒,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奢侈性空间,政绩式建造,开发型拆除,建筑寿命的缩短,都成了当今中国建设活动的缩影。而设计师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设计过程的分裂,设计周期缩短,设计单位要求利润最大化,业主的不合理要求等实际问题,设计师们也采取一种更为“便捷”方法,绕开了设计的本源问题,直接奔向漂亮的效果图,设计不再是设计本身,而是一种谋生手段。

其次,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等概念的混淆与滥用同样值得关注。在现实中这些概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切实的贯彻,而仅仅成为一种口号,甚至成为用于牟利的,带有欺骗性的虚假宣传策略。

2、如何解决当下发展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面对当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圈内的不合理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使我们能在日后的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中更好的贯彻可持续设计理念,形成经济、社会、文化与不断发展的平衡,这可以看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就是因地因时制宜,提出如何解决困境,并探索适合我国当下国情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此方面笔者也初步做了一些思考。

(1)首先是要正本清源,通过文献梳理,廓清可持续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做到正确的认识究竟何为“可持续设计”。这其中要做到更准确的理解可持续设计,以及区分可持续设计与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等概念,使其不致混淆。另外要以可持续的眼光来审视一些当今流行的概念,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最后要深入挖掘可持续设计的精髓。结合国际上关于可持续设计的先进理论,构建一个清晰明确的可持续设计理论框架。

(2)其次,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现有的和经过整理与挖掘的可持续设计理论,来分析当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出当下问题设计的共性误区。例如:当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形式主义泛滥,欧陆风、民族风、现代派、古典派、哥特式、田园式,对装饰符号信手拈来的的滥用代替了对功能的推敲、对使用者的关怀、对材料的斟酌和对工艺的要求;已建成功能空间使用寿命的缩短,使用功能的频繁变更,材料、设备的快速老化,人们不断改变的审美要求和粗糙低劣的施工工艺,促使功能空间寿命缩短而造成极大浪费;对设计中附加元素的无节制欲求,追求高档、奢华、辉煌造成对空间、对材料、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对可持续、生态、绿色等概念的滥用;不顾人文、经济等因素盲目建设超大、超高,或与当地气候、地理因素相矛盾的功能空间等。

(3)最重要的,尝试结合当代哲学、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历史,社会与民族性格等层面来深入挖掘,阐释当下中国可持续设计发展的举步维艰的原因,这样才能在理论高度上另辟蹊径,发展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具体来说,如传统文化中对人个体的忽视,忽视个体的本源需求,转而更在乎他人的评价等特性,在今天易造成盲目攀比,奢侈性的空间建设与消费;社会评价体系的失衡,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富人与穷人都有认为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传统文化中对子孙后代的狭隘理解,认为子孙就是个体的、家族的子孙,缺乏全人类的集体意识,易造成顾小家而舍大家,为一己利益而损害全体利益。

(4)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操作,从施工、材料、工程建设流程等实际操作层面寻求解决当前可持续设计困境的适当策略。

综上所述,全文简要概述了中国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背景下,环境艺术可持续设计这一领域的缘起、发展现状,着重剖析当前存在的发展困境,并尝试提出解决困境的几种有效策略。由于篇幅有限,文章有些部分难免存在论述的欠缺。但笔者相信,在当前大的社会发展轨迹中,可持续设计这一放眼未来的文化领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

2. 程亚军.《浅析当前中国可持续设计的四大误区》.《持续之道――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11

篇13

草原老鼠也疯狂

黄抗生

你听说过老鼠咬活羊的事吗?如今,这闻所未闻、令人惊悚的事就发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由于今年内蒙古草原的鼠害重于往年,有些地方已形成老鼠和牛羊争牧草的局面,饿急了的老鼠甚至咬活羊。据阿巴嘎旗草原的一位牧民反映,他家就有10多只羊因受到老鼠的袭击而受伤。

其实,不仅是内蒙古,甘肃的甘南草原也遭受了10年不遇的鼠害。据甘南州草原工作站介绍,入夏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鼠害严重区面积逼近2000万亩,超过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50%,鼠害已成为甘南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

别看小老鼠只有两三寸长,其繁殖能力十分惊人,人称“一公加一母,三年二百五”。据专业人员监测,每只雌鼠每年平均繁育44.5只幼鼠,一对成年鼠一共可以产生1.5万只后代。内蒙古鼠害最严重的草地每公顷有1400多只老鼠,全区发生鼠害的9800多万亩草地该有多少老鼠?要繁育多少后代?它们又要吃掉多少牧草?这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据统计,鼠害区的平均牧草损失达30%以上,严重危害区牧草损失更高达60%以上。

小老鼠不仅与牛羊争草,还是草原沙化的“元凶”。以爪沙鼠为例,它的一个洞系里就可挖出成吨的沙土。在甘南草原,由于鼠害的破坏,已形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或岛状裸地,草原秃斑化严重。因暴露的土壤呈黑色,被称为“黑土滩”。经初步统计,甘南藏族自治州已有130万亩草地变成“黑土滩”,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牧草达4.8亿公斤,相当于23万只羊―年的食草量或160万亩天然草原的生产量。

目前,一场扑灭老鼠的草原保卫战正在打响。但由于缺少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灭鼠行动主要集中在鼠害严重的地区,在内蒙古草原仅占发生鼠害面积的近20%,其余80%草原的鼠害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实际上,这几年草原鼠害的发生已成为常态,年年灭、年年生,鼠患非但没有被消除,反而有逐年扩大蔓延的趋势。

对于鼠害产生的根源,业界已有共识,主要是由于草原的退化,而草原的退化又是由于过度放牧。说到底,是人类自己的行为破坏了草原的生态,酿成了鼠害,成为“始作俑者”。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鼠害,必须抑制过度放牧的行为,变过度放牧为适度放牧。对一些破坏严重的、呈现荒漠化趋势的草原,则要封闭、禁牧。

前几年,我国已对江河湖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今天,面对日益退化枯竭的草原,也该是让它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阅读训练】

1.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闻所未闻:

令人惊悚:

2. 作者是如何说明老鼠的繁殖能力十分惊人的?

3. 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草原鼠害主要有哪些危害?

5. 面对草原鼠害,除了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外,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森林是环境的保护神

殷培红

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又逢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

②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时刻,许多人开始选择植树造林、播撒绿色来纪念有意义的人生。

③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储存的碳和森林土壤的碳总量几乎是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陆地上有机物中的碳,90%储存于森林中。森林的固碳制氧能力要明显高于农作物,每公顷植物一年释放的氧气量,农作物平均是3至10吨,落叶林是16吨,常绿阔叶林是20至25吨,针叶林是30吨。可见,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至关重要。

④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而且植树造林减排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中,林业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京都议定书》中,植树造林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⑤绿树掩映下的温馨家园是中国人传统的栖居理想。古书云:“村乡之有树木,犹如人之有衣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说明了树木对人的重要性犹如衣服对人的重要性。

⑥树木可以调节气候。一般当太阳辐射到达树冠时,约2/3被树冠截留,只有5%~40%到达地表。据测算,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5%,能使城市的气温下降0.1℃,当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城市热岛现象会明显减弱,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树木、森林可谓“绿色空调”。

⑦不仅如此,它们还有“天然加湿器”和“全自动净化器”的美称。例如一公顷阔叶树夏季每天蒸腾2500吨水,比裸地高20倍;一公顷油松林每天蒸腾43.6至50.2吨水。从吸收有害气体方面看,松林每天可以从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

⑧有人曾做过试验,当二氧化硫通过一条高15米、宽15米的法国梧桐林带时,浓度可降低25%至75%;氟化氢通过40米宽的刺槐林带比通过同距离的空旷地,浓度可降低近50%;若通过20米宽的杂林带,浓度比空旷地要降低40%以上。

⑨树木还是 高手。一亩地上的松林,一天一夜能分泌4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白喉、痢疾等病菌。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只有3.5个细菌,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树木多的城市街道,比树木少的街道大气含病菌量少80%左右。

⑩可见,选择防污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讲究花草树木的搭配、林木与地形、建筑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创造出“诗意栖居”的环境,还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此看来,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能建设生态工程,更是保护大气环境、营造人类宜居环境之必需。

【阅读训练】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抓住其什么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2.下面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森林的固碳制氧能力要明显高于农作物,每公顷植物一年释放的氧气量,农作物平均是3至10吨,落叶林是16吨,常绿阔叶林是20至25吨,针叶林是30吨。

3.人们称森林是“绿色空调”“天然加湿器”“全自动净化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阅读文章第⑨段,在第一句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5.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红红绿绿环保袋

叶永烈

①在悉尼街头,我常常见到人们挎一个或者拎一个鲜绿色的长方形的大袋子,颜色十分鲜艳,我不知道悉尼为什么流行这样的袋子。

②到了墨尔本,我又见到那里的人们同样喜欢挎一个长方形的大袋子,只是颜色大都是鲜艳的玫瑰红。

③我问墨尔本友人阿森,为什么这里流行这样红红绿绿的袋子?他告诉我,这是“环保购物袋”,通常简称“环保袋”。如今,在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虽说仍然免费供应那种塑料薄膜袋,用来盛放所购的物品,但是顾客大都自觉抵制那些塑料薄膜袋,而是使用这种环保袋。各个超级市场都有环保袋出售,每个环保袋定价9角9分澳币,相当于6元多人民币。

④阿森的话,给我解开了环保袋之谜。我当年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我明白,超级市场免费供应的那种透明塑料袋,通常是用聚乙烯塑料或者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的。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成为垃圾之后,难以分解,给环境造成了污染。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提倡用环保袋取代聚乙烯塑料袋、聚氯乙烯塑料袋。

⑤从墨尔本回到悉尼之后,我和妻特地来到一家超级市场,果真在出口处见到有人在出售鲜绿色的环保袋,妻一下子买了三个,也加入了以拎环保袋为时尚的队伍。悉尼友人王先生听说我们这么喜欢环保袋,也从家里拿了三个送给我们。这种环保袋,是用无纺布做的。王先生告诉我,其实环保袋的成本不止9角9分澳币。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推动以环保袋取代塑料袋的工作,特地降低环保袋的价格,以求能够让普通百姓乐于接受。考虑到在澳大利亚生产环保袋的成本很高,澳大利亚政府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环保袋。所以,澳大利亚街上流行的环保袋,大都是“中国制造”。不过,中国虽然为澳大利亚生产了大量的环保袋,在中国本土,使用环保袋还没有成为“时尚”。

⑥在美国,2007年推出的时尚环保购物袋,是用丝绸和小牛皮手工制作的,可以折叠成钱包大小,价格高达960美元,乏人问津。英国推出的“我不是塑料袋”的时尚环保购物袋,售价15美元,也无法普遍推广。澳大利亚的环保袋走大众化之路,价格不到1美元,得到了普遍推广。

⑦悉尼的朋友们还告诉我,在2007年3月31日晚7时30分到8时30分,悉尼的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停止使用电器一小时,目的是用行动响应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这是世界著名环保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悉尼先驱晨报》近日联合发起的一项名为“地球时间”的活动,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在悉尼,办公室的电灯通宵不关,公司里的电脑昼夜开着,已经成为“习惯”。这“黑暗一小时”运动,有助于加强悉尼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节约能源的观念。

⑧悉尼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就曾响亮地提出“美丽悉尼,绿色奥运”的口号。我来到漂亮的悉尼奥运会的场馆,很难想象,那是建立在原先又脏又臭的百年垃圾场之上的。悉尼在2000年奥运会期间所用的一次性饭盒,都是环保的纸浆模餐具,就连奥运火炬也注意环保,采用容易充分燃烧的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作为燃料,以减少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的排放。

⑨悉尼市政府以及广大市民的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值得其他城市的人们学习的。我们确实应当加强环保观念,爱护我们的地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后,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作者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发现了一个怎样的独特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3.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提倡用环保袋取代塑料薄膜袋呢?

4.第⑥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其作用是什么?

5.作者写作第⑦段和第⑧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

6.2008年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该通知已两年多了,但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你认为广大市民及相关部门应怎样做才能把这个通知的规定落到实处呢?

【参考答案】

《草原老鼠也疯狂》1.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令人惊悚:让人感到震惊和恐惧。2.一是引用民间俗语“一公加一母,三年二百五”来说明;二是引用专业人员监测到的具体数据来说明。3.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草地中的老鼠之多、鼠害危害范围之广。4.一是与牛羊争草;二是伤害牛羊;三是使草原沙化。5. 必须抑制过度放牧的行为,变过度放牧为适度放牧。对一些破坏严重的、呈现荒漠化趋势的草原,则要封闭、禁牧。

篇14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people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request of city work, life, liv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greening work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mprove landscaping urban construction, public dem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ee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andscap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1 园林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低价中标,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园林建设工程的招标过程有无底价竞标法(最低价竞标),有标底竞标法等形式,几年前大量采用有标底竞标或邀请招标法,都因招标执行过程中存在人为操作过程而告终。目前的招标方法普遍采用最低价竞标法。所谓低价中标,其最根本目的是追求价廉物美,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是参照世行贷款项目及国际上通行的低价中标原则的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许多项目均采用“经过评审,选择投标价最低的投标人中标”的方式。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对招标过程中人为操作起到很好的作用,但随之带来的后遗症也很多。

(1)较难保证工程质量。园林绿化工程艺术性强,对植物材料的规格和形态要求较高。在现实中,植物材料的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即使相同的植物规格但形态不同,价格也差很多。最低价中标,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往往用的是低价的劣质苗,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2)助长腐败现象的滋生。从表面上看,最低价中标,投资方少花钱了,但是一些企业以超低价中标后,为保证一定的利润,想办法找关系更改设计方案,增加现场签证,反而增加了建设费用。

(3)不利于企业发展。绿化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做大做强,需要一定的利润进行资本积累。而最低价中标,企业为得到工程,往往不惜成本进行低价投标,企业利润不断减少,阻碍了企业发展。

1.2 绿化队伍缺乏专业知识,管理相对落后

由于近年国家大搞园林绿化建设,绿化施工队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但正规专业素质人才齐全的队伍少,施工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施工队伍素质低,不能正确领会和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甚至根本看不懂图纸,不认识植物,也不懂栽培技术。 对于一个普通的自然式植物种植设计,都难以按要求完成,常出现植物配置错位、搭配不合理等现象。从施工现场来看,管理较为落后,主要反映在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工程项目的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不求进步等问题。

1.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工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首先,施工单位对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思想缺乏深入了解,缺乏和设计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因此不能很好的表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其次,施工单位未根据施工情况编制详实的栽植计划,并未对人员、材料进行合理组织调配,没有制定相关的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另外,绿化工程是一项集绿化、土方、建筑小品、管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如果各分类工程安排不周会导致整个工程运作困难,这不仅给各施工方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拖延了交工的时间还严重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1.4缺乏专业的绿化监理公司

绿化施工监理很多都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不管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不管树坑大不大,栽下就行;不管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放样、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从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1.5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相对滞后

俗语说:“三分建七分养”,园林绿化养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现今的园林绿化工程注重栽培而忽视养护的现象突出,为巩固和发展绿化成果,必须加强对树木、花草的养护管理。大多数绿地刚完工时效果好,由于缺乏后期管理,草坪逐渐杂草丛生,树木杂乱无章,病虫侵蚀现象严重,观赏效果大大降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有关绿化的养护专业人员较少,养护队伍中大多是农民工,专业知识少,素质低,技术差。

2 方法及对策

2.1关于低价中标

《招标投标法》明确提出“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合理低价中标法是国际上普遍认可和通行的工程招标方法,但要在我国真正实行起来还应具备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使我国的工程招标工作规范化。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规范业主在招标活动中不合理的行为。在这方面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从而杜绝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评标过程中,建立中标人低价风险保证金担保制度和工程保险制度。完善评标专家管理制度,提高评标的公正性,杜绝腐败行为。

2.2加强绿化技术工人的培训

目前大城市的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主要由农民工具体负责,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苗木培育管理、绿化工程施工等基本知识,操作不规范。因此园林施工企业要大力培训绿化工人,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和观赏价值。

2.3施工前准备工作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园林工程较为合理的施工组织还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精心准备、合理计划

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

(2)科学的施工管理是施工质量的关键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施工现场要作好以下工作:

①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和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

②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

③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④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降低工程造价,也就是对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能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力求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2.4规范园林绿化企业

规范绿化企业是搞好园林绿化的前提。现在园林绿化企业非常多,良莠不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园林工程项目大量增加,二是园林工程在技术性、安全性方面相对土建工程要小得多,比较容易施工,吸引了大量人员参加。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资质审批机关也应该逐步严把审批关,包括对企业的注册资金,经营经历、内部骨干人员的数量和职称情况,企业专业技术工种配套情况,各种施工设备,企业固定资产等严格审查。重视企业资质的年检,坚决杜绝施工企业有“挂靠”或转包等现象。

2.5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工作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性、长期性、繁杂性等特点。抓好养护管理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养护队伍建设。建立业务强、技术好的养护专职队伍,签订养护责任书,分片、定人、定岗、定标准、定任务、定奖罚的管理办法,通过竞争创优的手段促进养护质量的提高。

(2)养护管理标准建立。严格遵守管理规范,执行技术标准,要抓好养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必要的养护检查措施,逐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