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移动通信需求范文

移动通信需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移动通信需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移动通信需求

篇1

为了明确V2X的运营作用,设计一个关于公共移动通信网的V2X运营场景,在场景当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角色:1)车辆驾驶员。主要是指机动车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包含各种营运车辆、私人轿车以及摩托车等。车辆的动力可以是电力、燃油以及油电混合。2)车主。主要是指机动车的车辆所有人。车主的角色仅仅是涉及在V2X的机动车初始身份的鉴定当中,并不会涉及到V2X实时通信的场景应用中。3)行人。主要是指步行当中的行人,尤其是在步行通过交叉路口、横穿街道时的行人。在大多数应用场景当中,自行车驾驶员和行人的角色较为类似。4)V2X路侧终端运营。主要是指通过V2X路侧终端相应的信息,例如红绿灯、道路湿滑以及道路临时施工等信息。5)V2X业务运营者。主要是为使用V2X系统的行人、车主、V2X路侧终端运营者提供业务办理的服务,例如发放V2X的终端、核验申请人的身份、客户服务以及故障报修等。基于公共移动通信网的V2X运营当中,VX2的终端和普通的公共移动通信网有一定的关联性。V2X车载终端可以向周围发送该车辆的各种信息,例如位置和速度等[1]。V2X车载终端主要分为前装与后装两种,前装的V2X车载终端和车辆通信总线直接对接,其能够直接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方向盘具体操作内容、具置以及制动情况等信息,而后装的V2X车载终端不会和车辆通信总线进行连接,而是通过自身传感器获得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具置。V2X行人终端可以向周围发送本车辆的终端速度以及行驶情况。在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覆盖范围当中,V2X终端都可以以无线的接入方式通过公共移动通信网实现信息的交换,并借助V2X的通信实现对车辆的调度。在覆盖范围之内,V2X的终端可以自主实行V2X通信[2]。V2X车载终端能够和车载的蜂窝通信设备相连接,例如T-BOX、OBD等终端。V2X的行人终端能够和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可以将V2X的通信传递方式以App的方式植入到智能手机当中,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些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手环等,实现行人与车辆的信息交汇。基于公共移动通信网V2X的运营,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车辆紧急制动预警。如果前方有车辆处于紧急制动状态,则会向周边发送关于紧急制动的广播信息,在其他车辆接收到信息之后,便会判断是否可能存在碰撞的风险,如果是则会建议或帮助驾驶员采取紧急制动并向其他车辆发送紧急制动信息,如果不存在则正常行驶[3]。2)碰撞预警。前方车辆定期向周边发送关于自身车辆行驶速度、位置等信息,可以实现临时停靠、行驶缓慢、变道等信息的发送,在其他车辆接收到了这些信息之后可以向驾驶员发出预警的提示。3)交叉路口预警。在本车进入到交叉路口时如果存在侧方向来车,并且系统判断出可能会发生碰撞的风险,则会向本车的驾驶员提供交叉路口碰撞的预警。

2基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的V2X运营需求

2.1身份检定需求

V2X在商业体系的运行当中,需要确保通信参与者的信息身份真实性以及不可依赖性,其身份信息不能够被完全暴露[4]。对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关于V2X终端的长周期身份验证体系,例如在1年的时间内。保持对该终端身份的确认。在车辆年检时可以建立一个关于V2X的身份验证环节,并一次确定V2X车载终端的车架号、车牌号以及车主身份等,并以此作为身份验证的具体方式。V2X的运行平台需要建立一个关于长周期的行人终端验证方式,明确V2X行人终端的ID和终端的IMSI和MEID保持一致,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注册的方式进行验证。

2.2通信功能需求

在公共移动通信网络所能够覆盖的无线范围之内,V2X终端应用无线接入网元指示的无线资源应用V2X通信,同时在公共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之外,V2X终端也能够和周边的V2X终端进行通信,但是通信的并发性能以及云端系统的服务范围相对较为局限[5]。在V2X终端处于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覆盖范围之内时,无线接入网元能够给所有的V2X终端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在V2X终端计入到一个新的公共移动通信网络蜂窝时,可以向无线接入网元申请无线的资源分配,并接入网元借助V2X终端的长周期证书获得确认,然后分配资源。在V2X通信过程中,必需对V2X终端所接收到的任何信息进行身份检定,只有在确认信息发送者的合法身份基础上才能够传输信息。

2.3系统运行维护需求

V2X终端一般不需要图像化的人机交互,同时路侧终端也不需要任何人进行值班守护,所以就必须建立一个自动运行并且带有自我维护的系统。在V2X的信息应用当中,需要建立一个关于V2X终端自动运行的维护测量信息,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V2X的应用具备所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评判功能,另一方面是判断自我V2X终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在V2X终端接收到其他V2X终端的信息之后需要及时回传到V2X应用系统当中,应用系统可以将所汇总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评判设备的工作状态。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基于公共移动通信网络所建立的V2X运行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虑到在应用过程中的需求,其中不仅仅会涉及到身份验证、通信功能、通信兼容性等方面,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V2X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必然不断增加。对此,就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加大对V2X的研究,从而推动V2X真正应用在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当中,推动交通领域快速发展。

作者:张泽坤 单位: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新萍,郑磊,李洪克.公共交通运营信息服务研究:公众需求与服务能力[J].电子政务,2015(11):107-114.

[2]张焕国.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协作通信及其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0116.

[3]郑惜莲.基于用户使用需求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运营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5):105-107.

篇2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需求因素;运营商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99-02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包括核心网建设、传输网建设和无线网建设三个模块,因核心网和传输网的网元较少且环境稳定,因此现阶段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以无线网建设和优化为主。无线网络建设是通过优化移动通信设备和基站空中接口的信号性能提高通信质量的过程。移动通信网络动态变化频率高、用户群体庞大、话务密度不均匀,导致无线网络信号接口稳定性较差,反映为用户通信质量不稳定。因此,应通过不间断地更新网络硬件、调整数据、优化资源配置使通信网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通信需求。

1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实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通信质量与网络建设投入不成正比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现阶段在通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选择先优化,后建设的策略。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大致分为数据采集、分析、实施和评估四个阶段。数据的采集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将各类工具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汇总。数据分析主要是相关技术人员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分析,以确定移动通信网络节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制定不同地点和不同层次网元的建设和优化方案。实施阶段是对确定调整的网络进行调整操作。最后的评估阶段是对建设优化后的网络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价,如未达到预期优化效果,则需重复上述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设和智能优化将成为移动网络建设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和设备工具,不同类别的操作设备只能对特定问题发挥一定效能,这就出现了优化工具各自分散难以整合的局面,网络优化无法针对整个建设网络组成科学的优化方案。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及优化过程中,应与系统供应商或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开发环节数据和系统数据绑定的软件和系统,实现大量通信数据的一体化处理,并使之具备数据分析、挖掘、智能处理、自动参数调整等功能,以降低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和相关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及环境数据优化方案的研究,迅速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智能优化。

2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具有涉及面广、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只有进行科学的整体把握和周密的综合考虑才能保证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有效实施。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运营商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需求,以增进网络建设的实效性。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现有网络资源配置、用户实际需求和运营商建设规划几个方面。现有网络资源配置是指传输网络、IP数据网络、接入网络等,包括运营商自有资源和其它网络资源。

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运营商如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配置,能够有效缩短网络建设周期和成本。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迅速建立自有网络是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些新兴的运营商在网络建设初期可以通过自行建设微波网络解决基站之间的连接问题,通过租用其他运营商固定传输网络解决省际区域之间的传输问题。用户实际需求是运营商开展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运营商会对各地区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形势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现有通信网络资源,通过预研、调查等方式预测用户网络业务、网络容量、网络覆盖、网络性能等方面的需求。用户需求是运营商进行通信网络建设的基础,在综合考虑地区经济、交通、地理的前提下,应结合现有网络资源,调查用户需求,遵循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全网规划原则,对核心网、业务网、传输数据网、接入网的建设进行合理统一建设和优化。运营商网络建设规划主要包括核心网、业务网、传输数据网、接入网的建设和规划。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于在符合运营商自身规划的同时,还要遵守国家和地区关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统一发展规划。在运营商实施移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及地区管理部门如未能及时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将导致新的移动网络与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发展失去平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需要在部分区域新增或扩容网络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需求。政府部门与运营商之间只有建立统一的规划,才能保证通信网络建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避免重复建设。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最值得注意的外部因素即满足国家通信需求,政府部门则应该有效协调运营商经济效益和地区通信需求,紧密结合地区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实施网络建设,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可行性最大化。

竞争因素和商业需求也是影响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网络规划和建设时,运营商应对自身能力、市场竞争情况和商业发展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定位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在众多的竞争和商业需求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包括网络覆盖及通信质量、合理的定价和资费策略、合理销售渠道及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市场和用户的合理分类、产业链的完善几个方面。

3 结论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是一项高难度、技术性较强的工程,可大大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优化地区通信网络配置。在各种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进程中,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智能化和多样化。相信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将为客户群体带来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和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吴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2(9).

篇3

关键词:社会需求;移动通信;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6-02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 据统计中国移动用户已达到7.39亿。自2009年中国发放了3G牌照,拉动了上千亿元的投资规模。从设备制造商的研发与生产,到运营商的建设与运营,再到终端用户的应用与认可,3G产业链已经形成。4G标准也已处于了研发和提出阶段。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3G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仍不理想,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原因是我们培养的通信类人才还不具有能胜任移动通信技术岗位的工程素质。这样的就业现状,给学校带来一个思考,应该怎样培养移动通信类人才,应该怎样开展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会从事通信制造方面的研究和设计等、通信运营、或者是通信维护。“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学生走进通信行业的重要课程。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显得至关重要和迫在眉睫。

一、移动通信课程中问题分析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面广,内容更新快,应用型较强。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专业基础,如要有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等课程做基础。目前移动通信课程的现状并不能适应移动通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现有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太慢,而通信产业更新速度又太快,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就业前景。2)移动通信课程大多讨论环境和干扰的理论研究,较少涉及应用的对象和系统的实现,和通信产业的要求相去甚远。3)移动通信实验停留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少支持力度。受实验设备的限制,综合应用型实验难以开设,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缺乏全局观。因此,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移动通信课程的改革,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移动通信教学和实验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二、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目标

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编排课程教授内容;要真正实施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要积极与移动通信类企业合作。通过课程改革拟达到的目标为:要求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移动通信工程技术加入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案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的专业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移动通信课程是一门实时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程类课程,具起点高,技术更新快,内容不断丰富等特点。在实际的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由于该课程的实用型较强,学生能看到具体的实体、参与不同网络的通信过程,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体现教与学相长的优势。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目前的通信发展状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提出了适合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的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规范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通信产业链大致分为通信制造商、通信运营商、以及通信维护商(第三方)三个部分。通信行业中对于通行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社会需求大概分为研发和设计人员,运营人员和维护人员。故应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现状以及地区通信发展环境,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依据人才培养方向,有目的的进行移动通信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材施教,如研发人员需要强的计算机语音运用能力,而通信专业的学生普遍能力较差,故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但对于部分编程能力强的学生,加强其专业知识的掌握,鼓励其往研发人员发展。根据近几年毕业生调查,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从事通信维护类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立足本课程,培养人才的综合性专业素质

随着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计算通信逐渐融合,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就业范围很广。故在制定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计划时,应找到移动通信和其它课程的交叉点,注意培养人才的综合性专业素质,及时更新教案内容。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这门课程的讲授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必须密切关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在我国的发展规划等最新动态纳入到授课内容。另外,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最近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政策。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多渠道培养人才

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结合移动通信的课程,可以在认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通信模块或通信系统的仿真等等。建立符合通信要求的实验室,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课程内容,促进教学效果。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革,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移动通信课程中的调制解调部分,可让学生自己设计CDMA扩频模块,然后仿真、编程、最后印制PCB板、焊接电路板,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创新兴趣和专业爱好,充分理解移动通信课程内容。

4、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培养不同的人才素质

移动通信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广泛,其内容包括GSM、WCDMA、CDMA2000、TD-SCDMA四个不同的网络。不同的教学模块培养不同的专业素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学习网络模块,还可以确定以后的就业和深造方向。另一面移动通信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关于通信系统部分内容较少,尤其是现在的3G和4G的关键技术部分。故在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因不要太拘泥于教材,要综合所有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通过模拟GSM手机环境和CDMA手机环境有何不同导入,让学生来探讨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长期实习基地

通信产业迅速发展、单纯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故要充分结合本地的通信产业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园,给通信专业的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真正的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然由于地域所限,本地的通信企业相对较少,一定要坚持走出去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实习实训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让老师先走进企业,然后带动学生参与企业。结合现有条件积极组建实训基地,以企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定期的安排学生进行通信行业岗位实习,以训练学生的岗位素质及专业素质。要积极加强与通信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和用人单位建立研究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探索移动通信类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篇4

关键词: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作者简介:金小萍(1978-),女,浙江衢州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金宁(1967-),女,安徽休宁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KT201109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28-02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通信技术和运营市场的发展,特别是3G等新技术的应用,未来若干年内信息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移动通信工程与网络、移动业务开发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程应用与技术开发类人才面临着很大的缺口。但从大学生的毕业分配情况看,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而许多企业找不到符合其要求的毕业生。高校的人才培养与通信行业先进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之间存在时间上的迟滞及技术能力上的脱节。从高校层面上分析,造成上述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教学内容跟不上技术发展的变化,实验设备和手段落后,学生缺乏对实际通信工程技术的整体理解和认识,更没有直接的实践经验;专业师资的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与行业技术发展脱节严重。因此,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比较欠缺,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些还不如高职毕业生,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和实习难以在主流的通信企事业单位就业。

通信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也是一个技术快速革新的产业,这决定了它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根据技术的变革迅速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因此,普通高校如何定位和培养通信工程类专业学生,使之能抓住发展机遇尽快适应通信技术的变革,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是摆在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按照“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构建的课程体系,其知识结构体系严谨、层次分明,注重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在这三个层次中,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平台基本能够满足培养要求,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则明显落后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需要涵盖信号、器件、设备和系统四个层次,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理论与实践两个范畴。目前的课程体系偏向于信号和器件,设备和系统级的课程比较少,且内容仍旧偏向理论,专业实验技术不能体现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难以达到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比如,无线通信是一个主要的专业方向,也是通信行业中技术发展和更新最迅速的方向,与此对应的专业课程“移动通信”却仍然以讲解理论为主,且大多仅以物理层技术的讲解为主,教学内容不能反映移动通信的系统架构以及网络和应用层面的系统分析。实验手段也仅仅是模块的局部仿真和点对点的功能演示,学生缺乏对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和技术标准的理解,没有网络级系统级的设备提供学习,因此不理解以前所学习的信号和电路理论到底是怎么应用到系统中去的,对不断演进的3G、4G移动通信技术更是“雾里看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为了弥补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缩短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的差距,各个学校在专业实习环节和课外培训上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采取的措施有:学生毕业实习与企业岗前培训结合,借助企业的生产岗位培训学生,以期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了解通信系统与网络的最新技术与现状;引导学生参加通信企业和社会提供的培训服务,进而参加工程技术资格认证,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毕业实习时间短,耗费精力大,实习内容往往流于表面,实习岗位也非常有限,有些单位只能参观,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参加技术培训是专业培养计划之外学生的自愿行为,对学生来说相当于“临阵磨枪”,学校似乎是学生和企业或培训机构之间的中介,学校自身的教学依然“我行我素”,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没有本质的改革,专业教师也依然“置身事外”,大多数游离于通信行业之外。

综上所述,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和行业的要求差距仍然较大,专业课程的教学亟待在教学内容、设备平台与实验技术、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提升。

二、改革理念

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通信行业培养人才,因此它的发展方向和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该紧密关联。目前,通信的“三网融合”正在实现,固定电话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无线(移动)通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以及移动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是当前的技术热点。前些年,高校的通信网实验室建设基本上是基于有线传输平台的程控交换和计算机网络,不能实现无线通信接入和个人移动通信接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2009年获得了浙江省财政资助实验室“移动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的立项。该实验室以移动通信接入网系统架构,以3G标准建设技术平台,使信息通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目前通信领域所应用的技术保持同步,保持对教学和科研的前瞻性支持。在此之前,我校和浙江华为通信技术公司已开展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合作,一个小型的3G标准无线基站和接入网系统的硬件平台已基本实现。

以上述3G移动通信实验室为平台,以移动通信专业方向为切入点,通过和国内知名通信企业华为公司的深入合作,在师资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其目标是:提高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和能力,以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通信行业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通信专业建设水平,使之逐步向工程教育方向发展。这里所指的产学研是指:“产”,接收人才输出的用人单位;“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科研环境和学科发展情况,指将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已有的科研力量、环境和校外资源联系起来,共同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培养计划和实践环节。无数国内外教育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改革的思路

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思路如下:

1.改造课程体系

对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无线通信模块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原有的课程(数字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络、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通信标准与规范等),删除陈旧的内容,减少理论部分,合并重复的内容,以“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为原则、以3G移动通信系统(以一种制式为主)为主线重新构建该模块的教学体系,以系统级、网络级的综合知识与技术为重点,保持教学内容对专业核心技术的跟随性。

2.改革实践教学

在3G移动通信接入网设备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和系统级的实验,使得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从原理验证性实验和仿真实验过渡到以掌握实际系统技术为目标的综合性技术训练。传统的模拟实验设备,比如实验箱、模拟操作台等,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上的确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实际工业系统上的技术训练应成为专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在系统级和网络级的设备、技术的综合实训中,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融合和交织使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达到对整体专业技术的综合理解,并具备针对此类系统的基本工作能力。

3.师资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

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研究生到知名通信企业参加接入网、设备平台、网络规划优化等方面的新技术培训,选择部分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参加岗位认证。在通信技术更新迅速的现实状况下,虽然靠教师自学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难于从时效、质量和整体水平上得到保证,因此培训是必要的手段。只有具有实际工程技术的教师才能开展以工程技术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教师在企业的培训还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企业大学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工程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平台上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岗位认证的相关内容,与企业资深工程人员一起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教师走进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企业人员直接来校讲授课程;针对就业岗位需求,联合开展针对性强的实习实训项目;联合进行移动信息终端和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的技术研发,建立长期和牢固的产学研紧密合作办学关系。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移动通信教学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并在师资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通过此次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希望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啜钢,等.移动通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1(4).

[2]金小萍,金宁.“数字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7):99-100.

[3]焦冬莉,李晋生,赵永强,等.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

篇5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白云供电局

《城市建设》10月份单号 6008979潘艳辉

摘 要: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应以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集成国际流行的CORBA中间件平台技术、公用信息模块(CIM)技术、可视化技术、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的技术、Internet信息服务技术等,满足国际标准,兼具开发性与扩展性,并符合未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和经济调度的需求。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探讨

1 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管理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实用化应用水平不断深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EMS)已从传统的SCADA/AGC实用化提高到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负荷预测、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安全分析、电压无功优化、最优潮流等电力应用软件的实用化。

2技术背景

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一套为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提供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优化,以及为电力市场提供交易计划安全分析服务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总称,它包括为上层电力应用提供服务的支撑软件平台和为发电和输电设备安全监视和控制、经济运行提供支持的电力应用软件,其目的是用最小成本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性。

到目前为止,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系统为70年代基于专用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第二代系统为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和集中式的SCADA/EMS系统,部分EMS应用软件开始进入实用化,第三代系统为90年代基于RISC/UNIX的开放分布式EMS系统(含SCADA应用),采用的是商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先进的图形显示技术,EMS应用软件更加丰富和完善,第三代系统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INTERNET技术以及软件标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生产、输送、分配、消费一体化监视、控制的系统,其更高的开放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以及可靠性要求有了技术上的保证。此外,在电力系统内部,随着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和以安全为主的一体化经营的电力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过程,逐步走向以安全和经济为同等目标的开放电力市场的要求,第四代基于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通信中间件和数据库中间件技术、Internet技术的考虑能量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需求的EMS/TMR/TMS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

3 电力企业应用系统互连现状

电力企业应用系统互连、数据共享、软件互操作是开放性系统发展和建设的趋势。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力企业自动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换代,目前的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多数电力企业或多或少的配备或正在建设以下实时或非实时系统(R/NR),如EMS系统(R/NR)、TMR系统(R/NR)、TMS系统(R/NR)、DMS系统(R/NR)、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NR)、AM/FM/GIS系统(NR)、MIS系统(NR)等,这些系统分别承担着电力企业的输配电网运行和控制、维护、管理、规划、用户服务、计划编制等任务,根据建设的时间和服务的领域不同,目前这些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的异构特征:

图1 电力企业自动化应用系统互连现状

1)多种计算机硬件平台,包括SUN、COMPAQ、IBM、HP等公司的UNIX服务器、UNIX工作站和一系列的PC机等;

2)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包括Solaris UNIX、Tru64 UNIX、AIX UNIX、NT、LINUX等;

3)多种商用数据库平台,包括Oracle、Sybase、DB2、Informix、SQL Server等;

4)多种构件技术,包括公用对象请求体系结构(CORBA)技术、分布式公用对象管理(DCOM)技术、企业JavaBean(EJB)技术;

5)大型主机模式、客户/服务器(C/S)模式、Web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6)多种开发语言,如C、C++、Java、PowerBuilder等。

电力企业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包括两层的含义,一是数据一体化,即企业的众多系统的数据模型接合到一个较小的、更合理的使其能够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集合;二是提供一种公用的方法进行自动通讯。虽然我们通过创建一个中心数据库使CIM能够与所有的应用程序连接,但这是一种脆弱的和不能伸缩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用CORBA或DCOM连接遗留的应用程序,但是这些技术要求一种公用的安全领域的内容、功能调用协定、二进制数据类型和一种定位和激活远程应用程序的方式。特别是通用的CORBA或DCOM技术不能满足实时EMS、DMS数据一致性的要求。

随着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一体化(集成)需求的增长和互联的要求,CIM作为控制中心应用程序一体化(集成)的标准对象模型将变得越来越广泛,电力企业自动化产品的生产厂家必须提供它们的私有对象模型和CIM之间的标准映射。其结果是CIM作为一种标准的带有一套标准APIs集合的数据交换模型将大大减轻电力系统应用程序间的相互依赖和互操作性。

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要求建立应用程序的封装层,,封装是以一种与公用的方法兼容的方式暴露被封装的应用程序的功能。这种方法的最重要的好处是它的技术核心和遗留的应用程序不必重新编写。

图.2 一体化应用系统的互连趋势

随着CORBA/DCOM标准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IEC 61970 CIM/CIS标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新一代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EMS、TMR、TMS、DMS、RDS、AM/FM/GIS等)的建设必须考虑到系统一体化平台建设的需要。在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要求的推动下,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和开放的应用系统的建设将是今后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

4EMS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企业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适应电力企业新的业务(电力市场)和一体化建设(EMS/TMR/TMS或EMS/TMR/DMS)需求的EMS系统支撑平台和EMS应用软件必然采用如下新的技术:

1) CORBA中间件平台技术

CORBA技术作为对象管理组织(OMG)推出的软件系统开发标准,自九十年代初提出第一版以来,作为解决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应用系统互连和互操作的标准目前已经被众多的厂家和用户所接受,并成为新一代EMS系统应用软件互操作和与其它系统进行透明操作和数据共享的软件平台标准。由于CORBA独立于网络协议、独立于编程语言、独立于软硬件平台,因而成为目前最有生命力的跨平台技术。特别是OMG组织1998年公布了CORBA2.3版之后,CORBA技术日臻完善。目前CORBA3.0版本已经推出并应用于众多的中间件产品中。遵循CORBA标准开发的EMS中间件平台,能够更容易满足企业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应用集成的需要。

2)公用信息模型(CIM)

为使EMS应用软件之间的交互正确无误,需要对交换的数据信息达成一致,即提供标准的元数据级的模型和标准应用程序接口(APIs)。国际电工委员会近十年逐渐完善了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标准和模型定义工作,并号召EMS生产厂家积极采用(兼容)该标准。

各个EMS应用内部可以有各自的信息描述,但只要在应用程序(或构件)接口语义级上基于公共的信息模型,不同厂商开发的应用程序或不同系统的应用软件间就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如XML)访问公共数据,实现正确的信息交换。

公用信息模型的采用将使EMS真正走向开放和标准化,使企业的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有了共同遵循的国际标准。

3) 可视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网安全分析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的在线监控软件已经成为调度员和电力市场交易员的迫切需求,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的用数字、表格等方式表达的离线信息,转换为通过先进的图形技术、显示技术表达的图形信息,例如潮流的可视化技术、电压稳定的可视化技术、暂态稳定安全域的可视化技术、负荷预测的可视化技术、电力市场电量竞价计划的可视化安全分析技术等,将电力系统的潮流、电压稳定域、不稳定区域和暂态稳定域用形象直观的可视图形表达,能够更加满足运行人员监视、控制的需要。

4) 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的技术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EMS作为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除了承担传统的电网数据采集、监视和控制任务外,其EMS应用软件作为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更多的承担电力市场交易的电网安全分析任务,从而改变了传统EMS的工作领域,要求对众多的EMS应用软件的接口和分析技术进行重新设计,即EMS/电力市场应用软件的统一设计,分别实施。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的设计为安全、经济的电力市场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5) Internet信息服务技术

Internet不但为远程维护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而且将传统的电网参数和实时SCADA的数据浏览扩展到AGC功能、EMS应用功能(状态估计、安全分析、最优潮流等)的浏览,使得EMS应用软件的实用化水平的提高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延伸了EMS系统的对外窗口,进一步提高了EMS系统的服务水平。同时,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和网络速度的加快,网上远程教育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Internet将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智能化;发展

1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现状和主要特征

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的,在之前互联网技术达到瓶颈的状态下,虽然在互联网中加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但是移动通信无线技术仍旧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在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移动通信设备逐渐得到更新,而不断普及的WIFI技术能够快速的接入到互联网当中,得到大众的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通信无线技术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和相关的设备生产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无线标准,但是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研发的最大问题在于,我国所指定的WAPI标准与国际通用的WIFI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移动终端设备的生产缺少一定的竞争力,对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目前,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是信息传递交流过程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其整体特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根据大众的需求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事物,只有在有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导致新技术的产生,移动通信无线技术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其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大,从之前单一的通信功能发展到目前的语音功能和视频功能,就体现出了移动通信从标准向多样化发展的特征。在另外一个方面,目前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通信范围和信息传输速度正在飞速的提高,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

2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2.14G通信技术

目前的移动通信无线技术属于第三代通信系统,在人们对信息传输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企业开始对4G技术进行研究,发展第三代通信系统。对于3G通信技术来说,在世界范围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但是在我国范围中,相应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采用了一类标准,这样就实现了3G信号覆盖范围的进一步增大。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通信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3G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对4G技术的研究,目前关于4G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诞生了关于TDS—CDMA衍生版的LTE技术,并且得到了国际上专业的认可,在实际的运行使用中呈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2.2移动产品的开发

目前传统的通信无线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所以说,在移动通信用户数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需要不断的提升信息传输速度,增加移动通信功能,以此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需要持续不断的对移动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对移动通信无线技术进行智能化的改革,目前的移动产品升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在用户的生活工作中,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对其通信网络系统进行优化处理,在网络繁忙的情况,能够自行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网络实际情况,进行自动优化调节,在保证传输速度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传输的整体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金投入,提高移动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在初期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只能够在不断的研究摸索中积累经验,结合传统的通信技术,来完成目前的移动产品开发和网络系统优化设计。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方向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软件无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干扰消除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移动通信体验[2]。

2.35G移动通信技术

作为移动通信的第五代产品,5G移动通信技术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方向,这种技术需要拥有比4G移动通信技术更强大的网络利用效率和更快的信息传输速度,并且在保证信息传输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运营费用,使整个移动网络更加完善。

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需要对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进行不断探究,提升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服务水平,实现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不断更新。

作者:薛聪博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一、5G的释义与发展趋势

1.15G移动通信的特点

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不过在有消息报道韩国成功研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这一新的通信技术名为NomadicLocalAreaWirelessAccess,简称NoLA。5G是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依据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将具有超高的利用率和能效,在传输速度和资源利用方面都比4G移动通信提升一个等级,提高其在无线覆盖性能、系统安全、传输延迟和用户体验等方面[1]。

1.25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4G网络也会退出移动通信历史的舞台,而5G移动通信技术就会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在4G技术的基础上具有更加明显的突破。5G移动通信将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一代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满足未来移动通信流量的发展需求。未来的5G移动通信系统将具备更加充分的灵活性,网络自我感知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以应对社会对移动通信的需求和变化[2]。

二、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1落实全双工技术

全双工技术是指同时间、同频率的进行双向通信的技术,由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与终端存在固有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自相干扰,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技术条件的不足,不能够实现同时间、同频率的进行双向通信,双向线路的区分在于时间和频率,对应的TDD和FDD的方式。由于不能够同时间、同频率的双向传输,从而浪费了很大的资源条件[3]。全双工技术在理论上存在巨大潜力,可以让频谱的使用更加灵活。由于器件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全双工技术已经成为重点的研究对象,是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全双工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难题,所以克服网络与终端存在固有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自相干扰,已成为现如今科研人员研发的重点,这关系到全双工技术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率,5G移动网络的最终结果。

2.2推广无线网络技术

由于5G移动通信技术包括新型的无线传输技术,和各种无线链接技术的演进,这也就说明5G移动网络是由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结合。5G移动通信系统结合了最新的无线传输技术,较全面的承接了热点低功率宏的覆盖任务,同时面临着更大的网络复杂化和特性认知的挑战。由于每个客户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网络业务中的职务划分、协同举措、网络选取、节能配置等就成为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无线网络技术要得到全面、系统的应用[4]。

三、总结

综上所述,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预示着各个国家科技技术发展的竞争力。及早的开展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领先位置,已成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本文对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的探讨,为科研人员的研发工作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指导。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作者:刀学龙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帆.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02(23):27.

[2]李可才.关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8(16):39.

篇8

【关键词】 移动通信技术 4G 5G

一、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更是出现了井喷。不断增长的用户数,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从目前市场发展情况看,移动通信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张状态。但在移动用户数量分布不均匀的大中型城市以及规划不是很合理的小城镇中,会出现信号不佳,信道不能满足需求,频率资源有限,掉话率升高,阻塞率较大,导致移动的用户体验欠佳等情况。而多媒体技术与数据业务的发展对移动通信的依赖更明显,这些均要求移动通信的宽带通信能够有更强的宽带无线通信能力,更合理和更优的宽带通信配置。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在世界范围内呈现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特点;移动通信行业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并力争扩大市场的规模。移动通信生产发展迅猛,规模增大,能力增强,技术突飞猛进,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产业主体以外商独资或者中外合资为主。移动通信的生产仍然停留在零器件的组装和整机的安装时期。现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4G移动通信技术在世界范畴内都得到不错的发展,其中,欧洲品牌通信厂商发展较好的有: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等。这些欧洲品牌的通信厂商占据的国际移动通信市场份额较大,地位举足重轻。而亚太地区中,4G移动通信的研究开发在韩国和日本相对较早,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发展较晚,但由于其优良的访问速度,以及容量和带宽大,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更得到了用户的青睐。

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

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有:宽带化、综合化、多网融合、信息容量扩大化、自适应通信网络。

在宽带化方面,人们对带宽的需求是逐渐增长的,2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仅为9.6kbit/s,3G时代增长到2Mbit/s,而4G时代则是100Mbit/s,将要实现的5G时代是200Mbit/s,这些都说明移动通信技术的高宽带化。

而随着人们对于通信的要求不断增多,移动通信技术必须朝着综合化发展,接入核心网的方式由固定接入发展为无线本地接入和移动蜂窝接入。而无线通信协议则加速了无线数据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化和融合化。用户在使用移动通信时,不仅要求其满足通信和信息需求,更要求其能够提供娱乐等业务,这些要求归结体现为数据信息、语音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多媒体整合和多网融合。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为解决多用户问题,移动通信技术又呈现出信息容量扩大化。容量扩大化要求实现多用户的识别,同时能够实现智能动态分配资源的功能。因此,自适应通信网络也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

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G技术是目前的研究重点。5G技术全面商业使用,还需要经过技术研究、标准化及外场试验等。虽然,目前5G技术研究还在基础探讨阶段,但产业界和学术界均认为5G标准融合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回顾2G,3G时代,通信协议标准存在巨大的差异。而4G移动通信,核心网TD-LTE与LTE-FDD高度相似,无线传输也有较高的相似度。对于即将实现的5G时代,频谱的使用效率将会更高,系统架构与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通信标准将实现统一,媒体之间,移动终端之间以及各通信网络之间将实现无缝连接。无论是广播电视网络,还是蜂窝移动网络,或者卫星网和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甚至包括蓝牙,都能够集成为一体,真正实现无缝通信。届时,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性也将变得更高,网络能够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信道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网络利用率。并且,还将实现接口的开放、网络和协议共存的局面,兼容性将更优、更平滑。

五、结束语

移动通信技术自出现以来,在经历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G到4G之间的所需要的发展时间及发展效果来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日益迅猛。通信速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信容量提升也非常显著。但与人们的多媒体通信需求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有宽带化和综合化,以及融合化和容量扩大化。移动通信技术必将以“人的体验”作为核心发展方向,满足人们对于各媒体信息的宽带和速率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胡坚波.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J]. 世界电信, 2006, 19(1):40-43.

篇9

当前,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三种制式,第一种是WCDMA制式,其是GSM升级后形成的;第二种制式是CDMA2000,是CDMA的升级制式;第三种是TD-SCDMA制式。其中,WCDMA制式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的应用效果最好,随着其网络的不断优化,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提升。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主要研发的专业优化软件,例如,CDMA、FOR以及FORGSM等,这些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而且,相关的价值经验数据明显有待完善。目前,4G通信会使我们可以更加自由自在的沟通信息,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4G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应该是它具有比3G快得多的无线通信速度。3G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而4G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高达100Mbps速度传输无线信息。在需要传送海量数据时,4G通信可以迅速完成,不需要用户长时间等待。为了取得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通信营运商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进通信网络的带宽。

二、移动通信网络更新、完善

当前,国内移动通信网络管理过程当中,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网络的合理规划、数据的有效管理以及专题数据信息分析等。其中,性能分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关键所在。

23.1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查询速度加强

移动通信网络中,为了能够确保海量信息需求状况下数据导入的高效性,提高同网管数据模板的协调性,查询时间最小的力度为十五分钟,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查询速度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对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汇总时间不断降低,以便于提高系统的查询时间。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时间协调内容深入把握,从而找寻相关的优化方法。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可扩展性,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系统的性能分析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以至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因此,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当中,要不断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度,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周边设备对通信系统的不必要影响。

2.2界面不断优化

在提升软件便捷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要通过优化界面的设置,来实现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要不断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性能分析系统里面,出现设备不完整而造成异常问题产生的情况,例如所选取的查询条件顺序存在差异时,查询的结果出现不同。因此,为了优化这一问题,需要在进行软件构架设计的时候,通过严格、科学的检测,对这些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以此来提升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2.3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覆盖率

当前,我国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时,小区的覆盖率多少是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当小区的覆盖率不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关单位需要对小区内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进行系统优化,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小区内用户的应用需要。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分析人员首先要对小区内的通信系统数据信息以及需求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在确保各个小区能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对系统内分系统的干扰度进行降低。无论是系统的建设时期,还是网络系统的优化时期,蜂窝覆盖预测都是不能够省略地,否则,将会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无法全面掌握,进而影响到运营时段的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系统的运营成本。如果系统的投入过多,供应的服务量会超出客户需求量,以至于导致系统的运营成本增加。如果投入过少,运营阶段就不能充分满足系统的服务需求,影响到整体的服务效果。因此,在实际的系统配置以及优化过程当中,要对系统的蜂窝覆盖进行全面、高效的预测,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供需平衡以及系统的战略发展。

2.4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合理设置、使用

在使用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时候,会存在掉话、没有信号等一些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质量问题,可以使用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来提升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例如:超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等,可以使用微蜂窝等技术,来加大对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覆盖和优化质量。

三、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

3.1目标实现全面化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过程中,确保网络的高性价比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其更是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的最终发展目标。所以,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前提就是要满足覆盖率以及容量需求,并且,在这些前提条件实现的基础上,对建设成本进行优化,以便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实际效益。尽管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在不断地优化中,但是,网络业务类型不统一以及网络技术要求偏高等问题仍是存在。因此,在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将系统的运营质量作为优化的重要方向。

3.2执行日常化

网络规划工作在网络发展高峰时段的发展重点是网络建设。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对网络的运营质量提高了更多、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更优质地满足运营商以及客户的服务需求,需要对网络进行不断优化,而且,优化工作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展现。其实,日常的优化工作主要体现于: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改进以及完善等。其中,提高用户的投诉处理效率以及提高性能指标的实用效果等都是日常优化的重要内容。网络优化的时间一定要做到及时,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掌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优化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产生。

四、结论

篇10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3G业务的广泛应用和4G业务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支持的业务范围越发广泛,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有:各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开展的物流业务、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车辆及货物智能管理系统、移动支付业务、汽车制造商与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车载信息网络等。

1.1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形式

移动通信的组成部分包括:移动终端、传输网络和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等,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形式包括:移动通信终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终端时,移动通信终端一般是作为物联网信息接入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会随着网络信息节点的移动而移动,使得信息节点和网络的通信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比较物联网节点信息感知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这二者的作用和工作形式,用于物联网信息节点感知的终端完全可以用移动通信终端来代替。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不仅可以使各个移动的信息节点能够互相连接,还可以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网络也需要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在物联网中完全可以使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来达到物联网信息传输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将物联网承载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上来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维护和管理网络设备、网络性能以及用户的业务,从而保证网络系统能够可靠、安全地运行,在物联网网络系统运行中正好也需要这种功能,因此在物联网安全管理中同样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的工作方式和原理,来实现对物联网的管理和维护。

1.2移动通信在物联网改进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和物联网在某些功能和结构上有一定的共同性,在物联网中可以广泛地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由于移动通信的各种技术最终是为语音通信服务的,当前用到的3G和4G业务也增加了数据通信的功能,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还不能直接地在物联网中应用,还需要加以改进。

①需要改进的是移动通信终端。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只有数据和语言的通信功能,还不能感知和控制物品的信息,因而也不能在物联网上直接使用。改进的方式有两种:a.给移动终端添加相应的传感器和控制元件;b.在物联网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中添加移动通信的功能。

②要改进的是网络管理,目前使用的移动通信的网络管理平台的管理还不能完全满足物联网网络管理的需求。物联网用户包括人和实物,其信息的传输和传统的用户有一定的差别,为此在改进网络管理方式时可以采用一些新的用户标示手段,以对人和物进行明确的区分。此外,为了提高物联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改进现有的移动通信传输网络管理方式。

2结束语

篇11

5G(fifth-generation)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4G为基础来进行延伸和拓展的一项通信技术。现在还没有一家标准制定组织和电信公司对5G规格进行公开,在官方文件中也并没有对其提及,所以5G技术的标准现在还没有出台。可是,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下,通信技术也会向更高的期望进行研发,5G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必然的结果。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G)通信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提出,历经10年的发展问世,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因此具有速度低、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业务量小的特点及不足。

第二代(2G)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技术通过采用更密集的技术结构以及引用智能技术等,较1G技术有所进步,但依然不能真正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

第三代(3G)通信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智能信号等处理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前两代技术无法提供的移动宽带服务,但该技术中频谱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依然有大量宝贵的频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3G技术同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

第四代(4G)通信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其视频图像传输的效果可以媲美高清晰电视;拥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及灵活的计费方式等,具有前三代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可是,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在5G还是研发阶段的通信系统,是新一代的通信系统,它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在的4G相比,主要是对用户体验进行了完善,传输延时更小,安全性更高,覆盖性能更好。5G移动通信技术会和其他的通信技术相结合,变成更加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未来的10年内,对人们的通信技术需求可以提供满足,改变现在的移动通信体验,提供更加丰富的通信应用服务。

2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及优点

2.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2.1.1 频谱利用率高

高频段的频谱资源能够在5G通信技术中被广泛的使用,现在的科技水平有限,高频段的无线电波利用率低,穿透能力差,所以使用上有很多的限制,而未来对频谱的利用率提升,加上和光载无线组网、有线和无线宽带技术融合等技术共同融合应用,能够给5G通信技术带来更加大的应用潜力。

2.1.2 通信系统性能有很大提高

传统的通信系统理念,是将信息编译码、点点之间的物理层面传输等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更加广泛的多点、多天线、多用户、多小区的相互协作、相互组网作为重点的研究突破点,以大幅度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2.1.3 先进的设计理念

室内通信业务是通信业务的主要业务,5G移动通信系统也是以室内无线网络覆盖性能和业务支撑进行的扩展和完善,是传统移动通信系统理念的转变。

2.1.4 降低耗能和成本

未来对5G通信系统的研究将会着重在无线网络的“软”配置设计上,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流量变化来对网络资源进行及时的调整,实现降低能耗和成本的目标。

2.1.5 主要的考量指标

用户体验将会是5G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的重点,各种网络交互、3D和虚拟现实的实现以及网络平均吞吐速度、效率将会是5G网络性能的主要参考指标。

2.2 5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点

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频谱利用率提升和性能提升会让其比4G优秀很多,资源利用率和传输速度效率等均要比4G移动通信技术高出许多,用户的体验,传输延时,无线覆盖等等均能够有显著的改善。还能够和其他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结合,成为新一代的高效移动信息网络,对以后10年的移动网络发展需求都能够给予满足。而且将来5G通信系统的灵活性会有很大的提升,能够自我调整,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未来移动网络的发展速度再次提升。

3 未来的趋势

现在全球对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起关键技术会越来越清晰,未来几年也会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也会开始进行。并且其通信系统的容量能够有较大的提升,通过对高频谱的利用,让频谱效率、网络结构得到优化,新频谱的开发利用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业务平台来为用户提供各项无线服务,开展更多的业务功能,所以5G系统的要求比较高,能够满足后台服务和云计算的应用需求,容量和传输质量可以达标。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定位是和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无缝对接,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根据世界各国的统计,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会在三个维度上同步进行提升。首先就是无线传输技术的引入,5G网络资源利用率会是4G的10倍以上;其次,引入新体系结构,智能化能力突出,无线网络吞吐量能够提升25倍;最后,深挖频率资源,对可见光、毫米波等等进行利用,让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可用资源比4G更加丰富。网络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是5G业务能力提升和支撑的基础,在这方面也会有重大突破。网络技术会使用灵活度更高,智能化更突出的组网结构和架构,像是控制与转发相互分离的软件来定义网络架构、异构超密集的部署等等。无线传输上会对频谱资源利用进行提升,对其潜能进行深挖,使用多址接入和多天线技术等。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当代通信领域的宠儿,加快对5G技术的研发,让其能够在5G商业竞争中获得竞争力是各个国家信息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篇12

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通过用户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的过程进行信息交流的模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也的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础措施。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使得当前通信技术不管从理论还是技术上都向着高水准模式出发,成为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和最快的发展前提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移动通信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理论方式,是在90 年代形成且逐步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的模拟通信技术,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而且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形成了一整套的通信体系。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源于20 世纪 90 年代的 2G 通信技术,是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通信手段,其在通信的过程中是采用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是通过语音和数据信息的传递来进行消息传递的过程,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担包含了 2G 技术中的种种优点,更是在其优点之上客服了当前的各种限制方式和手段,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阶段我国应用最多的好事 2G 技术吗,对于3G 系统的应用还不是太成熟,技术应用不太成功,但是在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方向早已成为当前人们研究和发展的重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传递,使得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多种因素并存的过程,是由图像传输和语音传输相互结合的综合发展过程。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由于其中各个关键技术的不成熟和相应设备的不完整使得其中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缺陷和因素,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 OFDM 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 Turbo 码) 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a.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b.频谱利用率高。c.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 2Mbps 的多媒体业务。d.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e.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f.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g.安全保密性能优良。h.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i.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j.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 2Mbit/s 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 IP 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 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3.1 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 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 Internet 的速率,因此 4G 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 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 100Mbit/s。

3.2 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 4G 通信达到 100Mbit/s 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 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 4G 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 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 4G信道将占有100MHz 的频谱,相当于 W- CDMA3G 网络的 20 倍。

3.3 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 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 4G 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 4G终端。

3.4 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 4G 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 4G 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 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篇13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

第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出现的,它经历了大概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在上世纪九十年展结束。它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的智能化技术很差,业务量较小、没有很好的通信技术、安全性不高、运行起来很慢而且没有设定加密的功能。在这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是模拟传输技术,所以传输的效果很差,而且在传输中会被其他因素影响,抗干扰力很差。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生活也不丰富。所以,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使用这种移动通信设备,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人们并没有十分关注这种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

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即2G技术,最开始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的,这种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弥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并且扩展相应的功能。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应用逻辑更强,采用立即计费的方式,支持最佳路由,00/1800双频段,话语编解码等是完全兼容的而且速率更强,频率结构使用的是更高的加密技术,并且在这一代的通信技术中还应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和双频段技术等。这样就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业务数量持续的增长。移动通信技术所存在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使GSM功能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增强,具备了初步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虽然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较好的完善,但是2G的移动通信系统,随着用户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也己经适应不了,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式,频率资源也占有率也接近于枯竭,移动通信的语音质量,也不能达到用户所要求的高质量的标准,对于数据通信速率太低,这个2G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主要是在话音和数据通信速率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改进,通信码率能够达到384kb/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G,是现阶段正在全力开发的移动通信的系统,这一代移动通信的系统,已经具备了最基本智能特征,应用了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多媒体数据通信和话音支持的技术,能够提供跟前两代产品相比,所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慢速图像、高速数据、电视图像等功能。传输速率也比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有高质量的提高,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移动通信速率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移动通信速率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为5MHz左右。但是,就目前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标准总共有三大类CDMA2000、WCDMA、TD-SCDMA,共同组成3G移动通信IMT2000的体系,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从根本上来说,当前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并不是真正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系统。再进一步地说,目前的3G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还相当地低,并没有充分地利用频谱资源,达到普及和推广3G移动通信的业务,留下了很大的发展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的空间。根据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需要,和3G移动通信所存在的一些欠缺,目前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我们将要面对的4G移动通信智能系统,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从根本上弥补前三代移动通信所存在的不足,成为移动通信系统又一个闪光的亮点,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和接受。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篇14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经常会接触移动通信业务,比如移动、联通等等,而这些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移动网络优化。移动网络优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持续提升移动通信的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对移动传输网络的优化、对核心网络的优化、对无线网络的优化[1]。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可以通过运营商自己进行,或者将优化任务委托给第三方进行执行,对网络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通过对系统数据的不断调整,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从而达到网络优化的目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基本流程是每天对基站和网络的性能进行观察和统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网络性能不稳定的情况要及时上报,并与各个部门之间做好沟通协作,快速准确的对移动通信网络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保障用户的移动通信质量。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人员要每天关注网络和基站的运行情况,并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和优化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归档,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做好数据储备。

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现状

2.1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业务种类逐渐增多,为人们的移动通信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也使得移动通信网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作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产业经营。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网络优化设备与技术,提高了移动通信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将通信设备的功能消耗大大降低,提高了运营商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满足移动通信用户对于通信业务的多样化需求。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使得移动通信业务向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业务可能性,不断丰富移动设备终端的性能和应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将与移动通信系统相互促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不断完善自我,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移动通信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为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影响因素

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技术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在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质量的好坏与优化产品的进步具有较大的关系,在网络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优化技术和自动化的优化系统与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系统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因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和设备对网络优化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移动通信网络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网络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特点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如果优化方案与实际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不符,网络优化的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网络优化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网络优化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优化技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优化意识,才能及时、准确完成网络优化任务。

3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措施和发展趋势

3.1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措施

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首先要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每天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的检查与维护,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一旦网络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其次,加强对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和相关通信主管部门的规定,严格执行网络优化制度,规范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行为。领会网络优化相关法律、文件精神,对网络优化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网络优化工作落到实处[3]。最后,提高网络优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定期的培训,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安全优化意识也得到提升,更好地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进行服务。

3.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