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餐饮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餐饮会计实务培训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餐饮会计实务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餐饮会计实务培训

篇1

关键词:重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98-02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安排状况。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大都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一般开设了12门左右,专业课一般开设16门左右,开课学时各校不尽相同。调查显示,现行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专业核心技术教育课程偏少。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60%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其中会计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少且课时少。另一方面,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主要偏重知识传授性课程,忽略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实务操作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如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学年论文等。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的状况。(1)理论叙述仍过多。尽管许多教材删减了“原则”、“意义”、“作用”、“地位”等所谓的理论问题,但仍存在过多的理论。(2)教材的前后章节的编排不够合理。仍以《基础会计学》为例,大多是先介绍了会计凭证、账簿等理论之后,才介绍会计循环。其实在阐释了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复式记账的情况下,直接介绍企业的会计循环(也就是实务)的内容,然后再介绍账户分类及凭证、账簿、会计核算形式、会计工作组织的话,则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教材内容没有考虑计算机技术对传统会计系统造成的巨大冲击。如,《成本会计学》中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依然是“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实际上由于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以及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已在会计实务中很少使用、并正在被逐渐淘汰。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原因分析

1.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不开。目前,中国高职教育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发展得还不够成熟。部分高职院校过分追求数量和规模而不注重学校整体效益的提高;求大求全而不注重求特求精;只注重从普通高校引进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而不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技能人才;只注重外延发展而不注重内涵建设等。这种“粗放式经营”使得课程设置依然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模式。

2.高职会计教育与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没有明显区分。中国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曾经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这与本科会计教育对于教育目标的定位没有明显的层次区分,都是“培养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

3.与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现状分不开。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师资队伍中,一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另一部分中老年教师由于近几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工作量又相对繁重,学校没有安排其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教师缺乏对企事业单位具体会计实务的全面了解,缺乏按职业岗位或工作过程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转换能力。

三、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

1.重新定位高职会计教育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注重学术型、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而应当注重直接可上岗的技艺型、操作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现阶段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应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实践性、技能型”为特色,科学地设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的财会基础理论知识和财会专门知识,又能重点掌握从事财会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的含义如下:(1)强调的是“高等性”和“职业性”。既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2)强调的是“技能型”和“操作型”。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中间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所谓的过渡期或适应期。(3)强调必须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再学习能力。当由于社会经济变革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等的变动时,有能力做出适时的调整。(4)强调的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提法是劳动部门鉴定技术工人技能水平时的通俗提法。就会计专业而言,这个层次大约相当于由人事部门所管理的会计人员评定技术职称时的“员”级和“助理”级之间的水平。

2.提高高职会计教师业务能力。当前特别要注重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从事会计实务实践的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1)采取外聘的方式,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师培训。(2)采取下派的方式,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下派到企事业单位顶岗或挂职锻炼,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3)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因为这些考试的内容都侧重于考核会计实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利于教师通过考试提高实务水平。

3.改善高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条件。(1)完善会计基本流程手工模拟实训室,不再使用假凭证和假数据,将整个会计处理流程所采用的纸质凭证、账册和报表等都要是真实的,并且整个会计处理流程所采用的会计数据是某企事业单位的真实数据。(2)完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和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不再是几个学生一台电脑和只安装一种财务软件,而应保证一生一台,并且安装2~3种财务软件。(3)建设会计岗位情景仿真实训室,在实验室设置不同的企业、银行、会计机构、不同的会计岗位,设置不同的会计业务处理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这一情境下进行会计操作训练,受到真实会计环境的陶冶。(4)不断创建新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课程中的知识在实务中的运用情况和对会计职业的社会责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1.突出职业特点,按“工学结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1)与会计岗位“证书”相关课程。一是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如《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二是为取得会计初级职称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如《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等。(2)与会计岗位相关课程。由于各企业会计机构所设置的具体岗位不尽相同,很难设计出符合各企业会计岗位的课程,但可以根据各企业较统一的会计岗位来设置一些课程,如《出纳实务》、《存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投资与筹资会计实务》和《税法与税收会计》等。

2.突出行动导向特点,按“做中学”设置技能训练课程。(1)核心技能训练课程。如设置《手工账务处理技能训练》课程,通过仿真业务原始凭证按手工账务处理原则、程序进行账务处理。(2)辅助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一些会计专业应会的辅助技能训练课程。如《点钞与伪钞识别训练》、《会计数字与文字书写专业化训练》、《原始凭证认识、鉴别及审核训练》、《实用表格编制训练》等。上述训练课程可在实验中穿插安排进行,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拓展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一些初级会计人员拓展技能训练课程。如,《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训练》、《会计职业技能综合训练》、《财经应用文体写作训练》和《Excel办公软件应用训练》等。

3.突出高等教育特性,按“适度、够用”设置拓展提升课程。(1)《财务管理》。主要提升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的分析的职业行动能力。(2)《Excel与财务管理》主要提升处理及分析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各种数据,以及灵活运用Excel的各种功能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和管理及辅助决策的职业行动能力。(3)《服务业会计》。主要了解金融、保险、旅游、餐饮以及超市等不同服务业的特点,掌握服务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规范,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4)《管理会计》。主要了解全面预算、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法及责任会计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5)《审计》。主要了解审计的基本程序、审计一般技术方法和撰写审计报告的基本技能,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6)《企业管理》。主要了解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生产过程组织、劳动定额与物资消耗定额、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兢.关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J].新课程研究,2010,(1).

[2]张秀烨.经济环境、教育目标与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之友,2007,(8).

[3]陈丽,杨智慧.会计岗位技能操作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4]江锋,阳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索[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7).

[5]刘剑虹,等.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

篇2

1 旅游管理(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1 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旅游与财会的结合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良好旅游职业素养,能够熟练掌握企业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和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熟悉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的财务核算,毕业后能较快胜任旅游企业及其他行业收银、出纳、财务会计、财务主办、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仅要有财会方面的专业课,还要有旅游专业的相关课程(图1所示)。在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位于表下部的财会类专业课程外,我校还开设了如“旅游职业礼仪、酒店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运转实务、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服务与管理”等旅游类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考取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当学生最后去旅游行业的财务部门实习时,他们不仅通晓财务,而且非常熟悉旅游企业的运转,这将会对业务的理解力有更大的提升。

1.2 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实用性

在财会类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理论知识结构,以区别于以理论知识系统扎实为特征的本科层次;在应用性实践课程的设置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高新技术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技术等级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从业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以区别并高于以操作技能为主的中专层次。

1.2.1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见表1)

①财会类专业课程设置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对传统会计学类课程进行了扬弃,摒弃以往一些理论知识太强的科目,而将对于培养目标“有用性”的课程保留。以夯实财会专业基础为主线,我校开设了“会计基础、统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财经法规”等基础性课程,进行会计学类的通才教育。在此基础之上,我校还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饭店软件系统应用、收银技术”等专业主干技能课程。在这样的财会课程体系中,我们主要形成a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为主的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体系;b形成以“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为主的考取初级会计师的职业技术等级考试体系;c形成以“酒店财务管理、饭店软件系统应用、收银技术”三门课程为主的具有酒店特色的财会课程体系(见图1)。

②相关财会类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为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的综合能力,拓宽相关知识面和增加就业机会,我校还开设了“宏观经济分析、证券与投资、财务报表分析、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公司理财”等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对选修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有助于更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兴趣,为不同发展层次和方向的学生提供选择不同课程的机会。

1.2.2 应用实践课程设置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开设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初级会计实务技能训练、纳税申报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依托我校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最后一年在旅游行业财务岗的顶岗实习,充分实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

业已与南京绿地洲际酒店财务部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使企业走进校园,学生提前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使学生有目的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2 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状况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突破传统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着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并做到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岗前培训相结合,实行“多证”制度,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等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结合,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考证课程和“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考级课程直接采用了考试教材,并按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能力培养。

如表1所示,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修完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考证课程后,在第三学期的11月参加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学生在第二和第三学期修完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考级课程后,可以在第四学期的3月份参加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目前我校已与贝特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两个考试可连续进行)。

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过关率,我校不仅建立三门考证课程试题库,而且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三门课程考点资料库,所有材料按照教学进度印发给学生。不仅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针对考证内容进行考试,并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的10月左右,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以保证学生在暑期学习中的持续性,从而进一步保障会计证的过关率。事实证明,我校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岗前培训相结合,切合了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目的性更强、更有动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会计证的过关率也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3 关于深化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教改的若干思考

3.1 进一步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1.1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图1的第三个层次——具有酒店特色的财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明显不足。财会教师来源于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没有在酒店等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将财会专业教师通过挂职、兼职等方式到酒店等旅游行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从内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3.1.2 财会教师人数不多,应该由专业负责人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协调教学计划,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1.3 学院应该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经济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

3.1.4 以精品专业、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为契机,带动财会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提高实践能力积极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进一步完善实习就业体系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是个新专业,目前学校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关于财务岗位的招聘数量非常少。数量少并不是因为需求少,而是由于很多旅游企业不知道我校有这样一个专业。因此,学校应该在该专业的宣传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充分利用我校的旅游企业资源与更多的单位建立该专业深度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财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中能够真正的接触到财务,学以所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2008年我校开设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经过三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我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三年专业教改中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作为一所培养旅游人才的全日制高职院校,2008年我校开设了旅游管理(财会)专业,这对于完善我校旅游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提出了挑战。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经过三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我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三年专业教改中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3 进一步完善财会硬件设施

目前《饭店软件系统应用》这门课程还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学校还没有购入相应的饭店软件系统,而这门课程对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我校财会专业主要的实习及就业单位是酒店,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学生在收银以及财务岗位的实习和就业都是极为必要的。

篇3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到位,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经xx省电网公司决定,xx电力培训中心举办培训班8期,每期学习6天。从 XX年 7月 19日开始到XX年 9月 10日培训工作圆满结束,历时2个月。本年度的继续教育重点讲授《电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基础》这一门课程,参加培训的人员达 704人。由于培训中心领导重视,学习抓得及时,组织工作到位,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学员普遍反映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学习收获比较大,学以致用,对省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会计队伍思想建设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二、坚持“三严”,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是确保学习效果的关键。

第一,坚持严格挑选授课教师,请理论水平高、会计实务能力强、授课效果好、又能联系企业实际的老师上课。

第二,坚持严格的学习纪律,不允许无故缺席迟到早退,严格考勤制度。

第三,坚持严格的考试制度,凡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必须参加考试,考试成绩记入学习档案。今年会计人员的培训强调以《电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基础》的教育为重点。学员们认真参加考试,从答卷中能感受到学员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思想和业务素质上获得提高。

三、严格教学纪律,制定管理流程,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运作。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责任重大,要认真负责,严肃对待,表现在严格教学纪律等措施上。同时,围绕培训内容这个中心,抓好教师、纪律和教学三个环节,严格把关、严格选材、严格考试。

长期以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在有些社会培训单位流于形式,对会计人员造成很多消极的影响。本培训中心本着为省电网公司负责,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与管理方法,确保在本培训中心进行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扎实有效、规范操作。为此,在整个培训班的运行过程中,本培训中心工作人员严格纪律,规范继续教育报名、授课、考试等工作流程,使XX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四、认真组织,周到服务,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本培训中心的老师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热情为学员学习生活服务。例如,为了让学员们能安心参加培训,培训中心提供相应的住宿和餐饮服务,竭力使培训工作的后勤保障做到温馨体贴,无微不至;对考试试卷认真阅卷评分、记入档案;对表现突出的学员及时进行表扬鼓励。由于培训中心的认真组织、严格管理,这样大大促进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所聘请的授课教师认真备课,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克服材内容针对性不强的局限,探索财政部统一法律法规与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的衔接。尤其是,结合本省供电行业的特点,讲授的内容也倾向于将现有财经法规与电网企业的财务工作紧密结合,用案例教学法,深入浅出,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

篇4

关键词:中职;会计;技能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我校的办学理念也紧紧围绕着这个要求,提出“技能改变命运、创造成就未来”的口号,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熟练掌握技能。如何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如何培养学生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就是我们目前必须尽快完成的事情,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会计实务。

我们传统会计教育模式以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只能适应会计研究、会计专业师资的需要。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要走向实际会计岗位,过多的会计理论难于用上,而实际操作技能不高却制约了其发展。因此,针对中职“2+1”模式下在校教育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必须对会计理论知识进行筛选,对会计实务中必需的知识重点讲授,并确保学生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会计教育的不足。

(二)注重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点,是检验中职教育质量和成果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会计教育来说,技能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保证,会计专业技能就是体现在会计实务的一系列操作上。因此,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作为龙头来进行。通过不断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使他们走上岗位时能快速上手。

(三)注重资格培训。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单位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标准,与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根据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资格证书,能促使我们的培养方案符合企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例如,我校近几年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大大提高,但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拿到职业资格证。因此,还需加大力度,以提高考取资格证通过率。

二、制约中职学生就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以及就业后反馈回来的情况,笔者发现,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后,由于在校技能培养方面的相对缺失,工作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其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技能短板。

(一)缺乏对纳税申报知识的学习。

对于刚走上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而言,报税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为在学校中,学生基本都只学了一门《涉税会计》,而且由于课时紧,甚至有些章节还没为学生讲解,所以有关如何报税的实践操作能力基本是零。同时近年来,税务申报方式、方法变化较大。目前基本已全面实行网上开票、网上报税制度。由于学校无法取得正式的报税系统和开票系统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这方面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是造成学生纳税申报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对票据及凭证的认识。

虽然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了《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但由于平时我们教给学生的都是文字叙述的知识,然后就写出分录,确实和实际工作有着天壤之别。其实对学生来说会计凭证的填制并不难,难的是分清那些原始凭证代表什么含义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发票,如机打发票、手写发票、商业、餐饮、支票和银行进帐单等。学生看着这些原始凭证已经是一头雾水,更别说还要再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判断要编制什么样的会计分录。此外,很多时候,学生到企业实习,干的是出纳工作,对他们而言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票据的填制,因为之前他们连见都没见过,更不用说如何填制。

(三)缺乏对一线生产和管理的实践。

对生产经营过程比较模糊。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更侧重于如何记账,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其实,学生在学会如何记账之前,应该先去企业了解生产方式和经营过程。例如,笔者所教的一些学生,他们毕业实习回校后总是说:“老师你平时上课和书本例题讲到都只有两三种材料,为什么企业会有这么多的材料。”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反映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我们会计服务于管理和生产,但专业教学却严重脱离了一线生产和管理,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会计和管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给学生完成理论教学后一个模拟操作环境,以加大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学校培养技能性会计人才的对策

(一)建立“教学信息平台”。

“教学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两块内容:一是专业资料数据库,主要搜集会计专业工作中常用的原始资料和账表,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支票、汇票、发票、印签等,以备上课时随时作为教具加以应用;二是专业教学数据库,主要搜集专业教师的教学心得、课堂常用案例、教学课件和教案,以方便大家交流教学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业资料数据库可以吸收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专业教学数据库可以吸收其他学校的优秀资源。

(二)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为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既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目前中职学校很多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这使“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使“双师型”称号流于形式。其实要建设一支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不难,关键要改变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学校要创造条件和投入一定资金让教师走出学校,制订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有序流动,组织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和事务所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真正“双能型”教师,才能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培养出技能性较强的学生。

(三)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实习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际学生课堂教学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知识、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等知识的综合教育,是上岗预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也是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关键的一个环节。教育部于2002年就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很多中职学校对于这一办学模式并没有实施到位,当然这也不全是学校的责任,毕竟校企实习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校企合作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学校要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方式。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实践教学也不能仅限于毕业实习环节,从时间安排角度来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每学年都应该去企业实习。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实习并不意味着一定参与会计业务处理。在低年级时,学生可通过参观观摩或参加生产劳动了解生产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感性认识;到毕业实习,逐渐进入专业实习。

在实习方式上,在低年级实习的时候,学校可以选择把学生送到定点企业去实习,让学生直观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生产过程,为以后的校内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内进行专业实训时,学校可以请企业中的人到学校,因为会计实习不像其他技能型专业,可以到企业集中实习。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兼任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可以带来一手的资料,这样既能保证实习质量,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如果学校能够用心去做,所起的效果将很显著。

(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就业 短板 对策

近来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1.知识够用

传统会计教育模式以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只能适应会计研究、会计专业师资的需要。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要走向实际会计岗位,过多的会计理论难于用上,而实际操作技能不高却制约了其发展。因此,针对中职“2+1”模式下在校教育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必须对会计理论知识进行筛选,对会计实务中必需的知识重点讲授,并确保学生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会计教育的不足。

2.技能扎实

技能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点,是检验中职教育质量和成果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会计教育来说,技能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保证,会计专业技能就是体现在会计实务的一系列操作上。因此,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作为龙头来进行。

3.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中职教育从课堂理论到技能实习的有机结合以及这个过程的反复运用,可以使学生的理论思维升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职业敏感性,使学生具有多种知识的综合与融合能力,引导学生能经常关注新的方法、技术的发展,以期达到提高创新能力、拓展技能的目的。

4.获取职业资格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单位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标准,与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根据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资格证书,能促使我们的培养方案符合企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制约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技能短板

通过几年来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以及就业后反馈回来的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后,由于在校技能培养方面的缺失,工作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其就业和与职业发展的技能短板。

1.报税实践操作能力较低

对于刚走上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而言,报税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为在学校学生基本都只学了一门《税制基础》,有关如何报税实践操作能力基本是零。同时近年来,税务申报方式、方法变化较大。目前基本已全面实行网上开票、网上报税制度。由于学校无法取得正式的报税系统和开票系统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这方面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是造成的纳税申报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2.对票据填制和原始凭证的认识不足

由于平时我们教给学生的都是文字叙述的题,然后就写出分录,和实际工作有着天壤之别。其实对学生来说会计凭证的填制并不难,难的是分清那些原始凭证代表什么含义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发票,什么机打发票、手写发票、商业、餐饮、支票和银行进帐单等。当学生看着这些原始凭证已经是一头雾水,更别用说还要再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判断要编制什么样的会计分录。还有我们中职学生出去很多时候实习的是出纳工作,对他们而言遇到还有一个难题是票据的填制,连见都没见过,更不用说如何填制。

3.脱离了一线生产和管理

对生产经营过程比较模糊。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我们培养学生目标更侧重于如何记账,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学会如何记账之前,先去企业了解生产方式和经营过程。学生毕业实习回校后总是说:“老师你平时上课和书本例题讲到都只有两三种材料,为什么企业会有这么多的材料。”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虽然我们会计服务于管理和生产,但专业教学却严重脱离了一线生产和管理,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会计和管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三、中职学校培养技能性会计人才的对策

1.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配置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除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与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大量的经验性知识(或实践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会计的操作性最强,对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给学生完成理论教学后一个模拟操作环境,以加大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会计模拟实验室成为会计类人才培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一般由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两个部分组成。基本没有网上纳税申报实验室,而纳税申报是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随着网上申报的全面实施,学校教育必须更新传统的纳税申报教学内容,增加税务会计实务的实践性。要解决报税知识缺乏和实践操作能力差,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

首先将税法及纳税申报知识列为专业的核心技能,相关课程作为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根据新的要求确定更加实用的教学内容、制订更加合理的教学大纲;其次为学生准备虚拟税务局的网上申报环境,提供虚拟的企业纳税业务项目,虚拟了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和原始记录,为学生完成这些虚拟的项目提供全流程的环境、素材和工具。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虚拟业务分别采用手工报税和电子报税进行模拟操作。模拟手工办税的主要内容是:在主要税种的项目教学中,根据虚拟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和相关的原始凭证,由学生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然后通过手工填写纳税申报表。电子报税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纳申报实训室,利用企业网上报税系统软件,根据虚拟企业生产经营的模拟资料进行网上纳税申报。通过手工办税以及电子报税操作,学生可以熟悉企业各种方式下的办税流程,来实现工作项目的仿真训练。

2.加强“教学信息平台”和“师资队伍”的建立

为了解决学生对原始凭证认识和票据填制这两方面盲点,学校可以从两方面来抓。

首先在教学方面应建立起“教学信息平台”。“教学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两块内容:一是专业资料数据库,主要搜集会计专业工作中常用的原始资料和账表,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支票、汇票、发票、印签等,以备上课时随时作为教具加以应用;二是专业教学数据库,主要搜集专业教师的教学心得、课堂常用案例、教学课件和教案,以方便大家交流教学经验。在实际操作过,专业资料数据库可以吸收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专业教学数据库可以吸收兄弟学校的优秀资源。

其次,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要真正保证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主体是教师。为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既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目前中职学校很多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这使“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大打折扣,使“双师型”称号流于形式。其实要建设一支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不难,关键要改变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学校要创造条件和投入一定资金让老师走出学校,制订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有序流动,组织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和事务所实践。只有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真正“双能型”教师,才能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培养出技能性较强的学生。

3.校企联合,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实习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途径,是理论与时间想结合的过程,实际学生课堂教学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知识、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等知识的综合教育,是上岗预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也是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关键的一个环节。教育部2002年就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很多中职学校对于这一办学模式并没有实施到位,当然这也不全是学校的责任,毕竟校企实习涉及到范围比较广、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校企合作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学校要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方式。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实践教学也不能仅限于毕业实习环节,从时间安排角度来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每学年都应该去企业实习,实习并不意味着一定参与会计业务处理。在低年级时,学生可通过参观观摩或参加生产劳动了解生产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感性认识;到毕业实习,逐渐进入专业实习。

在实习方式上,在低年级实习的时候,学校可以选择把学生送到定点企业去实习,让学生直观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生产过程,为以后的校内专业是训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内进行专业实训时,学校可以请企业中的人到学校,因为会计实习不像其他技能型专业,可以到企业集中实习。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兼任实习指导老师,他们可以带来一手的资料,这样既能保证实习质量,又能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能力,提高专业老师的技能。这种方法如果学校能够用心去做,所起的效果将很显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