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纪律法律意识淡薄范文

纪律法律意识淡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纪律法律意识淡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纪律法律意识淡薄

篇1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律意识;教育

一、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面对如此多的校园违法事件,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毕竟“亡羊补牢”还未为晚也。导致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和家庭、学生个人的原因。

1、个人因素

高校扩招引发高考热和普高热,让学生和家长觉得上职业中学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意味着低人一等。使得不少学生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另外,由于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会去主动专注法律,也总认为违法犯罪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法律就在大家的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

2、家庭因素

父母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律的态度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活动,一般不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加上自身对法律的关注也普遍较少。

3、学校因素

学校领导对法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这全校师生的态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识和提高。在不少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德育和日常行为教育是学生科和班主任的事的认识误区,在日常教学和后勤等工作中,忽视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现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出现一个问题就处理一个问题,没能深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性不强,这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冲击了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金钱成为不少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学生拜金主义思想膨胀,炫富思想严重。商品经济的辐射,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社会不良现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等,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使学生滋生一些错误思想,个别学生甚至经受不了物质的诱惑,走上歧途。

二、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分析,如何加强职校生的法律意识?我们可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2、学校教育

(1)让学生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

(2)如何帮助学生学法。

在学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1)加强德育课程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传授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办事。教师应适应新形势,联系实际,努力探讨多种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法律讲座

每学期学校请法律专家到学校做一次报告,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

3)开展法律主题班会

每个月开展一次以法律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课上可以利用举案说法、案例分析,写学习日记等多种方法督促学生学法、知法、用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法律的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年龄和身份的事。

3、社会教育

(1)加强社会舆论的影响

目前社会中存在一些虚荣和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导致未成年人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一些同学养成了爱慕虚荣、好攀比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零花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和凯特·皮克特在《不平等的痛苦》一书中提到,炫富行为来自所谓的“社会评价威胁”,这是一种身份焦虑,把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通过提高自身,提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水平,希望能获得更多身份上的优越感。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媒体应该多提倡个人的正当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建议社会上的人不应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还应该重视精神世界,不应只想着自己的所得所失,还应更多的想着奉献社会。

(2)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

“青少年是青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还应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教育,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应更多的关注社会,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篇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持续旺盛的国民旅游市场表明,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目前旅游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凸现”现象,看上去是市场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供给侧结构的问题有关。如团队旅游市场中的乱象之所以久治不愈,是线性观光产品雷同与泛滥,旅游供应商进入门槛过低,良莠并存、甚至劣胜优汰的结果。持续多年出境旅游火热、国际入境旅游低迷,说明国内旅游供给与环境既不能满足部分国民的出游需求,也不适应国际游客的需要。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结构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旅游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课题。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要化产能过剩为供需平衡,补短板为长板,推动旅游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旅游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上游的旅游要素商(景区、酒店、餐饮公司等)而言,要把握居民消费升级的大方向,在我国年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的背景下,提供与休闲度假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如景区举办强调游客互动、体验的节庆活动、文化艺术节等,酒店企业积极发力中端酒店市场以满足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需求。对于旅游分销商(旅行社)而言,要把握“旅游+”的趋势,研发出“旅游+体育”、“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教育”等主题线路产品,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在此背景下,旅游从业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经济体中的一部分,其工作和生活尤其需要法律的规范。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对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态度。而目前新形势下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仍有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习惯做法,比如:导游人员存在着诱导、欺骗、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的现象;旅行社没有依法履行警示、告知及协助义务;旅游景区存在收费不合理的现象等等。

一、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的原因

(一)旅游从业人员知识储备不足

综合各类旅游企业来分析,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偏低,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8.9%。在思想文化方面,受传统文化中长期人治思想的影响,法律意识不强。加上我国的教育系统长期维持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对法律及相关知识普及并不重视而更偏重于政治思想的引导和其他实用学科的教育,基础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可见,如今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仍然和现实脱节,现行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完全转变的需要,这需要长期的调整和改善。

(二)《旅游法》的颁布需要法律知识的更新

近年来,旅游业产品发展迅猛,相应的规范旅游产业相关利益主体的法律法规也在过程中不断修订,而每次修订都使得《旅游法规》的教学内容均要做较大幅度的修改以适应实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旅游法》的颁布,使得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对于旅游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要重新学习和领会。

(三)旅游从业人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多数学员对《旅游法规》的重视程度不高,在他们看来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顺利取得导游从业资格证以及熟悉旅行社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而《旅游法规》的学习相对而言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

(四)旅游企业没有形成法律法规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在现有的继续教育体制下,学历教育成为旅游从业者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而继续教育机制在我国发展依然不成熟,由于受到培训经费制约和培训组织等问题使得我国旅游从业者继续教育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二、提高旅游人员的法律意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旅游从业人员作为普法教 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进程,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抓紧建立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的工作制度,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实现对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指导、严格管理和监督。同时,还应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其发展要求,用以指导实践。要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整套好的方法、做法,使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走上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各相关部门联合工作,形成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的合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急剧增多。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旅游法律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要使旅游囊等嗽逼辗üぷ魃钊朐实,仅有普法教育部门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要积极联合各部门的力量,在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加强公安部门、综治部门、劳动部门、工商行政等部门的联动,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与管理有效结合,使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通过指导所属部门及企业对旅游从业人员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努力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三)增强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在法制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要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要做到教育与管理、服务与维权相结合,既要教育旅游从业人员法制知识,提高他们法制意识,又要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工作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创新。

(四)推广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的经验

善于用典型来引导和推动工作。通过选择一些旅游从业人员集居点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典型,以点带面,以典型促推广。同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积极宣传报道旅游从业人员认真学法,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事例,积极宣传报道旅游从业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营造浓厚的旅游从业人员学法用法氛围,促进社会稳定。

(五)建立和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

研究表明,在我国旅游从业者的学历、工资福利和社会认可程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社会地位并不高。在此背景下,只有通过探索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新机制才能确实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法律意识。

建立政府主导、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联合大中专院校实施的地区旅游从业者继续教育模式应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高校和企业通过利益整合,形成有机化、网络化的立体旅游继续教育和培训模式,为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供保障。

(六)构建良好法治环境,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创造条件

提升旅游企业的法律意识除了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还要从社会大环境着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结语

篇3

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的贫乏和自身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导致很多技校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不愿意受约束,漠视校规校纪,与同学相处动辄恶语相向,甚至恶意攻击他人。近两年,网上公布的校园暴力视频、图片层出不穷,受侵害者往往不知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只能忍气吞声。

对法律权利、义务认识存在误区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和义务都是对应的,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部分学生将自己的权利无限扩大化,以自我为中心,更有甚者认为学校的校规校纪已经束缚了自己的思想,故而出现违纪、逃课,甚至出现校园暴力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则漠视或淡化自己的义务,甚至逃避自己的义务。

技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1.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的技工学校,生源质量存在明显不足。据调查,山东地区初中毕业生,除无继续升学愿望的学生之外,60%的学生选择上普通高中,只有40%的学生才选择上职业学校,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经过家长的反复动员后才选择继续读书的。这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严重,往往存在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嗜好,且纠正困难。心智发展的不成熟,也使得技校学生易感情冲动,自制力较差,容易诱发冲突甚至违法犯罪。

2.受现在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现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技校学生已大量涉足网络,甚至有很多学生痴迷于此。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阅历的浅显使他们对各种信息的优劣难以辨清,反而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3.法律教育薄弱技工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法律知识教育太少,初中时仅有简单的法律知识读本,且课时偏少,部分学校甚至将该类课时转给其他课程。升入技校后,学校没有法律教育课本,仅在德育课程中安排部分法律知识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而忽视法律观点、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养,致使学生的法律意识缺乏,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厌学思想严重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更是缺乏兴趣;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老化、无新意,导致学生厌倦和反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技校学生法律意识形成与培养的方法

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人们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不会自发形成,必须在学习、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从而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2.优化校园教育环境,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学校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地方,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本身要依法办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规章条例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中的法制内容,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监狱、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同时,重视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宣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现代法制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3.提高法制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学活法律知识第一,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要求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第二,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重点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法规,如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第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理解必要法律常识的基础上,用法律知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用法律去分析身边的事,形成健康的法律观念,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把一种意识、思想、行为经过培养逐渐内化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的重任大部分由辅导员来承担,然而大多数辅导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多少相关培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没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在开展学生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法律意识淡薄而侵犯学生正当权益,或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依法保护学生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现象。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财产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从两个方面来正确对待学生财产权问题。首先是学生财物被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校辅导员不但要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还要及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遇到的学生财产被盗事件80%的作案者要么是在校大学生,要么有在校大学生的间接参与。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向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作为经常和学生直接接触的高校辅导员,有更多可能与学生发生财产纠纷。有的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淡薄,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取收受财物;更有甚者私自制定规则,对违规的学生或者班级进行罚款。这些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在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辅导员的违法行为不但对自己有害,还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与麻烦。

(二)侵犯学生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高校学生与高校教师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有不少高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论文著作署上教师其本人的名字。大部分学生因碍于导师的面子或者是对导师在学业上的指导的感恩之情而默默地接受。高校辅导员应当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但自己要知道窃取学生劳动成果是违法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知识产权,更要帮助学生增强依法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与能力。

(三)处理学生被处分问题不恰当

对违反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是高校对学生进行警示、引导、规范的重要手段,对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直接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处分的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原则,对违纪违规的学生给予帮助,实事求是,并告知其享有申诉权,允许其对处分决定进行申诉。总之,高校辅导员在对违规学生进行处分时应当注意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性。

二、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作为在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依法开展本职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最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学生干部经历、应变能力、学历等方面,而对应聘者的法律素养没有明确要求。大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法律知识,虽然在上岗之前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学校会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但是其培训内容对法律知识的重视不够,辅导员的法律素养依然是参差不齐。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忽视、漠视、侵犯学生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2003年7月17日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

三、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举措建言

当前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依赖于辅导员自身的学习,但辅导员的个人学习欠缺系统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加强辅导员依法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有效性。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加大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力度

目前高校辅导员通常为“杂牌军”,他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法律、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学、就业指导等,其中法律知识是他们最为缺乏的知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辅导员,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还是奖惩等都受法律的约束。高校应当尽力加强对辅导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并将他们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的法律知识细化、具体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与考核,使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成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加大培养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宣传力度

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进行宣传教育,把一些经典案例放在法律知识研修班、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沙龙上进行研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辅导员的法律意识,使辅导员从知道哪些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到将相关法律知识内化为其自身的行为准则甚至习惯。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界经常提到的“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辅导员真正做到依法律己、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有理有力地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加大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力度

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学校加大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水涨船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无形中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提高自身法律素养成为辅导员自己的迫切需求。

四、结语

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要求不断提高,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依法办事,这也是做好其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依法治校是必然趋势,高校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办法,促使辅导员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良性发展。高校辅导员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宪法》《刑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还有所在院校的《学生手册》,切实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树立依法管理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随机应变,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2]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在干什么,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停止正在做的事情,静静地注视着国旗的冉冉升起,直到国歌停止、国旗升旗仪式结束。这种行为即是一种潜意识,也是一种观念内化的结果。依法从事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内化为高校辅导员的潜意识,使法治观念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但自己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也应该通过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依法办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覃壮才.高等教育法规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有效途径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文本和课标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加以体现,让法制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渗透开来。

一、探究文本,找出法制教育的着力点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篇幅都蕴含了法制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读好三本书:课标、教参、教本,整体把握住各个单元的主题思想。这就需要从尊老爱幼等方面来进行,也可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有关内容,加以引申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本义之时,对另外的意思也能了解和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拓展法制教育

课本只是一个载体,她需要教师加工处理后,在教室里、课堂上完成目标。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加以提炼、揉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适合文本和教材内柔、学生实际的问题,层层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之余,学习了法律知识,这对学校的法制建设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孩子实际上在替他们的父母尽孝。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爱心、孝顺、遵规守纪、恪守公德等话题渗透法制观念。如有具体事例,再配合漫画定能事半功倍。

三、口语交际是实现法制教育的好途径

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渗透法制教育,从小接受过法制教育,有着满心道德,很大程度上减少青少年犯罪几率。由此说明,法制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法制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认识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要遵守《小学生守则》,每个公民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在小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

四、在小语作文教学中宣传法制事件,引导规范法制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增加,犯罪年龄趋于低领化,现状不容乐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且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这就需要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提供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能指导学生在作文教学里和法制教育相互衔接,让学生通过想象和采访了解等方式,对社会上、校园周边的违法行为能清楚认识,让学生的家长也从自己的子女的作品中能够更加懂法,学法。

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强化法制教育

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演《偷钱和钱被偷后》情景剧,《我在我家楼下养宠物猫》话剧等,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在我们身边,有些同学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就要引起老师的必要的重视。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损坏公物,偷窃,不仅仅是给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由此可见,法制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在小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教师要学会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的豪气和渴望,加大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独立自信的力度,让他们在不自觉中,就耳闻目睹并参与了法制教育,是我们教师理应承担的义务。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这不仅仅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更是一个日常的课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为培养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努力完善语文学科教学中实现法制梦想,积极倡导的“中国梦”,培养新一代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刘翠萍 单位:陆良县活水乡新台子小学

参考文献:

篇6

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可以使同学们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法的知识,使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互相结合起来,那么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法制宣传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1通过此次法制座谈会,开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

首先,我认为,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在班队课,我利用故事书里看到的一个故事开展了一个主题队会,题目是《告别依赖,学会独立》,书里,讲了一个人,都快20岁了还整天依赖他爸爸,又不好好读书,连个碗也不会洗。一天,他找了个算命的帮他爸爸算命,得知爸爸能活到70岁时,当场大哭,旁人不解,后来他边哭边说,他爸爸大他30岁,他爸爸死后,他才40岁,那谁来养他?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刚开始你也会感到可笑,可经过反思,你还笑得出来吗?都40岁了还想要死的爸爸养他,那么做父亲的不就是太可怜了?

针对这个事例,不得不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调解自己的情绪,加强自己抗挫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上各种环境的考验。他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又跟不上独立意识的发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和固执使自己的行动带有很大盲目性,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对他们进行整体引导,逐步提高他们能分析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认真做好法制教育,要求学生做个有文化、讲文明的国之栋梁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增多,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前不久,班里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剧本《法庭内处》,故事内容曲折,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一位十四岁少年因家中贫困被迫缀学,整天闲在家中无所事事,渐渐地就染上了赌的恶习,最后为了还赌债,竟失手杀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部影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现在青少年犯罪记录高得吓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航天载人飞船刚刚飞入太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怎么不让人忧心如焚呢?

面对当前这些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因此,我们每位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2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我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骂人,打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个人的形象抹黑,并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下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里根深滴固,并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仅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犯罪率呈上升趋,便是证明。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某市一个成绩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受了一帮坏朋友的引诱,在街上玩了一个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烟。从些就渐渐的消沉下去,不能自拔。之后经发展到结伙抢劫!最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应有的制裁。这不是有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吗?我们正处在花样的年货,诗样的年龄,谁愿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过本该完美的日子呢?

小学生太多数时间在学校,所以往往我们受到伤害都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到时,不仅仅会给自我的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并且还会使人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这样必须会树立起一个礼貌的团体,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怎样还会受到他人伤害呢?

这次法制讲座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完美的明天,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严于纪律,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3今日午时,同学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聆听了我校法制教导员的法制讲座。时间虽仅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我的感想却颇多。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我不去_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并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并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仅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本事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不轨之路。

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此刻尽管有教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当严于律己,不能自我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到时,不仅仅会给自我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还会使你受到_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学校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礼貌景象。

这次法制讲座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完美的明天,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严于律己,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吧!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4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为了增强我们青少年的学法、普法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纪荣利老师。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法律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纪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案例:某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王某,利用网络传播犯罪方法,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王某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却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犯罪的呢?纪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不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以至于携带管制_、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酿成大错时后悔已经晚了。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这最美好的时间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过,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少年犯罪,不仅毁了自己,而且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就算是为了家人,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所以,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_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心灵教诲,为我们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牢记其中的道理,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确的航线上行驶。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5在今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村高度重视,加强了对“12.4”法制宣传日活动领导,按照根据上级《关于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活动的通知》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做到早计划、早组织、早部署、早安排,各小组、东门完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在“12.4”法制宣传日来临之前,根据镇党委、政府制订的《沙市镇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方案》,东门村支村两委专题召开了“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会议,就“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作了具体安排。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12月4日,支村两委邀请了镇司法所所长罗宗武来东门村村委会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共解答各类咨询100余人次。

2、组织普法志愿者书写张贴标语50多条,散发传单200余份。

3、利用远教平台组织村民进行法制教育视频观看,并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特点,大力宣传《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手册500多份。

5、在东门完小4个班级里开展了“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学法活动。

三、围绕主题,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在今年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期间,我村紧密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活动主题,开展法进农户,法进学校,法进企业,创造普法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律支持,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篇7

【关键词】法律意识;培养;政治课堂

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性认识,是实际上支配人们法律活动的思维方式。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课程标准以及青少年的法律素质现状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育功能,那就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主旨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己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做好榜样示范,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的法律素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职业最重要、最典型的是其典范性。许多优秀教育的经验表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如果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进自己却不能守法,就会使不校的法制教育苍白无力。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自己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权力机关在教育立法方面进展很大,陆续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教育法律,依法治教部题已经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教育法制观念,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成为知法、懂法、能够依法行教的新型教师。其次,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教师从事法律教育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法律教育活动本身是否具有社会价值的保证。教师的责任应该是真正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站在社会发展的立场对各种法律制度加以符合实际的评价与解释。推崇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规范。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是中学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培养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法律素质。教师应当将法律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在坚持课堂主渠道教育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尽量多地搜集与法律条例相通的法律案例和时政大事,切实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中不应单纯讲解法律知识,更应注意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以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 以增强中学生道德法制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育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公民是组成现代社会的细胞,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及尊严,不依附于任何人。在法律面前,公民独立地完全平等地承担着法定义务,同时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接受法律监督,不允许有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种公民意识是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

三、选取生活实例,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根据公安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在全国的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并呈现逐年增加、年龄渐小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娇身惯养外,更重要的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有的甚至没有法律概念。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法、懂法,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减少违法犯罪。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我在跟学生研究“当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时,选取了这样一则案例:公民建俊霞曾被李自超打成重伤,一直怀恨在心。这天,她发现李自超5岁的女儿李敏敏独自一人在家门口玩,便哄着将她和自己9岁的女儿带到村里的蓄水池边,唆使女儿将李敏敏推入深达六米的水池,致李死亡。建俊霞想以3000元私下了结此事,但李自超夫妇没有同意,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案件很快被逮捕归案,最后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建俊霞死刑。我发动学生展开系列讨论:建俊霞没有亲自杀人,为何要判处他死刑?李自超夫妇依法报案的做法对不对?建俊霞当初被李自超打成重伤后,应该怎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李自超将人打伤,能不能因女儿已死而逃脱法律责任?学生兴趣盎然,讨论激烈,整个课堂形成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良好局面,在不知不觉中法律知识潜入脑海、深入心田。通过学习,他们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一同学中午上学路上遭遇社会不三不四青年敲诈勒索,及时拨打110,闻讯赶来的警察及时截住了尚未离去的一名作案者,并最终将逃之夭夭的另一名青年捉拿归案。

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篇8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职业学生不仅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具有好的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学生法制教育,促进良好的纪律性,优良学风的形成,成为我们职业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校风;校纪;法律意识;素质;纪律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职业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以我院为例,自2008年以来,由四系一部发展为五系二部的职业教育学院,学生人数由4000人增加为7000多人。绝大多数在学校学生都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学习刻苦,遵纪守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职业学生。但是,其中也有少数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置校规、校纪于不顾,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影响和破坏了校风、校纪。

1 从校风、校纪建设中的问题看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职业学生违纪甚至犯罪的情况,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有的院校学生违纪率已达5%以上。从我院的情况来看,由保卫和学生部门处理的职业学生中,各种违纪事件2010年有10起,2011年有14起,2012年19起,2013年27起,2014年25起。从总的趋势来看,也呈上升的势头。虽然大的恶性犯罪没有出现,但这些违纪案件也扰乱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破坏了校风、校纪建设。从违纪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素质差

我院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刚入校时,一般都保留着勤奋,朴实的思想和生活作风,但少数学生由于受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想潮流的影响,入校后逐渐放松了政治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缺乏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可贵品质,混文凭、贪图安逸享受,讲究吃、穿、玩、乐。不注重思想上的修养,把一切都看得无所谓,校规、校纪和法制观念逐渐淡薄,最后走上违纪的道路。

1.2 组织纪律性不强

现在的职业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单一和家庭到学校这个大集体,没有经过严格的纪律训练,造成一些人缺乏应有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道德情操。因此,行动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的言行约束在校规、校纪和法律的范围之内,因而走上违纪的道路。

1.3 法制观念淡薄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在一定程度上,校规、校纪就是约束职业学生行为的基本法规。思想素质与法制观念差是学生违纪的主要之一。

职业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培养职业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校风、校纪建设,是对职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各种途径和不懈努力,培养职业学生知法、懂法,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是他们做到不违法、不违纪、不犯罪,增强其法制观念。遇到或出现违法之事能做到依法办事,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以保护国家,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不懂法就有可能违法,甚至走向犯罪。因此,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合格人才,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 职教学生法制观念的误区,必然影响到校风,校纪的建设

法律是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预防和减少犯罪促使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校规、校纪是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发挥教育的作用,实现培养人才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职业学校大力开展校风、校纪建设,是形成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的有力措施,而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违纪率上升则是影响校风,校纪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弄清楚职业学生法制观念上的误区,以便对症下药,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职教学生法制观念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渴望健全,完善法制

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但在自己的言行上,仅考虑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割裂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情和愿望,肯定一面,否定一面,唯我所用。一方面,他们对我国现阶段法制不健全,社会上个别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表示强烈不满,要求依法治国;另一方面,在涉及小集体或个人利益时,却无视国家的法律法令,只要个人的民主与自由,干出违法违纪的事情。

2.2 只强调应享受权利,而不履行应尽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意识淡薄。再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是民法学的基本范畴,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规的主要内容。对这一点,一些职业学生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他们忽略了享受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应该是对等的,自视为 “二等公民”,只求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2.3 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

对现行的法律和校规校纪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职业学校内,“同乡会”、“同学会”的组织成立一批,取缔一批,他们不仅拉帮结派四处串联,还充当同学间矛盾调解人,但很多情况下却是有意或无意的扩大矛盾。

有些人聚在一起,抱成一团,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容易出现一些群体的违法事件。又如,职业学生中谈恋爱时现象比叫普遍,尽管他们有比较高的文化知识,但有些法盲,只是一味的放纵个人感情,放弃自尊自爱,在受到道德谴责和校规校纪的严肃处理时才能醒悟,但为时已晚。

2.4 不懂的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和纠纷,不是向班主任和系领导反映,寻求组织解决,而是私了;学生宿舍发生了盗窃案,被抓住的小偷,如果退赔账款、脏物,再请失主吃一顿,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有的同学在校内受到侵害,受到威胁,迫于压力,不敢声张,有的在校外受到欺辱,不敢反抗也不向有关部门报案,而反过来只是埋怨社会风气不好等等。

2.5 在集体生活中,过分强调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在我国目前受到职业教育的人数比较多 ,因而使得在校职教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抱团和地域性。也有些同学认为职业学生是为了多挣钱出人头地,一切都靠自己努力,自我奋斗,不顾他人,不管集体,只是一味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逐渐形成了“我行我素”的极端个人思想,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相冲突时,不惜一切谋取个人利益,从而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违纪现象。

3 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校风、校纪建设

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减少职业学生违纪率,杜绝犯罪现象,提高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使之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除了加强日常生活思想政治工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切记加强法制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3.1 要提高法律课的地位

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正处于逐步由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职业学生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应将法律课定为必修基础课。就目前高效情况来看,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已作为必修课,但又不像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那样受重视,安排的课时少,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偏见,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3.2 要理论联系实际

法律条文都是些条条框框,枯燥无味,但它与我们的生活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必须改变那些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的教课方式,多举实例进行剖析,特别是发生在学生中的典型案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学生愿意听,记得牢。还可以采用演讲、竞赛、法制讲座、介绍治安形势、将庭审引入学校等形式,增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3.3 要从一年级抓起

新生初来职业学院,对职教学都有一种神秘感新鲜感,都怀有较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因而可塑性强。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应加强法制教育,是他们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然后要逐步对它们进行有关法律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教育。

3.4 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治安形势的变化,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通过一年的试用,我们认为由学校编写的《职教学生安全实用知识》很适合职业学生的安全需要,它既教育学生怎样遵纪守法,有教育学生如何防身自卫,将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融为一体,有较强的适用性。学好这些知识,对提高职业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群防群治能力,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改善校园治安状况,推动校风、校纪建设,都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徐丽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调查与分析[J].徐特立研究,2010(2):19-23.

篇9

1.1思想素质差

我院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刚入校时,一般都保留着勤奋,朴实的思想和生活作风,但少数学生由于受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想潮流的影响,入校后逐渐放松了政治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缺乏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可贵品质,混文凭、贪图安逸享受,讲究吃、穿、玩、乐。不注重思想上的修养,把一切都看得无所谓,校规、校纪和法制观念逐渐淡薄,最后走上违纪的道路。

1.2组织纪律性不强

现在的职业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单一和家庭到学校这个大集体,没有经过严格的纪律训练,造成一些人缺乏应有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道德情操。因此,行动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的言行约束在校规、校纪和法律的范围之内,因而走上违纪的道路。

1.3法制观念淡薄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在一定程度上,校规、校纪就是约束职业学生行为的基本法规。思想素质与法制观念差是学生违纪的主要之一。职业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培养职业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校风、校纪建设,是对职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各种途径和不懈努力,培养职业学生知法、懂法,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是他们做到不违法、不违纪、不犯罪,增强其法制观念。遇到或出现违法之事能做到依法办事,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以保护国家,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不懂法就有可能违法,甚至走向犯罪。因此,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合格人才,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职教学生法制观念的误区,必然影响到校风,校纪的建设

法律是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预防和减少犯罪促使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校规、校纪是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发挥教育的作用,实现培养人才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职业学校大力开展校风、校纪建设,是形成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的有力措施,而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违纪率上升则是影响校风,校纪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弄清楚职业学生法制观念上的误区,以便对症下药,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职教学生法制观念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渴望健全,完善法制

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但在自己的言行上,仅考虑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割裂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情和愿望,肯定一面,否定一面,唯我所用。一方面,他们对我国现阶段法制不健全,社会上个别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表示强烈不满,要求依法治国;另一方面,在涉及小集体或个人利益时,却无视国家的法律法令,只要个人的民主与自由,干出违法违纪的事情。

2.2只强调应享受权利,而不履行应尽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意识淡薄。再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是民法学的基本范畴,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规的主要内容。对这一点,一些职业学生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他们忽略了享受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应该是对等的,自视为“二等公民”,只求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2.3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

对现行的法律和校规校纪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职业学校内,“同乡会”、“同学会”的组织成立一批,取缔一批,他们不仅拉帮结派四处串联,还充当同学间矛盾调解人,但很多情况下却是有意或无意的扩大矛盾。有些人聚在一起,抱成一团,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容易出现一些群体的违法事件。又如,职业学生中谈恋爱时现象比叫普遍,尽管他们有比较高的文化知识,但有些法盲,只是一味的放纵个人感情,放弃自尊自爱,在受到道德谴责和校规校纪的严肃处理时才能醒悟,但为时已晚。

2.4不懂的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和纠纷,不是向班主任和系领导反映,寻求组织解决,而是私了;学生宿舍发生了盗窃案,被抓住的小偷,如果退赔账款、脏物,再请失主吃一顿,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有的同学在校内受到侵害,受到威胁,迫于压力,不敢声张,有的在校外受到欺辱,不敢反抗也不向有关部门报案,而反过来只是埋怨社会风气不好等等。

2.5在集体生活中,过分强调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在我国目前受到职业教育的人数比较多,因而使得在校职教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抱团和地域性。也有些同学认为职业学生是为了多挣钱出人头地,一切都靠自己努力,自我奋斗,不顾他人,不管集体,只是一味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逐渐形成了“我行我素”的极端个人思想,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相冲突时,不惜一切谋取个人利益,从而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违纪现象。

3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校风、校纪建设

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减少职业学生违纪率,杜绝犯罪现象,提高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使之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除了加强日常生活思想政治工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切记加强法制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3.1要提高法律课的地位

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正处于逐步由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职业学生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应将法律课定为必修基础课。就目前高效情况来看,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已作为必修课,但又不像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那样受重视,安排的课时少,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偏见,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3.2要理论联系实际

法律条文都是些条条框框,枯燥无味,但它与我们的生活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必须改变那些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的教课方式,多举实例进行剖析,特别是发生在学生中的典型案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学生愿意听,记得牢。还可以采用演讲、竞赛、法制讲座、介绍治安形势、将庭审引入学校等形式,增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3.3要从一年级抓起

新生初来职业学院,对职教学都有一种神秘感新鲜感,都怀有较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因而可塑性强。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应加强法制教育,是他们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然后要逐步对它们进行有关法律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教育。

3.4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篇10

【关键词】技校学生 班主任工作 法制教育 法律意识

众所周知,受普高热的影响,技校学生的生源质量总体下降,不仅表现在其文化基础普遍薄弱,而且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养成行为较差。在思想上认为就读技校只是为了学一技之长,以便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因此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法律与自己没有关系。其结果可想而知:法制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在校时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顶岗实习、毕业工作违反劳动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受到不法行为侵害时,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导致悲剧产生。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法律素质修养。

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心理的调试者,弱势学生的保护者。班主任应在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法制管理意识。禁止居高临下,指责谩骂;杜绝漠不关心、延误时机;切忌缺乏爱心、视而不见。校园内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上升的趋势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紧迫而客观的要求:增强班主任的法制管理意识刻不容缓,通过学习教师法、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和师德水平。

二、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法。

现在的技校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多,但是辨识能力有限,有时会良莠不分,应该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即做到知法。

l、在学科教学中应渗透法律知识教育。

现在,几乎所有的技工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师生所追求的目标,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技工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把技工学校定位于此,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决不可顾此失彼,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法律知识的学习。面对今天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行动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学生很容易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以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班主任同时也是任课老师,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从正面加以引导教育,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2、利用班会让学生学一些法律法规。

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形式,应安排一定量的班会用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可以选择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法规来学。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公德意识。当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差时,要做到细心、耐心、关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在班级中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氛围,特别要宣扬生活中能做到朴素、大方,学习上勤奋刻苦学生的典型事迹。 针对学生不同行为表现,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使学生在有趣的班会活动中,增强民主与法治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法纪的习惯,使他们知法、懂法、遵法、守法。树立依法办事的思想。正确使用民利,评选班委,以及三好学生,使学生处理班级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提出科学的、民主的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感受作为班级主人的快乐。

3、开设模拟法庭,寓教于乐。

根据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搜集符合身边的事例设计模拟法庭。在选取案例的时候,班主任最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当地发生的一些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对正在自己的身边悄然发生各种各样的现实的案件不防微杜渐的话,也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法律对公民的规范作用就会深入学生的心中。

4、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治教育

网络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法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型模式转变。使法治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通过网络将高品位图书推荐出去,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强化版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治观念,逐步培养技校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展示违法犯罪的危害,让学生守法。

1、教育学生多参加法律实践活动。

它是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行之有效的途径。班主任应引导学生以主人公身份用法律手段管理班级,通过学生民主制定合乎规范的班规班约,成立“执行小组”,对班级迟到早退、扰乱课堂纪律、损坏公物、铺张浪费、乱丢废弃物等不良现象,本着“有规可依,违规必究”的原则,予以监督,帮助纠正。

2、要求学生联系实际。

学生中也存在一些违法现象,如打群架、偷窃等行为,还有的学生有矛盾不找老师,而从社会上找人帮忙,这些都是法制意识不强的表现,班主任应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危害,引导他们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报刊上有大量适合技工学校学生情况的案例,可多收集一些,对本地的案例更应重视,因为本地的案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自己一起进行分析,运用有关法律知识,试着对这些纠纷、案件加以处理,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也从而明白懂法对工作、事业取得成功的巨大帮助,不懂法对生活造成的巨大损失,在铁的事实面前,常有触目惊心的感觉,使其印象更加深刻、强烈。

四、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让学生护法。

首先让学生认识集体力量的强大。面对违法犯罪,必须见义勇为、团结一致与之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只有这样,违法行为才会象过街老鼠,没有滋生的余地。其次,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护法。护法的形式有多种,如向警方提供线索、作证等,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应指导他们遇事冷静,多动脑子,运用正确、灵活的方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五、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用法。

1、 班主任依“法”治班,让学生体会“法治”。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按校规校纪办事,以身示范,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有关法规,把它们作为自己管理班级的准则。奖励和处罚学生必须以有关规定为依据,不采用体罚、罚款等违法的管理方式。

2、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篇11

一、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目前我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教师本身的法律知识较欠缺,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知之不多,更不用说教育部出台的《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其它新出台的法规。所以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自己要先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合法权益。

二、实施依法治校,保障校园和谐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领导要根据法律法规对学校实行有效管理,制定出的各种校纪校规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对师生的管理也要依法进行,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依法治校,教师要依法执教,注意教育方法的合法性,绝对不能采用野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

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促进学生知法守法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地开展法律教育。就学生而言,运用以案说法的方式,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配合适量的插图,分析评说,比较全面系统地讲法说理,从以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的角度出发,突出重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法律的内容和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学会依法办事和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制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举办法制讲座、板报、法律知识竞赛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法制教育电教片、录像带、光碟等。

四、严格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1. 加强校园各类建筑,水、电、等基础设施,各类教学设施的安全监管,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因建筑和设施修建不规范或损坏造成的安全事故。

2.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各类建筑要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更新,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3. 要做好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落实学生集体活动安全责任制。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让责任落实到位。

4. 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和法律教育,坚决杜绝体罚及殴打学生的行为,防范和避免内部人员侵害学生、儿童的事件发生。

篇12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因此,会计人员应拥有高水准的职业道德。加入WTO以后,会计行业迎来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银光厦”事件,美国“安然”事件等为代表的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会计界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1.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处于利益的中心,难免受到诱惑。少数会计人员抵挡不住诱惑,不能坚持原则,以至贪赃枉法。

2.违背职业道德,“做假账”

少数会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明知有假账的情况下,而做假报假,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近几年来,这类由虚假审计报告引发的事件越来越多,造成的影响很坏,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给国家和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

1.社会不正风气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改革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流行,社会公信力下降,欺诈赖帐,偷税漏税等屡见不鲜。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了一些会计人员的道德天平,滋生了腐败的土壤,产生了不良的行为。有的会计认为大家都在造假,我不做假,企不吃亏?甚至对做假行为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引发了社会对会计的诚信危机,降低了公众的信任度。

2.缺乏合理的职业道德制度。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完整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期待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的局面亟待改变。

3.“不当利益”的诱惑。部分单位领导为了追求政绩,有向上爬的资本,不惜牺牲公众利益,暗示或逼迫会计人员造假帐,甚至私设“小金库”,利于自己的活动。而许多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不敢和领导顶,屈服于压力,违心造假。有的会计人员甚至认为这是“合法”行为,是为单位“谋福利”,心安理得。

4.法律意识淡薄。目前,大多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当违法被判刑时,后悔莫及。因此,有必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1.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同时要经常自我反省,作心灵上的反省。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培养高素质会计队伍的重要手段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要及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修养;二要掌握有关财政税务、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实事求是、办事细腻、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生活严谨、艰苦朴素、以诚待人。

3.有利于反腐倡廉,形成清正廉洁的好风尚

若会计人员坚持办事原则,坚持职业道德,一身正气,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行贿受贿、大吃大喝等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权力,忠实地履行义务。

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会计人员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态去看待金钱,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职业道德,而会计职业道德是靠广大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营造出来的工作氛围,是一种公开、公正执法的光辉形象,是为社会公众认可的一种风尚。只有真正热爱会计事业,才能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会计事业,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新晨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化法制监管

要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要加大监管力度。

4.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

一是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得不偿失;二是执法部门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广大会计人员应与时俱进,按照新时期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M].法律出版社,2001,9.

[2]朱秀华.对做假账问题的剖析[J].财会月刊,2003,11.

[3]会计基础工作考核与管理手册[M].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6.

篇13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新形势下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发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调整大学生的行为,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从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创新学生工作机制的必由之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是指高校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相比,它侧重于从法律角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全面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从学习活动到课外活动,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教室到宿舍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规定了明确的法律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行为责任,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

一、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治国方针。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的建立,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的提高。高校作为科技、文化的辐射源,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的方向,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知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较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其法律意识和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最终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他们的学习、生话,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有利于推进个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依法对其进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做好学生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和学校具有了一定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向学校提出为其提供一定数量、质量教育服务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学生的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学生的整体法纪观念依旧淡薄,有的大学生目无法纪校规,行为自由散漫,个别学生还有可能对学校的管理和处分不服,将学校推到被告席。而现阶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调解和预防各类矛盾和问题,大部分时间在充当着“消防员”,不少活动层次低、效果差。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大学生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复劳动,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困境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经济、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泊,极易发生事故,同时一些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功能缺乏理解,将责任完全推给校方,甚至无理取闹,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一的说教式、学生自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逐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一步界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明确个人行为的法律责任,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学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不仅是高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必将极大促进高校学生工作法制化的改革进程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学生手册》、《治安管理处罚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及规定条文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要让大学生一进校就必须了解自己应该自觉履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将法制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利用深入课堂、深入宿舍的时间,利用团课、党课的时间,将法制教育与思想品质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融合在一起,进行法律的人性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纪校规是对一名合格大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强化法律意识,使他们懂得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逐步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二)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各项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一项制度能否得到普遍认同和遵守,形成良好的秩序,关键在于这项制度是否具有正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符合学生个体的需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制定、修改、完善与教育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相适应的一系列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虽然不是法律,但是它应符合法律及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其内容在充分注重和体现高校育人特点和自主办学的同时,还要注意不得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要真正建立起一套集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于一体的学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综合测评评定办法、各种奖励评比办法、针对困难学生的各种补助评比办法等规定,还有违纪等处理程序。同时,这些规章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至上的权威性。所谓稳定性,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不因情势的变化而频繁地修订和变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谓权威性,就是在使用制度时必须及时、准确,公平、公正和公开。对学生的奖励和补助要准确、公平;对学生的批评和处分,要实事求是,必须具有人性化,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处理合法,坚持批评从严,处分从宽,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处理一个学生,教育一群学生。

(三)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法制化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十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使得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律意识的淡漠,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少地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管理学生,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和管理者为主体,势必造成对学生权利的漠视。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必须要有一支具有法律意识和素质的较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培养一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道德修养较好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担负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对大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他们是具有服务意识的新型管理者,如果仍旧按照过去的思维开展工作,必然无法面对新局面呈现出的新问题。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当转变固有观念,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思想变化。高校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特别是教育法制讲座、督促学生管理工作者自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工作者依法育人、管理的正规化、法制化意识,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精神,法律观念等,从而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正当程序开展学生工作,规范权力运行秩序,保证管理行为的高效和权威,实现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和合法权利的实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面临挑战和压力,但只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树立法治观念,以充分的法律准备和信心迎接挑战,积极与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找共识,就能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新华.依法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的趋势[J].甘肃农业,2006(6).

篇14

一、会计监督现状分析

1、当前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宏观上体现国家法律意志,微观上服从单位管理层的旨意,具有双重性特征。会计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隶属于各企业,受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制约,并与企业存在共同利益,在企业的局部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协调时,会计人员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没有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原则,照章办事。

2、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控制制度失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为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各种内部监督制度,甚至没有基本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即使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此外,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更易发生,会计监督难度增加。

3、企业负责人法制薄弱、缺乏监督意识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法人治理等相关规定不够明确,加上企业经营者的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薄弱,经营者通常独揽大权,集人、财、物三重管理于一身,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事违法会计活动,致使财务部门受控于管理当局,造成会计人员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从而影响正常会计的工作。

4、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执业质量较差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缺乏有效性,行政干预、地区(部门)保护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注册会计师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发挥。一些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在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上放纵,迎合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客户利益的需要,满足其不合理要求,串通舞弊,造成经济信息质量低下,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

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自我道德约束需要加强。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较多,但会计高端人才较为缺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虽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但仅限理念知识的学习,没有实际从业经验,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此外,有的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惟命是从,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6、国家监督力度不够,法制法规建设不健全

国家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和检查法律法规三个环节来实现的。但是,面对多元经济,某些法规明显滞后,国家会计监督相对于管理对象这一数量庞大的经济运行独立体,监督力量显得薄弱。国家会计监督过程中对违规违纪者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犯罪成本低,必然致使监督流于形式,大大弱化了国家监督的威慑力。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1、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独立性

可以考虑建立会计委派制,通过派出人事关系不在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人员,对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信息实施即时监督。这种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人员业务管理的独立性,解决会计人员依法合规进行监督时的后顾之忧,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中能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责,达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目的。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单位内部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任何人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干涉会计人员从事经济工作,更不得指使会计人员隐瞒、虚报单位的经济情况。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加强外部监督,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进一步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会计监督机构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如实报告委托单位的收支、赢利等经济情况,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4、加强社会监督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其次注册会计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最后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执业质量,向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认真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共同作好会计监督工作。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理财的思想,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严格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会计人员自我约束力强,遵守公共道德,抵制各种诱惑,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