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撞击与生命范文

撞击与生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撞击与生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地球上的生命曾数次毁灭于小行星之手,但最新研究显示,人类的生命也许全都归功于一颗撞上了地球的胚胎行星。很多科学家认为,生命本身或者水和氨基酸等构成生命的复杂物质是由小行星和彗星从外太空带到地球上来的。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础,该研究公布的证据显示,地球上的碳也许正是这起发生在44亿年前的灾难事件带来的。

2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另有成因

众所周知,月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陨石坑。一般认为,这些陨石坑是数十亿年来无数次陨石撞击所形成的。不过,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月球地貌的形成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太阳粒子可能会在月球土壤中产生电荷并不断积聚。当月球土壤中的静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以电火花的形式爆发性地释放出来,并引起月球表层土壤融化及物质蒸发,这或许是月球坑坑洼洼表面形成的另一种解释。

3银河系中心缺少年轻恒星

一项研究显示,银河系的中心看上去更像是恒星养老院,而不是恒星育儿所。在此之前,天文学家们曾经在银河系最核心区域观测到年轻恒星,但新的研究确认了一个广袤的空间区域,其中明显缺乏年轻恒星的存在。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与先前认为星系近核心区域应当存在恒星新生区的观点相悖,进一步研究将可能改变我们对于银河系的理解。

4科学家绘数字版人脑图谱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院的艾德・莱茵和同事绘出了迄今最完整的数字版人脑结构图谱。此次人脑图谱的最大特点在于,将宏观高清人脑成像数据和能解释大脑结构的细胞水平数据结合在一张图中,就像人们常用的谷歌地图一样,可为脑科学家研究“导航”,从宏观层面进入细胞层面,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的大脑。新图谱将成为新的参考标准,脑科学家们还可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其进行更新完善。

5杀死超级病菌的新分子可治疗癌症

澳大利亚墨尔本科学家首次在抗击耐抗生素超级细菌方面有了新突破,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可以杀死超级细菌的分子,可用于治疗癌症。超级细菌是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它对现有的抗生素都有抵抗性。据了解,这一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研究团队目前只针对一种超级细菌,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用来检查其他类型的细菌对肽聚合物的抵抗性。

6纳米机器人能辅助治疗抑郁症

来自以色列拉马特甘巴伊兰大学和以色列赫兹利亚跨学科中心的研究者们利用DNA折叠的结构制造出空腔壳结构的纳米机器人。有了这种纳米机器人,医生便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控制药物的释放,一次只释放小剂量的药物。研究者称,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治疗大脑疾病,比如精神分裂、抑郁症以及注意力缺乏症。

7新型化合物改善废旧电子设备的提炼过程

废弃手机、电视和电脑的印制电路板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使用到贵金属金。现有的废旧电子设备处理也会使用一些化学方法将印制电路板中所含的金分离出来,但往往非常低效,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会用到氰化物等有毒化学物质,危害健康的同时也污染环境。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称他们找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作为“辅料”改善整个提炼过程,但没有透露这种化合物的具体名称。

篇2

生命教育自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至今,已历经46个春秋,同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速度之快令人震憾。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学生在提升生存技能及生活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如以往一样单纯为学习而学习,单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要懂得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活得更加丰饶而精彩。学校和教师所要做的则是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形成自主的价值观,同时教会大学生努力基于自由意志去选择,选择没有好坏,即使失败也有意义,而这些都将共同构成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个体。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引导人们科学的生活、乐观的处世,接受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1]。因此,生命同样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其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深刻指出:“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所在。”[2]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基于自由意志去了解自然,认识社会,进而体验真实的生命,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命观去选择。选择没有正误,亦无好坏,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己愿意和能够承担所有后果,为选择负责。同时大学生要能够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其他个体、集体、社会乃至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实现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每个大学生都是情感丰富,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集内心活动、外在体验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生命中的失落与痛苦常常让他们感受到压抑、苦楚,容易质疑自身的梦想与坚持。而大学生生命教育则需要教会他们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热爱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不因迷茫而滞步不前,不因挫折而放弃所有尝试。在生命教育课程中,告诉学生其并不是被迫的学习者,而是通过对世界的认知,形成自主的价值观,在需要的时候明辨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去体验和创造属于他们自身的生命价值,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进一步确认。大学生生命教育,也同样能够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和珍爱生命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珍惜此刻,活在当下,学会选择,舍得放弃,活得丰富。

二、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有45.7%的大学生认为高校生命教育并没有达到要求,需要尽快开展相关教育活动,44.7%的大学生则认为团学组织的活动太单一而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中青报在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因此失去了很多本可以与自我和解的机会。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领域十分丰富,专著书籍、论文均有所体现,然而教育方法多且杂,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主流。虽然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一些不错的成绩,影响力也较为突出,但是这些成就大部分是关于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研究,而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方面却需要更多的创新与钻研,同时其也没有能够有针对性、系统性成为一个完善体系,而这也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现在我国生命教育的大方向也可这样说: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生命质量,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从而摆脱迷茫,提升绝“情”的能力,这里的“情”是指的情绪,让内心强大,并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3]。生命教育也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关怀他人,关注人性本身,让学生体会生命之于自己的真正含义,注重增强他们面对逆境的能力。从生命的视角勘察,我们也能得出结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生命力价值为目的的。生命教育首先应重点关怀人的生命、人自身的价值,甚至是人性的本源。而目前生命教育的困难之处在于,课堂上大学生能够也愿意参与生命教育相关课程,但是课下的可控性并不高,同时严重的是,真正需要生命教育的大学生反而参与不进来。

不仅如此,高校专职心理教师力量不足也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难点。高校更注重专业知识教学,往往忽略了大学生内心的声音。目前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投入更亟待加大。由于当今社会发展快速,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等的冲击,速食爱情、物质贪婪、经常性地虚无享乐等让一部分大学生迷茫而困惑,因此在快进入社会时,社会竞争和就业困难更容易使他们找不到前路的方向[4]。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享受着一家人的宠爱,人生太顺利,所需皆易得,基本上没遇到过较大的挫折。一旦遇到困难,当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无助,什么是绝望时,更容易陷入情绪泥潭,忧虑、焦躁、难以自我调节,更甚者,一些人最终会选择伤害他人或者自杀来逃避现实状况,而不能使情况得到根本地改观。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更需要感知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从自身情况出发,站在他人的角度或者走出泥潭去从新了解自己,得到新的体会与体验。但是我国高校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设施还非常稀缺,更不用说一套完善的生命教育设施。心理咨询中心常常被安排在校园的某一角落,容易成为摆设,其与学生活动处的结合也不够紧密,难以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繁忙的学生生活让大学生容易为了应付考试或一些简单的学分活动而忙碌,遇到问题容易自我积淀而不寻找解决方法,此时心里咨询中心的作用没法体现出来,也很少有大学生能真正静下心思考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进一步完善自身,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人的生命观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系统和完善的,而生命观的教育也就成为了培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最原本的方式。而任何的科学资料和数据都是对大群体的统计得来的,很难直接使用于每个独立的人,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可以从加强心理辅导、巩固生命意识、加深情感体验到调动一切力量去构建和完善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以此了解大环境下的学生心理特征,以适用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去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5]。在当今社会下的生命教育,应该以何种途径去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观呢?结合中国大学生教育现状以及国外生命观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综合生命观的内容,在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可以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近些年,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转型、价值观念的变迁、社会失衡、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让大学生难以承受[6],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也因此变得焦躁不安,容易引发潜在的危险性。而人的行为大部分源自于“潜意识”,当有生命教育课程丰富而饱满地将正确的“潜意识”灌输于大学生时,大学生将更容易向着正确地适合他们自身的方向发展。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真正走入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教师们则可以从心理学、健康学、社会学等角度,分层次对大学生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让大学生对生命教育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不仅能有效突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将正确的生命观渗透入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命教育课程应该多层次、多维度开展。在结合传统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人目前更注重“物”,即物质层面的追求,但“人”应该是社会的中心,一切以“人”为前提。因此,要让大学充分意识到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同时密切联系环境教育、道德教育等开设课程,可以有效地针对当前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使生命教育课程覆盖面更广,影响学生群体更深入,以此达到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二)鼓励且提供机会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课堂上大学生能够也愿意参与生命教育相关课程,但是课下的可控性并不高。同时严重的是,真正需要生命教育的大学生反而难以参与进来。因此不仅是需要学校及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先带动一部分学生,使他们先开展起来。教育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文化活动,开拓个人的视野和思维,激发潜能,让他们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使价值取向、人格素养、思想观念等在无形中得到提升,这也正是校方及教师想要达到的效果。因此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使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念意识;参与文艺活动,不仅仅只体现在表面的生活多样性,同时也陶冶情操,培养了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同时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结识更多积极向上的人。校园活动,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要想磨练大学生意志,则可以有各种爬山、夏令营、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如江西赣南苏区,访问老,引导学生认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多加组织学生聆听报告会,或参观残疾人运动会等,让大学生体会他们在挫折与困苦面前坚忍不屈的精神。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生命教育铺上好的开路基石,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改善校园环境

课程和课堂是经常被谈论的对象,目前高校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而缺乏对大学生其他兴趣的培养以及知识面的扩展,单一地教授课程使现在的高校校园过于“单纯”。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更加注重是好事,但是知识的获取将过于片面。学校除了教会学生在工作之前必须掌握的技能及知识外,同样需要教会他们汲取更多类型、更丰富的其他知识,使其生命价值观建立得更加完善。同时教育的原点不能忘,教育的原点是“人”,而“人”的原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观,就是要他们都来真正关注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命,增强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同时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课程表不能都填满,要使他们有空间和时间自主选择其它喜欢的课程。校园内部除了多多宣传校园文化活动外,更需要老师及一些优秀的同学带动其他104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生命教育,形成校园氛围。

(四)对大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校方可以对每个大学生都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内容可以包括进校前的情况以及进校后依据时间、类别登记其获得的荣誉、活动经历、成绩及某段时间的心里状况等,也可以是心理测评得出的结果。同时对贫困学生和成绩稍差的学生特别关注,因为真正有问题的学生反而会隐藏他们的内心抵触点,同时防御心很强,并不会主动谈起自己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也更需要细心观察与注重这方面的表现。成长档案以“人”为主,形成一个小型圈子,争取在心理问题或外在表现上有一定苗头之后果断止损,争取伤害的最小化。同时成长档案也非常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五)建立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办公室

1.与心理咨询室相结合,定期做简易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可以利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其按心理危机程度可以分为红、橙、黄、蓝、绿5个级别。并针对各项级别设置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同时需要结合学校情况。当需要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时,也可以按需要实行可控监护。

2.观看相关电影,同时可以请专家讲解经典影片,以此把生命教育的内容穿插和涵盖在讲座中。如中国人民大学平均每天有3场讲座,其中“影片解读”栏目保持了场场满员的上座率。同时使生命教育更深入学生内心。

3.定期与各班级心理委员沟通,找到各班级特殊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分批研讨生命教育,从而找到更好的教育渠道。

4.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交流活动。可以请一些从事生命教育的相关教授或者专家,同时回答大学生的疑问,以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从学生生活忙碌的点滴中渗透大学生生命教育。

5.开办大学生生命教育社团,通过大学生之间互相传播正能量的方式,让生命教育深入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中。

篇3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生态平衡;行业标准规范;装饰材料合理运用;

室内装饰设计中坚持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这也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生态文明倡导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要求生活方式的提升和理性消费。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经济社会发展维持在资源和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我们要优化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意识,转变把物质享受摆在第一位的传统观念。例如,室内材料从建筑结构中分离出来,并具有装饰功能的相对独立性那一刻起,就被人为地赋予了某种社会属性,表现为人们对材料的喜好差异而人为的赋予了不同价值,资源稀缺、加工工艺复杂的材料往往被认为是价值高的材料,这种高价的材料用于室内装饰中却常常被人当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们要摒弃这种物质享受第一的落后传统观念。倡导以节俭为特征、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减少对资源消费和对环境破坏的文明方式。生态文明观要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我们人人有责,要提倡环保节能从点滴做起。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中的生态、环保、可持续的设计观点上升到符合中国国情民生的生态文明观,运用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先进设计技术与手段方法,满足人类对于居室的功能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居室三者之间协调统一。

以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室内装饰设计,可通过简洁的造型以及节省材料与能源的设计方式,实现对于室内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的构造。简约造型和雅致的细节设计,可在大范围内和长时效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过去靠材料堆砌式的室内装饰方法,复杂、繁琐又消耗了大量的木材等自然资源,而通过简洁的造型减省用材,能构建舒适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通过尽量利用建筑自身朝向和大面积的双层中空玻璃等材质,引进自然光线并有效隔音、保温,选择规模恰当的照明、供热、空调系统,以节约电力资源。还可考虑水的再利用装置和节水装置减少生活废水,节约水资源;在室内空间中适当地使用绿色植物进行装饰,达到净化空气又增添自然气息的目的。这些都是生态文明观下的设计体现,对于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进行装饰材料的合理运用

装饰设计是艺术与技术及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很大程度上受到装饰材料的制约。无论是雕龙画凤、贴金包银的古代宫殿,还是清新典雅、优美简洁的现代派建筑,以及追求浓郁乡土气息、回归大自然、讲求人情化的后现代派等,都是通过各种材料,来体现设计师们的设计意境,反映时代的特色。材料是体现室内装饰效果的基本要素,所谓室内装饰材料合理的运用,就是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基于不同材料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全面考虑材料的生态平衡、功能运用、施工工艺、安全稳定等。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站在满足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的高度,来设计选择装饰材料。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重视绿色材料的选用,但从生态文明高度看,要在有利于“大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追求“绿色”。人们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室内装饰材料过分追求选择以草、木、藤、真皮等为代表的自然有机材料的话,从生态文明角度看,这些材料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产量有限且使用寿命短,过度采用会造成生态失衡。例如,木材具有优良的环境学特性使其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我们不要忘记 “人+木=休”汉字上的深刻含义。我国有竹子生长面积700万顷,是世界第一竹业资源大国,与木材相比竹子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树苗长成大树要20-50年,而竹子从破土长成十几米高才需60天),如果合理开发利用竹业资源,是再生周期短的天然材料的宝藏。可以考虑“以竹代木”的做法,来部分满足人们追求天然环保的装饰材要求。另外,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金属、玻璃、塑料及复合材料等人工材料的技术成熟,其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应视具体情况尽量选用此类材料。

2.设计师要依据行业标准规范,合理运用装饰材料。我国现阶段室内装饰所使用的大量胶合板,黏合剂,油漆等材料产生甲醛、苯等一些毒性大挥发速度慢的刺鼻气味,并且存在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面对当前装饰材料的现实和人们希望环保、健康之间的矛盾:首先,设计师要在保证装饰效果前提下,依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有关条文规定,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环保系数达标的材料,尽量将室内污染降至最低程度。其次,设计师应熟悉材料的物理特性,如吸水率、膨胀系数、耐火等级、容重等,以提高装饰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装修频率从而节省资源。原则是尽量满足生态、环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和选择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材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装饰材料的包装材料,其大量废弃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在选择购买装修材料时尽可能选择大容量或简易包装的类型,以减少包装材料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或者尽量选择那些采用了可降解材料包装的装饰产品以减少装修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应在保证装饰效果前提下,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选择使用施工工艺简单的材料。目前的装饰行业,在大多数的室内装饰设计中往往会只给出平面、立面图,具体的施工方法一般由装饰施工企业自行解决。这种方式极易造成施工无序、成本结算不清而产生纠纷,更重要的是如果施工企业与设计者之间不能相互默契配合就很难保证设计的装饰效果。随着工程监理制度的日渐成熟,客户素质逐渐提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室内装饰设计人员,使我们的室内装饰设计图纸真正的成为指导施工的依据,需要设计人员熟悉装饰施工过程,熟悉装饰材料施工资料,从施工者的角度出发,在设计时选择使用施工工艺简单的材料。设计者还要站在业主的角度,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并考虑便于后期维护选择材料,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比如某些业主为了追求奢华或个性化的视觉效果,喜欢使用一些昂贵的非本地产的材料,这些材料需要火车或汽车等的运输,既消耗了能源又增加了环境污染。此时,设计者一是要引导业主理性消费,二是要灵活运用材料这一体现室内装饰效果的基本要素,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本地的材料以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和便于维修;对于无法取代的高级装修材料,应以“高材精用”的原则,尽量少用节省其资源。

结束语

室内装饰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好、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实现设计的目的手段,其品种繁多,重在“合理”运用上做文章。设计者要学会主动驾驭材料,最大限度发挥材料各自的优势,而不能盲目乱用与无原则的堆砌。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基于不同材料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设计者及者施工人员必须对材料运用、环境及功能上进行综合性的全面考虑。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观已经上升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文明层面,这既是约束室内装饰设计发展的正确轨道,同时也是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发展的一个契机,从我做起,通过装饰设计扩大生态文明观的影响,是室内装饰设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思远. 材料与文化并行发展――论生态室内设计中的装饰材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商业设计,2008(11)158

[2] 乔 芳. 室内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现代装饰理论,2013(1)87-88

[3] 王玲. 竹类植物的工业利用途径综述,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 17) : 10294 - 10296

[4] 戴珊珊. 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6)287-289

[5] 王 睿. 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探析,艺术与设计, 2013(6)66-68

篇4

关键词:医学新生;生命意义;死亡态度;生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37-0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现象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了: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工作无时无刻都在跟人的生命打交道,其生命观、生命意义感及死亡观、死亡态度如何首先将影响其目前的学习、生活态度和未来的从业态度,同时还将影响其对临终病人的医疗处置态度及医疗处置方案,因此,了解医学生的生命意义和死亡态度现状,针对性地开展生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取我校大一“生命文化与生死教育”选修课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课伊始即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98.2%。学生结构统计如下:

问卷分4部分,第一部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健康状况等如上表所列;第二部分:《生命意义感量表》,共有20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即生活态度、生活目标、生命价值和生活自主。以Liker式的七点量表方式作答,每个题目皆有两个极端,各有对应词语,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感受加以选择。总分介于20~14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生命意义感越高。第三部分:《死亡态度量表》,共有32个项目,分为5个维度,即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和自然(中性)的死亡接受。;第四部分:关于生死知识的来源、是否需要学习生死知识、是否需要开设生死教育课程等问题的调查。

二、医学新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现状

1.新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医学新生生命意义总体情况:经数据分析,我校新生的生命意义感平均得分为98.39分,介于92至112分之间。按照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在92分以下为低分组,表明生命意义感缺乏;92至112分之间为中间组,表明生命意义和目标不确定;112分以上为高分组,表明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意义的划分标准,将医学新生的生命意义状态划分为三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医学新生生命意义各维度情况:经数据分析,我校大一新生生命意义各维度平均得分为4.91,其中生活态度维度平均得分4.75分,低于平均得分;生活目标维度5.05分,高于平均得分;生命价值维度得分4.91,与平均得分持平;生活自主维度得分4.96,也高于平均得分。

2.新生对于生死知识及生死教育的需求现状。问卷第四部分的调查显示,关于“生死知识来源”,在被调查医学生中,5.8%的学生的生死知识来源于朋友,19.6%的学生的生死知识来源于学校,23.1%的学生认为来源于家庭,51.5%的学生认为来源于社会传媒。关于“是否需要生死教育”,79.6%的学生认为需要,13.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5.6%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关于生死教育的途径”,6.1%的学生认为应该完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24.8%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32.6%的学生应该进行学科渗透,33.3%的学生选择开展主题活动,41.6%的学生选择开设专门的生死教育课程,34.8%的学生选择增强实践体验。

三、基于结论的生死教育尝试

1.设置医学特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我们查阅国内外资料发现,根据Herndon,Jackson等人的一项调查,美国的死亡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着眼于学理的课程,重认知感悟,另一类是落实于体验的课程,重感受反思。我们借鉴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国内他校经验,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生命文化与生死教育的内容:(1)生死教育概述:生死教育简介及发展历程,其重点在于从古老寓言故事中引入死亡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生命之舞:生命的起源、发展、意义等,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亮度四个方面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死亡之约:死亡的传统定义、死亡的新医学定义与器官移植、死亡的意义等,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由死观生,认识“死亡是生活的中止,生命可以永存”;(4)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我国儒释道的生死智慧、西方死亡哲学、死亡之美等,其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消除死亡焦虑,克服死亡恐惧,实现对死亡的超越;(5)大学生自杀及其预防:自杀定义、大学生自杀现状及预防措施等,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6)安乐死、临终关怀:安乐死的含义及其现状、临终关怀的内涵、要求及其实践等,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医学的有限性,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培养医学人文精神;(7)应对人生重大失落:缺失目标之空虚、难抵诱惑之焦虑、失恋之苦、丧亲之痛等的应对措施,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与低谷,坦然面对人生的重大失落。

2.探索感受型、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在“生命文化与生死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无论是理论教学内容、临床医学案例、影视欣赏等均设计讨论问题,学生分组或集体进行讨论。如在观看了《相约星期二》后,教师设计了5个思考题:(1)莫里老师的什么打动了你?此题重在引导学生表达个我化的内心感受,学会关照自我的内心。(2)死亡对于莫里老师的意义是什么?此题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有限和脆弱,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死亡对于学生米奇的意义是什么?此题重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的日常生活,从而进行价值观的调整。(4)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打算做什么?此题重在引导学生克服死亡恐惧,学习坦然面对死亡。(5)我的墓志铭,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围绕这5个问题,学生分组制作ppt,并在课堂展示。

3.开发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功能。开课即准备一本“生命感言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都可在“生命感言集”里留下自己的生命感言,课程结束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想或感动。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如《活着》、《此生未完成》、《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清单》等,针对医学生还专门推荐了《死亡如此多情》、《最后的期末考》等。参与社会实践,清明节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周末组织学生志愿者去养老院关爱老人,感悟生命的有限。

4.创新诱导自发思考及内省的非考试评价方式。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采用“235”的过程性评价,即平时课堂发言20%,中期观影的分组ppt及展示30%,期末报告50%。期末报告的设计,仍以对生命及死亡的自发思考为主要目标,一共设计4个思考题供学生任选其一:(1)死亡离我有多远?(2)假如某一天你要走了,你最想对谁说什么话?(3)我看安乐死――以《死亡医生》为例。(4)读后感――我最喜欢的一本漂流书。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从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期末报告看,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层面,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国也没有相关的师资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实践层面,教学学时太少,每期结课学生与老师均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班级人数太多,部分学生的参与课堂讨论得不到保证;生死教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完善。

参考文献:

[1]夏媛媛.中西方生死教育的发展与区别及原因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路径

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意义观的教育,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知与行合二为一的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我国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受过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他们的总体素质是比较高的,然而也有为数甚多的大学生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常常会感到困惑和迷惘;自杀,自残,杀人于暴力等漠视生命的案件时有发生。大学生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和媒体的关注点。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在实施路径上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生命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内容、体系结构及途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高校对生命教育流于形式,对生命的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以及对生命教育的教学团队建设队伍方面。

(一)高校中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流于形式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普遍都没有开设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或举行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而只有部分高校,如医学类的高校才有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且也没有形成权威统一的生命教育课程教材。这些开设有生命教育课程的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太高,基本上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时数是否足够,教学质量是否有保证以及考核形式是否合理等问题都没有确定的机制与机构来规定。这是都是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流于形式主义的表现。

(二)高校没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学团队

教学队伍中有没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师是一个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教学团队的高校一般要比没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教学团队的高校在大学生生命教育建设这方面质量要好。各高校在生命教育这方面的师资队伍明显不足,大部分讲授生命教育课程的都是思政部的教师,没有专业的生命教育方面的教师。而且有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在课堂上与大学生谈论生死问题过于沉重,或者只讲“生”,不讲“死”,在生死观问题上避而谈之或闪烁其词,这样没能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反而导致大学生对生死产生错误的思想。总言之,高校中没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学团队是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之一。

(三)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

前面提到的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流于形式与高校中没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学团队两点,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造成的。高校中生命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举行生命教育课外活动或讲座,生命教育制度的制定以及高度生命教育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培训等都需要经费的投入。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和生命教育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种种不到位的现状引发大学生自杀,杀人,暴力等漠视生命的案件时有发生。据部分学者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所作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但是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是存在问题的。如,在对他们自身的生命的认知方面:部分大学生(约占 20%)的生命意识淡薄,他们缺乏对自身生命的感性认识对未来,没有信心。部分大学生则对他人的生命则表先出漠视的态度,不尊重他人的生命。而在对待自杀这一敏感话题上,倾向于持肯定态度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而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教育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而且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都呈上升的趋势,而我们社会各种企业公司需求的岗位数量却变化不是很大,造成社会上就业人数远远大于岗位所需要的人数。另外,由于他们大学毕业,对工作薪酬和环境的期望都比较高,对那种累重的工作,他们不愿意去做,怕找不到好工作;或者工作薪酬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又部分大学生由于压力太大,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今年4月30日中午,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同学因找不到工作,也无法按时毕业,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压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与生命教育产生的一个原因。

(二)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

面临经济压力的大学生他们主要来自贫困家庭。许多大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他们家庭因为供一个孩子读大学而欠债累累,这些孩子往往相对比较内向,更多考虑的是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筹集学费,如何还钱,而致使他们压力过大,当心里承受不住的时候变会产生自杀的念头,这些都是造成他们漠视生命,漠视生命教育的一个诱因。

(三)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

大学生永远都需要面对的主题就是学业压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都很大,他们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使自己成为全能的人才,他们去考很多证书来应对就业,因而就造成了更大的学业压力。有些人考证书话了很多的钱,也没考到想要的证书,从而当心理承受不住的时候诱发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漠视,导致自杀或者其他暴力行为。

(四)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压力

现代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很多,其中人际压力,包括如何与他人交往,以及恋爱情感等都成为他们当中部分学生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因为无法与室友和睦相处,造成很大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出现心理疾病,变得性格孤僻,自闭,不愿与人交流。这些压力都成为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和生命教育的重要诱因。

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制度机构的打造

关注大学生生命教育,并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项目,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必需要重视,并在制度机构方面做出积极的建设。国家教育部门可以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的有益经验,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组织,来规划全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项目。再有省部级教育局以及各高校结合各省市级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专门的机构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管理与部署。其次,还必需要完善在生命教育方面法律制度的保障。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大学生生命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还不成熟,相应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所以必需要完善生命教育方面法律制度的保障,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这方面法规的监督管理力度。

(二)教育队伍的培养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培养和建设具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自身首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为生命教育教学实践培养骨干力量并推广到每一位教师。一是教育部门需要求高校中思政部的教师都要接受生命教育能力课程的培训,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方法。这是因为思政部主要是管理学生思想这一部分的,生命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属于这一模块的内容。当然,在培训进行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的培训形式,沙龙与课程培训等。而在课程培训时可以采用社会榜样的示范以及反面案例的警醒进行。二是要对全校其他的各科的教师也要定期参加生命教育能力课程的培训,帮助广大教师了解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校中的教师高度的生命素养,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都形成对生死的积极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三)教育经费的投入

除了以上这些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路径外,还必须要国家教育局部门加大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经费的投入。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专项教育经费包括大学生生命教育教材的编写以及相关著作、文献的支出;邀请名师专家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培训费用;邀请名师专家对大学生开展讲座的经费;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经费,以及相关法律文献的制定与实施等等各方各面都需要使用经费。国家必需要重视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建设,并在经费上提供充足支持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切活动,同时必需保障生命教育经费使用到位,开设专门的监察部门,保证公开、公正、高效地投入到“大学生生命教育”项目中,使得经费确实落到实处。

总之,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种种现状以及大学生漠视生命与生命教育的种种案例及原因,都在昭示着我们必需要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而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需要确实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路径,使得高校具有高度生命素养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更好地引导高校大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其身心得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泽环.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 张湘富,张丽颖主编.大学生生命教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樊富珉,贾主编.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 宋艳冰.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3(04).

[5] 赖雪芬.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J].教育评论, 2005(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