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磁辐射发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磁波的种类很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波长和频率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如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光波(如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大宇宙射线如X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中子射线)等类。不同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常见的是无线电波,也称为射频电磁波。当交流电的频率达到每秒钟10万次及以上时,交流电路的周围就形成了射频电磁场,频率范围3千赫~3000兆赫。射频电磁波为非电离辐射,任何射频电磁场的发射源的周围均有两个作用场,即以感应为主的近区场(又称感应场)和以辐射为主的远区场(又称辐射场)。
电磁辐射的危害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磁波作为一种资源,已在0Hz~400GHz(400GHz是国际电联ITU所划分的最高频率)的宽频率范围内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及工业电子设备中,随之而来的电磁干扰也就从低频到微波波段,无孔不入地辐射或传导给运行中的设备和周围的环境,从而给设备、系统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伤害。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常见的电磁辐射源有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与电气火车、高频焊接、电脑、手机及大多数家用电器(如电视、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电磁炉、吸尘器)等。这些设备及设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证实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并造成视力下降、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电磁辐射可使男性出现生殖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等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9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防电磁辐射织物的应用领域
电磁屏蔽织物在食品、石化、采矿、航天、军事、科研、医疗、电子、通信、计算机、电力、建筑、政府机构、银行证券、民用防护服(微波炉手套、围裙、孕妇装、家电罩)、职工工作服等领域和行业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此类织物的年需求量已达上百亿元人民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增加、电子设备种类的增加与普及以及人类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市场需求增长会更加迅速。
日本、美国及英国等最先开发出了民用防辐射服,我国也在20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防辐射服装的研究,已经开发出多种面料的防护服装。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民用防护服装主要有:防护衬衫、防护围裙、防护马甲、防护大褂、孕妇服装系列、夹克套装等,此外还有用于设备屏蔽的屏蔽布等。表1列出了常用的电磁辐射方面的个体防护产品、制成材料及屏蔽效能。
按照我国电磁辐射防护服的要求,对于大功率射频应用设备的强场防护,要求屏蔽效能值在30dB以上,而对于一般设备,要求屏蔽效能值在10dB~20dB即可满足要求。
防电磁辐射织物的发展状况
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电磁辐射防护问题的研究及评论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条件(接触电磁辐射源的距离、时间、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和观点也不尽一致,但对电磁辐射的有害性已成共识。对防电磁辐射织物的研究,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镀膜织物(金属溅射、化学镀、真空镀铝)、粘贴金属箔织物、涂覆导电涂料织物、多离子织物、导电纤维(碳纤维、金属短纤维、金属络合纤维等)、混纺织物、防辐射纤维织物等。
导电纤维混纺织物是通过不锈钢短纤维、陶瓷纤维、麦饭石纤维、碳纤维等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经特殊工艺混纺交织形成防电磁辐射的布料。此类产品最大的优点是手感比较一柔软,透气性好;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屏蔽效率比较低,一般电磁能衰减量为15dB到30dB左右,而且在不同频段的屏蔽效果有差异。一般导电纤维含量为10%~15%的织物屏蔽效果能各向同性均匀稳定,在频率150kHz~6GHz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2dB~38dB。
不锈钢短纤维织物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屏蔽织物,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所生产的不锈钢纤维呈连续的长丝束状结构,其直径可以细到几微米,比普通的纺织纤维还要细,且纤维比较柔软,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具有可纺性。通常比电阻达到1Ω・cm以下的导电纤维具有电磁波屏蔽性能,不锈钢纤维的比电阻仅为10-6Ω・cm,因此被广泛用作防电磁波辐射织物的原料。它与其他纤维相比,虽柔性类似于纺织纤维,但弹性回复率低、抗弯曲能力小、切向阻力大、比重大,因此用不锈钢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的织物的服用性能受到影响。
复合功能织物作为一种最新高科技产品,由不锈钢纤维与棉、粘胶等纤维混纺而成。这种新型织物克服了现有屏蔽织物在生产、使用中的不足,满足了普通大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磁辐射防护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后,也可以应用于航空、航海、军工、化工、冶金、电力、通信、家电、制药、食品、酿造、陶瓷、地下工程等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磁波辐射防护服主要是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开发既能达到防电磁波辐射的功能,同时又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价格又比较适中、服用性能比较好、款式多样的面料,使更多消费者能抵御电磁波辐射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此外,多功能服装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功能化和产业化是纤维开发的两大趋势,在高附加值纺织品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这些新兴的面料也将会成为推动纺织行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商思善.电磁波屏蔽织物波的产生与发展[J].现代纺织技术,2002,(4):50-54.
[3] 晏雄主编.产业用纺织品[M].第1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测试方法;辐射危害
1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其放射源
电磁辐射源通常分成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的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而这种电磁辐射源常常会被我们忽视和淡化!我们所一直关注的电磁辐射源,其实只是电磁辐射源的其中一种,即: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频电磁辐射源及工频电磁辐射源。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三种。
3防电磁辐射服装织物及面料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对于电磁波的防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电磁辐射防护服装时,应了解防护服装所采用的面料,及其工作原理。由于电磁辐射的频率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按其高频和低频辐射的特点,用不同的织物及面料进行防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需要材料有好的导电性或导磁性,所以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银、镍、铜的电镀纤维或织物、填充炭黑、导电化合物和吸波添加剂的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便应运而生,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磁屏蔽织物和面料。
制成方法:利用金属材料,如采用金属丝网罩隔离装置和用金属粉处理过的服装;利用金属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成纱,再织成布。
3.1防辐射织物、面料的一般分类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防电磁辐射织物有三种,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基料表面所形成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具有抗电磁波的功能。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屏蔽作用:
(1)合金纤维混纺: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纤维混纺形成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耐洗涤、耐磨、柔软、手感好、透气、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等功能。
特点:透气性好、服饰感强、耐洗涤、手感好。
适用范围:这种面料目前使用最广,其可以被制成各类防辐射服装,如医护类、孕妇防护类等。
(2)多离子织物:采用多种金属离子涂敷粘附在普通织物上,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的织物能保持原普通织物的性能、颜色和手感。
特点:柔软、透气、服饰感强、服饰使用范围宽。
适用范围:可以制成T恤、内衣、床单、蚊帐等。
(3)金属化织物: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牢固地“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形成电磁屏蔽织物。
特点:镀膜薄、附着力强、柔软、透气性好、使用频率宽、屏蔽效能高。其中,金属化织物是目前国内外最新一代技术产品,比前两种织物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工作频率宽、屏蔽效能高、使用领域广。
3.2屏蔽高频电磁辐射面料的类型
3.2.1混纺梭织屏蔽布
外表与普通面料一样,采用纳米金属屏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屏蔽纤维直径只有头发的112,比蚕丝还细腻柔软。
此面料经过及测试中心检测屏蔽效果达到99.9%(30dB以上),同时保留了普通面料的柔软性、均匀性、透气性、耐洗性、致密牢固、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2.2纳米离子屏蔽布
采用高科手段,将金属纳米离子置入到织物的内部,从而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屏蔽率达到99.9999%(70dB以上),防辐射能力强,适合电子电器内部防辐射;电信发射机房、基站、电视广播雷达发射台等的电磁防护,可作为机器设备的覆盖物,或制成衣服的夹层,只可轻轻擦洗,不可揉搓。同时这种面料还可以起到远红外保健、抗静电、杀菌作用:能促进和改善人体浅表组织微循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对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3检测防电磁辐射面料的一般方法
(1)测导电性
用万用表检测到有良好的导电性,普通面料则没有导电性。
(2)用火烧屏蔽布
混纺布会剩下一层屏蔽丝网;而纳米离子布则剩下一堆金属粉末。
(3)使用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
有辐射时红灯亮,用防辐射布挡住后,绿灯亮,表明辐射已被屏蔽。
(4)包裹测试发
将手机等包裹在防电磁辐射屏蔽布或服装中,看其信号是否减弱。
3.4dB和屏蔽率的换算
dB和屏蔽率的换算率是:3dB50%;6dB75%;9dB87.5%;
12dB93.75%;30dB99.9%;70dB99.9999%;
3.5防辐射服dB值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防辐射服装,首先要有服装的基本性能,比如可洗涤,透气性,穿着舒适性,同时要能满足家电的防辐射。除非在雷达,发射台等特殊高辐射场合,美国军用标准规定大于15db。一般家用电器,如防电脑,微波炉等的辐射,由15db即可。大于60db,99%的织物表面上可以包住手机的辐射,但大多是电镀金属的织物,洗涤几次就不行了。
4防电磁辐射服装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目前市场防辐射服装品种单一的情况,但我们可以将研发制作方向分为: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生活进行分类。在接下来的产品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产品的防电磁射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服装的防紫外线、防风、拒水、防污、防蛀、抑菌、防臭的功能。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的一项研究将有望填补国内外空白。一直从事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和健康素质方面研究的姚穆教授带着博士生们,动手制作检测设备,从无数种检验方式中得到逐渐清晰的规律,三年来,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检测方法。他们研究的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检测与标准制定项目,如果通过国家认证,将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生产、检测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标准。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穿上放心、舒适的防电磁辐射服。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输变电工程引发的电磁辐射污染越来越常见。电磁辐射引发的侵权属于环境污染侵权的一种,因果关系极为复杂,损害结果很难确切认定。在输变电工程建设引起的电磁辐射污染案件审理中,笔者注意到污染的判定往往集中在电磁场强度是否符合《500千伏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电力技术规范。行业技术规范中的标准仅为推荐限值,能否成为认定污染成立与否的标准?本文结合输变电工程引发的电磁辐射污染的两则案例,探讨输变电工程引发的案件纠纷中行业技术规范的效力以及电磁辐射侵权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行业技术规范
在原告江苏省电力公司姜堰市供电公司与被告季某排除妨碍纠纷一案中,原告在建的220千伏高田线开环入沈星变线工程中2支塔相距被告季某的鸽舍太近。被告咨询相关人员后得知高压输变电线路引起的电磁辐射影响鸽子的繁殖,遂以原告行为不合法为由阻止原告施工。一审法院认定原告行为合法,被告阻止行为不当。
通过查阅类似的输变电工程引发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案例,笔者注意到基本都是电力部门胜诉。法院往往以输变电工程属于基础建设项目、有立项批准、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规划部门的规划红线许可等认定电力部门的行为合法,而以输变电线路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来认定不存在辐射污染。由于在环境污染侵权中原告行为合法仍应承担责任,所以问题的关键就集中的能否以输变电工程符合行业技术规范认定辐射污染不存在。
笔者通过两个案例浅析输变电工程引发的电磁辐射纠纷的问题。
一、案例介绍
浙江首起电磁辐射案:杭州市电力局架设的萧山电厂至萧山变电所的4根110千伏高压线从萧山徐某的房顶经过。徐某以他们长期遭受高强度工频电磁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和损害为由,要求杭州市电力局赔偿38万元。一审法院认为该输变电工程是经政府立项批准、合法建设的高压输变线路工程、各监测点工频电磁场强度均低于《500千伏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的数值,架空线路与徐某房屋的最近距离也满足《110~500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安全标准。据此,驳回徐某诉讼请求。
江西首例电磁辐射案:九江供电公司220 千伏浔妙ii 线从市庐山区莲花镇某房屋上架线通过。四年后,该房主胡某种植在他家屋后近2 亩地的竹林、茶、果树等经济物干黄、枯死,其父患癌症去世。胡某以此为由,将九江供电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和消除高压电磁辐射造成的损害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一审法院认为:安全距离符合《110~500 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胡某家生活场所电场强度和电磁感应强度两项指标也均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据此认定九江供电公司在此案中无过错责任,驳回原告胡某的诉讼请求。
二、电磁辐射纠纷中行业技术规范的效力
这两个均是由高压线路引发的电磁辐射案件,不同的是浙江的案件中尚未出现损害结果,而江西案件中胡某农作物受损并且其父亲患癌症死亡。但两个案例中法院均是以输变电工程符合《110~500 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500千伏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而判定原告败诉。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个电磁辐射侵权的案件中,法院认定电磁辐射能否造成污染与电力部门的行为是否符合行业技术规范有关。《110~500 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500千伏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行业技术规范对输变电线路的安全距离、辐射强度等规定了限值,符合该限值是否就可以认定电力部门不存在侵权责任或不存在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其他民事责任?笔者认为应以造成损害后果与未造成损害后果两种情形来分别讨论。
当没有造成损害后果时,无损害结果便不构成环境侵权。此时仅能以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方式来处理此类纠纷,以现有的科技水平,我们无从认定输变线路将会导致损害,普通居民很难提出证据来确切证明输变电工程会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危险,而输变线路符合输变电工程的行业技术规范,无疑有力地排除了电力部门的责任。
当出现损害后果时,输变电工程便可能构成环境侵权。行业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文秘站:
三、输变电工程构成环境侵权时的因果关系证明及举证责任分配
显然,电磁辐射引发的侵权属于环境污染侵权的一种。电磁辐射是能量在空间中传播时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超高压线路上传递巨大电能,因此输变电线路无时无刻不对周围造成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累计到一定程度,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上升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这种的侵权的发生无声无息、无形无迹。在这个科学尚未完全知悉的领域,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像一般侵权那么明晰。如果在实践中一味推行必然的因果关系证明方法,受害人获得的救济基本为零。日本曾发生的一个环境侵权案例,该法官指出:“众多居民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排放的化学物质所引起的,这其中涉及到高度的自然科学知识。如果严格要求被害者科学地证明构成因果关系的每一环节,那么岂不是从根本上断绝了用民事审判方式救助受害人的途径?”[1]
在因果关系认定上,应适用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了环境污染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2],这实际上将举证的负担转移给了污染者来承受。[3]《侵权责任法》采用了因果关系倒置的原则,由致害者证明因果关系的不存在。[4] 在发生污染时候,首先就推定了因果关系的存在。如果污染者否认不了因果关系,那么他将承担环境污染责
任。[5]然而一些人错误的认为因果关系推定意味着原告不承担任何举证责任。[6] 在实践中,不可能存在只要原告举出损害事实,电力部门就必须证明自己架设的高压线路没有侵权。
从国外主要的因果关系推定学说来看,受害者仍然是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的。因此,《侵权责任法》第66条虽然采纳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但所有的举证负担并非都转移给被告,原告仍负有初步证明的责任。[7] 对于电磁辐射侵权中因果关系的证明,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受害者应当具有初步证明义务。即便是采用因果关系推定,也并不是说受害人一点不承担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原告要就初步的因果关系进行证明。电磁辐射的受害者应当证明其遭受的损害与电力部门架设的高压输变线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在电磁辐射侵权的证明方法上,宜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学说中的疫学因果关系学说(epidemiology)[8],来证明污染行为与造成损害之间存在的可能性。即受害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一是输变线路架设在损害事实发生之前;二是输变线增多或电流强度频率增强,则损害加重,输变线减少或电流强度频率减弱则损害减轻(该污染物质增多或者效用增强,则患者便相应增多;该污染物质减少或效用减弱,则患病患者数量减弱。[9])。在证明程度上,原告达到低证明标准就可推定因果关系存在,低证明标准可以采用盖然性规则中的“初级盖然性”层级。如被害者可通过对比输变线远近不同距离农作物的产量,也可结合家族病史及高压线路架设前后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加以证明。
其次,电力部门应当提供证据以排除其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告可以如下几个方面证明因果关系的不存在:一是,电力部门没有架设高压电力线路;二是,高压电力线路不会导致损害;三是,高压电力线路虽然会导致损害,但是不会导致受害者所受的损害。[10] 被告在证明程度上应当达到高级盖然性,也即是说,致害人的反证要达到高证明标准,才能排除因果关系的存在。[11] 这里的高证明标准显然不仅是行业技术规范。
第三,法官综合各方面证据情况来认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一是,受害者提供的证据并不能达到初级盖然性程度,法官就不推定因果关系的存在。二是,受害者提供的证据达到了初级盖然性程度,法官推定因果关系存在。法官再考虑被告的反证内容是否足以推定的存在。如果反证的内容不足以推定的存在,则可以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四、结语
笔者认为在电磁辐射导致的纠纷案件中,《110~500 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500千伏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规范是证明电力部门行为合法的依据。电路的架设符合这些技术规范,电力部门便有充分理由反驳担心受电磁辐射的而没有遭受实际损害的居民。然而,这些技术规范不宜用来作为判定侵权事实的标准。在电磁辐射侵权的因果关系证明中,采用疫学因果关系说比较适宜,在证明程度上,对受害者适用初级盖然级标准,而应课以电力部门高度盖然级标准。
[1] [日]野村好弘:《日本公害法概论》,康树华译,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出版1982版,第337-338页。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第3项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3项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3]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法律出版社20__版,第82页。
[4]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以及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5] 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__版,第335页。
[6]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_年2月第1版,第494页。
[7]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_年2月第1版,第494页。
[8] 疫学因果关系说参考陈国义:《民法因果关系、概念及举证责任在德国环境损害赔偿事件的适用及其转变》,载《法学丛刊》,第160期。其中电磁辐射可以致病这一步骤受害者不需再证明。
[9] 参考[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28页。
关键词:输变电设施 电磁辐射 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024-02
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尤其是对于电磁辐射环境问题监督和管理更加严格。环保局就相关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规定,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对于环境问题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影响变电站环境的重要因素。电磁辐射对环境产生影响,不仅会使得周围人们生活遭受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对该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该文将针对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对于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希望通过对电磁辐射影响的准确评价,为今后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建议。
1 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概述及影响
1.1 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电磁辐射属于一种能量传播过程,其传播的频率从0 Hz开始,传播过程中形成电场、磁场或者电磁波。电压输电线高度参差不齐,相对于地面形成不同的电位梯度,高压架空线输电线路产生了工频电场和磁场,同样的,高压变电站附近也会出现磁场和工频电场。一般的高压输电设施运行产生的磁辐射为50 Hz左右,即上述所说的工频电磁辐射。目前,我国高压输电设施环境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我国高压输电等级为110~500 kV,因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以4 kV/m作为居民保护标准,采用国际电磁辐射标准进行全天工频的极限值0.1 mT作为磁感强度评价标准。
1.2 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影响
输电设施电磁辐射污染会对环境产生热效应危害和非热效应危害,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危害主要指电磁辐射之后水分子会沿着电磁场方向快速运动而导致升温现象。热效应污染则会导致人体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遭受到损害,尤其是会导致正常晶体的老化,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人体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功能紊乱等临床问题。
输电线路对于邻近的无线装置产生影响,会直接干扰电线路和输变电设施,造成电晕放电、火花放电。电晕放电会直接干扰附近收音机和电视机接收信号,而火花放电则会影响电视频段的接收。该输电线设施对于邻近无线电装置造成影响,其产生的原理在于输变电设施在运行中不断产生电磁脉冲,向四周发射出宽频带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的传输沿着输电线横向传播,会影响在电磁波区域内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工作,正常工作时有用信号波形幅值受到相位影响,导致这些无线电设备达不到正常信噪比。
2 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环境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电磁场评价没有针对性
一般电磁场评价按照《500 kV超高电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规范对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进行标准评价。不同的变压等级具有不同的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面临着电磁场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其中针对变电站无线干扰进行实测,以500 kV变电站无线电干扰实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变电站无线电干扰的测量主要会影响评价范围内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质量,可以保障各种无线电站的工作情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干扰的水平和相应的电压等级之间的干扰值相差较小。
2.2 电磁辐射评价范围不准确
一般输电线路评价的范围在两侧的30 m区域,对于这片区域进行电磁辐射评价。从规定中得出在安全距离或者最大风偏距离的情况下,35 kV以上的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两边的导线向外侧延伸一定的距离形成两条平行线的专用通道。输电设施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要明确范围,有时候若对评价的范围不明确,很容易出现对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估误差。
2.3 对环境敏感点不同高度电磁场强度分析不全
输电线路附近有很多的工频电磁场,而强度会随着距离地面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增大到一定峰值后会逐渐减小。因此,电磁辐射评价范围内有高大的建筑或者楼层,必须注意预测分析输变电设施不同高度位置产生的电磁场强度。预测电磁场辐射强度不宜仅仅考虑在1.5 m位置的电磁场强度,而应该全面评价环境影响的标准极限值。
3 电磁污染防治策略
3.1 严守法律法规
我国为保护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对于各类电磁辐射污染治理也提出了一定的规定。将输变电设施辐射纳入到监管范围,各个单位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执行,加强对输变电设施周边的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到位。
3.2 优化输变电设施设计
输变电设施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必须要合理设计,事先考虑到电磁辐射环境问题,合理布置变压器的位置。变压器安装时可以利用墙壁阻挡或者减少辐射,合理选择导线排列顺序以及导线截面。当然,变压器安装还要合理选择高度,减少工频磁场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无线电的干扰。
3.3 增加输变电设施周边绿化
输电线路运输道路中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来减少线路带来的电场强度,夏季可以种植一些灌木,因为灌木枝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可以有效吸收输电线路中产生的电场。相关的研究表明,使用树木或者灌木可以有效减少电场强度。
3.4 合理选址选线
变电站布线路径分布要充分考虑到输电线路周边的情况和环境影响及要求,M量避开学校、民房等环境保护目标。线路周边跨越公路或者河流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电力架空线路设计标准进行施工。
4 结语
环境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的热点问题,而输变电设施又是为我们提供电力能源支持的主要方式,但是输变电设施又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于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针对当前的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影响环境评价进行探究,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对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基本概念、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评价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电磁污染的防治策略,为保障变电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郑立中.高压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2):125-127.
[2] 王志标,窦效禹,王圣,等.输变电建设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探讨[J].华中电力,2011(4):26-28,32.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对策
1.浦东电磁辐射污染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浦东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设施分布越来越广、功率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建筑密度不断加大,电磁辐射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污染源。因电磁辐射污染纠纷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因在居民区建设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引起的排除妨碍纠纷;因电磁辐射污染所致人身伤害要求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因手机电磁辐射污染引发的纠纷;因开发商隐瞒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真实情况导致的商品房纠纷等。电磁辐射污染直接关系到大范围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公众的敏感度很高,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解决却很困难。
2.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与冲突
2.1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单项法律、法规的缺失
国家环保总局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法虽为专门性规定,但因内容的滞后效力级别低,使执行大打折扣。该法仅为部门规章,根据《立法法》,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所以在实际的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中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许多规定形同虚设,无法实施,凸显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中的立法空白。
2.2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空白和冲突
第一,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产品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我国对包括手机在内的在使用中产生电磁辐射的产品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也没有要求这些产品标注其电磁辐射值、进行电磁辐射值检测的任何强制性规定。第二,我国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冲突。目前同时存在两个并不统一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1989年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不一致,其中,卫生部的规定更为严格。
3.充分利用现行法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现行法虽不够健全,但并不是无法可依,可以用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解决纠纷的主要立法有:
3.1环境保护立法
第一,专门性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故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对电磁辐射污染均可适用。根据2003年9月1日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2相关部门专项立法
广播、电信、电力等产业部门的专项立法也对电磁辐射污染作出了规定,主要方式有:明确规定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条款,如《广播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在已有发射设施的场强区内,兴建机关、工厂、学校、商店、居民住宅等设施的,除应当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
3.3国家其他立法
电磁辐射纠纷的当事人还可以充分利用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规定,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利的规定等。
4.尽快完善现行法
4.1建立电磁辐射国家标准体系
4.1.1统一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同时存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个相互矛盾的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是不正常的,应当尽快统一,并明确其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制定多辐射源的国家标准。
4.1.2建立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迅速出台手机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首先,这对消费者有利。由于我国没有任何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生产商和经销商更不会主动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进行电磁辐射检测,消费者对电磁辐射的强度一直处于不知情的状态,更无法证明产品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其次,确立产品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有利于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长远利益。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外能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破除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内有利于构建我国的技术性法规体系,防止国外不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产品流入。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以加强对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管理。
4.2加强电磁辐射地方立法
现有电磁辐射地方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辐射环境立法,如《吉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二是进行专门的电磁辐射环境立法,如《河北省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三是就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单项立法,如《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
4.3条件成熟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健全有关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使电磁污染源远离稠密居民区,把电磁污染管理纳入日常环保工作轨道。目前,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电磁辐射管理经验,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科学研究也在稳步进行,但法律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是势在必行。
与其它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污染的隐蔽性、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安装中的不透明性大大增强了它对公众的神秘感,公众很容易从心理上对它产生恐惧和疑虑,即使电磁辐射的强度极小,也可能会招致公众的激烈反对,以至于世界范围内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公用企业,如移动通信公司、电力公司已越来越难以觅得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地,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消除这种对立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当事人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和沟通,以褪去电磁辐射污染的神秘性。虽然公众参与对于任何污染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对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作用更为重要。建立起维护公众知情权、公众参与决策权、公众监督权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公众参与的途径、参与的程序及参与的保障措施。
儿童和孕妇属于电磁辐射污染的敏感人群,虽然电磁辐射对儿童成长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在科学上还未得到确切的证明,但基于其高风险性,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参考文献】
[1]邱秋.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法律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6(01).
关键词:手机,电磁辐射,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比吸收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等电磁产品的应用在给人类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后的第四污染,同时人们开始关注电磁产品的电磁辐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近似的手机辐射电磁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FDTD计算程序;通过改变手机天线与人头之间的距离,研究了暴露于GSM900MHz手机天线近区场中的人体头部在辐射系统峰值功率下发射时的场强和SAR分布,并将计算结果同现有的国际、国内卫生安全标准进行了比较。
1 手机电磁辐射的危害
手机通信是依靠对无线电波的接收和发送实现的,而任何一种形式的无线电波都或多或少的被人体组织吸收。自从199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全世界首例因使用手机危害健康引起的索赔案以来,关于手机辐射损害人体健康的诉讼案多有报道,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手机辐射对人体作用的重视。2001年5月,国内也报道了投诉手机电磁辐射损害健康的案例;随后,在北京解放军304医院确诊了一例罕见的与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的恶性脑瘤-胶质瘤:患者肿瘤发生于颞、顶、枕交界区,正好是手机天线的辐射区[1]。
2 FDTD法与SAR值
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是在1966年由K.S.Yee[2]第一次提出的求解电磁场问题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要对问题的变量空间离散化就要建立合适的网格剖分体系,K.S.Yee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网格体系,成功的创立了时域有限差分法。该网格体系的特点是,电场和磁场各分量在空间的取值点被交叉地放置,使得在每个坐标平面上每个电场分量的四周由磁场分量环绕,同时每个磁场分量的四周由电场分量环绕,这样的电磁场空间配置符合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因而也符合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规律。
FDTD方法中,计算电磁波对人体的作用,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散射体,通过迭代足够的时间步,使人体模型内每一网格中的场都达到稳定,计算所获得的是人体模型内每一网格三个电场分量和三个磁场分量的稳定值。
目前国际上通常用比吸收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作为手机电磁辐射的量度,来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并以此来确定人体能够接受的限制值。SAR定义为单位质量所吸收或消耗的能量对时间的导数:
(1)
如果入射场为时谐场,上式可表示为:
(2)
式中为生物体组织的等效电导率;是生物体组织的质量密度;为生物组织中的最大电场强度。
由于人体电学性质的高度非均匀性,电磁场在人体内的分布很不均匀,每种组织所吸收的电磁能量不仅与其中的电场有关,也取决于自身的电导率。为了表明整个人体吸收电磁能量的水平,有时也采用平均SAR这一参量。
3 手机和人体头部的电磁模型
3.1 单极天线手机模型
在本文的计算仿真中,主要考虑的是手机距离人体头部位置不同时的辐射情况,因此手机作为辐射源的状况不是考虑的重点。本文采用在手机电磁辐射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单极天线手机模型[3],即手机天线长度为手机发射频率对应波长的1/4。对于GSM制式手机,信号激励频率为900MHz,输入功率设置参照IEEE C95标准,900MHz时为0.3W。
单极天线手机模型将手机简化为天线和机身两部分,机身为表面覆盖绝缘介质薄层的长方体金属矩形盒,表面的绝缘塑料介质,厚度通常为1㎜,其相对介电常数一般取。手机机壳内部通过一薄金属片与天线馈电端相连,该金属片用来固定手机天线并给天线馈电,大小为1.0㎝×1.0㎝,一般将其作为理想导体,其电导率取铜的电导率,固定在手机机壳上表面一角的天线长度为1/12m,近似取为8.0㎝,天线半径0.33㎝,馈电点在机壳上表面中心;长方体机身的长(a)、宽(b)、高(c)分别为2.0㎝×5.0㎝×8.0㎝,人右手持机,取z轴方向向上并与天线平行,人头水平指向手机方向为x轴,人头鼻尖至后脑勺方向为y轴。论文参考。
3.2 人体头部电磁模型的建立
本文的仿真计算中所建立的人头模型为分层球形人头模型,将人头划分为四层,包含皮肤、骨骼、肌肉、大脑四种组织,由于人的眼睛在人体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该组织处的SAR值突变明显,因此人头模型中加上眼睛一共五种组织。该模型所代表的实际人头几何尺寸为:左耳至右耳13.5㎝,鼻尖至后脑勺17.5㎝,下颚至头顶20㎝,各种人体头部组织在900MHz频率下的电参数如表1所示[4]:
表1 人体头部组织电磁属性参数(900MHz)
关键词:电磁辐射职业;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M3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射频技术及电磁波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今的生产生活中。在现实状况中由于我国面对电磁辐射职业的危害的研究程度比较小,极大地落后于大气污染危害的研究,现针对射频及电磁生产产品,分析电磁辐射职业危害,从电磁辐射生产监测环节中提出积极的防护对策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磁辐射职业存在危害性的常见生产工作场所介绍:
1.发射机房:如电视和广播信号发射系统的发射机房,以及信号接受发射的设备调适机房。此外,雷达系统的存在,雷达系统的发射及辐射危害也是比较严重的。
2.射频类的电磁辐射危害场所:射频感应、射频加热微波介质,及现今运用于医疗领域的射频微波医疗设备的使用等都存在着电磁辐射危害。
3.电设备加工场所:现今存在规模和范围较大的电设备加工场所,这些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存在严重的积聚型和渗透性。
4.电力发电站:电力发电站尤其是大型发电站、高压设备及高压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5.网络电磁辐射危害场所:移动网络设备如手机制造行业工作场所。现实中大型的网站及无线网络设备场所。
6.交通工具场所:地铁列车及现今的电能源汽车,以及飞机制造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7.各种卫星发射场所,以及我国国防类导弹等的研制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二、电磁辐射职业常见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1.来自于电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的危害
一般而言,电磁辐射生存工作设备所带来的危害有来自生产制造材料本身存在的辐射危害,还有一部分来自在电磁生产设备调试中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电磁设备工作超出正常的射频及微波的控制领域而产生电磁辐射危害。造成这些危害的原因具体如下:
①生产电磁设备的参数调整未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进行:电磁辐射职业所工作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现今的射频调适和电磁微波设备。电磁设备的内在构造是在特定的物理原理下而形成的,所以生产电磁工作的设备所发射的出的射频强度和电磁微波强度越强其所造成的电磁辐射危害越大。基于这一方面而言,电磁辐射职业的生产设备的参数的调整和控制都是严格经过科学试验而制定的,而在正常工作中设备参数调适完成的情景下,通常要在试验场所经过一定的监测调适才会大规模投入使用。但是现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试验监测过程中,不合理的监测未能及时的发现生产设备参数调整不合适产生电磁辐射过大的问题,一旦正常运转使用,将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危害。
②此外,众所周知在电磁辐射生产领域屏蔽设备的存在能够有效的减弱部分电磁辐射,降低其危害性。但是现今在电磁辐射职业存在着工作场所所使用的电磁辐射的设备屏蔽结构不合理,在正常工作中影响了屏蔽设备对生产设备所散发的辐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将会产生严重的辐射危害。
③最后,在电磁辐射职业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在射频的基础上进行使用的,而有效的规避射频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危害的一个常用方法则是将射频接地,通过接地效应的实现消除一定量的电磁辐射危害。再加上射频接地效应过程中需要定时的监测数据的获得去实现射频接地工作的调整。但是部分电磁辐射工作场所,由于设备的维护更新不及时,其不能很好地促进接地效应的实现,而且监测工作未能有效地监测到接地效应中不合理的问题,数据的反馈未能及时得到处理。
2.磁辐射职业生产场所存在布局安装不合理,未能根据有关法规准则合理地进行相关方面的要求科学进行布局安装
①电磁辐射职业生产场所中,管理人员为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通常会刻意的缩小电磁辐射生产设备摆放安装所占用的生产空间,如电磁辐射设备的之间摆放的间距过小,间距过小造成电磁辐射不能很好的发散,全部集聚在某个空间内,那么将会对这一空间的工作人员形成持久性的电磁辐射危害。
②在电磁辐射设备生产场所中,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电磁辐射危害工作的预防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现今部分生产企业监测工作存在不科学合理的现象,监测人员的技术使用水平过低,监测设备落后未能及时实现更新替换。以此,监测作用不能在生产场所电磁辐射领域中得到有效发挥。
3.此外,在现今电磁辐射职业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预防措施,在生产中发现问题没有严格的责任意识不能及时统治修理部门对设备或场所中超出适当范围的电磁辐射危害进行修理和补救。管理人员缺乏对电磁辐射生产设备的更新维护及管理,未能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比较欠缺。而且在现今电磁辐射生产职业存在着大量的工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及时管理单位发放防护卫具,但是工作人员过于疏忽,从而防护未合格就进入工作现场,使自身受到很大的电磁辐射危害。
三、电磁辐射职业危害防护的对策分析
1.电磁辐射生产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危害防护对策分析:生产管理单位要针对电磁辐射的来源进行积极主动的危害防护,如采用先进科学性的、效果比较好的屏蔽设备,强化对屏蔽电磁辐射设备的更新维护,定时通过有效监测设备的利用检验其屏蔽设备的屏蔽效应、射频的接地效应。在设备调适中严格按照电磁辐射设备调适使用的规格参数,将设备的参数调整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强化人员对电磁辐射参数的检查和记录,通过监测作用的发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电磁辐射设备生产使用漏洞的存在导致电磁辐射危害过大现象的发生。
2.强化在电磁设备工作场所危害的防护,这一防护措施的提出与上一措施相比比较被动。具体而言,强化专家学者对电磁设备布局间距的测量与分析,强化管理人员对工作场所中存在无必要的金属物品的撤除和更换。此外,加强对关键环节即监测工作的完善,及时促进电磁射频、微波等监测设备的更新维护,做好监测数据仪器的分析,加强技术人员在监测环节的监督,强化管理促进监测作用的有效发挥。
3.强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在电磁辐射职业管理人员应该切实认识到人员对于整个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所以其应该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时更新陈旧的生产设备,积极引进电磁辐射危害性较小的设备,强化对人员人身健康安全的保护,提供医疗理疗室,定时组织人员进行身体安全检查。在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增强的前提下,管理单位要积极组织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强化对工作人员电磁防辐射教育的进行,使工作人员切实意识到辐射的危害性,以此通过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的提高减轻现今电磁辐射职业对工作人员危害性大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职业作为现今一重要的职业系统,面对现今其存在的各种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生产企业能够强化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落实使用,在更新生产设备以及建设科学的工作环境的情形下,强化现场对屏蔽、消除电磁辐射有效作用最大的屏蔽器等的安装和检查,通过有效监测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保护电磁生产领域工作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郝利君,张彤,李春萍,等.电磁辐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3(6):50-53.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涂敷材料;雷达散射截面
中图分类号:O 441;TN 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13(2011)05-0412-05
Analysi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Target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ZHENG Hongxing,LI Yajing
(Institute of Antenna and Microwave Techniqu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a coating target in wide-band efficiently, one of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this research. Some of the targets coated with lossy isotropic or anisotropic absorbing materials have been reviewed. The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of these targets, which are affected by the thickness and impedance matching of the coated materials, has been investigated. Simula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rbing properties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are very good when parameters satisfy the matching condition, and therefore, the RCS of targets can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coating materials; radar cross section
雷达散射截面(RCS)是研究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在现代军事领域有重要应用.减小飞行器等目标的RCS,可以避开雷达的探测,实现所谓的“隐身”.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在致力于寻找减小RCS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有3种技术可供选择,分别是隐身外形技术、涂敷吸波材料技术以及阻抗加载技术.通常情况下,采用涂敷吸波材料的方法实现隐身[1].然而,由机等目标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采用近似方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电磁学得到快速发展,为研究复杂目标散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2]是计算电磁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宽频带分析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它应用于天线、微波电路设计、电磁兼容和生物电磁学等领域[3-7]的电磁建模与仿真,同时也能够用于目标电磁散射的计算[8-10].本文采用FDTD方法研究了单轴各向异性有耗媒质涂敷目标的散射特性,还分别以圆、矩形和椭圆截面的导体柱为例,计算了它们的RCS,与解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1 FDTD公式及其准确建模
在同时具有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单轴各向异性媒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组表示为
Δ×E=-μ0μr•Ht-σm•H,(1a)
Δ×H=ε0εr•Et+σe•E. (1b)
其中μ0和ε0分别为真空中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单轴各向异性媒质参数εr, μr, σe和σm分别表示相对介电常数、相对磁导率、电导率和导磁系数,它们均为对角矩阵, 统一表示为[a]3×3=[axx,ayy,azz]dia.采用Yee算法[2],场分量
fx,y,z,t=fiΔx,jΔy,kΔz,nΔt.(2)
电场E和磁场H的x分量FDTD表达式为
Exn+1i+1/2,j,k=c1Exni+1/2,j,k+c2yHzn+1/2i+1/2,j+1/2,k-Hzn+1/2i+1/2,j-1/2,kΔy-c2zHyn+1/2i+1/2,j,k+1/2-Hyn+1/2i+1/2,j,k-1/2Δz ,(3a)
Hxn+1/2i,j+1/2,k+1/2=d1Hxn-1/2i,j+1/2,k+1/2+d2yEzni,j+1,k+1/2-Ezni,j,k+1/2Δy-d2zEyni,j+1/2,k+1-Eyni,j+1/2,kΔz .(3b)
其中上标n与时间离散点序列相对应,下标i,j,k与空间离散点序列相对应.(3a)和(3b)中的系数与散射目标模型在空间坐标中的位置有关,分别为
c1=2ε0εr,xxi+1/2,j,k-Δtσe,xx2ε0εr,xxi+1/2,j,k+Δtσe,xxi+1/2,j,k ,(4a)
c2,p=2Δt2ε0εr,ppi+1/2,j,k+Δtσe,ppi+1/2,j,k, p=y,z(4b)
d1=2μ0μr,xxi,j+1/2,k+1/2-Δtσm,xxi,j+1/2,k+1/22μ0μr,xxi,j+1/2,k+1/2+Δtσm,xxi,j+1/2,k+1/2,(4c)
d2,q=-2Δt2μ0μr,qq+Δtσm,qqi,j+1/2,k+1/2, q=y,z(4d)
从(4a)~(4d)可以得到全部计算空间复杂结构目标的模型表达,其余分量有类似形式.这里可以看出,只需要建立复杂结构的几何模型,麦克斯韦方程组迭代公式(3a)和(3b)不需要修改,因此,FDTD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结构的电磁场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Yee算法采用矩形网格剖分计算空间,弯曲目标表面建模时阶梯近似带来的计算误差不可避免.为了克服这种误差,本文采用媒质参数线性加权平均的方法[11]对弯曲表面进行精确建模.如图1所示,如果某个网格跨越2种媒质,考虑立方体网格的其中1个面位于yoz平面,在电磁场的采样点处,等效媒质参数为
εeffyi,j,k=[Δy2i,j,k•ε2+Δyi,j,k-Δy2i,j,k•ε1]Δyi,j,k, (5a)
εeffzi,j,k=[Δz2i,j,k•ε2+Δzi,j,k-Δz2i,j,k•ε1]Δzi,j,k. (5b)
媒质其他参数μr、σe和σm的各个分量具有类似形式.在进行FDTD计算时,按照这个原理对计算目标的数值模型表面进行预处理,即可得到相对精确的建模,从而克服阶梯近似带来的计算误差.
2 吸波材料对目标RCS的影响
涂敷吸波材料是减小目标RCS的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吸波材料发挥作用,需要具备2个条件[12].一个条件是雷达波进入材料内部,其能量损耗尽可能大;另一个是吸波材料与空气界面的波阻抗相匹配,波在通过2种媒质的界面,不发生反射.
设各向同性媒质同时具有电损耗和磁损耗,考虑一般情况下的电磁参数为ε=ε′-jε″,μ=μ′-jμ″,则电磁波在媒质中传播系数
k=2πfcμε=k′-jk″.(6)
横电磁波进入到吸波材料内部,其能量损失为
Q(x)=E2m•k″/z•cos(φ)•e-2k″x.(7)
其中z=z0μ/ε为媒质中的波阻抗.由(7)式可知,当ε″和μ″很大时, k″才能很大,波的能量很快衰减.此时,材料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
FDTD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不需要专门讨论单轴各向异性媒质中非寻常波入射时的反射系数问题,对于寻常波入射,其规律与各向同性媒质相同.考虑波在2种媒质分界面的反射情况,当电磁波入射到阻抗分别为z1和z22种媒质的界面时,反射系数为
R=1-z2/z11+z2/z1,(8)
其中z2=μ2/ε2,z1=μ1/ε1 ,若不发生反射,则:
μ2/ε2=μ1/ε1 .(9)
对于涂敷材料的使用条件,媒质1是空气,即ε1=μ1=1.因此,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则ε2=μ2.而ε2=ε2′-jε2″,μ2=μ2′-jμ2″,则需要ε2′=μ2′,ε2″=μ2″, 于是得出
μ2″/μ2′=ε2″/ε2′.(10)
当材料的ε″和μ″很大,且满足μ″/μ′=ε″/ε′时,即阻抗匹配.吸波材料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涂覆在目标表面时,对雷达波的吸收效果比较好.
3 数值结果
由于采用了等效媒质参数建模,必须对上述算法的FDTD程序进行验证.这里考虑二维目标的RCS(散射宽度),定义为
σRCSf=10 lg2πrEsfEif2(dBm). (11)
其中Es 和Ei分别为散射和入射的电场分量.当正弦波入射时,以媒质圆柱的二维电磁散射为例,设圆柱半径r=2λ,εr=3.5计算参数取λ=0.5m,网格尺寸δ=λ/40,计算区域取150×150的网格空间,用Mur吸收边界截断计算区域,运行1200时间步.图2分别给出了横磁(TM)波和横电(TE)波φ=0°入射时,媒质圆柱的双站RCS,结果与解析解完全吻合,验证了上述方法以及程序的正确性.
当有耗媒质涂敷在截面为矩形的金属导体柱表面时,设导体柱的边长分别为a=2.2λ,b=λ,涂敷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j2.在下面的算例中,均定义c=λ/δ.计算时的入射波长λ=1m,网格尺寸δ=λ/40计算区域取100×100的网格空间.图3给出平面波φ=0°入射,涂层厚度分别为0.25c、0.15c和0.05c时矩形截面导体柱的双站RCS,而此时,目标柱的外表面尺寸保持不变.从图中同样可以看出,随着厚度的增加,RCS明显减小.
当吸波材料涂敷在金属目标表面,用FDTD方法分析它的电磁散射特性.设金属椭圆柱的长短半轴分别为a=λ,b=λ/5,涂敷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j2.平面波以0°入射, λ=1m,FDTD的网格参数δ=λ/40,计算区域取100×100的网格空间.图4给出了保持目标表面轮廓尺寸不变,涂层厚度分别为0.25c,0.15c和0.05c时, 椭圆柱的双站RCS.结果表明,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RCS明显减小,与解析结果相一致.
根据前面讨论可知,当所加涂层的媒质参数满足匹配条件μ″/μ′=ε″/ε′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吸波性能.为了验证在匹配条件下,涂敷吸波材料的吸收效果,我们来计算媒质涂敷金属椭圆柱的RCS.涂层的厚度取0.15c,媒质参数取εr=ε′-j ε″=1.6+j0.4,μ=μ′-j μ″=3.2+j0.8,此时μ″/μ′=ε″/ε′=1/4.椭圆柱目标轮廓的半轴长分别为a=λ,b=λ/5.平面波以φ=0°入射, λ=1m,FDTD的网格参数δ=λ/40,计算区域取100×100的网格空间,运行1200时间步.图5给出电磁参数匹配的媒质涂敷椭圆柱的双站RCS,与电磁参数不匹配(εr=2-j 2,μr=1.0)时的结果相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涂敷材料的电磁参数满足匹配条件时对电磁波的吸波效果更好.
在验证了简单几何结构的散射目标后,我们考虑一个流线型结构的二维机翼模型,如图6所示[10].机翼模型沿x和y方向最大尺寸分别为24.0cm和2.16cm,前端涂敷媒质,沿x方向长度3.6cm,厚度1mm.TM波φ=0°入射(迎头),频率为8.5GHz.分别考虑涂层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媒质两种情况,用FDTD计算它的双站RCS,结果如图7所示.各向同性媒质ε=19.86+j2.18ε0, μ=1.96+j2.50μ0;各向异性媒质εzz=2ε0,μxx=2+jμ0,μzz=2-j2μ0, εxx=εyy=ε0, μyy=μ0.FDTD网格尺寸δ=0.25mm,时间步为6000.作为对比,图中还给出了没有涂层时金属机翼的双站RCS.图7表明,TM波在机翼前方迎头入射时,由于表面波的作用,在机翼尾端附近的小范围内,各向同性媒质涂敷机翼的RCS比全金属机翼大5dB左右.但对于各向异性有耗涂层,在360o观察范围内,RCS都比全金属机翼小8dB左右,可见各向异性涂层对目标RCS有明显的缩减作用.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FDTD方法计算有耗媒质涂敷目标的散射,通过研究圆柱、方柱和椭圆柱等二维目标表面有涂敷材料时的电磁散射,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对一个局部涂敷吸波材料的流线型机翼模型的仿真结果显示,当涂敷材料的厚度适当且媒质参数满足某些条件时,可以非常有效地缩减目标的RCS.由于三维结构的计算需要占用较多的计算机资源,关于它的高效计算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穆中国,朱金华,王源升. 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J]. 胶体与聚合物,2002, 20(4):40-43.
[2] TAFLOVE A, HAGNESS S C. Computational electrodynamics: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M]. 2nd ed.Norwood, MA: Artech House, 2000.
[3]蒋立辉, 陈妹, 党涛, 等. 折线振子天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08, 26(2):29-32.
[4]郑宏兴, 黄文武, 陈晓冬,等. 应用改进的ADI-FDTD方法对微带结构进行数值仿真[J]. 天津大学学报,2005,38 (5): 400-404.
[5] ZHENG Hongxing, YU Daoyin. Modal analysis of nonuniform dielectric waveguide using semivectori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C]//IEEE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and Optoelectronics Conference.Piscataway:IEEE Press, 2005:176-179.
[6]杨诚,郑勤红,季秀明,等.用FDTD模拟分析高阶色散对光孤子传输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1):48-52.
[7]李禹华,郑勤红,毛玮,等.用FDTD法计算外开槽同轴波导的归一化截止频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4):54-56.
[8]郑奎松,葛德彪, 魏兵. 导弹目标的FDTD建模与RCS计算[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26(7):896-899.
[9]张清河.用FDTD法计算涂覆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J].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6):52-55.
[10]郑宏兴,葛德彪,魏兵. 用FDTD方法计算二维各向异性涂层目标的RCS [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 25(1): 4-7.
[11]ZHENG H X, SHENG X Q, YUNG E K N. Computation of scattering from anisotropically coated bodies using conformal FDTD [J].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2002, 35: 287-297.
[12]王立群,余大书,何聚,等.吸波材料电磁参数的理论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5(2):54-57.
收稿日期:2011-05-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1026);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K909011) .
辐射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辐射污染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危害之一,核辐射、手机、电视、电磁炉等工作生活环境的辐射无处不在。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使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等等。
防辐射措施
电磁辐射虽然有危害,但在这个电气时代,只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还是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危害。
常用手机的朋友,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莫把手机挂胸前,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尽量少打,尽量用耳机,连续通话不要超过30分钟。
关键词:电磁辐射,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O441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磁辐射主要分为天然产生和人为产生,过量的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均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一般而言,城市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指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按照电磁波频率的大小,人为电磁辐射源又可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其中射频辐射源释放的电磁波的频率较高且频谱范围较宽,其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也较大。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部分家用电器,均是城市电磁辐射的污染源或潜在污染源(见表1) 。
由表1可知,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含潜在污染源)的种类多、分布广,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广播电视、雷达、卫星通信及移动通信对区域电磁辐射水平贡献较大,各种电子设备、室内线缆布设是居室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
2 城市目前电磁辐射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2.1 我国相关法规、标准还需要继续完善
1997年我国颁布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我国仅有的针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立法,属部门规章。随着城市空域电磁辐射环境的日趋复杂,该管理办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辐射环境监管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法规的内容相对滞后、效力级别低、难以有效执行。虽然广播、电信、电力等部门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法规和规范中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作出了相应规定,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部分制度在这些法规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与实施更高级别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在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是我国电磁辐射防护领域的2个基本标准,但它们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存在不一致。管理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监测部门采用的标准不一。而且,这2个标准的法律效力相同,发生冲突时需呈请国务院裁决其适用性。第二,关于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磁场强度限值尚无国家标准,相关部门推荐暂分别以4kV/m和0.1mT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标准和磁感应强度标准,这直接导致输变电设施电磁场评价标准的针对性不强,即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均适用相同的标准限值。因此为做好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管理工作,应统一各标准中的管理限值,并加快设立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限值。
2.2 城市空域电磁辐射能量密度不断增大
电磁辐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已造成城市空域电磁能明显上升。根据资料调查显示,某地区环境电磁辐射污染1991-2006年进行调查,该地区平均辐射强度增长17.5倍,年均增长率达12.1%。此外,根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某市部分居住社区的电磁辐射监测结果虽符合《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1级标准(小于5V/m),但100KHz~3GHz频率段的电场强度已接近容许场强值的上限,部分社区的复合功率密度出现个别值超标现象。
2.3 电磁辐射纠纷日益增多
近年来,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电磁辐射暴露水平也更加重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随之逐年增多。引发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主要原因有:在社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10kV变电站等电磁辐射设施;在社区附近建设高压输变电设施、电气化轨道交通设施;房地产开发商隐瞒商品房周围电磁辐射污染现状,以及电磁辐射污染致人身伤害等。
2.4 电磁辐射设施环境敏感性日渐增强
城市和广播电视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磁辐射设施与公众的距离得以缩短,电磁辐射设施的环境敏感性随之日渐增强,主要表现为:城市扩张使一些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信发射台逐渐被新建城区包围,造成局部居民生活区场强较高;城市用电需求的增加及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大量高压输变电设施进入城市市区,而且电压等级不断升高,其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其产生的噪声可能干扰广播和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居民区被通信基站包围,虽然单个基站的功率较小,但是大量的通信基站会使城市空域电磁场不断增强,另外,高层建筑顶部建有的微波定向天线、卫星天线等,易造成对高层建筑的电磁污染;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使交通干线的电磁噪声不断加重,在车流量高峰时段的交通路口,电磁噪声值可达44~50dBμV/m。
3 对策与建议
在利用电磁技术推进城市建设、创建便捷生活的同时,应以电磁辐射防护管理办法与防护标准为依据,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优化电磁辐射设施布设,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降低或避免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不利影响。
3.1 不断完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规、标准
现行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电磁辐射监管的需要,而且其与广电、通信等领域制定的相关法规无法全面兼容,因而适时制定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相关的专项法规势在必行。该法规须在综合考虑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其辐射特性的基础上,以风险预防为原则,以保护环境与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城市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制度、电磁辐射设施规划制度、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辐射环境监管与监测制度、辐射环境风险预防制度、辐射危害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
此外,为规范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提高电磁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并为解决电磁纠纷提供标准数据支持,应加快出台统一的电磁辐射防护国家标准。该标准应根据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并借鉴国外标准限值,在总结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及我国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统一《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关于电磁场强度及功率密度的导出限值。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电磁辐射安全管理导则,明确主要辐射设施的建造使用规范、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等内容。
3.2 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
为保护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促进各类电磁辐射设施的规范、有序发展,需切实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的管理。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落实电磁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审批制度、“三同时”制度、监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其次要明确城市空域电磁波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电磁发射设备,防止造成城市空域局部电磁污染。实施区域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措施,对可能造成周边辐射环境污染的中短波发射台实施异地搬迁,对微波天线等辐射源周围的建筑物高度予以限制,控制室内微蜂窝基站天线的悬挂高度及影响半径,如高度不宜低于2.3m,影响半径约为1m,室外宏站与周边敏感建筑的水平距离应保持30m等,高压线两侧50m内不宜建设学校、住宅及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
3.3 采用电磁辐射控制技术
可以通过采取电磁辐射控制技术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第一,通过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等方式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如在输电线路设计中采取提高输电导线对地高度、进行双回路导线逆相布置、高低压导线分层架设等方式,变电站的进出线在穿越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地段时采用地下电缆布设方式。第二,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基站数量并降低天线增益,如根据通信基站的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和方向图、基站覆盖区的边界场强等条件对通信基站覆盖区进行优化设计,在达到最佳地域覆盖和最佳通话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天线增益,减少电磁辐射污染。第三,通过屏蔽辐射源降低电磁泄漏,可采取被动屏蔽、主动屏蔽方式对辐射源进行屏蔽,还可采用高频接地方式将屏蔽体内产生的射频电流导入大地,有效避免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第四,增加环境保护目标与电磁辐射源间的距离及绿化。研究表明,树木具有吸收电磁能的作用,在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上进行植被绿化,可增加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第五,采用滤波技术抑制电磁干扰,通过滤波线路将有用信号提取出来,同时阻截干扰信号通过。第六,开发利用防电磁辐射材料。利用防电磁辐射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或反射等特性,在建筑、交通、包装、服装等领域使用防辐射材料可有效衰减电磁辐射强度,如使用碳素系列和金属系列等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防电磁波玻璃、吸收电磁波的涂料等用于建造房屋便可有效阻挡室外电磁波进入室内。
3.4 普及电磁辐射知识
城市空域及居室内广泛存在的电磁辐射因其无色、无味、无嗅的特性容易被公众忽略其存在的同时,也极易引起公众的恐慌,进而导致发生电磁辐射纠纷事件。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电磁辐射知识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使其了解过量电磁辐射的可能危害,正确理解生活中人为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其实践的正当性、安全性,掌握如何降低居室电磁辐射的方法或防护方法。此外,相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制度,并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与广大公众及电磁辐射设施建造运营单位共创安全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磁辐射; 危害; 防范
1 电磁污染源分析
什么是电磁污染?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信息称,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源可分天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1.1 天然电磁污染源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而且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特别严重。
1.2 人为电磁污染源
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有:(1)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要部门为各地广播电视局:辐射特征为大功率定时全向发射;转输信号送至天线辐射出去。(2)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通信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卫星通信站、移动通信基站、专业通信网站、寻呼通信基站。通信、雷达及导航多为定向不定时发射,传输信号同样通过天线辐射出去。(3)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某些设备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时电流变率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4)电力系统电磁辐射: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地下电缆;变电站包括发电厂(升压站)和变压器电站降压站,它并不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5)交通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电气化铁路、轻轨及电气化铁道、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6)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它们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
2 电磁幅射的危害
2.1 电磁幅射传播途径
电磁幅射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呢?电磁波由具有一定发射功率的电磁源产生,并通过空气传播,无色无味无形,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2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据专家介绍,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②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③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男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④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⑤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3 电磁幅射的防范
3.1 电磁辐射的一般防范
针对我们身边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健康威胁,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出2001年第9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①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②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③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④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⑤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3.2 电磁辐射的特殊防范
人们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2)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3)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4)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应及时洗脸。(5)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探讨
中图分类号:O43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电磁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成为了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 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
室外产生电磁辐射的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输电、交通、发射、武器等。首先,通信。通信基础设施,例如基站天线等,会产生电磁干扰。不合理架设的天线容易导致居民受到电磁辐射污染。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郊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电磁波发射基站,产生了大量的电磁辐射。其次,输电。变电站、高压电缆、高压输电线等高压输电设备在城市、乡村中分别越来越密集,加剧了电磁辐射污染。第三,发射。为了方便信息、文化交流,发射系统持续运行。一些规划不当的发射系统,对附近区域造成了较大的电磁干扰。第四,交通。城市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电磁辐射强度的峰值。高数量、多品种的交通工具在运营中会对通讯、广电设施的正常信号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此外,室内电磁辐射污染也不容忽视,人们根据自身喜好使用的一些带有电磁辐射的产品,加剧了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强度。随着电磁辐射污染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电磁污染的防护。为了提高电磁污染防护的效率,就应针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种类与危害,采取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应用、加强个体防护等防护措施。
2 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
电磁辐射会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按照电磁干扰源发射的电磁波强弱程度,可以将电磁干扰源分成两大类:强电磁干扰源和弱电磁干扰源。强电磁干扰源不但会导致系统或设备效能降低,还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强电磁干扰源往往有着较窄的辐射频谱。弱电磁干扰源会导致抗干扰强度不高的系统、电子设备、电器的效能降低。弱电磁干扰源往往有着很宽的频谱,频率范围通常会跨越几个数量级。按照不同的电磁能量利用目的,可以将认为的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成三大类。首先,正常工作不会产生超出标准范围的电磁能量的设备。此类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送电线、绝大多数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等。其次,需要利用电磁能量进行正常工作的设备,此类设备在某一区域为某一特定的对象服务,将电磁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向其他地方泄漏电磁能量。此类设备主要包括医疗、科学、工业射频设备等。第三,需要将电磁波辐射出去才能完成正常工作的设备。此类设备主要包括雷达、通信、电视、广播等。
电磁辐射产生于电子设备和电气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类来源:第一:广电设备与电讯设备。长寿广播电视发射塔、渡舟等地的微波通讯站、地面卫星通信站、寻呼通信基站等,这些设备大功率定时或不定时发射。第二: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有长寿晏家工业园区、江南的重钢的高频炉(包括高频感应炉、高频淬火炉、高频熔炼炉、高频焊接炉及电子管的排气、烤消、退火、封接、钎焊,半导体的外延、区熔、拉单晶等。)、塑料热合机(包括高频热合机、塑料焊接机等。)、高频介质加热机、高频烘干机、放电加工机床、各种类型电火花加工设备等。第三:电力系统设备。包括发电厂、高压输配电线、变压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电动机等。第四:交通系统。各种汽车、电动车等。第五:各类家用电器。包括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视机、电冰箱、计算机、空调和电热毯等。
3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3.1 电磁干扰。电磁波充斥在人们生活的空间里,不同的电磁波会相互干扰。环境周围辐射源的数量,每个辐射源的辐射持续时间、带宽、波形、频率、振幅等参数,各个辐射源的距离等因素是随机变化的,从而形成了难以预料的干扰电磁场。电磁辐射将会干扰仪表、仪器、电子设备等,降低设备性能,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例如系统可用性降低、出现延迟、信息重复、信息不准确等,造成任务无法顺利完成,电磁干扰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事故。
3.2 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热效应指的是高频电磁波对生物机体细胞造成的“加热”影响。高频电磁波穿越生物表层“加热”内部组织,生物体内部组织难以散热,从而造成严重的“烧伤”。热效应导致生物肌体升温,干扰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对生育系统、视觉系统、心血管系统均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非热效应指的是低频电磁波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低频电磁波辐射人体后,体温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身体本身的微弱电磁场已经受到了干扰,人体保持平衡状态的电磁场被打破,使得细胞、淋巴液、血液等发生变化,将会导致遗传基因突变、脱氧核糖核酸受损,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例如婴儿畸形、肿瘤、白血病等。非热效应包括化学效应和物理效应。电磁场对生物体造成的化学效应比热效应具有更大的杀伤力。累积效应指的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生物体后,造成的伤害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又再次受到电磁辐射,伤害程度累积。电磁辐射污染的累积效应是长期的,严重时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4 对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4.1 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基本前提是严格执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电磁辐射污染管理体制,例如加强对电磁辐射设施运作的审批、监督力度。对公共场所的电磁污染进行检测,为电磁辐射污染防护提供目标与方向。客观、合理评价新建项目或改建项目的电磁辐射污染程度,在项目建设期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工作。
4.2 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应用
合理应用电磁辐射控制技术是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电磁屏蔽技术、高频接地、滤波技术、植物绿化、电磁辐射防护材料的使用等是目前重要的电磁辐射控制措施。电磁屏蔽技术是利用电磁辐射扩散抑制材料,将环境和电磁场源隔离,将电磁辐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目的。对高频电磁场进行屏蔽是电磁屏蔽技术的重要应用。高频接地能够将屏蔽体内部的射频电流导入大地,确保屏蔽体不成为二次辐射源,提高屏蔽作用。高频接地可以利用自然接地体,节省费用。滤波技术能够有效的抑制电流干扰,既要屏蔽无用信号,又要确保实用信号通过。植物绿化是利用植物能够吸收电磁能量的功能,吸收电磁波。在电磁辐射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种植大面积的树木,能够促使电波传播衰减,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辐射防护材料的合理使用,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辐射,最大程度地衰减电磁场场强。
4.3 个体防护
具体到个体层面,电磁辐射污染防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家用电器、手机等私人物品的使用上,应购买合格产品,不要集中摆放,并使用时注意保持距离。其次,在变电站、高压线、电磁波发射塔、电视台附近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对自身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最后,在饮食上,可以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例如海带、西红柿、胡萝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污染是随着电磁技术应用的广泛应用而加剧的,为了防治电磁污染危害,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电磁污染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 刘文魁,庞东.电磁辐射的污染及防护与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电磁辐射协调机制;电磁环境
1.电磁辐射及电磁辐射污染的概述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如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频谱。电磁“频谱”包括形形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
电磁辐射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类来源于自然,主要是太阳等近地天体活动,雷电、宇宙射线及放射性物质;另一类来源于人类活动,如电视机、微波炉、电热毯、DVD播放机、手机、微波基站、医疗设备、高压输电线路等。对人体危害较大、较广的多是这一类。
2.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电磁辐射是由加速运动的电荷所产生的一种能量,大功率的电磁辐射能量可以作为能源利用,但也有可能产生危害,构成环境污染因素。电磁污染包括了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主要是指射频电磁辐射,当射频电磁场达到足够强度时,可能造成以下方面的危害:(1)引燃引爆,如可使金属器件之间互相碰撞而打火,引起火药、可燃油类或气体燃烧或爆炸;(2)工业干扰,特别是信号干扰、破坏,这种干扰可直接影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误,控制失灵,对通讯联络造成意外,如使导弹制动系统失灵,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特别是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使用手机将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如美国就曾发生一起因电磁干扰使心脏起搏器失灵而使病人致死的事件;(3)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生物机体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吸收一定的辐射能量,并因此产生生物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是热效应。因为,在生物机体中一般均含有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在电磁场作用下,极性分子重新排列,非极性分子可被磁化。由于射频电磁场方向变化极快,使这种分子重新排列的方向与极化的方向变化速度也很快。变化方向的分子与其周围分子发生剧烈碰撞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当射频电磁场的辐射强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围时,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的作用,如用理疗机治病;但当它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破坏人体的热平衡,对人体产生危害。
科学证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按对人体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电磁辐射的危害是随着波长的缩短而逐渐加强的。微波对人体作用最强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频率高,使机体内分子振荡激烈,摩擦作用强,热效应大;另一方面是微波对机体的危害具有积累性,使伤害成为永久性的。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且还会引起眼睛损伤。根据医学方面的知识,眼部无脂肪层覆盖,晶状体含有较多水分,又缺少血管散热,受微波致热效应后,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并有酶代谢障碍而造成晶体混浊,严重的导致白内障,更强的微波辐射会使角膜、虹膜、前房同时受到伤害,以致失明。
3.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一——公众的自我防护渠道
由前文所述,人类已经开始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进行研究和关注,根据电磁波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采用屏蔽的技术手段,为了保证高效率的屏蔽作用,防止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屏蔽体必须要良好地连接至地面,还可以利用反射、吸收等减少辐射源的泄漏来加强防护。现在越来越多的公民已经注意个人的防护措施,他们通常用特制的保护物将人体与辐射波隔离开来,还有穿戴如网络里常做广告的防辐射衣、防辐射手套、防辐射眼镜等。
4.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二——在源头把关,做好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第 1.3 条规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是分为初步评价与最终评价的。初步评价应在获得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一般应于项目(或分阶段)竣工验收前进行。”第 1.2 条规定“本导则适用于一切电磁辐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特殊的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可以与本导则不同,但应加以说明。”可见国家对电磁辐射项目是有法律的规定,但并没有规定哪些电磁辐射项目是特殊的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特殊编写。现实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项目,比如输变电工程、变电站、火力发电厂、广电发射塔的设立与搬迁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有其不同和特殊性、该如何做好各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实属不易,因为没有一个可操作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律规定。如今就是现有的法律也很难被执行、实施,比如2004 年的北京西上六电磁辐射听证案,该案就是因为工程在开工之前, 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造成后果,导致居民不满而投诉。笔者认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应该把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规定如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执行、实施好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然后再根据各种电磁辐射项目的特点将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好。比如辐射源工程,其电磁辐射环评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初步环评,侧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在初设阶段进行进一步环评,重点确定拆迁数量和补偿方式;在验收阶段则要着重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5.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三——在终端做保障,健全监督机制
除了要在项目的源头把好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关外,还需在项目的过程终端做好监督工作,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来健全电磁辐射的监督机制。
(1)《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 3 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第 4 条规定:“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由此可见,监督主体多元,而监督效果寡存,所以从实践效果来看,缺失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电磁辐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应该明确监督主体,不能笼统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因为上级领导的辖区是要大于下级领导的辖区,势必会造成一个辖区有两个领导来监督管理,最终监督效果因冲突而偏低,应该要协调部门及上下级领导的工作关系,建立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
(2)伴随着磁悬浮交通行业和超高压输电行业的迅猛发展,区域间的电磁辐射项目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对跨区域的电磁辐射项目进行监督。不管从国家立法层面还是地方立法层面看,现行立法中都欠缺着区域间的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区域间协调机制欠缺,跨域电磁辐射污染监督不力,这势必会导致跨域的电磁辐射项目处于事实上的监督悬浮状态。笔者认为,区域间协调机制有必要建立,如此跨域电磁辐射污染监督才能得到实行、得到保障。
6.结语
电磁辐射无时不刻都存在着,需要我们做好电磁辐射的防护保障措施,普及电磁辐射的物理知识及法律保护知识,使公众了解不同微波辐射环境的特点,避免对电磁辐射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从而可以科学地应用电磁辐射,使它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GIS 车载系统 电磁辐射 环境监测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磁辐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增长迅速。到2006年底,广东省境内有超过27000个基站,平均每6.6km2就有1个基站,在城市人口密集区甚至可达到每0.25km2就有1个基站。1999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将电磁辐射污染列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4大污染。国内相关单位在20世纪80年代后相继开展了电磁辐射水平的调查和研究,各地如浙江、北京、上海、山东、云南等地环保部门也加强了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监测。但这些监测主要针对单个电磁辐射源,以点为主,对城市区域内大量电磁辐射源分布产生的面的影响研究较少。
针对城市区域内电磁辐射源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数量多、分布广、影响面大的特点,我们开发了一套能快速、高效、全面地对区域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基于GIS(Geographic lnformaljon System)的车载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系统(以下简称“车载系统”)。该系统是国内首个车载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系统,能够高效地完成区域电磁辐射水平调查,为区域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移动通信基站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1 需求分析
1.1 测量部分
车载系统应既可以进行频谱分析、无线电干扰测量。又可进行综合场强测量:
(1)频率范围:9kHz~3GHz(频谱分析测量)、100kHz一18GHz(综合场强测量);
(2)测量对象:0.15MHz~30MHz输变电系统无线电干扰测量、87MHz~110MHz广播信号场强测量、200MHz~700MHz电视与寻呼信号场强测量、870MHz~960MHz与1800MHz以及3G移动通信测量;
(3)测量天线:各个频段应配有相应的天线,并且这些天线应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满足环境移动监测的要求;
(4)应具有准峰值、峰值、平均值等检波功能;
(5)带宽200Hz、9kHz、120kHz和1MHz等;
(6)频率分辨率0.01Hz。
1.2 数据分析部分
可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进行辐射源数据的输八、统计、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3 GIS和可视化部分
应包含数字地图各项基本功能,可将分析后的实测数据和预测数据以网格、等值线和半透明的形式覆盖在地图上,生成区域电磁辐射水平分布地图。
1.4 电源部分
能提供三种供电方式:市电供电、UPS电池组供电、汽车发电机结合逆变器供电,三种供电方式可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2 硬件系统
车载无线电监测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监测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由无线电频谱分析仪和测向系统组成,目的是了解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强度和方位。但是这种系统只能部分满足车载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系统的需求,而作为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和管理部门。还需了解环境电磁辐射的总量和区域总体分布情况。因此,在车载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将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仪集成到系统内,这是国内第一个此类环境电磁辐射移动监测系统。
车载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EMR300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仪、ESPl3测试接收机、天馈线系统、供电系统、避雷系统、供电系统集成通用设备、车辆等组成,具体描述见表1,详细硬件系统连接见图1:
3 软件系统
车载系统运行环境:
(1)硬件支撑环境:CPU P4 2G以上。RAM 1G。硬盘80G以上;
(2)软件支撑环境:Windows 2000 SP4。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Client软件:SQL SERVER2000 Cllent端软件,SQL SERVER 2000 ODBC接口驱动程序;
(3)地图环境:MapX5.0。
车载系统集成软件的功能主要有电磁辐射监测、分析、数据统计、地图控制、地理属性、管理等。
3.1 监测模块功能
此模块主要是将ESPl3测试接收机和EMR300电磁辐射分析仪的测量数据实时地显示和存储。ESPi3测试接收机可以完成一般频谱仪的功能:电平测量、频率测量、频段测量(频段扫描)、频谱分析、时域分析,通过控制软件可以自动进行任务测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开始和结束测量时间以及测量类型,测量仪器根据用户的设置自动启动、停止和记录。EMR300电磁辐射分析仪通过光纤将测量数据实时传送给控制系统,测量时间间隔可达每秒1个数据,控制系统将测量数据与GPS定位数据同时存储。
3.2 统计数据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在仪器测量后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让用户清晰地了解某一区域的电磁辐射分布情况。用户可以在地图上选择一定网格大小的(可任意设定,城市一般为500m×500m)区域并设置测量时间段以及测量类型。最终生成包含有网格编号、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均方根值等信息的统计报表。
3.3 分析预测模块
此模块主要通过理论预测模式(自由空间和Okumuta-Hata模式等)和电磁辐射源的各项技术参数,计算出电磁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的空间分布。此模块既可对单个辐射源进行预测分析,又可对区域内的多个辐射源进行计算、分析、叠加。
3.4 GIS和可视化模块功能
此模块包括实测数据和预测数据可视化两部分。实测数据部分通过对EMR300电磁辐射分析仪和GPS获得的区域测量数据按一定的网格大小(一般为500m×500m)进行分析后,将分析结果以不同的颜色半透明地覆盖在数字地图上。预测数据可视化部分利用各电磁辐射源的经纬度在地图上定位后,将预测结果以等值线和不同的颜色半透明地覆盖在数字地图上。
3.5 地图属性模块功能
此模块主要是在地图上进行相关地理信息的操作,包括地图的放大、缩小、地图全览、大地图输出、定位、图层管理、地图导航、距离测量、面积测量、方位角测量、地形剖面分析、地名查询等功能。
3.6 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电磁辐射源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导入、导出、备份,以及对软件系统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系统参数管理等。
4 车载系统的特点
车载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这是国内辐射监测领域的第一套车载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对全国车载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目前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已据此技术建立国内第二套车载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系统。
(2)系统测量频率为9kHz~18GHz,基本覆盖了一般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电磁辐射源的发射频率。
(3)系统首次成功将综合场强测量和频谱分析集成在一起,既可了解环境电磁辐射的总体情况,又可以对单个或多个电磁辐射源进行详细分析,做到点面结合。
(4)系统的监测分析软件包含了GPS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分析功能,可以将现场调查和预测结果以不同的颜色非常直观地覆盖在地图上,形成区域电磁辐射水平分布地图。
(5)系统可以对电磁辐射事故或投诉做出快速反应,并可高效地进行大范围的调查监测。
(6)系统可以为区域电磁辐射源的规划、建设提供环境电磁辐射现状及预测结果。
5 车载系统的应用
车载系统主要用于区域电磁辐射水平调查、电磁辐射源的区域规划和区域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目前,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已利用这套系统完成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主城区的电磁辐射水平调查(结果见表2)和佛山市电磁辐射水平调查(用于电磁辐射源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