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范文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

篇1

摘 要 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企业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范应对风险,通过科学分析评估企业现有和潜在的财务风险,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 财务风险 原因 内部控制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目前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董事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董事会、监事会如果没有履行好相应职责,导致经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使得公司和股东利益受损。

2.财务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存在凭经验决策和凭主观决策的现象,这样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将对财务收益和资金回收产生不利后果。例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决策者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或者获取信息成本较高,往往市场调研不深入,科学论证不充分,使得投资过于盲目,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另外,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财务决策缺乏预见性。

二、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风险

1.筹资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筹资。不同筹资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和筹资风险的大小。负债可以使企业迅速筹集所需资金,但同时,债务有偿还期限、偿还方式和资金使用价格即利率的规定。如果企业内部自身经营过程中没有有效使用所筹集到的资金,现金流出现问题,无法按期足额偿还债务,将面临信用下降、股价下跌,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时,债务筹资成本受利率政策、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影响,这些企业自身无法完全控制。权益筹资通常是指企业通过增发股票进行筹资,涉及股票的发行数量、发行时机、筹资成本等。当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投资收益时,投资者就会抛售股票,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使企业再筹资的难度加大,筹资成本也会上升。影响权益筹资风险的因素有股权筹资的规模、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本市场环境等。

2.投资风险

企业为了保证并扩大经营规模会运用现有资金进行投资以取得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的取得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与决策,会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使得投资占用的资金没有取得利用效益,反而影响现金流,进而导致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3.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来自于结算资金回收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如果客户因为经营不善拖欠应收账款,资金不能按时足额收回,必然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使资金链断裂,再生产资金不足,这时企业势必要采取其他方式筹集再生产所需的资金,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引起财务状况的恶化,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4.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指企业的净利润在企业留用与投资者之间的分配,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给投资者过高的回报,必然造成留存收益不足,影响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反,如果企业增加留存收益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因此,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给企业价值带来不确定性。

5.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

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是外生的,企业只能被动式适应。 危机、危机,在风险来临之前要有遇知,在风险来临后,要有积极应对的措施,在风险中抓住机遇,化解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既有来自外部的系统风险,也有来自内部的非系统风险。对于企业来说,系统风险不可控而非系统风险是可以通过分析内外部因素的变动,采取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措施预防控制的。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机构是否完善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根源,是企业能否有效控制各项经营财务活动的关键。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上,为了切实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就要科学地配置公司的控制权。要保证股东大会的最终控制权,保证董事会独立决策权,保证经理自主经营管理的权力。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适应企业自身行业和规模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既保障所有者利益,又赋予经营者充分经营自,调动其积极性,确保企业管理和控制的有效运行。

2.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测、预警,促使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财务危机,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因此,企业应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指标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不同企业应根据影响自己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不同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财务人员要时刻关注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结合经营计划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财务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一旦发现某些预警指标异常,通过预警模型判断企业可能发生财务风险时,企业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适度负债,防范筹融资风险

负债具有财务杠杆作用,既能为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又有可能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利润下降,给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企业应该适度负债,防范筹融资风险。具体来说,首先,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周转状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适度举债,并通过测算资金成本、各筹资方案的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资金成本率低的筹资方案,并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注意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合理搭配。其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以保障债务的按时足额偿还。

4.科学决策,防范投资风险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充分有效的投资信息,并重点对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严密科学的论证,通过预测各项方案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未来收益情况,排除高风险低收益的方案,以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合理地进行投资组合,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冒险主义和盲目投资,尽可能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只有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项目上,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实现企业盈利。

5.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的一个重要的风险点就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运用能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但是并没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反而由于利润的增加使得相关的税收支出增加,加快现金的流出速度,使得现金净流量减少。所以,针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其次,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最后,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应提取坏账准备金,弥补风险损失,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6.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防范收益分配风险

留存收益是保障企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收益应当留存一定数量于企业内部,同时又不能忽视收益分配的信号传递作用,收益的分配方式、时间和分配数量往往向投资者传递着某种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制定收益分配政策时,既要考虑收益对再生产的重要意义,还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对企业未来筹资的影响。所以,企业宜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根据目前实际盈利多少和稳定与否情况,合理分配收益在投资者和企业留存之间的比例,既要保证企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又要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以减少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篇2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企业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成为极其广泛运用的名词。它是指企业财务结构、融资不合理等因素致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使企业财务存在风险,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问题发生。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它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更加有生存力和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更重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环节之一。财务风险高度集中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当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严峻挑战,企业内部控制要做好预防和控制,以财务风险为导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而内部控制则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正因为有了财务风险才需要内部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内部预防和控制体系是关键一环。企业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监督与控制工作,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这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二、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意识

一些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甚至没有风险意识,对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只要企业有财务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财务风险。总所周知,不管是企业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活动,还是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都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需要企业给予正确认识并做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然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却对企业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缺乏认知,缺乏足够认识和了解,甚至是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是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错误认识,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如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防范和控制系统,加之企业“无形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员工的从业道德和企业伦理等方面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一些企业财务风险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者认为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无关,就是内部牵制,这样做会导致企业缺乏应对新环境的挑战,是滥用风险内部控制手段和防范措施。

2.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没能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即便企业有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很多制度有时候也是流行形式,如财务审计与财务部门不能独立,内部控制无法真正落实,监控力度肯定不够。尤其是一些财务管理与监控力量薄弱的环节、关系混乱的层面,严重缺乏相关责任追究制度方面,致使企业相关职能机构对发现的问题也防范失效,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风险,进而促使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和防范。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常常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制度失控、失效和无法实施。一些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经营业务条件等变化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往往不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处理程序、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制度。由于企业的管理习惯和特点、组织架构、经营业务规模等情况的不同也不尽相同,企业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创新性和整合性。

3.企业内部审计关系混乱

目前,大多数企业设置了监督审计委员会,但是一些企业对它的职能分配、工作范围不是很清楚明确。这是一些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际问题,因为如果对其工作任务定位较宽,会导致完成任务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并且有些企业在一些很重要的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问题上,没有充足的精力去仔细的完成。一些企业的监督委员会是独立于公司之外的,它是一个单独的组织机构。但是一些企业的监督审计委员会的定位不够明确,工作内容太少,工作要求也比较少,企业内部审计关系混乱。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对控股的董事会成员上一些不合理,对企业产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内部控制。一个科学并适合企业的监督审计委员会职能明确定位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成长发展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4.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需要定期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监督的结果来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制度,更好地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但是企业存在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缺失的问题,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财务信息是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效果的反映,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适时监控和预警,可以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来实现。一些企业把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看作是静态的、不变化的,忽视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实践中,一些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预警系统重视不够,企业的财务部门及财务主管不善于运用财务指标来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通常情况下造成财务预警系统缺失,势必导致潜在的财务风险产生并可能大爆发,内部控制失效。

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

1.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重要性缺乏认识

企业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各不相同,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差异。首先,从领导层来看,一些企业领导层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些企业领导不懂财务,虽然了解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但是从本身能力上就难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导致企业在遇到财务风险突发事件时,明显的表现出应变能力不足,处理和防范能力欠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失去作用。其次,从财务基层人员来看,由于财务基层人员长期坚持本岗位工作,认为执行岗位责任制,把本岗位工作做好就行了,事不关己,没有系统和整体意识,缺乏自身提高意识,又由于对领导层财务风险重要性都缺乏认识,当财务风险来临时,财务基层人员难以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甚至一些基层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工作存在消极态度,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2.管理层不重视内控制度建设

以股东为中心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内控制度建设,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处于企业首要地位,董事会是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心。一些企业存在“一言堂”,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会成员与公司管理层也都是“一个人,两张名片”,导致董事会监督权与管理层经营权集于一体。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层追求个体利益、操纵经营活动,这样做无疑会出现风险,甚至损害企业利益。因此,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对其内部控制的构建产生很大的风险。正因为上述的企业“股东虚位”,管理层集投资权、人事权、筹资权、经营权等所有控制权于一身,在这种公司治理情况下,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薄弱。

3.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混淆

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监督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现实中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公司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意识薄弱,经营业务发展需要往往使内部审计职能被弱化,最终导致无法真正发挥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关系模糊、内部管理不完善、分工不明确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实施内部审计能有效的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发生。在实践中,由于企业与上级企业,企业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往往由于在资金使用及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等现象,存在财务风险及财务隐患,常常造成资金的安全性,资金流失严重,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企业生产、原材料采购、市场预测、产品销售、财务会计等各环节缺乏协同配合,效率不高,甚至经常造成存货、应收款项等资产损失严重,加大财务隐患,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4.内部监督控制执行不严

企业内部监督控制执行不严,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企业内部不相容的职务分离。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企业部门之间或者企业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人员共同舞弊行为,有时发生串案、窝案,财务风险加大,不仅影响极大、损失也极大。甚至有高层管理与会计人员铤而走险违法,使内部控制失效,财务风险防范形同虚设。有时企业自己很难监督自己,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内部监督控制执行显得非常乏力。多年来受“重生产经营,轻经济管理”影响,加之企业的处罚不力,主管部门忽视审计监督,忽视财政税收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企业违纪行为。

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1.树立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无时不在。要明确树立企业整针体财务风险意识,积极开展财务风险宣传活动,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树立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意识,宣传树立和强化防范风险意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通过开展财务风险意识宣传活动,加强员工财务风险意识培训,使企业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观念。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提高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通过积极开展财务风险意识宣传活动使管理层和员工风险意识、“自我意识”进行潜在的警示。企业应普及财务风险内控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通过网络课程的互动交流,提髙财务风险管控的积极性,促进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更好的执行。企业的领导者进行风险意识的专门培训,把风险意识传递给员工,领导重视财务风险意识培训工作,员工就会自然的去做,使双方风险意识都得到提高,并且要重视对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的培养,风险管理培训使财务人员了解各种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把风险控制和防范贯穿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在工作中风险评估和排除风险,这样就能掌握主动,化险为夷。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空间基础是有效第控制内外环境,任何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作用都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是土养,影响到执行效果,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能推进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建立科学组织架构。良好的组织架构具有健全的协调合作体系,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奠定基础。只有良好的组织架构才能为财权配置及内控实施奠定坚实的组织架构基础。二是加强独立董事建设。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从第三方的角度引领企业加强内控工作,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并对董事会成员进行监督,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三是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实现组织化运作,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真正的规范运行,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

3.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关系

企业想要强化自身在财务风险上的有效性内部审计。科学设计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管理层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正常进行,使企业内部审计系统更加完善。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系统进行完善,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开展,保证企业能够独立按照审计委员会的要求进行公司的审计工作。各级管理层加强内部审计认识,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关系。企业可以运用先进的方法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增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企业想要为了更好提高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事中介入这一方面,以防止相关问题的发生。企业还可以在风险管理的策略制订时融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和指引职能,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4.构建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构建内部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完善企业内部资产监察机制。企业要理顺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全面的报告制度,对相关报告制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以方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其次,建立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的关键是预警方法的运用和财务指标的选择问题。在预警方法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财务报表分析、逻辑线性回归、经营雷达图、变量预测模型、多远判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第三,控制渐进型财务危机发生对财务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选择反映企业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财务指标作为监控、预测和防范财务危机。企业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融资渠道,大力开展相应的投资、建设、融资、担保等业务,扩大企业的融资规模,降低企业内部的债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发生。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必要性

所谓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防止各种欺诈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而建立实施的一些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程序。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及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控制,属于企业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之举措,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加强内部财务控制。首先,只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才能最终确保企业各项财务计划得以实现;其次,只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才能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最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也是推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企业只有加强内部财务控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机遇,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1]。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对企业而言,加强内部财务控制,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整体上看,一项健全的财务控制制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有财务制度、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管理、财务风险等一些列财务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才能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应从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牵制、制约制度,建立以“防”为核心的监控防线。凡是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业务处理的工作,禁止个人独自处理,同时要明确处理人员的工作权限,落实责任;第二,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设立相应的事后监督,建立以“堵”为核心的监控防线。具体做法是在确保会计部门常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对其各个岗位以及各项业务展开核查。事后监督的实现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中立的专业岗位,并配备责任心和工作能力都比较强的人员任职,将其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中来,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该职位的负责人应定期将监督的结果反馈给财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第三,在企业内部现有的稽核、审计部门的基础上,在被审计部门之外专门成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建立以“查”为核心的监督防线。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可以采取的手段主要有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会计报表等等。总之,企业只有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并化解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2]。

2.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承担风险的不仅仅是投资人,企业的债权人、经营者同样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尤其是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提升企业负债率的情况下,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就更加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保护企业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经营者的利益。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主要应当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第二,企业应进一步明确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的具体程序,贯彻落实分级负责制度,真正做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第三,企业建立健全并贯彻落实内部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做好企业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分析、企业负债率分析各项工作,同时也要完善内部年度会计制度、审计报告制度以及风险监测技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第四,企业应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第五,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决策之前,首先应该对投资决策对象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考察论证,小心谨慎,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获利水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资金成本管理和分析。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储备库存要合理,绝对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企业负债过度[3]。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监督的主力军。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内部审计人员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职责。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在原有内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审计机构,并对审计职能加以完善,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监督作用,确保内部各项财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为实现企业财务内部监控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强维护企业内部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积极审计监督下级单位,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重大决策、主要财务事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终确保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4]。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长远发展,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和完善这一角度谈起,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确保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预防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刘金文.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9:44.

[2]王淑霞.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视角,2010(09):67.

篇4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内部管理;控制

一、风险管理的概述

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学科,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设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并将工作结果直接上报给企业的领导部门,针对工作结果进行全面的解析和评估,对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推动企业稳定的发展。

企业的风险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存在一定的繁琐性,因此,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权利配合风险管理的对象不仅包含于市场因素,同时还包含于企业的自身因素。在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时,不仅要将市场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还要将企业内部生产、人力资源以及财务控制等因素进行考虑,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统筹风险

针对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来讲,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存在着多远化的特点,不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或是股权融资资金,都能够应用到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中。随着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也开始逐渐步入正轨,市场中的竞争逐渐激烈,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筹集资金开始偏离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使得融资时机和融资后的资金结构面临着全面的挑战。此外,由于物流企业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企业的交通工具以及存储设备上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在进行资金统筹时,还要受到宏观因素的限制,一旦物流企业没有对资本结构优化情况进行妥善的处理,就会导致资金统筹方面存在风险,进而使得物流企业的财务情况出现风险。

(二)资金使用风险

对于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来说,都具备一套完善的投资审核程序,它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统筹后出现乱投资的现象。但是,当资金数量一定的状况下,怎样才能将其高效的利用,是每个物流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物流企业所存在的资金使用风险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资金应用欠妥当;第二个是投资自身具备风险。如果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第一种,其不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任何影响,但是会给资金的应用效率以及配置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物流企业,属于资源质量良好的群体,其具备充足的投资机会以及项目开发机会,如果企业把大量的资金都投放到新项目中,那么在进行物流设施重置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定的资金使用风险,从而给物流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措施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一种以客观形式存在的,无法将其彻底根除,因此,我们也只能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想做好财务风险的防护措施,首先就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并严格遵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财务管理。为了保证物流企业资金的流动安全,还要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严格的把控,并根据资产负债率以及现金流量比率等信息制定完善的财务指标,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而保证物流企业的财务安全。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物流企业中的筹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负债融资风险;第二个是股权融资过度风险。债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负债融资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在负债融资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使得融资资产抵押变得极其简便,因此为了防止负债融资风险出现,物流企业要将现阶段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考虑,并采用适合物流企业的筹资方式进行融资。股权融资过度风险险主要体现在股权融资方面,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融资规划部门的方式,来对融资进行管理,从而避免出现融资过度而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出现。

(三)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由于物流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质,而这种性质又决定了物流企业投资活动的片面性。因此,为了保证物流企业投资项目的可实施性,就要从物流企业实际材料情况入手。但是,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具备的投资机会以及投资经历不足,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性,物流企业就要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在投资之前,要做好调查工作,并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从而防止不理性的投资现象出现,进而保证物流企业的财务安全。

(四)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对风险管理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不同的等级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措施。其中,我们可以把风险划分成无风险、小风险、中风险、大风险以及重型风险等五大类,并分别用五种颜色进行标识,物流企业可以根据不同颜色,来对分险的性质进行分析,采用组合风险、接受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等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物流企业的资产安全,同时还能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实现资产管理的优化。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贯穿在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此,要想将这些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除了要让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全面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之外,还要加强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并对物流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前面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提升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物流企业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建新,崔月升,尹继北.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内部管理控制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05:10-13+24.

[2]吴松华.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J]. 物流技术,2014,21:140-141+231.

[3]黄诗全.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2,05:119-120.

[4]张郁,邢梅.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与控制[J]. 财会通讯,2016,23:101-103.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

1前言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内部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内部的重点内容,要做好内部控制的工作,就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有效的核算、保管、监督等等管理工作,有效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会计管理的质量,还能够保护企业的所有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而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市场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电力企业必须要认识到风险,不然就会将电力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企业濒临破产,所以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财务风险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电力企业的财务出现状况。

2内部控制与财产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管理西方管理专业术语被传入到中国,并且相关学者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并且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两个虽然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是两者又是不相同的个体。内部控制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中期被美国的相关学者提出来,而财务风险管理在同一时期被提出。这两个概念在西方被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开始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西方国家经历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许多企业逐渐兴起,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在西方国家实行,并且出台了相关管理条例,这就逐渐促进了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完善。但是我国因为企业兴起的时间比较晚,逐渐开始不断吸取西方先进思想和企业管理概念,也从企业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的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

3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两者又可以互相代替。这两者都是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始终,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其中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财务内部的工作氛围、制定的目标、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信息交流、活动控制等等,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的工作范围比起内部控制的工作要广一些,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一样,都是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从概念上来看,这两者在步骤、目标和方式上都是一样的。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有相同的根本目标,从工作内容上面来看都有不相同的目标,最终目标都是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风险管理是指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就是能够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工作支持,因为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识别风险、分析、提出解决措施、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对企业的经济损害,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财务风险管理,两者在具体实际管理工作中都能相互利用管理方式,从而达到管理企业的财产不会受到破坏。

4对于电力企业来讲主要面对财务风险

4.1电力经营的财务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是在电力公司在生产营业中涉及到财务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有:生产电能过程、电能供应过程以及经营过程中因为不能确定的外界客观因素是企业的经济和内部资金周转受到影响而出现一些状况,最终有可能引起企业资金和产业的调整。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受到的财务风险有选购材料、生产产品、账款实收的风险等等。

4.2项目投资中的财务风险

投资项目就是指企业将一些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分析了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最终将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所以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这就会受到市场客观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可能呈现上升或者下降,这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电力企业的项目投资主要在于电力设备的建设方面,生产的电力设备也会有影响。

4.3筹集资金中的财务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全面分析到风险和缺少权威的引导,也没有全面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导致了相关工作人员盲目筹集资金,一旦受到客观因素的波动,就会引起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改变,而且在已经开展的资金筹集方面,缺少对资金追踪管理和控制,这就有可能出现资金被内部人员非法挪用的情况等等,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受到损害。

5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与风险管理目标一致的财务管理因为电力企业的投资数量较大、资金涉及的金额较大、分散的设施设备等等,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的财务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管理,从而能够保证电力企业能够正常运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财务的监督和管理,要保证企业内部资金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进行财务控制。二是完善内部管理控制要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定期报告的工作内容。定期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效配置,注重把握费用的控制和成本的控制;三是注重完善硬件设施设备,增加一些电子监控设备,实施监控工作人员和资金流动的动态。

6结语

综上所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作者:张颖 燕翔宇 单位:国电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滕璟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10(16):64~65.

篇6

1.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相同特征。这是由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均可积极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同时均是贯穿于企业全面经营管理之中,对企业有序达成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最终实现规避风险,预警风险,评定风险潜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并对风险予以有效控制,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内部实施的风险管理,风险便是其重要的依据。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要制定对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就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而言,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有观点指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有观点指出风险管理被内部控制所包含,还有观点指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属于等同关系。现阶段,学术界对于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较为普遍的界定还是第一种观点,即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仅涵盖了内部控制的目标,还拓展了其整体的结构范围,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对问题展开分析,并对企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不足予以细化解决,于企业风险管理关乎的诸多方面均可发挥极大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则主要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企业所面临的最为直接、最为普遍的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此类风险是企业可以预见、识别以及控制的。伴随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逐步发展,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融合。

2.企业的财务风险类型与成因

2.1财务风险的类型

自资本运动流程的存在形态角度,对企业财务风险展开分析,可将其划分成四个类型,即分别为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其中,经营风险指的是企业难以销售出产品,并收回企业所投入本金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难以获取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到期难以对本金、资本成本予以偿还偿付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受收益获取与分配影响,企业价值发生转变的可能性。

2.2财务风险的成因

I.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企业经营风险也可以称作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 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投入本金经生产经营环节后,无法回至起点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引发的原因可分成内因和外因,内因指的是企业信用、营销等相关因素,就好比企业管理人员决策失误,造成企业经营不善等;外因指的是企业所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就好比全球金融危机等。

II.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企业投资风险包括投资项目风险、投资结构风险以及投资组合风险,企业投资风险引发的原因为受未知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造成难以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

III.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筹资风险属于狭义上而言的企业财务风险,即企业到期难以对本金、资本成本予以偿还偿付的可能性。即便企业筹资风险通常只形成于负债企业,然而就现如今企业发展趋势来说,不论是哪一家企业均会或多或少的面临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也是全部财务风险的起始点。

IV.企业收益分配风险的成因,企业收益分配风险,即受收益获取与分配影响,企业价值发生转变的可能性。企业收益分配风险属于各种类型财务风险的释放,收益确认和收益分配行为属于企业收益分配风险引发的两方面内容。收益确认风险指的是收企业收益确认不合理影响,而造成收益超分配的可能性。

3.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市场经济背景下,全面企业基于时展新形势,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不断优化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如何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相关方面着手:

3.1降低企业决策风险

无论何种投资活动为企业财务所造成的后果均是未知的。企业投资活动可划分成主业投资、其它项目投资等,企业决策风险受投资项目报酬率很大程度影响,如果项目利润率超过负责利率,那么风险便比较低,如果项目利润率不足负债利率,那么风险便比较高。企业决策风险可结合项目预期报酬率、期望值指标差值予以权衡。企业管理人员在做决策过程中,可根据各个行业、各类产品的成本、利润、风险以及收益等特征,采取多元、多产品的发展经验模式,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降低企业决策风险。

3.2防范资本性风险

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的选取会左右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定及企业的形象声誉,进而左右企业资金的来源,还可能左右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倘若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不自企业实际情况角度出发,不实施规范的分配决策,必定会对企业整天财务框架构成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引发财务风险。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为例,相较于国际上普遍推广的股利政策,我国鲜有企业对现金股利分配的方法,而多选取的是配股或者送红股的分配手段,如此不仅使得证券行业投机行为不断滋生,还使得投资者产生了错误的投资理念。再加上,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总是无章可循,利益分配计划失常变幻莫测,使得投资者无从下手。

3.3降低流程性风险

由于企业财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同时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流程。财务管理降低流程性风险便是就企业每个流程的风险展开预测、控制。I.降低企业资金回收风险,选取 合理的销售、结算形式,针对信誉度、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采取赊销手段,在结算过程中,通过商业汇票分期付款手段降低企业收款风险;针对经营不善、信誉度低的客户,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保障财务安全。II.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对投资方案展开科学严谨的探讨,科学评估未来企业收益情况步骤应当先于企业投资决策之前,对投资方案予以全面优化,消除高风险、低收益决策,有效降低企业投资风险。III.降低企业筹资风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明确认识,企业在获取受理同时,面临筹资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失,适度、适量负债经营属于企业的合理选择。IV.降低企业收益分配风险,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消除投资者的疑惑、顾虑。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机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保机制的根本性、稳定性。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03.138

1 财务风险

1.1 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使得企业承受债务的能力降低,债权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符的风险。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采用了负债经营之后却没有按照预期的想法获得收益,导致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一方面使得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二是利率变动。市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导致利率发生变化。当企业负债经营之后,如果贷款利率提高,企业付给银行的资金就会增加,相对应的企业的预期收益就会降低。三是再次融资。企业在负债经营时,偿还能力不足,无法支付债权人预期的收益,影响企业的再次融资。

1.2 财务风险成因

1.2.1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实际活动中对各种风险进行预先防范,减小企业的整体风险。但目前国有企业中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在现阶段财务人员的观念中,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利用就能够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这种意识使得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无法有效鉴别财务风险来临的信号,给国有企业造成损失。

1.2.2 财务决策不科学

国有企业财务决策的不科学主要表现在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盛行。在决策时,仅仅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以往的经验进行决策,导致决策不科学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主要是国有企业举债资金过多、规模过大。国有企业收益比例比较大的部分都被用来支付利息,收益减少,企业的还债能力降低,内部股东的收益也不稳定,加重了内外财务风险。且部分企业的资金筹集方式和时间不当,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不合理,导致偿还困难,加剧财务风险。

2 内部控制

2.1 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环境控制和财务控制。环境主要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指的是企业的整体精神、工作作风、发展理念等,硬环境自然就是指企业的硬件环境。财务控制则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及监督工作。例如,财务人员要准确记录账目,保证有账可查;随时为领导提供清晰准确的账目信息,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2.2 内部控制的现状

2.2.1 国有企业先天性缺陷导致的内部控制问题

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是由政府授予的,它的决策者对资产的保值、增值等负责。虽然经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影响,很多国有企业依然受之前计划经济时期的理念来经营管理。这种模式与现今的经济体制不符,自然无法促进企业内部发展,导致积累了很多风险和问题。但国企的决策者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政府,导致问题愈加严重。

2.2.2 国有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阻碍作用

在国有企业现今的管理模式中,以某个决策者的意见作为企业意见的现象非常普遍。决策者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之上,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再加上财务部门受决策者管理,本身不具有独立性,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2.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贯彻落实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国企内部制定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的贯彻落实方面却存在很大漏洞,对制度的落实往往停留在语言层面,但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严格遵守。控制制度的不能贯彻落实,使得这些制度形同虚设。且其激励机制不完善,无论干多干少待遇都是同样的,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在工作中消沉懈怠,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当然,此处的管理工作自然也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国有企业所有活动的有序进行都离不开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促进,紧密相关。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小到财务风险管理、大到整体管理和运行就都像一盘散沙,无法正常进行;如果财务风险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对企业的日常运行尤其是资金方面的运行会有很大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非常有必要结合企业的风险管理来弥补自身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风险管理有效融合到内部控制环境中。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需要充分发挥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及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作用,强调内部控制在应对风险中的作用,从而实

现有效的全面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

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弥补自身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高管理的效率。但由于市场和周围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充满了不可知性,而国有企业受自身实力的限制,不可能花费巨资来建立一套完美的体系来应对各种风险及变化。最重要的是,即使花费巨资也没有一套规范的体系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和风险。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

4 国有企业通过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4.1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首先,要根据国有企业内部具体的管理结构及运营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在对资产进行处理时,必须遵循授权合理的原则;在进行交易时,会计人员必须全程记录。其次,应该对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情况充分考虑,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测试,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运营。

4.2 提高国有企业决策者的素养

要提高国有企业决策者的素养,使他们坚定地支持并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而不是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因此,应该加强国有企业决策者的思想教育和学习工作,加大对其培训的力度,使其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充分了解,转而对内部控制制度大力支持。

4.3 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评判和监督,它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有企业要对审计工作中不符合现有经济体制、发展模式、管理理念等的环节进行改革,使其与现有的体制、模式等相适应,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同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5 结 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使其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规避措施,减少资金损失,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素玲.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7).

[2]陈廷强.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制度设计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9).

[3]虞晓丹.基层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探讨[J].知识经济,2014(3).

篇8

摘 要 当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人员素质、资产管理等方面。为弥补这些不足,应该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内部审计独立、完善审计和管理制度、注重沟通与协调工作,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关键词 建筑企业 内部审计 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建设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推动建筑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内部审计,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是必要的。然而,由于不确定因素存在,再加上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不足,制约建筑企业有效运营和发展,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不足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财务会计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没有严格落实,制约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存在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部审计不足。未能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制约工作效率提升。相关制度不健全,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导致难以客观、公正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甚至出具的审计报告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对建筑企业财会工作的开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二)管理制度缺失。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难以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例如,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热情,不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三)沟通协调忽视。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到位,与外部审计部门忽视增进相互联系。导致信息交流不畅,难以全面掌握建筑企业财会工作基本情况,不利于提高工作水平。

(四)人T素质偏低。忽视高素质人才引进,现有工作人员财会专业知识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不足。再加上忽视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管理培养不足,难以有效适应具体工作需要。

(五)资产管理不足,例如,建筑企业固定资产信息不全面,没有严格做好登记工作,对资产丢失和损坏现象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固定资产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不相吻合。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为有效应对风险,提高内部审计水平,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可以采取以下完善对策。

(一)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不会受到其它因素干扰,进而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的进行内部审计。可以设立审计部,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接受企业总会计师领导。同时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进行明确定位,保证内部审计独立,内部审计成员由建筑企业的独立董事参与,经营管理层或财务管理层不得参与,审计结果由最高领导机构讨论,确保审计独立,让各项审计报告客观、公正、独立、真实、有效,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二)完善审计和管理制度。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丰富内部审计内容,开展财务管理审计,指导内部控制部门完善内控制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评估,出具风险报告,发现财务管理潜在的风险,并督促管理和改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总结和分析工作,发现并改进存在的不足。对财务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加强支出和收入管理,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对每笔开支都要严格管理。重视财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注重沟通与协调工作。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增进与建筑企业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等的联系与沟通,及时送到内部审计通知书,让各部门做好准备工作,配合内部审计。重视信息收集,及时反馈审计结论,监督内部审计的监督执行情况。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引进基础扎实、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财会工作队伍。加强管理培训,熟练应该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增强沟通技能、管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好适应工作需要。

(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建筑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准确而全面。完善并落实规章制度,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发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对损坏、报废等情况应该做好记录工作,保证数据准确、清晰,并且及时更新。让固定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吻合,为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三、结语

总之,为促进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建筑企业有效运营和发挥作用,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根据建筑企业具体需要采取完善措施。进而预防财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水平,为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升,建筑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苏建阳.论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3(2).

[2] 李美青.试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企业,2016(17).

[3] 张晴.浅议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防范中的积极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2(04).

篇9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及其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机构或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进行审计,它不仅要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分析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就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企业政策方针、工作程序的建议,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进企业朝着分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基于审计的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预定的目标按照预定要求和规则实现,防止出现较大的偏差。但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国际经济处于瓶颈期,中国的GDP 增长率也在7% 浮动,稍微出现偏差可能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市场,而且市场中部分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存在很大的问题,职业素养也严重下滑,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建筑企业也不例外。据调查了解,现阶段的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及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 建筑企业内部对审计与财务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薄弱

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大都是由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应用较晚,发展滞缓,而且国内建筑企业缺乏关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审计工作多为一知半解状态,80% 左右的建筑企业管理者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建筑企业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管理者通过主观经验推断风险的存在几率,没有专业的识别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2. 有关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制约机制和奖罚机制不健全

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建设中,往往容易忽视财务管理机制的更新建设,造成企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现行的建筑企业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制约限制,奖罚的幅度和要求都没能得到及时地更新。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财务风险管理都是要靠工作人员去完成,奖罚制度的设立直接关系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更关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对于管理风险的识别和策略的制定存在滞后性和不一致性

财务风险主要是一种普遍性、常见性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针对财务风险,最为有效的就是采取内部审计,这是建筑企业经营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内部审计通常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数据,并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数据搜集到策略制定需要很长时间,分析数据得出的风险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内部审计错误带来的财务损失有可能会使财务达到预警值。

4. 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现代化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中,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分配不合理,没有完善的有关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的法律。在财务管理方面,上级财务主管人员不能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整天忙着指导、督促下级,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一味地要求下层却忽视自己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此同时管理的方式过于僵硬,不利于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再者,审计与财务两个相互交织的单位,看轻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行。

三、针对不同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 提高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职能素质

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篇章,其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高素质的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对于建筑企业,就知识能力来讲,无论是审计还是风险管理都需要掌握整个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具备良好的数字分析能力和风险辨别力,同时也要熟悉相应的电脑操作技术。另外,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建筑事业的扩大,物质诱惑越来越大,坚持公正廉明的办公准则也是一项重要考验。最后,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优化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 健全奖罚机制,做好工作的绩效考评

众所周知,要激发每一个人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假设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出现了错误,却得不到纠正;或者努力工作了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奖酬,那么工作人员就会盲目自信或者消极逃避,这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工作氛围构建。因此,奖罚要合理,公正而严明。与此同时,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原来制定的措施方案可能不适用后出现的风险,及时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考评,就可以发现隐藏的风险,及时地调整可行性方案。

3. 强化内外部审计的沟通合作,及时的提供并更新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

一方面,审计对风险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不管事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能够有效地找到问题、规避风险,在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信息量较大,需要通过及时的审计来实时监督。通过内外部审计,能够有效地辨别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完善的风险监督制度能够通过风险预示及其影响因素和范围,对风险做出精确的识别并制定出针对性措施。

4. 处理好各部门之间任务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独立工作的基础上,只有独立地进行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该避免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参与,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但风险管理是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根据真实可靠的数据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的,因此二者的结合更能实现对风险的规避。

篇10

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缺乏长期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计划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缺乏内控意识,对于短期利益较为重视,但是对于企业的为长期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同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没有对于内部控制起到足够的重视,在各种活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单纯的依据企业现阶段的采矿状况开展,对于复杂的经济状况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暴露出自身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进而导致企业产生各种财务风险以及危机问题。

2.企业发展规模导致的财务风险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企业实际的资产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导致在实践中其无法对于市场竞争起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市场抵抗能力,在实践中因为经营活动的开展导致其存在各种风险问题,对此在实践中企业要具有一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有针对的开展各种业务活动,根据企业的内控工作适当的拓展企业的发展规模,进而避免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

3.企业财务制度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在企业的自身发展中,并没有制定系统地地财务制度与规范,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视没有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在相关财务报表账册的制定过程中存在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并没有对于各种财务信息披露,起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的监督以及管理,导致其产生各种财务管理问题。

4.企业投资决策缺乏内控管理意识,导致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人员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对于自身的实力以及市场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在企业的相关投资活动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企业为产生投资失败等相关财务风险与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更为严重的财务危机状况。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实践手段之研究

财务风险会产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企业的不同环节中会产生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对此要想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就要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融入一定的内部控制思维,进而提升其整体管理效果与质量。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提升企业财务决策的系统地化综合水平

(1)在企业的筹资环节融入必要的内部控制意识。在企业自身的发展中,企业会利用各种有效的筹资的手段,保证企业各种工作的稳定运行与开展。对此在筹资环节的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就是因为企业的自身的筹资手段相对较为单一,缺乏必要的内控管理意识,对此企业在通过内部控制思维与方式,对于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实际的生产状况、企业的整体发展中的相关资金使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利用财务杠杆增强企业的整体收益水平;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增强企业的自身的财务信誉度,进而有效的避免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也就是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开展相关筹资决策的时候,要具有一定内部控制意识,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根据企业实际状况为基础开展相关筹资活动,进而在实践中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工作的质量,规避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

(2)在投资环节中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内部控制思想。在实践中,企业自身的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企业产生各种投资决策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对此在在实践中要根据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思想构建系统地投资决策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自身的实际决策能力,有效的规避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对此在实践中,一方面,企业要提高对相关投资项目的操作可行性的探究分析,通过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加其对项目投资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根据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自身发展的分析与探究,整合各种资源,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划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有针对的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在根本上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例如,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要利用多元化的发展与经营模式,分散相关投资资金,进而分散存在的投资风险问题。

2.建立系统地财务风险预警与跟踪机制

企业在实践中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升其时段性以及层次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于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的控制与识别,在实践中对于各种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对于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地监控与预测,进而在财务风险工作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中融入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进而在最大程度内控制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能力,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1)建立系统地风险管理组织,完善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实践中要持续地优化自身的各种治理结构与模式,持续的健全现有的产权以及各种系统关系,进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开展各种有效地决策,构建完善的决策以及管理制度,进而增强企业的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2)要完善系统控制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企业的自身的监督以及管理职能,进而提升企业的自身的财务管理职能,加强财务监督、预算管理等相关财务工作的有效性,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而不断的优化完善企业现有的各种财务运行机制。

(3)要增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系统监督与审计工作,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结构以及工作人员的自身作用,系统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以及风险估计等工作。

3.科学匹配内部控制重点

(1)加??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加强对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以及现金流表进行系统的编制与分析通过系统的管理,全面实现对企业的资金的为管理;

(2)全面开展企业预算管理活动。要加强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合理控制,明确具体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对于财务工作的预算执行跟进工作以及各种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明确具体的工作重点,进而开展各种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相关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系统的调整、补充以及修正,通过经营责任书提高约束力,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严肃性。

4.提高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

在企业中产生财务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企业自身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及各种必要的文化理念,对此要构建完善地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制度,文化是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之一,系统地的管理控制与文化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效果与质量,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性的作用。

篇11

当今社会,很多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企业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仍有很多企业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认识不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对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一个施工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视角下进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资金利用率得以提高,从而使经济效益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比如:财务会计部门对产品库存数量的及时检查,对产品的供需情况有相当详细的掌握和科学分析,再结合市场供需要求,这样一来就可以制定出科学准确的采购计划,不仅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量,提高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二)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作用

施工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会对企业资产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对资产的各项活动与走向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比如:施工企业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运营的各环节,从采购、测量、储存,到检查合适,包括最后的记录保存等流程进行全面监控,对企业资产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严格监督审核,使企业资产的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二、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施工企业当中,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很重要,它们之间也存在这必然的联系。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主要动力来源,因为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风险,也包括业务流程当中的风险,正确有效对这些不利风险进行控制,最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就是内部管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包含财务风险管理的,与第一种相反。另外,业内人士会将二者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讨论,认为它们互为融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三、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并且执行力度不强

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合理,是工作质量得不到提高。很多企业对防范第一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做不到提前预防,出现问题也不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解决,影响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其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制度所发挥的作用未达到预期。良好健全的制度史约束员工,对工作有效监督的前提,尤为重要。

(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方面的基础工作薄弱,机构设置不规范,工作执行较随意,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包括人员设置不合理等等缺陷。同时,监督智能作用发挥不明显,比如:某些工作人员为了一味附和上级的想法,或者不敢违背上级的指示,选择违背财务准则和制度等相关规定进行工作,这样的做法完全影响了财务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企业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施工企业工作人员对于当前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多施工企业仍然认为内部控制不够重要,这项工作也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取代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导致很多内部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而且很多企业就算是开展了?炔靠刂乒ぷ鳎?也并没有落实到位,监督不到位,导致内部管理效果不佳。

四、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健全制度,不断加大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效实现企业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效提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一个健全的制度包含了工作的各项内容,包括事前防范工作、工作内容和规范、事后审核等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使所有部门之间达到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效果,而且有效确保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和促进。另外,施工企业需要做好事后的审核、监督和控制工作,对于整个工作程序的每个环节和相关人员都进行严格密切的监督,是企业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二)提高认识,有效加强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

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对在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进行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是使得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和良好持续向前发展最重要的内容。企业可以对工作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并且严格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内容。企业的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使得他们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所提高,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要让企业中的管理者都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将制度有效执行并监督。

(三)强加教育,对施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在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也可以说是财务人员为主体的内部控制,这就决定了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企业对于财务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素养,工作作风端正,杜绝一切违法行为。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完善和如破自己,激发自身的潜能,使企业中的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发挥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强化基础性工作

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不仅需要发挥好监督职能的作用,还需要提升自身基础性工作的质量。施工企业要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合理化,机构设置合理,合理设置财务工作人员,使财务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地展开。其次,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工作人员将制度了落实到位。另外,施工企业可以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奖罚制度,使在实际工作中突出表现的工作人员得到鼓励从而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更大的潜能;而对于在工作当中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的,甚至是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影响了企业发展,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害的要接受一定的处罚。

五、结语

篇12

关键词:财务风险 综合防控 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84-02

风险是一种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风险无处不在,在经济社会中,经济风险也随时都可能成为现实。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财务的良性发展,实际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使企业遭受重创,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是保持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已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

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应从其产生根源抓起,加强内部管理,并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风险综合防控。

一、准确预测经济,认真研究市场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的防控措施第一步就是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还要关注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的变化,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进行预测。通常经济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弹性分析预测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数列法、回归模型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景气分析等)以及定性定量综合预测法。

市场预测常用的定性方法有:专家预测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群众意见法、购买意向调查预测法、主观概率加权预测法、类推预测法、先兆事件预测法、关联预测法和追踪预测法等;定量方法有:平均预测法、趋势外推法、季节指数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等。

二、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为保证财务决策时采用科学决策方法,企业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对管理者进行约束: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权加以限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级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保证各级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决策者科学决策的积极性,从而确实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三、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

如何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既能增加盈利,快速发展,又能保持适度可控的财务风险,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结合与平衡,应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自身情况进行确定。

1.当外部经济形势看好,国家宏观调控较松时,市场持续走强,则应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最大可能的增加企业盈利;反之,国家调控较紧时,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2.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高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反之,若企业盈利能力弱,资信度低,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3.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相互配合,达到互补的效果。由于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是收益与风险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风险控制上可以采用“此高彼低”的办法,消减财务风险:若权益资本比例较高,则可保持适当较高的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能力;若债务资本比例高,则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比例,以降低财务风险。

4.在债务资本中,还应保持合理的期限结构。长期负债成本高,风险大,短期负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应避免“长投短融”的高风险和长期借贷做流动资金使用的低效益。长短期借贷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错落有致,债源分布平衡,保持还款数额与时间均匀,避免还债高峰的出项,做到有效规避风险。

四、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控制费用支出,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揭示企业未来的预计财务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防控措施,从而达到规避和化解风险的目的。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目标的细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完善的财务预算必须对各部门的预算责任有明确的划分,对企业各部门执行预算的权利和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财务全面预算按其控制的范围分为财务流量预算和资金流量预算。财务流量预算是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收入、财务支出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财务收入预算、财务支出预算;资金流量预算是对实现预期财务目标必需的资金营运、资金摆布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资金营运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财务预算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在资金的使用和调度上,应严格按照预算操作,减少预算外支出,同时,对应收的款项及时催收,以确保财务的稳健性。预算管理要想发挥较好作用,还必须坚持过程控制和结果考评相结合,通过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来行使日常的监控和期末考评的严肃化、制度化,针对每一责任单位的特点建立日常监控制度,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不同方式的现场考评,将预算控制深人每一个具体环节。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预警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财务风险预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发出警报;警示企业管理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

通常,财务风险预警包括异常波动预警、经营状况预瞽、还债风险预警、破产风险预警等,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融资风险预警、投资风险预警、资金回收风险预警等,预报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醒防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评估方法是通过各种预警指标进行衡量。一般地,可以建立如下的预警指标体系:异常波动预警指标:收入(产品价格、产品销售量)、成本(原材料价格、合格率、主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应收款、存货、应付款、不良资产(其他应收、应付款等)、实现利润等;经营状况预警指标:现金和存货不断减少、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营业安全水平=(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一保本销售额),现有(预计)销售额、资金安全水平=资产变现率一资产负债率等;还债风险预警指标:传统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沃尔比重评分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破产风险预警指标:Z-Score模型等;融资风险预警指标: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宏观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等;投资风险预警指标: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或者获利指数等;资金回收风险预警指标:产品销售的变化、库存积压状况、客户资信等。

进行财务风险预警,要求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采集各项预警指标信息,进

行分析,判断风险程度、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戒信号。

财务风险预警,应定期进行,或在有突发风险因素时进行,及时对财务风险作出预报,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六、多种方法并用,提高风险预防和化解能力

财务风险预防是指在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风险的处理是指对已有风险可能出现的损失或已经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化解方法,历来为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践者们所重视,研究成果很丰富,实践中的做法也各种各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回避风险;二是分散风险;三是转嫁风险四是风险自留,是指遭受损失的个体自我承担风险带来的财务损失。

上述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运用条件,相互之间可以结合运用,相互补充,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整体组合,多手段并用,达到提高财务风险预防和处理能力的目的。

七、财务风险防控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保证信息沟通顺畅、快捷。企业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业务信息正确、及时、顺畅的在企业内部传递。对于财务信息系统,应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沟通平台,使财务部门需要的信息及财务部门产生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到位,对各种变化做到及时反应。二是强化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保证各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可通过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和建立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开支,确保资金的有效控制,保持现金流量平衡,并尽可能的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四是加强存货管理。存货对于生产经营是必须的,然而导致资金的挤压,还要支付管理费用,更存在跌价损失的风险。应通过生产和销售计划,应用经济批量订货模型,对存货进行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并定期清理长期挤压库存。五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加强货款的催收工作,促使货款及时回收。根据用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信用标准,并及时跟踪调整。六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现代内部控制理论涵盖财务风险管理所有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最佳方法。企业应建立职责分离的岗位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合同审查签证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内控制度,并充分利用企业监事会和审计部门,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适时进行修订、完善,七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将薪酬与风险控制指标挂钩,确保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工作积极性。

八、结语

篇13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管理需要依靠内部控制,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并且,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需要借助内部控制,适时调整自身经营管理策略。但是,当前很多企业普遍存在各层级内控意识薄弱、预算重视程度不足、内控制度及审计体系不完善、内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缺乏内控反馈沟通机制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管理只是关注市场与业务拓展,而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更侧重的是资金可持续性对企业发展支撑。但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未真正得到重视,因此企业在面对经营过程所产生的各项风险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从而影响了企业良性发展。随着国家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理念逐渐被各行业所认识并接受,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必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仍存在以下若干问题,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1.1 公司各层级内控意识薄弱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公司在以“ 盈利”这一主要中心前提下,组织人、财、物投入,推进公司各层级工作开展:企业股东认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层受股东委托,妥善合理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完成股东下达的各项年度经济任务;企业一般员工按月、季、年考核,完成各项业绩指标。因此,内控往往被企业所忽视,各层级内控意识薄弱,对内控控制理论学习不足,缺少对内控知识学习热情。甚至有的管理层认为内控会阻碍企业发展,对内控资源投入不足,最终在漠视内控情况下,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发生,最终造成企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1.2 预算重视程度不足

财务预算是公司根据国家、行业经济状况,结合自身经营目标,加强预算控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的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各执行程度并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从而形成完整的预算体系,引领企业良性发展。但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忽视预算的功能,根据所积累的以往的运营理念直接制定经营策略,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预算监控,往往投入大量资金后却收不到预期效果。即使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但却还未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降低了预算对内控的效能。

1.3 内控制度及审计体系不完善

现代企业往往需要建立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的顺利开展。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即使建立了若干内控制度但并不完善,缺少形成体系的内控流程手册、内控矩阵手册、风险数据库及权限指引表,因此并不能有效地整体呈现企业风险点,做不到发现和及时制止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行为,从而使企业暴露于风险中,影响企业稳定发展。

审计体系不完善。现代企业审计是提高企业管理一种重要手段,促进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完备,同时能及时发现与纠正内控运行过程中不足,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但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人员、资金投入不够,造成审计体系无法得到有效建立。同时,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但是却未能给予足够独立运作的权力,将职能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形成专业分工,其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1.4 内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缺乏内控反馈沟通机制

目前,内控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现代审计理论、企业管理知识及业务知识,同时各个企业情况不同其需要具备的知识亦有所不同。因此,对内控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经济业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必需具备原则性,应坚决贯彻和执行内控制度。但现实中,内控人员往往知识薄弱及原则性不强,无法保证内控制度执行,影响企业内控的实施效果。

内控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及沟通,无论是上下级还是平级之间。但现代企业内控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内控所发现的问题只是流转于内控部门中,未能将其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往往造成管理者未能对目前经营进行调整,影响企业决策,极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与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2.1 强化企业各层级内控意识

树立全员风险意识,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定期宣贯内控不足所产生的风险,让各人认识到在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同时,当前国家经济政策及环境处于不断革新与变化中,企业所面临的情况日新月异,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应更加注重企业的财务风险,并采取Management 经管空间相应的措施。例如,通过监控资产比率、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回收率变化,及时向各级人员展示异常指标,以使风险以数字化、图形化进行呈现,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各层级的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2.2 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企业财务部应牵头组织各部门编制全年经营预算,以公司战略发展为导向,兼顾内外经济环境,报公司管理层审批后,并通过股东会。待审核通过后,财务部应定期披露预算完成及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发生额的偏差所产生的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一旦预算下达,原则上不能调整预算,若确实无法最终完成,则应经公司领导层及上级批准后才能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按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是星期,对公司整体的收支进行评估,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对资金进行管理,同时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应加强对银行存款及现金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发现会计账户余额与出纳账户余额不一致的原因,从而确保资金安全;最后,在依据企业发展状况制定预算后,应及时收集企业业务承接、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信息,使预算管理可统筹全局灵活应对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时作出财务管理调整,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3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及审计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首先,内控部门应与各个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密切关注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从而修订企业情况的内控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整改”的风险防控机制。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定期组织人员对企业以前所发现的内控问题进行“回头看”,通过举一反三,落实责任人及整改人,以后尽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构建适合企业的审计体系。现代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一般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赋予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运行的权利,对所发现的审计问题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对董事会负责。例如设立集团监事会主席、集团监事会专员、集团监察员、下属公司设立党委书记、党务联络员,以上各人员负责对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巡视,及时对经营管理、费用开支、资产状况等进行全面审计,确保能全面反映企业发展情况,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宝贵且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企业应在年中及年终引进独立第三方的外部审计,以期通过出具书面的审计报告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使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客观披露,为企业经营决策法律依据。这样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架构、引进外部审计监督,使企业规避各项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2.4 提高企业内控人员素质及加强内控信息沟通

(1)内控人员选拔应坚持德才兼备。

首先,内控人员应具备“德”。其应以公正、客观角度,全面审视企业,做到不偏不倚。其次,内控人员应具备“才”。内控人员应全面掌握现代企业审计理论,通过考取内部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对现代审计知识系统掌握;同时,应及时关注最新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开展内控过程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最后,内控人员应对所发现的审计问题应及时制订相应整改建议,要求责任人相应整改措施,例如,已完善相应企业制度建设、以后的凭证整改材料及补充所发现审计问题的支撑材料,保证审计整改能进行落实。

(2)加强内控信息沟通。

首先,加强内部各级人员沟通,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例如财务部门应加强与营销部门进行沟通协作,向营销部门传递收款及账龄信息,辅助营销部门做好应收账款回收工作,特别接近两年诉讼期的款项及未能按合同约定收回的进度款进行及时反馈,最大限度减少坏账发生。

其次,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创新和改进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使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将各部门所发现的内控问题能及时披露,提高沟通效率。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企业微信APP等技术手段,确保内控所发现问题能有效沟通。

3.结语

企业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其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企业务必要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经营等状况强化企业各层级内控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完善内控体制及审计体系及提高企业内控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内控信息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或者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能持续良好发展。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通过分析与探讨,为企业有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堃.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 [J].财政监督,2011(32).

[2]车文隽.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研究 [J].时代金融,2018(11).

[3]谭心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及对策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篇14

一、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一)施工企业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其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国有施工企业具有一些特殊性,它具有行业跨度大、组织架构繁杂、跨区域经营等基本特点,而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使得国有施工企业更加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要用健全的制度来协调企业内外关系,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效的保护资金和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保持母公司与各子公司的密切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划的业务整体,进而提升集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降低其经营风险的必然选择

国有施工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就是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首要经营目标,国有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必然会重点关注风险的有效防控。而内控恰好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防范企业风险,因为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事前分析来防范各种风险,并且制定出准确的防控措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完善施工企业内控制度体系是维持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下站稳脚跟,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控制经营风险,必须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历史上有很多名震四方的大企业家,他们白手起家,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后期的疏忽,疏于对企业的内控管理,导致企业破产,一夜之间倾家荡产,都说“守业更比创业难”,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及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一)资金活动中的风险

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资产负债率增高形成债务危机。

资金支付审批控制不严。项目资金支付审批程序不全,重大开支未经集体研究。存在超付款、未计价付款的情况,给项目管理埋下隐患。

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收益甚微或无法取得收益,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全面预算中的风险

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各预算单位大多都按照规定编制了预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存在对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在过程中使用资金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超支严重,造成资金被侵占、挪用,项目资金严重紧缺,诉讼风险激增。

(三)资产管理中的风险

资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管控重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是项目部未按施工计划组织材料物资的采购,产生材料物资的积压,占用流动资金,再加之管理不善导致材料物资的毁损、缺失,加大成本支出。二是不能定期进行材料物资的清查盘点,账实不相符,未及时发现盘亏、毁损、闲置的情况,不利于真实核算成本,反映项目实际盈亏情况。

(四)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是单位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的核心所在。在施工企业中,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高层管理人员,亦或是基层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但是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一要求,执行力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缺失等等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三、强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仍有很多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不够规范,所以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以此来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制必依,有规必循”。对于目前出现的预算执行无计划、收支管理不严、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等不规范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和规范对各业务环节、资金、预算、资产等方面的控制,达到避免财务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应遵循合法、全面、有效、制衡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企业实际管理情况中找出薄弱环节,全面梳理与优化业务流程。做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包括全面的经营业务,对工程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建设阶段、验收阶段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不留死角。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当今时代是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才竞争。管理人员也一样,不能固守原有的传统方法,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要想将管理事业做得更强更大,就必须坚持学习思考,积累经验,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水平。施工企业也应该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继续教育质量,让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关键的一点,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是每一位管理人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管理人员自身发生的违法违纪现象,那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监督管理

由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由施工项目的差异,在不同环境下的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加之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点多且项目分散,对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审计部门要做好检查工作,要做好事前监控、事中执行、事后的监督工作,将监督工作贯彻于整个内部控制流程中,要重点针对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在检查过程中还能够发现其问题,并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当遇到内控制度得不到执行的情况时,审计部门要查清原委,仔细分析,还要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对于出现的信息失真情况,一定要查清来源,严肃处理。并且建立起对内授权审批制度,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的范围及其受到的监督都必须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并且同时完善相关人员的惩处制度,有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