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绿色矿山安全生产范文

绿色矿山安全生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绿色矿山安全生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绿色矿山安全生产

篇1

为加强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根据《XX镇安全生产专项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三年整治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非煤矿山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源头治理,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强力推进“清单制”管理落实,抓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落实完善管理工作

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完善非煤矿山分级分类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落实清单制管理、安全生产承诺、诚信体系建设、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等制度规范,推进重点企业通过内部培养和引入市场机制等方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专业化水平。

2.强化资源管理,践行绿色发展。认真落实《XX市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利用我镇石材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进一步加强资源勘查,摸清资源家底。规范矿山管理,持续推进矿山经营规范化、矿山开采标准化、矿渣综合利用化“三化”模式,打造绿色矿山,支持企业科学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二)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提高非煤矿山安全开采的总体意识,消除矿山开采安全的先天不足。在矿山建设项目相关审批时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资源赋存状态、技术经济条件、矿山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矿山生产活动对周边设施影响等因素,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矿山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1.守好准入门槛。严格按照县部门要求的非煤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把控准入门槛。

2.加大整顿关闭力度。将不符合国家或XX省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法定安全生产条件、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且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逾期未完善相关手续的非煤矿山提请县政府作为重点关闭对象。

(三)大力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

1.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非煤矿山企业施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健全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日常安全工作清单》《重大风险管控清单》等为基础,推动企业制定和实施“3+N”清单制管理模式,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不同特点,制定完善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班子其他成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有效防止企业各层级人员职责出现真空地带。建立健全考核问责工作机制,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监督执法检查力度,推动企业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质量。根据应急管理部新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督促矿山企业完善三级标准化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加强日常管理,推动企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健全标准化达标体系,促进达标升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3.大力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推进企业实施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行动,配备足够的从业人员,特别要配齐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强化考试管理,推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提升。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考试,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加强企业全员安全培训情况监督检查,加大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抽查与执法力度,促进安全培训规范到位。

4.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按照应急管理部即将出台的推进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对能否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论证并优先推行尾矿充填采矿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按照相关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员定位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

(四)严密管控重大安全风险

对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清单制管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会诊意见,明确整改措施,督促矿山企业严格落实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将打击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工作贯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过程,同步推进实施。按照县级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逐项严格检查各非煤矿山企业,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及时上报。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底,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至8月)。按照县局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细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8月至12月)。在企业全面自查的基础上,我镇对相关企业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和问题隐患进行排查,建立含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在内的清单制管理体系,并及时上报。

(三)集中攻坚(2021年)。动态更新清单制管理体系中各类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开小灶”、推广标杆企业的经验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制管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落实县级部门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重点内容,细化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统筹推进。要定期分析整治过程中突出矛盾问题,研究完善针对性整治措施,确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二)加强监管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上报处理。对存在安全生产失信行为的企业,上报实施联合惩戒。

篇2

2011年,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北京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京煤集团共同组织开展了以“科技兴安、装备强安、文化创安”为主要内容的“京西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行动”,京煤集团首次实现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开展“京煤保障行动”的作用和效果也得到国家煤矿监察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同时,北京市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12年,北京市要全面推进 “安全健康・绿色和谐”(简称“安全和谐”)矿山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职工零伤害、企业废弃物零排放、矿山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深入调研 提出新思路

近几年,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强力推动矿山专项整治和整顿关闭工作,累计关闭小煤矿445家,实现小煤矿总体退出;关闭小非煤矿山1 573家,保留33家安全生产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的非煤矿山,使北京市矿山的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提升。2011年,北京市非煤矿山未发生死亡事故,特别是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首次实现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目标。目前,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京煤集团所属的煤矿企业、金隅集团所属的石灰石矿山、首钢总公司和密云冶金矿山公司所属金属矿山的产业布局,为促进北京市的矿山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北京市的非煤矿山虽经过多年整治,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石灰石露天矿山开采工艺不规范,机械装备比较落后,粉尘污染比较严重等突出问题,特别是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举措。”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北京市煤矿监察局副局长贾太保分析指出。

为实现北京市非煤矿山的长期安全发展,自2011年1月开始,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会同北京市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深入分析研究全市的非煤矿山现状和问题,并到其他省市调研考察学习,确定了建设“安全健康・绿色和谐”矿山的工作思路。并印发了《关于建设“安全・和谐”露天示范矿山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了金隅集团北京水泥厂凤山矿建设示范露天矿山工作。2011年12月,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还专门召开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暨建设“安全・和谐”示范矿山动员会,正式启动“安全・和谐”露天示范矿山建设工作。

在“安全・和谐”矿山建设过程中,北京市按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技术水平、提高安全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等5个提高的要求,坚持典型引路,通过发挥金隅集团、首钢矿业公司、首云矿业公司的带头示范作用,全力推进 “安全・和谐”矿山建设工作。

示范企业 积极实践

金隅集团 “安全・和谐”矿山建设初有成效

作为“安全・和谐”矿山建设试点企业,金隅集团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水泥厂”)副总经理王化民介绍说,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印发的《关于建设“安全・和谐”露天示范矿山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北京水泥厂迅速制定了《“安全・和谐”露天示范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六化四体系”的建设实施方案,投资4800多万元在凤山矿进行逐项落实。

王化民解释说,“六化”是指实现采矿生产工艺过程规范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低尘化、生产管理数字化、矿山环境绿色化、生产过程无废化。“四体系”是指建立责任制规章制度体系、健全隐患排查体系、创新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目前,金隅集团凤山矿采场开采工艺规范,采用自上而下的水平分层台阶式开采;机械装备陆续更新,已将老旧电铲更新为液压铲装;矿山物联网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将在采矿区、破碎加工、砂石料车、主要路段、胶带输送机等重点部位安装视频设备,对重要生产设备、重点生产岗位、采场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并实现数字统计自动化、通信联络与调度指挥系统化;为减少采场内道路扬尘,设计硬化上山道路4100m(目前已完成3100m),并雇佣专业养护队,定期检查和清扫矿区运输道路。借助技术创新,仓放矿实现了人与尘源隔离的远程监控放料;潜孔钻的集中收尘改造,彻底摆脱粉尘向大气排放的局面。针对石渣厂破碎后的成品按不同规格露天堆放易扬尘的问题,凤山矿计划全面整治,采取棚化或建仓方式,将不同规格的成品全部存放在密闭舱内,进行放料;还准备对竖井放矿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实现自动化封闭式操作,从而彻底解决粉尘对职工的危害。同时,扩大石渣生产规模,加大废石处理力度,在实现废石“零排放”的基础上,消除山场上堆积多年的废石。对于矿区的生态恢复,凤山矿计划2012年6月底前完成植被恢复总量的90%。

首钢矿业公司 推进“四个提升工程”

首钢矿业公司隶属于首钢集团,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是首钢主要的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共有大石河铁矿、水厂铁矿、杏山铁矿3个铁矿,其中,杏山铁矿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2011年投入试生产。

首钢矿业公司非常重视对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副总经理徐景海列举了几年来公司对安全技术设备的改进。2011年,首钢矿业公司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组织在水厂铁矿尹庄尾矿库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浸润线、坝移、库内水位、库区降雨量、排渗水量”的在线监测;按照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提出的《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河西排土场稳定性研究及优化设计》,在河西排土场修筑了两座重力式挡土墙,并在220m水平以下,形成了130m平台,正在形成175m平台,符合排土场段高小于50m的标准要求,进一步降低排土场断面高度,降低安全风险。

徐景海介绍说,根据北京市建设“安全・和谐”矿山的总体要求,首钢矿业公司以“四个提升工程”为载体,推进首钢“安全・和谐”矿山建设。具体包括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和责任追究力度,以隐患排查为抓手,推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加速推进安全管理提升工程。

首钢矿业公司制订了装备更新计划,推广智能型、节能高效环保等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装备;探索杏山铁矿地下开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管理和应用模式,加速推进安全技术装备提升工程。

首钢矿业公司还注重发挥专业救护队的作用,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宣传培训,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职工防范、救护能力;加强与地方联系协作,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汛期前组织与周边镇、乡、村进行联合演练,增强应急协作联动能力,加速推进应急救援提升工程。

此外,首钢矿业公司学习借鉴“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教育和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注重发现、培养、总结、宣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大力营造自我约束、遵章守制、精准操作的安全文化氛围,积极倡导培育“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加速推进安全文化提升工程。

重点环节 加强建设

北京市面临着非煤矿山由露天转地下开采逐渐增多的局面,2012年,密云县有两家矿山的地下开采正式投入生产,以后将逐渐增加到七八家地下开采矿山。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在安全生产环境上发生了本质变化,因此,贾太保指出,在“安全・和谐”矿山建设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地下开采的复杂性、安全管理难度大和安全管理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着力构建“生产系统完善、机械通风到位、顶板边帮可靠、机电性能达标、现场管理严格”的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在具体操作中,贾太保提出了“五个加强”。

要加强通风系统建设。企业在按照相关规程和技术标准建设完善矿井开拓、运输、供电等安全生产系统的同时,应加强通风系统建设,切实加强机械通风,严防有害气体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井下矿压监测监控。应用物联网建立工作面顶板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矿压监测监控设备和矿压预测预防新技术,加强对矿压的安全管理,严防各类矿压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领导下井带班工作。认真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严格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制度,确保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强化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

要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健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总负责人制度,加强技术人员力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水文地质技术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及时绘制矿山相关实测图纸,图纸要与实际相符。

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强化政治引领,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把解决问题、推动责任落实作为整治的关键,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整治行动,结合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措施,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开发,持续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地质勘查、测绘行业管理,全面提升全县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县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县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内容和重点任务

(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组织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并组织实施,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下,落实好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做好全县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消防基础设施等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审批工作。(负责任股室:国土综合利用股、行政审批股)

(二)推进矿业开发转型升级。科学编制实施县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提高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减少小型(生产规模)矿山数量,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引导矿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淘汰落后开采技术与设备,推进建设数字化矿山,提升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责任股室: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股)

(三)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安全生产和办公室管理制度、健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深入排查我县非煤矿山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积极推进“强监管严执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矿产卫片执法等专项工作,重点整治无证勘查开采、持勘查许可证采矿、越界勘查开采以及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地下开采矿山主体资格管理,严禁以分包、转包等工程建设名义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做好我县地质勘查、测绘行业日常监督管理。(责任股室: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股、政策法规及执法监督股)

(四)提高“打非治违”执法水平。加强矿产资源执法培训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我县矿山监督检查工作,按照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四个一律”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防止随意执法、标准不一,确保执法公开、公平、公正、标准、合法。强化行政执法处罚、行刑衔接、失信联合惩戒、约谈警示、公开曝光等措施,严格责任追究。(责任股室: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股、政策法规及执法监督股)

五、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按照州自然资源局、县安委会总体安排和要求,制定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各股室的责任分工,全面部署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

各责任股室依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日常工作,全面排查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要求,及时完成整改任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

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归类,明确整治的重难点及下一步方向,加大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促进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上台阶,确保打非治违工作取得实效,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巩固提升与成果汇报(2022年)

采取措施巩固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所取得的成果,确保隐患不反弹;将行动取得的成果收集整理,形成年度工作报告及时上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按期完成。

篇4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科技;矿山;安全

矿山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重视。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扩大化,矿山也逐渐发展壮大,包括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水泥矿山、煤矿和非煤矿山等,矿山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力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变化,矿山所处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矿产品作为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其需求量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矿山的数量和开采规模剧增。矿山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矿产资源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严重短缺,生态环境发生了恶化。归纳起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了解社会与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矿山最新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一系列矿产资源的开发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问题等等。

1 矿山开发的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

统计表明,70%的农业生产资料和80%的工业原材料都来自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在我国已有近200个城市的支柱产业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带动力庞大的就业人数,发生的经济额度高达数千亿元。随着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和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储量逐渐减少,很多矿山已经进入深部开采,很多已经或是正面临资源枯竭而关闭的状态。由于高新技术和矿用设备的飞速发展,现代矿产资源的开发呈现出新的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的难题:(1)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一种高风险行业,露头矿山的开发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下矿山容易发生塔防、突水、火灾、岩爆、矿产资源自燃等重大伤亡事故。金属矿山开发过程中会产生粉尘、辐射、噪声等污染,给工作人员带来多种职业疾病,且致死致残率高,危害人数众多。(2)矿产资源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后,破坏了矿产所处岩体的应力平衡状态,应力发生变化和转移,在此过程中采场围岩发生位移、破坏,甚至发生岩爆、滑坡等动力灾害。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矿产资源开发的动态变化,动力灾害发生的机理难以掌握,灾害预测的难度很大。因此,矿山的安全开发成为研究的重点。(3)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会面临一大危害――高温带来的热害,部分矿山的开发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热害问题,而且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高温环境下,作业难度大,甚至无法作业,另外,对人身的伤害也十分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热晕、中暑,严重时会使神经中枢系统失调。(4)矿产资源的开发生产了大量的污染物,主要有废水、废气、粉尘、酸性水和重金属有害元素。(5)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地表会被破坏、水土流失、山石,严重破坏了矿山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比如植被减少或消失,地下水系统被破坏,大气被污染,矿山排出的大量废土、废石和尾矿,占据了大面积的土地,往往使矿区成为不毛之地。

因此,实现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矿产资源的安全开发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经济价值。

2 矿山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的活动主要包括:采掘、选矿和冶炼等。随着矿业的发展,各类矿山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众多。

2.1 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采矿是重要的资源开发活动,可分为煤矿类和非煤矿类的开发,能源矿产和非能源矿产的开发等。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土地、山体、植被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另外,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尾矿、矸石等废弃物中,一般含有酸性、碱性、有毒有害等成分,污染山体或土壤;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产生粉尘、废气和毒气等,对大气造成重大污染。

2.2 选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选矿是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及矿产品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又称为“矿物加工”,是对开发的矿产资源中有利用价值的矿物提纯、改性的过程。选矿是按照矿产资源可利用价值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对矿产资源进行选择、处置的过程。在选矿准备阶段,矿产资源及原料堆放要占用土地,对地表及地下产生不同的污染;在选矿工艺流程中,矿产资源粉碎过程中,会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等。因此,选矿活动对土地、空气和地下水产生多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

3 实施生态环境工程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伦理与文化建设

矿山生态环境伦理与文化建设是矿山实施生态环境工程的前提。矿山生态环境伦理,是指矿山企业在处理生产经营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矿山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随着矿山的飞速发展受到重视。矿山企业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归根结底,是发生了生态环境伦理危机。因此,面对矿山的粗放型发展,应该反思,应该重新建立并重视生态环境伦理准则,构建生态环境文化,尤其构建以“良心、良知、良能”等良善价值观为导向的伦理与文化体系,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规划与路径。

3.2 制定科学的矿山生态环境规划

矿山企业生态环境规划是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按国相关家政策法规对企业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科学定位、优化,形成制度,以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矿山企业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规划必须做到以下要求:(1)明确矿山企业生态环境规划的目的、目标、意义。(2)广泛收集企业所在地区地理、地质、气候、人口、交通、当地的矿山企业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制定矿山企业中长期生态环境规划,重视生态环境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4)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伦理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生态环境规划,使生态环境规划落实到位。(5)在矿山企业生态环境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形成长效机制,调动广大员工及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 结束语

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越来越复杂,矿产资源的开发工艺和技术多种多样,各矿山企业发展不平衡,我国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的问题一直存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矿山企业高度重视并实施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对矿山企业自身,还是对社会,对生态环境都具有长远、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经济潜力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履行生态环境责任,对树立“生态环境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具有宣传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矿山企业的生态形象,促进矿山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绩文.矿山环境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

[2]朱训.中国矿业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3]卞娜,苗泽华.微观视角下的企业生态责任国外研究评述[J].生态经济,2013(8):105-110.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R].北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0.

篇5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磷化”)是一个有着48年建设发展历史的国有重点化学矿山企业,集地质勘查、矿山设计、建设、技术研发、磷矿采选、磷化工和多种经营服务于一体。公司下属有4座大型露天磷矿山,20余家分、子公司,总部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近几年,云南磷化先后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云南磷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始建于2006年,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认证。标准化企业的创建和运行,使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近年来公司经营快速发展,安全管理水平与不断提高的员工和社会的安全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标准化本身是一个不断提高、完善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2008年云南磷化在原有老版标准化体系运行的基础上,按照新版《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运行工作。历经4年的创建和运行,公司于2012年5月17日通过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组织的专家组复核。2012年11月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示了其4个矿山、6个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

创建专业队伍

为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顺利进行,云南磷化成立了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部门协同配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依照标准化管理模式,制定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车间、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

为了成立一支精干的创建队伍,云南磷化在创建队伍人员的选择上,首先选择了管理经验丰富的各矿分管安全工作副矿长、安全科长、生产科长、设备科长,其次选择业务能力强、安全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再由以上人员对照标准编制、修订管理文件(制度、表格等),使标准化文件既符合法规标准,又适用于企业管理,可操作性强。

2008年3月,云南磷化组织所属4个矿的矿长、副矿长、安全科长等12人,参加了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贯标培训班”。随后,又委托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先后4次对公司27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220名班组长进行贯标培训,提升其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使其熟悉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全体员工中加强贯标培训,为全员参与标准化企业创建提供工作保证。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宣传,使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保证了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全员参与和有效开展。强化基层、基础和基本功的“三基”工作,以标准化为主导,开展了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标准及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标准化创建,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实现了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完善达标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云南磷化制定了公司内部的《安全标准化新规范实施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梳理了原有的71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修订并重新印发所属单位,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在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重新制定和修改实施办法,对全体员工重新进行安全培训。

将安全管理与企业基础管理有机结合开展。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结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管理体系,公司在生产作业现场设置了齐全、醒目的安全标识,并为员工配发了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改善班组作业条件,为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提供现场基础。

规范了安全管理台账。统一设计和规范了《安全台账》,以简洁明了的格式内容,反映各单位、车间、班组安全活动开展情况,为安全检查和标准化考核评价提供了准确完整的原始依据。

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上升了一个新台阶。2006-2013年,公司连续7年百万工时死亡人数为0。百万工时负伤人数也是逐年下降,2009年百万工时负伤人数为0.47,2010-2013年百万工时负伤人数均控制在0.18以内。

公司主体责任意识得到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有了深层次的转变和提高,“提高人本安全和本质安全、实现零伤害”的方针理念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深入人心。

现场生产安全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安全生产隐患得到及时的治理,各项安全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整个生产工艺过程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