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级会计会计实务范文

中级会计会计实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级会计会计实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级会计会计实务

篇1

一、题目类型、分数及考点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涉及教材12章内容,其中第3章1分、第4章2分、第5章1分、第6章1分、第7章1分、第8章1分、第12章1分、第14章1分、第16章1分、第18章2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单选题的第9题考核的是研发支出的确认,第7题考核的是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第12题考核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在单项选择题中,与计算有关的题目共11题,占73.33%,各题的计算量不大,比较容易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涉及教材9章内容,其中第5章2分、第6章2分、第7章2分、第11章2分、第12章2分、第16章2分、第18章2分、第19章4分、第20章2分。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也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多选题中的第22题考核的是或有事项的确认;第19题考核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第23题考核的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多项选择题需要通过简单计算分析选项的题目只有2题,共4分。个别多选题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概念掌握准确,也能够作出正确选择。

(三)判断题判断题涉及教材8章内容,其中第3章1分、第5章1分、第9章2分、第10章1分、第17章1分、第18章1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判断题考核的教材中会计处理的一些基本概念,难度不大。

(四)计算分析题计算分析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0分,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考核的是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此题难度不大;第2个题目12分,是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此题有一定难度,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超出辅导教材的范围,但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

(五)综合题综合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5分,主要考核的是收入的核算,此外还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职工薪酬的核算及利润表的编制;第2个题目18分,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内容。

二、命题特点

(一)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考试大纲将考核的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试题中只有综合题1中的销售退回的处理(估计1分)属于熟悉内容,其余内容均属于掌握内容,体现了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的要求。

(二)重点突出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题虽然覆盖面宽,但考试重点仍然十分突出,即在全面考核的同时,做到了突出重点。这些重点内容都与会计实务联系密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是历年考试的重点,2008年计算分析题中的第2题考核的是这部分内容,共12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典型的会计核算的一般业务,综合题的第2题考核的是上述资产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共18分,计算分析题的第1题完全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共10分;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对象要素之一,综合题的第1题涉及收入部分的分数在7分左右。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和合并财务报表几部分内容的分数在50分左右,重点非常突出。

(三)综合性较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面对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会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试题中跨章节、跨科目的综合性题目的分数较高,综合题2个题目共33分。第1题涉及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内容;第2个题目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差错的更正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等内容。

篇2

1.关于利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B、利得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C、利得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D、利得只能计入当期利润,不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参考答案:( A )

2.甲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N设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1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105万元,甲企业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手续费、律师费等合计3万元。甲企业该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103B、108C、100D、105

参考答案:( B )

3.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是(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B、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

C、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D、对无形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

参考答案:( D )

4.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为20 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0年1月1日,系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持有至到期投资2010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 )元。

A、2 062.14 B、2 168.98 C、2 172.54 D、2 072.54

参考答案:( C )

5.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实际利率为4%,发行价格为102.78万元。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该债券2010年度确认利息费用为( )万元。

A、4.11B、5C、4.08D、0.89

参考答案:( C )

6.正保公司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余额为66万元,(均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所产生的差异),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9年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改为25%,2009年末正保公司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计税基础为3 500万元,同时2009年正保公司确认了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0万元,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是2009年购入的,入账价值为2 0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正保公司2009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为( )万元。

A、175B、125C、159D、109

参考答案:( D )

7.保塑公司2009年6月30日从正泰公司购入一项大型生产设备,经与正泰公司协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项生产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付款300万元,3年付完。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6%,利率为6%的3年期年金现值系数为2.6730。该项固定资产购入后立即投入使用,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09年度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为( )万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90B、40.10C、80.19D、45

参考答案:( B )

8.S公司2007年10月以600万元购入W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法计价,S公司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将上述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年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为450万元。S公司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会计政策变更对S公司2008年的期初留存收益影响为( )万元。

A、-145 B、-150 C、-112.5 D、-108.75

参考答案:( C )

9.大华公司2008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造一生产车间,该公司为建造该生产车间占用了两笔一般借款,分别为:向乙银行借款500万元,借款期限5年,年利率5.4%;向丙银行借款600万元,借款期限3年,年利率为5%,两笔借款均为2008年3月31日借入。在建造过程中,于5月1日第一次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500万元;10月1日第二次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800万元;2009年11月30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支付余款150万元。则该项目2008年应予资本化的利息为( )万元。

A、25.04B、27.64 C、30.60D、41.80

参考答案:( A )

10.甲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共有两个存货项目:A库存产品和B材料。B材料是专门生产A产品所需的原材料。A产品期末库存数量为10 000件,账面成本为50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635万元,该公司于2004年11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货物购销合同,将于2005年3月15日之前向乙公司提供20 000件A产品,合同单价为640元,甲公司期末持有为专门生产合同所需的A产品所需B材料库存200公斤,账面成本共计400万元,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450万元,估计至完工尚需发生支出250万元,预计销售20 000件A产品所需的税金及费用20万元,预计库存的200公斤B材料所需的销售税金及费用为5万元,则甲公司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

A、1 010 B、1 060 C、1 025 D、1 075

参考答案:( A )

11.乙公司2004年未库存原材料1 000公斤,每公斤账面成本为100元,用于加工100件A商品,每件A商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追加成本300元,合同定货80件,单件合同售价为2 000元,而一般市场销售价为每件1 800元,每件的销售税金及费用预计为600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为1 900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所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为( )。

A、贷记1 900元 B、借记100元

C、贷记2 000元 D、借记200元

参考答案:( B )

12.1997年12月15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即可投入使用的设备,其原价为1 230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1年12月31日,经过检查,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5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折旧方法不变,2002年度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90B、108C、120D、144

参考答案:( B )

13.M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该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03年3月31日对某生产用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2003年3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5 000万元,已提折旧为3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为改造固定资产领用生产用原材料500万元,发生人工费用190万元,领用工程用物资1 300万元,拆除原固定资产上的部分部件的变价收入为10万元。假设该技术改造工程于2003年9月2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生产使用,改造后该固定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 9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寿命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M公司2003年度对该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25 B、127.5 C、129D、130.25

参考答案:( B )

14.甲公司2007年4月10日接受乙投资者以其所拥有的专利技术作为出资,协议约定按照200万元确认该项专利技术的价值和乙公司的资本份额,如果按照市场情况评估该项专利技术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该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采用直线法摊销,2007年12月31日确认其可收回金额为80万元,甲公司2008年该项无形资产摊销的金额是()万元。

A、15.24 B、16.67 C、33.33 D、16

参考答案:( A )

15.甲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3 0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司按照3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与税法相一致。2008年1月1日,按2007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公司所得税税率由33%降为25%。除该事项外,历年来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该公司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的金额为( )万元。

A、100 B、800 C、400 D、200

参考答案:( D )

二、多选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相应的信息点。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项目中,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

A、制造费用

B、进口关税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2.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

A、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B、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

C、正在改扩建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D、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3.下列项目中,应采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有( )。

A、对子公司的投资

B、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C、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4.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

C、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D、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5.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B、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

C、资产的折现率

D、资产目前的销售净价

6.关于资本化期间和借款费用利息资本化金额限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资本化期间是指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业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

B、资本化期间是指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全部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也包括在内

C、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D、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7.关于债务重组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债务重组一定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发生的

B、债务重组一定是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C、债务重组既包括持续经营情况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非持续经营情况下的债务重组

D、债务重组不一定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发生的

8.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 )。

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B、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D、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9.下列项目中,一般纳税人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A、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C、委托加工材料发生的增值税

D、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

10.下列项目中,投资企业不应确认为投资收益的有( )。

A、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企业接受实物资产捐赠

B、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C、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股票股利

D、权益法核算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参考答案】

1.BC 2.BD 3.AC4.BD 5.ABC

6.AC 7.AB 8.AC9.ABD10.AC

三、判断题(请将判断结果,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相应的信息点。本类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

1.企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先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入无形资产,待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

2.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商品,所售商品按照商品的售价扣除回收商品的价款确认收入。()

3.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时,其本年相关的销售成本一定应以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确认。()

4.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只能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5.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若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债权人实际收到的现金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6.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7.企业取得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均应按直线法摊销。()

8.当或有负债满足一定条件时,企业应将或有负债确认为负债。()

9.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取得资产或发生负债当期的适用税率计量。

10.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参考答案】

1(×)2(×)3(×)4(×) 5(×)

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计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要写出一级科目)

1.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其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4 000万份,每份面值为100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400 000万元,发行费用为6 4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已存入银行专户。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2.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即2009年1月1日,付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1年的当日,即每年的1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每份债券可转换为10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生产用厂房的建设。

(2)甲公司将募集资金陆续投入生产用厂房的建设,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生产用厂房于2009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2009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6 000万元。

(4)2010年7月1日,由于甲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大,全体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

(5)其他资料如下:

1)甲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2)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无债券发行人赎回和债券持有人回售条款以及变更初始转股价格的条款,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6%。

已知:(P/F,6%,1)=0.9434;(P/F,6%,2)=0.8900;(P/F,6%,3)=0.8396。

3)在当期付息前转股的,不考虑利息的影响,按债券面值及初始转股价格计算转股数量。

4)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5)考虑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利率为6.59%。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2)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

(3)编制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2009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甲公司确认及支付2010年度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2010年6月30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甲公司确认2010年上半年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6)编制甲公司2010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时的会计分录。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400 000×1.5%×0.9434+400 000×2%×0.8900+400 000×(1+2.5%)×0.8396=35 7016.4(万元)

权益成份公允价值=400 000-357 016.4=42 983.6(万元)

(2)负债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357 016.4÷400 000×

6 400=5 712.26(万元)

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6 400-5 712.26=687.74(万元)

(3)借:银行存款393 6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48 695.86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4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2 295.86

(42 983.6-687.74)

(4)2009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400 000-48 695.86)×(1+6.59%)-400 000×1.5%=368 455.08(万元)。

借:在建工程 23 150.94[(400 000-48 695.86)×6.59%]

贷:应付利息6 000(400 000×1.5%)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7 150.94

借:应付利息6 000

贷:银行存款6 000

(5)2010年6月30日的摊余成本=368 455.08+368 455.08

×6.59%÷2-400 000×2%÷2=376 595.67(万元)。

借:财务费用 12 140.59(368 455.08×6.59%÷2)

贷:应付利息4 000(400 000×2%÷2)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利息调整)8 140.59

(6)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4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2 295.86

应付利息 4 0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3 404.33

(48 695.86-17 150.94-8 140.59)

股本4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82 891.53(倒挤)

2.甲公司2009年至2015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

(1)2009年1月10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货款为2 000万元(含增值税额)。合同约定,乙公司应于2009年4月10日前支付上述货款。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乙公司到期不能偿付货款。经协商,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乙公司以一批产品和一台设备偿还全部债务。乙公司用于偿债的产品成本为432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54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用于偿债的设备原价为1 800万元,已计提折旧7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80万元,市场价格为769.23万元。债务重组日为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接受的固定资产作为生产经营用设备,其进项税额可抵扣,预计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6年,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此外接收的固定资产发生测试费用130.77万元并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投入车间使用。甲公司对该项债权已计提坏账准备400万元。

(2)2011年12月31日,由于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致使其发生减值,甲公司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42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40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变。

(3)假设甲公司为使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2013年底决定从2013年12月31日起对该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4)2014年1月1日向银行专门借款5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2%,每年1月1日付息。

(5)除专门借款外,公司还动用一笔于2013年12月1日借入的长期借款6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8%,每年12月1日付息。

(6)由于审批、办手续等原因,于2014年4月1日才开始动工兴建,工程建设期间的支出情况如下:

2014年4月1日:200万元;2014年6月1日:100万元;2014年7月1日:300万元;2014年9月1日――12月31日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工程停工4个月。2015年1月1日:100万元;2015年4月1日:50万元;2015年7月1日:50万元。

工程于2015年9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为42.33万元。专门借款中未支出部分全部存入银行,假定月利率为0.5%。假定全年按照360天计算,每月按照30天计算。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11年末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12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13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编制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

(5)计算2014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并编制与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6)计算2015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并编制与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编制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540

固定资产 900(769.23+130.7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2.57

[(540+769.23)×17%]

坏账准备 400

营业外支出68.2

贷:应收账款 2 000

银行存款 130.77

(2)编制甲公司2011年末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011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00-900/6×2=600(万元)

2011年末可收回金额=420(万元)

2011年末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0-420=18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0

(3)编制甲公司2012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105(420÷4)

贷:累计折旧 105

(4)计算2013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编制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

2013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00-150×2-105×2-180=210(万元)

借:在建工程210

累计折旧510(150×2+105×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0

贷:固定资产 900

(5)计算2014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并编制与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1)计算2014年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500×12%=60(万元)

其中,资本化期间的利息费用=500×12%×5/12=25(万元)

专门借款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500×0.5%×3+300×0.5%×2+200×0.5%×1=11.5(万元)

其中,资本化期间内取得的利息收入=300×0.5%×2+200×0.5%×1=4(万元)

应予资本化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25-4=21(万元)

2)计算2014年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

平均数=100×(6-4)/12=16.67(万元)

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6.67×8%=1.33(万元)

3)2014年有关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22.33

财务费用74.17

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11.5

贷:应付利息 108

(6)计算2015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并编制与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1)计算2015年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2015年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500×12%=60(万元)

2015年应予资本化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500×12%×9/12

=45(万元)

2)计算2015年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2015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200×9/12+50×6/12+50×3/12=187.5(万元)

2015年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87.5×8%=15(万元)

3)2015年有关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60

财务费用48

贷:应付利息 108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8分,共33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除题中有特殊要求除外,只需要写出一级科目)

1.甲公司系2006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每年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2009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1)2009年1月1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 0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2 500万元。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暂时性差异处理,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

(2)从2009年1月1日起,生产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根据税法规定,生产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本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对外销售80%;A产品年初无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年末无在产品存货(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A产品)。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年末库存A产品未发生减值。

上述生产设备已使用3年,并已计提了3年的折旧,尚可使用5年,其账面原价为4 800万元,累计折旧为1 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

(3)从2009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乙材料2009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9年一、二、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200公斤、300公斤、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1 000元、1 200元、1 250元。

2009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60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21.5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先占领市场,且技术性能更优,甲公司生产的B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9年底预计B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56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所发生的税费为6万元。剩余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52万元。

(4)甲公司2009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8 000万元。2009年度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80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7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为2万元;其他按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的金额为20万元(非暂时性差异)。除上述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2009年初暂时性差异为符合递延所得税确认条件,并在2010年以后转回。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9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

(2)计算甲公司2009年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账面价值。

(3)分别计算2009年度上述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4)计算2009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计算甲公司2009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

甲公司2009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4 800-

1 200)×2/(8-3)=1 440(万元)

(2)计算甲公司2009年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账面价值

领用原材料成本=(1 000×200+1 200×300+1 250×100)=685 000(元)=68.5(万元)

新产品成本=68.5+21.5=90(万元)

新产品年末可变现净值=56-6=50(万元)

因新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甲公司应为新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万元,因此新产品的账面价值为50万元。

剩余乙材料年末成本=400×1 250=500 000(元)=50(万元)

剩余乙材料可变现净值52万元

因剩余乙材料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剩余乙材料的成本为50万元。

(3)分别计算2009年度上述事项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暂时性差异:

设备折旧:

按税法规定,甲企业2009年应计提折旧=4800÷12=400(万元)

甲公司2009年实际计提折旧1 440万元

因生产的A产品只有80%对外销售,因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借方)=(1 440-400)×80%×25%=208(万元)(只有产品对外销售,产品中的折旧费用才能影响损益。)

存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借方)=(90-50)×25%=10(万元)

2009年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208+10=218(万元)

(4)计算2009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应交所得税=[8 000+(1 440-400)×80%+(90-50)+(80-70)+20-2]×25%=2 225(万元)

所得税费用=2 225-218=2 007(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2 007

递延所得税资产 218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 225

(5)计算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 500×25%+218=843(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4 000×25%=1 000(万元)。

2.A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A公司”)为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0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欠A公司6 300万元购货款。由于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无法支付该笔已到期的货款。2009年1月1日,经协商,A公司同意与甲公司进行债务重组,重组协议规定,A公司减免甲公司300万元的债务,余额以甲公司所持有的对B公司的股权投资抵偿,当日,该项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A公司已为该项应收债权计提了500万元的坏账准备。

相关手续已于当日办理完毕,A公司取得对B公司80%的股权,能对B公司实施控制,A公司准备长期持有该项股权投资。此前,A公司与B公司不具有任何关联方关系。

(2)2009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 75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为3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300万元,盈余公积为45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 000万元,B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均相等。

(3)2009年,A公司和B公司了发生了以下交易或事项:

1)2009年5月,A公司将本公司生产的M产品销售给B公司,售价为400万元,成本为280万元,相关款项已结清。B公司取得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并于当月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09年6月,B公司将其生产的N产品一批销售给A公司,售价为250万元,成本为160万元。相关款项已结清。至2009年12月31日,A公司已将该批产品中的一半出售给外部独立第三方,售价为150万元,该批存货剩余部分的可变现净值为90万元。

(4)2009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除实现净损益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

(5)2010年,A公司将购自B公司的N产品全部对外售出,售价为140万元。

2010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除实现净损益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

(6)除对B公司投资外,2010年1月2日,A公司支付450万元,取得D公司4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均为1 000万元。取得该项股权后,A公司对D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2010年2月,A公司将其生产的一批产品销售给D公司,售价为350万元,成本为200万元。至2010年12月31日,该批产品已向外部独立第三方销售30%。

D公司2010年度实现净利润605万元。

(7)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所得税税率为25%;

2)A公司和B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要求:

(1)编制A公司2009年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分录;

(2)编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调整分录;

(3)编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抵销分录;

(4)计算确定A公司对D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2009年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5)编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对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对B公司及对D公司的股权投资)的相关调整分录;

(6)编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抵销分录。

【参考答案】

(1)编制A公司2009年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6 000

坏账准备500

贷:应收账款 6 300

资产减值损失200

(2)编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时的相关调整分录

B公司经调整后的净利润=1 000-(400-280)+120/10×7/12-(250-160)×1/2+35=877(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1.6(877×80%)

贷:投资收益701.6

(3)编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抵销分录

1)B公司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总额=6 750+877=7 627(万元)

借:实收资本 3 000

资本公积300

盈余公积550(450+100)

未分配利润3 777(3 000+877-100)

商誉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6 701.6(6 000+701.6)

少数股东权益1 525.4(7 627×20%)

2)借:投资收益701.6

少数股东损益175.4

未分配利润――年初 3 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3 777

3)借:营业收入400

贷:营业成本 280

固定资产――原价 1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

贷:所得税费用 3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7(120/10×7/12)

贷:管理费用 7

借:所得税费用 1.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4)借:营业收入250

贷:营业成本205

存货45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35(250/2-90)

贷:资产减值损失3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4)计算确定A公司对D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2010年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调整后D公司2010年度的净利润=605-(350-200)×70%=500(万元)

A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00×40%=200(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200(500×40%)

贷:投资收益200

(5)编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对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对B公司及对D公司的股权投资)的相关调整分录

借:营业收入 98(350×40%×70%)

贷:营业成本 56(200×40%×70%)

投资收益 42

B公司经调整后的净利润=2 000+120/10+(250-160)×1/2-35=2 022(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2 319.2(701.6+2 022×8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701.6

投资收益1 617.6

(6)编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抵销分录

1)B公司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总额=7 627+2 022=9 649(万元)

借:实收资本 3 000

资本公积300

盈余公积750(550+200)

未分配利润5 599(3 777+2 022-200)

商誉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 319.2(6 000+2 319.2)

少数股东权益 1 929.8(9 649×20%)

2)借:投资收益 1 617.6

少数股东损益404.4

未分配利润――年初3 777

贷:提取盈余公积 200

未分配利润――年末5 599

3)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2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7(120/10×7/12)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7

借:递延所得资产 28.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8.25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2(120/10)

贷:管理费用 12

借:所得税费用3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

4)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5

贷:营业成本45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3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5

篇3

会计实务中的所坚持的会计原则很多,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实际成本原则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等。以下将简要介绍三种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稳健性原则

1、内涵

稳健性原则又叫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只要是可以预见的损失或费用,都要通过会计予以记录和确认,对于没有把我的收入,则不能确认和入账。因此,不确定性是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面对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财产的托管人、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围了减轻受托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投资分析与合理决策,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一般要坚持稳健性的原则。

2、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从资产定义的角度来看,由于在稳健性原则指导下企业不会将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作为资产来核算,这推动了企业在财会方面的制度改革。如针对我国且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许多企业都对财务进行了调整,相关部门也制订了新的规定,如对于坏账预备,原制度规定,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要经财政部门审批才能冲销,这导致了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账,难以及时解决,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而新制度中,坏账预备和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以及计提比例都由企业自主确定,这样能使会计工作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从收益确认的角度来看,稳健性原则坚持不高估收益,不低估负债,主要表现在:第一,短期投资所取得的收益作为原始投资成本收回,不再作为当期损益。第二,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当期损益。第三,对于使用借款购置与建造的固定资产,不再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作为标准。第四,企业如果确定被投资单位发了净亏损,可以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作为限度。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是会计实务中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配比原则

1、涵义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在这一规定中很明显的体现了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配比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时间上说,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与费用的确认的时间段要保持一致。这是因为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只有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才能准确把握某段时间内的收益情况。第二,在计量上,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和费用相互确认时要相匹配。即比对一定量的收入与费用时,必须是应计费用,或者说,在确定一定量的费用的同时确认全部收入。

2、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只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收入确认时积极贯彻配比原则的有关规定。例如,就商品销售收入与劳务收入的确认而言,除了要满足其他相关条件外,还要符合配比原则,确保相关收入与成本都能够比较可靠地计量;就劳务收入而言,要按成本确认收入,如果预计已发生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则应该按照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转换成成本,如果预计不能得到补偿,则应该按照补偿的标准确定收入,并将其计入当期费用。;就建造合同收入而言,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则只能根据实际成本加以确认。第二,在出售资产使用权时运用配比原则。出售资产使用权是指出售方将企业的一项或者几项资产的使用权无限期的转让给买房,并一次性收取购买方的相关款项的行为,在转让后,卖方不在承担任何维修的责任,但是在合同上卖方仍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部分收益权的行为。

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会计方法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会计方法主要有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五种。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将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汇总、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会计信息的过程,是其他方法的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其他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有一定的程序,如:选定项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提出结论五步分析法。指标对比法、因素对比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都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会计监督方法是指在对会计核算与会计分析资料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经济业务是否合法有效。

篇4

第十章 负 债

本章内容相对简单,考生应注意与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收入等内容结合比照学习。本章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出现,也可能在职工薪酬和应付债券内容中涉及计算题。

重要考点1:应付职工薪酬中的特殊内容

1.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为生产产品服务计入的薪酬“生产成本”科目、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人员薪酬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专设销售结构人员薪酬计入“销售费用”科目、工程人员薪酬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研发人员薪酬计入“研发支出”科目),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并同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2.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且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这两项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辞退工作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1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1年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3.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在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但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通常在授予日不能行权,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在可行权日之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重要考点2:应付债券

1.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结合学习应付债券中的一般公司债券。注意发行债券时确定利息调整数;资产负债表日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应付(计)利息,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两者差额确定为摊销的利息调整。

2.可转换债券的特殊处理思路

(1)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发行价格进行分拆,分为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其中按照票面利率和面值计算每期利息、债券的面值,按照不附转换权的债券利率来折现,折现后的价值即为负债的公允价值,即负债成份。再按照发行价格减去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得出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在未行使转换权利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处理相同。

(3)可转换债券转股时,结清应付债券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账面余额,转入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其中股本只反映股票面值,剩余部分均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本章内容与原债务重组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考生应予以特别注意。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与其他有关章节如存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相结合在计算分析题甚至综合题出现。在学习时应分别从债权人角度和债务人角度来具体分析。

重要考点1:关于债务重组债务人会计处理,考生应首先把握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一总体原则。即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现金价值或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或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或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重组利得。然后根据不同债务重组形式分别掌握债务人的特殊处理要求。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重要考点2:关于债务重组债权人会计处理,考生只需要把握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的损失确认为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并以公允价值确定相关资产的入账价值。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由于2006年新会计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亏损合同和重组业务,本章内容也随之变化。主要考查对或有事项的判断,但未决诉讼等内容比较容易与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相结合出主观题。

重要考点1: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及计量

1.预计负债的确认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现时义务;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3个条件有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而应作为或有负债。在确认预计负债时,应借:“营业外支出(罚款等)” 、“管理费用(诉讼费等)”、“销售费用(保修费等)”;贷:“预计负债” 。

2.预计负债的计量应以最佳估计数的确定为标准,不考虑预期可获得补偿。具体来说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则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即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连续范围,或者虽然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但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期望值。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不调整预计负债金额。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重要考点2: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规定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此时,企业通常不需要确认预计负债。

第十三章 收 入

虽然本章内容单独在考试中出现分值并不是很大,但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内容比较容易和会计差错更正、利润表、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结合考查,以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重要考点1:在把握商品销售收入确认、计量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售后回购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的会计处理。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是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重要条件,考生应重点理解虽然通常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也不能确认收入。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是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另一重要条件,考生应重点理解如果商品售出后,企业仍保留与该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可以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则说明此项销售商品交易没有完成,销售不能成立,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售后回购就是典型例子。

3.通常情况下,企业应按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是,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通常分期超过3年的认为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为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考生要注意与固定资产对应学习。

4.考生要注意区分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的处理。商业折扣不影响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直接根据发票价格计量收入;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收入确认时不考虑现金折扣,按合同总价款全额计量收入,当现金折扣以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财务费用;销售折让发生时,应直接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退回发生时,也应直接冲减退回当期销售商品收入,但需要注意的是,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一般而言,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企业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6.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并确认与退货相关的负债的,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全额确认收入,当期末将估计可能退回的部分冲减收入,待退货期满时再根据实际退货情况进一步进行调整;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通常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再确认收入。

重要考点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劳务收入确认、计量处理可按下图思路分析处理:

在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中考生应重点掌握完工百分比法,其中完工进度应按下列处理方法确定。

重要考点3:建造合同收入及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应比照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处理,并熟悉“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工程结算”等账户核算内容。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本章内容与原借款费用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区分为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和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考生应给予特别注意。其中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既可能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又可能是主观题的一部分,但一般会围绕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重要考点1: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及处理原则。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包括3个时点的确定,即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确定、暂停资本化时点的确定和终止资本化时点的确定。

重要考点2: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考生要注意区分借款属于专门借款还是属于一般借款,分别采用下列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凡是以前曾经学习过旧借款费用准则的考生注意,现在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与原会计准则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完全相同,可以比照学习。

第十五章 所得税

本章内容是中级会计考试的重点章节,客观题主要集中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和计算上,计算分析题主要针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等问题。本章甚至于还很可能作为综合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资产、收入、或有事项、借款费用、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等问题结合。考生应重点掌握。

重要考点1:明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总体思路,确定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第1步:按税法要求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这一内容与考生以前所学完全相同;第2步是所得税会计中的核心内容,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3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额,确定当期发生额,即递延所得税,最后倒挤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重要考点2: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1.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比较,由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资产确认、计量上存在众多差异,考生应特别注意各资产减值准备问题、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价问题、无形资产确认计量问题等确定暂时性差异。

重要考点3: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例如筹建期间的开办费)

2.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在会计处理上,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处理相同,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篇5

一、实现会计判断的途径

1.逻辑判断法的运用。逻辑判断法在会计判断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大体分为归纳判断法以及演绎判断法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中,归纳判断法是将个别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出一个对整体进行概括的一般性结论。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的会计审核过程中,往往采取抽查部分账目的方式予以判断。而演绎判断法则与之其恰好相反,例如在对相关资产进行确认这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只能根据相应的准则进行确认,其中日期既不能提前也不允许推迟。

2.向专家进行咨询的判断方法。在进行对会计判断的过程中,向专家咨询是弥补个人能力缺陷的有效手段。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相关的问题需要求助,而向专家咨询可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判断予以优化。

二、对会计判断加以运用的具体举措

1.对资产变动的判断。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对资产的计量都应建立在遵循历史成本的原则之上,根据这一原则,相关企业的资产计价基础均为历史成本,而不将市价变动纳入考虑范围。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相关资产以及短期投资等均面临着市场价值被贬的风险,其未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情况存在所种可能,例如部分资产被长期闲置,在有效未来的期限中无法带来新的经济效益,针对于短期投资的资产,其经济价值与市场价值息息相关。在这一情况下,严格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将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甚至对信息使用者带来误导。

2.对资产进行融合租赁的判断。对企业资产的融合与租赁进行合理、科学地判断是会计判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物资进行租赁时,按照相关规定,对租赁物资的所有权还是归属于出租方,而承租方在租赁物资期间,只拥有对物资的使用权以及收益权。因此,在租赁期间,租赁物资涉及到的资产无法实现资产转移。同时,承租方在出租期间对物资享有实质性的掌控权,出租方与其不产生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会计判断时,应将物资资产算在承租方的账面中。

3.对坏账以及资产折耗的判断。在企业中存在坏账以及资产折耗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在会计判断中,对这类资产进行精确地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在企业进行经济核算中,对应收账款与企业坏账之间的比例,以及相应资产的折损率等,如果单以相关形式的层面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评定,将会造成较为不利的局面。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企业自身的需求,仅仅根据片面的情况予以判断,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由此可见,对企业资产的坏账以及资产折耗的会计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4.对负债进行确认的判断。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负债是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利用未来产生的资产承担已经发生债务的清还责任。针对企业所承诺的售后服务,从表面上看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并未产生相关的维修费用,但根据已有的经验,在产生返修的情况时,企业应承担此部分的费用,同时这也将纳入负债范围。此外,在对企业长期以及短期负债的判断上,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作出合理化的分析,并最终确定判断结果。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应资产进行“长期借款”或者“短期借款”的标明。如若借款协议明确规定了利息支付,那么该利息应该归属于流动性的负债,不该纳入长期负债的范围。按照上述方式予以处理,显然将长期负债量进行了人为地夸大,从而流动负债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少。在合理范围内,应将这笔利息所产生的流动负债量进行实质性地体现,并在有关记录项目中加以体现。

篇6

    何对这些概念进行会计处理的翁提容易出现混淆。

    一、企业货物捐赠与促销赠品的会计处理

    (一)货物捐赠与赠品的概念分析

    货物捐赠和赠品仅是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容易将这种概念混淆,这个问题在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是比较常见的。所谓对外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将自身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在自愿无偿的情况下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使其非生产经营的公益事业中进行充分地应用。因此,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在进行奉献。所谓赠品则是指,企业商品在促销或者推广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行为,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讲,其实更可以说是一种营销手段和策略。

    例如,一些企业在促销部分商品的时候,就会采取“买一送一”的方式,或者在促销商品上附赠的方式,使商品得到更好地推广。企业利用这种赠品的方式,促使自身在今后的销售中可以有更好地畅销之路。

    (二)货物捐赠与赠品的账务处理

    1.货物捐赠的账务处理

    因为货物捐赠和赠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针对这种财务处理方式,在会计准则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企业对外进行的捐赠行为,不能以销售的方式出现,企业还需要按照货物的账面价值和应交的税费在企业的营业支出以外进行设定,但是,不管是在增值税法还是在所得税的角度上,都应该将捐赠的处理方式与销售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仅要将售价作为依据,计算出销项税额,还应该对捐赠进行分解,获得公允价值销售和捐赠两种业务形式,然后在进行所得税的处理。

    2.企业赠品业务的账务处理

    在选择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时候,企业的赠品所选择的赠送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方式一:赠送产品比较独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品的单独赠送方式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的货物以宣传品或者纪念品的方式利用单独的方式赠送给企业的客户,而这种赠送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产品促销出去,同时也可以与客户之间实现近距离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方式与捐赠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这些货物不管是企业通过外购的方式得到的,还是通过自己生产得到的,在进行赠送领用的时候,都应该在“销售费用”或者“管理费用”中纳入其成本价和应交税费。而对于增值税法和所得税法也需要按照销售处理的基本方式进行。

    方式二:捆绑式销售,赠品与进行促销的商品是相同的,当这种业务情况出现的时候,不管是赠品还是销售品,在企业商品中都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赠送的方式是通过销售得以实现的,赠送行为是有偿的,因此,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销售环节是以折扣的方式和行为得以实现的。

    方式三:捆绑式销售,在上述的情况之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就是赠品和销售品完全不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现象在市场促销中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买电视可以附赠小音箱;买电饭煲可以附赠炒锅等。这种业务形式在企业会计处理中,主要以销售费用作为处理的基本条件。

    二、现金与银行存款溢缺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并不属于同一种方式和类型,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金是放置在企业内容的,而银行存款则是放置于银行或者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中。针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利弊,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都做出了明确地规定,“待处理财产损益”是企业计算现金利弊的基本方式,而此种方式对于银行存款的利弊来讲,就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一)现金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在清查财产的时候,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将短缺金额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现金

    等到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出来以后,就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其他应收款或者现金(这部分资金应该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进行相应的赔偿)管理费用(这部分资金基本上属于缺失不明)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二)现金溢余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现金溢余的现象有所出现,就应该将实绩现金的溢余额作为入账的基本条件: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三)银行存款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中的款项已经不能收回,那么企业当期的损失就应该对银行的存款进行相应的冲减: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三、企业资

    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一)资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区别

    所谓资本溢价其实就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时候,投资人所投入的资本已经比注册资金金额高出很多。也可以说,针对合同、协议规定的出资的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的出资金融已经超出很大比例。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在资本公积中,股本溢价也属于其中的一种,而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

    (二)资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是核算企业资本溢价的基本方式。

    例如,某三个人想要共同合资建立一个责任有限公司,决定每人出资150万元,在此时,企业的实收资本为450万元,但是通过多年努力经营,这个公司已经有300万元的留存收益,在此时,又出现了第三个人想要对其进行投资,出资180万元,想要占有公司现有股份的25%,那么在处理这种业务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借:银行存款180

    贷:实收资本15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30

    尽管第四个人愿意出资180万元进行投资,而这180万元所能够使用的注册资金其实只有150万元,而在这之间所出现的30万元的差额,其实就是企业的资本溢价。

    (三)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企业股本溢价其实就是因为企业在发行股票的时候,最终获得的股票溢价成所产生的净收入。

    例如,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证券公司发行普通股票,100元是每只股的价值,而120元则是每只股发行的价格,经过双方协定,所收取的手续费需要按照实际发行款项的3%收取,这个手续费的获得需要在发行款项中进行直接扣除,当完成股票发行以后,将所出现的相应款项存入银行。针对这项业务应该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处理:

    借:银行存款 1164000

    贷:股本 10000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64000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这个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金额为:10000÷20=200000元,而其中会产生36000元的手续费用,因此最终获得的净额为164000元,这其实就是企业发行股票过程中最终产生的股本溢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会计实务中所出现的混淆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得出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税法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崔素英.辞退福利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实践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0(04).

    [2]付春.建造合同会计处理的改进商榷[J].会计之友. 2011(13).

    [3]周绯.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所得税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之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4]王黎明.上市建筑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研究. 2012(07).

篇7

【关键词】 2009年度; 中级会计实务; 账务处理; 商榷

2009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中第231页【例13―28】例题及账务处理: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乙公司销售一部电梯并负责安装。甲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合计为1 000 000元,其中电梯销售价格为980 000元,安装费为2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66 600元。电梯的成本为560 000元;电梯安装过程中发生安装费用12 000元,均为安装人员薪酬。假定电梯已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款项尚未收到;安装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电梯销售实现时

借:应收账款 1 146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8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6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60 000

贷:库存商品560 000

(2)实际发生安装费用时

借:劳务成本 1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2 000

(3)确认安装费收入并结转成本时

借:应收账款 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 000

贷:劳务成本12 000

笔者认为此项经济业务属于典型的混合销售行为。对混合销售行为税法上有明确的规定:“凡是从事货物生产、批发和零售的企业,在一项销售行为中既涉及到应税货物,又涉及到非应税劳务,称为混合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应视同销售应税货物计算并交纳增值税。”混合销售中提供非应税劳务(如该例题中的安装电梯劳务)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应税货物(如该例题中的电梯)。另外对于一个以销售产品为主的企业来讲,把销售产品的收入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把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更为妥当一些,该例题中对于销售电梯又安装电梯的经济业务,属于混合销售行为,所以安装电梯的劳务收入,依据税法规定应计算交纳增值税,为此笔者认为对甲公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作如下的账务处理:

(1)电梯销售实现时

借:应收账款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8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1 000 000×17%)

借:主营业务成本560 000

贷:库存商品560 000

(2)实际发生安装费用时

借:劳务成本1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2 000

(3)结转劳务成本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12 000

贷:劳务成本12 000

或者也可以将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的收入、成本分别确认。

(1)电梯销售实现时

借:应收账款 1 146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8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6 600(980 000×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560 000

贷:库存商品560 000

(2)实际发生安装费用时

借:劳务成本 1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2 000

(3)确认安装收入并结转安装成本时

借:应收账款 23 4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400

借:其他业务成本12 000

贷:劳务成本12 000

【参考文献】

篇8

1、某公益性社会接受某企业无偿捐赠的一项固定资产,相关捐赠协议对固定资产的用途作了限定,对此固定资产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

A.固定基金

B.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C.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D.限定性净资产

2、 甲公司为建造一项固定资产于2×14年1月1日发行5年期的债券,面值为10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6%,发行价格为10400万元(假定不考虑债券发行费用),每年年末支付

利息,到期还本,实际年利率为5%。建造工程于2×14年1月1日开工,年末尚未完工。该建造工程2×14年度发生的支出如下:(1)1月1日支出2900万元;(2)6月1日支出3000万元;(3)12月1日支出3000万元;(4)12月31日支出1000万元。闲置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的短期投资,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4%。甲公司2×14年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应予资本化的金额为(

)万元。

A.520

B.256

C.304

D.730

3、 企业发生的下列外币业务中,即使汇率变动不大,也不得使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的是(

)。

A.取得的外币借款

B.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

C.以外币购入的固定资产

D.销售商品取得的外币营业收入

4、 国内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5年5月12日,从国外购人某原材料价款共计200万欧元,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欧元:7.6元人民币,按照规定计算应缴纳的进E1关税为152万元人民币,支付的增值税为284.24万元人民币,货款尚未支付,进口关税及增值税已由银行存款支付,该公司该原材料的成本为(

)万元人民币。

A.1672

B.1520

C.1804.24

D.1956.24

多项选择题

5、5.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有(

)。

A.应收账款

B.无形资产

C.在建工程

D.长期股权投资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货币性项目的有(

)。

A.预付款项

B.持有至到期投资

C.长期应收款

D.预收款项

判断题

7、企业对境外子公司的外币利润表进行折算时,应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

8、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可能确认为投资收益,也可能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

9、 在境内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虽然采用不同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也不属于境外经营。(

简答题

10、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该公司在2006、2007年连续两年发生亏损,累计亏损额为2 000万元。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为一家从事商贸行业的控股公司。S公司、T公司和M公司均为ABC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8年,甲公司为了扭转亏损局面,进行了以下交易:

(1)1月1日,与ABC公司达成协议,以市区200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和两栋办公楼换入ABC公司拥有的S公司30%的股权和T公司40%的股权。甲公司200亩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4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两栋办公楼的原价为10 000万元,累计折旧为8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ABC公司拥有S公司30%的股权的账面价值及其公允价值均为6 000万元;拥有T公司40%的股权的账面价值及其公允价值均为4 000万元。假定该项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篇9

内部服务基金是政府为了向各部门各单位或其他政府提供物品或服务而设立的基金,其日常业务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向消费该基金物品或服务的政府部门或其他政府收取的服务费,其支出具有垫支性,是一种自我补偿的基金,以收支平衡为目标。内部服务基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各部门或机构,其物品或服务提供的价格通常只以成本加共同费用的分摊额确定,一般不具有营利性质。内部服务基金属于权益基金,是政府内部的一个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采用应计制会计和经济资源计量侧重点,即采用应计制基础确认、计量和记录物品或服务提供活动的收支,并计算运营净收益;在一般情形下,以内部服务基金资源购置的资本资产和由内部服务基金偿还的长期负债在内部服务基金中分别记录为基金资产和基金负债,并计提折旧费用、预提利息并记录净资产的变动;因此,大多数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与报告类似于企业。服务价格以成本补偿为基础确定,所以应提供成本方面的信息,以便相关各方作出各种经济决策;为便于运营业务的管理控制,需要采用成本会计制度,依据作业程序,分别进行分批、分步或标准成本计算。每个内部服务基金都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收人、费用及基金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而且,政府必须为其主要的内部服务基金的合计数编制基金财务报表,并在权益基金财务报表中的一个独立栏中列示;在政府层面财务报表中,“公务活动――内部服务基金”标题下为内部服务基金提供了单独的一栏,列示所有内部服务基金的各项合计数。在我国当前的政府活动中,类似于国外内部服务基金活动的主要有财政周转金、行政机构的后勤服务、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等。本文主要探讨后两类活动运用内部服务基金会计的可行性。

二、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与内部服务基金会计

(一)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行政机构由于其工作的特殊和环境所限,长期以来受旧的经济模式的束缚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形成了单位办社会、后勤办福利的局面。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后勤以统分统配为特征的物资供应方式逐步解体,市场成为调节供需关系的主要手段。后勤服务也不再无偿、无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机关后勤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级机关都加快了后勤改革步伐,积极进行主辅剥离,实践机制转换和后勤社会化市场培育,逐步明确了机关后勤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后勤改革的目标是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其核心内容是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指机关后勤服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价格,合理确定机关后勤服务价格和核算标准,与机关服务对象逐步建立有偿服务核算关系,打破传统机关后勤服务模式,建立面向社会的有偿服务竞争机制。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规范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各部门机关后勤行政管理工作由行政机关承担,使用行政编制,其主要职责是:管理机关行政经费,监管机关国有资产;与机关服务中心签订并履行服务合同。(2)进一步明确机关服务中心的性质和任务。机关服务中心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独立核算,逐步实现自收自支。(3)建立和完善结算制度。各部门根据机关服务中心承担的服务项目,与机关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并按合同支付后勤服务费,逐步建立和完善结算制度。(4)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各部门要理顺机关与机关服务中心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明确机关服务中心对其管理、使用资产的权利和责任。机关服务中心对机关授权管理、使用的经营性资产,要提高资产效用和经济效益,使其保值增值。机关代表国家对投入机关服务中心及其所属服务经营单位的国有资本享有受益权。

(二)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内部服务基金会计的引入根据现行的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对内提供物品或服务为主,面向社会提供物品或服务为辅。二是运营所需资产由行政机构代表国家投入,属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后勤服务中心负有托管责任,要有效使用并使其保值增值。三是日常业务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向消费其提供物品或服务的行政机构或社会收取的服务费,其支出具有垫支性、自我补偿性,以收支平衡为目标,物品或服务提供的价格通常以成本补偿为基础确定,不具有营利性。四是后勤服务中心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独立核算,逐步实现自收自支,与行政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并按规定收费和结算,后勤服务中心所属服务经营单位应根据其性质执行有关财务制度。根据以上特点,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完全具有内部服务基金的属性。但根据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业务活动作为事业单位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核算,分散在行政单位会计系统中,无法看到其全貌,这不利于全面反映和跟踪后勤服务中心业务活动、评价其财务状况和受托责任及受托业绩的履行情况。鉴于此,笔者建议,将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所提供每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物品或劳务,如印刷、物料采购、饮食、卫生、物业管理、医疗服务等,作为政府内部的一个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比照内部服务基金和参考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

三、公共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与内部服务基金会计

篇10

关键词:会计实务;混淆项目;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17-01

企业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财会人员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在编制会计报表、审核会计原始信息、学习会计制度、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等会计环节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而财会人员也会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出现困扰。但是,在实际会计核算中,企业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概念和如何对这些概念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容易出现混淆。

一、企业货物捐赠与促销赠品的会计处理

(一)货物捐赠与赠品的概念分析

所谓对外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将自身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在自愿无偿的情况下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使其非生产经营的公益事业中进行充分地应用。因此,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在进行奉献。所谓赠品则是指企业商品在促销或者推广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行为,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讲,其实更可以说是一种营销手段和策略。

(二)货物捐赠与赠品的账务处理

1.货物捐赠的账务处理

因为货物捐赠和赠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针对这种财务处理方式,在会计准则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企业对外进行的捐赠行为,不能以销售的方式出现,企业还需要按照货物的账面价值和应交的税费在企业的营业支出以外进行设定。

2.企业赠品业务的账务处理

在选择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时候,企业的赠品所选择的赠送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方式一:赠送产品比较独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品的单独赠送方式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的货物作为宣传品或者纪念品,利用单独的方式赠送给企业的客户,而这种赠送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产品促销出去,同时也可以与客户之间实现近距离的沟通和联系。

方式二:捆绑式销售,赠品与进行促销的商品是相同的,当这种业务情况出现的时候,不管是赠品还是销售品,在企业商品中都属于同一种类型。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销售环节是以折扣的方式和行为得以实现的。

二、现金与银行存款溢缺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并不属于同一种方式和类型,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金是放置在企业内部的,而银行存款则是放置于银行或者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中。针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利弊,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都做出了明确地规定,“待处理财产损益”是企业计算现金利弊的基本方式,而此种方式对于银行存款的利弊来讲,就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一)现金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在清查财产的时候,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将短缺金额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现金

等到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出来以后,就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其他应收款或者现金(这部分资金应该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进行相应的赔偿)管理费用(这部分资金基本上属于缺失不明)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二)现金溢余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现金溢余的现象有所出现,就应该将实绩现金的溢余额作为入账的基本条件: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三)银行存款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中的款项已经不能收回,那么企业当期的损失就应该对银行的存款进行相应的冲减: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三、企业资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一)资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区别

所谓资本溢价其实就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时候,投资人所投入的资本已经比注册资金金额高出很多。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在资本公积中,股本溢价也属于其中的一种,而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

(二)资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是核算企业资本溢价的基本方式。

例如,某三个人想要共同合资建立一个责任有限公司,决定每人出资150万元,在此时,企业的实收资本为450万元,但是通过多年努力经营,这个公司已经有300万元的留存收益,在此时,又出现了第四个人想要对其进行投资,出资180万元,想要占有公司现有股份的25%,那么在处理这种业务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借:银行存款180

贷:实收资本15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30

尽管第四个人愿意出资180万元进行投资,而这180万元所能够使用的注册资金其实只有150万元,而在这之间所出现的30万元的差额,其实就是企业的资本溢价。

(三)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企业股本溢价其实就是因为企业在发行股票的时候,最终获得的股票溢价成所产生的净收入。

例如,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证券公司发行普通股票,100元是每只股的价值,而120元则是每只股发行的价格,经过双方协定,所收取的手续费需要按照实际发行款项的3%收取,这个手续费的获得需要在发行款项中进行直接扣除,当完成股票发行以后,将所出现的相应款项存入银行。针对这项业务应该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处理:

借:银行存款 1164000

贷:股本 10000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64000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这个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金额为:10000÷20=200000元,而其中会产生36000元的手续费用,因此最终获得的净额为164000元,这其实就是企业发行股票过程中最终产生的股本溢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会计实务中所出现的混淆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得出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税法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崔素英.辞退福利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实践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4).

篇11

其一,非常重要。指新增的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告”。其二,重要。指今年的新准则对实务有一定影响的新增业务,也是近年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其三,比较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包括“存货”、“负债”、“或有事项”、“借款费用”、“外币折算”。其四,不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分值不多,包括“总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章节需特别注意今年教材的新变化,以及往年的主要考点,做到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以下对主要经济业务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点内容

第二章 存货

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所指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要点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3)如按定单生产,则应按协议价而非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要点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1)出售产品有合同: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产品合同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合同价格和一般销售价格(超过部分)作为估计售价。需分两部分计算可变现净值,然后与成本比较。出售产品无合同按其销售价格作为估计售价。(2)继续加工或生产耗用材料,如生产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无论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均按成本计量;如产成品可变现净值

要点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转回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涉及实际利率问题应重点掌握,另外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问题。

要点一: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注意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要点三: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人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第四章 无形资产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有关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也应重点掌握。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要点一: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应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按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至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要点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1)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收入)。

第六章 金融资产

要点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1)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并计人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3)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差额计人损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4)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

要点二:主要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委托贷款――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委托贷款损失准备。

要点三:主要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

要点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2)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要点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不编制合并报表。(2)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不调整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调整投资成本;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要点三:主要会计科目。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特别需要注意属于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重点掌握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要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要点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人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3)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九章 资产减值

要点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只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要点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算公式如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

要点三:主要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资产组减值测试;总部资产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第十章 负债

要点一: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下称“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要点二:计量货币性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计量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时,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要点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要点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有所变化(摊余成本计量)。其他负债重点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要点一:以现金清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差额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应全额冲减)。债务人:支付现金

务账面价值,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公允价值即受让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要点三: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税费)即股权投资成本,股权公允价值股权公允价值,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股权公允价值>股权份额(股份面值),差额记入资本公积(溢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记营业外收支。

要点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权人: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资产减值损失”。债务人:新债务公允价值

要点五: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要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业务。

第十三章 收入

要点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有五条,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要点二: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要点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预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房地产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重点掌握;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

要点四: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特殊劳务交易的确认:安装费、宣传媒介的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特许权费、定期收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也可含在综合题里,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

要点五: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要点六: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计量,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要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开始资本化时点、暂停资本化时间、停止资本化时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重点掌握教材的计算公式,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第十五章 所得税

要点一:重要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要点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要点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基本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要点四:主要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要点一: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1)法规要求按相关规定办法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3)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要点二: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要点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第十七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要点一:调整事项:日前存在,日后发生,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调报表,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核算完毕,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调整相关科目。(3)账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考生在复习时,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调整事项举例:(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要点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不调报表,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十七章 财务报告

要点一: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

额填列;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

要点二:利润表的编制。(1)报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2)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3)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要点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所需要的资料: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表;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

要点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该表是新准则规定编报的一张新表。(1)“上年年末余额”项目,反映企业上年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2)“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分别反映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和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3)“本年增减变动额”项目,包括“净利润”项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项目。

第十八章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要点一: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贷记“投资收益”。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上述相反的分录:借记“投资收益(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要点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抵销处理(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有关抵销分录)。(1)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其一,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如为全资子公司,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如为非全资子公司,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应按其差额,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营业外收入”。其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如为全资子公司,则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2)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或相反)”。如存在投资收益,则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借记“应付债券”、“投资收益(差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差额)”。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抵销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3)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4)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的会计分录: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折旧)”,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记“管理费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无形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当期多摊销的无形资产)”,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会计处理: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无形资产――原价(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摊销费用)”,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期多摊销的费用)”,贷记“管理费用”。

要点三: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抵销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主要的现金往来包括以下内容:(1)其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2)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3)其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4)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5)其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

要点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2)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如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

第十九章 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包括31项);分部报告。该部分增加了许多例题,特别注意报告分部和地区分部的确定;关联方披露。该部分应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新准则对此进行了修订。在第十九章“财务报告”后面的思考题中专门列举了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的练习题,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该部分内容可以出客观题。

篇12

一、概述

现代租赁的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信用融资的直接目的,似乎是借来的,从资本的本性借来的,我国融资租赁仍属于一个新的金融服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一号租赁是指金融租赁,租赁所有权大部份风险及回报转移相关资产。所有权可以转让,不得转让。相关的风险资产的所有权是指操作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风险,相对收入的变化以及闲置资产对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返回,可以直接使用在资产和资产的持续时间来获得经济效益,资产的价值,并获得资产处置。融资租赁的本质是现代租赁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种银行信贷,保险和金融手段来协调。它是基于设备的特点的介绍,房屋租赁的分离后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租赁现代营销方法。融资租赁承租人是不需要支付全部机械设备的价款,并支付租赁物业的租金利润。

二、现状

承租人可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和现状,对企业来说保持高流动性的追求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有充足的现金和流动资产,以及融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它是由企业融资改善企业流动性的一个好办法是很受欢迎的,因为需要解决企业投资的特点需要支付租赁,不占用太多的流动性的提高,是一种良好的企业融资。承租人可以获得税收减免,一些国家为了鼓励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融资租赁,一些国家在融资租赁发展的早期阶段,在特定领域的投资、减税、对融资租赁出租的投资在某些领域直接或承租人分享投资税收抵免出租人。

融资租赁承租人可以改善财务状况。现代租赁的特点是它的创新,创造了各种模型的租赁,有不同的需要和偏好的投资者。租金是出租人的一种重要方式,出售资产、承租人、销售和企业资产租赁资产,通过这种方式承租人支付租金但资产的现金流的销售,在目前的现金状况许多企业通过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租赁使用,不仅实现了投资的目的以提高财务状况表。

三、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和资本运作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租赁方面仍有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促进稳定和健康发展发挥其独特的特点。

融资租赁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保护。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高,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中国,融资租赁法虽然各种形式的特殊规则,但到目前为止未融资租赁。关于租赁业务的法律问题,仅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财务文件和专业银行在金融租赁手续浅部松散的规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租赁业。在实际操作中,租赁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导致统一的行为规范,租赁合同是很难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许多企业租赁公司。金融租赁业务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对金融租赁行业缺乏统一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行业协会尚未建立,行业是高度分散的管理。目前,国内租赁公司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三的体重管理。下放权力,责任不明确,容易产生部门摩擦,难以协调的政策,中国租赁业的真空存在宏观管理。租赁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操作风险。我国直接融资租赁应承担所有的风险。这些风险如下:

在融资租赁公司的租赁业务,投资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管理风险,投资回收期不可恢复的。此外,公司的管理层是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测量准确,那么租金企业经济效益低,导致无力支付租金的风险。此外,还包括承租人拖欠租金,由信用风险和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如违约损失的风险引起的。长期稳定的资金短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务实力作为支撑。在发达国家,各种融资渠道的融资租赁,且成本低,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债券和商业票据资金的主要来源。在中国的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从资金来源单一,贷款、投资和银行股东。因为没有国家信贷计划,融资约束。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很难从市场上筹集资金。

信贷和投资公司募集资金的高风险,高风险的营形成租赁公司。对资金使用周期不匹配的现象资金来源严重,导致多空资金,支付融资租赁公司的困难。同时,由融资租赁公司拥有的资金量远远小于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导致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展规模制约租赁业。

缺乏职业经理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租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行业。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高质量的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意识。在中国租赁业一直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大部分员工从事租赁业务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体系的缺乏。

信用环境较差,企业拖欠现象严重。融资租赁的整体意识还比较薄弱,金融租赁尚未系统规范,使金融租赁行业的信用环境差,租客欠租现象严重。在租房过程中,一些企业将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贷款,有些公司甚至认为,融资租赁是一种融资方法类似于政府。企业只关心他们是否能获得设备租赁,不管他们的实际偿还能力。

出租方融资租赁未担保余值减值,需在减值发生当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及未担保余值准备,重新计算租赁内含率和分配表,在以后期间每期确认重新计算的租赁收入同时确认一个贷方的资产减值损失。这种处理既不符合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也过于繁琐。因为未担保余值减值与出租方每期收益无关,因此建议改成在减值发生当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及担保余值准备,以后期间依然运用未发生减值前的收益分配表数据作为会计计量金额。

融资租赁优惠价购买时,出租人确认未担保余值。此时可假设承租人会购买该设备,而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但是却没有把未担保余值看成是承租人的资产。在此有高估资产,或且高估未来收益的问题,违反了会计谨慎性的原则。而且在租赁期结束将未担保余值一次转入营业外收入,也违反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使利润数据的真实性受损,建议可将未担保余值在各取得收入期进行摊销处理。

四、对策

从字面上看,融资通常是货币基金持有人的需求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活动。广义的融资是指持有人之间的一种经济行为,规范资本的需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资金(基金)和金融(投资)。狭义的仅指资本融资一体化。从广义的分析,但是标准的定义似乎是合理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融资租赁不包括人们的经济行为,一旦租赁合同或协议,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明确,当事人的作用是确定的。

出租方融资租赁未担保余值减值处理:在租赁期间,对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应设置为“出租人未担保余值,会计账户”。问题是当未担保余值是损坏的,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小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记“未担保余值”。如果复苏已确认未担保余值损失,您确认相反的返还金额损失,未担保余值减值,对以前会计期间不相关,已确认租金收入的会计调整,出租人的权利。但在租赁一段时间后,两个或两个开始下降后,按上面的方法来减少未担保余值核算,每一会计期间按照预定利率在原租赁未担保余值和隐含的租金收入应调整确认。新会计准则要求减少未担保余值,确认出租人,租赁净投资损失。从这一点来看,应包括在租金收入调整的确认。未担保余值,减值损失。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应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信贷未担保余值”账户。问题是如何确定项目的金额。从上述规定的书,新会计准则的价值,不同的租赁对未担保余值的量可收回资产金额低于处理结果,未担保余值,最后账户余额与实际情况相符,但未实现融资收益会计是不正确的。如果只调整未担保余值,减少当前或未来的会计分录中的租金收入的发生,金额应该是:未担保余值,减少当前和未来的修正,据隐含的租金收益率之间的差异,所以未实现融资收益核算是正确的,但未担保余值”的最终平衡和批准的帐户不匹配。因此,新会计准则的一方面的规定,要求出租人,未担保余值显著降低,降低租金净投资损失,另一方面,会计处理并未反映出相应的要求。

出租人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底检查未担保余值,如果未担保余值减少的证据,租赁内含利率应重新计算,以期降低租金净投资造成的损失,根据各期的租赁投资净额和修正率应重新计算确定租赁隐性收入的确认。如果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回收,你应该回报的损失金额已在原来的认可,并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应该财政收入的确定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利率在租赁确认隐。固定资产“未担保余值在融资租赁出租人租赁资产的会计盈余的价值,不保证资产的剩余价值,属于出租人的资产。资产的未担保余值的承租人,出租人不承担安全责任,不承担偿还责任,未担保余值不属于承租人的资产不属于承租人的责任。因此,在未担保余值的变化,承租人不作任何会计处理。租赁期间,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资产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现值公允价值占到一个较低的值,将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折现率应在首选利益,租赁出租人,或租赁合同利率。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变化,需要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隐含的租金收益率应确认。与承租人与租赁摊销率调整,改变融资成本不确定各期固定资产折旧额,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方法,承租人和企业是不一样的,选定的折现率,对会计基本方法会计方法的缺乏,和随机缺陷,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违反。

企业应通过融资租赁费用,根据相关部门使用租赁资产的折旧费用都包括在内,是你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根据一般折旧,不由两和折旧原则租赁期。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融资租赁,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应付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在利润表中显示。会计报表应当在以下声明:金融租赁和融资成本的差异不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方法;连续三年最低租赁付款结算,由于最低租赁付款。一方面,财务报表、现金流、现金流和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为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是分开的会有一个更好的反映会计准则和统一的,严格的,合理的。另一方面,会计概念的界定,正确把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例如,在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确定收入的概念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会计对象分为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动态因素,显然是从收入和费用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确定具体项目的收入和支出,确定具体学科的狭义定义,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从目前标准的狭义定义的收入和支出划分单元,收入和成本。缩小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一个特定的主题。

篇13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务实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导致其必须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反应力,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生存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其必须通过翔实、扎实的基础工作来为财务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加快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基础工作的重点。

1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算化、网络化会计已经在企业中得到极大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形式。而且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网络报税系统,这更加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实施。企业电子记账系统、企业电子报税系统、企业经营信息系统等都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企业会计人才培养、加快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

2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

现代企业会计务实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网络会计为主的会计工作。电算化会计的实施必须从基础左手,进行企业会计工作。

2.1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基础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务实要从日常管理系统运行着手,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与保养开始进行。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人手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的实施。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更好的对企业财务信息、税务等工作进行实施,企业常常聘请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老会计师进行企业账目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老会计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基础的操作,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另一方面,要通过老会计师的经验教、帮、带中年会计工作人员,由中年会计工作者的操作与老会计师的经验相结合,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

2.2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加强信息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中小企业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要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必须提高质量。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存货记账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改变,债务重组方法的改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合并报表理论的变化等方面。这都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准确,以此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加详细的会计信息。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必须要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切入点,加快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施。

2.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务实——财务信息安垒建设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还需要企业会计工作网络化,这也凸显了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在原有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化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工作主流。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了企业必须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那么企业的经营者就必须及时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同时还要对外部市场环境有所了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市场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正是针对电算化会计的不足而应运而生的,其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会计决策支持于一体,并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和企业组织外部的相关经济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联结,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融合。但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也使得财务信息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财务信息安全成为了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又一重点。

通过会计信息安全建设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培养是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安垒的关键。采用软硬件防火墙的建设为企业会计信息做好基础安全防护,同时通过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会计信息安全。通晓会计基础与实际操作,同时又对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会计电算化网络实施后重要企业最为需要的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安全建设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务实要以信息安全为重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2.4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基础控制的有效实施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中小企业会计务实的关键。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核对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基本的会计活动和会计程序来保证完整、准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发现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会计控制工作是保障企业利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点。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账簿是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经济活动数据的重要手段,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加强账簿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信息的归集,并通过控制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通过报表的控制,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及时企业经营信息。通过上述会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管理,保障企业信息质量,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另外通过会甘核对工作,对企业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及表表之间进行核对,保障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要从会计工作着手。

3 成本管理——会计职能的延伸

篇14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该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原材料(非金银首饰),该批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直接出售。发出材料的成本为180万元,支付的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为9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为15.3万元,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10万元。该批原材料已加工完成并验收,其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为( )万元。

A.270B.280C.290D.315.3

2.如果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为基础确定

B.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C.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D.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资本化

3.关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B.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D.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可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也可能确认为费用

4.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在成本模式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B.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C.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D.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5.A公司于2008年4月5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200万股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支付价款4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5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万元,A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700 B.800 C.702 D.802

6.A公司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1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31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 )万元。

A.3.6 B.6 C.1.2 D.2.4

7.下列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B.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C.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期间确认

D.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8.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08年5月20日向境外某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款总额为2 0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2元人民币。5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

=7.23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5元人民币。该外币债权6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收益为( )万元人民币。

A.-40 B.-60C.40D.60

9.甲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 5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10 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200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40 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转换为公司股票,即转股期为发行12个月后至债券到期日止的期间。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份的分拆,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甲公司2007年度稀释每股收益为( )元。

A.2.55 B.0.134C.0.25 D.1.86

10.甲公司在2008年3月与乙客户签订了一份为期12个月的建筑合同,约定合同价格为120万元,预计建筑成本为100万元。合同规定乙客户将分期支付合同价款,每笔40万元,其中,第一笔在合同签订后支付,第二笔在6个月后支付,最后一笔在建筑物交付使用时支付。在2008年末,实际发生成本为65万元。假设所有的成本均为现金流出,情况与预期一致,不考虑相关税费,则甲公司对该建筑合同如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应在2008年确认的毛利为()元。

A.70 000B.130 000 C.150 000D.200 000

11.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利率为4%,发行价格为102.78万元。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该债券20×9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为

()万元。

A.4.11 B.5 C.4.08 D.0.89

12.甲公司发出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8年1月1日将发出存货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2008年初存货账面余额等于账面价值4 0000元,50千克,2008年1月、2月分别购入材料600千克、350千克,单价分别为850元、900元,3月5日领用400千克,用未来适用法处理该项会计政策的变更,则2008年一季度末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元。

A.540 000B.467 500C.510 000D.519 000

13.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预计某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012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8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9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表1:

该生产线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为( )万元。

A.71.48 B.100C.0D.115.12

14.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面值总额为

1 0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实际利率为6%。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为9 465.40万元,2009年1月1日,某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5 000万元本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1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甲公司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甲公司发行此项债券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为( )万元。

A.0 B.534.60 C.267.3D.9 800

15.国内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008年12月5日以每股7港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的H股10 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汇率为1港元=1元人民币,款项已支付。2008年12月31日,当月购入的乙公司H股的市价变为每股8港元,当日汇率为1港元=0.9元人民币。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元。

A.2 000 B.0 C.-1 000 D.1 000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有()。

A.固定资产进行日常修理发生的人工费用

B.固定资产安装过程中领用原材料所负担的增值税

C.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

D.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2.关于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C.持有至到期投资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下列长期股权投资中,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有( )。

A.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B.对联营企业投资

C.对合营企业投资

D.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4.关于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B.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在预收货款时确认为收入

C.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且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D.售出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交货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前,不应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或检验是为了最终确定合同或协议价格而必须进行的程序,可以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5.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应满足的条件有( )。

A.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B.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C.企业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

D.企业所有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

6.下列各项中,会导致工业企业当期营业利润减少的有( )。

A.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

B.计提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C.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的手续费

D.出售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净损失

7.下列交易中,属于外币交易的有()。

A.买入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B.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C.借入外币资金

D.向国外销售以记账本位币计价和结算的商品

8.下列项目中,属于职工薪酬的有()。

A.工伤保险费

B.非货币利

C.职工津贴和补贴

D.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B.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计提减值准备

C.企业递延所得税一定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D.与直接计入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权益

10.事业单位的下列各项中,可能引起专用基金发生增减变化的有()。

A.单位为职工代交的住房公积

B.出售固定资产

C.兴建职工集体福利设施

D.支付公费医疗费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

1.财务报告目标是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

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3.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 )

4.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提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一组相关的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与不同其他业务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 )

5.对以旧换新销售,销售的商品应按新旧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差额确认收入。( )

6.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

7.所有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销售货物的退回,都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8.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低者确定。()

9.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不应进行追溯调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10.年度终了,事业结余科目不能有余额。()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经批准于2007年1月1日以50000万元的价格(不考虑相关税费)发行面值总额为5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4%,实际利率为6%。自2008年起,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自2008年1月1日起,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申请按债券转换日的账面价值转为甲公司的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10元,不足转为1万股的部分按每股10元以现金结清。

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发行价款50 000万元,所筹资金用于某机器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该技术改造项目于2007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2)2008年1月2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40%转为甲公司的普通股,相关手续已于当日办妥;未转为甲公司普通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至到期,其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一次结清。

假定:①甲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②每年年末计提债券利息和确认利息费用;③2007年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借款费用的100%计入该技术改造项目成本;④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⑤利率为6%、期数为5期的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为4.2124,利率为6%、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7473;⑥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现值即为其包含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要求:

(1)编制甲公司发行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和应确认的利息费用。

(3)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和应确认的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支付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的会计分录。

(5)计算2008年1月2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甲公司普通股的股数。

(6)编制甲公司2008年1月2日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有关的会计分录。

(7)计算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和“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

(8)编制甲公司2012年1月1日末转换为股份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时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会计分录。

(“应付债券”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长江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办公楼,工程于2008年9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长江公司建造工程资产支出如下:

(1)2007年4月1日,支出3 000万元

(2)2007年6月1日,支出1 000万元

(3)2007年7月1日,支出3 000万元

(4)2008年1月1日,支出4 000万元

(5)2008年4月1日,支出2 000万元

(6)2008年7月1日,支出1 000万元

长江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于2007年1月1日专门借款6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除此之外,无其他专门借款。

办公楼的建造还占用两笔一般借款:

(1)从A银行取得长期借款4000万元,期限为2006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

(2)发行公司债券2亿元,发行日为2006年1月1日,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8%,按年支付利息。

闲置专门借款资金用于固定收益债券暂时性投资,假定暂时性投资月收益率为0.25%,并收到款项存入银行。假定全年按360天计。

因原料供应不及时,工程项目于2007年8月1日~11月30日发生中断。

要求:

(1)计算2007年和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及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2)计算2007年和2008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及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3)计算2007年和2008年利息资本化金额及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4)编制2007年和2008年与利息资本化金额有关的会计分录。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8分,共33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大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海公司)为东北地区的一家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大海公司2007年至2010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1日,大海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3 0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0万元;发生保险费和运输费40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2)2007年12月1日,大海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该产品的成本为160万元,计税价格为2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6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产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200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50万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4)2012年12月31日,因替代产品的出现,大海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

大海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5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2017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2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500万元。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表2:

(5)2013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013年6月30日,大海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拆除部件的账面价值100万元,将其出售,售价为60万元;领用工程物资240万元;应付在建工程人员职工薪酬60万元;支付银行存款40万元。

(7)2013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014年4月30日,大海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以该生产线抵偿所欠丁公司货款1 600万元。当日,大海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假定2014年4月30日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

要求:

(1)编制2007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07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0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08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5)计算20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

(6)计算20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7)计算2013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8)编制2013年6月30日至8月20日与该生产线改良有关会计分录。

(9)计算2013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并编制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10)计算2013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

(11)编制2014年4月30日该生产线抵偿债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甲上市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经营的互补,2008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产品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有关情况如下:

(1)2008年1月1日,甲公司用货币资金10 000万元和一批存货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该批存货的成本为8 00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10 000万元。

①合并前,乙公司属于甲公司母公司的子公司。

②2008年1月1日,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320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③乙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当年也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8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3 300万元(见表3)。

(2)2008年甲、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2月20日,甲公司以每件5万元的价格自乙公司购入100件A商品,款项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为每件3万元。至2008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已售出80%,销售价格为每件6万元。

②3月1日,乙公司以面值公开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甲公司购入1 000万元,取得后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未发生与该债券相关的交易费用)。因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2008年利息收入3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乙公司将与该债券相关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对应的金额为30万元。

③6月10日,甲公司出售一件产品给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该产品在甲公司的成本为18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的售价为351万元(含增值税)。乙公司取得该固定资产后,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该购入设备款。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

④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自当日起有偿使用乙公司的某块场地,使用期1年,使用费为60万元,款项于当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续服务。

甲公司将该使用费作为管理费用核算。乙公司将该使用费收入全部作为其他业务收入。

⑤甲公司于2008年12月26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购销合同,并于当日支付合同预付款150万元。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货。

(3)其他有关资料:

①不考虑甲公司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③本题中涉及的有关资产均未出现减值迹象。

④本题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与抵销的内部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要求进行调整。

⑤编制抵销分录时,假定不考虑乙公司合并日前留存收益的转回。

要求:

(1)判断上述企业合并的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原因。

(2)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3)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08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4)编制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5)编制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

(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中级会计实务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成本=180+90+10=280万元

2.【答案】B

【解析】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答案】C

【解析】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4.【答案】A

【解析】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5.【答案】C

【解析】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入账价值=200×(4-0.5)+2=702万元

6.【答案】D

【解析】2008年12月31日设备的账面价值=10-10×40%

-(10-10×40%)×40%=3.6万元,计税基础=10-10÷5×2=6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6-3.6=2.4万元

7.【答案】D

【解析】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8.【答案】C

【解析】因为按月计算汇兑差额,只需将6月底汇价与5月底相比,美元价格升高为收益,所以汇兑收益=(7.25-7.23)×2 000

=40万元

9.【答案】D

【解析】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25 500÷10 000=2.55元,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40 000×2%×(1-25%)=600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40 000÷10=4 000万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600÷4000=0.15元,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稀释每股收益=(25 500

+600)÷(10 000+4 000)=1.86元

10.【答案】B

【解析】2008年末完工百分比=65/100=65%

2008年确认的毛利=(120-100)×65%=13万元

11.【答案】C

【解析】该债券20×8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102.78×4%

=4.11万元,20×9年1月1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102.78

-(100×5%-4.11)=101.89万元,20×9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101.89

×4%=4.08万元

12.【答案】D

【解析】单位成本=(40 000+600×850+350×900)÷(50+600

+350)=865(元),2008年一季度末该存货的账面余额=(50+600

+350-400)×865=519 000元

13.【答案】A

【解析】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00×0.9524+300

×0.9070+400×0.8638+600×0.8227+800×0.7835=1 928.52(万元),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 900(万元),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1 928.52(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 000-1 928.52

=71.48万元

14.【答案】B

【解析】应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10 000

-9 465.40=534.60万元

15.【答案】A

【解析】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 000×8×0.9-10 000

×7×1=2 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D

【解析】选项A计入当期损益;选项C计入财务费用。

2.【答案】AC

【解析】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答案】BC

【解析】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投资按金融资产有关规定核算;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4.【答案】CD

【解析】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5.【答案】ABC

【解析】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6.【答案】BCD

【解析】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不影响营业利润。

7.【答案】ABC

【解析】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外币交易包括:(1)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2)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3)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向国外销售以记账本位币计价和结算的商品不属于外币业务。

8.【答案】ABCD

【解析】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9.【答案】AD

【解析】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1)企业合并;(2)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与直接计入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权益。

10.【答案】BCD

【解析】事业单位专用基金是指按规定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和其他基金。单位为职工代交的住房公积属于代扣代交,不影响单位专用基金的变化;出售固定资产会影响单位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变化;兴建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会影响单位专用基金中的职工福利基金变化;支付公费医疗费会影响专用基金中的医疗基金变化。

三、判断题

1.【答案】X

【解析】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答案】X

【解析】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3.【答案】X

【解析】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4.【答案】√

5.【答案】X

【解析】应按新产品的售价确认收入。

6.【答案】X

【解析】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7.【答案】X

【解析】当期销售当期退回,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8.【答案】X

【解析】应按较高者确定。

9.【答案】X

【解析】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10.【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1.【答案】

(1)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 000×0.7473

+50 000×4%×4.2124=45 789.8万元

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50 000-45 789.8=4 210.2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4 210.2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5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210.2

(2)2007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50 000×4%=2 000万元,应确认的利息费用=45 789.8×6%=2 747.39万元

(3)借:在建工程 2747.39

贷:应付利息 2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747.39

(4)借:应付利息2 000

贷:银行存款2 000

(5)转换日转换部分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45 789.8+747.39)

×40%=18 614.88万元

转换的股数=18 614.88÷10=1 861.49(万股)

支付的现金=0.49×10=4.9万元

(6)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2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684.08(4 210.2×40%)

贷:股本 1861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385.12[(4 210.2-747.39)×4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8 433.06

库存现金4.9

(7)①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50 000×60%×4%=1 200万元,应确认的利息费用=[(45 789.8+747.39)×60%]×6%

=27 922.31×6%=1 675.34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增加=1 675.34-1200=475.34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27 922.31+475.34=28 397.65万元

②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50 000×60%×4%=1 200万元,应确认的利息费用=28 397.65×6%=1 703.86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增加=1 703.86-1200=503.86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28 397.65

+503.86=28 901.51万元

③2010年12月31日

2010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50 000×60%×4%=1 200万元,应确认的利息费用=28901.51×6%=1 734.09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增加=1 734.09-1 200=534.09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28 901.51+534.09

=29 435.60万元

④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50 000×60%×4%=1 200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50 000×60%

=30 000万元,“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增加

=30 000-29 435.60=564.40万元,应确认的利息费用=1 200+564.40

=1764.40万元

(8)2012年1月1日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30 000

应付利息1 200

贷:银行存款 31 200

2.【答案】

(1)①2007年

2007年专门借款能够资本化的期间为4月1日~7月31日和12月份,共5个月。

2007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6 000×6%×5/12-3 000

×0.25%×2-2 000×0.25%×1=130万元

2007年专门借款不能够资本化的期间为1月1日~3月31日和8月1日~11月30日,共7个月

2007年专门借款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6 000×6%

×7/12-6 000×0.25%×3=165万元

2007年专门借款利息收入=6 000×0.25%×3+3 000×0.25%

×2+2 000×0.25%×1=65万元

②2008年

2008年专门借款能够资本化的期间为1月1日~9月30日,共9个月。

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6 000×6%×9/12=270万元

2008年专门借款不能够资本化的期间为10月1日~12月31日,共3个月。

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6 000×6%

×3/12=90万元

(2)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年)=(4 000×6%+20 000×8%)

/(4 000+20 000)=7.67%

①2007年

2007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000×2/12=166.67万元

2007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166.67×7.67%=12.78万元。

2007年一般借款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4 000×6%

+20 000×8%)-12.78=1 827.22万元

②2008年

2008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 000

+4 000)×9/12+2 000×6/12+1 000×3/12=5 000万元

2008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5000×7.67%=383.5万元

2008年一般借款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4 000×6%+20 000×8%)-383.5=1 456.5万元

(3)2007年利息资本化金额=130+12.78=142.78万元

2007年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165+1 827.22=1992.22万元

2008年利息资本化金额=270+383.5=653.5万元

2008年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90+1 456.5=1 546.5万元

(4)2007年:

借:在建工程 142.78

财务费用 1 992.22

银行存款 65

贷:应付利息 2 200(6 000×6%+4 000×6%+20 000×8%)

2008年:

借:在建工程653.5

财务费用1 546.5

贷:应付利息 2 200

五、综合题

1.【答案】

(1)借:在建工程 3 550(3 000+510+40)

贷:银行存款 3 550

(2)借:在建工程200

贷:库存商品1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应付职工薪酬 6

(3)借:固定资产 3 750(3 550+200)

贷:在建工程 3 750

(4)2008年折旧额=(3 750-150)/10=360(万元)

(5)2012年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00×0.9524+400

×0.9070+300×0.8638+200×0.8227+200×0.7835=1 419.38(万元)

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 500(万元)

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1 500(万元)

(6)2012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3 750-360×5=1 950万元

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1 950-1 500=4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4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50

(7)2013年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1 500-100)/5×1/2

=140(万元)

(8)借:在建工程 1 360

累计折旧1 940(360×5+14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50

贷:固定资产3 750

借:银行存款60

营业外支出 40

贷:在建工程 100

借:在建工程300

贷:工程物资 200

应付职工薪酬 60

银行存款 40

(9)生产线成本=1 360-60+300=1 600(万元)

借:固定资产1 600

贷:在建工程1 600

(10)2013年改良后应计提折旧额=(1 600-100)/8×4/12

=62.5(万元)

(11)2014年4月30日账面价值=1 600-62.5-(1 600-100)/8×4/12=1 475(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1 475

累计折旧125

贷:固定资产 1 600

借:应付账款1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475

营业外收入――资产转让损益25

――债务重组损益100

2.【答案】

(1)①该合并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②原因:

因乙公司在合并前属于甲公司母公司的子公司,合并前后同受同一集团控制。

(2)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32 000×80%=25 600万元

②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25 6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库存商品8 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7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 200

(3)甲对乙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008年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25 600万元。

(4)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1 000×80%)

贷:投资收益 800

(5)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

①抵销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

借:实收资本 20 000

资本公积 5 000

盈余公积 800

未分配利润7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26 400(25 600+800)

少数股东权益6 600(33 000×20%)

②抵销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800

少数股东损益 200

未分配利润――年初6 3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1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7 200

③内部购入A商品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500

贷:营业成本500

借:营业成本 40

贷:存货40(200×20%)

④与内部债权投资相关的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 1 03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1 030

借:投资收益 30

贷:财务费用 30

⑤与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相关的抵销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300

贷:营业成本 180

固定资产120

借:固定资产6

贷:管理费用6

借:应付账款351

贷:应收账款351

借:应收账款 2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

⑥与内部使用无形资产相关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60

贷:管理费用 60

⑦内部预收、预付款抵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