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磁感应辐射范文

电磁感应辐射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磁感应辐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磁感应辐射

篇1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小鼠;血液生化指标;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1-4827-03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on Haematological and Liver Function of Mice

ZHAO Hui-jun1,XU Xiao-hong2

(1.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Xiaonan District in Xiaogan City, Xiaogan 432000, Hubei, China;

2. Hanchuan People’s Hospital, Hanchuan 4323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haematological and serum parameters, live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were on-spot studied in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12 hour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 total white blood cell (WBC) number, the hemoglobin content and haematocrit in mice blood at high voltage station were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red blood cell (RBC) number were apparently lower. The activity of alam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 was increased afte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in liver was reduced, an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MDA) was also trend to decrease. There was light degeneration in the liver tissue. A certain chang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such indices of the mice under the electromagnetic from transmission line.

Key words: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blood parameters; liver function

自1979年有报道称小儿白血病与居住地靠近某些高压输电线路之间存在联系以来,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一直是许多国家研究者和公众长期关注的对象。有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不但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血液中葡萄糖的酵解,而且总蛋白的含量及其成分也有所改变[1-4],且电磁辐射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够改变人和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离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布[5-7]。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备受关注[8-11],但对于血液和肝脏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本试验研究了高压输电线电磁辐射对小鼠血液及肝脏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在湖北孝感及安陆的高压变电站和空旷的高压输电区,用精密仪器测量在高压电线距离地面1.6~2.3 m的场强分布大约是 3 500~ 4 000 V/m,高压变电站内场强分布大约是 6 000~ 8 000 V/m。本试验利用该电磁场实地研究了电磁辐射对小鼠血液及肝功能的影响。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从湖北实验动物中心购买健康雄性二级昆明小鼠72只,鼠龄(65±10) d,体重(27.42±2.42) g,7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24只)和辐射组(48只)。对照组小鼠不作任何辐射处理,辐射组小鼠分为高压电线组(24只,场强分布 3 500~ 4 000 V/m)和高压变电站组(24只,场强分布 6 000~ 8 000 V/m)。自由,辐射组分别在相应场地场强下进行全身辐射12个月。每组小鼠均自由饮水,不限量供应饲料,尽量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并每隔2d更换笼中锯木屑垫料,定期用消毒灵对饲养笼及环境进行消毒。

1.3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所有动物在饲养12个月后,分别对各组小鼠用剪刀剪掉其尾部1 mm,以带有10 μL刻度的毛细玻璃管取尾血,立即吹入10 mL血液稀释液中,混匀并防止血液凝固。用各指标试剂盒和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量血液生物学指标和肝功能的相关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

1.4 肝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

饲养12个月试验结束时用颈椎脱臼法快速处死各组小鼠,取肝,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分析试剂盒对新鲜肝组织中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进行分析。

1.5 肝组织病理变化

于饲养12个月试验结束时用颈椎脱臼法快速处死各组小鼠,取肝,新鲜肝组织立即浸入10%中尔马林,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摄像。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磁辐射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1、表2。由表1可见,与对照组(CON)相比,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EFOTS)小鼠血液参数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含量增加明显,红细胞含量下降较明显;而高压电线电场组(EFOEW)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含量略有上升,红细胞含量略有下降。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相比,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中ALT、AST、GGT活力增加明显,而高压电线电场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中ALT、AST、GGT活力有较大增加,但不如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明显。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高压电线电场组小鼠血清的ALT分别为(47.80±0.45)、(39.17±0.45)U/L,高于对照组的(34.60±0.65)U/L。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高压电线电场组小鼠血清的AST分别为(182±22)、(149±12)U/L,高于对照组的(121±15)U/L。因为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价肝功能,所以二者的变化反映出经过长时间的电磁辐射后,小鼠的肝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总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数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明血液中的细胞组成也受到了电磁辐射的影响。

2.2 电磁辐射对小鼠肝组织MDA、MPO、SOD的影响

SOD、MDA和MPO是表征肝功能的常见指标,高压输电线路对小鼠SOD、MDA和MPO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见,与对照组相比,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和高压电线电场组小鼠SOD活力有所降低,MPO与MDA含量均有明显增加。表明电磁辐射可降低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2.3 肝脏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结果

饲养12个月后,肉眼观察对照组小鼠肝未见异常,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高压电线电场组小鼠肝脏切面呈灰白色或灰红色。肝脏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对照组(图1A)肝组织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轮廓清晰,胞质粉染,核圆形、居中,多为单核,可见双核。辐射后高压变电站内电场组(图1B)较之对照组和高压电线电场组(图1C)肝细胞胞质更疏松,着色浅淡、甚至透亮,核居中,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核偏位。病变趋势由中央静脉向汇管区方向渐轻,严重者累及全小叶,偶见肝细胞点状或小灶状嗜酸性坏死。高压电线电场组肝脏胞质变疏松,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病变趋势由中央静脉向汇管区方向渐轻,偶见肝细胞点状坏死。

3 结论

在220 kV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实地研究长期的电磁辐射对小鼠血液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辐射后小鼠肝脏SOD、MDA和MPO变化及病理组织切片表明辐射对小鼠肝脏细胞造成伤害,较强的电磁辐射对小鼠血液、肝功能及肝脏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辐射越强影响越大。

参考文献:

[1] KULA B, WARDAS M.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s on the living organism. III. Activity of fructose-1,6-diphosphate aldolase and malate dehydrogenase in whole liver homogenate and in subcellular liver fractions in guinea pigs[J]. Medycyna Pracy,1990,41(1):3-9.

[2] KULA B, WARDAS M. Effects of power freqency electrical field upon some low-molecular constituents in the guinea pig blood[J]. Revue Roumaine de Biochimie,1992,29:193-197.

[3] KULA B, GRZESIK J, WARDAS M, et al.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the activity of hyaluronidase and β-D-glukuronidase and the level hyaluronic acid and chondroitin sulfates in rat liver[J]. ANNALS Academy of Medicine Singapore,1991,24:77-81.

[4] KULA B, DR?魷ZDZ M. A study of magnetic field effects on fibroblasts cultures part 1.The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static and 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 magnetic fields on vital functions of fibroblasts[J]. Bioelectrochemistry and Bioenergetics,1996,39:21-26.

[5] KULA B, DR?魷ZDZ M. A study of magnetic field effects on fibroblast cultures part 2.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tatic and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F) magnetic fields on free-radical processes in fibroblast cultures[J]. Bioelectrochemistry and Bioenergetics,1996,39:27-30.

[6] KULA B. A study of magnetic field effects on fibroblast cultures part 3.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tatic and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F) magnetic fields on glycosaminoglycan metabolism in fibroblasts, cell coats and culture medium[J]. Bioelectrochemistry and Bioenergetics,1996,39:31-37.

[7] BERG H. Electrostimulation of cell metabolism by low frequency electr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J]. Bioelectrochemistry and Bioenergetics,1993,31:1-25.

[8] TYNES T, KLAEBOE L, HALDORSEN T. Residential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50 Hz magnetic fields and malignant melanoma: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03,60(5):343-347.

[9] ELBETIEHA A, AL-AKHRAS M A, DARMANI H. Long-term exposure of male and female mice to 50 Hz magnetic field: effects on fertility[J]. Bioelectromagnetics,2002,23(2):168-172.

[10] HEIKKINEN P, KOSMA V M, HUUSKONEN H, et al. Effects of 50 Hz magnetic fields on cancer induced by ionizing radiation in m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2001,77(4):483-495.

[11] NAKAZAWA Y, CHISUWA H, MITA A, et al. Life-threatening veno-occlusive disease after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J]. Transplantation,2003,75(5):727-730.

收稿日期:2012-02-08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90460950)

篇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electronic equipmen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Charging problems of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s are in urgent need to be resolved. The paper combines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provides electricity for mobile devices,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rinciple, so as to identify charging terminal intelligently and match wireless charging current automatically.

关键词: 无线充电;电磁感应;智能识别

Key words: wireless charging;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N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034-02

0 引言

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出现在市场上,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充电器。不用品牌的充电器不具备通用性,使得使用者携带及充电有很大的不便。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它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如果无线充电器满足此规范,那么所有满足此规范的手机产品都可以在这个充电器上充电。

1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

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电磁感应方式、电波辐射方式和磁场共振方式。其中电磁感应方式[1]是以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耦合定律为基础的,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区别在于实现的是非接触式的能量传输方式,此种方式对线圈的位置及线圈的工艺较敏感;电波辐射方式通过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中的电磁波传输电能;磁场共振方式是以共振原理为基础,通过两个振幅相同的物体之间完成能量的传输。

比较三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磁感应方式支持的功率较大,但允许的距离较短;电波辐射方式适合较长距离的传输,但是允许的功率较小;电磁共振方式支持的功率和距离介于两者之间,但实现较难。综合考虑,电磁感应方式最适合于目前便携式设备的无线充电。

2 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

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整个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充电器端和接收端。

充电器端流程主要实现的是手机的检测、温度的检测以及功率的发射等。当有金属物接触到电器端时,充电器会检测所放置的金属物是否为需充电物体,如果是,充电器会收到特定信号,并开始对需充电物体进行充电,否则,不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收到充电物体发送的节点信号,立即进行确认,然后每5秒检测充电物体是否离开。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充电器温度过高,立即停止充电。

接收端流程主要包括指示灯控制、检测充电过程、停止充电控制等。如果接收端收到充电器发来的检测信号,及时作出回应,然后等待充电器开始充电。当接收端检测自身电池已经充满时,向充电器端发送节电信号以停止充电。

尤其注意的是,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器端检测到电压或电流异常、温度过高等,应立即停止充电,并且指示灯闪烁。如果充电正常停止,则指示灯不闪烁。

2.1 充电器端电路 整套充电器电路主要包含电源部分,存储器部分,控制电路部分以及线圈。

电源的主要功能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电路转换得到特定的电流和电压。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储充电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和各种参数。控制电路是整个充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功能是线圈控制、功率控制以及模数转换等。线圈是核心器件,主要功能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并通过空间进行传输。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2.2 接收端电路 接收端的电路主要包含整流部分、控制电路部分以及线圈。控制电路是接收端的中心,包括通信单元、功率控制单元以及模数转换器等。接收端的线圈与充电器端的线圈功能相反,主要完成将接收到的磁能转换为电能。接收端的电路如图2所示。

3 总结

本文研究的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旨在解决便携式设备需经常充电但又不方便充电的问题,同时能够保证无线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实现还具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庆奎.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27-38.

[2]陈新,张桂香.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的联合仿真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434-438.

[3]熊承龙,沈兵,赵宁.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传输效率的仿真研究[J].电子器件,2014:131-133.

[4]李松林.基于电磁感应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10-13.

篇3

关键词: 道路照明; 无极灯; 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 U65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89-01

现代化城市室外照明不仅仅是传统概念上对道路、广场功能性照明,还包括室外的纪念物、招牌广告、自然景点、建筑物、园林小品等的亮化、美化的景观照明。功能性照明是为了满足夜间视觉辨识的生理、心里需要及环境安全性提供的环境照明;景观照明则是运用灯光创造以观赏为主的艺术景观,是自然科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化照明。

在目前全球能源警长的大环境下,我国照明用电量已占总用电量的10%-20%。按照我国提出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照明节电已成为节能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城市室外照明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照明功能的体现之外它注重的是灯光亮度、色彩对比、表达的是景观环境,产生的是社会和经济的价值而不是照明的本身。科学节能的城市室外照明将是一个地区文化、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

一、电磁感应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电磁感应灯又叫无极灯,其中可分为高频无极灯和低频无极灯,且低频无极灯各项指标更优。顾名思义,无极灯就是没有灯芯的灯,大家都知道普通的白炽灯是依靠灯芯(电极)的燃烧来提供照明的,包括道路照明上用的比较多的高压钠灯、汞灯等都是有灯芯的,无极灯没有灯芯,靠什么来照明呢?靠的就是电磁感应原理。在环状的灯管外套着一对铁芯,铁芯上包着绕组,当绕组通交流电后,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铁芯周围就产生了交变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再利用耦合震荡原理将产生的高频电压注入到真空的玻壳或玻管里,使低压汞和惰性气体的混合蒸汽产生放电,辐射出紫外线,再通过三基色荧光粉转化为可见光。正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灯才有了诸多的优点:

(1)长寿命。由于电磁感应灯没有电极,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电极燃烧的损耗,寿命一般可达到6万小时以上,比普通的白炽灯长100倍,即使对比寿命超长的美国GE的高压钠灯,也要高出一倍以上(GE的高压钠灯一般标称寿命为2.8万小时)。

(2)节能。电磁感应灯的功率因数很高,一般都在0.98左右,而高压钠灯即使在加装电容补偿后,功率因数也只能达到0.85左右,因此,电磁感应灯的节能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电磁感应灯的发光效率达到了80-85Im|W,属于高光效,虽然比金卤灯和高压钠灯稍低,但是用于室外照明也已足够。

(3)高显色性。电磁感应灯采用三基色荧光粉,显色指数Ra>80,在夜晚色彩还原性好,可以有效的帮助司机和行人分辨各类物体,增加道路交通的安全。色温范围较广,从2700K~6400K,而且有红、绿、兰、白、黄等多种颜色可选。

(4)无眩光、无闪烁。电磁感应灯的光源多采用高频(210-230kHz)电子镇流器来驱动,无闪烁。

(5)灯功率及电源电压的范围宽。电磁感应灯的功率现在可以做到20W~250W,无论在民用还是在工业用途中,它的适用范围都可以满足要求。另外,电磁感应灯的适用电压范围极广,从85V~277V,有着较好的通用性和稳定性。

二、电磁感应灯在绿色照明的重要作用

谈到绿色照明,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绿色照明的科学定义是: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电光源、灯用电器附件、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控制调和控光器件),改善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绿色照明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早在1998年1月1日,我国就颁布了《节能法》,在“十一五”规划中,绿色照明更是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我国的人均资源,特别是电力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目前,我国照明耗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0-20%,相当于二个三峡发电站的发电量,因此绿色照明工程的节能意义就显得非常重大。

根据绿色照明的含义,除了科学的设计外,采用什么样的照明电器产品在绿色照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源是能量转换成光的器件,是实施绿色照明的核心。对照“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光效、寿命和安全稳定性方面,电磁感应灯都具有良好的表现,是绿色照明光源的绝佳选择。

三、电磁感应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

电磁感应灯既然有如此众多的好处,那么为什么不大力推广加以使用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电磁感应灯的推出时间不长,还没有被广大的使用者所了解。电磁感应灯目前还仅仅只是在专业的使用者中得闻其名,至于众多的使用者,根本是闻所未闻。

(2)电磁感应灯的价格不菲,目前还处在一个比较高的地位,和自镇流式的节能灯及路灯所用的高压钠灯相比,虽然有着众多的优点,不过短时间内还难以被广泛使用。

(3)电磁感应灯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国家标准亟待出台。目前,国家对于电磁感应灯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电磁感应灯的生产厂家良莠不齐,标准不一,导致用户对电磁感应灯的信任度不够,没有推而广之的积极性。

(4)电磁感应灯的灯具和安装方式和现有的路灯灯具不统一,不利于旧灯改造。

电磁感应灯要发展,可以采用试点工程的方式加以推广。在新建道路的路灯安装中,可以整条道路使用电磁感应灯,这样,即能够达到整条道路的和谐统一,也可以方便统计数据,查看节能效果,使广大使用者和人民群众能够了解电磁感应灯的节能功效,无形之中宣传了电磁感应灯的良好效果,配合完成了国家有关绿色照明示范岗工程的要求,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推广应用的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绿色照明意识。要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绿色照明的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全社会的照明节能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大力宣传实施城市绿色照明工程的意义和目标任务,大力宣传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的成效和经验。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使绿色照明工程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

(2)坚持技术创新,推广普及绿色照明工程,要在满足城市照明的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坚持科技创新,加大设施投入和新技术、新光源的推广应用,做到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维护方便,提高城市绿色照明的效率。在新建和改造过程中严禁和杜绝使用高耗能、低寿命、光污染严重的灯具和光源。推广使用高光效、高寿命、节能环保(如:无极灯)等的应用,保证城市照明功效达到节能效果。

(3)建设一批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提升城市照明品位,全面推行具有环保、节能和人文特性的绿色照明工程。

篇4

关键词:屏蔽;冲击波;电磁感应;屏蔽效能;干扰源

1、引言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电气及电子设备数量正急剧增加,更使这些设备遍及千家万户。电子设备越来越精密,耐压水平越来越低,雷电、外电磁场等所引起的感应电压成为不可避免的危害。

闪电通道大约有几百米至几千米长,在先导主放电过程中,它们向外辐射高频和甚高频电磁能量,也就是雷电电磁脉冲。这会对电子设备等产生不可抗拒的干扰,甚至是毁坏。所以,为了使各种电子设备在现有的环境下,有限的空间、时间及频谱资源条件下正常工作,采取屏蔽并接地的措施就成为了必然。各种措施中屏蔽与接地是抑制与减少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

2、雷电的冲击波和感应场

在发生雷击过程中,短促而强大的雷电流极其在空间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会通过传导、感应和耦合等方式在建筑物内部各电气系统中产生不同强度的瞬态过电压。在导致电气电子设备的毁坏的各种原因中,因雷击放电和与此相关的电磁感应在统计中列在首要位置。雷电电磁干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送到扰对象。一种是传导耦合,闪电干扰通过各种导线、金属体、电阻和电感及电容等阻抗耦合至电子设备的输入端,然后再进入设备。

2.1 雷电产生的冲击波。雷电波的侵入雷电袭击到远离建筑物的架空输线电路、通信线、各种金属管道或电视天线等高出建筑物的金属突出物上,从而产生高电位、大电流的雷电冲击波。冲击波沿着这些金属导体侵入建筑物内,它会危机到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2.2 雷电感应。由于雷闪放电的强大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在邻近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3、屏蔽技术的应用

3.1 电磁屏蔽。电磁屏蔽,主要被用于高频下,多采用低电阻金属,利用流过金属的电流而防止磁力线的互相干扰。电磁屏蔽是利用电磁感应的作用进行屏蔽,它主要用于防止在高频下的电磁感应。它同静电屏蔽一样,也是采用电阻小的金属,利用电磁场在屏蔽导体上所感应的涡流作用,屏蔽板接地实际就有静电屏蔽的作用。电磁场屏蔽。可以认为是由导体所流过的电流,进而产生磁通而形成屏蔽效果。流过电流所形成的电势,可认为是由磁通而形成的电磁感应的结果,也可认为是由电场强度形成的。

3.2 磁屏蔽。磁屏蔽,主要被用于低频下,多使用磁导率高的材料,防止磁力线的感应。电磁屏蔽在频率底的情况下,其效果并不大,因此在低频下往往采用磁导率高的材料进行磁屏蔽,磁屏蔽是利用高导磁体在磁场中,磁通会集中在磁性体内部的特性,被屏蔽的物体和屏蔽用的磁体距离靠近时,磁体因受高频波损失的影响,会使磁体的特性下降。

3.3 屏蔽在雷电防护中的应用。电缆屏蔽,屏蔽线和屏蔽电缆是各种电子装置中最常用的两个屏蔽体之间的连接导线。为保证柔软,易于弯曲,其外层屏蔽层通常用多股金属丝编织而成。屏蔽电缆可解决在雷电形成的复杂电磁场和冲击波作用下的以下几个问题:减少电缆感应的EMI辐射;减少电缆上的信号向外辐射EMI;减少不同电缆之间的串扰;减少几十千赫兹以上的共模阻抗耦合的影响。设备的屏蔽,主要依赖其外壳。对于屏蔽要求很高的设备,应设置专用的屏蔽室。设备外壳和屏蔽室的屏蔽体都应良好接地。

4、某局办公大楼的部分屏蔽

4.1 屏蔽效能的表示。屏蔽有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屏蔽体内部的电磁干扰越出某一区域;二是防止外来的电磁进入屏蔽体内的某一区域。屏蔽的作用通过一个将上述区域封闭起来的壳体实现。这个壳体可以做成金属隔板式、盒式,也可以做成电缆屏蔽和连接器地评比。屏蔽体一般有实芯型、非实芯型和金属编织带等几种类型。

4.2 某局办公大楼部分屏蔽措施。该建筑物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本地年平均雷暴天数是58.6天。周围是智能大厦、交通等的集中区域,因此电磁环境污染很严重。该建筑物高36米,长15米,宽10米。楼顶已经安装一常规避雷针及避雷带用于直击雷的防护。此大楼内部分布有计算机机房、通信设备、中型交换机和配电系统,设计要求是建筑物内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存在雷电电磁场和冲击波干扰的环境下不毁坏而且能正常工作。此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直击雷部分已经达到规范要求。

篇5

电锅炉不会产生辐射。

电锅炉的加热方式有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和电阻(电加热管)加热方式两种,电阻加热方式又分为不锈钢加热管电锅炉和陶瓷加热管电锅炉,电阻加热方式即采用电阻式管状电热元件加热。

无论是电磁感应加热方式还是电阻加热方式,均不会产生辐射。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