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美学修养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概述
1.1美学修养与园林景观设计
美学为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如美的本质及其意义,也可以认为美学研究的是审美活动,因此美学又被称为“美的艺术哲学”。美学只是一个泛称,它可以指建筑美学、景观美学、音乐美学、美术美学等等。文中“美学修养”为狭义上的概念―一设计师对美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特别是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及自然美学。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人士有意识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站在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其对园林景观设计需求有:功能性需求、经济性需求、低碳环保性需求和美的需求等。这些需求中首当其冲的应为合理的设置功能,但是从感官上讲,任何一种功能都将会以一种特定的形式出现,多种功能在一个空间内组织,对各种功能的表现形式进行美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便形成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有的视觉语言,将其归为景观美学。
1.2美学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古今中外,园林设计都受到了当时美学思潮的影响。美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景观美学观念及景观设计手法的形式语言,现代艺术的发展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设计专业教学的学科,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2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美学修养
2.1了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等平面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自然美学、生态美学及环境美学。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并将其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2.2掌握园林景观设计中美学要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美学。平面构成的几大要素为:点、线、面、视觉要素及关系要素,其中关系要素为视觉要素的组合形式,概念要素是意念之中感受到的概念。平面构成在景观空间的平面和立面形式及空间氛围营造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形式美法则作为在人类创造美的形式及过程中对美的规律的总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包括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主次、对比与调和。
自然美学以自然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的重要分支。禅宗的境界极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也在日本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生态美学,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美学理论形态,从新的审美高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生态美学在景观上的运用应遵循设计结合自然、文化承载、生态可持续发展3个原则。
环境美学主要研究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及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工业污染,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如近几年被发现并肆虐横行的“雾霾”。环境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在自然实用的角度让周围的环境不仅可以优美,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则需要追求低碳环保的工程技术及营造生态自然的宜居环境。
3园林景观设计师美学修养在设计过程中的体现
设计师的美学修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景观空间疏密关系的组织、材质搭配、色彩构成、植物空间立体构成、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案创作阶段,设计师的想法最终将落在一张景观平面图之上,景观平面图也是整个景观设计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景观平面图运用形式美法则由点线面组成。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施工图阶段,绘制土建施工图时,应依据环境美学及生态美学采用环保新型材料,材料之间的机理、色彩等搭配也需要依据形式美法则等;景观照明系统依据环境美学应注重低碳环保,并考虑光的艺术营造的视觉语言;植物种植须依据空间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并注重植物的高低错落及疏密关系等。
【关键词】当代女性企业女秘书美学修养
一、当代女性美学修养的魅力
(一)美学修养的含义
什么是美学,人类对于美的认识,从原始人开始就有了初级的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到了近代,对于美的研究已成为人们难以舍离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美就是理念的感性认识[1],人都有美感的能力,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离开了具体的形象,美感就不存在。因此,美感是形象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随着美和美感的发展,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在长期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艺术理论。因此,我们将美学定义为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美学修养,是以修养为基础,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是人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它可经过后天长期的涵养和训练培养成。同时,还受个体的性格、心理活动、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美学修养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的变化着。
(二)当代女性美学修养的重要性
1.当代女性在企业中的地位
美具有无限的魅力,追求美,向往审美境界是人的天性。审美是人不可缺少的高级精神活动,在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女性群体在企业迅速崛起,在实业界、商业界行政、教育等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秘书阶层的出现无疑是社会的进步特征,其核心范畴是秘书的审美活动。具体体现在秘书的心理素质、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上,它着重于秘书在与美学发生碰撞时,秘书作为审美尺度,应怎样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素质,全面优化自身的生存环境,使得审美时尚不至于成为企业潜在的负价值。
2.秘书提高美学修养的意义
美学修养对于健全人格的完整、美好心灵的塑造以及人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那么秘书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秘书美学是个新兴概念,它的本质是从美的角度对秘书工作进行审美观照,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它对于秘书素质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女性提升美学修养的具体内容
人不仅是审美主体,而且也是审美对象,是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中最美的事物。那么女性美的理想标准是什么?整体全面的美应该怎么要求?明张潮的《幽梦录》提到:“以花为貌,以柳为态,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色,以诗词为情肠。”这可谓是美女的最高境界,只是能达到者太少。针对当前企业女秘书职业来说在审美过程中,秘书应从美之仪表、美之仪态、美之言谈、美之心灵等方面分析提升女性美学修养要求,使美学修养在当代企业女秘书工作运用中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空间,充分体现优于男性的女性美。
三、提升当代女性美学修养的方法途径
人是万物的尺度,美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是美的尺度。在自然中,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在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中,我们都能够经常获得审美体验。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价值呢?
(一)明确自身位置 塑造美好形象
要想做一名好秘书,不仅仅要明确认识自己在公司中所处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坐标,还要踏实、勤恳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秘书如果能够根据秘书工作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工作理想。其次,明确秘书工作的服务意识,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秘书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作用,甘当绿叶,参谋而不决断、服务而不越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公司里协调好各级各部门的关系,做到人格地位平等,这样才能不受社会偏见制约,树立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企业形象。当代秘书只有树立了自身美的形象,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才能提高内在素质和修养,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高自身素养 增强知识技能
当代女秘书在加强外在美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知识技能,深化自身的内涵,读书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形象化。知书达理的女人,才有善解人意的修养和回味无穷的魅力。良好的修养使秘书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通过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达到秘书形象美好的最佳效果。秘书工作的综合性,要求秘书人员掌握相应的秘书专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行业、系统的知识。还有要努力培养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样会使得你在工作中更具交际魅力,也才能更好地为领导和机关提供综合服务。总的来说秘书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能从事秘书专业工作。
(三)熟悉职业需求 培养良好性格
知识与智慧是企业对秘书的职业需求,而细心和耐心更是企业女秘书的职业性格需求。当代女性应当有锻炼自己性格的自觉性,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经常保持心理平衡,了解并努力培养自己完美的性格。造物者用了最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创造人类,它赋予了男性阳刚之美,又赋予女性阴柔之美。女性的温柔应表现在善解人意,宽容忍让,谦和恭敬,温文尔雅,那么工作中也应当形成健全丰满的性格,柔中有刚,韧中有勇,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鲁莽,细腻而不拖沓,热烈而不狂放,更好地与秘书职业特点相吻合。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
四、结论
美,是人人都追求的。当代企业女秘书只有通过自强不息地努力,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美学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做一名称职的女秘书,对提高企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形象都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让我们在生活中,继续挖掘美的内涵,提高美学修养。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朱立元.《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黄学规.《审美与人生》[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4]陆瑜芳.《秘书学概论》[M].(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付秀彬.《商务礼仪》[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
[6]韦晓军.对当代秘书美学修养提升的思考[ 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
[7]熊经浴.《现代实用社交礼仪》[M].金盾出版社,2003年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06-01
打击乐(武场)在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铙锣、堂锣、小锣等都属于打击乐器。锣演掌控和协调全剧演出及伴奏的节奏、氛围,同时能烘托出角色的思想变化和情感表达。因而,需要铙锣演奏员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可确保魅力的完美展现。
一、铙锣演奏员的艺术修养
(一)美学修养
美学乃是研析自然、社会及艺术等一切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一门科学。具体而言,主要是对美的内涵、艺术与现实关联及艺术创作规律等进行系统性探讨。而京剧艺术就具有美学特性,因而作为京剧铙锣演奏员,首要素养就是应从美学层面准确掌握京剧美学特征和美学原则。京剧的美学特征和中华传统文化美学的特性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写意性。而京剧美学原则是虚拟性和夸张性,也就是“ 略形传神,以神制形”,简而言之,就是形神一体,只有具备如此美学修养,京剧铙锣演奏员才可真正做到在演奏中的“情中求像”,通过打击乐来创造京剧美之意境。倘若鼓师铙锣演奏员缺乏美学修养,不谙中华传统美学内涵和基本原则,那么很难达到很高的境界。
(二)戏曲修养
铙锣演奏员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必须具有良好的戏剧艺术修养,如此才可演奏的得心应手。古人云:厚积薄发,即充分概括了修养和创作的关系。戏曲修养是京剧铙锣演奏员最主体和核心的修养。京剧是中国戏曲子最,梅派戏曲表演体系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中重要组成,充分反映了京剧的艺术影响力。所以,京剧铙锣演奏员必需不断强化自身的戏曲修养。在剧本、导演、表演,再到音乐、服装、舞美等方面都应该有较高造诣。戏曲修养是铙锣演奏员必备的一个意艺术修养。
(三)文化修养
文化乃是一个大而广的概念,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广义层面就是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力及创造出相应的财富之总和。而狭义层面,仅仅是精神生产能力及其产品,主要是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即自然、技术及社会意识形态等。在某种情况下,又指科教、文艺、卫生及体育等领域的知识和设施。文化主要包含各种隐性和显模式及价值观,然后借助传播媒介的合理应用让人们习得并予以传承,构成人类文明的成就。而文化的核心就是经历史滤选的价值体系,不但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同时也约束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世界各国、各领域兴起“文化热”,且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文化已然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已和经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性要素。不管何种艺术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京剧艺术也是这样。然而要做到此点,要求京剧所有创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用新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指导艺术实践和创新。因此,文化修养也是京剧铙锣演奏员艺术修养中的基础修养。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发展,对于京剧铙锣演奏员也是一样的,即文化水平和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京剧铙锣演水平高低。
二、提升铙锣演奏员艺术修养的方法
(一)主动学习,取长补短
从古至今所有成就高的艺术家,都是广收博采,敢于和善于吸纳,不断强大自身,最终成就“气候”。在京剧打击乐演奏中,涌现出大量典范。比如:杭子和从小学习司鼓演奏,擅长文武昆乱,并先后为著名武生沈华轩、武旦阎岚秋等人演奏武戏,又为老生王凤卿演奏文戏,积极学习各个门派的演奏艺术,集各家所长,不断增强自身的演奏特点,逐步成名。
(二)全局出发,协调合作
铙锣演奏员应有长远和宽阔的眼光,不能目光短浅,需要以全局为出发点,协调配合,积极合作。一方面要以全剧为视角,积极配合和导演、演员及舞美等环节,同时,要明确为舞台演员表演和全剧服务的基本思想。因而,就要学习和掌握剧本分析、角色分析、把握个性、领悟流派等技能。另一方面要立足整个演奏乐队,找准演奏乐器坐标及定位,和各种演奏乐器紧密配合。所以,需要积极了解和掌握所有京剧演奏乐器的特点,并学会演奏这些乐器,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
(三)苦修内功,不断提升
京剧铙锣演奏员必须苦修基本功,达到技艺精湛,演奏技巧的纯熟。而要达到此点,一方面要熟悉唱腔及锣经,可唱可背,并能熟悉掌握各种唱腔和锣经的演奏艺术的特点,以及艺术功能。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做到技艺精益求精,同时学习和掌握不同剧目、不同情境、不同流派的打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戏曲演出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和参与的过程,而铙锣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中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重视铙锣演奏员的艺术修养提升,具体而言,需要不断提升美学、戏曲及文化等方面的修养,同时要掌握提升铙锣演奏员艺术修养的方略,促进铙锣演奏员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审美意识;审美活动;审美对象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这说明,人类的劳动生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改变自然物状态的过程,人类通过生产劳动,“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97这样,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物质产品,而且也是自身思想、情感和智慧等这样一些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
就在这些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过程中,人感到了愉悦和幸福,因而也感到了美。基于此,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生产实践活动,总有当时人类的审美烙印,审美活动也成为人类重要的创造活动之一,对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补偿作用。因此,研究医学人才的美学素养,陶冶医学人才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使之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对医学人才的健康成长以及实施科学的医疗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医学人才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
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中的一种特殊的形态,是人对现实生活中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审美观念(审美价值标准和审美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感等。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独有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内在的自然人化的结果。审美意识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社会功利性等特点。医学人才在医疗领域进行的是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科学实践活动,现代社会中,科学的健康标准应该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就决定了医学人才的审美意识除了具有人类一般审美意识的特点以外,还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趣味,是指医学审美主体对医学审美对象特有的兴趣和倾向。由于医学审美主体所接受的专业知识、所处的职业环境和其特有的经历,使其形成了特殊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使其审美趣味有其自身的特点。
2.审美能力,审美主体即医学人才在从事医学实践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和本质体验的敏锐性和认识的深刻性程度。
3.审美观念,指医学审美主体在一定的医学审美实践活动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关于人体健美的构想和观点。
4.审美理想,是人类对自身的健康长寿、体态的优美矫健、心理的健全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人体的各种潜能在医学上表现出来的向往和追求,并为其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而不断地努力。
5.审美感受,指审美主体对美的医学事物带有情感性的认识活动。它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在各种医学审美活动中的审美特性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
二、医学人才的审美对象
医学的社会功能旨在预防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的身心建康。因此,医学人才的审美对象应该是在保障人类健康长寿的过程中,存在于患者和社会保健人群中的审美需求、医防保健人员的美学素养、医学技艺美、医学环境美、医学服务美、人体美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人群之间的有关审美意识、审美选择、审美处理、审美评价、审美教育等一系列审美关系。
1.审美需求属于审美意识范畴,它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多方面内容。人的审美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它不仅受社会物质生活环境的制约,还受个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患者和社会保健人群,由于对自身疾病的防治和维护健康的特殊需要,其在审美需要上会表现出特有的内容。
2.审美素养,医学人才的美学素养应包括他们在医学审美过程中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的美学要求。
3.医学技艺美,是指广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4.医学环境美,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大环境美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小环境美。
5.医疗服务美,实质上是指医疗领域的职业道德美。
6.人体美,是指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形体结构、姿态动作、生理功能的协调、和谐和匀称统一。人体美的本质在于健康和符合审美标准。
7.医学审美关系,是一种在以保障人体健康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关系,它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两方面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关系指医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医学审美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审美关系指人与客观的医学事物间的审美关系,如医务人员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之间的审美关系等。
三、医学人才美学修养的社会功能
1.通过医学审美实践,运用审美意识,创造人们良好的健康完美的素质。一个具有良好的美学修养的医学人才应该懂得如何运用审美意识,去创造各种医学美的条件,使之作用于人体机能,防治疾病,保障人的健康完美,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宣传教育手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患者和社会保健人群的审美能力得到加强,使他们在医学审美关系中从心理上获得情感、友爱以及对周围美的事物的感受,使他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以此改善人类的机体素质,达到美化人生的目的。
2.以熟练的医疗技术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创造完整的人体美。在医学科学实践中,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包括优生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整形美容医学等一系列现代医学技术对人的面貌、形态、结构、精神和功能进行重新塑造、修补、加工,促使人体的各部分和谐统一、协调一致地发挥功能,从而符合人体健康完美的需求。
3.医学人才良好的美学修养不仅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医学工作者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语言亲切、态度 温和、诊疗精细等优良的职业道德,使其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这样,在正确的审美观的指导下,医学人才在医疗实践中力求达到自身真善美的统一,使患者和社会保健人群在医院就医处于一种和谐安宁、舒畅愉悦的气氛中,由此产生一种身心俱佳的状态,对康复充满信心,并愿意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和谐的医学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
4.治疗功能。从系统论角度讲,人类所面临的疾病的威胁,以及各种不健康、不和谐状态,其原因往往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当人体的完整与层次、结构与功能的有序性,开放与自组织的稳定性因各种综合因素而遭到破坏时,医务工作者可利用医学审美中的艺术形象、医学审美的再创造、审美意识的调谐、指导和咨询功能等,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如可利用音乐治疗某些疾病,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也能使胃的蠕动变得有规律,并能促进唾液的分泌。
5.美育功能。在医学审美实践中,医学人才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美学素养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社会大系统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审美规律和原则,普及和提高人们的医学审美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在医疗实践中,每个医疗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规范人们形成良好的医学审美习惯和行为方式;通过娴熟的现代医学技术和审美实践,改变人们的医学审美状态,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和文明的社会。
四、医学人才的审美动力
1.医学人才自身的审美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学家H.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是生理的需要,第二是安全与保障的需要,第三是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是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的需要,第五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属于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精神范畴的需要。医学人才也不例外,都有自己的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内在情感的欲求,是人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最终目的是求得审美的愉悦,它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通过个体的特殊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因此它的形成同个体的特殊的社会实践经历密不可分,如医学人才的审美需要,就是在医疗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他们以维护人类的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审美的最高需求。
2.医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反映在对疾病的机理以及对健康的概念,正在向更深的层次进行探索。医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疾病,而是人。人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的生命历程要受到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制约。人的健康是一种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医学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医学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呈现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这种发展要求医学人才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重视自身的美学修养与职业道德的联系和互补作用,理解在医疗卫生的职业活动中重视自身美学修养的重要意义。本着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原则,医学人才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医学模式的含义,重视自身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培养和协调统一,加强医学审美修养,以便更好地把医学审美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3.医疗工作系统性的要求。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依靠的是医疗工作人员的同心同德和密切配合,在对病人的诊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医务工作者的全局观念和责任心极其重要,这种职业道德美是创造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画家;美学修养;中西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J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41-01
绘画无国界,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绘画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甚至大相径庭。尤其是中国画和油画之间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不同不单单是材料、绘画方法方面的不同,更深层次上的则是绘画观念上的差异。
画家修养是指画家从事绘画创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对绘画技能和规律的掌握,及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等方面。中西画家修养的不同还得从作品谈起。由于地域、环境、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艺术家的修养必然呈现出诸多方面的不同,其中对艺术家修养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历史文化背景。
中西画家在绘画技法、所用材料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纵观中国历代绘画作品,中国画家所使用的材料无非水墨,当然工笔画中,特别是重彩画也大量用色,尽管这样,色彩还是脱离不了线条的,不能独立完成造型。
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他的理论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云:“运墨而五色具。”“五色”指焦、浓、重、淡、清;也有人认为“五色”指浓、淡、干、湿、黑;总之是指墨色要有丰富的变化。画面中的浓淡可表现事物的远近、虚实关系;干湿可表现苍润之状;黑白则可表现阴阳之态。“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然而,中西传统画家修养相比较的关键并非在以上几个方面,故不赘述,而是在于二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念。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儒道思想影响深远,不但影响到文学领域,而且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书画领域。大凡有成就的画家必然是深得中国文化之精髓,也就是“画外功”。历史上从没听说有单凭玩弄笔墨技法成就大师的,这只是皮毛。因此,画家的“画外功”修养的高低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其中画家的哲学修养对绘画影响颇深。
那么,对中国画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道家思想,纵观中国美术史大家辈出,虽各有风格特点,但骨子里的东西却基本没变。道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思想体现在历代画家作品及画论中,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副县长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师造化”暗合了“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另外郭熙的“林泉之志”、石涛的“归于自然”也都是这一思想的延续。
悠久的西方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宗教在其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的影响力相当大,特别是绘画,起初油画是作为宗教的宣传工具,题材几乎都是宗教方面的。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西方画家的美学思想。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不可改变,否则就是对上帝的大不敬,所以,在绘画中极力追求形似,逼真的描绘客观物象,完全迥异于中国画家追求的“神似”。
另外,中西方画家在思维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到绘画上就是抽象和具象的区别,众所周知,中国画的水墨写意和西方油画光影艺术完全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很难找到共同之处。西方人不理解我们过于抽象的表现方法,我们有时也会认为西方人太过造作,缺乏艺术应有的意境。处在中国所谓的“传移摹写”的绘画初学阶段,令人不齿。举个例子,西方人在画天使时非得给她加上一对翅膀,而中国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形象,用几个飘带几朵祥云就把飞翔的画面表现出来。这足以看出中西画家在想象力上的高下。
诗书画印是中国画一大特色,中国文人画家不但要有高超的绘画技法,深厚的哲学底蕴,还须具备诗文、书法、治印等方面的才能。这为中国画家的修养提到了更高的要求,古人在画完一张画后,往往要题诗、钤印。没有渊博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很难胜任的。特别是书法修养是每位中国画家非常重视的,“书画同源”,书法的造诣的深浅直接关系到绘画线条质量的高低。
西方画家修养更注重技术层面的东西,素描、色彩、造型、光影等。由此便产生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照相主义等等,总之,“形”便是他们的灵魂,不可能产生像中国画那样的“神”韵。
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梅兰竹菊”在他们的笔下成为四君子,以表示清高和超凡脱俗。以画言志,以画寄情,使中国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西方绘画则与此迥异,受基督教的影响,“上帝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的思想,使西方的画家不可能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
总而言之,中国画家重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和哲学思想在绘画中的体现;西方画家重素描、色彩、造型、光影等基本技法的修养和科学在绘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