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范文

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篇1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器材;消毒;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61-02

Discuss on management patterns of sterilization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ZHONG Biqin, LI Guoqiang, JIANG Qunying

The Center of Sterilization Supply, Shenzhen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in Bao'an Distri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hance management of sterilization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an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dical infections. Methods: Integrated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atterns on allocating, collecting, cleaning, packaging and sterilizing of th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to the 39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subordinated to the hospital were adopted. Results: Re-investment on the sterilizing equipment to the health care centres had been decreased, labour was saved and the situation of labour lack had been remitted, sanitation level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had been improved and a good status was maintained with the sterilization qualification rate of 100%. Conclusion: It is absolutely feasible to adopt integrated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atterns of sterilization for th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which saves labour and decreases re-investment, and it als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dical infection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Sterilization; Management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通过院办院管模式[1],建立了3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达到社区全覆盖,医疗资源大幅增长,居民就医看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器械清洁不达标、器械陈旧使用性能差、社康中心自行灭菌的设备陈旧、灭菌效果监测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3月开始利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现有资源,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

1.2 方法

1.2.1 设备准备

配送车1辆,消毒物品存放箱2个,置车厢内用于存放无菌包及社康中心代消毒的无菌物品;污物密闭箱2个,置后车厢用于存放回收的污染器械和社康中心需代消毒物品。

1.2.2 规范常用器械包包内配制及标签

对各社康中心原有器械包名称及包内器械各异的,需统一规范。对不合格、不规范的器械给予报废。

1.2.3 人员分配

专职司机1名,护士1名(由供应室排班)。

1.2.4 下收下送路线设计

社康中心地理位置分散,路程远,大部分器械包使用频率较低,代消毒物品较多。笔者根据各社康中心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行时间及路线。

1.2.5 工作质量流程

1.2.5.1 准备当班需发放的社康中心的无菌包及代消毒好的物品,并装车。

1.2.5.2 在社康中心回收发放工作流程: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清点代消毒物品,置后车厢密封储物箱清点回收的器械,置后车厢密封污物箱脱手套消毒液消毒手发放无菌物品。清点回收的器械:要求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去除器械表面的血污、体液等有机物,注意检查器械的完好性,按照社康中心填好的换物单上的品名、数量、规格进行清点;发放无菌物品:注意核对代消毒物品及器械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时间、灭菌方法、化学指示带颜色等,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器械包,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胸穿包等采用灭菌有效期6个月的纸塑包装,并提前1 d电话通知消毒供应中心。

1.2.5.3 收回的器械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后按器械清洗质量流程进行分类、清洗,代消毒物品在各社康中心下收下送后的前1天消毒,以延长消毒的无菌物品在社康中心的有效期。

2 结果

经过2年多的运作,社康中心对器械清洁度和使用性能满意度大幅提高,减少了器械的丢失与损坏,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节省人力,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资。

3 讨论

3.1 医疗用品要达到的灭菌要求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其服务规模逐渐扩大,介入性治疗已经逐步进入社区健康服务项目中,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2]。这样对社康的消毒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康服务中心大多没有灭菌设备,无菌物品在送取过程中无密闭转送,容易导致灭菌后物品被再次污染[3]。自行消毒的社康服务中心也因建筑面积小,会直接影响到消毒室的设置和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从而难以保证消毒质量,社康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方面,医生多于护士,消毒工作基本由护士完成,护士缺乏不利于消毒质量和消毒管理工作的开展[4]。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由于消毒供应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运送设施,护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经过专业培训,形成了有效且规范的清洗、保养、包装、消毒灭菌及收送循环系统,使物品的清洗、保养、包装、灭菌及运送质量得到保证[5],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源性感染,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最后水温93℃,可达到消毒水平[6-8],减少了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有利于社康中心的环境保护。

3.2 节省人力物力

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只增加1名司机和1名护士,而39个社康中心同时可以将护士从繁琐的清洗、打包、消毒或到医院换送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地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提高了消毒资源共享率,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入。

[参考文献]

[1] 张明新,江捍平,罗乐宣,等.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双向转诊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40-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S].27号.2002:28.

[3] 郑秀梅.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源性感染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5):287.

[4] 钱叶侃,申同洋,王效凤,等.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98.

[5] 陈承伟,赵克辉.香港医院中心供应室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53-5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S].2002:156-168.

[7] 韦焕钊,温汉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要求[J].广西医学,2006,28(10):1669-1671.

篇2

2 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河北 沧州061001)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程度在2+以上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个体化饮食管理;对照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及总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严重指数由治疗前的3.89±1.24,8周时降至2.19±0.8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G; 食物不耐受;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76-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达6%~11%[1-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根据大便性状的不同,细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者多见[3],目前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IBS腹泻主导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D)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食物不耐受,如果患者限制饮食,不使用使自身体内IgG抗体升高的食物,消化系统症状会明显减轻[4-5],但有人持怀疑态度,为进一步探讨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在缓解IBS-D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本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且经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程度达2+以上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18~68岁,平均(35.14±12.11),评估患者病情,建立健康档案,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总的症状严重度均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参加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2)年龄18~70岁;(3)性别不限;(4)入组前3月内行血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结肠镜、腹部超声等常规检查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病变、代谢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5)无腹腔手术史;(6)入选前1月内未服用任何止泻药物、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7)知情同意,可完成随访者。

1.1.2 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2)孕产妇及哺乳期女性;(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服用药物患者;(4)沟通困难,依从性较差者。

1.1.3 剔除及脱落标准:病例入选后未按规定治疗或随机分组后数据不完整者被剔除。经知情同意并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因故未完成本试验所规定的疗程及观察周期者作为脱落病例。

1.2 方法

1.2.1 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的检测: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鸡蛋、蘑菇)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美国Biomerica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根据所测得每种食物SIgG抗体浓度,检测结果判定为“-”“+”“2+”“3+”。

1.2.2 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针对不同IBS-D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将其不耐受的食物分为“忌食”、“轮替食用”及“安全食用”三个等级,其中经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食物种类较少者,可列入“忌食”范畴;若阳性食物种类较多,则将中度及重度阳性食物列为“忌食”,而将轻度阳性食物列为“轮替食用”。食物不耐受检测阴性食物则“安全食用”。指导患者查看食品外包装成分列表,对成分不明食物列为“忌食”。因为不同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

1.2.3 疗效判定指标及时间:以症状严重指数和频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6]。其中症状严重指数分为1级(无症状)、2级(可感觉到,但可耐受)、3级(中度,干扰正常的活动)、4级(影响正常工作)和5级(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取患者全部症状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分为1级(无)、2级(每周少于1次)、3级(每周少于4次)、4级(几乎每天有,但每天发作间隔时间长)和5级(每天均有症状,并且症状发作间隔时间短),取患者全部症状频率积分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的频率指数。总的症状严重度=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9时视为严重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和8周时记录上述指标。总的症状改善:3=完全缓解,偶尔发作也很轻微,患者不再把症状作为“疾病”信号看待;2=症状缓解,但发作频率和严重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1=症状改善,发作频率指数和严重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50%~25%;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于治疗8周时记录。

1.2.4 治疗方法: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不忌食,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630mg/次,2次/日。共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药物治疗同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同时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忌食相关食物。

1.2.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量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3例失访脱落,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2例失访脱落,1例于试验开始6周后诊断胰腺癌而剔除。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与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均有2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均无因药物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

2.2 剔除阳性食物后患者症状频率及严重指数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症状频率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见表2。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症状频率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1±1.332.16±0.46*#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35±1.422.59±0.76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89±1.242.19±0.88*#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6±1.182.81±1.03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3 两组患者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

例(%)症状缓解

例(%)症状改善

例(%)症状无

改善例(%)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11(40.7)9(33.3)5(18.5)2(7.4)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4(14.8)6(22.2)10(37.0)7(25.9)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IBS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改变、感染后的肠道粘膜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及食物因素。食物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对消化道产生影响,包括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又称为非变应性食物过敏症。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在IBS中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有研究显示IBS-D患者中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抗体浓度较高,阳性食物种类也较多[7][8],此类患者往往均存在引发症状的食物因素,患者为缓解症状也采取避开相关食物,从而选择了不均衡的饮食,长期的不均衡饮食势必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的个体化饮食管理方案,不盲目忌食任何食物。结果显示予以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后忌食组患者在症状严重指数和症状频率指数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Khan S, Chang 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S. Ne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7:565-581.

[2] Drossmn DA. Tha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 Gastroenterology,2006,130: 1377-1390.

[3] 朱畴文,王吉耀. 功能性胃肠病//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 1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045-2047.

[4] Drisko J, Bischoff B, Hall M, et al. Treating irri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a food elimination diet followed by food challenge and probiotics [J]. Jam Coll Nutr, 2006,25(6): 514-522.

[5] 王维达,方秀才,朱丽明,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J]. 胃肠病学,2012,17(2):110-114.

[6] 王伟岸,钱家鸣,潘国宗.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1):74-78.

篇3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就落实总理“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和如何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杨金生委员首先介绍说,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比如说保障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总体不高,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社会救助三个层次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等。另外,医疗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分散,经办能力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效率偏低。而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形态多样,在制度设计与保障提供上缺乏统筹规划,有关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比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管理,城乡医疗救助由民政部门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由保监会管理,另外还有公费医疗等,这种做法造成管理制度不统一,行政资源浪费,公共服务效率偏低。还有不少地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甚至存在使用手工操作方式管理的现象,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人口流动性增强和建设全国通行的医保制度的发展趋势。

再者,目前我国医疗成本控制机制尚不健全,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部门缺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过度医疗、过度耗材等医疗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据杨金生委员透露,2005年至2009年,我国医疗费用平均增速高出GDP平均增速近7个百分点;据估算,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部分的20%~30%,是由于以药养医以及举证倒置、过度医疗等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支出。这既加重了政府和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杨金生委员认为,商业健康保险除具有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外,更能体现保险业进行社会风险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能够在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提高保障水平,丰富保障内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二是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可以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约束,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因此,杨金生委员针对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首先,要想完善由三大层次保障制度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就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三个层次保障制度中政府部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地位与职责,按照新医改“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体现中央要求的“四个分开”,实现各医疗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大力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等第三方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是要积极发展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与补充医疗保险的一体化管理服务。杨金生委员认为,目前与基本医疗保障配套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只有部分地区的部分人群可以享受。所以,他建议尽快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丰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保制度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保障需要;同时,明确政府部门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将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承办,实现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上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要尽快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数据在设计保险产品和保障方案方面的支持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补充医疗保险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的,实现诊疗信息、基本医疗保障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更好地发挥精算技术、风险管控、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协助政府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方案设计,提高风险控制和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积累基础数据,夯实精算基础,提高产品服务定价的科学性。他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保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现提供基础保证。

最后,政府还要大力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新医改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地与社保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在强化医疗行为监督,实现参保群众合理治疗、合理付费等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机制对医疗服务的制约作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实行第三方管理服务

杨金生委员接着说,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加快推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形成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但是,在新医改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部门认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应完全由政府独立完成,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还存在顾虑,甚至予以排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精神,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杨金生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第一、按照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的部署以及新医改方案精神,遵循“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清晰界定政府医保部门和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在经办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不同职责范围,加快推进政事分开,明确政府职责,积极鼓励和大力引进商业健康保险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参与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进社会民众的福祉。同时,明确各类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承办,支持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实践。

第二、尽快制定《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办法》,明确界定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的专业资质、准入条件、操作规范和监督办法等,如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业务,制定不同于一般人身保险业务的偿付能力要求,以及免交保险监管费和保险保障基金等。同时,优先鼓励实力强、服务优、成本低、效率高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

第三、完善现行医保基金管理政策,明确允许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为参保人员投保补充医疗保险或向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付委托管理服务费。同时,调整相关财政税费政策,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最后,杨金生委员表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的理念,一是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建立“征、管、办”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将相关政府部门从大量的具体经办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政策研究和监管指导工作,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这既是加快推进政事分开、加强行政部门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是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举措。

二是有利于减少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政府通过支付较少的成本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本医疗保障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管理,能够直接利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管理平台、服务网点、服务队伍、运行机制和专业技术,为参保群众提供医疗风险控制、费用审核报销、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大大减轻政府在设置经办机构、搭建管理平台等方面的投入成本。

三是有利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积极引入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其在产品精算、医疗风险管控、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既可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降低不合理医疗行为的发生,减轻参保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医疗费用迅速上升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建立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医保中心三者之间统一的支付平台和直接结算机制,大大简化参保群众的报销流程和理赔手续,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并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医保制度,卫生部所属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服务,保险机构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资金托管的制约监督体系。

篇4

【关键词】防癌保险 全过程 健康管理

一、癌症的定义及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癌症,又称作恶性肿瘤,英文Cancer。癌症不仅仅是中国,也是全球病发率高、疗程长的一种疾病代表。

远在90年代末,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30万人,即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癌症,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每年新发癌症病人约160至200万人,等于每分钟就有3个以上的家庭受到癌症的威胁。2010年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中国每4至5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死于癌症,癌症意见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奖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

由于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癌症的病发群体正日益年轻化。做为家庭顶梁柱,收入主要来源的上班族来说,癌症除了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外,对癌症病人的家庭来说,也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人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照料和支持,家庭和社会负担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当人们面临癌症的威胁时,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去修复,因此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的医疗技术。然而,医疗成本却是较为昂贵的,尤其在现代医疗技术水平进步的推动下,其医疗成本增加的速度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从而并非人人都能有条件享受充分的医疗手段进行救治。癌症,其治疗更是给病患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根据某保险公司理赔数据显示,癌症患者平均年治疗费用在10万左右,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治疗费用平均更是超过30万。而其中像一些进口特效专利药品尚未在医保药品范围内,基本医保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很难满足癌症治疗的保障需求,往往使整个家庭迅速陷入经济危机,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二、防癌疾病保险存在的必然性

癌症的治疗是一场时间的“持久战”,只有不间断保持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赢得最后胜利。面对癌症治疗费用的高涨,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作保障。故提早做好癌症治疗财务准备越来越必要。

商业防癌保险作为社会医疗的补充,在分摊癌症治疗资金上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通过购买防癌保险产品,能够有效地防范和避免因癌症造成的伤害而带来的财务困难,因此防癌保险必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针对现在社会自然环境较差,雾霾、汽车尾气等不利健康的因素多,对健康人来说,加强健康管理,尤其是对癌症预防的检查,亦有可能达到降低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或避免罹患癌症的目的。

三、防癌保险发展过程

(一)国外防癌保险产品现状

防癌保险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日本,经过40年的发展,现已较为成熟。保障长期持续。保险责任持续性覆盖癌症的整个治疗和康复阶段,每项重大治疗都有资金支持。保障责任全面。可以提供诊断保险金、住院保险金、手术治疗保险金、护理保险金、非住院治疗保险金、死亡保险金等。价格便宜交费灵活。有月交、年交等多种方式,运营体系完善,产品核保简单,理赔迅速。

(二)国内防癌保险产品现状

国内防癌保险责任少,大部分属于确诊给付型产品,一旦被保险人确诊获得赔付后,保险合同即终止。对于癌症这样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病种来说,确诊给付型保险产品远不能为客户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价格贵,产品含较高身故责任或与两全险捆绑销售,价格较高,限制了客户支付能力,抑制了投保需求,使客户得到的保障力度极为不足。核保相对复杂,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与癌症风险关系不大的疾病却与寿险身故责任明显相关,使核保相对复杂,限制了一部分客户的投保。

早在2006年5月17日,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以附加险的形式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防癌保险--附加防癌疾病保险。但作为主险形式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防癌保险却是在2009年8月25日,由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康健无忧个人防癌疾病保险”。

对于以这两款险种为代表的早期防癌保险,其保险责任还仅仅停留在“确诊金”,即在观察期后,被保险人初次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癌症,保险公司给付癌症保险金,合同效力终止。但值得一提的是,“康健无忧个人防癌疾病保险”在这基础上还提供了“癌症第二诊疗意见服务”。癌症第二诊疗意见服务是指被保险人初次发生合同约定的癌症时,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1次癌症第二诊疗意见服务。该项服务由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针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给出相应的建议,供被保险人参考。由此可见防癌保险的发展趋势由传统保险分摊风险损失的财务安排逐渐扩展成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服务和工具。

在2009年9月22日,由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新光海航附加呵护一生防癌疾病保险”附加险,在防癌保险中第一次出现了“确诊金”以外的保险责任。具体保险责任包括:癌症保险金、癌症住院日额保险金、癌症手术医疗保险金、癌症门诊放疗、化疗保险金及豁免保险费。此款保险最多获得的理赔金额为该保险基本保险金额的二倍。所以,此款险种的起到保障作用比较有限,但其体现了防癌保险对医疗流程全覆盖的一个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和正确的。

直到2010年8月30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康健吉顺定期防癌疾病保险”,出现了国内首款持续性覆盖癌症整个治疗和康复阶段的防癌保险,每项重大治疗都有资金支持的主险形式的防癌保险。其具体保险责任包括:癌症确诊保险金、癌症住院津贴保险金、癌症手术保险金、癌症放、化疗保险金、肝脏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及豁免续期保险费。

四、防癌保险逐渐向健康管理型发展

防癌保险的作用将由转移风险转变为降低或避免风险。即防癌保险将由确诊给付型和医疗流程覆盖型转变为健康管理型。保险作为分摊风险损失的财务安排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服务和工具。其作用为事故发生时,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防癌保险无论是确诊给付型还是医疗流程覆盖型,都仅仅起到了在被保险人(患者)出险(患病)时,根据保险责任为其理赔保险金,从而起到降低因罹患癌症为被保险人带来的经济损失。但这种损失的降低仅为名义上的降低,即仅降低被保险人(患者)的经济损失,其实际上是将这部分损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事故带来的损失还是实际存在的。

人们更希望事故未发生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将弥补传统防癌保险这方面的缺失,即真正意义上降低被保险人(患者)及保险公司因被保险人罹患癌症带来的损失。同时,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将能发掘防癌保险的另一方面的作用,即降低被保险人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或避免被保险人罹患癌症。

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是指商业保险公司通过为投保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的被保险人提供一系列的保险责任及服务,对被保险人罹患癌症的风险进行控制的一种保险。其核心内容是保险公司通过投保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的被保险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癌症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防癌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其保险责任不仅应包含医疗流程覆盖型防癌保险的保险责任,还应包括健康管理服务,即癌症罹患风险评估、个人健康计划制定、定期癌症筛查体检、治疗资源优先获取等服务。

五、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步骤

在防癌保险产品中加入健康管理服务,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步骤:

(一)保险责任设计支持“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

如果将保险责任设计为确诊一次性给付保险金,然后合同终止,则只能是为客户提供癌症预防健康管理服务,对于患病后的健康管理服务难以实施(因为患病后保险合同终止)。将保险责任设计为“全过程”保障,除了增加产品保障特色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与后续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使健康管理服务可以贯穿整个保险合同周期,体现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全面有机结合。

(二)产品定价中加入健康管理费用,保证资金支持

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很多保险公司虽

制定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协同发展的策略,但是由于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使得健康管理服务难以持续实施。为了使健康管理服务能够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应改变传统的每年预算的做法,而是在产品定价时将健康管理费用考虑进去,鉴于目前我国的精算规定和保险产品定价方法,在产品预定费用率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健康管理费是比较可行的方式,相应的利润测试过程中可以考虑每年健康服务费用的支出。包含健康管理服务的产品每销售一张保单,由财务部门提取预定额度的费用作为专用健康管理费,由具体使用部门(一般是健康管理部或客户服务部)为客户提供预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对健康管理服务进行产品化管理,提高运营支持能力

将健康管理服务作为一项产品责任,在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中加入并行的健康管理模块,健康管理模块中包括新契约、核保、保全、理赔、财务、客服、统计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健康管理服务与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各模块之间的交叉,避免对现有业务流程与核心系统进行大的调整。例如,可以在新契约模块中将健康管理服务定义为一项服务责任,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在承保时定义在系统中;将健康管理费从录入的保费中按比例提取,健康管理费支出通过与赔款并行的模块处理。

篇5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管理;体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83-02

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较2009版增加了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测2个新项目,由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有限,因此,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开展,对顺利、有序、规范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是必需的,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实施对象

本辖区内65岁及以上城乡常住居民(含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2 实施指标

2.1 实施频次

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

2.2 实施内容

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和健康指导[1]。

3 实施流程

3.1 制定方案、技术培训

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方案》,举办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班,严格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健康档案标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内容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健康体检工作。

3.2 宣传发动、登记造册

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栏)、张贴标语口号及宣传车入村等形式宣传发动的同时,由承担健康管理的单位会同村(居)委会全面掌握本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并以村(居)为单位登记造册。

3.3 下发通知、履行告知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各村(居)老年人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查体时间,制定详细的健康体检计划,具体到每天的体检人数,以防老年人扎堆而引起不良后果;(2)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负责填写《老年人健康体检通知单》及《健康体检表》中的基本信息栏目及相关内容,完成体检前期准备工作;(3)发放《老年人健康体检通知单》和《健康体检表》,通知单内容主要包括健康体检的意义、内容、时间、注意事项等,并嘱其在通知单存根签字,留案备查。通过面对面的告知宣传,进一步使辖区的老年人群认识到参加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参加免费健康体检;(4)建议老年人在家人陪同下,凭通知单、合作医疗证或户口簿和填好基本信息栏目的健康检查表,按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健康体检。携带合作医疗证或户口簿主要是为了在体检现场一并建立老年人其他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

3.4 分工协作、高质体检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健康体检流程、营造人性化的体检环境,组织相关人员按时到岗就位,科室间、工作人员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证高效、高质地开展健康检查工作;(2)核对老年人身份后,收取通知单和《健康体检表》,按要求实施健康体检,并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及填写相关表格;(3)对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的老年人,需征得本人同意。对于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其它医疗保险的人员,按相关规定付费,其他人员按自费项目办理[2];(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面对面健康指导。对于已纳入相应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2]。

3.5 信息反馈、整理归档

(1)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审核,出具《健康体检评估报告》,及时反馈给被检查者。对存在危险因素的被检查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下次复查或随访的时间[2];(2)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并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3)对检出或既往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纳入相应病种的规范化管理;(4)对检出的可疑慢性病、传染病、肿瘤等疾病患者,要转入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确诊,并及时随访以掌握诊断结果;(5)整理老年人其他家庭成员基本信息,为健全完善一般人群健康档案奠定基础。

4 实施体会

(1)要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其责任分工,加强机构间协作,切实落实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3];(2)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技术培训是基础,掌握规范是前提,宣传告知是保障,健康体检是手段,信息反馈是关键,汇总归档是结果,服务居民是目标。

5 实施成效

(1)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水平逐步提高,由以往对无病进行每年体检的不理解,到如今积极主动进行健康咨询;(2)密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的关系,提高了老年人的依从性,进而增强了健康干预效果;(3)通过对老年人每年1次的健康管理,减少了健康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老年人慢性病及伤害的发生,同时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4)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的血压、血糖控制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提升了慢性病管理效力,降低了管理成本。这说明《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能从生活方式的改善、疾病的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多层次上发挥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的积极作用[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S]. 2011.

[2] 泰安市卫生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2011年泰安市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S]. 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关于做好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