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器材;消毒;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61-02
Discuss on management patterns of sterilization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ZHONG Biqin, LI Guoqiang, JIANG Qunying
The Center of Sterilization Supply, Shenzhen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in Bao'an Distri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hance management of sterilization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an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dical infections. Methods: Integrated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atterns on allocating, collecting, cleaning, packaging and sterilizing of th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to the 39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subordinated to the hospital were adopted. Results: Re-investment on the sterilizing equipment to the health care centres had been decreased, labour was saved and the situation of labour lack had been remitted, sanitation level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had been improved and a good status was maintained with the sterilization qualification rate of 100%. Conclusion: It is absolutely feasible to adopt integrated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atterns of sterilization for th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which saves labour and decreases re-investment, and it als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dical infection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Sterilization; Management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通过院办院管模式[1],建立了3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达到社区全覆盖,医疗资源大幅增长,居民就医看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器械清洁不达标、器械陈旧使用性能差、社康中心自行灭菌的设备陈旧、灭菌效果监测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3月开始利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现有资源,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
1.2 方法
1.2.1 设备准备
配送车1辆,消毒物品存放箱2个,置车厢内用于存放无菌包及社康中心代消毒的无菌物品;污物密闭箱2个,置后车厢用于存放回收的污染器械和社康中心需代消毒物品。
1.2.2 规范常用器械包包内配制及标签
对各社康中心原有器械包名称及包内器械各异的,需统一规范。对不合格、不规范的器械给予报废。
1.2.3 人员分配
专职司机1名,护士1名(由供应室排班)。
1.2.4 下收下送路线设计
社康中心地理位置分散,路程远,大部分器械包使用频率较低,代消毒物品较多。笔者根据各社康中心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行时间及路线。
1.2.5 工作质量流程
1.2.5.1 准备当班需发放的社康中心的无菌包及代消毒好的物品,并装车。
1.2.5.2 在社康中心回收发放工作流程: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清点代消毒物品,置后车厢密封储物箱清点回收的器械,置后车厢密封污物箱脱手套消毒液消毒手发放无菌物品。清点回收的器械:要求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去除器械表面的血污、体液等有机物,注意检查器械的完好性,按照社康中心填好的换物单上的品名、数量、规格进行清点;发放无菌物品:注意核对代消毒物品及器械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时间、灭菌方法、化学指示带颜色等,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器械包,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胸穿包等采用灭菌有效期6个月的纸塑包装,并提前1 d电话通知消毒供应中心。
1.2.5.3 收回的器械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后按器械清洗质量流程进行分类、清洗,代消毒物品在各社康中心下收下送后的前1天消毒,以延长消毒的无菌物品在社康中心的有效期。
2 结果
经过2年多的运作,社康中心对器械清洁度和使用性能满意度大幅提高,减少了器械的丢失与损坏,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节省人力,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资。
3 讨论
3.1 医疗用品要达到的灭菌要求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其服务规模逐渐扩大,介入性治疗已经逐步进入社区健康服务项目中,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2]。这样对社康的消毒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康服务中心大多没有灭菌设备,无菌物品在送取过程中无密闭转送,容易导致灭菌后物品被再次污染[3]。自行消毒的社康服务中心也因建筑面积小,会直接影响到消毒室的设置和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从而难以保证消毒质量,社康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方面,医生多于护士,消毒工作基本由护士完成,护士缺乏不利于消毒质量和消毒管理工作的开展[4]。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由于消毒供应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运送设施,护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经过专业培训,形成了有效且规范的清洗、保养、包装、消毒灭菌及收送循环系统,使物品的清洗、保养、包装、灭菌及运送质量得到保证[5],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源性感染,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最后水温93℃,可达到消毒水平[6-8],减少了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有利于社康中心的环境保护。
3.2 节省人力物力
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只增加1名司机和1名护士,而39个社康中心同时可以将护士从繁琐的清洗、打包、消毒或到医院换送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地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提高了消毒资源共享率,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入。
[参考文献]
[1] 张明新,江捍平,罗乐宣,等.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双向转诊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40-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S].27号.2002:28.
[3] 郑秀梅.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源性感染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5):287.
[4] 钱叶侃,申同洋,王效凤,等.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98.
[5] 陈承伟,赵克辉.香港医院中心供应室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53-5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S].2002:156-168.
[7] 韦焕钊,温汉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要求[J].广西医学,2006,28(10):1669-1671.
2 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河北 沧州061001)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程度在2+以上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个体化饮食管理;对照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及总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严重指数由治疗前的3.89±1.24,8周时降至2.19±0.8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G; 食物不耐受;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76-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达6%~11%[1-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根据大便性状的不同,细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者多见[3],目前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IBS腹泻主导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D)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食物不耐受,如果患者限制饮食,不使用使自身体内IgG抗体升高的食物,消化系统症状会明显减轻[4-5],但有人持怀疑态度,为进一步探讨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在缓解IBS-D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本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且经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程度达2+以上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18~68岁,平均(35.14±12.11),评估患者病情,建立健康档案,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总的症状严重度均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参加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2)年龄18~70岁;(3)性别不限;(4)入组前3月内行血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结肠镜、腹部超声等常规检查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病变、代谢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5)无腹腔手术史;(6)入选前1月内未服用任何止泻药物、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7)知情同意,可完成随访者。
1.1.2 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2)孕产妇及哺乳期女性;(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服用药物患者;(4)沟通困难,依从性较差者。
1.1.3 剔除及脱落标准:病例入选后未按规定治疗或随机分组后数据不完整者被剔除。经知情同意并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因故未完成本试验所规定的疗程及观察周期者作为脱落病例。
1.2 方法
1.2.1 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的检测: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鸡蛋、蘑菇)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美国Biomerica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根据所测得每种食物SIgG抗体浓度,检测结果判定为“-”“+”“2+”“3+”。
1.2.2 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针对不同IBS-D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将其不耐受的食物分为“忌食”、“轮替食用”及“安全食用”三个等级,其中经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食物种类较少者,可列入“忌食”范畴;若阳性食物种类较多,则将中度及重度阳性食物列为“忌食”,而将轻度阳性食物列为“轮替食用”。食物不耐受检测阴性食物则“安全食用”。指导患者查看食品外包装成分列表,对成分不明食物列为“忌食”。因为不同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
1.2.3 疗效判定指标及时间:以症状严重指数和频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6]。其中症状严重指数分为1级(无症状)、2级(可感觉到,但可耐受)、3级(中度,干扰正常的活动)、4级(影响正常工作)和5级(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取患者全部症状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分为1级(无)、2级(每周少于1次)、3级(每周少于4次)、4级(几乎每天有,但每天发作间隔时间长)和5级(每天均有症状,并且症状发作间隔时间短),取患者全部症状频率积分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的频率指数。总的症状严重度=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9时视为严重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和8周时记录上述指标。总的症状改善:3=完全缓解,偶尔发作也很轻微,患者不再把症状作为“疾病”信号看待;2=症状缓解,但发作频率和严重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1=症状改善,发作频率指数和严重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50%~25%;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于治疗8周时记录。
1.2.4 治疗方法: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不忌食,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630mg/次,2次/日。共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药物治疗同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同时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忌食相关食物。
1.2.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量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3例失访脱落,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2例失访脱落,1例于试验开始6周后诊断胰腺癌而剔除。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与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均有2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均无因药物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
2.2 剔除阳性食物后患者症状频率及严重指数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症状频率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见表2。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症状频率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1±1.332.16±0.46*#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35±1.422.59±0.76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89±1.242.19±0.88*#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6±1.182.81±1.03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3 两组患者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
例(%)症状缓解
例(%)症状改善
例(%)症状无
改善例(%)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11(40.7)9(33.3)5(18.5)2(7.4)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4(14.8)6(22.2)10(37.0)7(25.9)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IBS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改变、感染后的肠道粘膜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及食物因素。食物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对消化道产生影响,包括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又称为非变应性食物过敏症。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在IBS中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有研究显示IBS-D患者中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抗体浓度较高,阳性食物种类也较多[7][8],此类患者往往均存在引发症状的食物因素,患者为缓解症状也采取避开相关食物,从而选择了不均衡的饮食,长期的不均衡饮食势必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的个体化饮食管理方案,不盲目忌食任何食物。结果显示予以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后忌食组患者在症状严重指数和症状频率指数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Khan S, Chang 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S. Ne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7:565-581.
[2] Drossmn DA. Tha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 Gastroenterology,2006,130: 1377-1390.
[3] 朱畴文,王吉耀. 功能性胃肠病//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 1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045-2047.
[4] Drisko J, Bischoff B, Hall M, et al. Treating irri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a food elimination diet followed by food challenge and probiotics [J]. Jam Coll Nutr, 2006,25(6): 514-522.
[5] 王维达,方秀才,朱丽明,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J]. 胃肠病学,2012,17(2):110-114.
[6] 王伟岸,钱家鸣,潘国宗.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1):74-78.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就落实总理“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和如何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杨金生委员首先介绍说,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比如说保障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总体不高,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社会救助三个层次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等。另外,医疗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分散,经办能力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效率偏低。而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形态多样,在制度设计与保障提供上缺乏统筹规划,有关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比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管理,城乡医疗救助由民政部门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由保监会管理,另外还有公费医疗等,这种做法造成管理制度不统一,行政资源浪费,公共服务效率偏低。还有不少地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甚至存在使用手工操作方式管理的现象,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人口流动性增强和建设全国通行的医保制度的发展趋势。
再者,目前我国医疗成本控制机制尚不健全,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部门缺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过度医疗、过度耗材等医疗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据杨金生委员透露,2005年至2009年,我国医疗费用平均增速高出GDP平均增速近7个百分点;据估算,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部分的20%~30%,是由于以药养医以及举证倒置、过度医疗等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支出。这既加重了政府和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杨金生委员认为,商业健康保险除具有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外,更能体现保险业进行社会风险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能够在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提高保障水平,丰富保障内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二是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可以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约束,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因此,杨金生委员针对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首先,要想完善由三大层次保障制度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就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三个层次保障制度中政府部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地位与职责,按照新医改“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体现中央要求的“四个分开”,实现各医疗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大力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等第三方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是要积极发展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与补充医疗保险的一体化管理服务。杨金生委员认为,目前与基本医疗保障配套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只有部分地区的部分人群可以享受。所以,他建议尽快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丰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保制度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保障需要;同时,明确政府部门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将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承办,实现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上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要尽快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数据在设计保险产品和保障方案方面的支持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补充医疗保险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的,实现诊疗信息、基本医疗保障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更好地发挥精算技术、风险管控、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协助政府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方案设计,提高风险控制和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积累基础数据,夯实精算基础,提高产品服务定价的科学性。他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保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现提供基础保证。
最后,政府还要大力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新医改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地与社保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在强化医疗行为监督,实现参保群众合理治疗、合理付费等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机制对医疗服务的制约作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实行第三方管理服务
杨金生委员接着说,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加快推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形成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但是,在新医改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部门认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应完全由政府独立完成,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还存在顾虑,甚至予以排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精神,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杨金生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第一、按照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的部署以及新医改方案精神,遵循“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清晰界定政府医保部门和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在经办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不同职责范围,加快推进政事分开,明确政府职责,积极鼓励和大力引进商业健康保险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参与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进社会民众的福祉。同时,明确各类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承办,支持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实践。
第二、尽快制定《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办法》,明确界定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的专业资质、准入条件、操作规范和监督办法等,如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业务,制定不同于一般人身保险业务的偿付能力要求,以及免交保险监管费和保险保障基金等。同时,优先鼓励实力强、服务优、成本低、效率高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
第三、完善现行医保基金管理政策,明确允许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为参保人员投保补充医疗保险或向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付委托管理服务费。同时,调整相关财政税费政策,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最后,杨金生委员表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的理念,一是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建立“征、管、办”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将相关政府部门从大量的具体经办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政策研究和监管指导工作,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这既是加快推进政事分开、加强行政部门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是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举措。
二是有利于减少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政府通过支付较少的成本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本医疗保障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管理,能够直接利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管理平台、服务网点、服务队伍、运行机制和专业技术,为参保群众提供医疗风险控制、费用审核报销、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大大减轻政府在设置经办机构、搭建管理平台等方面的投入成本。
三是有利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积极引入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其在产品精算、医疗风险管控、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既可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降低不合理医疗行为的发生,减轻参保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医疗费用迅速上升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建立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医保中心三者之间统一的支付平台和直接结算机制,大大简化参保群众的报销流程和理赔手续,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并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医保制度,卫生部所属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服务,保险机构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资金托管的制约监督体系。
【关键词】防癌保险 全过程 健康管理
一、癌症的定义及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癌症,又称作恶性肿瘤,英文Cancer。癌症不仅仅是中国,也是全球病发率高、疗程长的一种疾病代表。
远在90年代末,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30万人,即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癌症,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每年新发癌症病人约160至200万人,等于每分钟就有3个以上的家庭受到癌症的威胁。2010年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中国每4至5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死于癌症,癌症意见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奖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
由于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癌症的病发群体正日益年轻化。做为家庭顶梁柱,收入主要来源的上班族来说,癌症除了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外,对癌症病人的家庭来说,也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人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照料和支持,家庭和社会负担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当人们面临癌症的威胁时,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去修复,因此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的医疗技术。然而,医疗成本却是较为昂贵的,尤其在现代医疗技术水平进步的推动下,其医疗成本增加的速度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从而并非人人都能有条件享受充分的医疗手段进行救治。癌症,其治疗更是给病患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根据某保险公司理赔数据显示,癌症患者平均年治疗费用在10万左右,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治疗费用平均更是超过30万。而其中像一些进口特效专利药品尚未在医保药品范围内,基本医保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很难满足癌症治疗的保障需求,往往使整个家庭迅速陷入经济危机,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二、防癌疾病保险存在的必然性
癌症的治疗是一场时间的“持久战”,只有不间断保持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赢得最后胜利。面对癌症治疗费用的高涨,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作保障。故提早做好癌症治疗财务准备越来越必要。
商业防癌保险作为社会医疗的补充,在分摊癌症治疗资金上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通过购买防癌保险产品,能够有效地防范和避免因癌症造成的伤害而带来的财务困难,因此防癌保险必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针对现在社会自然环境较差,雾霾、汽车尾气等不利健康的因素多,对健康人来说,加强健康管理,尤其是对癌症预防的检查,亦有可能达到降低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或避免罹患癌症的目的。
三、防癌保险发展过程
(一)国外防癌保险产品现状
防癌保险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日本,经过40年的发展,现已较为成熟。保障长期持续。保险责任持续性覆盖癌症的整个治疗和康复阶段,每项重大治疗都有资金支持。保障责任全面。可以提供诊断保险金、住院保险金、手术治疗保险金、护理保险金、非住院治疗保险金、死亡保险金等。价格便宜交费灵活。有月交、年交等多种方式,运营体系完善,产品核保简单,理赔迅速。
(二)国内防癌保险产品现状
国内防癌保险责任少,大部分属于确诊给付型产品,一旦被保险人确诊获得赔付后,保险合同即终止。对于癌症这样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病种来说,确诊给付型保险产品远不能为客户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价格贵,产品含较高身故责任或与两全险捆绑销售,价格较高,限制了客户支付能力,抑制了投保需求,使客户得到的保障力度极为不足。核保相对复杂,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与癌症风险关系不大的疾病却与寿险身故责任明显相关,使核保相对复杂,限制了一部分客户的投保。
早在2006年5月17日,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以附加险的形式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防癌保险--附加防癌疾病保险。但作为主险形式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防癌保险却是在2009年8月25日,由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康健无忧个人防癌疾病保险”。
对于以这两款险种为代表的早期防癌保险,其保险责任还仅仅停留在“确诊金”,即在观察期后,被保险人初次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癌症,保险公司给付癌症保险金,合同效力终止。但值得一提的是,“康健无忧个人防癌疾病保险”在这基础上还提供了“癌症第二诊疗意见服务”。癌症第二诊疗意见服务是指被保险人初次发生合同约定的癌症时,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1次癌症第二诊疗意见服务。该项服务由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针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给出相应的建议,供被保险人参考。由此可见防癌保险的发展趋势由传统保险分摊风险损失的财务安排逐渐扩展成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服务和工具。
在2009年9月22日,由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新光海航附加呵护一生防癌疾病保险”附加险,在防癌保险中第一次出现了“确诊金”以外的保险责任。具体保险责任包括:癌症保险金、癌症住院日额保险金、癌症手术医疗保险金、癌症门诊放疗、化疗保险金及豁免保险费。此款保险最多获得的理赔金额为该保险基本保险金额的二倍。所以,此款险种的起到保障作用比较有限,但其体现了防癌保险对医疗流程全覆盖的一个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和正确的。
直到2010年8月30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康健吉顺定期防癌疾病保险”,出现了国内首款持续性覆盖癌症整个治疗和康复阶段的防癌保险,每项重大治疗都有资金支持的主险形式的防癌保险。其具体保险责任包括:癌症确诊保险金、癌症住院津贴保险金、癌症手术保险金、癌症放、化疗保险金、肝脏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及豁免续期保险费。
四、防癌保险逐渐向健康管理型发展
防癌保险的作用将由转移风险转变为降低或避免风险。即防癌保险将由确诊给付型和医疗流程覆盖型转变为健康管理型。保险作为分摊风险损失的财务安排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服务和工具。其作用为事故发生时,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防癌保险无论是确诊给付型还是医疗流程覆盖型,都仅仅起到了在被保险人(患者)出险(患病)时,根据保险责任为其理赔保险金,从而起到降低因罹患癌症为被保险人带来的经济损失。但这种损失的降低仅为名义上的降低,即仅降低被保险人(患者)的经济损失,其实际上是将这部分损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事故带来的损失还是实际存在的。
人们更希望事故未发生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将弥补传统防癌保险这方面的缺失,即真正意义上降低被保险人(患者)及保险公司因被保险人罹患癌症带来的损失。同时,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将能发掘防癌保险的另一方面的作用,即降低被保险人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或避免被保险人罹患癌症。
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是指商业保险公司通过为投保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的被保险人提供一系列的保险责任及服务,对被保险人罹患癌症的风险进行控制的一种保险。其核心内容是保险公司通过投保健康管理型防癌保险的被保险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癌症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防癌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其保险责任不仅应包含医疗流程覆盖型防癌保险的保险责任,还应包括健康管理服务,即癌症罹患风险评估、个人健康计划制定、定期癌症筛查体检、治疗资源优先获取等服务。
五、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步骤
在防癌保险产品中加入健康管理服务,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步骤:
(一)保险责任设计支持“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
如果将保险责任设计为确诊一次性给付保险金,然后合同终止,则只能是为客户提供癌症预防健康管理服务,对于患病后的健康管理服务难以实施(因为患病后保险合同终止)。将保险责任设计为“全过程”保障,除了增加产品保障特色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与后续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使健康管理服务可以贯穿整个保险合同周期,体现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全面有机结合。
(二)产品定价中加入健康管理费用,保证资金支持
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很多保险公司虽
制定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协同发展的策略,但是由于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使得健康管理服务难以持续实施。为了使健康管理服务能够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应改变传统的每年预算的做法,而是在产品定价时将健康管理费用考虑进去,鉴于目前我国的精算规定和保险产品定价方法,在产品预定费用率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健康管理费是比较可行的方式,相应的利润测试过程中可以考虑每年健康服务费用的支出。包含健康管理服务的产品每销售一张保单,由财务部门提取预定额度的费用作为专用健康管理费,由具体使用部门(一般是健康管理部或客户服务部)为客户提供预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对健康管理服务进行产品化管理,提高运营支持能力
将健康管理服务作为一项产品责任,在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中加入并行的健康管理模块,健康管理模块中包括新契约、核保、保全、理赔、财务、客服、统计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健康管理服务与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各模块之间的交叉,避免对现有业务流程与核心系统进行大的调整。例如,可以在新契约模块中将健康管理服务定义为一项服务责任,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在承保时定义在系统中;将健康管理费从录入的保费中按比例提取,健康管理费支出通过与赔款并行的模块处理。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管理;体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83-02
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较2009版增加了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测2个新项目,由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有限,因此,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开展,对顺利、有序、规范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是必需的,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实施对象
本辖区内65岁及以上城乡常住居民(含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2 实施指标
2.1 实施频次
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
2.2 实施内容
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和健康指导[1]。
3 实施流程
3.1 制定方案、技术培训
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方案》,举办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班,严格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健康档案标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内容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健康体检工作。
3.2 宣传发动、登记造册
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栏)、张贴标语口号及宣传车入村等形式宣传发动的同时,由承担健康管理的单位会同村(居)委会全面掌握本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并以村(居)为单位登记造册。
3.3 下发通知、履行告知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各村(居)老年人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查体时间,制定详细的健康体检计划,具体到每天的体检人数,以防老年人扎堆而引起不良后果;(2)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负责填写《老年人健康体检通知单》及《健康体检表》中的基本信息栏目及相关内容,完成体检前期准备工作;(3)发放《老年人健康体检通知单》和《健康体检表》,通知单内容主要包括健康体检的意义、内容、时间、注意事项等,并嘱其在通知单存根签字,留案备查。通过面对面的告知宣传,进一步使辖区的老年人群认识到参加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参加免费健康体检;(4)建议老年人在家人陪同下,凭通知单、合作医疗证或户口簿和填好基本信息栏目的健康检查表,按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健康体检。携带合作医疗证或户口簿主要是为了在体检现场一并建立老年人其他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
3.4 分工协作、高质体检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健康体检流程、营造人性化的体检环境,组织相关人员按时到岗就位,科室间、工作人员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证高效、高质地开展健康检查工作;(2)核对老年人身份后,收取通知单和《健康体检表》,按要求实施健康体检,并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及填写相关表格;(3)对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的老年人,需征得本人同意。对于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其它医疗保险的人员,按相关规定付费,其他人员按自费项目办理[2];(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面对面健康指导。对于已纳入相应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2]。
3.5 信息反馈、整理归档
(1)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审核,出具《健康体检评估报告》,及时反馈给被检查者。对存在危险因素的被检查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下次复查或随访的时间[2];(2)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并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3)对检出或既往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纳入相应病种的规范化管理;(4)对检出的可疑慢性病、传染病、肿瘤等疾病患者,要转入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确诊,并及时随访以掌握诊断结果;(5)整理老年人其他家庭成员基本信息,为健全完善一般人群健康档案奠定基础。
4 实施体会
(1)要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其责任分工,加强机构间协作,切实落实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3];(2)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技术培训是基础,掌握规范是前提,宣传告知是保障,健康体检是手段,信息反馈是关键,汇总归档是结果,服务居民是目标。
5 实施成效
(1)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水平逐步提高,由以往对无病进行每年体检的不理解,到如今积极主动进行健康咨询;(2)密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的关系,提高了老年人的依从性,进而增强了健康干预效果;(3)通过对老年人每年1次的健康管理,减少了健康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老年人慢性病及伤害的发生,同时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4)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的血压、血糖控制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提升了慢性病管理效力,降低了管理成本。这说明《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能从生活方式的改善、疾病的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多层次上发挥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的积极作用[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S]. 2011.
[2] 泰安市卫生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2011年泰安市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S]. 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关于做好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S]. 2010.
社会对健康服务需求加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多元化健康服务。中国拥有1000万元资产的家庭在100万个左右,这一部分人对高端医疗服务的诉求增长明显,所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009年11月10日,盛京医院联合辽沈地区的18家基层医院,利用先进的IT解决方案和管理方法,共同组建了“盛京医疗联盟”。同时,盛京医院联手东软集团共同打造的全国首家熙康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当日开业。
作为我国第一个基于IT技术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东软领先的IT解决方案和网络技术以及专业的远程监护设备,依托盛京医院知名医疗专家与专业健康顾问团队,为家庭和个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真正把专业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带进家庭。作为一项全新的服务理念,盛京熙康面向辽沈地区的家庭和个人推出的服务项目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档案、健康咨询、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指导、健康促进、网络健康社区、私人健康顾问、专属医疗专家、家庭远程健康监护,门诊预约、住院预约、手术预约和特需医疗等十多个产品和服务。
业内专家人士认为,东软整合自身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大医院的医疗诊治资源,不仅仅创新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还将为缓解我国医患资源严重失衡提供新思路,是对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有益探索。东软在医疗设备、医疗IT解决方案、健康服务三个领域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也将使其成为优秀的医疗与健康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者低龄化,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涨,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控制医疗费用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与疾病管理行业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必将改变人们固有的医疗和健康模式。健康与疾病管理的发展前景广阔,它对改善和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推动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盛京熙康用户反馈良好
“刚开始使用熙康健康监护一体机时,一体机人性化的界面马上就吸引了我,它的触摸屏让我感觉很方便。当时我的血压处于临界点,我将测量结果上传到系统后,一体机马上给出我一些很实用的运动建议,让我多散步。到目前为止,我还一直保留着散步的习惯,不仅身体受益,心情也好了很多”,盛京熙康慢性病患者用户使用感受良好。盛京熙康可以为用户测量体重、血压和血氧的数据,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盛京熙康可以提供定时的测量血糖服务――它每周都会提醒用户测血糖,并根据用户的血糖状况分析病情,从而做出饮食及运动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这种服务让用户感觉十分贴心,用户也因为这种服务的确改善了生活质量。
企业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制度上把健康管理列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着力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企业员工健康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科学、系统地指导本企业职工正确地利用各种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以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需求管理要求依据本行业员工的需求来保障员工健康福祉实现的愿景,做到以人为本。
二是做好综合的职工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企业职工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是有的放矢。
三是构建基于职工内在需求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
企业健康管理系统的十大服务项目
1、健康教育管理
企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理念教育与健康知识教育。观念改变世界,观念决定健康,企业健康管理,首先应该改变的是员工的健康观念;其次,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包括饮食健康、办公室健康、心理健康等健康讲座以及包括疾病预警、运动、营养、心理指导等在内的个性化辅导。
2、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员工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员工的健康信息,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还可以完成以员工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员工健康档案能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为任意一个授权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无论到哪家医院就诊或体检,都能提取到自己的以往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量身定制最为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的最佳方案。
3、“三预”健康管理
本文所指的“健康三预”,指的是健康预测、健康预警、健康预防。
21世纪医学已向预防疾病方向发展:健康重在保养,疾病重在预防。
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健康预测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完成,而TDS全息动态健康监测系统,则可以通过对身体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对员工健康状况实行量化评估,准确、无创、无辐射、快捷、安全,是健康预警体系的重要工具。
4、健康体检管理
健康体检用于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明确有无异常体征,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体征的性质。有些异常体征本身就是生理性变异,可以定期复查,有些异常体征可能是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而有些体征则就是疾病的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企业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健康体检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定制个性化健康体检套餐、针对员工的特点定期开设不同的专场服务等,例如企业高管健康管理服务、经理层健康管理服务、企业男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企业女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企业退休员工健康管理服务等等。
5、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riskap-praisal,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它包括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等3个基本模块。
以TDS全息动态监测系统为例,易健康的健康管理系统可根据健康监测结果,由专家对员工中存在的共性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6、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必须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它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医疗干预和沟通辅助系统,通过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详细的医疗保健计划,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对于疾病相关服务(含诊疗)提出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策略来改善病情或预防病情加重,并在临床和经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不断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的目的。
7、健康促进方案管理
根据企业每位员工的健康状况、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等,实施针对性、个性化日常保健指导,包括但不限于体育锻炼、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健康调理等。
健康促进方案管理的核心是员工的生活方式管理。要重点关注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要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使用对健康或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通过采取行动降低健康风险和促进健康行为来预防疾病和伤害。
8、健康动态跟踪
即对每位职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据此提供专家心理辅导,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增进其身心健康和管理决策的可靠性。
9、健康保险管理
健康保险管理指的是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员工提供健康相关的保险。健康保险不仅可以让企业员工轻松享受更多服务,同时为企业省却不必要的额外医疗费用支出。
10、健康隐私管理
为了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还应设置员工隐私管理,员工可以自行决定自己健康信息的授权使用。在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已发展成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个人健康隐私权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该体系也代表了个人健康隐私权保护的最高标准。企业在构建健康管理系统时,可以参照美国“健康隐私法案”,建立完整的隐私管理服务体系。
构建基于职工内在需求的健康管理体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健康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事无巨细,企业全部包办,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也有可能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企业管理者该如何构建一套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健康管理体系呢?以下建议可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聘请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作为企业健康管理顾问,量身定制企业健康管理服务。
关键词:健康管理事业;美国经验;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214-02
引言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随着国家在2005年将健康管理师设为卫生行业特有职业及2007年《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健康管理引起了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初,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中国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至202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2]。2009年2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就“2009中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范畴”问题,在天津召开了天津会议。同年3月,在江苏苏州又讨论了“2009中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规范与发展”问题,形成并宣布了《中国健康管理产业联盟宣言》(苏州宣言)。所有这些,为健康管理事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然而,健康管理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必然要面临许多发展中问题。如,谁为健康管理买单?如何科学地规范健康管理市场?健康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国家政策支持和指导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分析来探讨如何有效地推进中国健康管理事业发展。
一、中国政府在推动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有待建立和完善。法律的协调与保护是健康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加强健康管理事业立法是健康管理事业得以实施与发展的依据和保证。可是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国家法律的规范,无论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还是服务的步骤和流程,以及健康管理服务营销,都已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诸如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美容减肥机构,甚至一些与健康管理不怎么沾边的机构,也都明目张胆地打着“健康管理”的旗号在坑害我们的广大消费者。这对于本来就不太成熟的健康管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政策制度供给不足。卫生部、保监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健康管理为医疗保险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健康管理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3]。但从当前实践来看,尽管健康管理在全国呈现出燎原之势,却并没有真正被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所接受。例如,国营体检中心的服务收费标准只能按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标准收取。真正的健康管理核心服务如检测、评估、干预等并没有在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目录上[4]。关于健康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政策、筹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从业环境优化政策等都尚未建立。
3.监督管理不到位。现阶段,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政府对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健康管理相关行为就缺乏监督管理的依据。再加上政府现行机制体制跟不上健康管理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健康管理服务提供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行为。如,(1)无医学背景开公司;(2)一部电话开始忽悠;(3)提供所谓免费体检;(4)窃取个人健康信息;(5)无据分析健康资料;(6)有意歪曲健康状况;(7)都吹三甲医院支持;(8)纯心误导健康消费;(9)巫医假药实为害命;(10)投资不多实为融资。其中,无医疗背景的健康管理机构,不能正确的分析体检结果,既误导了消费者也加重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5] 。
二、美国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分析
1.政府注重对健康管理事业的规划、组织。美国政府认为,健康管理和促进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情。因此,美国政府根据WHO和联合国的“健康国家”战略的指导思想,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与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制定了“健康国家”战发展战略――“健康人民”。并由联邦卫生和社会服务部牵头,与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及专业组织合作实施。计划体现出阶段性、发展性,每十年一个计划、执行、评价、循环,旨在不断地提高全国的健康水平。现在,“健康人民”计划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叫做“健康人民2010”。 “健康人民”计划为美国健康管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树立全社会追求共同健康的价值理念。
2.政府突出对健康公平的维护功能。在美国,经济因素是居民利用卫生服务的主要限制条件。因此,健康管理服务中,美国政府一般只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健康保险,如,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以及贫困人口。其他人群不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健康保险。但美国法律规定部门、企业职工、高等学校学生等人群必须购买健康保险,买何种保险则很自由,由单位或个人决定,购买私人健康保险者占多数。也就是说,政府主要通过对弱势群体的需方投入来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公平。如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美国联邦政府于1965年开始实行医疗保健支助制度,即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它也可以对一些65岁以下的残疾人提供健康保险;针对生活在贫困以下的穷人则实行医疗救助制度(Medicaid) [6]。
3.强调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美国政府为推动健康管理发展,以增进国民健康水平,遏制不断上涨的医疗保健费用,颁布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1973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了《健康维护法案》 [7]。特许健康管理组织设立关卡、限制医疗服务,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促进健康老龄化和预防疾病,颁布了《老年人法》等等。所有这些,为健康管理的实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4.政府重视与健康管理相关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美国,健康管理特别强调公众参与。从政府到社区、学术界、企业界、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组织、雇主、员工、病人、医务人员,人人参与健康管理。并通过不同的合作项目,让相关政府机构、协会、学校、研究机构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NGOs)都参与进来,共同监督和促进健康管理的发展。例如,在西雅图、华盛顿等地,“老年福利项目”及其他的卫生计划和华盛顿大学合作,提供综合的发展健康促进/疾病预防项目。
三、中国政府在促进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的路径选择
1.加强引导和规划,为健康管理的实施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政府的引导和规划是建立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健康管理产业的引导,在产业政策鼓励、加大医疗预防保健投入、深化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加大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给予健康管理产业更多更大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和落实整体的健康管理规划,把健康管理的发展纳入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通过健康管理来达成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来促进健康管理的实施和发展。
2.强化健康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健康管理事业立法,是健康管理事业得以顺利实施与健康发展的依据和保证。至今,中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因此,明确健康管理组织独立的法律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从法律上统一规范健康管理事业的性质、组织形式和具体的运作程序,统一规范其职能和管理等,明确政府的职能和监督方式、范围及力度。因此,建议政府出台《健康管理组织法》,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同时,建议物价部门为健康管理的核心服务如检测、评估、干预等制定收费标准;卫生部门实施政府购买基本“健康管理服务包”的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以维护健康公平;建立和完善健康管理组织登记注册制度,规范准入门槛;制定和推行“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化标准”等等。
3.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政府监管和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监管除了立法监督外,还应建立健康管理行业标准,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市场的竞争。对健康管理组织的外部监督包括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三个层面:内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政府可引导开展健康管理行业内部评比,利用同行信息对称的优势,相互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控制健康管理服务成本。具体可采取卫生部门组织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之间,依据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综合实力等指标,进行排名的措施,并通过媒体传达给公众,帮助公众理性利用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更有效地督促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改善服务质量;推动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制定评估规程和评估指标,适时开展评估工作,及时评估结果,以公正的评估结果推动组织公信力建设;社会监督要包括加强对健康管理组织的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制定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等。
4.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健康管理文化氛围。健康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但本质上讲,是来自于公众对健康管理理念的心理认同。各级政府部门和卫生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始终把增进健康放在一切卫生工作目标的优先位置。通过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来提高公众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增强健康管理组织、医院、消费群体、保险公司等各方面的健康投资观念。同时,引导大众媒体发挥积极的宣传作用,传播健康管理文化,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以营造人人参与健康管理的文化氛围,为健康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4):298-300.
[2]钟欣,陈竺.中国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N].南方都市报,2008-01-04.
[3]黄建始,等.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1):45-47.
[4]黄建始,等.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现状调查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82.
[5]李颖.健康管理行业亟待规范管理[N].科技日报,2008-03-03.
【关键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效果
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逐渐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新型医改的重要内容应运而生[1]。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服务流程不统一、服务内容随意性强及专科分工化现象[2],故如何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规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是探究和实践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实施前后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实践效果。现作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自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共2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社区常住居民;②能进行正常的医患交流;③依从性较好;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伴有严重并发症;③精神疾病及语言、认知、意识障碍者;④依从性较差者。其中男166例,女132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9±649)岁,高血压200例,2型糖尿病98例。
1.2方法
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利用全科诊疗、老年人免费体检及预防接种等过程,向患者详细讲解家庭医生服务流程、内容、优势,经患者自愿同意后,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填写服务协议文书,涵盖个人基础信息、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及医保信息等初步资料。②建立健康档案:1周内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员详细基础信息和健康信息,录入系统,建立并完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③评估社会状况和健康状况:对患者家庭情况、居住环境、社会关系等做现场评估,同时进行健康体检,结合以往病史进行全面的身心健康问题筛查及风险评价,做总结分析。④制定健康管理计划:结合健康档案、社会状况与体检资料,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专案,按照管理规范进行追踪管理;对经评估量表调查显示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者,制定针对性心理指导计划;记录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等,制定运动计划、戒烟限酒计划;开展全体性健康教育、家庭成员干预,制定周期性体检、年度健康体检、接种疫苗等全方位健康管理计划。⑤落实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对签约者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落实上述管理计划。采用“动机谈话”方法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依从性;为患者提供门诊预约服务,内容包括就医指导、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电话、短信方式通知健康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及家人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支持;必要时可入户服务,提供康复、用药指导及护理等;每个季度组织社区群体性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指导与交流。⑥定期随访:每月由家庭医生团队对健康管理计划服务落实情况进行随访,对执行效果欠佳者进行预约复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健康计划;患者健康档案根据疾病与管理控制情况进行分级管理,每6个月通过预约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入户方式更新档案信息。
1.3观察指标
比较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实施前后患者档案完整率、社区就诊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运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档案完整率、社区就诊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实施后患者档案完整率、社区就诊率分别为8826%、7919%,较实施前的7685%、6443%明显上升,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比较实施后,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001)。见表2
3讨论
健康管理最早在欧美风行,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在美国70%的居民能够接受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而在中国,健康管理刚刚起步。但我国人口众多,如何从众多的个人健康信息中发现医疗服务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在计算机与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对电子数据库的管理技术和处理能力为一对一的健康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电子档案与健康管理
电子档案是计算机技术的伴生物,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以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电子档案以其积极的、动态的特性改变着长久以来的档案的利用方式,给利用者带来诸多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方便。电子档案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明显的比纸质档案具有更为先进的特性:(1)使用简单,便于检索。(2)存储容量大,占用空间小。(3)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扩大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等。
当健康档案工作的基础从长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电子档案为主要内容时,其流程、管理方法和原则、内容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对传统式病案档案管理方式形成挑战。
电子健康档案是为健康管理服务的,其基本内容包括:(1)会员历史医疗资料收集、整理、建档。(2)个人健康状况动态跟踪和记录。(3)疾病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存档。
电子档案的数据挖掘与健康管理
电子档案提供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形成了一个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数据挖掘,才能发挥其效用。数据挖掘通常被称为“从大型数据库提取有效、可信和可行信息的过程”。也就是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在这些电子档案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软件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亚健康管理、体检管理、疾病管理、知识管理等。由于健康管理的性质,使电子健康档案不同于一般的病案管理,它倡导个体关注胜于关注疾病,将服务对象看作有个性有感情的个体,而非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为达到这一目标,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挖掘必须从“整体人”的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以便于医生据此并加以解决,数据挖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以个性化、人格化的服务宗旨,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使医患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多数医院意识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但是,大量电子档案建立起来后缺乏管理,一是没有进行数据跟踪,使数据过时,失去利用价值;其二没有进行数据挖掘管理,无法产生效益。而通过对电子档案的数据挖掘,充分发挥数据集合的核心作用,分析发现个体服务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开展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在发达国家,大部分人群都有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而国内多数人的医疗记录散存于各个医院或个人留存,不系统、不全面,除了看病再没有利用价值。由于完整的健康档案对那些患有慢性疾病和长期处于亚健康的人尤其有意义,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2004年以来,通过体检中心建立起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以电子档案数据挖掘管理为基础开展内容丰富的全面健康管理,如:
疾病管理。以电子档案的数据挖掘管理为基础而进行的疾病管理包括:(1)汇总连续的疾病诊疗档案,为持续就医提供详尽的资料。(2)提供就医导航,指导选择最佳的就诊医院和医生。(3)指导和跟踪治疗医嘱的执行情况,纳入健康管理流程。(4)提供就医服务,快速安排疾病诊疗相关事宜。(5)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建档管理,对重要疾病指标重点观察和记录,控制疾病发展。
体检管理。通过对电子档案进行数据挖掘管理,进而发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体检的管理更加贴近个体需要,包括:(1)体检设计,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检查方案。(2)体检服务,定期进行适宜的健康检查,专业人员陪同,取送报告。(3)体检评估,由保健专家撰写评估报告,安排检后诊疗,指导保健,并纳入健康管理流程。
亚健康管理。有了电子档案数据挖掘作为基础,亚健康管理目标明晰,包括:(1)针对体检异常指标制定管理计划,并跟踪实施效果。(2)综合分析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预防计划。(3)定期安排保健专家见面咨询,及时了解健康的最新动态。(4)适时安排流行病预防接种,等等。
健康知识管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因为医学保健知识的匮乏,感到茫然无助而无法保障自己在医疗行为中应有的权利。在中国因为人口众多,每个人可以拥有的医疗资源非常有限,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私人保健医生服务缺乏实现的基础。而以电子档案和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信息平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电子档案强大的信息检索及总结功能可以在健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管理对象提供各种健康与疾病问题咨询服务、解释各种相关资料,并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对管理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知识管理的效率。数据挖掘功能使健康教育的实施的对象范围更加准确,更能满足个体的需要。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医疗行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840.684;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2
一、医疗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看病难、看病贵
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呈现出公平、普惠、非营利的基本特点[1]。但自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改革至今,医院越来越注重对于自身利润的追求,由此而引发医疗消费上涨过快,人民群众普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而这一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究其原因,第一是由于就医人数的增多造成。人口数量在增长的同时,经济也在增长,人们除了满足温饱,更多的开始关注健康的维护与疾病的治疗。一旦有了疾病,更多的选择积极的寻医问药,到医院诊治。另一方面,现代人们饮食起居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以及三高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体质下降,发病率上升,就医率增高。最后再加上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或者少数医院,导致就医过度集中,人民群众无不抱怨“看病真难”。
原因第二则是药价虚高、检查项目过多,检查费用高等因素造成的医疗价格的过快上涨。医疗价格的过快上涨成为了广大群众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往往会不堪重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很多家庭真实的写照。
2.公立、非盈利性医院政府投入不足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占据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绝大部分比重。然而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投入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然而,这部分的投入相比医院快速的发展而言,杯水车薪。因此,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只能通过诊疗业务收费来维持[2]。
与此同时,医院要维持运转就需要较高的成本。医院之间会通过新设备、新病房、新大楼、新就医环境等来竞争,而这些竞争需要高投入,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面对这些,医院除了治病救人,还需要考虑如何开源节流。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医院各职能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疗从业人员工资、奖金、福利等收入的重要来源。
3.医疗纠纷突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以前的和谐共处变得越来越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新的治疗技术、新药品的使用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增长了医疗行为的风险,增加了医疗行为的难度。另一方面,很多疾病至今仍存在很多未知性与病情转变的突发性,有的甚至是无法预测,无法避免、无法治愈的。由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专业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够,甚至是“医闹”的非法参与、舆论的不正确引导与宣传,往往会引发矛盾,造成纠纷。
不可忽略的是,许多患者为了治病几乎是花费全部积蓄,甚至要举债就医,花了很多钱,却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从而采取不理智的维权方式,导致了医患矛盾的多发和升级。
二、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
1.商业健康保险定义及其转变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在我国保监会颁发的文件当中被两次提及,第一次是在2006年保监会《商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条,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商业健康保险的险种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第二次是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的第一条,再次对商业健康保险进行的重新的定义。第二次定义与第一次相比有两点明显的区别。一是扩大了商业健康保险承保的范围,从原来的仅仅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变成了因健康原因和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二是增加了相关的险种业务,增加了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这为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概念上和政策上提供了依据。
2.商业健康保险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商业健康保险的目的不仅仅是在疾病发生以后的对其费用进行补偿,更重要的应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为最终目的。保险公司可以提供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和疾病后的康复等多种项目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正确健康管理观念的指导下,促进和鼓励客户保持身体的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降低就医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为积极应对健康问题和挑战,《“健康中国2020”鹇匝星杀ǜ妗贩直2008年启动、2012年正式,首次提出突破医疗卫生局限进行大健康管理的建议。2012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其中就包括健康管理。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9月,保监会了《关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条明确要求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从以上国家的宏观政策不难看出,商业健康保险不仅仅只是承担保险事故发生后的保险金的给付,更重要的还包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管理理念的引入,保险公司将单纯的事后赔付(给付)模式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赔付(给付)全过程的保险保障及服务模式。这样的模式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减少赔付金额。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健康保障+健康管理”为标志的“大健康险”产品既是未来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领域,也必将成为未来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趋势和主流。
3.商业健康保险化解医疗纠纷
在医疗纠纷中,使用最多的方式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3]。其次是诉讼,卫生行政调解次之。在近几年,人民调解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逐步受到关注和认同[4]。
商业健康保险除了针对个人提供健康保障之外,也是针对医疗风险的一种保险实务。在最新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义中,已经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分散和转嫁医疗执业风险,新增了医疗意外险和医疗责任险。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4〕50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第三点明确提出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以及其他形式的医疗执业类别保险的发展。这一意见充分表明,国家希望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机制来分散医疗执业中的风险,促进医疗纠纷的化解和处置,保障正常医疗秩序,推动建立平等和谐医患关系。
4.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疗机构的改革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仅仅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者好补充医疗保险的经营者,而且是医疗机构改革的参与者。商业健康保险将会助推公立医院的改革以及私立医院的兼并重组、股权合作,将产业触角深入到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领域。养老机构的开设,私立医院的建设,“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5]。
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产业,以出资新建等方式新k医疗、社区养老、健康体检等服务机构,承接商业保险有关服务。建立以商业健康保险为核心,衔接医疗、养老、护理、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产业链,提供系统化的养老、护理、保健、疾病管理等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宋瑞霖,张正光.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挑战的深层思考.中国新药杂志,2009,21.
[2]张子扬,张国栋,姜玉泰.过度医疗不止,看病贵难解.大众日报,2011-3-5(4版).
[3]李丽洁.我国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多元化构建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09):39-42.
2005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人保健康)在昆明正式开业。作为云南首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云南人保健康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始终坚持“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配合国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新模式;始终坚持专业化经营方向,开发专业化的产品,推出专业化的服务;始终坚持广泛服务社会民众,致力于促进全民健康,着力于完善民生保障,为云南省民众的健康保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记者专访了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李晓峰。
勇担重任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作为一家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于如何完善民众医疗体系建设,李晓峰说:“要坚持‘多方配合、各方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障体系。”
据了解,自2006年初承保红河州城镇职工大病补充保险以来,云南人保健康已相继在昆明、曲靖等11个区域开展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08年、2009年分别在楚雄和红河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10年在盐津县和水富县启动城乡低保人群医疗救助保险,并率先在宜良县、个旧市和楚雄州启动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同时,云南人保健康还与昆明市三区一市七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开展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服务人数近10万人。特别是在2010年分公司在续保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和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昆明市100多万城镇居民提供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服务。
李晓峰总结道,目前云南人保健康参与云南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成为了云南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严控风险做特色“健康管理”
在大力建设健康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云南人保健康还时时注重风险管控。李晓峰指出,“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要将风险管控作为公司经营的关键,将风险管控能力视为公司的生命线。”
在经营过程中,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四项管控措施:一是与合作的医保中心达成协议,实施合署办公制;二是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行医疗费用先审核后支付制度,配合医保中心层层把关控制风险;三是授权巡查住院制;四是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共享制。此外,云南人保健康还组建了一支由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组成的审核队伍,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审核规范了数百条医院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堵住了近400万元不合理费用的漏洞。实践证明,上述措施有效管控了风险,提升了服务时效,增强了云南人保健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云南人保健康不仅把风险防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还非常重视特色的“健康管理”――从生活方式入手,对个人或全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以达到管理健康的目的。针对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健康管理特色,总经理李晓峰主要介绍了四点,他说,首先是由健康及医学领域最专业、最权威、最知名的高级顾问专家等组成的强大健康管理队伍;其次是有专业的健康管理行销系统和人保健康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是国家版权局独家认证的健康评估管理系统;再次是权威的就医服务网络;最后是丰富的健康管理工具。据统计,自云南人保健康成立以来,已经累计有约5万人次享受到其健康管理服务。
创新理赔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理赔关乎客户切身利益。针对社保补充业务政策性强、对赔付的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李晓峰表示,“理赔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积极探索健康保险的理赔服务新模式。”
据李晓峰介绍,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健康保险理赔服务新模式有便民理赔服务举措。公司所提出的“明明白白投保、轻轻松松理赔”便民服务,包括24小时接报案或理赔及就诊咨询服务;理赔申请提供免填单服务;开通理赔绿色通道,需要紧急处理的理赔申请可优先处理、优先结案;实行理赔10日回复制度;实行重大案件预付制度,可为客户预先支付保险金;提供理赔短信通知服务,及时通知客户案件的理赔、案件处理进程和结果等,让客户充分感受到“轻松理赔” 带来的便捷和愉悦。
另外还有即时结报的“一站式”理赔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支付平台和直接结算机制,优化理赔流程、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时效,提高理赔服务质量。云南人保健康分公司派驻合署办的专业审核人员,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开创了6个工作日支付保险金的纪录,大大提高了理赔时效。
李晓峰还介绍说,除了创新理赔服务模式之外,云南人保健康还充分利用专业化经营优势,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比如:提供异地就医和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利用专业化经营优势,为客户提供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健康讲座、绿色通道等外延式服务,受到客户普遍欢迎;针对转外就医问题,在医保中心授权下,运用各方面资源,提供转外就医专家、医院预约转诊衔接服务,解决了参保人的异地就医困难,为州市大病专诊治疗提供良好服务通道;借助人保健康总公司自主研发的“健康管理”和“社保通”系统,为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服务计划,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费用报销服务,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垫付和报销负担,为特定病种的住院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等。
【关键词】居家健康管理系统;老年;慢性病;物联网;远程医学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6.02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上升2.93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的持续老龄化使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社会和个人医疗成本增加,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针对老年慢性病的严峻现状,我国已将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确定为慢性病控制重点,期望通过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干预措施遏制慢性病快速上升的趋势,从而达到减少慢性病死亡和伤残,并降低经济负担的目的。老年慢性病已成为困扰我国以及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具有病程长、医疗费用高、老年人群行动不便及支付能力较弱等特点,需要长期照料关怀,决定了其防治模式应由以医院为中心向以社区及家庭为中心转变。因此,构建远程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对我国应对老龄化和老年慢性病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为系统构建指明突破方向,促进养老模式和健康管理理念的变革。
1 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的内涵
Demiris等认为,远程健康管理是利用视频及远程通讯等技术,促进存在地理距离的患者和健康服务提供机构之间的沟通,使即便处于偏远地区或医疗资源未广泛覆盖地区的老年人也能获得健康服务。目前,美、英、日、法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在积极探索远程健康服务模式,希望能以先进的通讯技术实现远程健康管理,延缓老年人的老化进程,使其可以在家或在社区安享晚年。
笔者认为,完整的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集健康数据采集终端、健康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远程医学平台于一体,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为患者提供双向、互动的居家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咨询服务。居家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可包括以下内容:(1)健康信息采集: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理参数识别设备和无线射频识别装置,采集和监测生理数据,如血糖、血压、心电图等,并通过网络传输至健康服务提供端。(2)健康评估:健康服务提供端的健康管理师或医务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潜在的健康危险预先报警,并根据患者健康信息的变化对健康干预方案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同时,个人健康数据可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积累和储存,有助于构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3)健康咨询:通过远程健康管理网站和视频、通讯设备,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在线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4)紧急医疗救助:对于老年人,紧急救助功能的嵌入也十分重要。发生意外时,患者通过启动求救器发出求助信号,健康服务提供端即可通过安全监控屏幕与其进行交谈,进一步了解求救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予以通知家属、提供接诊等医疗帮助。
2 构建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2.1 患者层面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现代健康管理模式通过网络、电话、短信、视频等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和知己健康管理等新概念,构建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和客户服务信息平台。其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快,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多样化的人群需求。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突破了单纯以健康体检为中心的传统健康管理模式,符合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以先进的通讯手段、物联网技术和健康管理方法为依托,具有实时监测、双向数据传输、在线沟通、便捷有效等优势,可帮助使用者掌握动态、实时的生理参数,更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减少就医成本和医疗资源的盲目占用。因此,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居家健康管理能够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同时可以加深个体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认识,促进其积极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和自我照顾。
2.2 医院层面 一方面,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以远程医学平台为基础,可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于健康管理。远程医学进入家庭是医学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家庭远程咨询和保健,将有效地预防疾病和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使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的健康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使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患者忠诚度,有助于树立医院的品牌和形象,拓宽服务市场。
2.3 社会层面 家庭医疗模式的引入既延伸了传统医疗的覆盖能力,又节省了传统医疗方式的时间、空间成本及医疗费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老龄化带给整个社会医疗系统的巨大负担。智能化的家庭健康服务能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重心前移和全民健康管理。此外,居家健康管理系统能为卫生管理者提供健康数据,有助于建立完备、标准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使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应急体系的运转更为高效、准确。
3 构建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 技术支持 构建居家健康管理系统的基础在于发展一系列微型化、低成本、便携的医疗检测、监护及治疗设备,当前生物医学、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进展及这些技术之间的集成使其成为可能。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便携式的心电监测仪、脂肪测量仪、电子血压计等生理数据检测产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检测人体生理数据、老年人健康状况以及远程医疗等方面可以发挥出色的作用。通过在患者身上安置体温、血压等测量传感器或可穿戴式远程健康监测传感器,医生可以远程了解患者的实时情况。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以远程医学平台为基础,健康管理模块得以更好地嵌入远程医学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促使远程医学走向家庭,实现居家健康管理。
3.2 市场需求 据《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预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约1300亿,如果其中10%的市场使用物联网进行监测,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老年健康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虽然已有很多健康网站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但由于网站内容繁杂,不便于老年人进行操作;同时,由于其缺乏与正规医院的有效联系和丰富医疗资源的支撑,无法为老年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服务。凭借物联网健康监测设备和健康管理系统,医疗机构经验丰富的专家可获得患者实时的生理参数,为老年人提出相关疾病的健康保健措施和疾病诊治方案,这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积极治已病与治未病的需求。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老年居家健康管理系统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产物。
3.3 政策导向 中国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的方针战略,前者指的是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后者则是指将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和家庭,这为开展居家健康管理服务指明了政策方向。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提出“智能医疗”的概念,指出要“以人体生理和医学参数采集及分析为切入点面向家庭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推动了物联网技术与远程居家健康管理的跨行业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则是以学科建设的形式支持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旨在围绕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状态评估、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环节,实现采集、储存、管理、查询、使用个人健康信息,构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4 小结
我国的居家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的行业体系和学科建设明显滞后,影响了居家健康产业的有序发展。要保证居家老年健康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成效,必须研究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负担成本、系统整合和安全问题以及配套的政策措施,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舒适、便利的健康服务。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整合先进通讯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居家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必将引发健康行业的革命。
参考文献
1 饶克勤,钱军程,陈红敬,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卫生系统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1):6-R
昨日,泰康人寿宣布旗下专业健康管理子公司泰康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距离泰康人寿向保监会报备仅仅过去5 个月时间。
泰康人寿成立健康管理公司并非偶然,为减少患病风险、维护健康,早在2000 年泰康就成立了健康保险部。从2008 年起,泰康就开始拓展健康管理服务,在近七年的时间里,泰康相继向保险客户推出了多款健康增值服务,覆盖人群近700 万。
除了自身发展条件已具备外,外部环境频频释放的利好政策也是泰康人寿成立健康管理公司的诱因。
据了解,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到,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产业,以出资新建等方式新办医疗、社区养老、健康体检等服务机构,承接商业保险有关服务。
事实上,险企已相继展开行动,发起或参股健康管理服务类的机构。早在2008 年,中国平安便投资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2013 年,新华保险也投资5 亿元全资成立了新华卓越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去年6 月,阳光人寿与两家医院共同出资25 亿元筹建阳光融和医院事宜也获监管批复。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和中再寿险今年初对外相继表达了投资设立健康管理服务类机构的需求。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健康管理的引入把寿险公司的角色由单纯的事后理赔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转变,一方面能够提高客户的生命健康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辅助商业健康保险对疾病发生率、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