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范文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篇1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累积性环境健康事件频发期,而一些环境治理方面的法规又相对滞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尚未形成,面临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环境治理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深化环保领域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和增强。很多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工作职责,与己无关;有些民众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工作相提并论,认为生态环境就是治理“脏、乱、差”,搞绿化,多植树、栽花、种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蓬莱已经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省级生态市称号,没有必要再把过多精力和资金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还有的部门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混淆不清,工作中出现重治理修复、轻预防保护的局面。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对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在生态文化塑造方面,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生态文化内涵的解读和诠释不够充分,需要建立具体化、形象化的平台和载体。对生态文化的宣传、策划和推介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广大群众长期接受不到生态文化思想观念的宣传教育,对生态文化概念比较模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主体分散在水利、海洋、林业、农业、矿产资源等10余个资源开发部门,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打造。目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力量较为薄弱,相关制度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缺少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的生态环境督查职能机构,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其执法能力大受影响,管理不到位问题大量存在。环保部门自身力量也不足,基层环保网络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再加上执法人员的权限不明确,处罚力度不够,所有这些都为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下,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农村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在资源保护方面,非法盗采河砂、海砂、矿山、森林资源等现象仍然存在,达不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利用的要求。

二、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思考

(一)统筹规划,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与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并将规划目标措施任务纳入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各镇区街道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保证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并在相关部门工作决策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草原建设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应严格评审,坚决禁止。

(二)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打造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一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到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和渔业、矿产、生物物种、旅游等多个领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委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环保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农业、林业、水务、国土资源、住建和海洋渔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二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激励机制。打破唯GDP论的政绩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民生目标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评,明确职能部门、资源开发单位及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定期督导和考核。对于严格履行职责,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失职、渎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追究,激励各级各部门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群众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等,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处理。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等平台,深入体会主流民意,公开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大力宣传和报道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现象予以曝光。

(三)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客观上讲,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已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还明显地存在着自觉性差、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有些工作跟不上、力度不足、效果不好、成效不明显。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组织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渗透到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各个方面。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分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举报和听证制度,充分鼓励调动社会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构建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公厕粪便集中沼气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对镇级截污管网建设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力度,尽早完成各镇(街道)截污管网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注重对村镇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切实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利用。不断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镇级环保机构,设立村级环保监督员,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让他们成为农村环境监管的“耳目”和“哨兵”,真正使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篇2

钱蓝

常熟是国际花园城市,生活在这个城市是多么的幸福呀。在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门前的一条小河,大概是周围的工厂排放了污水和人们把生活垃圾倒了进去后,河面上臭气熏天,河水黑中泛红,像妈妈小时候吃的酱油汤,可那气味不同,只要鼻子以往上凑,一种酸溜溜的味道,令人觉得恶心。这种臭味袭来,我好想吐,所以每天我们家的窗从来不开,妈妈怕这味道跑进来,还特地买了空气清新剂,在屋里喷几下,不放心,还要喷几下。河面上还有许多塑料袋、盒子等生活垃圾和死鱼烂虾。为此,别的村都评上了卫生村,我们村总评不上。

几年过去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不再向河里扔垃圾了,大家纷纷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爷爷为了做好事,忍着臭味,划着自己的小船,去打捞垃圾。村委会的人也来了,他们把河水抽干了,把河底的污泥挖掉,等它自然蓄水。

经过一番折腾,小河脱胎换骨了。河面上再也看不见漂浮着的白色污染物了,河水清澈,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漾起层层涟漪。小鱼小虾都在河里玩耍,现在河里还有田螺呢,一个个都很大。爷爷还在河里开辟一片种菱区域呢!

一到夏天,河面上更是生机勃勃,孩子们在河面弄腾开了,大家一起打水仗,一起在水上做游戏,欢声笑语漂浮在碧蓝碧蓝的水面上。

篇3

环境与人类是共存的,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或许你会想,想在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在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优化措施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立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尽管其对于发电项目、调蓄洪峰项目以及灌溉项目都有深远的影响,却存在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问题。从长远发展角度分析,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兴建主要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调控,能在解决相关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集中优化水资源地区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效果,并且集中处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真正实现自然灾害的有效规避和处理。正是基于此,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立和运行要贴合环境发展需求,在满足自然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集中处理,保证建设方案能都符合实际。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位,结合实际生存和发展基础,仅依靠自然力量不能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威胁,而且多数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都是人为造成的。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资源的合理化应用,集中管理生态控制模型和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行维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和弥补水旱灾害问题,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确保相关运行维度和管理模型之间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水利工程项目的保障体系,在水利工程项目建立中,要根据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框架。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要以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为基本原则,减少恶性破坏[1]。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正向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立过程中,要杜绝污染型发展趋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才能真正提高其环保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蓄水发电以及灌溉项目都会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整体管理效果和管理实效性的最优化。正是借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有效提升环境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程度,确保整体管理模型和管理幅度的最优化,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活环境以及生产环境舒适度的升级。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库建设能有效对河流的净流量进行深度管理,并且在枯水期进行集中防水,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下游河流的自净能力,切实维护整体水库建设项目的运维体系[2]。

2.2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结构在可持续发展运行维护体系中,对于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

(1)水库的建立和使用,导致区域性的大面积停滞水域,而水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形成新的水域环境。相较于自然河流就会出现差异性,甚至会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环境产生影响,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另外,若是相关设施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机制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导致水库蓄水出现问题,甚至使得上游被淹没,也就使得水库周边的建筑以及景观结构存在被淹没的安全隐患,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对于生态平衡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基本参数会变得较为脆弱,甚至会出现不可估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3)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的建立,会对生物自然生长带来影响,甚至会破坏一部分生物赖以生存的活动空间,导致生物灭绝,对于自然环境中生物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3]。

3优化措施

3.1建构积极的维护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运行和操作过程中,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加之水利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涉及范围较大,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和项目管理措施,积极落实维护体系和运行措施,减少工程项目开展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结构和运行维度的顺利开展,真正实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维护体系,从而保证其发挥其实际价值,并针对具体工程管理行为建立相应的管控和纠正措施[4]。

3.2完善有效的制度框架

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保护,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见解和认知水平,因此,要想统筹管理项目,就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建构切实有效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并且,在制度框架体系内,落实科学化管理要求,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政策,从而维护制度的实效性,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管控,也要对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对有利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建构更加具有实际价值的合理化运行方案[5]。只有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具体环节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最低,以制度约束工程项目的运行行为,实现整体运维体系的全面升级。

3.3强化水土保护工作

除了规范施工管理行为和项目管控要求外,针对水土保持工作,也要提升重视程度,特别是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要提升重视程度,就要集中升级建设实践活动,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效性能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结合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协同发展[6]。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就要深度贯彻落实宏观管理机制和全面环保意识,建构协调发展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模式。利用保护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生态环境受损的几率,并且建立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处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整体管理维度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也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守仁.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与生态保护问题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6,(6):1-6.

[2]苏维词,杨华,罗有贤,等.三峡库区涨落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3,(4):196-198.

[3]潘世兵,路京选,张建立,等.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干旱区研究,2016,23(2):236-240.

[4]张保胜.关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1):134-135.

[5]陈韦丽,吴琼.浅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7(Z1):125-127.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换寂静;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基于我国水资源不多并且浪费严重的情况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并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有防治作用,但是相应的由于建设过程存在问题使得工程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水利工程带来的这些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要正式,对于积极的影响我们要找出其优点在以后的工程中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那些消极影响我们也要予以正式,通过深入研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为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1、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的最直观的作用,就是依靠丰富的水资源来完成运输、发电、抗洪、供水等任务,给当地的人民带来最直观的经济效益,能够方便人民的生活,比如水利工程用来发电可以大大缓解当地的用电危机,增加发电量;在农业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用来灌溉,尤其时在干旱的季节工程的作用尤为明显;在河水的中下游往往会发生洪涝灾害,修建水利工程可以在河流的汛期进行蓄水以此来削减洪水带来的冲击力,而在河流枯竭期的时候又可以开闸放水增加河流量,使当地的生态环境趋于平衡,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水利工程的表现形式中,常常是以水库的方式修建,有较好的蓄水能力和对于水的净化能力,这个特质可以促使水库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在水利工程的中下游,旅游部门可以依托当地特色打造风景区,吸引外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来提升本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这在我国有很多的例子。除了以防洪为目的的水利工程外,建设水利工程的最大目的就是运用水电资源。在我国的很多地方水力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还会造成灾害,修建水利工程就可以将灾害转化为效益,而且相对于火力发电等方式,水力发电的成本较低、产生的污染也较少,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除了上述提高的水利工程之外,还有一项重大的工程在供给水资源、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上有着很大的作用,即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它将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布置的更加均匀化,解决了北方某些地区的水资源危机的同时也解决了南方被水困扰的问题,而由这项工程带动的经济发展更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水利工程的不利影响

当然有得必有失,水利工程在为我们带来便利与效益的同时,也在明里和暗中带了害处,具体可以关系到水利工程周围的地质环境、当地鱼类的生存、当地的气候、航运水产、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正式这些或表面或潜在的危害,多加思考调研,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于水利工程当地的地质环境来说,是因为随着河流汛期的蓄水工程,使得工程内的水越来越多,质量不断提升,对于水库这样的设施来说会破坏原本安定的地质结构,使之更容易发生地震这类自然灾害,水位的上升也会淹没上游及水库地区,除了严重影响原本生物的生存环境外,最重要的是迫使当地的居民进行迁移。在气候方面,由于水库的蓄水作用,使得降雨量、空气湿度等都会随之增加,影响当地的气象条件。在影响航运方面,由于大量的蓄水工作使得下游有些地方船舶很难穿行,航运被限制;对于水产品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影响,由于蓄水使得中下游的湖泊、入海口地方的水流容易干涸,这对于当地的鱼类生存来说是个致命的影响。上述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工程的修建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带来了各种恶果,其他还有土地盐碱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等,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3、一些针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建立统计、评价、补偿为一体的体系

虽然水利工程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来对水利工程对当地的负面影响进行调研统计评价补偿等,这项工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启动,直到现在还处于完善阶段。对于这样的系统,必须要求其有完善的功能来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全程指导。首先它要能够对我国各地水利工程对于工程所在地的负面影响进行调研和统计,比如影响鱼类的生活、当地地质等,根据地区及影响相似度对其进行归类编测,方便后人查询。接下来就是最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主要应用在水力工程建设的决策、竣工两大阶段,在决策阶段通过领导及技术人员对于要修建工程的地质勘察等工作来判断工程的利弊并选择工程所要安放的地质,将水利工程的修建对于人民的影响降到最小,比如居民迁移、水产品的生活环境等,这需要合理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准的评估工作。

最后较为重要的一项机制是补偿机制,即对由水利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这需要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来统计,而补偿手段也要合适,比如对需要进行迁移的家庭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修补周边的生态环境等。在水利工程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最为重要和深远的,严重的会使工程所在地的未来价值丧失殆尽,所以要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补,比如植物造林巩固土壤防止水资源流失等。

3.2建立完善法律法规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项关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的开源节流、保护管理等工作都与我国的法律息息相关,积极遵守法律法规是工程应该注意的,而国家也应针对水利工程项目设立及完善足够的法律来规范其建设。

参考文献:

[1]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