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篇2

小学生的音域有限,歌唱技巧也比较稚嫩,有些音乐情感无法用音乐来表达,这时候器乐就成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有效载体。它可以让小学生表现自己的音乐觉悟、创作自己的音乐情感、陶冶自己高尚的音乐情操。器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小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音乐的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歌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而器乐演奏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比如用器乐为歌唱做伴奏,让学生自己演奏欣赏曲目的主旋律,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我还为学生复印了器乐练习曲目,督促他们自主学习吹奏大量的歌曲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让歌唱与演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的素质教育。

二、器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长期以来,音乐课几乎成了唱歌课,学生除了会唱几首歌以外,音乐知识以及视唱能力非常差,视唱练耳中的音准节奏是音乐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历来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听准唱准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而灵敏的听觉。乐器有固定的音高,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视唱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视奏乐谱,使之在反复的视奏过程中认真细致地体验和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在奏准和听准后,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吟唱,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内心音高、节奏的概念和较好的听觉,从而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欣赏音乐

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恰当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加上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滔滔不绝地讲解的方式来欣赏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学生通常听得昏昏欲睡,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上,如果可以加入器乐,让学生在听完了优美的乐曲之后,产生欣赏音乐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克服音乐演奏上的困难,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四、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器乐教学不是一个学生能够完成的,需要多个学生进行协作来完成。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集体创作的乐趣。每个学生不能太张扬自己的个性,要磨合自己与其他学生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乐曲来。所以说,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经过了器乐教学,才能让学生加强自己与别人团结合作的精神。而且器乐教学本质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让他们从心理层面上提高对音乐教学的热爱和兴趣。在器乐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之间都能好好配合、团结合作,让器乐音乐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那么整个团体就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更加乐于上音乐课。

篇3

摘要:舞蹈离不开音乐,好的舞蹈可以生动的表达乐曲的内涵而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舞蹈与音乐相互融合,互为基础。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从分析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为起点来谈一谈如何利用音乐激发学生舞感。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乐感舞韵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41-01

引言

舞蹈是一门具有特殊情感表现力的艺术,它利用人类的灵活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不同的情感表达。在当今这个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社会中,舞蹈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喧嚣情绪、建立自信的一种渠道。因此,无论是抱以成才希望还是作为一种气质的熏陶,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少年宫或者专业的舞蹈队来学习舞蹈。笔者作为少年宫的舞蹈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在儿童时期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更加期盼此时的舞蹈学习能为树立更多学生从事舞蹈事业坚定的心。下面笔者就以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为切入点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呈现出舞蹈之美。

一、音乐与舞蹈之辩证关系与音乐启发性作用之分析

众所周知,舞蹈是通过形式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的。一个拥有优秀生命力的舞者必定也是一位具有乐感的表演者。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与和声不仅是在音乐领域内表达着人类情感更加可以通过肢体、身段与动作而结合的舞蹈来表达内在的感情。因此,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与音乐是最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是触类旁通的。笔者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支没有音乐的舞蹈往往会略显生涩与枯燥,具有生动表现力的舞蹈应该是准确的音乐节奏与较为精准的肢体动作的结合引发的情感宣泄。因此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作用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用利用音乐增加“舞感”之途径解析

1、音乐贯穿于舞蹈教学始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对于少年宫的舞蹈学习班来说,舞蹈的教学除了要奠定扎实的肢体基本功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没有音乐伴奏下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情感,但这也需要多年的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持久训练。在初级舞蹈的教学中,将音乐贯穿与教学始终则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舞蹈音乐单独作为授课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讲解。比如说我在教授形体舞时,因为形体舞的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含义是舞蹈感觉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我就结合着形体舞的综合性特点给学生辅助的播放芭蕾音乐、民族舞音乐和现代舞音乐,让不同的音乐给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舞蹈环境,学生的形体塑造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这就是肢体与舞蹈的配合。

2、借助音乐对舞蹈教学环境进行渲染升华学生舞蹈感知力

舞蹈的教学对环境因素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外舞蹈的音乐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旋律优美的音乐舞步更加平和与舒缓而旋律豪迈奔放的音乐则令舞步更加钢硬、坚实。因此,不同的音乐表现着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舞蹈也回应的不同的音乐。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搭建一个音乐平台,一个音乐氛围。比如说我在教学中就将音乐大声的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自主的跳出不同的舞步,我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一批机械的舞蹈家而是令学生更加自由的感受舞蹈。

3、舞蹈节奏与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舞蹈的学习中基本步伐与舞蹈动作的学习是什么的辛苦与枯燥的并且单靠教师示范一些基础动作也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动作的教学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则更避免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训练学生“转”这个动作时,我就将该动作搭配音乐中的后十六音符来进行,后十六音符包括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重音、长音加短音的结合令动作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4、美感与乐感相结合提升学生舞蹈综合能力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舞蹈更加强调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与姿态美的结合,良好的乐感可以帮助舞蹈美的激发。从训练学生舞蹈的舞韵的角度来说,动作的快慢、肢体用力的时间与火候、舞步的节奏乃至的呼吸、精细的举手头足都可以利用音乐中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比如说名曲春江花月夜,无论是古筝还是琵琶的演奏都可以令听者感受到闻花、照影、鸟鸣与飞翔之感,利用这些来也可以提高我们舞蹈的美感。乐感与美感相结合才能成就一只有灵魂的舞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文化与艺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舞蹈的学习以不单单是锻炼和欣赏更是一种陶冶情操、进行自我修养的方式。在舞蹈的教育上现阶段也存在着例如重视舞蹈表演,轻视舞蹈内涵教育;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轻视文化理论学习等诸多的问。因此,作为舞蹈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提高整个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这也必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文波.现代化与舞蹈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 2010

篇4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打击乐器

小学低段的学生年级较小,对于音乐的认知水平有限,接受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都是不足的。在此背景下,开展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借助乐器是非常不错的。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节奏是前提与基础,只有节奏准确了,才能唱出符合音乐规律的歌曲。当下打击乐器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所有种类的打击乐器都是击打。以其节奏感鲜明、合作性强著称。

一、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老师演奏,学生唱歌

老师演奏打击乐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节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节奏学习歌曲的演唱,这是目前打击乐器在教学中最普遍的运用方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中,教材《好朋友》这一课时,如果有教师辅助以打击乐器,带领学生找寻歌曲的节奏,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二)师生互动,交流并学习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是有专门章节的,同样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乐器》课时中,课本专门介绍了“三角铁”和“铃鼓”这两种打击乐器。利用课文,充分交流打击乐器的种类与特点,并且可以将三角铁和铃鼓这类较为简单的打击乐器带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这对于培养学生节奏感、乐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在引导小学生充分了解打击乐器特点之后,可以发现打击乐器并不是很复杂的乐器。音乐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如寻找生活中的打击“乐器”,制作自己的打击乐器等。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音乐乐器的特点有更加鲜明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关于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其实不论在什么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借助乐器的帮助都是有必要的。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会唱歌的人,都至少懂或者会一门乐器。那么打击乐器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如何认识,为何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将分以下几点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初入义务教育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鲜明的节奏感非常适合这一时期的学生好玩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通过打击乐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优秀的节奏感,对于学生终生的音乐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二)培养实践能力

打击乐器音乐主要以击打、摩擦等方式发生,所以本身并不能作为主旋律,都是以伴奏的形式出现在音乐中。同时打击乐器的操作方式相对简单易学,乐器本身也并不昂贵,甚至各种可以敲打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打击乐器”。所以,就学生而言,打击乐器是一种“简单易学、成本较低、发生效果显著”的乐器。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各类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种类、不同材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除上述“三角铁”“铃鼓”以外,各类鼓类乐器都是可以尝试的。

(三)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了解了事物本质之后,才能突破传统桎梏,达到创新。

在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创作,通过相关教学活动以及音乐活动展示他们的成果。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自身的能力有所突破。与此同时,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学生不论是在观察、聆听还是学习打击乐器,都会或多或少地享受乐器所带来的声音,这也是音乐的魅力。

相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较低,认识事物时感性大于理性。打击乐器正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注意力。许多学生在观察老师使用“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敲打出动听的旋律之后,也_始尝试自制打击乐器。有的学生开始用易拉罐或水瓶,有的学生甚至在瓶内注入不同容量的水来观察水量多少对于打击后的音高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学生已经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出现的情况。

教学的任务并不止局限于教会什么,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才是启蒙教育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打击乐器作为辅助音乐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更加深入地探索与挖掘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乐器进课堂\";中学音乐教学;影响

    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都在思考怎样利用器乐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将课堂中的乐器学习与歌唱、基本乐理、欣赏学习相互结合,因材施教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对乐器进课堂对中学音乐教学影响的探索,旨在对该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乐器进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以器乐教学为基本,在教学合一的有趣演奏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乐器带来的真实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优美声音的感受,这样对培养中学生亲近音乐的良好态度具有重大作用。

    (二)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是音乐课堂中表现音乐美、艺术美的重要手段。通过器乐欣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改变音乐课堂氛围。同时,乐器还可以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一条简单的发声练习,学生可能很难唱准确,但是老师利用乐器来进行引导,这样就很容易让中学生把握音准,大大增强学习信心。

    (三)提高中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中,如果还是单一的老师唱学生跟的方法,时间久了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但是引入乐器教学,中学生就会产生对学习乐器的向往,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掌握乐器技能而努力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的音乐识谱技能,这样就让中学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乐器进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法把握不够导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尽管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尝试采用乐器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的音乐讲授式教学,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活动时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或者是过分地脱离教科书而没有达到音乐课堂的学习目标。很多教师的原意是希望通过乐器能加深学生对这歌曲的理解和体验,却没有想到这样的乐器教学却成了败笔。

    (二)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

    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教学时,如果应用的乐器脱离了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生对乐器展现的情境就没有办法理解。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运用中学生都无法理解的古代乐器为演奏对象,而这些手段的运用又完全脱离了学生理解的实际,让学生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中,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三、促进中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的对策

    (一)提高对器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根据当前新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器乐教学,依据器乐教学内容的有序发展,以专题的形式列入常规教研活动中。如何在四十分钟的中学音乐课上,根据教材歌曲内容,如何有效发挥乐器学具功能,巧妙组织学生进行音高型和节奏型的即兴游戏活动,在歌唱活动中发挥课堂乐器对乐句的感受及在乐句基础上进行即兴乐句对答游戏,尤其在关注呼吸和音色的基础上对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组织的简单曲式结构的感受和体悟,保证中学生器乐表现能力的持续提高。

    (二)充分运用打击乐器,活跃课堂气氛

    打击乐器以其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现手段为广大师生所睛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乐实为功不可没,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嘴与手的协调性及同学间的合作密切性。如老师可以在教学《新朋友见面会》这节活动课时,利用木鱼、碰钟、三角铁等八种打击乐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气氛,让中学生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音乐学习。

    (三)加快中学器乐师资的培养

    随着中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渐快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采用政策,推动中学音乐教师深入体悟器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采用激励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器乐演奏与教学技能水平。例如,可以在市内开展各种级别的基本功比赛、课外展演活动、科研论文及器乐优秀课评选、对外器乐文化交流等。或者是将中学音乐老师的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等环节与其器乐的基本功联系起来,激励他们对器乐进课堂的实践教学,促使器乐课内教学和课外器乐活动互通共进。

    (四)唱奏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最好能把唱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攻克教学中的难点。例如老师在处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十六分音符和符点音符这个节奏难点时,要求学生注意节奏音准。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可以将其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奏一组演唱,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教师伴奏学生合唱,第二次师生器乐合奏,第三次合唱加器乐伴奏,通过师生的唱奏互动,不仅轻松地攻克了教学中的难点,还让学生充分欣赏和享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对于乐器进课堂教学方式,一定要综合考虑中学生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展演、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来进行。而对于该教学方式的深入探讨,则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在音乐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和民族精神

1.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向学生阐述民族民间音乐、民族乐器的形式、分类

我国的民间音乐按其体裁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1)民间歌曲,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2)歌舞音乐,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是说(白)、唱(腔)、表(作)三位一体的艺术,也称曲艺。(4)民族乐器,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向学生阐明民族乐器的分类及种类。民族乐器包括:弦乐(弓弦乐器:二胡、京胡、板胡等;拨弦乐器:琵琶、古筝、三弦、柳琴、扬琴等)、管乐(竹笛、唢呐、笙、管子、箫)、打击乐器(云锣、大锣、小锣、木鱼、堂鼓等)。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提高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演唱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唱民歌是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选择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提供给学生,除音乐教材外,还要选择课外的优秀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唱,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风格、音调、节奏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具有很强的舞蹈节奏;内蒙民歌高亢、宽广、辽阔;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所以,在教学中,把民歌演唱的各种技巧和因素整合、加工,使学生能更好地演唱民族歌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演唱民族歌曲的目的。

3.民族音乐欣赏的作用

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优秀的民族音乐曲目进行欣赏,是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时效性的必要手段,在欣赏民族音乐作品之前,应提前向学生布置音乐欣赏作业,让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形式先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题材、背景等,让他们通过自己学习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在音乐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收获,增强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收到较好的欣赏效果。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一课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瑶族的居住环境、瑶族的服饰、瑶族的风俗、瑶族的乐器———长鼓等。在课堂上,教师加以启发:“同学们,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乐器(瑶族的长鼓、我们本地区朝鲜族的乐器———伽耶琴、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手鼓等)。人们借助本民族的乐器来表现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瑶族舞曲》就代表着瑶族这一民族的乐器———长鼓,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瑶族的音乐文化世界吧。”

4.情境创设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有效发展。音乐情境教学法是建立在启发诱导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以情激情,以情设境。

二、实践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是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除了课堂的学习外,要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娱活动,为推进民族音乐教育构筑坚实的平台。其中如学校举行民族乐器比赛活动,学生通过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竹笛、扬琴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提高他们的民乐演奏技巧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又如,学校举行民族歌曲歌咏比赛活动,让学生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使这些弘扬民族精神的歌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传得开,唱得来。如参加社区民族文化演出活动,将学生引入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之门,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通过“唱响民族歌,跳起民族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传承了祖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篇7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适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已逐步走入课堂,并且以飞快的速度普遍应用,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为教育教学增添了新鲜血液,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密度增大,信息资料获取更快,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适度地、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则会使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计算机世界。在一首首乐曲,一首首歌曲,一张张幻灯片播放时,优美的乐曲、迷人的动画、绚丽多彩的图片,固然可以吸引学生,但同时又减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时间,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使课堂变得过于模式化,甚至对部分艺术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根本就得不到一点自身的参与和艺术体验。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没有得到艺术方面的实践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件不易过长、过多,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2.实物民族乐器准备要充分

现在音乐课堂中对于乐器的使用,大多数以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西洋乐器为主,而忽略了民族乐器。尤其在双语音乐教学中要重视民族乐器的使用。如:都塔尔、热瓦普、艾捷克、手鼓、纳哈拉组鼓、萨把依、冬不拉等,将这些民族乐器和现代乐器合理搭配,这样既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又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双语班学生对民族乐器也更感兴趣,而且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感受自身实践锻炼的喜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们的演奏、演唱技能。在双语音乐教学中要重视民族乐器的合理使用,是非常有益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合理搭配,切忌生搬硬套。

3.双语演唱应重视

在音乐教学中,演唱总是比较常见的一项内容,也是师生交流相对直接和较为方便的形式。因为,人人都有一幅嗓子,这件人人都具备的自身乐器。那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了演唱这一行之有效的内容,而且要重视这一内容。在双语音乐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双语学生由于在生活中长期受到民族生活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都喜欢歌舞表演,而且很有激情,可将汉语歌曲和民族语言歌曲交替演唱,既能有效地完成音乐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有极大的提高。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有了好的提高,这不仅仅是对于上好一堂音乐课有帮助,而且对于综合汉语学习,民族团结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们通常直接记忆一段文字或者公式、定理、定义之类,不是很快或者记忆后容易忘却,如果将这些文字内容编入节奏明快、易唱上口的音乐曲调中,记忆速度不但快,而且不易遗忘。因此,加强双语演唱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

4.自主参与应鼓励

音乐是极具美感、感染力很强,又能容易引起人们思想、情绪共鸣的艺术。但是它较为抽象,如果我们能使更多的人参与艺术实践,那么就会使众多的人有切身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无论大家的艺术技能高与低,精湛与否,都能使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便于学生自主参与。而且要多鼓励学生,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尽可能使学生人人都有项目选择,人人都能参与艺术实践。比如双语班学生大多都喜欢,而且较为擅长歌舞,教师可以在完成其它内容的同时,可适合地设计一些诸如麦西来甫舞会,小型演唱会,小型民族器乐演奏会,双语交替穿插的一些音乐剧、小品等。也可以将现代的、古典的内容与民族音乐内容相结合。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内容丰富,全员参与艺术实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 人文精神

近几年,我国国力逐步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音乐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如此强烈的需求下,探索改进民族音乐的教学成为当务之急。而人文精神作为民族音乐培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师资、培养观念等的制约,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培养程度。所以,分析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不足,提出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文精神在民乐教学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关切与追求,对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标尺。人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民乐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也十分必要。

(一)提高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顾名思义是思考、辨析的能力。人文精神的思辨力有三个特征:一是争议性明显;二是人文问题需要维护性解释及解说性论证;三是人文思考的目的是鉴别行动准则与价值理念。而在民族音乐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则成为一种契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极具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带给学生不同的文化震撼,运用音乐带给学生的冲击来反思自己,有助于发展自身的人文思辨的能力,促精神的养成。

(二)培养民族精神

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乐中的文化精神与内涵以及其中深刻的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日常生活,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各民族的音乐体裁广泛、风格鲜明。不同的旋律有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地区形成不一样的音乐风格,北方音乐豪迈、高亢、旋律有着较大的起伏,相比之下,南方音乐则委婉细腻,旋律较为平缓。音乐造就了一个传递情感的方式,形成了各民族的归属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鉴赏也可以让我们挖掘深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三)促进民乐文化交流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个民族间增进相互尊重与理解。尽管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会造成误读以致发生冲突,但音乐作为超越语言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联系各民族,形成一条坚实的纽带,不同的民族可以用音乐来了解彼此的文化,促进彼此的交流,加强彼此的沟通。

二、民乐教学中的不足

现阶段,由于受西方音乐学科教育的影响,民乐教学中有许多不足,有轻文化重音乐的趋势。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轻视音乐表达中的内涵

现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形态在民乐教学中占据着绝大比例,对作品表达的内涵却较少提及。民乐作为经过长期沉淀发展的中国典型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其表现的内涵更值得去深入挖掘与分析。而现阶段的教学却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与讲授。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讲授这首曲子时,一般是将作者简单介绍,然后大力分析曲式,将曲子的美感耗尽,就像一味将古诗翻译成白话文,古诗的意境无法传达与读者,实感可惜。

(二)器乐教学重技轻道

如今普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了乐器技术训练的“机器人”,让学生单纯追求技术的提升,而没有真正让其理解乐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当前器乐教学就像一条流水线,单纯生产掌握演奏技巧的“机器人”,无法满足学生活跃的思维,无法完成乐器本应实现的表达喜怒哀乐的作用。这让在民乐教育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又阻挡了一个障碍。

三、民乐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民族性是我国民乐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民乐的产生发展都有较强的民族特质,所以民乐教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音乐的教学理论。笔者认为以培养人文精神而实现的民乐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

(一)改变教学观念

民族音乐有着深刻的内涵,其背后包含的文化有着更大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学习曲子的音乐性,而且不能割裂文化与民乐的关系,通过启发式教学,深入探讨曲子背后的文化性。例如,学习《金蛇狂舞》时,老师可以启发式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首曲目的历史由来是什么?与其相关的古典文学是否了解?在历史过程中演奏该曲的乐器发生了哪些变化?该曲的音乐风格是怎么样?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坚持乐器的技巧训练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

民乐教学中,不能将乐器技巧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割裂,在乐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乐器的发展演化历史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增加对民乐的感受力,享受民乐、领会民乐的美妙,进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三)将民乐教学融入各科教学

老师在其他音乐教学中融入民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欣赏民乐的兴趣。在钢琴课上将我国民乐名曲作为联系曲目,学生练习时不仅提高了技法,又学习了我国民乐的独特曲式与作曲技术,让学生在多方面了解民乐。

(四)提高老师的文化阐释力

目前的课程设置忽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改进这一缺点,对民乐的教课老师也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授课老师具有一些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化阐释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像美学、文学、哲学这样的人文课程。

(五)开设民乐特色课堂

通过邀请民乐专家举办民乐知识讲座,举办音乐会、演出这些积极的措施,提升学生的人文音乐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民乐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务必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改进教育观念、改变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针等措施来解决问题,力求让学生有更高的人文素养,使民乐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一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娟. 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 中国科技投资,2013,30:199.

[2]刘婷. 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弘扬[J]. 大舞台,2011,07:243-244.

篇9

关键词:流行歌曲;小学;音乐教育

由于受我国以前相对比较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教学作为一种传播艺术的正式活动,就得中规中矩,就得从经典传统的歌曲中帮助学生寻找灵感,提高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片面地理解流行歌曲,甚至在教学中贬义和排斥流行歌曲,拒绝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忽视了流行歌曲也有优秀的励志的歌曲。而且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将优秀的流行歌曲扩展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体现流行歌曲的可操作性,体现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时代性。

一、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潮流乐曲的学习,也有利于小学生对聆听、鉴赏、乐器、视演的学习;有利于督促音乐老师改进对小学生音乐聆听、鉴赏、学习课堂的教学方法,利用小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减少课堂死寂无趣的状态,添加些许应有的“乐性”;有利于创新传统音乐教学比较单一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乐器音色的辨别和演奏,有目的性、有针对地引导学生凝神感受不同音色所滋生的“神韵”,并且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反复聆听,以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比如:古筝、古琴、二胡、葫芦丝、笛子、钢琴、吉他、萨克斯、架子鼓等乐器,以更好地达到创新教学内容的目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流行歌曲使用的乐器比较多,以此更好地培养小学生乐器音色辨别能力,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在视演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或是熟练乐器的同时,提高对小学生视演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

在新形势下,根据时展的潮流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突出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地位,真正做到学习是学习音乐的主体,因为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它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并且通过音乐老师的引导,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如同不断跳动的脉搏一般,时刻凸显着音乐的生命和活力,使其始终显示出勃勃生机,而这一生机勃勃的节奏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比如:在具体音乐鉴赏课堂上教节奏感较强的流行歌曲,可以通过强弱和长短频繁交替乐曲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感受音乐的“动感”,可以交替性的让学生偶尔处于“动感地带”,偶尔处于“安静街区”,以此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协调性和感知性,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有利于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新形势下,根据小学生喜欢的心理倾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感受美,造成美。而且我们都知道在音乐教学中,每一首音乐都蕴藏着作者心底那份默默的情怀,意味深长、寓意深刻,而流行歌曲在当代产生,反应了我们新形势下人们的普遍心理和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老师引导小学生在聆听欣赏的时候更好地避免偏离时代主线,偏离音乐情感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可以更好地避免老师一味地加入自己的情感理解,给小学生渗透了过多的自己情感成分,而过度忽略了小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色、艺术魅力和情感感染力,却难以表达自己情感的被动式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营造专属自己的“灵感库房”,通过自己动手、动耳、动嘴、动脑、动心,而老师仅仅是个领路人。而且可以借助现在小学生都普遍喜欢流行歌曲的现状,利用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的冲动劲帮助他们更好地消除小学生的依赖心理,促使他们通过自己聆听和感知,并且克服表达过程中的羞涩和胆怯心理,自己表达音乐的情感,为他们今后学习音乐打下牢固的情感基础。

(四)有利于小学生培养起对不同乐器的乐感

我们都知道音乐如同大自然它包含着许许多多形象万千的生命一般,包含从古到今、国内国外形形、风格多样的歌曲,而且表现的乐器也是品种各具春秋。而且如今的流行歌曲所用的乐器不仅多,而且风格多样。比如钢琴是现代人们比较钟爱的一种乐器,它被许多流行音乐所亲睐,而且传达的音乐“情思”各具特色。为此,老师通过流行歌曲的鉴赏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用心灵去聆听钢琴伴奏的流行歌曲,去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情感意境,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好地乐感和灵感,提高学生音乐视奏的美感和艺术性。而且通过让小学生反复聆听同一首流行歌曲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可以更好地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如:古筝、古琴、二胡、葫芦丝、笛子、钢琴、吉他、萨克斯、架子鼓等乐器),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不同乐器的音色辨别能力。除此之外,更利于加强小学生对乐曲风格熟悉程度的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多聆听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扩展学生音乐“情思”体验范畴,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结语

在新形势下不断分析和研究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引进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对小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奠下牢固的灵感基础;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适应时展的思想和意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胡娟 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诸葛葛.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张璐.试析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

篇10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使用,能够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学生审美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渴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则能够链接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培育学生新的审美心境,而且还能够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此外,也能够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们欣赏美的能力。

2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应用

学生的思维相对而言都比较活跃,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比较容易产生好奇心,当他们对一件事物的好奇心越强的时候,他们对此的兴趣也就越高。学生喜欢的音乐一般都是紧随时展步伐的,而且还都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而且内容灵活多变,更加的人文化。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素材,在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欣赏时,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分析“交响乐作品中的多声部”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能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辅助的作用,对于分析拆分声部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普通的音乐媒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在向学生介绍“民族乐器时”的相关内容时,也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一些乐器的图片、听到乐器的演奏声音以及了解乐器的演奏技法一一地呈现给学生们,便于他们了解,开拓他们的视野范围。多媒体课件在中专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使用,对于学生分析音乐是非常有帮助的。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和理解力

在教学音乐内容时,培养学生对音乐曲词的理解力以及感受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力则是一项基本的、也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为这对于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认识,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歌曲演唱的把握能力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则能顺利地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的时候,音乐教师就可以在播放该首歌曲的同时,再为这首歌曲配上具有古典特色的背景动画,再选一些画面来衬托苏轼做诗的意境图画,促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还能够深入地体会到歌曲原词的创作意境以及作曲者内心的情感寄托。这样的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欣赏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该歌曲的试唱把握,而且还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中,便于与歌产生共鸣。

4激发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通过结合多媒体课件将需要教学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然后将这些课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这样既能降低课堂的板书时间,又能集中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此外,开展多媒体教学模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于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探究“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鉴赏”课的相关内容时,在实际教学当中,音乐教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将所有的民族和西洋乐器拿到实际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乐器的构造、音色和音调以及演奏效果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类乐器的图片制作成一张张的幻灯片,然后,再在乐器图片的基础上链接乐器自身的音调,只需要点击乐器图片,学生们就能感受到真实的乐器演奏了。除此之外,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插入演奏的视频让学生去欣赏,将视觉和听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于学生对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乐器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5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搭建了音乐和交叉学科之间的桥梁

篇11

摘要:打击乐器教学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提出:感受与鉴赏中要求学生“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长短、强弱不同的音。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从打击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和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谈了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运用问题。

关键词:打击乐器;听看;试奏;创新;重要性

打击乐器是乐器家族中最富表现力、极具节奏旋律和合声艺术效果的乐器族群。它具有历史古老悠久、区域跨度广阔、表现方式丰富、拥有品种繁多、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因此奠定了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感受谈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打击乐器的认识和演奏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材中几乎所确小型打击乐器都会出现。作为打击乐器的启蒙教育,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能正确掌握其正确的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听、二看、三试、四奏。

1.一听,培养聆听习惯

“听”是指培养聆听的习惯。打击乐器的音色丰富,在学生仔细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乐器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又能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但要让学生对“听”有兴趣,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每学习一种新的打击乐器时,我先将乐器藏起来和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要求学生听“这种声音像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你曾经听过吗?”这时学生会很仔细地去聆听,教室里出奇得安静。在仔细的聆听后,让学生们猜猜这种乐器的名字,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有效,学生既在游戏中学习,又在游戏中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2.二看,观察乐器特点

“看”是通过对乐器直观的观察,找出其特点,看乐器的形状和材质,结合自己听到的声音,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认识。如在学习木鱼时,我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马上能说出“它像一条金鱼张着大大的嘴巴。”我又问:“它是什么做的?”学生说:“它是用木头做的。”最后我问:“根据刚才你们说的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很容易的说出:“木鱼。”由此可见,在老师有步骤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发现了乐器的特点,加深了对乐器的认识,也培养了良好的观察的习惯。

3.三试,体验参与乐趣

孩子好玩、好动是天性,只让他们安静地听、仔细地看是不够的,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参与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追求。我的做法是将乐器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亲自尝试找出演奏方法,并将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然后总结并互相学习。

4.四奏,规范演奏方法

“奏”是指培养正确演奏方法。在“试”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索演奏方法,并将结果与大家交流、讨论,这时可能会出现多种演奏方法,只靠学生独立去总结和选择是不够的,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充分发挥出来,要对结果做出果断、准确的判断,然后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

二、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高度,打击乐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这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分为演奏方法的创新和自制乐器的创新。

1.演奏方法的创新

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打击乐器有几种敲击的方法,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如:有一个发现三角铁有多种敲法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拿着抓绳发出长而亮的声音,像上课铃声;握住三角铁会发出像钉钉子的声音等等。

2.自制乐器的创新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如有的学生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沙子或米粒、小豆,做成沙瓶;有的学生用一根铁丝将许多瓶盖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铃;有的学生甚至用旧钢条做成了三角铁;还有的学生用竹板做成了响板……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不仅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得特别开心,而且在演奏中还能大胆地、别出心裁地使用与众不同的音型进行伴奏,可以说此时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2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分析

音乐起源于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音乐,在音乐技能方面就一定要充分掌握较佳的节拍感及节奏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节奏教学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就是节奏和旋律,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体现,具体指音乐中音的强弱以及长短。从广义的层次上来看,节奏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要素,比如调试的转变、动机的发展、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不同的节奏运动也是音乐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世界中由于表达的情绪不同造成节奏变化的差异性。普遍的规律是抒情音乐的节奏相对比较缓和,欢快时候的节奏感比较强烈具体。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才能慢慢体会到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同,节奏是其中最密切以及敏锐的因素之一,所以想要感受节奏必须通过节奏认识和感受音乐。针对小学生来说,节奏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老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节奏的强化训练,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律动,感知节奏

律动指的是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做出有规律、简单的动作。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结合律动可使学生在演奏音乐时,自觉融入音乐情绪,更好地感知节奏。而体态律动即符合音乐自身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具体的体态律动教学中,以节奏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游戏、舞蹈、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例如,在《法国号》歌曲的教学中,由于该歌曲是一首法国民歌,歌曲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节奏规整,以优美舒展和轻快跳跃旋律的交替表达人们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先用两拍子导人,用钢琴弹奏和弦,在琴声律动下,学生在教室里走圆圈,且边走边听钢琴所弹的旋律,说出琴声的规律。老师会说:“老师一个手弹得轻、一个手弹得重”,然后让学生用身体语言表达出“轻、重”,于是,学生一只脚轻、一只脚重的走圈圈,感受音乐旋律。最后,在多次弹奏后,教师总结音乐三拍子的特点为“强弱弱”,让学生进行感知,在熟悉歌曲旋律后自己寻找三拍子规律,提高音乐认识。

(二)自制乐器,领悟节奏

对于儿童而言,其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象力、创造力丰富,音乐“乐器”无处不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在掌握了一定的节奏类型后通过打击乐器对新学的节奏进行巩固。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音乐乐器,如可在铅笔盒上绑橡皮筋,这样,“嗒嗒”声便会在学生用手抽动橡皮筋的过程中发出,且随着学生抽动橡皮筋频率的不同而发出不同节奏。学生还可将沙子装在易拉罐中,然后上下摇动模仿沙锤的音色。此外,可通过拍击使学生学习一些乐器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在2/4拍奏学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第一小节的第一拍的前半拍紧握右手,拳眼朝上,对左手掌心进行击打,然后在后半拍时拳眼朝上,敲击桌面。以此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拍击技巧,并激发学生的节奏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链接生活,创编节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所教音乐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对所教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出一种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节奏教学中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例如,“咚咚咚”一听便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敲门声,在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敲门的声音来促使学生对一些简单的节奏进行学习,然后再层层深入。教师还可以通过钟表的滴答声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学习。因为钟表走动声音比较小,老师可以以双手拍打模拟表针走动的声音,让学生以走路的形式来对此节奏进行模拟,老师拍一下学生的脚步就动一下。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教学生在行走时每行走一下就顿一下以加强节奏感。

(四)注重实践,增强节奏

篇13

(1)在欣赏教学中的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欣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景的感受力等。

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图画教学方法,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黑板上分别出示表现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图片;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侵袭的图片;风雨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结合,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2)在歌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重头戏。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 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歌曲《什么鸟》,这是一首贵州地方戏种“花灯戏”改编的歌曲。我在教学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就让学生将平时了解或观察到的鸟类主要特征创编成歌词,并采用齐唱、轮唱和问答等方式来演唱歌曲,效果非常好。不仅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还对本土的地方戏曲有所了解。又如:歌曲《飞呀飞》,这首歌曲我采用了创作歌词演唱和律动表演以及运用了好几种演唱方式进行教学,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乐趣,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再有就是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还可以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既可以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作用,又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在节奏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节奏教学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通过拍击实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在一年级节奏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年龄小、好动的特点,把节奏教学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表现自己,从而掌握好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如:《小乐手》,先让学生分别认识双响筒、碰铃、沙锤、铃鼓等四种乐器,并学习每种乐器击打节奏,然后让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待学生熟悉后,学生在创编歌词的同时也增加了乐器和节奏。就这样,学生在自由、愉悦的活动中学会听辨旋律、又能认识及击打多种乐器、还能玩耍,效果很好。

篇14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音乐;教学;应用;借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6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05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往往采用教师做演奏(唱)示范,或者播放录音磁带等形式,实现音乐课堂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内容比较枯燥,造成学生在上音乐课中往往显得很被动,不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学习,而是被动接受。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后,课堂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不再只是接受单一的教学手段,而是能感受如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不自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时,为了高质量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尽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乐器的音色和结构特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音乐分解为MIDI音乐片段,将每种乐器展示给学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轻松地辨别出每种乐器的音色,进一步感受乐曲所带来的意境。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常见乐器的音色,并能很好地判断出每种乐器的音色,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认识、辨别乐器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是初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去感受、认识、学习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引导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乐曲时,在乐曲的开头、和尾声部分,我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情境,结合音乐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音乐以及乐曲所传达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画面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乐曲开头部分,我展示给学生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由于这部分的音乐力度是自由、速度渐快、情绪优美,通过这样的画面设置,可以很快将学生带入优美夜色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在部分,我展示给学生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由于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通过这样的画面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进一步感受乐曲的力量。在乐曲的结尾部分,我设置了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乐曲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通过这一系列的画面设置,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产生美好的意境,润物于无形之中。同时,学生通过对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整体感知,能进一步了解、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实现对乐曲深层次的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优秀文化的渗透

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好的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以及歌曲的演唱方法、表现形式、创造手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背后文化的多元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丰富多彩。仅就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这些多元的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教会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感悟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让学生真实地体会音乐所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这样,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通过歌曲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民族的特色,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授《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我事先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特色、建筑特点、风俗习惯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之后,再进行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初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多媒体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升华。但是,我们对待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适度原则,即对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要把握好度。什么类型的课程适合应用多媒体,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而不能一味的实现音乐教学的“满堂电”。长此以往,会招致学生的反感,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我认为要坚持如下两点原则。

(一)要始终坚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谐的课堂。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采用何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其对课堂教学都是起着辅助作用,而不能真正代替教师的作用,否则是适得其反。

(二)要坚持多媒体呈现信息适度原则

现代社会信息量巨大,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无可厚非,但要坚持多媒体信息呈现的适度性,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坚持的准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精挑细选对课堂教学有用的信息。

总之,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只要我们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就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