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保护环境的启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经济激励 中日比较
中图分类号:D731.33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在里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UNCSD)的主题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新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提出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根据1987年发表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WCED 198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开始登上舞台,有关绿色经济的讨论也日渐热烈。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它包括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激励和约束、绿色投资和贸易、绿色证券、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环境税收、绿色经济等重大环境经济政策。
1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概述
1.1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的定义
在早期的环境保护中,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命令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复杂化,命令控制型政策的弊端――庞大的执行队伍和高额的执行成本,企业环保责任问题成为了制约环境保护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了降低环境政策的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效果,许多国家在环境管理实践中,更加注重运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因此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即通称之“环境经济激励政策” 。
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是指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微观刺激和宏观经济调节等经济杠杆,调整或影响有关当事人产生和消除污染行为的政策。这类政策的目标即由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
1.2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的功能和形式
环境激励经济政策具有两种基本的功能――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行为激励功能表现为通过经济手段,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外部不经济的环境费用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纠正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资金配置功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二是资金的重新分配;三是资金的使用。
当前,国际环境法中常用的环境经济激励政策主要有:财政税收优惠,排污收费、产品收税(如对高硫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一次性电池收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保险金等政策工具。
我国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激励政策主要有排污收费政策、投资鼓励政策(如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投资禁止和限制政策(国家禁止发展项目表)、财政和税收政策(如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以及排污权交易、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等。
2日本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
2.1日本近年来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的发展现状
日本在2007年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将建设“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自然共生社会”作为三大目标,在实现其这目标的同时,将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深入到日本环境保护法的整个体系当中。
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其法律有《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其法律有《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 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等。通过经济手段将逐步取代直接管制手段而发挥更多的作用,而且经济手段在解决国际环境问题也更加易于双方的接受。
日本政府为了加强环保设备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的贷款优惠政策。
如在预算制度上采取的主要政策有:
①创造型的技术研究开发补助金制度;
②对废弃物再资源化 工艺设备生产者给予补助;
③对引进先导型合理利用能源设备予以补贴;
④推进循环型社会结构技术实用化补助优 惠政策;
⑤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再资源化设备的引进 与投入采取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公司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⑥在退税政策方面,对于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 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 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处理装置等,除实行特别退税 外,还可获得三年的退还固定资产税待遇。
日本在制定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的过程中所实施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额度是比较大的。这一方面说明日本对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同它的经济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2.3日本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的特点
2.3.1注重立法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立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型社会”。从2001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七项法律,争取一边控制垃圾数量、实现资源再利用,一边为建立“循环型社会”奠定基础。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对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控制环境污染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日本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如《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公害对策基本法》《环境基本法》《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2)关于环境保护的专业法律。《烟尘排放规制法》《大气污染防止法》《噪音管制法》;(3)关于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如《工厂废物控制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4)虽然不直接属于环保,但和环保有密切关联的法律。如《公害健康损害赔偿法》《能源使用合理化法》和2006年通过的《居住生活基本法》等。此外在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视框架的完善。即上一章所述中三个层次,一部基本法,两部综合性法律,六部专门法,界定清晰。
2.3.2注重科学技术
日本非常注重依靠科学技术,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等来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来推进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体系。这从日本日益递增的环境科研经费以及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绿色行星计划”、“月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可见一斑。
2.3.3注重政府职能
为谋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型社会体系,日本政府设置了“环之国”会议机制,该机制由日本内阁成员与10位日本民间的有识之士组成。“环之国”的基本理念是谋求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简洁、高质量的循环型社会”。
2.3.4注重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手段主要是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如资金投入、税收政策等。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循环利用项目,其中,返还制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该政策的实施。
通过公布全社会污染控制总目标引导企业进行环保。如工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要求减排,否则处以罚款。体现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为环境保护支付必要的成本。如垃圾处理费的规定。建立价格机制。如利用能源价格等调控企业环保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在实施垃圾袋购买制过程中通过不断涨价,减少垃圾袋的购买20%。完善税收机制。开征环境未来税,要求对废弃物付费(1000日元/吨)。从2004年开始对环境税方案进行了反复修订,在2005年10月形成了最终方案,并于2007年1月正式执行征收。方案规定了环境税税率为2400日元/吨碳。
3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典型以命令控制型(Command & Control)环境政策作为环境管理主要手段的国家。我国环境治理手段以行政管制为主,但主要集中在事前环节的前置审批,而事中和事后监管薄弱。突出表现是对企业日常排污监管不严、处罚不到位。一方面,我国现行排污费标准过低,污染物覆盖面窄,征管力度不够,企业排污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如,根据收费标准和排放总量,2011年我国应征收的排污费超过1000亿元,但实际仅征收200亿元,差距巨大。另一方面,环境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监管架构,环境执法以地方为主,一些地区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放松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十分突出。
保护环境的正向激励不足,无法有效调动全社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一是企业缺乏内在动力。目前,环保对企业还主要是增加成本的活动,企业不可能长期亏本进行减排,因此,仅靠行政手段治理污染难以持续。二是在总量减排约束下,各地经常采取关停并转和拉闸限电等强制手段,代价高昂。
现行法律对环境保护的经济措施规定较少。例如,《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重点是监管分工、环保标准制定、法律责任和处罚等。《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是总量控制、排污收费、超标排污处罚,以及针对燃煤、机动车等特定污染源的强制性措施。对于国外已普遍采用的排污权交易、环境税和补贴等经济手段,我国法律缺乏明确规定。
政策不配套,制约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例如,国家强调和鼓励资源循环利用,但我国产业政策以规模大小作为市场准入门槛,一些循环利用项目达不到规定的规模标准,得不到“准生证”;一些企业余热发电要交容量费,不能上网等。不少风电场因电网不配套而弃风,不能足额发电。许多企业需要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4日本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的经验借鉴
首先要完善政府经济激励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摆脱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提高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
第二,基于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通过正向激励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技术政策等各项政策的配套实施,从整体上有效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三,以绿色采购引领绿色消费。日本政府各机关在购买商品时都要购买减少环境负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由于消费规模大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我国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火车头”。
第四,公众应当是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中坚力量。我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具体而言,应该尽快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并倡导居民垃圾分类,这样既可节省资源能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另外,还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倡导购买绿色产品,提倡绿色消费,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南,陆新元.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实践与展望[J].世界环境,1997(1).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民事合同 产权界定 交易费用
我国环境保护体系主要以行政机关的政府调控来解决市场失灵。但是关于以市场机制解决解决环境问题的研究却未受到足够关注。
一、科斯定理及其内涵
“科斯第一定理”是由斯蒂格勒从《社会成本问题》中概括出来的,可以表述为”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明确界定,无论初始产权如何配置,通过市场交易都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实际上没有涵盖市场运行的大多数交易过程。“科斯第二定理”表述为”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它揭示了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经济世界中在私有产权制度下完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可能导致的资源配置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强调产权明晰的重要信。最后,约瑟夫・费尔德推断出“科斯第三定理”,即当存在交易成本时,通过政府来准确地界定初始权利,将优于私人之间通过交易来纠正权利的初始配置而实现帕累托改善的结果。
二、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内涵
环境保护民事合同是指企业(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或组织)与其污染源所在地居民基于双方合意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签订的旨在协调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措施、纠纷处理方式等方面的书面协议。缔结协定的主体为特定的企业和居民之间,其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规制,如于1992年2月1日颁布并于2002年6月26日修订的《台湾公害纠纷处理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事业得与所在地居民或地方政府签订环境保护协议,防止公害之发生。”哪些方面的环境产权可以进行私有化并列入法律规定,则应该以环境权为准。笔者认为环境权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权利,既包含如采光权,眺望权,宁静权等可交易的私权,也包括带有“公权”性质的空气清洁权,必须说明的是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只能是对特定环境产权的界定和交易。
环境保护民事合同是为了”保护当地居民的环境权益、保障其生存环境,而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为当地环境的整体发展采取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施”,当地居民也负相当的义务,如对一定污染范围内的忍受义务等,这实质上是对公民环境权和企业组织环境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其基本思路是:在法律界定公民和企业组织享有环境权的前提下,于特定的环境范围和法律范围内, 企业和污染源居民通过自愿协议的方式进行以环境容量为核心的环境使用权交易(交易内容还包括由此造成居民对清洁权,空气清新权等基本环境权一定的自我限制),由此形成相对自由的环境使用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产权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和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在经济理论上的传承性,其理论基础就来源于科斯所提出的“通过权利的清晰界定来获得资源配置的效率”的论断。
三、从科斯定理解读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
1.科斯定理强调产权明晰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科斯在他1959年的《联邦通讯委员会》中提到”产权”,表述为: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但科斯本人没有对产权进行明确定义,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通过放牧人与农夫、牙医与糖果制造商等案例――分析了产权界定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科斯所指的产权是一种个人行为权利,即不同条件下“可以做什么”的权利。根据上述关于产权的定义,“资源和环境的产权是指所有和使用资源以及享有良好环境质量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九条规定了“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 都属于国家所有”,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模糊的公有产权归属所引起的“外部性”不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公益。因此,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运用产权理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界定清楚环境产权的前提下,通过污染排放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交易,如协议排污企业为了排污而向附近居民支付,或受污染居民向排污企业支付以补偿其因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该市场行为并不需要政府加以干预。
2.交易费用对于研究环境资源的配置问题同样意义重大
交易费用指的是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在市场交易中,搜寻信息、谈判、签约、监督以及执行签约的成本,不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其他非市场运作过程的成本(如运输成本)。对于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而言,交易费用的高低是双方选择合同方案的一个重要判据,因为如果一种方案的交易费用太高,它有可能降低交易效率。鉴于产权交易的目的,环境资源产权的初次界定不仅需要成本, 而且有时候对界定成本、界定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会阻止产权交易的进行。因此,降低环境产权的交易费用是一个长期努力的方向。
四、科斯定理对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的理论贡献
但是“科斯定理”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也没有分析不同产权界定对分配的影响。该制度运行可能存在的两个个重点难点。
1.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特定的环境产权自由交易市场
扩大交易主体,以法律界定环境产权,降低合同交易费用。科斯最早提出了用产权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科斯第二定理指出,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其一,他在《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中总结道:“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法律只是确定谁是必须与之签约才能获得财产使用权的人(即权利的主体) ,最终这一权利将由那个认为此权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人取得(愿意支付最高费用的人) ,权利的这种最终配置结果(促进产值最大化) 与法律的决定无关”。其二,社区的自治机构、居民代表、有志于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的社会团体如环保社团、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可以作为居民的委托人与污染企业就环保事宜以及污染赔偿等事宜签订合同,避免由于交易主体分散造成的高成本。其三,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问题的相互性”,即如果允许污染, 被污染者受到了损害(例如粮食减产);另一方面,如果制止污染, 则污染者也受到了损害(例如工业减产和因保护居民的环境权付出的代价)。因此,“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由此可以得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条件下,初始产权界定的明晰程度在交易费用的影响下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制度是有成本的,不同制度和不同产权界定就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科斯告诉我们,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以减少交易成本,因为法律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强制性,而且基于环境价值的公益性,以法律对环境资源产权进行界定无疑一种最佳的方式。
2.政府在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的角色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第六部分指出:“直接的政府管制未必会带来比市场和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但同样也不能认为这种政府行政管制不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提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环境情况不一,使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的发展中更需要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到有进有退,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作为以市场契约自治方式配合环保政策的手段,政府在其中应起到辅助作用。首先,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可交易环境产权的初始安排,实际上弥补法律手段的不足。其次, 协助企业与地方居民签订环境保护民事合同。普通公民和污染企业间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风险,而政府的适当干预正好弥补这一缺陷:政府拥有专门的兼具专业技术又具有法律知识的公务人员,其可以通过规则安排或其他辅助手段(如协助居民参与监督等)保证合同双方的平等地位。
要解决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环境产权私有化被经济学家认为是解决“公共地的悲剧”最可行的方法,正如徐嵩龄先生所说,“在环境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使环境管理像经济管理那样有效,一直是人们的愿望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蔡守秋郭红欣:环境保护协定制度介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卷第1期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保护;室内设计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中,给城市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城市绿地面积减少而车辆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因此,城市环保设施建设要与城市建设共同前进。新时期室内设计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者一定要遵循装饰设计的基本规范,控制好核心要素,了解结构特性,这样就会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装饰设计作品。
1 新时期环境保护措施
1.1 完善环境保护评价体系,提高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城市环境管理的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让制定合理的城市环境保护法规,再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城市环境资源的损耗、收益等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制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环境保护的相关执法部门还要加大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通过城市居民与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 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加大环境管理的力度
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对城市污染物、废弃物等进行控制,并限制企业的排污总量,尽量降低城市污染程度。同时,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与措施,对于不能够执行这些制度的企业进行处理,并适当的淘汰严重污染的企业,保障城市环境的质量。另外,还要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力度,从根本上降低新的工业项目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1.3 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督管理的机制,解决环境问题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明确的进行分工,科学的进行协调,更有效的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另外,还要加大对城市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从而达到先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再解决整体的环境质量问题。通过对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更进一步的加强城市环境的管理。
2 新时期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新时代,室内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成长中,对于室内设计的研究却并没有止步,通过对新时期的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可以将其与环境保护更好的进行融合,推动环境保护与室内设计的共同发展。
2.1 室内空间区域划分的设计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每个家庭最主要考虑的就是空间区域划分的问题。只有进行合理的空间区域划分,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收获最大的效益,也才能够满足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居住的需求,同时,也只有在确定室内空间区域划分之后,才能够进行更加具体的设计任务。
2.2 室内装饰选择与风格的设计
在新时期的室内设计中,室内装饰的风格比较常见的有中式、欧式等风格,而这些风格的选择与设计也会影响到整体装修的效果。而室内整体的装修风格也会通过一些具体的设计体现出来。
2.3 室内家具风格及造型的设计
对于整体的室内设计效果来说,家具选择的风格与其造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功能上来看,家具的实用性则更强一些,因此,在设计上则更要具有科学性,才能够更加方便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用户可以选择自己设计室内的家具,一方面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加靠近整体的设计装修的风格。当然,如果用户打算购买家具,则需要考虑家具的色彩、造型等是否符合房间的整体风格,避免出现搭配混乱的现象,保障了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
2.4 室内灯光与色彩搭配的设计
除了室内设计的风格之外,还要注重房间的色彩以及装饰的灯光颜色等多方面的搭配情况。一般来说,明亮的色彩会使人心情愉快;彩色的灯光则会使房间显得更加丰富。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色彩以及风格的灯光,在进行照明的同时,起到修饰房间的作用。另外,光线的敏感,也会改变房间的色彩变化,突出家居装饰的独特性。
2.5 室内材料选择与使用的设计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家居材料的选择是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家居了不仅可以决定整体的设计风格,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装修的质量与档次,选择优质的材料可以保证家居使用的持久性与耐用性,也有一定的安全作用。
2.6 室内各项功能的实用性设计
无论是什么室内设计,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安全、便利以及舒适。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注重设计的实用性。例如,厨房的设计就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用户在使用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的出现。除此之外,其他的空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独立设计,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方便用户的操作。
3 新时期环境保护与室内设计的研究
就目前来看,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程度也逐渐增加,人们对于城市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每个领域或多或少都会看到绿色与环保的概念。而与人们生活更加紧密的室内设计则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室内设计中深入环境保护的理念,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3.1 与自然生态环境融合的室内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长,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体现出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在新时期的室内设计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些民间的、淳朴的室内设计风格,回归自然才是更大众的选择。而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室内设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这也是室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应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手段的室内设计:
即使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有害物质,这也是室内设计中最大的问题,因此,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要选择环保型的材料进行装修。而近年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室内装修中污染的问题。进行室内设计时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装饰,不仅可以营造更完美的装饰效果,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材料的使用,减少其对人们居住、生活带来的危害,实现了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合到室内设计中,推动环境保护与室内设计的共同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这也就要求城市的发展必须符合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原则。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出环保意识也是一种对于生活质量严格要求的表现,这种态度不仅能够更加体现出设计的完美性,更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以及对生态的破坏程度。新时期下的室内设计与环境保护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健康的生活空间,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因此,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将其与室内设计更有效的融合,也是室内设计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淋扉.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自然风尚探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
[2]林占欣. 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的教育思考[D].天津美术学院,2010.
[3]环保部向社会公布2010年污染减排目标[J].经济视角,2010(02).
一、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
所谓企业环境社会责任,通常意义上来说就是企业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作为一个“企民自主性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二、我国企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企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的纳污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企业所造成的污染。而企业数量的增多和居民消费的不断增长,更加大了企业的污染物的排放,而企业则在排污的同时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迫切呼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二)我国企业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我国目前在环保立法上仍然存在“立法不严、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更为严重的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执法者素质低下,致使环境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政府应当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大力进行环保宣传。
2.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绝大多数企业仍未树立环保营销理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少;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环保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有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顾不上花费较高的代价推行环保营销。
3.广大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一些公民在生活中随意丢弃废弃物,造成白色污染;在旅游过程中,肆意采摘花草,随手丢弃废弃物,造成生态污染;更有甚者追求“高品位”生活,穿皮草,吃野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这些企业的生产。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强,换句话说,就是公民的环保维权意识不强,导致企业生产可以不考虑环境责任,造成污染的恶性循环。
三、企业实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政府因地制宜,建立中央及地方的“绿色基金”项目,中央拨付一定的款项;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绿色配套设施,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体系,建立惩罚性生态补偿和激励性生态补偿机制。由于企业排污去污的设施建造成本技术程度比较高,可以对于达到国家相应标准的排污去污设施,在企业计划修建的阶段,通过设置专项补贴资金,减少税收的办法鼓励企业兴建级别较高的去污设施。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整治力度。在设定好企业排污的标准基础上,严格执法。对于国有企业,不能因为企业的“关系”纽带而迁就容忍,孰不知,企业的环境危害程度和企业规模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对小危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力度,推行行业整合,防止小危企业关停后又重新注册生产或异地生产;政府同时应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管理和检查,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能及时的找到源头,迅速的治理污染。
(二)重点提高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不少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中小企业仍处于原始积累和生存的阶段,无暇顾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要等到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再关注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环境污染上的时间滞后性,空间上的递减性,检测仪器的落后性,污染排放的随意性等特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在提高自愿性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标准,把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及时有效的处理好,这样才能促使环境质量的总体好转。
(三)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本文介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保护目标,并提出了做好水利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的措施以及参建各方履行的义务。
关键词:
水利水电;施工期;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大面积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时间也越来越长,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从上到下除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外,还对各行各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对污染严重的工业活动进行详细的排查、分析,甚至下发停产令。相对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大多远离城镇,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造福人民的工程,但决不能忽视在水利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问题。做好水利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各参建单位的责任,也是义务。
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1水环境保护目标
1.1.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涉及的各种河流,维护工程涉及河段的水域功能,水环境质量满足Ⅱ、Ⅲ类水质要求。
1.1.2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涉及的施工区内备用水井及泉水。
1.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2.1陆生生态
工程区内的植物和动物以及河谷林、国家湿地公园。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连通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工程建成后,区域自然体系稳定状态不发生大的变化。三是对因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占用和破坏的农田、林地,按合同要求采取确实有效的生态补偿和恢复措施,绝不能因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四是制定严格的施工区域管理制度,限定工程建设施工范围,按照限定的施工活动范围进行施工,减少因建设活动对施工区外的地表和植被造成破坏及扰动。
1.2.2水生生态
工程涉及河流中的水生生物、鱼类三场等栖息地环境以及区内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重要保护物种。
1.3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维护施工区及周边区域的声环境及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4污染控制目标
1.4.1污水排放标准
对于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地、就近处理,不得进入河道,防止对河水造成污染。
1.4.2大气污染控制目标
项目区没有持续性大气污染排放点。
1.4.3噪声控制目标
项目区没有持续性噪声源。
1.5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2环境保护措施
2.1施工期废水治理措施
2.1.1生产废水治理措施
砂石料筛分废水要利用料场开采后形成的料坑来处理,沉淀处理后能重复利用的重复利用,剩余的再回填弃料和表土覆盖。施工现场机械清洗废水处理必须修建沉淀池,用先沉淀后除油的方式进行处理,施工结束后对沉淀池进行清理后再覆土填埋。隧道开挖废水收集于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后部分用于洒水降尘,剩余只能通过自然蒸发排放。各沉淀池均需作防渗处理,施工结束后先清理后再进行填埋。砼搅拌废水,每座搅拌站设置一座沉淀池,搅拌养护用废水要经沉淀处理,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剩余用于洒水降尘。
2.1.2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在生活区修建纳污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不能乱倒,对地表造成污染。根据施工区的条件,设置旱厕或者水冲式厕所,水冲式厕所要设化粪池。
2.2大气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石料加工厂进行四周封闭生产,对施工道路定期洒水,尤其是施工人员密集区要增大洒水频率。隧洞施工要加大排风力度,施工设备最好为电器机械设备,尽量少采用柴油机械、汽油机械设备。给一线作业人员发放防尘口罩。
2.3生活垃圾的处理
在施工人员生活区,要购置移动式垃圾箱对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用清运车辆将生活垃圾拉至本地的垃圾场,由当地垃圾处理站进行科学处理。
2.4噪声控制措施
作好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施工人员生活区、管理区远离桩基施工区、钢盘加工厂、拌和站;加强个人防护,减轻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2.5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
积极有效地落实施工生活区、管理区的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后再食用;定期发放防疫灭鼠药品,切断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杜绝疫情发生;在施工进场前,对施工人员按20%的抽检比例进行预防检疫。建立卫生防疫站,制定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2.6对植被影响的恢复与保护措施
机械车辆要制定车辆管理制度,施工期要加强车辆管理,车辆只能在设定的施工道路上行车,不能随意碾压临时道路以外的区域。将施工现场尽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能随意扩大,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对因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表进行植被恢复。
2.7卫生防疫
一是施工前对施工区进行消毒清理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入施工区施工。二是对部分施工人员进行预防检疫,有健康问题或不适合其岗位工作的,不得在其岗位上工作。三是对生活区等进行防疫灭鼠、灭蚊工作,并定期发放防疫灭鼠等药品,并且要在工程开工前上报防疫情预案。
3参建各方履行的义务
关键词:污染现状 原因 对策
一、石化企业环境污染
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高温、高压、深冷等各种复杂工艺,且规模大流程长,因此能源消耗大,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大,品种多。产生“三废”的种类和数量因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原材料成分和产品品种的变化而不同。中国仅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同期GDP的8%,而用于治理其造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
二、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1、废水污染:废水由于石油化工厂的产品品种繁多,原料性质变化大,加工过程复杂及工艺方法不同,因此废水中的污染物也十分复杂。一般废水排量大,在装置开、停工期间,废水排放不但量的变化大而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更大,给处理带来难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对污水处理装置的冲击。废水组成复杂,废水中除含有油、硫、酚、氰化物外,还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如氧、氮和重金属,各种烃类,特别是可以局部处理或需要预处理的废水,这类污水所含污染物或者浓度较高,或者处理难度较大。如高污水、含铬、酚、氰、硫、苯、氟、水等废水。
2、废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是废气中的硫化物、烃类、氮氧化合物、碳氧化物。如:生产装置产生的不凝气、驰放 气和过剩气体,废水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和有害气体,加工过程中设备的跑、冒、滴、漏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与原油中所含污染物数量、工艺方法、综合利用和回收方法有关。
3.主要污染源含硫化合物如裂解气、催化烟气、火炬燃烧等;轻质油及含烃类气体,如设备泄漏;烷基化尾气如丙烯氰尾气;氮氧化物:硝酸装置尾气;废气硫化氢等
(1)废渣污染: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料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多属于化学废渣,具有易燃,有毒,易反应的特性。特别是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对人类的健康及环境造成危害和潜在危害很大。酸渣、碱渣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渣等等。
(2)噪声污染:设备的运行,气体的放空,气流及管线,阀门截流产生的噪声等。
三、节能以及产生废物的综合利用
1、近年来,我国炼油化工企业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工作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继续在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推动节能技术进步以及加强节能管理等。1)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炼化一体化具有优化原料配置、产品结构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是未来石化企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的乙烷、丙 烷、丁烷及凝析油等轻烃资源比较缺乏,石油化工生产必须依靠原油加工提供炼厂气、石脑油等轻烃资源和部分低碳烯烃资源,因此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快由燃料型转变为燃料-化工型;同时,我国还要多投入大型的炼化一体化项目。2)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炼油化工企业实现节能目标的根本途径。在炼油生产方面,要注意合理选择原油,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减少炼厂燃料消耗,实施装置间热联合,优化炼厂蒸汽系统,合理利用炼厂低温热能,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提高设备效率等。在乙烯生产方面,优先采用世界先进乙烯生产技术,包括裂解炉强化传热技术、抑制结焦技术、催化精馏加氢技术、混合冷剂制冷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等;3)加强节能工作管理。我国部分炼油化工企业的节能管理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节能管理组织不健全、职能不到位、体系 不顺、力量薄弱等问题,各级节能管理和技术机构的力量有待加强。同时,在基础管理方面,计量、定额、监测、统计等还相对薄弱,节能源头管理尚未落到实处,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够完善,全员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生产装置的更新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及有效利用。在石油的开采中,我们运用更好的表面活性剂,使石油更容易分离,从而在减小石油开采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石油的开采量。同时还可以采用微生物采油法,向油藏注入合适的菌种及营养物,使菌株在油藏中繁殖,代谢石油,产生气体或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提高石油采收率。微生物采油法的优点:1)施工成本降低;2)施工工序简单,设备少,操作方便;3)对低产品油藏、枯竭油藏而言,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4)不污染环境,不损坏地层,可在同一口井中反复使用。当开采时用的水应该尽量进行污水处理,循环使用。
3、对一些废物和水的治理及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或降低各装置污水的排放量的措施有:1)建立健全科学的用水排水制度,增强节水意识;2)严格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3)优选工艺流程,选择加氢工艺,减少以至取消碱洗和水洗;4)优化工艺操作,降低蒸汽、软化水用量、加强凝结水的回收和利用;5)优选换热流程,取消直流冷却水,提高循环水利用率;6)打扫卫生采取节水措施,禁止用水冲洗土地,有条件的地面,可以用拖布拖地。使用活性炭处理石油化工中的废水。
绿色环保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备条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生产企业的重视,然而要想实现石化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还需要石化企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洪文.化工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环境的恶化,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大自然的事业中。作为最主要的自然保护国际组织之一――大自然保护协会(TNC),60年来始终致力于保护全球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陆地和水域。
TNC认识到,企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环境从企业入手,与企业合作,不但能减少企业自身破坏环境的现象,还可以通过企业的影响力,向更多的人传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TNC到底以什么方式与企业合作?TNC的科学家们运用怎样的科学方法来恢复生态系统?企业在与TNC合作的过程中都得到了什么?近期,《新财经》记者专访了TNC中国首席代表张爽。
企业是生态系统的最大用户
《新财经》: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国际组织,TNC在全球主要开展的保护工作都包括哪些方面?
张爽:TNC主要应对四个全球性挑战:第一,保护关键性的保护地,主要是一些重要栖息地,保障淡水系统,保护和恢复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恢复健康的陆地生态系统、海岸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保组织,我们意识到人类对于蛋白质、实物、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要想办法应对,让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不再对人类发展产生冲突。
第二,使基础建设变得更环保。我们与世界很多大型水电企业、矿业公司合作,在工程设计的前期规划阶段、执行阶段和后期阶段,使水电、能源、矿产的开发对当地物种和栖息地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工程对环境有影响的话,我们会鼓励企业到其他地方对生态给予补偿,来抵销他们的负面行为。
同样的方法也运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比如在水下矿业、石油开发、渔业或水下电缆等工程中,我们会参与整套规划设计方案,帮助企业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保证可持续的收获。与农产品公司、渔业公司和林业公司一起做。达到可持续发展,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的目的。
第四,创建一些机制把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更多体现出来,比如水源保护基金。在森林保护方面,评估森林固碳作用的经济价值,通过各种资金机制把自然资源的价值体现出来。
《新财经》:我们了解到,TNC的很多项目都有企业参与,为什么会选择跟企业合作?有哪些合作方式?
张爽:很多企业为了眼前的利润,破坏了生态环境。我认为,不负责任的掠夺式开发,跟偷东西、抢银行没什么区别。自己挣到钱,把污染的河流、被砍光的森林留给下一代人,让别人来买单,这实际上是把别人的钱拿到自己兜里装。
企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应该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TNC与企业合作主要做四件事:第一,传统的慈善,从企业筹资,得到资金的支持。第二,与声誉好的企业合作,通过企业把保护大自然的理念传播给大众。第三,通过TNC来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实践标准,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四,在公共政策上,在一些特别的领域寻求与企业的配合和支持,比如,在美国气候变化领域,TNC与企业合作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新财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声音,说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机构跟企业合作,大多是为了傍大款,您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张爽:事实上,企业是社会的主导力量,企业逐渐成为生态系统中的最大用户,所以,企业对环境有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影响。
NGO跟企业一块做事,有两种办法:第一,在旁边监督企业,媒体和NGO都会起到监督企业的作用。第二,像TNC这样的机构,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对抗性原则”,TNC与企业之间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能不能找到共鸣,一块做事,慢慢让企业改变,这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能找到一些共赢的机会,达成共识就会马上做。但是,一个共赢的方案需要很多年、很多专家,在一个地方研究出一套方案,否则很难实施。
但TNC不会被资金牵着走,在很多时候还会对钱说“不”。我们会非常冷静地面对每一个来找TNC的人,如果有一大笔资金找上门来,他的业务却跟生态保护没有关系,我们也不做这个事。
“三重效益”提升生态恢复质量
《新财经》:目前来看,TNC在中国启动的最大项目是什么?是与哪家企业合作的?
张爽:由欧洲最大的制药公司诺华投资1000万美元在川西南启动的造林项目,项目在2011~2014年间完成约500万株树木的种植,覆盖四川省凉山州的越西、甘洛、美姑、雷波和昭觉近4000公顷的山区土地。
诺华对于气候变化非常关注,它参与了《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诺华在智利和阿根廷都做了森林恢复和碳减排项目。
在与诺华的接触中,我跟他们讲,要做减排项目有更省事的办法,可以直接到市场上买,一吨二氧化碳的价钱在市场上从一两元到十几元,最贵的在欧洲市场卖30多欧元。
如果与TNC合作做减排项目,资金投入会很大。因为TNC做的项目有三重效益,即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社区效益和气候变化效益。把这些效益放在一起,我们造的林子和别人就不一样了,要求高了,成本肯定高。
但诺华表示,不去买便宜的碳减排指标,坚持做对生态、对当地和自己都有意义的减排项目。
《新财经》:在保护水资源方面,TNC采取了哪些办法与企业合作?
张爽: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产品完全依赖水资源,我们与百事、可口可乐一起合作,目标是使企业极大地降低水的消耗,充分利用废水。但事实上,很多地区的水源已经出现危机,工厂所在地的地下水位在下降,干旱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在印度和中国特别明显。
所以,TNC的科学家们正在帮助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实现“水综合”的目标。“水综合”就是企业在自然界取了多少水,就要以不同方式把同等的水还给自然界,也就是淡水系统恢复项目。项目完成后,TNC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会对项目做出评估报告。
《新财经》:对于那些被破坏了的生态系统,TNC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恢复?
张爽:TNC的目标是把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搞成一个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以嘉吉公司为例,这是一家全球化的跨国农业公司,主要农产品是大豆。在巴西,当地人为了种大豆,把亚马逊的热带雨林砍伐了,加剧了气候变化,破坏了物种的栖息地,也破坏了水资源的供给。
嘉吉公司与TNC的科学家和当地政府研究了一种没有负面影响的农业运作方式,在零影响的情况下,把一部分土地重新恢复到自然生态模式。TNC的科学家用卫星遥感的监测方法,把资料发给嘉吉公司,告诉他们谁烧了森林种大豆。
嘉吉承诺,只从那些没有毁林的农户手里收购大豆,或者从做了恢复自然生态的豆农手里收购大豆。毁林的农户就要面对客户的压力,面对绿色和平组织的抗议。这种方法,今后还会在全球其他地方操作。
《新财经》:在恢复生态的同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持续的破坏。如果企业要开发新项目,TNC有没有好的办法,尽量让企业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张爽:在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方面,我们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与六个核心工业领域合作,包括石油和矿产企业。TNC运用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估方法,帮助哥伦比亚政府认识到将要开发的地域生态物种、栖息地价值,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帮助政府重新规划哪些地方可以钻井采矿,哪些地方不适合开发矿产资源。这些方法已经被哥伦比亚政府采纳,成为了国家法律的一部分。
不久前,我们与陶氏化学也合作了一个项目,TNC的科学家们指导陶氏化学把自然的价值融入到商业决策中。比如,选择新厂址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的地方,在开发新产品或商业决策时,选择一个用水更少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陶氏化学承诺在未来五年拿出1000万美元,用来开发科学保护环境的工具和方法。同时,在全球的北美、南美和亚洲地区进行试点。
企业家的影响力
《新财经》:TNC在与中国政府合作的过程中,都以什么方式在运作?
张爽:中国的保护区到2010年底有2541个,但这些保护区建立以后,发现都是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守着保护地变成了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有一大批人,他们绕着这些保护地天天琢磨,怎么能在这里挖矿,或者建一个项目,经济发展的压力,使很多人在打这些保护地的主意。
我们不希望保护地变成经济发展的压力,希望更多的人去保护好这些保护地。但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跟政府合作探讨了一种新的模式,让民间力量来参与保护地。
美洲银行与我们合作探索了新的保护地模式。在四川的平武县,也就是熊猫重要栖息地的中间地带,我们做了一个保护区项目。当地政府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基金会作为保护区的主体用来融资。美洲银行投了一笔资金支持TNC在中国做这个保护区。美洲银行希望这种模式能在中国生根,由中国人自己的NGO或自己的基金会来帮助政府做这件事。
在美国,这样的事情都是由当地的基金会来做的,美国的基金会实际上就是NGO。这是一个由政府授权、政府监
督,用民间力量去调动资金,支持和管理保护地的模式。目前,这个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希望两三年后能把它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保护区。
《新财经》:在与中国企业合作过程中,保护环境受益最大的方面体现在哪里?
张 爽: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果都能加入到保护环境当中,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我接触比较多的像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他们都是TNC的中国理事。他们的企业发展非常快,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做得非常快。老牌资本主义企业像洛克菲勒,攒了好几十年的钱才想起来做点好事。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些中国企业都有上亿规模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基金会做公益。
开始,我和马化腾谈项目的时候,他对我们的做法有很多质疑。他说,破坏生态系统让企业赚到更多的钱,等企业有了钱以后,再拿钱去恢复生态系统。如果你们的事业是这个逻辑的话,趁早别干了,没价值。
我跟他讲的道理就是,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恢复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恢复,太多的文明和生态一旦消失了就再也不可逆转了,中国没办法重复美国的路子,因为中国有13亿人。
在跟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一旦他们被说服了,都非常愿意做这个事情。马化腾用最直接的语言问到:Internet能为生态保护做什么?现在,我们跟腾讯合作很多事情,通过互联网把大自然反映出来, 让人们对大自然感兴趣, 然后
关键词:道教?? 戒律??? 尊重生命?? 保护环境
土地沙漠化、海洋泛赤潮、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南极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地球变暖、酸雨的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步步紧逼、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洪涝灾害、干旱灾难、大气污染、人炸、生态失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忧心忡忡、惴惴不安,每天各种各样的有关环境方面灾难性的消息报道令人类惶惶不可终日,大有坐在即将喷涌爆发的火山顶上等待一蹴而灭的恐惧、惊愕。有关环保方面的话题及行动,成为人类的世纪话题之一:
科学家认为,未来人类生存最大的挑战是生态环境。今天的地球在生态方面已经超负荷了。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必须更有效地运用水源、能源、土地和原料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这一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保护环境者当数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第三》告诉了我们“网开三面”的故事:尚汤还在作诸侯的时候,一天,“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是古代君侯保护鸟类的最早记载。据载,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显然古人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鱼、猎兽的生产活动。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周景王二十一年,鉴于国库吃紧,国家打算铸金币。卿士单穆公表示反对,认为单靠铸钱币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因为铸钱所需金属原料要靠挖掘山林而得。而破坏山林是使不得的:“若夫山林匱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彫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匱,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单穆公讲的很明白:如果山林资源枯竭,没有虞衡的管理,水泊不出产,人民无力生产,田地荒芜,物资匮乏,君长只有忙于应付危险局面,哪有安乐可喜呢?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中心思想是把保护山林川泽和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了。《国语·伯阳父论地震》曰:“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伯阳父认为水土通气,土地润泽,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土地死烂成了臭泥,不能种植谷物,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
儒家有“天有好生之德”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中庸》曰:“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礼记·郊特牲》云:“阴阳合而万物得。”这种“并齐”、“合”表达着“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荀子·天论》)的客观规律,表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应有节度。因而孔子反对滥用资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论语·述而》记载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孔子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他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经》)曾子发挥孔子的这一思想:“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礼记·祭仪》)。亚圣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建议粱惠王让老百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粱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章句上》)虽然这是一项经济主张,但其中包含保护环境的思想。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粱惠王章句上》)这里,孟子告诫统治者,“仁民爱物”,重物节物,才可能维系人类的持续发展。可见,孟子主张发展经济是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相提并论的。《诗经·周颂·时迈》有“怀柔百神,及河乔岳”的说法,即对百神、河川和大山都要善待。
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制定传授的戒律,也可供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借鉴。
第一:爱惜、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道教戒律中,始终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六朝时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的“十戒“第一戒便是:不杀,当念众生。刘宋道士陆修静在其《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把”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爱广散,润及一切”作为“十戒”的第二戒。其所撰《受持八戒斋文》,更以“不得杀生以自活”作为八戒清斋的第一戒。《初真十戒》第二戒: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说十戒》第二戒: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除此而外,《洞神经》中“五戒”之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无上秘要》卷四十九说:勿杀伤含气。《灵宝仙公请问经》中“太上十戒”之第七戒说: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升玄内教经》卷九所述“升玄九戒”之第四戒说:手不得杀害众生,跂行蠕动含血之属,皆不得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四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第九十五戒规定: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蜇藏虫物;第九十七戒规定: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第九十八戒规定:不得笼罩鸟兽。《中极戒》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老君说百病》有: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不但自己不杀生,即是别人杀生为了自己,自己也有责任不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第一百七十三皆:若见杀禽畜命者,不得食。
第二:爱惜、尊重植物的生命。道教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它也能够修炼成仙。如传说中的花仙、树仙、桃仙等,在古代人们将桃木、苇草、荆棘、艾草、薰衣草等植物赋予神秘的力量,认为它们可以辟邪驱瘟,故挂在门窗、墙角。后来对植物的崇拜进一步加深,便出现了掌管农作物的神――社神、稷神、神农氏。其实将植物奉为神的现象很多,如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古树、神树、神草,所以在道教戒律中对植物亦加以保护。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专门对禁止烧山林作了理论阐述:
天上急禁绝火烧山林丛木之乡,何也?愿闻之。然,山者,太阳也,土地之钢,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绝烧山丛木,木不烧则阴中。阴者称母,故倚下也。《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中的“二十四门戒”第十八戒规定:人不能无故采摘花果,毁坏园林,否则就会下地域,受吞铁丸之苦。《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十四条要求:不得烧野田草;第十八条要求:不得妄伐树木;第十九条要求:不得妄摘草花。《妙林经二十七戒》中也有“不得烧野山林”的规定。《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第六十一条说:不得无故砍伐树木;第六十七条说: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
第三:积极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及一切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生命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及一切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指大气、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这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破坏之就等于断子绝孙、自掘坟墓。道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已明确反对人们乱凿土地、乱掘河川,伤害大地母亲的恶劣行为。当然,这也是跟道教的神仙信仰分不开。道教的形成与中国古代自然神崇拜、多神崇拜分不开,天地万物皆有神灵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所塑造、所信仰的神仙,如后土娘娘,五岳大帝,三官、四渎神真等,均与气、水、土有关,因而竭力维护天地神、土地神、江河湖海神的威严、完整、安全自然是道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道教戒律尊重和保护水土资源也是理所当然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二十五条说: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第四十七条说:不得妄凿地毁山川;第五十三条说:不得竭水泽;第一百条说:不得以污秽之物投井中;第一百零一条说:不得塞池井;第一百零六条说:不得便溺生草上及人所食水中;第一百三十四条说:不得妄开决陂湖。《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亦有: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等规定。表明道教对人自己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抱以积极保护的态度,十分尊重和珍惜人类和其它一切生命所仅能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随着我国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却没有快速提高,目前虽然有一些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约束还远远不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管理制度不到位,环保意识缺失,对本来就脆弱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一、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环境现状
(一)汽车维修保养过程的尾气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发动机的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汽车三元催化器不能正常工作,汽车尾气的污染是平时公路运输的几倍,而大部分企业将这部分尾气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室外,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二)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1、固态废弃物。汽车维修企业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和橡胶等固体废弃物直接卖给废品回收站,由于缺少技术和设备,将一些带有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当作一般废品处理,如报废的钠冷气门、铅酸电池、三元催化器等,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2、液体废弃物。目前汽车保养产生的主要液体废弃物为废机油,一般的管理制度要求废机油倒入收集桶内,定期处理,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部分企业将废机油通过中间商卖给了非法的小炼油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汽车电子类废弃物。在汽车维修和报废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的电子类废弃物,如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元件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置,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三)汽车维修保养场地土壤、空气与水的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没有回收价值的,各企业只是简单废弃或填埋与燃烧,更有甚者,将液体类有毒有害废弃物直接倒入下水道等。填埋的橡胶、塑料很难自然降解,对土壤造成百年污染;倒入下水道的液体废弃物对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更不容忽视。燃烧处理的橡胶、塑料、布艺类易燃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二、应对措施
(一)鼓励制造企业研发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导方向,必将成汽车制造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汽车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认识,将环保作为推进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等革新的重要因素,积极主动的进行生产体制和技术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合作之中。
(二)提高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准入制度。我国应该加强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将汽车维修企业配置有关的回收设备以及废弃物回收环保措施做为许可条件,附加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开业、资质审核条件中,并强制实施。对于现阶段没有相应回收设备和管理措施的汽车维修企业,不允许其从事相应的作业,对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
(三)加强政府管理,引进环境第三方补偿机制,提高处罚力度。在汽车维修保养企业的管理中,应该坚持“谁污染环境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造成重大环境问题,依据新环保法加重处罚,为企业管理竖标杆,使企业树立“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汽修”的工作目标,以绿色环保为发展动力,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节能设备、设施,倡导科学修车理念,合理分类处置汽车废品,提高维修效率与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四)鼓励利用废弃材料再生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我国应该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致力于再生资源研发。例如汽车保险杠、座椅、轮罩等广泛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国内某研究机构通过在粉碎后的聚丙烯废弃物中加入新的聚丙烯、玻璃纤维、偶联剂等,经过烘干、混合、加热、压制等工序制成新复合板材,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都有重要意义。
(五)政策扶持环保回收企业,促进环保回收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应该对企业的回收与利用给予政策的扶持,回收企业可以减免税率,回收开发可以得到科研经费,使回收企业得到经济补偿。
(六)加强维修保养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环保意识。在汽车维修中,要优化维修工艺,优化烤漆业务布局,改造烤漆房油改电,规范维修用油料使用量及回收处置,强化维修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意识。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机电维修、绿色钣金修复、绿色涂漆、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洗车水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维修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结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减少汽车维修行业环境污染,保持汽车维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推动汽车维修行业向绿色发展,树立绿色维修的良好社会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险政策;优势;依存条件
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很多,按通常的分类方法可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分类。从纵向可分为总政策、各个部门或领域的基本政策、各个部门或领域的具体政策等;从横向可分为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产业政策和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政策。OECD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各国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经济手段。
一、环境保护中的一般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指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杠杆来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一般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征收排污费、生态环境补偿费、资源税(费),环境保护经济优惠政策,环境保护投资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政策等等;金融政策包括软贷款、贴息贷款、商业贷款、优惠贷款和环境保护基金等。
二、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及其优势
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属环境责任保险政策。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一般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土地或空气等环境资源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它要求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按一定的保险费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时,就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环境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范畴。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人为活动加剧了对生态的破坏,这些逐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环境责任保险具有风险评价、风险监察和损害救济等功能,能保障环境侵权受害人的权利救济、环境污染的及时治理和减轻企业运作中的环境责任。因此,环境责任保险成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手段相比,环境责任保险具有以下优点: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作用机制与众不同
环境责任保险是分散危险和消化损失的制度,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把经济因素和环境风险联系在一起的机制。它激励经营者更加谨慎地从事经营活动。保险市场通过把风险转化为相对少和固定的保费,以此来避免经营者从事经营时可能面对的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否则,经营者在面对可能出现的发展机会和巨大风险并存的局面时将进退维谷。同时,经营者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补偿,迅速恢复生产,并且保险的存在可以减少交易各方的交易费用。
(二)环境责任保险符合现代环境法污染者负担原则
保险是通过集中危险相近的人所共同组成的。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由潜在的污染者组成一个危险共同体,通过缴纳保险费形成风险基金,当污染者造成他人损害时,透过保险人对他人所受环境损害进行赔付。因此,环境损害的风险实际上是由缴纳保险费的责任共同体来承担的,也即是全体污染者来共同承担的,而非由其他人承担,所以它符合环境法中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三)环境责任保险能促使被保险人加强环保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污染的发生
环境责任保险的出现虽然不能达到阻止环境污染发生的作用,但环责险市场可以通过厘定不同的保险费率、确定不同的保障范围来控制激励被保险人改善安全措施以此减少污染风险。例如,保险人可以在基本费率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费率。对环保设施完善,运作良好的经营者实行优惠费率;对环保设施不健全的经营者,提高费率,征收高额保险费、促进其健全环保设施。在德国,保险公司给予行驶公里数少于特定里程数的车主以折扣费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排放,促进了环境的保护。Rhein Land Versicherung公司在其客户能提供一张公共交通的年票时,将对其实行优惠费率。而建筑保险的保险人则通过对符合环保设计标准和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的投保人提供折扣的方法来提高环境质量。另外,保险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具有掌控资金投向的权利,可以把资金投入到从事防止环境污染生产的企业中去。不仅如此,还可以雇佣专业的风险管理专家对被保险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管理,来实现经营利润,同时提升环境质量。最后,保险人还可以通过日常监督减少造成环境损害的风险。可以在保单中设立控制条款:保险人或其人随时均有不经预先通知前往查看被保险人设施的权利,以促使被保险人改进措施及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责任保险增强了侵权行为法的补偿功能
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修正使侵权行为法加强了对受害者的保护,但并未增强双方的补偿功能。对于经营者来说,必然导致负担成本加重,从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受害人来说,在加害人偿付能力有限的前提下,面对繁复的诉讼程序,受害人未必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而环境责任保险将风险分散于社会各成员的机制无疑增强了侵权赔偿能力。通过环境责任保险,污染者只需缴纳一定的保费,若损害事故发生,由保险人负责赔偿,从而减轻其负担;受害人也能从具有雄厚财力的保险人处迅速获得理赔,避免了因加害人财力不足无法获得赔偿情况的发生,从而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不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五)环境责任保险具有再保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等分散风险的途径
环境损害具有污染范围广、受害人数众多以及损害后果严重等特点,因此,发生巨灾风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仅仅依靠一般经济手段去解决往往只是杯水车薪,而环境责任保险作为环境保护的保险手段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有的风险分散功能。它可以通过再保险、共同保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等保险技术将巨额风险分散到遍布全球的保险人中去。如199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发生的安德鲁飓风(Hurricane Andrew)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后保险人为其支付的155亿美元保险赔偿金,对于灾后重建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充分显示了保险业对抗巨灾风险的能力。
三、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依存条件分析
环境责任保险的诸多优点固然令人心动,但自环境责任保险进入中国之后,为何发展之路却频频受挫呢?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环境责任保险的存活是需要一些特殊的依存环境和条件的。
(一)环境责任保险存活的社会思想基础是环境风险责任的社会化原理
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危害后果是保险制度产生、存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每个单个个体接触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这促使个人转移风险和社会分摊风险,即风险社会化原理被社会广泛认同。人们开始寻找一种社会化的风险分散机制,以保证自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因某次事故而受到影响。环境责任保险正是这种环境风险责任社会化观念下的产物。它是人们在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出现、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赔偿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要求社会分摊环境损害赔偿风险的一种做法,风险责任社会化为环境责任保险的建立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从而为根本上解决环境损害赔偿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完善的法律环境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
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决于法律环境的健全及其执行力度的强弱,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有效的民事侵权体系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环境责任保险最发达的地方就是那些拥有健全法律制度的地方,欧美发达国家成功的环保实践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美国采用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而且,政府还可以采取货币赔偿或者刑事制裁的方式,对污染者处以严厉的惩罚。欧盟成员国也无不采用法律手段,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惩处。1997年,《欧盟政策声明》指出“防止和消除污染侵害的费用,必须作为一项原则由污染者来承担。”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民事侵权体系维护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并提供了主体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保护救济机制,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安全阀”,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环境责任保险所发挥的功能正是其折射。
(三)非经济利益因素的推动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保障
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环境损害具有损失难以确定性、损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性、损害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损害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这与传统保险具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污染责任保险中的公害污染,工业活动从设厂排放废物开始,即存在发生损害的确定性,是重复或继续的现象,非偶然和不可预见。因此,这与传统保险领域中以偶发及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事故作为保险对象相矛盾。1978年 l0月在马德里举行的国际保险协会第五次全球会议上,保险人就曾基于上述特性而拒绝承保。基于环境损害的特殊性可知环境责任保险不能和传统领域相提并论。为此,美国、瑞典、德国等国家都采用了强制保险的模式,通过政府干预,并结合各种经济刺激手段,才得以激发环境保险市场。因此国家对于保险公司应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承保。
(四)厘定恰当的保险费率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关键因素
保险费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市场的供需和环境保险功能的实现。环境责任保险中存在着逆向选择,即污染风险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保险来转嫁损害,但污染风险低的企业由于保险费的厘定不合理而导致无力投保。由于参加投保的都是风险高的企业,因此,保费总额不足以进行损害赔偿致使保险公司失去运营基础。另外,如果遵循公平原则,根据风险实际情况厘定不同的保险费率,风险高的交纳的保险费多,风险低的交纳的保险费少,这样的话,一些风险很高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巨额保险费,必然会造成企业的无保险现象、环境和受害者的无保护状态。因此,保险费率的确定必须兼顾保险公司经济利益和环境保险的价值追求,并结合国家的环境保险政策,做到公平、合理与适当。
(五)公民的环保和法律意识是推动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动力
环境责任保险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一国相关制度的安排,而且也取决于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兴起与公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密切相关。只有当公民对自身的环境权益和法定权利有了充分的认识,公众才能积极的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才可能得以长足的发展。因此,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推动环境责任保险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四、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环境责任保险的生存土壤目前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现有做法,完善环保法律和监督管理体制 ,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政府对环境责任保险的支持力度,另外还要深入研究环境责任保险理论、加快产品开发和费率厘定合理化的步伐,从而使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得到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珂,刘红林.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报),2003(5).
2、李挚萍.略论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地位[J].法学评论,1999(3).
关键词:大气污染税;费改税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工业实力就不断增强,而重工业的增长一直处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它在工业中的占比对于GDP的增长有着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9%,重工业的比重就达到一半以上,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大气环境的恶化也显示了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对于环境的巨大牺牲。
我国的税收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很多面向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产品征收的专门税种还没有设立,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政策也处在一种分散、零碎的状态,多数分布在诸如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税种中间,各个税种之间的协调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强化。因为缺乏协调性,税收对各种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被限制,比如大气污染税的征收需要专门的税源,因为政策的不完善,税源难以形成,税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被弱化。到目前为止,政府对于环境保护采用排污收费的方法,随意性比较大,而且成本高、效率低下。环境状况已日益严峻,采取行动迫在眉睫,正因如此,我国大气污染税征收的相关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开征大气污染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比如197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议案,讨论的是对向环境排放硫化物的排污者征税,此后税收手段开始逐步进入环保领域并率先开征了二氧化硫税。荷兰,处理大气污染,纳税人是供电或者工业需用的燃料的生产者和进口商,征税对象主要是天然气、与矿石燃料等,税款纳人大气污染专门的防治基金,用于环境保护。
目前治理大气污染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英国学者马歇尔和庇古提出的“庇古理论”,也被称作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强调市场中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实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如果排放者把未经处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成本溢出,导致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于是便产生负的外部性。解决的方法是提高排污者从事该活动的成本,促使他们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外部性的不利影响。政府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对排污者引导性较强。
目前,我国环境相关政策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收费制度和与环境有关的税收。收费制度也是现在正在实行的排污费制度,而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中,很少有税收制度涉及环境保护,只有诸如车船税使用税、消费税、资源税等有直接或间接的措施是为了保护环境而设置,我国对198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陆续进行修订,建立了越来越完整的污染源排污申报制度、主要大馕廴疚镒芰靠刂浦贫取⑴盼坌砜芍ぶ贫鹊鹊取5是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管理不严、监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从而干预执法、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重污染工业的盲目建设、超标排放等问题。现有的税法对于环境保护目的不够明确,存在课税范围有限、课税依据不合理、税率设计的不合理等问题。
Li Liping;Xiao Yanling
(Petroleum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Northeastern University of Petroleum,Daqing 163318,China)
摘要:本文对环境问题对石油企业发展进行限制分析,得出国家法规及政策限制、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制约、资源浪费严重、国际环境保护标准限制是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的现状,探讨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以期为中国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limite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oil companies, and found that the major problems included the constraints from 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policy, the constraint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large corporate, serious waste of resources, limited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oil companies in China by refering to the abroad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he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s oil compani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hina's oil companies.
关键词:石油企业 环境保护 机制研究
Key words: oil compani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mechanism syudy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126-02
0引言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运输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可持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然而由于重视程度、政策执行、结构体系等原因,中国石油企业开展环境保护远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因此如何在资源日益萎缩的形势下,保证高产稳产的同时,探索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做出根本变,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1]的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战略机制,便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1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发展
国内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不断升级,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中国石油企业在直接面对世界经济强手的较量时,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正在国际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下弱化,虽然中国石油储藏相对丰富,但是这些自然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环境保护投资不足和环境保护技术发展缓慢愈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环境保护机制的不完善更加剧了企业发展的艰巨性,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国家法规及政策限制国家法规及政策已经将环境保护作为允许企业营运的重要指标,在政策层面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石油企业本身必须遵守国内国际石油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在达到各项市场规范环境标准(如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前,国家的法规及政策绝不允许正常经营,如果环境问题过于严重并始终得不到治理和改善就有被退出市场的可能,在市场层面限制企业经营行为。
1.2 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制约由于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产生了前所未有关注。石油企业作为国家支柱企业,在拥有更多国家支持的同时也同样承担着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石油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大户,必须时刻关注环境保护以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特别是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与社会舆论都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环境问题越发限制石油企业的发展。
1.3 资源浪费严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石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投入力度都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及应用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水电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特别是加工原油用水量仍然较大,据统计中国加工原油的用水量为2.0~2.5t水/t原油,而国外一般为0.5~1t水/t原油之间,耗费了大量水资源;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某些石油企业为了减少开发成本,对已经打出的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燃气,采取排空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尤其以新疆塔里木油田库车县境内的牙哈一井为最,排空燃烧达15年之久。石油企业这种对自然资源大量耗费的做法间接削弱了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4 国际环境保护标准限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环境保护标准和绿色壁垒削弱了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的石油企业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导致环境破坏,会对企业形象大打折扣,进而丧失国际竞争力。
2国外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发展现状及经验的借鉴
目前,国外大型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保护机制的探索。
2.1 BP石油公司的做法该公司的保护环境方面探索体现在一是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并将“无损环境”(no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作为企业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计划-执行-考核-改进”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HSE管理体系并建立HSE管理体系保障系统,保证公司的HSE管理体系框架得以实施。
2.2 壳牌公司在环境管理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1994年,壳牌公司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颁发和实施HSE管理体系导则。壳牌公司的HSE管理体系随后不断完善,形成了适于其多层次跨国经营的HSE管理体系模式。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业务单元、各级领导、企业员工三个层次的要求方面。
2.3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主要做法一是体现在在HSE管理方面建立了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系(OIMS)提出了十一个要素,包括:领导、管理、风险评价和管理、承诺和责任;设施设计和建造;信息与文件;员工能力与培训;实施与运行;第三方服务;事故调查与分析;群体意识与应急准备。二是为满足公司OIMS管理体系提出的十一个要素,要求它的每一个业务单元要建立管理体系,并且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对OIMS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检查。
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几大石油公司为推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在环境保护机制方面主要依靠的自身制度化的措施。与壳牌、埃克森等企业自身管理机制是主要驱动因素的环境管理发展过程不同,我国石油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企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先是出台法律,进而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规范指导企业环境管理。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欠缺,没有类似的对生产者责任制的手段,因此企业缺乏内在保护环境的动机。借鉴国外经验,中国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必须首先突出石油企业环境保护主体的地位,同时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并思考这个问题。鉴于此本文所探讨的环境保护机制主要是站在石油企业的角度从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环境恢复机制三方面探讨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
3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
3.1 建立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3.1.1 完善组织结构与责任体系中国石油企业要建立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就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应以石油企业党政领导为首,层层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在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宣传等方面,明确领导责任和义务,自上而下推行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保护指标与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全面科学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定期召开环境保护研讨会,审议通过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认真总结上一阶段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确实解决经费等阻碍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
3.1.2 细化计量体系与指标标准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离不开规范的节能降耗计量体系,中国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量化各项标准,或采取定性或状态描述的方法,使实际节能降耗工作更符合标准,增强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石油企业首先应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先进的能源计量、体积计量、热值计量和自动计量等计量方式,对计量器具实行三级管理,定期实行检查,分厂、分矿、分区计量,为环境保护的分析、考核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其次,按照国家和中油集团关于主要耗能设备监测比例的要求对重点能源消耗设备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并依据其监测结果,对工况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使运行效率得以提高。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相应培训、监督、报告、处理、评估制度以及活动开展的程序制度、操作规程等,使石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所有过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更加系统和完整,为实施精细管理奠定了基础。
3.1.3 明确工作步骤和部门职能石油企业为使环境保护所涉及的各项工作都权责到位,避免互相推诿及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必须针对统计、计量、监测、考核等多个环节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流程”,并且定期进行流程完善,实行节能减排任务责任制,落实到员工岗位。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对于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部门,石油企业要明确其部门职能,例如计划审核部门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环境保护篇章并且对其进行审核;技术开发部门负责油田开发项目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布置及环境保护投资的落实;过程管理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中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和监督管理;总体环境保护部门负责项目的全程参与,负责项目管理中环境保护的整体评价工作。其次,石油企业在新开发建设油气田之前,要对新项目严格把关,严禁采取落后淘汰生产工艺,坚持先评价后建设原则,加大对新项目的审批和验收力度,做到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3.2 建立全方位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3.2.1 加强数字采集与防污监控中国石油企业在规范环境保护管理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通过数字采集加强污染防治监控,应成立专门的安全环境保护委员会或安全环境保护处,设置环境监督岗位,对企业周围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且实时更新环境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技术水平,进行油田污染物控制、治理及日常环境保护的监督工作。
3.2.2 加强奖惩力度与公众监督中国石油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监督还体现在对员工的操作监督上,对于员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是否做到环境保护的监督还应进一步完善,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非环境友好型操作的惩罚措施还需加强力度;此外,来自石油企业外部的公众监督对于石油企业加强自我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很大的影响,重视公众反馈信息,及时与公众沟通也是石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有效措施。
3.3 建立油气田环境恢复机制石油企业在对油气田生产开发之前,首先应积极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功能,对油气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超越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开发项目进行限制和整顿,对可以项目开发的区域进行妥善规划再进行施工;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污染物的制造和废弃物的回收;但是这还不够完善,最后即使是工程竣工后,也应该对已经受到污染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采多种手段加强污染源治理,对作业现场进行清污和平整植被,不断改善油田生态环境。以下是石油企业在施工前后应该对周边环境进行的准备和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温宗国,王迪,周爱国,陈吉宁.跨国石油公司环境保护机制的比较分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9):42-45.
关键词:高速公路 施工 环境保护 措施
随着国家对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公路的大量兴建,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公路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但它同时又是对破坏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因此,如何在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并处理好同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并非常紧迫的问题。某高速公路标段范围为K17+900~K19+700,全长1800m;被交道起讫桩号为PK0+160~PK1+000,全长840m;互通内共设匝道9 条,全长4257.053m;桥梁8 座,总长1746.115m;涵洞7 道;通道4 处。为了保护环境,该路段在施工期间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卫生的保护与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广东省有关环保的法律规定,确保文明施工,达到环保要求。现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以下环保体系与措施:
1、施工现场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组员由现场环保员和有关人员组成。并根据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管理规定》和广东省地方有关管理规定处理环保日常工作。
2、施工现场建立环保保证体系和环保信息网络,发挥监控作用。
3、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因施工对大气、水源污染和噪声扰民。对于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施工噪声,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筑路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的施工。为保护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对居民区150m 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加以控制。
4、施工中噪音要严格控制。对噪音较大的工序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并在工地四周临界处按要求设置噪音控制点,定期进行噪音测试,对参加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减少人为施工噪音的出现。
5、办公区、生活区驻地内均植草、种花、栽灌木林,绿化现场环境。
6、施工现场设置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挡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同时在搅拌站设置污水沉淀池,污水经过两级沉淀后排入附近市政管线。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必须封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泄露、遗洒。
7、施工现场出口设洗车槽,专人管理车辆污泥冲洗,污水经过两级沉淀后排入附近市政管线。同时对车上物料进行整理,防止物料运输时遗散。
8、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运载。运载土方车辆全部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全封闭式自卸车。
9、本合同段处于多雨地区,拟建路线穿越大量农田村庄,土方工程施工时重点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①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②雨季填筑路堤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应筑成适当的横坡,避免积水;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因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边坡稳定,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③施工中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防止取土场取土对河流、水道、灌溉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10、对于钻孔灌注桩护壁泥浆不许随意排放到河流和沟塘,防止水源污染。我公司计划采用自行研制的泥浆循环再利用设备,把钻孔泥浆回收再利用,防止污染地表水源。钻孔废渣用装载机弃运到指定地点处理。
二、施工期间自然排灌系统的保护措施
由于施工现场位于河网平原区,穿越当地耕地及农田、鱼塘、沟渠等自然排灌系统,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排灌系统就是解决好施工现场的排水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与当地居民作好工程共建工作、协调好与当地居民、当地有关部门的前提条件。
1、认真调查施工现场周围的农田及其排灌系统,查清排灌系统的走向。位置和流量,记录调查的有关资料。
2、地表清理和整平完成后,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路基边缘采用砌砖排水明渠,并连通原有的排灌系统,保证排灌系统的畅通;过路明渠采用埋设暗管(机制水泥管)过水断面不小于原有的通过能力。
3、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连接,不得淤积和冲刷原有的排灌系统。
4、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严格堆放、管理,防止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原有排灌系统的污染。
5、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对水文状态的改变,不得干扰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
6、施工期间定期以人力、物力、机械进行排灌系统的清淤,保证排灌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7、若施工临时排水单位汇入原有排灌系统内,应在汇入前进行三级沉淀处理,以保证周边环境不受污染。
三、取土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拟建路段路基土源缺乏,按设计要求施工用土从四个取土场获得,共借土62.5 万方。取土和运输时采取可行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为减少水土流失,取土时应分层取土,每层取土前,在坑内每隔30~40m 设置纵横向排水沟,取完土的地面向两侧设置成不小于4%的纵坡。
2、临时运输线路经过地区,村庄厂房密集,路线布设尽量与地形、地面建筑物、环境景观协调,减少占地与拆迁;运输土方时车辆必须做好封闭围挡,防止遗洒。
3、取土完工后,及时进行场地清理、平整工作和整饰场貌路容,最后在场地上植树绿化。
总之,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来保障路域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学原理,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去进行环境保护与恢复,努力进行生态绿化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常全明.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2).
2.任敬叶.关于公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because it changes the water and sediment situation, it will cause the river obstructing, reservoir submersion and immigration, so it will have an impact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meas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construction period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on environment.
关键词: 水电站;施工期;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Key words: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construction period;environmental impacts;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81-03
1 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特点
1.1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河流上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样就自然的会容易受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其中,能够控制施工进度的因素包括:施工导流、围堰填筑和基坑排水。
1.2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交通比较闭塞,远离市区的山谷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与后方基地离得比较远,在采购和运输建筑材料过程中,以及机械设备的进出场,需要不少的成本费用,价格变化也不小。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较大的工程量,包含了不少的技术工种,施工强度也不小,将会比较严重的影响到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多次进行比较论证后,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从而创造高质量的施工。
1.4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包含着较多的石方爆破、隧洞开挖、水上水下和高空作业,因此一定要非常关注施工安全。
1.5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机械设备数量多,且以大中型为主。施工投入的劳动力多。
2 电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 施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工程本身需要占用一些草地,再加上施工中堆放的弃碴,难免要占用一些土地,如果施工时,没有合理的安排好临时设施,也会浪费一定的土地,开挖取土,随意处置堆弃废物,都将使山坡及表土出现搅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附近植被的成长,造成水土流失,使河道阻塞,还有施工时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都会造成草地资源的不同程度的损失。
2.2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施工时,不能合理的处置生产生活中的废污水,导致地面水遭到破坏,严重的话还会给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使河道下游水质变差。当在厂房基坑施工时,挖坑排水,将会导致水质的含泥沙量变多。
2.3 施工噪声的影响 导流洞施工爆破作业、路途运输土石方及其它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以及建设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等),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有噪声产生,这就难免会给周围的居民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2.4 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施工期过程中,很多的车辆和施工机械在工作时都会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水泥、沙石土料等在运输过程中,或者是开挖爆破时都会出现一定量的尘灰;在运输材料时,因为道路的不平整,或者是转载的太多等,会出现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导致道路扬尘的情况;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时,因为地面干燥松散,加上风吹的缘故导致风扬灰尘等。这给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的同时,还使得大气浮尘含量变多了,有害成分也变多了,而且还会使周围的农作物不能正常的生长。
2.5 施工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 电站施工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的固体材料都将会被废弃掉,如砂石料、水泥块等,这些废弃物有的被合理处置掉了,有的则会散落工地周围,他们会对土壤造成各种破坏。施工时还会产生土石粉粒、粉煤灰、水泥等粉状悬浮物,随着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有些就会在施工周围的土壤里沉积,有些则会随着附近的河流流走,使土壤和河水遭到污染。
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地上会有不少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自然会制造一定的废水、生活垃圾等,尽管总量不会很多,但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就会给土壤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6 施工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施工区的生活环境比较恶劣,人员也比较复杂,经常有人员的流动,这样若出现流行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就会比较快的传播开,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 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3.1 管理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守国家指定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认真研究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管理好施工的整个过程及施工人员,不得违背施工合同中相关的环保条款,由专人负责环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了解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障环保设施的完好,解决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保问题,保护好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避免对其造成污染,做好开挖边坡治理工作,避免冲刷和水土流失。做好尘、毒、噪音处理工作,尽一切努力保护好周围环境,改善和恢复施工区的良好环境。
3.2 具体保护措施
3.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在未施工时,就要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措施,尽一切努力保护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还要注意与施工区周围的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施工中将产生较大的噪音,要提前通知居民,及时掌握施工的进展程度,为了保障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可以设投诉电话。尽一切努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不打扰居民的正常生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2.2 保护空气质量 ①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工程开挖时,可以使用一般的挖掘机械进行挖掘工作,但是在展开岩石层的挖装工作时,尽量选择凿裂法,或者再运用钻爆法辅助其施工,这样产尘率就会更低。给钻机安上除尘装置,使粉尘量减少到最低;在进行凿裂和钻孔的工作时,尽量选择湿法作业以减少粉尘。②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运输装卸水泥、粉煤灰时,要做好密封工作,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按时检查和维修其密封性。③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要在混凝土拌和站安装好除尘器,两者同时运行。关于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都要有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以便达到其良好运行的目的。④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做好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工作,避免燃油出现泄露的情况,不得使进气、排气系统出现阻塞的情况,在燃料的选择上,要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尽量排放最少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场内施工的路面不允许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保障排水的畅通无阻,做好相关的检查、维护及保养工作。如果是比较晴朗的天气,还要在路面上洒水,已达到除尘的效果,每天要在道路上洒水超过4次,在施工现场洒水超过2次。如果要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需要远离施工区。
3.2.3 加强水质保护 在进行砂石料加工时,会有一些废水产生,对他们进行处理时,需要将他们放到沉砂池中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放入反应池及沉淀池,要想不破坏周围的水质,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废水的回收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会出会损耗水,我们可以通过从河里抽取水的方法来进行补充;为了不使机修含油废水直接到水体中去,可以通过油水分离器对其进行处理,最后在合理的利用这些废水;对施工机械、车辆等要及时清洁,保证其干净;治理好生产、生活污水,保证排水达标。
要想不让江河中流入较多的泥砂或者是废渣,需要在施工场地安排给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为了更好地排水,要先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每月都要监测排放的污水,当排放的污水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时,或排污给水域功能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纠正处理工作。
3.2.4 加强噪声控制 在设备的选用上,尽量是要做到噪声较小,在未开工时就要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比如看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的噪声是不是符合标准,如果与国家标准不一致,及时维修或者是调换,最终使其符合标准。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使施工过程中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噪声污染降到最小;恰当安排车辆运输时间,确定合适的车速,鸣喇叭时声音尽量要小,不得扰民;恰当的摆放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与居民区保持较大的距离;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最好放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果一定要进行露天作业,要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使施工噪声减到最小。
3.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要合理的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垃圾,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先前的设计方案以及合同中都会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垃圾需要送往哪个弃渣场,在实际的工作中只要按照要求处置这些垃圾就好。严格遵守已批准的弃渣规划,合理的处置弃渣,在未进行堆渣时就要做好表土剥离工作,还要做好对其堆存工作。合理的规划渣场地表给排水,要保证开挖和渣场边坡的稳定,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处置弃渣而造成河道泄洪能力的变差,进而不影响其他承包人的工程进度,还能够使下游居民生活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施工后期,主要是要认真治理渣场坡面和顶面,保证场地的平整,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障施工后顺利的实现复耕或覆土绿化。不得造成施工区和生活区环境污染等问题,合理的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不要让这些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在处理这些垃圾时,要把他们送往指定的垃圾场,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覆土填埋。
3.2.6 水土保持 设计和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关于水土保持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违背相关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施工时,要做好表面土壤的保护工作,结束临时施工后,做好地表面貌的恢复工作。施工时为了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被破坏,所以我们需要设置给排水沟,还要建立很好的排水系统等。要注意适度的砍伐树木,清理好地表的余土,将没用的一些地物都清理掉,要注意合理的砍伐林木,要保护好周围的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要考虑那里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最佳的工程措施,或者是生物防护措施,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等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办法来治理弃渣场,根据相关规定合理的堆放和处置弃碴,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处置弃渣而造成的河、沟等水道阻塞的情况,使水道的泄洪能力变差。
3.2.7 疾病防治措施 我们要做到的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出现的各种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理,并认真分析病情,避免发生类似的病情,努力做好各种防疫工作,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者是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尽一切努力保障人们的健康。
4 结束语
水电站工程在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十分复杂。在进行水电站的施工过程中,要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水电站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查清工程影响区域环境影响状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消除或减轻各种不利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程建设者应采取的积极态度,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与保护[M].青海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编委会.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5: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