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角色配音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配音艺术;画面;声音
中图分类号:J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46-01
一、动画片配音概述
动画配音的界定似乎更模糊复杂了一些,动画片同样也属于画面与声音的艺术。动画片的画面则是完完全全的在纸张上从无到有呈现出来的。提及动画片配音与影视剧配音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表演目的性和表演风格的不同。而这种表演更多的与话剧中的表演不同,是指在剧中运用声音对角色进行的全方位的塑造,使得观众通过声音能更好地了解角色的内涵以及角色的性格特征。
表演风格的不同表现为,动画配音往往是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同步进行,甚至出现过先配音①,然后根据配音演员所塑造出来的声音形象,再进行动画角色人物形象的创作。与影视剧配音的角色决定声音不同,动画配音则体现出了声音决定角色的特点,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灰太狼,虽然总是去羊村抓小羊,捣乱,但是却对老婆唯命是从,听老婆的话,最后那句我还会再回来的,则成为了灰太狼标志性的一句话,也成为了他的角色形象。而在胡仔的表演风格中,在坏中加入了它贱贱的性格,这个性格让这个坏人看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的招人讨厌,也不是那么的令人感觉不堪,展露出了它最为可爱的一面。这也就是动画片中的配音与影视剧中的配音最为不同的一面了,动画片中的表演风格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进行再加工,再创作。
二、动画片配音中声音塑造的重要性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国的配音发展并不逊色。国产动画的发展离不开本土的文化,在动画中展现我国的色彩、特点。那么,要想能够对其产业有明确的规划,则还需要更多的分析②。要能够培养更多的专业配音人才,将所有的不足,如声音缺乏特点、配音缺乏感情、角色定位不准等这些地方进一步改进。在中国动画的创新和改进^程中,配音艺术的改进虽然不属于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却是产生优秀动画所必须跨越的障碍。
三、动画配音创作与人物性格角色定位
动画作品中,配音在动画作品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观众正是通过配音演员不同的音色、音调将角色诠释得更加形象,这不仅仅提升了作品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更多的展现了角色无限的魅力,正是通过这样的魅力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动画片的配音中要能够抓住语言的技巧,才能将他们的形象展现得更为活灵活现。那么,第一是要注重声音的个性化,只有配音作品中声音具有一定的个性,才能赋予角色个性。第二则是声音的表现形式要与作品内容风格相协调,既要取决于作品的基调,又要注意在语言上的停连、重音、语气、表情之间如何合理地穿插运用③。第三,则是要对声音进行装扮,不能够直白地进行阐述。在动画片中大部分都是动物、植物的形象,所以,如果直白地进行对话,则失去了动画片本身的意义所在,那么就要对所说的话进行装扮。在进行译制片的配音时,还需要注意国外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外国语言在进行配音的时候要注意尾音的上调,调值的高低以及语言节奏的把握,这些因素在进行译制片配音时较为重要。对于配音演员而言,最难把握的正是要能找到人物说话时的正确状态、心理反应,要能把这些台词变成人们的思想,真正能够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配音演员正是通过这种状态能够将角色的心理表述得更加生动。这需要配音演员对所要塑造的人物的形象、心理、性格进行合理分析,最后经过配音演员的再创造,配音演员的二度创造十分重要,正是对人物进行的特定设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人物的特性。
通过配音,让观众对动画片中的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动画片中的角色的性格上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将来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萦绕在观众的脑海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
注释:
①于静宜.我国动画产业的问题与发展思路[D].电影评介,2006.
②孟军.动画电影视听语言[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③苏秀.我的配音生涯[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于静宜.我国动画产业的问题与发展思路[D].电影评介,2006.
[2]孟军.动画电影视听语言[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因配音而出彩”,既指季冠霖所配音的角色,也指季冠霖的职业生涯。不久前,热心的网友将季冠霖配音的多部热播剧精彩段落成短片,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宫锁心玉》等热播剧中都有她的声音。时而轻柔,时而高亢,时而清亮,时而低哑,嗓音的拿捏令人惊叹。
配音需要真功夫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过去用来形容雅乐,现在也可以拿来形容一个女子的声音。在微博的强大推销功能面前,大家终于知道,在甄嬛、小乔、东方不败的背后,原来隐藏着同一个人——那就是为众多影视剧主角配音的季冠霖。从林志玲、刘亦菲、林心如到范冰冰、孙俪、陈乔恩,当今一线大牌演员,无不被她“代言”过。
出彩,更多时用于台前的角儿。配音这种幕后工作,注定是要为他人作嫁衣。配得好了,是角色的光彩;配得不好,砸自己的饭碗。过去若干年,很多我们熟悉的好声音就停留在声音层面,而配音者我们不曾关注。
如今,有了微博,有了网络短片,这样的“幕后奇才”终于有了出彩的机会。谈到意外走红,季冠霖笑着说:“就是多了好多记者的采访。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也邀请我录节目了。”
出身京剧世家的季冠霖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上大学时误打误撞进入播音行业,毕业后到北京做起配音工作。可能不少人都觉得,只要嗓音好、普通话标准就能当配音演员,实际却并非如此简单。
配音是一个技术活儿,不光要将声音调整到和演员很像,还能超越表演的本身,修补角色上的缺憾,还原人物的“魂”。虽然观众看不见,但配音演员付出的感情心力却一点儿都不比演员本人少。
季冠霖举例说:“像甄嬛的角色,看上去处变不惊,内心活动却非常复杂。常常一边撕心裂肺的哭,一边又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随时转换情绪,同时眼睛还要兼顾台词和演员嘴型。”《甄嬛传》有几场重头戏都是哭戏,比如甄嬛流产、果郡王死、皇帝驾崩,配音时是不能流眼泪的,否则就会声音失控,但是还要发出哭腔来。季冠霖说:“孙俪演得好,台词功力到位,配音时我也很有感觉,十几天配音极费心力,但非常痛快。”
北京影视制作人段东涛说,有时候配音演员甚至比明星更难找,“好的配音演员不仅要声音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还要能够表现出感情。有时候甚至一个演员演得不是很好,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声音也能力挽狂澜,让人们喜欢上这个角色。”
从学业到事业,优秀的嗓音条件,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季冠霖的命运,让她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赋予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季冠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爱好,也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出彩背后的付出
在常人的想象中,配音演员置身光鲜亮丽的影视圈,能抢先看到热门影视剧,能为明星配音,新鲜又有趣。而配音演员的真实工作却并不像外人所想的那样精彩、有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单调枯燥的。
为了保证配音效果,所以录音棚都是相对封闭、狭小的,没有空调,冬冷夏热。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对于配音演员更是一种奢望,配音工作一般都是从中午12点开工到晚上的12点才结束。剧组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早晚的交通高峰期,另一方面就是剧组只需管一顿晚饭,而且经常是简单的盒饭。
配音这活儿绝对是掺不了水的“真功夫”。要想配好音,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不管语感也好,节奏把握也罢,还有表演技巧,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知道声音到底该怎么处理。
黄渤曾经说过,在表演上或许可以偷奸耍滑,可以耍些小聪明,就算没上过太多电影理论课,戏拍多了也能增强了解,但语言功夫不练是绝对不行的。
对季冠霖来说,长期配音,时间一长很容易被大家听腻。因此就需要不停地去学习和尝试改变声线。比如在给林志玲配《赤壁》中的小乔一角时,她就尽量往林志玲的声线靠,给孙俪配音时,就往孙俪的声线上靠。网友评价“完全听不出来是同一条声线。”
“观众没有听出演员是配音,把自己隐藏起来,那才是让我感到幸福的事。”这位“80后”配音演员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越是好的配音演员,越会把自己隐藏起来。对一名优秀的配音演员来说,他们需要为角色添彩,却不能让观众感到突兀和不适。”
在一些影视剧拍摄中,有些演员不背台词,甚至仅仅动嘴“1、2、3、4”地数数,这就给后期配音演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甚至对不上口型。“当我配得特别好时,观众会觉得是同期演员的原声;一旦让观众听出是配音的,那就说明配得很差。在配音行业里,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因为工作进行时是没有表扬的,只有‘重录’和‘通过’。”季冠霖说。
当记者问季冠霖如何能演绎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最大限度贴近演员本人的音色,她解释到,能够变换高低、粗细不同的音色是一个配音演员的基本功。配音演员在配音时,能够听到演员本人的同期声,然后调整自己的音色。
季冠霖的声音可塑性非常强,不光能调整到和演员声音很像,还能超越表演的本身,修补角色上的缺憾。正是因为她的这个特点,林心如、安以轩等演员都点名请她为自己配音。
终成配音“一姐”
有人羡慕季冠霖的成功,感叹她生在了好时代,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在幕后获得“出彩”的机会。
这出彩,自然有天赋的恩赐,苦练也是不可或缺的。季冠霖说,“入行前在家对着电视练,再把电视声音关掉练,如果没有2000-4000集的训练量,应该说你是不会配音的。虽然这个行业的大门是对每一个人敞开的,但没人会给你一天的时间去录1000遍来录好,情绪对不对、嘴型能不能对上,这个行业是有控制地去表达情绪,这就是说的悟性。”
谈起自己配音工作,季冠霖称更像是一个裁缝。她觉得,好的配音导演会根据配音演员年龄、性格安排角色,但最终的决定权在影视剧导演和制片人手里。如果导演选对了声音,效果一定很好,如果被安排在不适合自己的角色上或者演员表演本就有问题的情况下,配音演员只能尽力克服困难。
季冠霖说:“在录音室里,我们要按照导演的要求为声音赋予表情。比如,在画面里某个演员的表演方式很淡定,面部表情不太丰富,但导演需要角色的感觉是夸张的,这时候,我们就要让声音夸张起来。”除了要配合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要求,有时候制片人、副导演和配音导演对角色理解不同,就会要求配音演员一遍一遍地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遇到这种情况,季冠霖说:“这个时候,只要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就得重新配一遍,直到所有人都满意为止。”
谈起这位大学师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杨滢满是敬意:“师姐的出彩我们一点都不意外。上大学时我就很崇拜她,那时她是朗诵艺术团的团长,身材纤瘦,长发飘飘。学生时代她的专业就很牛,下至三岁小孩,上至八十岁老太,张嘴就来、转换自如,这就是实力。”
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谈谈配音演员在经过严格的表演及语言基本功训练后,如何较快、较熟练地掌握配音艺术。
忠实于原片风格
影片的风格取决于导演的风格,导演在影片中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而导演的风格则需要演员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配音演员是在原片演员已经创作完成的形象基础上进行语言再创作,可以称之为语言的二度创作,必须忠实于原片的风格、时代气息、国度差异与语言习惯等。
配音演员的工作周期短,接触的人物形象多,可以说是两三天换一个新面孔,在性格、类型和年龄跨度上差异很大,绝无雷同,而且这些人物又是出自不同导演之手,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且有着不同表演风格的演员扮演,这就要求配音演员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影片风格,主动去贴近所配人物的形象。
配音演员首先要弄清楚影片是国产片还是国外片,是喜剧、悲剧还是正剧,演员的表演风格是生活化还是戏剧化的,这都将直接决定配音演员的语言风格,比如同样是国产戏,有反映大城市生活的,也有反映偏远山村生活的。而在大城市生活中,有反映知识分子、学生、干部生活的,也有区域性较强、地方色彩较浓郁的城市居民的生活,例如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要运用老北京人的语调、语气进行配音,使观众看了觉得熟悉亲切,地方色彩鲜明。如果把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戏如《骆驼祥子》《龙须沟》的语言换成字正腔圆、四声规范的标准普通话,那么影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
提高配音质量
要提高配音质量,需注意以下六大要诀:
配音的语言松弛
与舞台上的要求正好相反,后期配音要松弛自然,因为话筒的性能高度敏感,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不必要求音调与音节的伸展,也不要刻意追求音色响亮清甜,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失真,因此声音状态应依照自然生活。
演员在舞台上演话剧的时候,对台词语言适度夸张是为了使后排观众听得清,因此演员常常会把字音加强、拉长、提高,强调语音共鸣、吐字咬紧、音量放出。但是在录音棚里有不同的要求:一切恢复到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上,这时话筒及调音台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丁点夸张都会带来不真实的效果,这就是影视与舞台艺术在台词创作上的根本区别。
配音的声音控制
用松弛自然的生活语言并不代表废除基本功训练,松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不能四声混乱,不能吐字含混,必须要强调语言的分寸感,注意语言的规范,有时还要比生活中收敛。
有人会问既然要恢复到生活真实的状态上,那就别练基本功了,但这就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说的自然松弛是相对舞台剧而言,并非退回到原本的自然生活中去,如果演员吐字不清或地方音四声混乱或发音位置不佳,分辨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等,甚至连逻辑重音也不懂,怎么能胜任配音工作呢?事实上,配音中所谓的松弛自然是在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让听众找不着人工雕琢的痕迹,这就像照明师在摄影棚里用很多灯打出一个自然光的效果,是自然的艺术、艺术的自然。
配音前的材料准备
配音前,演员必须了解原片的时代背景,掌握原片的思想内容,认识原片的风格体裁,分析原片的语言特征,找准剧情发展的脉络,理解剧中人物的感情,摸清人物的气质音色,还要知道人物的地位作用。
再好的演员也不能拿过词来就念,即使你朗诵水平很高、声音很好,也得和其他角色搭配。配音演员的创作过程同原片中的演员一样,要熟悉剧本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风格流派,以找准配音创作中的主心骨。即使是历史剧,不同的导演可以导出不同的风格样式,不同的演员也会演出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认真调查,有了丰富的材料准备,才能准确生动地为原片中的角色配音。
配音时的话筒位置
话筒是语言创作的工具,配音演员应学会驾驭话筒。话筒距离远会造成声音虚空,距离近则会造成声音厚重。若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若窃窃私语就应调近距离,平时以一尺为最佳距离,特殊效果须特殊处理。
一般人认为话筒的位置是由录音助理负责摆放的,似乎与演员无关。其实不然,话筒是死的,人是活的,配音演员若是前后左右摇晃,话筒摆得再好也没用,因此,配音演员必须同录音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舞台上说悄悄话要用气把音顶出去,让观众都能听见,可是在录音棚里就不行了,不仅不可以大声说悄悄话,有时反而要比生活中的发音还要收敛。因为有了话筒,只要距离合适,多小的声音也可以放大,甚至连轻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会传出音效来。
配音时的心理调整
在理解原片的过程中,配音演员应先从角色的行为模仿入手,然后跟踪角色的思想行动由表及里、由内及外地推敲,把握行为逻辑和语言特征,沿着这条途径进行再加工,形神兼备才能有语言生命。
配音同演戏一样,要一切从角色出发,配音演员还要向片中的角色演员靠拢,任何企图表现自己嗓音洪亮、技巧超群的杂念都应抛弃。因为荧幕上已经有一个形象在演戏,你只能顺着他的行为逻辑去配音,就连音色、哭笑声都要模仿,只有把你变成了他,才能实现第一步的形似,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员在表演上有公认不合理的地方,你也要为他合理化,用你的语言去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兼备。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你才能配出有生命、有性格的语言,才能防止声画不贴。
配音时的空间意识
他鼓足了勇气,毛遂自荐
童自荣性格内向,含蓄深沉。在中学时代,他就特别喜爱看外国翻译片。想当一名配音演员的愿望,不知不觉滋生起来。
一个初夏的夜晚,雷雨刚过,使人感到一阵凉意。他从影院出来,在华灯初放灯影交织的大道上,他走着,想着。他为一种激情所控制,心不安地跳动着:他决心献身于电影配音事业。
回到家里,他展纸握笔,鼓足了勇气,给上影译制厂写了一封要求投考的信。信寄出后,他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上影译制厂每天都要收到许多这样的来信,甚至无法一一复信。然而,童自荣并没有就此灰心。几年以后,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又一次主动要求分配到上影译制厂。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此间不可无我音”
实现愿望的欢欣尚未过去,便接踵而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他从小生长在上海,平时讲话唇齿音较重,话说快了还不免带有“上海腔”。为此他曾苦恼过,但他没有退缩。他给自己规定:生活中决不讲上海话。与同事、朋友和家人,甚至上街买菜,都一律讲普通话。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求教,一字一句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气、语调。字典成了他不离手的伙伴,不管上哪儿,只要有点时间,他随手便翻开字典练习准确的发音。
他在戏剧学院学的是舞台表演,自己创造角色的观念很强。配音适宜以低调门来表达感情,而他却常常不自觉地冒高调,这使他的配音和原片基调产生了差异。“吃螺丝”(即实录时念错台词或出现其他失误)的事也时常发生。他感到沮丧。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配音的材料。
“春山磔磔春禽鸣’此间不可无我音”。一定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信念促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暂时的烦恼是前进着的人常会遇到的。只有意志不坚定的人,才会在困难面前坠入心灰气馁的痛苦深渊。
翻译片译制过程短,无法用很长的时间去酝酿角色,他就利用一切空闲时间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和有关资料。平时,他细心观察其他配音演员的配音技巧和特点。起初差不多有5年时间,他只不过是跑跑龙套,配些次要角色,但他把每一次配音都看作是对自己的磨砺。即使是只有几句话的角色,他也要从原片主题着手,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注意人物的性格色彩,力求用生动、自然的声音,确切地表现原片人物形象。
要使语言闪出个性的色彩
配音演员的表演没有形体动作,语言和声调是唯一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层次和力度的变化,来表现形形的外国人。要使语言闪出个性的色彩——这是童自荣在艺术上所追求的境界。
在《佐罗》中,他成功地为两个性格、身份、气质截然不同的人物迭也戈和假总督配了音。
在为迭也戈——佐罗配音时,他声音比较低沉,时实时松,吐字干净利索,嗓音流畅明快,表现佐罗洒脱、松弛的帅劲儿。对每句台词,他都仔细斟酌过。在影片结尾处,佐罗被韦尔塔上校一剑刺出窗外,复回,对欢呼着的韦尔塔说:“还有一口气。还不知鹿死谁手呢!”这句台词,他开始是慷慨激昂地说出的。但他觉得效果不好,不够稳,似乎有点故做英雄的味道。他在回家的路上思索着,怎样更好地说这句台词呢?对,要轻轻地,慢悠悠地,并且带有一丝玩笑的口吻吐出这句台词。当他从兴奋的沉思中清醒过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过家门很远了。
为假总督配音,对童自荣来说就更为困难。这类角色他以前从未接触过。在导演的启示下,他深入到角色心底,找出其行为根据。迭也戈冒充假总督,为了避免韦尔塔的猜疑而故作傻态。因此,假总督在声音上也必须与侠客佐罗判若两人。配音时,童自荣有意拔高声调,呼吸短浅,声音有气无力,语调柔软夸张,而且带有些女性的嗲里嗲气。
“凡音声,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童自荣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穿硬皮鞋和软拖鞋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前者使人精神,后者使人懒散。为了能够更快地进入角色,在为《佐罗》配音时,童自荣常常要换鞋:为佐罗配音时穿硬皮鞋,为假总督配音时穿软拖鞋。
笑,对童自荣来说也是大有讲究的。不同的人物,笑是各有千秋的。有歇斯底里的笑,恐惧的笑,色厉内荏的笑;有悲愤欲极的哭笑,肆无忌惮的狂笑,欢乐得意的微笑;有奸笑、冷笑、傻笑、苦笑、发了疯的笑等等。笑得好,笑得正确,对塑造人物性格是很重要的。童自荣在为印度电影《哑女》中的男主人公拉裘配音时,就尝到了笑的艰辛。
童自荣的性格比较拘谨,而拉裘恰恰是非常“放”的角色。在各种场合不同的笑,是这个人物很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笑法,如那种既轻俏又带有滚动的笑,童自荣曾进行了反复的练习。在实录现场,他又十分注意和对手认真交流,力求即兴地而不是机械地把笑激发出来。
几年前,刘蕾从一所广播影视学院毕业时,除了会讲一口极为标准的普通话(一级甲等)外,学播音专业的她觉得自己再无特长。在求职路上奔波几个月后,刘蕾并没有如愿当上梦想中的电视台女主播,甚至连一份和播音沾边的工作都找不到。沮丧之余,她单枪匹马来到北京,在中关村一家送餐公司当起了接线员,月薪只有 850元。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圆润又“磁性”的专业好嗓音,会用来接听订餐电话,而不是播报电视节目。
一天,听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译制片中心正在招收字幕翻译和配音演员,刘蕾兴奋地报了名。考试时,招聘方播映了一部韩国短剧,让她为一个小角色配音。当刘蕾盯着银幕上的韩国女人对口型时,才明白配音跟自己念台词完全是两码事。10多分钟过去了,她居然配不出一句“合格”的对白。面试官终于不耐烦地挥挥手说:“算了算了。
”
就在女孩“落荒而逃”之际,却听到录音棚里传出一个老配音演员的报怨声:“一个接电话的打工妹如果能当配音演员,那随便找个民工都可以当导演了!”一瞬间,女孩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握紧拳头在心里默默发誓:总有一天,我会以配音演员的身份重新走进录音棚!
从此,刘蕾开始“恶补”海外电视剧。千万别以为这是件很享受的事,因为她在看片时还要反复琢磨人物的不同个性,就拿《人鱼小姐》来说,她会先完整地看一遍韩语原版,再看一遍中文配音版,然后再逐字逐句地试着为每个人物配音。每配一个角色,她都像自己在演一样,因为要从角色举止神态的细微变化中,捕捉她们的内心情感。
2004年 10月初,北京一家著名配音公司高薪招聘配音演员。初试通过后,她走进录音棚,当着面试官、录音师和一些专业配音演员的面,为英文版电影《廊桥遗梦》配音。刘蕾的每一句台词都饱含感情,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拿着翻译稿干巴巴地念。配到男女主人公最后分手那场戏时,女孩哭得涕泪俱下,大家都觉得她感情充沛,对她称赞不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这样,北漂妹刘蕾终于敲开了梦想之门。
渐成幕后高手
进入这家配音公司后,刘蕾先是在录音棚里观摩老演员们怎样为角色配音,偶尔客串个配角,也是只有三两句话的小角色。大多时候,她的身份是勤杂工,打扫卫生和为同事们端茶送餐成了女孩每天的必修课。这样实习了两个多月,虽然付出很多却薪水微薄,但刘蕾感觉很充实很快乐,因为她的勤快和灵气博得了老演员们的好感,大家一有闲暇就从旁辅助她,刘蕾渐渐琢磨出了用声音塑造各色人物的感觉和技巧。
2005年初,终于轮到她担当主角配音了,得知这个消息,刘蕾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当导演把翻译好的配音稿递给她时,女孩一看片名不由愣住了,竟是为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的第五部配音!
尽管只是用声音演绎动漫人物小丸子,初次为一号角色配音的刘蕾却丝毫不敢懈怠。在走进录音棚之前,她反复观看《樱桃小丸子》的原片,以及早几年由前辈们配音的一二三四部,琢磨老版配音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此外,她还观赏了《蜡笔小新》《虹猫蓝兔》《米奇妙妙屋》等大批中外动画片。
刘蕾的声音表现力极强,在为小丸子配音时,她既保留了原版特色,又加入了一种古灵精怪的滑稽腔调。声音独特、感染力十足的语言演绎,正是刘蕾版《樱桃小丸子》的致胜法宝。后来这部动画片一经播出,就被中国观众奉为经典。小刘用娇腻中略带沙哑,又有些口齿不清的可爱声音,让小丸子这个平凡女生牢牢抓住了大小观众的心。《樱桃小丸子》第六部引进中国后,她又当仁不让地担任了首席“声优”(该词源于日本,意为配音演员)。
刘蕾在工作上追求完美,有时她会把一段话录上数遍,还主动为台词的情感把握、速度节奏和表达效果进行校正。时常是导演和录音师已经觉得挺好了,她还要求重录。每集30分钟长的片子,她一般要用两三个小时去配音。
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每天要为《蓝色生死恋》《大长今》和《加油!金顺》这三部韩剧配音。为了赶戏,她甚至创下 48小时不睡觉的纪录,连续两昼夜都在几个录音棚之间穿梭忙碌。
当然,与辛劳成正比的是,她的收入也很可观。一般情况下,为电视剧配音的报酬是100元 /集,刘蕾每天可以配上两三集。工作一年后,她逐渐成为公司里的顶尖声优,配音范围涉及动画片、韩国电视剧、欧美电影以及广告片等,月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
“配”出百万财富
事实上,声优的待遇并不算高,和影视演员比相差近百倍。人家拍一集电视剧可以拿到几万、几十万片酬,而大多数配音演员辛苦一个月只有几千元薪水。最令刘蕾愤愤不平的是她们不受重视,许多外行人以为,配音就是拿着翻译好的字幕稿和屏幕上的老外对口型嘛,这一行谁都能干!
她说,其实做这一行是很需要本事的,有的演员有口音,有的演员背不下词,还有的演员演得软,成片时都得靠她们这些“声优”在幕后补正过来。
相对刘蕾平时翻译最多的韩国电视剧而言,为国内的广告配音就轻松多了,而且报酬丰厚。由于在声优圈内颇有名气,工作之余,她经常会被一些广告公司请去配音。
用 3年时间完成经验和资金积累后,刘蕾开始不满足于为别人打工了,2007年初,她在海淀区开设了自己的丽声配音公司,除为影视剧配音外,平时还承接宣传片配音、广告配音、专题配音、粤语配音、外语配音、资料片配音等多种业务。公司旗下拥有12名专业配音演员,包括两名外籍声优。如今,她的小公司正欣欣向荣地发展着,截止到 2008年 3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运营刚满一年的“丽声”已经为刘蕾赢得 80多万元利润,使这个北漂妹一跃成了百万富姐。
下一步,她还想开办一所声优培训学校。能把自身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并卖个天价,女孩觉得每一天都是明媚而快乐的。
你想show出自己吗?你想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吗?你想得到权威的职业规划指导吗?《职
业》杂志全新打造的“职业新星”阵营恭候你的加入!只要你对职业有激情,对未来有梦想,对自己有
信心,就请与我们联系。一旦被选中,你的照片与职业故事将刊登在《职业》杂志上,为你和你的职业
赢得更多关注;同时,你还将免费获得国内权威人才测评机构提供的人才测评和专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