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英文配音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语言交际能力与文化因素的关系
语言学家D.Hymes指出,交际能力不但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的了解和熟识。基本上说,语言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学习者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E. Sapir认为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种种信念和做法。认为如果出色完成跨文化交际需要充分认识五种次文化形式: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二、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
长久以来,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习方法,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传统方法学习的人可能擅长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并进行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知识学习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自己具有语用能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文化能力就会导致误解或交际的失败。这种作用从下面的例子中可见一斑。在词汇中,“dragon”一词相当于汉语的“龙”。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涵义是绝然相反的。龙在汉语中总是用于好的意思。例如“龙凤”是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用来比喻豪杰人士。在许多中国人的名字中都含有“龙”字。然而在英语中,dragon所起的联想与中文截然不同,它是邪恶与罪恶的象征。甚至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中也如此说: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mpleasant。因此,在西方国家说一个人象dragon,他绝不会象中国人那样表现出高兴和乐于接受的心情。相反他会感到生气,甚至愤怒。象dragon这类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词汇在英语中为数不少。所以如果在学习中只注意语言层次的意思而不了解其文化层次上的内涵,那么在交际中就会产生误解,甚至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从而交际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词汇的内涵上,而且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在中国人的交际中往往会问及对方的年龄、收入等一些大众化的问题。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西方这些话题就可能成了十分敏感的题目。如问及英美人下列问题就是很不得体的,是失礼的表现: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earn?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属于个人隐私,这当然令人不悦。
中西文化的差异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这种差异对交际能力的影响不胜枚举。从中可以看出语言交际绝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它总是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因此,可以得出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谓之“语外之义”,就是文化因素所造成的语言信息增值。那些隐含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中的文化信息差异如不得以沟通,要进行顺利地交际是不可能的。对语言中文化因素了解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就越强。
长久以来语言学家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学习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而且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例如在美国文化中,当我们说get your hands dirty,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做了一些体力活需要去洗手。有个事例说美国语言学家Tulai教授和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样教授在在办公室谈论教学和研究的关系。
Tulai教授:从事研究意味着to get your hands dirty。
杨教授:所以你认为教学比研究更有意义,是吗?“to get your hands dirty”有瞧不起的意思吗?
Tulai教授:喔,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那样说仅仅是说“你在做什么事情”(you are pacticing),或者“你在从事什么事情”(you are engaged in doing something)
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在我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称赞和反应方面也存在。例如:A:Your suit is exquisite. The color is so beautiful.(你的西服真雅致,颜色很漂亮。)B1:Thank you.(谢谢。)B2: Oh, it’s very ordinary.(哪里,这西服很普通嘛。)②A: You did a good job.(你干得不错。)B1: Thanks a lot. /Thank you very much.(谢谢。)B2:No,I haven’t done enough. The achieve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我做得还不够,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上两例(B1是西方人的惯用表达,B2是中国人用英语所做的一般表达)中,由于中西方人的语言习惯、风俗和文化观念不同,所做的回答也不同。①听到别人赞扬,西方人一般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而中国人通常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或者说自己的成就不过是客观条件造成的,等等。②显示的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西方人强调的是个人所起的作用,中国人虽然也承认个人作用,但往往更侧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群体的力量。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不仅要看到中英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更有必要的是看到中西方文化在深层文化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之处,避免出现交际失误,最终就达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可见外语学习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三、利用文化因素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在英语学习中要结合文化的学习。文化学习存在于语言学习的每个阶段。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学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lo/hi/sorry/pardon/thank 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习者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所以学习者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学习,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自己逐步提高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模仿;电影配音;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28-02
电影艺术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英语电影中的对白也几近口语化,几乎全部都能用于日常生活。英文电影配音首先让英语学习者能“开口说英语”,英文电影配音首先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英语语言环境,让英语学习者能切身感觉到自己是在跟一个说着地道英语的外国人对话。
一、英文电影配音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教育即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内容、以现代生产为服务对象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现代化教育起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者跟上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从而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教育者不但可以通过电影配音教授英语口语,还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科技片、科幻片、文艺片等英文电影,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现代化知识。
2.增长学生的异国文化知识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会读和会说这种外语,而是通过掌握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语言,去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域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语言是通向这些圣地的途径,即使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去到一个国家,我们仍可以通过相关的电影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民族、风俗、山川、河流。
英文电影不但能让学生学会语言,还能学习到更多语言之外的东西。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部好电影同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今,英语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影片,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天堂电影院》等。通过对优秀电影的欣赏、分析、配音模仿,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操,激发他们爱人生、爱生活、爱祖国的热情。
4.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英文电影不同于课堂上的场景模拟,它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了练习听说的良好机会。英文电影中有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加上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必然容易接受那些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和感情等要素。这种和学习、生活、感情和思维结合在一起的英语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学生在观看电影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而轻松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英文电影配音的特点
1.趣味性
英语学习者不是不够努力,有调查显示,英语学习者对于学习英语付出的时间是学习其他学科付出时间的3-4倍,可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呢?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除了背诵还是背诵,单词背诵完了接着背诵语法、句式,有的甚至背诵大篇大篇的课文。可为何到运用的时候就是不能脱口而出,满脑子都是语法、时态呢?因为他们不是在“说”外语,而是在“想”外语。若一个人要想将一门外语讲好,首先必须得“忘记”自己在讲外语!
为何我们在说母语的时候不会想着语言句式、结构、时态?因为我们有母语的环境,我们习以为常;因为我们没有受到“学习”的“毒害”。一个人拼命地去学习一门外语,他的内心总有一种被外语伤害的感觉,他是不能自然而流利地将这门外语说出来的。而英文电影配音能消除这一切苦恼,它是轻松愉悦的。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对白,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下,在难忘的情节和画面的吸引下,记住一些单词和一些句式就非常轻松容易了。
2.情景性
人们只喜欢做属于自己的事情,因此一部电影应该让学生分角色配音。一般情况下,男生喜欢选择男演员的角色配音,女生喜欢选择女演员的角色配音。当然也可以互换,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灵活机动安排。
配音之前最好多看几遍电影,将字幕打印出来让学生通篇熟悉大概,如读一个剧本。配音过程中可以通过静音,按照字幕的出现顺序配音或者伴以低声的原音,如唱卡拉OK,用快退按钮或定时按钮一遍一遍反复练习。这种方式适合英语口语初级者,或者将声音和字幕一并去掉,根据银幕图画来配音,这种方式适合英语口语高级者。
在配音过程中最好加人模仿和表演,让他们走人幕后,感受“电影人”的经历。此外,还可录制简单的碟片,学员们能看到自己扮演的“电影”,将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3.相似性
一些经典的对白含有深刻的意义,一些经典的对白含有诙谐的语言,掌握了一句这样的语言就可以套用一系列的相似语言,事半功倍。
比如在电影《大地雄心》中的这些对白:
Shannon Christie:Look,you’ve got your land.
Shannon Christie:看,你有自己的土地了。
Joseph Donnelly:All the land in the world means nothing t0me without you.
Joseph Donnelly;如果没有你在身边,世界上的所有土地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
以及,Shannon Chfisfie:TMs was our dream together.I don’twantthis without you!
Shannon Christie: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不想这梦想中没有你。
通过轻松愉快的英文电影配音,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体验地道英语的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一口地道的英语。
三、英文电影配音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1.创设“声、光、色、像”于一体的立体空间
多媒体教学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种有效运用,它将先进的科技工具引入到教学方式中。
英文电影配音便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声、光、色、像”于一体的立体空间。在配音过程中,通过对影片的欣赏与分析、模仿与表演,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肢体。在配音时,教师可以将英文电影的音效去掉,直接让学生看着电影字幕配音;也可以将字幕去掉,直接让学生跟着电影音效配音。
英文电影配音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赏,欣赏电影;析,分析电影;模,模拟电影;演,角色表演;配,角色配音。
2.强化英文原声电影配音的“看猜仿”三个反复
看电影学英语千万不能仅当成娱乐享受,而要在娱乐中享受英语乐趣,融入到情节中去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学习地道口语。第一遍看可以看字幕,了解情节故事,第二遍不要看字幕,根据场境去猜,能听懂多少就多少,反复看,反复猜,反复模仿。
3.营造英文原声电影配音的“听说演”三种环境
正如我们能轻而易举地运用汉语是因为我们从小在汉语的环境中长大,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更要求语言环境的帮助。在现今的社会,合适的语言环境是很容易得到的。比如,各种各样的英文网站、英语演讲、各类重要活动新闻会的英文翻译、英语广播、电影、夏令营、英语角等,都能让我们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多地认识英语,并习惯从英语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你熟练地掌握那些你曾经不擅长的技巧,如听、说、表演,你会发觉其实英语离你很近,你很愿意接触它、学好它。
4.搭建英文电影配音的“融突扩”三个台阶
在英文电影配音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学生需要迈上三个台阶:一是融入,即不要把自己看成旁观者,而是当成局内人,进入角色,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产生身临其境的场景感觉:二是突破,突破开口关、熟练关,从模仿到背诵,直到能脱口而出;三是扩展,在词汇和句式层面上进行扩展,并通过泛看电影,电影题材可以不受限制,但每部影片都至少要看三遍以上。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1、引言
语音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初中时就能学好英语发音,能依据发音进行单词的拼写与记忆,对今后的学习英语学习之路帮极大。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解决语音偏误问题,创造多样化的语音教学方式。传统的语音教学依靠教师示范,教师的发音问题会影响学生发音,不标准的发音在语音教学中就会出现语音偏差现象。农村地区,专业教师少,发音问题普遍存在。应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功能的英语教学网站,在线教学生朗读。传统英语教学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但如今,学生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在家中也可以学习,教师可通过将学习资源分享至校园网上,学生可自行下载,回到家中反复练习,效果更佳。
2、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原则
初中语音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语音教学富有趣味性,是收获良好教学效果所需遵循的重要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学习很大程度建立在兴趣爱好上,感兴趣就容易接受,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依靠信息技术使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语音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能直观的表达所需内容,教师可通过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采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设计清晰的教学结构,利用媒体技术,准确的播放语音。对于英语初学者的初中学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度采用激励性原则,奖励学生的进步,激励要及时准确,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习兴趣的效果。
3、信息技术条件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3.1教学策略
英语语音需要在不断模仿、背诵、听说中进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反复听取课本读音,学习英语的吐字发音、语音语调,在反复练习中达成对英语语速的深刻印象。其次,教师可通过在网络中搜索优美的短文,让学生模仿语速,并对较好的语段进行记忆背诵,英文诗歌、绕口令的反复练习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娱乐中听英语,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音的熏陶中逐步掌握英语语感,打下英语学习的坚实基础。传统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模式将音标分散开来教,但为了使学生对音标形成整体掌握,实践证明,集中式语音教学方法效果显著,集中式语音教学法将音标分类,利用PPT展示,用Flash软件将表制成可以点读的工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跟着模仿,回家后仍可跟读练习,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英语语音的方式快速且高效。在学生逐步掌握音标与单词拼写后,教师在适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会学生组句、对话,以图片展示或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同学感悟学习氛围,然后单独组队与同学练习,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3.2 教学方法
3.2.1 影视配音法
利用影视配音方法,学生在配音过程中,掌握人们交流时的语音与语调,感悟话语中流露出来的忧伤、喜悦、懊恼等情绪,语音语调是反映情绪的关键,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看过英语电影《哈利波特》后,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选取电影当中的一段经典对白,在适应初中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础之上,对白有简单到复杂,先选取单词量较少,如哈利波特与赫敏、罗恩开学见面的场景之时,感情应是激昂的、喜悦的,相对语速也较快,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让学生私下编排,在节假日作为表演节目呈现,也可让学生进行配音比赛,选择配音优秀的队伍给予鼓舞与奖励。
3.2.2 英文歌曲学习法
同英语为母语的人士的交流中,重读、连读、弱读等发音技巧显得格为重要,英文歌曲学习法恰是掌握这些技巧的良好方法,在英文歌曲中,这些发音现象较为常见,教师依据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一些旋律优美、适合英语语音教学的英文歌曲,在课堂剩余时间或课间反复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音技巧。英语歌曲的播放不仅在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中增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较好调节学生生活,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学习英文歌曲的兴趣,教师也可组织英文歌曲比赛,让学生积极性得到激发。
3.2.3 跟听模仿法
研究表明,听是语音学习的根本方法,只有听清读音,才能学会发音,教师选取英语视频,让学生进行模仿式的听,在听的同时在心中默默模仿,把听到的句子或单词写下来,学生在听过后,及时进行语音操练,教师的创造力或学生的创造力极为重要,选取富有趣味的语音表现形式,以小组形式展示听的成果,把大家听取的句子或单词分享交流,用单词组对话,同学们在编成语段或短故事,在交流总结之后,在全班共享成果,跟听模拟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语音的方法,教师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选取的语音视频要基于学生的单词积累与英语程度,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英语语音学习能力。
【关键词】异语创作;文化回译;末代皇帝;电影批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39-03
一、引言:异语创作电影的璀璨明珠
“异语创作”的作品是指“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从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跨国文学作品或跨文化文学作品。”[1]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伴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异语创作也成为了电影文学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有关中国内容的异语创作电影不断涌现,例如以中国民间传说或文化符号为题材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根据华裔作家畅销书改编的《喜福会》、《雪花秘扇》等,还有将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本土化演绎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危险关系(2012)》等。而此类影片中最具艺术价值及国际影响力的当属1987年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拍摄的《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描绘了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但电影中上至皇帝,下至囚徒,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说着流利的英语对白。异语创作可谓是电影《末代皇帝》一大特色。作为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记电影,该影片的角色在文化背景上有别于华裔文学,又不同于《图兰朵》、《功夫熊猫》、《卧虎藏龙》等电影因题材空间而能纵情发挥西方编导的主体性。实际上,西方世界也有着一批异语创作的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如讲述德国富商拯救犹太人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法国末代皇后玛丽.安东尼的《绝代艳后(2006)》、俄国近代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一站》,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同源性及白种人的银幕形象,演员们说着类似于欧美普通话的英语在观众看来也并无明显违和感。因此,面对东西方世界的文化鸿沟,《末代皇帝》采用英语对白着实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不过,该片最终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九项大奖,在中国的豆瓣、时光等大众影评网站也保持了多年来名列前茅的好评度,如此瞩目的成就更使得本片的异语创作值得探究。
二、凸显中国意象的英语对白
由于电影主创人员的西方背景,影片采用英语对白或许是无意识的选择。不难想象,对于这样一部英文讲述的传统中国历史人物传记片,电影对白将包含了许多文化负载词,即“那些在其原始意义或概念之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2]处理这些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的方式势必会影响西方观众是否欣赏这部电影。在这部影片的对白中,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英文表述大多都保留了汉语原有的文化意象。例如:
(一)I am the Grand Empress Dowager. And I have lived
here for a long, long time. And they call me the Old Buddha…The only man who can live here is the emperor. But the emperor is on high, riding the dragon now. He died today.
(我是至高无上的慈禧太后,我在这里住了好久好久了,他们都叫我老佛爷……皇帝是唯一能住在宫里的男人,但他现在已经乘龙升天,他今天驾崩了。)
电影中年幼的溥仪初见居高堂之上慈禧太后时,阴森诡谲之气充斥着银幕。慈禧阴阳怪气地说了以上这段话。英文 “Old Buddha” 再现了汉语中“老佛爷”的意象。在传统的东方,人们对象征权威的佛像顶礼膜拜,“the Old Buddha”也意味着尊贵和长寿。而本该慈眉善目的佛相却和慈禧太后的狰狞面目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将对西方观众形成特殊的感染力。此后,慈禧太后还提到先帝“on high riding the dragon(乘龙升天)”。据传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乘龙仙逝,“龙”也成为了整个民族的图腾并被赋予了浓重的中国政治色彩。中国人很容易明白这个说法是皇帝去世的委婉语,但对于西方观众却未必如此。因此,电影借慈禧之口,接着台词“on high riding the dragon”之后补充了“he died today”的注解,在诠释文化负载词时做到了“形”与“义”的统一。这样的对白设计也向西方观众传达了溥仪入宫封帝的原因和令人惶恐的氛围。
再例如洞房花烛夜的一幕,溥仪向新婚的婉容皇后抱怨了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并透露了出走西方的计划。婉容透过红艳艳的盖头表达了愿意同往的心声,并让溥仪看完她的脸后再决定。她说:
(二)It is the emperor who must remove the kai t’ou.
(我的盖头应由皇帝来掀。)
“Kai t’ou”一词位于句末的突出位置,指代的是“盖头”。盖头并不存在于西式婚姻,它属于独特的中国意象,因此直接音译是顺应中国文化的处理。通过镜头,西方观众也能直观感受到盖头的形象:盖头的大红色也是东方世界的主色调,寓意美满; 它遮住了素未谋面的美丽新娘,伴随着庄重的仪式,富有神秘的东方色彩。
虽然掀开盖头的溥仪惊叹于婉容的美貌,但在进一步的亲密过程中,聪明的婉容于缠绵中敏锐地觉察到少年溥仪并未真正做好准备,于是她面带娇羞地说:
(三)If Your Majesty thinks it is old fashioned to make the rain and the wind with a stranger, we can be like a modern couple, to begin with.
(如果皇上觉得和一个陌生人做云雨之事过时的话,我们可以开始做一对现代夫妻。)
英语中并不存在“make the rain and the wind”的习语,但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成语“云雨之事”的直译,而且英文表达采用“rain”和“wind”的意象组合更为押韵。这两个意象和人的欲望一样,均是自然的力量,同时又流露了东方隐晦的性文化。西方观众能透过这种形象而含蓄的语言和婉容欲说还羞的神态联想到淋漓尽致的情爱场面。
影片中凸显中国意象的英语表达不胜枚举。如果仅从孤立的文字上看,这类对文化负载词的直入式英文翻译是典型的中式英语。通常情况下中式英语并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西方受众会看得云里雾里。然而在电影语境中,银幕上的形、色、声、光与观众的文化背景形成互文性。配合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言行举止,画面的冲击力,形形的中国元素像万花筒般呈现。最终这种中式英语对白不仅可以被西方观众理解,更别有一番风味。
三、规避西洋腔调的汉语配音
《末代皇帝》英文对白的汉语翻译属于“无根回译”,这种回译“只是文化上的返回,对白语言上不存在以原文为根据的回译。”[3]换言之,该影片的汉语对白可以算作是隐形的真正原文。因此,“在回译过程中无论译者选择哪种翻译方法,都要使语言选择尽量顺应译语语境而不是源语语境,从而实现译文语言地道、流畅的目标。”[4]北京电影制片厂1987年的汉译配音版就体现了这样的翻译要求,单从片中“gentlemen(君子)”、“Majesty’s mother(额娘)”、“Mr. Jonston(庄士敦师傅)”等称呼的汉译就可见一斑。除了汉化的特定表达之外,片词翻译的文风也很好地适应了汉语语境,以下文为例:
(四)The forbidden City had become a theater without an audience. So why did the actors remain on the stage? It was only to steal the scenery piece by piece.
(整座皇宫已成了一座没有听众的戏园子,为什么唱戏的还不肯下台呢?无非是惦记着这些行头罢了。)
当溥仪回忆当年皇宫凋敝,盗案不断,自己作为傀儡皇帝的凄凉处境时,发出了如上感慨。这段英语对白中“theater”的比方,不禁让人想到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中的诗句:“All the world '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女都只是演员)”。针对这种富有西方古典戏剧腔调的对白,汉语配音却作了归化翻译:英语中“theater”被译为“戏园子”,于是中国观众脑海中浮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戏台而不是西方的歌剧院;译文中出现的“唱戏的”、“惦记”、“行头”皆具有北京话的口语色彩,结合北影版配音所采用的盛行于中国大陆的播音腔,非常契合溥仪的身份和故事的背景。
除了翻译技巧层面的功夫,影片的汉语配音还纠正了英语对白中存在的文化误读。片中当初来乍到的洋太师庄士敦给溥仪上第一堂课时,看到了书房墙上的一段书法,溥仪是这样复述书法内容的:
(五)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l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That is a dialog between Confucius and Chuang Tzu.
溥仪介绍说这是一段孔子与庄子之间的对话。其实历史上孔子和庄子的生活年代相差了一两百年,他们的直接对话显然是缪传。而这段连续套用回环修辞的对话内容更像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令人难以捉摸。无论这样的英语台词是由于编剧的偶然失误或是有意操纵,回译时都需尽可能还原隐形的汉语原文,否则只能做删译处理。好在接着庄士敦附和了一句“Concerning respect, your Majesty(皇上说的这段话意思是相互理解)”,溥仪默契地点头。根据庄士敦提供的解释以及溥仪英文对白的内容和修辞特点,译者揣摩出此处最恰当的句子应该是: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此外,电影配音还有其自身特点。“在翻译时,译者既需要考虑语言内容的翻译,还要考虑在原版影片中出现的语言外的因素,如演员的动作、面部表情和口型等因素。”[5]在这段话的配音中可以看到,溥仪的演员说“know”时与配音中的“乐”口型巧妙地重合。又由于话语时长的关系,况且配音面向的观众是中国人,汉语配音中并未补充这句话源于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所以如此处理的汉语配音是非常合适的。
总体而言,电影的汉语配音虽有各方面的限制,但该片的配音避免了洋腔洋调,做到了声形统一。这样不仅顺应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甚至能给观众带来汉语配音是原文对白的文本错觉。可以说,电影《末代皇帝》汉语配音翻译成功地向中国观众复现了这样一段风云迭起的中国历史故事。
四、中西共赏的影坛佳话
爱新觉罗・溥仪身处的20世纪是西方文明扩张,英语逐步确立语言霸权地位的20世纪。又由于20世纪的历史政治格局,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英语电影存在以“西方至上”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扭曲甚至妖魔化中国形象。就现代西方观众而言,他们可以接受电影中说着英语对白的中国人,但却难以接触到展现中国魅力的英语对白。电影《末代皇帝》存在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对白,充满了东方色彩的异国情调。其中虽存在些许文化误读,但对白的整体设计既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电影的汉语配音立足于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而且通过翻译调整的故事内容符合中国人对历史的认知,让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倍感亲切。当然,电影地道的汉语配音并不影响表达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的特有情怀,反而更能引导中国观众入戏。导演选取以人为本的存在主义视角,运用西方电影特有的蒙太奇风格,巧妙地光线组合,传神的配乐以及饱含情感的人物镜头特写,对中国观众原本熟悉的人物、场景、故事进行了陌生化处理。由此能触使中国观众逐渐抛开长期形成的意识形态批判思维,重新审视这段熟悉而陌生的历史。大银幕上的爱新觉罗.溥仪对中国观众而言也不再是一个刻板的政治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温度的鲜活人物。
电影《末代皇帝》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好评有多方面的因素。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电影优秀的异语创作对白和无根回译是激发中外观众审美共鸣的必要条件。而归根结底,异语创作电影的成功不只是得益于正确的翻译策略,还需依托尊重人性的创作视角,才能使不同语言的文化摆脱语言的桎梏,达到深层次的融合。这种文化融合的缩影正如电影中庄士敦先生与溥仪在码头惜别时的情景:一组中国乐师使用五花八门的民族乐器演奏出苏格兰的民歌《友谊天长地久》,那旋律是前所未有的优美动听。它冲破了东西世界的篱墙,也冲破了时空的云烟,荡气回肠地直达每个被大银幕照亮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梁志芳.“文化回译”研究――以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大地》的中译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3(08).
[2]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24(04).
[3]王宏印.京华旧事,译坛烟云――Moment in Peking的异语创作与无根回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2).
[4]郭婷,戈玲玲.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无根回译研究[J].外语学刊,2014(06).
[5]李新慧.电影配音翻译中的语言顺应[J].电影文学,2010(03).
作者简介:
李楚菡(1990-),女,湖南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文化研究;
配音把外国电影带回家
配音和字幕在将外语片带给观众时所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手段、方式和风格。这些不同又决定了配音和字幕在翻译方法上的不同。配音首先是将话语的原声去掉,代之以流畅的本土语言,也就是说用流利的中文替代。所以配音是采取本土化的方式(localisation)。它在翻译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归化语言(domesticated lan-guage)。配音的另―特点是对口型,目的是使观众相信外语影片中的演员讲的是观众的本土语言。这其实是造成了一种假象或者说幻觉,更重要的是配音常常隐去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
字幕将观众送出国
字幕的本质是保留影片中的外语原声。它的特征是将所讲的话用读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观众是通过读字幕,并且配合音响和画面,被带进影片的故事中去。带字幕的影片是将原汁原味的外语片呈现给观众。可以说,配音,是把外国电影带回家;字幕,是将观众送出国。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的翻译形式,它同平面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同。首先,字幕受到诸多特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
第一,时间的限制。字幕是将所讲的话转化成读的形式。一般来说,人们讲话的速度要比读的速度快。
第二,空间的限制。在每一个画面上,字幕最多不能超过两行,否则就占去太多画面,而每一行的字数也要受到屏幕宽度的限制。
第三,没有注解工具。也就是说不可能在字幕上加脚注。此外,字幕还必须同画面相配合,特别是要尽可能地同镜头的切换同步。这些特定的限制,尤其是三个主要的限制,对从中文到英文的字幕翻译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
下面这个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句话取自电影《英雄》,这部电影所采用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文言文特点,非常简练。
可以看出,平面翻译不用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字幕翻译必须将英文的字数限制在2秒2格的阅读时间以内,因而会出现颇不相同的翻译方式和结果。
创意的缩合
如上所示,字幕翻译受到声音和画面、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而这些限制同时也为字幕翻译提供了非常大的创意空间。从翻译风格和技巧上来说,字幕翻译中最重要的是缩合,即带有创意而巧妙的缩合。所谓的缩合并非指只是简单地将长句改成短句,或者任意删截。缩合必须遵守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确定原文中的关键信息;第二,在字幕翻译中保留关键成分。在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之上达到最有创意和最巧妙的缩合。缩合可采取的策略有数种,其中包括:
打破并重新组合原文句型来传达其所表达的意思。例如:
在这句话中,关键的信息包括书法和剑术、气力和精神,那么这几个要素都体现在字幕的英文翻译中。
另一种策略是创造更短但意思相同的句子,例如:
可以看出,字幕的句子要比平面翻译的句子短很多,但意思基本相同。这就需要一些创意和巧妙的思考在里面。
还有一种缩合的策略是省略原文中多余及上下文中所包含的信息。例如:
这句活的字幕翻译就将原文中那些重复的词组省去了,而着重表达了即使没有做成,也出了力、流了汗的关键信息。
中文和英文的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和历史非常独特,同英文背景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双方文化历史的差异越大,对跨文化的交流和转换造成的挑战也就越大。从翻译的角度来讲,文化上的差异不仅是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汇,而且最大的困难在于,在译入语中根本因为没有相类似的体验来产生相应的词汇。也就是说,目标观众无从理解他们文化历史语言中所不存在的很多概念和逻辑。例如,在电影《准说我不在乎》里有这样一段话:
“那两天我怎么看我妈都像个地主婆。
整个就是一个白毛女里的黄世仁他妈。”
首先,在英文中所谓的“地主婆”landlady,是一个中性名词,不带任何中文中所包含的贬义,而在中文中“地主婆”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成为一个专用文化词汇。同样,“白毛女”、“黄世仁”所代表的文化历史含义,对外国观众来讲,了解和理解上都是有障碍的。
上面这个例子的英文字幕处理就是隐去对外国观众没有意义的具体的代名词,而把这些文化词汇背后的意思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对于具有文化差异的原文不能只按字面翻译。而对于字幕翻译没有注释功能的处理办法是将注释的内容带入字幕中。
翻译中文电影电视片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是、将中国1949至1979这段历史殊的事件而产生的饱含特殊意义的词汇翻译成明朗明确的英文,使得看影视节目的外国观众能从短短的几个字中对这些特殊的历史事件有所认识,例如,“插队”、“”、“五七干校”、“三线建设”、“黑五类”、“破四旧”等等。这同时也表明,对中国历史和语言文化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是找到妥贴的英文表达的关键。在有关的影视片中会听到这句话:早请示,晚汇报。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翻译成:
Seeking instructions in the morning and reporting back in the evening
但显然,这句话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思完全没有表达出来。首先,向准请示汇报要提出来,另外这种做法隐含的荒诞概念也要表示出来。那么,更恰当妥贴的表达应当是:
Reposing to the portrait of Chairman Mao day and night
这里所表明的向的画像进行汇报就很恰如其分地透露出其荒诞的一面。绕到中文字面的背后,找出其含义,是字幕翻译中处理特殊历史文化语言词汇的有效策略。而在中文表达中,有些文化习惯是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中国文化中的谦词(self-deprecatory remarks)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一部纪录片中,一位好客的老农民几乎是倾其所有为城里来的客人准备了一桌饭,到了请客人上桌时,他说:“没有什么菜。没有准备。”这显然是老人的谦词,那么这句话就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
There are no dishes We didn't prepare。
恰当的英文表达既要表明字面背后的意思,同时又要把握好谦词的尺度,
Not a lot of dishes
A simple meal
类似的例子还有:“献丑了”,就不能翻译成:
Present my ugly performance
而应当是:
Excuse my showing off
“遗失”在翻译中
翻译不是两种语言对等的行为,加上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中文里面很多生动的表达方式、代表性的方言、特殊意义的历史文化词汇等等,都有可能或多或少地“遗失”在翻译的过程中。在电影《天下无贼》里有这样一句话:“可是我不想让我们的孩子替我们背黑锅”。“背黑锅”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生动,但外国观众无论如何不会看懂这样的翻译:
But I don't want out baby to carry the black wok for us.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只能取其意而舍掉这个形象的比喻:
一、有关英语配音的基本知识
1.英语配音的定义
英语配音是指运用英语语言工具把一部英语影片里的人物对话说出来。
2.英语配音的特点
一是选择有感染力的体裁,每个人的角色分配合理;二是英语发音流利且标准,吐字清楚,有感情地给自己的角色配音;三是一个团队的几个人配音过程中衔接得当,互相配合得当。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配音教学中的运用
1.在英语配音教学中运用该理论的意义
英语配音课程具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口头语,语言地道、发音标准,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掌握和模仿。另外,学生还能学到很多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多数历史性和本土文化性很强,也不易完全掌握。因此,为了使教学顺利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同r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吸收所学知识,给今后的英语口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能够激励学生多训练自己的配音水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在视频里担任某一个角色来完成一个3分钟的视频配音,学习任务由组员共同分担,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督促对方配音,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由于社会对英语人才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英语配音这门课程在整个口语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该采取教学方法多元化、灵活化的方式。在所有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操作技巧赢得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很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经常会碰到较陌生的地道口语及相关的英文背景知识,而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用语如果掌握得不好,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导致学习半途而废,荒废了专业,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使学生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掌握一口地道的英语口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英语配音教学的具体方法
在英语配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某片段为单位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自编教材Ratatouille第一片段为例,学习目标为:训练学生分辨英语当中的长短音,易混淆的音素及音的不完全爆破等音标,学习任务如下。
先让学生观看一遍影片,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大致了解该影片的文化背景。课堂上,笔者先解释下与影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然后把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5~6人,每组学生按照影片的角色,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去配音。每个小组有大概30分钟的练习时间,练习完后,每个组上台进行配音,关掉原配音的声音。接下来,每组学生对各组的配音情况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小组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于影片所出现的长短音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能正确判断影片所出现的长短音,让学生能深刻领会英语口语中长短音的发音和辨认,同时,还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本来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积极热情的主动式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最终顺利完成了为整个片段配音的教学任务。
三、小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配音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该教学方法的优势还并没有被完全发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调查,使其在英语所有课程的教学中都能够被合理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如果能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方法,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学到地道的口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及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欣赏;模仿;配音
一、电影配音教学是语言文化和艺术相结合的学习
美国教育学者研究发现:我们从视觉获得的80%的知识,但仅记住了它的11%。听觉和视觉的组合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使记忆的东西由5%上升到50%。电影配音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欣赏和分析影片,模仿和表演,合作配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加强了语言的观察模仿记忆创新的实践活动,熟练的掌握了词和句型的语音语调,逐渐形成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巧妙地把影片本身很好的语言载体转化为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中西方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差异要学生充分理解影片学习地道的英文必须帮助他们扫除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如:《狮子王》的插曲对话。Pumbaa: Hakuna matata!It means no worries for the rest of your days. Timon:Hakuna matata! What a wonderful phrase. Pumbaa:Hakuna matata!Ain’t no passing craze. Timon:It means no worries for the rest of your days. It’s our problem-free. Philosophy. Hakuna matata这句祝福语对于学生来说,发音很有趣,通过后面的句子,学生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句意。结合歌曲,学生就可以学得更加轻松愉快。
二、电影配音教学学习过程的设计
小学生学习语言是从词句的模仿重复再到自由组合词句的递进过程。多种研究表明语言的习得都是从重复模仿开始的。在电影配音教学中学生在观片时十分投入,经常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之中,甚至还会按捺不住地跟着模仿说喜欢的角色的台词,因为眼动心动口更想动了。这时教师可选上一段2~3分钟的片断让学生来模仿。由一个单词到一个词组,再到整个句子力求发音准确。语调语速的模仿是最困难的,必须结合动作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虽然模仿得千奇百态,但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单词和句子已悄然印入学生的脑海之中。
让学生更多了解配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看着画面对上口形配上流利地道的英语常常不是忘了台词就是跟不上语速或是发错了音或是语调不对而紧张得手忙脚乱。如观赏整部电影《狮子王》:(1)了解故事情节,熟悉角色性格。分析电影内容,揣摩和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2)观赏节选片段,加深内容的理解,分析语言知识难点。(3)继续学习,重点分析该片段人物特征与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模仿片词。(4)小组活动,组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演绎特长,选择模仿的角色,每人只记住自己的台词,并揣摩表达的神情,心理,语气,和小组成员合作排练。(5)小组汇演,小组练习后向全班同学汇报。由老师和同学给予评价,从语音、语调、语速、神情的模仿力和自信、合作等方面加以完善。(6)继续小组练习,在会演后加以改善,组员可尝试交换角色模仿,更好地掌握细节和整体的配合。(7)尝试配音,抹去片段原声进行配音,从口型、节奏、衔接、配合等方面反复细致地练习,从技术上能与影片原声达到同步效果。(8)小组进行配音汇报表演,教师和学生给予评价,并把每个组的最后配音表演录制保存。
三、电影配音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以自主探究、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电影配音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增强英语听力水平,并了解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层面,让英语课活起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电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用优秀影片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以期达到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使学生在非语言能力,如自信创新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及语言能力,如语音语调词汇交际方式两方面都得到很大的进步。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模仿秀有声有色有影有剧表演的小舞台。
参考文献:
1.创编英语情景剧本,加强英语情景剧表演。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每学期初,我都用知识树的形式将全册知识进行整理,然后归纳出每个模块的主题,根据每个主题进行拓展延伸,即针对每一个话题进行情景再创设。创设的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操作,容课本知识在里面。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情景剧表演。我将这一活动放在课堂的拓展环节和课外活动里。具体做法如下:
(1)从教材主题出发,创设真实情景,创编真实剧本。
例如:《新标准英语》(外研版)四年级英语第三册第六模块重点句型为:Do you want some…?Yes,please./No,Thank you.以此为中心句,我创设了“In the restaurant”在饭馆的情景,然后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创编了大致的情景剧表演剧本,以便于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展示出来。
(2)学生再加工,将表演搬上舞台。
教师创编的情景剧只是一个模版,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这一模板,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主情境下,进行改编,课下进行排练,课堂上的拓展环节或者活动课时间进行表演,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再一次搭建用英语说的平台。
2.让英语晨诵丰富学生当下的生活。
“晨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英语学习中,小学生喜欢节奏明快、活泼的韵句、诗歌等,因此英语晨诵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但是,他们的英语知识储备毕竟很少。基于此,除了课本中呈现的韵句、诗歌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现状为他们量身订做较简单的、朗朗上口的英语韵句、诗歌,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明快的音乐节奏,让学生在晨诵中与黎明共舞,与快乐为伴。
3.英文动画片配音,让学生与原声PK。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模仿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28-01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由句型、词汇、语法、语音等组成,英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当然也是如此。因此,语音学习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英语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学生英语语音的学习。但是在我国实际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看到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英语发音不标准,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英语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模仿教学法的预热
中文语音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而英语与中文的发音方式不同,如果采用中文的发音方式去学英语发音,有的发不出来,有的音又会发得过重。要想让学生英语发音准确,就要让学生将口腔打开,这个在练习的时候也是非常简单的,就是让学生将嘴巴张开,尽量张大,充分活动自己的口腔,让口腔内部的肌肉都得到充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英语发音的准备。
二、模仿学习法中单词的学习
重音和音节是单词的重要组成,要想学好单词、发好音就必须掌握好这两部分。一个单词往往都是由几个音节组成,单发某个音节的音或者省略某个音节的音都是不准确的,只有将所有的音节都发音才能达到准确发音的效果,比如China这个单词就是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分别是“Chi”和“na”两个音节,在发音的时候就要把这两个音节都发出来才算正确。对于音节的掌握最重要的就是做大量的练习,练习多了音节的掌握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高。重音是整个单词发音的关键,一个单词由弱音、次重读、重读三部分组成,而重音是最关键的,它直接影响整个单词发音的准确性。比如/Ne 'vi/与/ 'Nevi/两个发音,它们的音节都是相同的,但是重音的不同才使其有所区分。练习时教师应该多找一些类似的词语,经过长时间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单词之间重音的区别,以此来提高发音的准确度。拼读技巧是学习英语发音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多加练习,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模仿学习法中句子的学习
很多人学习英语都是从汉语的发音基础进行学习的,将汉语中的咬文嚼字、字正腔圆带到了英语的学习中来。汉语中的降调、重读改变了英语中原来的读法,破坏了英语中的美感与韵律。甚至有些英语教师怕英语的原本读法让学生难以接受,故意使用汉语的读法。其实英语本身就读来说是有其自身韵律和规律的,虚词一般采用弱读而实词一般采用重读,重读和弱读在发音上有轻重之分,弱读发音较弱,重读较清晰、有力,这种重读与弱读之间的区别就形成了英语自身的发音节奏。汉语重音调,而英语则重语调,同样的句子采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比如,问:Anna, does your mother work?答: Yes, she does.例句所采用的疑问句,疑问句在读的时候要使用升调,但是很多初学的学生很难做到,这就要求学生要多听多读。在句子中重读词可以用横线标注出来,学生就知道这些词语要采用重读的方式来读。
四、模仿学习法中的配音学习
配音学习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很多英语初学者在学习的时候都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将一些经典的英文动画片、英文童谣、英文歌曲等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配音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英语课文内容的模仿。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包含了各种场景,从英语的文章赏析角度来说也是非常优美的,英语课上的配音模仿可以从教材中的文章开始,教师将情境讲清楚,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
(2)经典材料的模仿。教师可以找一些经典材料中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在模仿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材料中陌生的词汇弄清楚,了解其中的意思;第二,利用字典将生词的音标做好备注;第三,认真听教师领读,将文章的降调、停顿、重音标注清楚;第四,将自己预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拿不准发音的词汇标注清楚,在听的时候加以改正;第五,多次进行模仿跟读练习;第六,进行模仿背诵,不需要每一个词汇都正确,只要将大致意思背诵下来即可,但是发音与停顿要准确。
(3)通过辩论、演讲锻炼发音。使用英语进行辩论与演讲是非常难的,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对于英语发音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从学英语的最终目标来说,辩论和演讲都能够更好地使用英语。
五、结束语
英语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句型、词汇、语法、语音都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它们与英语这门语言来说是一种依附关系,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初中英语发音的学习关系到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英语的水平,因此必须重视。文章从模仿教学法的预热、模仿学习法中单词的学习、模仿学习法中句子的学习和模仿学习法中的配音学习几个方面研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多加练习,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屠蓓.英语语音.外Z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关键词】英语电影配音 英语教学 小学生 兴趣 学用结合
【引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上也要不断与时俱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引导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则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采用新颖有趣的新型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 小学生的学习特征
1.1从学生自身出发,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在刚学习英语时,出于对英语的好奇和新鲜感,所以小学生在初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课程及难度的不断加大,导致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有些小学生甚至会对英语产生畏惧感。而由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所以他们更依赖于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掌握新知识,再加上注意力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而且与兴趣和情感也有关系,导致小学生在上课时经常发生上课不用心、走神和不能理解内容等情况发生。所以,采用英语电影配音的方法,可以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影像、音乐和图形等直观的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再尝试着复述简单的对白,会让他们对电影内容保持注意力,同时又会对影片中的英语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和感知。
1.2营造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教授内容,而重在激励、唤醒和鼓励,这是教育学家茅斯多惠说过的话。由于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喜欢唱歌跳舞,所以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而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丰富多彩和娱乐性。
1.3运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积极进步
更要注意到,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经常及时并真诚的赞美和表扬学生,即便他们只是有一点点的进步。而对于那些学习进度慢的小学生,更要注重鼓励和认可。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交流师生之间感情的过程。有进步了,老师有真诚的表扬;学生要是犯了错,老师有一个宽容的微笑;当学习上碰到困难时,老师安慰的眼神都可以让小朋友们从中受到鼓舞和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自己的态度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来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小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所以默契的师生关系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起到作用[2]。
2、 英语电影配音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1应用英语电影配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不使英语教学拘泥于书本和课堂,采用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对白的英语教学方式更具有娱乐性和生动性。它让英语学习不再是单一枯燥的内容讲解,学生们在身临其境的配音场景中学习电影中的英语台词和对白。电影情节的生动,动作画面的多彩逼真以及造型的可爱有趣,都能大大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观看有趣好看的英语电影,再尝试记忆和理解对白的内容,然后简单的重复或表达电影中的人物所说的内容。使学生们在一种没有焦虑情绪,身心愉悦又热情高涨的状态下学习英语,那么这种英语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2原声电影的配音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原汁原味的口语化英语
由于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关注语法的学习,所以要求重点往往是准确性、严谨性。导致小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怪圈中,却不能灵活地掌握要点。而通过观看一些英语电影并尝试着对内容进行模仿,可以了解到很多用法不是很生硬却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地道实用又有幽默感。而这些口语大多数是是生动形象的惯用语或俚语,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是学习不到的。从而使小朋友们能快速掌握一些常用表达技巧,准确且意思清楚。
2.3学习英语电影配音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小学生的视听说能力
对英语电影的配音,首先要大概明白电影的内容,台词对白的意思要理解。然后让学生们大胆地尝试去说,以小组等形式鼓励他们说出他们听到的,理解到的内容,包括内容,语音还有语调。这样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有时还能了解到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差异。
3、 如何运用英语电影配音教学
因为英语电影配音对英语教学和学习都很有作用,并且现有的教学设备和配置也能满足这一需要,所以运用电影配音教学是很实用也很容易使用的一种手段。当然,只有了解它的使用方式,掌握注意事情和技巧,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第一,选择一部适合的电影是最关键的[3],那些在小学生眼里很受欢迎、人气很高的英语原声电影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只能选择这类小学生们关注的影片,才能引发他们学习电影中对白内容的兴趣,使教学充满娱乐性和趣味性。当然,好电影仅仅是“好看”是不够的,它还应该有适合学习的价值。选择优秀合适的电影一般有几条参考标准:字幕。大部分原版的电影都有纯英文或纯中文,也可能是中英双译的字幕。做为学习英语的成年观众来说,字幕以纯英语最优,中文最次。然而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说,翻译准确、简单明了的中英文双字幕组最佳,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在听到台词的时候,能通过中英字幕来了解它的含义;年代。随时时代的变化,对白的含义、语言的使用甚至是语音语调都会发生相应的演变,所以选择符合社会当下主题和审美观的英语电影更有效果;主题。电影的主题决定了电影的风格。一些主题比较轻松的电影表述比较舒缓,语言比较简单明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喜剧风格的儿童片和动画片语言简单易懂。“狮子王”、“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等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电影。特别是“功夫熊猫”,不但语言浅显易懂,动画角色造型可爱活泼,更难得的是它还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非常适合用来教学使用。
第二,英语电影配音教学有讲解内容、练习语句和口语实践等三个阶段,所以需要完整的课时来保证教学进度,而且要有持续性。这样才能让小朋友们经常处于学习和模仿英语的环境当中,使其有意无意地都会进行英语学习过程。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持久性不长,特别是在英语学习方面。所以小学英语的课时时间宜短、课数宜多,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每周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英语,而较短的上课时间又有利于保持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再通过看电影等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让他们处于一种轻松、愉快又活泼的课堂气氛之中,从而避免学生们因上课时间长而感觉无聊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
第三,虽然英语电影配音教学的作用非常有效,但毕竟为正常英语教学的辅助形式,是对英语日常学习的补充,不能本末倒置。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正式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
4、 结束语
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仍占主导地位,所以在采用英语电影配音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时,要根据实际要求,不断思考和改进,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来改变旧有的不适合的教学观,灵活机动地掌握教学环节,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举。只能让小朋友们自已去学,愿意去学,学习轻松,快乐成长,才能使我们的英语教育从应试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
参考文献
[1]洪智芳.玩就是学――美国小学教育的特色[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80-83.
[2]刘显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艺术[J],教育学2010(8):112-120.
关键词: 多媒体 大专英语听力教学 运用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当今信息剧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影响,促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去实践。本文介绍了运用多媒体进行大专英语听力教学的一些优势,以及运用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大专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能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动画和多种反馈方式,而且图形变化多、速度快,拓展了英语教学内容和空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听觉和交互语言环境,有利于开展交流活动。
2.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给学生以真实感、立体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3.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教学密度,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思考并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语音室进行听力教学
(一)选择优美的英文歌曲
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换和融合让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流入中国。我国是一个英语教育普及的大国,英文歌曲很快在学生中流传开来。如果能在英语教学中播放英文歌曲,学生既能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又能收获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任务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将歌词设计成填空题。可让学生听三遍。第一遍听完整首歌曲,对歌曲产生整体的印象。第二遍听的过程中写出所缺单词或短语。第三遍查漏补缺,边听边检查所写信息。比如在听Yesterday Once More时,可将歌曲改成一个类似完形填空的练习。以第一段为例:
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理解歌曲大意。考查学生在听到大量消息后的综合判断力。这种练习要求教师先设计好问题,再呈现给学生,学生要根据记下的单词或短语做出判断。
(二)选用原版的英文影视材料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忙于语言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交流,既听不懂,又讲不出。任何的语言活动都起源于听。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听力材料的来源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的来源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发现并挑选合适的材料,原版的英文影视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的结合,再现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部优秀的英文电影通过其健康的内容,地道的发音,有趣的情节,原汁原味的背景文化牢牢地吸引学生。和英文歌曲的教学一样,如果老师没有设定任务,学生很容易忘记。因此,在观看英文影视材料时,教师一定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承担起组织者、安排者、计划者的角色,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效率。
第一,观看影视材料前,教师必须安排学生做相关的预习活动。教师要对影片的故事梗概、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影片,更重要的是在观看影片前,教师要根据故事情节适当地设计一些话题,如影片的主题、影片里的人物关系等,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师对影片的简要介绍,对故事情节做进一步的设计。
第二,在影视材料的观看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放映员”,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意义、有组织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力的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指导学生有效地观看。学生在第一遍观看时,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几道简单而有概括性的问题,如电影的中心思想,涉及的人物,发生的时间,情节的概括等。刚开始时,设计的任务简单一点,容易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遍观看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和细节方面的问题。教师需要停顿或重复播放,并且讲解听到的生词、长句、俚语、俗语和难句。观看两遍后,可以让学生观看第三遍。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理解之后的观看能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有一种满足感。
(三)借助多媒体让听说更加有机的结合
听与说是信息输入输出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听后对所听材料进行口头复述或概述。另外,还可以对电影进行改编练习和配音练习。改编练习是让学生给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对电影中的某个情节或结局进行改编,要求学生使用在电影中所学的习语和标准的表达方式进行表演。配音练习是让学生选择有经典对白的片段,去除声音后在播放影片的同时,组织学生扮演电影里的角色、给影片配音,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三、结语
多媒体环境下的听力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这样灵活多样、魅力无比的语言环境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但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听力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有较强的使用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不仅熟悉设备操作,而且要懂得如何设计课件。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听力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才仁.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修月祯.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英语;阅读思维误区;教学理念
一、明白英语教学正确理念,跨出思维误区
在初中口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般存在下面这些错误观点。
1.老师教得辛苦就必然会教得好
可现实却是很多老师教得很用心,教完全部的教学课程安排,但是教学成效却不佳。这就是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处理的教学成效的难题。教学有无成效,并不是用老师是不是讲完全部口语规划安排来衡量的,而是要用学生是否能用口语来进行交流来度量的。若是同学们学得很痛苦,却又无法把学到的用出来,无法表达自己,就算老师教得很苦也只能为无效率的教学。
2.老师讲得好同学就必然学得好
老师经常会不理解:明明课堂上带动了大家开口说英语的氛围,但在课后学生还是哑巴英语。因此责备学生课后疏忽了口语锻炼。这就是英语口语教学要处理的教学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难题。若是我们的教育行动是和同学们的学习行为相分离的,老师再有才华,也没能达到高的教学质量。
3.学生若肯练习就必然会说,若会说就必然会运用生活之中的交流沟通
老师常常会惊觉:每节口语课学生都在听讲,记单词和背句型,练习与背诵文章,他们很卖力,可学到的知识的应用转换能力却很差,无法自如地、大胆地说英语。
二、贯通英语口语教学理念,使英语口语学习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英语口语教学由有效迈向高质量、高效率,不仅仅是花费很少的时间教学生更多的口语技能技巧,而是决定于学生的练习效果和练习体验的充分结合所带来的成效的多少。因而,在英语口语教育中,老师可通过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来达到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说,在英语的众多口语课堂之中,把这些口语课堂进行分类,像英语经典民谣学唱类、英文电影沙龙分享类、英文原著中学版阅读类、英文脱口秀类等等。像英文电影,我会和学生一起观看,比如,《叫我第一名》,然后再在班级里分小组进行英语原声配音大赛;至于英语阅读,我会为学生选取经典的中学简版的读物,如,《Crazy English》杂志,给学生的早读提供课外读物资料。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文原声电影 英语教学 课程设计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英语教学大多集中于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的训练,最多有时做一些翻译练习。从而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多年学习后掌握的只是“哑巴”英语。幸运的是,随着许多教学法和教学理论的引入,人们的注意力渐渐转向更具有交际直接性的听说能力的培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往来日趋频繁,英语听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但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不是单纯加大听说在课程中的比例或单独开设几门口语课和听力课,多建几间听力教室就可实现的。在教学中,学生常常抱怨说上视听说课很紧张,即使认真听收益也不大。口语练习更是让他们头疼,由于很难用英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令许多老师没想到的是,视听说课往往不是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是培养了学生的厌烦心理。
所有有责任感的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重新激发学生对视听说课的兴趣呢?改革教材、设计练习、引入新教学法,许多教师都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和尝试,但有些贴近生活的。内容丰富的听力材料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原版英文电影。
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穿插播放一些英文电影,但问题的关键是,英文电影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英文电影在课堂上扮演什么角色?尽管大家认为英文电影可以在英语课堂中频繁利用,但它们的使用往往局限于上课前的热身、课间休息的背景、以及补填课上零散时间的插曲。其作用至多相当于跑龙套的配角。很少有教师会围绕一部英文电影设计教学活动和练习,更不会考虑以电影为核心展开视听说教学了。所以说。英文电影的作用和益处还远远未被完全发掘出来。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从英文电影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开始。
1 英文原声电影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文电影最大的意义往往不在于电影的本身,而是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英语听说学习途径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主要是通过上课听老师讲解和听录音磁带或光盘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随后又对其听录音的心理感受和听录音所能坚持的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听录音容易让他们感觉疲倦,录音中听不懂的部分易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体会不到语言学习的真实场景和乐趣。
研究得知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并通过有意识地反复进行语言知识练习从而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但是语言习得则类似儿童习得母语,是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的语言信息刺激,并且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获得的。是一种高效的语言学习途径。(王德春,2002)以往外语教学主要以单一的课本和语言教学磁带或光盘为内容,使得一些学生更多地把课本和听力训练内容当作一种知识来学,而不懂运用。此外,有些语言教学磁带或光盘的内容与实际口语表达有一定差距,所以学生即便能用所学语言来表达。也有生硬不自然的感觉。随着学习英语时间的增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不断减少,很难再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这恰恰是英文电影所能带给他们的。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怖感,从而让学生发现英语学习并不等于“头疼和困难”,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许有人提出疑问:英文电影固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如何能使以电影为主体或主线的视听说课堂教学获得成功呢?没有教学内容,只有动力,岂不是华而无实吗?为了排除这些疑虑,下面我们就从英文原声电影的内涵及其外部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一下英文电影能给英语教师提供什么材料与内容。
2 英文原声电影的深刻内涵
电影是视与听相结合的艺术,一部精心挑选的英文电影,往往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材料。
2.1 发音
拥有纯正标准的语音语调是每个外语学习者的梦想。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生硬怪异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电影里纯正的英音或美音对白。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的模仿素材。电影来自于生活,英文电影中对白的语音语调更加自然。因此英文电影在对学生语音训练上更能发挥作用。英语教师可以选择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的片断让学生进行模仿,在学生熟悉材料之后再让其根据画面进行配音,使学生的眼、耳、口、脑在练习中都能够发挥作用,从而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词汇
电影对白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包括短语在内的词汇的绝好工具。如果所选的英文电影难度和学生的水平一致,对白中必然会有一些生词和短语:电影中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因此影片对白中的词汇和词组非常精辟,更加实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片断,结合情景讲解一下里面的单词和词组,学生在欣赏片段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这些词汇深深地刻在头脑之中,而这是凭机械记忆永远也无法达到的。
2.3 文化
从古到今,优秀的艺术都是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时代文化的集中和突出表现。电影艺术也不例外。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果只教授语言而忽视文化,英语教学就会变得空洞、枯燥,学生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言而无物的现象。英文电影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激发有关文化异同的讨论。比如在教授“Sleepless in Seattle”(西雅图不眠夜)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就西方的婚姻观念和中国传统婚姻观进行比较。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对两个民族、两种文化有了更丰富、更具体的理解。
3 英文原声电影外的无限空间
以上分析了英文电影所能提供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但在视听说课堂以英文电影为主线或主体进行教学,除了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这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Wlddowson,1 979,Hamer,1984),我们的视听说课程设计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要提高学 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就要挖掘电影视听功能外的元素来丰富教学内容。下面就除了听说以外的三种能力的培养分别加以讨论。
3.1 阅读
电影对白本身已经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但除了对白外,还有很多与电影密切相关的文章供我们选择。每部电影都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组人所创造的独特产物。电影明星们的传奇故事,每部电影的历史背景介绍都可以给我们展示通向另一文化的出口。在杂志报纸上我们也会发现一部经典电影的故事和新闻。只要稍微留心,我们就会发现电影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阅读材料。
3.2 写作
写作练习可以选择与电影主题相关的题目。许多英文电影都有很深刻的思想内涵:The Lion King(狮子王)和My Fair Lady(窈窕淑女)可以激发学生对正义与邪恶,贫穷与富有,平等与歧视的思考。为自己喜爱的影片写一个观后感。申明喜欢的理由,对影片的情节进行总结,这些都不失为练习写作的绝好机会,并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寓教于乐。
3.3 翻译
阅读材料中自然可以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翻译材料。而最能激发学生翻译兴趣的是电影插曲的歌词。这种练习对学生要求较高,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天才和创造力。比如我曾经让学生翻译电影《狮子王》的主题曲“Circle of Life”(生命的轮回),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并且创造得很出色。学生译完后,不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歌词演唱一下,效果会更好。
4 以英文原声电影开展视听说教学的方法
利用英文电影教学的关键就是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没有精心科学的设计,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学影片的难度而失去兴趣,致使教学成为形式。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总结一下以英文电影为主体或主线开展视听说教学的方法。
4.1 影片挑选的原则和标准
在我们采用英文电影辅助教学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影片。选材有三要素:第一,语言含量不要太大。因为学生自身的词汇量有限。语言能力不强。过多生僻的词汇或俚语会给学生理解影片内容造成障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第二,内容要贴近生活。影片的情节不宜太复杂,应生动有趣,这可以引起学生的观赏兴趣。第三。发音要清晰地道。影片中的人物语音有鲜明特点,对话充分体现典型语言环境中人物的语气和用词特点,易于学生模仿。
4.2 教学活动的设计
利用英文电影进行视听说教学之前,教师应将影片内容及作者的情况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整个作品有充分了解,把握人物性格,便于掌握和运用语言。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地设计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电影。也可以设计分组讨论,使学生看完电影产生回味,激发思维热情,提高他们创造性地应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播放影片时可以分段播放。让学生模仿、复述。以及给影片中的人物配音。对台词中出现的单词,短语及句型可作适当的讲解,但重点要放在读音和对台词的理解上。淡化语法。学生要尽量模仿剧中人物的语音和语调,并注意掌握好单词的发音规律和技巧。电影教学给写作任务提供了话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结合自我感受写出影评。从而使学生有任务可做,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语言和文化,也另一方面促进了学习动机
5 结语
[关键词]电影 英语专业 课外活动
引 言
电影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院校中很多都开设有影视欣赏和视听课程。这些课程一般要开设在高年级。与此有关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高年级同学的能力展开的。本文着重阐述电影在英语专业一年级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原版电影进入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利用电影进行英语学习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学习模式。英文电影大大的弥补了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适合的语言环境,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的现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要适应诸多的英语学习方面的变化,把英文电影引入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顺利适应这些变化。
1.为学生引入原汁原味的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走进大学。对该阶段的英语学习还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例如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多是围绕语言本身发生的,以语言结构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为主。
而在大学阶段,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全方位的学习英语,了解英语。因为语言学习的实质是以语言结构为载体,对于文化的吸入和消化。因而必须在语言学习中溶入文化,才能使语言具有生命力,学习具有感召力。通过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和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英语的应用。全方位的体会英语的魅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四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英文电影,促进学生对语音学习的热情
根据英语专业大纲的要求,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语音课程。训练学生正确的发音,以便达到英语专业大纲的二级要求,即能自觉地模仿和纠音,正确掌握多音节单词、复合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初步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并注意轻重变化对意义表达的影响:初步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的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英文电影的对白可以提供非常理想的生活化的,特别是非常真实的相关训练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英文电影配音比赛的活动,选取学生喜欢的电影片段,模仿电影对白,展示他们对语音模仿能力。这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弥补语音课中,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语音错误而给学生该来的挫败感。
3.利用电影,为学生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学习模式
英语专业新生要增强课外阅读和听力的练习。传统的听力不能反映真实语言在生活中的能力。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的听力理解很少是不借助其他的辅助媒介的。电影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听和理解的过程。与传统的听力相比,它不会使学生觉得看不到.抓不着,稍纵即逝:电影中的生活,任务,场景和时尚的元素恰恰符合年轻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因此电影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模式。
4.利用电影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
一年级的学生渴望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果教师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平台,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某篇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自己来演剧本中的人物,做成课本剧放映。此过程中,从理解,改编,排练到拍摄放映。涉及到各种方面的能力。给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从改,写,说,到演等全方位的锻炼。这一过程会让很多学生都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信心。
二、电影进入课外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好关注意电影的选择。
要注意选取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一年级的学生恰恰处在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对外来文化要有包容性,培养学生尊重外来文化,珍视本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用于语音模仿和配音的电影要注意语言使用的规范性。由于剧情的影响等,有些电影大量使用方言或俚语,要尽量避免这样的电影给学生的理解和模仿带来的困难。例如可让学生试着模仿如《狮子王》、《加菲猫》、《灰姑娘》、《睡美人》、《音乐之声》等电影的精彩片断。
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在此问题上更要遵循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1+1的原则。也就是电影要稍稍超出它们的理解,不要太难。太难的电影对白可能会使学生更多的依赖图像信息,只图个热闹而不忽视语言的学习。
其次,要注意拍课本剧的活动中,要注意贵在精,不在多。不能要求学生把每篇课文都拍成课本剧,因为拍课本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用得太多,势必会让学生耗费太多的经历,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注意把握原则,课本剧不同于真正的电影,学生也并非表演专业,所以课本剧应该以声音为主要表达的方式,兼而有表演的成分。这才能达到英语专业学生便课本剧的目的。
采取合理措施引导保证学习的质量。电影作为课外学习的形式,除了有些用于教师组织的活动外,大都是自主学习的方式。所以,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出学生学习的质量。前面提到的电影配音比赛,课本剧的展示自然是较好的督促检查的方式。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一些语义学上与中文特别不对称的用法,让学生记录下来。因此,很多学生会学到许多地道的表达方式。